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主題閱讀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材料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終身學習,終身受益。
一、初中語文課堂自主閱讀遵循的原則
在自主閱讀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既要依據教案內容,同時又要靈活運用,不能墨守教案,不知變通。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各種準備,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應對課堂閱讀的各種情況。同時,教師要注重人本主義理念在課堂中的貫徹與執行,真正做到“教會學生學習”。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做好師生的雙向互動。其次,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原則,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最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就要千方百計的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跟隨老師的思路動腦、動嘴、動手。
二、自主閱讀中教師職責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如何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在閱讀教學中很重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在思想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閱讀教學活動是離不開“教讀者”與“讀者”的,二者處在不同的位置,也有著不同的教或學的目標及任務,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平等互助的關系,一方面,教師幫助學生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幫助老師教學。
(2)把閱讀的自交給學生。學生的閱讀過程既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方法指導,同時教師又要給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積極參與,才能真正能真正體現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3)確定閱讀教學的培養目標。閱讀是學生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只有把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對學生進行指導性、自由性、研究性閱讀的充分訓練將收到很多我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與之相適應的,我們還要修正從前的作業批改、考試評價、操作評語等等一系列的教學反饋機制,使之能與閱讀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和側重點相吻合。
三、初中語文課堂自主閱讀實施方法
1.教師示范性閱讀
對于初中語文教材規定的精講課文,采用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示范性教學。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新的知識,鞏固學生已把握的學習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還注重教給學生新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此類課文側重教師的示范作用,這主要是由初中學生的現狀決定的。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方面兼顧應試教育的滯后效應,一方面注重新大綱、新教材要求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技能的教學,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逐步加深,不斷引導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道路。在教學時,教師要把握好尺度,牢記現在的示范性閱讀是為了今后的不示范閱讀打基礎的,牢記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
2.學生朗讀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自悟自得的重要手段。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首先要教會學生正確處理音量、語速、語氣,恰當運用停頓、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技巧。同時,還可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促使學生理解記憶;其次,讓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讀得正確流利,在讀中咀嚼玩味,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涵,體會語言特色。教師要充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注重調動每位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有滋有味地從朗讀中感悟語言,內化語言。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性的朗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領悟每一句、每一段語句的含義所在。如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通過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使學生領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羅布泊—這一昔日仙湖如今消逝的痛惜之情,特別是“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的朗讀,讓學生感悟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通過朗讀,學生可以觸及到文章的靈魂,從而使學生達到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語言文字的魅力。
3.創設情境,興趣閱讀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生的語文素質,這就需要創設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就是我們說的情境教學法。這種方法往往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各種課型中都應該注意運用的方法。我在教學中也注意這方面的努力。在新課導入時,很多都利用導語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和諧和心智發展的和諧。如教學《核舟記》這篇說明文時,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我就創設演示情境,讓學生模擬坡、黃庭堅、佛印三人站在船頭的位置、動作、神情等,讓全班同學評論他們的演示與課文是否相符,這樣,激發學生去閱讀課文、探討課文的積極性。
4.反向思維,層層閱讀
“反向”是與“一般”“通常”相悖的。在閱讀時是先閱讀文章內容,再看到文章標題或文章論點;逆向閱讀則反向思考,看到課題時,先思考,這樣的論題我自己應該如何來寫。我們可以歸納出逆向閱讀法一般遵循的順序是:問題──思考──求證──對照──徹底理解。同時也可以看出,逆向閱讀法的核心是獨立思考,只有強調善于獨立思考,充分調動思維的積極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作文、閱讀相結合
引導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著重培養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事實上,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很大程度上就是寫作的優秀范文,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設計作文訓練與閱讀訓練有機結合的課型,在預習指導中,先提出有關作文訓練的目的、任務和具體要求,然后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認真閱讀課文或有關文段,體會課文或文段的寫作技巧,揣摩該文章寫作成功的原因,然后按照要求完成習作。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達到作文與閱讀彼此促進,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可以將閱讀與改寫、縮寫結合起來。改寫、縮寫是作文訓練項目之一,學生為了達到這一訓練目的就會認真進行課文閱讀,另外學生在對課文進行改寫或縮寫中,其概括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訓練和提高。例如《我的老師》的閱讀教學即可結合改寫或縮寫一并進行。
從教學的前期準備到教案的編寫再到綜合性學習,無處不體現著閱讀的重要。它既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又可以積淀人文的文化底蘊,能在學生的不自覺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并且能讓他們受用終生。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要在不斷的實踐和理論更新中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閱讀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謝淑麗.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教學與管理. 2008
一、在活動主題和目標定位上體現語文性
語文活動課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并將語文課程內學到的間接經驗和知識技能進行鞏固、運用和驗證,使之熟練并高度遷移形成語文能力。從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挺進,在掌握語文的工具性的同時,使之與語文的審美性相互融合,達到一種“審美理性”。所以,語文活動課的主題要體現語文性,目標定位也要體現語文性。
將粵教版的活動主題“認識自我”與人教版的活動主題“擁抱文學的驕子――詩歌”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認識自我”是一個人文主題,在這個主題中我們幾乎看不到語文的元素,而“擁抱文學的驕子――詩歌”卻是一個“語文主題”,語文性很強。粵版必修一“認識自我”的單元導語是:認識自我、規劃自我并最終學會塑造自我、實現自我。活動指引是:超越自我簡介式的認識,深入剖析自我、認識自我從而規劃自我。這些闡述幾乎沒有涉及到語文學習的核心――語言。看到這樣一個活動的目標,我們是否會想到它是一個語文的活動呢?它與班會課的目標、思想政治課的目標有什么根本的區別呢?如果活動的目標只是為了認識自我,那么其他科目也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它的語文性又體現在哪里呢?
