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爾夫策劃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姓名:秦剛
職位:新景祥房地產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新景祥七劍之一。
頭銜:廈門中介行業協會副會長;北京市福建商會副會長。
榮譽:“廈門房地產十佳操盤手”;“2006中國(福建)房地產風云人物”;“中國房地產行業誠信企業家”;“中國房地產行業優秀職業經理人”等。
履歷:1992年開始從事房地產業,具有豐富的房地產營銷策略經驗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主持運作的項目遍布全國,并創造了已結案項目100%成功的優異業績。作為房地產策劃行業的實踐專家,受邀到復旦大學、福建省建設廳主辦的培訓、行業峰會和論壇進行專場講座。
在廈門地產界流傳著這么一種說法:在廈門的房地產營銷界,如果你不知道新景祥,那么你一定是剛剛入行的;如果你沒有聽說過秦剛,那么,對不起,你必須要“補課”了。
而對于更多的營銷界人士而言,或許你可以不認同“新景祥式”的營銷手法,但是你不得不承認,新景祥營銷管理模式在樓盤銷售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或許你會認為新景祥只不過是秦剛的個人秀場。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營銷“大師”級人物把自己和新景祥共同推向了地產營銷界的風口浪尖。十年風雨、十年征程,新景祥經歷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洗禮,也見證了廈門樓市的高速發展。
一身莊重的深色西裝,一貫的近似冷酷的淡然,秦剛的不怒自威讓初次見面的人都頗有壓力,但隨著交流的逐步深入,你會突然發現,眼前是如此一個坦誠率真的秦剛。
草創期:逆市中順勢而為
1997年4月,正值廈門樓市最為冰天雪地、最為沉寂低迷之際,一個滿懷希冀的地產策劃公司――“新景象”(新景祥的前身)悄然人市,公司名字取意:“希望如一縷春風吹暖廈門的樓市,帶來春色滿園、風景宜人的全新景象。”是自信也好,是美好的期盼也罷,新景祥帶著激情與夢想開始上路了。
創業是艱辛的。盡管新景祥公司的七個核心人物都是深諳地產策劃營銷之道的精英,盡管他們都有創業的激情與夢想,但正如一句哲理所說:前途光明,道路曲折。10年前,當秦剛與其他六位創始人在市場一片低迷的時候逆市而為,創立新景祥時,是否會想到,10年后的今天,經過南征北戰的新景祥已然是廈門乃至全國地產策劃界的佼佼者了在秦剛的記憶中,公司草創期,包括營銷人員,大概只有十幾號人,忙不過來的時候,一些企劃文案還要秦剛親自動手操作,甚至包括一份策劃案的打印、裝訂。
草創之初的新景祥急需補血。因此,新景祥加緊了招兵買馬的步伐,應該說,由于公司規模、項目有限,能進入新景祥的員工,基本上是奔著公司的未來加入的。“創業期雖然辛苦,卻也是最甜蜜、最讓人回味的。”當被問到公司發展的“蜜月期”時,秦剛毫不猶豫地將這一榮譽賦予了“草創期”的新景祥,“基本上,這一時期加盟公司的員工現在都還在,而且大都已經成為公司的骨干人物。”
1997年至1999年,新景祥在廈門地產策劃界站穩腳跟,完成了關于“賣什么產品”的命題,經過初步積累,理論體系和服務框架得以形成雛形,新景祥也在這樣的痛與快樂中完成了從草創期到進發期的蛻變。
進發期:摸索中前行
作為廈門最早走出去的房地產策劃公司,1999年,新景祥就在南京成立了分公司,由此也為一場規模宏大的“北伐戰役”拉開了序幕。到目前為止,新景祥己在全國開有13家子公司,業務遍及南京、北京、天津、上海、長春、南昌、長沙等30多個城市。新景祥的發展模式主要是與本土開發商擴張全國的腳步同步而行,客戶關系成為了新景祥的核心競爭優勢,從第一個合作伙伴開始,新景祥基本上都與之形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客戶一起發展,共同進步。“這是一條很踏實的路,而外面的天地,遠比小島廈門寬廣多了。”作為這場“南征北戰”的導演之一,秦剛如是評價公司的擴張計劃, “目前廈門房地產總體的營銷策劃水平是走在全國前列的,知名度很高,說一流都不為過,這主要是由于早期受到臺灣房產策劃的影響,在創新思維上比較開闊。但是一流的策劃水平,卻沒有在廈門做出全國一流的項目,關鍵還在于廈門的土壤不夠肥沃,淺水養不了大魚。我個人認為,廈門的房產策劃公司都應該走出去,新景祥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未來我們公司的擴張腳步仍將繼續。”
