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的語言藝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語言;課堂效果;感染學生;藝術
人生最大的樂事,是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期遇上一位名師,這位名師不僅課講得令聽者如癡如醉,他還是人生命運的導師、為迷途羔羊指點迷津,那么,如何才能盡快成長為名師呢?語言藝術在其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老師學問再高,但是表達不好或者表達不清,他的學問是要大打折扣的。
一、態(tài)度和藹、語言幽默
態(tài)度和藹可以感染學生并使之對您的授課感興趣。因為態(tài)度和藹可親能夠消除學生的畏懼感,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往往學生在親近您本人的同時會不自覺地也親近、熱愛你所講授的課程。反之,古板的面孔、嚴厲的訓斥會使師生間豎起一道難以逾越的高墻。
要想大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就很有必要在有限的課堂內高效地配以幽默性語言教學來喚醒學生的思想意識,解除疲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幽默是一種包含智慧和情趣的領域,令人解頤、暢懷、回味和神往。不能否認,有些教師的語言非常具有科學性、邏輯性、條理性,但教學效果往往一般,究其原因就是他們課上缺乏生動性的語言。因此,為了把先人長期積累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教師就必須要刻苦鉆研教材教法,運用幽默性語言藝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師生互動,升華情感,創(chuàng)造一種精神享受的境界,放松學生每一根神經,激發(fā)學生每一個細胞,達到愉悅輕松的效應,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在課堂里引入有關的故事、寓言、成語、歇后語或俗語等,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既讓相關的學生愉快地接受了教師的教育,摒棄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愉快地接受教師傳授的課本知識。所以,教師除了清晰嚴謹之外,還有詼諧幽默,只有這樣,課堂氣氛才會輕松、融洽、友好和活躍,也才能將學生引入一個更高的學習意境。
二、講課中注入形象化的語言
傳統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課堂當成對學生說教的陣地,講出來的自然總是平板的、干癟的、嚴肅的詞語,如果加入一些象聲詞,語調也是刻板單一的,要么是宣讀文件的發(fā)言式,要么是一個調子的平緩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這樣自然讓學生失去興趣。如果在平實的內容講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語言,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把要講的內容生動地表達出來,必然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師的口頭言語詞句操作和語氣操作技術,保證了課堂教學優(yōu)化的實現,語言節(jié)奏的快慢急緩、語調的抑揚頓挫、語言的粗細長短、語氣的高低緩急無不是形成課堂教學好壞的因素,而語詞語氣中的新奇生動、形象可感、詼諧風趣、含蓄夸張等均是形成教學效果優(yōu)化的精華操作。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副表情、一個手勢、一種姿態(tài)、甚至進行輔助的一件教具,都可以是進行優(yōu)化教學的信息傳遞渠道。
要達到課堂語言的形象性,教師的語言表達一定要新鮮活潑,富有情趣,感情充沛,以情動人,以情造美。可以說,沒有鮮明形象,就難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的語言的氛圍。要是語言形象鮮明,教師首先應掌握豐富的詞匯。一個教師,如果本身詞匯不豐富,根本談不上語言的形象生動的,學生聽了味同嚼蠟。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一種語言的藝術,沒有豐富的詞匯,就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要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隨著教學內容起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合理運用會使學生求知欲得到激發(fā),興趣盎然。課堂氣氛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教師的教學組織,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質的變化。
課堂是否活躍,是由老師的情緒影響的,上課的時候老師要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如果老師上課沒有熱情,學生肯定是無精打采的;如果老師嚴肅有余,活潑不足,課堂總是帶著“火藥味”,總是拉著長臉嚴厲鎮(zhèn)住學生,那么課堂肯定是像死一般沉寂。我們老師滿腔熱情,帶著微笑走進課堂,保持親切,和藹的教學形象,相信老師帶微笑面多學生,學生絕不會哭喪著臉面對著老師,學生就是老師的最好的一面鏡子。這點讓我感觸最深子的自尊心。所以,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語言方面對自己的要求一定要嚴格。
語言的生動活潑,講究一個“趣”字。要使學生覺得課堂“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講課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而只有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鉆研問題,并使課堂氣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亂,嚴而不死。因此,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密切聯系的笑話、故事、格言、成語、民間諺語、歇后語等均可引入課堂,隨心所欲,調動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有趣,知識易于理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
四、課堂語言的激勵性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與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激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其中言語的激勵則較為普遍。綜觀一些名師的課堂,我們常有這樣的感慨:他們的高明之處更多的是在于,用滿面春風的語態(tài),飽含真情的語氣,洋溢激情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潛勢,從而產生一種情感共鳴的語境,使學生為之所感,為之所動。以至于轉化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合格的教師,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告訴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師,發(fā)現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么地方不行。
五、結束語
教師理應把語言藝術當做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來修養(yǎng)。通過教學的語言藝術具有的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的智力活動,引起思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不把知識全部正面地灌輸給學生,而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一定的基礎上思考自己的問題,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并掌握獲取的方法,使學生在教學語言的激發(fā)下產生求知欲和學習的主動性,目的明確地進行多方面綜合性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惠生.《交際語言藝術》. 中南大學, 2006,12,01
[2]潘肖玨.《公關語言藝術》. 同濟大學 ,2003,11,01
1.教師的語言要準確、規(guī)范、簡潔
