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學心理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教學;運用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化的具體傳播者,在人類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紐帶的作用。當代學生都有這樣的特征:生活在飛速發展的21世紀,對各種新事物接受速度快,思維相對靠前,觀念比較新穎,敢于向舊觀念說不,勇于創新,善于質疑,對自身當前現狀不滿意等,但是他們也有攀比、崇尚名牌這些比較大眾的毛病。隨著“90后”“00后”的長大,教育工作尤其是學生教育工作就變得更加復雜與多變。當前的教育要適應新的環境與變化,掌握好、應用好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知識,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滿足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實際需要,幫助學生戰勝各種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這也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許多的挑戰。
1 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涵
1.1 研究對象和內容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同時又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學習心理是教育心理學的核心。
1.2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具體來說包括:(1)幫助教師準確的了解問題;(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3)幫助教師預測并干預學生的行為;(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教育研究
2 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心理問題及相關現狀
學生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環,許多學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中小學)或輔導員(大學以上)都感覺學生工作難做,這是當前存在的現實。小學教育培養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生理上發育還不成熟,心理上也不太成熟或是說處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個性特征不明顯,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能力相對中學生都比較弱。所以說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學知識,懂得合理運用于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夠將教育心理學具體理論恰到好處地應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通過作者本人在西安帶家教對孩子的了解以及參閱相關資料,了解到這一現狀的存在及其嚴峻性。
3 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應用教育心理學
3.1 強化激勵,放大學生學習熱情
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放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以更加高漲的學習熱情去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但是曾經有一個叫德西的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試驗,就是讓一些學生來回答問題。首先,不實行獎勵制度進行答題。然后將所有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答題進行獎勵,另一組答題不進行獎勵。雖然在結果中發現在答題過程中獎勵的那一組學生答出來的比較多,但是在他們自由活動時間,卻發現受到獎勵的那一組的同學基本沒有進行自覺的解答;而不獎勵的那一組學生卻都很積極的解答問題。總的說來,獎勵組的學生對解答難題的興趣減少,而無獎勵刺激的學生對解答難題的興趣比有獎勵刺激的學生更濃厚。人們稱這種現象為德西效應。它說明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中,過度的獎勵刺激不僅不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畫蛇添足。比如,有些家長利用金錢和物質激勵孩子的學習,卻發現其效果適得其反,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而且,一旦失去物質激勵,孩子將完全喪失學習興趣。因此要注意控制課堂學習表揚的使用,盡量避免過度的學習表揚產生的德西效應,在課堂教學中,不輕易表揚一個學生,對同一個學生不作過多表揚,表揚要恰如其分,使受表揚者和全班同學都感到“確實值得表揚”和“應該表揚”。
3.2 強化溝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對某種事物或某種現象發生了興趣,就會積極觀察、主動認識,就能引起大腦皮層優勢的興奮中心,就能迅速而牢固地感知客觀事物或現象。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應該強化師生的雙向溝通,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不斷抓住學生的心理、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
3.3 強化互動,造濃學生學習氛圍
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講授多、學生聽得多,這種“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與素質教育、新教改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互動,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努力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在課堂上教師對問題的講述不可求全完整或面面俱到,以利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在講授某課時,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積極性和創造性,暢所欲言,盡情闡明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高見,提出最佳方案,頓時課堂熱鬧生動,但活而不亂,緊扣主題,興趣盎然。其方法有時會引而不發,有時需要舉一讓其反三,有時要點到為止。
3.4 強化指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由于學生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既有量的差異,也有質的差異,這就必然會呈現出各式各樣優劣不等的學生,差異在于往往不能系統地掌握各門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著力強化指導,教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對各門學科的基本的方法,讓學生在有效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不斷掌握新的更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記憶、學會理解、學會策略,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5 強化認知,促進學生自身管理
教師應該著力在班級中確立進步同學為榜樣,不斷鼓勵其他學生模仿并產生認同榜樣學生,推動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向榜樣學生學習。教師要強化運用社會心理動力機制管理班級,應該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經常性地激勵榜樣學生的積極行為,并及時內化為其他學生自身的人格品質特征。
3.6 必須注意適時復習
心理學告訴我們,和遺忘作斗爭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適時復習。實踐證明,對所學的知識能及時的復習鞏固,就能獲得最佳的記憶效果。因此,一般在課時結束時,要有“鳳尾之筆”以強化記憶并留課后思考問題,新授之前,可通過提問有目的地復習上節重點或與本節教材有關的內容,并將此納入學生平時成績考核計劃之一,當學完一章節或一個階段時,要組織較有系統性、條理性和邏輯性扼要復習,也可進行小型測驗等,不斷提高學習效果。
4 結語
探索人類心理是 21 世紀重要的學科之一,教育心理學從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學生的心理規律,不僅對教師教學過程,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都起到了指導作用。對教師來講,靈活運用教育心理學可以幫助教師積累工作經驗。教育學中還有很多規律需要完善,我們期待著教育心理學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使我國的教育教學水平到一個新的高度,通過教育來使國家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張崗英.管理心理學新論[J].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
[2]紀秋發.北京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狀況[M].當代教育研究,2005.7.
