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市景觀雕塑范文

        城市景觀雕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景觀雕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市景觀雕塑

        第1篇:城市景觀雕塑范文

        在當代景觀設計中,雕塑在公共環境景觀設計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雕塑藝術的發展蓬勃興旺,是點綴城市景觀的重要一筆,為城市景觀添上了富有人情味兒的色彩,擺脫了在人們心中純功能主義的冰冷形象,同時也給城市帶來了新的契機與活力。

        [關鍵詞]:雕塑; 文化; 肌理; 景觀環境

        1、雕塑在公共環境中的裝飾性

        1.1雕塑的語言文化表現

        雕塑作為一種造型藝術,利用泥土、竹木、金屬、石膏、石材等多種可雕可塑的材料創造出三維立體的藝術形象。歷史悠久,年代可追溯至古代,它的發展源遠流長,隨著科技的發展,雕塑藝術不僅在材料上有所改變,在工藝上更是進行了升華。現代城市環境中,隨著城市裝飾性藝術的發展,為營造環境與建筑之間的氣氛,環境雕塑將大多作為城市標志代表城市文化而出現。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雕塑藝術則以區域文化為造型特點,打造符合時展變化的藝術標志。不同的材質、色彩和光線所表現出的語言文化各不相同,例如不銹鋼雕塑,不僅現代感十足,在色彩與光線上也表現出了一種通性。在現代生活中,無論是城市雕塑還是純藝術雕塑,也都大多以形體為設計語言,通過轉換和變異的形體進行與城市環境之間的協調和溝通,而于雕塑本身而言,欣賞雕塑形象的重要元素便是結構,它[于形體之內,以達到與造型之間的完美契合。

        1.2雕塑在公共環境中的裝飾性表現

        城市公共環境中的雕塑一般寓意深刻、外表美觀,藝術效果強烈,因而帶有一種極強的裝飾作用,不僅在城市環境中美化了空間,還為城市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與色彩。

        雕塑種類甚多,運用廣泛。例如,目前越來越多的廣場水景處、地面等區域多處應用浮雕形式來增強空間的豐富性,不僅加強了人與廣場之間的互動性,而且設有文化意蘊在于其中。

        2、以世紀龍柱為例分析城市中的雕塑

        2.1龍柱的材質構造極其特征

        2.1.1項目概況

        世紀龍柱位于山西省運城市南風廣場,以漢白玉打造而成,共為八根龍柱,即一組四柱沿廣場軸線排列,另一組四柱則與之相對,彰顯大氣的態勢。每根柱子直徑為2.3米,高度達12.27米,矗立在廣場的中軸線兩側。

        2.1.2設計理念及特點

        設計理念:運城的發展史主要是以黃河文化為主體,南風廣場因《南風歌》而得名。漢白玉打造的世紀龍柱取意祈福,有著較高的觀賞性,龍,不僅是權威的象征,也可寓意富貴吉祥之意。龍柱矗立在廣場的中軸線兩側,共分為兩組,一組四柱代表了四面,兩組相合則有四面八方之意,而龍柱高度12.27米表示的是運城的解放時間,即1947年12月27日。每根柱子設計為五龍相互交蟠,寓意“五福”之說。希望廣大市民健康、長壽、富裕、善良,并且歡度晚年。

        特點:龍文化主要來源于人們幻想的神話傳說,龍柱則能夠反應民族文化中的信仰、幻象,以及實現國泰民安的愿望。它雕工精細,耐久性、藝術美感強,不僅美化了環境和生活,還陶冶了情操。

        2.1.3材質構造

        石刻雕塑最能代表人類文明的進步,歷史上也是將石頭作為編年史去使用的。因為它耐風化,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所以被認為是一種天然的永久性材料,而且被廣泛的應用于現代城市的景觀雕塑當中,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雕塑形式之一。

        世紀龍柱的構成材料則以漢白玉為主,屬大理石的一種。不同的漢白玉則大多是根據色澤及其硬度去區分,漢白玉的開采耗時耗力,因而應用于城市雕塑中時,需提前準備。

        2.2龍柱加工質量及技術分析

        2.2.1材質特點

        漢白玉顏色潔白無瑕,是質地堅實而又細膩的細粒大理巖,比較容易雕刻,且基本不溶于水,是一種名貴的建筑和雕刻材料。由于漢白玉質地潔白細膩,因而可以加工一些較為細膩的雕塑去表現細致入微的不同形體和質感,適合近距離的去觀賞,而且質地越光滑則持久性越強越耐風化,但漢白玉較脆,容易斷裂,因此很少用于大型雕塑當中。

        2.2.2加工特點

        雕塑創造時,在完成構思設計之后,就可決定用材后去考察,根據現有材料再去構思設計。目前,市場上的石料分為荒料和方料,圓柱雕塑所需用到的石料呈不規則形,多利用機器進行加工,不僅加工時間周期短,而且拼縫嚴密,圓柱本身追求的就是一整塊石的藝術效果,因而它的縫隙愈小愈好。

        石雕的前期加工都為粗加工,主要是靠石雕工人去完成,在完成粗加工后,應進行試拼裝,嚴格把握雕塑加工質量,防止一些工作中的疏漏,遇到問題及時去調整,減少二次返工帶來的麻煩,為后續工程提供了一定的方便。這一過程完成之后,為使雕塑的藝術效果更加強烈,還需進行精加工處理。

        2.2.3景觀柱的后期維護

        漢白玉質地的龍柱置于公共環境之中,增添城市環境色彩的同時,還要注重它帶給人美的視覺屬性,從而耐風化、耐酸雨便成了環境對雕塑的基本要求。故而在其基礎上涂一層防腐膠可用來防止酸雨滲入雕塑。又因其處于運城市,所以在安裝初期就考慮到城市環境對它的影響,北方地區干旱少雨,且山西煤灰污染嚴重,考慮到后期清理污跡的難度,則在龍柱體內部預留了排水管,下雨時可將頂部積雨自動排出。

        2.3材質的藝術特征

        2.3.1材質的肌理美

        在雕塑創造中,材料的選用至關重要,它是與環境協調和與人類溝通的重要視覺因素。在城市環境當中,一般較為粗糙的雕塑肌理應當選配葉型偏狹小或樹冠較緊密的植物搭配襯托,而平滑細膩的雕塑肌理則選配葉型較寬或樹冠疏朗的植物,以至于讓周圍環境與雕塑特有的肌理形成一個強烈反差,從而充分展現雕塑材質方面的美感。

        2.3.2雕塑在城市廣場中的美學屬性

        南風廣場的世紀龍柱作為造型藝術在城市環境中以其特有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藝術的魅力,它高高矗立的形象不僅帶給人視覺上的沖擊,還以深刻的內涵向人們表達了運城的歷史文化所在。

        3、總結

        雕塑屬于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它與民眾和廣場環境三者之間形成緊密相關的聯系,其功能作用不僅激發了周圍環境的氣息與活力,而且起到了人與環境之間互動和溝通的良性循環,產生了不可替代的藝術能量。且其新觀念、新思想、新材料、新手法都能給城市帶來新的契機,而且雕塑作品的文化底蘊和寓意都較為深刻,其藝術作用也較大。

        [參考文獻]:

        [1]劉驥林.環境雕塑[M].湖北:湖北美術出版社,2007

        [2]張向玉,譚勛,陳鋼,李軍,劉軍.雕塑[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3]藺寶鋼,陳雪華.城市雕塑藝術的成型與制作[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第2篇:城市景觀雕塑范文

        關鍵詞: 造像風格;形式特征;社會屬性;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TU99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16-0067-02

        0引言

        道教活動及其思想造型化的建筑、雕塑、繪畫、書法和工藝美術產生和發展于中國。道教淵源于中國原始社會的巫術、戰國至秦漢時代的神仙方術和黃老學說,形成于東漢張陵時,以后與儒學、佛教長期斗爭和融匯而發展,在中國思想史和宗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道教美術主要是將道、氣、虛、實、天、地、陰、陽等道教觀念引入和滲透于世俗美術中,以世俗美術中的道教因素為特征。

