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科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于自主學習的涵義,國內外研究者所持觀點不盡相同。20世紀90年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有Zimmer-man[1]提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行為3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在元認知方面,自主學習的學生能夠對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進行計劃、組織、自我指導、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在動機方面,自主學習的學生把自已視為有能力、自我有效的自律者;在行為方面,自主學習的學生能夠選擇、組織、創設使學習達到最佳效果的環境。
我國學者龐維國[2]主張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來界定自主學習:從橫向角度是指從學習的各個方面或維度來綜合界定自主學習,即如果學生本人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能自覺地做出選擇和控制,其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從縱向角度是指學習的整個過程來闡釋自主學習的實質: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已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
綜合上述觀點,自主學習應具備以下特征:①主體性: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②選擇性:強調自主學習首先體現在學生自主選擇權上;③獨立性:自主學習并非絕對的獨立學習,而是盡可能擺脫對教師或他人的依賴;④能動性:即自主學習以尊重、信任、發揮人的能動性和主動性為前提;⑤有效性:一般來說,學習的自主水平越高,學習的過程也就越優化,學習效果也就越好;⑥相對性:自主學習不是絕對的,絕對自主學習和絕對不自主學習都比較少,學生的學多是介于兩者之間。
2.1樹立互敬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中專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嚴重,自我認同紊亂,常常依賴外界的評判。目前在社會上,護理專業上有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中專生是最底層,因此他們心理壓力大,既有沒能上大學的失落感,又要面對就業困難的社會現實,同時又怕被別人忽視和看不起。一些研究發現,許多中專生心情壓抑、消沉、沮喪、自暴自棄、學習興趣低下。因此,老師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更應注意運用肯定和鼓勵的情感誘導功能,真誠與學生溝通和相互理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情境,讓學生感受尊重、享受學習的快樂、克服心理障礙、勇敢面對現實,激發起自主學習的強烈愿望。
2.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營造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課堂氣氛,給學生自由發揮和獨立思索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或愿意在課堂發言。但實際的情況是積極主動發言的情況很少,很多時候需要教師點名,這似乎是矛盾的。其實不然,很多學生往往是礙于情面或擔心自己出錯而放棄了主動發言的機會。因此,不但要尋找真正讓學生感興趣的討論主題,適時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之間和諧互動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自由探索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增強對課程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講授《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一課時,教師首先引導性幫助學生復習人體維生素D的來源、維生素D在體內的代謝及其生理作用,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以后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①什么原因可導致維生素D的缺乏?②本病的發病率你認為在哪一季節較高?南方和北方有區別嗎?城鄉有什么區別嗎?為什么?③本病應該怎樣預防?④你怎么指導家長正確地給小兒曬太陽?⑤用自己的語言或肢體表演描述一下本病的癥狀和體征。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討論中,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常常超越課本原有的內容讓知識的認知更形象、更具體,掌握得更全面、更牢固。同時,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師生能夠相互交流,學生真正被放到學習主體的位置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只有把學生看成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并且在教學進程中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時,教師才可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如果教師只相信自己的“一言堂”,從不敢輕易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勢必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在臨床學科中,兒科護理學比較起內、外科而言似乎是“小科”,教材的內容較少,在護理專業的統考中僅僅只占了50分的分值,再加上學生往往存在“小兒就是成人的縮影”這一不正確的觀念,因此造成了學生對兒科護理學重視程度較差、缺乏興趣。