•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攝影教學范文

        攝影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攝影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攝影教學

        第1篇:攝影教學范文

        關鍵詞:傳統攝影;數碼攝影;教學理念

        數字時代給現代攝影領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時國內許多高校就需要適當調節攝影專業的課程。由于前期經濟環境與教育模式不同,攝影教師教育理念也不同。前期專業的攝像機與后期編輯設備由于價格昂貴且設備龐大笨重,使得學校無力承受巨大的教學經費,教師只能通過書本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學生缺少實際操作和練習,不能全面、系統、透徹地學習攝影知識。

        一、歷年各高校攝影專業教育改革存在的問題

        1.傳統知識與數碼教學內容失衡

        在攝影專業辦學的初期,傳統攝影專業是以膠片銀鹽攝影為主,這在當代攝影教學中占有尤為重要的地位。但是隨著數字化時代的飛速發展,傳統攝影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多元化的現代攝影需求。許多院校教師認為,要摒棄傳統攝影教學內容,如相機的基本構造、傳統暗房沖洗放大、攝影濾光鏡、感光膠片等大部分傳統攝影知識,加大對數碼教學的重視。大部分院校忽略了其實傳統攝影教學內容為現代數碼攝影教學內容奠定了教學基礎的事實,導致傳統攝影與數碼攝影兩者在高校攝影教學中的比重失衡。

        2.忽略藝術理論知識及其專業的教學

        高校攝影專業的教學缺少對藝術理論知識和其相關知識的教學。簡單來說,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需要攝影來成就,但高校強調學生主要學習單一的色彩的調和,調整照片的曝光度和清晰度,只注重以攝影技術為主的教學理念,沒有發掘自身的藝術創造能力,使創作空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攝影教學缺乏社會實踐

        一方面是現階段的攝影課程沒有對未來攝影需求進行合理分析,另一方面就是高校攝影教師缺少實際的攝影經驗,如進行一些商業性的攝影活動展現其攝影能力。這兩方面嚴重影響了培養適應能力強的多元化高素質攝影人才,導致供應與需求脫節,畢業生就業問題嚴峻。

        二、改革反思

        為了順應瞬息變化的數字化時代,要想適應新的攝影教學環境,就必須攝影專業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進行合理的改革。

        1.改變教學理念

        要重點培養攝影專業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不要一味灌輸課本上死板的理論知識。但不可忽略的是,也要引導學生重視對攝影基礎知識的掌握。除了教授學生的攝影本身的藝術性理論知識外,學校還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藝術知識,如美術、電影、設計、文學等,這樣不僅能提高攝影的藝術創造力,還能開拓學生的創作思路,更深層地渲染藝術氛圍。

        2.改革教育模式

        傳統的教育模式是以黑板粉筆為主要傳播方式來傳授知識,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攝影教學內容的傳播。根據實際情況,應該改革為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數字化教學模式,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加便捷,同時讓攝影專業知識更加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1)學校應調整教學設備投資方案,根據自身經濟實力購買教學設備,建立一個攝影實驗室。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方法手段,把互動式、啟發式的教育理念帶到攝影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影像、探索藝術。理論和實踐在實驗室同步進行,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理論知識,從而再通過實驗完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透徹地學習攝影知識。

        (2)把生活中的實例帶到教學中。系統、抽象的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這為攝影教學知識的進展帶來了難度,這時教師就需要調整教學方法改變現狀,激發學生對攝影知識理論的興趣,把生活中的實例在課堂中傳遞給他們,結合現代攝影知識的熱點,再授課會容易很多。教學內容更應該生活化,貼近學生的興趣,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3)讓學生相互探討作業。現代教育模式的主體應是學生,學生通過相互討論作業,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教師再加以點評指導,使學生改正不足的地方。這種方式互動性強,能讓學生與教師更好地溝通,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高科技數碼時代已經到來,我們應該學結各個高校不同的優質的攝影教學理念,進行合理、有效改革,改變教學方式,使學校培養出高素質的攝影人才,為現代攝影教育事業做出一些貢獻。

        第2篇:攝影教學范文

        關鍵詞: 相機高清拍攝 影視攝影教學 影響與建議

        相機視頻拍攝,最早應該出現在小型家用級相機上,是為了家庭使用方便,一個小小的相機既能拍照又能攝像,非常方便。原本這種純粹為民用開發的技術是不會與影視攝影專業教學產生聯系的,但隨著高清時代的出現,單反相機開始涉足視頻拍攝,高像素、高畫質、低價格使得相機高清視頻拍攝成為一種潮流,從而開始對影視攝影專業教學產生重大的影響。

        一、相機高清視頻拍攝的優勢

        相機高清視頻拍攝,是指基于單反相機的一種視頻拍攝模式,其像素比最高能達到1920*1080。“世界第一個可拍攝視頻單反機據說是尼康D90”①,而最當紅的莫過于佳能5DⅡ。與傳統攝影機、攝像機比,其自身優勢:首先畫質接近膠片,相機高清視頻能輕松產生出淺景深,同樣是1920*1080的像素比,攝像機上的HDV高清模式甚至無法與之比擬。其次鏡頭置換簡單,單反相機經常需要換鏡頭,這是由攝影本身決定的。攝像機則不然,因為攝像機的鏡頭大多都是和機身連在一起的,除非達到廣播級別。當然針對這一趨勢,攝像機正在改進,索尼新推出一款可換鏡頭的專業級機型,不過這只屬個例。再次攜帶輕松,可“攝像為主、攝影為輔”②,相機本身遠比攝像機輕巧。最后最重要的是價格便宜。對于一名學生而言,性價比是最受關注的,用比專業級攝像機還少的錢制備一臺更好的機器,這簡直太棒了。學生的大量追捧對教學,特別是影視攝影教學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對影視攝影專業教學上的影響

