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八知識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針對新課標要求打造新穎課堂
初中地理科目作為基礎教育的副科,在整個課時安排方面,處于一個比較不利的地位,經(jīng)常安排在下午第一節(jié),這個時間段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對地課這門學科的興趣,地理老師在上課前需要做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把握好學生的心理,從一開課就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在傳授教材內容時,結合新課標的具體要求把握好學生的興趣與心理,精心設計教學方式,有效地解決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可以較好地激起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的渴望。例如:在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方式有通過精彩小故事提高學生的興趣法、運用猜謎引導學生思考法、結合時事熱點新聞解析法、圖片導讀法、游戲互動法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引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進入聽講與互動的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總結與創(chuàng)新,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生地理知識的興趣。
二、把握關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地理知識包括一些關于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規(guī)律、地理圖像都是比較繁雜的概念,而且比較抽象,所以地理教師需要按照新課標的規(guī)定,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chuàng)新出更多的教學形式,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例如:將教學內容概要化、圖像化(地圖化)、趣味化,優(yōu)化教學過程,營造輕松、和諧、探討、競爭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情境,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學習,開發(fā)學生潛能。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如下教學方法。
1.模塊教學法。將教材內容分成幾個模塊,逐一解決問題,層層遞進。比如在講八年級地理第三章第二節(jié)《長江》時,可設計成“知長江—愛長江—頌長江—憂長江—治長江”幾個模塊,由了解長江—歌頌長江—憂長江—我為長江獻計策四個層次,重新整合教學內容,由淺入深。
2.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引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科目,地理學科的知識點跳躍性較大,但教學空間往往比較小,這時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解決空間小的問題,使繁雜和抽象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的展現(xiàn)變得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通過形象化的課件,從感官上感受地理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初中地理知識點“地球的運動”這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學生無法通過書面完全理解,地理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出地球公轉、自轉和晝夜變化的動畫,學生通過對動畫課件的觀察,從各個感觀感受并理解“地球運動”的知識點??梢栽谡n件中插入五帶的景觀圖片。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圖表對地理知識和原理進行展示,這樣的形式比較呆板,很難讓學生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學中用多媒體動畫活化圖表則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如:講我國的水系圖時,用不同的顏色,依次閃現(xiàn)長江、黃河、珠江等。講中國政區(qū)圖時,也可以逐項變化閃動各省區(qū),使靜態(tài)圖活化并呈動態(tài)化。談環(huán)境惡化、水土流失、酸雨等問題時,用計算機將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酸雨、臭氧空洞的影響,植物在不斷枯萎,水被污染,魚類數(shù)量不斷減少乃至絕跡等制作成漫畫式動畫,這樣的教學形式除了加深了學生的記憶之外,還讓學生在歡快的課堂氛圍動手動腦,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
3.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根據(jù)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興趣多提一些有質量的問題。師生進行互動,循序漸進地增強學生的動腦能力。
4.采用角色扮演法,如講述“土地資源”保護時,由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行業(yè)人士(政府官員、專家、環(huán)保人士、鄉(xiāng)村干部、農民)給國家土地管理部門出對策、出高招,學生興致盎然。又如,學習“交通”時,把學生分組,分別扮演鐵路運輸隊、公路運輸隊、航空運輸隊、水路運輸隊,探討各自所代表的運輸方式的優(yōu)點、缺點,用角色的視角發(fā)現(xiàn)“課本知識”,用“心”體會。
5.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多組織實驗教學。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親身參與到地理實驗當中。按照課程大綱要求通過模擬實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的同時,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傳授地球自轉這個知識點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地球儀和電燈泡模擬演示地球自轉,認真觀察晝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變化,感受時差變化的特性。
6.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往往通過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開發(fā)和組織學生進行游戲,以游戲結合知識點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能讓學生通過各種精心設計好的游戲學到地理知識,而且能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興趣。例如:傳授“經(jīng)緯網(wǎng)的定位”知識點時,就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很簡單就能解決了難以通過書面圖表理解“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這個知識點的難題。在教學形式中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學生從中獲取有用的地理知識,既開拓了思維,又提高了興趣和積極性。