2000年~2004年,經過幾年的學習與積淀,新景祥進入了公司全面發展的進發期――在摸索中前行的發展時期,既有對草創期的回顧和整理,也有對未來發展的彷徨和迷茫。據秦剛回憶,在2003年的時候,新景祥甚至考慮過放棄地產策劃行業轉入房地產開發的想法,關于公司的發展道路一度出現分歧。這種分歧一直持續到2005年,新景祥才最終堅定了做中國一流房地產綜合服務商的戰略目標。也是這一年,廈門乃至全國的房地產迎來一個井噴期。項目之多,品質之高,舞臺之美,燈光之絢,都讓新景祥著實地壯大、風光了一把。
目前,新景祥的員工從創立初期的“七人組”發展至如今的800多號人,且大有如日中天之勢。曾經有媒體廣告人開玩笑,別的營銷策劃公司媒體派出一個人就可以搞定,而新景祥則要派一個團隊來跟蹤服務。
成熟期:“內功心法”是關鍵
2005年之后,確定戰略目標的新景祥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這一年,新景祥榮獲“中國金牌百強” (第13名)的稱號:2006年,新景祥再獲“中國最具全案策劃力顧問機構”、 “中國最具實效銷售力企業”,以及“中國房地產策劃行業品牌十強”的榮譽:2007年,第四屆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家峰會上,新景祥又奪得“中國房地產策劃百強綜合實力TOP10”第6名的殊榮……新景祥的“江湖地位”在不斷地提升。
那么是什么動力助推了新景祥在業界如此“肆無忌憚”地狂飆呢?
“勤練內功是關鍵。”秦剛認為,“我們用了十年的時間在做一件事情――潛心修煉產品。企業從創立到發展,需要經歷從經營產品,到經營團隊,再到經營資本的階段,在經營產品階段我們就花了十年時間,目前服務產品已基本成型。現在,我們已經開始進入經營團隊階段。”新景祥所取得的成就,最為重要的原因在于新景祥“以人才為本”的企業文化體系,正是在這種“協調發展、分享成長”、“誠信務實、服務至上”、“挑戰自我,爭創第一”的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才使得新景祥“內外兼修功力深厚”。
練過武功或喜好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練武之人講究練法、招式和心法,尤其是心法,因每個人的悟性不同而各異,由此造成了武功造詣的高低,功夫是形,心法是神,天人合一方是達成大成之道。如果說新景祥十年來形于外的是打造產品,那么形于內的則是企業文化的積累。
新景祥的企業文化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淀,已成為新景祥人共同認可并遵守的準則,成為一種“根正苗紅”的文化,熏陶著一批又一批的新景祥人。也正是在這一企業文化的指引之下,新景祥人的目光更為深遠,不僅為企業,更為社會創造了財富。
武林外傳:平凡的“野心”
“在其位,謀其政”,與秦剛短暫的交流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特別是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經理人確實不易,有太多太多的事務等著他去處理――1個小時的采訪被打斷了N次:采訪結束后,他馬上又要趕赴外地處理其他分公司的事務。
第一節:投身地產的沖動
生活在繼續,無聊在延伸。
大學里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也到上海工作了,他的女友是上海知青的女兒,想在上海定居,于是他急吼吼地想買房,拉著我一起看房,因為首付款所限,當時我們只在浦東、楊浦、虹口和普陀轉悠。
我想買房的想法遭到朋友們的一致反對,你才畢業兩年,急什么?想想也是,兩年了也沒攢下什么錢,都揮霍光了,我也不想逼著父母幫我籌首付款,買房的事竟不了了之。
捫心自問,那時候的房價真的不高,3500-5000元單價的房子隨處可見,首付兩成8-10萬就可以買到100平米左右的房子。房地產的形勢好的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看的房子,往往猶豫幾天,再去看就賣光了。
我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前景廣闊的行業,開始蠢蠢欲動。
這個時候,另一個真實的案例推動我下了決心。
有朋友在長三角的另一個城市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已經做了兩年,他的部門經理77年出生的,打工3年開始單干,一炮打響,獲利頗豐。朋友給我算了筆帳:
一個樓盤總銷金額通常要1個億以上,銷售周期幾乎全部在1年之內,開發商給公司的傭金在1-3%左右,拋去人員薪酬、稅收等成本,一個樓盤做下來,凈利潤至少要4、50萬以上。
靠,竟然有這等好事,有這么好做的生意!
