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鋼琴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樹立立德樹人的管理理念
藝術專業實驗室是音樂教育專業教師、學生重要的教、學、練場所。其管理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質量。新時期藝術專業實驗室工作必須堅持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調動實驗、教學人員的積極性,解決實驗、教學人員的層次問題、待遇問題,為實驗、教學人員提供進修、培訓、研討交流、考察等各種提高水平的條件,制訂行之有效的業務考核和晉升辦法,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二、建立合理規范高效的管理制度
實驗室規章制度是科學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管理實踐的總結。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能使管理工作規范化,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并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我院音樂技能綜合實訓中心有鋼琴實驗室、電鋼琴實驗室、電腦音樂制作室、錄音棚、舞臺表演實驗室。根據專業特點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使實驗室管理有序高效。以鋼琴實驗室為例,首先制定《鋼琴琴房使用守則》。守則是對某個范圍的人或工作活動作出的具體要求的規約性文件,一般在人們提高認識和自我約束力的基礎上遵照執行。制定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時,應注意規范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服務意識。例如:“按鋼琴琴房開放時間開、關和管理琴房,在開放時間不得擅自離開崗位”等。
三、加大投資力度,資源優化重組
提高音樂教育專業實驗室使用效率是實驗教學改革、基礎課程教學建設的根本保證。在技能、實驗教學計劃調整后,我們將根據新的實驗項目要求,積極爭取經費,增加實驗室數量和面積,增加樂器、儀器設備數,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實驗,豐富教學、實驗內容。我院以培養寬口徑人才為目標、對實驗室基本設備、樂器、儀器按功能或專業分類,報廢摒棄陳舊老化的樂器和設備,添置先進、實用的新設備和樂器,進一步對設備和樂器進行配套,提高設備和樂器的檔次和完整性,達到資源優化重組的目的。我院實驗室建筑面積1518平方米,擁有189間琴房,電鋼琴實驗室1間,舞臺表演實驗室6間,錄音棚1間;立式鋼琴170臺,電鋼琴21臺,基本滿足了音樂學專業不同層次實驗教學和技能訓練的基本要求。
四、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藝術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質量上新臺階的關鍵。我們將逐步改變技能教學過程中單純由老師示范,學生照做的傳統模式,盡量多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時間和創新機會。組織技能和實驗教學公開課、競賽課、技能比武等活動提供學生學習興趣和藝術實踐能力。加大學生評教力度,對有教學效果好的、學生滿意的技能、實驗課程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并推廣,對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果不好、學生不滿意的教學方法堅決摒棄。在學生掌握一定實際技能、實驗方法及基礎理論后,對學生進行開放式教學,充分利用基礎課資源,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
五、樹立優質服務意識,努力提高服務質量
1、環境、配套設施。每間實驗室安裝隔音性良好的隔音板、風扇、單人課桌、椅、窗簾、雜物桶,聲樂實驗室安裝半身高的寬為1米的鏡子。2、每周定期召開一次各實驗室管理人員工作會,及時了解學生對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每月定期組織人員對實驗室進行紀律、衛生和配套設施使用情況檢查,及時對問題進行妥善處理。每學期期末評選“優秀實驗室”并聯合學生工作辦公室,進行表彰。3、充分發揮勤工儉學的作用,招聘實驗室學生管理員,讓學生參與管理琴房。藝術專業是一個學費昂貴的專業,許多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學生往往為學費和生活費所困擾。我校設有“勤工儉學”基金,學生勤工儉學讓家庭貧困的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事務中。安排實驗室學生管理員參與管理,主要工作是輪守,打掃衛生等。作為學生既能鍛煉自己的能力又能減輕生活負擔;作為校方,既能減少開支和人力負擔,又能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學校管理,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綜上所述,藝術專業實驗室管理只有規范化、專業化,以科學、高效的管理與優質服務相結合,才能為教師、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音樂人才打造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蒲海.《淺談高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2]溫秀芳.《談如何做好學前教育專業琴工作》[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7,1.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實驗室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場所,其能否高效有序地運轉直接關系著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實訓質量。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實驗室的具體工作實踐為例,從制度化管理、多元化管理、集中化管理、精細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五個方面提出了音樂實驗室管理策略的優化。
關鍵詞:
學前教育專業 音樂實驗室 管理策略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新辦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專業實驗室建設與管理開始成為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以音樂素養的培育為例,鋼琴是學生練習鋼琴演奏、聲樂演唱以及試唱練耳等專業技能的必要工具,音樂實驗室則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場所,因此,音樂實驗室管理能否高效有序地進行直接關系著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實訓質量。本研究結合音樂實驗室管理的實際,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優化策略。
一、突出重點內容,實行制度化管理