        1.拍攝技巧上的影響

        相機高清視頻拍攝對影視攝影專業教學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學生拍攝技巧上。傳統的影視攝影教學無論是攝影機還是攝像機的使用,運動都是一個重點。運動分為被攝主體運動與機器運動兩種。對于傳統教學,學生對于運動的掌握是比較容易的。特別是攝像機,其生產充分考慮到操作者對運動的把控,無論是業余級、專業級或者廣播級,而攝影機拍攝電影,會考慮用大量輔助設備幫助完成運動,因此傳統影視攝影教學過程是基于這兩點展開的。對于相機高清視頻拍攝,首先學生大多只會購買機器本身,相機的開發不同于攝像機,對于運動的把控很少。相機本身用于攝影,而攝影就是瞬間的藝術,不需要運動,而要讓相機很好地運動拍攝,需要大量的輔助設備,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觀回避機器運動,而選擇被攝主體運動,其結果是主體場面調度完成得很好,而一些最基本的推、拉、搖、移、跟、甩不能很好地掌握。

        仰拍的忽視也在教學中出現,特別是低角度仰拍。這種鏡頭呈現方式帶有創作者的主觀情感,畫面上也極具可看性,但是學生會主動回避或者完成度很差。原因在于相機的顯示屏無法提供第一時間的回看畫面,低角度下拍攝無法看到尋像器或者液晶屏,除非為相機額外配上一臺監視器。

        景深營造上學生在一味地追求。在傳統教學中我們會注重讓學生從焦距、物距、光圈、快門等控制上營造景深。相機高清視頻拍攝,景深控制相對容易得多,這是由于相機在這一塊有著先天優勢。在教學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學生對此較為偏愛,喜歡用來表情達意,甚至大量焦點變化的畫面會出現在學生作業中。學生不去主觀營造景深,而是通過機器輕松獲取,這是很不妥的。

        在聲音的捕捉上,相機高清視頻拍攝遠比不上攝像機,因此學生需要同步錄音,一部分學生完全指望他人,另一部分學生索性放棄同期聲錄制。無論哪種做法,都違背了教學的初衷。

        2.作品風格上的影響

        拍攝技巧上的厚此薄彼導致作品風格大受影響。普遍發現學生對于MV、劇情類作品,特別是言情片非常喜歡。我認為其原因是這類作品的情境營造,而情境營造是相機高清視頻拍攝最為拿手的。我們的MTV作品《心?自由》獲得第四屆全國高校數字短片大賽最佳攝影獎,全片幾乎沒有機器運動,都在進行情境營造,壓抑的、自由的、開放的、封閉的等,使用佳能5DⅡ拍攝,除了三腳架,沒有輔助設備。

        學生對于紀錄片、動作類劇情片比較抵觸,只有技術相對嫻熟,特別是對于輔助設備掌握得比較好的學生才敢于嘗試。因為此類作品對于機器運動很關注。紀錄片為了追求真實,要大量捕捉生活細節,許多鏡頭都在運動中完成,需要抓拍。動作類劇情片更是對運動有著很高的要求。

        三、相機高清視頻拍攝在影視攝影專業教學中的運用

        相機高清視頻拍攝模式對于影視作品呈現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許多低成本作品的問世,特別對于當下微電影時代意義重大。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他們影視創造的“利器”,應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但是在影像攝影專業教學中,我們必須對現有教學方法進行適度改進以適應相機高清視頻拍攝模式的實際運用。

        首先要和學生強調相機與攝像機各自的優劣勢,不要讓他們盲目地為了相機高清視頻而舍棄攝像機。試著將兩種結合起來使用,創作一些將兩者結合的作品。發揮相機的高畫質和攝像機的運動性,以及對聲音的高敏感性,取長補短,達到兼容并蓄。

        其次要讓學生明白目前相機高清拍攝和攝像機拍攝兩者運用的領域,即什么樣的片子適合使用什么樣的設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以便在未來工作中游刃有余。

        最后要適度加強輔助設備的訓練,特別是與相機高清拍攝相匹配的輔助設備,有條件的話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自己動手制作小型搖臂、小型穩定器等。這樣既非常有趣,又能大大提高學生對此類設備的熟悉程度。

        相機高清視頻拍攝對于影視攝影專業教學既有影響又有幫助,如果能采用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就一定會讓教學成果精彩紛呈。

        注釋:

        第3篇:攝影教學范文

        關鍵詞:藝術設計;攝影課程;教學改革

        攝影作為一門歷史悠久、散發獨特光輝的藝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如,電腦、手機上都裝有攝像頭,大街上隨處可見海報和廣告,雜志報紙上刊登有照片,等等,都說明了攝影的無處不在。攝影課程作為培養攝影技能的重要途徑,大部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開設了這門課程,它是技術性和藝術性的統一結合體。要想讓學生學好攝影課程,提高攝影水平,教師必須針對攝影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自身條件,不斷改革攝影課程教學,完善攝影課程教學中的不足。

        一、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程教學的現狀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大都為藝術生,因而部分藝術類專業學生有文化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缺陷。攝影課程是一門綜合的學科,涉及物理知識、化學知識等,而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薄弱的狀況制約了其進一步學習攝影課程。當前,攝影課程的教學依然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要方法,對于攝影的概念、攝影的技術、攝影的器材與攝影藝術欣賞等課程內容都是以“灌輸式”講解為主,而學生往往對于這種教學方式比較麻木,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同時,攝影課程的教學以課本內容的講解為主,缺少對真實案例的分析,理論講解與攝影實踐也缺乏聯系,導致攝影課程教學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效。