7.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各種表達方式,把傳統(tǒng)的課本中表現(xiàn)的非實物性課程進行形象化的表達,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采用較多的是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將地理事物在大與小、遠與近、快與慢、靜與動、虛與實之間轉換,這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既有化虛為實的功能,又有交互功能,能更好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8.采用合作學習法,即小組合作學習,首先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一些比較簡單內容,其次進行合理分組,并指導小組內部根據(jù)職責分工,最后組織合作學習時采取“閱讀教材—落實基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質疑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這七個步驟。初中地理老師采用任何教學方式,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三、歸納總結優(yōu)質的板書,提高教學質量
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活用地圖。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大部分學生的“病根”,尤其是部分學困生上課精力很不集中,東張西望,講小話,打瞌睡,或者做菩薩一動不動。我從初一開始,我就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上課除了做筆記外,一定要看地圖的習慣。記憶知識點也對應地圖來記。
對初二的學生來說,臨近生地會考,學生壓力極大。我只能立足于課堂這塊主陣地,緊緊抓住40分鐘,盡量讓學生多讀、多寫。下課時,人人必須完成課堂訓練,交給老師后才能離開教室。課堂上抓緊分分秒秒,關注每位學生,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了。課后作業(yè)盡量減少,學生負擔減輕了。
二、夯實基礎,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基礎是根本。沒有基礎,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抓好基礎題,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又能出成績。初二會考內容繁雜且瑣碎,讓學生將所有的考點背出來,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是不太現(xiàn)實的做法,對學生而言,記憶是一件看似簡單可實際上最為困難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進攻”,把中考考點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內容下做好標記,印發(fā)給學生,每天布置任務,逐日檢查。其次,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再次,重點難點各個擊破。
扎實的基本功是應對考試的第一步,但僅僅記憶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會考的綜合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因此第二步就是針對會考題型進行有效訓練。題目是千變萬化的,關鍵是掌握解題方法。
三、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潛能。
初一上冊地理難度較大,部分女生總認為地理難學,缺乏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有了動力。我堅持在每節(jié)新授課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大量的圖片資料,不斷刺激學生的視聽效果。我還在教學中采用做些簡單的小游戲、分組比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使課堂生動了、有趣了,學生自然而然就喜歡上這門學科了。
四、關注后進生的成長
后進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成績的提高。如何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這是我們面臨又一個棘手的課題。后進生需要老師傾注更多的愛心、給予更多的理解,來驅散他們內心的孤獨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這方面也為我們出了很大的力氣。一是安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幫助;二是每天清查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三是與家長聯(lián)系,要求家長配合;四是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任課老師單獨輔導。五是多給學生以信心與鼓勵。
五、精誠合作,虛心學習
由于我是非地理專業(yè)的老師,專業(yè)水平不如同行兩位老師。于是我主動向他們學習、請教,對教學所遇到的問題,我們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我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雖然我是有著明確目標,也朝著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進,但還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應該更細,更實,更好。
八年級地理教學總結與反思
2012年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學校地理老師工作總結1
時間很快,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首這半個學期,收獲頗多。高一年級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我們一方面努力實踐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課程改革的種種問題,同時我們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階段教學工作的回顧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暑假新課程培訓活動,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
2.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雖然所帶的五個班的學生普遍比較差,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設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適時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針對那些基本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難度較大,邏輯性較強。如第一章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二章第一節(jié)中“大氣的運動”等,對于這些內容,在課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師講述為主,讓學生理解這些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教材和練習進行自我領悟,最后再由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索,從而使學生達到體驗學習過程,掌握基本知識的目的。 對于那些教學內容難度不大,學生易于理解的章節(jié),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水資源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意義”等。其基本組織形式是首先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閱讀、討論等形式自我學習(有時也在課前先布置學生提前預習或搜集相關資料),然后由學生根據(jù)自學或課前預習提出相關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等對問題進行探究,最后教師進行簡單的歸納與小結。這種課型強調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結合學科特點,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程改革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到地理學科而言,主要表現(xiàn)在自學能力、地理圖表的分析、處理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上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存在的問題
