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政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今天的中學生,生活在開拓創(chuàng)新,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改革開放的洪流、兩品經濟的大潮、民主自由的環(huán)境、拳頭加枕頭的電視以及升學考試的壓力、社會家庭的寵愛和厚望,這一切匯合成現實交響曲,伴隨著他們長大。比過去變的得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當然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就更強烈。但他們的弱點如同他們的優(yōu)點一樣也更突出,這就使多年來教學方法單調、教材內容滯后的政治教學陷入困境之中。
但是,今天的中學生就是下個世紀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高層次的人才要求和優(yōu)勝劣汰的激烈競爭。競爭成敗的關鍵取決于參與競爭者自身應當是具有良好的思想,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知識,多方面的才能。堅韌不撥的意志和求實進取的開拓精神,而這一切要靠教育,靠錘煉才能取得。思想政治課在中學教育中有它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如何才能堅持和完善這一功能,方法很多,就教學而言,我認為必須立足改革,探求新路。
首先,必須轉變觀念。
從政治課的價值觀念上講,應由應試教育轉變?yōu)樗刭|教育。長期以來,政治課的價值定位就是應試教育。使政治教學陷入惡性循環(huán)。但中學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決不是應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屬于上層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并為之服務的。任何統治階級在維護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統治時,都要很好地利用這個工具,特別是要利用這個工具造就他們的接班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必然要求有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政治觀,價值觀,倫理觀與之相適應,并以此來教育自己的接班人。否則,我們的事業(yè)就難于發(fā)展。從這個高度來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紀律素質、心理素質等。這個功能決不是應試教育所能涵蓋的。如果讓政治教育僅僅在應試教育的軌道上運行,就無法適應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教育者的要求,最終只能窒息它的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價值。
中學政治課所教的哲學常識、經濟常識、法律常識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觀、價值觀、倫理觀等都是中學生必備的基本思想素質。無數成功經驗都證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會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fā)展前途。從長遠的觀點看,政治課所擔負的素質教育這一功能是培養(yǎng)跨世紀接班人,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所必須堅持和不斷加強的,決不是可有可無的。為此,作為學校的領導要采取各種措施,維護政治課的地位,保證課時,穩(wěn)定隊伍,促進政治課教學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做為教師,要具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立足素質教育,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開創(chuàng)政治課教學的新局面。從教學觀念上講,一定要把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闡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論的基礎知識,相對于中學其它學科的教材內容而言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所直觀把握。對于抽象的理論,嚴密的邏輯,學生限于知識水平和社會經驗的不足,理解起來很困難。政治教學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而學生很難參與進來,更談不到“進入角色”,發(fā)生共鳴了。久而久之,學生則厭學,政治課教學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進了死胡同。
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離開了學,教就沒有了存在價值,因此必須確立起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觀念,把課堂數學的的主觀能動性,注重他們的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上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學,理解、說明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勵,組織、點撥的作用。一句話,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圍繞學生轉,讓他們參與教學過程。