[3]華東六省一市教育學院編著.教育心理學[J].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12.
[4]遼寧等四省編.兒童教育心理學[J].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7.
關鍵詞:情感教學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科情感
情感教學心理學是從情感維度研究教學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并為優化教學提供操作上指導的一門學科。它把情感教學心理作為教學手段,利用情感心理因素優化教學。情感教學心理學在《學前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應根據中專生認知規律,從學科特點出發,巧妙利用情感心理的獨特功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以學科情感培養為起點
學生對學科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到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要通過學習《學前教育學》,了解托幼機構的教育教學活動規律,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保教工作方法及基本技能,為將來較快適應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學好本課程的意義,堅定信念,在新學期的第一堂上,我將當下熱銷的《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一書的作者劉稱蓮家庭教育的故事引進課堂,用現代版的“孟母三遷”啟發學生。
“剛到北京的時候,只能租房住,所以總在搬家。然而,無論怎么搬,在我的心里都有一個準則,住在北大清華周圍。因此,租房住的9年間,我們在北大西門附近住了三年,在清華大學里住了六年。不為別的,就為女兒能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因為一直住在北大附近,北大的百年講堂變成了女兒接受藝術熏陶的殿堂……”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劉稱蓮教女的故事引起學生強烈的反響。我因勢利導告訴學生,這位母親是多么深諳教育的真諦,雖然孩子還在讀小學,但因為她教育的智慧,她的孩子其實已經在接受名牌大學的教育了。在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引下,這位母親將一個在世俗眼中的很平常的孩子,培養成一個綜合素養很高的人才,后來同時被北大和中國香港大學錄取。我們學好這門課程,即使將來不做幼兒教師,也會成為一個稱職的母親,還會對親戚朋友提出積極的教育建議,善莫大焉。
也正因為從學生的情感心理出發,重視了學科情感的培養,使學生對《學前教育學》產生親近感,為他們今后的課程學習提供了積極的心理氛圍。如今的課堂,師生互動熱烈,學生的聽課熱情很高。
二、以教材情感化處理為突破
《學前教育學》學科的理論性較強,顯性情感因素不多。如果教師將理論知識、社會生活以及富有情感的創造性活動聯系起來,對抽象的教材內容進行情感化處理,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幼兒教育思想的發展”時,教材中介紹了幾位中外著名的幼兒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抽象、深奧、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對陶行知這一重要的教育人物,我用心收集了他教育實踐的故事,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有益的補充,強化了情感色彩。上課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了陶行知的“四塊糖果”的經典教育故事,以及兩則陶行知自幼聰明好學的故事,后來又發給學生每人一份閱讀材料:
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說她的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表拆壞了,她非常生氣,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了,連連搖頭說:“哎呀,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接著,他又親自到朋友家里,把那個小孩請出來,帶他到修表店去看師傅修表。他們站在修表師傅身邊,看著他把表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藥水里。又看著他一個個裝起來,再給機器加上油。用了一個多小時,花了一元六角錢修理費。陶行知深有感觸地說:“鐘表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鐘表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挨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工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趕走和打跑。”
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則故事,氣氛相當熱烈。最終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下,領悟了大師的光輝思想。然后,在這樣的情感背景下,再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學生的收獲可想而知了。
三、以情感型案例分析為抓手
《學前教育學》中的有些理論知識,很難創設相應的情境來進行教授。例如幼兒園教育目標和任務、幼兒園課程等教學內容對學生將來的實踐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有大量的學術性語言,理解起來很吃力,味同嚼蠟,學生并不喜歡。對此,我巧用情感型的案例,用分析、討論的形式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學“幼兒教育的教育原則”時,我選用了這樣一則案例。
為了激發孩子愛媽媽的情感,老師設計了“紅花送媽媽”的活動。老師先念兒歌,引出主題:“紅花美,紅花香,我要做朵小紅花,要問紅花送給誰?紅花送給好媽媽。”“紅花為什么要送給媽媽,什么節日快到了?”孩子們齊聲答道:“三八婦女節要到了,所以要送媽媽大紅花。”老師出示一朵大紅花:“媽媽的節日要到了,我們做朵漂亮的紅花送給媽媽,好嗎?”于是老師示范做大紅花的方法,然后孩子們回到座位嘗試制作紅花,最后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大紅花圍坐在老師身旁一起學念兒歌。老師總結道:“媽媽很辛苦,所以我們要愛媽媽,把做好的紅花拿回家送給媽媽。”
案例中教師的做法是否正確?我引導學生充分討論,并讓學生自學章節的內容。有同學指出:上述案例中的教師忽視了兒童情緒的感受與體驗,只是一味地用認知替代情感學習,沒有關心兒童的情感經驗積累、體察兒童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激發兒童愛媽媽的情感上是無效的。
怎么才有效呢?我再組織同學們展開了積極的探究,有同學說,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引發兒童體驗媽媽對自己的關愛,積累被愛的點滴經驗,孩子自然而然會升華出愛媽媽的情感,而不是機械地通過做紅花送給媽媽,來言說愛媽媽的情感……學生的悟性如此之高,令我感佩;思辨力之強,令我嘆服。原來,我們一旦把握了學生的情感心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就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勃勃的生機。
