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理財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家庭投資理財,行為分析,投資收益,投資風險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資產的不斷增加,投資理財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問題,家庭投資理財是針對風險進行個人資財的有效投資,以使財富保值、增值,能夠抵御社會生活中的經濟風險,不管是儲蓄投資、股票投資,外匯、保險投資,由于投資品種日益增多,所需的專業知識也不盡相同,投資方法也很難完全掌握,家庭的資產選擇、組合、調整行為均定義為家庭對某一種或某幾種資產所產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資傾向,本文對家庭的投資理財的這一行為進行了分析,并對家庭投資理財制勝之道和家庭投資理財風險及其規避進行了分析,希望對家庭投資理財的實踐有所幫助。
一、家庭投資理財的選擇
(一)、進行家庭投資理財選擇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資時,首先面臨的就是投資方式和領域的選擇,一般應以資產的收益與風險以及相互制約關系為考慮基本點,選擇某種或某幾種資產,并決定其投人數量與比例。改革開放以前,在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眼里,“投資理財=銀行=儲蓄所”,個人金融投資給老百姓帶來的僅僅是“存錢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銀”,個人可支配的收人也達到了數萬元。新的投資品種逐漸成為個人投資理財的重筍組成部分。諸如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新興的個人投資理財工具層出不窮,對現代個人理財投資組合影響很大。在眾多的資產選擇方式中,及時引導家庭利用資金市場的不景氣,以較低的成本籌措社會游資,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進行理性投資,就是一種不景氣市場條件下的資產選擇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國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頭腦清醒,有遠見的投資者,敢以兩分的利率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借錢和籌集未到期的銀行定期存單,他們將存單用于銀行的抵押貸款,并將貸款和借來的資金存入銀行用于購買股票,由于投資機會把握準確,投資方式選擇合適,結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興旺,他們購買股票的收益率達到100%,獲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報。理論與實證分析表明:家庭對資產的選擇標準大都是以帶來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對量的增加。根據財力和能力使投資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從眾投資、借錢投資。金融投資工具大體分為保守型的如銀行存款,成長型的如債券、基金等;高風險高收益型的如期貨、外匯、房地產等;精專業知識的如郵品、珠寶、古玩、字畫等。盡可能地使投資多元化,但切記不要盲目從眾投資,要發揮個人特長,盡可能多元投資,獲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資理財的品種
當前,新的投資品種逐漸成為個人投資理財的重筍組成部分。諸如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新興的個人投資理財工具層出不窮,對現代個人理財投資組合影響很大。現在家庭投資理品種主要有:
1.銀行存款。對普通百姓來講,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資理財方式。與其它投資方式比較,存款的好處在于:存款品種多樣、具有靈活性、具有增值的穩定性、安全性。在確定進行儲蓄存款后,投資者面臨著存款期限結構的選擇。投資者選擇的主要是活期還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還是更長的時間,這主要看將來的收人和支出狀況,以及對未來其它更好投資機會的預期和把握。
2.股票投資。在所有的投資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說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工具之一,特別是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沒有一種公開上市的投資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報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為籌集自有資本而發給股東的人股憑證,是代表股份資本所有權的證書和股東借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己成為家庭投資的重要目標。
3.投資基金。不少人想投資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專家代做投資選擇,這種投資方式便是基金。投資基金是指通過信托、契約或公司的形式,通過發行基金證券,將眾多的、不確定的社會閑散資金募集起來,形成一定規模的信托資產,交由專門機構的專業人員按照資產組合原則進行分散投資,取得收益后按出資比例分享的一種投資工具。與其它投資工具相比,投資基金的優勢是專家管理、規模優
勢、分散風險、收益可觀。家庭購買投資基金不僅風險小,亦省時省事,是缺少時間和具有專業知識家庭投資者最佳的投資工具。
4.債券投資。債券介于儲蓄和股票之間,較儲蓄利息高,比股票風險小,對于有較多閑散資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較適合。債券具有期限固定、還本付息、可轉讓、收人穩定等特點,深受保守型投資者和老年人的歡迎。
5.房地產投資。房地產是指房產與地產,亦即房屋和土地這兩種財產的統稱。由于購置房地產是每個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資,所以家庭要投資于房地產應該做好理財計劃;合理安排購房資金并隨時關注房地產市場變化,以便價格大幅度看漲時,賣出套現獲取價差。在各種投資方式中,投資房地產的好處是其能夠保值,通貨膨脹比較高的時候,也是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時期;并且,可以房地產作抵押,從銀行取得貸款;另外,投資房地產可以作為一份家業留給子女。
6.保險投資。所謂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按規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險費,建立專門的保險基金,采用契約形式,對投保人的意外損失和經濟保障需要提供經濟補償的一種方法。保險不僅是一種事前的準備和事后的補救手段,也是一種投資行為。投保人先期交納的保險費就是這項投資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賠權利之后,一旦災害事故發生或保障需要,可以從保險公司取得經濟補償,即“投資收益”;保險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只有當災害或事故發生,造成經濟損失后才能取得經濟賠償,若保險期內沒有發生有關情況,則保險投資
全部損失。家庭投資保險的險種主要有家庭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目前,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扮資連結或分紅等類型壽險品種,使得保險兼具投資和保障雙重功能。保險投資在家庭投資活動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卻是最必要的。
7.期貨投資。期貨交易是指買賣雙方交付一定數量的保證金,通過交易所進行,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某一特定品質、規格的商品的標準化合約的交易形式。期貨交易分為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兩大類,對期貨交易的選擇要謹慎行事。
8.藝術品投資。在海外,藝術品已與股票、房地產并列為三大投資對象。藝術品與其它投資方式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一是投資風險小。藝術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極強的保值功能,其市場波動幅度在短期內不很大,所以投資者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安全性強。二是收益率高。藝術品的不可再生性導致藝術品具有極強的升值功能,所以藝術品投資回報率高。但同時,藝術品投資缺陷也較突出:一是缺乏流動性,一旦購進藝術品,短期內不一定能出手,其購人與售出之間的期限可能長達幾年、幾十年、上百年,對于資金相對不太寬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現實的。二是一般情況下藝術品的鑒別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不具有鑒定能力的家庭和個人還是謹慎行事。
二、家庭投資理財的組合
不管是金融資產、實物資產,還是實業資產,都有一個合理組合的問題。從持有一種資產到投資于兩種以上的資產,從只擁有非系統性的單一資產變成擁有系統性的組合資產,這是我國家庭投資理財行為成熟的重要標志,許多家庭已經認識到具有實際經濟價值的家庭投資組合追求的不是單一資產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體資產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為資產間具有替代性與互補性,資產的替代性體現在各種資產間的需求的多少。
相對價格、大眾投資偏好,甚至收益預期的變動均可能呈現出彼消此長的關系。資產的互補性表現為一種資產的需求變動會聯動地引起另一種或幾種投資品的需求變動,如住宅和建材、裝修業的聯動關系等。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不難證明,過多地持有一種資產,將產生逆向效應,持有的效用會下降,成本上升,風險上升,最終導致收益的下降。這不利于家庭投資目標的實現,而實行資產組合,家庭所獲得的資產效用的滿足程度要比單一資產大得多,這經常可以從資產的持有成本,交易價格、預期收益、安全程度諸方面得到體現。比如,市場不景氣時,一般投資品市場和收藏品市場同時處于不景氣狀態,但房市、郵市、卡市、幣市、股市、黃金首飾、古玩珍寶的市場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價,有的維持較高的價格,也是有可能的,這時頭腦清醒,有鑒別能力的投資者,會及時選擇上述形式的資產中,哪些升值潛力大的品種進行組合投資,也會獲得可觀的效益。我國已有不少家庭不僅可以較自如地運用資產組合的一般投資技巧,在投資項目上注重資產澡的替代性和互補性,做到長短結合,品種互補,長期投資與短期投機互為兼顧,并且在市場的進人與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運用。自有資金與他人資金互相配合,從而使家庭投資理財的效益大力提高。這是效益較佳的資產組合方式。
資產投資需要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開風險,許多家庭已懂得這一道理,并付諸于自己的投資活動中,但通過大量實證分析,我們發現,有不少家庭,只是單純地將增加幾種投資品種,缺乏內在聯系的“湊合”在了一起,并不考慮資產間如何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聯系和相互結合。其實資產組合是優化家庭財產結構和資產結構,變短期的低收益資產組合為長期的高收益資產組合的一系列活動。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為主要構成部分,他們的資產組合中,投資意識不強,保值的意愿使其資產過份向低風險低收益的品種集中,比如儲蓄可能占銀行與金融資產的85%以上,證券投資的比重過小,其家庭的實物資產多選擇有較強消費性質的耐用消費品,是一種較典型的低效益資產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輕夫婦為重要構成部分,其家庭投資又過份向高收益高風險的品種集中,帶有明顯的追求投機利潤的家庭投資組合,如過份投向股票、期貨、企業債券、外匯等形式,甚至為貪圖高利參與各類社會集資,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無歸。這也是一種低效益的資產組合方式。還有的家庭雖然也認識到了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的道理,并開始按多品種,多期限組合投資項目,但對投資與投機的雙重功能,相互關系,對投資項目的市場分割與轉換認識不足,以及自有資產與他人資產的關系處理上容易失誤,這也是低效益的資產組合方式。
三、家庭投資理財的調整
