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雙語教學模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作者簡介:李俊雁(1954―),女,漢族,河南偃師人,哈爾濱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生物學研究。
摘 要:我國高校普遍開展雙語教學已有7年多,其教學模式主要借鑒國外的基本教學模式結合國內教育實際構建,具有中國本土的特點。通過對國內外雙語教學模式及特點進行評析,闡明教學模式的選擇應在課程體系指導下,充分考慮到影響雙語教學的基本因素,采用由低層次到高層次、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高校;雙語教學;教學模式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既精通專業、又通曉漢語和外語的人才,必將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人才資源。雙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外語語言素養和能力,同時能激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的發展,培養能直接使用外語參與國際交流的國際型復合人才。因此,雙語教學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
一、雙語教學的內涵及目標
1.雙語教學的內涵
國內外有關雙語教學的界定眾說紛紜,不下幾十種,我國高等教育引入的“雙語教學”的法理基礎是教育部2001年第4號文件,其內涵基本符合狹義的雙語教育的界定,即用第二語言或外語傳授教育。中國的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學校全部或部分使用外語進行非語言學科的教學,課堂上漢語和外語兩種語言作為媒介的比重視實際情況確定,通過分階段教學,逐步達到雙語教學的終極目標。
2.雙語教學的目標
雙語教學是使用兩種特定的教學語言,而不是語言教學,其實質是用教學語言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高校雙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包括三個層面:(1)知識層面,掌握扎實寬廣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掌握。(2)語言層面,掌握學科的外語專業術語,讀懂學科的外語資料,并能用外語就學科的問題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提高外語水平及運用外語進行各種學術交流的能力,強調語言的掌握和運用。(3)能力層面,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提高同時使用母語和外語進行學習和思維的能力,能在這兩種語言之間根據交際對象和工作環境的需要進行自由地切換,增強學習和創新能力,強調綜合能力的形成與提高。在這三個層面中,知識層面是首要目標,雙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學習專業知識,“雙語”是學習先進科技知識的橋梁。能力層面是終極目標,在學習中學生逐步樹立跨文化的意識,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使其成為高層次的國際型復合人才。
二、雙語教學的基本模式與特點
1.國外雙語教學的模式與特點
國外的雙語教學最先開始于殖民地國家,是殖民國家把語言作為殖民地種族同化的一種工具,20世紀60年代雙語教學掀開了嶄新的一頁。雙語教學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世界上比較關注的雙語教學模式有:
(1)沉浸型雙語教學模式指教師完全使用一種學生非母語的外語(第二語言)進行各學科的教學。教學中不使用學生的母語,使學生完全沉浸于一種外語(弱勢語言)學習和專業課學習相結合的環境中,達到語言教學的目的。該模式強調完全非母語的教學,最初是在加拿大發展起來的(又稱“加式浸入型”教學模式),根據外語使用的比重不同又可分為兩種類型:完全沉浸型和部分沉浸型。許多國家在開展雙語教學中結合本國實際對“加式浸入型”教學模式進行了改良,出現了一些不同的沉浸模式。
(2)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指同一母語的學生組成一個班級,入學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進行學科教學,但教學計劃中有專門的外語課來提高外語能力,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外語進行教學。該模式開始有非雙語教學作為過渡期,借助母語作為理解和交流的工具,母語與外語較為靈活地互為主體語言,最終向純外語教學過渡,學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在實施中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在美國較為普遍。
(3)維持型雙語教學模式指學生剛入校時使用母語教學,然后逐漸使用外語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母語語言發展和掌握學科外語知識目標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該模式平衡兩種語言作為學科語言,以母語維持理解與交流過程,有利于學科發展。
(4)雙軌式雙語教學模式實行雙軌編制,即同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母語有兩種,而老師也是兩位,并且同時通曉這兩種語言,教師各自負責用其中一種語言授課,學生學會非母語語言,教學中兩部分學生形成的雙語自然環境,極大地提高了雙語教學的聽、說效果。
(5)綜合豐富式雙語教學模式該模式是從“融入”這個概念中發展而來的。一般有母語融合和外語融合兩種形式。母語融合基本上采取的是母語,尤其強調本國文化歸屬感,當然也進行部分內容的外語教學,以求能對別國文化有一定的認同度。外語融合強調外語環境的全面化,用各種途徑和方式對學生進行外語教學,基本不用或很少用學生的母語。這類模式首先由加拿大倡導。
(6)雙重語言教學模式指同時使用母語和外語兩種語言教學,班級學生在已經較好地掌握了母語的前提下,學習掌握另一種語言,教師常采取團隊教學形式,每位教師只教授其中的一種語言。
(7)隔離式語言補救模式將外語較差的學生從常規班分離出來,集中進行專門的語言培訓,開設外語沉浸式強化訓練課程,其他學科以外語為唯一的教學語言,母語不準使用而被“隔離”,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外語水平,特別是口語技巧,使學生能盡快回到常規班級接受教育。這一模式在歐美移民學校應用十分廣泛。
此外,還有將英語作為目的語的“英語沉浸模式”、“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模式”,始于新加坡的“三向分流模式”,彌補隔離型模式的“保護型”,盛行于獨聯體的“雙聯型”,針對旅美移民實施的“導入型”,一些歐洲殖民地國家/地區的“新殖民式”雙語教學模式等。不同的理論與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結合,可構建各種類型的教學模式,在眾多教學模式中,前三種可作為雙語教學的基本模式。
2.國內高校雙語教學的主要模式與特點
教育部[2001]4號文件的頒布,促進了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借鑒國外雙語教學的基本模式,經過幾年的實踐,摸索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雙語教學模式,目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模式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浸潤式雙語教學模式在一定條件下采用逐漸滲透的方式所實施的以提高學生雙語能力和跨文化素養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具有漸進性。
(2)翻譯式雙語教學模式用外語和漢語對照來學習,通常采用外語教材,教師采用翻譯加講解的形式教學,適應外語水平較低的學生。
(3)滲透型雙語教學模式在正常教學中適當穿插使用外語,一些常規的課堂用語和專業詞匯使用外語,知識講解用漢語,師生交流以外語為主,也可用漢語,逐步加大外語在課堂上的使用比例,作為雙語教學的過渡模式。
(4)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交替使用中外兩種語言,因教材知識點以一種語言講授為主,適當加以另一種語言的解釋和說明,該模式較易操作。
(5)示范型雙語教學模式在某個學科中選擇某門課程用純外語進行教學,通過該門課程的純外語教學,使學生體會了解外語表述和外語原版教材的編寫特點,快速獲得國外先進的科學知識,起到示范作用。
(6)選修課型雙語教學模式純外語開設某個學科的選修課(專業或非專業),或將相關學科整合在一起設置成新的課程,用純外語進行教學。
(7)漸進型學生入學(大一)先以強化外語能力為主,到高年級(大二開始)逐步開設以外語作為授課語言的專業課,外語課的比重逐漸減少,用外語講授專業課的比重逐漸加大。
(8)分離型外籍教師使用外文教材用外語講解一門課程的一部分或全部,再由本土教師使用中文教材用漢語講授相關內容。實行外語與漢語分離的授課方式。
各高校在雙語教學實施中,根據學科、專業的實際提出BTEC教學模式、“掌握學習”模式、多維互動模式、雙語互依模式等多種類型教學模式。古廣靈和黃建偉等分別在研究中總結了國內雙語教學的實施方式,有全外型、混合型、半外型三種。(1)全外型,教學過程全部在外語環境中進行,學生以外語形式接受所學知識,即:外籍教師或本土教師+外文原版教材+外語講授,對師生的外語水平要求較高,是高層次的教學實施方式。(2)混合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同時使用漢語、外語講授,中外文比例視學生接受程度而調整,一般可分三個層次:①本土教師+外語+漢語講授;②外籍教師用外語講授+本土教師用漢語講授;③外籍教師+外籍教師主講+本土教師助教。根據師生的外語水平靈活選擇相應的層次。(3)半外型,課堂用語、專業詞匯以外語為主,可用漢語解釋,重難點的講解外語和漢語交替,本土教師+外文教材+漢語講授。作為教學實施的初級方式適用于外語水平較低的學生。
目前我國借鑒國外的基本教學模式建立的“半外型-混合型-全外型”循序漸進的雙語教學模式,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最基本的雙語教學模式,它將雙語教學分為三個階段:(1)簡單滲透階段:外語作為課堂用語,教學以漢語為主穿插外語,用外文講述重要的定理、概念、公式和關鍵詞等,使學生多一些機會接觸外語。實施方式是半外型的,通常采用滲透型、翻譯式等雙語教學模式。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要將課程背景、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參考資料、專業術語對照等學習資料先發給學生進行課前預習。(2)部分整合階段:將漢語和外語整合起來,不分主次,教師交替使用中外文講授,互為主體,逐漸增加外語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學生學會如何用外文表達中文內容。實施方式是混合型的,一般采用穿插型、浸潤式等雙語教學模式。(3)雙語思維階段:學生學會用中文和外文思考解答問題。實施方式必須是全外型的,根據開設雙語教學的課程性質和比例,選擇示范型、選修課型、漸進型等雙語教學模式。“滲透、整合、思維”梯進式雙語教學模式主張應盡快由滲透、整合階段向思維階段過渡,否則停留時間過長,學生易產生依賴心理,不利于外語能力的提高。
三、雙語教學模式選擇的幾點思考
1.教學模式選擇要體現學科、專業的特點
雙語教學的連續性是確保雙語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之一。課程設置要遵循“科學性、連續性、專業至上”的原則,科學規劃,講求實效,穩步推進。根據高校的培養目標和學科的專業特點,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要兼顧外語課與學科課、基礎課與專業課、專業選修課與專業必修課的關系,從課程在其學科領域中的地位出發,每個學期都設置相關課程(1至幾門)適時實施。充分體現“由少到多、由易到難、量力而行”的雙語教學課程開設規律,循序漸進,前后銜接,防止出現“隨意設課”、“湊數達標”、僅僅是“因人設課”等現象。科學地設置課程體系指導,從法規上保證了雙語教學持續實施。
