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WebQuest;信息技術;互聯網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7-0001-02
1 前言
WebQuest是一種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是基于互聯網資源支持進行操作的一種新教學手段,在當前多個國家都有進行課堂實踐嘗試。在我國的教學實踐中,雖然也有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引入WebQuest技術,但是仍然存在設計上偏離學生思維能力的狀況,從而影響了WebQuest的實際教學效果。因此,要充分熟悉WebQuest這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特點,把握其核心內涵,進而將WebQuest這種技術真正應用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促進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信息化發展。
2 WebQuest技術概述
WebQuest這一種技術實際上是一種教學模式,主要是依靠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進行探究性的教學。WebQuest包括的基本的教學模塊有操作程序、教學目標、實現條件、教學評價等。WebQuest主要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形成的網絡模塊化學習,會根據不同的目標進行調整,依靠互聯網上資源調動,以此促進教學的實現。WebQuest不排斥非網絡資源,如各種紙質讀物或者實地考察等,但是其日常的教學分配方式特別是教學操作程序是以WebQuest的在線操作來實現的。因此,WebQuest也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變革。
WebQuest教學技術分為短期性WebQuest和長期性WebQuest兩種不同的類型。WebQuest如果以短期的教學計劃為基礎,則一般是1~3個課時,重點是將大量的新知識信息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認知這些新的知識,掌握這些知識。而長期性的WebQuest,一般是以一周或者一個月作為教學周期,也就是當學習者已經完成一些短期學習計劃之后,要對整個知識體系進行綜合分析,并且對這些知識進行轉換,促進知識的鞏固[1]。
3 WebQuest技術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模塊設計
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而言,明確的流程可以幫助WebQuest更好地將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提供給學生,學生也有一個固定的學習方案,將信息技術課程的知識進行加工和掌握。就一般而言,WebQuest技術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流程模塊應該包含以下內容。
在WebQuest上選擇合適的教學課題與目標 在WebQuest上選擇合適的教學課題與目標,需要對課題進行選擇以及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實際上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教學目標雖然有課本的內容作為引導,但是仍然需要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明確WebQuest的教學選題。WebQuest的選題應該是沒有固定答案的,是一種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選題,而不是課本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只有鼓勵學生在WebQuest技術下進行主動探究,才有教學價值。此外,教學目標也應該確立下來,也就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希望學生獲得什么樣的知識和能力,這些都是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在啟動WebQuest教學程序之前進行明確的內容。
WebQuest上讓學生理解和分析教學任務 WebQuest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對任務進行理解和分析。WebQuest是通過互聯網資源進行和解決問題的信息教學方式,教師設計的信息技術選題也必然包含了互聯網的元素。因此,教師在相關問題后,學生不要急于采用電子計算機對問題進行解決,而是要充分考慮這一個選題中所包含的任務、涉及的知識點。信息技術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對于選題的理解和分析是否到位,要鼓勵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
使用電子計算機搜索和解決問題,對于基本掌握電子計算機基礎操作的學生都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一些學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更具備效率,而一部分學生處理問題的效率相對不理想。從WebQuest的視野上看,一部分的學生雖然已經能夠用Web的資源解決問題,但是仍然沒有采用更加便捷的方案解決該問題。因此,WebQuest技術的推出,正是針對學生實踐性思考能力的提升,在學生開始使用電子計算機解決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所提出的課題的時候,讓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和理解,以此可以讓教師及時發現并且糾正學生錯誤的解決方案[2]。
WebQuest的學生自行搜集與加工資源模塊 在WebQuest技術推動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搜集有關資源。教師對于剛剛接觸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可以根據選題的要求,提供一些互聯網上的網址,讓學生自行登入和搜索有關資源;而對于已經接受一定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訓練的學生而言,可以讓他們根據選題的要求,自行在網絡上搜索有關的資源。對于學生而言,WebQuest既然是一種網絡提問模式,就應該讓學生通過網絡尋找答案,學生對互聯網信息資源的搜集以及加工能力正是在這個階段進行訓練的。
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而言,重點是培養學生逐漸掌握信息技術環境下自行搜索和加工資源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將答案交給學生,讓學生重新演示答案。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可以更強,如在一些辦公室軟件的基本操作上,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搜索有關資源,觀看網絡上對于某一具體辦公室軟件的操作手法,自行進行上機實踐。這種自行搜索和分析的方案,能夠讓學生記憶得更為牢固,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WebQuest中評價功能模塊 在WebQuest支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完成情況進行自評,或者讓學生進行互評。教師最終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分析這些問題客觀存在的狀況,以及應該如何改進等。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通過WebQuest進行點評,所有的學生實際上都可以看到全部學生各自完成的信息技術作品,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鄰居等平臺觀看并且點評同學的作品。通過互相觀摩學習,讓優秀的學生到WebQuest的總控制平臺上操作一遍,讓全班學生觀摩,以此學習他人的處理方式和思維方式等。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應該在評價模塊盡可能引入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讓他們成為整個點評階段的主角。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強,而WebQuest平臺能夠運用自身的一對多演示平臺,對優秀作品進行重現,以此激發學生努力完成優秀作品的心理,更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等[3]。
4 結束語
我國已經確定了通過基礎教育改革促進學校教學方式發展的戰略,而面對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學校的課程教學也應該廣泛地加入信息化技術,才能夠促進信息技術課程不斷發展。WebQuest技術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而言,不僅是一種信息化的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多元化的思維能力培養。初中學生的可塑性強,通過WebQuest技術可以讓學生逐漸調整思維方式,以互聯網的思維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通過觀摩和學習,特別是依靠WebQuest進行課題資源搜集、分析以及解決,能夠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從而提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胡艷,宋書楠.基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高職高階思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13):109-112.
