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信息化教學范文

        信息化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化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信息化教學

        第1篇:信息化教學范文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瓶頸;信息化;數字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5016901

        當今世界,中國社會已經步入了“數字信息時代”。信息的及時性、開放性以及可交互性等特點對傳統的單向線型、平面的教育教學方式形成了強烈沖擊,而職業(yè)教育工作者必須客觀面對,積極變革。

        傳統職教教學主要面臨四個教學瓶頸,分別是資金投入、教師隊伍、教學手段、學生素質。目前我國職業(yè)院校的資金投入不足,很難和發(fā)達國家相比,而且在以后10年內都無法達到發(fā)達國家的人均投入水平;職業(yè)教育既懂企業(yè)實際生產需求、又掌握理論知識,能將實踐與理論進行有機地結合的雙師型教師又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國家雙師型教師的教學目標;在職業(yè)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文字理解能力以及三維空間想象能力,這恰恰是職業(yè)學校學生的軟肋,進入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往往是不適應書本學習,在文字理解能力、邏輯推理以及空間三維想象能力都較差;在學生方面,進入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往往有很好的潛質,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他們身上總是表現出學習成績較差、學習積極性較低、課堂紀律較差。短期內無法改變學生的素質,這就要求職校學校及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造教學環(huán)境,提起學生們的興趣,參與和分享學習中的快樂,更多的學習些知識文化。

        在當今教育背景下,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化數字技術教學可以改變職業(yè)教學環(huán)境。雖然目前職教學校的硬件條件還不能達到信息化教學的最理想狀態(tài),但在現有條件下,教師積極開發(fā)應用,學生積極配合參與,數字化、信息化教學正逐步改變著老師和學生教與學的方式,課堂效率也得到了大量提高。

        1做活教學形式

        網絡教學的環(huán)境下,班級制的授課范疇已經在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上較以往有很大的改進與提高,獨立學習、小組學習已經占據了相當的分量。一方面,網絡環(huán)境的交互性為個人學習、小組學習提供了新的模式。它突破了座位的地域限制,使學生可以任意選擇班級里的其他的同學作為小組學習伙伴,一起來研究討論問題,體驗“網上鄰居”的真實含義;另一方面,網絡環(huán)境為多渠道學習提供了可能性,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而是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教學資源按照難易不同的等級呈現,因材施教。在數字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更加體現出趣味性、自主性、內容鮮活等特點,對知識能自主地選擇和甄別,個性化學習課堂明顯。學生可以免費獲取最權威的中、高考相關知識,滿足不同層面學生對知識的需求。

        2革新教學方法

        網絡環(huán)境下使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將多媒體課件、視頻、音頻、實物投影及網絡等手段恰當地應用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的認知從豐富的情景開始,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的興趣。此外教學過程中合作性學習、探究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增加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教師則可以用網絡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互動的環(huán)境讓學生進行練習,而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里,更容易給學生一個主題,讓他們用探究法去探究問題的究竟,促使學生在網絡世界、數字海洋中去主動探險,教師則可以借助網絡倡導學生們合作學習甚至提供個別指導,做到激發(fā)興趣、明晰問題,活化知識。

        3信息整合型課程創(chuàng)新

        隨著多媒體教室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與日益普及,職校老師對教學課件的使用是從不會到會,再由簡單的使用課件轉變?yōu)槎嘣O計課件;快速適應和駕馭和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環(huán)境與模式,以前是簡單的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再后來發(fā)展為網絡環(huán)境下的師生互動教學,教師們經過探索和實踐,很快將現代教育手段與學科教學融合起來,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運用新思路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高水平、高效益、個性化的教學課堂。用數字信息技術解決了課堂和課程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很好的應用數字信息技術,激勵并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形成了多元、活躍的教學氛圍,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運用數字化信息技術,高效拓展教師、學生綜合評價的新形式

        教育評價是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促進教育健康發(fā)展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和保障。職業(yè)教育在新課程評價中,廣泛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完成了傳統手段無法實現的評價,提高了評價效率和效果,減輕了教師和學生以及學校的負擔。在評價過程中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互評。評價指標龐大,評價過程復雜。而使用計算機軟件來實施學生評價,每名學生的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只需要時間大大縮短,所有的等級合成全部通過計算機完成。極大地提高了評價的效率,而且能夠保持學生自己的真實意見,確保了評價的保密性和公平。

        5數字化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運用數字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快速方便地提高個人創(chuàng)新能力、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特別是專業(yè)化能力。教師可以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繼續(xù)教育;也可以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卓有成效的教師自主研修。網絡功能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網上學習和研修的多樣性。網絡的開放性和網絡功能的多樣性恰恰適應了教師多樣性的需求?;邮骄W上研修、網上教育反思、視頻案例研究等模式都是很好的網上研修模式。

        總之,數字化、信息化改變了職業(yè)教育的教育生活,改變了職業(yè)教育的思維及行為方式。教育的數字化、信息化使“關愛每一名學生”的目標得以落實,數字化、信息化為職業(yè)教育帶來了豐碩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克松.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樂學”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0,(4).

        [2]張小斌.視頻教學模式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教學效果評估[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2).

        [3]楊志國.中職學?!斗蔷€性編輯Premiere》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5).