其次,改變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的新特點。
【關鍵詞】教師;職業(yè);使命;責任
一、反思教師差異
有幾個數據或許能反映一些問題:
有一課題組在兩個重點中學同一年級的部分學生中進行有關政治課教學的抽樣調查。在第一所重點中學,幾乎占抽樣總數的85%學生對政治課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把政治課列為最喜歡的課之一,有接近92%的學生表示很喜歡他們的政治教師,也有39%的學生表示將來會繼續(xù)關注與政治學科相關的課程與專業(yè)。然而在第二所重點中學,幾乎100%的被調查的學生都認為所有學科中最乏味的課是政治課,甚至還有學生在問卷上寫道:希望能把政治課改成自習課,這樣可以避免浪費他們的寶貴時間。①
兩組強烈反差的數據,足以引起所有從事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教師深思這么三個問題:
第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如此巨大的反差?教材相同和學生程度相當,我們似乎很難再把責任歸咎于所謂的教材問題或者學科地位問題。這種反差源于教師的差異。
第二,教師究竟有哪些差異?雖然每個教師從內心深處都認同個體差異說,但幾乎同質的專業(yè)背景和工作方式又很難令教師們信服差異源于起點。事實上,真正的差異并不在起點,而是在過程中被逐漸拉大的,最終的差異是體現在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力和執(zhí)行力上。
第三,教師的差異會導致什么?未必有很多教師會去考慮這個問題,因為它涉及教育的終極指向。教師畢竟不是宏觀決策者,他們更多地著眼于個體所能改變的現實狀態(tài)。長期以來,教師們一直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法試圖讓學生有所改變,在努力推動學生的教學過程中也制造了學生間的差異,教師很容易發(fā)現學生的差異,但很少有教師能從學生的差異中去反觀這種差異的由來。因此,從根本上看,教師的差異首先是教師對課程理解的差異,其次逐步變成教學的差異,最終造成學生間的差異。教師間存在差異是客觀的,問題的根本不在于尋找差異的起源,而在于對待差異的態(tài)度。也許,課題組碰到的是兩個極端類型的案例,更多的政治課可能以一種不引人注目的狀態(tài)存在著,更多的政治教師也沒有經受大愛大痛的過程。但和其他學科相比,無論何種類型的政治教師,一旦站在課程的高度,他必將承載著更多的使命和責任,他不能不關心自己應帶著什么樣的資源和心情走進課堂,不能不關注來自課堂用眼光和身體語言表達的另一種對政治教師的評價,不能不關懷學生希望獲得什么,并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什么樣的改變,而這種改變恰恰將會觸及學生的內心深處。很難想象,如果一個政治教師缺少這些思考會意味著什么?!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有沒有這些思考,近處的差異可能僅會體現學生的認同度上,而遠處的差異將體現在十年、二十年后,甚至在更長的時間里,社會的主流群體對公民責任、政治信仰、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的表現力上。
二、提高中學政治老師責任和使命意識的幾點粗淺方法和建議
雖然政治教師的能力和教學方式總會有差異,作為一名有責任意識的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致力于研究由于教師原因帶來的學生差異,并努力建構基于師生合作的教學共同體。這是一種新課程背景下的師德要求。
(一)在師德標準基礎上,去度量并改變自身對標準觀念的認識
作為一名有責任意識的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致力于研究由于教師原因帶來的學生差異,并努力建構基于師生合作的教學共同體。這是一種新課程背景下的師德要求。雖然并非所有的教學差異都是要被消除的,但教師應該用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去思考,從嶄新的視角去理解學生和理解課程,并把這種理解轉化為有效的課程資源。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并不是讓教師承擔所有的壓力和責任,但是,沒有教師的改變,就沒有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推進。當下政治教師的改變,歸根結底是教師行為的改變,這種行為改變不是簡單意義的技術標準,而是基于現代教育目標被重新賦值的師德標準。如果今天對政治教師還必須用“認真?zhèn)湔n與上課,認真批改作業(yè)……”等指標作評價的話,那么,無論評價者還是教師,都應清楚地知道教師付出怎樣的努力和作出怎樣的教學設計才算是“認真?zhèn)湔n”;教師擁有怎樣的課堂才算是“認真上課”;教師布置怎樣的作業(yè),并用什么方式批改作業(yè)才算是“認真批改作業(yè)”。“認真”一詞在今天的思想政治課實踐中有太豐富的內涵和表現方式。因此,改變行為首先要從改變對標準的認知開始。②
雖然政治教師的能力和教學方式總會有差異,但是應該站在共同的師德標準基礎上,去度量并改變自身的觀念和行為。因為從課程意義的出發(fā),政治教師承載著其他教師無法替代的使命。經常聽到一些青年教師在談論“底氣不夠”問題,何謂“底氣”?“底氣”從何而來?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底氣”不僅是專業(yè)功底的深度,而且是知識更新的速度,更是站在現代教育視野的高度和對其理解的廣度?!暗讱狻睆暮味鴣恚繌姆此贾衼?,從學習中來。