教師為人師表,在幼兒的眼里教師就是知識和智慧的化身,在幼兒園,教師無疑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某個口頭禪都是幼兒樂于模仿的,所以教師在幼兒園必須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由于我們當地的日常用語是白話方言,很多幼兒入園時根本不會說普通話,為了讓幼兒得到準確、規(guī)范的普通話訓練,教師從幼兒入園的那天起就堅持與幼兒說普通話,并要求家長在家也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提高幼兒的普通話水平,但很多家長卻不能堅持做到這一點,因為部分家長本身就不會說普通話或普通話不標準。因此,有些幼兒在回答問題或與他人交流時出現半粵語半普通話,或把方言直接說成普通話的現象。在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認真、耐心地引導幼兒說準確、說規(guī)范的普通話。另外,教師的語言還必須簡潔,讓幼兒容易理解。
2.教師的語言要富有美感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講的話帶有美的色彩,這是一把最精致的鑰匙。它不僅開緒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比绻處煹恼Z言具有美感,會讓幼兒得到美的享受,從而豐富幼兒的情趣,進而激發(fā)幼兒的無限遐想,使幼兒的心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語言的音樂美。如果將一堂課的教學比作一首樂曲的話,那么富有音樂美的語言是教師理想化的語言。不可能每位教師的嗓音都像歌唱家的那樣美妙動聽,但也要學會正確的發(fā)音方法,至少讓自己的語音、語調做到自然、和諧。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的聲音美,傳達出內容的思路,把幼兒帶入學習的意境中去。例如,《 春天在哪里 》是一首深受大班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它以天真活潑的語氣歌唱美麗的春天,抒發(fā)心中無限歡樂的感情,把幼兒的思緒帶進春天的意境中,讓幼兒感受到春天的盎然春意。
語言的節(jié)奏美。語言的節(jié)奏控制在語言表達中顯得尤為重要。語言的節(jié)奏應有輕重緩急、高低快慢、抑揚頓挫的變化。在幼兒園故事和兒歌教學中,對于一般表現寧靜、優(yōu)美的學習內容可用慢而輕的節(jié)奏來講述;表現激烈、亢進的學習內容,就用快而急速的節(jié)奏講述;表現神秘或危險來臨等學習內容,可用欲言又止、略帶停頓的節(jié)奏講述,使幼兒產生渴望的心理和緊迫感。教學語言的輕重緩急,能渲染出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富有變化的課堂氣氛,能使幼兒產生渴望聽課的興趣,讓幼兒的思維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增強學習語言的效果。所以說,教師的語言是否具有節(jié)奏美,對整堂課的成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語言的形象美。由于幼兒的年齡小、語言貧乏、接受能力較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應盡量具體、形象、童趣化,并恰當地配合生動的表情變化、形象的動作演示、靈活的眼神提示等。例如,講故事時,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不同角色的聲音特點和性格特點;在數學活動中,運用形象的描述、對比等方式,使幼兒對數學的學習內容容易聽懂??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一味地平鋪直敘,是無法喚起幼兒的求知欲望的。因此,幼兒教師要善于從幼兒活動的實際出發(fā),抓住幼兒的特點,使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貼近幼兒生活的語言,有效地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3.教師的語言要充滿啟發(fā)性和激勵性
教師語言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啟發(fā)、激勵幼兒的心智。幼兒教師應通過肯定、贊許、表揚和鼓動等方式激發(fā)、鼓勵幼兒不斷進取。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幼兒更是如此。當幼兒遇到問題后沒有耐心或不能正確解決時,難免會產生灰心與失望的情緒,幼兒教師應及時用積極、有趣的語言啟發(fā)和激勵幼兒去探索。例如,《 找不同 》的課堂里,對于很明顯能找到的地方,幼兒都很樂意去找,但難找的地方很多幼兒都不愿意繼續(xù)找了,或者說“沒有了”“找不到”,這時,教師就要運用具有啟發(fā)性的語言,調動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如提問:“它們在跟小朋友捉迷藏,到底藏在哪呢?我們一起去找找吧?”等,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解決困難,激勵幼兒積極向上、勇于鉆研。幼兒每找到一處不同的地方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用肯定和表揚的語言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使孩子在肯定和賞識中對學習變得越來越主動。幼兒的想象會隨著教師的生動敘述擴展開來,并用語言把自己的想象表達出來。有時候,幼兒的想象之奇妙,是成人始料不及的,這就是教師運用啟發(fā)和激勵的語言所帶來的教育效果。
4.教師與家長的交流藝術
說話是一門藝術,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和素質修養(yǎng)。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要講究藝術性。如果教師的語言使用恰當,不但能增進師生間的感情,還能拉近教師與家長間的距離,便于工作的順利進行。語言是人們進行思想溝通的主要途徑。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互動過程中的說話方式,直接影響到與家長聯系的成功與否,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收到的效果往往大相徑庭。因此,要與家長和諧互動,教師必須掌握好語言的交流藝術。
教師與家長的交流與相處要熱情大方、態(tài)度和藹可親、不卑不亢,并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之上。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誠意、親和力,感到自己是受老師尊重和被老師接受的。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的閃光點,并肯定地告訴家長。如果要向家長反映幼兒的不足時,可采取先表揚孩子好的方面,再說孩子的不足,讓家長有一個接受的過程;或從其他教育事例入手,再找切入點或突破口進行交流,讓家長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之處。這樣的交流方式便于家長接受教師的意見、建議,同時也讓家長看出教師教育的藝術性和教育道德素養(yǎng),從而尊重、支持、配合教師的教育,促進幼兒各方面全面發(fā)展。另外,教師還要善于傾聽家長的敘述,傾聽家長講幼兒在家里的表現,與家長分享幼兒的信息,巧妙地引導家長走向正確的教育之路。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教學手段日趨多樣化,但是無論怎樣變化,教學語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難以取代的。教學課堂都是無法離開教學語言的,無論是傳統的課堂,還是教學手段多樣化的今天,都離不開教師的教學語言講授及引導,只不過傳統的課堂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都是教師在講述,而在一些非正規(guī)的課堂中,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應用增多,學生活動的自由度較大,但言語活動仍占絕大多數,教學語言也是這類課堂的主要組成部分。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動力也是智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課堂上如果教師的語言飽能夠飽含濃郁的情感,這樣就會對學生產生很強的感染力。心理學研究證表明,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這兩個領域在任何的心智活動都不能被截然分割。教師的教學的語言可以影響師生之間的情感,讓師生之間的感情得到很好的交流和溝通,更加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師生間的良好的情感交流也會對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很大的增強,產生積極的影響。皮亞杰認為“沒有一個行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情與理缺一不可,互為補充互相協調。教學語言就是師生間的情感流活動的重要媒介。教師通過教學語言來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那些忽視或者不重視的教師往往會因為語言的運用不當,導致教學效果的不理想。教育家斯維特羅夫說“:只是為了博得學生一笑,它在給學生以愉快歡悅的同時。促使學生深入思索,悟出“笑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行云流水,一言一語皆幽默。教師的教學幽默能夠很好的潤色課堂,為教學填亮增色。幽默的教學語言,能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二、教學語言藝術能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