注意
【中D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3―0110―01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能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那么,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1.利用信息技術化解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動態演示,能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不僅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學“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相交于一點”時,傳統教學中由于學生在作圖時總會出現種種誤差,導致他們很難領會數學內容的本質。但利用信息技術就不同了,在幾何畫板或“Z+Z”智能教學平臺里,只要畫出一個三角形,用菜單命令畫出相應的三條線,就能觀察到三線交于一點的事實。然后任意拖動三角形的頂點,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發現三線交于一點的事實總是不會改變的。
2.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上數學課總是離不開畫圖,這些作圖中有部分是機械的、重復的,有些還相當繁復,并且有時作圖本身對達到該節課教學目標的意義并不大,此時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畫圖,就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如,教學“圖形的平移”一課,可以先選中平移對象,之后完成平移,既簡單、明了,又直觀、形象。實踐證明,利用信息技術代替教師、學生做這些工作,徹底減輕了負擔,讓教師、學生能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層次的教學和學習環節中去,使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信息技術可以作為計算、作圖、數據處理的工具
在數學的學習和應用中往往需要進行大量的、繁瑣的計算,需要作出復雜的圖形或者圖象,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處理。信息技術可以完成這些基礎性的數學活動,從而使得學生把精力集中在對問題的思考與分析、對數學規律的探究與反思、對數學本質的理解與把握,進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2.信息技術可以發展數學思維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思維學科,數學活動的核心是數學思維。當我們在抽象思維遇到障礙的時候,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直觀形象地展示數學對象,而且還可以展示數學對象的構造和變化過程,反映出數學本質,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信息技術使得數學對象形象化,使得數學關系明顯化,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更高層次的數學對象,開展高水平的數學思維活動。
3.信息技術可以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在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可以作為方便的教具。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使用現成的課件、資源庫,并選擇能夠揭示所需問題的數學本質的資源組織教學,形象直觀地演示數學對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中應注意的問題
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忽視先進的教學理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重在其“實用價值”,并非其技術含量的高低。有的教師認為軟件越高級,會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實這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現代化,遠勝于教學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教師要認真鉆研教育理論,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規律,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馭下發揮最佳作用。
2.應與傳統教學方式優勢互補
一、提升趣味性
現階段,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更加偏重于理論教學,課堂教學也是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被動的接受。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都沒有進行專業的計算機知識的學習,他們實際的信息技術知識也比較有限,實際教學中講解的知識都比較基礎,現階段計算機已經成為大多數家庭的重要工具之一,許多學生在小學時期都已經開始接觸計算機,教師的基礎教學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不大,再加上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因此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開小差、睡覺、做其它學科作業的現象頻繁發生,課堂教學效率自然難以得到有效地提高。此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部分學校硬件設施不完善、學校及教師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不重視等等使得上機教學淪為形式,很長時間才能夠開展一次上機教學,上機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難以監督到所有的學生,部分學生就會利用機房的計算機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比如打游戲,上機教學基本達不到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應用游戲化的方法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充分利用了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僅豐富了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氛圍也更加輕松,學生對于課堂的抵觸心理自然有所降低。此外游戲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游戲競賽,將本節課的知識點作為競賽的主要內容,以搶答計分的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游戲,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十分有幫助。此外,在上機課中,教師還可以讓信息技術知識掌握比較穩固的學生進行演示操作,以這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化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這對于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十分有利。