所以在我在教學別注意多利用模型,教學掛圖、多媒體等教具來創設一種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這種教學情境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如講授《小兒腹瀉》時,先播放一段多媒體動畫:“穆罕,男,1歲零4個月,因嘔吐、腹瀉兩天入院,嗜睡不易喚醒,雙眼干燥無淚,眼窩深陷,口唇極度干燥,腹壁皮膚彈性完全消失?!边@是一個典型的重度脫水的案例。看過動畫,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反應因勢利導地提出以下問題:小兒腹瀉和成人腹瀉完全相同嗎?危險性在哪里?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表現呢?學生開始討論、發言,教師適當引導、及時激勵,順理成章地推出小兒腹瀉的臨床特征和護理要點。這樣的理論學習強調了對疾病的理解,學生有著較濃的興趣和較大的自,也使學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在探尋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2.4妥善處理學生自學和教師指導的關系
在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同于傳統教學中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關系,雙方既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的指導和教學服務要以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為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學生的自學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形式,不僅不能排除教師的指導,還必須加大對其能量的吸收。教師的指導應是有所側重的、有針對性的、有一定高度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在自主學習中產生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應。
總之,自主學習以觀念上的與時俱進、方法上的靈活多樣、過程上的開放互動及質量要求上的層次遞進,得到了教育者的普遍肯定。此外,當我們的學生離開學校,走向護理崗位時,自主學習能力也是他們應對知識技術的更新、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的必備素質。但是,由于中專衛校教學資源有限、課程繁多、生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再由于專業特殊性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自主學習在護理教育中的研究和應用受到限制。但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及終身學習觀念的樹立,相信自主學習會在護理教育的探索和改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ZimmermanBJ.Developmentofself-regulatedleaning:whichanekeysubprocess.ConteporaryEducationPsychology,2005,16,307-313.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5.
二、深入開展整體護理,全面提高職業素質
1、組織學習《兒科學》,熟悉了相關疾病的病因、病理及發病機制,豐富健康宣教內容,責任護士深入到病房,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護理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2、讓有經驗的老護士為新護士講課,傳授整體護理經驗,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3、每月組織了一次護理查房,分析問題,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視護理人員素質培養,加強業務學習,技術訓練,提高應急急救能力
1、抵年資護士加強了十五項護理技術訓練,提高了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術水平。
2、年資護士加強應急急救能力訓練,工作中老護士給低年資護士做好表率,言傳身教,讓兒科團結、協作的優良作風得到了發揚光大。
3、加強了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強化了法律觀念,組織學習了相關法律知識,并靈活運用到工作中去。
四、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工作秩序,使小兒科護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靜脈穿刺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帶,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療室紫外線消毒,病房空氣消毒,嚴防了醫源性感染。
2、嚴格執行了早班制度,切實幫好了晨晚間護理、基礎護理到位,保持患兒床單清潔整齊,環境溫馨、舒適。
3、嚴格執行床頭交接班制度,對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時向下班護士做好了詳細報告。
4、配合護理部做好月護理質量檢查、夜查房,確保各項護理指標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標準。