        1道教雕塑造像藝術所形成的歷史淵源

        道教美術是體現道教教義,反映神鬼思想和道士修道生活內容的美術作品,一般分為道家思想的壁畫、墓室石刻,道教廟宇中的道教始祖、神仙鬼怪的石刻造像、道祖故事畫,舉行道教儀式懸掛的水陸畫以及道教修道生活畫等。道教美術史是宗教、歷史與藝術的交叉點,它所關注的直接對象是道教活動中固態的視覺材料,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器物、服飾、建筑、書法等形式。透過這些材料所鏈接的自然是與道教緊密的歷史文化,包括人物的活動與精神方面,如事件、教義、制度、時尚、思潮與觀念等等。古時正是百姓對于神仙的崇拜,才產生了道教的造像文化藝術形式。道教認為在宮觀中供奉神像是對神明形象的具體感知,所以用丹青金碧等塑造其形像。對神仙的祀奉不僅可以“至誠供養,隨心獲福,果報差。”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有道教造像形式,在技法上和風格特征上或多或少的受到佛教藝術形式的影響,有些甚至是兩者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的。在表現形式上,道教造像也采用圓拱龕、蓮花座,身后還有舟形背光和頭光等等。道教造像藝術在唐代逐步擁有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形式。人物造像形式體態飽滿圓潤,常運用流暢的線條表現,衣紋舒展自如,整體造像形式優美,技法表現嫻熟流暢。

        道教的造像藝術形式與傳統哲學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并形成了具有其民族和社會屬性的特征。其造型形式有強烈的夸張、抽象和寫意感覺。強調精神領域,重視情感上是道教的造像藝術的創作主旨,并突出美善和諧。強調寓意于形,神形兼備,追求對于人物內在精神風貌的意象表現,體現人物本身的精神世界。

        道教所傳承的宗教藝術造像形式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它主張追求獨特的人物個性和精神解脫,體現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世界觀,主張順應自然。它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外在形式只是一種啟示而已,是表象象征,充分展現一定的哲理和道德關系。道教的造像藝術要反映神明的屬性,也要表達教義的宗旨和信仰,除了表達造像作為神的尊嚴以外,同時還要使其具有道德的內在美,并讓道教的造像具有人格化的道德標準。在具體的造像藝術表現上,就是讓神明形態多姿多彩,形象傳神,內在思想豐富,使道教造像藝術形式能夠表現出一定的區域性特征。

        2道教雕塑造像藝術形式特征

        道教造像由于神靈的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制作要求也不同。一般多指廟堂和石窟等供奉的道教神像。在中除了把神像作為神明供奉外,同時還把神像的塑造過程和信仰結合起來。道教神仙種類繁多,這就決定了其形式多樣性的特點,比如雍容華貴的玉皇大帝,溫厚而憨態可掬的土地公,造型威嚴的張天師,神態可掬的財神趙公明等等。又是早期道教人物裝束、祭祀儀式和神仙故事的生動寫照。后世道教美術作品中仙人的持劍、羽衣、留須、云氣等,都是由此演化而來。自唐代開始,道教美術作品又吸收佛家表現佛、菩薩的方法,用圓光來表現仙人。早期道教并無神像,祭祀時僅供神主。道教神靈塑像或畫像的出現,曾經受到佛教藝術一定的影響。道教美術中制作神像,形式多樣。道教造像藝術的特征是,配以金銀珠玉色彩,用繡畫形式織成,刻本范泥造型,在鑿龕雕刻或雕版圖畫等形式均可,造像形式莊嚴樸素。但具體制作方法,皆有一定的模式。

        3道教雕塑造像藝術的文化價值

        道教歷史悠久,內容極其豐富,道教美術風格迥異,而其價值又顯得多元,又透著幾分神奇,使她對于人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具有西北地區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的特點及其文化的多樣性和多民族的客觀狀況,其核心意義在于首先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道教,其次也是想通過探討,去挖掘道教文化的多元價值,特別是中國本土宗教與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思想性。對于道教,一方面,是希望用當代人的眼光對其歷史與現實予以評價;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她的歷史深處,發現出在現代仍有價值的因素,找到古老與新生、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文化橋梁。當然,我們說的創新與發展,含義非常寬泛,既包括對于現代人、現代社會可能有用的生存智慧,也包括可以供現代人參考的理論經驗,以及可以為現代人的審美活動提供素材。

        在一定意義上,道教造像藝術代表了漢民族造像藝術的發展歷史,是漢民族造像藝術的精華所在。道教造像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廣泛地吸收了傳統造型藝術的精髓,并起到了弘揚道教文化的目的。隨著道教文化的廣泛傳播,人們從對道教神仙的崇拜中完善和豐富了宗教造像藝術創作題材的范疇,促進了傳統造像藝術的發展。道教藝術與我國文化發展緊密相連,道教造像藝術塑造形式從早期的粗獷到之后的細膩,并逐漸世俗化,反映了傳統文化的歷程。研究道教造像藝術的發展歷史和造型特征是了解我國傳統造型藝術的重要方向,其文化藝術價值遠不僅在于道教本身。

        4道教雕塑造像藝術在城市景觀中的應用

        著力營造西安文化特色。為了避免“同質化”或“文化趨同性”,豐富和活化具有典型識別性、文化性的公共藝術形態,將公共藝術的功能語言進行轉型與重構,向文化語言自然過渡,從現代文化的角度注重城市文化遺產的運用。在設計中合理思索—理性創新,以景觀規劃為主導,關注文化的精品設計和精神理念。

        如道教雕塑在西安趙公明財神廟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以建筑為基礎的單一表現形式,在廣場中陳設具有主題性的雕塑能夠樹立準確的文化內涵價值。對于保護西安優秀歷史文化資源的傳承,提升西安優秀傳統文化的質量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趙公明財神廟規劃布局以泗水歸堂、五路財神為概念,以三進財神殿為核心建筑院落,又以偏殿和雕塑構成了景觀體系,形成了民俗吉祥福神的綜合展示。整個財神廟景區陳設了近百位各路財神及招財八寶等道教雕塑作品,合理的區域設置與雕塑設計,全方位展示了財神文化,也呈現了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地域性特色。

        在對道教雕塑文化的研究中,以更加客觀的眼界,站在新的高度,開拓更多的研究領域,加強在環境景觀設計研究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借鑒,使傳統文化藝術能夠更好地應用于社會實踐。

        參考文獻:

        [1]汪小洋.中國道教造像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

        第3篇:城市景觀雕塑范文

        【論文摘要】:根據在城市設計中的實踐和經驗,文章對城市景觀構成元素做了簡短的介紹和評析。其中,分別對地面鋪裝、臺階、坡道和路緣石及雕塑小品從設計和具體實施上都說明,讓其為豐富城市景觀和優化城市規劃服務。這些分析對城市硬質景觀設計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和啟發性。

        1. 前言

        景觀設計是城市設計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形成一個城市面貌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景觀設計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了城市空間的處理,原有場地特點的利用,與周圍環境之間的聯系,廣場、步行街的布置,街道小品以及市政設施的設置等,既涉及功能,又涉及視覺及心理問題。傳統的景觀設計概念以綠化為主,隨著城市的現代化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對景觀的功能要求日益突出,同時在美學上也要求更加豐富和多樣化,所以城市硬質景觀大量使用,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文章在構成城市硬質景觀的基本要素上,如鋪地、臺階、雕塑小品等,通過理論性的詳細介紹,針對性地說明這些元素的特征、使用以及構成城市景觀中的作用,形象、生動,富有參考性和啟發性,對如今開展的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2. 城市景觀的組成要素

        2.1 地面鋪裝

        區別于自然環境中的地面,在城市地面往往都需要做硬質鋪裝處理。這除了需要滿足高頻率、高強度的使用功能之外,還因為鋪裝是塑造城市景觀的基本元素之一。通過不同鋪裝材料的運用,可以劃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間特征,可以標明前進的方向,暗示游覽的速度和節奏,同時通過鋪裝圖案的變化,還可以創造視覺趣味,構成空間個性。

