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主題式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唐 爽
(南京東山外國語學校,江蘇 南京 211103)
摘 要:“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標準中的核心內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的不同發展”和“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進行充分的顯現。在新課程標準中,數學教師的有效教學應是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學習和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是開展有意義數學教學的基礎。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對真實的問題情境進行創造,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使有效的教學活動得以實現。
主題式教學是指教師在進行學生活動中將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內容等進行結合,設計出一個活動的主題,主要是對學生該怎樣學習、教師該怎樣教學、教學的內容是什么等進行揭示。教學模式指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的橋梁和中介,可以對教學實踐進行指導,對教學理論進行豐富。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教育工作者總結出: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展,思維得到創新。所以,主題教育所具有的多面性、綜合性、反思性、情境性等特點,可以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完成學科的目標,使教師的自身專業素質得到提高,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主題式教學的應用
(一)拓展性學習和整合式教學的關系
初中教學新課程對目前的教學內容進行了系列的要求和規范,使學生在課程活動中能夠對正確的技能和知識進行學習。整合式教學可以對靜態知識進行生命力的賦予,可以將多種學科進行綜合運用,從橫向和縱向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所以,整合式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通過策略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體現出來,對知識點之間內在聯系和知識的實際應用進行強調,在知識由有限到無限的拓展過程中,使用整合的方法能拓展學生的學習容量。在主題式教學中,依據問題意識,能將拓展性學習與整合式教學貫穿之中。
(二)探究性學習和問題式教學的關系
探究性學習是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開展的,和問題式教學是緊密相連的;問題式教學是利用問題對學生的思考和參與進行引導的教學方式,使用問題對教學主題進行構建,教師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學習活動。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學生對知識認知的掌握程度,學生對問題進行解決的方式,是學生自覺進入問題情境后,以“實踐、探索、體驗、發展”為中心主動開展的“探索學習”。問題式教學主要是教師對課堂的掌握,對問題的表現方法,對情境建設的靈活使用。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對自主性進行強調,問題式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對象性較強。
(三)合作交流式學習和情景式教學的關系
情境建設主要是使用生活情節對問題進行表現,對解決問題的情境進行創造,對學生在問題解決時能夠靈活解決問題進行引導,使用生活中的知識對思維進行啟發,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強。在情境建設中會使合作交流式學習氛圍得到自然的形成,情景式教學是合作交流式學習的先導因素,首先是情景式教學,然后是合作交流式學習。情景式教學對合作交流式學習具有影響作用,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情境,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合作游戲等完成知識的學習。利用情景式教學將合作交流式學習進行引發,能夠使師生互動得到促進發展,形成教學動力機制。
二、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的教學活動設計
(一)在進行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為師生實踐留出生產空間;2、主題內容要具有學科綜合性;3、教學目的要具有整體性,對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重視;4、活動要具有問題化、探究性。
(二)活動實施過程
1、對活動的主題進行確定。確定活動主題是進行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的重要基礎,雖然看起來較為簡單,但是主題需要利用一句話、一個詞或者是幾個字對教學的目的進行提煉,主要有學生能力的培養、活動的效果、方法的體現、內容的選擇等;2、教學計劃的制定。初中數學教師在對課標要求、學生、教材的理解基礎上,對自身的教學風格進行結合,選擇適合教師自身和學生的教學方式,對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有效的處理,達到科學、合理的要求,是一種新的創新體現,可以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知識的獲取;3、對學生進行認真了解。學生是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實驗中的實踐者,是實驗順利進行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師應對學生的知識狀況、學生的生活背景、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等進行了解;4、對教學內容進行確定。教學內容是主題式教學的基礎,確立教學內容可以使教師在把握新課標的精神方面和教材理解方面具有明確的方向。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利用教學內容中的數學活動因素,創設出適宜的數學活動目標,數學活動內容,數學活動條件和數學活動的方式。
主題式教學通過情境體驗、問題探究、合作交流等改變傳統的單一式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體現《課標》精神。在主題式教學中學習者是核心,初中數學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一個適合初中數學主題式學習的氛圍,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指導,幫助他們形成自主意識,實現自主發展。主題式教學具有較強的自由度,雖然沒有較為固定的模式,但是具有自身的特定規律,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對適合自身和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探索,才能使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琳琳.有關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索[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3,(06):9.
[2]戚文理.主題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探究[J].理科考試研究,2013,(12):37.
[3]朱從虎.主題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數學大世界(教學導向),2012,(10):50.