事實上,大凡在02、03、04年在長三角抓住機會的房地產公司,無不賺的盆滿缽滿,朋友的部門經理創業2年,到04年年初,搖身一變成為開發商,如今身價數千萬,開上了奔馳600。
當然,今天,如果還有誰再想遇到這樣的好事,已是天方夜談,原因很簡單:
一是公司的數量暴增,傭金狂瀉,0.5%的傭金也會有大批公司撲上去搶著做,房地產的利潤已經很普通了;
二是大背景風云變幻,受宏觀調控影響,房子不好賣了,銷售周期拉長,而公司的成本卻在增加,錢顯然難賺多了;
三是那位仁兄也非一般年輕人所能比擬,可謂膽識過人。
沒有想太多,我“撲通”一聲跳進了房地產業,從此,我的地產人生開始了。
第二節:我做了一個月“房地產小中介”
做地產之前,我已經想著跳槽,期間外服向我推薦了幾家跨國藥企、醫療器械公司,面試倒也順利,命中了兩家。但是,我已志不在此,我所鐘情的地產業的大門始終禁閉,針對營銷策劃職位投遞的幾份簡歷杳無音信。
唉,沒有從業經驗,很難敲開房地產業的大門。怎么辦?我一邊開始在網上搜索資料,研究房地產營銷策劃案例,一邊絞盡腦汁,想破了腦袋,尋找擠進地產業的方法。
最終,別無它法,我決定破釜沉舟,從最底層做起。看見一家香港公司招聘中介業務員,我投遞了簡歷。沒多久,打電話通知我面試,讓我郁悶的是,面試居然就在兩個門店中進行,主考官分別是區域經理和店長——兩個和我差不多大的上海小姑娘,大概那時候本科生做房地產中介的還不多,加之我的簡歷看上去很美,兩個女孩都對我為什么想做房地產中介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厚著臉皮吹開了:
“一、我想多賺錢,據說做中介一個月做一、兩萬一點也不稀奇;二、中國的房地產發展波瀾壯闊,前景一片大好,我有著足夠的信心找到自己的坐標……”
兩個小姑娘先后都給我逗樂了,捂著嘴巴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來。結果,我自然混進去了,領導是兩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姑娘,還得管老業務員叫“師傅”,真是暈菜,名副其實的“房地產小中介”!
做中介的第一件事是做市調。炎炎酷暑,我和幾位新同事,跑遍了虹橋的大街小巷,對新老樓盤逐一調查售價、戶型及其它基本狀況,晚上回到店里畫地圖,逐一把樓盤的名稱、售價標上去。幾天下來,就曬脫了一層皮,期間有人吃不了苦紛紛走人。
做中介的第二件事是發海報。天橋上,馬路邊,社區門口,都留下了我奔波的身影。還記得在淮海西路派發海報時,正好給以前的老同事撞見,一時感到極度羞愧,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做中介的第三件事是開發客戶,方式是掃樓。提著一包海報,在保安眼皮底下混進小區,認準一幢樓,坐電梯到頂層,然后一層一層逐戶往門縫里塞海報。偏偏虹橋地區多為高檔社區,很多時候連大門都混進不去,即使進去了開始塞海報,往往讓保安從監禁系統里發現,很快灰溜溜地給趕了出來。
那短短的一個禮拜,終身難忘,每天都為一種莫名的羞辱感所包圍,每天,我都不停地問自己,值得嗎?值得嗎?值得嗎?