經過反思之后,我對整個活動重新設計,跳出教材活動主題和活動指引的框架,將主題定為“我手寫我心――自述性散文的寫作”。將活動目標定為: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習自述性散文的寫作。第一個環節,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閱讀文本,歸納出自述性散文的特征、寫作要求。第二個環節,學生自主運用各種方法,如上網搜集、圖書館查閱等,搜集中外自述性散文。第三個環節,指導學生獲得寫作素材,積累成長經驗作為寫作素材,或采訪父母、親人、朋友,獲得直觀的寫作素材。第四個環節,學生進行自述性散文的寫作。活動的成果是學生寫出了很多文質兼美的自述性散文。
二、活動成果要在語文的范圍之內,充分體現語文性
1 要看活動成果是否在語文范圍之內。如粵版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的“體驗情感”,在真情告白環節,編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選唱最令你動情的歌曲,并告訴大家,這首歌是如何感動你的。”我認為,歌曲動人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情動人、曲動人,也可能是節奏動人、歌詞動人,是否動人和演唱者的素質和水平的高低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我覺得這個環節設計得不夠理想。
我在設計這個活動時去掉了唱歌的環節,把它改成欣賞歌詞。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打動自己的歌詞,要求文質兼美,感情豐富,然后自主組織一節歌詞鑒賞課,探討歌詞的語言美。比如,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寓意是,每個人都是天使,都有實現理想的內心追求和力量,表達了對成功的信心,這首歌的歌詞句式整齊而又有變化,用詞生動而表意清晰,還可以直接引用歌詞作為作文素材。這樣,這個活動就充分挖掘了歌詞的語文元素,充分體現了語文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語文能力獲得了提升。
2 要看所設計的各個活動環節是否有利于活動成果的實現。粵版必修一的“認識自我”的成果――演講,在教學實踐中,我按照活動指引安排了演講活動,但是在活動中學生問得最多的不是怎樣認識自我,而是寫演講稿的方法和演講的技巧。所以演講效果并不好,空有形式,最后草草收場。因此,這個活動設計沒有語文性,大部分教師覺得無法實行,都在第二輪教學中將其刪掉了。
一、考查目標與考點說明
《江蘇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在關于論述類文本閱讀部分的內容表述三年之間大致沒有變化,關于文體范圍的理解表述為:“論述類文本閱讀。論述類文本包括論文、雜文、評論等。”后面相關解說可總結為“兩種能力(理解、分析綜合),六個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①,考查目標與考點內容還是明確清晰的。
二、近三年考查和命題的具體變化
1.分值和題型的變化
僅從題型看,2009年和2010年相同,均為三題15分,第一題為一道3分的選擇題,所不同的是2009年以選做題形式并給出了實用文本,考生有不選做論述類文本的自由,而2010―2011年則在命題上就為學生選定論述類文本。最重要的變化是2011年本題分值上升為18分,題型也變為三道簡答題,比起前面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總分值只少2分,而題目卻少一道,單小題平均達6分(3題分值分別是4分、8分和6分),超過文學文本閱讀。可以說,此題的分量陡增了,而三道簡答題的題量也是對考生的一個挑戰。
2.選文的特征及變化分析
為了便于說明選文特征,下面列出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江蘇高考論述類文本材料的相關來源如下:
2009年為《說“異”》,原刊2008年11月上海《文匯報》,長5000余字,經刪改約800字。作者詹克明,物理學家,科普散文作家;2010年《談靜》,選自現代美學家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寫于上世紀20年代作者旅歐期間,原文1800多字,刪改為872字;2011年《捧與挖》,選自《魯迅全集?華蓋集》中的《這個與那個》一文的第二部分“捧與挖”,寫于1925年,文本略有刪改,如原文“民元革命時候,我在S城,來了一個都督。”改為:“民元革命時候,S城來了一個都督。”第三節刪去“火神瘟神不待言,連財神也是蛇呀刺猬呀似的駭人的畜類”②一句,表意無大變化,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在行文上更流暢或語言上更近于當代的習慣,便于考生閱讀。
作為文學大家,魯迅的雜文首次進入高考閱讀材料,這個變化似乎更加強調了論述類文本考查的文化內涵文學傾向,三年以來,自從剔除了科技說明文之后,論述類文本以論述為主的特征愈加明顯,一方面它不回避科技論文,另一方面與以論述說理為主的文學類文本則相互滲透。其實《談靜》就作為文學文本在2008年湖南高考試題中考查過,另外2006年江蘇卷《波茲曼的詛咒》、2008年山東卷的《歌德之勺》,當時作為文學文本考過,同樣也可以看作論述類文本。由此可見,滲透文學文本特征的論述類文本在高考中是很受命題者關注的。
這類文本內容主要涉及文藝評論、雜感及社會自然科學論文等。選材的共同特點是:(1)學術性強,有專業性、系統性,信息量大,語言也比較規范;(2)文化底蘊厚。近年所選的論述論文,其作者多為一流學者或作家,文本表現見解獨到,體現作者鮮明的個性風格,而且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3)主題明確突出。所論述的多為某一領域的重要問題,思想深刻,經命題刪改后主題更加明確集中,為讀者提供了良好的思考體驗機會。
3.文后命題的變化分析
從科技論文到美學論文再到雜文,這并不體現出一個選文的變化方向,只是實踐和驗證了考試說明中關于命題范圍包括“論文、雜文、評論”的這個解說,可以想象后面的高考選文將再出現優秀的科技論文等。事實上,更該引起關注的應當是文本后的考查題變化。
(1)變中不變――論證思路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試看2011年與2010年兩題的比較。2011年的第15題對應2010年的第16題,都是考查文本的議論寫作思路的,2011年的第17題對應年的17題,都是以考查作者的觀點態度為中心,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第16題也同樣考了“作者認為應該持什么態度?”③,這足以說明,論述文本的議論思路與作者的觀點態度在命題人心中是相當有分量的。這當引起以后備考的足夠重視。
(2)新增題――更鮮明體現議論文考查的本質特征
考題刪去選擇題變為簡答,這不單是個形式上的變化。在分別對應了兩道題之后,余下這道由客觀題變化來的8分題(第16題)考了什么?原題是:“文中的例證分別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證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遞進關系?(8分)”④這道題已經非常像平時教師在課堂上講授議論文的分析提問了,問題具體細致,涉及內容理解的點也較小,可以說,新增的這道題,再加上前面的論證思路及作者的觀點兩題,更加鮮明地體現了重視對議論文本質特征的細致考查。