        二、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

        其一,明確攝影課程特質,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基于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程的特質,教師需要把設計的知識和理念注入教學過程,同時要明晰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創意設計,攝影作品是藝術設計作品的組成部分,需要從整體上全面把握。因而在進行攝影課程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攝影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明確攝影作品需要展現藝術設計的創意,需要注意攝影中的構圖、色彩和取景等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其二,關注攝影發展趨勢,運用現代攝影技術。現代數碼技術的迅速發展深刻影響了攝影,作為新型的攝影技術,數碼技術成為攝影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即使在傳統攝影膠片技術慢慢被邊緣化的今天,攝影教學也應吸收傳統攝影的成像模式和拍攝效果,這樣才能辯證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時引入虛擬化、數字化演示新型的攝影技術,將傳統攝影技術與現代攝影技術結合起來,比較分析二者的不同點,充分發揮傳統攝影技術和現代攝影技術各自的優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攝影技術。其三,培養攝影藝術情操,改革攝影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教師要將多媒體技術與攝影充分結合,通過運用動畫演示的形式進行講解,讓攝影技術的講解更加生動形象。同時,播放國內外優秀的藝術攝影作品,這不僅是對攝影技術的講解,還是開闊學生攝影視野、激發學生攝影興趣的重要渠道。當然,教師還可以邀請新聞媒體、廣告公司等一些行業、企業的攝影記者來到課堂上,分享他們的攝影故事和經驗,讓他們與學生溝通、交流攝影技術知識,這種面對面地與學生的交流能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到工作。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對于現代學生而言,攝影課程的教學必須借助互聯網平臺,攝影論壇、攝影貼吧、攝影群都可以讓學生彼此之間更好地交流溝通,從而了解和熟悉攝影。學生也可以將平常的攝影作品拿到網上,讓大家評點,拓寬自己的攝影視野和攝影思路,認識自身在攝影方面的不足。其四,鼓勵參與攝影實踐,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在課外,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攝影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參與通過攝影發現美的活動。如,通過舉辦攝影作品展、設置攝影欄等方式進行優秀攝影作品的展示,這樣能讓學生更加清楚、直觀地感受攝影家鏡頭下的記錄以及他們想要表達的思想。同時,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攝影課程教學來講,對學生的考核也是需要重點關注和改進的。如,可以規定每位學生創作不同類型的攝影作品,并附上自己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這樣多元化、多方面的考查更能體現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的攝影課程教學是引導學生進行攝影實踐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對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程的教學改革,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完善,還是學生的實踐創作能力和對攝影作品的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地認真對待。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攝影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藝術設計專業領域內的攝影人才,發展攝影事業。

        參考文獻:

        [1]李穩.淺議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程教學改革.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8).

        第4篇:攝影教學范文

        在探討應該如何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安排攝影教學的內容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確視覺傳達專業的特性和學生學習的目標。根據目前公認的定義來說,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學習如何以某種目的為先導,通過可視的藝術形式傳達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傳達對象,并且對被傳達對象產生影響的專業。著名的圖像研究者W.J.T米歇爾曾這樣歸納過兩種攝影語言的表現方法,“攝影與語言的關系可以有兩種基本描述。第一種強調攝影不同于語言,它以“沒有代碼的信息”為特色,是視覺現實的純客觀的藝術再現。第二種把攝影轉變為語言,或強調在實際應用中它被語言的兼并。”雖然攝影區別于其他藝術創作手法的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客觀記錄性,但在實際運用中,無論拍攝者如何努力地想站在完全中立的視角上,在利用鏡頭選取目標圖像的過程中,已不可避免地帶有作者的主觀愿望和思想。而在視覺傳達專業的攝影學習中,應凸顯攝影圖像傳遞信息的這項功能,教導學生學會如何將攝影作品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媒介來到對待,而不僅是一種在無意識情況下對客觀現實隨意捕捉的產物。在這里,攝影作品不但是視覺傳達設計創作中的一種輔助元素,也可以成為主要的創作手段。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可首先從新聞紀實類攝影入手,讓學生通過學習優秀作品,學會如何調動畫面元素,讓照片充滿信息量,能夠“開口說話”和“講故事”。獲取一張具有美感、故事感和情緒感的照片,不僅需要理性的分析和調動,還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動用全身的感官,努力地捕捉周圍的事物。而對題材和拍攝對象的選擇,能夠同時引發學生對于他人與周邊世界的關懷及思考。這些能力的培養,對于一個立志成為優秀設計師的視覺傳達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通過紀實類攝影的分析和學習,培養以上的諸多能力外,激發學生的創意也非常重要。通過對創意攝影和觀念攝影作品的學習,可以使視覺傳達其他課程內容與攝影相交叉,同時鼓勵學生利用場景搭建、情節設計等手法進行創作。但這部分內容,因為涉及較多技術層面的問題,教師應以啟發為主,對學生作品的完成度不應做太高的要求。在攝影學習的初級階段,有許多人認為只有擁有昂貴的攝影器材才能拍出優秀的照片。誠然,器材是攝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但抱著這種唯器材論的看法,往往會使學習者們忽略了美學素養的提高和瞬間捕捉的能力。因此課程的初始階段,就應該讓學生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好的構圖能力、巧妙的光線利用能力、富有創造力的思維能力和敏銳的洞察能力才是一幅好的攝影作品最重要的保障。因此在面對已經學習了若干年基礎繪畫的視覺傳達專業學生,仍舊需要強調構圖、色彩和光線等元素。在課程初期階段的實踐內容中,安排學生利用差異較小的手機拍攝功能創作作品,同時比大師級的手機攝影作品,則更能起到啟發和對比學習的效果。

        雖然在攝影中器材不是萬能的,但攝影作為一門離不開技術與器材的藝術呈現方式,離開技術只談美學,是非常不可取的。教會學生了解快門、光圈、景深、曝光、ISO、白平衡等概念,以及燈光、濾鏡、腳架等配件的應用,能夠大大拓展創作的可能性和多變性。技術熟練和提高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因此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應穿插在整個教學階段展開,同時督促學生不斷練習,從而達到熟練掌握。

        二、總結

        第5篇:攝影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時俱進

        近年來,由于照相機性能的提升、操作的簡化以及價格的下降,攝影由專業走向大眾化,變為充實工作和生活的一種需要。同時,由于照片的直觀性特征,攝影一直是各個行業收集資料和展示形象的有效工具。針對目前社會對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狀況,全國許多中等職業學校在文秘、計算機應用、實用美術、商業營銷、家政服務、珠寶鑒定等專業開設了攝影課,不但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攝影技術,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也使他們開闊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今許多學校的攝影教學在教學思想定位、教學內容確定、教材選用及教學手段的運用等多方面都與當前攝影器材及攝影技術的發展存在著很大差距,使教學與應用嚴重脫節,未能達到中等職業學校攝影學科教學的目的。要使這一現象得以改觀,要求從事中等職業學校攝影課教學的教師善于學習,不斷進取,徹底打破思想上的保守和僵化,密切關注攝影器材和攝影技術發展的新水平,及時調整教學思想、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到切合實際的攝影知識與技術,與時俱進,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思想必須與時俱進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攝影教學在教學思想的定位上存在很大問題,一是沒有統一的切合當前攝影教學實際的教學大綱,二是教學目標模糊。這兩種情況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學不到真正需要的攝影知識與技能。