        第2篇:信息化教學范文

        一、轉變教學思想觀念

        院校是培養(yǎng)未來科技人才的搖籃,要實現信息化條件下人才跨越式發(fā)展,就要不斷更新院校教育理念,適應信息化特點需求,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要充分認識到信息素質就是競爭力,院校領導要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在校園創(chuàng)建一種信息化教學氛圍,使信息化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質的有效方法。在信息化建設與教學過程中,院校必須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信息化教學的思想觀念,認真分析形勢,采取有效措施,推動信息化建設與教學的合理發(fā)展。繼承科學合理的內容,改變落后的觀念、方式和機制,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標準體系、運行模式和管理體制。

        二、大力建設基礎設施

        要圍繞教學力量建設的要求,不斷改善教學環(huán)境,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一是立足現有條件,改建、擴建和新建教學所需的基礎設施,建立一批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教學訓練場所;規(guī)范建設各類教室、實驗室、研究中心等。二是加強各類教學場所的信息化建設。要大力加強對現有設施器材的信息化改造,建設高效集成的控制系統,實現設備器材的自動化控制。教育技術中心、實驗中心、圖書資料館實現全面數字化,為教育實施提供強大的智力和技術支持。三是加強網絡化手段建設。要抓好以網絡設施、信息系統、信息資源為主要內容的網絡化條件建設。進一步抓好各類教學信息系統研發(fā)和推廣運用,建立教學信息資源數據庫,為開展網絡化教學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撐。

        三、提高教學人員信息能力

        教師是推進信息化教學的主要力量,為了保證院校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科研成果推陳出新,對教師信息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挑戰(zhàn)。信息能力就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教學、科研的過程中,能夠以自身的信息素質為依托,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教學活動和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一種綜合能力。

        培養(yǎng)信息化人才,要突出科技素質的提升。信息化建設既包括先進的科學技術,更離不開人的科學技能和信息素質,二者都是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不能間斷,要把信息技術教育和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結合起來,使信息技術深入課程、深入課堂、深入學習的全過程。必須從各方面做好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提高,全面提升教師隊伍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一是利用院校教育技術中心的師資力量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知識。教育技術中心擁有信息知識豐富、信息素質過硬的專業(yè)人員,院校可以利用教育技術中心開設培訓班,對教學人員進行信息化技術、信息化教學知識的培訓。二是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開展教學活動。利用校園局域網,把授課所需的文字、圖片、圖表、視頻等內容傳送到網絡上,授課時直接從網上打開進行教學。還可以采用和學員開展網絡互動、在線答疑等形式,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實時性,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三是充分利用各院校的資源聯合進行優(yōu)勢互補。擴大教學對象的范圍,使教學內容更加系統、全面和各具特色,更具有基礎性、實用性和普遍性,使信息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的效果更好。

        四、信息化教學過程的實施

        在信息化時代,要適應信息社會發(fā)展、加強信息素質教育,注重人才培養(yǎng)的整體性、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隨著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日益重要。

        (一)教學方法的改進

        現代教學的發(fā)展,使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轉變。在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首先要把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作為突破口,結合教學實際,改進教學方法。一方面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系統設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靈活選擇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不同教學方法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素質的多樣教學方法。其次要以能力的培養(yǎng)完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既傳授知識又開發(fā)智力和發(fā)展能力,通過實行啟發(fā)教學,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加強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將科學研究融人教學過程等途徑來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再者要注重教與學的統一,突出學習方法。要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把教建立在學的基礎上,在改進教法的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與培養(yǎng)。重視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研究,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將學習方法問題放在突出地位,結合各門課程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

        (二)教學手段的改革

        針對教學手段的改革,一是要注重新老手段的高效結合。教師的講授、教科書以及其它傳統的直觀教具和教學設備的運用作為主體,發(fā)揮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在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習興趣及推動因材施教等方面的優(yōu)勢,作為傳統教學手段的有效輔助,二者科學合理地結合起來,實現教學手段的全面化、現代化。二是要以先進的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充分利用先進信息技術,精心制作教案和課件,嚴密、科學地組織教學過程,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結合使用。在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設計中,通過圖片資源理解教學難點、重點,通過視頻錄像、動畫等導入學習項目;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從教學任務、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把聲像教材同文字教材有機結合起來,有力提升整個教學過程的質量。三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校園。要充分利用實驗設備、圖書館、校園網、互聯網,建立精品網絡課程,開展網上學習。通過多種手段,使傳統的教學概念賦予新的內涵和意義、教學的方式更加多樣化。

        第3篇:信息化教學范文

        關鍵詞:教學 教育 信息化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a)-0157-01

        1 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

        在現代教育中,無論是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育手段、還是教師角色,都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現有教材,教學模式也要由單純傳授知識改變?yōu)橹笇W生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這一切都要依靠先進的教育手段來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信息意識、信息知識水平和應用信息知識處理問題的信息技術技能等信息素質。在學校中主要的信息技術就是采用計算機技術。學校中教師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非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師,計算機操作能力相差很多,信息化意識不強,學校對這方面的重視也不夠,很多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停留在“電子講稿、屏幕演示”的效果上,并沒有達到信息化教學的效果。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包括信息意識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修養(yǎng)、信息科學技術常識,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因此對學校教師計算機知識的培訓,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更好地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幫助教師提高信息素養(yǎng),促進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學校教師培養(yǎng)和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校應該建立長期的、有效的培訓機制,對教師有計劃地進行有效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的培訓,要求教師能充分利用身邊的信息工具(網絡、計算機),收集信息、查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好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能夠熟練的操作計算機。

        (2)教師在掌握辦公自動化軟件的基礎上,自己動手制作課件,合理的組織多媒體教學實踐課,課堂教學變靜為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適應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的發(fā)展要求。

        (3)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共享條件,教師可以實行教學無紙化。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學期授課計劃及教案編寫在網上教學檢查部門指定的目錄下,教管部門可以對教師授課進展情況隨時通過網上進行檢查,也可以在信息技術平臺上進行信息交流、課程回顧、經驗溝通等,從而達到增強教師的信息化意識,培養(yǎng)教師信息素質的目的。