1、新課程地理教材正文簡短,有的只有幾句,許多知識點到為止,留給教師發(fā)揮的余地過大(變相地加重了教師負擔);同時,新課程標準要求不具體,講多深、講多少,很難把握。
2、新課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生很活躍,但由于活動過多,一節(jié)課很難講完,出現(xiàn)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xiàn)象。
3、學生普遍感到地理難學,而且地理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比較零散。許多老師說:地理新課程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
4、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面小,學生在應試的路上跑慣了,只知道解題解題。面對在觀察發(fā)現(xiàn)猜想論證的新思路上學習,感到陌生不適應。因此,要在課堂上開展“活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還十分困難。
三、今后教學的幾點想法
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示自己對問題的解釋,運用證據(jù)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不同組之間進行答辯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尋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師在其中主要起點撥引導的作用。對于實驗等花費時間長這一點,可以嘗試在課前就對學生說明該實驗的目的、操作過程,提前準備。 針對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零散的情況,我們要學會總結,及時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針對難學這一點,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盡量發(fā)現(xiàn)學生某方面的優(yōu)勢,并不斷強化其學習地理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一點,讓學生嘗試到成功,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高一的學生年齡較小,多數(shù)學生才十五、六歲,所以要注重語言的表達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學生共鳴。通過上述做法,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yǎng),教師教起來容易,學生學起來也就不難了。 作為教師,在新課改試驗的第一年,我們要不斷的摸索,要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自己。
學校地理老師工作總結2
本學期教學的是八年級地理下冊,共六個章節(jié)。如果按照正常教學速度計算,至少需要十七課時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教學??紤]到五月份的地理結業(yè)會考在即,從學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學進度、學生知識的構建、課程改革及地理會考的備考等之間的關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學與活動計劃,并有序地進行教學。最后得以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并取得了教學改革與結業(yè)會考方面的一些成果。以下把教學的成果及經(jīng)驗歸結為:
一、 建合理的知識框架
為應對結業(yè)會考,本學期的教學不得不快速度、少時多量的進行。根據(jù)地理課程標準中“必須變革‘學科中心’‘知識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課程,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以區(qū)域地理和鄉(xiāng)土地理作為學習載體的地理課程”在教學中,我主要采取教材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教學;化難為易、刪繁就簡教學;歸納框架知識,構建鏈式知識教學等,使教學更貼近生活,使知識要點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識記。這樣,也使得大部分學生樂于學習,勤于學習,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 以課改理念教學
地理課程標準的六個理念告訴我們: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不再是盲目的教學教材,傳授知識要點。而是要教授對學生的生活及 終身發(fā)展有利的地理知識。另外,在教學中還得注意方法的指導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為此,本學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識的同時,更多地滲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識,通過探討學習,切實地為學生發(fā)展著想,讓學生學有所用。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使地理學習變?yōu)橐环N學生感興趣的、樂于參與探究并獲取知識的活動或方式。這樣的教學即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協(xié)作、探究精神,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家鄉(xiāng)的感情,增強愛國、“愛家”意識。
三、 會考工作落實
在完成教學教材之后,即進入了緊張的會考備考和應考工作。復習過程中,我把中國地理作為復習重點,指導學生以強化練習作為主要手段,以提綱復習為輔,并抓住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通過反復識記、理解與運用,實現(xiàn)對知識點的識記。經(jīng)過師生的共同努力,結業(yè)會考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會考及格率為60%、補考及格率為100%。
誠然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學生探究學習意識不顯著、會考成績不盡人意等,這些現(xiàn)狀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長時間里去不斷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學定會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學校地理老師工作總結3
時間飛逝,轉眼本學期又要結束了?;厥妆緦W期的工作,有得失,也有收獲。在擔任初二的地理教學工作中,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實際條件和學生實際,勤懇,敬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F(xiàn)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總結如下:
一、本學期的工作
1、認真?zhèn)湔n、上課,備學生而、備教材、備教法。根據(jù)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設計課型,擬定教學方法,認真寫教案。每課都“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能力培養(yǎng),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能力結合,在知識層面注入思想情感教育因素,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2、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因為八年級需要理解的內容多,知識的空間概念強,根據(jù)八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利用了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的理解力,提高教學效果。
4、積極認真參加學校及教研組的教研活動。研究探討課程教法、學法,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不足,改進工作。
二、本學期取得的成績