(二)從課程目標和學科方向上要求,政治教師應該具有更高境界的專業(yè)品質
今天的政治教師,在傳承過去方法論的基礎上,還要作更多的行為改善和突破。從課程目標和學科方向上出發(fā),政治教師應該具有更高境界的專業(yè)品質,包括堅定的課程信念、持續(xù)的學習狀態(tài)、恒久的學生意識、深入的研究精神以及獨立的思考能力。
1.堅定的課程信念,這是關系到政治教師能否理直氣壯地站在講臺上,能否成為新課程的解讀者和執(zhí)行者,能否承擔起培養(yǎng)合格接班人重任的問題。為什么缺乏信念?因為確實有一些教師不清楚自己所承擔的課程的內涵和全部意義。在這些教師的頭腦中,始終有著所謂“過去政治課”的定勢,不少政治教師帶著自己從學生時代起就被烙上的“死記”、“枯燥”、“空洞、“大道理”等政治課的印象,伴著被迫、無奈、羞怯的情緒走進課堂,無形之中又把這種印象傳遞給了學生。這樣的老師即便能地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卻何以建立課程信念?這還不僅僅是知識結構的問題,課程信念除了教師源于對專業(yè)的理解和深入程度之外,更主要的是來源于對教師職業(yè)的認知。
2.持續(xù)的學習狀態(tài),是對現代教師的普通要求。學習會讓教師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寬闊的視野。政治教師往往存在這樣的尷尬:知識結構快速老化。從大學校門出來后,很多教師往往就不再關注專業(yè)知識的發(fā)展和更新,雖然頭腦中的各種信息在不斷地擴容,但在課堂里,政治教師仍會經?!笆дZ”。逐步發(fā)展,便使教學陷入了“三惟現象”(惟教材、惟教參、惟標準答案)。有的教師下了課后不敢與學生多交談,原因在于實在不敢直面學生的問題。其實,教師缺的并不是信息,而是缺乏一種持續(xù)的學習過程和鉆研能力。在學習中,教師會逐步了解如何篩選與選擇信息,如何把新知識和新信息轉化為課程資源,這樣的過程,可以幫助教師提升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能力,只是需要教師能沉得下心來。
3.恒久的學生意識,是判斷一個教師有多長的教學生命力的重要標志。有教師曾經困惑:政治課不是應該強調灌輸嗎?既然要灌輸,那就意味著要有強制的教學和課堂。這一類觀點明顯反映出教師在某種程度上對教育理解的偏頗。從某種角度出發(fā),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觀念和行為的灌輸,教育的針對性不同,最終的效果也將不同。當教學不需要學生的個體獨立性的時候,教師就會充當一個孤獨的“知識點”的輸出人角色,這時候,所有的課堂是教師的課堂,所有的教學是知識點的教學,教師無從了解學生的學習感受,很少有教師在這種過程中能停下思考一下:知識的輸入端準備好了嗎?顯然,教師如果脫離了學生的存在,教學關系便不復存在了,教師如果忽視了學生的起點,就不知道該教什么了,教師如果無視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的需要,所有的教學行為都將是無效的。改善行為,從關注學生開始,這應該值得所有政治教師深入研究。
4.深入的研究精神,這是促進政治教師不斷發(fā)展的動力。當前很多政治教師普遍缺乏這種精神。一些政治教師的成長基本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新教師依賴教參,并嚴格遵循有經驗教師的模式,而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則依賴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缺少對課程的研究,而且缺少對學生的研究。有一句經典的教學行話:備課首先備學生。所謂備學生,是要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對生活的評價,教師以此可以掌握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起點。要通過更多的實證方法,分析學生的現狀和未來態(tài)勢,以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政治教師尤其要強化“教學即研究”的觀念,把研究作為日常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并以此帶動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進。研究和學習一樣,同樣要有中心下移、潛心深入的態(tài)度。
5.獨立的思考能力,這是政治教師人格建構的關鍵。課程的獨特功能決定了政治教師的獨特功能。作為教師,政治教師更多地承擔了影響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建構的責任。給學生什么?怎樣去教學生?這都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政治教師要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如何快速地更新過去的舊知識?是否敢于否定幾十年如一日的課堂狀態(tài)?能否以批判的眼光和態(tài)度,質疑過去的經驗和觀點。教師還應該多聽學生的意見,從學生身上,教師會知道該為什么和能為什么。教師從來不是知識的權威,但教師是喚醒學生獲取知識的潛能的專業(yè)人員,以此來建立和學生共同成長的平臺。
三、結語
當每一個政治教師每天都在思考這些問題,并都在努力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時,那么政治教師無疑將成為學生最受歡迎的教師,思想政治課的地位和命運也將不再受制于考試與否,真正的思想政治課程目標就能實現。
注釋:
①案例選自《上海思想政治課德育實訓德育》周增為.