5、開展了嬰兒撫觸,拓展護理技能。
五、護理人員較出色的完成護理工作
1.兒科護理工作的特點兒科護理與成人護理相比,其護理內容復雜、工作緊迫、護患關系特殊。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人們對孩子的健康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結合醫療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及人們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增強,兒科護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這就要求護理學生更好地掌握對健康兒童日常護理與營養保健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各年齡期兒童保健護理的重要性新生兒期護理的重要性:表現在對新生兒的喂養、保暖、指導家長護理新生兒的眼、鼻、口、耳、臍、臀等方法,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連接。嬰兒期護理的重要性:嬰兒生長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易出現消化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時的日常護理尤為重要。幼兒期護理的重要性:幼兒的行走和語言能力逐漸增強,但危險識別能力差,易發生意外傷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大小便的訓練、睡眠時間的養成護理等極其重要。學齡期護理的重要性:這個時期兒童的認知和心理發展迅速,對其飲食營養搭配、生活自理能力、體格鍛煉、團體意識、品德教育等方面的護理極其重要。青春期護理的重要性:這個時期是人生的過渡期,體格成長迅速,要注意兒童的營養、認知、心理、行為等的養成,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強青春期生理衛生等也尤為重要。
3.兒童健康與保健護理的實用性一是做好兒童保健能夠提高我國兒童綜合素質。用所學的兒童保健知識指導家長科學地對孩子實施日常保健護理,鍛煉孩子體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二是為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廣的前景。針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崗位和我國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壓力,在校期間學好兒童保健護理,除了可以在相關醫療單位尋求就業崗位之外,還可以開設嬰兒保健館、兒童保健知識培訓班、兒童健身館、兒童營養師、考取孕嬰證,等等。這就為學生開辟了更廣闊的就業渠道,提高了就業率。
二、“兒童健康與保健護理”在《兒科護理》中定位的幾點建議
1.加大“兒童健康與保健護理”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學時比例隨著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人們對孩子的健康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更多家長重視兒童的日常保健預防護理。但根據對兒童家庭訪視結果顯示,大多數家庭家長對于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識還很缺乏,這就要求兒科護士在校期間能夠掌握更多更好的兒童保健知識,指導和提高家長對孩子的保健預防意識,這樣就能夠減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提高我國兒童的身體綜合素質。
2.提高學生“兒童健康與保健護理”的實踐技能操作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以達到高職醫學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應把“應用型”、“專業型”、“能力型”作為《兒科護理》實驗教學目標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實效性的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的實驗課程結構,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課時分配少的弊端,構建新的實驗課程結構。例如多增加嬰兒撫觸、嬰兒被動體操、幼兒體操、預防接種的方法和技巧練習,提高在校生兒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1.1轉變觀念,靈活安排排班:注重職業道德培養和教育,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再教育培訓和考核。單人值班時一定要經驗豐富的護士。加強兒科職業道德的培養,提高風險意識,尤其要重視職業道德、高度責任感、同情心、熟練的操作技術、廣博的知識儲備、優雅的禮儀風范、良好的護理人際關系、較強的溝通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防范護理風險的基本要求和保證。
1.2加強兒科護士的規范化培養:特別關注低年資護士的培養,努力提高技術操作的熟練程度和準確率;實行“一帶一”制度,幫助新護士盡快成長;定期對護士進行操作考核,通過理論知識筆記,無菌技術操作,靜脈采血,靜脈套管針的留置,鼻導管吸氧等考核項目,檢驗護士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制造各項操作要遵守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等,嚴格規范進行“三查七對”等各項護理操作規范,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見,讓護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臨的風險,降低風險的發生,做到在搶救患者時動作準確、敏捷、到位、緊張而有序,同時加強團隊及個人搶救能力的培訓,搶救患者時,護士之間,醫護之間以及科室之間需相互協調和配合。