2.教學模式的選擇要符合教師隊伍配備的狀況
教師的素質是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關鍵,雙語教學對師資的要求很高,教師不但要擁有相當扎實、豐富、精深的學科知識,能充分理解運用原版教材,把握學科前沿;而且要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能準確地表達和應用外語;同時必須具備探索研究的能力。目前高校雙語教學的教師十分匱乏,已成為制約雙語教學發展的瓶頸。雙語教學要兼顧近期急需與長遠規劃,從多方面著手建設一支具有專業結構、年齡梯度的雙語教師隊伍,并形成梯隊式師資儲備。如:選拔外語水平高的學科教師組成雙語教師骨干隊伍;挑選外語基礎好或專業突出的中青年教師進行專業課程的研修或英語的強化培訓;引進外語和專業知識雙優的復合型教師;加強校際間交流,實現師資共享。此外,在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在職培訓、自學提高外語水平等都是培訓和儲備雙語教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可行途徑。合格的教師執教,從組織上保證了雙語教學質量。
3.教學模式選擇要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
雙語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盡量使用外文教材,堅持使用外文講授(比重有所不同),因此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是直接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基本因素。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外語認知水平,分階段選擇相應的模式組織教學,即進行教學模式的適切選擇。如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模式遠遠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無疑是拔苗助長,結果適得其反。我們必須將雙語教學和“育人為本”密切聯系起來,實事求是,模式靈活多樣,學生才能獲得教師傳授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前瞻性知識,并由此啟迪鞏固已知、探索未知和不斷求新的精神,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復合型、國際型人才,為全球化中的開放的中國建設服務。
總之,雙語教學模式的選用不能盲目跟風,在不損傷學科的基礎上,要根據師生的語言水平、課程設置及特點,這樣才能保證在實現教學內容傳授的同時,使學生的外語交流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Taylor,Victor.A case study of a Cantonese child in early French immersion[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2,48(4).736-759.
[2]莫世健.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模式思考[J].中國司法,2007,(6)85-91.
[3]王斌華.雙語教學實踐談-從國際比較中思考定位[J].上海教育研究,2004,(4)13.
[4]成曉毅.我國高校雙語教學模式初探[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3(3)89-91.
[5]張璐,趙若英.國外雙語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3,(16)26-27.
[6]高友智.關于高校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大眾科技,2007,(7)159-160.
[7]董焱.非重點高校雙語教學問題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7,(10)206-207.
[8]陶思律.BTEC教學模式分析以及對雙語教學的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18-19.
關鍵詞:結構力學;雙語教學;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TU3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2)06009904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是提高整個高等教育質量的重點和關鍵。根據教育部、財政部共同出臺的《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作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要求,高等學校本科教育要鼓勵開展雙語教學工作,推動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為此,目前國內許多高校紛紛開展各學科各專業的雙語教學工作,以適應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培養一批既精通專業又擅長英語的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型高級人才。
結構力學課程是土木工程學科工業與民用建筑、道路橋梁、給水排水等各專業的一門主要的專業基礎課,其任務是在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桿件結構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用性,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后續的專業課、結構設計及今后的科學研究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結構力學描述的是土木工程結構的普遍力學規律、基本理論及方法,使用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原版教材開展雙語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雙語表達和思維能力(尤其是英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對專業英語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起到從基礎英語到專業英語的橋梁和過渡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具有高水平交流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多年結構力學課程雙語教學實踐,文章提出了適合該課程雙語教學的7種模式,分析比較了教學效果,總結了經驗。
一、雙語教學模式的種類
雙語教學是指用漢語和一門外語(目前在中國大部分是英語)作為課堂用語進行學科教學的方式[1],使用外語的比例隨教學模式不同而存在差異。教師、學生和教材是雙語教學的三要素[2]。所謂雙語教學模式則是指實施雙語教學的結構形式,包括外語的選擇、引入第二語言教學的時間、兩種語言過渡銜接的形式和方法、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和要求等4個要素[3]。雙語教學的模式有許多種,目前,國外流行的雙語教學模式有3種,即沉浸式、過渡式及維持式雙語教學模式,中國學者也提出了浸潤式[3]、“滲透、整合、思維”梯進式[2]、“階梯式”[4]等雙語教學模式。在中國高校中,目前采用的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3種。
第一,全外型:所開設的課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講授;學生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學知識,用外文同教師交流,用外文完成作業和考試。這是屬于高層次的雙語教學模式,師生都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較高的外語水平。
第二,混合型:所開設的課程采用外文教材,教師采用外文與漢語交錯講授,外文與漢語的比例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調整。這種模式比全外型低一個層次,但由于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中外文授課的比例,因此學生易于接受。對于初開設的雙語教學可廣泛采用,符合中國學生的雙語學習心理要求。
第三,半外型:所開設的課程采用外文教材,教師采用漢語講授。這種模式是雙語教學的初級模式,適合學生外語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較薄弱的情況。
以上3類高校雙語教學模式均采用外文教材,其差別在于授課方式不同,即全外文授課、中外文混合授課及全中文授課。應根據學生的層次、學科的差別等具體情況分析選用,絕不能將國外的模式照搬過來。在教學工作中,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教學模式,避免雙語教學的簡單化和追逐潮流現象。
二、結構力學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
(一)因材施教,采用學生自愿報名參加雙語教學的方式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趙桂峰,等結構力學雙語教學模式研究
結構力學雙語教學的語言通常是漢語與英語,一般在學生完成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大學英語等課程學習后開設,通常在第5學期。此時,雖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力學知識和較好的英語基礎,但是由于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英語水平有明顯的差別,再加上結構力學理論性和系統性較強,是大學期間學習難度較高的一門課程,要求所有學生均按雙語教學方式學習結構力學是不切實際的,不利于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太多的英文還可能會削弱他們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造成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因此,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在開設結構力學雙語課程時,本著自愿報名的原則,由專業基礎知識扎實、英語水平較高、有決心和信心學好該課程的學生報名學習,不強迫安排某個班級開展雙語教學。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的效果比較好,參加雙語教學和未參加雙語教學的學生都扎實地掌握了結構力學知識,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人盡其材”。
(二)中英文版教材應當同時對照采用,多媒體課件和考核內容中的中英文比例靈活設置
對于結構力學雙語教學的教材,學院選擇了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S.P.Timoshenko和D.H.Young編寫的英文經典原版教材《Theory of structure》(第2版)。教學實踐表明:該教材把結構力學的基本知識用簡單的方法和語言描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使學生拓寬了專業視野、掌握大量專業英語詞匯、提高了英文專業文獻的閱讀水平;同時,該教材將結構分析方法與工程實踐進行了較好的結合,插圖形象、逼真,而這方面中文版教材往往較為欠缺。由于英語和漢語對同樣教學內容的表述形式和表述方法存在較大差別,學院選擇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廉餛主編的《結構力學》(第4版)作為中文版教材,便于學生對照學習原理和方法,使學生在學習原版教材的過程中,能從另一種角度認識所學的課程,同時以英漢兩種語言進行該課程的學習和思考,從而擴大視野,加深理解。