所謂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規范為基本手段來協調企業協作行為的管理方式,其實質是以科學確定的制度規范為組織協作行為的基本機制,主要依靠外在于個人的、科學合理的理性權威實行管理。要想做好日常的音樂實驗室管理工作,使之規范化、科學化,應當建立一套規范嚴格的管理制度,這是鋼琴實訓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為此,各個學校制定了音樂實驗室管理的若干規定,其內容大多為規矩的簡單羅列,不易掌握。因此,應建立規范化的規章制度,明確規定關鍵環節。一是使用制度。學前教育人數眾多,鋼琴、聲樂都是必修課,學好這些必須堅持課后反復練習,尤其在考試前,學生通常會扎堆練琴,因此制定明確的使用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使用制度應包括借琴、琴點分配、琴房續借等內容。二是紀律制度。音樂實驗室內的琴房一般是每人獨立為一間,互不打擾。為保證練琴效率,使琴點內的每一分鐘都能有效利用起來,需要制定一系列紀律制度,包括不得大聲喧嘩、互串琴房、聚眾聊天,不得私自更換門鎖或將鑰匙轉借給他人等內容。三是安全制度。實驗室安全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管理系統,單個琴房比較封閉,有的琴房還沒有窗戶,琴房內墻上全部安裝隔音板(屬易燃材料),因此安全管理尤為重要。安全制度包括練完琴后必須關好琴房門、窗、燈,不得亂接、亂用電器,不得將易燃易爆物品帶入琴房,確保消防安全通道暢通等;電鋼琴教室使用完畢一定要關好門窗,關閉電源。四是衛生制度。內容包括不得在實驗室內吃東西、吸煙、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等,特別要注意不能將硬幣、發卡等物品掉在琴鍵縫隙內,以免卡死琴鍵。也不得在鋼琴上堆放雜物,以免雜物落入鋼琴內導致故障。另外,水杯、飲料等液體不能放在鋼琴表面,以防打翻后液體流入鋼琴內部,造成琴鍵內部機鍵生銹膨脹,發生故障;電鋼琴教室內的電子鋼琴屬于電子產品,須嚴禁學生將水杯、飲料放在鋼琴上,以免液體流入琴內。
二、引導多方參與,實行多元化管理
以N高校為例,音樂實驗室共有44間琴房,每天從上午8點開放到晚上21點,平均每天300余人次使用,管理的工作量和難度都很大,僅靠硬性的規章制度和琴房管理員個人的監督是不夠的。因此,應當動員和引導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實行綜合性、立體化管理。一是實驗室管理員,負責整個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和監督,統籌調動各方力量和資源,保證實驗室規范有序使用;二是物業管理人員,主要負責核對學生身份、登記借琴信息、監督琴房紀律、負責開閉門窗及保證安全通道安全等具體事宜;三是勤工儉學的學生,負責打掃衛生、擦拭鋼琴,保持琴房的衛生,做好日常的安全檢查等;四是練琴學生,增強其主人翁意識,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互相促進、互相監督,來維護實驗室的紀律、衛生和安全,共同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練琴環境。其中,音樂實驗室管理員是總負責人和總協調人,保證音樂實驗室規范有序運轉。音樂實驗室管理員要定期給勤工儉學學生和每個班級負責人開會,進行安全管理教育,強化安全管理意識,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及時了解平時工作和學生練琴時出現的問題,并對勤工儉學學生和練琴學生每月定期進行考核,評選“服務之星”“每月之星”等,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三、加強資源整合,實行集中化管理
傳統的借琴模式是幾人固定一間琴房,排好時間表,按預先安排的時間練琴。但是若其中有學生因故不能來練琴,琴房就只能空置著,而想練琴的學生卻沒有琴練。因此,音樂實驗室管理最好實行“流通”管理,即學生申請到琴點后可隨機分配琴房使用,隨到隨練,時間靈活安排,這樣可以提高鋼琴的利用率,增強資源的合理安排。另外,以N高校為例,音樂學院和學前教育專業所在學院的音樂實驗室是分開管理的,學前教育專業有鋼琴44臺,音樂學院有鋼琴100多臺,琴房分列兩處,兩院學生練琴不能互通。這種管理造成鋼琴實訓資源的共享性差,琴房閑置問題突出,而另一部分琴房緊張的狀況,在管理上也需要更多的人力。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整個學校鋼琴使用效率,可以將兩院的音樂實驗室統籌處理,由學校統一管理和分配,以節省人力和管理成本。
四、加強鋼琴維護,實行精細化管理
鋼琴內部結構復雜,其主要部件使用了大量的木材、氈子、毛呢、皮革和金屬物件,對濕度的變化非常敏感,性能會因環境而改變,這會影響演奏的聲音質量和使用壽命。而琴房往往會將鋼琴放置在一樓,由于地面濕氣較大,特別容易出現金屬機件生銹,木質零件變形,呢氈和鹿皮發霉變質等現象,影響演奏效果。因此,需要在每架鋼琴內部放上干燥劑,并定期更換,避免部件受潮膨脹變形生銹。天氣晴朗時注意開窗通風,打開琴蓋和鍵盤蓋,讓室內充分通風透氣;遇到陰雨天氣時,及時關閉門窗,將頂蓋、鍵盤蓋合上。音準對于演奏者尤為重要,它能直接影響演奏者的情緒以及所表達作品的音色。在鋼琴使用過程中,擊弦機要反復敲擊琴弦,琴弦由于長期受到外力撞擊,加速了音準變化,使得鋼琴走音、延音踏板損壞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每學期都須安排專業調律師進行鋼琴調音和維護,一旦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維修。
五、提高使用效率,實行信息化管理
目前,許多專業藝術院校都開發建設琴房信息管理系統,這也是未來音樂實驗室管理的趨勢。音樂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操作者為系統管理員和實驗室管理員,面向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及任課教師。系統主要是對學生的日常練琴和教師上課進行登記、信息統計、查詢及維護,教師和學生可通過互聯網實時了解琴房的使用狀況,進行查詢和預約,使得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這種系統可以協助管理人員高效地管理分配琴房,它的登記記錄、分配琴房都是采用刷卡開門的方式,十分簡捷方便,避免了人多時出現的雜亂無序的現象。它可以記錄每個學生的用琴情況,包括琴房編號、每天具體的用琴時間;能自動統計學生每學期的練琴總時數,并按總時數自動排序;可控制學生的練琴時間,為保證大部分同學都能得到練琴的機會,可規定每個琴點1.5小時,如果超出時間系統會自動提示超時,必須立即退卡退琴房,如果退卡后琴房不緊張,可以續借,也可以提前預約琴房。這對學生來說過程簡單,效率高,十分方便。
六、總結
音樂實驗室管理工作任務重、問題多、內容繁瑣,新建學前教育專業的院校應當借鑒國內知名專業院校,甚至國外先進實驗室的管理經驗,使管理更加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專業化。只有這樣才能給教師和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音樂實驗室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的作用,為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幼兒教師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王麗麗 單位: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尹興圣.藝術院校琴房管理模式的探討———以南京藝術學院為例[J].管理觀察,2014(10):151-152.
[2]溫秀芳.談如何做好學前教育專業琴房管理工作[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7(1):104-105.