愛因斯坦曾經說∶“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教師教學語言藝術的高低,不僅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審美能力的發(fā)展,還影響到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
1、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教師的教學語言水平能夠反映出教師思維能力的高低。叔本華的說過“誰想得清楚,誰就說得清楚”。常常我們的思考會因詞匯的選擇或遺忘而被迫中斷、很顯然的是我們的思考力嚴重依賴于我們的詞匯量與組詞能力、在現有詞匯難于正確表達某個意思時我們往往會自行造詞,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可以探知教師是如何進行思維,如何思考問題的,通過學習教師的思維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思維興趣,提高思維能力,提高思維水平,學會多角度多視角思維,打破固定思維模式,直觀描述的教學語言會影響到學生的形象思維,理論概括的教學語言會影響到學生的抽象思維,教師的語言觀點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獨立性,教師機智幽默的語言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教師的語言材料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等等。
2、影響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傳授知識的工具,不僅如此,教師語言還是一種榜樣,是最直觀、最有效、最有聲無形的榜樣,它能夠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教師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習慣、語言能力的影響是日積月累的。有實踐證明:如果學生長期受到言之有理、言之成序、言之有趣的教學語言的熏陶,就能逐步產生對語言的濃厚興趣,對文化產生深厚的底蘊影響,對自己產生自信和信心,使自己掌握靈活運用語言的本領。
3、影響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講的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致的鑰匙。它不僅能開緒記憶,而且能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因為教師教學語言藝術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美,能激發(fā)審美想象,豐富審美情趣,本身就可成為學生審美的對象,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教學藝術家的語言都具有聲音清亮,具穿透力的特點,讓人聽來十分舒服而且生動形象,有魅力;語言豐富多彩,簡潔明確,感情完全投入運用自如;聲調的輕重緩急、高低快慢、抑揚頓挫的變化,總讓人變得那么自然、那么優(yōu)美。像詩歌一般精煉的語言,像散文一般優(yōu)美的語言,像小說一般生動的語言,像戲劇一般傳神的語言,這些教學語言本身就是十分豐富的審美材料。教學語言的風格魅力之美,不同個性的教師在教學過程的具體情境中,每個人都表現出不同的語言藝術風格,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教學語言魅力,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語言要素進行創(chuàng)新表現出來具有審美價值的語言格調,它既是教師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又是教師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的結晶。
三、結語
關鍵詞: 語文教師 語言藝術 策略
著名捷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隱含了教師語言的重要性。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傳導情感的媒介,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工具。特別是對普通教學中的語文教師而言,語言更是能夠體現語文這一學科特點及優(yōu)勢的聚集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假如在語言旁邊沒有藝術的話,無論什么樣的道德訓誡也不能在年輕人的心靈里培養(yǎng)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來?!罢Z文學科是一門以言語性為主的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言語形成和言語技能為主要立足點的學科,而具有‘言語性’特征的語文教學不能不因言語藝術而真正藝術起來”。蘇霍姆林斯基在專門論述教師要有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時說,你將在自己的整個教育生涯中當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與藝術結合起來,而且,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必須是掌握了語言藝術的人,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必須是能創(chuàng)造語言藝術的人。
那么,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具有哪些策略呢?這是一個在語文界長期討論的問題,而一直以來,也有很多語文教育研究者提出了許多好的觀點及建議,在此,我也就舊題新論,談談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策略。
一、教師語言要體現情感性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交流,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認同和情感共振信息的基礎上進行,這兩者組成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的主要因素。蘇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孩子們不僅用理智,而且用心靈來感知周圍世界,他們深深感到詞語的感彩,詞語似乎變成了點燃思維火藥的火花,在思維課上,孩子們不只是聽,而且用感官去感知詞語。……我感到我的工作中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充滿了豐富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那些時刻,是詞和思想在孩子的心靈中匯合成湍急的洪流的那些時刻?!碧K霍姆林斯基道出了語言詞匯的情感性不但給教師帶來了幸福的時刻,而且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思維。這也給我們的語文教師以啟示:課堂的語言要帶有豐富的情感才能使學生感動入情。正如白居易所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
多數人都知道于漪是“情感派”語文教學名家,這無非是因為她在課堂上總是采用充滿豐富情感的語言。她在教學《雨中登泰山》一文時這樣導入:“同學們游覽過祖國的名山大川嗎?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萬態(tài),氣勢磅礴的三山五岳,孕育著我們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們,民族的自豪感就會充滿心頭。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這樣的一座山,歷代多少文人墨客寫詩撰文謳歌贊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詩中那‘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令人神往,只有攀登絕頂,才能領略到無限風光,今天,我們學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請作者為向導,帶領我們去攀登那高聳雄偉的泰山吧!”