三、應試思考
1.重視議論文本特征的閱讀把握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鍛煉
高考對論述類文章閱讀考查側重于邏輯思維能力,主要讓考生借助語文學習的方法和規律,正確理解、捕捉、篩選、判斷與轉述論證信息,鑒于三年的考查的重點和方向變化,要為學生認真扎實地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鍛煉,確立把握議論文基本特征的閱讀與訓練方向,主要包括概括和提煉作者的觀點態度,分析論證結構、把握議論思路,發現材料和觀點之間的邏輯聯系,等等。
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訓練中要注重向學生進行議論文本質特征的分析引導,如理論上的“建構”性,說理的結構和條理性(邏輯性),等等,不妨把一些經典的課內議論文再與學生一起做溫習,諸如《拿來主義》、《師說》等,在閱讀中,尤其要注意引導多進行一些深入文本具體論證內容的理解和訓練,掌握分析結構、把握思路的基本方法。比如抓文中具有提示、總括、過渡、照應作用的標志性語句;把握語句銜接的特點,明確句群所表達的重點;強化文本結構意識,引導學生運用層次分析把握行文思路,進而明確作者的態度觀點;學會按文體特征分析,如議論文常按引論、本論、結論組織文章結構,等等。
2.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良好答題心態的養成
閱讀訓練中要多接觸文學性強的文本,對文化名人文化現象及文學風格等多有涉獵,對學術知識,文學藝術作品形成對路的理解,有了較強的文化底氣,才能從容應對高考的論述類文本。
另外,學生往往缺乏對文章逐段逐層閱讀理解的耐心,喜歡作跳躍性閱讀,對應題目尋章摘句,如此就容易出現概括片面、膚淺、作答不準確的問題。因此要力避畏懼、浮躁的不良心態,通讀全文,立足于整體感知和把握作好細部的分析,運用恰當的方法,如思路分析法進行解讀。
注釋:
①相關內容引自2011江蘇高考語文考試說明.
從今年試卷的整體情況來看,兩卷的第一部分考查了同學們對古詩詞的積累與運用以及名著閱讀情況,有四道小題題目相同;第三部分考查同學們的寫作能力,采用了同樣的材料作文題;第二部分考查同學們對各類讀物的閱讀情況,文言文和第四題的現代文閱讀采用了完全相同的語段和試題,而閱讀部分的第二、第三題,雖然閱讀語段不同,但在命題的思路上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下面我們重點就閱讀部分的試題做一簡要的比較和分析。
一、從閱讀語段的總體選材情況看,2005年的中考試題,沿襲了我省近年來中考命題選材的基本特點:文言文語段――《三峽》選自課內,為《語文教學大綱》推薦的基本篇目,同時又在課改實驗區使用的《語文課程標準》推薦背誦的50篇優秀古詩文之列;三篇現代文閱讀語段,全部選自課外,文體為比較典型的說明文、議論文和記敘文,篇幅長短比較適中,內容貼近我們的生活和思想實際。
在現代文閱讀部分,兩卷使用的共同語段――《白蒼鷺》,為外國文學作品,具有生動的情節、豐滿感人的形象,反映了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友好相處的主題,能夠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激起我們思想情感的共鳴,引發我們的思考。
在非實驗區與實驗區試題相區別的兩個語段中,非實驗區試卷的說明文《霧》、議論文《心系一處》,試驗區試卷選用的《細菌發電的廣闊前景》、《誠實是一種可貴的品質》,都沿襲了我省中考閱讀文段選材的一貫特點:說明文簡潔明了,內容或貼近我們的生活實際,或介紹最前沿的科技發展動態,有利于同學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議論文則針對我們的學習和思想實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給我們以良好的引導。因此,在日常學習和中考復習中,同學們適當地閱讀一些類似的語段,選擇一些類似的題目進行練習,可以使自己更為熟悉和適應中考的試題,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成績。
二、從閱讀試題的整體命題思路看,2005年的試題,延續了2004年的命題原則與思路,呈現出比較穩定的特點。比較兩套試卷,我們可以看到:
1.文言文閱讀試題沒有波瀾。2005年的文言文閱讀,以《三峽》為載體,命制了五道題,前四道題分別考查了古代文學常識、文言文的背誦默寫、文言常用實詞的理解、文言文重要句子的翻譯,試題的難度都不大。相對有一點兒難度的是第8題:“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考查大家對文言語段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有一部分同學可能會由于概括不全面而丟分。
至于今年考查的文言文篇目《三峽》為課標和教學大綱的交叉篇目,我認為可能只是一種巧合,大家不要因此就在中考復習中盲目側重交叉篇目。至于我省中考文言文語段的選材,是否會像其他部分省市一樣由課內轉向課外,我認為,明年將是大綱教材的最后一次中考,保持試題的穩定性應該是比較重要的。所以,在日常學習和中考復習中,針對考點,抓好課內的文言文基礎知識,具備基本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應該是最重要的。
2.說明文和議論文閱讀試題的命題思路大致相同,但具體考查的側重點稍有變化。
在說明文部分,兩套試卷都考查了對說明方法的判斷,以及對不同的說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的分析和理解。非實驗區試卷在說明文語段中綜合考查了我們對常用漢字讀音的識記能力,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對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理解能力,對相關信息的篩選和提取能力,除第10題“用自己的話概括霧是怎樣形成的”有一定難度外,其他試題基本上都能直接從文章中找到答案,試題難度不大。
實驗區試卷在本部分,除設置了對文章重要詞語的理解、對文段說明內容的概括等試題外,第9題“為選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更側重考查學生對文章整體內容的把握和語言概括能力,第14題“利用細菌發電除了發電效率高之外,還具有哪些優越性”,需要我們從文章中篩選和提取信息,并加以分析、概括,整體難度稍大于非實驗區。