關鍵詞:中職化學;主題式教學
隨著教育教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主題式教學也被廣泛運用于日常教育教學中,它使得學生在化學教學中逐漸充當主角,擔當主角作用,同時為學生創造了廣闊的創造空間,因此,教師務必進行教學方法改革,不斷的創新實踐,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注入新活動,通過多年的中職化學課堂教學實踐,大致有如下幾方面的教學反思.
一、何為主題式教學
所謂的主題式教學是以教學內容為教學主要載體,以教材內容為主題,在這個基礎上有效的開展語言教育教學活動就是所謂的主題式教學.當然,進行主題式教學的實施效果的好壞主要在于主題的選擇以及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的在主題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的中心,同樣,在對主題的選擇中應當有效的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及相關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效的對中職化學教學課堂進行重新的塑造.
二、中職化學教學現狀
1.在教學觀念上,中職化學教師并未從傳統觀念中掙脫出來,教學模式及觀念仍然停留在技能教學中,并未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忽視了學生的主導作用.在中職化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體育成績而忽略了對自身能力的完善與發展.
2.從教學模式上,我們發現中職化學教師大多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他們接受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單純的進行教材講解以及例題講解,這樣的中職化學教學明顯的程序化,讓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造成學生思維單純,想法狹隘,觀念頑固,這樣的教育是古板無趣的,同時教師也在固有教學模式下失去了創新能力,一味的按照舊有經驗進行教育教學,這樣只會逐漸會讓學生對中職化學課失去信心.
3.從教學評價上看,教師長期以來不注重學生個體差異,不注重學生自身努力,僅僅重視教學結果以及中職化學成績,以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努力,這樣的單一評價體系往往忽視了學生本體,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教學的主體,沒有從學生的根本需求出發,而如今也只會讓學生對中職化學學習失去興趣.
三、主題式教學的有效實踐
在主題式教學中,教師以及學生都是教育教學中極為重要的能動主體,同樣,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進行探究式的教學,而學生則是進行探究式的學習,這是一個相互探究,共同求知的一個教學過程.
長久以來,中職化學教育教學模式都過多的注重對化學課本上內容的教授,往往忽略了學生自身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往往只是強調知識的積累,而忽略了有效的知識的運用,往往重視傳統的教育教學的知識積累,而忽略了幫助學生有效的掌握各方面的創新實踐能力.當然,針對以上的情況,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有效的嘗試.
1.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活動
中職化學中要求應當大力推行信息技術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從而徹底改變舊有的教育教學模式.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有效的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及合作學習.尤其是在中職化學課堂中,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僅能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而且能有效的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中職化學中物質結構那一章節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微觀粒子的運動以及結合對于學生理解而言較為困難,學生大多無法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此時,教師應當合理引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觀看相關的微觀粒子的視頻,讓學生能直觀的看到粒子的結合以及運動,從而更良好的掌握中職化學知識.
2.辯證認識“探究學習”以及“接受學習”的關系
中職化學中明確要求,在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當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要求中職學生在進行中職化學學習過程中,應當設計相關的科學探究性活動,讓學生能全面的得到培訓.
因此,新課程中要求加強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然而探究學習中應當注重學生的參與性以及問題性等,在教學內容中,探究學習更加注重教學實踐性,同時,探究學習是以探究為主體的教育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嚴密的設計探究學習的方法以及內容,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時應當進行有效的指導,給學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從而全面的將舊有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應當采取主題式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務必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真正的學會化學,愛學化學,從而有效的提升中職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金水德. 主題式教學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 新課程(中旬),2013(3):118-119.
