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矯正人員心得體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13年,司法行政工作的具體任務是:全面實施“七大工程”。
第一、加強基層日常動態管理,全面實施基層工作提質加速增效工程
(一)在司法所推行工作日志制度。司法局統一印制《司法所工作日志》分發到各司法所。工作日志以表格形式設計,包括工作單位、日期、工作內容、問題描述、解決方法、工作完成度、建議或說明事項等內容。實行工作日志管理制度,是對司法所工作情況的一種日志化、過程化的管理模式,是科學指導司法所工作實踐、加強司法所日常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司法所干警素質的有效途徑,必將促進司法所工作作風的根本轉變和工作效率的逐步提高。
二是推行司法所工作短信提醒制度。為使機關科室與基層司法所做到工作聯系到位、動態管理到位、信息反饋到位、監督考核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下發文件慢、網上收件遺漏問題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電話撥打遺漏、無人接聽、關機問題發生,科室每月初向直屬司法所和中心司法所發短信提示當月工作重點,各直屬、中心司法所發短信溫馨提醒片區司法所當月工作重點。
三是繼續推行司法所電話報到、大所管小所、各項業務工作項目式管理和完成情況每月通報制度。按相關要求執行。
四是開展“庸、懶、散、浮”治理活動。今年,要下大力氣解決“責任心不強、標準不高、精神狀態不佳、工作作風不優、工作落實不力”等問題。凡是局紀委和政工科作風巡察、督查不在崗的,按司法局七項規定處理。
五是開展“司法所開放日”活動。為讓轄區居民了解司法所工作內容,以及讓轄區的黨政領導、人大代表、派出所干警、法庭法官了解司法所做的事情,征求對司法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增強黨政領導、轄區居民群眾對司法所工作的知曉率,拉近司法所與居民群眾的距離,加深相互理解,增進彼此的感情,主動接受指導、監督。司法所要在今年7月和12月,以“聚集執法公正”為主題開展2次“開放日”活動。活動內容:所長匯報司法所工作情況,介紹司法所的執法職能、服務內容和辦公流程等,解答一些居民群眾的疑問和法律問題,發放便民服務宣傳資料。展示人民調解、法制宣傳、社區矯正等工作圖片和檔案資料。
第二、強力推進法治建設,全面實施市民法律指數提升工程
一是繼續推進重點對象學法用法。在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層面,要邀請高水平的法律專家、律師、法官,舉行一到兩次法制講座;在居民層面,要組織普法講師團和文藝隊,下基層、進企業、進社區,開展公益性的宣講和法制文藝演出;在青少年層面,今年要會同教育部門繼續深入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系列法宣活動:如“交通安全進校園”、“水法進校園”,“遠離”等,組織學生觀摩法院刑事庭審。在農民層面,要精心搜集整理與農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問題,編印成《農村法律知識讀本》,贈送給全市萬家農戶,方便村民學法用法,同時送法制文藝下鄉。
二是進一步拓展法制宣傳陣地。在各鄉鎮建立法制宣傳專欄,通過主題宣傳欄、開設法制夜市等形式開展法制宣傳;要利用兩岸一江的led電子顯示屏、地埋音響等全天候實施普法宣傳;要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法制宣傳展板展示、展評活動,并將這些宣傳展板分類配送到全市有關機關辦事大廳,以及農村、企業和學校開展普法;要通過雄州普法網、法建簡訊、普法微博、qq群等形式不斷把“六五”普法工作引向深入。
三是持續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農村、社區居民民主意識、權利意識和參與意識明顯增強,要求我們著力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居民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以及有序參與公共事務。今年,重點是:要引導農村、社區實施村務、社務公開、村務、社務大事民決、村(社區)黨支部領導的自治運行機制等一系列制度建設,對村務、社務管理、財務管理、土地征用、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的村和社區,要協助政府進行重點專項治理,使農民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民主法治村”建設的實際效果,增強參與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樹立起法治的權威,保證“民主法治村”建設的其他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第三、積極主動融入企業工作,全面實施法律服務系統工程”的主要內容