本學期在我和全體學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地理主要是掌握學科知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懂得自學地理的方法,教會學生閱讀地圖,并熟悉它們,為學生今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初中地理第三冊主要從中國區(qū)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實材料,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qū)的居民,如何利用當?shù)氐淖匀粭l件,發(fā)展生產(chǎn)和促進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地區(qū)所出現(xiàn)的程度不同的環(huán)境、資源、人口等問題。故此,我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大多數(shù)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學習區(qū)域地理的基本方法,為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存在的不足
當然,在工作上我還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課堂上不能及時地關注到每個學生,讓每個人都真正參與到課堂當中;因為教的班級多,不能把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都落實到位。還如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一節(jié)課下來,總覺得原來會的還會,不會的還不會。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快教學方法研究,在教學中認真吸收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大膽嘗試,加以變通,并從理論的角度,加以深華。
2、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基礎知識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地理 課程改革 師生關系 教學方法
目前,地理學科以基本加入中考系列。這樣導致在地理學科的教學中重教輕學、死記硬背,片面追求分數(shù)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尤其是農村學校,大多數(shù)教師只顧埋頭教書,“滿堂灌”而不注意去指導學生如何學,致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并且極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農村中學擔任地理教學20多年,現(xiàn)就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學法指導,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
1.初中地理學法指導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與主體兩方面的協(xié)調體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那么怎樣才能使主導與主體統(tǒng)一于教與學的活動中呢?這就需要通過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去完成。我認為教師的主導作用最成功的體現(xiàn)就是學法指導,而學法指導的結果,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體現(xiàn)教法服務于學法的觀念
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是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去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而這些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了解學生,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師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學”。強調教法服務于學法,并非否定教師的主導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師用“教”的藝術去促進學生“學”的藝術,這是教師主導作用最有力的體現(xiàn)。
二、地理教學中幾種基本學習方法的指導
1.類比法
地理概念之間通常有一種比較密切的聯(lián)系。如天氣與氣候,火山、地震與海嘯,長江和黃河的治理,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珠江三角洲工業(yè)基地和遼中南工業(yè)基地等。在學習地理基礎知識時,注意分組、結對,并且進行歸類對比,就容易搞清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與內在聯(lián)系。
2.閱讀自學的基本方法
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練習,都要求學生要進行閱讀自學。閱讀自學要有目的性,要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中每個章節(jié)都有提示),閱讀之后應歸納知識要點,找出難點,提出感到疑惑的問題從而引發(fā)思考。閱讀自學可以激發(fā)求知欲,思維積極活躍,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歸納法
地理知識既有各自的獨立性,又存在著內部聯(lián)系,如在講述地質作用時,注意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八年級教材地理下冊中,以我國分區(qū)地理為主,學生在學習過一段知識之后,應及時掌握學習分區(qū)地理的方法,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以各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為線索,構制知識網(wǎng)絡,形成知識體系,如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的分界是以氣候為主,西北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的分界是以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為主,從而區(qū)分它們在自然和人文上的明顯差異。
常見的歸納方法有圖示法、提綱法和列表法。圖示法一般用于歸納幾個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提綱法適用于單元總結;列表法則更適應于期中或期末復習。學生掌握并實際應用這些方法,就可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增強學習效果。
4.科學記憶法
地理概念和用語(術語)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學生學習被動、學習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強記后鞏固”的記憶方法。根據(jù)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學生在記憶時,應該先把知識點強記清楚,課后有時間的時候再把內容多讀幾遍,這樣就有利于對知識點的掌握。
方法之二是聯(lián)想記憶法,即引導學生把記憶材料與其相互聯(lián)系的材料結合起來。例如,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和淮河,它是我國冬季0攝氏度的分界線,也是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分界線(水的結冰點是0攝氏度),還是我國溫度帶中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我國溫度帶是按照積溫劃分的);秦嶺和淮河,它是我國降水量800毫米分界線,也是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還是我國糧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麥的種植分界線等等,這樣對提高記憶十分有益。
方法之三是利用繪圖、形象記憶法,例如,我國新疆地區(qū)的地形特征“三山夾兩盆”,就可以先畫個三角形,然后在這個三角形中畫上三條山脈和兩個盆地,并注上名稱,還有我國臺灣島的位置,也可以簡單的畫個南北向的幾何圖形,赤道從它的中南部穿過,然后標出島嶼的東南西北方向的地理事物,這樣不要求學生畫得多好,主要是生動形象,便于記憶。