關鍵詞:鋼琴 教學 實踐
本課程在高職高專音樂專業的同類課程中,是最賦有音樂表現力的一門綜合課程,也是最能綜合體現各音樂藝術門類的重要課程。它是高職音樂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門技能基礎課,是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基本音樂技能,對提高和培養學生音樂修養及專業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鋼琴課程注重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環節的結合,教學中以提高學生演奏技巧為主線,強化技能訓練。注重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扎實提高學生演奏能力,使學生懂理論、會演奏、能勝任教學及演奏等工作需求。
鋼琴課程教學目的在于通過學習和實訓,使學生對鋼琴基礎理論知識和鋼琴演奏基本技能、正確的演奏方法有較為清楚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鋼琴基本理論知識、鋼琴演奏技巧和鋼琴伴奏等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使學生具備從事鋼琴演奏、鋼琴教學及即興伴奏等基本技能,適應高職音樂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做到了勝任基礎音樂教育和輔導工作。
高職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入學前多數學生缺乏鋼琴演奏基礎;一般高中起點、中職起點的學生。大部分學習音樂時間不長,對音樂理論及專業技能掌握不夠,層次較低。在高中期間沒有經過系統學習,需要進行專業化,集中化訓練和學習。五線譜的識譜能力差;學生的就業意識淡薄,學生的音樂素質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短期訓練很難達到較高層次的水平。所以要求學生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將上節課布置的作業準確的完成;按照要求認真做好課堂筆記和學習心得,及時和教師進行交流;做好每日練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并積極參加實踐活動;積累經驗,鍛煉舞臺實踐能力。對于難解決的問題或自己把握不準的問題要提請研討,通過研討會進行解決;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參加比賽;學生成績采取“以演代考,以賽促學”的辦法,并與獎、助學金掛鉤。而且教師應做好規范性的示范;按照標準計劃,認真背寫教案;對學生手的條件、特點進行透徹分析并準確定位;準確找到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布置相應的作業,適時組織所教學生進行分散實踐活動;督促學生進行課后練習,并抽出時間對學生進行課后輔導。
本課程理念是以鋼琴演奏技巧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打破以知識體系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教學課程模式,增加學生的實踐訓練,以“工學結合”高職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為指導,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形式上體現多層次、多元化、多樣性的教學設計思想。把鋼琴共性的基礎訓練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同時針對高職高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教育為中心的“一專多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所有學生獲得鋼琴基礎理論知識,對鋼琴演奏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交清楚的理解和認識,建立起正確的演奏概念。在此基礎上,初步掌握與鋼琴課相關的其他鍵盤樂器的演奏。
本課程重視實踐應用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不同情況決定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對初學者要求應以簡單慢練為主,隨著程度的不斷提高,曲子難度也不斷加大。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練習時要學會思考,幫助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認定,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職業素質,為將來從事鋼琴教學以及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鋼琴課在音樂專業課教學打破原來傳統的單一教學形式,實現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主要包括:個別課、集體課、公開課、匯報課、實踐課等。教師針對音樂技能訓練中不同方面的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拓展課的知識,根據教學的需要,結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輔助課程以集體授課或與音樂專業教學課同步的形式進行,集體授課時,學生集中在一起,由不同的教師針對音樂技能訓練中不同方面的理論知識以及音樂專業拓展課的知識進行教學,與音樂專業課同步時,由專業授課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結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注重實踐教學的實施,增加藝術實踐的學時,把課堂搬到校外,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外的文藝演出和實踐,并把學生的校內外實踐納入課程考核,針對每學期的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及教學觀摩音樂會進行全面分析總結,真正做到了校內學習與校內外藝術實踐相結合,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循環上升過程,這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音樂專業綜合能力的掌握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又丹.現代鋼琴教學探索與研究[J].樂器, 2010,(12) .
關鍵詞 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應用型 人才培養 狀況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1緒論
1.1調查背景
展望“十三五”,回應新期盼。河南高職院校將全力實現四大轉變,全面提升辦學水平,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1.2調查意義
該調研報告分別從開設專業情況和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兩個角度,系統分析了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為學院今后在其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及實施過程中,就專業人才需求提供了可參考和可借鑒的依據。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其辦學定位是培養多技能、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為宗旨,全力培養和輸送目前社會緊缺的應用型人才。
1.3調查的目的
此項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力圖探討以下方面問題:(1)專業建設現狀;(2)應用型人才能力體系重要性評價;(3)師資隊伍建設;(4)專業課程設置;(5)教學資源;(6)用人單位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狀況;(7)畢業生就業情況。
本項研究工作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理論學習,確定調查背景;第二階段:專業人才培養與認知的分析研究;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及人才培養的建設;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認知差異比較分析;第三階段:總結驗證,主要進行資料整理,分析理論總結。
1.4調查方法
主要采用了文獻研究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統計分析方法等。
1.5步驟
調查分析,選定專業、班級進行調查驗證。
(1)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理論學習,學習內容包括:①《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②《河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③《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④《中原經濟區建設戰略實施的若干意見》;⑤《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⑥《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⑦《河南省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1-2015)》;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⑨教育部《關于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⑩(教高[2009]3號);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教高[2008]5號文件);Z《河南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實施細則(試行)》。
(2)調查了解情況,摸清人才培養工作存在的問題。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由原來的中等職業學校升格的職業技術學院,辦學自主性較強,辦學機制較為靈活,但受其辦學時間、所處地域等因素的影響,校園文化的底蘊缺乏、社會的認可度不高。