幾年后,我看到資料有香港著名行老板也做過同樣的工作,心里平衡了許多。
經過這三關,新人已經濾去一半,不少人逃之夭夭。接下來,又面臨著的挑戰,沒有客戶,沒有可供出售或者出租的房源,因為通過上述方法想開發出客戶幾乎不可能。
沒有不可能完成的目標,素來是我的信念。不同于其他同事,我另辟蹊徑,晚上回到住所,在上海熱線上搜索個人房源信息,先發郵件或者手機短信,真誠地告知房東,我想盡快幫他把房子租出去或者出售,保證為他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再電話聯絡,竟有不少人同意與我簽訂出租或出售委托書。僅僅3、4天,我的房源飆升,多的讓老同事眼紅,店長也格外關照我,優先推薦我的房源上了公司統一刊登的《新聞晨報》廣告,自然有客戶來電來訪咨詢。
不出一周,我開單了,有個客戶在我這里買了套三房,三天后又通過我把正在居住的兩房賣了。第二筆生意成交后,他們全家請我在淮海路美林閣吃了頓飯,我們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我又開始發簡歷,目標職位:營銷公司策劃文案,并偷偷參加面試。
接下來的兩周陸續又成交了幾單,有租賃也有買賣。月末,結算傭金,我凈賺7000塊,在全公司幾十家門店的同期新人中遙遙領先。
第31天,我辭職了,結束了我的“房地產小中介”經歷。
第三節:混在臺資房地產營銷公司
還在做中介的時候,我就瞄準了××房地產營銷公司,臺資背景,在全國各地了不少樓盤,年銷售金額有數十億,業內有一定知名度。有了這家公司的從業背景,在房地產界幾乎就是一張通行證,當年我的同事如今分步于上海幾乎所有知名公司。
××公司招聘的職位是企劃文案,為了獲得面試機會,我寫了封極其煽情的《渴望擁抱我的地產人生》,直接寄給了老板,很快獲得了面試機會。
面試只有一輪,主考官是一個40多歲的臺灣男人老×,副總兼企劃總監,典型的廣告人特質,非常感性,我們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溝通過程十分愉快。最后,他對我說:
“對基本工資有何要求?”
那一刻,我激動的有些眩暈,我早知道臺資公司普遍薪酬水平較低,但眼前的收入對我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了,我從容答道:
“您看著辦,隨變給!”
“哈哈,我來大陸6年,你是唯一不在薪水上與我討價還價的年輕人,我決定錄用你!”
出了大門,我給最要好的同學打了個電話:
“兄弟,我趟進了另一條河流,我的地產人生真正開始了!”
做著自己喜愛的工作,我如魚得水,每天,都下班很晚,常常深夜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我把公司登陸中國內地市場6年來所有的項目策劃報告、執行細案與提案全部借出來,研讀數遍。感謝網絡,有著無數的房地產營銷案例可供借鑒、學習。第2個月,我就升職了,被老板提為文案指導,開始執行項目提案并帶新人。
這一待,就是一年多,為我打下堅實的房地產營銷基礎。
老×與我無話不說,常常一起喝酒,K歌,我成了他在大陸最投緣的好兄弟。 第七篇:陰差陽錯混進咨詢公司,游歷全國
第一節:桃園三結義,兄弟情深
寫下這一節小標題的時候,我在想,兩位兄弟,你們一定會有機會看到我的故事。我想對你們說,兄弟,謝謝,因為你們,我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早在2001年下半年,就與T、Z兩位兄弟相識了。他們的經歷十分曲折,一直輾轉漂泊于全國各地,不懈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如今,他們創業已初步小成,公司搬到了陸家嘴,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與他們第一次吃飯,在福州路上的一個飯店,我喝的酩酊大醉。盡管酒量很小,但是,我生性豪爽,酒逢知己千杯少,不醉不歸是我的風格。
隨著交往的增多,我們驚喜的發現,三人十分的投緣,讓我有種錯覺,夢回古代,金戈鐵馬,兄弟三人,桃園結義,從此手足情深。我們都野心勃勃,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創業,不惜一切代價,掃清一切障礙獲得成功。當然,我也注意到,他們的關系更親密無間,很多方面我與他們的想法并不一樣,游離于外。