        中等職業教育以培養中等實用型、技能型、服務型人才為教育目標,這與高等院校攝影專業和其他專業攝影學校的培養目標大為不同。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攝影教學在培養目標上也必然不同于這些院校,而應以實用為目的,并盡量淡化高深的攝影理論,讓學生掌握常見照相機的使用方法、攝影的基本方法以及曝光、構圖、用光、掌握色彩等攝影的基本技巧,掌握照片的數字化處理等方面的技法,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攝影能力。在教學活動中要加強攝影基本技術的實際訓練,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光圈、速度、光線、色彩、膠卷、曝光等問題的理解,拍出構圖完美、曝光準確的照片。在此基礎上再將攝影作品的思想性、情節性與光、影、構圖、色彩等緊密結合起來,進而讓學生理解照片的社會價值,做到注重意義,關注生活。

        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

        中等職業學校攝影課的教學內容應根據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方向和攝影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以及攝影器材和攝影技術的發展來決定。因此,在確定內容時應與時俱進,緊密結合實際,摒棄老化的、落后的甚至已經被淘汰的知識與技能,加強新知識與新技能的傳授與訓練。

        注重技術,淡化理論中等職業學校許多專業(如文秘、計算機應用、實用美術、商業營銷等)的學生今后攝影大多是為了收集資料,策劃宣傳。因此,在攝影課內容的確定上就應以此為導向,注重技術層面的教學,讓學生能按不同的需求拍出合格的照片。而對攝影理論則要求學生基本了解一些即可,以后在不斷的深入學習中,學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不斷補充。

        注重拍攝,放棄暗房目前,由于彩色膠卷與數碼相機的普遍使用以及彩色擴印的全面普及和彩色打印的輕松實現,就一般的資料照片而言,已經很少有人在暗室自己沖洗照片,大家能做的就是掌握好手中的相機,拍好就行。我們的教學內容也應與時俱進,大膽摒棄對一般攝影者來說已經完全用不上的知識和技術,將精力集中在拍攝與電腦圖像處理技術上。

        注重具有代表性的新設備的介紹與使用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照相機工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從電子快門、電子測光、自動調焦、程序曝光發展到現在五花八門的數碼相機。急速變化的攝影工具要求我們不斷根據照相機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講解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相機的使用技巧。

        注重攝影學科未來發展的介紹中等職業學校攝影課的教學內容一定要緊隨攝影學科的發展水平,及時補充介紹攝影領域內的新技術,并關注當前攝影學科的發展狀況。以便使學生掌握最新的實用技術,培養學生大膽探索的精神,養成終身學習的品質與習慣。

        教學手段必須與時俱進

        攝影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藝術門類。多看、多實踐是掌握技能的最好方法。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最好是單位時間的三分之一講基本理論,三分之二時間講范例與拍攝實踐。基本理論要淺顯易懂、與拍攝實踐密切相關,切忌讓高深、艱澀的理論充斥課堂,否則既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影響拍攝實踐學時的安排。

        攝影實踐活動要采取多種手法進行。如定主題——學生觀察——教師拍攝——分析講評,讓學生觀察教師對這一主題如何取材,如何站位,如何拍攝以及作品中的效果與主觀想象的差距。學生拍攝——教師指導——分析比較,即讓學生發現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別。數碼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拍攝實踐活動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我們可以將數碼相機與多媒體展示系統連接起來,進行實時拍攝、講解和分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

        選用典型的范例進行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范例教學模式是以范例為主要突破口,選取典型的作品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在對范例的觀察和分析中了解知識,提高能力。我們在選取范例進行教學時,要以完成單元教學目標為依據,選取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范例,使范例在教學中發揮幫助學生理解、加深學生認識的作用。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層次,盡量選取學生容易理解的作品作為范例,講解范例時要向學生強調解讀照片的重要性,范例的演示與分析講解要到位。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對范例作品的分析和學習中獲得知識與技能,讓每一個范例作品都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照片講評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進行講評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拿出自己拍攝的照片。通過講評,讓學生明白好照片的優點與不足。鼓勵學生談論拍攝的想法,多多交流,互相促進。當然,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有一定的要求,教師需要了解多種攝影門類,并能突破自我的框架,善于發現學生作品中的優點。

        參考文獻:

        第6篇:攝影教學范文

              1.2 教學用簡易雙縫干涉儀攝影系統的制作:

              將攝像頭的鏡頭調整到合適的位置(使其能微距攝影),在小攝像頭的鏡頭上紋上或套上一層螺紋,并在雙縫干涉以上的目鏡接口上如法炮制,便可以將小攝像頭和目鏡像擰瓶蓋一樣的擰在一起。在擰緊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調整攝像頭到目鏡的距離,對光過程和普通雙縫干涉儀相同。得到的圖像將呈現在與攝像頭連接的電腦屏幕上(研究用)或投影在大屏幕上(教學用)。成本低廉,不需購買任何配套用具,自己都可以用身邊的材料進行制作。

              1.3課堂上師生互動寓教于樂:將攝像頭的鏡頭調整到便于微距攝影的位置后,將一個口徑合適帶螺紋的塑料瓶瓶頸剪下,套在雙縫干涉儀的目鏡接口上。再在瓶蓋上打個洞,將攝像頭的鏡頭伸入洞中,把瓶蓋和攝像頭小心地粘在一起。這樣便可以將小攝像頭和雙縫干涉儀目鏡像擰瓶蓋一樣的擰在一起,再把攝像頭用USB和電腦相連。然后對干涉儀進行常規調整,由于教師可以邊調試儀器邊通過電腦屏幕看到調試效果,所以對光的工作只要一個人便能輕松完成。