二、提升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他們的學了靠家長及教師的督促,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學習興趣,只有學生真正的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夠有效地T提高學習效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信息技術并不是中考的必考學科,這就給了學生一個錯覺,讓他們覺得信息技術學習并沒有多么重要。加上課業緊張、教學形式單一枯燥、學校不重視、家長反對等等因素,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并不熱衷,缺乏相應的基礎理論知識,對于鉆研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更沒有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難以提高,導致教學質量差。因此,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十分重要。大多數初中生的好奇心都比較強烈,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將知識內容融入到游戲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游戲還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例如在學生資源管理器的功能及操作流程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各個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將自己掌握的有關資源管理器的知識內容總結出來,然后進行面對面提問,最終選擇出錯誤率最低、搶答用時最短的小組予以一定的獎勵,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競答完成后,教師可以將每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點評,將學生學習中的疑難點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加系統全面認識資源管理器相關的知識,相對于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這種學習方法比較活潑,更加生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也會有所提高。
三、提升創新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當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工作應重視學生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等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應該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鍛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青少年時期學生的學習思維很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一個教學形式多變,思維活躍的老師必然會帶動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因此教師應轉變以往的教學思路、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積極引用游戲教學的方法,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索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拘泥于課本,提倡創新,鼓勵學生創新。如,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小組討論,上機實踐等等。其次,日常學習中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想法,允許學生提出疑問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同時注意理論與實踐結合,通過開展游戲競賽的形式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此外,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比如學習排版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編排電子板報,并選擇出圖文和諧度較高、版面分布比較合理的板報進行講評,初中學生的好勝心較強,教師及家長的表揚能夠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為了取得較好的效果會積極的開發想象力,這個過程實際上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對于新課標教學目標的實現十分有利,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一、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在玩游戲的時候只是會打游戲,卻忽略了怎么制作游戲,這個時候老師就要做適當的引導,可以進行作業的布置,讓學生學會利用電腦中已有的一些工具,簡單的制作一些游戲,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對于信息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全班同學來尋找存在的問題。這樣可以轉變教學的思路,不要通過強制性的手段來阻止學生玩游戲,要讓學生在玩中學。通過對游戲設計過程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
二、創新意識的培養
我國正在加速化的進程。在這個進程中,中小學實現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的一個重要表示。在基礎教育領域將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教學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信息技術手段,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和實踐能力,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全面提高中小學迎接21世紀挑戰的能力。
中學化學是聯系實際,考察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學科之一。因此根據的要求和實際教學中的體會,我在教育改革中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從開始的幻燈片的制作,到教學課件的制作,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隨著信息技術的,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和新軟件的出現,為我們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提供了機會。我校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全國實驗校,在這個前提下,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購買大量的硬件,在整合這一新興技術做了些嘗試。下面僅將我個人的一點認識和做法提供給大家:
一、信息技術為我們創造了條件,將它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中也是可行的。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之一,重視實驗是每個老師和同學的共識。目的是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造思維能力,有能短時高效,體現教學三高(即高質量、高效率、高密度)。因此,我根據學科特點,利用Authorware軟件的功能制作了有關化學實驗的整合課件。課件主要分為實驗問題、實驗儀器組裝、過程、合理組裝及留言簿等幾部分。
實驗問題部 分概念的檢驗多是通過客觀題來考察的。根據在教學中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給學生多個選項,學生必須掌握非常嚴密的知識,認真做答才能通過,在這種題的解答中使學生了解的嚴密性,讓學生周密思考之后填上所選的選項,若正確就能得到相應的提示并給以肯定,繼續下一題,使學生有成功的感覺;若不正確則給以鼓勵,要繼續努力,若是還不行,可雙擊相關,看有關的提示或者可以看以下合理答案,使學生達到自學目的。這樣就加深了學生的印象,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本課件考察學生嚴密的思維方式,使其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
儀器組裝部分 實驗事端連動手動腦能力的最佳途徑。儀器組裝應該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但是在實驗室中操作,作為一個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且學生在組裝中可能將不正確的認為是正確的,若是想要同學們看下一他的組裝是否正確,有時其他同學無法看清,無法為其找出錯誤,而且在實驗室中儀器易碎,這也是一個浪費,通過信息技術,學生可以任意組裝,若不正確可隨時重裝,其他同學還可以為其找出錯誤的原因,與其進行交流、討論。若是自學還可以看到正確的答案和合理的結實后,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化學教學;整合
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展現了它無可比擬的優勢,它能使教學過程變得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在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活躍思維,有利于學生在非常輕松的環境中掌握知識,最終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整合起到傳統化學教學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為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給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素質化奠定了基礎。
1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優越性
1.1信息技術促進了化學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優化
化學是二十一世紀的核心科學,它是醫藥、材料、能源、環保等學科研究的基礎,并越來越多地與人類的社會活動相聯系。傳統的化學課程資源是相對封閉、陳舊的, 缺少與學生生活實際、社會生產實際聯系,缺少與化學發展史和現代高科技發展的聯系,這與課程呈現方式的手段有密切關系。信息技術包括信息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等,極大地豐富了學習資源,開放性的課程建設理念對化學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影響是根本性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⑴超文本技術突破了傳統教學內容的化學學科邏輯結構;⑵網絡技術極大地豐富了化學教學信息資源;⑶多媒體技術優化了化學知識的呈現方式。“信息資源提供”和“情境創設”正是需要這種開放的課程資源來支持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1.2信息技術促進了化學教學過程的根本性變革
信息技術全面引入化學教學過程,使之成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師生互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將成為化學教學改革的“催化劑”。⑴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變為探究。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有更大的空間和時間可以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并可通過上網查詢、模擬實驗、交流研討等手段解決某些化學問題。信息技術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工具和手段。⑵教師教學方式由講授變為輔助,變成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協助者。⑶實現師生互動方式的多元化和個別化。信息技術使建構主義理想中的個別化學習、合作學習成為現實,使每個師生都能平等交流、和諧共處。
2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化學現象的顯示效果
化學實驗一般都是試管實驗,尤其是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的可見度很小,很難使每位學生都能觀察清楚,而且有些實驗速度太快,學生遠距離無法看清,利用信息技術能將實驗的過程放大、重現、減慢實驗的速度,讓學生能觀察清楚,有些耗時長、成功率低、污染嚴重,對師生健康產生危害的演示實驗也能用多媒體來演示,如實驗室模擬工業煉鐵的過程很容易造成空氣的污染,甚至傷害學生的健康;還有些錯誤的實驗操作,如點燃不純的氫氣導致氫氣發生裝置爆炸,加熱裝有液體的體積大于1/3的試管時,液體沖出試管,在稀釋濃硫酸時,將水倒入到濃硫酸稀釋時,液滴飛濺等等,這些實驗不可能在課堂演示,只能用多媒體演示,還有些工業化的生產過程、 溶洞的形成等學生不可能一一去親自參觀,這些我們都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例如在講了鐵的冶煉的實驗原理后,利用多媒體我們可以參觀寶山鋼鐵廠,把煉鐵煉鋼的生產過程以錄象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把課本的知識與生產實際聯系起來。
3設計和使用課件,應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剛開始制作課件時,老師們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制作了精美背景的幻燈片、下載了動畫模擬、配上悅耳的音樂、連解析過程都詳細打上去了,整堂課“一鼠走天下”,不再用粉筆和黑板,自我感覺良好,課堂容量很大。課后的教學反饋,學生說看不清記不住,學得頭昏腦脹,知識掌握得不牢。教后反思,教學變成了多媒體功能的展示,沒有注意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如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規律,互相干擾的規律。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動畫模擬和花俏的畫面音樂上,而應掌握的知識、方法、能力倒被忽視了。一張張的片子放過來,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有時看都沒有看清就放過去了,由于前后干擾,結果整堂課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學生一片茫然。