在議論文語段的考查中,兩卷都設置了仿寫句子、為文章補充事實論據等開放性試題,綜合考查我們對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力、思維能力、知識積累和語言組織能力。另外,兩卷還共同考查了同學們對論證方法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非實驗區試卷第15題,“說說‘心系一處’這個詞語的含義是什么”,考查了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第16題“作者認為怎樣才能做到‘心系一處’”,考查了對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而實驗區試卷中“你怎樣理解‘誠實更是一個人一生中必須不斷進修的課程’這句話的含義”,則更注重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閱讀感悟,第17題,關于論證方法的理解與分析,讓大家在文章運用的多種論證方法中選擇一種回答,比非實驗區試題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從兩套試卷看,中考的議論文閱讀題,更注重考查大家對讀物的整體感知,注重我們的閱讀體驗,注重對我們語文素養的綜合考查。因此在日常的學習中,我們不僅要學習、培養自己對各類讀物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應豐富自己的知識與生活積累,加強語文實踐,勤于思考,不斷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記敘文閱讀部分,除考查了同學們對現代漢語常用字字形的識記、對文章結構安排中“前后照應”這一寫作手法的理解外,更多地考查了對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對人物情感的體驗、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對文中人物行為的評價。其中,第25題為開放性試題,為我們提供了提出觀點、發表見解的自由空間。
一、應用多媒體教學語文的優勢
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使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讓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學得更多。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素質。也就是說,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境中,忽略了傳統教學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過程,節省了教師課堂大理板書的寶貴時間,使演示和呈現的速度加快。就能使教學內容、文字資料等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效率。
語文課借助錄音、錄像、幻燈等多媒體手段,延伸了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是一門語言的文學,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的表達方式,甚至是作者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同的身世,不同的自存空間,不同的研究領域,向讀者傳達了他們各不相同的思想。所有這些原因都造成了讀者對文學作品理解的困難。如在教學《出師表》一文時,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當時的歷史環境知之甚少,胸懷報效之志的諸葛亮年齡漸長,而當時曹魏政權日益強大,恐“匡扶漢室”之夙愿難酬,愧對先主知遇之恩,因此“涕零”奮筆,出此名篇。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將當時三國鼎立局勢圖用幻燈的形式投放出來,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作品的寫作背景,對文章有一個更深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將三國演義關于諸葛亮北伐的片斷展示給大家,有助于同學們加深對諸葛亮忠心報國之志的認識;可以通過播放播音員課文錄音,體味抑揚頓挫的魅力,體味作者字里行間所滲透的濃厚感情。
二、多媒體和語文新課程改革結合
傳統語文教學偏重系統和能力訓練體系,注重傳授語法詞匯知識,語言教材中收錄的少量文字只是作為傳授知識的范文,現代語文教學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一) 多媒體與語文課程結合的教學模式
1.教學內容問題化。根據語文學科性質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特點,由教師和學生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的價值的問題,并在網絡上呈現出來,為學生在課內外的探究性學習設置邏輯起點。
2.教學過程探究化。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匯編整理并放置在網絡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它的網絡資料,在獲得基本知識之后,在課堂教學中,圍繞著相關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傳承型轉變為探究型。
3.教學活動網絡化。在教學活動中,改變過去教學內容主要來自于教科書的單一狀況,強調培養學生從網絡資源中獲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組、創造教學內容的能力,養成學生從網絡獲取資源的能力和習慣。
4.教學結果創新化,網絡只是環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的確立,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合作性得到發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
(二) 多媒體與語文課程結合的表現形式有
1.課文精讀:傳統教學非常重視對課文的精讀,在網絡環境下同樣不可忽視,因為精讀可強化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在這種閱讀中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師可提供相關資源供學生參考,可用心題當場進行閱讀效果的檢測,并進行即時評價。
2.主題性研讀:主題式研讀指的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按照點圓式信息傳輸路徑閱讀大量有關文本。這種閱讀主題豐富靈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寬,傳輸路徑具有輻射性。教師可提供經整理的大量資源,學生可從網上獲取相關資源,可在論壇交流心得。
3.選擇性閱讀:學習主體在網上快速閱讀,然后根據需要選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進行精讀,這是一種由“面”及“點”的信息輸入方式。選擇性閱讀的結果往往通過寫作表現出來。
這一符合現代語文教學觀的良好設想如何落到實處呢?我的設想是每學期指定一本名著進行精讀,要求學生按周次循序漸進閱讀,并作好讀書筆記。在此基礎上,可以在教師個人主頁分別建立了各部名著的研讀網頁。