2關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效的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以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2015屆畢業生為對象,選定專業(會計、裝潢設計、城市軌道交通與運營、建筑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班級發放《關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效的調查問卷》,本調查共收回問卷472份,其中有效問卷465分,有效率98.5%。
根據問卷結果反饋出以下問題:
2.1人才培養觀念亟需轉變
學院近年來,注重理論教育和專業數目的增多,目前學院的人才培養觀念應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共識,并將這種觀念植根于教學中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當務之急。
2.2課程開發缺乏特色
學院雖多次召開專業設置研討會,但個別專業往往沒有配套的專業教師和相關教學設施,這樣使得專業設置失去了特點,這些因素成為人才培養的薄弱環節。
2.3師資數量和質量難以保證
目前,學院教師的數量相對不足,結構也不太合理。尤其是“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且含金量不高,這也己經制約學院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
2.4教育質量評價方式有待完善
當前學院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大多是同行互評以及教育界相關人士的檢查評估,沒有社會其它行業、部門人員參與。
3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進建議
3.1運行機制
學院要以就業為導向作為思想指導原則,掌握由其變化而引起的人才結構的變化,根據勞務、人才市場需求情況適時對原有專業進行設置和調整,以滿足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3.2硬件設施
在學院現有的硬件設施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計算機中心、數控機床實訓室、建筑施工技術實訓室、汽車實訓室、電子商務實訓室、環境藝術實訓室、舞蹈排練廳、鋼琴室、表演室、會計模擬室、畫室、圖書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客房實訓室旅游仿真實訓室、中西餐實訓室、導游實訓室、語音室等。
3.3師資建設
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特色鮮明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提高高職教學質量,形成辦學特色的關鍵。
3.4模式創新
在課程設置上,盡可能的突出學院“職業性”特色。在課程內容上,實現從知識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的轉變。在具體操作中,學校可實行“二一分段”的教學方式,即兩年打基礎,一年定方向,實行彈性化教學。后一年根據人才市場對專業需求的預測,在科類內調整,確定專業方向。
4結論
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符合中原經濟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符合用人單位需要、符合高職院校辦學效益需求和符合學生學習成長訴求的。本調查報告為河南省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研究的理論創新,為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拋磚引玉、添磚加瓦。
關鍵詞: 能力本位教育 崗位對接 職業能力評價
一、課程改革背景
2016年2月2日,福建省教育廳頒布了“關于實施‘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通知”(閩教職成〔2016〕10號)。根據文件精神,“轉變教學方式,采取‘校企雙主體、工學一體化’教學方式,校企對接技能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由行業(企業)與學校采取校企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集中與分時授課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主干專業課合作行業(企業)參與率達到100%”。
我校是一所被教育部批準為改革發展示范建設項目的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招生數近三年來排在專業招生數的前三,是本校的主干專業。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存在音樂能力培養與幼兒園崗位能力要求不對接的情況,音樂教研組深入幼兒園調研,通過科學論證,決定實施“校”(中職學校)、“園”(幼兒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教學模式。
二、“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及定義
能力本位教育認為:“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職業角色活動為出發點,以提業界和社會對培訓對象履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能力為基本原則,強調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學員具備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實際能力。它是以從事某一具體職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為出發點來確定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評估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思想與實踐模式。”
所謂“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教學模式,即中職學校與幼兒園建立合作機制,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按照幼兒園的崗位能力要求,明確幼師生的音樂能力培養目標,優化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在模擬的教學實踐環境中培養幼師生的幼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幼師生以“準幼兒教師”定期到幼兒園觀摩、聽課,或者直接參與音樂教學實踐,幼師生在“學生”(中職學校)和“準幼兒教師”(幼兒園)的“二元”身份中提高自己的幼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實現與幼兒園崗位能力要求對接。
三、實施“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原因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包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舞蹈等,綜合藝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專業課程;而幼兒園音樂教學包括幼兒樂理視唱、音樂活動課、彈唱活動課、舞蹈律動、音樂欣賞、打擊樂等。前者著重于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學習,后者強調在實際教學環境中實施教學實踐,鑒于二者的區別,在教學研究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培養目標缺明晰,能力定位不準確。
幼師生是未來的幼兒園教師,音樂課教學目標是培養她們具備一定的幼兒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而不是未來的音樂家、鋼琴家、歌唱家、舞蹈家等。以我校為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只強調基礎理論學習、基本功訓練、應付競賽等,忽視幼師生的幼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培養,學習與就業缺乏必然聯系,不是建立在以就業為指向的專業技術能力培養目標上。
(二)課程設置高大上,能力要求不對接。
我校音樂教師大多數是畢業于音樂院校的大學生,由于缺乏幼兒園教學實踐經驗,授課大多采用“學院派”、“高大上”的教學手段,過于強調技巧性、專業性。以聲樂課為例,美聲唱法強調聲音的位置、共鳴、咬字、表情等,但幼師生由于缺乏實際教學實踐歷練,出現實習時授課不會使用這些技巧,或者應用過于夸張嚇著幼兒的窘態,殊不知,幼兒教師“銀鈴般”,充滿童真的“天籟之音”才能激發幼兒的歌唱興趣。
在處理教學內容上,各學科知識不能相互滲透,教材處理方式單一乏味。以學校視唱練耳課為例,兩個升降號內的視唱曲目就有280條,而音樂教師仍采用“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手段,即教師彈唱-幼師生模唱-教師糾正-幼師生再唱,日復一日的這種授課方式,幼師生的耳朵早已經“長繭”,對上課的興趣也“漸行漸遠”,鬧出實習時連簡單幼兒歌曲《數鴨子》拍子數都不清楚的笑話。
(三)教學評價較片面,能力評價不對接。
學校對于幼師生音樂能力的評價采用單科考試辦法,成績高低不能客觀反映實際工作能力,是否達到崗位能力要求,出現了“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怪”現象,即音樂成績突出的不一定能很好地組織幼兒課堂教學,組織能力突出的音樂成績一團糟,因而在能力評價上單一片面。
鑒于存在這些問題,我們研究采用“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教學模式,實現幼師生音樂教學實踐能力與幼兒園的崗位能力要求對接。
四、實施“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優點
中職學校與幼兒園通過合作機制,聯合培養幼師生的幼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優化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資源,提高辦學質量,幼師生以“學生”(中職學校)和“準幼兒教師”(幼兒園)的“二元”身份參加教學實踐,實現音樂能力與幼兒園工作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為幼兒園提供優質人力資源儲備,疏通了幼師生就業渠道,保障了“校”(中職學校)、“園”(幼兒園)、“生”(幼師生)三方互利共贏,如圖1。
五、“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德國著名作家、詩人歌德說:“音樂家必須不斷地反身自省,培養自己最內在的東西,以便使它轉向外界。”歌德尚有中國人“吾日三省吾身”的情懷,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執掌教鞭的音樂教師呢?
