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課程設計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Abstract: Taking the example of Guangdong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polytechnic accounting major study project, the paper explored the idea and result of course system reform based on accounting work process. Learning from the typic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ethods home and abroad and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 ability and the position work task analysis as the proof, selecting teaching content to create specific learning context, working process as the guidance and cultivation of accountant position ability as the focus and at last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professionalism of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system.
關鍵詞:崗位職業能力;職業能力培養;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改革
Key words: position professional ability; vocat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work process guidance; course system reform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3-0252-01
0引言
傳統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能力定位不準,使得學生職業能力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培養的學生不能迅速頂崗;知識定位混亂,使教師對企業工作流程和崗位實際工作過程不了解,不知何謂“適度、夠用”;教學內容與實際崗位需求脫節,使學生不能學以致用、迅速適應崗位;這些都迫切要求我們要對會計課程體系進行改革。為此,我們以會計工作過程為開發理念,以會計崗位的工作過程為主線,以會計典型工作任務為核心,以培養會計職業能力為基礎,以規劃會計職業生涯為目標組織課程體系內容,達到了知識、能力、職業素養三個方面的有機融合,為適應會計職業的崗位要求打下堅實基礎。
1課程體系設計思路
課程體系開發設計的本質是知識的系統化問題,通俗地講是課程順序和課程內容的編排。目前的課程體系是學科體系色彩濃厚,培養學生的素質與企業的要求相差甚遠。為此我們借鑒了德國的“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開發體系”,打破職業教育中的學科系統化課程體系,從認知的心理順序到職業能力形成順序實現了融合。經過“三個階段”的開發,形成了“一條主線”,“三大模塊”和“五個結合”的課程體系開發思路。
2“三個階段”即調研分析階段、課程方案開發階段、課程設計階段的課程體系開發過程。
高職教育以進行職業定向教育為基本特征,職業的內涵規范了職業教育的標準。因此,高職教育的課程應使學生能夠獲得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識、職業技能和相關的職業體驗,以促進職業能力的形成為目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以工作范圍為課程內容的組織邊界、以工作過程為課程內容的組織邏輯、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完成工作任務為課程目標、以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為課程的實施原則。因此要以會計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為培養主線,就要進行會計工作崗位職業能力分析。
分析確認的會計職業崗位依次為收銀員、出納員、會計、會計主管、財務經理。對這些崗位的職業行動能力、典型工作任務及工作流程等進行總結。
在課程方案開發階段我們進行了會計專業標準的制訂即:學習領域課程的轉化、課程體系重構等工作。為進一步確定各學習領域、學習情境和行動領域的課程體系內容奠定了基礎。
在課程設計階段我們制訂了課程標準:學習情境設計、單元課程設計等內容。課程標準的制訂使我們從教學大綱到整體課程設計再到課程標準進行了轉化,使我們從教師如何教向學生如何學進行了徹底的轉變。因此在各學習情境的設計過程中,結合會計工作的各個崗位來設計,使學生能在職業過程中體會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形成。單元課程設計使老師能更好地組織課堂,并提出教學目標,對重點、難點及關鍵點進行有效的確認并能提出落實的辦法,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3由職業行動領域轉換學習領域,確定學習領域課程方案
根據定位的會計職業崗位群,我們確定了對應的學習領域、學習情境和特定的行動領域即典型工作任務之和。現總結如下表。
4形成“三大模塊”和“五個結合”的課程體系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我們確定了以“會計工作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三大模塊即:基本素質課程模塊、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和能力拓展課程模塊的課程體系;“五個結合”是指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相結合,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結合,常規課程與微型課程相結合,分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相結合。在五個結合的建設過程中,我們結合CBE理論下的彈性學分制的建立,實施了學生學分的獎勵辦法,落實了學院的培優工程,使專業的教學計劃更具有靈活性。
5課題研究對教學改革及教學質量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及價值
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之探索與實踐》課題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專業標準的確定使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更明確化了;師資水平在課程體系開發的過程中得到極大的提高,使教師真正理解了職業教育的理念,縮短了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與會計職業要求之間的偏差,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突出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能力的培養,使會計課程體系的實踐課程更具有系統性,目前,配合新的課程體系的改革,學院新建立了會計崗位實操實驗室兩間,ERP手工和電子沙盤實驗室及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多間和多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實踐基地。事實證明學生能力定位準確,知識定位清楚,在實踐實習的過程中能迅速的勝任崗位要求。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中若干重要問題解讀[C].職教工作會議的講話,2009.
[2]鐘健.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R].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匯報,2010.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會計綜合實訓;考核方式
F230-4
應用型本科是近幾年來高校轉型的重點,其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堅持本科規格,強化實踐教學,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就業潛力大的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訓實踐類課程占比達總學分的40%以上,因此,對于這類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研究,是應用型本科課程改革轉型的重點問題之一。
目前,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多沿用傳統本科的期末考核制,這種評價方式過分強調結果的重要性,而實訓類課程大多課程設計模塊化、實訓方式多樣化,傳統的考核方式并不完全適用于對此類課程。
本文主要針對應用型本科層次會計學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進行研究,針對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此類課程考核改革的思路。
一、應用型本科會計綜合實訓課程考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計項目化、模塊化,傳統期末考試的形式不適合考核此類實訓課程。
會計專業綜合實訓是會計學專業最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運用會計虛擬實習軟件和會計應用軟件,仿真職業場景,讓學生體驗財務會計實務工作,熟悉企業內部的整體業務流程,內部控制和賬務處理,全面提升學生對企業財務環境、業務流程、內部控制、角色分工、財務工作的認知及會計業務全盤賬的操作。以崗位模擬實訓為例,一般需模擬出納、總賬會計、稅務會計、成本會計、費用會計、財務經理等多個角色進行實訓,課程設計也根據不同崗位進行了模塊化的分割,實訓成果也多以模塊的形式呈現,期末以考試為主要考核手段的傳統測評方式不適用于此類實訓課程。
2.部分實訓軟件難以量化學生實訓成績。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會計電算化軟件在會計實務中應用的不斷加深,會計學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為了更好地對接會計實務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主要運用會計虛擬實習軟件和會計應用軟件進行實訓。會計虛擬實訓軟件根據會計人員在實務中的不同崗位進行崗位業務模擬實訓,實訓內容模塊化,此類軟件部分配有考試及評分系統;會計應用軟件是與實務中企業所用的財務軟件類似的模擬應用軟件,如金蝶、用友。這類的財務軟件與企業實務中使用的財務系統幾乎完全一致,可以讓學生學習到職業最需要的基本技能操作,但最大的缺點是缺乏考試評分系統,無法利用軟件將學生的練習操作給出分數,老師在課程中如果使用傳統考試方法評分,則無法檢測學生實務操作的能力,但技術手段暫時無法實現軟件測評考試。
3.實訓中多采用團隊學的模式實訓,但無法準確區分組內成員成績。
會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設計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多采用團隊學、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由教師引導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以一個小組為一個單位的會計部門進行各種業務的演練實訓。教師根據不同業務的需要來設計不同的工作情境,由學生扮演不同會計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辦理會計事務,完成工作任務;并讓學生互換角色開展實訓,使學生在實訓中親自體驗會計工作實務,開展與會計工作崗位對接的會計模擬實訓、仿真實訓。
這種模式的實訓任務考核時大多以小組實訓作業或實訓報告為依據,存在小組內搭便車、小組實訓作業成績無法在組內成員間有效區分等問題。
二、 解Q思路
1.建立過程性考核體系,會計綜合實訓課程不再以傳統期末考試的形式進行考核。
由于會計學專業綜合實訓課程設計上項目化、模塊化,每一個實訓大多需要2-3周時間完成,以期中、期末考試的形式在2小時內幾乎無法對知識點進行較為完整的測評,因此,綜合實訓需建立過程化考核體系,實現項目制評分。期末成績應由項目模塊實訓成績、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到課率等)、期末實訓報告總結構成,不再有傳統的期中期末考試。
以會計崗位模擬軟件為主體的實訓課程,因大多帶有實訓模塊評分系統,可在一階段的項目實訓之后登記學生的模塊實訓成績;以會計應用軟件為主體的實訓課程,因為軟件缺乏實訓評分系統,教師應對每一模塊的實訓設置考評點,每一個模塊結束,都將學生各人的成績記錄在本模塊的成績當中,實現模塊化打分。
2.考核方式多元化,其中包括評價方式的多元、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內容的多元。
評價方式多元體現在軟件評分和教師考核點評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主體的多元體現在除了傳統的教師進行評分之外,引入學生互評的環節,包括小組內成員間互評和班級小組間的互評,通過此舉極大提升了評價體系的完整性。評價內容的多元體現在實訓的完成質量、實訓報告的完成質量、課堂表現、小組課堂演示等多方面構成,這需要教師建立完整的學生實訓檔案,綜合進行評價。
3.建立小組實訓綜合評價體系,有效杜絕小組實訓中搭便車的現象。
會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項目實訓,因此對個體的評價應該建立在對團隊評價的基礎之上,采取多方位的較為全面的全員評價體系。個人實訓成績由小組實訓成績、個人實訓報告、平時成績、小組成員互評、小組演講成績等多方面構成,其中小組長和小組實訓匯報PPT演講人酌情加分。
三、結語
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是針對會計學專業學生提升職業能力的重要課程,實訓質量決定了會計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適應性,關系到學生的未來就業和職業生涯。建立科學、規范、有效的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綜合實訓課程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實訓進行過程性、綜合性、多元化的考核,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保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應用型本科轉型重要的課程改革措施。
參考文獻:
[1]林怡. 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轉型研究與評價[J]. 高教學刊, 2016(17).