資產的組合要長期且經常處于效益最大化的狀態,資產的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靜態剖面,而是一個動態的非線性過程,是對各種市場因素進行合理預期后,不斷修正完善已實施的資產組合方案的過程。所以資產組合實際是一系列變動因素組成的函數,不斷進行合理地有效地調整的依據是決定這一函數的基本變量是一系列不確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況下進行投資組合,信息的無限性與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間的矛盾始終存在,資本市場的不均衡是經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間的,這里存在市場預期的困難,此外,政府的干預更具有不確定性,我國投資市場的政府干預力度較大,有時干預的依據不足,隨意性的主觀存在,使家庭關注客觀經濟運行走勢的同時,經常要揣測政府對資本市場的政策干預,以此來決定投資組合與調整,比如我國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運行趨勢,經常與政策的干預有關。
資產調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對自身擁有資產的均衡預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資調整過程中,決定各種資產相互依存關系并合理構筑自己的資產需求函數時,首先要考慮資產構成的均衡狀態,是以市場上供求關系,所決定的資產偏好,收益支付能力為依據,從中發現最優的資產構成及實現方式,其次是對資產變動進行合理預期,使效益不僅在短期內符合收益最大,風險最小的原則,而且在長期運行中,也要使資產的效率最大,根據西方經濟學的資產選擇
與調整理論:資產的組合順序是,先選擇無風險資產,再選擇風險和收益都一般的資產,最后追加風險和收益都較高的資產投人,這樣的資產調整是按照風險收益的要求進行的,符合資產組合的層次性,系統性要求,這樣的資產調整是高效合理的。
確認家庭是投資市場的一個重要主體的地位,認識其投資行為正不斷趨于成熟,賦予他們更多的投資品種的選擇,尤其是從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種是政府從宏觀角度應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以金融資產的多元化提供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慮增加優先股等種類,能否在現有國債的基礎上增加品種,擴大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貨,指數期貨,債券期貨等也不應持拒絕排斥的態度,衍生工具有投機性強、風險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規范得當,還有降低風險的一面,發達國家對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四、家庭投資理財如何獲取收益:
現在,不少家庭投資理財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資失誤和理財不當而造成嚴重損失。那么,家庭投資理財,到底如何進行,才能取得預期收益呢?筆者進行了探討:
(一)、制訂投資理財計劃堅持“三性原則”—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所謂安全性,將家庭儲蓄投向不僅不蝕本、并且購買力不因通貨膨脹而降低的途徑,這是家庭投資理財的首要原則。所謂收益哇,將家庭儲蓄投資之后要有增值,當然盈利越多越好,這是家庭投資理財的根本原則。所謂流動性,即變現性,家庭儲蓄資金的運用要考慮其變成現金的能力,也就是說家里急需用這筆錢時能收回來,這是家庭投資理財的條件,如黃金、熱門股票、
某些債券、銀行存單具有較高的變現性,而房地產、珠寶等不動產、保險金等變現性就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關領域和學科的知識。在進行家庭投資理財過程中,將涉及金融投資、房地產投資、保險計劃等組合投資,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資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據個人的投資偏好和家庭資產狀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風險大小不同的儲蓄、債券、股票、保險、房地產等投資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資方案,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減少損失。了解國家的時事動向,掌握宏觀經濟政策、相關的法律法規。家庭投資離不開國家經濟背景,宏觀經濟導向直接制約投資工具性能的發揮和市場獲利空間;同時,了解國家的法律法規,使得投資合法化,不參加非法融資活動,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合理避稅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資理財要有理性,精心規劃,時刻保持冷靜頭腦。
科學管理如何妥善累積人生各階段的財富,并且將財富做有計劃有系統的管理,是現代家庭必備的理財觀。(1)建立流動資金。流動資金的規模通常應該等于3個月或6個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現突發的、出乎預料的應急費用。流動資金的合理投資渠道應是銀行的常規性儲蓄存款、短期國債等可變現資產。(2)建立教育基金。當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著顯著的上升趨勢,如果現在預測的資金需求在十幾年后可能會與實際的需要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要達到這些目標就得進行長期的資產積累,并保證資產免受通貨膨脹的侵蝕。目前很多理財專家都推崇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選擇一股只有增長潛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購買相同金額,通過時間分散風險。(3)建立退休基金。在開始為退休做準備的早期階段,投資策略應該偏重于收益性,相對也要承擔較高的風險;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發重要,保險方面也要進一步加大養老型險種投入。
(四)、計算“生活風險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謂“生活風險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發生嚴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維持的時間長度。因而對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況下加大人身保險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經濟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員,要為其做好一段時間的計劃,以免在主要收人者發生意外時他們無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過程中也要預留能維持3個月左右的生活開支,然后再選擇投資,以備急需之用;同時,不能以降低生活質量而過度投資。
五、家庭投資理財風險及其規避:
凡是投資都有風險,只是風險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資亦如此。家庭投資理財可能遇到的風險:風險是指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從而對投資過程產生不利影響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響或不利的結果產生將會對投資者造成損失。風險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主要由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引起,如國家政策的大調整、經濟周期的變化等;非系統風險主要由企業或單個資產自身因素導致。家庭投資風險主要有:政策風險,指因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的出臺實施或調整變化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法律風險,指因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進行金融投資而形成的風險。市場風險,指因市場變化而造成的風險。機構風險,指因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不善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詐騙風險,指家庭在投資過程中被人詐騙而形成的風險。操作風險,指家庭進行金融投資的過程中因操作不當而形成的風險。
(一)建好金融檔案。在家庭金融活動頻繁的今天,眾多的金融信息已經很難僅憑人的大腦就全部記憶清楚,由此導致了一系列問題:有的銀行存單和其它有價證券被盜或丟失后,卻因提供不出有關資料,無法到有關金融機構去掛失;有些股民股票買進賣出都不記賬,有關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帳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錯失了高價位拋出并盈得更多利潤的良機;有的將家庭財產或人身意外傷害等保險憑據亂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卻因找不到保險憑單而難以獲得保險公司理賠,等等。
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擋案,這些問題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檔案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明確入檔內容。(1)各類銀行存款和記賬式有價證券存單姓名,賬號、所存金額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碼;(2)股票買賣情況記錄;(3)各類保險憑據;(4)個人間相互借款憑據;(5)各種金融信息資料,如銀行分檔存款利率、國庫券發行和兌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資理財方法和增值技藝的資料。其次,掌握入檔方法。家庭投資額不多的,可專門用一個小本子記載即可;如投資較多,則應建立正規賬冊,區別類型,分別將家庭金融內容逐一記入,并將每次金融活動內容一筆筆記清;家庭有電腦的,則可發揮這一優勢,將個人家庭金融檔案存入電腦,以便隨時檢索。再次,把握重點問題:入檔要及時,不能隨便亂放導致金融資料散失;內容要全面,應入檔的各種金融內容,都要完全齊備地進入檔案;存檔要保密,對存單(身份證、個人印章、取款密碼等有關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檔案資料,要分別存檔,電腦建檔還應設置密碼;資料要納新,定期清理老資料,存入新資料,使檔案任何時候都有投資參照價值;應用要經常,堅持常翻閱,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財本領,提高投資效益,同時,防止存款到期忘記支取,避免家庭投資利益損失。
(二)、打造個人信用所謂個人信用,即個人向金融機構借貸投資或消費時,所具有的守信還貸紀錄。它是公民在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證”。目前,居民建立個人金融信用,可采取兩種辦法:其一,利用銀行金融創新機遇證明個人信用。近年來,商業銀行紛紛推出信用卡、貸記卡,持卡者守信還貸,就能建立起個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個人信用。如上海資信有限公司就為銀行和個人提供個人信用聯合征信服務。通過個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詢、評估及管理,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數據中心,為市民申辦信用消費提供配套的個人信用報告。廣大居民在進行冢庭借貸投資或消費時,應借助這樣的中介服務,建立個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銀行借貸的“通行證”。
(三)、家庭投資者要及時查明實際遇到風險的種類、原因,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風險,如存折丟失、密碼被盜等造成的風險,應及時與銀行聯系掛失;如由于金融詐騙所形成的風險,應及時采取多方式、多手段進行摧收,直至訴諸法律,以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由于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造成的風險,應及時調整修改投資計劃和投資方案,如利率下調,就調整儲蓄結構;如資本市場不景氣,就調整股票、期貨、基金、債券結構。