              把電腦與大屏幕相連,全體師生都可以親眼看到雙縫干涉的現象了。學生們和老師一同操作干涉儀并在大屏幕上對干涉現象進行觀察,可以非常好地做到師生互動,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便于老師指導。

        第7篇:攝影教學范文

        關鍵詞:審美教育;藝術設計;攝影教學;核心

        中圖分類號:J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2-0180-02

        一、攝影藝術的審美特性

        真實性是攝影藝術超卓的審美品質。

        攝影是一門把“瞬間”凝固成“永恒”的藝術。將素材的“瞬間”凝固為形象的“永恒”,其負載的豐富含義從不同角度詮釋著攝影藝術的審美品質,那就是“真實性”。將現實的社會生活和客觀的自然現象通過創造性地再現為藝術形象,因而“真實性”是攝影藝術超卓于其它形象藝術的審美品質。

        攝影藝術是科技介入程度最高的藝術門類之一,是人文創意與科技創造的完美結合。在攝影創作實踐中,我們在掌握攝影的材料特性和技藝特征的基礎上不能忽略作為有思想的人的認知基礎上的“創意”表達,不然將會陷入只見圖像不見形象、只見技術不見藝術、只見形式美不見思想美的誤區。“創意”是攝影者藝術審美之創造意愿的表達。是攝影者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深刻的感受力、洞察力和概括力之上的一種藝術創造。美的“創意”是攝影藝術重要的審美支點,賦予“創意”能使作品形成獨特的審美價值;觀賞者憑借它獲得某種美學意義上的深切感受。強化“創意”的根本原則是要符合藝術創作的特殊品質,即是對現實生活真實的反映。

        二、攝影藝術的審美價值

        攝影的誕生突破了傳統藝術形式的審美詮釋壟斷,使得藝術得以平民化,在當今高度自動化的數碼相機以及影像洗印設備普及的條件下,攝影技藝已不是考量作品優劣的關鍵因素,而攝影者的藝術素養凸顯重要。設備的高度智能化使拍攝者可以貫注于發現和認識自然本體的美與秩序,獲取直接發現和闡述美的能力。同時,攝影將審美與大眾的視覺感受和生活經驗統一起來,提供了能夠獲得普遍認同的藝術表達模式,消除了藝術傳達與社會大眾之間的審美隔閡。攝影創造了易于解讀的文化與藝術的視覺語匯,將自然之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同時,加深了我們對自然和社會的了解,促使我們對人類行為及社會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索。這就是攝影的審美價值所在。

        三、確立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教學理念

        在進行攝影課教學時,在進行攝影基本知識技藝傳授的同時,則應遵循審美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因為設計專業的攝影課的目的不是培養專業的攝影家,而是在掌握這門技能的基礎上,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表現力。并為所學專業設計所服務。

        為實現攝影課審美教育目標,攝影課的教學環節就必須緊緊圍繞攝影藝術的審美特性及藝術屬性來進行。根據攝影的造型藝術規律,從攝影獨特的藝術語言入手,培養學生在構圖、用光、色彩、形體與線條等方面的觀察、理解和運用能力,真正做到使攝影藝術地反映現實世界,充分地表達審美感受、精確地塑造視覺形象。

        四、攝影審美教育的方法手段

        (一)加強攝影藝術理論教學,提高學生基本藝術素養

        傳統的攝影教學,過于注重攝影知識的講述與技能技巧的訓練,照相機和鏡頭的種類和應用就占據了相當的篇幅描述,就事論事的教學方法,忽略了人與社會,藝術與人生之間必然聯系,教育中缺失人文精神、人文關懷思想的培養。

        由于藝術本位、技能本位觀念根深蒂固,使得藝術教育缺乏關注社會及人生,教育者自身人文精神匱乏、人文素質偏低誤導學生形成不正確的、不全面的觀念意識。

        攝影藝術具有紀實性的本質屬性,與社會人生的聯系較為真實和直接,受社會生活的影響也較大。它能如實地記錄社會生活的典型瞬間,揭示事物的本質。

        加強藝術理論知識教學,提高學生基本的審美能力,為學生進行攝影藝術創作奠定基礎,有助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藝術素養的提高。快門開啟的瞬間積蓄著作者藝術素養的體現,構圖和用光的把握,主題的表達,主體的呈現等攝影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都將大大擴展攝影過程的自由度。

        在拍攝練習中,獨到的審美能力和觀察能力是揭示藝術生命力的前提,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系統地了解諸如線條、影調、景深等各種攝影藝術造型理論,以此培養學生對千變萬化的美的形態和結構的鑒賞、識別技能,形成敏感而細膩的審美能力,以及對千變萬化事物的瞬間完美把握。用美的視角審視周圍事物,用鏡頭記錄美好瞬間。

        攝影藝術理論知識的熏陶,使學生學會了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獨特的美質,他們把從外在獲得的知識積聚于內心,從而升華成穩定的藝術素養,進而創造出完美的藝術作品。

        (二)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

        攝影是視覺藝術,培養學生的視覺感受力,是攝影教學的重要任務。以往的攝影教學注重技術層面的訓練,雖也注重畫面構圖、用光等造型技能,但對視覺感受力的培養卻有所忽視。

        攝影又是瞬間的藝術和觀察的藝術,若不具備以敏銳性、準確性和整體性為特征的視覺感受力,就難以創作出好的攝影作品,因此,加強視覺感受力的培養才能方能藝術創作和藝術審美活動的順利開展。

        審美教育是通過訓練人的感覺器官開始的,訓練能夠準確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是攝影教學的重要任務,這雙眼睛的培養是在不停地感受訓練和不斷的審美體驗中獲得的。