5.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小學和初中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良好學習行為習慣主要分為五個階段,即預習、上課、復習、作業(yè)、總結等。目前許多學生只重視上課和作業(yè)而忽視了其它環(huán)節(jié),形成不預習就上課、不復習就做練習的不良習慣,結果是上課聽課效果差、練習難以順利完成,使得學習被動,成績難以提高。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往往會事半功倍,只有努力培養(yǎng)好的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掌握。
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法指導的方式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學法指導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去準備,并且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去,正確指導學生如何去記筆記,怎樣去觀察和對比,怎樣去總結知識,怎樣去歸納知識,怎樣去復習功課,怎樣去預習功課等,使課堂教學成為學法指導的主渠道。
關鍵詞:微課設計;研讀課標;地圖;虛擬情景;探究區(qū)域差異;知識建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057-01
當下網(wǎng)絡微課資源漸漸多了,但縱觀筆者嘗試給學生開發(fā)微課資源和使用情況,網(wǎng)絡資源適合本校學情使用的并不多。15年底,八年級上冊完成教學任務,為了緩解下學期初中地理畢業(yè)升學考試的教學壓力,需要適當提前教授八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面對部分學生借不到書本,乃至沒有地圖,提前上課,并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于是,筆者嘗試將要教授的第五章中國的地域差異的第二節(jié)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以及第三節(jié)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將這兩個章節(jié)以微課的形式,設計制作并使用,收效不錯。學生覺得對教材知識點有疑惑,還可以課后自行復習溫故。筆者結合自己任教4個班級的學情,確定微課制作流程的三部曲如下:
一、研讀課標和考試說明,提綱挈領,微課設計將教材知識化整為零,化繁為簡,更要突出其少而精的特色。
教師先解讀《四大地區(qū)》的課程標準有兩條:1、在地圖上找出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青藏地區(qū)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他們的自然地理差異。2、用實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結合微課10分鐘以內的時間,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要求老師要抓重點,咬難點,重視細節(jié)研磨,設計短小精悍的問題,促進學生的細節(jié)學習,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加深學生對地理概念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從微課學習到課堂學習知識和方法的遷移運用。以西北地區(qū)干旱的自然特征為例,部分學生會將青藏地區(qū)的高寒等典型特征混淆。究其原因,這類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外乎只識記知識點,不求甚解,不了解自然要素的相互影響。其實青藏地區(qū)的“高寒”,“高”是成因,“寒”是結果,青藏地區(qū)第一級階梯的地勢高導致了該區(qū)域氣候特征的寒冷。如此了解氣候特征的成因就可以避免不同區(qū)域知識點的遺忘或混淆的發(fā)生。因此,我們在微課設計探究問題的時候,是為知識的呈現(xiàn)作鋪墊。探究問題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和表達能力的鍛煉,這才能通過微課少而精地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而不是容易遺忘、分散的知識點。歸納同類型的課例,如四大地區(qū),只要針對不同的課型,這樣根據(jù)自己所任教班級的學習情況,確定微課所選擇突破的重難點,才能立竿見影地夯實學生的知識點。
二、微課設計,突出以地圖為載體,從而串聯(lián)知識,更滲透讀圖技能的學習與訓練。
在教師展示地圖,引導學生關注提取地圖地理信息的技能。通過地圖,再現(xiàn)地理知識。如《西北地區(qū)》以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發(fā)展導入西北地區(qū)的學習。通過駝隊由東向西穿越西北地區(qū)為教學情景,展開教學,更凸顯借助地圖教學的重要性。通過途經(jīng)景觀的變化對比,通過學生的視覺沖擊,來強化其學習的接受能力,同時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寓教于樂,引人入勝。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模仿老師的指圖和讀圖方法等,間接提升學生的讀圖技能。當學生學會看圖、讀圖、析圖、用圖,學生就可以把薄弱的基礎知識,通過地圖的載體,加以知識再現(xiàn)融會貫通。通過地圖的運用,才能化繁為簡,引導學生掌握區(qū)域學習的方法,通過對地圖中的地理特征的分析,了解其相互關系,將零散的知識通過歸納分類,成因分析等串聯(lián)起來,從而構建知識系統(tǒng)。
三、微課設計通過虛擬情景設問,通過探究區(qū)域差異的原因,從而凸顯區(qū)域特點。
筆者發(fā)現(xiàn)通過探究問題,比平鋪直述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以西北地區(qū)為例,先找出西北地區(qū)的分界線,了解其西北地區(qū)分布的位置和范圍,再設問:探究西北地區(qū)分界線的地理意義?緊接著追問:為什么西北地區(qū)最典型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在解析答案:距海遙遠,山脈阻隔時,承上啟下導入西北地形特征的講解。
西北地區(qū)以高原、盆地為主,找出主要地形區(qū)?學生帶著問題,有學習任務,有的放矢地學習。再追問:西北地區(qū)的地勢特征?位于第二級階梯。有部分學生常常無法準確判讀西北地區(qū)的地勢所處哪一級階梯?借機溫習,復習三級階梯的劃分依據(jù)。建議:設計的微課要適當?shù)牧舭?,給學生思考的間隔時間,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模仿老師的表達等,間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舉例說明西北地區(qū)的自然特征對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的設置情景問題:為什么西北地區(qū)的新疆建有坎兒井?引導學生分析西北地區(qū)干旱,坎兒井的建設,有利于其中高山冰雪融水等水源過多蒸發(fā)。追問,西北地區(qū)干旱的自然環(huán)境,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嗎?引導學生對比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所處的季風區(qū)和西北地區(qū)所處的非季風區(qū)的差別,從而凸顯其主要的農業(yè)類型是畜牧業(yè)。再強調西北地區(qū)只有在水源豐富的綠洲或者河流沿岸才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于是西北地區(qū)的種植業(yè)有綠洲農業(yè)和灌溉農業(yè)的特點。通過探究生活中問題,明確不同的地理概念。
最后,微課設計知識小結,實現(xiàn)知識再現(xiàn)、遷移與從而實現(xiàn)知識系統(tǒng)的建構。
通過選擇題或者判斷題,讓觀看微課的學生,跳一跳就能做對題目,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鼓勵學生通過自學,提升自己的自學能力。利用表格對比的方式提升學生分類、歸納、比較和分析的能力,還可以結合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歸納西北地區(qū)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的自然特征,及其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后期,部分學生試看,通過修改,真正做到貼合學生的需求,完善優(yōu)化,提升課程設置制作的質量。