1.3設立專科儀器管理制度:設專人負責儀器設備,每天清點維護,定時檢查,做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維修,出入科室實行登記等,保證儀器的有效使用。
1.4制定應急預案及流程:通過頭腦風暴法制定各種應急預案及流程,使護士認識到管理風險的普遍存在,增強護理風險意識,提高護士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
1.5建立風險管理告知制度:對可能發生風險的護理操作,提前向患者及家屬告知操作的目的,過程及可能發生的風險,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及時發現在護理服務細節中存在的隱患,把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極處理轉變為發生前的積極防范,注意每一個細節,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細、更準、更精。
1.6提高護患溝通措施:熱情接待每位患者,態度誠懇,語言文明,要求護士著裝整潔,頭發不過肩,給患者以莊重的儀表。推廣應用禮貌用語及規范化語言,護士做到“請”、“對不起”當頭,一次穿刺失敗需要再次穿刺時規范化語言是“對不起,讓您的寶寶受苦了”。避免生、冷、硬語言。當患者或者家屬表現出急躁情緒時,值班人員相互配合做好解釋工作,當其表現出不理智的言語或舉動時,應及時呼叫總值班或科主任、護士長幫助解決,避免發生沖突。
1.7對護士要實行人性化管理:要愛護護士,關心護士的生活和需要,掌握每個護士的性格特征,有目的地加以引導,盡量保證護士的休息,處理好人際關系,使大家工作在一個溫馨和諧的環境中,增強科室的凝聚力。
1.8努力學好《病例書寫基本規范》:努力學好《病例書寫基本規范》,提高兒科護理人員的護理記錄書寫質量,準確、客觀、及時地記錄護理記錄;科學性、準確性、完整性、嚴謹性。按規定程序修改護理記錄。如果患者拒絕檢查、治療和住院,一定要說明原因并簽字。
2小結
1影響護患交流的因素
1.1護士工作壓力大兒科住院患者多,環境嘈雜,工作繁重,勞動強度大,易使護士身心疲憊,產生煩躁厭惡心理?;颊叨嘧o理人員少的情況普遍存在,護理人員只能機械地完成各項操作工作,無暇顧及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及必要的健康衛生知識宣教,或回答問題簡短、生硬,致使家長對護士的態度生硬產生反感引發矛盾。而且,醫囑錄入、辦理出入院、查賬等非護理工作占據了護士大量時間,使患者得到的護理服務減少,護士與患者的有效溝通減少。
1.2護士專業知識欠佳個別護士不思進取,理論技術水平難以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如病情觀察不仔細、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發錯藥,穿刺操作成功率低,對患者提出的質疑或咨詢不能給予合理的答復、前后(或醫護)矛盾等,都將使患者對其信任度降低,造成護患溝通障礙。而且個別護士穿刺技術不嫻熟,兒科護士每天面對的都是家庭的寶貝,接觸的都是不同層次、不同素質的家長,患兒家長都要求護士能一針見血,家長疼愛孩子的情緒嚴重干擾了護士的心理狀態,造成緊張心理,如未能做到一針見血,有的家長就不理解,產生不滿甚至投拆。
1.3患兒家長要求過高他們盼望護士的注射技術能“一針見血”,藥到病除,當現實與期望值偏離時,則會產生不滿情緒。而且患兒多為獨生子女,一旦患病,全家出動,且情緒低落,性情急躁,護患關系一時難以融洽。孩子病了家長心情焦慮、緊張、慌亂,每個家長都希望找到一條就醫治療的綠色通道,在愿望沒能滿足,經排隊看病、取藥、輸液登記等幾個環節后已產生不滿情緒,再加之輸液穿刺不成功,不滿情緒一觸即發。
1.4溝通中的障礙患兒不善表達病情?;純耗挲g在l4歲以下,不同年齡階段的患兒,表述病情能力相差很大,嬰幼兒更是不能表述,因而對病情的診斷帶來不利影響。
2如何有效地進行護患交流
2.1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包括書面形式和人的手勢、眼神、面部表情、觸摸等,借助這些方式表達思想感情、興趣、觀點、目標及用意,它比語言更富有感染力,能起到語言溝通無法達到的作用。護士應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把任何不愉快表現出來,始終面帶微笑地投人工作,以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除此之外還應學會用目光啟動交往,用眼神表達反應。與患兒及家屬談話時,要平視對方以示尊重,還可以用自己特有的細膩和善解人意,領會患兒及家屬眼神中所包含的服務需求。另外,肢體語言也很重要,主要包括點頭、手勢、撫摸、握手、依偎、攙扶、擁抱等,護士要把這些所理解的內容及時反饋給患者,使患者及時獲得信息,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提高技術熟練的注射技術是溝通效果的重要體現?!耙会樢娧毙Ч惋@得及其重要,容易贏得患兒和家長的信賴。因此作為兒科護士,只有在平時工作中多看、多練,使自己的注射技術嫻熟、準確,盡量做到鎮靜自如、有條不紊、一針見血,才能使患兒和家長從心理上接受。如果穿刺失敗,患者不滿時,護士不能推脫責任,說些抱怨的話,這樣容易激化矛盾。如果主動說“對不起,請原諒?!闭伊硪粋€經驗豐富的護士扎針,并通過兩人配合順利完成高難度的靜脈穿刺,令家長滿意。此外,加強責任心,勤巡視病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為治療提供第一手臨床資料。
2.3關愛患者把每個患兒當自己的孩子來關心,細心呵護他們。要有父母般的關心、愛心、細心、責任心、同情心。要有親和力,往往一個攙扶的動作,一個拍肩膀的鼓勵,一句關心的語言,都會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增進與患者的情感。對患兒家屬要寬容和理解,并努力減少糾紛的發生。即使某些家長因為孩子的病情不見好轉而胸懷怨氣、橫加指責,護士也要充分理解對方的心理感受,注重語言藝術,耐心解釋。不要激化矛盾。過后家長反而覺得不好意思,變得順從和依賴護士,更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劑”,是人們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建立感情的重要手段。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正因如此,所有行業的服務規范中都列出了微笑服務的要求,醫療服務尤其是兒科醫療服務當然也不例外。對遇到受到疾病折磨而痛苦不堪的患者,護士可流露溫馨、真誠的微笑表示同情關愛,在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時,護士可以展現出自信、堅定的微笑鼓勵患兒在疾病痛苦面前堅強起來,并且積極配合;在患兒及家屬能主動積極配合檢查治療,疾病也迅速康復時,護士可給予贊許、鼓勵的微笑表示賞識;在護理過程出現了某些小失誤,不要忘記表示歉意,請求寬容與諒解的微笑以獲得相互理解。