結論:家庭投資理財是一項家庭中的系統工程,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來周密規劃、精心搭理;要科學合理地掌握理財原則,擴大投資渠道,運用各種理財工具,科學組合、分散風險,走出理財誤區,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使用效應。總之,家庭投資理財的健康發展,一方面需要加強家庭理財的科學規劃,建立適合自身的理財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機構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理財產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優化使用家庭的投資資金,提高其投資的收益率,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動員家庭家庭持有的資金,從而實現家庭財產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家庭投資理財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推動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家庭投資理財ABC柯靜時代金融2004年第11期
2.家庭投資理財之我見董雪梅金融理論與教學2003年第2期
3.家庭投資理財之道薛韜國際市場2001年第11期
4、家庭理財與保險投資張勤樸上海保險1998年第08期
新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和夫或妻對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這表明我國現行夫妻財產制度仍是法定財產制為主、約定財產制及個人財產制為輔的夫妻財產制度。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夫妻財產關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對夫妻雙方的收入和財富大量增加,夫妻財產內容、存在形式日益多樣化和夫妻財產糾紛案件的增多,處理難度加大,在審判實踐中如何對離婚案件的夫妻共同的無形財產進行合理處理,不僅關系到人民法院處理離婚糾紛的質量,更體現著公平原則,體現著對婚姻家庭生活中處于弱勢地位(特別是老婦幼)群體和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的保護。但作為一個制度,婚姻法中的有關規定又過于簡單,不便操作,雖然最高人民法院為此出臺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但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該制度仍需作進一步的研究。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選題的科研現狀前沿水平
隨著家庭財產構成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處理離婚糾紛案件中,夫妻財產分割的內容十分豐富,需要討論的問題很多,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二)雖然做出了不少具體規定,但是仍有許多需要探討的問題,如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創造的知識產權,在離婚后產生的財產性收益應如何分割問題;對于瞞著父母登記結婚,婚后父母為其子女出資購房,該房屋的歸屬問題;對于婚前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婚后雙方共同經營管理并增值的,如何分割問題;離婚案件中雙方的債務分擔問題等。在這方面,較前沿的成果主要有林秀雄的《夫妻財產制之研究》和龍達云:《關于離婚時夫妻財產分割的思考》等。
三、總體構想:
本文將從家庭無形財產的概念入手,較系統地闡述建立家庭無形財產分割制度的意義,并對我國《婚姻法》中關于無形財產分割制度的立法缺陷進行客觀地剖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進一步完善離婚案件中家庭無形財產分割制度的立法建議,以使我國的離婚夫妻財產制度不斷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社會生活。
四、寫作提綱: 離婚案件中家庭無形財產分割問題研究
一、家庭無形財產的概念及建立家庭無形財產分割制度的意義
(一)家庭無形財產的概念
(二)建立家庭無形財產分割制度的意義
1、它使得配偶一方的價值得到法律的承認和社會的認可。
2、它是民法公平原則在婚姻法領域里的具體體現。
3、建立無形財產分割制度有利于保護弱者的權利。
4、建立無形財產分割制度,可以對見異思遷者進行民事制裁。
二、婚姻法關于無形財產分割制度的立法缺陷
(一)缺乏對家庭無形財產制度的法律確立
(二)對財產期待權利的歸屬認定問題未作出明確規定
(三)對知識產權收益的期待權的歸屬未予明確
(四)對離婚時一方付出期待回報的期待權未作出明確規定
三、完善離婚案件中家庭無形財產分割制度的立法建議
(一)設立家庭無形財產制度及其依據
(一)社會背景。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特別是2015年上半年,境內股票市場呈持續上漲走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到證券市場中來。來自各行各業的大量投資者跑步入市,從公司白領到普通工人,從退休老人到家庭主婦……“談股論金”成為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投資理財”也牢牢吸引了百姓的眼球。
大家拿著自己的血汗錢進入股市,更有一些人“賣房炒股”“借錢炒股”,可是很多人的股票知識少之又少,這樣盲目入市,風險很大。作為中學生,現在手頭還沒有很多錢,但是了解一些有關股票的知識,了解股票的操作方法,了解影響股價的因素,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大家如此癡迷股市之時,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股市投資的特點是“高風險,高收益”,注意投資理財方式的多元化,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可是其他的投資理財方式還有哪些?各自具有什么特點?如何操作?……這些問題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們希望學生能夠主動了解這些知識,為以后的投資理財做好準備。
(二)教材資源。
第一,關于這部分內容,課標表述如下:解析銀行存貸行為,比較商業保險、債券、股票的異同,解析利潤、利息、股息等回報形式,說明不同的投資行為。從教材內容來看,《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六課講《投資理財的選擇》,教材分為兩個框題,第一框題是“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第二框題是“股票、債券和保險”。教材中以理論的形式對上述投資理財的方式作了簡要介紹。但因為這部分內容較抽象,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盡管教師也嘗試列舉實例講解,但學生對這些內容還是很生疏,學習中,常常會提出問題。這一方面說明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另一方面也說明僅靠課堂講授,學生無法真正了解這些理財方式。因此,我們選擇該課題讓學生去模擬操作,在操作中自己去感悟各種投資理財的方式,體會不同方式的本質及特點。
第二,這個項目的可操作性。投資理財這個項目內容很多,但是對于高中生而言,把握幾種主要的投資理財方式,如儲蓄存款、股票、債券、基金、商業保險等即可。對于這幾種常見的投資理財方式,學生既可以走進相關機構進行走訪調查,也可以在網上利用相關軟件進行模擬操作,還可以閱讀相關書籍,與親友交流,等等,研究方式多樣,可操作性也比較強。
(三)現實意義。
模擬“投資理財”這個項目,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投資理財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方式。當前我國的金融市場日益活躍,投資理財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而且,投資理財并不是富人的專利,學生手頭有一些零花錢,也可以將其用于投資理財,培養投資理財的意識和正確的理財觀念。
由此可見,開展模擬“投資理財”項目學習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識,而且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所以我們決定將模擬“投資理財”作為這次項目學習的主題。
(一)“投資理財”調查問卷及調查報告。
設計關于“投資理財”的調查問卷,通過走訪調查、整理調查問卷,了解常用的理財方式和大眾化的理財觀念,了解理財者的年齡、職業、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對理財觀念的影響。
(二)介紹理論學習成果的小論文。
通過上網收集資料,詢問家長親友,了解不同理財方式的概念及特征,完成理財專題小論文。
(三)投資理財策略。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設計出實用的投資理財策略。
(四)“投資理財”展板或“投資理財”報告會。
在“模擬操作”環節,利用相關軟件進行不同投資理財的模擬操作,了解各種理財方式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時,在操作中可以更深入地體會不同理財方式的含義、本質和特點,積累投資理財的經驗,為以后生活中真實的投資理財做好準備。
在明確了完成本項目的意義及要完成的項目任務之后,組內討論,確立項目學習的實施方案。
(一)成立項目組(5月4日~5月7日)。
首先召集前6個班的政治課代表開會,介紹項目學習的相關理論以及政治組項目學習的課題和政治組項目學習的操作方案(簡介),請課代表去動員本班同學。
學生提交名單,經過教師審核,最終確定項目組的學生成員。教師在分組時,考慮到小組內交流的方便,綜合大家的意見,將學生分成了7個小組。根據每個小組的自主選擇及教師適當調配,將1到7組依次確定為債券1組、債券2組、股票組、保險組、基金組、儲蓄組、理財組。
(二)進行社會調查(5月8日~5月19日)。
項目組進行社會調查的基本工作是:
1.初擬問卷:擬出調查問卷,交由教師修改。
2.確定問卷:全體政治組成員交流、討論、修改,完善調查問卷。
3.發放問卷:將300份調查問卷分發給學生,學生持調查問卷進行調查(通過拍照等方式記錄過程)。分發問卷時向學生強調:根據調查問卷中的年齡、工作年限、收入等選擇不同的群體進行調查,不要集中在一個群體中。
4.形成報告:問卷完成后對本小組的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形成調查報告。
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的目的是了解大眾化的投資理財方式和老百姓普遍存在的一些理財觀念,并了解職業、教育背景、收入等因素對理財觀念的影響,為項目學習的開展提供基本的社會資料。
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之后,了解到教材介紹的股票、債券、儲蓄存款等都是老百姓最常用的投資理財方式,也理解了生活中不同收入、不同職業、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的理財觀會有明顯的差異,同時開始思考自己如何樹立科學合理的理財觀念,這些都為后續的項目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理論學習(5月8日~5月19日,與社會調查同時進行)。
1.學習目的:了解不同理財方式的含義、特點及基本操作中涉及的相關理論。
2.學習內容:因各小組的任務不同而不同,具體內容如下:
債券組:債券的含義、類型,如何買債券。
股票組:如何開戶?如何看盤?如何選股?如何買賣?交易時涉及到印花稅、證券交易費等如何計算?
保險組:商業保險在我國的發展
歷史,保險公司有哪些,商業保險的種類(老百姓關注的商業保險種類有哪些),商業保險的特點,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商業保險。
基金組:基金的含義、種類,基金公司有哪些,如何買賣基金,如何選擇基金。
儲蓄組:儲蓄存款的定義、分類、
利率等相關問題,研究要盡量深入一些。
理財組:什么是理財產品?不同的銀行分別有哪些理財產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選擇時考慮因素有哪些)?
3.學習材料:可以通過上網收集資料,和父母親友交流,查閱相關書籍等方式來完成這一環節的學習
任務。
(四)模擬操作(5月20日~6月20日)。
有了對實際情況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項目學習進展到了“實戰”環節。
1.布置任務:給每個組50萬元人民幣作為家庭理財虛擬資金。每個組在討論的基礎上形成理財方案,并記錄理由。
對自己的理財過程進行跟蹤記錄,信息盡量詳細。以股票為例,學生需要每天記錄數據,如大盤點數、股價、你買賣的數量、心得等等。
一個月后,我們對不同小組的收益進行比較。
2.中期管理:我們規定每周四下午大課時間為項目組活動時間,在第一周,我們發現學生的模擬操作存在以下問題:大多數小組都把資金集中在股市,其他方面投資較少(5月份,股市行情很好,所以很多學生將家庭理財資金中的絕大部分投入到股市中);有的小組想要進行股市投資,但是不清楚如何操作;有的小組沒有記錄或者是記錄內容不夠詳細。
3.方法指導: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給學生強調了以下幾點――
(1)投資注意多元化,不能把所有的資金全部用于風險較大的投資。明確本項目是以家庭理財為背景的,也就是給大家的50萬元資金是一個家庭的財富。試想,一個家庭的財富能全部用于股票投資嗎?