粵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教科書以掌握地理知識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地理能力、地理素養(yǎng)為主旨,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建立。每節(jié)內容由文字、圖表與活動三大系統(tǒng)構成。文字系統(tǒng)有標題、正文、輔助閱讀文字,正文文字較少,多為總結性文字;圖表系統(tǒng)有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統(tǒng)計圖、漫畫、照片、表格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活動系統(tǒng)常與圖像系統(tǒng)相結合,多為讀圖分析地理要素、地理成因等。第六章“四大地理單元”第四節(jié)“青藏地區(qū)”中,有2幅地圖、1幅示意圖、5幅景觀圖、1幅表格,共計9幅圖表。每幅圖表在學習內容中都具有獨立而重要的地位,為青藏地區(qū)的自然特征及其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關系做出很好的啟示、呈現(xiàn)、引導作用。
我國地理區(qū)域分為南方地區(qū)、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四大地理單元。了解青藏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對認識我國區(qū)域差異和因地制宜發(fā)展生產(chǎn)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诖?,本節(jié)教材從青藏地區(qū)自然地理特征的學習入手,讓學生了解青藏地區(qū)的范圍及其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理解青藏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青藏地區(qū)的自然特征,難點是青藏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與生產(chǎn)生活的關系。
二、圖表運用
1.青藏地區(qū)圖(如圖1)
地區(qū)圖是圖表系統(tǒng)中最基礎的地圖,也是地理區(qū)域教學中運用最多的地圖。地區(qū)圖通過地圖呈現(xiàn)一個地區(qū)的區(qū)域環(huán)境及該區(qū)域內的自然地理要素。認識、閱讀地區(qū)圖并從中獲取豐富的地理信息是學習地理的基本能力。教材通過“青藏地區(qū)圖”作為該節(jié)第一張地圖,充分強調區(qū)域學習中地理位置、范圍的重要性,厘清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學習的地理要素及要素間相互關系。通過圖1可判斷青藏地區(qū)地形地勢、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再結合地理位置與范圍綜合分析該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并為深入了解該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地形、氣候、河流、土壤、植被五方面)做好鋪墊。
識圖:青藏地區(qū)圖,屬分層設色地形圖。
讀圖:從圖可知青藏地區(qū)的地理位置、范圍、省級行政區(qū)、主要地形區(qū)、主要河流;青藏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
析圖:見表1。
知識點師(教學策略)生(學習內容)
地理位置設問,要求學生讀圖說出絕對位置、相對位置、海陸位置青藏地區(qū)位于北緯28度至40度,東經(jīng)73度至103度;處于我國內陸西南地區(qū)
范圍讓學生找出青藏地區(qū)的重要山脈,引導學生說出該區(qū)的大致范圍和省級行政區(qū)青藏地區(qū)北起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南至喜馬拉雅山脈
省級行政區(qū):自治區(qū)、青海省、四川省
地形地勢提出問題:位于第幾級階梯;地勢特點;主要地形區(qū)該圖為分層設色地形圖,可讀出位于第一階梯;地勢特點:高;主要地形區(qū)是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主要河流
及特點和成因學生在地圖中找出主要河流,分析河流特點及水文特征,聯(lián)系地勢特點分析成因該區(qū)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河流眾多,多為大河發(fā)源地
2.青藏高原海拔高所產(chǎn)生影響示意圖(如圖2)
示意圖在圖表系統(tǒng)中為地理知識的梳理圖,在地理教學中起思維梳理的作用。示意圖通過簡單的圖示呈現(xiàn)地理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簡單明了,突出重點,忽略次要。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可以進行層層遞進的地理分析,有助于其形成地理思維與地理邏輯分析能力。教材運用青藏高原海拔高所產(chǎn)生的影響示意圖,以海拔高這一獨特性為中心點,周圍以環(huán)狀包圍的形式展示青藏高原海拔高對氣候、河流、流向、地表形態(tài)、植被、生產(chǎn)和生活的影響。
高所產(chǎn)生影響示意圖,屬地理簡易思維導圖。
讀圖:高海拔形成青藏高原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高海拔對氣候、河流、植被、農業(yè)、交通等都有直接影響。
析圖:見表2。
3.青藏地區(qū)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1月與7月平均氣溫對比圖(如圖3)
氣溫圖是自然地理分析氣候要素的重要地圖,可清晰比較不同時間的氣溫差異,進而得出氣溫變化規(guī)律。地理學習中,讀懂等值線地圖,運用比較法進行分析,是重要地理技能。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等值線地圖、比較圖培養(yǎng)學生的地圖解讀能力、地理比較分析能力尤為重要。教材運用青藏地區(qū)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1月與7月平均氣溫對比圖,從數(shù)值上直觀獲悉兩地區(qū)的氣溫差異,通過比較分析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
圖3
識圖:青藏地區(qū)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1月與7月平均氣溫對比圖,屬等值線地圖中的等溫線地圖。
讀圖:從圖3可知青藏地區(qū)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1月、7月氣溫范圍,橫向比較:青藏地區(qū)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在同一時間的不同氣溫,縱向比較:青藏地區(qū)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1月與7月的氣溫變化。通過比較,思考青藏地區(qū)與長江中下游氣溫差異明顯的原因。
析圖:見表3。
4.青藏地區(qū)的青藏鐵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柴達木盆地和地熱資源景觀圖(如圖4~圖7)
景觀圖是反映地理景觀空間分布的一種專題地圖。地理教學中景觀圖的運用,可幫助學生生動形象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常用于地貌和植被,如覆蓋高寒草甸的青藏高原、被草甸植被浸水的河漫灘等。教材運用四幅景觀圖片,說明青藏地區(qū)內部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圖文結合描述了青藏鐵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柴達木盆地、羊八井地熱資源的特點。
表3“兩地區(qū)1月與7月平均氣溫對比圖”析圖教學
知識點師(教學策略)生(學習內容)
兩地區(qū)的氣溫差異引導學生讀出兩點:①1月與7月兩地區(qū)氣溫值并進行比較;②青藏地區(qū)1月與7月的氣溫值比較,長江中下游1月與7月氣溫值比較。最終得出兩地區(qū)氣溫差異及特點讀圖分析:1月青藏地區(qū)氣溫為8~16℃,長江中下游約為0~8℃;7月青藏地區(qū)氣溫為8~16℃,長江中下游為24~28℃。由此比較得出:一月兩地氣溫相差8℃,7月兩地氣溫相差12~16℃,因此兩地1月、7月溫度相差大。青藏地區(qū)1月與7月氣溫相差小,長江中下游地區(qū)1月與7月氣溫相差大
兩地區(qū)氣溫差異的原因通過之前所學知識引導分析氣溫差異的原因差異一:兩地區(qū)1月、7月溫度相差大;差異原因:海拔因素
差異二:青藏地區(qū)氣溫年較差大,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氣溫年較差??;差異原因:地形因素