在我聽過的其他教師的一些化學課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這些問題,其實質就是沒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沒有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設計和使用課件時,我們主要考慮是否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養成對自然、對社會的責任感。如分析、推理過程、演算過程、方程式的配平,在黑板上板書比用多媒體演示效果好。一節課的重點、難點、主干知識也要提綱式地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對整堂課的脈胳才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師還應關注學生感知、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變化,用口頭提示,鼓勵的眼神,體態語言與學生交流教學信息,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如當學生答錯時,屏幕上出現的是滿含期待的“請你再試一試”,充滿人性化的設計。感情的交流也能促進學生積極的學習。總之,信息技術與化學的整合,應是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富含教師人格魅力,教學風格的教學經驗與信息技術之間的無縫結合,適合教學實際的產物。
4信息技術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整合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為他們提供了自由探索、嘗試和創造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如在講授空氣污染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空氣污染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尋求解決的方法,可通過因特網獲取有關國內外空氣污染研究的最新資料。學生通過互聯網查詢各種信息,調用網上的資源來自學,同時通過電子郵件等形式參加有關問題的討論或請示教師的指導。從而,使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嚴重 性,培養他們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還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BBS論壇、e-mail 郵箱、班級校友錄論壇等等,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開展研究性學習,同時可以把網上學到的知識輸入電腦,與全班同學共享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學習有了動力,發揮了創造精神,實現了學習的自我反饋。在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使課堂教學能充分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關心、增進友愛,既學會知識,又學會做人,也使教師在課堂上成為學生學習合作的伙伴、討論的對手和知心的朋友。
5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幾種模式
5.1計算機模擬教學模式。CAI的模擬功能,是計算機輔助教學中較早開發和利用的一種功能。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擬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論內容,或不易觀察清楚、危險性較大、難于操作的實驗內容,通過二維或三維動畫形式,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在顯示屏幕上,進行微觀放大,宏觀縮小,瞬間變慢,短時間內 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學生獲取動態圖像信息,從而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形成概念,上升為理性認識奠定基礎。
CAI在化學教學中的模擬教學,主要適用于理論性和抽象性較強的內容:如原子核組成、電子云、核外電子運動、溶解和結晶、原電池、電解池等。另一方面適用于實驗難以操作、危險性大而觀察不明顯的內容,例如,氫氣還原氧化銅、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
5.2多媒體綜合教學模式。我們這里所說的多媒體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把微機與其它教學媒體相互連接,賦于其它媒體交互性,同時使用幻燈、投影、錄像等手段, 使多種媒體有機地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其二是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使用,即“利用計算機交互式地綜合處理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信息,使它們建立起邏輯連接,成為一個系統”,使之具有綜合性,即一機多用,同時又可形成人機互動,互相交流的操作環境,形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情境??稍谝欢ǔ潭壬贤黄茖W生認識的時空限制,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系統參與信息的收集過程,形成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更好地發揮學生思維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激發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5.3計算機個別輔導教學模式。我們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很難在全班實現個別化教學,而實現個別化教學,又是化學教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重要途徑。由于CAI的課件,主要強調人機交互功能,因此實現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個別輔導模式,主要是用計算機部分地代替教師,按照程序教學的原則,設計不同的層次遞進的教學途徑,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擇不同的學習程序,提出需要學習的內容;計算機可向學生提問,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析,作出正確與否的判斷,給出高質量的反饋,如遇困難,還可以適當降低學習坡度,使學生循序漸進,得到知識的鞏固和自學能力的提高。
6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誤區
6.1模擬實驗來替代化學實驗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可以把化學教學中的實驗過程以虛擬的方式展現在課堂中。通過這一方式,我們可以把一些難于觀察的、抽象的、微觀的、危險的化學 過程模擬出來,從而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避免了許多煩瑣的講解過程。然而,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無論信息技術發展到何等程度,都無法取代實驗在自然科學教學中的基礎地位。
6.2用屏幕來替代傳統板書
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計算機和網絡,把各種媒體信息加以整合,展現給學生形象、富于啟發、促進思維的畫面。但這決不意味著傳統板書被淘汰的時代的到來,相反,傳統板書的某些作用是屏幕無法替代的。