[2] 張會江. 中職化學教學中滲透應用意識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關鍵詞: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應用
新課程改革推動著我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完善與發展。《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歷史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自主結合歷史看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分析歷史問題。”因此,在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切實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讓學生能夠積極性、主動的進行歷史知識學習,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主題式教學法的必要性
1、“主題式”歷史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的需求。在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且忽視了其社會功能。為了能夠讓歷史課堂教學得以科學進步,新課程改革便對歷史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在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被分成了三個組成部分:知識與能力、方式和過程、情感表達和價值觀,新課程改革后強調高中歷史教學摒棄單純的背誦歷史知識,強化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并運用所學到的歷史知識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從而將歷史課堂教學的實踐意義得以最大化發揮。然而,“主題式”教師便符合新課改的需求,從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為出發點,積極強化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價值觀建設[1]。2、“主題式”符合當代歷史課堂教學的理論要點。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他人之間不斷的相互幫助和協作中獲得的,唯有人們通過合理的協作研究,將彼此之間的知識相互分享才能夠豐富的總體儲備量。這一重要思想正式當前我國歷史教學的理論要點,即重視學習者之間的協作學習以及相互學習經驗的共享。“主題式”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能夠讓學生以最高的效率了解到課本中所表達的核心觀點,加之每個學生的價值觀存在差異性,便會形成不同的歷史認識。此時,“主題式”便能夠讓學生們通過相互經驗的交流與合作構建出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意義的實現。
二、主題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
1、創設歷史情境,把握課堂主題。在課堂教學前期,部分教師可能會對課程主題的設計不夠精準,而因此導致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方向偏離教材的核心。例如,在必修二中《新航路開辟》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以提問題的方式進行引導,例如:“同學們,現在假設你們是歐洲的一個普通家庭,而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后會給你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和影響呢?”在學生積極踴躍發言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的思想不過于偏離主題,教師便可以通過創設歷史情境的方式來轉變學生的認識。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新航路開辟》的紀錄片,讓學生先對故事的發生背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再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還原”歷史。最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分組分層的討論的方式加深對歷史課本主題的領悟,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2]。2、突出課本重點,激發學習積極性。高中歷史課本各個章節的知識點關聯性較強,完全打破了初中歷史那種章節的獨立性,使得許多學生在背誦學習時感到雜亂無章,并將諸多歷史事件和時間混淆。究其原因,鑒于高中歷史課本中各個章節的關聯性較強,很多學生在學習時便難以把握課本知識的主題,盡而導致在學習時缺乏明晰的學習思路。然而,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結合主題式教學思想便能夠良好的打破這一現象,不僅能夠讓學生明晰學習思路,掌握各個章節的主題內容,亦能讓學生通過參與小組討論將歷史知識進行明確梳理。例如,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章節教學中,教師可先為學生創設一個主題,即“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使學生們進行積極討論并分析中央、地方的演變過程。此外,教師再結合教材內容布置一些其他的知識點進行討論,通過這種主題式教學法的推進,學生不僅能夠沿著主題方向對歷史課本知識進行學習,還能打破傳統“背景概括意義”的單一教學模式,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完善主題關系,強化教學重點。完善主題關系是主題式教學在歷史課堂有效融入的重點。首先,教師要明確主題式教學并不是單純的將各個存在一定歷史關系的知識點貫穿在一起,而是將統一知識點進行升華,讓學生能夠根據某一個知識點延伸學習其相關的知識內容。之后,教師要對教材中講述的內容以及相對性的任務進行精確劃分。最后,為了能夠保證學生對內容能夠熟練記憶,并了解其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影響,便需將整個事件歸類為一個主題,讓學生能夠了解不同的歷史事件。例如,教師在對《的崛起》這一課進行教學時,可以將其成幾個“小主題”,即重大會議、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等。通過將主題進行整體貫穿的形式進行教學,便能夠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系統的認識[3]。
“主題式”歷史教學法的運用,是當前我國歷史教學中一次大膽創新,教育工作者在運用此方法進行歷史教學時,要注意發現其中所隱藏的問題,并及時加以修正,進而保證“主題式”歷史教學法的意義得以充分實現。值得強調的是,歷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其課堂教學與主題式授課模式相結合亦要循序漸進。
作者:張東梅 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喬儀晴: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設計的研究和探索[J],學周刊,2012,02(06):45.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主題式 教學模式