該組圖片發(fā)揮了圖解的功能,直觀、生動、形象,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析圖:見圖4~7。
5.表格(如表4)――四大地理單元特征比較歸納
一、要思想重視,目標明確
要讓學生徹底摒棄“高考事大,水平測試事小”的片面認識,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水平測試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知道,水平測試是高中階段僅次于高考的國家級正規(guī)考試,高中學業(yè)測試成績是評價一個學生是否具備相應的高中階段知識水平的唯一標準。每一屆學生的第一節(jié)地理課,我都要告訴他們學業(yè)測試的目的、意義以及應注意的方法、問題等。這樣,在高一的地理學習中,學生便會高度重視、有的放矢,最終取得學業(yè)水平測試的勝利。
二、要立足課堂,功在平時
有人認為地理好學,會考前突擊背誦、記憶幾天就行了。其實不然。地理學科知識面廣,是介于人文和自然兩大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抽象性、邏輯性、規(guī)律性、原理性、發(fā)展性等特點突出。如果不能仔細消化吸收每一節(jié)地理課的內容,注定難以學好地理。高中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在高中所有的學科中,地理無疑是最難理解掌握的學科之一。實踐證明,缺乏理解的記憶是難以有效和持久的。只有平時踏實上好每一節(jié)課,透徹理解所學內容,考前就不必臨時抱佛腳了。
三、要吃透教材,注重基礎
學業(yè)水平測試不是選拔考試,所考內容往往緊扣課本,突出基礎。即使難度較大的題,也通常是對教材內容的引申和擴展,在平常的教學中,一定要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在對基礎知識理解把握的基礎上,再適度引申和擴展。
四、要講練結合,融會貫通
不少同學反映,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都懂,但一做題就不知所措了。我認為,其主要原因是講授知識和鞏固練習相脫節(jié),而教師講授的知識多,傳授的解題技巧少。最終導致學生不會學以致用。如果教師能在講課過程中有機地和練習結合起來,邊講邊練、以練促教,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五、要溫故知新,加強聯(lián)系
盡管高中地理突出了人文內容,但無論是教材、習題還是學業(yè)測試,都大量地運用了初中學過的自然地理內容。有些同學初中地理知識本來掌握得不扎實,再加上一些知識的遺忘,對高中地理學業(yè)測試勢必造成影響。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及時聯(lián)系以前所學知識,適時喚醒學生頭腦中沉睡的知識信息,做到溫故知新。
六、要關注圖表,詳細解讀
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的靈魂,這里蘊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和信息。同學們說,學地理最怕讀圖表,考地理最怕圖表題。然而,地理考試無圖不成題,當然,學生考試失誤最多的也是圖表題。為了正確理解圖表中所蘊含的知識內容,把考試中圖表題的失誤減少到最低程度,教學中就要特別關注圖表,善于解讀圖表,充分挖掘圖表中蘊含的地理信息,達到熟練運用圖表的程度。
七、要突破難點,強化訓練
教材中的某些難點、疑點問題,考試學生都會遇到。如果不能根除這些頑癥,必將影響學生成績。教師要善于歸納總結教材中的難點和學生解題中容易出現(xiàn)的疑點,理請思路,找出規(guī)律,并有針對性地講解和強化訓練,直到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例如與區(qū)時計算相關的知識,歷次考試命題率極高,而學生答題失誤率也最高。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我的做法是,先把這部分知識歸納總結為三句話讓學生理解:1、東早西晚(即地球上東邊地點的時刻總比西邊地點早);2、兩地相差幾個時區(qū)就相差幾個小時,求相差時區(qū)數(shù)用“異加同減”(即兩地同在東或西時區(qū)用減法,分別在東西時區(qū)用加法);3、東加西減(即知西求東用加法,知東求西用減法)。然后,再通過例題強化訓練,這一疑難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八、要關注熱點,活學活用
關鍵詞:生物教學;生物試題;復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2-0350-55
從2014年開始,本人所從教縣區(qū)將生物與地理在八年級第二學期期末進行分卷合考,以各自總分的20%計為生物、地理的會考成績,并將會考成績計入學生參加中考后的總成績,由當?shù)馗魉咧辛糠咒浫?。細算學生考得的1分只相當于0.2分,但從學生的生物學科整體成績來看,有些學生成績是18、19分之多,大多數(shù)能達到15分左右,但也有些竟然不到10分。如何做好生物學的復習,掌握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讓學生了解生物試題題型及考試范圍
(一)八年級生物試題題型
從本縣區(qū)2016屆初中畢業(yè)會考八年級生物試題來分析,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地理100分,考試時間60分),試題共分兩卷,第一卷: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第二卷:非選擇題(技能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填空題(共34分),簡答題(兩小題共6分)共50分。
(二)考試范圍
生物學在七八年級開設,每學年分上下冊共4冊。知識點多,范圍廣,從2016屆八年級生物試題來看主要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為高中生物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選擇題1、2、4、5、8、10、18、22,填空題1、2、3、4、5分別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食物鏈、先天、血液的成分、關節(jié)的組成、艾滋病的可傳染性、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植物的分類特征、人體的系統(tǒng)、人體的三道防線、傳染病的傳播途徑等基礎知識;考查的基本技能如非處方藥的簡稱、急救電話、識別細胞的結構及三種血管出血的判斷方法等。當然也有能力提升題,如填空題6(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首先將表格數(shù)據(jù)轉在坐標系內表示出來,并連成一條直線,然后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回答酒精對心率的影響,從而通過探究我們得到什么啟示。讓學生既能基本合格,又能體現(xiàn)層次性。
二、整理與構建知識網(wǎng)絡,切忌片面地講
八年級的課程較多,學生又認為生物是小學科因而不重視。因此,生物總復習的目標要明確,任務要具體,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與整理,從而更加清晰地構建知識網(wǎng)絡,所以,我們在復習中要重視章節(jié)聯(lián)系、知識點聯(lián)系,在要求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同時,使學生慢慢構建起知識的網(wǎng)絡和系統(tǒng),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能走出課本,較熟練地歸納本節(jié)的基礎知識,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復習中有所構建與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而簡單地講解一些題目,如配套練習題是很難達到目的的。在以往的復習中,我們總是講練結合、以講為主或以練為主,毫無目標,更無線與網(wǎng),從而導致學生無大的提升。學生經(jīng)常抱怨付出的很多,回報卻很少。因此,在做復習時,我們要把課本知識與對應練習結合起來,把讓學生打好基礎知識放在首位,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三、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重視實驗與結構圖