“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中職學校與幼兒園建立合作機制明確音樂能力培養目標,優化中職學校音樂教師資源、課程設置等,實現幼師生音樂教學實踐能力與幼兒園崗位能力要求對接。
(一)聯合制定培養機制,明晰培養方向目標。
“教學模式”實施前,音樂教研組深入幼兒園調研,與多家幼兒園討論合作培養的利弊關系,在充分交流和論證的基礎上,最終統一意見,以省教育廳頒布的“關于實施‘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通知”為契機,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由點到面,以聯合培養幼師生的音樂教學實踐能力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入手,從培養目標、培養內容、以“準幼兒教師”作為人力資源服務基礎、就業渠道、師生激勵機制、經費保證等方面簽訂培養合同書,保障“校”(中職學校)、“園”(幼兒園)、“生”(幼師生)三方互利共贏。
(二)合作優化師資隊伍,提高實踐指導能力。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應當引導學生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即“自己動手”,“在做中學”。“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重視音樂教師“雙師型”建設、學習國外先進音樂教學法等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實踐指導水平。
1.下幼兒園參加教學實踐,提高實踐指導水平。
音樂教師應按要求主動下幼兒園參加實踐,深入研究幼兒園音樂課程教學,開展幼兒音樂教學觀摩課,虛心邀請幼兒園學科代表、教研組長等聽課評課,總結教學經驗,用親身體驗的方式、介紹真實教學環境中的各種感受,撰寫詳細實踐報告,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2.引國外先進音樂教學法,優化實踐教學手段。
音樂教師在授課時就應當有意識地運用各種國外先進音樂教學法,比如達爾克羅茲、奧爾夫、柯達伊等,培養幼師生“自己動手”、“做中學”的良好教學觀。以樂理視唱練耳課為例,音樂教師在上第一堂課介紹七個基本音級C、D、E、F、G、A、B時,要結合柯達伊手勢與幼師生進行課堂互動,并鼓勵幼師生運用到將來的崗位工作上。
(三)優化音樂課程設置,對接崗位能力要求。
在音樂課程設置上,以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教學大綱和幼兒園音樂教學大綱為指導,以培養幼師生幼兒音樂教學實踐能力為目標、良好兒童觀和教學觀為原則、就業為指向等,確定對接音樂課程設置上實施項目教學,校內、外項目實訓相結合,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的教學評價體系,全面提高幼師生音樂教學實踐能力。
1.以幼兒園音樂課程為內容,實施項目教學。
在音樂課程設置上,以幼兒園的樂理視唱練耳、音樂游戲活動課、彈唱活動課、幼兒舞蹈律動、音樂欣賞、打擊樂等課程內容作為項目實訓內容,采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形式等,實施項目實訓教學。以幼兒音樂活動課《粗心的小畫家》為例,如表1:
2.校內、外項目實訓相結合,對接實踐能力。
項目實踐教學上,以“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的原則,學校定期聘請幼兒園專業帶頭人、學科代表、教研組長等到學前教育專業模擬實踐室里現場示范,中職音樂教師定期組織幼師生到幼兒園教學環境中實踐,通過立體、交叉的項目實訓,促進幼師生教學實踐能力提高。
3.構建職業能力的教學評價,完善能力評價。
“職業能力是勞動者從事一項職業所必備能力,也稱為從業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專業能力等”。學校與幼兒園合作構建幼師生音樂能力培養評價體系,注重幼師生音樂能力培養過程性評價、崗位能力對接過程性評價、個人總結性評價三方面相結合原則,分別由中職學校音樂教師評價、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評價、個人評價等組成,結果作為幼兒園擇優錄用依據。同時,中職學校根據幼師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轉差”教學策略,保證幼師生全員就業,疏通就業渠道,如表2:
總之,實施“校、園合作”音樂能力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教學模式,保障“校”(中職學校)、“園”(幼兒園)、“生”(幼師生)三方互利共贏,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辦學質量,實現幼師生音樂能力與幼兒園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為幼兒園提供優質人力資源,疏通幼師生的就業渠道。
參考文獻:
[1]袁大鵬.二元培養模式視域下的高職院校建設研究.
[2]張倩.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表演唱教學探析.
一、音樂表演專業核心課程的確立
(一)分析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深入的市場調研以及學院目前單招的聲樂專業,確定音樂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較強的聲樂演唱及表演能力,熟悉社會基層演藝市場,能勝任社會基層文藝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專業所對應的典型崗位是表演經驗豐富的歌唱演員和文藝編排者。
(二)分析典型工作任務
隨著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大學生所面對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社會的不斷發展,迫使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發生了改變,由以往的包分配轉變為自主擇業,這是社會發展需求下大學生就業形式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學院藝術系各位領導應組織教師就本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廣泛的研討,并結合當前社會情況認真分析本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崗位、內容,從而在實際教學中制定以學生勝任工作任務為核心的學習項目或課題,并以此為基礎合理構建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專業核心課程目標,可以分析得出,音樂表演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是:歌唱、文藝編排中需要的即興伴奏和舞臺表演。
(三)核心課程在職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模塊化課程體系一般將課程分為基礎學習模塊、專業學習模塊、專業拓展模塊和素質教育模塊。其中基礎學習模塊包括德、智、體以及人文藝術等課程;專業學習模塊包括必備的專業基礎、專業組成、專業核心以及專業過渡等課程,其中又以專業核心課程最為重要,該課程的主要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崗位核心專業能力,而學生的崗位核心專業能力是滿足職業崗位基本就業能力需要的前提和基礎;素質教育模塊主要包括學術講座、就業講座、社會實踐、文化活動等課程;專業拓展模塊屬于單一的課程,主要作用就是拓寬學生專業技能、提高學生技能應用水平,增強綜合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聲樂》、《即興伴奏》和《舞臺表演》這幾門課程是本專業中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是培養學生適應企業實際工作環境和完成工作任務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奠定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和就業競爭力基礎的主要途徑不僅能夠提高該專業就業后的實用性、操作性、發展性,還能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就體驗到真正工作者狀況,形成一種角色轉換。因此,在進行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時應將這幾名課程作為首要任務。
二、建設專業核心課程的意義
隨著我國文化教育事業進程的不斷加深,高職教育也得到了良好、快速的發展,同時這也就加劇了各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當前,科學合理地進行內涵建設與發展已成為各高職院校提高競爭力的法寶。而課程建設與改革是內涵建設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職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水平直接影響著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這就體現出了高職院校建設專業核心課程的意義。通過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結合院校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各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音樂表演專業核心課程建設遵循的原則
(一)遵循先進性與可行性相結合原則。在對音樂專業核心課程進修改革和建設進程中始終沿著現代化的職交教理念與改革的方向,且在對課程和項目進行設計時,對現實條件進行了充分考慮,并采取積極而又穩妥的策略,通過不斷創造條件,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推進,并將各方面的核心力量進行綜合和利用努力推進核心課程建設。
(二)遵循動態性與穩定性相結合原則。高職教育是在為了更好滿足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需要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所以教學內容應與工作職業緊密相結合,以此來適應市場需求,緊跟時展需要。但是由于音樂表演類課程具有極大的動態性,時刻都在發生變化,例如新知識、技術的引入和應用,而這也就增加音樂表演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困難,使得音樂表演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必須經歷不斷開發、調整并完善。此間,應注意不能夠隨意開發,調整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進行,否則即便最后完善了課程方案,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必定會存在這樣活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建設專業核心課程時,必須具有前瞻性。