[2]滕曉梅. 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綜合實訓教學改革研究[J]. 財會月刊, 2010(12):107-109.
[關鍵詞] 職業教育 高職財務會計 課程設計 教學模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要求生產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僅應具備適應工作世界的能力,還應具備從經濟、社會和生態負責的角度建構或參與建構工作世界的能力。而傳統的職業教育與真實的工作世界是相脫離的。針對這一弊端,不來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們,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
該理論提出后迅速被德國的學術界所認同,并作為德國職業教育改革的理論指導。從最初的在德國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實施的“在經營和工作過程中的職業教育”試點實驗,到21世紀初在德國廣泛推行的“學習領域”課程方案,都是該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
在這些實踐模式中,教學內容不再按照傳統方式構建課程,工作過程知識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成為工作過程知識的載體,并根據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規律對典型職業工作任務進行了序列化,使教學內容來源于真實的職業世界。同時,在實踐中通過“職業調查”、“企業調查”、“學習島”及“在工作中學習”等方式,使學生盡早接觸企業,了解其所學職業,在完成相應的學習或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獲得工作過程知識。
畢業于德國不來梅大學,現任沈陽師范大學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的徐涵博士也介紹并發展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的觀點。
一、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的特點
1.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發生轉變
傳統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將個性作為專業任務的人力資源來培養;從組織和技術的改革中引出素質要求;技術和勞動預先即確定了,而素質要求是作為依賴性變量存在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則是:教育應使學生具有從對經濟、社會和生態負責這一角度建構工作世界的能力。教育成為發展獨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負責的個性的前提條件,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既依賴于同時又獨立于勞動和技術的關系。
2.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由以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轉向培養學生參與建構工作世界的能力
3.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由專業理論知識轉向工作過程知識
(1)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中,專業勞動處于中心地位
教學的內容指向于職業的工作任務、勞動的內在聯系和工作過程知識。
(2)工作過程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的切入點
工作過程是指完整的工作進程:即工作任務是怎樣被完成的。工作過程的核心要素包括:人力、工作對象、勞動工具、勞動方法和工作產品。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下完成要求的工作成果,隨之工作過程結束。
(3)工作過程知識不是從理論知識中引導出來的
它與反映的工作經驗相適應,并指導實際的職業勞動。工作過程知識不僅包括顯現的指導行為的知識(如程序化知識),也包括訣竅、手藝、技巧和技能等隱形工作過程知識。
(4)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改變
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不再是按照學科及學科自身的邏輯體系來建構,而是根據從初學者到專家的職業能力發展的五個階段(初學者、高級初學者、有能力者、熟練者、專家)把教學內容歸為四個學習范疇(入門和概念性知識、關聯性知識、具體和功能性知識、經驗基礎上的學科系統化知識)。
(5)以職業工作任務為核心整合教學內容
理論學習內容與實踐學習內容通過項目或者是工作任務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4.課程開發由資格研究轉向職業科學的勞動研究
(1)傳統的課程開發(資格研究)的局限性
傳統的課程開發是把勞動科學中的工作活動分析簡單地移植到了課程開發中的工作分析中,其局限性為:
①分析對象主要是按泰勒管理模式的工作崗位,因此強化了勞動分工原則,忽視了工作過程的內在聯系。
②缺乏將知識、技能、能力進行序列化的標準。
(2)職業科學的勞動研究
職業科學的勞動研究,使研究隱含在實際的職業工作中的知識――工作過程知識成為可能。與傳統的資格研究方法相比,職業科學的勞動研究的目標與分析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如圖1所示。
其中,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分析法即針對工作過程的分析法,就是在“專家工人訪談會”基礎之上,把工作任務放在企業生產運營過程和學習者的全面發展的大環境中進行分析,分析的對象不是一個個單項能力。
典型工作任務描述的步驟為:在分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確認典型工作任務;全體與會人員共同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的特征;綜合所有專家工人訪談會結果,形成典型工作任務表;將典型的工作任務描述為一般化的職業要求。如圖2所示。
5.職業教育的教學方式以行動導向教學為主
以行動導向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是一種以行動或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指導思想,它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項目學習成為行動導向教學的主要學習形式。情境學習成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的典型特征。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在設計上解構了傳統的學科體系,構建了符合職業能力形成規律的職業教育模式,也為我國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我國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我國現有高職財務會計課程仍沿襲非職業教育的學科課程模式,存在著嚴重的缺點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課程模式開發運用較為表面。
目前對高職課程模式的開發主要是在學科型課程基礎上削減一些基礎課程,增加一些實習內容,形成遺留有學科痕跡的課程體系――“學科課程(理論課)+實踐課程(實訓課)”,而未在課程內涵上作進一步開發。
2.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理論課程側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性,重點教授會計分錄的編制方法;實踐課程只是實驗性模擬實習,主要練習編制記賬憑證。在教學時間安排上,理論教學占用時間段較長,一般每門課程持續近一學期;實踐教學一般在理論課結束之后集中一到三周之內完成,占用時間段較短,教學實施的結果偏重于理論教學;且不利于理論與實踐的前后銜接和融合,不能使專業知識直接促進實踐能力的培養。
3.教材內容不生動
目前,教材將本來豐富多彩的實際經濟業務簡單化,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致使學生只會做虛擬的會計練習題,而對發生的實際經濟業務不會或不敢大膽分析處理的狀況,最終導致學生頂崗實訓較難上手、就業適應性差。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只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模擬實習內容,實質上并未突破傳統的學科型課程模式。要達到會計專業高職教育的目的,必須打破舊有的課程模式,重新進行課程設計,進行仿真模擬教學。
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對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的啟示
如何深化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關鍵要設計合適的課程方案,進而由課程設計改革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則為我們提出了很好的設計思路。
1.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總體方案――按工作崗位設置模塊化課程,進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分崗教學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按照會計實際工作崗位可設置如下教學模塊:出納模塊、各種會計核算模塊、簡要報表分析模塊、會計檔案管理模塊、綜合模擬實習模塊及綜合實踐模塊,學校提檔線較高的職業院校還可設置主管會計模塊。
每個模塊的教學,以實際經濟業務案例作為教材,以實踐操作作為教學的主體內容,根據具體操作的需要安排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在教學活動中同步傳授給學生。
教學活動地點的安排要打破那種理論教學必須安排在一般教室、實驗實訓才安排在實訓室的觀點,整個課程即安排在模擬實習教室進行,內容講授與操作練習同步進行。
2.各模塊具體內容
(1)出納模塊的具體內容
出納模塊主要介紹出納員工作的內容及其職責、權利;現金、銀行存款及有關票據的管理制度;訓練收款收據的開具;支票的簽發及銀行匯票、銀行本票、商業匯票、托收承付等結算方式的辦理;印章的使用和管理;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與核對。
(2)各種會計核算模塊則以工業企業的經濟業務為例介紹會計核算方法
作為基本教學模塊,主要包括材料核算、工資核算、成本核算、往來結算核算、收入利潤核算、固定資產核算、資本及其他業務等日常財務會計核算內容。在各教學模塊中,主要講授并練習各種日常業務的處理方法,如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編制、各種明細賬的設置、登記和結賬方法、憑證的傳遞程序,介紹有關會計準則和制度在材料、往來結算、固定資產、成本(含工資)、收入利潤、資本及其他業務核算中的應用。
如從學生個體發展的角度考慮,還可以在這些基本模塊的基礎上,根據會計市場的需求狀況以及學校的辦學特色與現有資源,設置備選模塊,如按照房地產開發、飲食服務、旅游、廣告、娛樂等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分別設置教學模塊。
(3)會計檔案管理模塊
使學生了解和熟悉會計檔案的整理與保管方法以及相應手續的辦理。如憑證、賬簿的裝訂及封面等有關信息資料的填寫以及磁盤介質存儲會計資料的歸檔等。
(4)綜合模擬實訓模塊
該模塊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從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編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編制會計報表到撰寫分析報告整個會計循環過程。
(5)綜合實踐模塊
該模塊指有計劃地安排與財務會計課程相關的專題講座或專題討論;邀請實務界專業人士與學生一起對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寒、暑假進行與專業相關的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寫出報告或總結,或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
總之,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按實際工作崗位分崗設置教學模塊。在這些教學模塊中,教學內容不再是按照傳統的課程進行構建,財務會計工作過程知識成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典型的會計崗位工作任務成為會計工作過程知識的載體,使教學內容來源于真實的會計工作世界。同時,在實踐中通過“在工作中學習”等方式,以期使學生盡早接觸企業,了解會計工作,在完成相應的學習或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獲得工作過程知識,實現該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
參考文獻:
[1]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職業技術教育,2008,(6).