以上例子不僅體現了教師語言藝術的精妙之處,而且體現了教師的情感教育作用。這也正如恩斯特?卡西爾所指的:“語言的真正任務不是要描述事物,而是要激發(fā)人類的情感,它們并非只是傳遞觀念或思想,而是要促使人們去行動。”
二、教師語言要體現幽默性
近十幾年來,現代教學論一直在探討如何把“苦學”變成“樂學”的問題,竭力主張教師要善于“寓教于樂”,使學生“樂學”。于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成為諸多教師的至理名言,這里也就是涉及教學的趣味性的問題。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美國兒童讀物作家錫德?佛萊施曼指出,教師要想在講臺上大講特講五十分鐘而不引起學生的緊張情緒和厭煩心理,這實在太困難了。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幽默性、戲劇性的調節(jié)手法,借以緩沖一下單調和沉悶空氣的壓力,使教師和學生都能放松一下神經。他還說,如果幽默被引進課堂中,兒童們就會活躍起來,他們會學得更快、記得更牢。美國著名大眾心理學家特魯?赫伯也指出,學生渴望教師把枯燥的學問講得妙趣橫生?!皳嘘P中外大量的調查表明:‘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其中一條就是‘喜歡說話生動有趣富于幽默感’”。
例1:
特級教師于永正教學《草》一課時,在鞏固階段創(chuàng)設了“背課”給家人聽的情景。于老師先后扮演了媽媽、爺爺、奶奶三個角色。下面就是“背”給“奶奶”聽的一個片段:
生:奶奶,我背首古詩《草》給你聽好嗎?
師:那么多的花兒不寫,干嘛寫草啊?
生:(一愣)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它的葉子燒光,可第二年又長出來了新芽!
師: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不懂?
生:“離離”就是很茂盛的樣子。這句話是講草原上的草很茂盛。
師:還有什么“一歲一窟窿”?
(眾人笑)
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菔歉煽?榮是茂盛,這句話是說一年里,春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師:哦!聽懂了,你看俺孫女多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
由上可見,幽默的魅力,不僅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且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于老師輕松、幽默的教學語言表現了他“樂教”的態(tài)度,“樂教”才能真正促成學生“樂學”,所以現代教學過程應是“樂教”與“樂學”的和諧共振。
三、教師語言要體現風格化
“教師的教學語言既需要具有學科共同性的,純正的語言形態(tài),又需要有個人風格性的靈動的言語情態(tài)”。這句話要求語文教師既要具有規(guī)范性的、正確性的、教育性的語言,又要具有個性化的語言。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風格是因人而異的,教師的個性不同,其教學語言的風格就會不一樣。而且,“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個性對個性的影響,所以要求教學語言應體現出教師的精神力量與個性特點”。學生是活生生的,具有獨立個性特點的個體,語文教師也是如此,不應該成為機械的知識傳聲器,盲目地模仿別人,套用現成的語言。而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的語言風格。正所謂“言為心聲”,“言如其人”。名震全國的語文教學名家于漪、錢夢龍、魏書生,三人風格各異的教學語言就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例2:
《茶花賦》這篇散文是一首歌頌偉大祖國的贊歌,祖國,一提起這神圣的字眼,崇敬、熱愛、自豪,這些美好的感情就會充盈我們的胸際。我們偉大的祖國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史,有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
例2的語言詞采豐華,情真意切,宛如詩畫,是于漪老師的語言。于漪老師以抒情的語言風格領先,她善于借用古詩,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整齊的韻律和悅耳的聲音,把作品中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情感語言,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心靈,滿足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例3:
師:……(拿幾張報紙)這是一本書嗎?
生:不是,是報紙。
師:為什么它不是書?
生:因為少。
生:一堆報紙也不能叫書。書是有封面的,報紙沒有封面。
師:(拿一練習本)這不是也有封面嗎?但就不叫書。
生:書是裝訂成冊的著作。
師:對!書是裝訂成冊的著作……這是書的定義?,F在你們給教科書下個定義。
生:教科書是用于教學的裝訂成冊的著作。
……
例3的語言凝練硬朗,深邃縝密,循序漸進,是錢夢龍老師的語言。錢夢龍老師以誘導的語言風格著稱,他善于創(chuàng)設教材中沒有的語域,忽而迂回曲折,山重水復,忽而又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在“頓悟”的效益中,使學生的求異心理得到滿足。
例4:
師:(讀《范進中舉》節(jié)選)同學們聽兩遍,討論一下。然后回答。
生:……
師:答得比較正確,我沒什么補充的了。我再給同學們讀一段,大家分析一下。
師:(讀《紅巖》節(jié)選)回答時先舉出哪些是細節(jié)描寫,然后分析刻畫了什么。
生:……
師:大家必須記住細節(jié)描寫就是對人物的細微動作的描寫,用這種寫法來刻畫人物性格。咱們試一試,分組寫一段細節(jié)描寫的文字。……
……
例4的語言平易中和,干脆利落,似如商討,是魏書生老師的語言。魏書生老師以商量的語言風格取勝,他善于“平等式”地與學生交談講課,常常以親切的、真誠的、自然的語言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以上三者的教學語言風格雖是各領,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梢?不同的教學語言風格給予學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從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應,語文教師獨特的教學語言風格在實現教學目的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著名作家孫犁在《好的語言和壞的語言》一文中開首便說:“作家想在作品里表達一個思想,創(chuàng)造一個人的形象,他的最根本的工具,便是語言(文字)?!边@句話可作為所有語文教師一生的良言。杜甫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我想,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具有他們這樣的信念與情懷,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這也是新世紀優(yōu)秀語文教師所應有的長遠追求。
參考文獻:
[1]林惠生.讓語文教學在科學中走向藝術[J].中學語文,2005,(3).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關鍵詞:語文教師 講究 語言藝術
1、導入語——揚波掀瀾
一堂語文課,一開始教師的語言就應該像清泉暢流,似小溪出谷,做到“轉軸撥弦三兩聲”、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境界。一下子扣動學生心弦。特級教師于漪講朱自清先生的《春》,用這樣一段話開場:“我們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所以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就曾經用彩筆來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边@段話,繪聲繪色,有景有情,使教學語言格外形象、精彩。一下子把學生導人了美好的學習氛圍,吹暖了學生的心田,撩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了學生內心的沖動,激起了學生求知的饑渴心理,使學生的腦海里揚起了波瀾,在心中升騰起對大自然熱愛和向往的情感。