2003年下半年開始,我們三人的交往更加頻繁,開始籌劃一起創業。其時,T在一家著名的本土營銷咨詢公司×××已經做了2年,深得老板賞識,Z則是一家著名快速消費品公司的大區銷售經理。客觀的說,他們的市場營銷經驗,要遠勝于我,特別是社會經驗,我更無法企及。
T認為咨詢可以鍛煉很多,有助于創業,而且他非常享受做咨詢的快樂,在他的引薦下,Z與我先后去了×××。就這樣,迷迷糊糊,我一腳踏進了咨詢業,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體驗到不一樣的人生。
從臺資的房地產營銷公司離職的時候,我請老×喝酒,感謝他為我的人生開啟了一扇大門。一幫年輕的男女同事也參加了聚餐,氣氛有點傷感,那是一幫單純聰明的男孩、女孩,大家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第二節:拼命三郎、營銷菁英薈萃的團隊
×××公司的老板×老師是一個傳奇人物,曾威名顯赫,創業數次,屢敗屢戰,最終在營銷咨詢業再次顯示出其與生俱來的商業天賦。
一大批優秀的營銷菁英惺惺相惜,聚集到他的旗下,在一種激情彭湃和理想主義的企業文化背景下,公司上下,無不以加班為榮,無數個不眠之夜,一大幫同事在會議室吞云吐霧,熱烈地討論項目運營,毫無倦意。
短短幾年,×××公司迅速做大,躋身中國本土頂級營銷咨詢公司之列,服務了一大批全國性優秀企業和知名品牌。
寫到這里,我想×××公司的老板和老同事極有可能看到我的故事,在此,我忠心祝福你們一路走好。
第三節:浦東源深路1155號,德隆上海總部
2003年底,德隆集團創業17周年,正是這個民企帝國最輝煌的時期:
控股6家上市公司和12家金融機構;
跨越14個產業;
搭建了一個1200億元之巨的金融和產業帝國;
管理著300多家子公司。
對于這家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我神往已久,一直想親眼近距離看一看。
2003年底,機會終于來了。公司正在與德隆的某一個子公司有了合作,開展為期數年的營銷咨詢。我得以有機會親身到了浦東源深路1155號,德隆上海總部。
德隆大廈耗資3億之巨,雖然不高,但其內部氣勢、開闊感遠勝于許多五星級酒店,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廈內部那顆參天大樹,感受只有兩個字:“震撼!”
我思考,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讓一家小企業在十幾年中,成長為龐然大物?
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哪個民營企業的倒塌能夠像德隆一樣引起轟天巨響。唐氏兄弟的失敗,讓人唏噓,扼腕長嘆。
第四節:大連、溫州、義烏……一路走過
由于工作關系,常常出差,走在異鄉的街頭,每一個城市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大連,走過星海廣場,走過俄羅斯風情一條街,我見到了那位農業產業化民營企業老板,從養豬大戶起步,到身價幾個億,一路走過來,近距離接觸,能夠感受到他的從容、淡定與極其的自負。
對溫州,有著一種特殊感情,龍灣、柳市、龍港,一路走馬觀花,甌江上的帆影在眼前飄過……
這是,誕生了均瑤、正泰、德力西、莊吉、紅蜻蜓…….
這里,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這里,有200多萬人走出去,分布于世界各地。
……
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我見到了幾位企業家、小商人,都自負而偏執。
義烏,永不落幕的博覽會。
城市比我想象的干凈許多,小商品市場次序井然,銀行多于米鋪,奔馳寶馬等名車隨處可見…..
每天成億流動的真金白銀,占了浙江全省現金總流量的三分之一;
早在2001年左右,每1000個義烏人中就有一個人擁有一輛奔馳或者寶馬……
“嘆為觀止”是我真實的心里寫照。
東陽,義烏的近鄰,中國十大富豪郭廣昌的故鄉。
從車窗外張望橫店,這是一片什么樣的土地?孕育了郭廣昌、徐文榮那么聰明的人。在上海灘,郭廣昌這個出身寒門的農家子弟用了10年時間,就一躍成為中國企業界的領軍人物。
2004年早春,桃花在風中含苞欲放,走過橫店——美麗的江南小鎮,我思緒萬千,感慨良多…….