關鍵詞: 《會計制度設計》 課程設計 提高興趣
對于企業來說,需要的不僅是統一的會計制度,更是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量體裁衣設計出的符合自身特點的會計制度。這就要求企業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理解和執行會計制度的能力,更要具備設計會計制度的能力。這對老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會計制度設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會計制度設計》這門課從名稱來看,首先是“會計制度”,教師在授課時,先要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會計制度,了解我國對不同的企業類型制定的多種會計制度;其次是“設計”兩字,課程的關鍵應該是在這兩個字上。如果說會計學解決的是如何記賬、算賬、報賬的問題的話,那么會計制度設計解決的就是如何“建賬”的工作,它是以一定的理論、原則作指導,根據會計法規的規定,結合工作實際,運用文字、圖表等形式,對企業會計組織機構、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內容、會計業務處理程序和方法,進行系統的規劃和設計的工作[1]。這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而目前的會計制度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很多,主要可歸納為以下方面。
1.教材偏重理論知識。綜觀近年出版的會計制度設計教材,都是重點闡述基本理論和方法,很少甚至就是沒有具體的案例介紹內容。
2.現有教材大多以共性的內容為中心闡述基本理論和方法,很容易使學生誤解為基礎會計學的重復,降低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
3.教師授課往往以教材為主,以基本理論和方法為中心,缺少介紹職業界如何進行會計制度設計工作的內容,理論和實踐不能有機結合,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和創新才能。
4.教師在授課時教學手段單一,多采用粉筆加黑板,少數教師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但課件制作要么就是直接將板書或書本內容搬上屏幕,缺乏生氣,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么就是過于花哨,在背景設計、播放形式上下工夫,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削弱了教學內容效果。
5.沒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講完這門課不知道自己到底教會了學生什么,學生學完這門課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哪些能力的提高,對實際工作依然是表層了解,根本不會“設計”。
6.會計制度設計本身是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工作之一,具有鮮明的企業個性特征,而目前的教學往往忽略會計制度設計的企業個性問題,在介紹設計內容時以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為參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設計意識。
7.會計學專業的課程大多在介紹實例時以制造業為例,而不介紹其他行業會計工作的特點,結果學生只了解制造業的業務流程,會計制度設計課程也是如此。基于以上這些問題,必須對《會計制度設計》這門課重新進行課程設計。
二、《會計制度設計》課程設計步驟
《會計制度設計》是在完成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學習之后開設的一門會計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體現的是上述課程的理論與方法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結合《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特點及教學現狀,我們應該找到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即以課堂教學案例授課為主、輔以實訓模擬并結合畢業實踐的全新教學模式。在連續的教學活動中,完成對學習者學習的引導、指導、輔導和學習效果評價,提高其職業判斷能力。
1.采用案例教學增強學習效果。目前的會計制度設計內容體系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企業會計組織體系的設計;(2)會計科目體系的設計;(3)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信息載體的設計;(4)賬務處理程序的設計。要使學生達到對企業個性化的設計,需要對教學內容案例化[2]。
根據會計制度設計課程的學時和學生的專業基礎情況,案例教學形式可分為三種:(1)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以理論講述為主,講完理論后再結合相關理論講解案例。(2)以案例講述為主,將理論融于案例之中,通過對案例的講授、分析和討論,總結歸納理論。(3)理論課之后,單獨開設案例課程,可以大量引入案例進行討論,著重解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問題。
案例貫穿于整個教與學的過程。在案例化的教學中,教師是總編導,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是否科學、有效就變得非常關鍵。根據我個人的教學體會,可從幾個不同方面選擇、設計案例[3]。
(1)根據行業設計案例。如生產制造業、商品流通企業、服務業等不同行業的會計工作基本條件方面的制度、會計組織方面的制度、會計管理方面的制度等方面的設計。這可以讓學生從總體上、感性上認識到雖然我國實行了統一的會計制度,但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設計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也克服了現在的教材單純以生產制造業為模式的局限性。
(2)按照企業規模設計案例。如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等規模不同的企業的會計制度設計,讓學生從另一角度理解會計制度設計。
(3)根據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設計案例。以上三點主要考慮了設計的面,實際上它們存在交叉、相容的關系。
(4)選擇我們身邊的企業作為案例設計對象。通過學校、老師的聯系,在學校所在的城市,選擇多個有代表性的企業,使這樣的企業就像學生的實習單位一樣。可以把教學班級分為幾個組,每組學生可以隨時深入到企業調查、了解情況,對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的現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在老師指導下,設計出適合本企業特點的會計制度。
選擇適宜的教學案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彌補了實踐工作經驗的不足,提高了指導學生實踐教學的能力。在案例化的教學中,讓學生對將來所面對的經濟事項增強認知能力,教師在案例總結時注重采用靈活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多種實訓模擬形式鍛煉職業判斷能力。各種形式的實訓練習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及掌握理論知識,會計制度設計愈接近實戰,對于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就愈有成效。實訓模擬形式多樣化是指學生除了可以在課堂感受以外,還可以在課堂外親歷親為。在課堂上講授教學案例后,通過讓學生自由結組設計自己感興趣的行業的會計制度的這種實訓形式,讓學生關注某個具體的企業動向,按照教學案例的模式形成自己的實訓分析報告。這樣學生通過實訓設計就會明白,盡管我們有統一的會計制度,但由于行業、規模、所有制形式的不同,企業對內部會計制度的要求仍存在很大的不同。根據不同的企業要求分析、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會計制度就需要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職業的判斷。教師在對學生設計的會計制度作點評時應重點關注學生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企業具體采用的方法。另外,很多高校都有一系列鼓勵學生參加的各種有益于課外活動順利進行的措施。比如,針對高年級學生的創業大賽等,學生組成創業團隊,老師進行個別化的指導,通過模擬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將自己課堂所學知識活學活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這和在考試時根據題目要求再按一定的方法和比率計算是不一樣的,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職業判斷動手確定應采用的方法進行業務處理。通過不斷的訓練和積累,使職業判斷能力得以形成并不斷提高。
3.利用畢業實踐和社會進行無縫對接。學生進入畢業實習階段,是學生參與企業財務活動的重要一步。但是每年很多學生在進行畢業實習時感覺很茫然。我們希望通過案例化教學、多種實訓模擬的方法,使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的需求協調起來,將書本的理論認識應用到真實的實踐中,迅速進入社會所需要的角色。
盡管會計實習會受到實際工作單位財務部門或其他部門的限制,以及單位商業機密的安全性、會計工作的嚴謹性、階段性等因素的影響,但是由于課堂案例教學和多種實訓模擬形式可以增強學生對企業業務流程的整體認知,畢業實踐和某個單一部門或某項具體業務相銜接就會變得比較容易,從而實現和社會的順利對接。
參考文獻:
[1]宋艷敏,韓素芬,李惠.《會計制度設計》案例教學的創新[J].商業會計,2011(2).