1、強化兒科護理細節管理的必要性
最近幾年,隨著醫學行業的發展和醫療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國各個醫院的護理工作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護理技術上也有了明顯的提升。然而,很多的護理工作中,還存在著細節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均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嚴重影響到護理的質量。目前,針對護理中的細節進行強化管理,已經成為了護理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就我國現階段的護理人員專業素養和人員構成來說,其中有著一定的問題,同時加上儀器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我國醫院的護理工作在發展上受到了極大的阻礙。由于護理人員配備不合理以及護理人員專業素養較低,同時配備的儀器不足,使得護理工作中出現了一定的失誤,就算是極小的失誤,也使得護理的質量大打折扣。特別是在兒科護理中,患兒在病情發作的時候,往往伴隨著發病急以及來勢兇猛的特點,而且由于患兒身體素質較差,所以很容易引起病變,而患兒本身也不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因此,會很容易出現意外情況。為了能夠保障患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就需要在展開兒科護理的時候,護理人員需要具備較為扎實的專業素養,并且有著極強的責任心,可以應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突發問題。
通過具體的實例就可以明確的了解到,要想使得兒科護理中的風險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并能夠將護理質量盡可能的提升,就需要做好相關的規劃工作,整合細節,進行細節管理的強化,從而使得兒科護理管理更加的完備。
2、加強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方法
2.1兒科護理服務流程細節化,強化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
相較于成人患者來說,兒科患者無論是在身體素質上還是在心理素質上,均存在著明顯特殊性。兒童在家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就使得兒科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所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多。在開展兒科護理工作的時候,最困難的就是需要和患兒的家屬達成共識,形成有效的溝通,如果在患兒出現受傷情況和生病問題的時候,家長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控制,而不致于手忙腳亂,使得患兒的病情加重。在兒科護理的過程中,要積極的進行細節管理的宣傳和教育,使得護理人員能夠更加明確了解到細節管理的重要性,這樣就能夠避免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細小的失誤,從而可以更好的為患兒提供人性化的護理,使得護理的質量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
另外,針對兒科護理服務的流程進行合理的細節化處理,樹立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觀念,針對護理模式進行有效的轉變,使得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可以得到有效的強化,盡可能的對護理工作進行完善和改進,最大限度的滿足患兒與家屬的護理需求。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以下方面努力:其一,將兒科服務流程細節化,提供細節化的服務。護理人員在做好基本的常規服務以后,還要主動的和患者、醫患家屬進行及時的交流溝通,這樣就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的護理需求,再結合專業化的護理知識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為溝通不及時而產生彼此之間的矛盾,實現雙方的友好互動。
其二,改變護理模式,以人為本。在護理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服務的首要對象是“人”,而不是“病”。所以,在兒科護理過程中要和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根據患者的自身需求提供切實可行的護理模式,對于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進行改正,不斷的完善兒科護理管理。
2.2加強對兒科護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加強兒科護理管理