        在做地面鋪裝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以下幾因素:首先應當遵循整體統一的原則。無論是鋪裝材料的選擇,還是鋪裝圖案的設計,都應與其他景觀要素同時考慮,以便確保鋪裝地面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功能上都有被統一在整體之中。隨意變化鋪裝材料和圖案,只會增加空間的零亂感,所以在沒有特殊目的的情況下,不能任意變換相鄰近的鋪裝材料及形式顏色。第二是安全性。應當保證鋪裝功能所必需的強度要求,做到鋪面無論在干燥或潮濕的條件下都同樣防滑,避免行人發生危險。第三是外觀,包括色彩、尺度和質感。色彩要做到既不黯淡也不令人煩悶,又不鮮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質感的變化,只要在反映功能的區別時在可使用。尺度的考慮會影響色彩和質感的選擇以及拼縫的設計。路面砌塊的大小、色彩和質感等,都應與場地的尺度有正確的關系,這點相當重要。

        地面鋪裝材料很多,主要有瀝青、混凝土、花磚、天然石、卵石等,可根據不同的要求做出選擇。瀝青地面成本低,施工簡單,常用于車道、人行道、停車場的路面鋪裝。彩色的瀝青路面的使用,還可以改變景觀的單調性。混凝土路面因造價低,適用性強而被廣泛使用。現澆混凝土鋪地要注意伸縮縫的設置,而混凝土砌塊鋪裝則更加靈活。花磚路面 的色彩豐富,式樣與造型的自由度大,容易營造出歡快、華麗的氣氛。常用于公共設施入口、廣場、人行道、大型購物中心等場所的路面鋪裝。天然料石,特別是花崗巖鋪地,往往可以營造出一種莊嚴、沉穩的氣氛,大多用于城市中的重要地段。為了避免大面積硬質鋪裝帶來的環境問題,在可能的條件下,還可以結合綠化,形成嵌草鋪裝。

        2.2 臺階、坡道和路緣石

        在城市空間環境中,由于各種自然原因或功能需要,常常要改變地坪高度的變化,而地坪高度的變化也往往產生出豐富而美麗的城市景觀。其中改變地坪高度的景觀設計有臺階、坡道和地緣石。

        臺階和坡道的主要功能是使行人從一個地坪高度轉移到另一地坪高度,但同時也具有突出該場地環境特征的巨大潛力。當臺階設計成狹窄而有親切感,寬闊時而有雄偉的感覺,可以封閉而神秘,也可以開敞而連綿。他們將是逐漸引人入勝,以戲劇性的手法誘使行人到達觀感的極好手段。

        地緣石是一種確保行人安全,進行交通引導,保持水土,保護栽植,以及區分路面鋪裝而設置在車行道與人行道分界處、路面與綠地分界處,不同的鋪裝路面的分界處等位置的構筑物。路緣石的種類很多,有預制混凝土、磚、天然石材等,造型也很豐富。

        2.3 雕塑小品

        雕塑是構成城市景觀的重要元素,它能以其豐富的造型語言,向人們傳達著特有的思想感情。雕塑與城市環境的地理景觀、園林景觀和建筑景觀相互滲透,往往就構成了城市或社區的特征標志。城市雕塑類型很多,其中一類屬于小品式雕塑,其題材大多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動、植物為主,注重反映民俗風情和場所特征。雕塑為了求得與環境相協調,應在規劃、構思、制作等方面認真考慮。第一就是布局:雕塑所處位置與周圍建筑及自然環境是否相協調,在景觀構圖中所在的地位,雕塑所在位置與道路交通的關系等。第二是造型:雕塑造型如何占有適宜的空間,并以什么造型"語言"吸引過往行人的視覺并影響他們的觀賞心理。第三是體量尺度:特別小品類雕塑,應同觀賞者保持親切的關系。

        雕塑形式通常分為具象與抽象兩類。具象的雕塑由于能直接為人們接受,所以往往多于抽象雕塑,但許多優秀的抽象雕塑形象比具象雕塑更形象、更概括、更簡練、更典型,因而也就更耐人尋味、發人遐想。傳統的雕塑以石、銅材料為主,但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雕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造型手段,具有動態藝術、視幻藝術、電子藝術、光影藝術以及音響藝術表現力的新奇雕塑,更能滿足人們不同層面的藝術享受。

        3. 結語

        在進行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城市環境的現狀。要科學全面地理解城市景觀設計要素的自然屬性和其他特征及城市生態平衡的機制,運用現代的藝術理論和創作手法,創造一種源于而高于自然的城市景觀來滿足人們審美需求。

        然而,在現代很多城市的景觀設計中存在很嚴重的雷同現象,且也有很城市不根據城市原本的自然條件,隨意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設風格。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方面它反映了整個社會創新意識薄弱,也會造就很多建筑垃圾。

        其中的原因,一是城市景觀的設計是由政府官員決定,其為追求政績,很少實在的考慮景觀設計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景觀設計師并不樂于下工地,至少缺乏主動性,而又與施工人員欠缺溝通,最終的設計成果就留下很多遺憾。因而,要從城市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入手,政府官員、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要充分溝通,創造出有特色和體現城市特點的城市景觀。

        參考文獻

        [1] 唐學山, 等. 園林設計[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第4篇:城市景觀雕塑范文

        文章在構成城市硬質景觀的基本要素上,如鋪地、臺階、雕塑小品等,通過理論性的詳細介紹,針對性地說明這些元素的特征、使用以及構成城市景觀中的作用,形象、生動,富有參考性和啟發性,對如今開展的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2.城市景觀的組成要素

        2.1地面鋪裝

        區別于自然環境中的地面,在城市地面往往都需要做硬質鋪裝處理。這除了需要滿足高頻率、高強度的使用功能之外,還因為鋪裝是塑造城市景觀的基本元素之一。通過不同鋪裝材料的運用,可以劃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間特征,可以標明前進的方向,暗示游覽的速度和節奏,同時通過鋪裝圖案的變化,還可以創造視覺趣味,構成空間個性。

        在做地面鋪裝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以下幾因素:首先應當遵循整體統一的原則。無論是鋪裝材料的選擇,還是鋪裝圖案的設計,都應與其他景觀要素同時考慮,以便確保鋪裝地面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功能上都有被統一在整體之中。隨意變化鋪裝材料和圖案,只會增加空間的零亂感,所以在沒有特殊目的的情況下,不能任意變換相鄰近的鋪裝材料及形式顏色。第二是安全性。應當保證鋪裝功能所必需的強度要求,做到鋪面無論在干燥或潮濕的條件下都同樣防滑,避免行人發生危險。第三是外觀,包括色彩、尺度和質感。色彩要做到既不黯淡也不令人煩悶,又不鮮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質感的變化,只要在反映功能的區別時在可使用。尺度的考慮會影響色彩和質感的選擇以及拼縫的設計。路面砌塊的大小、色彩和質感等,都應與場地的尺度有正確的關系,這點相當重要。

        地面鋪裝材料很多,主要有瀝青、混凝土、花磚、天然石、卵石等,可根據不同的要求做出選擇。瀝青地面成本低,施工簡單,常用于車道、人行道、停車場的路面鋪裝。彩色的瀝青路面的使用,還可以改變景觀的單調性。混凝土路面因造價低,適用性強而被廣泛使用。現澆混凝土鋪地要注意伸縮縫的設置,而混凝土砌塊鋪裝則更加靈活。花磚路面的色彩豐富,式樣與造型的自由度大,容易營造出歡快、華麗的氣氛。常用于公共設施入口、廣場、人行道、大型購物中心等場所的路面鋪裝。天然料石,特別是花崗巖鋪地,往往可以營造出一種莊嚴、沉穩的氣氛,大多用于城市中的重要地段。為了避免大面積硬質鋪裝帶來的環境問題,在可能的條件下,還可以結合綠化,形成嵌草鋪裝。

        2.2臺階、坡道和路緣石

        在城市空間環境中,由于各種自然原因或功能需要,常常要改變地坪高度的變化,而地坪高度的變化也往往產生出豐富而美麗的城市景觀。其中改變地坪高度的景觀設計有臺階、坡道和地緣石。