②陳愛平,周增為.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1.
參考文獻:
[1]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79.
[2]劉慶昌.論教育性――關于教育是什么的新探索[J].當代教育科學,2006,15.
[3]周增為.課堂教學的“落實”[J].教育參考,2008,1.
回想起我的政治教學生涯,我已在不知不覺中從事了20多年的政治教學工作。從我所走過的路來看,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學感受到中學政治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重要的工作。同時,通過政治活動,也使我體會到政治教學的無限樂趣,總有讓我有說不完的話,挖掘不完的東西,做不完的事情。從教學反思的角度,就我的教學實踐工作總結以下幾點:
1.反對一灌到底的課堂教學模式。當前的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理念,堅決反對課堂45分鐘的一灌到底、一講到底。就我自己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每節(jié)課前要求學生先預習,做好作業(yè)前的"課前預習填空"練習,并布置一條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不太理解的學習知識點,刪繁就簡、該講的講,不要講的就不講,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
2.堅持聯想式的教學方法。政治學科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由于理論性比較強,顯得比較枯燥無味。為了能夠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我在教學中對一個關鍵的知識點或者問題,使用聯想式教學方法,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系或橫向聯系,或引用當前社會實際、甚至是個人的親身經歷等等,調動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這樣做能達到顯著的效果,打破政治課那種"死水一潭"的被動局面。
3.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活動中,我堅持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尤其是在初三畢業(yè)班更是如此。我發(fā)現,利用聲、光、影這種立體式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本課重要知識點的凸現,以及現實中實際案例的展現,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課堂板書中還堅持用多色彩粉筆、比較夸張的的書法板書,對知識要點和重點問題的突出,都會受到意外的教學效果。
4.啟發(fā)式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作為各科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改革能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堅持以教材為主,認真鉆研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啟發(fā)因素,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提示學生已經學過的有關知識點和未知的知識點,且能體現教學中的重點內容,讓學生能"跳一下就可以吃的到桃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5.注重引導學生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發(fā)現一些教師的認識有些簡單,認為政治課就是讓學生讀讀劃劃、記記背背成績就上去了,不求學生真正理解知識點的真正含義和本質,因此,有些學校也把即將退休的教其它學科的老教師也用來擔任政治教學任務,這樣做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熱情。在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新課程教學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政治教師要認真?zhèn)湔n,認真鉆研教材,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科學的探究活動,多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答案,改變學生那種"等、靠、要、抄"答案的機械式的學習方法,這對讓學生真正獲得知識和技能,形成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中學政治 課堂綠色教學 教學改革
一、綠色教學理論簡介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我國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如何在課堂的教學中做到教學相長、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如何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等,仍然是學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問題。因此,在改革與發(fā)展的迫切要求下,課堂的綠色教學應運而生。
追根溯源,課堂的綠色教學源于教育生態(tài)學這一學科的興起。教育生態(tài)學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得到了發(fā)展。它是一門運用生態(tài)學的原理與方法來研究教育現象的科學。教育生態(tài)學認為:任何存在的生物都具有生命體征及其多樣性,都具有其完整的自然整體,是一個有序的、穩(wěn)定的生命共同體,并且相互之間不斷地發(fā)生著某些聯系。綠色教學的思想就是要求人們轉換生態(tài)價值體系與生存價值體系,要求人們從思想上或精神上產生革命性的改變,同時思考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平衡等一系列問題。而中學政治課堂的綠色教學指的就是把學生、教師、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huán)境等構成要素看作是一個相互作用的系統來組織教學,從而實現師生共同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二、中學政治課堂綠色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我國的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之所以向綠色教學轉變有其不可忽視的必要性。
1.我國傳統的中學政治教學中教師的灌輸色彩濃重
傳統政治課堂中的教師多憑借其教學的實踐經驗以及理論知識,遵照傳統教學的要求設計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達到準確實現預設教學目標的目的。這種為了教書而教書的灌輸式教學勢必會對學生的政治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然而,政治課堂的綠色教學則強調開放性與動態(tài)性,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面對課堂突發(fā)事件帶來的不確定性,教師從主導者發(fā)展為引導者。
2.我國傳統的中學政治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
在傳統政治課堂中,學生只注重簡單的知識記憶,僅僅重視知識的量而忽視知識的質,學生在課堂中缺乏主動的參與意識。相比較而言,政治教學在綠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由傳統的單向、封閉接受學習不斷向探究性學習的方式轉變,并且開始嘗試主動探索,而不是被動接受,從而從“要我做”轉變?yōu)椤拔乙觥保瑢W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增強。此外,主體意識的增強還有助于學生產生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不斷培養(yǎng)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自我調控能力。