總之,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妙地在教學過程中注入情感這一特殊的催化劑,讓學生在愉悅、自覺的心理狀態下求知,是情感教學心理學應用的精髓所在。我們要加強情感教學心理學的應用研究,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一、引領學生學會學習與思考,學會生活與分享,懂得感恩與施恩
從我上的第一節英語課開始就要求我的學生用英文寫日記,想讓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起初大家的日記都只是流于形式,應付了事。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開始引導他們,把日記寫成成長日記的形式,用英語記錄每天生活的點滴,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寫下第二天的學習計劃,每天積累一句勵志的英文句子,這樣學生們的日記開始充實起來了,而且不同英文表達程度的學生都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
我讓他們用放松的心態來對待日記,我非常誠懇的希望他們可以在周記里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并真實地回顧和記錄他們一天的生活。
慢慢地他們開始在日記里用英語簡單寫起他們每天的生活,班級里發生的事情,還會問我英語的學習方法,我認真的解答每個同學的問題,認真地去讀每一段文字,修改他們語法和詞匯上的錯誤,用心體會他們的每一段心事,我不會以一個長者的身份自居,而是換位思考,并給予良性的指導,慢慢地發現,小小的英語周記本,竟變成了我和學生們交流的平臺,拉近我和學生的距離,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他們,并慢慢地引導他們深刻的思考,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同學改變了對英語學習的看法,從機械的、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記憶單詞,因為他們太想表達自己,而自己的詞匯量又無法滿足自己。語言環境是英語學習最好的背景,而這也是我們無法滿足學生的,沒辦法給他們一個浸泡式學習英語的氛圍。所以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去給他們創設情境,培養他們用英語說,用英語想的習慣。經過一大段時間的鋪墊,我的學生對英語已經沒有了抵觸和懼怕的心理,并且有了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細致分析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時間流逝,他們也不斷地成長,漸漸不滿足對身邊事情的記錄,開始寫一些記敘的、評論的文字,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他們覺得詞窮,語意表達不清,有些學生跟我說,他們很愛寫,但是總是被語法和詞匯困住。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就找了大量的演講視頻,英國學生的國文教育課程,遵循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則,引導和幫助我的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出口。
在一次次發現,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和我的學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們主動積累,記憶課內外的單詞;他們開始用流利的英語表達自己。于是,我開始反思,最初認為來到九中的學生,已經是差生了,但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不該過早的給學生下定義。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有思想的不尋常的個體,我們要給他們認識問題,改變自己的機會,還需要給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當然還要有一個真正了解他們、懂他們的引路人。
我常在日記里面,看到成績最差的同學也有一顆努力改變現狀的積極向上的心。只是自制力很差,我總是鼓勵學生,不要看低自己學得慢,要努力堅持,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拼得不僅是體力,更重要的是耐力,還有永不言棄的精神。在這種鼓勵和心理暗示下,孩子們變得樂觀、積極、努力。不放棄,不看低自己。從前不敢開口講英語的同學,也嘗試著大聲地講。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讓全班的每個同學都對學習有熱情,都有一種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面對人生,即便三年過后他們沒有考上一流的大學,但起碼能做一個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面對社會、不輕言放棄、有健全人格的人。
一、心理學思想與教育的早期結合
在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產生之前,歷史上的一些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運用心理學的觀點,對教育問題進行過論述。這便是早期的教育心理學思想。
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學觀點。
古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強調教育與靈魂(心理)的聯系。他把靈魂分為植物靈魂、動物靈魂和理性靈魂三類。
從17世紀到19世紀,歐洲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紐斯提出“人只有憑借教育才能成其為人”的著名論斷。
19世紀瑞士的教育家裴斯塔洛齊主張“教育心理學化”。
19世紀德國的教育家赫爾巴特受到裴斯塔洛齊思想的影響,認為教育方法應以心理學為基礎。
二、教育心理學的誕生
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誕生需要滿足三方面的條件即科學的心理學體系、科學的方法和適當的人才。這些條件到了十九世紀后半葉至二十世紀初期已基本具備了。
(一)馮特的重要貢獻
德國心理學家馮特(w.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將實驗法引入心理學研究,形成完整的心理學體系,并培養一批心理學人才。其中馮特的學生莫依曼、霍爾、卡特爾等都曾為教育心理學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另一位美國學生卡特爾對個別差異和心理測驗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二)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是致力于人類學習和動物學習領域的研究的先驅。在研究方法上,他擺脫單純內省和思辯,采用嚴格的自然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科學的教育心理學從此開端。桑代克也因此成為教育心理學的開山鼻祖,并被譽為“教育心理學之父”。
三、西方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西方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一)初創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
(二)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50年代末)
(三)成熟與完善時期(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