        臺階和坡道的主要功能是使行人從一個地坪高度轉移到另一地坪高度,但同時也具有突出該場地環境特征的巨大潛力。當臺階設計成狹窄而有親切感,寬闊時而有雄偉的感覺,可以封閉而神秘,也可以開敞而連綿。他們將是逐漸引人入勝,以戲劇性的手法誘使行人到達觀感的極好手段。

        地緣石是一種確保行人安全,進行交通引導,保持水土,保護栽植,以及區分路面鋪裝而設置在車行道與人行道分界處、路面與綠地分界處,不同的鋪裝路面的分界處等位置的構筑物。路緣石的種類很多,有預制混凝土、磚、天然石材等,造型也很豐富。

        2.3雕塑小品

        雕塑是構成城市景觀的重要元素,它能以其豐富的造型語言,向人們傳達著特有的思想感情。雕塑與城市環境的地理景觀、園林景觀和建筑景觀相互滲透,往往就構成了城市或社區的特征標志。城市雕塑類型很多,其中一類屬于小品式雕塑,其題材大多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動、植物為主,注重反映民俗風情和場所特征。雕塑為了求得與環境相協調,應在規劃、構思、制作等方面認真考慮。第一就是布局:雕塑所處位置與周圍建筑及自然環境是否相協調,在景觀構圖中所在的地位,雕塑所在位置與道路交通的關系等。第二是造型:雕塑造型如何占有適宜的空間,并以什么造型"語言"吸引過往行人的視覺并影響他們的觀賞心理。第三是體量尺度:特別小品類雕塑,應同觀賞者保持親切的關系。

        雕塑形式通常分為具象與抽象兩類。具象的雕塑由于能直接為人們接受,所以往往多于抽象雕塑,但許多優秀的抽象雕塑形象比具象雕塑更形象、更概括、更簡練、更典型,因而也就更耐人尋味、發人遐想。傳統的雕塑以石、銅材料為主,但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雕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造型手段,具有動態藝術、視幻藝術、電子藝術、光影藝術以及音響藝術表現力的新奇雕塑,更能滿足人們不同層面的藝術享受。

        3.結語

        在進行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城市環境的現狀。要科學全面地理解城市景觀設計要素的自然屬性和其他特征及城市生態平衡的機制,運用現代的藝術理論和創作手法,創造一種源于而高于自然的城市景觀來滿足人們審美需求。

        然而,在現代很多城市的景觀設計中存在很嚴重的雷同現象,且也有很城市不根據城市原本的自然條件,隨意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設風格。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方面它反映了整個社會創新意識薄弱,也會造就很多建筑垃圾。

        其中的原因,一是城市景觀的設計是由政府官員決定,其為追求政績,很少實在的考慮景觀設計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景觀設計師并不樂于下工地,至少缺乏主動性,而又與施工人員欠缺溝通,最終的設計成果就留下很多遺憾。因而,要從城市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入手,政府官員、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要充分溝通,創造出有特色和體現城市特點的城市景觀。

        參考文獻

        第5篇:城市景觀雕塑范文

        隨著人們對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作為城市景觀空間參與主體的人們對城市空間雕塑作品有了更多的期盼,位于城市景觀入口空間這一重要場所的雕塑作品,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景觀入口空間的表達決定了人們對于整體景觀環境的初始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景觀雕塑的分類

        1.紀念性雕塑

        紀念性雕塑在造型藝術中具有實際的體量感,擺放在公共空間具有強制性的觀賞效果,能夠經受漫長歲月的侵蝕,正因為具有這樣的特性,所以自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宣傳社會主導意識、頌揚統治者文治武功和紀念國家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等功能。如成都市人民公園入口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雕像,自身形態與公園入口空間結合,營造了整個公園空間的莊重氣氛,并與公園內“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交相輝映,使人民公園具有愛國主義教育場所的功能。

        2.主題性雕塑

        主題性景觀雕塑在特定的環境中解釋空間場所的特有主題。位于入口空間的主題性雕塑,則能更好地詮釋空間的性質與功能。四川省體育館主體建筑平面呈長方體形態,四個直角處分別設置了四個以體育運動為主題的不銹鋼雕塑,呈現出積極向上、富有激情的動態。不銹鋼的材質使得雕塑本身不會受到旁邊深色植物和成都灰暗的天氣影響而削弱表現力,反而會使雕塑在周邊景觀環境中更加突出,從而在入口空間表達了環境的主體功能和精神寓意。

        3.裝飾性雕塑

        裝飾性的雕塑是以裝飾性的外表特征作為環境主要構成要素。裝飾性的雕塑可以豐富入口空間景觀環境的特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強調環境視覺美感或象征企業文化的作用。如“皇城老媽”入口空間的雕塑藝術作品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4.陳列性雕塑

        陳列性雕塑是以優秀的雕塑作品陳列作為入口空間環境的主體內容。代表作品有浣花溪公園詩歌大道兩旁的我國古代著名詩人的陳列性群雕。陳列性雕塑在性質上常帶有明顯的文化性意圖,依存于它所處的文化場所,烘托整體文化景觀氣氛,使人心靈凈化并關注精神追求,從而達到教化的目的。

        二、城市不同景觀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在城市景觀環境的各個入口空間總是會看到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雕塑作品。入口空間雕塑作品是空間的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審美及精神力量的重要標志。

        1.居住區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居民住宅小區是居民物質和精神的家園,是居民工作之余度過大部分時間的地方。居住區入口的雕塑作品或以各個小區的樓盤標志作為表現主題,或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用來營造溫情和人性化的環境氣氛。入口空間的雕塑作品使歸來和離開的人們感受到家就是停泊的港灣,藝術就在自己身邊。

        2.廣場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城市廣場是人們公共活動的中心,是城市的重要公共活動場所,也是集中表現城市文化底蘊或地域特色的地方。城市廣場雕塑多為紀念歷史典故為文脈的主題,或城市標志性事物為表現形式。城市廣場無論大小,入口雕塑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與市民之間的互動性。通過互動,廣場空間雕塑完成了社會和文化功能,也以其審美、精神、象征的內容,展現著城市廣場最富有特色的人文傳統。成都是一座休閑的城市,所以廣場入口的雕塑要特別注意它的藝術質量和文化的內在含量,同時也要注重易讀性與觀眾的互動、參與。

        3.街區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雕塑作品常在景觀道路入口空間中起著標志的作用。這就要求雕塑的設計必須適應交通功能,不能影響行人基本的行為方式,不能遮擋交通視線。放在道路入口的雕塑,無數行人都能感受到它存在的意義,成為街區入口空間與人對話和交流的媒介。

        4.園林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園林入口處是雕塑作品布置的理想場所。雕塑作品的設計應當以休閑娛樂方面為切入點來處理題材。園林入口處具有藝術魅力的雕塑作品能為優美的環境注入人文因素,使人們在漫步園林景觀之初就得到心理的愉悅。應當從當地風俗傳說、文學藝術作品、體育舞蹈、休閑生活等選擇輕松愉快的題材,以裝飾性或陳列式雕塑為好。在這方面,成都市的浣花溪公園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5.公共建筑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景觀雕塑作品在公共建筑的入口空間美化了環境,又能體現企業、部門、行政機關等特殊的場所的形象和價值追求。在這方面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外國雕塑藝術作品很多,例如挪威國家劇院門口樹立的易卜生青銅像。我國此類雕塑作品首推深圳市政府門前的《孺子牛》(又叫《開荒牛》)。它的成功在于抓住了深圳市創業開拓的城市精神,它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改革開放的見證,是時間賦予了它超越形式美之外的更加豐富的內容,就像《撒尿的男孩》放在布魯塞爾,《母狼》只有放在羅馬,才能賦予它們超越雕塑作品本身審美的藝術價值。

        三、入口空間雕塑與景觀環境

        第6篇:城市景觀雕塑范文

        關鍵詞:雕塑;園林建筑;假山;傳統園林景觀;帝王宮苑;城市景觀雕塑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從簡單的滿足生活需要向著更高的心理和文化層面逐步延伸。園林景觀設計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雕塑作為園林小品已被廣泛運用到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并成為城市景觀中搶眼的亮點。

        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實在的三維空間內占據一定的空間位置塑造可視的靜態藝術形象的一個藝術門類.三維空間的體積是雕塑藝術語言最根本的東西,立體空間才是雕塑的生命根本之所在.雕塑藝術的時間觀念和運動觀念來源于藝術家和觀眾的社會共同經驗和心理感受.