        從攝影創作到攝影欣賞,從對焦取景到畫面構圖,從光影到色彩等。所有內容都與培養視覺感受力關聯,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影調、色彩、點線面、結構、空間等視覺要素和人物、景物等視覺形象中發現美感、秩序感、韻律感。培養提高學生的視覺感受力,激發其發現美的潛能。

        在教學中,要加大作品賞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要善于透過現象發掘本質的能力,全面整體地把握藝術形象,感受藝術情景,體味情感境界,領悟人生百態。

        審美教育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與大自然進行心靈與情感交流,陶冶和歷練性情的過程,是完善審美心理結構的過程,也是高尚的審美情趣的形成過程。

        在攝影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作品的人文資源,深入地發掘作品的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教育,構建文化心理結構和健全人格,以實現美育的最終目標。因此在分析評價作品時,要引導學生結合社會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其中所傳達出的思想內涵、社會意義和人生哲理,并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視角進行解讀。

        結合拍攝者的思想傾向、創作動機和作品所產生的社會效果,幫助學生培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關注社會,關愛他人。在鑒賞、分析中努力為學生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通過體驗、感受和理解的交匯融合,激發學生的情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精神。

        (三)開展攝影創作實踐,提高探索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藝術創作實踐可有效地讓學生體驗創作樂趣,積累創作經驗,理論掌握的再扎實,沒有創作實踐就只能停留在紙上談兵,只有在體驗中才能得以活化和升華,激發靈感,表現美的事物。將審美理念轉化為藝術實踐成果,使學生的創造美的能力得以提高。這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攝影藝術如同其他造型藝術,操作性強是其基本特點,攝影創作在攝影藝術活動中應當占有較大的比例。因此,在課程教學上要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接觸社會,接觸自然,一方面可讓學生在千姿百態的大千世界中得到啟發和靈感體驗,主動地去發掘美、體驗美、捕捉美、表現美,同時激起創造美的欲望和行為。

        一幅好的攝影藝術作品,不但要表現自然美,更重要的是要表現出人對社會美的感受,表現作者個性的審美情趣。在不同的攝影題材創作體驗中創作出自己對自然美和社會美的富有感情的攝影作品。攝影活動不僅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藝術實踐能力,也逐漸形成其基本的藝術素養和藝術情操。

        (四)加強體驗交流,培養審美評介能力

        只有提高了美的分辨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創造美的能力,因此,開展各種形式的體驗交流活動,提高學生審美評價能力,是攝影教學的又一項重要內容之一。

        一幅優秀的攝影藝術作品,總是內容與形式完美的統一。通過對佳作的欣賞,可以體驗到原作者的思想和創作意圖,從而能夠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和體驗。讓學生分析從構思到各種造型因素的成功運用,分析對作品的感情投入,領會攝影作品在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在范例欣賞教學之外,還要培養學生善于剖析自己的作品,因為自己的作品都是作者投入了真感情的,從拍攝前后的各個環節都是有體會的,讓其自己體味習作的經驗得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攝影賞析課中還要加強流派風格剖析,使學生系統掌握攝影發展的歷史,做到以史為鑒。逐步形成自身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藝術素養。

        除了通過欣賞佳作獲得審美感受外,還讓學生對攝影藝術作品進行系統的分析,培養文字語言表達能力,使對作品的認識與理解付諸于語言,能夠抒寫攝影評論文章,培養學生的理論功底,使借鑒交流更加豐富實效。

        總之,攝影審美教學讓學生在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體驗中,提升了審美素養和藝術素養,培養了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也使得我們對攝影教學的本質和成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以上是作者單就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教學的粗淺探索,旨在拋磚引玉,不對不妥之處,敬請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王振民.攝影審美縱橫[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第8篇:攝影教學范文

        【關鍵詞】應用創新;攝影;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2)03-0122-03

        引言

        攝影是教育技術學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是影視藝術創造的基礎,是社會與人之間信息傳播最直接的紐帶。它是一種利用攝影造型手段來展現有關社會信息的傳播媒介。它常用于宣傳海報、大型圖片展示、新聞傳播、紀事性資料收藏、藝術鑒賞等,具有廣泛進入傳播通道的功能。學習并掌握好攝影的拍攝思路與技法,使學生了解攝影的發展歷史及特點,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影視藝術觀,拓展其藝術思維空間,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是本課程的宗旨。該課為72學時,其中,理論講授36學時2學分,實踐環節36學時1學分。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普及,數碼相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特別是數字圖片經過圖像處理技術加工處理后,再經彩色激光打印機或彩色噴墨打印機輸出高質量的圖片,使得攝影課的目標定位、教學內容、實驗室建設和實踐教學環節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探索,《攝影》課程的教學已經步入正軌,特別是《攝影》實踐教學已初顯成效,使該課真正成為《網頁制作》、《課件制作》、《教學設計》、《電視節目制作》、《3D動畫》等眾多課程的學科基礎課,為這些課在教學實踐中打下了扎實的理論與實踐的基礎。筆者將自己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總結出來,與同行學者共享。

        一、教學目標再定位

        攝影首先是一種技術,一種機械學、光學、化學、電子學和數字技術合成出來的技術手段,同時也是信息傳播的一種技術手段。現已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如何通過攝影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素養是本課在教學實踐中重點思考的問題。攝影課是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在教學時要重點強調實踐教學環節。以往的教學目標只注重基本理論的學習,實踐教學還停留在相機的使用、曝光的控制、暗房沖卷、洗片上,多數學生只能拍出圖像清楚的照片,而對攝影的構圖、光線的運用、色彩的搭配以及如何進行攝影作品的藝術加工與創作還不夠深入細致,而隨著數碼相機的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相機的操作越來越簡單,教學的重心就應放在攝影的藝術創作上。因此,要讓學生多拍、多看、多想、多總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目前該課的培養目標定位如下:

        (1)使學生掌握攝影的基本理論;

        (2)掌握攝影構圖的基本理論及構圖技巧;

        (3)掌握攝影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拍攝技巧;

        (4)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攝影藝術鑒賞能力,懂得什么是美,培養學生的視覺審美觀。