在結構力學的雙語教學中,將上述兩本教科書進行了有機結合,積極組織素材,精心制作了PPT課件。該課件適應結構力學課程圖形、公式較多的特點,通過大量的動畫實現啟發式、提問式教學,同時通過大量的工程實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可以在有限的學時內講解較豐富的內容,加大授課的信息量。該課件考慮教學進度、內容難易程度和學生接受程度等,在不同的章節采用了全中文表達、半英文表達(標題、專業名詞、相關概念等以簡單的英文句子或短語形式表達,其他以中文形式表現)、中英文對照(所有課件內容均以中英文交錯表達)、全英文表達等模式。
結構力學的學習需要學生完成大量的課后作業,而且需用英文來完成。在練習過程中,學生既能掌握英語專業詞匯和專業英語的書寫,又能鞏固所學知識。課程的期末考核采用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筆試采用英文試卷形式,考察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用英文閉卷答題;口試采用教師英文提問、學生中英文答題的方式,口試的內容多為基本概念和專業詞匯等,以促進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知識同步提高,提高雙語課程教學質量。
(三)結構力學雙語教學模式應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課程章節的難易程度合理設計
結合結構力學課程自身的特點,根據教材、授課方式及PPT課件的中英文不同形式,文章提出了適合結構力學雙語教學的7種模式,見表1所示。由模式一至模式七,雙語教學的級別逐漸增高,學習的難度也逐漸加大。模式一為雙語教學的初級層次,模式七為雙語教學的最高層次。12表1雙語教學的不同模式雙語教學模式12教材12授課方式12幻燈片課件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模式五模式六模式七12英文原版12全中文中英文結合全英文12全中文中英文對照全英文中英文對照全英文中英文對照全英文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雙語班是由全年級學生通過自愿報名組成的,其中大部分學生通過了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英語基礎較好。存在的問題是他們雖然學過了專業英語,但對結構力學專業詞匯學習的并不多。針對這種情況,結合結構力學課程的特點,我們設計了結構力學雙語教學的實施模式,見表2所示。表2結構力學雙語教學的實施模式章節12緒論12幾何組
成分析12靜定結構
受力分析12靜定結構
位移計算12力法12位移法12力矩
分配法12影響線教學模式12模式一
模式二12模式二
模式三12模式二
模式四
模式七12模式二
模式四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五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五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五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六結構力學雙語教學課程應以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為核心目標,不能因外語的學習而忽視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因此,在授課過程中由于單純采用某種教學模式不符合實際教學要求。在課程的初始階段,由于學生對該課程的目的和內容還不了解,相關的專業英語詞匯也沒有掌握,因此授課方式和幻燈片課件中漢語的比例要高一些,可采用模式一至模式三;在課程的中級階段,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英文基礎和專業知識,此時授課方式和課件中英語的比例要逐漸提高,可采用模式四或模式五;隨著課程的深入,如果學生學習的效果很好,可采用模式六或模式七。總之,教學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地從中文過渡到中英文結合或全英文的授課模式。此外,還應根據課程的實際難度隨時調整、靈活把握。同一節課,也可以采用不同模式的授課方式,具體兩種語言在課堂上使用的比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課程的實際情況決定。如對靜定結構的受力分析的講解,由于學生在材料力學課程中已學習了相關內容,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則可以增加英文授課的比例,在習題講解中甚至可以采用全英文授課;又如變形體虛功原理難度比較大,講解時應該增加中文授課的比重。
三、結構力學雙語教學的體會
經過3年的結構力學雙語教學的實踐和摸索,我們取得了以下經驗。
其一,在課程講授的初期,不能過多采用英語。對專業詞匯還要用中英文講解。難點內容,特別是重點內容,在用英語表述一遍后,最好用漢語再完整地表述一遍。保證學生在雙語教學的環境下,也能很好地掌握結構力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其二,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以英漢兩種語言進行課程的學習和思考,在學習原版教材的過程中,能從另一種角度認識所學課程,從而擴大視野,加深理解。所采用的英文教材可以滿足雙語教學要求,但由于中國結構力學課程的教學大綱、課程難度等與國外有諸多不同,以及研究生入學考試等要求,輔以中文教材,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其三,在授課過程中,備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模式,認真備課。在教學中使用較恰當的方式把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的英語詞匯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要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課件的動畫、圖形、工程實例等實現啟發式、提問式和換位式等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課堂師生的交流,活躍課堂氣氛,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四,由于雙語教學的學時數沒有增加,使教學任務較為緊張,此時不能因外語專業詞匯的學習而忽視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一定的教學學時對雙語教學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 姜宏德. 對雙語教育學科定位問題的認識[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1(1):20-22.
[2] 沙麗華,韓德復. “滲透、整合、思維”梯進式雙語教學模式的結構[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02(12):19-21.
【關鍵詞】雙語教學;獨立學院;雙語教學探討;教學模式
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快,中國高等教育逐漸與國際接軌,很多獨立學院與國外大學簽署框架式合作協議:本校學生在修讀完一定年限的學業后,只要雅思成績符合條件,就可以申請進入國外合作院校修讀相應學位.因此,我們有必要開展雙語教學,但是存在如下問題:
一、雙語師資嚴重匱乏
目前高校中大部分專業學科教師的英語能力不全面,表現在詞匯量大、語法好、閱讀能力強,但口語差、聽力差、寫作能力差.
二、合適的雙語教材相應短缺
雙語教學必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但是引進原版教材存在一系列問題:首先,任課教師選擇原版教材的信息渠道狹窄;其次,由于國外培養學生的模式不統一,因此,國外優秀教材未必適合國內.
三、學生外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學面臨實際困難
(一)備課.備課是教學過程的起點和基礎,它對課堂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備課時要廣泛參考多種外文教材和中文經典教材,對一些術語的定義和重要的原理需要翻閱多本原版教材,經過認真比較后,選用學生容易理解的含義明確的表達.
比如,《Coding and Information Theory》中關于“熵(Entropy)”的定義:
“英文:Let P=(p1,p2,…,pn) be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P.Then the quantity
Hb(p1,p2,…,pn)=-∑ni=1pilogbpi=∑ni=1pilogb1pi
is called the b-ary entropy of the distribution P.If φ=(S,P) is a source,with P(xi)=pi,then we refer to Hb(φ)=Hb(p1,p2,…,pn) as the entropy of φ.”
通過查找一些中英文教材,給出它的簡單明確的含義:熵又稱為平均自信息量,而自信息量是信源發出某一具體消息所含有的信息量,發出的消息不同它的自信息量就不同,所以,特定消息的自信息量不能用來表征整個信源的不確定度.于是我們用其平均值來表征信源平均每發出一個消息所攜帶的信息量.
(二)課堂講解.以下從“信息編碼”的教學實踐談雙語教學在課堂講解方面的一些看法.
1.在雙語教學的初始階段盡可能采用漢語授課,這可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開始階段由于對教學內容理解不深,造成學習的障礙,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不利于雙語教學的開展.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次做雙語的轉換,使學生在語言的轉換間體會到語言間文化的差異,從而激發學生雙語學習的興趣.并且在授課開始時,雙語教師要先花一定時間介紹當次課所牽涉到的數學語言符號和邏輯系統.
比如,在講解“決定方案(The decision scheme)”時,
A decision scheme is a partial function f from the set of output strings to the set of codewords.The words partial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may not be defined for all output strings.The intentions is that,if an output string d is received,and if f(d) is defined,then the decision scheme decides that f(d) is the codeword that was sent.If f(d) is not the codeword that was sent,we say that a decision errors,or decoding error,has been made.
首先,用中文o出“strings”“codewords”等概念,然后指出“a decision scheme”是一個“偏函數”,它可以用圖示法表示出其偏函數關系,接著再舉例說明,最后,再回到英文解釋上,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逐步形成英語化概念,并以此為基礎做運算和推理,讓他們感受到英語思維的樂趣.
2.雙語教學在課堂講解時要特別注意跟學生互動.教師講課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表情,在給出一些較難的概念、定理、命題和結論時,可先讓學生翻譯,然后陳述含義,此舉不但促進了學生對英語專業詞匯的掌握和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同時,也理解了其中的含義,最終達到了雙語教學的目標.此外,適當增加課外輔導答疑對解決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也會很有幫助.