        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孔夫子以山水的話語闡述著人對自然生態、美好環境的向往與追求,構成人類精神寄托和文化審美的雕塑藝術,同時也是社會文化生態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只有在雕塑的形態及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上進行變革的思考,才能創造出更多與自然生態環境相互融合共生的雕塑形態。雕塑的力量是最強的,同時對空間有很大的改變作用,園林小品改變并豐富著環境,雕塑改變環境、升華環境的同時也影響著心靈。

        1 傳統園林中的雕塑小品

        中國傳統園林雕塑,早期可以認為以石雕、假山、木雕、太湖石、黃石為代表,而且開始以一種較為抽象的面貌形式出現(見圖1)。傳統園林中的假山石就是其中的代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為傳統文化的根基,以地域文化為特色,造就了具有典型的掇山理水樣式的中國傳統園林。講到傳統園林在國內有許許多多的典范。皇家園林中的雕塑小品較突出的以北京頤和園中的巨石為代表。雖然人們叫它災難石,但由于這塊石頭來歷的曲折使之成為經典巨石;同樣中國寺廟園林中杭州西湖靈隱寺中―――飛來峰,也是具有神話傳說的范例;再有就是私家園林中首推的就是蘇州園林,無論是拙政園、留園還是網師園、獅子林等,其中的假山石布置也是相得益彰、妙趣橫生。

        中國傳統園林中有“特置”的山石,雖然不是人工雕塑物,也起雕塑物的作用。例如蘇州留園的冠云峰,是以其自然形象供人欣賞。形態上,從石峰形體的凹與凸,透與實,縐與平,高與低來看都具有強烈的抒情韻律感,材料上,它的材料是天然形成的太湖石,高聳如云,極具嵌空瘦挺之妙,清秀附柔渾樸之美。它以高聳奇特而冠世,色彩上,數十萬年的太湖水洗練出灰白透亮的太湖石,它蘊含著純潔之美,柔和的色彩與蘇州園林的整體格調相協調。

        假山、石在傳統園林中不僅是一種抽象化的雕塑,它更具有一種文人精神內涵,是一種點綴、裝飾;更重要的是觀者賦予了一種象征、一種精神、一種氣節;并在園林中成為藝術精神及文化的角色,有時在園林中還是鎮園之石。在傳統園林中的廳,堂中陳列奇石,古玩佳品,體現出主人的情趣品味愛好,奇石更是詩人、畫家吟頌、表現的題材。

        除此之外,中國傳統園林雕塑在傳統文化的主題和題材上也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在取材上有著無比廣闊的空間。如象征性,即不在追求肖形象物,而是以某件雕塑所代表的意義為主要目的,因為人們在約定俗成中,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具有象征意義的紋樣體系。如在表現祥瑞題材時,經常選用以下一些事物:選用鳳凰,象征大富大貴、大吉大利,鳳凰相偕喻愛情;白鶴有清高、純潔、長壽之喻;選用牡丹象征富貴繁榮;芙蓉象征雍容華貴等。

        2 園林建筑及帝王宮苑中的雕塑

        作為園林五大要素之一的園林建筑,承載著文化、技藝及藝術的結合體。園林建筑代表了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社會、科學、人文、文學、技術、藝術等諸多方面的結合體。分布在房檐屋脊上的石雕、磚雕、瓦當、木雕(見圖3)更以神態各異的動物花鳥祈祝著宅園主人的幸福、安康。在古代園林建筑中集結了當時很多的能工巧匠。這些技藝精湛的工匠們為后人留下了一件件不朽的建筑藝術典范。屹立于屋頂、院落的雕塑更是代表著工匠藝人們的高超技藝。雕塑形象往往是一些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吉祥的花鳥、象征五谷豐登的植物等等。而創造這些形象的“作者的意圖主要在于從我們心中喚起與之同樣的感情態度,同樣的心智品質,這些感情態度與心智品質產生了動力,驅使他去創造”。

        另一類就是帝王陵寢旁中的雕像,帝王陵園建筑中藝術水平較高的當屬北魏及唐代。再如就屬舉世矚目的秦始皇兵馬俑了。在帝王墓道兩側林立的文武大臣石像,雕刻手法簡練、流暢,寥寥數刀就把文官的矜持,武將的威猛表現得淋漓盡致,造型往往以單純、質樸的線條為主,架構出簡約而空靈的造型,在那些貌似簡單的視覺形態中雕刻家們表達出既不抽象,而又純粹的美感,對體量節奏的把握則剛柔并濟。線條的洗練,鍛造出體量突出的張力,更強調了雕塑的體量感。這些雕塑讓人一見傾心,刀、鑿、斧砌的雕琢,加之歲月的流逝,使周、魏、晉及唐代雕塑,產生出某種永恒的簡約之美,能在霎那間與觀者產生共鳴。

        3 現代城市景觀中的雕塑

        城市景觀雕塑是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更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象征。城市雕塑是一種永久性的造型藝術,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時代、思想、情感、審美觀念的結晶,是社會發展形象的歷史記載。由于城市雕塑從屬于環境藝術,是設置在城市道路、廣場、公共綠地、公共建筑的室外雕塑(見圖4),在城市環境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提高人類生活環境的文化品位,進而起到教育人民陶冶情操的作用。

        我們在城市景觀中的雕塑,不僅僅是孤立的藝術品,其藝術價值還應看是否與相鄰的環境是否產生了協調的關系。眾所周知雕塑大師羅丹的雕塑如單獨放在某個廣場就顯得伸展不開。再如亨利,摩爾的雕塑如不把其置身于特定環境中就顯得沒有更多的雕塑語言,而一旦放在特定環境中則能與之融為一體,就能讓欣賞者產生豐富的聯想與奇妙的空間效果。

        在我們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今天,城市景觀中的雕塑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三維模式的雕與塑。縱觀當代雕塑創作領域內各種流派,新概念雕塑以多樣的形式不斷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他們在觀念、形態及材料的使用上都與傳統雕塑相去甚遠。藝術家們多以廣闊的大地作為背景創作出,超大手筆與視覺奇觀的藝術形式是環境與雕塑藝術的有機結合。因其宏大只能通過俯視,鳥瞰來欣賞。在“景觀藝術”中雕塑與景觀的關系更為密切。它們相互補充相互襯托,景觀中的雕塑更具情趣和意境,也更富表現力。雕塑依附于景觀使其更深化了主題,增添了景觀中的人文情懷。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日益加快,人們對生存環境要求的提高,對精神價值追求關注,給我們致力于環境雕塑設計者展現了亟待深化和在新的范疇里探索研究的課題:拓寬知識面,加強各門類學科設計師的對話意識與合作精神,強化培養對環境空間的感受、理解與處理能力,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掌握新材料特長,熟悉現代科學加工手段,增強現代設計審美意識及人文科學和現代思維方式觀念。這樣我們的環境雕塑才能多元化發展,雕塑語言才能更豐富。

        結束語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園林雕塑藝術在繼承古代優秀的傳統基礎上,不斷地提高發展。雕塑與園林等諸多空間造型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所以廣大雕塑、園林、建筑工作者必須不斷學習進步,與時俱進創新設計理念從而開創出雕塑與城市、風景區、園林等完美結合的新時期。

        參考文獻:

        【1】 藺寶鋼.老子道天下 天下道老子——大型雕塑《老子》圣像創作記[J]. 雕塑. 2012(06)

        【2】 溫洋主編.公共雕塑[M].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

        第7篇:城市景觀雕塑范文

        公共藝術與城市景觀文化的關系,或者也可以說城市景觀文化與公共藝術的關系。

        總的來看城市景觀文化與公共藝術有三個主要的關系:一、城市景觀文化與公共藝術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二、城市景觀文化與公共藝術是本質與現象的關系。三、城市景觀文化與公共藝術是對立與統一的關系。