3.我國傳統的中學政治教學中開放性不足
在傳統的政治課堂中,教學主要強調單一的情境,教學背景常常陷于虛假與靜態(tài)的套路中,教學的過程就是一種語言推理的過程,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學會所謂的“規(guī)范學習”。然而綠色教學的政治課堂則是全方位的開放課堂,不僅要求師生之間的心態(tài)的開放、思想的開放、空間的開放,還要求整個課堂中師生之間交流過程的開放等。這些方面的開放性不僅體現了教師與學生知識的交互性,同時也表現出了生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多維雙向的互動性,既包含了有形知識的不斷交流,也包含了無形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不斷體驗,從而使學生在開放的學習過程中探索自我價值,顯現自我的生機與活力。我國中學政治課堂的這一根本的轉變會增強學生與社會的溝通,從而更好地達到育人的目的。
三、有效落實中學政治課堂綠色教學的措施及建議
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對于教育不僅要與時俱進,還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擔負起課堂教學改革――課堂綠色教學的重任。對于中學的政治教育,要實現課堂教學業(yè)的綠色教學,就應運用綠色教學的視野來審視教育、運用生態(tài)學的原則與方法構建生態(tài)型的政治課堂。
1.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新課程的核心價值觀是實現學生主動、健康的發(fā)展。因而在政治課程教學中,就應積極的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以及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實現。要實現政治課程的綠色教學,教師就應基于自身豐富的學識以及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尊重、關心、理解以及信任每一位學生,構建民主平等、相互信任的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比如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內心的發(fā)展要求。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有時是自發(fā)的、無意識的,而有時則需要教師去創(chuàng)建,對于師生發(fā)生情感交流的課堂,需要教師主動出擊,喚起彼此的情感投入。教師可以通過營造積極性的接納環(huán)境,通過形成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自然寬松的環(huán)境,形成積極的、民主自由的、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綠色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與實現。
2.轉變政治教材教法,實現課堂師生有效互動
教學方法是為了實現一定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途徑、方式和手段。課堂綠色教學最為關注的就是通過科學的教學,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交流。雖然教學中注重的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但是,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性意義。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求學習者不僅要學會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以及實現自身的自主化的學習。因此,要促進政治綠色教學在當前政治課堂的有效運用,就應轉變當前政治教學呆板、僵硬、注重知識單向傳授的教學方法,而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深入探討新知識、新信息以及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對于課堂教學產生的重要影響。
比如,在實際的政治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閱讀實際政治材料,通過實施的點撥,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自主性以及積極性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有關審題以及解題技巧的方法、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在社會中逐漸實踐學習的方法,在掌握有關學習的規(guī)律以及方法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身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綠色教學的課堂教學在適應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需要的基礎上,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進而實現學生的智力的培養(yǎng)與開發(fā),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3.重審課堂與課外活動之間的關系,注重政治教材與實際之間的聯系
政治因為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性,要求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中理論性知識的傳授與講解,還應積極的開展課外活動,促進學生使勁能力的開發(fā)與應用。對于中學政治思想課,課堂教學仍然是基本的實施形式,但是要想貫徹課程目標中理論聯系實際方針、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政治覺悟等,就必須對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活動進行重新的審視,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關系,積極地開展多樣化的政治課外活動,充分發(fā)揮它們各自在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但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障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安全性。由于對學生安全性、人力、物力等的考慮,結果就導致一些學校的課外活動流于形式,難以真正的得到有效落實。針對這一筆端,就應積極的實施政治課堂綠色教學,促進有關案例積極地走進政治課堂,通過在課堂中積極地探究與討論,實現學生創(chuàng)造性以及積極的發(fā)揮。
對于廣東而言,可依據自身經濟、地域等所具有的特殊性,將諸如有關“地域對于一個城市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廣東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與全國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政府如何解決各用工單位不得拖欠工人工資”等實際問題引進課堂,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對于此類實際問題方案分析的積極性。由于選用的是實際的、發(fā)生在身邊的案例,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社會公益感,在講政治課上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中,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范圍,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在改革、發(fā)展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和政治覺悟。
參考文獻:
[1]毛秀芳.走進中學政治課堂的多媒體教學[J].科技信息,2010,(10).