        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的最高層是信息應用。就是應用信息去解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中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教師的高級思維技能,問題解決能力,尤其是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

        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為學生提供了如魚得水的學習機會,大多數的學生對網絡的學習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有根本性的改變,使教的過程適應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將學生的這種學習興趣保持下去,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如何更好地的在信息環(huán)境下進行有效的教與學,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師在充分理解、領會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深入鉆研教材,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將課題轉化為學生愿意動腦思考的問題,根據設計的問題通過網絡、電子光盤等信息載體查找相關資料,按照信息技術和課程的要求整合成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內容,其方式可以是多媒體課件或網頁的形式。

        (2)利用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可以實現單機或異地網絡化教學,在教學平臺上實現教與學的講解、操作、問答的過程。同時設置考試系統與評分系統、教學問題診斷環(huán)節(jié)、教學任務分配,建立儲存教學檔案可以為教學評價提供基礎數據,支持教學過程評價等,都在信息技術平成。教師在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中,著重幫助學生搜索解決問題的資料和方法。信息化教學則會通過信息技術循環(huán)演示教學內容,適時總結、強調、解釋,強化學生的往復記憶,加深對講授知識的理解,增強教學內容的連貫性。

        (3)在教學過程中,提供學生信息化實踐平臺,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問題,經過教師指導,學生整合,最終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并將自己的電子作品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全體學生共享成果,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提示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進行有效探索的途徑,讓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索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信息化設備基礎建設的進一步改善

        在信息技術為社會生活帶來革命性變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將極大地推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是推動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和條件。教育信息化建設包含教育信息資源、教育信息網絡、教育信息技術、教育信息設備、教育信息產業(yè)、教育信息管理、教育信息政策、教育信息標準、教育信息應用、教育信息人才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建設方向。建立健全的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是必要的。社會不斷發(fā)展,技術不斷更新,相對于其他方面來說,硬件設備的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信息化教學的前提就是設備的要求,生均計算機占有率逐步提高,校園網絡建設也逐步健全。目前很多學校都配置有相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建設了校園網。開放了多功能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所有計算機都能聯入互聯網;學校也相應成立了網絡中心,購進了大量的軟件和教學資料,逐步完善學校自己的教學資源庫;同時也在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策略和模式,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實驗研究,來推動整個教師隊伍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使得教與學充分結合得以發(fā)揮。當然,還有一些學校限于客觀條件,經費不足,發(fā)展較為緩慢,條件還是有一定差距,學校對校園信息化建設不夠重視,各項制度表面化,這就需要學校提高認識,想辦法爭取財政支持力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信息化建設打造堅實軟、硬件基礎,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信息化。

        今天,在網絡走進我們身邊的時代,信息的交流變得易如反掌。信息化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只有不斷探討研究,才能使信息化不斷深入發(fā)展,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網絡信息使教師的知識更加豐富,更加充實。也使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化,為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多種途徑。

        參考文獻

        第4篇:信息化教學范文

        20xx信息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1一、概述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節(jié),是環(huán)境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國際環(huán)境保護形勢的發(fā)展和我國嚴峻的環(huán)境保護形勢,迫切需要加強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每個人從小開始直到離開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環(huán)境教育。本節(jié)內容包括關注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的必然選擇。涉及范圍廣,知識跨度大,生物圈中種群的數量非常之多,形態(tài)各異、結構復雜,生命現象表現豐富多彩,其使用價值也就更加多樣化了,學習這節(jié)課學生不僅需要擴散思維、概括、綜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學生的信息獲取、處理和表達能力。以往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教學,課堂上無法呈現豐富資料、無法創(chuàng)設交互情境、更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計算機信息存貯量大,處理迅速,方便的人機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個別化學習環(huán)境等優(yōu)點,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發(fā)展水平,調節(jié)學習進度和難度,實現因材施教。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描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動物的生存現狀。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2.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討論,制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口頭表達、與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學會處理在實施保護生物多樣性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問題及各種關系,發(fā)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辯論和協商怎樣保護白頭葉猴的活動,使學生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進一步增強學生關愛生命、熱愛祖國的情感,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參與意識和公民意識,真正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付諸于行動上。

        (2)健全法制觀念,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全球合作,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理念。

        (3)形成保護環(huán)境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過人是生物圈的一員等知識,分析過人類活動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實例,在本模塊中也學習了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性,在實際生活中也接觸了生物多樣性在減少,需要樹立可持續(xù)性觀點等知識。因此在教學中盡量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關注生態(tài)倫理的道德問題,形成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四、教學策略與設計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本節(jié)教學應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和結構化,強調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的輔助達到同化和順應,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使CAI更注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習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個別化教學選擇,強調教學的主體性,強調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目標,本課可采用的最好學習方法便是學生自主學習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建立在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創(chuàng)造教育基礎之上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與目的。與傳統教學相比,師生關系發(fā)生了互位變化,同時教材變成了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多媒體則成了學生認知的工具。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在多媒體課堂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軟、硬件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方便地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通過人機交互作用去主動地發(fā)現、探索、思考,從而使學生高質高效地獲取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五、教具準備

        1、學校多媒體網絡教室。

        2、《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網頁式課件。

        六、教學及課件設計思路

        依據本節(jié)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采取以下的教學流程:問題導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歸納小結練習反饋。通過講授和學生操作計算機,以討論、談話組織整個教學過程。

        讓學生自己通過網頁瀏覽,自主、主動地參與探究,可以懂得知識是怎樣從對資料的解釋中產生的,可以把學生引向一個涉及到方法論且充滿了探究精神的研究過程,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0xx信息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2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學重點:識字及朗讀

        教學難點: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具:小雞圖、小鴨圖、小狗圖、小馬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上課教室里有什么不一樣啊?這么多老師想知道哪位小朋友今天表現最棒呢!想不想好好表現啊?(想)真好。那老師們要先看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坐姿最美!我們把自己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后面的老師好不好?