一是認真搭建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顧問平臺,著力服務工業建設和招商引資,做好“填空題”。要不斷拓展法律服務新領域,積極建議、及時調整市政府律師顧問團,為包括市委書記、市長在內的市領導選配個人公務律師,主動為市委、市政府和市領導的宏觀經濟決策出謀劃策;協調市行政服務中心,選派1至2名律師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實行每月一次值班制度,與“市長熱線”實行無縫對接。
二是有針對性地開展企業法制宣傳教育,促進依法治企,做好“選擇題”。開展企業法制宣傳、法律服務直通車,今年,要在“法律六進”活動中突出“法律進企業”活動,重點利用法制宣傳車、宣傳展牌、文藝節目到企業巡回宣傳,開展法律咨詢解答活動;新市、簡城司法所聯合在十里壩工業園區協調一、二家企業,建立一、二個宣傳欄,每季度更換一次內容。養馬、石盤司法所聯合在城資工業園區協調一、二家企業,建立一、二個宣傳欄,每季度更換一次內容。賈家司法所在賈家工業園區協調一、二家企業,建立一、二個宣傳欄,每季度更換一次內容。
三是指導企業完善糾紛調解機制建設,有效維護企業穩定,做好“應用題”。根據《人民調解法》的規定,組建企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指導企業加強人民調解委員會業務建設,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
第四、強化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全面實施人民調解拓展工程
一是大力實施強基固本工程,做到網絡建設“三延伸”。一是要實現網絡“向上延伸”,形成高位、高效、專業的民調工作領導機制。要籌建建人民調解專家團,定期分析民調工作態勢,進行疑難糾紛“會診”,協調重大案件處理,二是要實現網絡的“向下延伸”,深化人民調解“六進”,編織縱橫交錯的三級民調大網。今年,基層要協調大調解中心,在新區汽車總站建立一個人民調解室,在比較大居的民小區建立一、二個人民調解室。三是要實現網絡“向內延伸”,加強人民調解委會的規范化建設。在每個鄉鎮培育了2-3個標準化調委會,樹立典型,以點帶面,促進規范化調委會建設。同時,加強檔案建設,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民調檔案工作現狀。
二是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做到業務建設“三結合”。一是要結合業務發展,搞好專門培訓。全年業務知識培訓不少于2次。二是要結合召開會議,開展間隙培訓。三是要結合典型案例,開展針對培訓。1、各所要從全市發生的矛盾糾紛中,篩選一批有意義、有影響的案件,在調解技巧、運用法律等方面進行認真總結和評析,匯集成冊,分發傳閱,讓廣大調解員全面了解法律法規的運用,為遇到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有力參考依據。2、要在調解矛盾糾紛中讓調解員參與調解全過程,通過“肩并肩”實戰式培訓和“手牽手”師徒式培訓調解員,對一些重大疑難案件要組織調解員現場觀摩,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工作技巧,增強矛盾糾紛的能力。
三是大力實施和諧文化創建工程,做到服務大局“三圍繞”。一是要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做好基層民調工作。全市陸續開工興建100余項重點工程,這些工程涉及到房屋拆遷安置和土地征用補償。為此,各司法所要主動參與,采取和諧文化,教育先行,民調工作緊跟的有力舉措,深入到各家各戶,開展耐心細致地說服教育工作,依法為拆遷戶維權,自覺地為工程建設服務。二是要圍繞熱點難點問題做好民調工作。把今年作為“人民調解年”,在全市開展“人民調解年”活動,提升人民調解個案數量。三是要圍繞完善機制做好民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排查機制;建立定期匯報制度。每月20日以前上報糾紛排查情況,對可能引發不安全、不和諧的苗頭,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好消除和化解工作,確保穩定的大局;要建立應急調處機制。重大糾紛案件中,司法所要組織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當事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平穩事態的發展,防止矛盾糾紛擴大、升級、惡化。
第五、堅持法治惠民不動搖,全面實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一是降低門檻,擴大覆蓋面,服務民生惠及更多困難群眾。法律援助工作“十大民生工程”,根據省司法廳和市司法局對法律援助工作的要求,努力實現援助范圍“雙覆蓋”目標,首先是放寬適用法律援助經濟困難的對象:人均月收入為600元以下的困難群眾。其次是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重點是將農民工在勞務方面或返鄉創業因簽訂、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合同導致利益受到損害,農民因購買種子、化肥、農藥、飼料等質量低劣產品導致經濟損失等情形,以及殘疾人、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在人身財產權益受到損害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范圍。