四、前蘇聯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1868年,俄羅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對象》一書,對當時心理學的發展成果進行了系統的總結,由此,他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1877年,俄國教育家與心理學家卡普杰列夫發表《教育心理學》,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
1917年十月革命后,嘗試以的基本觀點發展教育心理學。
20世紀30年代以后,理論探索為主,貢獻較大的是維果斯基、布隆斯基和魯賓斯坦。
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末,蘇聯教育心理學重視結合教學與教育實際進行研究,廣泛采用自然實驗法,綜合性研究的科學性提高。
五、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建國前,翻譯了一些教育學主捉著作。
建國初期受蘇聯心理學影響較大,全面學習前蘇聯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經驗,批判桑代克的理論及心理測驗技術。
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以一個個經典的小故事、小案例為切入點,加以簡明而深刻的心理學分析,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沒有深奧的理論,有的只是我們身邊常見到的教育教學案例,透過案例科學巧妙的滲透了心理分析。通過學習,我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中學到了很多,也感悟了許多。
一、了解學生的心理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心理需求的前提下進行教學。我校學生年齡從十七歲到二十三、四歲,尤其是一年級學生,年齡在十八、九歲居多,這個時期,他們敏感,多疑,既喜歡別出心裁、標新立異,強烈體現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又容易缺乏全面、客觀、辯證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易走極端,有時還有些偏激,缺乏變通性。其實,他們的需求不只局限于課堂和教材,他們興趣廣泛,關心時事、體育、科技等,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是他們有時盲目追趕潮流,愛鉆牛角尖,我們看待學生就像對待一顆鉆石,切割好的鉆石有五十八個面,我們平時根本注意不到它有這么多面,而是看到了它的光澤,這正是我們應該反思的,要以欣賞鉆石的心態去看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認知好奇心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情境”不僅指實際生活情境,還包括模擬交際情景、表演情景、直觀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積極參與的好方法。
作為教師,對于個性偏激、學習上不思進取的學生,只是一味的批評,對他們發怒,是不能使他們轉變的。教育學生沒有萬能的“最好的方法”, 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只要我們了解學生的心理,采用適合的方法,去踐行因材施教。最終助長學生的優勢,矯正學生的不足。
二、教會學生學習應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
學習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才智的過程。學生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系統科學知識為任務。我們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理論知識與動手操作并重,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將來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習——工作——學習,他們的學習是為工作打基礎,為了更好的工作,還要不斷“充電”,工作中遇到棘手的問題,通過查看資料,向同行請教——學習,使問題迎刃而解。
學生要掌握新知識,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使新舊知識發生意義聯系。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找出新舊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使新知識同已有的知識結構融為一體,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人們常說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各行各業的知識發展非常快,這意味著不學習新知識一定會落伍,所以學生應不斷“刷新自我”,以適應新形勢。學會學習是現代人個體發展的關鍵,學會學習就是學會生存。教會學生學習就是讓學生掌握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
三、有效的心理預期
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教師對學生的愛、關懷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產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學生學習進步,使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習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帶著興趣主動地去學習。
教師真實的愛有助于學生智力、情感、個性的順利成長,教師的嫌惡將導致學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們要把每個學生都看作“雕像”,對每個學生都寄托期望,并給予適當的心理暗示,使學生能夠向著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在教育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反之,師生溝通不暢,容易使學生產生理解偏差、感情對立和行為的反常。對缺點較多而又缺乏改正自覺性的學生,一味的批評,持有成見,甚至歧視,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大忌。人際交往的融洽、和諧是以真誠為前提的。“以心換心”,以理解為橋梁,人與人之間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溝通。“當我們無法改變一些殘酷的教育現實時,就試著改變自己;當我們不能改變學生的過去時,我們可以努力改變他們的現在。”不論教師是要有平常心、公正的態度,還是要能充分信任與理解學生,我想都源于一個字——那就是“愛”。有了愛,就能克服一些不良的心態,像急躁、武斷和厭倦等,也能工作得更積極些吧。
四、對教育工作者的啟示
教育心理學內容非常豐富,很多知識都非常專業,作為一名教師,研究和學習心理學,會給我們很多啟示。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學的靈感。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實現自己的意志。”
教師必須學好教育心理學才能使習得的學習論原理轉化為教學技能。為我們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和應用技術。教學設計是一項復雜的技術,需要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作指導。教師必須知道并理解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課堂上的任何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用必須適合教學目標的需要。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各個環節的任務,必須自始自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