[2]劉娟.如何實現中學政治課堂教學最佳效果[J].考試周刊,2009,(25).
[3]車銀生.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教育現象學探究[J].經營管理者,2009,(18).
[4]張建君.開展社會調查活動提高中學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英語之友(教育研究與實踐版),2009,(7).
[5]傅蘭芳.淺談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3).
一、注重案例的情感因素,引發(fā)學生共鳴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所產生的某種行為更多時候是受某種情感所支配。在政治教學中,思想觀點的傳播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初中生具備道德情感,由情感引發(fā)需要,由需要產生行為。如在講《與父母平等溝通》第三節(jié)“有話好好說”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與學生首先進行了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一首名為《母親》的詩歌嗎(這時插入配樂詩朗誦《母親》)?在音樂聲中,很多學生都低下了頭,眼睛里還泛起淚光?!巴瑢W們,在你成長的歲月里父母是怎樣照顧你的?他們哪里最讓你感動?”“此時,你最想和父母說的一句話是什么?”“你以后還會和父母爭吵嗎?”“想一想,避免與父母發(fā)生爭吵的方法是什么?”這時,同學們齊聲回答:有話好好說!這種借助情感點撥的方法,讓學生發(fā)現和感受到更好的溝通方法和說話方式,并在一種融洽的氛圍中,大膽表現、暢所欲言,不僅知道了說話方式在與父母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還能讓學生在各種交流、體驗活動中探究有話好好說的方法。
二、注重案例的多樣化,開拓學生視野
關鍵詞:信息化政治教學網絡
當今,由于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網絡的出現和計算機的應用,使教師交流和學生獲得知識渠道也增多了,教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上也應該有所改變,能很好的掌握信息技術,使教學方法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適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怎樣進行中學政治課的教學。
一、信息化時代下中學政治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
學者認為:“教學觀念是關于教學的思想和看法,更準確一點說,轉變教學觀念是指轉移或改變原來對教學的看法和思想?!敝袑W政治教師及時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zhàn)。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出現,打破了書本是知識的唯一傳播媒介,使教學進入了全新的信息時代。網絡將世界各地的學校、圖書館等資源聯系起來,成為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在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從中學習和吸取知識,互相交流,形成一種動態(tài)的教學平臺,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取長補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前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教學主要是局限在教室里,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和記筆記,這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另一方面,政治教學本來就枯燥無味,關鍵是理論性的東西太多,所講的內容都是些條條框框,而實踐太少,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布魯納認為:“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是學習的驅動力”。實踐證明,成功的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興趣。那么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呢?首先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喜歡新穎的教學方式,喜歡接受新的事物和挑戰(zhàn),喜歡自己動手去做,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提高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用多媒體教學,也可以布置課外作業(yè),給學生一個題目或問題讓他們自己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信息渠道去搜集資料,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對知識的認識會更加的深刻,對事物的了解更加透徹,也達到了理論聯系實踐的要求,符合信息化的教學理念。此外教師在課余時間應該指導學生一些基本的網絡操作技術,建立一個正確的網絡觀,每一個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網絡也不例外。對于求知上進的人,網絡是學習的老師,相反它就是游戲、虛無、的精神毒藥,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網絡觀,形成對信息的判斷力和防范力,這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就得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在信息化的今天,我國教育應該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轉變教育觀念,接受信息化的挑戰(zhàn),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盡管投入有限,但國家公共網絡也有了快速發(fā)展,據有關報道,中國教育和科研網已經成為我國第二大互聯網絡,而且中國教育電視臺衛(wèi)星多媒體傳輸平臺已經建成,初步形成了一個具有相互交流的教育信息化網絡平臺,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到來的今天,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資源,來提高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能被社會所淘汰。
參考文獻:
1.譚清林,吳小軍. 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教育科研,2008,(2).