(2)可以在周末去證券公司進行
走訪,會有專業的理財經理指導客戶具體操作。如果班里有同學的父母、親戚等在銀行或證券公司,也可以請他們來給大家作一個小型講座,具體指導如何操作。
(3)記錄信息盡量詳細。以股票為例,你在哪家證券公司買的股票?買的什么股票?代碼是多少?多少錢一股?你買了多少股?你買這只股票的原因,你買的時候大盤是多少點?賣的時候也要記錄以上信息。
(4)過程要求真實。大家一定要記錄真實的數據。
(5)在整個項目學習過程中,注意組內分工,每個同學負責不同的內容,大家協作完成此項目。
4.“實戰”成績:經歷了一個月的“實戰”,學生通過報表、截圖等方式匯報了自己的收益情況。其中,收益最多的一個組盈利55803.09元(虛擬)。下面是該小組的“實戰”成績摘要:
購買的股票主要有重慶啤酒、徐工機械、沃爾核材、七匹狼、晨光文具等,這些主要是在家長的指導下操作,其中有賺有賠,最終收益54132.64元。
購買的基金有000523,710001,
000311,000928,000045,最終收益
1546.85元。
在模擬操作過程中,只要有閑余資金,就放入余額寶中,最終收益123.6元。
項目學習的特點是以終為始,在項目成果的驅動下,歷經整理、完善、總結和反思,我們完成了項目,并形成了豐富的成果。
(一)形成了投資理財策略。
每個小組都制訂了本小組的投資理財策略,并且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做出調整。
以儲蓄組為例,他們將50萬元的虛擬資金分成了三部分,30萬元用于炒股,10萬元用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10萬元放在余額寶中。在模擬投資的過程中,因為6月份股市出現了大幅波動,所以他們及時撤出資金,并將這部分錢轉入余額寶中,對自己的投資方案作出了及時的調整。
在項目組定期的交流活動中,組內同學認為,通過項目學習,他們深刻認識到了投資理財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遵守法律,不能搞非法投資;投資理財應當量入為出,保證基本生活;投資方式應當多元化;懂得規避風險;要留出一部分資金作為流動資金,等等。
(二)形成了文本成果。
1.調查問卷。
理財結構調查問卷
(1)您的理財結構:
A.儲蓄存款10%以下10%~30%
30%~50%50%~80%80%以上
B.債券10%以下10%~30%
30%~50%50%~80%80%以上
C.股票10%以下10%~30%
30%~50%50%~80%80%以上
D.商業保險10%以下10%~30%
30%~50%50%~80%80%以上
E.其他
(2)您的入職情況:
學生(未入職)入職五年以內入職五到十年入職十年以上退休以后
(3)您的年齡:
18歲以下18~30歲之間 31~40歲之間41~50歲之間51歲及以上
(4)您的月收入狀況:
3000元及以下3001元~5000元5001元~8000元8000元以上
(5)您的受教育程度:
大專以下大專本科本科以上學歷
(6)您主要是通過哪種方式了解
金融知識:
電視、網絡等媒體與親人朋友交流購買理財書籍會議講座其他
(7)用一句話來描述您的理財觀:
2.調查報告。學生通過微信、QQ以及街頭調查的方式完成問卷調查,現將保險組的調查報告節選如下。
理財結構調查報告(節選)
根據問卷數據分析、街頭采訪的結果,小組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大部分人對于理財知識的缺乏直接導致了在投資分配方面不均衡、沒有計劃以及理財觀念模糊的情況。因此,改善此情況的主要措施是明確人們的理財觀念,增強人們的理財意識。
其次,調查對象主要是41~50歲的中年人,這部分人生活壓力較大,有未成年子女和年紀較高的老人,生活負擔重,沒有多余的資金用來理財。
再次,人們的理財主要偏向于儲蓄,原因是怕擔風險,缺乏對于風險的正確認識。相比于其他投資手段,儲蓄是相對風險較小但也是利潤較低的形式。在這方面,銀行應加強對于理財產品的宣傳,引導投資者增加儲蓄之外的其他投資方式。同時,投資者也應增強對風險的正確認識。
最后,中國當今的經濟改革正在進行,經濟正在實現轉型發展,在這樣一種有利的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下,投資者更應當進行合理的理財結構規劃,分享經濟改革的紅利。
(三)報告會上展風采。
因為學校有一個金融社,所以我們把這個報告會選在金融社的社團活動時間來進行。
內容:
1.各小組介紹本小組理論學習的
成果。
2.各小組介紹本小組理財方案的
選擇。
3.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理財過程為
中學生理財提出合理化建議。
要求:
語言簡練,內容充實。
投資理財報告會發言稿(節選)
牛之洲、蔡翼晨:在一開始的調查問卷與數據整理活動中,小組內成員初次合作,在互相磨合和適應的情況下完成了任務,其中,蔡翼晨同學對于數據的敏感程度以及數據所展現出來的一系列現象及原因的解讀讓組內成員贊嘆不已,高潔怡同學在整理資料與數據時更是提出了一系列的寶貴意見,牛之洲同學在整理數據時的細心、認真,更值得組內成員學習。
通過這次學習,我們感受到了理財的魅力,讓自己的錢充分地發揮出價值也是一門學問;同時,在面對數據以及一些現象時,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數據看整體,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也是要應用在生活中的技能。
高潔怡:從對理財一無所知,到形成研究報告,看著一個又一個統計數據,看著一筆又一筆的收益,看著對市場分析的一個又一個門道,歷時一個月的項目學習,帶給我諸多的思考。
我負責的部分主要是基金的操作和理論學習研究。起點為零的我在開始時上網查找資料,幾乎一無所獲。堆砌的術語,模糊的指向,這一切告訴我沒有捷徑可循。在關注各大網頁“推薦”的股票基金幾天內全盤翻綠之后,我更加堅定了這一認識。于是我開始轉向經濟新聞,像爸爸炒股一樣關注各板塊消息,同時,我了解到基金的不同分類,股票型的風險較大但收益可觀,偏債券型基金隨著消息的利好也會有優秀的表現,穩健型股票收益較小,但與之前的幾種相比,適合的人群大不一樣。
市場在消息中不斷沉沉浮浮,世界在花花綠綠中變幻萬千,經濟是其中的命脈,是國家看得見也是看不見的魂魄。在牛市中,操作基金僥幸盈利的我一直記得爸爸曾說過,只有你在股市中絕望之后,才會重新認識自己的欲望。項目學習帶給我的,遠不止這些。
報告會上,學生用簡明的圖表、生動的語言闡釋了自己在這次項目學習中的收獲,我們也感受到了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不僅增長了投資理財的知識,而且能跟小組同學分工合作,促進了團隊意識的提升,同時面對股市的沉浮,學生還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這些都讓我們感到欣喜。
模擬理財的項目學習結束了,但是我們的思考仍在繼續。在項目學習實施過程中,我們體會到,項目學習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它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體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項
目學習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
以模擬“投資理財”這個項目為例,如果按傳統方式去講,學生會感覺深奧難懂,覺得離自己的生活比較遠。但是,用項目學習的方式來做,學生就會感到投資理財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大家都努力想使自己的50萬元虛擬資金升值,所以了解相關知識的興趣也就大大提升了。
(二)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項目
學習更加注重團隊合作。
模擬“投資理財”這個項目,遠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每個組必須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完成學習任務。在項目組定期的活動中,組與組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流與探討,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都有提升。
(三)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項目
學習更能提高學生應對困難的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聽懂即可,面臨的挑戰較小。而項目學習是在“做中學”,“做”就是實踐,在實踐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不能用良好的心態來面對困難,用正確的方式來應對困難,就很難完成項目學習的任務。
(四)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項目
學習能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知識。
在模擬理財的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去研究什么因素影響股票;主動計算和比較余額寶與儲蓄存款的收益;自覺分析為什么股價的波動和
基金的波動之間有聯系……在這些思考和比較中,學生對股票、基金、儲蓄存款、余額寶等理財方式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能在實踐中感受這些理財方式的本質。模擬理財中,學生也積累了一些投資經驗。
(五)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項目學習更能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獲得生存的實用技能。
“投資理財”這部分內容,如果僅僅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只是注重對知識的把握,覺得會做題就可以了。但經過模擬“投資理財”的項目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投資理財的魅力,有了投資理財的意識,同時獲得了一些投資理財的“實戰”經驗。在投資理財報告會上,有學生說:“等我上大學,有了較多的零花錢,我就要拿其中一小部分來投資理財。”
當然,在這次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還有一些遺憾和不足。
其一,在項目產品中提到的投資理財展板,本來我們打算讓學生在展板中展示理論學習的收獲,模擬理財過程中的理財方案、理財結果、理財心得等,與全校同學進行分享,遺憾的是,由于項目結束的時候,正值學生期末復習時期,學生復習時間緊張,所以展板最終沒有做出來。
其二,我們設計這個項目的時候也還有一些考慮不夠完善的地方。比如模擬炒股,學生需要在股市開盤的時間內隨時關注股價,由于這個時間與學生的上課時間相沖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項目學習進程。
其三,在學生進行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沒能給學生提供一些具體的資料,比如有關投資理財的一些
有針對性的視頻、書籍等,所以學生在理論學習的時候花費的時間較多。
反思這些不足,下一步設計項目學習方案的時候,我們將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出調整和努力。
關鍵詞:中學生;理財教育;數據調查型;對照國外型;實踐探索型;功能利用型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022-03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大潮席卷神州大地,經濟成為社會各方面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九十年代后期,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學生群體的過度消費行為以及財產觀念問題受到了各方關注,學生在經濟方面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也越來越多地為各界所重視,大量相關研究相繼發表,一些教育方面的策略與思考也逐步問世。綜合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大類以及它們的綜合體:
1.數據調查型:這個類型主要是對現狀進行調查,得到有關學生消費、儲蓄、理財愿望等方面的一系列數據,進而根據有關數據分析和描述一些現實狀態;
2.對照國外型:這個類型的研究,更多的把眼光放到了國際上。將國際上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狀況與經驗,同我國現有的狀況相比較,從而突出理財教育的迫切性,同時提供一些借鑒材料;
3.實踐探索型:這類研究往往與學校教學關系密切,往往是在具體的課程中根據實際的經驗和探索融入理財的一些相關內容,或者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下設立理財的相關教育,希望將理財教育整合到學校現有的教學體系中。
4.功能利用型:這類研究與第三類有相似的基礎,即研究來源于學校教學實踐。但這類研究其主要的出發點可能更多的是為了促進學科教學的開展,而把理財的內容作為工具和輔助手段,隨著教學的開展,學生在理財方面可能得到提高,但這只是學科教學的一個副產品。