通過學習,收獲很多,學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讓我們對自己曾經的教學工作行為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行為,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懂得學習,并且能夠成為自己的未來的設計師。作為一名教師,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教師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學習教育心理學讓我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參考文獻:
【摘 要】在中等職業教育學前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對該專業的學生進行幼兒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培訓,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心理發展狀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不同的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現狀以及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新方法。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新方法
心理學作為師范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門專業的基礎課程,中職學校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理論教學課堂是教師傳授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幼兒教育培養更多的專業型人才。因此,要重視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培養更多的實用型教育人才。
一、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發展現狀
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開展進程較為緩慢,教學模式固化單一,缺乏創新思想的引導,師資力量較為匱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對學生的關注度不足,只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高,創新性思維能力不足,缺乏對幼兒教育重要性的專業認識,不能積極有效的開展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二、加強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的方法
1.回歸教材,整理教學內容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由于教學內容是大眾化的,而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不盡相同,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結合學生日常學習活動的情況,因材施教,從教材中探索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教學方法或者是教學模式,只有找準了切入點,找到了合適的辦法,“把準”了學生“脈搏”,就能做到因人而異,因人施策,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性的教育教學。例如,選擇近年來較為通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心理學》,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心理學概述、幼兒心理的特點、國內外兒童心理研究發展新趨勢以及幼兒常見心理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前期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考試成績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調整,展開基礎教學和重難點教學,使學生在對基礎知識進行牢固掌握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進一步提升。同時,深入研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兒童智力早期開發和0~3歲親子教育等兒童心理研究相關的新理論和新成果,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拓寬學生專業知識的視野。
2.進行合理有效的師生互動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性與創造性,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與學生的辯論能夠更好的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理解與學習,在課堂導入階段進行問題設置,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教師在課前進行預習作業的布置,隨堂檢測預習成果,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展示的方式進行預習成果展演,對于課堂中的重難點問題,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例如,在“幼兒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如“小明,六周歲,怕黑,由小到大,睡覺時必須開著燈,每晚都纏著媽媽陪他睡覺,白天也不敢在家單獨呆著。”師生針對這一幼兒心理現象進行討論,通過互動找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方法。
3.通過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教學
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很多教師采取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性格特點進行分組,一般情況下,小組成員的數目在3到4最為合適,過少就會使討論的結果不夠全面,如果過多就會讓小組討論內容不集中,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互補型分組,保證最佳的分組狀態與教學狀態,使學生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還是教師的課堂教學,都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增強學習效果。例如,在進行幼兒心理學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真實的紀錄片,學生對視頻里的景物、聲音、動作表達出來的現象進行研究討論,圍繞教學任務展開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更好地對課堂知識進行理解。
4.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