一、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教學模式即是進行教學工作設計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術方法與范式,是長期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實驗研究的總結和概念化,也是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的技術保障。靈活運用和善于總結教學模式特別是課堂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工作,既是一個教師的成功保障,也是一個教師成熟的體現。長時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在一種近乎整齊劃一的模式下運行。類似于“復習舊知――講授新知――鞏固新知――布置作業”的做法幾乎成為習以為常、天經地義的常規。教學模式原本就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每一種教學模式總有其特定的產生和形成的背景,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這個適用范圍包括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師、學生等各個方面。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中,主題式教學模式是確定某一主題,組織指導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教學設計過程,結合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完成一個既定的教學任務。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在教學活動中,能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自主參與,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將會更為自覺地、主動地獲取新知。因此我在組織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中,多給學生一點自主思維的空間和活動余地。凡是學生能自主與合作探究得出來的問題,教師不能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提醒暗示,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對于難點、疑點問題,充分發揮小組群體優勢,通過討論和爭辯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互學、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開展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構建研究性學習氛圍
為了讓學生把學過的內容應用到探究性學習或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以此來提高學生自己的信息處理能力、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信息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我的旅行計劃》、《多媒體作品的制作》等具有一定綜合性的學習內容。設計相關的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嘗試實踐操作,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從而完成知識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充分體現“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學,發展學生個性品質,培養創造能力學生的自學活動是他們個性品質發生、發展的基礎,是培養創造能力的最佳方式。課堂教學中,要多安排“自學”環節,注意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適時變換課堂角色,順應他們的志趣、愛好,多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多讓他們發表各自的意見,多照顧學生的特長,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交互性”和“非線性”,讓學生結合各自的實際水平及愛好選擇相應的信息隨機進入學習,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使學生的個性品質,創造能力在自學活動中得以形成和發展。如:在教用FLASH繪畫時,當學生對窗口各部分名稱有了大概了解之后,在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畫時,我就放手讓學生對工具箱中的各個工具進行操作,讓學生親自在畫圖區畫一畫,去發現它們的用法、作用。這時,學生對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情很高,他們的思維也會活躍起來,也就有了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畫完后,利用多媒體教室的交互性,讓學生們互評作品,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幅畫好在哪,不好在哪,應怎樣改進等等,之后,每位學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我將部分好的作品打印出來,這樣就更激發了全班學生學習的熱情。這節課,我將學習新操作技能融人繪制美麗的圖畫中,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既學習了知識又掌握了技能。不僅發展了學生個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審美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必要的激勵和自學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要想讓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得以發揮,就必須給學生一個探索的空間,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級調控的主體,學生是二級調控的主體。學生能否進行自學,要看教師是否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自學條件;學生是否愿意學,要看教師是否調動了他們自學的興趣及積極性;學生怎樣進行自學,則要看教師怎樣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而進行相應的指導。因此,這里說的“自學”并非是脫離教師的學生自學,而應該是在教師的激勵、指導下學生進行的自學。比如:我教《讓我們的文章更有藝術性――藝術字》這一課時,插入藝術字的方法很多,可以從插入菜單插入藝術字,也可以利用繪圖工具欄的快捷鍵等等。在教學中教師要適當指導,但決不能扼殺學生富有創新的積極探索,相反的應該鼓勵他們積極的探索,用其他更好的方法來實現老師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突出“主題”,激發興趣
學習是以問題或主題為中心的,信息技術是主要的學習工具。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具備強烈的問題意識。學生一旦有了問題意識,就會對問題的解決產生興趣,同時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因而有一種想要學習的心理傾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新知識往往是從其他學科知識或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入,這些有實際背景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并產生一種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愿望。
以小組協作學習的形式,積極參與問題解決過程。主題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任務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完成的。小組協作是經常采用的組織形式,一般小組由3―5人組成,各小組按照學生對探究主題的興趣進行分組,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個研究課題。在探究過程中,小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獲取、分析、處理信息,并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五、結束語
教師的角色就是和學生共同探究的合作者,是豐富信息資源的提供者,是真實任務的展示者,是學生探究活動的支持者以及學生遇到學習困惑時的幫助者。教師還應以鼓勵學生提問、概括,用激勵來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突出學生個性發展,確保探究性學習的進展,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充分體現“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1,(2)/總第56期.