(三)教學過程中的考核.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多次要求學生當堂解決一些問題,即時提交,此舉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緊張感,對教學大有裨益.這種方法特別是對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獨立學院的學生達到雙語教學的要求有很大的效果.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在開展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創造條件使用外語進行一些公共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實踐,這樣對學生用外語讀寫專業文獻和用外語思維思考問題都有很大的幫助,它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接受新理念和新方式的窗口.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雙語教學 模式 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117-02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和英國桑德蘭城市學院聯合辦學項目中,英方全部的專業必修課程要求進行雙語教學。雙語教學課程圍繞“how to expres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english”為中心目的,讓學生將英語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準確熟練地用英語學習專業知識,撰寫英文報告,引導和培養學生逐步具備閱讀和學習英文原版書籍的能力[1]。
一、雙語教學的主要內容
記憶存儲的先前學習的最直接作用表現在智慧技能、言語信息、認知策略、態度和動作技能這些習得的性能上。提取這些學習者以前獲得的各種記憶對新材料的學習有特定的影響,而學習者的能力和特質產生的影響是間接的。這些能力和特質并非直接構成新的信息,但它們卻可以極大地影響學習過程能否順利進行。學習者總是帶著一些適當的記憶結構開始一項新的學習任務的,這些結構可被提取作為新的學習加工的一部分。先前已習得的性能所發揮的各種作用主要依賴于新的學習目標。因此,毫無疑問我們應依據當前學習的預期結果來考慮它如何受先前學習的影響[2]。
自2001年我國“入世”后,涉外經濟迅速發展,既通曉英文又精通管理專業知識的人才備受社會歡迎。但是將英語融入新一輪緊缺人才的培養,并對人才素質、能力、知識和規格做出新的調整,使其素質、知識、能力有新的內涵、新的提升,卻需要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管理類人才不僅要在數量上和規模上有優勢,而且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更具適應性和競爭力。開設雙語教學,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尤其是實際運用外語的能力,有利于吸收借鑒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多元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獲取國外先進科技成就的能力,培養大批能夠熟練應用外語的專業技術人才,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使我國的教育逐步與世界接軌。雙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和專業教學問題,從更深層的意義上來看,將會伴隨深刻的教育觀念和思想層面的變革[3]。
二、引入雙語教學的重要性
將英語融入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始至終都以英語為溝通工具的做法,遠優于很多高校將英語和專業脫節,這樣可以直接站在國際的最前沿,能夠培養學生自學國際先進管理思想和理念的能力。了解知識背后的文化特性,理解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吸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根據現代教育論的觀點,全英文教學法的理論最早源于法國和德國的直接法,其核心是“直接聯系”的原則,即讓語言形式與所代表的事物直接發生聯系,反對母語進入課堂以排除母語的干擾作用。然而,直接法是仿照幼兒學習母語來設計的外語學習方法[4]。雙語教學開展針對的是成年人,因成年人已經能夠概括或掌握了母語的規則,并能運用這些規則來指導自己的第二語言的學習,故采用外語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適當地引入母語,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透徹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林·貝克有關衡量學生“雙語能力”的見解也具有獨到之處。他認為學生的“雙語能力”不僅如其他人強調的那樣,只包括兩種語言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而且還應該包括非常重要的一項雙語能力:學生的雙語思維能力。他把“雙語思維能力”界定為“第五種語言能力”,進而指出,學生雙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雙語思維能力的發展,雙語思維能力的發展又有助于學生雙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因此,他強調在雙語教學中,教師在注重學生語言水平提高的同時,要特別關注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與雙語思維能力的發展。
奧德林的語言遷移理論表明,學生在學習目標語的過程中,會利用自己原有的所有知識,尤其是母語知識來發展自己的中介語。由此可見,語言遷移現象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像我們在應用英語的過程中,會自覺與不自覺地用漢語進行思維,然后使兩種語言互
相對譯,就是明顯的語言遷移現象。
三、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問題
雙語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教師不但全面掌握專業知識,而且能夠熟練地運用外語聽說讀寫。教師運用外語的水平高,才能使雙語課程旁征博引精彩紛呈,把專業知識講透的同時讓學生學習使用外語表達專業的方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互動,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生的外語表達能力;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大量閱讀國外的書籍和文獻,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給學生介紹專業的前沿發展,引導學生的研究興趣。而這樣的教師,如果沒有長期海外留學背景的話很難達到上述要求。目前承擔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老師很少能夠具備上述條件,因此,在授課過程中缺乏自信,引起了如下問題:教學過程缺乏互動,課程變得平淡無味,有的教師備課時幾乎把每一句課堂用語都設計好,根本不敢多講一句教案上沒有的話,教學互動成為一種奢望[5]。
(二)學生的問題
第一,學生對雙語教學的目標認識不清,在學習的過程中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單詞的學習上,認為查單詞和閱讀就是學習的重點,不能站在專業的角度學習專業知識和提高利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在學習完相關的課程后,根本不知道所學的課程在研究什么問題,用什么方法研究,唯一的收獲就是知道了幾個專業名詞。
第二,學生的英語基礎差異較大。有的學生有較好的英語基礎,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課上能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對雙語課程十分感興趣。有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詞匯量非常有限,閱讀教材困難重重,更不要說聽講與互動,這些學生課下基本不閱讀教材,課上也基本不聽講。 第三,學生的學習動機差異大。有的學生有明確的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打算今后到國外繼續深造或者畢業后到金融機構的國際業務部門或外資金融機構就業,這樣的學生往往對雙語課程熱情較高,而且肯下工夫學習;有的學生抱著畢業找個工作就行的態度,不愿意在雙語課上多下工夫,甚至對雙語課產生了反感的情緒。學生存在的較大差異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消”[6]。
(三)雙語教學中語言輸入問題
推進雙語教學需克服的內在限制,單單從語言教學的角度來看,英漢雙語教學的解決方案目前還不太成熟。究其原因,首先是英語環境的問題,集中表現為英語環境的缺乏。這種缺乏表現在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區環境三個層面及其相互間的銜接上,其中尤其以家庭和社區環境的缺乏為重點。其次是英語輸入量嚴重不足。顯而易見,單憑英語課堂上的有限輸入,想解決英語習得的大問題、單憑雙語課堂上的有限輸入,想解決雙語教學的問題,都是難以企及的。此外,課時明顯不足,而雙語教學又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內容,加大了學習的難度,使得課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故而,有學者對此表示了深深的憂慮。但現實情況是,我們要探討怎樣在有限輸入和有限時間的內在制約下完成某一個或某一些學科的雙語教學。我們的研究必須在仔細分析困難的同時,致力于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四、雙語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一)“三位一體”教學互動的模式
雙語教學的開展是通過“學校、教師、學生三位一體”這種模式來實現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學校高度重視雙語教學的開展,為雙語教學的開展指明了目標,為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體系,對雙語教學的順利進行管理。教師對雙語課程大膽實踐和創新,在雙語教學的實踐中結合課程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掌握情況,靈活多變的采取各種課程建設的方法和雙語教學課堂教學手段體系。學生在上管理類雙語教學課程之前要學好基礎英語和管理專業英語,在課堂上和課堂外與老師和同學積極溝通,反饋雙語課程學習情況。
雙語教育其實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術語”。因為它不僅僅包括“弱式”與“強式”的“雙語教育”,而且還涵蓋了“三語教育”與“多語教育”。此處的“三語教育”或“多語教育”特指在一些國家的學校非語言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了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教學語言。譬如“歐洲學校運動”中提倡的多語教育:在盧森堡實施的盧森堡語、德語與法語教育;還有在加拿大實施的希伯來語、英語與法語教育;在新加坡實施的英語、華語、馬來語與泰米爾語教育等,全都屬于“三語教育”或者“多語教
”的“雙語教育”范疇[7]。
為了能引進國外的先進的管理經驗,解決外語和專業兩方面的問題,實現國際化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就需要努力提高雙語教學的水平。學院領導對雙語教學高度重視,學校對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清晰,把開展雙語、全外語教學作為增加學校國際化辦學特色的重要手段。學校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大膽實踐,積極開展雙語教學,選派教師到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雙語教學的培訓。學校的就業去向定位于外向型企業或跨國公司,學生未來就業需要決定了學生對雙語教學具有高度的認同度。學校在雙語教學中應注重教學效果和學生反饋信息,著力為學生服務。
(二)組織中外教師共同編寫適用的雙語教材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的雙語教師已具備使用多版本外語教材的經驗,對教材的基本內容及其對于雙語教學的適用性了如指掌。同時,中外教師在教學合作中進行了廣泛的學術探討并增加了彼此之間的感情,這為雙方的科研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將從事同一專業領域的中外教師組織在一起,并根據其講授課程劃分成小組,分別合作編寫適應中國學生學習的雙語教材。具體的想法是,在滿足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以外文教材的基本內容為核心,讓教材的取材范圍延伸至國內,即添加中國題材的企業案例及行業背景等內容,使國內外的素材嫁接起來,并將核心理論及學術用語給出中文注釋。這樣一來,既可避免不同教師在雙語教學中添加中國內容時造成的不一致性,又可降低學生閱讀教材的難度,節省他們查閱外語專業術語的時間。
(三)繼續優化雙語教學方法以適應各層級學生水平
在現有雙語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我們還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體現差異化的實施策略。對于外語水平較高且雙語學習適應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為他們提供充分展示自身特長的平臺并鼓勵他們主動幫助較為后進的同學,使其自信心不斷得到鞏固。另外,實踐表明,搞好雙語教學,關鍵在于幫助外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克服對雙語課程的畏難心理,樹立起能夠學好的信心。因此,雙語教學過程中,不應該以追求高比例外語為目的,而是以更多的學生掌握這門專業課程,達到外語與專業雙重目標為中心。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基礎,有意識地兼顧不同學生的要求,樹立“適合學生水平”的教學觀念。
(四)以合作辦學為平臺面向全校開設雙語選修課程
為使已經成功開設并經過多年實踐檢驗的雙語課程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價值,使更多的學生共享合作辦學平臺帶來的益處,我們將考慮適時將部分雙語課程面向全校范圍內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推廣,開設選修課。由于當前實施的雙語課程是為滿足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因此在推向其他專業之前,教師應在教材選擇、教學模式、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這些學生的能力及學習要求。例如,考慮到非合作辦學專業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以及雙語學習適應能力不足的特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使用的英語比例可適當降低;在考核中不受外方大學教學要求的限制,使用一定比例的漢語試題;所選用的教材難度在滿足選修課教學要求的基礎上也可以適當降低。總而言之,合作辦學帶來的收益應在更為廣泛的學生中體現,而雙語教學的優勢也必須不斷地在廣度上得到檢驗。
雖然我們在雙語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但是一些制約雙語教學效果更上一個臺階的因素仍然存在,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改進和完善,并不斷突破新的難題,促進雙語教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安麗君. 淺談會計雙語教學[j]. 邢臺學院學報,2013,01:189-190.