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專業能力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為了進一步加強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必須提高任課教師的專業素養與能力,學生學習跟徒弟學藝差不多。要想學生“修行靠個人”,還得先須“師傅領進門”,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和培訓,學習新時期新形勢下教育的新要求,才能適應當代不斷變化的教育要求和教學實際,只有這樣才能輕松把“學生”領進門,學生也才能自覺“修行”。除了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意識外,學校也需要不斷加大對教師的培訓、考核力度,讓學生想成長、能成長、不得不成長。學校要定期開展教學質量評估考核,對教師的教學狀況進行考核,保證教學活動的高質量的展開,對于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予以獎勵。
總之,加強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為國家幼兒教育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以推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教學管理應用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對象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生的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情況和規律對于道德品質的形成與心理教育和心理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不斷明確受教育者在教學的影響下技能、知識、個性發展等因素的形成特點以及變化情況
二、高職教學管理中教育心理學應用的必要性
(一)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作用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管理學生的心理問題離不開教育心理學的疏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就社會現狀來說對高職院校存在普遍的偏見由于這種偏見的存在使得高職教育在政策支持、建設環境、教學設施等各方面明顯落后于其他高校加劇偏見的形成和對學生的不利影響[1]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忽視使得學生長期處于消極的學習狀態加劇了高職學生的自卑感和自我認識的偏差多方面的來自家庭、社會、學校和自我認識偏差的壓力使得學生的心理壓力急劇增加心理問題多發
(二)高職學生文化素質水平不高
由于高職教學管理難度在學生整體文化素質水平的影響下不斷增加教育心理學在教學管理中應用的必要性提高隨著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來源范圍不斷擴大職業學校中專畢業生、高考低分考生等都被錄用到高職院校中學生在心理素質、文化水平等方面的整體水平不高[2]長期消極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環境使得他們對自身的學習信心不足從而產生消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這一系列的問題對高職院校的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將教育心理學應用到教學管理中來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疏導為教學管理的順利進行提供基礎保障
(三)對高職教學管理的指導作用
在教育心理學的形成的過程中結合了教育學和心理學兩種理論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對高職教學管理具有科學的指導作用對高職院校教學的管理不僅是對學生的管理也有對老師的管理同樣教育心理學的應用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為老師的教學和對學生的認識提供了幫助教育心理學的應用使得老師能夠對專業課的設置以及教學的手段進行合理的調整提高教學的效率在對學生的了解方面教師能夠利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供解決的措施
三、加強教育心理學在高職教學管理中應用的策略
(一)加強心理健康建設
1.建立心理咨詢室不同的學生成長環境不同心理發展狀況也不同因此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合理引導一個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心理咨詢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咨詢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疏導并解決重要的是心理資料屬于個人的隱私學校在建立心理咨詢室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隱私的保護以免出現由于隱私泄露引發的其他管理弊端2.開設心理健康課心理課的開設可以更直接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教學生一些自我積極心理暗示和心理疏導的方法讓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進行自我疏導在面對巨大壓力的時候能夠尋求正確的宣泄方式從而使得學習效率提高、對生活的熱愛度提升[3]
(二)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
高效的班級管理制度能夠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能夠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環境從而帶動班級管理的實施另一方面來說班級管理制度的科學性使得學生的歸屬感和班級凝聚力不斷加強學生自主管理和自覺遵守管理制度的主體意識得以增強從而降低高職院校對教學管理的難度
(三)制訂教學計劃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學計劃的實施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現狀和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統籌考慮和科學的分析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不斷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降低管理難度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教育心理學萌芽于20世紀20年代以前,以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為標志。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其研究內容是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教育、教學影響下,受教育者學習情況和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的心理規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質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發展的相互關系,因此,教育心理學即使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教育心理學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作用。在實際的應用中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問題,結合實際進行教學活動。