        生:展示自己的畫畫作品。老師邊收集,邊肯定。并建議自主送給后面的老師。

        師:大家畫得真棒!你們真是小畫家。(邊說邊板書課題:小畫家)

        請大家讀出來:并自豪的說:我是小畫家!

        老師也想做個畫家,想練習畫畫,可是沒有顏料也沒有筆。怎么辦呢?嗯,辦法有了。(老師手蘸白粉在黑板上作畫)你們看老師畫的是什么?挺神奇吧?像不像魔術師啊?

        師:(過渡句)孩子們,又一個魔術師來啦!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冬天雪景,一、二、三張。(貼四張動物圖片)他們說他們也是小畫家,他們在雪地里作畫,他們是:雪地里的小畫家(板書:雪地里的)齊讀題:雪地里的小畫家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1、配樂范讀課文

        雪地里的小畫家們給我們帶來了一份禮物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聽。

        (課件出示)

        這首兒歌好聽嗎?它就藏在我們的課本里的p123頁里呢。大家趕緊去找找看!(生找老師出示課題)請齊讀課題

        2、我們也想讀讀它是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吧。注意要讀準字音哦。

        3、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a小雞給我們送來了一些字詞卡呢。我們一起試著認認它們好嗎?

        課件出示:字詞卡

        b小狗說:這樣還不算識字大王呢,要把生字娃娃單獨認清就送給你神秘的禮物呢。想不想試試?好!

        課件:帶拼音的生字蘋果樹(讀拼音,想記法。)

        小鴨說:要把生字寶寶送回去,蘋果就給你吃啦!

        課件出示:沒有拼音的生字蘋果樹(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小馬說:大家讀得多認真啊,這樣吧,我就請你們這些小畫家們一起去欣賞欣賞我們小動物們雪地作畫吧!愿意去嗎?那好。咱們出發(fā)吧!

        三、學習課文

        1、過渡句:這天我們在動物們的家推開窗戶一看:呀----下雪啦!下雪啦!

        課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這句話(抓住朗讀指導、感嘆號的認識來教學)

        學習第二句(出示課件)抓住一群來講。引出成語三五成群

        口頭練習:老師一人站在講臺上。

        后面有一聽課的老師。

        3、學習第三、四句他們都是誰呀?畫了什么畫呢?課件出示四種動物在雪地走過的圖

        4、學習第五句這些小畫家是怎樣畫畫的?

        出示第五句這些小畫家真了不起啊!在雪地里能畫出這么漂亮的畫來,它們可開心了。都在互相欣賞著這一幅幅美麗神奇的畫呢

        5、學習第六、七句

        師:呀!突然小狗想起來了:咦!好朋友青蛙去哪了?

        課件出示六、七句大屏幕青蛙為什么沒參加?(它在洞里睡著啦!)

        我們去叫醒它,讓它和小畫家們一起畫畫好嗎?生:(不好)

        師:為什么呢?(了解冬眠)課件出示冬眠的兩幅圖

        四、小結全文

        今天我們一起去參觀了動物們雪地作畫,可漂亮了!小畫家們不但能畫畫,還能寫詩呢!我們再去讀讀它,好嗎?

        課件出示全文的內容。要求齊讀,小組讀。男女生讀。

        五、復習鞏固:幫小畫家找作品

        1、小畫家們回家了。它們的作品還在呢??衫蠋熗苏l畫什么了。誰愿意上臺來幫幫老師啊?(生上臺貼畫)

        2、大屏幕檢查是否正確

        3、為什么它們能畫那些畫呢?誰最聰明來告訴大家?

        20xx信息化教學設計案例范文3一、設計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學生在教學中探索和教師點撥相結合,達到探究性學習的最大成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取探究、討論、答疑、實踐等手段,始終貫穿探究性協作學習的精神,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輔相成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與知識、技能。

        理論依據

        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以教師啟發(fā)式學習和探究性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思想,教師作為主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有所啟迪,并協助學生順利開展探究性協作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發(fā)現問題,體現探究性協作學習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以及在實踐中獲得真實情感體驗的優(yōu)勢。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個體學習的主動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語文課程既要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也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情感體驗對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在鼓勵學生探究性協作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以此收獲一定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自學與合作學習并重,根據教授教學內容及學生特征分析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

        二、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

        依據新課標以及培養(yǎng)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們將根據以下四個維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

        知識與技能

        1、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帶著現代思辨的觀念審讀作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增加學生的文言積累,提高學生閱讀和賞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詞句,歸納總結。

        (1)通假字屬、憑

        (2)一詞多義:固、適、逝、苛、雖;

        (3)詞類適用:東、西、侶、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2、學會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寫景主體或敘事、議論內容來歸納整合,寫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過程與方法

        1、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2、小組團隊合作探究,培養(yǎng)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過程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合作,調動學生的情緒,增加情感體驗,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體驗作者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通過課堂協作、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從而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處世觀。

        信息素養(yǎng)

        通過利用互聯網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信息檢索、識別和運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學環(huán)境與資源分析

        四、設計師生活動,確定教學模式與教學過程

        第5篇:信息化教學范文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模式 教學創(chuàng)新 基本措施

        信息化教學模式要求“學為主體、教為主導”,重視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重視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