        二、更新教材調整教學重心

        針對新的目標定位,對攝影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很大的調整,實踐教學得到了很好的加強,為了強化實踐教學幾次更換教材、調整教學的重心。將過去的暗房沖卷、洗片、膠片攝影創作等調整為選學內容。

        2000年使用徐國興著,《攝影技術教程》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該教材主要側重攝影的基礎理論及攝影暗房技術。2004年使用徐國興著,《攝影技術教程》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數碼相機技術及使用。2008年使用楊恩璞著,《攝影基礎――新編實用攝影教程》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上冊是攝影基礎,下冊是攝影實踐。楊恩璞所著教材在徐國興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攝影構圖、攝影布光、攝影圖片的后期制作技術以及攝影專題片的創作。2010年至今,又將《攝影》課程教學分為攝影基礎理論教學部分和攝影實踐教學部分。參考書有:顏志剛編著《攝影技藝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劉滁民編著《攝影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張宗壽等編《大學生攝影基礎教程》浙江攝影出版社,劉書亮著《影視攝影的藝術境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三、強化實踐教學增加實踐學時

        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和數碼相機的運用,依據教材的更換,教學內容也有了很大調整,過去的膠片攝影、暗房洗片所占課時比重較大,現如今把教學重點調整到數碼相機的使用以及人像攝影、風光攝影、新聞攝影、藝術人像攝影、藝術創意攝影以及數字圖片的加工處理上,膠片攝影和暗房洗片則作為選修內容。該課程的總學時為72學時,理論學時36,實踐學時36,具體實踐教學內容如表1實踐教學學時分配表。

        四、完善數字設計加強實驗室建設

        《攝影》課程雖說是學科基礎課,但其實踐性很強,因此,實驗完成的效果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該課程的教學質量。以前的攝影教學只有幾臺用膠片記錄影像的傳統機械相機和一個攝影暗房實驗室。現如今,根據以上實驗項目的設置以及數字技術的普及,實驗設備必須更新、配套及完善。對傳統的膠片照相機和暗房沖洗設備進行數字化改造。

        在實驗室建設上,以攝影攝像燈光實驗室為主,分別建有一個熱光源的攝影棚和一個冷光源的攝影棚,同時為圖片的后期加工處理建有一個平面設計動畫機房。在設備配置上,以佳能數碼相機為主,分別配備了佳能SX20IS相機4臺、佳能350D相機3臺、佳能450D相機4臺、佳能50D相機l臺。為數字圖片的輸出配備了愛普生7880C大幅面彩色噴墨打印機2臺、HP2020彩色激光打印機2臺、色彩管理校色儀2臺,并配有計算機。燈光實驗室配備背景幕、調光臺,同時配備了各種測光表、閃光燈、濾色鏡等,完全能滿足以上所列實驗項目的要求。

        通過對攝影實驗室的改造升級,大大改善了實驗教學環境,使該實驗室能進行攝影光學實驗、膠片相機和數碼相機的攝影創作實驗、數字圖片的后期處理等三大類實驗,能完成相機的使用、攝影光學、攝影布光、曝光控制、光圈與景深控制、人像攝影、風光攝影、圖片修整、圖片打印輸出以及攝影暗房洗片等一系列實驗項目。

        五、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為適應社會對教育技術學專業所應具備綜合能力的需要,以應用創新為本,加強學生在校內外的創新意識,提高在當今社會的就業競爭能力,同時也能適應新時期高校新的完全學分制改革,也為《攝影》精品課建設更加完善,所以,當前改革的重點是加大對校外攝影課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

        目前該課程在赤峰市叮咚數碼影像工作室、赤峰市海馬影像制作公司建立了實訓基地,同時校內還成立了學生攝影協會社團。學生利用寒暑假、周六周日以及業余時間分期分批到攝影社團和校外實訓基地進行見習或實訓。主要見習婚禮攝影、戶外采風、室內人像攝影、參與照片的數字處理、翻拍老照片以及制作電子相冊等。

        學生通過見習,零距離接觸社會,增長了攝影的實踐能力,積累了社會經驗。今后,還要進一步加大實訓基地建設

        的投入力度,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主動融入社會,為學生設計開發出更切實際的實驗項目,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滿足社會對攝影人才的需求。

        六、改革實踐教學評價手段

        2004年以前教育技術學專科階段,攝影課教學評價主要依據考試卷面成績為主,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沒有評價。2004年以后教育技術學本科階段,對學生的攝影實踐教學有了評價。2004至2008年,當時的評價只是考試卷面成績占70%,實踐教學占20%,平時作業、出勤占10%,實踐教學主要是依據學生完成的8個實驗給出成績,平時作業主要依據學生提交的攝影作品。2008年以后到2010年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將實踐教學評價比例加大,提高到30%,考試卷面成績占60%,學生出勤占10%。2010年以后至今,為進一步加大攝影的實踐教學力度,將攝影課實踐教學部分單獨開課為36學時,1學分。

        獨立開課后,實踐教學內容主要有:相機的使用實踐、焦距光圈與景深的關系實踐、濾色鏡的使用實踐、室內燈光攝影實踐、室外膠片攝影實踐、室內人像攝影實踐、室外風光攝影實踐、數字照片加工處理實踐、暗房沖卷洗片實踐、專題圖片(夜景、雪景、花卉、新聞、廣告)攝影實踐等。通過以上實踐教學并要求學生完成8個實驗報告。評價手段主要有:實踐教學依據學生對實踐教學的參與度占10%;學生提交的實踐作品占50%,如人像攝影作品、風光攝影作品、圖片加工處理的攝影作品和暗房洗片作品等;學生在實驗室完成實驗后所提交的實驗報告成績占40%。

        七、改革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

        《攝影》課程實踐部分雖然獨立開課,單獨進行評價,但在教學時一定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在積極參加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要強調理論的重要性,以便鞏固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學生的藝術創造性,同時要發揮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中心地位作用,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去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

        在實踐課的講授上要以學生的自學學習為主,教師是引導者和幫助者,采取講授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更多發揮網絡平臺的互動作用和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作品的作用。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多進行創作、反思,教師更多時間去評價學生所提交的攝影作品,分享協作學習成果。