(三)遵循行業性與地域性相結合原則。根據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行業特點和學院條件裝備、師資水平、生源素質,盡量做到“就業于當地、服務于當地”,在設置課程時應結合當地的地域特征進行充分考慮。例如在《舞臺表演》課程中適量的加入貴州民族民間表演元素。
(四)遵循技能訓練與社會實踐鍛煉相結合原則。音樂表演核心課程大多都屬于技能型課程,且又是一門社會實踐經驗要求較高的專業課程,但是目前高職院校中的技能訓練存在只注重于單項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社會實踐鍛煉方面的綜合訓練,造成這一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職院校中課程分離情況嚴重。學生不僅應具備良好的單項操作能力,還應經歷相應的社會實踐鍛煉,這樣才能能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場景中處理好各方面的問題,更能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比如讓學生組織一場演出,他們就能把舞臺表演運用到演唱當中,甚至可以為同學做伴奏,同時鍛煉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
四、音樂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保障條件
(一)實訓基地
1.校內實訓基地
(1)計算機機房
(2)藝術系實訓訓練中心
專業建設初期,實訓條件包括琴房20間、鋼琴若干臺、排練廳、數碼鋼琴室、音樂教室、形體舞蹈室、大禮堂等。
2.校外實訓基地
(1)貴州令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貴州比特率網絡信息傳播有限公司
(3)貴州人民廣播電臺經濟頻率
(4)校內外各種專業比賽及演出場地
(5)大型室內歌舞劇《銀秀》
(二)師資隊伍情況
本專業教師來源分為2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本院專職教師,另一部分是來自行業協會的外聘專業教師,總共由9人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助教4人,平均年齡為36歲,專業均為音樂學。 “雙師”結構所占比例為90?。學歷層次為本科生3人,研究生3人。
五、基于核心課程建設方案的概述
建設核心課程方案主要是對課程建設的目標與思路、組織與管理、內容與任務、方法與步驟、特色與預效等進行確定。
(一)建設理念
一是在堅持育人為本和德育為先的前提下致力于學習的學習全面發展,為學生學好音樂表演專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以此作為育人的理念;二是將就業作為導向進行課程建設;三是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始終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四是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將工作過程作為導向;五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始終將行為作為導向。
(二)建設思路
始終將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作為先導,將實際作品和真實工作作為載體,并按照行業與職業標準,結合國家精品課的共享課程指標,在課程開發和實施過程中實行校企雙方參加,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作為主導,將促進學生職業道德修養提升、綜合職業能力提升以及創業和就業能力的提升為首要任務,從而更好地對課程進修改革和建設。
(三)建設程序
課程建設流程的確定,首先是結合實際進行課程開發和建設團隊的組建,并進入企業進行深入調研;其次就是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從而再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開發和設計,再次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致力于教學演一體化教學環境的構建,最后通過實施行動導向,對過程進行多元化的考核,建立相應的反饋機制,促進課程的全面開發和深入建設。
(四)組組管理
一是組建由行業企業專家和高職教育專家以及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的課程建設團隊;二是課程建設過程中必須切實加強管控,對課程建設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切實加強課程建設分工,對課程建設進度及時匯報,并將課程建設項目及時實施,對實施過程中的成效進行分析,總結經驗和教訓。此外,還應在課程建設時加強統籌管理,尤其是資金必須得到保障,同時做好相應的驗收與核查工作。
(五)建設任務
一是對課程標準進行開發,并在確定課程體系中,作為課程建設團隊就應及時進行課程標準的制定。在制定過程中,應結合行業標準以及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對課程目標、任務、內容、教學模式、評價策略等進行科學的設計和確定。
二是對課程內容、框架體系等進行確定,結合音樂表演專業的性質和培養的目標要求,對課程模式進行科學的確定。
三在設計課程資源時,應結合課程建設的目標和內容,對資源建設計劃進行設計,對課程建設教材進行開發,并制定特色課件,準備虛擬資源。
四是致力于課程教學模式的完善,切實加強教學方法的建設,在核心課程教學模式完善過程中,應緊密結合校內學習和實際工作之間的一致性,結合課程特點,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將教學演一體化體現出來,而在教學方法的建設和設計過程中,應結合課程內容與學習的特點,對案例進行靈活的應用,采取分組討論、情境教學和角色扮演以及啟發引導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使其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思考和實踐中來,為教學效果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條件對教學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使用,并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借助直觀教育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及網絡教學資源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
(六)建設方法
結合課程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方法進行課程的建設。例如在進行課程建設時采取調查研究法,作為課程建設團隊必須進入行業企業一線深入調研,掌握其對人才和崗位的需求,認識到學生在崗位工作中適用的重要性,并通過分析和處理,將用人單位的要求和課程的建設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確保課程改革和建設方案滿足涉及的需要,從而將針對性和實踐性彰顯出來。而如果采取教研總結法進行課程建設,主要將教研立項作為主要的途徑,在核心課程建設時必須進行教研立項,同時學校應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進行大力支持,從而建設過程中明確建設的目的、方法和成效,從而形成經驗財力和改革模式。此外,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還可以采取試點對比分析法,主要是結合核心課程,針對性的選擇試點班級和教師來試驗,對試點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進行記錄,并通過全面分析找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同時采取相應的對策予以解決。
(七)建設步驟
一是在設計階段,此階段進行課程建設方案設計,主要結合專業建設和改革目標要求,對課程的建設方案進行科學的設計。
二是在調研階段,此階段進行課程建設方案調研,主要就是組建課程建設團隊,團隊成員應采取專兼結合的原則,同時深入到行業企業的一線,切實掌握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中完成各類工作需要的各類專業知識、素質、能力等進行調研,并掌握崗位在職業資格、職業道德、團隊協作方面的要求,從而對課程改革思路進行全面的掌握,為課程的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是辯證階段,此階段進行課程建設方案論證,主要就是聘請相關專家和人員對教改內容進行科學的辯證和論證,確保課程建方案的整體策劃性較強,改革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十分明顯。
四是開發階段,主要就是對校企結合課程標準進行開發,對教學情境和項目進行設計,從而致力于工學結合特色教材和教學資源的開發。
五是實施階段,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就是對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進行設計,從而確保教學環境的有效營造,應選取相應教師和班級作為試點,并進行課程改革試驗,從而對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的進行記錄和處理。
(八)核心課程建設預效
通過音樂表演核心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后,課程定位更加準確、市場與課堂聯系更加緊密、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教、學、演”一體化,我們隊課程建設的預效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的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術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就業質量和效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子夜資源的考核通過率大幅度的提升,專業過級獲取率高,在各種技能大賽中所獲得的獎項越來越多。
二是課程建設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成為省院級重要課程之一。