主題式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并在此基礎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最重要的是教師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主題式教學 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對各個階段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學科的自身要求,采取合理的教學模式,以達到產生良好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實踐能力的目的。在這樣的要求下,對于小學語文而言,最有效的教學模式無疑是主題式教學模式。主題式教學模式是這樣一種教學,它強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內容為載體,圍繞有意義的主題進行教學的情景化、生活化實踐,以此達到將產生良好語文教學效果的目的。本文將具體論述主題式教學模式應如何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去,并提供具體實例以供參考。
一、 小學語文主題式教學首先要立足于學習情境
這一點具體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當堂課的課程內容,立足于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其所處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這樣才能夠達到使得學生在掌握自身需要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上更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
立足于學習情境進行主題式教學要求教師能夠把握教學的內容,并且結合生活實際舉出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例子,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深刻的把握語文課文或者是詩句中所要傳達的情感與意義,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中的一首古詩《游子吟》,詩中說道“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句詩是全文中的兩點和為人千古傳誦的警句,但現階段的學生很多學生都難以理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所表達的真正情感與含義,按照主題式教學立足于學習情境的要求,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想象“早晨溫熱的牛奶”“放學門口爸爸媽媽的微笑”“生病時的焦急”等等這些與生活中的經常出現的情境,讓學生感受這其中母親的情感,再將古人的生活環境加以講解,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感受到母愛與親情的存在。
主題式教學利于于學習情境進行教學是教師進行主題式教學的最根本要求,這一教學方式既能夠與新課程標準的新要求相有機結合,又能夠使得學生把握生活實際中的一些情感與細節,是較好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小學語文主題式教學要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這一點要求教師立足于學習情境的基礎上再注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自主的探討與學習,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調動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習興趣,產生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自由討論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觀點與意見的發表,并在課堂上大膽的展示出來。仍然以《游子吟》這首古詩為例,教師在進行晚情景設置,并且讓學生感受過之后,可以讓學生自主的討論,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母親有哪些讓我們感動的事情,并且可以讓學生試著設想,在自己離開家的前一天母親會叮囑我們哪些話語。基于這兩點學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與事件,但事實上達到的教學效果都是一樣的,學生不但會更加深刻的把握這首古詩所表達的真正情感,還會對自己的母親有更加深刻的感激之情。這就是主題式教學的真正魅力與意義所在。
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樣也是新課程標準的需求,主題式這一教學模式正好具備這一教學辦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倡導與要求,具有較為現實的教學效果與意義。
三、小學語文主題式教學注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主題式教學這一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既是學習情境的組織者,又是學習情境的共同創造者,總之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要構建一個民主、平等、合作、互助的良好關系。
這一點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相關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對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與疑點,教師既是問題的回答者也是問題的交流者。語文是一門開放性較強的語言類學科,除了要教會學生認識文章掌握生字以外,更要在此基礎上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能夠有活躍的想象力和自主的文學意識。針對這些,主題式教學模式中的互動環節就有了其屬于自己的用武之地,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主體設置不同的互動方式,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探討。例如在學習課文《負荊請罪》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對于廉頗與藺相如的看法。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的人會喜歡真性情的廉頗,有的人會喜歡寬容大度的藺相如,這樣的各抒己見與對教師觀點的挑戰,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刺激出一定的靈感。一方面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會優化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主題式教學的關鍵環節,既能夠激發學生關于語文的更多靈感,又能夠讓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良好的熏陶,為未來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
這就是主題式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并在此基礎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最重要的是教師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課堂,喜歡教師,使語文教學成為一個讓學生長足喜歡的教學模式。
【結 語】
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文提供了小學語文主題式教學模式的具體教學方法,希望能夠為更多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帶來教學上的靈感,在掌握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更衍生出新的教學模式,使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有更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最終以達到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主題式;高中化學;課堂應用