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受到兒科護理人員技術水平的影響。為了能夠提高護理的質量,就需要針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化的培訓,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并掌握扎實的專業功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首先,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技術和義務培訓,灌輸最新的護理理念和知識,保證護理人員技術的穩定,能夠及時的應對護理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有著很強的控制能力’其次,還要定期性的組織兒科護理人員學習兒科各種疾病的專業化護理措施,進行定期的考核,培養出一支專業化的優秀護理團隊,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
2.3將規章制度及護理人員考評制度細節化,建立良好的護理習慣
保證兒科護理質量的關鍵還在于建立健全兒科護理管理制度和護理人員考評制度。所以,要對這兩個環節進行細節化管理,以保證管理工作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首先,將規章制度進行細化。并不斷的對其進行細化,進而為兒科護理質量的管理和提高提供科學系統的依據,確保兒科護理工作能夠按照規章制度有計劃、有制度的實施。
其次,實行兒科護理動態化監控。在對兒科護理規章制度進行細化的基礎上,還需要采用現代化手段加強對護理質量的動態化監控,保證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在工作中還需要不斷的灌輸工作人員細節管理的理念,在動態化監控下,及時的發現護理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有效的進行處理。
最后,還要對管理制度和兒科護理工作流程進行及時的更新和檢查,用細節化視覺發現工作流程中的不合理之處,積極的采取措施進行改正和完善,確保兒科護理工作有序的開展。除此之外,還要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培養專業化護理素養,有效的規避護理風險,提高兒科護理管理水平。
兒科護理學是專門對小兒的生長發育規律、疾病防治、兒童保健與護理進行研究的學科]。它涉及的范圍不僅有兒科疾病的防治,而且還涉及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內容,是一門綜合性、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護理人才,以適應社會需要,是每一位兒科護理學教學工作者應關注的課題,本文就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應采取的措施進行初步的探討。
二、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資源匱乏。現在多媒體技術在高校已經普及,兒科護理學又是一門實踐性授課時輔以多媒體技術,而且題材豐富,形式多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兒科護理學播放的影音資料過于陳舊,畫面不夠清晰、語言不夠生動、形象,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講到小兒生長發育各個時期的特點這一章節,播放的信息大多為改革開放時期的場景,與現在學生的年齡時代不符,同學上課積極性普遍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
第二,教師臨床經驗不足。兒科護理學為60個學時,理論教學學時占48個,實踐學時12個。實踐教學也是兒科護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大部分青年教師從事教學以后,很少再接觸過臨床,在進行理論課授課時,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不能進行臨床上的拓展,實訓授課時也是把多媒體上的護理操作再次口頭還原,形式比較枯燥、乏味。作為課堂上的帶教教師,如果與臨床嚴重脫節,就不會有及時更新的臨床知識傳授于同學。
第三,教學內容與臨床疾病脫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科護理學上提到一些疾病已不多見,比如:營養不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等。另外一些傳染性疾病如霍亂、麻疹等由于疾病預防在臨床上也都很難見到。但是諸如:兒童肥胖癥、兒童毛細支氣管炎、兒童心理行為異常、手足口等疾病課本上很少提到,近年來在臨床上發病率卻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第四,學生存在的問題。部分學生認為兒科臨床科室糾紛較多,從事兒科護理工作收入低、風險高,畢業后不愿做兒科護士。在學習兒科理論課時不夠重視,練習兒科護理技術操作時有敷衍情緒,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兒科護理教學中應采取的措施
第一,豐富教學資源。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配合課堂內容播放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及時更換陳舊的影音資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如講到第一章兒科年齡分期胎兒期時候,包括從受精卵的形成到胎兒發育成熟再到分娩這個過程用3D動畫的形式、立體、生動地還原出整個過程,不但可以讓同學們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與偉大,還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而愿意學習這門學科最終掌握本門學科知識內容。