第五節:融不進咨詢業
短短3年多的經驗,不足以支撐我成為一名優秀的咨詢師。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根本就不喜歡做咨詢師,個人觀點,總覺得咨詢師是為他人做嫁衣裳,有點像古代的門客或者師爺。
咨詢行業中許多從業者,非常聰明,也很在意自己專家的身份,喜歡不斷的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剖析幾乎所有知名企業、知名品牌的成功、問題和困境,借勢提升話語權和知名度。這一點與郎咸平的做法,比較相似。
說到郎咸平,我個人不太欣賞其為人。三四年以前,郎咸平還偏居香港一隅,在一間四壁油漆斑駁的辦公室里湊著熒光燈工作,算不得是個很有名氣的大學教授。
如今,在公眾、媒體前郎教授是一個有良知的學者,風光無限,成了電視節目主持人,每周直播自己的財經評論。他毫不隱諱地表示“我喜歡做明星的感覺”。
在炮轟德隆、海爾、TCL、格林柯爾后,郎咸平公布了下一批“炮轟”的目標:北大方正、清華紫光、三九集團以及民企南京斯威特和上海的復星實業。一年過去了,為何未見動靜?迫于某種壓力?我不得而知,學者不能把企業家作為敵人,這種做法已超出了學術研究的范疇,這是不嚴謹的,是對企業的一種不負責任。
中國的企業發展異常艱辛,而公眾又缺乏理性,普遍存在“仇富心理”,郎咸平通過所謂的“爆炸性”的東西來引起轟動,對企業進行打擊,德隆系、格林柯爾系先后倒塌。這些企業固然本身很脆弱,但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至少,唐氏兄弟、顧雛軍是有夢想的先行者。
扯遠了,說到底,我個人并不喜歡咨詢業,一點感覺都找不到,很難融進去。但是,并不妨礙我對咨詢行業及其從業者的尊重,短短幾個月中,近距離接觸許多著名企業、著名品牌的營銷實戰案例,甚至親身參與,對我來說,可謂大開眼界,收獲頗豐。
第六節:漸行漸遠,兄弟分道揚鑣
2004年春節剛過,T、Z加緊了創業的步伐。這時候,我們與他們的矛盾、紛爭也開始爆發。
也許,我們的成長背景、工作經歷太不一樣了。
也許,我們的理念、價值觀大相徑庭,很難磨合。
也許,他們太強勢,從來沒有真正把我看作平等對話的合作伙伴。
也許,我個性極強,根本就不能容忍自己屈于別人的思想體系之下。
也許,也許太多了……
總之,我們沒有走到一起,相互放棄,他們倆開創了自己的事業,我則選擇離開。
2004年5月初,我和T在上海龍華寺前的廣場上散步,相比Z,他和我的關系要更融洽,但我們的思想對抗也最激烈,對于我的離去,他或多或少有不小的遺憾。他感慨萬千:
“也許,對于我們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將來能夠在高爾夫球場上一起揮桿。”
我笑了,禪是一枝花。功名利祿,轉眼成空。成敗得失,其實于我并不重要,我只是在經歷一種過程,如此而已。 第八篇:回歸地產,見證長三角地產風云
2004年春,我回到了地產行業,在××地產公司擔任策劃部經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單槍匹馬,帶兵打仗。
與臺灣公司不一樣的是,××公司的理念是策劃指導銷售,策劃部的職能幾乎囊括了市場研究、產品規劃、項目策劃、廣告創意、案場管理等房地產營銷體系中的整個鏈條。
公司在上海及附近的幾個城市,有7、8個項目同時操盤,有正在強銷的,也有做前期建筑規劃、產品建議的,忙的幾乎沒有一天休息時間,無休止的開會、討論、提案、寫報告、出差。盡管疲憊不堪,但我卻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充實感,這是我這么多年來最喜愛的工作,就如同戀愛,尋尋覓覓多年,猛然遇到了意中人,一見鐘情,再難舍去。
2004年下半年,公司在上海一個項目開盤,讓我見識了前所未有的瘋狂,直看的心驚肉跳。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場景啊:
浩浩蕩蕩的人群通宵排隊,幾十個售樓員都忙不過來,銷控板上全線飄紅,一天就狂銷數百套。
豪情萬丈的上海樓市!