關鍵詞:PBGS;教學模式;課程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6-0148-02
一、PBGS教學模式
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翻譯成中文就是“基于項目的團隊學習”,簡稱PBGS。PBGS教學模式是一種完全體現能力本位思想的能力教育模式,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分團隊進行教學活動,然后采取團隊協作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理論水平提高和應用能力的形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適應能力。
1.PBGS教學模式的內涵。PBGS教學模式有兩個核心概念,一是項目,二是團隊,即“項目式教學”與“團隊學習”兩者的結合。PBGS教學模式就是以項目為載體,以團隊協作方式來進行教學安排與課程設計,是一種探究性、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模式。
2.PBGS教學模式的特點。目前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模式起源于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杜威提出的“從做中學”的基本原則。PBGS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具有實踐經驗的任課教師,教師將從主宰者變為主導者,項目實施的引導者和管理者、項目結果的點評者,從講解員變為項目材料的供貨員,理論型變為實踐型。
二、PBGS教學模式在《會計電算化》課程中的設計
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專業的必修課,對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一門重要的骨干課程,又是一門集理論、實踐操作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
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PBGS教學模式將我們將整個教學內容分成了五個環節來進行,即“項目選擇與分組”、“學習方案設計和任務分配”、“團隊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完成所定任務”、“學習效果的評價與考核”、“分享與交流、總結與反思”五個環節,每個環節因材施教、總結和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強調學生主動學習為主,鼓勵自主性探究,教師組織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各項職業綜合能力。
三、PBGS教學模式在《電計電算化》課程中的應用
結合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PBGS教學模式五個環節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項目選擇與分組、創設情境。項目選擇一般是教師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而做出的。我們整體的課程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使用金碟財務軟件,包括系統管理、期初的設置、應收應付管理等模塊的使用。創設公司管理模式,選擇班長擔任總公司老總、學習委員擔任人事部經理、成績好的同學擔任項目組的會計主管、選擇成績不好的人員擔任項目組的部門經理。在這個仿真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了企業各職能崗位的分工、協作,讓每個人都處在企業真實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相互監督和配合,創造出一個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
2.學習方案設計和任務分配。學習方案設計和立項評審是PBGS教學模式的主要環節之一。學習方案設計是由老師和學生根據學習情況進行制定的,它圍繞項目目標的實現,要求明確團隊成員的各自任務和要求,以及完成任務的時間與步驟、考核評價等,形成一個具體的學習方案。如下表:
3.團隊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完成所定任務。小組成立之后每個人員都各盡其責,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讓整個“公司”進行自主的管理,每天由公司部門經理點名報考勤情況,并由人事部主管當堂核對出勤情況,并在每個組的任務進度表上進行統計。每次工作任務結束后由各部門會計主管檢查當天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并做好記錄,由人事主管抽查。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真實地感受到了企業各部門的職能分工、協作,嚴格企業的考勤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營造了一個真實的職場氛圍。具體如下表:
4.學習效果的評價與考核。在學習過程中由同學們自主管理,自主考核,主要通過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考核與監督,具體落實到《考核統計表》來進行評價與考核,工作任務完成表是由會計主管和部門經理共同完成,由學生進行過程的監督與管理,成績考評表由老師根據工作任務表和最后學生交上來的作品相結合打出學生的成績。作品完成質量分與平時表現各占50%。
5.分享與交流、總結與反思。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光有項目指標的考核與嚴格的管理,還要定期進行分享與交流,每個項目工作任務完成后都要開一次分享與交流會,并寫出總結。
充分利用網絡的交流平臺http:///593302092,由教師定期寫出工作日志,學生在空間里寫工作總結形成互動。教師通過網絡交流平臺與學生進行學習交流,鼓勵表現有進步的學生,點評同學們的工作表現,與學生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實際操作和思想教育的雙管齊下,收到比較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PBGS教學模式在會計電算化課程中運用的優缺點及改進建議
通過PBGS教學模式在會計電算化的課程中的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最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團隊協作等能力,學會了表達與分享。
PBGS教學法和其他任何一種教學方法一樣,不可能適用于一切教育領域,這種教學模式還需要同行做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還需要采用一些激勵機制來鼓勵大家自主學習,部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整個團隊的管理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等。
參考文獻:
[1]任英杰,戴心來.網絡環境下基于項目的協作學習探究[J].電化教育究,2004,(12):57.
[2]石晶.英國高校“能力教育”及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5,(3):53-55.
一、樹立全新的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觀念學生在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總是有限的,而且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落后,因此我們的教育目標應當是培養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的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表現為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觀念和灌輸式的講課方法,將教學內容固定化,論述過程同類化,形成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被動模式:獲取信息學生按教材和教師的既定模式來思考問題鞏固和應用;將知識表現為固定的理論和眾多的答案,要求學生先掌握理論,通過不斷地反復使用來加深印象;以課堂講述為主,把上機作為檢驗理論的手段,來證明講授內容的正確性;沒能抓住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能動性,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應通過教育觀念的轉變來改變目前的這種不利情況,教學的目的應是教會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識都教給學生。學生在大學期間已不可能一勞永逸地獲取知識,而只有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可能終身受用。從學習會計電算化知識到形成會計電算化能力,最終具備會計學科能力,中間經過了一系列的過程,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具備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取得更經濟的教學效果。因而會計電算化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來設計其課程內容,要求理論與實踐并重,加強會計軟件和會計信息系統課程設計實踐教學,劃出更多的課時采取適當的方式安排學生畢業前的應用實踐,以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
二、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內容
我們認為,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應包括教學實驗、課程設計和應用實踐三部分內容。
(一)教學實驗應圍繞會計電算化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來組織,平時的實驗教學注重能力和基礎知識的掌握。在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理論中我們已涉及到會計電算化概論;商品化會計軟件及其應用;會計電算化系統維護;會計電算化控制和管理等知識。我們要求學生通過上機實驗懂得進行單位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條件分析;并能結合一兩個商品化會計軟件進行安裝和初始化;掌握試運行、正式運行財務軟件和如何“甩帳”。
(二)課程設計通過課程設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會計電算化系統開發原理。我們在教學中先進行會計電算化系統開發實例講解。在重點講解若干功能模塊的分析、設計和編程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使之能夠觸類旁通,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能夠獨立進行系統設計,然后透徹地理解他們應該掌握的教學內容。
1.在教師的指引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組。每個小組分4~6人,建立會計電算化模擬會計實驗組。設計題目為“賬務處理系統”,設計語言為以前學過的Foxbase或FoxPro,其功能要求要符合《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范》中的基本要求。每個小組嚴格按照賬務處理數據流圖進行程序的編制,最后以設計報告(包括程序清單)的形式交教師審核。