        城市景觀文化與公共藝術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單是看城市景觀與公共藝術的關系的話,從界定雙方含義的外延來看,公共藝術是被包含在城市景觀中的。[1]公共藝術在其實體對空間的占有、或圍合或點綴上,其形態和規模大的可以是群體性或單體的雕塑、壁畫或裝置性作品構成的園區、亭臺、廣場,甚至就是建筑體本身;小些的可以是經過精心創意制作的一組水體裝置、一片綠蔭與兒條座倚、一個候車亭與幾個電話亭、一盞路燈與幾個垃圾箱,甚至是一組社區單位的指示牌等。它們可隨時給予游者、行人、情侶、老人、兒童以觀賞、休息、交流、嬉戲之滿足。如果從俞孔堅對景觀的定義來看,城市景觀應該是城市中具有視覺審美的風景,是城市中人類生活的空間和環境,是一個具有結構和功能、具有內在和外在聯系的有機系統,是一種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和理想,賴以認同和寄托的語言和精神空間。所以城市景觀包括了城市中街道、廣場、建筑物、園林綠化等。其中也包括了公共藝術。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認為公共藝術是城市景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公共藝術是城市景觀有機的組成部分。

        [2]《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社會學卷說:“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專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那么我們感受到的城市景觀作為一種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應該是城市景觀文化的一部分。城市景觀文化同時包括城市景觀,城市景觀教育,城市景觀科學,城市景觀文學,城市景觀批判等。同樣作為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公共藝術,作為城市景觀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應該被納入到城市景觀文化這個整體里。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公共藝術文化可以包括公共藝術教育,公共藝術科學,公共藝術作品,

        公共藝術文學,共公藝術批判等。所以公共藝術文化和作為產品的公共藝術也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而公共藝術文化應該是屬于城市景觀文化范疇中的。所以也可以說明城市景觀文化是整體,公共藝術是局部。

        公共藝術表象下的城市景觀文化內涵。公共藝術是現象,城市景觀文化是本質。當然,公共藝術的本質并不是唯一的,城市景觀文化是公共藝術的本質體的本質之一。即城市景觀文化與公共藝術是本質與現象的關系。

        有人認為對于藝術,從精神層面可以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并列。還有人認為藝術是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由此看來,文化與藝術是本質與現象的關系。文化是一種內涵,藝術是一種表象。公共藝術最大的屬性便是它的藝術性,公共藝術與城市景觀文化的碰撞必然離不開藝術與文化的關系。所以,我們還可以認為,城市景觀文化是一種內涵,公共藝術是一種表象。公共藝術可以是許多文化的表象,其中包括城市景觀文化。可以想象一個脫離了城市文化內涵的公共藝術作品,它只會是一個空殼。這讓我想起了現在流行于各個城市的大型不銹鋼雕塑,同一樣式的雕飾作品竟然可以出現在幾個城市。

        另外我們還可以這樣認為,公共藝術是城市景觀文化的現象,城市景觀文化是公共藝術的本質體里的本質之一。城市景觀文化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如園林,建筑,文學,攝影等。公共藝術是城市景觀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城市景觀文化與公共藝術是對立與統一的。城市景觀文化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公共藝術,反過來公共藝術又影響和創造了一部分城市景觀文化。城市景觀文化的文化屬性與公共藝術的藝術屬性的不同使得兩者走向對立面,但是公共藝術與城市景觀文化又是不可分割的,城市景觀文化是整體,公共藝術是局部。城市景觀文化是本質,公共藝術是現象。這說明城市景觀文化與公共藝術既有對立面又有統一面。公共藝術的創作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礎之上的,文化決定了公共藝術,城市景觀文化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公共藝術的創作,同時,一些新的公共藝術作品公共藝術為城市景觀文化添磚加瓦,又影響和創造了一部分城市景觀文化。公共藝術作品即來自于文化,又影響和創造了新的文化。例如大型紀實雕塑《深圳人的一天》,它的創作的來源就是深圳的文化(一座具有獨特意義的城市),包括深圳的城市景觀文化(相關教育、科學、文學、批判、公共參與等)。《深圳人的一天》的創作具有很高的公共參與性,這本身就是一種城市景觀文化。也就是說這個作品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一定的客觀因素的影響下產生的,有它的必然性,是不可復制的。同時,這個作品所帶來的影響包括各種媒體、專家的評論,對教學、科學研究的影響,對公共參與藝術創作的影響等,就是對城市景觀文化的影響。它的出現不僅創造了一個新的景點,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城市景觀文化。

        “五羊石像”作為廣州城市景觀的一部分,以及連同雕塑本身和圍繞雕塑形成的相關的教育、科學、文學、批判等組成的公共藝術文化,共同成為整個廣州城市景觀文化的一部分。“五羊石像”同時又是作為內涵的廣州文化的藝術表象。它是廣州城市景觀文化的現象,廣州城市景觀文化是它的本質體的本質之一。廣州的文化決定了“五羊石像”的創作,廣州城市景觀文化(相關的教育,科學,文學,批判等)也在一部分程度上決定了“五羊石像”的創作。可想而知,假如一位對廣州的文化毫無了解,又沒在受到相關的廣州城市景觀文化影響的人,創造出這樣的作品的概率應該很小。這個創造于1959年的公共藝術作品顯然也創造了新的廣州城市景觀文化。并且這種新的城市景觀文化又將決定未來的公共藝術的創作。

        第8篇:城市景觀雕塑范文

        關鍵詞:西安植物景觀雕塑;空間造型;區域化特色

        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對植物造型雕塑寄予了更多的百變情節,從材質、造型構成、色彩以及所反映的時代精神,營造出多方面的遐想空間。

        第一:植物雕塑的時代精神要與區域環境相契合。

        區域環境中拔地而起的植物雕塑,正是環境氣場的升華點。植物雕塑并不能孤立而存在,它的造型精神要和區域環境中建筑風格、車流人流相結合考慮出發,達到提升整體區域環境的藝術味性。同時植物雕塑也用它特有的造型精神,給來往行人留下更為深刻的記憶點,從而順理成章的把區域環境中的要素轉化為人們欣賞的焦點。在一張張合影留念的照片中帶走和傳遞的并不僅僅是植物雕塑本身更多的是區域環境獨特的文化理念。

        西安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一直以厚重的文化特色馳騁世界。針對此次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植物雕塑設計,首先在設計前期,實地考察雕塑的擺放位置,位于西安張家堡北廣場,一個是西安的“北大門”入口與出口,地處位置非常重要,車流量較大,由于是一個成熟的城市廣場,周圍并沒有建筑物遮擋,四周空曠。北廣場的雕塑在設計之初,主要考慮到應結合所處區域文化特色,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發展制造業為主,致力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通過了解到這樣的區域背景后,開始對設計思路進行梳理,有意拋開以往對西安古城文化的典型性符號延展,例如城墻、鐘樓、雁塔等地標性具象造型,拋開如臉譜,皮影等代表性民間符號,拋開諸如鼎、鐘等深厚文化蘊含符號,勢必要尋找出有關經開區有關現在工業的契合點,作為經濟技術開發區應有別于其他區域的特色,這是在此次設計中的設計思路的根源與重點。

        第二:標新立異的構成特點。

        首先,將張家堡北廣場的雕塑,命名為《城市空間》,西安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一直以來以厚重的歷史與人文特色馳名世界。而此次為經開區設計的環境雕塑則強調表達了新興、工業感、現代、國際化、綠色的全新理念。通過這組景觀植物雕塑,希望展示的不僅僅是綠色環保、新穎現代,大膽構思嘗試通過線條在空間的穿插手法,通過360度的觀賞角度展現出不同的光影效果,而不單純只是一個角度的視覺感官,更加表達展現出西安經開區充滿靈動生機活力的工業化產業基地。 植物雕塑高度約13米,造型主要元素由抽象的富有工業電子線路與錯落的新型城市建筑群體相容所構成,雕塑作品結構盡可能簡練,使之造型在空間中與周圍環境想結合,觀賞者在不同角度可以觀賞到不同的構成畫面,在不同時間結合自然投射的地面陰影,營造出不同的視覺感官,在雕塑本身與移動的人之間形成一種巧妙有趣的構成關系。雖然采用了全新的表現模式,但是雕塑表現出的光與影,影與人的結合創意源于古老的道家哲學思想,天(光線)與地(倒影),陰與陽的變化,而當觀賞人出現于天地之間,虛與實多變的表現是此次景觀雕塑作品的精髓。