        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習情境氛圍不夠。信息化教學能夠借助自身信息技術的支持,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將學習任務和“真實的”現實條件匹配起來,為學生發(fā)現、探究、實踐和建構知識提供更多、更廣的情境化機會。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借助信息手段創(chuàng)設的學習環(huán)境不足。信息化教學模式建立在大量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基礎之上,教學媒體設計應提供“協作學習”、“交互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在實際教學中,該環(huán)境尚未充分建立,從而影響了學習者利用“協作交互”環(huán)境發(fā)揮學習個性的積極性,也限制了其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二是情境創(chuàng)設不充分。部分網絡課程內容的表現基本上是文本和靜態(tài)圖像、講稿的簡單呈現,沒有根據教學目標對整個課程作統一的規(guī)劃,沒有給學生設置模擬真實的學習情景,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三是教學資源分布不均衡。網絡資源存在部分教學資源泛濫與專業(yè)資源相對缺乏的巨大差異。一方面,學生面對網絡上涌現的“爆炸”資源顯得無所適從,另一方面,一些專業(yè)性強的學科資源較為缺少,最終造成教學低效的后果。

        (二)教學設計方法單一。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返回到學生手中,同時把學習的趣味還給學生。但由于種種原因,教學中仍然存在系列“誤差”。一是創(chuàng)新定位少。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缺乏創(chuàng)新教育機制,缺乏創(chuàng)新教育的教學環(huán)境。二是教學內容更新少。教師不善于啟發(fā)、引導學生去懷疑、去思考、去突破前人、去開拓創(chuàng)新。三是媒體設計少。教師缺乏對信息及信息活動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多元化風格體現不夠。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體現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目前的情況是:一是學習模式單一。教學中只是將信息技術當做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并未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融入課程的學習中,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成為空談。二是教學風格單調。有些課堂教學擺脫不了過去思維定勢的影響,教學過程中較少運用多元化資源呈現策略,片面強調教師“教”的風格,只重視知識的積累,而對如何針對學習者信息感知風格的不同,呈現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供學生學習的認識不足。三是教學效果評價“唯一”。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教學還是“一本書、一張卷子”,針對教學對象具體工作實際的具體引導不夠,教學實施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差異,不管其基礎好壞、能否接受,統一布置作業(yè),統一復習考試,這樣的結果是成績好的繼續(xù)好,成績差的還是差,甚至距離越拉越大。

        二、推進教學創(chuàng)新的基本措施

        信息化教學模式重視教學關系的重建,主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寬松自由的氛圍,這就需要從教師、學生雙主體出發(fā),創(chuàng)造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在創(chuàng)新、問題求解、思維發(fā)展、自我發(fā)展等方面深入有效發(fā)展。

        (一)加大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力度。信息素養(yǎng)不是與生俱來的。要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就必須通過內因與外因的共同作用。一是要通過學習,加深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在信息社會中,以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信息化教學已成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學習形態(tài)由傳統正規(guī)的單向式轉向多元式,教師也從主要是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橹饕菍W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協調者和設計者。教師必須適應這些新發(fā)展,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二是要建立穩(wěn)定有效的培訓制度。建立健全專家保障和日常保障等多層次的保障制度,以長期化而不是救急性的硬性制度的建立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根據教師能力的差別,需要確定合理的并經常更新修訂的培訓內容,內容要根據形勢需要常變換,以創(chuàng)新引導教師的能力素質與時俱進。三是應建立合理的評價激勵制度。對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評價,應以教師的長期發(fā)展為重,多以肯定、激勵的方式予以引導,以培養(yǎng)其對信息化教育技術的積極態(tài)度和不斷探索的精神。同時,在合理的范疇內,將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實踐的情況與教師的日??己寺撓灯饋?,建立起合理的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鼓勵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大膽應用信息技術。

        第6篇:信息化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職 語文 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B-0073-02

        一、開展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

        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當下已經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當今的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僅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也將改變人們的教育和學習方式。中職語文教學有著不同于高中語文教學的特點,中職語文教學更重視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語文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選文方面,更注重與社會的聯系。中職語文教學往往分為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結合行業(yè)性質及特點設置課程,信息化教學在中職語文課上乃至課后的運用,對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專業(yè)教育,培養(yǎng)適應信息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語文教學在中職教育中處于基礎性教育的位置,與專業(yè)教育不同,語文教育涉獵的范圍更大、應用領域更廣,這就要求語文教學承載更大的容量,借助信息化技術和手段來進行教學。

        二、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開展方法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授課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對教材進行分析理解后再展開講授,把教材當做唯一的載體。在現代信息化教學中,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原本“平面化”的語文知識變得豐富多彩。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由多媒體展示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等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以及更為系統和突出教學目標的課件,使學生更加樂意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在講授《雷雨》時,可以播放影視片《雷雨》給學生觀看,讓學生有更為感性的認識;在講授《永遠的校園》時,可以播放北大宣傳片并通過課件系統性地講授課文的精神內涵,讓學生對課文中“永遠的校園”的實質進行更深入了解,激發(fā)學生對母校的熱愛。

        (二)建立服務專業(yè)的語文交流學習網絡平臺

        利用計算機網絡以及多媒體等相關技術,創(chuàng)建教師、學生的語文交流學習網絡平臺,在平臺中,由多個學生針對同一學習內容進行彼此交互和合作,教師進行指導和解答,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學生在平臺中可以通過交流討論、集體參與等實現協作學習,并共同解決問題。教師也可在交流平臺中分享自己的教學資源,互相交流教學經驗。通過開展協同方式的協作教學模式,學生在處理問題的周密性、思維的嚴謹性、合作過程中的組織與協調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師生之間通過互相的協作,相互啟發(fā),使得教學真正變成既教又學的過程。