6.3用人機對話替代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
隨著教學手段的網絡化,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大為拓寬,交互型的網絡教學增加了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參與的機會。然而,人機交流仍然無法完成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過程。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創新能力的發展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合理利用好這一教學手段,為提高我們的化學教學質量服務。
參考文獻
[1]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施》――2003.6
[2]齊群《淺談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中的一些誤區》――《化學教學》2003.6
[3]李美強《用信息技術打造學生主體性課堂》――《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3
一、電教媒體優化教學過程
㈠、使用電教媒體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學習中,同時使用視、聽覺,能明顯地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在化學課堂教學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運用文字、聲音、圖像來刺激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多種方式,不同的表現手法對新授課的內容進行加工,使其生動、有趣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以喚起學生的形象思維,給學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實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充分認識化學現象、化學反應及規律,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極大興趣。比如,在講“煅燒石灰石”時,運用多媒體的縮影作用,把開發、煅燒石灰石、技術人員檢驗煅燒后生成物的成分以及于謙的名詩《石灰吟》,用圖像、聲音、文字動態地展示整個過程,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對煅燒、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解。講“碳的化學性質”時,我將課本中古畫放大復印,上課時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順利地引入新課。模型的展示、掛圖及活動掛圖的合理運用,均是一些簡單卻不失為有效的教學媒體。
但是,在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CAI)中,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媒體,整個課堂教學變成視頻圖像,或頻繁地更換媒體,都會成為教學的干擾因素。因此,傳統的教學媒體也無需都被電腦取代。如講“煅燒石灰石”和“碳的化學性質”時,我只把煅燒石灰石的過程和古畫作為教學情境在教學前引入,達到把學生帶入豐富多彩的化學世界中去就可以了。
㈡、使用電教設備可以提高化學實驗效果
投影是在投影儀上進行化學實驗。化學實驗經過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實的實驗現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演示的實驗效果。實驗現象經過投影可以放大幾倍,使教師中遠離展示臺的同學也能清楚的看到。有些實驗只有細微的變化或變化現象不太明顯,如果通過投影放大,可以清楚的展示在屏幕上。一般我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學生都是從側面觀察實驗現象,而有些實驗則需要俯視儀器內部才能較全面的觀察到化學變化中的各種變化。使用投影儀豎直投影時,銀幕上的影象是,側視觀察到的現象,投影儀水平投影時,銀幕上的影象是俯視觀察到的現象,因此可以根據需要選不同的角度觀察,方便快捷。如金屬鈉與水的反應一般是在燒杯中進行,水面與學生的視線持平,學生從側面很難觀察到完整的實驗現象,我采用投影儀水平投影,學生可俯視水面,能很好的觀察實驗現象。計算機可以對有毒害物質出現的實驗或實驗中的一些錯誤操作進行模擬,可以避免毒害物質對師生身體的損害,減少實驗消耗:用計算機動畫模擬這些錯誤操作創設教學情景, 可以把錯誤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氣氛, 學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錯誤操作都可用動畫來模擬: 稀釋濃硫酸時將水倒入濃硫酸中, 液體沸騰飛濺;點燃沒有檢驗純度的氫氣導致發生裝置的爆炸;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先停止加熱,后將導管移出水面, 水倒吸試管炸裂; 加熱裝有液體超過容積1/3 的試管時, 液體沖出管外等。學生看了錯誤操作的動畫演示, 對錯誤操作的原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τ谶@些限于條件,不能進行的實驗,用多媒體模擬,也是可取的;或者實驗中涉及有毒氣體的,我們可以事先
做好實驗的實錄,到時再播放。
但是,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瘜W實驗是化學理論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化學理論運用于生產實踐的橋梁和中介?;瘜W實驗是檢驗化學科學知識真理性的標準,所以說化學實驗是不可替代的。我主張化學實驗盡量讓學
生親自操作、親自觀察,讓學生獲取第一手資料,享受第一感覺。
㈢、電教設備輔助學結
在九年級化學總復習時,運用計算機將課堂教學中的板書、例題、練習制成一個CAI課件,即可增大課堂信息量、減少板書時間,又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再如進行O2、H2、CO2實驗裝置及相關練習部分的復習中,用傳統的方法若把裝置圖畫在黑板上很浪費時間,用一些掛圖,又沒有動態效果,如果制成CAI課件,只需一按鍵即呈現出來,運行極為方便。也可制作化學實驗常見的儀器素材庫,根據每節教學內容的需要進行組合實驗,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這樣在總復習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充分以導為主,啟發學生思維,增加課堂練習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但是,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學生脫離教師而單純與機器交互學習 ,九年級學生大多十四五歲,他們的思維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如果整個過程完全使用多媒體教學,那么很有可能扼殺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㈣、利用電教設備可以深化反饋檢測