一、教材。廣大政治教師對教材的要求有三:①結合形勢的內容較多是政治教材的特點,但一些基本理論知識應相對穩(wěn)定。配合形勢教育的內容可臨時編寫講義。②內容要精煉。目的政治課本越編越厚,不利于減輕學生負擔。③要確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要真正做到“加強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培養(yǎng)和訓練,有些基本觀點明確指出學生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記牢。現在干巴巴地幾條理論的編寫方法要改正,應寫入一些實例,并做到材料有力地說明觀點。
二、考試。中學政治課是“用馬列主義、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中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綱要》)的主渠道,它但負著“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光榮使命。因而政治課只學不考是不恰當的,但目前中考、高考有些題目偏難、偏深,超出了十幾歲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和理論水平,如市場經濟的某些理論、金融市場的某些知識,有些政治教師都不一定清楚,其次,“標準答案,’不標準,隨意性太大,有時定的太死,近乎吹毛求疵,有時學生考的普遍不理想,達不到預定及格率,又降低標準!
三、隊伍。目前中學政治課教師隊伍亟需培訓。’師范學校政教系招生很難,流失也多。牋某師范大學政教系的18名男性畢業(yè)生中竟有12名離開了教學崗位。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規(guī)定:“中小學望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及其共青團、少先認干部的作用。對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要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政策、業(yè)務水平,并采取實際措施解決他們的待遇問題?!钡珜嶋H情況與這條規(guī)定大相徑庭。
政冶教師們建議:
第一,有關部門盡快組織由教育行政領導、專家及中學政治教師參加的教材編寫小組,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編寫出能夠相對穩(wěn)定的教材;編寫出內容比較豐富、對教師改革教法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參考書。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特別是剛剛結束的“兩會”對教師的從業(yè)行為提出更高的要求。將“推動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進一步提升綜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作為下一步的教育工作目標。特別是政治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關注主體性的學生,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倡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有意義地學習。
備課時要摸清學生的知識基礎。了解學生最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怎樣,極大的制約著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
備課時要摸清學生的認知障礙。任何一個知識點,學生在學習時,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礙。如理解上有些難度,表達上不太順當等。這些情況是都是學習中的正常現象,老師的教學工作,就是要幫助學生跨越這些障礙。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當著力于分析學生學習中將會遇到什么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緣何會成為學生的障礙,這些問題對學生造成的障礙有多大等等,依次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過程。
備課時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這里所說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態(tài)度??梢赃@樣講,教學能否取得好的效果,與教師在備課時對學生學習心理的把握情況及在此基礎上采取的相應教學方法是緊密相關的。因此,在備課時,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創(chuàng)設怎樣的情境,學生才感興趣?設計怎樣的問題,才對學生有挑戰(zhàn)性?設計怎樣的語音表達,才能使學生覺得直觀有趣……如果每節(jié)課的設計,我們都能這樣去考慮,那么我們的課堂就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也就是達到了“教師苦練內功,學生學的輕松”的境界。
首先,要正確認識學生。
(1)學生是發(fā)展的人。教師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注意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中學生處在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轉折時期,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點。學生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政治教師應依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選擇適當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yǎng)前途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
(2)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由于遺傳素質、社會環(huán)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正如綠葉如云,尋不見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海茫茫,我們也找不到到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獨特性是個性的本質特征。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yǎng)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生,應該成為政治教師對待學生的基本態(tài)度。認識學生差異,尊重學生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fā)展。所以,教師不能用一刀切、一個模式、統一規(guī)格、統一要求來培養(yǎng)學生,應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區(qū)別對待,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學生并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生活中的人。
(3)學生是獨立的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獨立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對應于傳統學習方式的依賴性。教師不但不能把自已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且,自已的知識也是不能強加給學生的。因為每個學生(除特殊原因外)都有相當強的潛在的和顯在的獨立學習能力。學生是不依賴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絕不是教師想讓學生怎么樣,學生就會怎么樣。教師要想使學生接受自己的教育,首先就要把學生當作獨立的人來對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他們的情況、條件、要求和思想道德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guī)律。教師應指導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學生自己明白事理,自已掌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因此,教學改革要求每個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要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寬容,富于活力的教學氣氛,構建起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方式,以促進學生和諧的個性發(fā)展。