如建立《三國演義》研讀網頁,內容可包括:《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全文,專家研究三國的論文,網上有關三國的精彩帖子,三國軍事、文化、歷史的相關資料,有關三國的壁紙、連環畫、動畫,相關網站的鏈接,還有供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的論壇。
又如建立《水滸傳》研讀網站,內容可包括:《水滸傳》全文,《水滸傳》電視劇本,大量研究水滸諸方面尤其是文學成就的論文,水滸連環畫、年畫、漫畫,精選網友關于水滸諸方面的帖子,相關詩詞、俗語、成語、歇后語,網上精彩水滸網站的鏈接,還有供學生交流的讀書心得體會的水滸論壇。
1
聽母親說,我讀小學低年級時,語文常不及格,可到了中高年級,語文成績卻有了顯著提高。或許是連環畫看多了罷。那時,我父親在鎮小教書,每周都從學校給我帶回幾本連環畫。這在當時的農村,特別是在沒有電視的年代,是非常吸引人的。對于這些連環畫寫的什么內容,我現在已沒有太深的印象,但學著連環畫給小伙伴講故事的情景卻記憶猶新。
讀初中時,周銀娣老師經常用圓潤的普通話在課堂上朗讀我的作文,給我很大的鼓舞。到了高中,賀俊佳老師在作文本上批閱“我愿意做你的第一讀者”的評語讓我至今仍心懷感激。
或許是受老師的影響吧,抑或是對語文仍有期待。讀大學時,我選擇了中文系。但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在語文方面與同學的明顯差距。其他同學很快就能完成作業,而我得比其他同學花更多時間去搜集資料,準備發言提綱,有時還不得不熬夜趕作業。記得有天晚上,我在宿舍趕論文,直到半夜還沒有頭緒。為了宣泄壓力,焦躁的我跑到宿舍樓盡頭的洗手間,大聲唱許巍的《我的秋天》,唱《故鄉》。就這樣,我在手忙腳亂的匆忙中走過了大學,沒有摩登,沒有浪漫。但是,令人欣慰的是,為了趕作業而閱讀的那些書籍,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別是《北京文學》上刊發的一組聲討語文教學現狀的文章,讓我對“語文”的“誤盡蒼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回想起我大學以前經歷過的語文課,滿堂灌、題海練、肢解課文、扼殺性靈……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其實,我們可以給學生更好的語文課。
2
2005年,我大學畢業后,來到一所農村中學教語文。剛站上講臺,我就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給學生呈現不一樣的語文課。特別在物欲膨脹、道德滑坡的社會環境中,語文課更要在學生心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農村中學留守學生居多,當我在校園中看到他們那自以為是、肆意妄為、不懂禮貌、不知敬畏的表現時,很為他們精神世界的荒蕪而扼腕。記得錢理群教授在《語文教育門外談》里說道:“我們的語文,應該要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我們的語文教師要給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而生活在農村的留守學生,是多么需要語文的熏陶和滋養啊。
為了改變學生的精神面貌,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站立的教師,用獨立的人格去感染他們。我想,只有教師挺直腰板,學生才能抬頭審視世界。如果教師跪著傳教,那么學生只有趴在地上匍匐。在閱讀教學中,我不僅自己堅持用批判的態度去閱讀和教學,還要求學生在閱讀和聽課時學會質疑和批判。為此,我專門準備了一本挑刺本,鼓勵學生給我的教學提建議,挑毛病。在這種“教學相長”的互動下,我的語文“講堂”逐漸成為學生快樂的“學堂”。
為了豐富學生的語文課堂,我努力把眾多語文名師的課堂實錄研讀消化,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并積極參加各種講課比賽,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我曾先后獲得陽新縣、黃石市中學語文優質課競賽一等獎,湖北省中學語文說課競賽二等獎,全國中學語文優質課競賽一等獎。在這里,我要感謝陽新縣教研室胡家朗老師和呂毅平老師給我的關心與指導,感謝陶港中學羅光勇老師給我的鼓勵與幫助。
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我努力讓學生成為瘋狂背誦的“狂人”,專心閱讀的“呆子”,癡情體驗的“情種”。在班上,為創建圖書角,我帶頭捐書、寫讀書筆記。幾年下來,圖書角里數百本書共同見證了學生在閱讀上的收獲與成長。他們在蒙學經典中熏染,在唐詩宋詞上泛舟,在中外名著間神游,在美文小品里徜徉……廣泛的閱讀逐漸在學生的體驗中沉淀為他們獨特的精神。而學生在閱讀中沉淀的獨特精神,會在不經意間,閃耀著思想的火花,照亮他們前行的人生路。
為了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我努力將自己的寫作體驗、獲獎(發表)文章帶到課堂里和學生一起分享。我不僅在博客上寫詩、作文,后結集取名《在路上……》給學生傳閱;還參加各種教學征文比賽,多篇論文獲國家一等獎;并向報紙雜志投稿,常有文章在《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報》《語文周報》《文學教育》等刊物發表。
為了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我努力把各種語文試題分門別類,琢磨研究,并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命題。在班上,我們始終有兩個類別的語文練習本。一本是我設計的習題,供學生自主設題時參考;一本是學生自己設計的習題,供同桌練習時使用。別出心裁的作業設計,不僅讓學生在模仿和借鑒中鞏固了知識,還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享受著語文學習的樂趣。
為了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我努力消除師生關系的隔膜,主動分擔他們的煩惱,真誠分享他們的快樂。和他們一起晨練,一起看電影,一起過愚人節,一起打雪仗,一起祝福新年……
看著班上那些朝氣蓬勃的學生,我很慶幸,沒有把他們變成考試的機器。
3
2008年,我有幸參加湖北省農村教師培訓活動。在華中師范大學10天的培訓中,我為教授們的深厚學養而折服,并萌生了繼續讀書的念頭。在離開華師的那一刻,我在心里默念,一定要考到華師來。
頂著各種壓力,經過緊張的復習備考,2010年,我坐在了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的教室里,成為了一名語文學科教學碩士研究生。在華師的學習,讓我既興奮又慚愧。興奮的是能近距離向教授們請教,慚愧的是,在課堂里,我越發覺得自己學識的淺陋。
記得做王先霈老師的《文學文本解讀方法》作業時,我自信滿滿地交上“‘互文性’分析”作業,以期得到表揚。但當王老師講解“互文性”時,我才發現,我連“互文性”的基本內涵都沒弄清,真是羞愧難當。后來,通過研讀《文學文本細讀講演錄》《小說鑒賞》《現代文學經典:癥候式分析》和評論家金立群、李遇春在《文學教育》里的小說評論文章,才在期末分析《心隨野蜂飛》時,少了些窘迫。