近幾年,科技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很多領域的研究都離不開化學的貢獻,古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見化學在學習中的重要程度。隨著網絡和媒體對于高考狀元等的報道,很多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也變得更加重視。當代,為了讓學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高中化學的教學仍然存在應試教育、單一化教學、題海戰術等一系列不好的現象。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多教育方面專家提出利用主題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化學方面的教學。本文就主題式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應用探析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和分析。
1當代高中化學的教學現狀
1.1課堂教學目的過于功利化:在當代教學環境中,雖然素質教育很重要,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家長和老師只在乎學生的期末期中的學業成績,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以及課堂質量的提高缺乏一個正確的認識,其認為成績才是硬道理,能考上好的大學才是對學生有用的教育。這就導致老師只顧著學生的成績,一直采用單一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缺乏重視。很多教師只是看重課堂上大量的知識傳輸,而不是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下布置大量的作業,對課堂上學到的內容進行鞏固練習,采用題海戰術,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生化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形成。為了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就要對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教學,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化學學習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2對主題式教學模式不予重視:很多教師在高中化學的教學的過程中對化學主題式教學不加重視,很多教師只是上課的時候按時間上課,在課堂上講解一些課本上的學應用題解題策略,很少應用主題式情景進行教學,進而導致學生在學習化學應用相關題目的時候缺乏興趣,對該部分內容沒有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擺正心態,不要對化學主題式情景教學不加重視,現在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實力,學會對化學問題進行探究對其以后各個方面的發展都用很大的作用。主題式教學不僅僅可以鍛煉學生大腦的抽象思維能力更可以培養學生在日程生活中解決問題,面對困難時的思維運算能力,進而可以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主題式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的具體應用方式
2.1采用主題式互動教學的教學方式: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教師不要自己在三寸講臺上講個沒完,還要顧及學生的想法和看法,在講課的間隙要經常和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受,利用主題式教學將教材,教學目標和教學情景融為一體,更多的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學生的看法。教師可以采用主題式游戲情景的教學模式,然后將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融合到游戲中去,利用游戲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課堂上表達自己的看法,使課本上枯燥的化學知識活起來,讓學生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既學到相應的化學知識,又能夠對化學解題方法產生新的想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進行相應的提高。例如:在高中的課堂上,教給學生酸堿驗證實驗時,鼓勵高中生參與其中,積極表達自我觀點,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讓高中生對這個問題的解決策略做出相應的表達,每個人對這個檢驗方式,以及檢驗物質的認識想法都是不同,在交流的過程中每種想法進行碰撞和重組,進而幫助學生產生新的更加有效的對于酸堿識別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高效的解題方法,利用這種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積極表達自己的疑問和與其他同學不同的觀點,進而對高中要學習的化學知識進行有效引導,培養其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2.2開展一些化學知識相關的活動:課下或者周末不要讓學生一直呆在家里面,他們在家無非就是玩電腦,打游戲。課余時間老師聯系一些與化學相關的社團,舉辦關于化學知識相關的課外活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課外活動對于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增加一些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幫助學生把學過的化學知識進行練習和回顧,加深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高中生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化學學習能力。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關于化學知識的活動,比如說有關化學結構的撕名牌游戲。規則是在兩個人身上,分別貼上這個有機物的化學式,另一個人身上貼結構式,其中一個人率先把另一個撕掉則獲得勝利。這種游戲不僅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對學過的東西進行回顧和復習,加深這部分知識的印象,進而提升化學成績。
3總結
高中化學課堂應以發展其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標,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應建造活躍的課堂,利用主題式的教學,增加一些師生互動的環節,打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引導學生形成對化學學習的方式和技巧,培養其主動學習化學的好習慣。以學生為主體利用主題式教學,端正教師的教學方法,鼓勵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利用游戲等多媒體設施為學生的學習課堂增加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新時代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
作者:周璐璐 單位:長春希望高中
參考文獻:
[1]賴麗萍,吳偉麗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學生的全面發展[期刊論文]-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6(4)
一、確立教學主題,突出演繹和歸納
正確選擇合適、科學的教學主題是整個主題式教學活動中最基礎的環節。眾所周知,選擇正確的教學主題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相反,就會出現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相脫節的情況,不能有效體現主題教學整合、開放、情境化的基本屬性。