        (三)利用現代媒體以及科技通信工具強化課后學習

        中職語文教材在選取課文時增加了提升學生語文實際應用能力的綜合實踐活動以及表達和交流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僅僅通過課內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除在課內對學生進行指導外,還可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社會背景下進行實踐操作,并利用微信、微博、手機視頻等手段,對學生的實踐行為進行記錄和點評,強化課堂教學成果。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微博、飛信、QQ等聯系方式,指導學生學習,把課堂學習延續(xù)到課外,乃至學生的生活中。

        三、開展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要求

        (一)轉變師生角色和課堂行為

        1. 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充當的是一個知識“權威者”、信息資源“壟斷者”的角色,其作為語文知識的復制人和傳授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則是知識的接受者,處于從屬地位,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在信息化教學的條件下,教師應從“權威者”、“壟斷者”轉變成課堂知識的“導航者”和“指導者”,學生則應從一名“從屬者”、“附屬者”轉變成為“參與者”。教師在課堂教學和其他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應把學習活動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生過程中,雙方處于平等對話的關系。

        2.改變師生課堂行為。信息化教學使得傳統教學中單一媒體、簡單教具的使用轉變?yōu)橐杂嬎銠C、網絡教學資源為工具的綜合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化教學資源,設計有效的教學目標,改善教學軟環(huán)境,重組教學信息,組織學生開展自主的探索研究和討論交流,并適時加入學生的互動討論中,引導學生對信息知識進行有效的攝取,實現單純的知識學習向綜合的認知行為轉變,以此來完成知識意義的構建。而學生則應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在已有學習經歷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運用文本資源和信息技術取得所需知識,獲取獨特的體會和感悟,在小組的交互討論中,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實現對知識深層次的掌握,實現知識意義的建構,并在學習中,使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理解力、問題的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二)師生要具備良好信息素養(yǎng)

        語文信息化教學要求中職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對信息要有敏感性,能夠從大量的信息中辨別出有用的信息,對信息進行“深加工”,并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適合教學的有效信息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此外,深入了解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并調動學生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適當地調整課堂教學,掌控課堂氣氛,也是教師信息素養(yǎng)之一。

        在學生方面,由于中職學生相比高中學生來說,文化素質相對較差,學習積極性不強,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信息化教學的完成。面對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學生應具備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對信息需求的闡明能力,對信息的選擇能力、評估能力、批判能力和吸收能力,以及知識信息交流能力,等等,才能完成個體真正意義上知識的構建。

        (三)要有一定的硬件環(huán)境

        語文信息化教學是以信息技術為前提條件的,在此基礎上需要一定的網絡和多媒體應用設備來支持硬件環(huán)境,從而使教學活動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一般來說,要有高效運作的小型局域網、校園網或因特網等,以及播放增強課文整體感知所需的視頻、文檔、課件、音樂等基礎性設備,為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提供便利。此外,學校對于信息化教學實施方案的支持以及學校整體教學目標中對語文信息化教學的重視,也是促成教學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必要條件。

        四、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評價體系

        沒有具體的評價體系,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將成為一紙空談。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對教師以及學生的教學、學習成果的評價,應打破傳統單一的評價體系,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一)教師評價體系

        與傳統的教師教學成果評價體系不同,信息化條件下的語文教學成效的評價體系,應該打破唯學生語文學業(yè)成績論教師工作業(yè)績的傳統做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對學生的了解和尊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勵、對學生課堂行為的引導、對知識信息的傳播廣度以及交流與反思,等等。評價語文課堂教學要關注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否使學生有效地經歷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此外,強調以“自評“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導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體現多渠道信息反饋的教師評價制度。一方面,通過評價主體的擴展,加強對教師工作的管理和監(jiān)控;另一方面,重視教師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發(fā)展教師的自我監(jiān)控與反思能力。

        (二)學生評價體系

        扭轉傳統的以卷面成績評定學生成績的評價體系,建立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對于學生的成績,既可以用書面考試、口試、實踐活動等方式進行評定,也可用課堂觀察、課后跟蹤、作業(yè)分析等方式進行評定。改變一次考試決定學生最終成績的做法。同時,教師在評價中職生語文學習時,既可以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也可以讓其他科任教師、班主任、家長等有關人員參與評價,而不僅僅局限于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劉儒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 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5]張雋,張筱蘭.Blog技術在中等學校教育中的應用及其優(yōu)勢[J].甘肅科技,2006(3)

        [6]王道俊.信息技術教育——中職學校理想與現實的沖突[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6)

        [7]徐寅偉.教育信息化在中職教育領域的研究和實施[J].化工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1)

        [8]郭長君.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淺析[J].職業(yè)技術,2008(6)

        [9]李文琪,解月光.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0(11)

        [10]楊滿福.專題學習網站的內涵與應用[J].廣東教育,2004(9)

        [1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5(26)

        [12]王坤.中等職業(yè)教育文化基礎課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職業(yè)教育與研究,2006(2)

        [13]曾少玲.試論素質教育的大語文觀[J].職業(yè)教育與研究,2006(2)

        [14]王萍.怎樣轉變職高生的學習動機[J].職業(yè)教育與研究,2006(1)

        [15]成汗青.中專語文教學的美育實踐與思考[J].職業(yè)教育與研究,2006(2)

        第7篇:信息化教學范文

         

        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不僅需要相應的配套硬件,更需要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而且學校的管理部門、 業(yè)務部門和學術機構也要密切配合和參與,最后還要有一個專門機構來組織和管理整個學校的教學信息化工作 。

         

        1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現階段發(fā)展狀況

         

        然而,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還處于起步階段 ,現實仍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1缺乏信息整體化的布局結構

         