第二,提高帶教教師的整體水平。教學成功的關鍵跟帶教教師的整體水平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護理專業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青年教師也越來越多。本校也是把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水平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總體來說,主要是從教學技能和實踐技能兩個方面來提升:在教學技能上,經驗豐富的教師與青年教師之間應該形成“一對一”的帶教幫扶對子,中青年教師應該做到“三多”:多聽,多問,多總結。另外,本校兒科教研室還聘請了國內知名兒科教授定期開展公開課,講解兒科最新技術、前沿理念,以提高帶教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在實踐性技能上,一些兒科護理技術比如:頭皮靜脈注射、靜脈留置針的使用、頸靜脈、股靜脈的穿刺等一直是青年帶教教師實踐技能培訓中的難題,為此本校和兒科教研室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如:聘請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定期來學校進行實踐技能培訓,以提升帶教教師的實踐技能水平。另外,青年教師也應該主動到醫院進行臨床實踐鍛煉,了解兒科臨床護理新知識、新理念,掌握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只有這樣才能準確規范的把兒科護理操作技術傳授給學生。
第三,修訂教學大綱和增設新課程。醫學生課程較繁重,部分學科有交叉的地方,比如兒科護理學預防接種這一章節和微生物免疫學有重復的地方,教學授課時不必過于細化,防止學生重復學習,興趣下降。另外根據形勢發展,學校和兒科教研室要適時修訂教學大綱和增設新的課程設置,這也是兒科教學工作者面臨新的任務和挑戰。第四,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壓力和樹立信心。大多數學生對實習充滿了好奇與未知,一旦深入到兒科臨床,帶教教師的醫德水平、科室的氣氛環境、客觀收入等跟想象中的差別很大,自信心就會受挫,進而不愿意從事兒科。所以加強在校期間實驗課的教學力度,進入實習前安排強化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提前進入臨床狀態,而且通過反復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對兒科護理操作有了整體認識,對進入臨床充滿信心。
另外做好實習前間的心理疏導工作:如實習前期請經驗豐富的臨床護理人員對整個實習流程進行培訓,包括與帶教教師的溝通:每天跟帶教教師查房,把書本上的基本知識、操作技能跟臨床銜接起來,還可以讓學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的討論,讓學生換位思考,體會作為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不僅能起到自我反省教育的目的,還能使學生在互動中學到兒科學專業知識、技術及醫德風尚,為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打下堅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焱,兒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
[2]雷亞斐,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4):43-44.
[關鍵詞]風險防范式護理;兒科;護理滿意度
引言:
護理風險主要是指臨床護理期間由于不確定因素造成的風險事件,一旦發生風險不僅會對患者健康造成影響,還會引發糾紛事件。由于兒科主要收治一些年齡相對較小的患者,其身體和心理尚處于發育階段,因此護理期間極易出現風險事件,從而增加風險事件的發生[1-2]?;诖?,本研究以240例患兒為調查對象,分析對其采用風險防范式護理前后護理質量差異。
1資料與方法
1.1患兒臨床資料
本院兒科于2018年1月開始實施風險防范式護理模式,隨機選取實施風險防范式護理前收治的120例患兒為常規組,隨機選取實施風險防范式護理后收治的120例患兒為研究組,其中常規組男性66例,女性54例,患兒年齡范圍在4個月至1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2±2.10)歲,呼吸系統疾病45例、消化系統疾病54例,神經系統疾病21例;研究組男性67例,女性53例,患兒年齡范圍在4個月至1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5±2.12)歲,呼吸系統疾病46例、消化系統疾病54例,神經系統疾病20例。對比兩組患兒臨床資料,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在實施風險防范式管理前兒科主要采用傳統管理方式,患兒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對家長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容易出現的風險事件,并為其講解如何更好的規避風險發生。在實施風險防范式護理后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1)在兒科成立風險防范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加強對護理人員進行風險防范意識培訓,并對兒科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和潛在的風險事件進行匯總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2)完善管理制度,在實施護理工作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制定護理質量監管小組,不定期對護理工作進行抽查,對于護理期間存在的風險事件及時處理。嚴格規范護理文書書寫,確保兒科護理文書字跡清晰,保證護理文書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及時性[3];(3)加強藥物管理,因為兒科收治的患者年齡相對較小,其用藥依從性相對較差,同時其藥物敏感性也比較強,因此一旦出現服錯藥則極易造成醫療事故,對此應對藥物進行嚴格管理,并為患兒家屬詳細講解用藥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一旦出現異?,F象則需要及時告知護理人員或醫生進行處理[4]。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護理期間風險事件、糾紛事件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家屬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其對護理工作越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所選患兒住院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差異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數數據(%)顯示,x2檢驗,計量結果以(x—±s)表示,t進行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兒風險事件發生率和糾紛事件發生率差異