快反饋、強矯正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利用計算機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檢測,這樣可把學生對問題的思維過程、方式、結果的正確與否給以立即判斷,以矯正思維過程。調用計算機題庫中的試題,學生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上練習或考試。練習或考試完后,學生可以調出參考答案,及時找出問題的所在,起到教師面批的效果,而且還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也可以利用計算機來編擬試卷,可隨時修改,隨意排序、控制題目的難易程度。教師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數據庫軟件,幫助分析試卷、分析成績;通過各種成績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采取措施彌補不足,強化優勢。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把試題審核一下,試題不僅要包括化學課程標準的全部知識點,而且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幫助,這樣,就要求教師投入時間和精力參與設計程序,而要編程序,難度大,由此需要有一個CAI教師備課系統,使教師便于選擇、存儲、檢索加工組成課件??墒?,現在許多教師不具備這種能力。還有,在使用計算機時,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如問學生期望的問題,用贊美的信息肯定學生。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容易接受。
二、使用電教媒體可以突破教學難點
九年級化學教學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九年級化學教學概念及原理大多較為抽象。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且化學變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合的結果。因此,單靠語言和文字描述,學生較難理解。利用電教媒體自身優勢,把電、光、聲、形有機結合起來,將教學內容在動和靜、虛和實、局部和整體、外表和內質之間進行轉化,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充分顯示出來,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讓學生更容易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理解化學原理。例如,在講授初中化學第二章《核外電子排布初步知識》這節課時,我運用兩臺投影儀模擬鈉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和運動情況。學生在投影銀幕上看到鈉原子核外離核最近一層排有2個電子,較近一層排有8個電子,最遠一層排有一個電子,通過投影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鈉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和運動情況。這時教師指出鈉原子核外電子排布運動是這種情況,那么其他原子核外電子排布、運動情況如何呢?通過投影解題,學生饒有興趣,急于學到新知識。如用微觀知識解釋化學反應時,利用電腦動畫模擬“氫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別拆為原子,最后重新組合為“水分子”的過程。
但是,在計算機輔助教學(CAI)中,既要注意畫面的設計,不追求過分刺激而忽視教學效果;同時又要注意,表象不能代替經驗,不能片面追求化難為易,而忽視對學生思維的敏捷和深刻性的培養,應在豐富的計算機表象基礎上,給學生思維設置一些坡度,幫助學生提高能力。如講授《核外電子排布初步知識》和用微觀知識解釋化學反應時,我先讓學生想象鈉原子核外電子排布運動和“氫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別拆為原子,最后重新組合為“水分子”的過程,等學生做出不同的回答以后,再出示投影和電腦動畫。
總之,我只在多媒體環境下進行化學教學和教學難點突破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課程改革和實驗向信息化發展的浪潮中,不論是中小學硬件設施,還是教師的現有的技術水平,以及相關配套的軟件資源,都相對不足,因而不能很完善地為實驗課程改革服務。因此,要實現在多媒體環境下對化學教學取得更大的效果,需要我們的共同參與,并真誠地獻身于這場改革之中。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信息技術;個性化教學;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4-052-1
一、課前準備,重視差異,尊重個性
個性化教學要求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許多差異,如:學力、學生的興趣差異、學習風格、學生生活經驗以及原有信息技術水平等的差異。尤其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相差較大。有的學生熟練掌握課內外的各種軟件,建立自己的網站;有的學生在信息學競賽或其他電腦比賽中獲得較好成績;而有的學生卻很少有機會接觸電腦,甚至是沒用過電腦。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不同的學生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和評價。
教學中應將學生差異看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只有當這種差異性被考慮時,教學才是有效的。因此課前應將學生進行不同的分類,按照信息技術原有水平分為A、B、C三個層次,為分層分組協作學習做準備,也可以按學習風格等分類。但這些分類應是動態的,隨著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所學章節進行調整。
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現個性
1.任務驅動。興趣是學習的良好開端和無窮動力,而任務驅動法正是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任務設計中應注意:(1)任務不必一定是教材上的,而應是學生感興趣的,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的。(2)任務設置不能過大過難,容易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失去信心,要讓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3)能將總任務分解為若干小任務,并且小任務之間應環環緊扣,學生在探索中層層突破,激發維持學習興趣和動力。(4)任務驅動不能完全代替教師講解,可以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講解穿插在各個小任務中。但每個任務不能超過兩個重難點。
2.分層教學,分組協作。分層教學是重視學生差異、尊重學生個性的較好的教學方法,而信息技術課程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因此在分層的基礎上分組協作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很多任務需要學生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組協作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優勢互補,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同時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這種分層教學、分組協作既有組內合作又有組間競爭,充分地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是信息技術個性化教學所需要的。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在:(1)課前準備階段,按學生特點和本節課內容,給學生分層分組。(2)教學目標分層。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達到不同的目標。(3)教學評價分層。要看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及時肯定鼓勵。