        該植物雕塑空間立體構成的本身,將植物完全融入于鋼鐵加工線條結構中,產生一種自然天成與現代工業品的交融視覺感官,尋找一種陌生的視覺感受。

        城市景觀雕塑是伴隨著周圍區域發展, 作為與文化區域環境的表意和表情物而產生,但植物雕塑藝術本身通過自身的植物造型處理,成為各個城市中景觀中常見的點題或裝飾性藝術。由于城市景觀雕塑是長期或特定時間周期放置于某一特定環境的藝術品,觀賞者多為環島開車通過或廣場游玩群眾,雕塑需要考慮兩種視覺感官,一種是瞬間環繞90度觀賞,一種是任意角度仰視,這就需要雕塑顧及多個方位的視覺形象,所要表達的主體或者要取得的藝術效果是與周圍的區域文化環境要緊密相連的, 其中周圍布置的少量植物鋪裝對主體雕塑來說, 有烘云托月的效果,雕塑對環境而講, 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創作過程中充分展示了西安市對于經開區總體戰略思考,從視覺的角度,徹底顛覆西安城市所固有的傳統文化思維定式,用最簡潔現代的點、線、面構成,以及最具有創造力輕松、生動多樣的組合設計方式,為西安經開區展現出幾近無限的視覺變幻。 第三:植物造型與色彩的巧妙運用

        在設計之初,考慮到4、5月份植物的選擇受限,五色草等色彩艷麗的植物不適宜此季節栽培,所以就盡可能弱化植物本身色彩以及質感的表現力,選擇通體覆蓋的植物都為草本耐旱的“景天”,易生根易栽植,選擇多種顏色的“景天”在色塊分布略有微弱差異,不單純靠植物的色彩以及植物的自然造型去表現。這組植物景觀雕塑置于西安張家堡北廣場也起到一個裝飾性雕塑的作用,加強廣場的空間尺度感,加強環境的美感,和周圍的現代建筑相配套,與經濟開發區的氣質相吻合,體現了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文化特點地域特點,點綴著城市廣場空間, 將植物景觀雕塑本身構成廣場景觀的中心, 給人以象征意義的啟示。每位觀者都有自己的解讀方式,所以特意將周圍的植物配植一般較少,讓觀者留有留給雕塑空曠的空間,使人欣賞雕塑的同時, 思路不受限制, 可以任意進行發散思維, 不努力去刻意的描述主題,使之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雕塑的含義。

        結語:綜上所述,城市中植物景觀雕塑的設計應當以城市區域化特色為設計創作基礎,結合區域的文化經濟環境,拋開以為單純植物的表現形式,回歸空間立體構成的本源,我們暢游在各類型的植物雕塑設計作品中要善于運用思考這件利器來尋找探究其中的奧妙以及意蘊,從主題出發從創作環境出發,從材質、造型構成、色彩以及所反映的時代精神,營造出多方面的遐想空間。

        [參考文獻]

        [1] 【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 林華《設計藝術形態學》,河北美術出版社1997年版。

        第9篇:城市景觀雕塑范文

        關鍵詞:現代陶藝;景觀藝術;藝術形式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06-0186-02

        一、現代陶藝的概念

        從現代陶藝誕生之時,就與傳統陶瓷藝術劃清了界限。現代陶藝既繼承了傳統陶瓷藝術的獨特氣質與魅力,又超出了傳統陶瓷藝術的審美范圍。現代陶藝是對傳統陶藝的一種“離經叛道”的行為,它從原來的已經定性的傳統工藝模式中解放出來,并重新觀察陶瓷的本質內涵,最后發展成為具有現代精神的藝術形式。現代陶藝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傳統意義上的陶瓷藝術,無論是從陶瓷的哪個角度去審視現代陶藝,它已經發生質的變化了,從中增加了象征性,情感表達還有審美意義上的變化等。

        中國現代陶藝的開端大約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那時陶藝作品主要是以抽象表現主義的形式出現在中國藝術界。隨著時間的發展,藝術家的創作方式慢慢的意識到創新方面的重要性,隨后藝術家逐漸創作出與原來不同甚至超脫原有藝術范圍的藝術作品。那時陶藝界的“東方”方式體現在創作上更多的是從傳統陶瓷造型和裝飾中“提取”并“組合”在一起的“新”形式。陶藝在最初的起步階段就顯現了一種不同于同時代的其它藝術門類的多重線路:一是學院式的陶藝家,而且更多的是以雕塑家身份出現的作者和以雕塑形態出現的作品,這在當時不失為一種“聰明”的選擇,身份和作品的可變性讓他們可以獲得更好的環境支持。傳統陶瓷藝術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其樸素的設計隨著生活的需要和社會的發展逐漸完善,達到造型與材料,工藝與技術,釉色與裝飾的高度完美統一。與傳統陶瓷藝術不同的是,現代陶藝不僅在滿足傳統陶瓷藝術的一方面的作用的基礎上,更加突出的是有著鮮明的現代藝術特征,并且重視藝術家的創作個性,審美認知以及思想觀念,其中包含著更多的精神內涵。現代陶藝與以前的陶瓷藝術不同,無論是在藝術形式還是在表現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它是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借鑒西方現代陶藝創作方式并且延續傳統陶瓷藝術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二、現代陶藝介入景觀藝術的歷史

        景觀陶藝,一種從現代環境藝術當中派生出來的新的藝術形式。它是一種既要吸收人類生活中的特點,也要區分于其他藝術的造型語言和表現手段的新生藝術。中國最早的陶瓷介入景觀藝術應該是在商代早期開始,最早的是用在建筑上的用陶器做的陶水管。而到了西周初期又創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在秦代使用的最具有特色的畫像磚和各種紋飾的瓦當,即我們現在說的“秦磚漢瓦”,都是用陶器制作而成。還有在山西大同的“九龍壁”是用陶瓷制作而成最后拼接而成的壁畫。這些都是陶瓷介入景觀藝術中很典型的例證。

        近年來隨著人們審美能力和經濟條件的不斷提高,陶瓷作為一種景觀元素進入環境藝術當中,不僅存在于建筑和室內設計,還存在于景觀藝術當中。因為它天然的質感,剛柔兼并的特質,非常受人們的青睞和關注。景觀陶藝延續了古老陶藝的一些制作方法和審美情趣,將制作的意識融入到公共藝術,成為公共藝術的一部分,創造出來一種新的藝術潮流。現在陶藝能在景觀藝術當中被運用。因為它那獨具味道的特性和豐富多彩的色釉,以及造型的變幻。都使得景觀藝術與現代陶藝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無論現代陶藝以哪種形式存在于景觀設計當中,它都與周圍的環境,與人和諧的構建了一種新的公共藝術空間。

        三、景觀藝術中現代陶藝的形式

        傳統陶瓷從以前的室內擺設逐漸向公共空間轉化,現在越來越多公共藝術的材料都使用陶瓷這種材質。包括公共設施的陶瓷座椅、陶瓷路燈、陶瓷壁畫、陶瓷雕塑、陶瓷噴泉落水口等等,都運用了陶瓷作為基本材質,并且存在與我們生活的環境當中。現代陶藝不僅沒有失去傳統陶瓷藝術的靈魂,而且還形成自己獨有的特點和味道在里面。陶瓷雕塑是屬于雕塑門類的一種造型形式,從中國古代的陶俑到現代具有雕塑性的環藝雕塑作品,還是我們現在的景觀陶藝雕塑,景觀陶藝雕塑既繼承了傳統雕塑,也帶著材料的公共藝術特性,讓藝術家把景觀藝術與陶瓷雕塑進行相結合,從而產生景觀陶藝這一新的藝術門類。當現代陶藝雕塑帶著傳統雕塑的特性加上現代藝術的特質走進景觀藝術當中,成為景觀藝術當中的一部分時,陶藝本身的自然屬性使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并且把雕塑從以前的沉悶形式當中解脫出來。景觀陶藝的表現形式多為雕塑,但是因為材料的原因,多為水泥澆筑外觀,然后以瓷片拼貼而成。現代景觀陶藝雕塑即使有這個局限性在里面,但是它尺度,造型以及肌理,都是打破了原有的雕塑形式,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再加上陶藝本身的“泥性”,這是一種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本質優勢,是景觀陶藝雕塑更能與周圍的環境相融洽,更能讓人感覺回歸自然的親切感,這是景觀陶藝雕塑進入公共藝術的必然趨勢。