綜合看,每個類型的研究各有其側重點又互相補充,有時一個研究會不同程度的涉及多個不同類型的研究,可以說,各類型都從不同側面為進一步開展好中學生理財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基礎。下面,筆者將嘗試就各類型分別加以簡單的分析與評述。
一、關于“數據調查型”研究的簡析與評述
對于人們理財方面的“數據調查型”研究是筆者所接觸到的最大宗的資料來源之一,其開始時間相對較早,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就可以找到大量相關的成果,如:1985年的“鄱陽湖區人民消費調查和預測分析”等。同時,延續性較好,在各個階段不斷有類似的研究和文獻資料。并且,其涵蓋面較廣,對象遍布社會的各階層,如:農民、工人、白領、大中小學生、富裕階層、中產階層,等等,還有國家的不同地區,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直轄市地區,廣州、南昌、麗水等東南地區,西安、武漢、石家莊等中西部地區,包括城市與鄉村都有所涉及。這一類研究,往往是基于調查的數據分析為主,通過問卷、統計、數據處理得到了大量有意義的實證性資料,較有根據地得出了一些結論,反映了經濟高速發展中我國各層面的理財意識、能力和行為的現狀,揭示出在經濟大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經濟頭腦沒有及時跟上,理財存在著種種誤區。特別在對學生層面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更引起我們的重視,如:學生消費觀念有待完善、理財知識和實踐匱乏,缺乏計劃性等。同時,針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這些研究者也或多或少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如:倡導家庭理財教育,倡導學生開源節流、重視計劃,倡導建立相應的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的財商等。可以說得到的結論是極有參考價值的,特別是由于這類研究較好的延續性以及廣泛的范圍,從總體上呈現出了青少年學生在理財方面行為、觀念等的時代特點、地域特性和發展的情況。同時,提出的對策也具有一定的啟發性,為進一步如何改善相應的不良狀況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然而,這類研究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首先,這類研究的對象雖然廣泛,但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近期對于學生理財的調查分析雖然數量眾多,然而極大部分集中于大學生層面。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大學生畢竟是學生群體中人格相對獨立的群體,受家庭的影響明顯減少,社會接觸面更大,更類似于成人群體。同時,他們的可支配的資金更多,收入的來源也更廣泛。于是,他們的消費、儲蓄、打工等與理財相關的行為表現更為明顯,易于觀察到。同時,提出的一些相應的改善策略,如:勤工儉學、社會實踐等也更具有現實可行性。然而,對大學生的調查研究雖然也可以對在中學階段的理財教育起借鑒作用,但畢竟是簡潔的。同時,大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不可能是進入大學那一刻才產生的,也不是簡單的到大學才開始采取某些策略就足以化解的。大學之前的中學時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一個人的財富觀,理財意識和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不應只關注大學階段,而應將更多的目光投入到之前的每一個階段學生身上。其次,雖然每個研究都會提出或多或少的對策,然而,相對來說大多數都比較空洞,更像是指導思想,對于實際如何操作價值不大。更結合之前說到的過分關注與大學生群體,造成即使作為指導思想,也很難與中學、小學等階段的理財教育結合起來。所以,其實際操作的價值不足。
二、關于“對照國外型”研究的簡析與評述
另一類數量很大的研究屬于“對照國外型”研究。這類研究大多數時間相比第一類要晚一些,大致在九十年代末開始,陸續出現了參考國外理財教育的文獻,如:1999年的“國外青少年理財教育”等。這類研究主要是將眼光更多地放到了國際上,特別是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的理財教育之上。他們一方面對比我們的理財教育與發達國家理財教育的差別,尤其是不足之處,引發社會的重視與思考,從而為大力發展我們自己的理財教育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充分介紹、分析、評價其他國家的各種做法,以期為我們開展理財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鑒。可以說收到了很不錯的成果與效果。與第一種類型相似的是,這類研究讓社會更加認識到了開展理財教育的迫切性。差別在于,一方面,這一型的研究為我們介紹了各國理財教育的發展歷程,經歷的事件,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審視我們的理財教育所提出的時期和可能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另一方面,大量經過實踐檢驗的較為扎實與系統的理財教育的模式和內容,教育教學組織的方法,教學原則和目標,甚至是參與的人員、組織和相關教材和教學方式等的介紹,為我們開拓了思路,提供了更切實際的操作參考。然而,這類研究也有它的不足之處。關鍵就在于我國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與國情狀況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著較大的差異。一件在西方國家看來再普通不過的事,在我們國家可能被看成另類,反之亦然,如:信貸消費與儲蓄節儉,在西方,可能信貸消費的觀念根本不用教學生,他們在生活的過程中自然就會接受這樣的觀點,而在我國,可能儲蓄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那么,在這個方面的教學,恐怕照搬西方的經驗可能就不行了。所以,這一類研究為我們睜開了看世界的眼睛,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但還并不是足以應付實踐的具體策略。
三、關于“實踐探索型”研究的簡析與評述
相對前兩項研究的不足,“實踐探索型”研究更重視實際,往往更多從學校教育實踐出發,提出了相關的具體措施和方案。這類研究開始較前兩類更晚,大致在本世紀初才有所出現,如:2003年的“中小學理財教育的認識與探索”等。相關的資料也不如前兩類那么豐富,且大多數都是位于經濟發達地區。這也很好理解,一方面,意識的深入人心需要一個過程,當前兩類研究喚起了人們對理財教育的足夠重視后,相應的實踐操作才可能進一步跟上,從實踐層面說,我國的理財教育,無論是對大學生的還是對中小學生的都是剛剛起步。另一方面,實踐操作、探索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是需要一定時間積累和經驗總結的,這不同于前兩類研究。相對來說前兩類研究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都較少一些。同時,相對調查研究更多集中于大學階段,實踐研究更多集中于小、幼階段,就筆者個人觀點,這可能和現有的升學制度和教學體系有關。雖然,目前這類研究還不多,但是作用已經顯現出來。這類研究著眼于小處,往往是根據某個年級,某個學校,甚至某個課題展開的。而他們立足于本土,立足于教學實踐的特點,造就了他們得到的結論具有更高的適切性和可行性。在這一類研究中關于中學的又可以分為兩個小類,一類主張將理財融入數學、政治等基礎課程之中。由于課程體系的變遷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現有課程體系中并沒有專門的理財類課程。同時,短期內傳統的考試制度不可能退出,更重要的是全社會對教育的認識依然停留在“考試――升學”模式下,所以,在考試科目中合理滲透理財內容不失為折中的良方。另一小類主張結合課改,開設理財類的拓展和探究課程,探索合適的校本理財課程等,這同樣是由于現有課程體系不包含理財類的課程,同時也希望更系統、專門的提高學生理財的意識和能力。
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第一類成本更低,同時惠及更多的學生。比如一些研究不約而同地選擇在數學課上滲透理財內容,原因在于數學的方法很多時候能夠支持理財的技術和手段,于是理財問題成為了數學的一種應用。這就造成在數學課上適當的滲透理財內容成本較低,而且大多數數學教師都能勝任。同時,每一個接受數學課教學的學生,都將獲得理財方面的熏陶。然而,缺點也顯而易見。一方面數學教師未必具備更多理財教育的能力,很可能只是將理財內容作為普通例題,從而使理財滲透效果不明顯;另一方面,由于內容是在數學課上按需滲透,造成理財內容零散、不系統,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財意識,然而無法進一步塑造合理理財觀念和能力。第二類恰好形成互補,專門開設的理財類課程能夠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理財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理財觀念和一定的理財能力。然而,由于拓展和探究的性質,造成最終接受這樣理財教育的只是學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學生全體。同時,開設專門的理財類課程對于教師的要求較高,無疑會提高學校開設該類課程的成本。同時,作為這一大類的研究卻多大都只涉及消費行為和觀念、理財知識和方法等方面。很少有研究是指向財富觀、幸福觀、風險意識等方面,對于理財來說處于基礎地位的內容。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更加容易數量化,從而無論是在設計例題,還是研究題目方面都更具抓手。而后者較難以數字化,一方面,可能對授課教師造成講授的困難,特別是在數學等課程中滲透理財內容是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即使是拓展和探究課,由于受到時間的限制(當前許多該類課程往往是以學期為單位開展的),也無法落實涉及價值觀等需要長期培養的內容。但是,對于我們的學生甚至是社會來說,可能更為缺乏的不是理財的工具和方法,而是理財思維和認識以及繼之而來的態度和情感。
四、關于“功能利用型”研究的簡析與評述
關于這一大類,嚴格說不能歸類于本分析,原因在于本分析主要是針對中學理財教育而言的,但這一大類往往關心的是學科教學本身,而理財內容可能只是一個手段、例題,這一點與第三大類的第一小類有相似的地方,區別在于這里理財教育并不成為主要目的之一。比如他們的目的可能是利用理財內容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或者利用理財內容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促進數學教學的開展等。然而,本文仍然將其分列于中,主要是考慮到它對于理財教育進一步開展具有一定的價值。主要在于,這些研究都從側面證明了一個重要問題:理財教學可以與基礎課教學相協調,甚至促進如數學等課程的學習。這一點看似平凡,然而,在當前,無疑為理財教學的進一步開展開拓了很大的一片空間,大大提升了進行理財教育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關于中學生理財教育已經有一些研究的成果,同時,這一類研究正在蓬勃發展之中。近期,越來越多的研究將幾個大類綜合起來,取長補短,期望集中外之長,通過研究得到較為綜合的,對實踐有參考價值的成果。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關于理財教育,特別是中學生理財教育的研究,在國內還處于開始階段,無論是調查分析、還是實踐探索都相對不足,更多的是對現狀的分析和對理財教育的呼喚,即使形成了一定的結果,往往也相對片面,尚沒有形成較系統的研究成果,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也許對于現階段來說,如何開發校本課程,將基礎課中滲透理財教育和拓展、探究課中深化理財教育結合起來不失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參考模式。筆者曾大膽設想了一種數學與理財協同互促的校本教學方式:首先充分發掘較長一個學段數學課中所有可能滲透理財思想、方法的內容,加以整理,配以精心設計的例題在進行數學教學的同時滲透理財內容,從而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受到理財思想的熏陶,普及理財的意識;同時,結合各階段學生的數學能力,設計相應的理財主題探索活動,在實踐中強化學生的理財意識與能力;對于在上述兩項中脫穎而出,或者對理財產生很大興趣的同學,進行更深入一步的理財拓展,從而使希望進一步提高理財能力的同學得到更多的發展。這樣一方面照顧了面,同時也相對提高了點,點面結合,可能是現階段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個在中學進行理財教育的思路
參考文獻:
[1]王云蔚.高中生理財意向透視[J].青年研究,2001,(7).