三是課程課程建設成果增多。開發“教、學、演”結合特色教材及相應的實訓教材與指導手冊、開發虛擬教學資源及適用課件等;教師指導學生舉辦較高水平的獨唱音樂會、畢業匯報演出;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歌唱比賽獲獎等。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培養計劃中,課程設置主要包括三大板塊,分別是基礎理論課、技能課及教育實踐實訓。基礎理論課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通識公共課,一部分是學前專業理論課。通識公共課中,重點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以知識的工具性為切入點,淡化理論知識的推導,注重對教學知識的挑選和更新,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如在《法律基礎》課程當中,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性應重點突出對我國《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和運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除掌握基本計算機知識外,可重點突出運用各種軟件進行教具教案的制作,如運用PPT等軟件制作動態動畫等。對于公共課教學重點應放在針對專業的實用性上。學前教育的專業理論課程是職業素養培養的關鍵,是學前教育課程的一大主體。把這部分知識放在低年級開展有利于學生后期在技能和實踐課程中對知識的領悟和升華。這部分知識主要包括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幼兒園課程論、幼兒營養與保健等課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這些知識學生必須牢固掌握。在開展核心課程的同時,可根據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相關要求和標準,將相關從業資格證課程與專業課程銜接。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大致有幼兒教師資格證、保育員證、育嬰師證等。
幼兒教師資格證是從事幼教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職業資格證,因此可設置相應的課程幫助學生豐富知識結構。針對一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因各種原因不到幼兒園教學的情況,可設置保育員、育嬰師的專業知識,如早期教育的生活保健與護理,早期教育教學組織等課程,以此幫助學生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并適應除幼兒教師以外其他工作崗位,加強職業性訓練。學前教育專業的技能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也是培養的重難點。技能課屬于實用技術,重點強調應用性和實施性,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化的重頭戲。這部分課程主要包括教學技能如幼兒語言、數學、音體美的教學法和教師口語;音樂技能如鋼琴、聲樂、視唱練耳等;舞蹈技能如舞蹈和少兒舞蹈創編等;美術技能如簡筆畫和兒童畫的創作輔導;幼兒游戲設計、手工制作等。在這部分課程中,應注意本土文化與教育技能的融合,可以開展相應的舞蹈、聲樂和手工課程,如藏族的舞蹈、東北的剪紙、民族地區的蠟染、雕刻等。在課程中除了重點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以上技能外,還需注重培養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把這種能力綜合運用到教學中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如在美術課上,除欣賞經典作品外,還可啟迪學生進行繪畫構思與設計;舞蹈課上除了讓學生會跳會創編外,還應讓學生認識“身體語言”并將該語言帶入教學中,提高教學組織管理能力;音樂課上注重培養學生愛彈愛唱、敢彈敢唱、彈好唱好的能力;手工課除了鍛煉學生利用日常物品制作作品的能力外,重點要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思考,思維的發散性和創造性。總之,技能教學不僅是基本教學技能的熟練和習得,更應是藝術素養的熏陶,使學生在幾年職業化熏陶之下以飽滿的職業姿態走上工作崗位。實踐和實訓是學前教育專業的第三大核心課程。實踐實訓對學生的知識促進作用非常顯著,學前教育專業更是如此。
在實踐和實訓中,學生不斷豐富感性經驗,體驗理論知識的指導作用,領悟和升華已習得知識,同時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自身職業化技能。真正的職業化培養應該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始終。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和實訓課程應該貫穿三年學習整個過程,統籌安排好各階段的實習活動,而非畢業前的突擊實習。實踐實訓課程可以由教育見習、課堂觀摩、案例報告、社會調查、畢業實習和實踐報告等多種形式呈現。如在第一學期設置1至2天到幼兒園的教育見習,重點是了解和熟悉學前教育活動,增強對幼兒園環境和教學等方面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和理解;第二到第五學期每學期設置一周到一個月的時間到幼兒園進行專項教育實習,如幼兒園的教學安排、環境創設、一日活動安排、游戲活動的組織和設計、幼兒的衛生保健與健康教育等;第六學期全學期安排頂崗實習。同時在第二到第五學期安排校內專項技能的實訓,以觀摩教學錄像、教學比賽等形式開展。在寒暑假安排學生自主實踐,并以報告形式總結假期中實踐的困惑和經驗,開學后由教師及時指導和幫助。通過一系列實踐實訓,學生始終保持對幼教職業的接觸和認識,不斷體驗、升華、總結和提高,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幼教職業角色的歷練中。實踐證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只有以就業為導向,以社會需要為基本依據,使崗位所需職業技能得到落實,才能更具針對性和適應性,才會更具生命力。
二、培養職業認同,進行職業教育指導
職業認同感指工作者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在內心認為它有價值、有意義,并能從中體驗到樂趣。職業認同是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前提與基礎,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起點。因此學生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同感對其職業化有重要意義[4]。大學是學生形成職業觀的重要時期,具有高度職業認同感的學生會建立起積極的職業價值觀,在今后職業生涯中體驗到更多積極情感。在新生入學時即可進行系統的職業認同教育,且貫穿學習生涯始終。如在入學之初,集中開展專項活動,由領導、專業教師和輔導員從不同層面對學前教育的職業特性、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和就業前景等方面進行教育。值得指出的是,教師對于本專業的肯定十分有利于學生職業認同度的形成與提升。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職業認同熏陶,強調職業特性和良好發展前景。職業教育指導通常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等。針對學前教育學生而言,從入學初就應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指導,使學生對未來職業有清晰的意識。通過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和合作,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有助于學生依據自身個性特質、社會現實等因素選擇職業生涯道路和目標,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義地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
三、多元化的師資配置
一、?h境藝術設計專業中開設雕塑課程的必要性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于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藝術所涉及的學科很廣泛,包括建筑學、城市規劃學、人類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社會學、文學、史學、考古學、宗教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行為學等學科。
而雕塑不僅與人類社會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也與人類生活及生存有著直接的聯系,能夠折射出人們的生活形態、社會現狀及發展趨勢。總之一件優秀的雕塑藝術品在特定的空間環境中不但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也能很好的啟發人們對哲學、歷史、文學及社會現狀等方面的認知,從而影響并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文化發展。所以雕塑與國畫、油畫、壁畫、裝置等息息相關,同樣被納入藝術學科,并在美術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使雕塑教學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實踐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
近年來我國不管在經濟方面,還是城市化建設方面都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使教育事業得到進步,相應是教學機構也得到完善,人們對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已經不僅僅只重視基本的文化素養的提高,還不斷通過教學來提高藝術文化素養,從而促進城市建設發展水平,最終提高公眾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要求。雕塑作為一種具有影響力的藝術文化形式,得到大眾的重視和關注,將雕塑教學融入到藝術設計教學是必然的,實踐于環境藝術設計更是重中之重,使雕塑藝術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雕塑教學功能的應用
(一)雕塑教學鍛煉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功能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