金立群老師講授《閱讀教學論》,他的課新銳而率真。有一次,他向我們征集教學設計以作教學分析。課后,我將自己的教學設計用郵件發給金老師,并從心里希望能得到他的認可。第二周剛上課,金老師就直接用他那犀利的刀法剖析我的教學設計,并指出諸多缺陷,且展示了他自己的創意,特別是對《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里“數字化抒情”的發現、提煉和拓展延伸,堪稱典范。慚愧的是我當時沒有勇氣站起來承認那是我的教學設計,但對于金老師一針見血的剖析和精辟獨到的創意很是心悅誠服。后來,在金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我逐漸增強了反思語文教學的勇氣,也提升了理性診斷語文教學的能力。
梁衛星老師教授《課堂教學設計論》,他的課理性而自由。在梁老師那直抵語言內核與本質的講授中,我深感自己僅僅帶領學生在語言表面滑行的淺陋。特別是在閱讀梁老師的《成人之美兮》后,我對“海無言老師”的語文課充滿了無限向往。
曉蘇老師教我們《寫作教學論》,他的課個性而鮮活。有一次,曉蘇老師在講“主題的要求”時,讓大家結合作文教學來思考主題有哪些要求。我思考后,圍繞中考作文評分規則,具體闡述了作文主題要有教育性,要旗幟鮮明,要明確單一的觀點。答完后,我發現曉蘇老師表情凝重,半天沒說話。許久,他沉重地對大家說:“作為大學寫作教師和語文雜志主編,我深感痛苦和無奈。時代和社會不斷發展,閱讀寫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而我們的作文教學卻仍然沒有改觀。我認為,作文的主題應該更多的體現審美性,模糊性和多義性。”聽完曉蘇老師的話,我慚愧不已。想當初,大學畢業后為了實現心中的語文夢而奔赴農村,不曾想,自己竟然被環境同化而不自知。為了重新審視自己的作文教學,后來,我把中學生作文虛假現象作為碩士論文選題,并得到了導師曉蘇老師的同意。在曉蘇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的碩士論文《中學生作文虛假現象批判》在答辯時被評選為華中師范大學優秀碩士論文。
【關鍵詞】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解題方法
一、要點充足法
解答主觀性閱讀,首先要看清該題的分值。一搬來說,超過2分的題,其答案往往有兩個以上的分值對應點,答案起碼有兩個詞語或詞組或句子。例:(2009杭州11題)
11. 第二段說:“這是一棵不同尋常的樹。”這棵樹的“不同尋常”表現在哪些方面?請根據文意簡要回答。(6分)
答:生長環境極其惡劣;外形矮小、纖弱、樸實;忍受苦痛,頑強生長。
這就要求考生整體把握文章,力爭涵蓋全部要點而沒有遺漏,使答案完備。
二、依文解題法
近幾年中考題中主觀性閱讀題的答案,特別是考查對關鍵性詞語的正確理解、判斷等題目,其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因為出題人是“依文設題”,答題也應“依文解題”。做題時排除多余的無用信息,保留有用信息的語句。如果無明文規定,答題時要盡可能利用或者摘錄原文中的語詞和句子作答。例:(2009重慶)《夢幻視覺“水利方”》(5)有人擔心“水利方”的外層薄膜容易堆積塵土,影響美觀,請你根據選文內容對此作出回答。
答:“水利方”的采用新型的環保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又奇妙的自潔功能,不沾附塵土,風一吹,土就走了。
可見,盡量裁取原詞原句即用“依文解題法”作答,是獲得分數的一個好辦法。
三、歸納重組法
有的綜合題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者幾段文字中,很難找出現成的原話,這就需要根據題意要求,首先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據需要對原話或原文中的某些詞語加以改造、組合、壓縮、變換進行“歸納重組”,最后作恰當規范地表述就可以了。
例(2008重慶)《別踩疼了雪》(1)閱讀全文,說出女兒要來北方看雪的原因。答:在女兒心中,雪花是媽媽變成的,通過看雪找到與媽媽的聯系,以此懷念媽媽。
四、專業術語法
有的題干中明確規定不得用原文中的原詞原句回答,這就需要在整體把握段篇或完全理解上下文語境的基礎上,用自己平時掌握的符合語文專業要求的說法,說清自己讀懂文章后的各種結論和感受。
例如:(1)對考題中要求回答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這類題,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可以從文中的位置入手結合表達方式來進行回答。
在文章開頭,內容方面:(議論、抒情)開門見山,開篇點題(主旨、話題、論點);(描寫句)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地點,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等。結構方面:或總領下文,或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記敘文),或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記敘文)等。
在文章中間,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抒發作者的感情等。結構方面:承上啟下(過渡);概括分論點(議論文)等。如果句子單獨成段,還有強調作用。
在文章結尾處,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點明(強調)中心,深化(升華)主題(記敘文);歸納總結論點(議論文)。結構上:照應題目、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 (2)對于品位詞語的題,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做答:
第一,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第二,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體現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
(3)對于鑒賞句子的題,可以從修辭方法入手。首先指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方法,然后從修辭的作用來回答。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描寫事物、表現對象的特征(表現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復:增強語言氣勢,強調了對象的特點(記敘文、說明文),作者觀點,感情(議論文、記敘文)加強節奏感。
反問、設問:強調某些內容,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注意:一定要結合原句來回答。
(4)寫作手法方面,就應重視“欲揚先抑”、“象征”、“借景抒情”、“虛實結合”等說法。
五、整體把握法
這種解答方法需要整體閱讀,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條件,將思路放開,做到瞻前顧后,認真尋求照應,以便迅速而準確的解答題目。
六、利用信息法
解答簡答題時要充分利用本題題干信息,充分利用其他相關題的信息,包括注解等,充分利用他題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現的小問題還可以為解答后邊出現的大問題提供答案基礎或思考線索,甚至有時小問題本身就是后邊大問題所求答案的部分)。