        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系統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各個學校的各個部門也在積極推進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但是當前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中,一些高校沒有全局性的戰(zhàn)略眼光,而是由各部門各自為政,因此就建立各種分散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有的高校按照企業(yè)管理中的業(yè)務流程模式進行規(guī)劃,構造的是部門業(yè)務流程電子化建設,都不是從全局、全面、全程、全員的戰(zhàn)略角度,去規(guī)劃、設計、構建高校教學信息化管理方案,就可能導致高校的教學管理信息化整體規(guī)劃長期缺位。

         

        1.2欠缺對大數據時代帶來變革的足夠認識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各行各業(yè)都受其影響,發(fā)生變化,教育行業(yè)也不例外。大數據與傳統的數據相比,就有非結構化、分布式、數據量巨大、數據分析由專家層變化為用戶層、大量采用可視化展現方法等特點,這些特點正好適應了個性化和人性化的學習變化。目前教育變革的討論,過于集中在在線教育(遠程、平板、電子、數字),而在線教育本身很難改變學習,在這場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線教育引發(fā)的教育,由數字支撐到數據支撐變化(教育環(huán)境,實驗場景,時空變化,學習變化,教育管理變化等等),確實有很多未被我們注意到的巨大金礦 。

         

        2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的方法

         

        2.1整合學校內部及學校之間的信息資源

         

        在高校內部設立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機構部門,根據各個學校實際的教育規(guī)劃、教學特色、辦校宗旨,從全局的戰(zhàn)略角度,去規(guī)劃、設計、構建高校教學信息化管理方案。使學校信息化的總體方向一致,避免重復建設,而各專業(y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的保留各自信息化特色,從而做到總體布局統一,但各專業(yè)特色化。

         

        另外,高校的專業(yè)雖然種類繁多,但中國高校也多,有很多高校都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專業(yè)。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高校都是自己教師獨立教學,而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之間都鮮有交流,但如果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夠在各高校之間建立溝通交流的平臺,高校教師可以推出自己的精品課程視頻,其他教師就可以有機會借鑒其他同行的先進教學經驗,專業(yè)技術,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2以大數據為背景推動個性化教育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云技術、物聯網和基于二者的大數據技術正推動教育發(fā)生著變革。未來教育在互聯網等技術的作用下變的越來越個性化,通過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有利于個性化教育,標準化的學習內容由學生自組織學習,學校和教師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教師由教學者逐漸轉變?yōu)橹鷮W者。在逐步到來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教育與學校教育將逐漸分離,更多的交往互動、個性化服務和靈活的學制將使學校獲得新的生機。

         

        正在發(fā)生的教育革命并不是要把傳統的課堂搬到網上,而是讓新技術解放人們本來就有的學習能力和天分。建立教育的信息化服務公共平臺,開展數字化校園的實驗工作,設立各種“數字化學習”試點學校,開發(fā)“微課程”,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研究,一對一的“E課堂”教學實踐等舉措。要充分做好“螺旋式”上升的準備,最重要的是頂層設計和理念超前。學校里更少的課堂與更多的實驗室,更多的交往與更少的講授,更多的互動與更少的灌輸,更個性化的服務和更靈活的學制,將是未來學校得益于互聯網教育得到新生的機會。

         

        2.3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

         

        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B-learning):網絡課堂預習教學+課堂多媒體輔助講授+網絡課程輔導+遠程學習平臺交流互動。在網絡課堂預習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根據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點,提出相關的問題,學生根據問題在網絡中尋找,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對相關知識點有初步的了解。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了解到的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整理,并借助于課堂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深入的講解,以及熟練的操作和應用,最后提出更深層的難點。

         

        課后學生可以登錄本校教學網,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查看相關視頻資源。如果學生對課堂上的內容并不能完全理解的,可以查看教師上傳的本堂課以及以前的課程視頻,進行回顧和復習。教師專業(yè)課視頻網站就是數字化課程資源的最好載體。如果學生掌握的很好,需要了解更多的知識點或進一步提高,可以到網上去查看提供的慕課和微課等視頻課程。學生對于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習難點等無法自己解決的,可以通過遠程學習平臺和教師進行交流。遠程學習平臺的開放既可以方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使學生能及時解決知識上的疑問,也能讓教師在第一時間獲得學生自學的情況,既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的時間,也有利于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傳統課堂培訓與數字化學習的優(yōu)勢互補,將傳統教學模式與 E-learning結合,將個人學習與小組協作結合 ,將課程實踐與課程理論結合,更好地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fā)展.激發(fā)他們參與培訓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這種培訓方法靈活、開放 、高效,能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習者的實際動手能力。

        第8篇:信息化教學范文

        [關鍵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實踐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90

        [中圖分類號]G434;G4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2-0-01

        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探索過程中,要充分地考慮到信息技術的實際特點及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與此同時,還要把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技巧很好地融入其中,以保證科學合理地完成信息化教學的設計過程和完成的高效率。

        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總結相關的教學經驗與教訓,進而總結出一套可以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通過進行不斷的教學實踐,完善相關的信息技術,形成符合教育教學實際情況的現代教學技術。與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傳統的教學模式正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已逐步在各大校園得到普及與推廣,在這樣的背景下,為適應教學工作的需求,就要將傳統的教學技術與先進的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起來,形成一種具有時代內涵的信息化教學技術。

        1 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選擇與使用

        從教學的價值層面來看,任何技術與教學活動結合的最終價值都是為了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信息技術的選擇與使用也要遵循這樣的價值追求。與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周期的加快,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信息技術也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綜合評估,最終決定是否采用新的教學技術。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選擇與使用主要應遵循以下2方面的原則。

        1.1 要有足夠的媒體觀念

        具體來說,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充分的意識到教師、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互聯網多媒體的角度出發(fā),將信息技術作為一個溝通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的媒介,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交互性能,構造良好的溝通平臺,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提供幫忙,發(fā)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1.2 要有一定的工具觀念