2、提問語——撩撥心弦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殿堂的鑰匙毫無疑問的是問號。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無數奇妙而又陌生的知識海洋中思索、尋求,從而不斷地活躍思維,開拓思維,積極思考。同時還能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所學文章的難點,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問都能達到預期效果。要使提問富有啟發(fā)性,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擅長設疑、擅長提問,使課堂不時籠罩在疑問的“迷霧”中,雖虛無縹緲,卻神奇誘人,學生樂于在這迷霧中求尋和追索,由此使他們的認識得到升華,能力經受考驗,當他們找到滿意的答案時,一定會獲得更新、更濃、更久的感受。筆者曾聽過一節(jié)七年級的《諾曼底號遇難記》,在課堂上,當老師那富有深情的語言詢問孩子們:如果你當時在場,看到船長隨著船慢慢的沉人海底的時候,你是什么心情?當時聽課的我被老師那富有激情的語言深深地感染了。正是他那獨特的語言魅力使得學生們在回答的時候被船長那崇高的精神打動了,流下了激動的熱淚。教師的語言具有多么感人的魅力呀1
3、點撥語—一撥云見日
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動的文學作品,本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教學這樣的課文,教師的語言應該既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潑
的口語,又要有生動形象的描述,使學生通過似乎看得見、摸得著的描繪,在腦海里重現場景、感知故事、認識人物、思考問題。一位特級教師在教《岳陽樓記》時,使用了這樣的教學語言:“作者描繪的又一幅圖畫是洞庭清明圖:風和日麗、景物鮮明,湖上微波蕩漾、天空萬里無云,綠水藍天相映、上下一碧萬傾,水中魚兒游戲、湖面水鳥成群,魚兒來往翕忽、鳥兒或飛或停,岸上芳草茂密,濃郁馨香醉人。作者把水上。水下、湖面的景物信手拈來,組成畫面。既有動物,又有植物;既有靜態(tài)的景,又有動態(tài)的景。讓你不僅用視覺看到賞心悅目的景色,而且用嗅覺聞到沁人肺腑的清香。如果在夜晚,景色則更加迷人:清風徐來,煙霧全消、皓月如洗,一瀉千里。湖面上泛著金色的漣漪,水底下嵌著皎潔的月影?!边@段話鮮活清新,繪聲繪色,具有極大的感染力。老師用濃郁的抒彩的語句,形象地把課文中描寫的洞庭美景展現在學生眼前,把文章的神韻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4、評價語——如沐春風
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盡相同。在教學過程中充滿著各種變化、發(fā)展,始料不及的情況對許多教師來說都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靈活運用教學機智,將預設性語言和隨機性語言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突況,臨時調整原先預設的口語流程,快速反應,巧妙應對。這樣,課堂才會折射出智慧的靈光,才會充滿生機,活力無限。如果學生回答得不完整,可以耐心地說:“也許有的同學還有新的見解,你想不想聽一聽?”如果在講課時本來是想設置一個問題,讓大家有思考的機會,而有的同學卻冷不丁地突然冒出一句,可以開玩笑似地傷心地說:“反應真快,如果能給其他同學一次機會就好了。”使學生容易接受。
語言藝術音樂肢體語言語言作為人們互相溝通與交流的一個主要手段,其在音樂課堂教學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是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基礎以及靈感,音樂教學一旦缺少了生動、靈活的語言,課堂氣氛也會顯得枯燥、乏味,藝術所具有的特點以及魅力將不復存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課堂上,學生的腦力勞動效果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取決于教師本身的語言素養(yǎng)?!睋Q句話說,課堂語言可以完成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溝通,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它包含了心理、知識以及情感之間的互動,屬于一種彼此促進的綜合流。語言具有無限的魅力,形式也是各種各樣,它構成了音樂藝術的創(chuàng)造核心以及造型基礎。而大部分的小學生,因為年齡和生理特征,喜歡教師用輕快靈動的語言講課,可以得到快樂的享受;喜歡教師用溫和親切的語調,可以感受到溫馨,回味無窮;更喜歡教師運用和諧、優(yōu)美、充滿豐滿的肢體語言,可以獲得啟迪。因此語言所具有的優(yōu)勢,其他的教學媒體是無法比擬的,而音樂教師擁有美的語言更能體現出這個學科的美。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我一直在堅持運用親切、美好的課堂語言,把學生領入到神圣的音樂圣殿,因此也積累了一點經驗和體會。
一、課堂語言要追求準確性以及簡潔性
在教學中,教師是否有能力運用正確、簡潔的教學語言,不但可以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會直接決定學生能否對教師建立信任,以及學習的效果。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我們提倡教師用語要貼切正確、簡潔干練,這樣才有可能將學生帶到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舉個例子,學習《茉莉花》這首歌曲時,教師應該這樣來形容:茉莉花,其不具有玫瑰花的艷麗,也不及牡丹花那么高貴,更趕不上杜鵑的風姿,但是它卻有一種含蓄的美。這首歌曲屬于漢族民歌,流傳了很多年,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喜愛,它曲調優(yōu)美舒暢、溫婉清靈,將江南地區(qū)的文人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以及個性。通過教師的朗誦以及講解,學生可以很容易體會到這部作品的背景內容以及深層的含義,從中體驗到激情。讓教師和學生對作品內涵的理解達到統一,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的引導,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能力,在對這首歌曲進行演唱時,可以很輕松地掌握這首歌曲的內在意義。
二、課堂語言形象、生動、極富感染力,有利于走進情境
音樂教師所運用的課堂語言,必須形象、生動,并且具有感染力。音樂屬于一種傳統的藝術,本身就具備非常強的感染力以及表現力。要想把學生自然地帶入到創(chuàng)設的情境當中,就要求教師的課堂語言也要形象和生動。只有把音樂作品表征的藝術形象比較生動的展現給學生,才可能將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fā)出來,讓學生真實的走入情境當中,感受到音樂旋律的優(yōu)美,有利于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對《長江之歌》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首先朗誦一段“催人淚下的歌曲,美麗的詩歌,就好像從雪山高原流淌下來的河??臻g和時間都無法阻擋它流向大海,時光如茵,只留下我們對它無比的熱愛之情。”這種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感受到白云、藍天、江河以及雪山的魅力。穿插這種具有解釋意義的課堂語言,不但可以準確把握教學內容,還可以帶給學生一種美妙的感覺,很享受的聽完這首歌曲。這種教師通過語言所創(chuàng)設的美好意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課堂教學當中,很重要的教學手段就是合理地運用肢體語言