二是明確責任,提高效率,著力解決困難群眾打官司難的問題。多數工作站人員不重視,被動開展工作,服務很不到位,法律援助中心要思考制定《關于進一步明確全市法律援助服務區域范圍的通知》,進一步規范全市法律援助服務工作。
三是整合資源,服務困難群眾,確保民生工程順利實施。法律援助中心要思考組建“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服務團”。組成人員由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優秀的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人員組成,辦公室設在法律援助中心,要明確“服務團”的服務內容、工作要求。“服務團”爭取在4月30日前組建完畢。
第六、加強特殊人群管理監控,全面實施社區矯正創新工程
一是創新管理機制,提升管控水平。矯正科要積極探索監管模式,從規范社區矯正人員行為入手,借鑒監獄系統的行為規范,結合我市矯正現狀,制定《社區矯正人員行為規范》,加強對違反《規范》的社區矯正人員的處理,對違反規范的社區矯正人員,統一集中到社區矯正學校進行教育和學習。
二是創新矯治機制,提高矯正實效。各司法所今年要建立“兩所聯動”機制。聯合派出所管片民警每月定期進行走訪,充分聽取村、居、社區干部和志愿者的反饋和意見,及時調整矯正措施;制定《社區矯正人員風險評估辦法》,全面開展矯正人員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增強對寬管、普管、嚴管級的矯正人員監管的針對性,特別是對“嚴管級”的矯正人員,全時段進行跟蹤掌握。
三是創新幫扶機制,增強幫教能力。要確立“以人為本”的管教目標,廣泛開展“愛心工程”和“返助工程”,不斷推進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的有效落實。各所要通過對全市的社區服刑人員和歸正人員進行全方位的走訪、談話和調查,對經濟困難的,要主動幫。
第七、爭創特色提升檔次,全面實施司法行政工作品牌工程
一是精心打造人才培育品牌工程
2013年,擬選派6名基層司法助理員到全國最發達地區司法所跟班學習鍛煉。
二是精心打造普法宣傳品牌工程
1、開辦普法視頻專題。為了更好地做好法制宣傳工作,拓寬宣傳的渠道和形式,展現司法行政機關的良好形象和工作特色。利用“普法網”和“兩岸一江的led電子顯示屏”開辦視頻類專題節目。
由宣教科負責攝像、制作法治新聞宣傳片及相關資料的留存與編輯制作(或者請1706工作室負責)。每月一期,每期不少于2分鐘,內容涵蓋法制宣傳、社區矯正、法律援助、矛盾糾紛調處、公證等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工作。通過視頻節目這種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廣大市民群眾在欣賞影像故事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學習到法律知識,更了解司法行政各項職能。
在選好題材方面。局機關各科室、各基層司法所都有搜集線索、并及時向負責視頻節目的工作人員報告的義務。通過全局干警的共同努力,力爭將視頻節目辦出水平、辦出檔次、辦出特色,成為宣傳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嶄新窗口。
2、大力實施法治文化工程。一是開展“送法進萬家”活動。在重要法律法規施行紀念日或重大節假日,針對性地發放印有法制宣傳標語的小物件。①編印“普法三字經”小冊子發到市民群眾手上;②把“普法三字經”印在法制手提袋、法制圍裙、扇子”上發到全市居民群眾手上。二是法治文化廣場建設活動。創作法律宣傳小品、快板書等法治文化精品,適時在鎮、村開展法制文藝演出。
三是精心打造法律援助品牌工程
1、實施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百分制”量化考評。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質量量化考評制度。法律援助中心要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考評量化標準和考評辦法。考評結果直接與補貼掛鉤,有效推動辦案質量管理工作深入開展,真正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在制定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考評量化標準和考評辦法時,要按照案件辦理和質量管控流程,量化考評按三個階段每項指標逐項考核。一、受理階段重點考核證據材料審核、一次性權利義務告知等內容;二、辦案階段重點考核認真調查取證、周密分析案情進行風險告知、配和受援人做好相關費用減、緩、免申請工作、(辯護)詞思路清晰、觀點明確、適用法律準確;三、結案階段重點考核結案報告表填寫、卷宗是否材料齊全、裝訂規范、按時歸檔等內容。每件法律援助案件依據質量考評量化標準進行量化考評打分,并依據考評結果適時發放案件質量考核費用。