2.每個小組的同學根據各自實驗前收集的財務數據及設計出的賬務處理系統,建立起各自單位賬務系統,彼此輪流在不同的賬務系統中擔當不同的分工人員,培養彼此間的協作能力,交流實踐取得的經驗;在做財務報表時,不同人員在不同的財務系統中生成同類型的財務報表,互相進行核對和比較,及時發現錯誤并進行修正。
在設計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現代化管理手段與方法,掌握計算機技術在會計業務核算中的重要作用和合理應用,進一步理解系統開發步驟和方法,能承擔部分程序的編寫和調試工作,并能進行系統的基本維護。通過設計,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又能鞏固學生對各項知識的掌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始終把握學生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會計軟件教學中,現在的軟件都帶有說明、演示、幫助、安裝、設置等很多輔助文件,如果教會了學生利用這些文件來學習軟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們以后就具備了學習各種軟件的能力了。在電算化程序設計教學中,我們的目的不是教會學生學習使用某種語言,而是培養學生進行計算機思維的能力。
(三)應用實踐一般安排在學生畢業前夕的實習中。在把握和分析會計電算化實際工作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集中的、專門化的強化訓練,對那些在教學環節被忽略或應該給予重視而沒有重視的部分,特別要注意補缺補差,把應用實踐既作為崗前培訓的重要環節,又作為教學過程的總結和延續。在實踐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針對學生所不懂的問題、疑難問題、重點問題或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講解,力爭講清、講透,讓學生從教師的講解中獲益,掌握解決同類問題的思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斷變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實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求學生身臨其境掌握會計核算軟件功能結構,數據處理流程,懂得簡單操作與維護,處理一般財務業務;另一方面還要能適應知識經濟環境下新的會計分支如人力資源會計,或新的商務模式(如電子商務)等對傳統會計電算化內容擴充的要求。應用實踐可以在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中進行。這是一種在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對會計實務進行體會、了解的一種有效方式。應在實驗室內增加一些電教設備 以便存在確實無法模擬的會計環境或問題時,用電教設備教學。需要指出的是,在配備硬件系統時,既要考慮計算機技術、有線電視(CATV)技術和網絡技術,也要考慮今后發展的趨勢,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方法
總結目前各高校的會計電算化實踐
教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驗證式實驗教學學生按實驗教程或指導書中給定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最終驗證性的觀察、記錄實驗現象或結果。實驗過程易進行組織,可以使學生對整個實驗的過程獲得一些感性的認識或體驗。
(二)模仿式實驗教學學生按照具有參考性質的實驗內容,對實驗資料進行實驗加工,以達到課程所要求的實驗結果,并觀察、分析、研究實驗過程或結果,這種形式的實驗對學生掌握所學內容的要求較高——要求學生部分掌握實驗結果及方法,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三)探索式實驗教學按照教材內容,對學生不指定實驗步驟、不給定實驗內容,而要求學生根據課程要求和企業資料,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構造實驗內容,從而獲得某種所要求的實驗現象或實驗結果,這種形式的實驗對學生的分析問題及綜合設計能力提出高要求——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實驗設計,并具有較高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使學生對協調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有較好的把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
(四)開放式實驗教學學生可以不受具體教學內容的限制,自行選定所開發的實驗項目,獨立或合作設計調試和運行實驗系統,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完善和提高自修能力及創造能力。在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中,我們將上述幾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給定企業案例或由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動手做實驗,通過實驗增加實際體驗和感性認識,從而進一步加深理解書本上或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與方法,最終達到對所學內容融會貫通。實踐教學必須與課堂教學相銜接、相配合,使同步實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自修能力,最終完成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能力上的培養與鍛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校不但要重視實踐教學,而且要增加對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的設備投入和軟件投入,最終建立專用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
四、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應重視案例教學
長期以來,在會計教學過程中,人們對于案例教學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資料更是鳳毛鱗角,這對于激發學生思維,增強其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判斷能力,促進學習的主動性都有一定的束縛。學校應鼓勵教師深入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等實際部門鍛煉或實現社會兼職,密切實業界與教育界的關系,一方面可以憑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實力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編成會計電算化教學案例,充實教學內容,以更有利于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的研究和開展。
五、將多媒體和網絡等信息技術引入實踐教學環節,改變教學方式
未來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多媒體與網絡信息技術教育。應將多媒體和網絡等信息技術引入實踐教學環節中。
(一)通過網絡,教師可以把實踐教學的教案放在服務器上,讓學生隨時瀏覽學習;也可將每個會計模擬實驗小組的系統放在服務器上,供小組成員同時操作同一系統,增強相互間協作;教師還可通過網絡進行答疑,進行師生交流溝通。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案例教學;ERP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237-02
《會計電算化》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體系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將會計理論知識與電算化操作相結合,以理論指導實踐,促進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形成。筆者在該課程教學的多年實踐中總結了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索解決方法,以供參考。
一、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特點分析
1.綜合性強。會計電算化已成為一門融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會計科學為一體的邊緣學科,結合高職院校培養會計電算化方面的應用型人才的宗旨,該課程一般在《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等課程之后開設,要求學生在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掌握基本會計理論的前提下學習運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所以該課程綜合性較強。
2.操作性強。會計電算化以電子計算機為媒介進行會計業務處理,將手工會計處理的內容搬到計算機上進行處理,而且在處理流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在教學中必須以計算機為工具進行教學,會計軟件操作貫穿教學的始終,理論講解和原理分析穿插其間。所以教學中要求學生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操作,在操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操作。
3.系統性強。會計電算化系統不同于一般的應用軟件,它是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管理、業務流程的有機結合。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以會計軟件操作的教學為主,按順序學習會計軟件中的各個功能模塊。由于會計工作本身的特點是持續地記錄和核算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所以前后各個功能模塊之間的數據銜接性很強,不能孤立地去學,而要作為一個系統去學。所以要求教師把這個系統的觀念傳遞給學生。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內容過于單薄。大部分高職院校學校選擇一種商品化會計軟件作為教學內容,比如用友軟件的操作教學;重點學習賬務處理系統和報表系統,對于應收應付系統、購銷存系統不作要求;案例的設計不完整,沒有涵蓋整個電算化會計核算系統;只學習會計軟件中的核算功能,對于會計軟件中的管理功能和決策功能卻沒有問津。
2.課時安排不合理。課時安排采用傳統的每周上幾節課的形式,這樣將一套連續的業務案例分割在間斷的時間段里完成,人為地破壞前后內容的銜接性,使本來應該連續的業務處理做成了斷斷續續的業務處理,跟實際工作大相徑庭,與“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思想不符合。