對教學主題的選擇,基本原則是源于課程內容,但又要高于課程內容。方法是:“教師以既定的課程內容為原型,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和教師本人的教學經驗進行課程再開發。”這樣的主題選擇方法是靜態的,也是師源性的,即教師從若干文本蘊含的關鍵詞句出發,再結合自己對主題教學的理解,確定教學主題。這樣的過程其實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演繹過程,教學主題是教師基于自己對主題教學理論及文本主題的理解進行演繹的結果。
在講授蘇教版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時,筆者根據教材中的篇目,對教學內容更新整合,將課本中的類似詩歌進行重新歸類,形成主題。如從初唐到晚唐的31首詩中,選出與登高懷遠相關的詩歌: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王勃的《滕王閣序》、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李商隱的《安定城樓》和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等。其中,王勃的《滕王閣序》在必修模塊中學習過,學生比較熟悉,以此作為主題教學的導入環節,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教學主題通過演繹法由教師演繹出來,體現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常常采用歸納法,即從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出發,歸納出教學主題。這種方法是動態的,突出了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采取歸納法生成教學主題是有理論依據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是自主建構的過程,建構的本質是認知結構的形成或改變。其中,認知結構是指人關于現實世界的內在編碼系統。主題學習突出了一類知識按照同一主題進行整合、類化,讓學生所學知識在腦中更具條理性,實現知識體系化,并讓學生獲得知識遷移能力。
歸納教學主題:一是由學生在與文本、同伴、教師的對話協商中,生成若干教學主題;二是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設想的基礎上,從教學目標出發,歸納、提煉或選擇教學主題。比如,高中語文必修模塊四中有《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與《鴻門宴》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都出自司馬遷的《史記》,有許多交集,也容易生成若干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在自己預學的基礎上,提出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由此設置教學主題。有的學生將教學主題設置為“歷史人物形象”,有的學生設置為“《史記》的語言特點分析”等。師生共同協商,最終生成“人物性格特征的表現方式”教學主題。
二、選擇教學模式,突出創生與建構
在解決了用什么樣的主題進行教學這個基本問題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認真思考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主題教學。這就涉及到教學流程或者模式。竇桂梅老師在主題式教學中形成了基本的操作框架,即“話題切入―探究文本―比較拓展―鏈接生活―升華自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采取“主題式教學”,應從教學主題內涵出發,結合教學資源,靈活選擇教學模式,突出過程的創生與重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形成了四種教學方式。
1.學法助學
高中語文課本的編排,有其固有的編排邏輯、編排原則和編排體系。我們一般以教材編排的自然順序及體系展開教學。我們秉持“教是為了學”,“會學比學會更重要”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學法前置”式的主題教學法。如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將《念奴嬌?赤壁懷古》《六國論》和《阿房宮賦》等文章組成一類,形成“文言文學法指導”教學主題,通過學習并運用文言文學習的技巧與方法幫助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自主學習的效果。
2.導學展評
突出主題統攝是主題學習的關鍵所在。為了發揮主題的統攝功能,我們采取了“導學展評”式的教學方式。在主題教學中,抓住學生學習的兩個環節:一是“導學”,主要是揭示主題,明確目標,認清任務;二是“展評”,即學生根據主題、目標和任務,在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在小組或班級中進行展示,師生共評。
如在上文所舉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兩篇文章的教學中,我們歸納提煉出“人物性格特征的表現方式”的教學主題后,要求學生展示交流兩篇文章的異同點。在教學展評階段,學生基本上懂得兩篇文章的共同點是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刻畫,不同點則是《廉頗藺相如列傳》通過對話彰顯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鴻門宴》則通過故事情節塑造人物的形象。“導學展評”式教學突出主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以及展評反饋。
3.分類比較
主題式教學的本質是將一些課文、資料根據主題內涵、知識特征、表現手法甚至學習方法等歸并于某一主題之下。這種歸并其實就是分類,分類是為了尋找共同點,以便于知識學習的類化;但分類不是目的,目的是分析比較,尋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尋找不同點的目的是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因此,有人稱“主題式教學”,其實就是一種“求同”“存異”的教學。
比如蘇教版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我們以“登高懷遠”為主題進行教學,將31首詩歌劃分在這一類主題教學范疇。其中,選擇了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為精學篇目,從內容、情感、手段三個維度展開學習。在后續的教學中,不管是精講還是略講篇目,我們都將以此為參照,通過同類比較進行教學,充分體現出主題式教學的優勢。
4.專題討論
主題式教學需要聚焦主題,并圍繞主題漸次展開。在主題式教學中,我通常采取主題討論式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圍繞教學主題,先進行預習,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同時,也為自己的觀點尋找相關論據。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主題討論的氛圍,讓學生在討論中實現思想分享和交流,并在借鑒他人思想、觀點分析的同時,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對自我的學習能力進行強化。
三、開發教學資源:突出重組與拓展
主題式教學分為跨學科主題教學和單一學科主題教學,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實現課程知識和學科內容的整合”。高中語文主題式教學是單一學科,強調的是學科內知識的重組與拓展。
1.重組教材結構
所謂重組,即打破原有教材知識結構體系,依據教學主題內容重新組建新的教學結構與教學體系。以蘇教版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為例,教材編排本身就突出了主題教學的思想。如該教材選取了古典詩歌發展的七個重要時段,按照文學史的順序,選編了八個單元。同時,該教材大膽地選取了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的詩作專題研究。教材編寫突出了主題和時間結合、點與面結合的模式,在為學生介紹唐宋各主要時期詩歌發展脈絡的同時,又對唐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四位詩人做了重點研究。
采取主題式教學時,我們固然可以采取教材編排思維,或以七個重要時段為主題進行主題式教學,或以李白等著名詩詞作者為主題進行教學。還可以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或從教師自身的研究專長出發,或以“題材”(如送別詩、閨怨詩、田園詩、邊塞詩、山水詩、詠物詩、詠史詩、哲理詩)、“風格”(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婉約與豪放等)或其他方式進行主題教學的劃分,這就必然導致了我們從教學主題出發,對教學結構與內容進行重新組織與梳理。