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一個演員。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將肢體語言運用的恰如其分,必將會讓音樂課堂越來越生動!比如,在學習《黃河大合唱》這首歌曲時,樂曲有時比較抒情、明快,有時又會波瀾壯闊、充滿激情。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做過多的語言講解,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運用比較生動的面部語言,再配合恰當的手勢(根據旋律進行指揮),就會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也可以解決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例如,在對中國民族音樂作品進行講授時,我們很容易發(fā)現,很多民樂作品的旋律往往具有比較豐富的情感。有些教師對舞蹈技巧比較熟悉,在講授某些具有舞蘊特征的作品時,恰當的加入舞蹈動作,不但可以給學生帶來美妙的感覺,還有助于他們理解作品的內涵。因此,在課堂上,音樂教師可以運用適度的肢體語言配合作品的講授,一定會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的。
綜上所述,教學語言對于教學效果來說,就像水資源對于日常生活一樣重要。要想成為合格的音樂教師,不但要具有豐富扎實的專業(yè)水準以及音樂知識,還要具備語言藝術的運用能力,可以增加課堂教學效果。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運用語言藝術,不但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培養(yǎng)了一種創(chuàng)新意識,還可以將音樂教學的效果以及質量提高上來,讓音樂教學的每堂課都是充滿趣味性的,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妙,以此實現教學目的。每一名音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以及學習當中,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尤其是教學語言更加重要,教學語言如果活潑靈動、新穎有趣,不但可以讓學生較容易地掌握課堂知識,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語言的美妙,以此將教學效果提高上來,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們也會越來越喜歡上音樂課。
參考文獻:
\[1\]王蘇生,孟湘.論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技巧\[J\].中學文科教學,2001,(12).
\[2\]王莉穎,黃碧源.課堂教學語言藝術論\[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03).
音樂教師 語言藝術 簡潔 準確 生動 形象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是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學內容成功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币簿褪钦f課堂語言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信息傳遞的重要工具,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它是知識、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織,互相促進的一種綜合交流。語言的本身魅力是無窮的,形式也是多樣話的,它是音樂藝術的造型基礎與創(chuàng)造核心。而廣大的中小學生,由于生理年齡的特點,愛聽老師清晰明快的語言,從中獲得快樂;愛聽老師親切溫和的話語,叢中得到溫馨,留下回味;更樂意見到老師優(yōu)美、和諧、有動感的肢體語言,從中得到啟發(fā)。所以語言的這種優(yōu)越性是任何教學媒體不能取代的,而音樂教師語言的美則更突出了音樂學科的美。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一直追求著能用美妙、貼切的課堂語言,帶領學生步入音樂的神圣殿堂,并從中積累了一些點滴體會。
一、把握課堂語言的簡潔性、準確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把握課堂教學語言組織的簡練、準確,不僅能直接反映其個人的教學能力,也會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程度和自身的學習效果。所以,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語言簡明扼要、準確貼切,從而把學生引入自己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當中。例如,在學習《歡樂頌》這一首歌曲時,教師應先用簡練的語言對作品進行準確的介紹:《歡樂頌》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第九交響樂大合唱樂章,樂曲雄偉壯闊、熱情激越,表達了作曲家“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崇高理想和渴望理想生活的精神追求。也可以直接借用歌詞來闡述作品的精神主旨:歡樂女神、圣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我們懷著同樣的熱情,來到你的圣殿里……同樣在學習歌曲《茉莉花》時,教師可以這樣來描述:茉莉花,它雖然沒有玫瑰花的美,沒有牡丹花的高貴,沒有杜鵑的艷姿,但它含苞欲放,清香宜人。該曲是一首流傳較廣的漢族民歌,是一首深受全國人們喜愛的民間小調,她清麗、柔婉,曲調優(yōu)美流暢,體現江南人文風情的溫柔細膩的特色,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極強的生命力。學生從老師的介紹或誦讀中,就能比較容易地了解作品的一些相關內容和內在的蘊意,感受到作品的激情!使師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有了一致的情境,學生也可以在正確的思想引導下擁有充分的想象空間,在學習、演唱這首歌曲時,就會自然地把握歌曲的表現意圖。
二、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課堂語言,是進入情境的動力
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是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為音樂本身作為一種藝術,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而要學生進入所設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師的語言也要相應的生動形象。把音樂作品所蘊涵的藝術形象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真正融入到音樂作品中,接受音樂旋律的感染,提高他們對作品的鑒賞能力。例如,在欣賞作品《長江之歌》時,教師可以在樂曲進行前奏時進行一段朗誦“美妙的詩,感人的歌,像是從高原雪山傾瀉而下的河。時間、空間擋不住它奔向大海的沖動,歲月留給我們的只是對它永恒的熱戀”。此舉會緊緊扣住聽者(學生)的心弦,把他們的思緒帶到藍天、白云、雪山、江河。這種能夠釋解作品的課堂語言的穿插,不僅始終把握教學內容,而且會更大程度的讓學生帶著一種美妙的心情,欣賞完這首動聽的樂曲。同樣,在欣賞民樂作品《春江花月夜》時,教師也可先有感情地朗誦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并言簡意賅地介紹作品描寫的內容:夕陽西下、月上東山時分,春江的月夜幽靜而安詳,水面碧波蕩漾,落日的余輝灑在江面上,恬靜、醉人,從遠處的一葉輕舟上隱約傳來在船上演奏簫鼓的聲音,飄渺、悠長,使人沉湎于這詩情畫意之中……在這種由教師語言組織的優(yōu)美意境下,學生理解作品也就簡單的多了。