[2]張曉明.美國青少年的理財教育[J].家庭科技,1995,(9).
[3]黃全愈.美國的理財教育[J].小學青年教師,2003,(12).
[4]吳建明.學生的理財教育與消費引導[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1,(3).
[5]國外的財商教育[J].金融博覽(銀行客戶),2009,(2).
[6]陳核來.加強學生理財教育的探討[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5(l):55-58.
[7]李萌.獨生子女引導第3次消費浪潮[J].中國經濟周刊,2005,332(49):20-23.
[8]馬祥林,王天橋.昆明市中小學生家庭教育消費調查研究[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6(1):69-74.
[9]宋廣文,魏淑華.論學校理財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06,(2):9-12.
[10]吳潤貴.開發校本課程實施理財教育[J].湖南教育,2005,(21):30-31.
[11]程世嶸.廈門近四成中小學生控制不住花錢[N].工人日報,2006-03-02(5).
[12]陳柏良.運用“案例”開展探究教學的嘗試[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3,(7).
[13]李慶祖.在解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數學教學研究,2003,(1).
[14]沈婷.高中數學理財意識滲透之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5]顧來賓.初中數學經濟類應用問題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配合數學新教材的實施,針對傳統作業的一些弊端,我在作業改革方面做了以下嘗試:
傳統作業中“問題的提出”“數據的提供”都是教材或教師精心準備的,而不是學生自行提出和采集的,讓學生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造成學生無條件接受,不愿質疑不想創新,今后如何獨立開展研究呢?注意到這些以后我在布置作業時就有意識的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并加以解決,如七年級上冊講“教育儲蓄”一節前,先讓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到附近的儲蓄所了解有關儲蓄知識。在搞清了儲蓄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儲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稅”本息和等基本術語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財為例進行一些有關的計算,課后要求結合自己家庭的實際設計參加教育儲蓄的方案。這樣既鍛煉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有了“用數學”的意識。
傳統作業形式單一,多為書面答題,學生易感到枯燥乏味,難免采取應付的態度,于是我經常結合教材內容布置一項活動或一件制作來提高作業積極性,如七年級上“豐富的圖形世界”一章的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折小正方形紙盒“棱柱”圓柱等常見的幾何圖形;在“展開與折疊”一節鼓勵學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開小正方形紙盒,結果得到了比書上還多的展開圖;在“截一個幾何體”的教學中啟發學生用刀在蘿卜或橡皮上切截,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并說明截得的多邊形有哪幾種。這樣一來同學們興趣很濃,在親自動手實驗操作的基礎上獲得了經驗,建構了知識體系,促進了能力的發展。
傳統作業強調獨立思考,不鼓勵互相討論共同完成,這與新課程標準提倡“合作互助學習”相背,由此我注意把讓學生“學會合作”當作一項必要的素質來培養,常把學生分成四五人為一組共同完成一次游戲(湊24投硬幣搶100)或一件作品。并要求寫出這次活動的說明書,說明書上有明確的個人職責。如何解決組內沖突等;或就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去探究解決,最后用“數學小論文”或“數學作文”的形式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表述出來。對于這樣的作業往往學生很樂意通過分工協作,相互配合去積極完成,甚至成效顯著,如“圖案設計”一節交來的作品大多立意新穎,設計巧妙,色彩豐富,有的配上了背景,有的清晰表達了創作思路,有的風趣幽默,同學們不僅得到了成功的滿足,也體會了團隊的力量和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論文摘要:金融創新作為金融領域各種要素的重新優化組合和各種資源的重新配置,已成為目前金融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金融業的逐步開放、人民幣的國際化、以及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全球化,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動因的分析,并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對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金融創新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與建議。
金融創新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受到全球銀行業的大力追捧,并逐步發展成為各銀行集團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商業銀行。他們通過對金融制度、金融產品、交易方式、金融組織、金融市場等的創新和變革,以重新優化組合金融領域各種要素,同時實現各種資源的重新配置,金融創新亦已成為金融體系促進實體經濟運行的“引擎”。我國商業銀行不僅需要面對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在國際化過程中同時還要應對國際金融全球化的巨大風險,所以深入分析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動因,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金融創新的現狀,找到金融創新的突破口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金融創新的動因分析
當代金融創新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到80年代形成,到了90年代,金融創新理論基本上形成了體系,并成為金融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金融創新從微觀角度來看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場格局的創新及其定價機制方面;而宏觀角度來看,則主要集中在金融創新對金融制度的影響。而金融創新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動因理論、運行(傳導)機制、經濟效應分析三個方面。其中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動因分析則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根本動因:追逐利潤
如果金融機構沒有逐利的動機,那么商業銀行就可能進行金融創新。例如: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銀行設立的目的是為經濟發展籌集和分配資金,所有的資金運用都是按照行政命令的方式制定和執行,充其量就是政府的出納,絲毫沒有按照市場的需求來合理配置資金。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時,由于其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獨立的經濟實體,還帶有部分計劃經濟的色彩,金融創新的欲望也不足。但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特別是入世5年保護期的結束,金融機構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大,利益性的經營模式也逐步成為銀行金融業發展決策重要目標。
(二)規避金融管制
無論在哪個國家,金融業一般要較其他行業受到更為嚴格的管理,當政府的金融管制妨礙了金融業務活動和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造成金融機構利潤下降和經營困難時,金融機構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就會千方百計地通過金融創新,繞過金融管理當局的法規限制,努力把約束以及由此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以便贏得競爭優勢。比如:具代表性的金融創新產品有歐洲美元(1958,國際銀行機構)、歐洲債券(1959,國際銀行機構)、平行貸款(1959,國際銀行機構)、自動轉賬(1961,英國)和混合賬戶(60年代末,英國)。這些金融創新都能夠較好解釋該時期商業銀行與市場拓展相關聯的金融產品創新和商業銀行的“逆境創新”、快速增長的財富對金融資產創新需求所引致的金融創新、以及金融市場管制措施越多的國家往往更容易成為金融創新的集中地等現象。
(三)轉嫁風險和高科技的應用
具有代表性的是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完全崩潰與兩次石油危機所促成的為防范和轉嫁風險的金融創新。其中電子計算機技術進步以及在金融行業迅速推廣也構成該時期的背景的一部分。這個時期金融創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轉嫁市場風險,具有代表性的金融產品創新有浮動利率票據(1970,國際銀行機構)、聯邦住宅抵押貸款(1970,美國)、外匯期貨(1972,美國)、外匯遠期(1973,國際銀行機構)、浮動利率債券(1974,美國)和利率期貨(1975,美國)等。20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和匯率、利率反復無常的波動,使投資回報率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從而激勵各商業銀行不斷創造出能夠降低利率風險的新的金融工具。 轉貼于
另外一個重要的動因就是高科技的應用。尤其是現代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金融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引發金融領域內一場改變歷史的“技術革命”,使得以往無法實現的交融服務得以實現,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費用,使得金融機構提高了擴張區域性業務的功能。這也是一個推動金融創新的重要因素。
(四)金融自由化
上個世紀80年代,由于世界性的債務危機的爆發,西歐各國普遍放松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顯著增強。此階段金融創新產品大多以銀行表外業務的形式出現,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創新產品有貨幣互換(1980,美國)、利率互換(1981,美國)、票據發行便利(1981,美國)、期權交易(1982,美國)、期貨交易(1982,美國)、可變期限債券(1985,美國)、汽車貸款證券化(1985,美國)等。由于金融管制部門對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的限制,迫使商業銀行在資產負債業務以外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使得這一時期的銀行表外業務得到空前創新和發展。同時各國對商業銀行的準備金提出了相應要求,使得銀行采用諸如貸款出售(證券化)、備用信用證、互換交易等表外業務形式將資產轉移至表外,以減輕資本充足性的壓力并獲得較高收入。
二、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品種單一
消費信貸、網上銀行、租賃、個人理財業務等只是少量開辦,仍處于初級的探索階段,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國際金融和衍生金融工具業務等方面,尚有可觀的發展空間。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新業務的發展規模仍然較小,在銀行的整體業務規模中占的比重仍然較低。從整體情況來看,中國的銀行整體規模還十分小。
(二)金融創新數量擴張快、質量低
由于金融創新主體素質不高,創新的內容顯得比較膚淺。同時我國金融創新的科技含量較小,深度不夠。我國金融所依托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技術還很落后與西方國家的銀行業務電腦化、專業化、經營管理的信息化還相距甚遠。而且,我國網絡技術水平整體上還比較落后,也限制了我國金融創新水平的提高。
(三)業務創新不均衡
資產業務是指運用貨幣資本來獲得利潤的業務,主要由部分組成,即現金資產、放款、證券投資和其他資產。從金融創新的動因來看,我國金融創新的動因有所偏差,金融機構創新的微觀動機則偏向于在無序競爭中搶占市場份額,出現了許多不計成本甚至負效益的金融創新。中間業務主要是指那些銀行不需動用或較少動用自己的資金僅以中間人的身份代客戶辦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項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并收取服務費和傭金的業務它具有風險低、盈利高、服務性強等特征。近年來,中間業務是一個發展很快的業務,其發展速度已大大超過了傳統業務。與國外商業銀行相比我國銀行經營的中間業務主要是匯兌、結算等業務。
(四)金融創新環境約束
一方面,作為經營主體來看,在很大的程度上,我國的金融體系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壟斷,四大國有銀行無論在機構數量、從業人員以及資產負債規模等方面都占有壟斷地位,這種行業的壟斷,不利于金融創新。另外,金融管制仍相當嚴格,過多的金融管制抑制了金融創新。
另一方面,作為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消費主體來看,社會公眾是商業銀行最大的客戶群。目前的情況是:我國城鄉居民儲蓄意識強但消費意識、投資理財意識較弱通過商業銀行這個中介來投資理財、消費的意識淡薄。目前全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萬億元民間手持資金約萬億元。但長期以來國人根深蒂固的消費觀念使得消費信貸、個人理財等業務至今仍不能像西方那樣成為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社會公眾金融意識淡薄不僅影響了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也助長了銀行業務經營的惰性從而沒有也不可能向消費者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零售業務。 轉貼于