空間思維能力是環境藝術設計中很重要一種設計能力,培養空間思維能力直接關系著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效果,也關系到該專業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士的環境藝術設計品質,所以一直以來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老師及學生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在傳統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很多老師的授課教學相對偏向于理論,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和鑒賞水平,但對于學生的設計方法、空間思維能力并沒有起到較好的培養效果,不能滿足當下對高綜合能力、高空間思維能力及高創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而雕塑教學課程的開設能夠鍛煉學生的造型能力和設計擴散性思維,最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境藝術設計空間思維能力。
(二)雕塑教學學生潛能挖掘功能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進行雕塑教學時,雕塑能夠很直觀的展現出藝術空間形態之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想象力,通過雕塑聯想到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多種立體空間造型,如空間界面(室內外墻柱面、地面、頂棚、門窗等)的造型設計,還能夠挖掘出學生的形態、色彩、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飾物等設計潛能,使建筑物室內外空間環境呈現出獨有的空間氛圍及藝術設計風格,以滿足人們功能使用和視覺審美需要的同時,充分發揮出城市美化的作用。
三、環境藝術設計中雕塑教學實踐分析
(一)加強雕塑在環境空間設計中理論與技法教學力度
眾所周知,雕塑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及創新性,其中不僅有動手能力培養,還包括了造型能力及設計能力培養,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要同時結合雕塑理論和技法教學,以拓展學生設計理論基礎知識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最終培養學生環境藝術設計應用能力。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增加雕塑實踐性課程和雕塑實踐課時,讓學生在實際空間中進行雕塑設計與制作實踐,并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開拓視野和提高創新意識,以培養學生環境藝術設計的思維能力;第二,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雕塑技法訓練,從而為環境藝術設計奠定良好的應用技法及空間造型基礎;第三,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圖像、文字及視頻等功能,將重要的雕塑理論知識、雕塑案例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知識技能教學相結合,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以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到雕塑與環境藝術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在雕塑學習過程中鍛煉自己的環境藝術設計空間思維能力。
(二)執行實訓-理論-實訓教學方案
第一,老師要在課前掌握學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對雕塑在環境空間關系的了解程度,然后選擇最具有針對性的雕塑教學內容作為實踐課程教學的題材,并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實踐課題項目進行教學;第二,將課題實訓與理論教學模式相結合,增強學生對環境雕塑藝術設計的具體應用能力;第三,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以課程匯報展覽的方式,展覽自己完成有趣的雕塑作品。
(三)在“交流”中學習、總結
第一,可以邀請相關的雕塑家、公共藝術家、環境設計師等進行講座式的教學和學術上的交流,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第二,環境藝術設計包括環境景觀、雕塑、建筑、公共藝術設計等方面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和其他學科交叉式的教學,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 手工制作課程
中圖分類號:J504;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6-0170-01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手工制作課程是一門以傳授手工基礎知識和技能,并進行實踐操作、應用為活動內容的一門藝術教育專業技能課程。手工制作課程在高職學前教育技能課程領域內具有上承《美術與幼兒美術創作》課程,下啟《玩教具制作》《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功效。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實際運用到的地方是最多的,如最常見的五大領域課程中的教具制作、幼兒開設的手工制作課程、幼兒每日相關的教室環境創設和幼兒園整體環境創設。因此它的實際運用價值是最直接的。
一、高職院校手工制作課程研究現狀
以“高職”“手工制作”為關鍵詞在“中國全文期刊數據庫”中檢索到了4篇相關學術研究論文,并沒有相關的碩博論文進行研究。分析后主要內容包括課程改革與教學模式。其中從課程改革出發(丁曉景,2012),對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實訓項目、考核機制進行了淺析。[1]通過調查發現《手工制作》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孫平燕,2014),從課程實施過程入手提出了課前調研,創新教育理念;課中創新,改善教學方法;課后總結,完善課程評價。[2]從教學模式出發(段浩然,2011),提出了將網絡資源合理地利用到《手工制作》的課程教學中,豐富了課程教學模式。[3]在教學模式方面提出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叢娜,2015),在課堂教學中加入欣賞課、情景課、體驗課、實際操作課、集體創作課等,通過多種形式為該專業學生提供廣闊的手工制作學習空間。[4]
二、高職院校手工制作課程結構問題淺析
從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計劃看專業核心技能課程總課時1343,手工制作課程課時數占總技能課時數的0.25%,與普通話訓練、玩教具制作、思維訓練、幼兒英語口語訓練各科占總技能課程課時數基本相同。其中美術與幼兒美術創作、鋼琴與幼兒歌曲伴奏、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課時數占總課時數最多。手工制作課程作為美術與幼兒美術創作的延伸學科,與其他美術類的延伸學科相比課時數基本相同。手工制作n程作為一種操作性極強的技能課程,其課時數可分為理論課時數與實踐課時數,其中理論課時數占手工制作總課時數的30%,實踐課時數占手工制作總課時數的70%。與專業核心技能課程理論課程課時數占22%,實踐課程課時數占78%相比,手工制作課程實踐課時數相對較少。
三、高職院校手工制作課程內容問題淺析
(一)課程內容陳舊、創新性低
高職院校手工制作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剪紙、折紙、粘貼畫、泥工、編制畫等。由于課時總數的影響,對這五大類內容的知識只是淺嘗輒止式的學習,集中于教材內容的學習,不能及時補充與之相關的新知識。教材內容陳舊,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可操作性低,創新性低。
(二)課程內容理論與實踐課時數分布不均
手工制作課程作為一門操作性極高的技能課程,實踐課程課時數應該多于理論課程課時數。但過多的實踐課程也導致了一種現象的出現,只追求實踐忽視了理論知識的講授,導致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不能正確地掌握制作方法。
(三)課程內容呈現方式單一
在手工制作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方式來進行具體內容的學習。這種方式在操作的過程中往往效率較低,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地掌握制作方法,這也體現了手工制作課程內容呈現方式單一。
四、結語
(一)設置技能結構分支,培養專門人才
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發展的情況,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技能結構分類,培養專門的人才。對于五年一貫制的高職學生而言,頭三年可以進行基礎技能知識的全面學習,第四年根據技能課程的考核結果綜合個人志愿進行自主選擇,進入專業技能學習階段。主要分為三大類:音樂類、美術類、鋼琴類,手工制作屬于美術類的一個分支。可由學生自主選擇。
(二)綜合五大領域知識,豐富課程內容
手工制作課程作為一門應用廣泛的課程,應該抓住其特點,將其內容與幼兒園五大領域知識相結合,開展模塊化的手工制作學習。例如:社會領域關于交通領域的內容,結合手工制作可以制作相應的交通工具,交通指示信號燈等相關教具。把手工制作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增加手工制作課程的趣味性,及時補充手工制作課程的空缺內容。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內容呈現方式
由于班級人數增多,單一的傳授與示范方式并不能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夠了解與掌握每一步的制作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手工制作進行提前錄制,學生可以邊看邊學,更加細致地了解每一個步驟,也方便學生課后自學。
參考文獻:
[1]丁曉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程改革初嘗[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
[2]孫平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程改革初探[J].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