三、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中的又一重要手段
關鍵詞: 音樂教師 語言藝術 課堂語言
課堂語言是傳遞知識,交流信息的媒介,起著直接溝通教與學兩方面的作用。講究教學的語言美是音樂課堂教學美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語言是師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學們的喜愛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也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課堂教學語言美有著控制、引導學生學習的“魔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語言會使對方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美好的語言使人高興,心情舒暢。單調、呆板甚至粗劣的語言使人心情沉重、煩惱、急躁。因此,我認為音樂課堂教學語言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音樂語言
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深刻認識音樂課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并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音樂課中決不能缺少音樂語言,音樂語言應貫穿于整堂音樂課,使學生沉醉于音樂氣氛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賞音樂,從中受到教育。如:讓學生聽著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律動進教室;用連續(xù)彈奏幾個音區(qū)的分解主和弦表示起立和坐下;全體學生有表情地唱師生問好歌;回答問題后,讓學生用鼓掌拍擊節(jié)奏表示鼓勵;在學生演唱或演奏前,根據不同的歌曲和樂曲進行不同的前奏提示。對于音樂課中的過渡,說上一段很長的過渡語,倒不如彈一段過渡性的音樂,既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能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及優(yōu)勢。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音樂語言體現音樂的審美性與音樂性,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出音樂獨有的藝術魅力。
二、口頭語言
音樂課上,不能用音樂指示或表達時,我們就可用采用第二種課堂語言——口頭語言,即普通話。音樂課上,除了普通話要標準外,還要求教師的語言具有表現力、感染力和親和力。
1.風趣的語言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完成的。這種特殊的關系,決定了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總是高高在上、威嚴可敬的。風趣的語言,縮短了師生感情上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寬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體現師生平等的教學原則。有一次,學生在唱歌時,很多學生含胸駝背,姿勢很不好看。這時,我隨意地問了句:“你們看見過大蝦嗎?互相看看,咱們班就有?!睂W生們意識到自己唱歌的姿勢很像彎曲的大蝦,馬上自覺地挺直了身體。就這樣風趣的語言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的批評顯得委婉含蓄,使學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
2.生動的語言
我們知道,音樂本身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也相應地要生動形象、精辟凝練。課堂之中應以語激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讓學生情不自禁的參與教學中,和諧自然地表現音樂,真正地融入音樂作品中。這樣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實現了美育的教育目標。一位老教師這樣向我講過: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需要我們在上課過程中,語言要生動、形象、事例貼切實際、生活化,這樣才他們才會喜歡你。例如:教學歌曲《春之歌》一課時,教師可以邊放映春天美景的圖片,邊動情地朗誦:“春天,萬物蘇醒,報春的燕子往來梭巡,空中充滿了它們的呢喃的繁音,無數嫩綠的新芽像針尖似的探出頭來,仿佛張著小嘴在那里呼吸,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楊柳開始發(fā)芽,在春風中擺動著柔和的枝條,金燦燦的迎春花像一張張笑臉,興高采烈地向人們報告春天來臨的喜訊……”這時,你會發(fā)現:學生個個翹首凝視,贊美之情不約而同地油然而生。這樣,自然就把學生帶到一個美好春光的情景之中。
3.語速、語調、節(jié)奏
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少不了旋律、節(jié)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結合,同樣,語言表達的思想感情,創(chuàng)設的情景,烘托的藝術氛圍很大程度要依靠語速、語調、節(jié)奏來表現。當然,不同的音樂就需要相應的語速、語調和節(jié)奏。在課堂中教師要讓其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恰到好處地表達教學意圖,創(chuàng)設音樂氛圍,使教學意圖與音樂的氛圍相互交融,渾然一體。例如:在學唱歌曲《思鄉(xiāng)曲》,為了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遠離家鄉(xiāng)的人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思念之情時,我采用了較慢的語速,低緩而激動情緒去朗讀歌詞時,從學生中的眼神中看到了思念、惆悵、急切,從而使課堂的氣氛產生了極好的效果。因此,教師抑揚頓挫,感情充沛,變化有致的語言,能讓學生把握住音樂的脈搏,從而全身心地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無窮魅力。
三、態(tài)勢語言
音樂的美,不僅僅表現在樂曲的美和教師的口頭語言美上,這種美的情感看似無形卻有形,它還滲透在教師態(tài)勢語言中。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非常細微的一個面部表情都會是學生注意和模仿的焦點。因此,教師的態(tài)勢語言,也就是音樂教師上課時的動作、表情、手勢、身段,有時會給音樂課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1.肢體動作語言
音樂課上教師的肢體動作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時的指揮就是顯而易見的肢體語言。除此之外,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賞一部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勢或身體的動作來傳達作品的情感,以便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學習歌曲《青春舞曲》時,教師幾個簡單的新疆舞動作.就能使學生很快隨教師走進歡快活潑的歌唱氛圍,并準確掌握新疆音樂的主要節(jié)奏類型;倘若音樂課上教師只說不動,那么這樣的音樂就可能顯得死氣沉沉,失去音樂課本身必須具備的特點。當然,肢體動作的運用一定要得當,若是過于夸張或不夠準確,就會導致喧賓奪主甚至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2.口型與面部表情