        教師要推薦豐富的學習資源,如《大眾攝影》雜志、《人像攝影》雜志、中國攝影家協會網站(http://省略),中國攝影家網站(http://省略),中國攝影網站(http://省略)等。

        第9篇:攝影教學范文

        在跟本身所處的專業分割的情況下攝影專業教學是不能獨自存在的視覺傳達設計這個學科的攝影攝像教育教學必需打破在基礎理論和技術技巧的教育中原來就有的閉塞性,還要與另外的專業科目嚴密的聯合在一起。不論在本學科的比較基礎的課程還是比較核心的課程中都需要交叉攝影的運用,要把攝影當做其中緊要的表現方式之一。

        關鍵詞:

        視覺傳達設計;攝影;實踐;創新

        在視覺傳達設計這門學科中攝影室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從來都在視覺傳達設計這個專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遍推廣,學科專業的不斷完善,攝影教學不但有了很大發展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

        一、把創新當做中心主導,用實踐引導教學

        對攝影技術的把握和運用是展現攝影教育的效果的主要體現上,而技術和運用都要把實驗當成重要的方法,而視覺傳達設計相同的也是把實踐當做主要方式,把創新設計當做主導。因此在攝影教學中,必需加強學生的創新思想和在練習實踐和創作設計中鍛煉的實際能力,因為這些都是學生在將來能夠成為設計師獨自思考和創造創新認識,還有獨自解開問題的實際去做的能力。在教育方法處理上,有一種很好的實驗就是恰當的改變一下從前的作業推進形式和評價方式。可以把團隊作業的形式推廣為練習實踐中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是在設計的練習實踐中經常使用的用來處理系統性難題的很好的一種方法,在攝影的教育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協作的意識,增強在專業上的互相交流與學習,從而使得作業在展現方式上盡量的豐富,來達到專業創新的目標。可以把推廣演講的表達方式用在作業評價上,這樣兼有學生思想的表述,也有把學生培養成一個設計師必要有的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而在這樣的交互性較強的教育環境中,也提供了實驗教學向縱深發展的可能性。

        二、重視藝術素質,把藝術和技術的美融合到一起

        攝影教育從以往就比較側重攝影的基本規律和對技術的研究學習,也更重視對器材的了解和實際使用,學生雖然對攝影所需要的技術已經掌握,但是也創造不出出色的作品,更是對一些須要很長時間經驗積累的基本知識和審美觀都比較欠缺,尤其是對視覺傳達設計這個專業一些形態美感更是欠缺,對美的感觸是對設計者審美觀的基礎,學生經過對形式形態的感覺從而形成的審美的經驗和閱歷,這些都需要學生在眾多的練習實踐中慢慢形成。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攝影的實用技術和過程都有了重大的改變,從而使攝影相對于以前更加的快捷和簡單方便。而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們的攝影教育澤經過更簡易的技術和知識,制造條件來增強對設計審美感的教育,來把攝影的藝術美和技術美和諧的結合到一起。

        三、改良攝影的教育內容,增強體系化的聯系

        很久以來把繪畫作為主要方法來進行鍛煉室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基本,在攝影這項藝術出現和普及開之前,作為表達圖形的唯一一種方法繪畫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攝影藝術出現之后在視覺傳達設計中這種方法在設計的展現技巧和工作效率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在整個信息工業的時代攝影作為較新的訊息表達上和互相傳達方式等很多方面取代了繪畫的影響,而攝影教育長久以來都疏忽了這里面直接關聯的設立,致使包括在攝影教學內的所有學科內容上基本沒有什么差別,使得教學在專業內沒有針對性。在跟本身所處的專業分割的情況下攝影專業教學是不能獨自存在的視覺傳達設計這個學科的攝影攝像教育教學必需打破在基礎理論和技術技巧的教育中原來就有的閉塞性,還要與另外的專業科目嚴密的聯合在一起。不論在本學科的比較基礎的課程還是比較核心的課程中都需要交叉攝影的運用,要把攝影當做其中緊要的表現方式之一,教育學生們觀察和解析事務的室把攝影當做基礎工具,用攝影來加工處理和表述信息,從未在設計中加入攝影的語言表現,在攝影中加入設計的思維。

        四、從紀實類攝影作品入手

        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怎樣調整畫面的內在元素,使照片能夠拍出很多信息,能夠讓照片自己講故事,要讓學生多多學習出色的作品。要想獲得一張既有故事和情緒又極具美感的照片,足夠理性的調動和解析是很必要的,此外還需要很敏感的觀察能力,調動整體的感覺,來全力的感知捕捉四周的事情和物體。而對于拍攝主題和題材的選擇,還可以激發學生對身邊人和社會及世界的思索和關心,注重培養這些能力,對于理想成為一個出色的設計師的學習視覺傳達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五、專業技巧的教育教學

        在學習攝影的初始階段,很多人都以為必需用一些很貴的器材才能夠拍出出眾的作品,固然,在攝影中器材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是這種器材至上論,通常會讓很多學習視覺傳達的學生忽視了在一瞬間捕捉事物的能力和對美學素養的提升,所以在這個節點,應該讓學習者明白一個概念,包括:具有創新意識的思維能力和敏捷的觀察力還有足夠強的構圖能力和能夠巧妙地利用光線的能力,這些都是能夠拍攝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重要保證。總而言之,在視覺傳達設計這個專業中攝影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攝影作為一種展示方法,不僅拓寬了學生在創作作品時展現方式的多元化,提升了作品的完整度,與此同時還能輔助學生了解到視覺和傳播的中心概念,并且從很多方面調動了學生對美的認知還有想象力和洞察力。因此應該把攝影當成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很短的時間內想學習攝影肯定是不夠的,怎樣保持學生的主動性,在課程結束后還能持續保持對攝影的習慣和愛好,自覺的繼續學習,就要看任課老師怎樣改進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斌.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攝影課程改革[J].科技信息,2013,2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AV激情码国产一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 中国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婷婷色综合AⅤ视频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视频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