[2]莫琳. 淺談如何提高高職院校會計雙語教學質量[j].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38-41+44.
[3]張正勇,徐剛. 我國會計雙語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基于學生問卷調查分析[j].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3,02:149-153.
[4]孫鵬云. 會計專業雙語教學課程建設研究[j]. 財會通訊,2013,09:126-128.
[5]肖凱. 財經類高校會計專業雙語教學實踐——以南京財經大學為例[j]. 財會通訊,2013,10:40-43.
[6]張莉.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英語》課程雙語教學的探討[j]. 機械管理開發,2013,04:173-174.
【關鍵詞】貴州 高校 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8 -0253-02
自從2001年教育部倡導在我國高校實施雙語教學以來, 全國高校紛紛開展雙語教學的準備與實踐。各地陸續舉辦了以雙語教學為主題的研討會,交流各自實施雙語教學的經驗與體會。在全國十多年的雙語教學基礎上,以雙語教學為主的科研課題也已列入了國家的重點教育課題,雙語教育在我國已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本人在貴州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生物學課程從事多年雙語教學的基礎上,調查了貴州省其他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實施情況。就貴州實際情況來看,雙語教學的關鍵節點主要集中在學生、師資、課程、教材及考核方式等幾個方面。本文通過對貴州省高校雙語教學特殊性分析,為今后雙語教學效果的改善提供合理的建議,以豐富和完善今后雙語教學的途徑。
1. 貴州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特殊性
1.1 貴州學生有雙語教學的基礎
雙語現象最初多出現在不同民族頻繁接觸的地區和社區,在多語言環境中生存才產生了雙語教學。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個,世居民族18個,全省有3個民族自治州、11個民族自治縣,學生從小就有雙語教學的實踐,要用本民族語言和漢語來進行交流與思考。因此,貴州具有雙語教學的傳統和基礎。
1.2 貴州開展雙語教學歷史悠久
貴州學校開展雙語教學可追溯到100多年前。1905年,英國傳教士塞繆爾?柏格理(Samuel.Pollard,1864-1915年)等人在以貴州石門坎苗族聚居地為中心的滇、黔烏蒙山區(即威寧縣石門坎鄉)一帶傳教,為烏蒙山區的苗族人創造了苗文,并用英語、苗語開展雙語教育,培養了上萬名苗、彝族學生,創辦了近百所學校。
進入二十一世紀,貴州師范大學成為貴州省師資力量培養的基地,教學論與教學法研究的陣地。貴州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貴州省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先行者,2000年前后陸續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生態學等課程教學中采用了“雙語教學”的方式,生物化學雙語課程還入選了本校精品課程。
2. 貴州開展雙語教學的問題與困難
2.1 學生英語基礎較差
由于交通落后、經濟不發達等原因,貴州的教育水平尤其是英語水平在全國偏低。本科四、六級通過率低于其他同級別高校,而且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英語差的學生表現為抵觸英語交流,語法錯誤多,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現象。
2.2 英語語言環境不濃
從我國來看,北京、上海和廣州國際貿易與文化交流頻繁,外國人員來華教學甚至留學的人員較多,有良好的外語語言氛圍,具有開展雙語教學的良好基礎。相反,像貴州等這些內陸省份對外經濟與文化交流相對較弱,外語環境較差,開展雙語教學有一定困難。
2.3 雙語教學師資不足
國外雙語教學基本上都由對兩種語言都能自如運用, 可以根據需要在雙語之間自由切換的教師擔任,雙語教師素質極高。目前貴州省高等院校的中青年教師大多具有碩士、博士學位,但絕大多數中青年教師都沒有一年以上的出國經歷和外語專業學習經歷,大部分專業學科教師的英語能力也不全面,表現在詞匯量大、語法好、閱讀能力強,但聽、說、讀、寫應用能力較差。貴州省內高校雖然也有外籍教師, 但都集中在外國語學院任教,并不懂其他專業。貴州省內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嚴重不足。
3. 雙語教學體會與模式選擇
3.1 合理選擇雙語課程
從全國高校雙語教學情況看,雙語教學效果的優劣首先在于課程的設置。有的學科方便實施雙語教學, 比如,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等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對于人文科學學科就不容易實施雙語教學,尤其是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和政治課。
貴州師范大學雙語教育課程設置首選生命科學學院,而生命科學學院選擇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兩門課程開展雙語教學。從學科發展角度看,這兩門課程是飛速發展的學科,也是二十一世紀的朝陽學科。雙語教學的開展有助于讓學生第二語言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為將來生物學專業國際交流奠定堅實基礎。
3.2 積極與學生互動
我們在課程運行過程中發現,上課過程中花大量時間教學生認識單詞,翻譯雙語教材,這樣影響了教學進程和知識點的講授。為達到雙語課堂教學的目的,我們作了大量準備工作。課前給學生留預習內容,包括下節課要講到的專業名詞及基本理論;課堂積極與學生提問互動,觀察學生掌握情況;將上課內容留課后作業,讓學生再加以練習。通過反復學習,通過四、六級的學生對雙語教學表現出明顯得積極性,積極預習上課內容,積極提問并回答老師問題;英語基礎偏差的同學學習積極性不高,但整體效果偏好,尤其學生在熟悉授課方式后進步更快。
3.3 多渠道提高教師英語水平
實施雙語教學的重要前提就是教師不僅要懂所傳授的專業知識,外語口語也要達到一定的水平。目前貴州師范大學招聘的教師具有博士學歷才能當專業教師,但只有少數博士有國外學習經歷,英語表達中“中國式”方式居多。現實的矛盾自然會影響到雙語教育的效果,貴州雙語師資的缺乏是現階段雙語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大力培養具有雙語能力的專業師資是順利開展雙語教學的關鍵。我省、我校每年都有各種出國及外語培訓計劃,如:西部學者出國培養計劃,外國語學院進修的計劃,多渠道加強培訓雙語師資。
3.4 科學選擇教材和考核方式
教材選擇是雙語教學的關鍵問題之一,關系到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和課程考核一系列問題。通常高校使用的雙語教材分為國外引進教材、國內出版教材、學校自編教材和翻譯教材。從實際教學看,使用國外基礎教材,似乎很簡單,專業知識涉及深度、廣度均不夠,導致學生專業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直接使用國外大學的教材內容又過多、過深、語言也較難懂, 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因此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教材。最可行的辦法是根據各校對專業課的要求改編或選編國外原版教材和輔導材料, 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和完善。
考核方式是我們在雙語教學推進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雙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用外語(主要是英語)來講授專業知識,所以考核中既要以專業知識為主,又要兼顧到專業英語的學習情況。我們將生科院分子生物學雙語課程考核分成兩部分,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平時成績以留作業的形式完成,針對講授內容,留一些備選習題,每個學生抽其中一題,學生考核是課堂口頭回答,視其對專業英語的掌握程度和專業知識掌握的準確程度打分;期末考試是出一套英語試題,以課程主要專業內容為中心進行考核。從該考核方式來看,學生開始接觸時會有懼怕抵觸心理,但是通過由簡入深的教學過程,課堂口頭回答問題積極踴躍,期末考核通過率沒受到雙語方式影響。
3.5 因地制宜選擇雙語教學模式
目前,國外采用的高校雙語教學的模式主要有六種,分別是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導入型雙語教學模式、雙軌式雙語教育模式、過渡型雙語教育模式、雙聯型雙語教學模式以及三向分流雙語教育模式。
中國教育屆普遍認可的“雙語教學”概念是用外語(主要是英語)來講授物理、數學、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專業知識,并特別強調它不是語言基礎教學,是以講授內容為主線的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影響教學內容的灌輸。所以雙語教學不同于專業英語教學。
在我國,目前比較認可的觀點是國內的雙語教學等同于國外學者所經常提及的依托式語言教學模式。我國高校在選擇雙語教育模式方面, 應該考慮到各校的具體情況、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接受能力。由于貴州學生的英語水平較弱,采用其他地區雙語教學方式效果不好,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專業基礎。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們采用開始穿插并逐步滲透的方式,結合多媒體課件使用,開始的幾節課件以中文為主,在理解中文的基礎上適當用英文補充,循序漸進地在專業課教學中適當加入英語,用英語解釋課件中名詞術語或基本知識點, 增加英文的舉例分析, 并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逐步加大英語在課堂上的使用比例,并最終達到全英語授課的目標。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逐步適應, 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4. 結語
在我國開展雙語教育是為了適應全球一體化的需求。雖然雙語教育在我國各地已經歷十幾年的實踐,隨著政府的促進、學校的支持和一線教師的努力,全國各地學校雙語教育均有越來越好的趨勢。鑒于貴州教育的優勢與不足,顯然照搬國外雙語模式行不通,必須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適合貴州特色的雙語教育之路。
參考文獻:
[1]向郢.福音下的石門坎[N].南方周末,2006-10-19(第32版).