論文摘要:語文活動課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中職語文教師應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把課內和課外語文學習結合起來,把語文學習貫穿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深化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去年,筆者有幸傾聽了廣州市電子信息學校梁麗敏老師《琢磨“活化石”》教學設計的講解分析,真是收益匪淺。梁老師教學策略的運用,突破了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首先,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前搜集相關信息,并以多樣的表現形式整合在課件里,在上課時呈現出來。其次,選擇汽車電子實驗室作為授課場所,幫助學生在濃郁的專業氛圍中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梁老師教學策略的運用給中職語文教學提供了一面鏡子,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必需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深入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專業因子,使語文教學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把課內和課外語文學習結合起來,把語文學習貫穿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以語文活動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中職語文活動的特點
1.中職語文活動具有自主、開放性的特點
活動課的出現,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它主要以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為特征,結合專業學習特色和有關職業的實際需要出發,選取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總結評價等步驟,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技能,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中職語文活動具有專業、實用性的特點
當前,普遍認為“實用性、職業性和生活性應當成為普通文化課程內容改革的基本理念”。語文活動訓練應著眼于學生聽、說、讀、寫以及提取信息能力的提高,語文活動的設計應著眼于學生的學以致用,訓練的材料應盡可能來自日常生活或挖掘其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便于學生理解接受。設計語文活動可以與專業實訓緊密結合在一起,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二、以語文活動為突破口,促進中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
中職教師根據各專業學生的特點設計真正從學生個體出發的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的語文課堂教學,以豐富的語文活動為突破口,深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口語交際訓練常規化,提高聽說能力的策略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職學生應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要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善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學說,并逐步成為一種習慣。例如,可安排課前“3分鐘演講”活動,充分利用早讀、晚修及語文課這幾個時間,輪流讓學生到講臺演講一分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自信心自然大增,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教師還應考慮結合學生各專業特點,想方設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地安排自我介紹、即席發言、模擬應聘、推銷等綜合方式進行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達到能夠根據學習、生活和職業工作的目的和情景進行恰當地表達和交流,提高聽說能力,以適應社會交際的需要。
2.提交個性化作業,培養學生搜集、篩選和提取有用信息能力的策略
根據中職學生的專業學習特點,教師可開展“網絡寫作”、qq日志寫作比賽等活動,使學生既能上機練習電子郵件的使用,又方便學生進行修改,提高作業的效率和質量。在開展各種活動時,要求學生通過在網絡上搜集資料,根據不同主題篩選整理與綜合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制作成ppt文檔或word文檔,利用網絡資源上傳,或在活動成果展示時呈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了語文課程教學為專業課程服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整理能力,提高了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結合中職學校的專業特點,靈活應對學生的語文作業。教師設計一些如“奇妙的語言——廣告”“手抄報比賽”“商品推銷大比拼”等專題的作業,要求學生分組合作、搜集資料、共同探究、展示成果,既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在現代生活中應用的情況,加強了中職學生實際應用語文的能力訓練,培養學生搜集整合提取信息的能力。
3.重視指導興趣小組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必須加快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重視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擴寬學生的閱讀面。教師應引導學生除閱讀教材外,還應閱讀各種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豐富的內涵,加深和拓寬中職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和認識,因此,教師應重視利用課外閱讀資源,組織學生成立“閱讀興趣”小組,定期交流閱讀體會,指導學生開展“好書推介”“最令我心動的一本書”等專題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分組合作,搜集整合資料制作課件,利用多種感官效果把閱讀成果向師生展示,幫助學生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