二、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學就是幫助教師掌握健康師生關系的法門,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體主要是學生和教師,在教學情境中研究學生“學”的心理規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研究教師“教”的規律。從而指導教師如何去教,學生如何去學。心理學在教育學中的研究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性質、特點和分類;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的研究,同時也是教師主宰主觀教育世界的法則。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表現在:
1.為學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論依據。教學是教育工作的基礎,而管理是教育的關鍵,兩者相輔相成緊密聯系,有序的管理環境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只有合理的利用教育心理學知識,了解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動態變化,對癥下藥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管理,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問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有助于加強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預見性和針對性。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都受到父母的百般寵愛。由于處在青春期心理變化反復無常這一特殊的階段有些的同學比較的叛逆甚至有些學生無視學校管理制度的存在,做出一些無法彌補的錯誤。教育心理學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理解學生、更好的促進教學專業的發展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學校的教育活動及教師的教學水平都需要應用教育心理學來對認知、能力和人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來使其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最終使教育取得成效。
3.有助于完善學生的心理問題,實現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現在的社會是經濟型社會,壓力也慢慢的蔓延到學校。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每個學生都在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中成長,面對著升學的壓力,將要走上工作崗位的困惑及人才競爭工作的壓力,然而保持健康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在學校這座大染坊里利用心理學知識,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和生活的正確認識,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三、在教育工作中應用教育心理學的方法
為完善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意義還必須將其應用于教學工作實踐中: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育心理學認為:“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際關系。”通過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實現師生感情的雙邊交流,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情感,認知,心理等各方面的情況,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導。建立在平等地位上的交往會使期待實現最大化,羅森塔爾曾在“羅森塔爾效應”中指出,教師的期待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生會朝著教師所期待的方向發展,所以,教師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確立對學生的積極的期待,以引導他們更好的發展。
2.確立有效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指導是教學,這種方法的不足是缺乏師生互動,學生沒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不樂觀。現在的教學觀,在教育心理學的指導下,改進教學方法,把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消除了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創作型思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實現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在教學中每個教師都希望被自己的學生喜歡,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優秀的,組織的教學活動是學生滿意的。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中學生是處于青春斷乳期,容易產生焦慮,抑郁,妄想等心理問題,教師這時就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通過談話了解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應用心理學知識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施加影響。
四、結束語
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知識的探討,本人認為,為了讓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在現代教育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更要具備優良的心理品質。只有教師掌握教育心理學的法則,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公社,周喜華.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彭松林.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讀書文摘,2014.
[3]史丹萍.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9.
[4]楊桂鳳.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0.
[5]閆杰.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6]周軍.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2012.