[2]Cummins, J. 1984. Bilingualism and Special Education: Issues in Assessment and Pedagogy [M] . San Diego, CA: College-Hill.
[3]呂良環. 雙語教學探析[ J] . 全球教育展望, 2001( 4) .
[4]陳紅蕾.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高教探索,2003(3).
[5]王蒙,方傳余. 關于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思考[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3).
Abstrac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bilingual education of Linear Algebra,discuss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pattern which is suitable for our college,and puts forward the goal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bout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關鍵詞:線性代數;雙語教學;教學模式;評價方法
Key words: Linear Algebra;bilingual education;educational pattern;evaluation methods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2-0285-01
0引言
雙語教學是近年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教育部早在[2001]4號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已提出,為更好地適應我國加入WTO后經濟、科技和教育發展需要,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引進原版外語教材,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國家教育部將雙語教學納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大學數學課是大學生的公共基礎必修課,本身難懂難學,其雙語教學的實現,不僅對學生而且對教師無疑都是一巨大挑戰。
但是,我們為什么還要嘗試呢?
1開展線性代數雙語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1.1 中外線性代數思想體系有著較大的差異。國外原版教材都是先引入線性方程組,然后就是向量,空間,矩陣,行列式……而這和我們接受的線性代數的思路或者說與中國的線性代數授課體系是不一樣的!中國的絕大多數教材一般都是第一章是行列式,然后是矩陣,線性方程組,向量,極大無關組...但經過研究教材,我們似乎感覺國外的這樣的順序更容易讓學生“懂”線性代數,讓學生理解抽象的意義!而我們硬性引入行列式,矩陣,秩等概念,剩下
的就是強調計算,除了計算還是計算,所以學生學完了也不知到底線性代數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這樣的講授無異于泯滅學生的創造性,削弱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
1.2 雙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用英語板書講授,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也不是被異化為學英語而學英語,為出國而學英語,為顯擺而學英語。我們知道大學數學基本上是一套用數學符號進行推理和演算的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中文字敘述不多,因而對應的英語語法結構較簡單,專業詞匯也不多,所以從用中文教學過渡到雙語教學這一步并不像想象的那樣不可逾越。而且數學具有較強的國際共通性,其表述、詞義、專業術語、符號的理解與詮釋基本一致,而且線性代數絕大部分數學概念的符號都是其英文的第一個字母或者縮寫,雙語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
2線性代數雙語教學的目標
線性代數的雙語教學首先必須達到傳統教學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線性代數的思想和方法.課題組認為線性代數雙語教學的目標應是下列3種目標的有機結合:
2.1 基本目標:使學生達到與中文授課相同的知識和能力目標;
2.2 直接目標:使學生獲得應用英語進行數學思維攝取知識和傳遞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 間接目標:使教師在雙語教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方式,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科能力得到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開展線性代數雙語教學的實施方案―循序漸進法
3.1 教學方式當前線性代數雙語教學的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更有效的開展。用循序漸進法則有良好的效果:把學生分為三種層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繼推廣后,都需要實行不同的教學模式,能夠循序地對線性代數雙語教學進行推廣,并且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詳細的實施方案可表述為:至于數學基礎好而英語基礎差,甚至兩者基礎都很差的學生,我們不應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漸進。能夠利用中文的教材和語言和英文的板書。鑒于數學的特殊性,很多使用英語的語法及其格式趨近一致,在循序地進行中文授課時,可以書寫英語板書,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清楚數學的含義;另一方面提升學生英語知識水平,這對于上述所述情況的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以及主動性的加強和提高喲正關鍵的作用,另外,不至于使學生知難而退。至于數學基礎差而英語基礎好的學生,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能夠利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語言和板書,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拓展了知識層次,加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而且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可謂雙贏!至于二者基礎都好的學生,在授課的過程中不妨利用中文語言,英文原版教材和板書,待學生可以接受此種授課方式后,能夠利用全英文進行授課。
3.2 教學評價建立雙語教學的評價制度,對雙語課程及時地進行教學效果評價,及時地發現和解決雙語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確保雙語教學的教學質量采取的評價有:
①比較評價: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試時,與漢語授課班采用相同題目(雙語班的卷面為英語),對考試結果進行試卷分析,評價學習效果;
②學生評價:學期結束前發放調查表,由學生對教學做出評價;
③教師評價:課程結束后,任課教師對本期課程的教學進行全面評價,課程組綜合各項評價,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4結語
課題組進行的線性代數雙語教學試點工作,探索了實現線性代數雙語教學的途徑,為以后全方位實施大學數學的雙語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然而,雙語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去研究和實踐,任重而道遠.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課題組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盡快實現全校線性代數的雙語教學.線性代數是許多專業學科學習的基礎,對其進行雙語教學必將有益于其他專業課的雙語教學。通過循序漸進教學法,逐步推廣雙語教學可以事半功倍。開展雙語教學工作,是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的需要。是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質量人才和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迫切需要,是高等院校素質教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教學模式;設計;英漢雙語課堂;運行機制
Abstract: Based on comparing with teaching models in foreign countries, coupl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taking English-Chinese l courses as example, the teaching model and process of in college clas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eaching model; design;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0 前言
實踐出真知,通過學生自己在課堂、實驗和實踐環節實踐中動手、動腦子、動筆等活動才能真正學到知識。為了調動在英漢雙語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特設計以下教學模式
1 我國大學現有的教學模式及其不足
我國現行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受前蘇聯的影響較大。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提倡將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等五個環節結合的教學模式[1]。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學過程中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學習,考試前老師出重點,學生背重點。這就造成了大學課堂上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學生平時不努力,上課看手機、玩游戲。到期末考試前臨時突擊復習重點、靠死記硬背來應付期末考試。按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對于知識的領會和理解不深,創新能力較差。在期末試卷批改中發現:課堂上講過的內容而在期末復習中沒涉及到,結果有十分之九的同學都不會做,這種現象充分反映出填鴨式教學的弊端。
2 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大學專業課的教學模式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培養模式基本上是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特別是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一般老師在講過主要知識點之后,給學生布置課后大作業或論文題目,讓學生有3-5天的時間討論、查詢資料、實際調研和寫作,然后按照約定的時間到課堂上做展示(Presentation),老師和其他學生都可以對臺上的"演員"們進行提問,然后討論該問題,最后老師根據學生展示的效果,作總結發言并將學生的表現記入學生的平時成績。這樣做,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培養團隊精神,并體驗如何查詢相關資料,特別是在課堂展示中能鍛煉語言表達織能力,達到與其他學生相互比較和學習,共同提高。
3 大學教師在大學雙語專業課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對于大學教師來講,課堂教學中應避免照本宣科,發揚"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精神,首先要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注意產學研相結合,做理論和實踐知識都過硬的"雙師型"大學教師,將專業理論與當前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相結合,解決理論落后于實踐發展的矛盾,使受教育的學生能掌握最先進的專業發展動態。做雙語課教學的老師除了有較強的英語基礎外,還必須有較好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4英漢雙語教學教學模式設計