4.突出實用寫作訓練,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語文教學要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因此,中職學生寫作訓練項目的設立必需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的需要為準則,結合專業特點設計訓練,把與學生專業密切相關的和在學生以后工作中使用較廣泛的應用文和說明文作為訓練的重點,指導學生練習寫作通知、求職信、應聘信、產品說明書、合同、總結等應用文,可以引導學生在產品制作、維修項目、實訓項目等方面寫作說明文。為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教師可組織學生成立“文學社”,聯合校園廣播站,開通校園廣播“美文獻給你”活動,每周準時把社員撰寫的稿件向全校廣播。不但訓練了各專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為校園文化建設添上了精彩的一筆。還可創建文學社博客主頁、建立qq群及投稿郵箱,鼓勵學生加入社團,通過多種途徑投稿,并定期出版期刊。期刊的編輯、審稿由師生共同完成,而文字的錄入、校對、排版、封面設計等則由學生全權負責,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各專業學生的特長,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活動中逐步提高。
實踐證明,語文實踐活動是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有效途徑,是有效教學的一種展現形式。以語文活動為突破口,深化改革語文課堂教學,不但注重培養學生語文應用的能力,體現語文教學為專業課程服務的教學理念,更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使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有利于拓寬中職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全面提高中職業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金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集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一、打造趣味化語文課堂
慕課背景下能夠很大程度豐富與拓寬語文課堂教學的維度,不僅可以將大量課外教學資源引入課堂,也能夠讓語文課堂原有的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元,這些都會有助于趣味化課堂的構建。語文課程教學的一個核心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豐富與拓寬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具備更好的文學底蘊。這些往往都不是簡單的在課堂上的語文課程學習或者依賴于課本中的文章閱讀所能實現的,學生還需要大量的接觸課外知識,了解各方面的背景知識和時下的訊息,要不斷豐富與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有了網絡平臺后,這些都更容易實現。互聯網資源中給學生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料,學生不僅可以讀到各類優秀文學作品,在分析與解讀很多具體文章時網絡環境也可以帶來思維上的引導與參照。因此,教師要善于借助慕課教學來拓寬已有的課堂容量,在打造趣味化語文課堂的同時也讓學生學到更多實質性的東西。
教師在進行教學發散與延伸,試圖給課堂教學帶來更多活力的過程中便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借助慕課教學來實現這一目標。比如,在學習《我的母親》時,我以“親情”為主題要求學生展開討論活動。期間,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點燃他們的思維,我巧妙地導入了慕課視頻,讓網絡學習者和學生一同展開討論。隨著眾人的各抒己見,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產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使得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當中,讓課堂討論活動比以往更加活躍。又比如,在教學《都市精靈》時,我以“人與環境”為主題,開展了同樣的活動,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慕課教學不僅讓課堂教學得到了極大延伸,這也是一個學生間乃至所有學習主體之間可以進行充分交互分享的一個有效平臺,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會更加開闊,視野會更為寬廣,對于很多文章的理解自然也會更為充分。
二、構建學生基礎知識框架
初中時期的語文教學,教師要慢慢開始關注學生基礎知識框架的構建,教師要讓學生的語言功底更加扎實,語言積累更加豐富。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讀懂文章,弄清文意,對于那些優質的以及很有代表性的文章,要讓學生多分析和解讀文章的結構、寫作思路和寫作手法,并且多學習這些典型的寫作方法。在從這個層面來幫助學生構建語言基礎和知識框架的過程中,慕課教學同樣能夠發揮功效。教師可以以課本文章為出發點,結合具體的教學范本引入一些課外學習資源或者素材,幫助學生更透徹地分析文本的寫法,掌握其中的寫作方法與技巧。
如,《學問與智慧》是非常值得學生學習的議論文文體,初中階段的寫作教學中正是要培養學生議論文的寫作能力與技巧,這篇文章很值得學生精讀與學習。為了讓學生快速地掌握議論文的特點,教學時我隨機為學生選擇了兩組有關的議論文寫作手法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視頻的帶動下掌握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方法與模式。其中,這兩組視頻的時間都為5分鐘,分別指出議論文寫作的一些基本思路、技巧與規律,取得了極好的指導效果。可見,慕課視頻不但思路清晰、形式多樣,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梳理能力,能夠讓學生獲取更多課本中沒有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進而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牢固。
三、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