經過對所選患兒調查顯示,研究組風險事件和糾紛事件發生率均為0,而常規組患兒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67%,糾紛事件發生率為0.83%,組間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下表。
2.2對比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差異
經過對所選患兒家屬調查顯示,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為(98.15±1.10)分,而常規組滿意度評分為(80.17±5.53)分,組間比較(t=3.281,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風險方法式護理模式在兒科中的應用比較常見,在臨床護理期間需要加強對患兒住院環境、飲食方案、藥物使用等進行護理,為患兒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治療環境,同時對一些需要絕對臥床休息的患兒應對其進行壓力性損傷評估,對于一些高?;純簯磿r協助其進行翻身,并保證其皮膚清潔和干燥[5]。同時醫院還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進行靜脈穿刺、胃管插管等基礎操作培訓,爭取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對患兒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本次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風險事件和糾紛事件發生率均為0,而常規組患兒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67%,糾紛事件發生率為0.83%;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為(98.15±1.10)分,而常規組滿意度評分為(80.17±5.53)分,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風險防范式護理模式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不僅能夠降低兒科風險事件發生,還能夠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劉玉明,蔡益民.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價值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4):73-74.
[2]史林芝,張巧權,謝俐萍,蔣金麗.分層責任制質量控制模式在兒科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11):109-111.
[4]王婧.風險管理聯合安全護理在改善門診兒科護理工作質量中的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07):44-45.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兒科收治的患兒101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52例,女49例,年齡4個月~9歲,平均(4.3±1.1)歲。同時選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本院兒科收治的患兒91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4例,女47例,年齡4個月~9歲,平均(4.4±1.1)歲。兩組患兒在體質,平均年齡及性別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兒科常規基礎護理,如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心理護理,營養護理及出院指導等,而觀察組再給予家庭中心式護理,主要有如下幾點:①指導患兒家屬共同參與護理。有些患兒家屬對患兒疾病的治療及護理不了解,甚至不參與,這可能導致實際護理質量下降,故家庭中心式護理要求家屬共同參與患兒的護理及治療,并對家屬情緒進行管理[2],同時優化教養模式和家庭環境,使家屬起到榜樣作用。②疼痛的護理。在常規疼痛護理基礎上,護理人員也需指導患兒家屬如何進行疼痛的處理,如當患兒疼痛來臨時,患兒家屬首先需平靜心態,再可通過向患兒講故事等方式分散患兒注意力,以減少患兒體驗疼痛的時間[3]。③其它。在腦癱,腎病等其它慢性疾病的護理中,家庭中心式護理可指導患兒家屬如何進行護理,如何進行心理溝通,從而提高患兒家屬的保護意識,以控制患兒病情,提高患兒依從性,從而促進患兒的康復。
1.3效果評價
治療結束后對患兒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主要有如下幾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11.0進行數據統計,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觀察組非常滿意51例,滿意31例,一般15例,不滿意4例,非常不滿意0例,總滿意率81.2%;對照組非常滿意31例,滿意21例,一般29例,不滿意7例,非常不滿意3例,總滿意率57.1%。觀察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