生物是實驗學科,讓學生重視已知實驗(課本中的大量圖片信息),借助圖片的直觀信息幫助學生學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2016屆初中生物會考的試題來看,圖像和圖表分析題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選擇題有4個圖共占8分。填空題有一個結構圖題共占4分,有一個圖表題共占5分,而這些圖像又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于課本。所以,我們在上課與復習時應特別重視課本圖片材料。但是,在教學與復習過程中,師生往往忽視圖片,而只是學習與熟記課本中的文字基本知識,因圖片學生難以解讀所以經(jīng)常放棄。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學生技能一般。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合作之下,學會重做實驗,會做試驗,這樣不會讓學生感受到灌輸?shù)母杏X,產(chǎn)生懷疑的態(tài)度,使學生通過自身觀察,徹底地驗證實驗結果。
四、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
很多學生記憶能力較強,也喜歡記憶,這是基于人機械記憶的延續(xù),也是習慣的長期養(yǎng)成,而能力培養(yǎng)需要轉換與過度,具有一定的難度。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認為生物學的內容大多屬于記憶性的,只要學生的記憶功夫就行了。結果學生在考試中,稍微遇到靈活一點、陌生一點的題目,便感到無從下手。就像2016屆初中生物會考八年級生物試題填空題的第6小題: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中的第(1)問將以上表格中數(shù)據(jù)轉在坐標系內表示出來,并將其連成一條曲線便能說明這一點。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學生沒有記住知識本身,而是缺乏數(shù)學知識與生物知識的聯(lián)系與交匯,缺乏靈活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知道飲酒過量會有害健康,但到生物問題上就不會遷移了。
五、學會做題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教會學生如何答題,試題有容易題、小題和難題、大題之分,在試卷設計上也往往從簡單題開始,沿階梯性設計,一般容易題和小題偏重于打基礎,考查對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難題、大題是知識點的綜合與技能的應用,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從生物會考試題來看,選擇題占了整個試題的一半分值,再加上填空題,小題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分析原因:一方面,小題考查知識范圍廣,覆蓋面廣,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試卷的客觀性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會做題不僅有助于平時的學習,更為學生對知識的檢測打下堅實的基礎,做到兩全其美。
總之,教學面對的是學生,作為教師要善于鉆研,勤于思考,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手段,從方法中走出來,用活方法,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廣西導游基礎知識 興趣培養(yǎng) 導游資格證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B-0052-02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民旅游需求不斷上升,廣西的旅游業(yè)得到了迅猛發(fā)展,市場對導游人才需求量大。然而,嚴格的旅游專業(yè)考證制度、繁雜的考試內容,成為旅游專業(yè)學生踏入導游行業(yè)的“攔路虎”。在廣西,要取得導游職業(yè)資格證書,必須學好“廣西導游基礎知識”這門課程。但是,由于“廣西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內容涉及面廣,需要牢記的知識點多,而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基礎薄弱、記憶能力不強,因此教師必須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筆者總結近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認為可以通過利用簡單的圖形、旅游宣傳視頻和微課、游戲搶答、模擬實訓教學法、順口溜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
一、利用簡單的圖形,將枯燥的文字變?yōu)楸阌谟洃浀挠腥し?/p>
在《廣西導游基礎知識》一書中,首先講述的是廣西地理。該書的開頭就是大段的地理位置描述,例如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第一段是這樣描述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處中國南疆,位于東經(jīng) 104°26′-112°04′,北緯20°54′-26°24′,北回歸線橫貫全區(qū)中部。東連廣東省、南臨北部灣并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與云南省毗鄰,東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貴州省,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基礎本就不太扎實,面對這樣的描述,很多學生馬上就對這門課程產(chǎn)生畏懼的學習情緒,不僅背得艱辛,而且常常張冠李戴,把云南放到東邊,把廣東放到北邊。面對這樣的教學狀況,筆者要求學生先熟背地理學上的八字箴言:“上北下南左西右|”,必須把方位弄清楚了,再去解決其他問題。等學生記熟了方位以后,筆者才開始根據(jù)這八個字畫圖,讓他們直觀了解廣西在中國的地理方位。
然后,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書中描述所的各省方位,在相應的地理方位用文字標注出來。
學生自行在圖形上進行地理名稱標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方位意識。這個方法效果顯著,在介紹廣西各景區(qū)概況時都能發(fā)揮作用,學生不再為地理常識問題煩惱。
在講解廣西主要地貌類型時,同樣可以運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示:
通過動手畫圖,學生有參與感,注意力得到集中,印象會更為深刻。而且圖形具有一目了然的特點,往往比文字更容易印入腦海,有助于加深記憶。
二、利用廣西旅游宣傳視頻、PPT、微課進行教學,多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職業(yè)教育要求教師每年必須到企業(yè)進行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旅游管理專業(yè)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旅行社實踐期間多收集廣西各地的旅游宣傳視頻,在進行廣西景區(qū)概覽授課時播放這些視頻,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看到各景區(qū)內的主要景點,在腦海中形成深刻印象,并記憶背誦景區(qū)的主要講解要點很有幫助。如果無法找到旅游宣傳視頻,那么可以制作 PPT 來進行教學。使用 PPT 進行教學具有形象直觀、興趣性強、生動活潑等特點,可集聲、像、文字、動畫于一體,使教學化難為易,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在處理某些教學重點、難點時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收集整理與課程內容有關的一些資料、圖片、關鍵知識點等,通過制作高質量的 PPT 來幫助學生認識理解課文中講授的內容。例如,第七章第二節(jié)“桂林漓江景區(qū)”中提到主要景點有九馬畫山,盡管在課文中對九馬畫山有很多生動的描述,甚至還加入了“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狀元郎”的民謠,但是對于從來沒有去過桂林的同學而言,課文中的描述是空洞、抽象的,這時利用 PPT 直接提供圖片,讓學生自己先看一看能數(shù)出幾匹馬,對于這個景點的知識點記憶就很容易了。
此外,微課也是重要的授課手段。例如課文第三章“廣西經(jīng)濟”中所描述的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等內容對學生而言是抽象的,那么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微課視頻,將知識由死變活,由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的魅力所在。
三、利用游戲搶答的方式,分組比賽記憶知識點,激勵學生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