        即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的意識到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的媒介和工具所能夠發(fā)揮出的重要作用,并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性能進行綜合評價,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學生的思維鍛煉、成績提升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1.3 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多重功能

        為促使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活動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要保證在進行信息教學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充分地發(fā)掘信息技術所具備的多重功能,從擬人化和資源利用的角度來調動教學場景的生動性、逼真性,把信息技術的功能充分地運用到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

        2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采用的周期探索

        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探索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興事物,與教學的融合還不夠深入。與此同時,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術都能夠很好地融合到教學活動中,在信息技術的引進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選取。經過對教學實踐的總結可以看出,在引進信息化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對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的使用,并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總結信息化教學方法,這個過程不僅包括教師掌握信息化教學方法的過程,還包括教師形成相應的信息化教學方式的過程,往往需要一段時間來慢慢適應和調整。

        與此同時,在進行信息化教學周期的探索過程中,可從學生和教師的接受程度來進行信息化教學發(fā)展的過程和效果的反饋。一般情況下,年輕教師接受能力相對較強,對新興事物的渴求度也比較高,在進行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往往處于前端地位,要鼓勵青年教師接受更多先進的技術并逐步推廣。

        3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形成探索

        在進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探索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信息化技術和教學活動融合的各個階段,并根據各個階段的實際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規(guī)劃信息化教學模式。在保持原有教學模式優(yōu)點的基礎上,充分將信息化技術的優(yōu)點融合進教學中,保證信息化技術和教學的有機融合。

        信息化教學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以下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教師接受相應的信息化技術,初步形成信息化教學的理念;第二個階段,教師開始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來輔助完成教學過程,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初步探索;第三個階段,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開始嘗試著課程的教學內容和信息化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第四個階段,根據信息技術的特點,開始全面的課程教學改革,將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全面地結合在一起。

        綜上所述,在進行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每個階段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并在每一個階段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與此同時,作為教師群體,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索過程中,也要不斷加深自己對信息技術的了解程度,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尋找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的契合點,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主要參考文獻

        [1]詹藝,任友群.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的內涵及其研究現狀簡述[J].遠程教育,2010(4).

        [2]焦建利,鐘洪蕊.技術―教學法―內容知識(TPACK)研究議題及其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0(1).

        [3]俞樹煜.從單一媒體觀到環(huán)境資源觀:一個信息化教育隱含前提的變化[J].電化教育研究,2006(4).

        第9篇:信息化教學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雙邊互動 生物統計學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2011C002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253-01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1]提出的,就是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育者與學習者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其特點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強調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時代性和豐富性;教學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點。信息化教學不僅僅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媒體和手段的改變[2-3],而且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整體的教學體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這種改革和變化是把教與學的互動作為教學過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指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4]。筆者在生物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培養(yǎng)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素質高、能力強的人才做一份努力。

        一、讓學生擁有課堂自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張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張嘴巴進行課堂教學,過分強調“師道尊嚴”,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知識的傳輸者,學生學習往往是被動的。而忽視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就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及獨立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等專業(yè)的專業(yè)課,是科學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工具,為了提高生物統計學的教學效果,我們利用多媒體和學校的機房進行教學活動,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聽課的同時可以隨著老師的演示自行操作、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學習環(huán)境,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通過師生的雙邊互動,傳授知識,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又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課堂生動活潑,教學事半功倍。

        二、構建雙向通道,實現有效教學互動

        “師生互動設計”變傳統的單向教學信息傳遞為雙向傳遞,教師重在引導、啟發(fā)和點撥[3]。如“方差分析”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設計”為:①教師請學生先說明當樣本數較多時t檢驗的繁瑣;②教師進一步引出其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③教師使用相關程序演示利用宏分析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的快速獲得;④學生自行操作,熟練程序,此時學生會好奇結果如何得到的;⑤教師再分解方差分析的每一個求解過程,也就是總體方差的各個分解過程。顯而易見,這樣的師生互動設計中,教師沒有將較枯燥的原理強加給學生,而是從學生的實驗經驗入手,提供自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自由表達、質疑、探討的機會,精心設計有梯度、有層次的師生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

        三、效果及意義

        近兩年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的機房,通過信息化教學技術,引入了Origin和EXCEL軟件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師生的反映效果都很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課本例題提供的數據來進行實踐教學,采用相同的統計分析方法所得結果與課本的結果進行比對,以加強學生對軟件分析結果的接受度;而且課堂上當場進行練習,學生直接上機操作和課后學生在電腦上練習相結合,對課后習題進行統計分析,加深對統計方法應用條件的判斷和認識。而且在學生平時參加的校級科研立項或大四畢業(yè)設計論文的數據統計處理中,學到的知識能夠得以深刻理解和應用,使得論文數據更有說服力,論文質量水平也明顯提高,更培養(yǎng)了學生對科學研究嚴謹性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劉德亮. 黎加厚博士談教育信息化,中國電化教育,2002, 1: 5-8.

        [2]劉樺. 論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整合優(yōu)化, 新西部, 2012, 18: 160-163.

        [3]李倩.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 201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威宁| 塔河县| 甘肃省| 法库县| 方山县| 黔南| 肃宁县| 绥滨县| 城口县| 竹山县| 文水县| 隆化县| 宁陕县| 宾阳县| 凤阳县| 罗江县| 军事| 麦盖提县| 喀喇沁旗| 寿光市| 曲沃县| 宜阳县| 莱阳市| 沛县| 乌拉特中旗| 诏安县| 凤城市| 栖霞市| 黑河市| 岳普湖县| 尚志市| 阿勒泰市| 砀山县| 许昌市| 休宁县| 奉节县| 宽甸| 繁峙县| 慈利县| 墨竹工卡县| 武隆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