2.重組教材拓展
所謂拓展,是指在教材重組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與補充,以進一步突出主題內涵。筆者在設計“文明對話”章節的教學內容時,提前準備了一些優秀的中外文學家作品,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或在課堂上作為教學內容的拓展與延伸。此外,筆者還要求學生利用網絡圍繞一個主題搜索、收集相關文學材料,從不同維度建構全新的教學資源,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
一、主題教學的應用方法
1.明確語文教學的主題
采用主題教學的方法后,教師可以不按照課本要求的目錄編排課程,在不偏離教學內容,不改變教學目的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對整個課程順序進行重新編排,把課程中一些知識點分開來講,這樣的方法,對教師來說加大了備課的難度,但對學生來說,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將文言文和詩歌排列在一起進行講解,在課程的初期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學習文言文中的重點語句,對這些重點語句及有注釋的詞語進行了解后,再讓學生自行解決一些較為容易的篇幅,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自信,還讓學生對修改后的教學方法產生了學習興趣,這種主題的設定很好地幫助學生強化了知識結構。
2.找到貼近主題設定的材料
在采用主題教學模式后,教師只有尋找大量的教學材料,準備比較充分的教學資源,才能讓學生對主題的設定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也只有對教學內容不斷地充實,才能使學生更加滿足于這種教學方式。
二、主題教學的實施
1.運用主題式教學帶動課堂氣氛
在課堂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激發,這是主題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師在教授較難懂或者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時,可以通過導入式,在課堂中引入全新的內容或者獨特的教學情境,這樣就可以慢慢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過來,由于課堂枯燥造成學生精神低迷,在使用這種方式后可以把學生的吸引力帶回課堂中,新穎的教學內容調動起課堂的氣氛,熱烈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喜歡上此種教學方式。
2.主題式教學互動學習法
互動學習法是主題式教學的一種方法,在課堂的教學中,師生的互動是非常關鍵的,對于課堂中的知識,只有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探討,才能使學生真正對課堂中的新知識完全吸收,并且在探討過程中拓寬一些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直接給出答案,或者教師直接對問題進行講解,會顯得課堂氣氛非常死板,而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之間互相討論進行解答,或者師生探討此問題,就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會更全面地帶動課堂的氣氛。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及時對問題進行解答,這可以讓學生及時地糾正自己的答案,還讓學生向更全面的答案靠攏,這加速了學生學習進步的步伐。
3.主題式教學小組學習法
裝飾藝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好當前社會中行業的發展形勢和具體需求,在結合相關需求的基礎上,對于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創新設計理念,讓課堂教學緊跟社會需求的發展。針對現階段一些過于陳舊的教學內容,要進行選擇性的處理,并重新設計。與時俱進的發展是保證裝飾藝術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在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擇上,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合理調整課程的重點,對于一些重要性不足的課程,可以采取縮減的方式,突出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總而言之,教學過程如果脫離了市場和社會,那么教學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內在意義,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打造應用型復合人才的理念也就成了一紙空談。另外,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也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理念,讓學生了解裝飾藝術行業,并且認識到這個行業的基本職業特點,逐漸提髙學生的職業學習興趣,堅定學生的職業發展信念。
二、教學過程要劃分層次,引入合理競爭
層次性的教學理念的運用,可以更好地提高裝飾藝術課程教學工作的針對性。教師本身要積極扭轉觀念,將以往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做好自身角色上的轉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一些具體的競爭理念,讓學生在分層次教學的過程中,逐漸適應外界環境的競爭,從而達到激勵學生自主進步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層級,并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增加理論和基礎教學內容,幫助他們夯實基礎;對一些基礎可以,但學習積極性不足的學生,教師則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我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自主性;對于一些學習成績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多加入一些實踐性內容,并在適當的時候采取項目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提前感受到裝飾藝術行業的具體崗位情況。層次化教學理念是近年來教學水平發展中的新方向和新思路,也是當前素質教育工作的一個有效思路。
三、合理協調理論教學與技能教學
理論教學和技能教學是裝飾藝術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兩個重要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設想的過程中,要對于二者進行合理的協調與搭配,這也是對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一項考驗。在進行教學設計與設想的過程中,教師要突出整個教學過程的實踐性,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理論知識時,要關注對學生基礎藝術理論知識的培養,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藝術設計原理、圖形設計構成、藝術觀察方法、美學理念等多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通過理論教學,讓學生可以運用藝術、理性的眼光來進行設計,提高學生的整體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技能培養上則關注學生造型能力、設計軟件應用能力、工藝制作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在進行理論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引導,采取適合課堂教學需求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工作。教師可以積極引入一些實戰教學,結合當堂課堂教學內容,把學生帶領到實際設計現場,讓學生熟悉現場的具體情況。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