其次,要尊重、理解學生,做學生的朋友。
中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都是社會的產物,產生他們的各種復雜心理的因素有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因此,教師應熱愛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情對待學生、全心全意地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思想行為和身體健康。即不以教師個人的好惡,也不可以學生的品德、學習、相貌等狀況的優(yōu)劣為轉移。要尊重學生人格和自尊心,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對于“差生”,不能訓斥、諷刺、挖苦、甚至辱罵和體罰,教師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和尊重學生力求成為對社會有用人才的愿望。尊師是愛生的結果,愛生是尊師的基礎。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梢?,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對教育教學工作高度負責,才能深入了解學生,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教師要盡可能利用各種機會,經常主動地深入學生、親近學生、了解學生,努力發(fā)掘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和長處,從各個方面切實地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亦師亦友、愛生尊師、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條件。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要善于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的情感處于積極、自由、寬松、安全的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進入到一個自由馳騁的愉快的心理空間。傳統的師道尊嚴使學生產生懼師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讓學生失去創(chuàng)新欲望。為此,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足夠寬松、愉快的心理空間,構建真誠、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氛圍,鼓勵學生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新,堅持教育的成功導向和正面鼓勵,允許學生在探索中出差錯,不求全責備,努力成為學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討者和知心朋友。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生因受到教師的尊重而樂意同其進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師的教育。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及時鼓勵,要盡量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心里話。教師要信任學生,以增強學生的信心,鼓勵學生克服困難,積極上進。教師要淡化過去政治課說教者的身份,改變過去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現,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強加于學生,努力改變學生被動的角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相信學生有自己的見解。
二、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問,激發(fā)學生去探知真理
教師不是傳達真理,而是激發(fā)學生去探索真理。我們不要急于給學生一個結論,而是要教給學生找到提出問題、探求問題的方法,要懂得如何引導學生。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不是簡單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而且是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在這里教師的引導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層層設活動,設“陷阱”,讓學生嘗試錯誤,引導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有價值的問題。如:在講挫折時,我教學生分析引起挫折的原因,學生可能向外找原因,也可能向內找原因,老師先不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到底那種方法好呢?”教師可以講一個有關的小故事,讓學生分析并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不要輕易否定學生,要正確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解決。帶著知識走進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進知識,才是“授人以漁”。
三、要充分發(fā)揮政治學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
政治的德育內容包括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質等方面,是育人的基礎。政治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使學生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政治智育以豐富和提高學生優(yōu)秀的科學文化涵養(yǎng),開發(fā)學生的智能為目標,是政治教學的核心內容。政治美育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審美心理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四、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知識積累,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指出,要把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教學的首位,“只有當教師給學生帶來思考,在思考中表現自己,用思考來指揮學生,用思考來使學生折服和欽佩的時候,他才能成為年輕的心靈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笨梢姡覀冊诮虒W中應以培養(yǎng)學生“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能力為根本內容,以學生的“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chuàng)造”為宗旨,特別重視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覺地思考。如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演講、排演小品,課外組織國內外重大時事智力競賽、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訪身邊有成就的專家、學者和模范人物、圍繞典型事例進行社會調查等。
五、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