首先在教學中鼓勵的動員學生走上講臺,然后告訴他們如何模仿老師的講課方式,如何用英語口語來表達要說明的漢語內容和專業詞匯,并注意語音、語調和表情。但是,我國大學擴招以后,老師面臨一個班級的學生數過多的問題,不像國外大學的班級那樣,每個班平均15個人左右,每個同學都有充分的課堂展示機會。對此,可以老師可以分組布置大作業,讓一個組做一個題目,然后整組同學到講臺上用PPT文檔講解,PPT可以是中英文對照,但講解要用英語口語。之前各組都精心準備,展示時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賽,同學與同學之間展開競爭,全體同學都到場互相觀摩,演示結束后組織課堂討論,同學與同學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討論、問答和總結等互動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2]。另外,在給學生布置課后大作業,由教師根據大作業的內容確定出完成大作業所需要的有關文獻或書目。要求教師首先對大作業所涉及的參考文獻和書目進行熟悉[3]。學生在查詢有關紙質的和電子資料后,參考國內外在該專業的最新理論和實踐,運用頭腦風暴法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必要時要深入實際收集第一手資料,進行調查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按照論文的標準格式寫成高水平的論文,論文完成后要做成PPT文檔在課堂上向老師和學生匯報展示,小組負責人作為主持人組織課堂討論或答辯。
5 結論
該教學模式重視"問題驅動",老師提出讓學生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分組在3-5天內按照一定的格式和程序完成,通過學生做大作業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查找中英文資料,通過小組一起談論和課堂用英語演講,然后老師用英語提問,指定小組中的某一成員用英語回答,這樣人人肩上都有壓力,這對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都用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郭玉蓮.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0):57-60
[2]李貴安,趙志鵬,鄭海榮,宋永成.國際一流大學課堂教學模式對我國高師院校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啟示與實踐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1,(1):91-94
[3]鄭浩然,胡斌,邵增玉.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 [C]
關鍵詞:中醫診斷學;雙語教學;PBL
中圖分類號:C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7)07-1497-02
由于中醫課程雙語教學的特殊性,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教學改革的發展。多媒體教學結合PBL教學方法的中醫診斷學雙語教學模式,將使傳統的雙語教學有較大的變革。
1 PBL的含義及現狀
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或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是一種有效果的和高效率的教學方法。由于PBL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非常有效,因此它越來越多地受到醫學教育界的重視。PBL教學模式正不斷得到推廣和發展,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已應用于許多高等院校的各學科領域。PBL教學法是在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現在還處在實踐探索階段。一些中醫高等院校,如廣州中醫藥大學等,目前正在進行有關PBL教學法的各種嘗試。
2 PBL與LBLI(傳統教學法)的比較及其優勢
2.1 PBL與LBL(傳統教學法)的比較
我國目前的醫學教育模式仍是沿用傳統的講授法(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傳統的LBL教學系統、有把握地完成教師預定的目標,但容易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削弱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PBL與傳統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強調的以教師講授為主,這一點是PBL與傳統教學法的根本區別所在。
2.2 PBL應用于雙語教學中的優勢
2.2.1 學習興趣的提高PBL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它樹立以學生為課堂中心的新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雙語教學特別是中醫課程的雙語教學注入了生機和動力。
2.2.2 雙語教學語言環境的建立PBL教學法強調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與同伴進行交流,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無形中形成了有利于雙語教學的雙語語言環境。
2.2.3 多學科知識的聯系PBL教學法中的開放性問題促進學生從多個方面思考問題,理論聯系實際,靈活運用知識,同時加強本學科間、不同學科間知識的聯系,如中醫診斷學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經典及西醫相關學科的聯系。
2.2.4 綜合能力的培養PBL不僅對理論學有益處,還可鍛煉學生們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雙語口頭表達的能力,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等。
3 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應用于中醫診斷學雙語教學中的實踐
中醫診斷學教學內容多而雜,雙語教學的課時尤其緊。老師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這門學科特別是雙語教學產生興趣是一大難題。筆者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設施,逐步建立以中醫常見證病為引導,以基本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新教學模式。力求打破多媒體教學等同于“電子幻燈片”的現狀,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建立使學生成為學習和教學的主題的模式。教學中將臨床上常見證病作為討論對象。建立中醫診斷學PBL雙語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是。
3.1 學習模塊
確立中醫診斷學的核心專題,建立學習模塊。實踐中選擇臟腑辨證作為核心專題。
3.2 設計問題
即圍繞每個模塊設計學習目標的問題。設問題目的選擇是PBL成功的關鍵,設問的題目必須能夠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踐中題目的來源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途徑。①分析每次考試中學生容易答錯的問題,并將其修改為設問題目。②將教學活動中,學生經常提問或學生存在疑惑的問題,修改為設問題目。③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討論每節課的設問題目。④將本學科以及相關學科中前沿問題,以及最新進展,修改為設問題目。
3.3 制作雙語多媒體課件
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圍繞問題精心制作雙語多媒體課件。
3.4 學生環節
學生預習,圍繞學習模塊和問題查閱資料,進行翻譯,鼓勵上網查詢最新進展。
3.5 討論環節
課堂中開展討論,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圍繞核心專題引導出來的學習目標,先由學生用雙語分析病人的癥狀,提出證名,然后由教師確定該專題的核心知識。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判斷,經過討論做出正確的診斷,并對癥狀從理論上做出合理的分析。
3.6 總結歸納
教師或一名學生用雙語進行總結、歸納,使課堂討論由淺入深逐步達到滿意效果。
4 教學效果
4.1 教師自評
PBL教學氣氛較傳統教學明顯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思維活躍,并且促進了師生交流,教學效果較傳統教學方式明顯提高。
4.2 學生評價
通過教學反饋表的調查,80%以上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自學能力和雙語的語言表達,贊成實施PBL教學;有部分同學建議,增加PBL教學案例和課時。
4.3 教學效果分析
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相比,運用PBL教學后在多方面提高了教學效果。首先,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有顯著增強。以往學生依賴于從教師那里找答案,運用PBL教學后學生能夠主動自學、查找資料和進行翻譯,自主學習能力大大增強。其次,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PBL教學法應用于教學后,改變了以傳統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使相對固定化的教學模式和過程靈活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思考積極,回答問題主動,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4.4 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
授課初起階段,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授課老師的雙語教學方法以及語音、語調還不習慣。學習興趣不高,對授課進度有一定影響;部分學生缺乏參與意識,學習中主動性差,仍習慣于老師講授的被動角色,對這部分學生教師不應忽視,應循序漸進并多加引導和輔導;另外,由于PBL教學的應用,使得教學學時增加,課時更加捉襟見肘,應適當增加雙語教學的課時或以選修課的形式給以補充。
5 應用PBL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5.1 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
只有熟悉教學大綱這樣才能規劃好學習的重點、難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選擇出適當的臨床病例,是做好PBL教學的基本前提。
5.2 學生應該有主動學習的自覺性
PBL教學的成功開展,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從準備資料開始,就要結合提綱、病例去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做出初步的判斷,因此需要學生們有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標。
5.3 傳統的講授法仍是主要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邱宜干,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
摘要:開設雙語課程,關鍵在師資。在師資既定和師資水平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如何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財經類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路子,是本文關注的重點。為此,本文從學生需求的角度出發,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文以為,雙語教學是指在課堂內或課堂間同時使用母語和非母語進行教學,其目標是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使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能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水平。我國的雙語教學模式只能采取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大學本科四年可作如下安排:(1)第一年過語言關,以英語訓練為主;(2)第二年課程教學由開始的中文為主逐步過渡到后期的中英文各占50%(3)第三年繼續加大英文授課比例的力度;(4)第四年嘗試全英文授課。
關鍵詞:雙語課程;初級雙語教學;高級雙語教學;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循序漸進
中田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972(2006)03-0114-03