三、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對策
(一)立足市場及客戶
金融創新是增強自身實力,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因此每一項金融品種的創新,都要與客戶緊密聯系起來,同時需與追求經營效益最大化結合起來。這就從客觀上要求我們在創新時,既要考慮實際情況,又要符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需要。
(二)堅持原創和高起點
在確定金融創新主攻方向時,商業銀行應選擇技術原創型創新為突破口。其依據是:第一,技術原創型創新代表著當今國際潮流,以此為突破口,可以發揮我國商業銀行的后發優勢,保持技術上的高起點。第二,在我國還存在比較嚴格的金融管制的情況下,技術原創型創新受金融管制的程度相對較小,因此比較切實可行。
(三)加強創新科技含量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金融創新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金融創新的進程進一步加快。提高金融產品的科技含量,延伸金融的服務觸角,是商業銀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四)平衡業務間創新比重
加大存款業務創新。首要的任務是進行存款產品和業務手段的創新,要大力發展個人銀行、企業銀行和網上銀行,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產品,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方位服務,穩定現有的客戶群。一是要提高匯兌、結算業務的服務效率,保住已有的市場份額。二是要迅速增加業務的服務種類,擴展業務范圍。三是要大力發展租賃業務,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回租租賃、經營租賃、杠桿租賃業務等。四是要積極開展各種咨詢業務,利用專業優勢和不斷發展的信息網絡對企業和個人開展有關資產管理、負債管理、風險控制、投資組合設計和家庭理財等多種咨詢服務。
參考文獻
[1]彭正宇: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問題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4)。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科研;教學;實踐;創新培養體系
一、引言
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之一。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擴大的同時,金融界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嚴峻的競爭壓力。從實質上看,金融業的競爭是金融人才的競爭,為了提高我國金融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須加強重視對金融人才的培養。傳統的金融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應積極探討金融學專業教學改革新思路,構建創新培養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提高金融人才綜合素質能力,以滿足高素質金融人才的需求以及適應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金融學專業教學培養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金融學專業教育一直在改革與調整,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金融學專業教學培養環節還存在著一些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教學內容和方法落后
金融理論與實務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但國內高校金融專業教學內容合理性還存在一定欠缺,具體體現在:一是課程設置偏重理論,不符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二是課程設置的重復性,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三是重微觀輕宏觀,不利于理解金融業的運作機制;四是重理論輕實踐,金融實驗硬軟件和實踐平臺缺乏。[1]在教學方法上,如果教師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灌輸知識,不能采用靈活多樣、風趣生動的教學方法,則必然會使學生對枯燥的學習產生厭倦,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必須進行改革與創新,使教學方法多樣化、生動化,提高教學效果。
2、實踐教學環節重視不夠
目前,各大高校金融學專業在教學環節上主要還是課堂理論教學為主,輔以一定程度的實踐教學。但是實踐教學仍然重視不夠:金融學教學專業實踐教師人數有限,一般都是從事課堂理論教學的教師同時進行實踐教學,缺乏從事金融相關工作的實際操作經驗;實驗室及電腦等硬件配套不齊全,質量不高,無法滿足正常實驗教學的需求;校外實踐平臺和基地建設薄弱,無法營造真實的實踐教學環境;實踐教學安排課時少,實際操作不多,不能使學生得到有效地學習和鍛煉;案例教學已經進入課堂教學中但是仍不能深入凸顯其重要地位。
3、科研投入不足
金融學專業論文和科研活動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衡量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研究性學習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而目前在我國各大院校中普遍存在著科研投入力度不足、科研項目少等問題。一方面,在鼓勵開展各類金融競賽方面缺少有效的保障,如"挑戰杯"競賽、創新基金比賽、戰略模擬大賽等活動,都遭遇著經費支持力度不足,實驗設備的短缺,學術指導力量薄弱等瓶頸,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研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另一方面,畢業論文質量存在著假、大、空的問題,追其根源還是指導力度不夠,投入不足。
4、不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
隨著教學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教學評價機制的要求也必然越來越高,而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還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從對學生的評價角度看,目前許多高校都是采用學分制,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出現學生知識結構的斷裂。一部分學生為更容易獲得學分選課不合理,導致所學知識支離破碎,不成體系,影響培養目標的實現。從對教師的評價角度看,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對老師的評價標準從總體來說未能完全脫離"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的傳統模式范疇。[2]
三、金融學專業"科研+教學+實踐"創新培養體系的構建
針對當前金融學專業教學環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必須將金融科研、實踐引進教學中來,實現金融"科研+教學+實踐"三位一體的創新培養體系。
1、合理規劃理論教學,夯實基礎知識
首先,全面梳理金融學專業教學開設的課程,理順課程關系。第一,豐富金融學專業選修課的內容,擴大選修范圍,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選擇相應的課程,進一步地深入學習。第二,增大金融學專業課程的彈性,開設一些新的微觀金融和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在各方面的適應能力,培養出復合型人才。
其次,加強微觀金融必修課程的教學內容。金融學教學應該順應當今金融研究的微觀化趨勢,增加微觀金融必修課程的教學內容,補充實踐需要、具有實際操作意義、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內容,如公司理財、家庭理財網絡金融、電子銀行等課程知識。
2、大力發展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
首先,積極進行案例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一方面,完善金融學案例庫建設,編制更多符合金融學教學要求的高水平案例。所舉案例必須能反映金融學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規律;需適應時展的趨勢,適應金融學的教學改革和當代學生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在進行案例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互動式的教學方法。
其次,合理設計實驗教學,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學校在進行理論課教學的同時,因開設相應課時的實驗教學,如開設商業銀行綜合業務模擬實驗室、金融衍生品業務模擬實驗室、期貨與證券模擬實驗室等實驗課程,要求學生能借助金融模擬軟件,解決實際問題。
最后,創新基地教學,讓教學"走出去"。在穩步推進校外教學基地的建設過程中,學校可與各種金融機構加強合作,與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相關企業簽署正式協議并掛牌,定期定量安排學生和教師開展實踐學習或交流活動,建立起多層次、立體式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網絡。[3]與此同時,國家要加大對高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
3、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學術水平
首先,積極開展各類金融競賽,如"挑戰杯"大賽、創新基金項目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相關比賽中積累經驗,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學校還可開設金融講壇,可設法邀請校外知名金融學業界人士到學校做報告,加強學術交流,開闊學生的思路。其次,構建產學研平臺。在創新教學實踐基地的過程中,與各大合作企業密切合作,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共同開發科研項目,聯合承擔金融企業提供的各類科研課題。最后,改進學生畢業論文質量。注重教師科研課題的參與度,指導老師要對學生畢業論文寫作進行針對性地精心輔導,提高學生學術水平,同時也可以促使教師更多地關注金融界的熱點及前沿問題。同時規范畢業論文和優秀畢業論文的考核與評選工作,建立高效、高水平的科研激勵機制。
4.創新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建立客觀、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
在金融學專業創新培養體系構建當中,不能忽視對金融教學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的改革,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客觀、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
對學生成績評價來說,在創新考核方面,應首先加大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可通過出勤、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情況來評定平時成績,使成績評定具有合理性。其次,在金融實踐教學方面,應加強對金融實踐教學過程的考核評價。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金融校內實習、校外實踐的真實情況評價,保證評定標準的全面性。最后,制定嚴格評分標準,量化考核內容。
對教師教學評價工作來說,應具有規范、導向、促進、反饋等多種作用,這方面的考核內容則主要包括教師教案、課件制作、課堂授課效果以及老師的科研成果,結合同行與學生的意見進行客觀的評定。把教學與育人、教學與科研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比較全面、系統、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梁隆斌,高校金融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J],重慶與世界,2013,30(1):50-53
關鍵詞:金融專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一、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對象為沈陽農業大學金融專業學生,采用無記名方式,實際回收有效問卷251份。
1.對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視不足
調查中發現,僅有19.12%的學生認為學校對實踐教學非常重視,34.26%的學生認為重視一般。這一結果與目前金融專業教學過程中普遍重視理論、對學生的金融實踐能力方面的塑造與培養不足相吻合。對實踐教學的忽視,導致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同時也就增加了學生的就業難度。
2.金融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對已經參加過金融實踐教學課程培訓的學生的調查發現,實踐課程教學幾乎都是由理論課教師兼任,專業的實訓課程教師缺乏,部分實踐課程從外部聘請行業人員擔任。師資隊伍的素質是提高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水平的關鍵。理論課教師雖有著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但往往缺乏社會體驗與金融實踐經歷,加之教學任務繁重,實踐進修機會少,導致實踐經驗不足,動手能力也相應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