3.教學效果不理想。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理論授課和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雖然也將教學內容分解成工作任務,但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大多按照老師的操作演示機械化地模仿操作,既不能體會到仿真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務,又不能深入地思考問題知其所以然,只要結果正確就算達到課程要求。大部分學生懶于思考,沒有讓學生形成系統化的認識,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4.教學設備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多數學校采用“視頻教室+機房”作為教學場所,而且機房是各個專業共用的機房,為滿足教學需要安裝了各種應用軟件,這樣導致機器運行速度慢,會計業務數據容易丟失;特別是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也安排在這樣的綜合性機房里進行,每個學生一臺電腦做一套賬,同時兼任若干個會計崗位,這樣體會不到各子系統聯網并行的工作過程,使實訓的效果不甚理想。
三、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優化思路
1.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改為ERP系統的教學,不僅要學習賬務處理系統和報表管理系統,還應該了解企業的各個部門協同工作的情況、資源計劃的情況,熟悉各個系統的操作。因此在課程設計的時候,首先應該從企業整體出發,設計一個涵蓋了整個企業運作的案例,包括供、產、銷各個環節,涉及各項資產、成本的管理;授課過程以案例資料為背景、各個ERP子系統協同操作,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企業的運作過程,掌握ERP各個子系統的操作。另外,為了促進《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學習,可以配套地開設《審計電算化》《ERP沙盤對抗》等課程。
2.集中安排授課時間。分散的教學時間安排對于一般的基礎課程的教學比較好,能夠讓學生有消化吸收和舉一反三的過程。但是對于《會計電算化》這樣的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間斷的教學單元不利于貫徹“以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不利于學生對整個連貫的會計電算化工作流程整體系統的把握。為了使課程教學更貼近實際工作過程,建議將該課程教學時間集中安排在第四學期中完整的一個月,在這一個月中先進行單項任務的學習,再安排綜合項目實訓,這樣使學習過程和業務處理過程保持時間上的一致,使課程教學和實際工作過程相貼近,便于學生培養崗位技能,畢業后能更快地進入工作狀態。體現該課程教學的崗位針對性,真正實現“為職業而教”。
3.設計仿真的工作環境。針對《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特點,我們雖然一直強調采用案例教學,努力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仿佛在處理真實的會計業務,但往往案例內容不完整,沒有和整個企業資源的運作過程相配套,使學生學會的操作只是企業信息現代化管理當中的很小的、很孤立的一部分,他們體會不到真實的企業大環境,仿佛大海中的一葉孤舟,學得很茫然。《會計電算化》課程最好的教學方式就是到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去學習,然而會計職業的特殊性使得會計頂崗實習實施起來特別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我們如何去突破這個難題呢?首先,我們能夠做到盡量仿真實際工作環境。具體來講,我們可以錄制一個真實企業的錄像,把其廠房、車間、倉庫、原材料、流水線的生產過程全部拍下來并配以解說,按時間順序介紹企業真實的運作流程,這是可以做到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看錄像,使之仿佛置身于企業的大環境中,在充分了解企業的運作過程的基礎上體會自己的崗位角色,然后伴隨著錄像中經濟業務的發生進行會計業務處理。其次,設計與錄像相配套的經濟業務案例。要真正落實案例教學,就要求設計的案例資料必須齊全,涵蓋的內容應該涉及到企業供、產、銷的各個環節,而不是中間的一部分,這樣能讓學生熟悉企業工作環境,真正實現專業課程教學與實際工作零距離。
4.加強教學設施的建設。鑒于各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眾多,應建立會計電算化教學的獨立實驗室,安裝網絡版的會計軟件,這樣無論在課堂學習中還是在綜合實訓中,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整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并行工作過程,體會到不同的角色分工,使學生的學習更接近會計的實際工作,使該課程的教學更符合培養專業人才的要求。
《會計電算化》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開展好該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摸索經驗,取長補短,促進課程教學。
參考文獻:
[1]斯科特漢密爾頓.構建高效的ERP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關鍵詞: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1年11月9日
會計是一門融理論、技能和方法于一身的應用經濟學科,學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系統的實踐教學能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提高會計教學質量非常有益。江西理工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專業為主體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該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應用型的復合會計人才,重視會計實踐教學是該校會計教學的特色。
一、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和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結構戰略調整,我國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然而當前會計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令人堪憂,其原因在于學生“高知識低能力”、實踐經驗不足、動手能力差,無法及時有效地適應社會經濟的需求。
在會計實踐教學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建立。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專業沒有圍繞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一套包括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創新制作、社會實踐等各環節有機聯系的會計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二是會計課程實驗、實訓、模擬實驗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大多數院校對課程實驗、實訓、會計模擬實驗重視程度不夠,實驗教材內容過于簡單或沒有及時跟進新會計準則的變化,實驗教學師資力量不足,實踐環節考核評價方法缺乏合理性。
三是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環節沒有抓緊,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會計畢業實習為分散形式實習,教師對實習缺乏指導和監控,實習效果不明顯。畢業論文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大檢驗,但由于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畢業論文時間與就業、考研產生矛盾和沖突,導致畢業論文質量出現下降的狀況,甚至在“拼湊論文”、“抄襲論文”。
四是實踐教學保障不足。主要存在實踐教學物質條件不達標、實踐教學管理體制不完善、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不雄厚等問題。有的投入了會計仿真模擬實驗室,有的沒有投入或者投入不夠,實踐教學方面的管理制度、考核評價體系、質量監控體系、教學激勵機制不健全或貫徹落實不夠,實踐教學的師資沒有工程實踐背景和經歷。
二、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原則和思路
(一)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原則。在設計實踐教學體系時,必須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本質,符合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我校在構建會計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時,遵循了以下原則:
1、以應用能力培養和就業為導向,著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表達能力是高素質的會計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我們在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安排、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強調實踐性和實用性、創新性。為適應就業的需要,我們針對就業市場反饋回來的對會計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來調整和完善教學計劃,使之盡可能滿足就業市場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2、兼顧會計學科的理論性和整體性。加強實踐教學并不等于我們不重視理論教學,理論與實踐兩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既要讓學生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拓展會計視野,又要讓學生精于會計實踐,具備上手快的實踐能力。在教學計劃上,我們安排了會計完整理論體系課程,并且還加了會計理論前沿、會計與財務專題等環節,讓學生掌握會計理論精髓,同時也有專門針對會計師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強化環節,讓學生在理論、知識和能力上形成完整的受教育體系。
3、結合理工院校背景和特色,加強工程學科教育,拓展學生視野。做會計核算和管理必須先熟悉企業概況和企業的業務流程,才能提高會計服務和參與企業管理的質量。我校有色冶金、材料化學、工程力學、建筑測繪等理工科特色鮮明,學校地處江西贛州,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等美譽。我們結合這些理工科的背景和特色,開設了冶金概論等公選課,安排學生到冶金企業進行生產認識實習,這樣既能拓展學生視野,又為以后在這類企業就業奠定了上手快、能力強的基礎。