2、舉辦一次“正義使者”法律援助主題報告會。結合“12.4”全國法制宣傳日,力爭在11月底日舉辦一次“正義使者”法律援助主題報告會,旨在展示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成就,宣傳法律援助制度,弘揚公平正義理念。報告會實況在“12.4”期間以電視節目、led電子顯示屏”的形式進行播放。
報告會要以我市近年來五個案情復雜、社會影響較大的法律援助案例為題材,由承辦律師、法律援助機構人員、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人進行聲情并茂地講述。案件類型包括工傷人損、醫療事故、農產品損害、交通事故、農民工討薪等,充分體現法律援助工作心系民生、匡扶正義的價值和追求,以及在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四是精心打造人民調解品牌工程
1、籌建全市最高權威性的“矛盾糾紛調解專家團”。為了提高全市疑難復雜矛盾糾紛的攻堅能力,徹底解決一些處理難度大,專業性強、部門管理綜合性強的矛盾糾紛,成立“矛盾糾紛調解專家團”。
“調解專家團”成員組成:一是從市直屬機關、部門中選聘一部分精通本部門業務、熟悉相關法律并且熱心調解的業務骨干和離退休干部;二是從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所的人員以及執業律師中聘任一批政治立場堅定、業務素質過硬的調解能手;三是從基層聘任一部分群眾威信高、善于開展調解工作的資深人民調解員。
“調解專家團”工作流程。凡是各級各部門拿不準的“重大、疑難、復雜矛盾糾紛”,由人民調解中心根據矛盾糾紛類型,召集調解專家團相關專業的專家對該矛盾糾紛進行會診,給出調解方案,必要時派專家到場指導實施調處;涉及多個部門和專業的,則由人民調解中心牽頭,相關領域的調解專家共同組成調解專家組進行聯合調解。
2、建立“律師調解工作室”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調解工作室”。律師具備專業法律素養、熟知法律和政策、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運用律師這支專業的社會力量,引導其參與到調解中,使人民調解走向專業化、社會化。
3、開展“你有矛盾糾紛,我來免費調解”品牌創建活動。加大對人民調解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你有矛盾糾紛,我來免費調解”的調解文化理念,做到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有調解員的身影。各司法所要在每個村最醒目的位置,把這一調解理念用墻體標語的形式呈現出來,讓“你有矛盾糾紛,我來免費調解”的品牌效應家喻戶曉,讓群眾有糾紛能及時找到調解組織,形成“人人知道調解,人人樂于以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的局面。
4、進一步落實“隨手調”工作機制。各所要將“隨手調”工作機制納入鄉鎮綜治工作目標考核。
五是精心打造社區矯正品牌工程
1、建立社區矯正人員公益“勞動卡”制度。為最大限度地統籌社區矯正人員的業余時間,規范統計每次參與勞動的時間,確保社區矯正人員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保證公益勞動的參與率,決定建立社區矯正人員公益“勞動卡”制度。
司法局上統一印制“勞動卡”,平時由司法所統一保管。社區矯正人員在規定時間到所在轄區司法所領取“勞動卡”,勞動結束后,交勞動基地填寫“勞動記錄”、負責人簽字、蓋章后交還司法所。因特殊原因不能參加集體勞動的社區矯正人員,需在一周內到司法所領取“勞動卡”,自行到勞動基地或村(居委會)進行公益勞動。公益勞動登記卡的內容記錄將作為每月或每季度考核的依據。
2、推行社區矯正工作“四必須、一后果”措施。“四必須、一后果”,即:必須按規定時間到司法所報到;必須遵守社區矯正規定,服從司法所管理;必須按司法所要求,定期參加學習培訓,寫出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必須參加由司法所組織的公益勞動;不遵守社區矯正規定的嚴重后果:撤銷緩刑(假釋),執行原判刑罰。
“四必須、一后果”措施由司法局統一印制成卡片,由司法所在社區矯正人員入矯前予以警告和訓誡,樹立司法行政實施社區矯正工作的權威。
3、推行司法所給矯正人員發溫馨短信制度。為進一步改進社區矯正工作的管理、教育方法,體現一種人文關懷,讓矯正人員感受到一種溫暖,在司法所推行給矯正人員發溫馨短信制度。如:“春節假期結束,××司法所溫馨提醒,請您在外出務工途中注意交通和人身安全,遵守各項法律法規,請遵守每月八小時的教育學習和八小時的社區服務制度,最后祝您和家人身體健康,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