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香菱學詩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多媒體教學,有利于營造和諧高效的課堂氛圍
語文是各學科之母,語文教學很雜很泛,這是難點,而多媒體本身具有信息量大,傳輸快,清晰度高的特點,用它來擴展知識,開闊視野,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在一般的教學中,用音樂來渲染情境,用圖象來顯示情境,用文字來詮釋情境等方法可以局部應用,卻不容易有機結合,而多媒體教學則聲、像、文并用,打破了課堂45分鐘的時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數千年,溝通現實,引發想象,化靜為動,虛實結合,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像學習戲劇經典作品《竇娥冤》、《哈姆雷特》等,完全可以把熒屏精彩對白用視頻播放出來,讓學生真正感受古今中外戲劇語言的特點,這樣將文字符號變成可感的形象,通過視聽感覺器官,對人產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量,也可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接受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文字、圖形、視頻和音頻等媒體信息,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功能同時發揮作用,這是消化吸收知識的最佳選擇。多媒體教學方式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中,在情感與思維交融中和諧自然地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實踐循環往復,將枯燥的教學過程變成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使單一的教學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調動了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從而大大地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學習負擔,使學生由消極被動的無意活動向積極主動的有意活動方向轉化,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型”變成主動的“需要型”。
二、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人機交互、立即反饋是多媒體技術的顯著特點,是任何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大家知道,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于被灌輸的狀態。而多媒體計算機進一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它能使信息發送和接收兩者之間進行實時的交換,而不像電視、廣播那樣,人們只是被動接收節目內容。學生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是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的內容。讓學生參于多媒體教學,既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途徑之一,又是保護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我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小說片斷時,安排了學生上網搜索《水滸》中有關魯提轄的故事情節,以及像拳打鎮關西這樣血腥暴力的場面描寫,讓學生自由評價魯提轄這個人物形象,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明白了現實生活中做事不能頭腦發熱,要按照法律做事,維護法制社會的尊嚴。在教學《香菱學詩》的小說片斷時,通過安排學生上網搜索香菱、林黛玉的人物介紹和香菱各個階段的詩作,不但讓學生領略了我國古典詩歌的精深典雅,還動手試著學寫古體詩歌,體會到了古代文人寫詩的不易。通過利用多媒體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活動,使之積極參于語文學習,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還增強了法制觀念。
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產生的。多媒體教學的這種交互性和可操作性,就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正是因為這個特點使得多媒體不僅是教學的手段方法,而且成為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乃至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多媒體教學,有利于突破常規教學中的難點和克服遺忘
根據皮亞杰《發生認識論原理》的觀點,學生理解未知的抽象知識是在主體(學生)與客體(教材)相互作用下,通過主體活動逐步建構的過程,是外部知識向內部轉化的過程。因此,知識的理解既要重視學習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習的過程。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采用動態圖像演示,讓靜態知識動態化,既展現了知識呈現的過程,又清晰形象,具有很強的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一些重點、難點的地方,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時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現在中考試題中,幾乎都考詩歌鑒賞,其實詩歌鑒賞一直就是中考的考點、熱點,而詩里面的情感美、意境美是單純的文字難以再現的,如果借助音樂、圖片等多種手段則能使學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例如:講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可給學生放《二泉映月》等二胡音樂,再回頭講解詩詞意境時就清楚多了;再比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怎么體現錢塘湖初春優美的自然風光?錢塘湖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講該只是個遙遠的傳說,除了偶爾電視見見,其他也只是想象,結合課文提示,我通過網上搜尋等渠道剪輯了一組專門介紹錢塘湖自然風光的圖文,最后在課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教師協同備課,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