(二)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思路。會計實踐教學目的是為了鞏固會計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就是圍繞會計實踐教學的目標,整合校內外會計實踐教學資源,搭建多維度、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具體如圖1所示。(圖1)
三、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循序漸進的實驗體系。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們設置了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驗―單項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的實驗體系,通過這一體系的實踐,讓學生的課程章節理論知識和每門課程理論、關聯課程知識、會計專業理論體系不斷地得到鞏固和提高,通過綜合實驗、實習使學生的知識、理論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我們的課程實驗共有172學時,課程設計11周,綜合實驗4周,各類實習10周,畢業設計11周。
(二)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完善課程教學內容。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我校在理論教學計劃的基礎上開設了重要實驗課程,增加了實踐教學課時。從第二學期開設會計學原理課程開始,接下來所有學期的課程實驗與專業實訓保持連續。專業課內實驗172課時,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會計信息化、管理會計等會計核心課程均安排了課內實驗,還安排了獨立周的財務會計課程設計、會計信息化設計,各種專業獨立集中性實踐教學共安排34周。
(三)規范實踐教學管理,督促實踐教學實施。在實踐教學管理方面,學校出臺了實踐教學的管理文件,對實踐教學的實驗教材、大綱、實驗考核方法和實驗條件保障等作了規范,制定了《江西理工大學實習條例細則》和《江西理工大學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規范指南》,學校定期對實驗教學文檔進行檢查,不定期地對實驗教學過程進行抽查,還聘請了經驗豐富的教學及管理人員組成督導組對實驗教學進行督查和指導,每學年學校還舉行教師實驗課教學競賽,組織青年教師觀摩,讓優秀實驗課起示范作用。
(四)重視模擬實驗,提高仿真效果。會計綜合模擬實驗是會計專業實踐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非常重視會計模擬環節,安排了獨立的4周時間進行實驗,由高級職稱老師進行輔導,實驗經費充足,要求學生每人單獨完成模擬實驗的一整套流程,模擬實驗內容緊跟會計準則的變化和相關稅法內容的變化,模擬實驗題量大,對模擬實驗要求高,制定了嚴格的會計模擬實驗考核方法。
(五)畢業實習不折不扣,畢業論文真題真做。我校有色、冶金專業特色明顯,我們在深圳中金嶺南股份公司等一些大中型有色冶金企業建立了實習基地,加上一些會計師事務所與我們專業的合作關系而形成的校外實訓基地,實習單位已有充分保障。我們要求學生畢業實習應不折不扣完成,保證5周實習時間不縮短,實習要求不降低,實習報告及實習考核由學校和實習單位共同考核。為防止畢業論文出現“拼湊論文”、“抄襲論文”的不良現象,要求學生“應用選題、真題真做”,堅持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從選題、資料收集、開題報告、教師指導、論文寫作、中期檢查、論文答辯和成績評定等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保證畢業論文的綜合檢驗效果。
(六)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近幾年來我們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市會計知識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用友杯”全國大學生沙盤模擬經營大賽的省區決賽等活動都取得不俗的成績。還安排學生有3周的會計、審計、稅務相關方面的社會調查活動,安排了2周時間的企業生產認識實習。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策劃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四、完善會計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一)改善實踐教學物質條件和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完善的實踐教學基礎設施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前提條件。學校應對理工科系和管理科系同等重視,大力投入會計仿真模擬實驗室、ERP實驗室等基礎實驗設施的建設,同時應積極開發和建立校外實踐基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借助實習基地這一平臺,校企雙方開展技術合作,教師深入企業開展課題研究,協助企業解決一些技術和管理問題,同時又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實現校企雙贏。
(二)完善實踐教學組織管理和質量管理制度。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考核評價體系、質量監控體系、教學激勵機制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要制定實踐教學的指導意見、質量標準和考核指標,對選定指導教師、組織制定教學指導性文件、教學進程變更辦理及手續審批、檢查教案課件與實訓用品、檢查實踐教學進度及實施情況等都要有嚴格的規范和認真的落實。要經常考評教師實踐教學質量,組織實踐教學座談會,檢查學生的實習、實訓報告,檢查指導教師的實訓總結,組織實踐教學的成績考核等。
(三)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實踐教學的指導者,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學校應重視實驗師資培養,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選派教師定期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掛職,從事具體的財務會計或審計工作,促進教師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整合校內外師資資源,成立由學院教授和企業界人士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聘請企業財務總監作為專業建設顧問和兼職教授,讓其在課程教學、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論文等方面給予指導。
五、會計實踐教學效果
我們將這一實踐教學體系應用于會計教學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過對所有在校的已接受會計實踐教學的學生進行調查,學生普遍反映會計實踐教學加深了他們對會計的理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綜合判斷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決策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調查顯示,82.4%的學生認為會計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對會計的感性認識,會計不再枯燥了,會計實踐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學生進入社會打下了基礎。
通過實施會計信息化、EXCEL在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的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操作技巧,使學生走向社會的適應期縮短,通過對學生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的統計,接受過會計實踐教學的同學,通過率達到93.2%,未接受會計實踐教學的同學的通過率為69.3%。在近2年參加“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江西賽區決賽中連續獲得一等獎。
通過實踐教學,課程理論教學也受益不少。會計核心課程的教學得到了學生和學校的廣泛好評,《會計學原理》評為校級精品課程,《中級財務會計》成了雙語教學課程,會計學專業成了我校重點建設專業之一,會計學專業被評為江西省品牌專業。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江萍.會計本科實驗教學研究[J].財會通訊,2009.7.
[2]謝林海,賴丹.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7.5.
關鍵詞:高職教育 營銷“產品” 創新研究
本文為2012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 省級重點資助課題《高職“教育營銷”課程開發的研究》(課題批準號 XJK012AZJ005)階段性成果。
一、目前高職教育營銷“產品”存在的不足
我國的高職教育經歷了一個從開辦到發展到較成熟的階段,全國各地的高職專業教育發展很不平衡,目前像文科類的旅游、酒店專業,工科類的焊工、電工等專業可以實現高職教育及運作模式。也就是說(如同產品一樣,有一個好的生產工藝流程)實現教與學、學與做、由理論到實踐的教學過程,各個學院有這些專業的學生,可以一個學期安排一次(一個月, n個月)實踐教學活動,也可以一學年安排一次(二個月, n個月)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緊貼市場,專業學習由理論到實踐,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學生實習有一定的報酬,學院實踐性教學能夠完成,企業樂意,學生也很喜歡。這是比較規范的高職專業教學,從課程設計、教材編寫、教學方法及手段、實踐活動、時間安排、教學計劃都能緊貼市場,畢業的學生,深受企業青睞。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專業無法實現100%實質性的實踐教學活動,比如國際貿易、商務英語、會計、財務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無法批量的安排學生實踐活動,它有諸多因素存在。第一,每個企業需要的人數就只有一個到幾個;第二,企業有自己的商業秘密,不想讓學生知道;第三,師父教,要耗費一定的時間與精力,沒有報酬給師傅。大部分專業的教學,從教學計劃到教學大綱到教學實施,到教學檢驗(學生考試),百分之八十是從理論知識的檢驗(學生考試),這是目前的高職教育“產品”的模式。
目前高職院校營銷“產品”存在諸多不足:第一,學院少部分領導的經濟市場意識淡薄,沒有系統研究市場需求是什么樣的“產品”?戰略目標做的大,落實不見明顯成效,落實實施的結果也沒有系統的實質性考核,或者考核不夠到位,致使效果不佳。第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按開設的專業課程安排老師到企業及關系單位進行實習或培訓,沒有形成梯式結構(這里指的梯式結構,是指精實習一門課程,拓寬其他課程,熟悉市場各種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企業怎樣運用它,進行實習)。第三,編寫教材,有部分教材沒有緊貼市場和企業的業務去編寫,傳統化較多,沒有融入市場,案例陳舊,不新穎。第四,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教學占的比例不多,沒有用活資源。第五,學生進入實習階段,作為政府沒有對企業相應的資助政策,比如安排一個學生實習,政府給予津貼多少?沒有這一部分,企業它沒有責任接受學生實習。致使文科、經濟類學生就憑學院領導、老師的關系單位進行安排學生實習,這是很有限的。由于這些因素存在不足,致使培養的有一部分學生零距離上崗就有差距。