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加強大學本科教學的12項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內開設5%~10%的雙語課程,并引進原版教材和提高師資水平。因此,我國財經類高校如何按教育部的要求搞好雙語教學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本文先從雙語教學含義的界定人手,接著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展開了一次問卷調查,提出了本文的看法和建議。
一、雙語教學的界定
什么是雙語教學?目前在國內主要有三種代表性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雙語教學就是同時使用母語和非母語進行教學,第二種觀點認為雙語教學就是使用非母語語言進行教學,第三種觀點則認為雙語教學就是使用非母語語言進行的非語言課教學。以上三種觀點對雙語教學的界定各有側重,第一種觀點側重于同時使用母語和非母語,第二種觀點側重于使用非母語,第三種觀點側重于使用非母語的非語言課。那么,到底哪一種觀點最能反映雙語教學的本質呢?本文以為對雙語教學的界定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把握。
1.從雙語教學的字面意思上分析。雙語教學是由雙語和教學兩個詞組合而成的。雙語,就是指同時使用兩種語言,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據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一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族語基本等同地用于聽、說、讀、寫,當然他的母語語言知識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語言的。舉例來說:他或她可能:A.使用一種語言來讀和寫;而用另一種語言來聽,說;B.在不同的場合下使用不同的語言,如在家使用一種語言,在工作單位使用另一種語言;c.在不同的交際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語言,如在談論學校生活時使用一種語言,而用另一種語言談論個人情感。
教學,就是指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因此,雙語教學就是指教師同時使用兩種語言,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
2.從雙語教學的雙語語言形式上分析。雙語的語言形式具有多樣性,它既可以是一個國家內部兩種不同的民族語言(包括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也可以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兩種不同民族語言(包括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這兩種語言中,通常有一種是母語或本族語,而另一種語言往往是非本族語言的第二種語言或者是外國語。在美國雙語主要是指能熟練使用英語和西班牙語,在加拿大主要是指能熟練使用英語和法語,在新加坡和香港、澳門地區主要是指能熟練使用英語和華語。在我國大陸雙語原來主要是指能夠使用漢語的少數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我國最初的雙語研究實際上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問題上。我們現在所指的雙語主要是漢語和英語這兩種語言。
3,從雙語教學的教學形式上分析。雙語教學的形式有初級和高級之分,雙語教學的初級形式表現為課堂內雙語教學,即一堂課內教師同時使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如英文書面語言(也就是英文原版教材)加上全中文口頭語言(或部分中文口頭語言)。雙語教學的高級形式表現為課堂間雙語教學,它是指同一門課程(如《會計學原理》)有的班級采用傳統意義上的全中文教學,有的班級則采用全英文教學(即英文原版教材加上全英文口語);或有的課程采用傳統意義上的全中文教學,有的課程則采用全英文教學(即英文原版教材加上全英文口語)。
4.從雙語教學的教學環節上分析。雙語教學應使用外文(如英文,下同)原版教材、外文教案、外文板書、外文作業與批改、外文考試與成績,課堂語言則表現為初級雙語教學的全中文口頭語言(或部分中文口頭語言)與高級雙語教學的全英文口頭語言。
5.從雙語教學的教學內容上分析。雙語教學應包括語言課的雙語教學和非語言課的雙語教學。語言課的雙語教學,是指非母語的語言課教學,如國內部分幼兒園和小學開展的英文教學,中學和大學開展的外文教學,即屬于此列。非語言課的雙語教學,是指非母語的非語言課教學,如國內部分中學和大學開展的除外文課以外的其他學科課程的教學,即屬于此類。
6.從雙語教學的教學目標上分析。雙語教學落腳點在教學兩字上,雙語是形式,教學是目的,雙語這個形式是必須為教學這個目的服務的。雙語無論采取哪種形式均應為教學服務,即教師通過雙語的形式把有關知識和技能真正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既學到了有關知識和技能,同時又學會了母語以外的第二語言,這才是雙語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
因此,可對雙語教學作如下界定:雙語教學是指在課堂內或課堂間同時使用母語(包括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和非母語(包括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進行教學,其目標是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使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能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水平,它包含初級雙語教學和高級雙語教學兩種基本形式,具體形式可作如下分類:
主明:(1)雙語語言教學,是指采用中英文相結合的方式講授英語課;(2)雙語非語言課教學,是指采用中英文相結合的方式講授非英語課;(3)外文語言課教學,是指采用全英文方式講授英語課;(4)外文非語言課教學,是指采用全英文方式講授非英語課。
二、財經類高校雙語教學模式
以上對雙語教學的含義進行了界定,那么國內財經類高校應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展雙語教學呢?這就牽涉到財經類高校雙語教學模式問題。依據國外成功的經驗,雙語教學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a)The use Of a single school language which is notthe child's home language.This;sometimes called animmersion program.即,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浸入型雙語教學。
(b)The USe Of the chiM's home language when thechild enters school but later aradual change tO the useOf the school language for teaching some subjects and thehome language for teaching others.This is sometimescalled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即,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本族語,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它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保持型雙語教學。
(c)The partial Or total u9e Of the child's home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and a later changeto the use Of the schod language only.This is sometimescalled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即,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過渡型雙語教學。
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實際,我國除少數民族會使用本民族語言外,都要求使用漢語,我國是典型的單語言國家,不像印度、新加坡、加拿大等雙語言國家,因此,我國的雙語教學模式只能采取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即學生剛進校時采用漢語教學,以后逐慚采用英語等第二語言進行部分課程的教學,其他課程仍采用漢語教學。教育部要求我國各高校在三年內開設5%~10%的雙語課程,并引進原版教材和提高師資水平。那么,財經類高校又該如何在三年內開設5%~10%的雙語課程,從而達到教育部的這一要求呢?
開設雙語課程,關鍵在師資。在師資既定和師資水平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如何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財經類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路子,是本文關注的重點。為此,本文從學生需求的角度出發,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時間定在2005年3月中旬,選取上海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學院、江西財經大學等三所高校部分2003級和2004級雙語教學班的學生作為調查樣本。擬定的調查題目共6道:(1)你是如何理解雙語教學的?(2)你最希望的雙語教學模式應該是怎樣的?(3)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和對策?(4)雙語教學對教師有哪些要求?對學生又有哪些要求?(5)你是否贊成全英文的教學環境?請說明你的理由。(6)雙語教學的目標是什么?江西財經大學的學生采取當堂回答的方式,一共發出問卷125份,收回125份,有效問卷120份。上海財經大學和天津財經學院則采取郵寄問卷的方式,一共郵寄問卷200份(上財120份、天財80份),收回69份(上財43份、天財26份),有效問卷58份(上財37份、天財21份)。
1.雙語教學課堂語言選擇情況統計,請見表1:
由表1可知,在被調查的178份有效問卷中,主張全英文授課的有36人,占總人數的20.3%,這也就是說,有79.7%的人(即142人)主張非全英文授課,其中主張全中文授課的12人,占6.7%;主張中文授課為主的23人,占12.9%;主張中英文各占一半的39人,占21.9%;主張英文授課為主的68人,占38.2%。另外,從三所高校各自的情況來看,主張全英文授課的百分比,上海財經大學為43.3%,明顯要高于天津財經學院的33.3%和江西財經大學的10.8%。
2.雙語教學主張循序漸進人數統計,請見表2:
由表2可知,在被調查的178份有效問卷中,雙語教學主張循序漸進(即開始時上課以中文為主,經過一段時期的適應和提高后,過渡到中英文各占50%,再經過一段時期的適應和提高后,再過渡到以英文為主,直至最后采用全英文授課)的人數為100人,占到總人數178人的56.2%。其中,江西財經大學74人,占自身總人數120人的61.7%;天津財經學院11人,占自身總人數21人的52.4%;上海財經大學15人,占自身總人數37人的40.5%。
3.雙語教學其他有關內容調查結果統計,請見表3:
由表3可知,三所高校的學生對雙語教學中主張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教案、英文板書、英文作業與批改、英文考試與成績等五項內容均取得了高度的一致性,其總體情況分別達到了98.3%、100%、98.3%、99.4%、100%。這也就是說,有98.3%的學生主張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有100%的學生主張使用英文教案,有98.3%的學生主張使用英文板書,有99.4%的學生主張英文作業與批改,有100%的學生主張英文考試與成績。
三、結論
經過以上的分析,本文有如下一些結論和建議:
1.雙語教學的本質在于讓學生學會母語以外的第二語言(如英語),即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將第二語言和母語基本等同地用于聽、說、讀、寫。
2.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應遵循先易后難、先低后高、先輔后主、先理后文的操作原則,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采取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即學生剛進校時采用漢語教學,以后逐漸采用英語等第二語言進行部分課程的教學(比例控制在5%~10%為宜),其他課程仍采用漢語教學。
3.我國財經類高校多屬文科院校,因此,開展雙語教學難度更大,更應遵循一步一個腳印的穩健原則,切不可操之過急!具體來說,大學本科四年可作如下安排:
(1)第一年過語言關,以英語訓練為主,包括英語聽、說、讀、寫的強化訓練。(2)第二年課程教學由開始的中文為主逐步過渡到后期的中英文各占50%。(3)第三年繼續加大英文授課比例的力度。(4)第四年嘗試全英文授課。
參考文獻:
[1]學習雙語教育理論,透視我國雙語教學[J].全球教育展望,2003,(2).
[2]論雙語教學[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2,(7).
[3]雙語:一個日趨重要的教學問題[J].中小學教育,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