口型與面部表情也是態(tài)勢語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有人所說的,音樂教師應該像一個演員,用自己精湛的技藝牢牢地吸引住每一個學生。而口型與面部表情就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唱歌過程中,在力度、速度等方面需做出對比時,教師若用有聲語言就很可能破壞了歌聲的美,而用無聲的口型加以提示則是一種很好的辦法。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若時時加以解說,有可能會破壞學生欣賞音樂的注意力,這時,豐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準備的解說投影就能避免這種情況了。
3.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崩醚凵衽c學生交流,是音樂教師應該學會的一項本領。當教師對音樂作品理解深刻時,這部作品的音樂情緒應該可以從教師的眼神中流露出來。當音樂響起時,或歡喜,或憂傷,或激昂,或悲憤,教師的眼神對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作品起到了一種輔助作用。在控制課堂氣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對學生走神、唱歌走調等不利課堂因素,語言往往會打斷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破壞課堂氣氛,而一個恰到好處的眼神既能提醒學生,又能保持學生的愉快心情,保證課堂氣氛的延續(xù)性。因此,眼神是音樂課上師生交流的一個手段。
總之,音樂速度有快慢之分,音樂力度有強弱之分,音樂的情緒有優(yōu)美抒情與憤怒和悲傷,因為有了這些,音樂才富有魅力。我們的課堂語言也是如此,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靈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學的藝術首先是打動人心的談話的藝術。”老師親切溫和的語言,使學生百般回味,老師幽默詼諧風趣的語言,給學生帶來快樂,老師果斷有力熱烈奔放的語言,給學生激情,老師謙虛謹慎溫柔細膩的語言,使學生感受真誠。為了出色地完成任務,我們都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掌握語言藝術,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只有這樣,音樂課才能切實讓學生感受美,才能更具有吸引力,也才能更好地實現美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曹里.音樂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李如密.教學藝術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3]中國音樂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關鍵詞:數學教師;語言藝術;有聲語言;肢體語言
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和接受,以及學習的興趣,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同樣要不斷地錘煉教學語言,激發(fā)學生興趣,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積極探索,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一、數學教師語言要規(guī)范準確和簡潔
數學語言是一種高度抽象的人工符號系統,是由一些符號和數學術語組成的。教師語言的規(guī)范、準確是教好數學的前提和保障,不能含糊不清、似是而非,否則,往往會因為一字之差而使學生產生歧義。比如,有時我們把“除”與“除以”等概念混為一談,這樣會將學生帶入知識的誤區(qū)。學生往往喜歡簡潔、明快、流暢的快節(jié)奏語言,在教學中只要教師一次講清楚,做到語言簡潔、少而精,他們大多就能正確理解、印象深刻。當學生有積極主動的學習行為和發(fā)言欲望時,你甚至可以不說話,要學會“不為”,先做一個旁觀者,伺機引導。“此時無聲勝有聲”,教育過程中應該多留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
二、數學教師的語言應生動形象
小學生認知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往往要憑借直觀感受進行好惡判斷,即依賴情感現象理解或接受周圍的事物。怎樣才能讓小學生耐心、快樂地在教室坐40分鐘,并學到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下番苦功、動足腦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善于用生活中的實例以及充滿童趣的語言把內容講得生動、通俗。中、低年級教學時,可借助于“講故事”“數學迷宮”“智慧老人”等一些故事情節(jié),而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可采用“搶答”“用手勢回答”等來調動課堂氣氛。
三、數學教師語言應風趣幽默
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認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币虼耍延哪恼Z言運用到課堂上,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正因為這樣,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語言都帶有這種幽默的風格。如,“丘吉爾被稱之為‘一只勇猛的獅子’。我看,現在想在課堂上睡覺的同學,今后也可能成為‘一只勇猛的獅子’?!边@位老師幽默的語言,使學生的精神也為之一震。當然,教師語言的幽默,應使學生在微笑中振奮精神并領悟教師語言所蘊涵的深刻哲理,應適度,絕不能嘩眾取寵,流于低俗。
四、數學教師語言要有激勵性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弊鳛橐幻處?,應善用表揚的語言激勵學生。人都愛聽表揚的話,何況是十來歲的孩子呢!我們發(fā)現一些優(yōu)秀教師無一不是擅長表揚的高手。表揚,是他們常用的法寶。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提出問題后,有的學生踴躍發(fā)言,有的學生卻默不作聲。這時,教師如果用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以勇氣和自信,往往會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安排這樣一個練習:請同學們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看誰找得又對又多?這樣就容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用“你真了不起!”“你很棒!掌聲鼓勵!”“你很勇敢,能換一種角度思考嗎?”等語言來鼓勵學生,使他們繼續(xù)探究下去,信心十足地去尋求更完美的答案。
五、數學教師應具有豐富的肢體語言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還應使用好體態(tài)語言,要恰當、巧妙地運用眼神、手勢、表情等無聲語言來與學生進行交流。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得力于好的有聲語言,也必然伴隨著自然、和諧、適度、得體和豐富的肢體語言。如一位教師在乘法教學導入時就運用了豐富的肢體語言。老師:有個同學叫李明,同你們一樣,上三年級(面帶微笑,目光祥和)。他過生日那天,爸爸帶他去吃拉面。大師傅一次拉一碗面條。師傅把一根又粗又長的面(邊說雙手邊比畫)對折了一下拉長,又對折又拉長(雙手做拉面的動作),反復這么拉了10次,李明和爸爸看得津津有味(雙目炯炯有神)。后來一碗面條端上來了(做端面條的動作)。爸爸問李明:“你知道這碗面條有多少根嗎?”(質詢的目光)李明在桌上寫寫畫畫,一口報出:“這碗面條有1024根?!保ㄗ院蓝隙ǖ哪抗夂驼Z氣)。爸爸笑著點點頭(面呈贊許的笑容并輕輕地點頭)。這李明真神了(面呈夸張的表情),他是怎么知道有1024根的?(目光投向全體同學,右手在空中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這一聲情并茂的導語,伴隨著豐富的肢體語言將學生帶入了探索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