二、高職教育營銷“產品”創新研究
(一)內涵建設的創新
高職教育營銷“產品”的內涵:包括了專業建設的方案,即:課程設計方案,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的方法,素質教育的方法。我們把它視同企業的“產品”一樣,我們招收進來的學生,完全是沒有一技之長的,沒有系統培養的學生,那么,通過“工藝的加工、處理后”,成為有一技之長、有綜合素質的專門人才,這里指的“工藝加工、處理”是指通過上述的專業建設方案等培養的設計與實施,實現其“產品”能作用于社會各個單位及企業。謀求其作用、服務的功能能產生其效率及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實現及活勞動的價值。
1、專業建設方案的創新
專業建設的內涵:包括市場研究與開發,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計的方案,理論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的方法,素質教育的方法及目的,實現及“產品”(指消費者)學生專業學有能力,社會實用能力強的優質“產品”學生。
(1)市場研究與開發
市場是一個商品成交的空間或場所,謀求勞動所獲(實現及價值),必須要通過市場的檢驗“交換”(實現及使用價值),高職院校要培養好學生成為市場需要的專門有用人才(優質產品),必須對市場的需求要做調研,要研究市場使用該專業技術水平的前沿性、科學性、實用性、容量性,區域性,還有共性及個性的特點,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專業的常規性及創新性,要結合黨的方針政策來研究。研究以后,要做市場開發,就要到各個企業事業等單位去聯系定點、定單位的有計劃的培養專業學生進行實習及就業,這樣,就有的放矢,心中有數,培養的學生“產品”有銷路。
(2)師資隊伍建設
我們在制造“產品”過程中,“產品”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工藝匠的工藝水平高低,我們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高低,是否能實用社會,也取決于教師的專業水平高低及綜合素質高低。所以,要用有效的路徑來培養師資隊伍,要選拔優秀的專業人才當老師,在專業教學上,學院領導要號召老師精通一門,會幾門課程的樹根結構,在培養老師過程中,要有計劃、有時間、有單位、有師傅帶的進行培養,一門專業大約要分成若干個梯式結構的課程也就是說,從基礎知識、中級知識、高級知識的需求入手,如:會計專業,會計原理系基礎、成本會計系中級、財務管理系高級,老師去到企業實習及培訓時,主攻一門,其他也學習,如出納崗位的《會計原理》課程、《出納實務》課程系主課程,主要學習它,其他為輔的學習。這樣,學習有重心,有針對性,在專業教學方面,首先老師能零距離上崗,教出來的學生就可以零距離上崗。這就是時效性培訓老師的一種方法,要使學者知,必須師知先的道理。
(3)專業課程設計及組合
專業課程設計,要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來設計,文科和理科不一樣,理科可以按照工藝流程來設計,形成模塊式教學,方法很好,文科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設計。如會計專業要通過一個企業,一個月發生的經濟業務來設計課程,分會計業務流程來設計,如出納崗位、會計崗位、(會計崗位可以細化,如成本會計崗位;材料會計崗位往;來帳會計崗位等)主管會計崗位等,設計課程的知識面要涵蓋整個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還有綜合性專業知識和基礎部分的知識,如英語及計算機的應用等。這種設計,既符合會計專業的需求,又非常實用。
(4)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包括: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等方法,我們在使用這些方法時,要講究技巧。第一,講授法。要用層次的手法來講,就像包谷一樣,人們想吃香甜可口的玉米,必須一層一層的剝皮,剝完后用水煮熟才能吃,做到,條理分明、層次清楚,知識點吸引力強,學生容易記憶。第二,討論法。討論一般分組討論,在組合學生時,要人員搭配要得當,如男女、平時愛發言的與不愛發言的等因素而搭配,通過討論一定要達到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效果。第三,直觀演示法、練習法。這種方法最適合高職學生的實踐教學,如酒店專業的疊被子,老師疊了后,學生去疊被子,然后學生疊了后,看那些地方沒有疊好,再指導,有的放矢的教學。第四,讀書指導法,一般老師上完課后,要指導學生讀一些課外書籍,要根據學生的需求來指導,要指導對培養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有幫助的書籍看。第五,多媒體教學與網絡教學法,網絡有豐富的資源,要結合你的教學內容,查找網絡上的資料,如案例教學、有關圖、表、政策等。第六,仿真實訓教學法,這里需要在實訓室完成,仿真實訓最好是根據時間和任務來安排,如會計專業,仿真實訓就安排一個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學生通過仿真實訓來完成。
(5)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的方法,是要通過實踐,培養其學生動手能力的一種方法,要根據教學計劃,有計劃、有時間、有實習單位的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必須要有老師指導。在實習過程中,工科專業,實習老師要指導學生在制作產品的全過程中進行了解和按工藝段進行實習,文科專業,實習老師要按業務流程指導學生進行實習,實習完后,要有實習報告,實習老師要簽閱評價。
2、素質教育的創新
目前素質教育是一個傳統的教育方法,它包括:入學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黨性教育、職業教育、一般是采取講座式的方式,學生是被動的接受。學生能接受,但是,事后,思想上能產生一種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多。我在實踐中在探索一條創新的教育方法,第一,把我教你怎么做,改為,我引導你怎么做;第二,用詩歌送給學院、班級、個人激勵學生,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引導你怎么做的方面,主要號召(二級)學院各個班級開展班級文化建設,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體系包含了班級文化理念、班級文化功能、班級文化制度、班級文化環境、班級文化素養,對班級文化建設進行了設計、實施活動、一年后開展班級文化評比。班級文化設計主要有:封面、各班的工作計劃及總結(1000字以上)、全班同學評優評先(含班級)的情況及復印件和統計數據、全班同學考證情況登記表(含自考)和到課率(含早晚自習出勤率)、各班在院系班任職情況名單含黨團員的統計情況、各班的班規、制度、班委會團支部名單及班干部職責、各班開展活動情況,含照片、各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材料及照片、獻愛心活動材料及照片、心理主題活動材料及照片、班級文化材料(教室文化、寢室文化、個人文化)及照片、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活動、衛生值日表(教室值日表、寢室值日表、公共區域值日表)。實施活動一年后,開展評比活動,通過評比,極大的調動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老師從教的專業首先自己要熱愛,要有一種職業境界,教專業要有一種職業理念,如我是從事會計專業,我的職業理念就是:“會計天使,神圣使命,利益分配,客觀公正,為民服務,其樂無窮,創造價值,有你汗水,社會進步,目標實現”。我用詩的方式寫出來送給學生,學生再思考,其中有個學生在思想上認為,“曹金華老師自己言傳身教講訴了‘會計天使’這一首詩的內容讓我更加明白了‘會計’這一職業在當代社會的職責、作用及其社會責任感,它引導和幫助我懂得什么是人生價值,更讓我明白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并立志成為一名會計天使,這是我在大學生活中不斷完善自我的強大力量。”在讀書與學習方面,我寫了一首“讀書與學習”的詩( 文中文中有文人,文外文外有外人,你我都是其中人,坐堂堂中文筆人,千古以來圣賢人,歸屬歸為意中人。)送給同學們。學生從這首詩中領悟到讀書的重要性。用詩歌教育人,用詩歌引導人,用詩歌表揚人。用這種方法極大的激勵了同學們的積極性。
(二) 環境建設的創新
高職教育營銷“產品”,是指高職教育的消費者“學生”,環境指學生在學校三年時光的人文環境、校園環境、生活環境、教室環境這些環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首先對人文環境來說,一個好的人文環境,可以培養人的優良品質,激活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思想。校訓,是做人做事的一種崇高思想境界,可以不斷熏陶人的品性,湖南外貿職業學院的校訓是:“誠信立身,勤奮立業”, 貫穿著職業教育的一種精神。第二,一個好的校園環境,對學生影響較為深刻,校內城建有序,布局合理,綠葉成蔭,空氣新鮮,地面干凈就給人是一種享受,在一個好的環境中,人們思考問題,思維敏捷,組織活動,發揮自如,讀書朗聲,記入清澈,人們就需要它這種環境。第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給學生帶來身、心的健康。吃,食堂衛生情況好、干凈,滿足各種需求的食品都有,這給人的健康帶來了第一個主要因素。住,每個學生有一個床、一個桌子、一個椅子、一個柜子、一根網線,能使住宿方便,學習有條件,學生就需要這樣的環境。第四,一個好的教室環境,給老師和學生是一種享受,老師教課時有黑板、有多媒體、有網絡,老師發揮自如,學生聽課認真,老師和學生需要這樣的環境。
(三)組織體系的創新
高職教育營銷“產品”的組織體系包括:高職教育營銷“產品”的組織方式,教育營銷“產品”的宣傳方式,教育營銷“產品”的銜接與反饋信息。首先,組織方式方面,涵蓋了招生和就業的組織方式,學院要有招生就業辦,對學生的招生就業有專門部門和人員管理,成立招生就業領導小組,有招生就業專干,每年的招生,對全省的中學畢業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有計劃、有時間安排的,分批的安排老師到各個學校去聯系,形成一個招生聯系網絡。由這位負責人,負責招生聯絡、招生宣傳、招生銜接與信息反饋,招生就業辦做到,隨時掌握招生信息。
就業方面,第一,政府的財政部門應該按照企業接受高職大專畢業生,給予適當的補貼,讓企業增加責任感。第二,學院招生就業辦要有專門的就業老師負責,負責聯系各個企業,掌握全省、乃至全國的企業需求情況,有組織有形式的開展專門的畢業生招聘會,把實習與就業相結合,聯系實習時,同時安排就業。第三,要開展定企業、定專業進行培養,定向培養就業。第四,要開展學生自主創業,讓一帶多的形式,讓學生帶動學生就業。
(四)市場反饋信息的創新
高職教育營銷“產品”的反饋信息,主要指高職教育“消費者”學生就業信息反饋,學生當年畢業就業后,學院招生就業辦要調查學生的就業情況作統計,以便掌握學生就業第一手資料,對學生就業情況,要抽樣調查,對他們工作單位反映的情況及評價,做記錄,不斷總結經驗,對單位評價較高的學生就業情況,可以請回學院,與在校學生交流經驗,或者召開畢業生就業經驗介紹會,這樣,可以起到樣榜引路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用另一種視角看待高職教育,用教育營銷“產品”的視野開拓創新,分析高職教育營銷“產品”的模式及存在的不足,通過創新研究,重新制作高職教育營銷“產品”即高職教育消費者“學生”,促進學生緊貼市場,適應企業的需求。目的是為了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服務型、管理型、滿足四化兩型社會建設的合格、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