徹底瘋狂的上海樓市!
2004年夏天過后,長三角除上海以外的城市,已經開始略顯寒意,公司異地項目,囊括了寫字樓、別墅和普通住宅,在售的銷售業績平平,前期的人力又跟不上。我主動向老板請命,常駐×城——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城市。
在售項目的數次開盤,前期項目如何創造產品核心競爭力,在×城的日子,讓我對房地產營銷的認第九篇:兄弟再度攜手,我踏上了創業不歸路
第一節:走還是不走?我又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2004年10月底,T、Z跟蹤了一年的房地產項目有了眉目,因為他們的團隊無人有房地產營銷實戰經驗,盛情邀請我作為操盤手加盟。
走還是不走?我又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深夜,我在梧桐大道上焦慮地來回渡步,這一走,有太多的顧慮:
于情感上,對不住公司總經理的栽培,我是他新上任時招聘的,寄予厚望,所以盡管營銷總監脾氣不好,較難相處,我一直忍了,因為我不想讓總經理失望,這一走,讓他在董事長面前將十分的難堪;
于職業道德上,對不住公司,在×城的幾個項目正如火如荼,但人手嚴重短缺,當地一時招不到合適的人,這一走,短期內沒人頂上,公司將陷入被動;
于收入上,操盤了這么多項目,熬到春節,將會有相當可觀的項目獎金進帳,這一走,雞飛蛋打,損失慘重;
于未來,我無法預測,在我和T、Z之間,隱隱約約,總覺得缺乏一種信任,這一走,前途未卜。而且項目操盤也是用T、Z的公司品牌,利潤大頭歸他們,論賺錢,未必比我打工強,論品牌,我一無所獲。
4年來,我是第一次如此的猶豫。盡管有太多的顧慮,最終我還是毅然辭職,直奔項目所在地,一個北方小城。
第二節:力破單日售房記錄,項目成功了
到了北方小城,這才發現,T、Z的公司還沒有與開發商簽訂合同。
于是,馬上市調、收集資料,連夜撰寫策劃報告,第2天的提案讓那個北方小城開發商老總眼界大開,興奮的直鼓掌。作為簽訂營銷策劃合同的必要條件,我向開發商提供了建造售樓處的施工圖。后來,T、Z總覺得給了我莫大的恩惠,我想他們早已忘卻這些細節了,我的介入加快了合同的簽訂。
我一個人留在了北方小城,全程操盤項目。
針對小城市房地產市場特點,我有針對性的提煉出5大獨創性賣點,一舉擊中市場的興奮點。開盤當天,人山人海,力破這個城市單日售房記錄。
開盤后,我又完全摒棄“假、大、空”形式,針對產品特點乘勝追擊,制作了一系列軟文,開發商的老總兼政府要員,看到軟文后,只說了一句話:
“好!很有才氣!”
這些新穎別致的軟文,再一次引爆市場,掀起銷售熱潮。
項目成功了。
第三節:青梅煮酒,一段江湖恩怨
遙想三國,曹孟德與劉玄德曾青梅煮酒論天下英雄。我萬沒想到,是是非非,竟與T、Z惹出一段江湖恩怨。
項目雖然成功了,但我與T的矛盾在加劇,兩個人就像火藥桶,一見面就吵架,甚至發展到幾乎無法當面對話的地步,只能通過電子郵件溝通。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和T似乎沒什么理由吵架,但是客觀分析,我們倆缺乏一種默契的信任,而且個性太強了,都極其自信甚至自負,誰也不服誰,當然,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T從來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和我平等對話,一再打擊我的自尊,徹底激怒了我。
此后,發生的事情更是不可收拾。T的公司在與開發商簽訂的合同中,要求必須派駐一名案場銷售經理。T的公司在上海招聘了很久,也沒找到一個人愿意到距上海近千里之遙的北方小城,我也多方招聘未果。
作為項目總監,我已經一個人應付了2個多月,開發商盼星星,盼月亮,一直等不來銷售經理,盡管項目進展很順利,盡管開發商很滿意項目策劃,但是開發商老總作為政府要員,覺得T的公司不尊重他,倍感面上無光,給我們下了最后通諜。無奈之中,等我到南京,招聘了一名銷售經理再回到小城的時候,開發商告知我:
“你們未遵守合同,由于銷售經理一直沒有出現,現終止合作!”