3.自主探究。當前社會信息瞬息萬變,信息技術課不能只教會學生使用幾個軟件,而應教會學習軟件的方法和信息處理的能力。要變教師主體為主導,將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他們提供充足的資源,讓其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實現個性飛揚在信息技術的課堂。自主探究時應注意的問題:(1)課前做好充分準備,保證自主探究需要的資源和時間。準備好這節課所需要的素材和相關教學資源網站,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課件和教學演示錄像供他們溫故,也可以是教師單獨輔導或小組內同學互助。時間上既要保證拔尖生的自主探究個性創作,又要保證薄弱生能跟上節奏完成任務。(2)自主探究不代表教師對學生放任不管,而是在教師引導和任務的驅動下,由易入難、由簡入繁的自主探究。(3)探究要和任務結合好,任務不能太大太難,使學生失去信心;也不能太簡單,使學生體驗不了成功的喜悅。(4)探究要和分層分組結合好,要學會互相學習,合作雙贏,避免單打獨斗,處處碰壁。
三、綜合評價,激勵學生,張揚個性
個性化教學模式中的評價應是個性化的綜合評價,不能只進行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評價,還要重視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評價時應挖掘每位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學生,讓每位學生都發現自己的長處,得到成功的體驗。在信息技術個性化教學課堂中的師生評價,作品顯得生動活潑、充滿樂趣,學生在作品評價中得到了交流和發展,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學生張揚個性的平臺。
【關鍵詞】政治 多媒體信息 利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77
在思想品德課程改革中,倡導新理念、教學新思路,應用現代教育技g沖破傳統的教學框架,改變了思品課上始終演澤著語言說教的教學模式,把道德行為與兒童的生活、情感體驗,化成一幅聲形并茂生動畫面展現在課堂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興趣、思維。促進學生確定道德自我發展目標,產生內化,形成良好的品質起著積極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的特點
1.化虛為實。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如果教師只作單純的講解,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道德觀點,很難激發起道德情感。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創設情境,化虛為實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使教學達到情理交融的目的。
2.化靜為動。思品教材中有很多插圖,但它的畫面是靜止的。如果利用信息技術,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就能起到刺激感官、形象逼真、激趣的作用。
3.變抽象為具體。思品課中的道理或觀點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經過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條文,有些道德觀點甚至表現得空洞、干巴。若通過信息技術,把空洞、抽象的條文化為具體、生動的事例,就會激發學生的欲望,便于學生理解和尊重。
二、具體應用
(一)信息化擴展學生視野
當教學內容涉及到社會、自然相關的內容時,學生就可以借助互聯網搜集相關內容,直觀了解相關內容,直面現實。然后教師再通過網絡組建合作探究的學習小組,走到學生中間,參與組內學生互動,用這種方式進行知識探究,做學生學習活動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
在講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時,我播放了石油對海洋的污染對海洋生物的破壞的短片,學生很是震驚,尤其是看見雪白的海鷗變成烏黑的樣子翅膀被烏黑的石油墜的無法飛翔,最后痛苦死去的情景,學生們都激動地站了起來。當看到由于石油污染導致海洋魚類缺氧而大面積死亡的畫面時,他們張大著嘴,都不知如何是好了。再沒有這樣的直觀的畫面更讓他們感覺到人類保護環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了。我繼續引導學生對環境保護自己應該怎樣做。他們紛紛各抒己見,切實從個人從個人生活出發,甚至有的學生開始反省自己的行為舉止。比如有的同學說以后不再用塑料袋了,不嚼口香糖并亂吐了,不亂扔垃圾了等等。整個一堂課,學生始終沉浸在愉悅情境之中,上課情緒積極而高效,這種效果是傳統教學遠遠不能實現的。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對教學的文字、符號、語言、聲音、動畫及視頻、圖片的處理,形成圖、文、聲三位一體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評價活動的機會,誘發學生思考問題,以達到啟迪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學生的各種感官,拓寬教學的時空維度,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強化記憶,增強教學內容和過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促進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創造等智力因素的發展,學生潛力得到了充分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有助于學生形成創造新思維,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有利于學生發揮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人在活動,是師生雙邊的交互活動,信息技術手段只是一個中介作用。要避免讓信息技術牽制教師的教學進程,避免信息技術引領教師的思路,牢牢控制著學生的思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他們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放手發動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在交互式的多媒體教學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努力創設情境,學生主動獲得知識,自己發現問題?;蛳嗷ビ懻?,或網上查詢資料,積極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不能讓投影屏幕、網頁等信息技術完全替代教師板書。
課堂教學中傳統的黑板教學媒體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黑板有即時展現力強、現場表達及時、語言文字符號意義強化的特點,科學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突出重點的作用,對學生思維具有“綱要信號”的功能。運用信息技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與傳統的教學板書取長補短,是傳統課堂教學工具的延伸,二者不可偏廢,要有機結合,才能發揮信息技術與傳統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設立師生交流平臺,增強師生情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