3.金融實踐教學課程內容設置不科學
表現為:(1)內容形式單一。通過設置“本專業開設了哪些實踐實訓課程”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課程主要集中于銀行經營管理、保險學和股票投資,分別占比89.08%、43.7%和39.5%,而家庭理財、期貨投資、外匯交易等實訓缺乏。(2)課程設置與學生的需求不一致,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3)實踐教學內容有待改進。金融實踐教學理應是理論延伸到實際,應用于社會的內容,然而目前實踐教學內容對學科前沿的反映作用有限,使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4.金融實踐教學設施及管理制度不健全
表現為:(1)實驗室建設有待提高。僅有21.01%的學生對本校實訓場所、設施配置情況持很滿意的態度,其余將近80%的學生對訓場所、設施配置情況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滿意。僅有30.25%的學生認為校內實踐教學設備能滿足實踐技能培養的需要,其余學生認為僅能部分滿足其需要。這表明,實踐教學硬件設備數量不足,陳舊落后,無法滿足學生獲取新技能的實際需要。(2)實踐教學的各項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缺乏對實踐教學過程的管理,未能形成有效的實踐教學評價與考核體系。
5.金融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缺乏
實訓基地是鍛煉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場所,經過調查,實訓基地建設亟待提高。在本專業是否擁有自己的校外實訓基地的調查中,有40.34%的人表示不了解,38.66%的人表示沒有。通過設置“學校是否安排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50.85%的學生表示偶爾到校外基地實習過,42.37%的學生表示從沒參加過,而且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校外實習基地不能充分滿足其實習要求。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缺乏,學校與金融機構未建立長期穩定合作機制,未能為學生提供持續、穩定的實習機會。
6.金融實踐教學整體滿意度有待提高
學生對金融實踐教學課程滿意度是衡量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通過設置“您認為本專業開設的實訓課程是否能滿足您的需求”對學生金融實踐教學課程滿足程度進行調查,非常滿足、滿足、一般、不滿足、非常不滿足的學生分別為14.29%、50.42%、28.57%、6.72%和0%。對本專業實訓課程滿意度的調查顯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的學生分別為10.39%、40.12%、38.58%、10.91%和0%。統計結果表明,學生對本專業實踐課程需求的滿足程度和滿意度不高,金融實踐課程仍需進一步完善。
二、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發展建議
1.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學分制,在教學計劃中理論課學分與實踐課學分所占比例失調,實踐教學學分過少,由此導致學生的實踐環節的學習缺乏。實際上,與理論教育相結合的實踐教育有很多種,完全可以體現在金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除了傳統的實驗室模擬教學之外,還能通過課堂討論、社會調查、參觀、校外頂崗實習等方式學習,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對金融理論的感性認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加強金融實驗室教學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1)學校應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完善金融實驗教學設備,增加模擬實習軟件、模擬票據和單證,充分利用實驗室進行模擬教學。(2)學校應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可與一些校外金融機構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踐基地,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到實際部門鍛煉的機會。
3.增加金融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
在金融專業實踐課程的形式上,除了已開設的銀行業務實訓、金融投資模擬實訓、畢業論文、專業實習之外,還應適當拓展增加模擬實訓課程,例如,對《銀行會計學》等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增設實驗或實習,同時增加社會實踐或調查、校外實習等實踐課程。在課時結構上,適當提高專業實踐教學的學時比重,最終形成與理論教學相互配合,以基本技能為基礎,專業技能為重點,重視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1)要強化教師自身的實踐環節,提高實踐能力。教師要定期到金融機構實習、進修,不斷更新金融知識結構,增強金融專業技能,為實踐教學充實新內容。(2)聘請實踐經驗豐富、具有實務部門工作經驗的金融專業人士擔任兼職教師,構建一支具有一定工作經歷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3)定期組織教師到國內財經院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做得好的學校參觀學習,借鑒經驗,不斷提高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玲.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江南論壇,2011(8):56-57.
[2]盧珍菊.合作培養造就應用型高級金融人才[J].高教論壇,2006(5):45-47.
論文關鍵詞:武漢;金融競爭力
1 培育有競爭力的金融市場
1.1 完善金融交易市場
武漢是老工業基地,其工業基礎相對較好,這就為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實體依托。但是,由于在武漢的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那么武漢產權交易市場這一平臺的建立與改革和金融交易市場的發展與完善就不應是特立獨行的。因此,如何作好武漢市產權交易市場與金融交易市場的分層和分步建設,應是當前的需求之重。
1.2 加速金融市場國際化
從引進外資貨幣經紀公司入手構建外匯拆借市場和貨幣市場;從組建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入手發展證券市場;從外匯市場引入外資經紀商逐步實現國際化。其中,外匯市場的建設十分重要。在國際資本流動中,外匯市場是一個規避匯率風險,增強資本流動性滿足投資需求的重要市場。隨著武漢市對外經貿事業的不斷發展,銀行和企業對更多地參與外匯交易的需求越來越大,如果在武漢建立自己的外匯交易中心,將使國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外匯買賣更加方便,這對加速金融市場國際化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1.3 促進金融市場多元化
為了在金融發展上有特色,并保證武漢在金融創新過程中的穩定性發展,需要培育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多元化經營模式。應積極培育和完善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和期貨市場。其中,應著力注重以鄭州商品期貨交易市場為依托的金融期貨交易市場的建立與完善,使其成為一種品牌,發揮期貨交易的多種功能。尤其應創造條件,盡快進行金融期貨品種的研究開發和設計,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加大金融期貨的市場規模。為武漢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應積極創建和完善其他市場,如黃金市場、貨幣市場、證券市場等,以建立多元化金融市場體系。
2 完善金融法規制度,規范金融運行環境
2.1 培育地方金融法規
金融法規賦予了中央銀行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獨立開展金融業務、以及獨立履行金融監管職能的可能性。但是,在其執行過程中,來自行政方面的干預卻難于避免。再加上我國根本就沒有獨立于地方政府的金融司法體系,所以這對于地方金融系統的建設與完善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
2.2 強化金融信用觀念
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特大城市,其在金融行為上不管是將要扮演中轉站的角色也好,還是出于“中部金融中心”這一戰略目標的驅使也好,這種金融資源配置背離償還性原則的信用觀念一再弱化現象的存在是極為不協調的。近幾年經過多方努力,雖然有所改善,但總體上信用環境與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對稱、不協調矛盾依然存在,影響到市場的有效運作,阻礙著武漢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因此,加強武漢市金融信用網絡的建設自然也就成了當前所要加緊完成的金融工程項目之一。
2.3 明確金融監管重心
目前,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的地區辦總部均設在武漢,為完善武漢的金融監管體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作為全國金融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武漢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就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創新監管的方式,在現有的情況下,真正做好監與管的結合。在提升自身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的同時,注重金融運行潛在效率的實現。
3 調整金融科技戰略,加速金融網絡化建設
眾所周知,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是要建立現代化的金融管理體系。
因此,金融科技工作的重點就是要大力發展金融電子化建設,積極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活動,充分發揮其“服務、保障,促進、發展”的作用,以最大限度的保證
我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的順利完成。
3.1 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量,確保金融電子化的持續高速發展
現代金融業的發展靠的主要是金融科技水平的發展狀況。而金融科技的發展歸根結底仍是金融電子化的發展程度,即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程度。所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則成了區域金融發展首要的任務之一。武漢在金融基礎設施競爭力上排在所選城市中的第十位。可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各類金融網絡基礎設施的建立就成為了當前武漢市網絡應用發展的適時所需。因為,只有有了良好的硬件基礎和運行環境,才能有效保證系統的可靠與安全,才能有效降低故障發生率。通過網絡改造,不但能提高網絡傳輸速度,縮短交易時間,提升服務效率;還有助于增強金融系統在客戶中的信譽。而金融信譽的提高顯然對客戶消費觀念的轉變是有正的促進作用的,一旦人們養成了這種網上的消費習慣,也就是金融電子化大發展機會的到來。
3.2 注重金融網絡的應用,加速現代化客戶服務中心的建立
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支柱產業,就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大力推動金融網絡應用和金融服務方面的創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Interact技術架構、以Web為平臺的客戶服務與營銷中心,并提供多元化金融電子服務。如企業
理財和家庭理財服務,B to C支付服務,B to B支付服務等。
這不僅是金融體系優質化服務的充分體現,而且也是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應對入世后的挑戰,轉變經營理念,提升服務手段的重要保證。更主要的還在于它確立了一種新的服務和營銷體系,一種當今現代化金融體系所必需的經營手段和服務方式。
目前,武漢的金融電子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有的金融交易甚至還保持著點對點的老模式。但是,作為中部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其自身逐步建立電子化服務網絡,規范服務的規則和程序,建設和完善新的金融服務系統,顯然在強化自身金融服務能力的同時,也會有利于與周圍地區及全國金融中心的服務系統實現對接,從而增強其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3.3 積極開發金融科技新產品,實現金融監管的電子化轉變
尋求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務手段等方面的創新,從體制和經營機制入手,以期真正建立以金融電子化為依托的全新體系,進而以科技創新推動管理創新和業務創新,力爭實現監管手段現代化、業務品種多元化、經營運作網絡化、服務方式電子化。最終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能力。
武漢目前要做的就是:其一,建立一個穩健、公開的金融監管網絡,把銀行、證券、保險、產權等網絡連接起來,以促成完善的金融信息交流平臺的最終建立。通過這一信息網絡平臺,就可及時有關金融信息,公示有些企業的信譽資料。其二,建立綜合風險報告制度,及時將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向企業和金融相關部門反饋,以便盡量避免非系統風險的滋生。其三,完善市場風險監控體系。逐步建立完整的市場監控體系,發展金融行業的自律體系,風險監控、評價、預警指示體系,現代化的技術保險體系,預防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加強市場安全運行化解市場風險。
3.4 加強網絡安全,確保網上金融操作的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