T、Z認定我從中作梗,想搶單,矛盾就此激化。大半年下來了,我一直未作任何解釋。
今天,回首那段恩怨,對我來說,只是一種經歷,一切的順風逆流會相忘于江湖。 第十篇:創業一年間,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關于創業,我不想說太多,這一年間深刻體會到:
就像我們學滑雪時往下跑一樣,稍不小心就會摔進萬丈深淵。危機就在明天,危機可能幾個小時內就會發生。
一年間,發生了很多事,粗略總結時間線條如下:
2004年11月5日,正式辭職,踏上了不歸創業路。
2005年2月5日,歷經2個月,與他人合作項目運營成功,但也終止了與開發商的合同。
2005年2月-3月,開始自主創業,輾轉于幾個城市之間,完成了公司介紹撰寫,建起了公司網站。
2005年4月,發現“相戀半年的女友”周旋于數個男人之間,說了很多謊話,甚至連畢業學校、家庭住址都是假的,徹底失望,與其決裂,陷入迷茫與困惑之中。
2005年5月-6月,有了合作伙伴,統一了公司品牌,輾轉于上海、江蘇、山東、安徽的多個城市,不停地談判,被騙了很多策劃方案,盡管提案效果大多令人滿意,讓開發商興奮地鼓掌,但真正快簽約時,客戶往往退縮,一次次體會到開發商特別是爆發戶、土包子開發商的厚顏無恥與誠信缺失。期間拒絕了他人的投資意向,原因很簡單,他們想控股。
2005年7月,山東項目談判長達兩周,最終錯綜復雜的開發商、建筑商關系讓我退縮,功敗垂成。我立下誓言,如果項目拿不下來,今生我絕不登上泰山,直到今天,還沒有等來登上泰山,舉杯相慶的機會。
2005年8月-9月,簽訂S城、Y城兩個項目合同,長長松了口氣。
2005年10月,兵敗南京。在參加一個跟蹤長達3個月的商業項目競標時,得票數遙遙領先,開發商卻出爾反爾,一瞬間變卦,從尋策劃公司變為找公司合作,盡管預期利潤看上去很美,商業項目的巨大風險不容忽視,權衡再三,決定放棄。心里非常不甘,這個項目是一年來,投入心血最多的,前前后后出差十幾趟,三個人一遍遍修改提案,這樣的結果實在難以接受。
[/c]
2005年11月,明確了下一步的發展戰略,決定暫時放棄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專注于小城市,受宏觀調控影響,預計未來一年內長三角大城市地產策劃、公司的日子將會很難過。
正如任正非所說:“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創業一年間,我所做的事便是先活下去,并延緩失敗、危機的到來,活的長一點。 后記:留不住的過去,看得見的未來
2005年11月5日,對我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我創業整整一周年。
不知道為什么,這幾天,有一種沖動,想轉身審視一下過去,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推動我一鼓作氣,在3、4天內寫下了這5年半的故事。
未來的人生才是值得憧憬的美好,在短暫的休息調整后,我還是要鼓足勇氣面對未來,面對新的現實。從華為流傳出來的一段話一直激勵著我:
在沙漠里,在高原上,在繁華的都市,在貧瘠的農村,等著我們的都是困難。我們的責任就是披荊斬棘,用生命、熱血去鋪筑我們未來的發展之路。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狹路相逢勇者勝,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當我們的生命點燃成熊熊大火時,我們的企業已經遍及全球。我可以驕傲地說:我今生無怨無悔!
借用一個相識多年老友的話紀念我5年半的故事:
我們的際遇不盡相同,相同的是漂泊的感覺,生存的艱辛,還有不滅的希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