[7]賀建,劉毅敏,楊旭,李衛剛.當代中國大學教育與心理學[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08
[8]莊春.對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
關鍵詞 幼兒心理學 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心理衛生
“加強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中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是當今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中職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應該重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了解和掌握幼兒心理特點和規律及相關幼兒心理衛生的常識及技能。
《幼兒心理學》教學大綱中指出通過幼兒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促進和提高他們將來實際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逐步成為與社會主義幼教事業發展發展相適應的,德、智 、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中等專門人才,但沒有提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幼兒心理衛生的鑒別與診斷等相關知識。為充分發揮這門學科的實踐性和指導性 ,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學科技能,筆者認為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幼兒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不失為一種極為有效的做法。
一、總體思路
幼兒教師的職業要求幼兒教師必須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幼兒教育。因此提高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名幼兒心理學教師,首先要牢固樹立“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培訓教師,教師就以什么樣的方式教育幼兒” (《提高我國幼兒師資素質的研究》課題組) 的理念。整合現有幼兒心理學大綱,增加中職生心理健康知識及幼兒心理衛生知識,讓幼兒心理學課程覆蓋面更廣,更具有時效性。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幼兒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緊迫性。指導學生學會調適自己的心理的方式方法,加強自我教育,培養自信心,微笑面對人生。
二、具體做法
(一)整合課程,適時添加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將所使用教材劃分為四個模塊,講授幼兒心理學一般問題模塊時添加心理健康的標準、評定及測定,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等知識;講授幼兒的認知和言語發展模塊時添加相關心理訓練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幼兒的記憶”內容時,除了聯系實際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外,還安排出一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智力訓練。 如“ 聯想記憶法”、“諧音記憶法” 等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的訓練, 使學生初步學會了如何提高自己記憶能力的方法;講授幼兒的情緒、個性與社會性發展模塊時,添加情感教育和個性培養知識介紹。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絕大多數是女生,正處于青春初期,情感強烈,富有熱情和激情, 容易走極端,同時其心理具有閉鎖性 ,一旦產生消極情感,自己不會排除,影響學習和生活。因此在講解“幼兒情感的發展” 這一章的教學過程中,除了改進教學,創造情境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外, 還特別重視讓學生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消極情感,教給學生克服不良情緒的方法。并結合實際添加了中職生戀愛心理輔導,教會學生分清愛情和友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講授幼兒在活動中的心理模塊時,添加角色扮演的心理小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體驗個體在不同游戲中的不同心理,學會換位思考。
此外還要適當添加幼兒心理衛生保健的相關知識。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的幼師心理學教材及幼兒衛生學教材中對于幼兒常見的心理及行為問題很少或幾乎沒有涉及,學生在見習和實習中也反映經常會遇到個別幼兒有一些的心理及行為問題但因缺乏幼兒心理衛生的知識而無法對其行為進行鑒別,更無法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和預防。因此,幼兒教育的工作實踐要求幼兒心理學教學教師給學生講解關于幼兒常見心理及行為問題的鑒別、心理護理和預防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將幼兒心理衛生常識作為獨立章節添加,重點講解關于幼兒“多動癥”、“自閉癥”“幽閉恐懼癥”,“習慣性咬指甲” 等常見行為問題的常識及保健知識。使學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有關幼兒心理保健的知識,為學生實習和見習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二)、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
中職生正處于個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身潛能,完善自我,培養其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在講述第三模塊“氣質”時,著重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氣質類型的優、缺點,幫助學生學會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氣質,揚長避短,學會與不同的人交往。在講述“性格”時,教育學生培養自己良好的性格特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教會學生克服不良性格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使學生形成挫折意識,學會采用積極的方式,總結經驗教訓,變挫折為動力。
(三)運用多種方法豐富課程內容
在幼兒心理學教學過程中,還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課程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幼兒心理學的興趣和拓寬知識面。諸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幼兒園教學視頻、優秀心理學講座、音樂、動畫等,讓學生在放松的同時又學習了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二是組織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班級凝聚力,同時也更能激發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采用課前班級演講(心理故事、勵志故事等)、幼兒心理學知識競賽、運用幼兒心理學知識進行案例分析等方法讓學生更扎實的掌握知識點并能學以致用,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
通過以上做法,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幼兒心理學的興趣,也增強了學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意識,使學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有關幼兒心理保健的相關知識,為今后的要從事的學前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