        (一)景觀陶藝中的立體雕塑

        在景觀設計當中,現代陶藝雕塑經常被運用到廣場、綠地、道路交叉口等公共場所當中。它以一種立體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讓我們可以多角度的欣賞它。它的表現形態我們可以分具象和抽象兩種表現形態。景德鎮陶瓷學院的黃煥義教授設計并參與制作的現代陶藝雕塑《升騰》、《昂》,都坐落于景德鎮入口的金嶺大道。這兩件陶藝雕塑作品是為了紀念景德鎮建鎮千年而設計制作的城市標志性雕塑。《升騰》高達12米,有不同形狀的四座瓷柱構成的一組雕塑作品。而《昂》象征著“陶”這個含義的陶藝雕塑采用“H”型框架結構設計,吸收印文陶的制作方法,用雕刻、模壓等技藝創作的,深淺,凹凸的線條,呈現出多層次的肌理效果。并且在色調上用暖色調的高溫釉面瓷磚屏貼在雕塑的表面,深紅色的釉色與幾何形體的造型相襯托,體現出別具一格的表現形式。著名的畫家米羅的代表作之一《女人與鳥》就是現代陶藝以雕塑形式坐落在巴塞羅那的帝德米羅公園的現代陶藝雕塑的作品。藝術家在混凝土中嵌入陶瓷錦磚而成。從這兩個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是屬于構成性質的作品。而構成性質的作品屬于抽象類型的,抽象造型它擺脫了自然物象的束縛,而根據藝術語言的表達來創作。這是藝術發展中一個非常鮮明的時代性。

        而在景德鎮市昌南湖一座大型“青花瓷龍”。這條“青花瓷龍”是使用水泥澆鑄的形式,再加上共使用大小瓷片26萬塊拼塑而成,形成一座磅礴用壯觀的風景線。像景德鎮市昌南湖的青花瓷塔,瓷塔高59米,共11層。主體建筑是由鋼筋水泥結構建成,外立面鑲嵌青花瓷片而成的。這些則是屬于具象性質的作品。在具象的造型基礎上加以藝術語言的修飾,使得具象的造型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審美空間。

        (二)景觀陶藝中的浮雕壁畫

        現代陶藝雕塑當中還包含著一類――現代陶藝壁畫。現代陶藝壁畫作為也是新生的一種以大膽的想象、靈活多變的表現手法和豐富的色釉變化的現代陶藝雕塑的一個組成部分。陶瓷壁畫是以陶瓷為原材料,運用不同的工藝技術、裝飾手法和情感表達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陶藝壁畫的裝飾手法有很多種,多在單元塊瓷板或陶板上以線刻、填色、浮雕形式為主的表現手法進行創作。在表現形式上,現代陶藝壁畫有借助于浮雕語言表現的雕塑性的陶瓷壁畫,以及通過泥質的不同,不同的燒成溫度的陶藝壁畫,也有點線面、空間、肌理、釉色的幾何抽象構成的現代陶藝壁畫等。在國外的陶藝壁畫當中,其風格多以現代藝術手法相結合的抽象裝飾,追求材質、肌理和造型方面與景觀相對比的手法,以求突出壁畫的凝重和粗獷。

        在現代的陶藝壁畫當中,日本的陶藝壁畫是比較有代表的。從大型的陶藝墻到小型的陶板裝飾,都是整體感和藝術感很強的。陶瓷壁畫主要的創作形式是拼貼的方式。像日本的現代陶藝代表人物會田雄亮的《云之城》。他的作品通常都是以抽象的藝術手法表達的,多將陶藝壁畫底色歸納成幾個色塊,有不規則的陶片拼接而成的,其作品處于浮雕部分的形象釉色與底色隨位置的錯落而排布的,陶片裝飾上都存在的有肌理效果,形成了敦厚樸實的個人藝術風格。西班牙藝術家米羅創作的聯合國教科文總部的太陽和月亮之壁,使用的是獨立的陶板壁畫,形成一道獨立的景觀。還有景德鎮市昌南打到兩側七塊總面積將近6000平方米的壁畫,所有的壁畫組成部分都是經高溫燒制而成的瓷片組成,其中使用了青花、顏色釉、無光釉等裝飾手法。西班牙藝術家高迪大量使用陶瓷作為設計與裝飾的主角,不管是建筑的屋頂、窗框、圍墻或者是各個通道的柱體、天頂、雕像等都是無數亮麗彩釉的碎瓷片、陶片等一片片不規則地依色系拼湊而成的。“拼接”這一藝術手法,在陶瓷壁畫中,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慢慢的在陶瓷壁畫中也上升至了一種藝術的語言。陶瓷壁畫的裝飾手法主要是堆塑和雕刻,通過這兩種手法進行創作而產生的肌理,造型,尺度再加上陶瓷產生的釉色使陶瓷壁畫成為景觀設計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藝術手法與藝術語言的不斷創新,是的陶瓷壁畫越來越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成為景觀藝術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在現代陶藝雕塑中還有一種藝術形式,那就是我們很少見的陶藝透雕。透雕就是在浮雕作品中,保留凸出的物象部分,而將背景部分進行局部或者全部鏤空,這樣的雕塑我們稱之為透雕。一般現代陶藝透雕用在廣場的裝飾當中還有園林景觀當中,比如大型景觀球形陶藝透雕,圓球圖案陶藝透雕藝術景觀燈罩,還有園林當中的鏤窗,讓人產生移步換景的感覺。

        四、景觀藝術中現代陶藝的審美價值

        陶藝是水、火、土的藝術,釉色也賦予了陶瓷千變萬化的色澤,陶瓷耐磨損,抗腐蝕能力強,化學性質穩定,經久耐用,是一種綠色環保材質。造型方面,陶藝本身的“泥性”塑造性很強,而且所具有的獨特味道是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尺度方面,陶藝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運用到各行各業的機遇也越來越多,不僅是其材料的普遍性,還是他本身的特殊性,都和環境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像米羅把馬賽克貼在水泥燒鑄的雕塑形體上,通過色彩的肌理變化,從而強化雕塑的造型,他還將陶瓷用來裝飾主題雕塑周圍的地表,裝飾臺座花壇和地表花壇。還有景德鎮的路燈,全都是用陶瓷做的燈柱,運用了最傳統的裝飾形式如青花,刻花等,這些獨特的釉色是中國青花幾百年文化的象征。體現出千年瓷都的濃郁氛圍,塑造了景德鎮一道獨特而炫目的景觀。釉色方面,陶瓷具有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色彩空間。陶瓷經過高溫燒制,其色彩富有變化性,并且經久不褪,既是美觀的藝術表現材料,也是其他材料無法替代的環保型的藝術材料。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景觀是人類改造環境并依賴的空間,兩者與陶瓷藝術緊密的融合,出現景觀設計與現代陶藝成為一門新興的藝術形式,景觀設計與現代陶藝的結合以自己特殊的表現形式用另一種方式得以表現,景觀設計與現代陶藝發展到現在,充分的展現了藝術家的內心情感和自己藝術個性的語言,把陶泥、瓷土材質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藝術家在傳統的材料和創作手法的基礎上尋找一種能表達自己情感的,返璞歸真能得到大眾公認,能融于環境的公共藝術創作。陶瓷藝術從室內走向室外,作為環境景觀設計中的一部分,并逐漸成為環境景觀設計中構成要素之一,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在這種情形下,脫離了傳統意義,如居室小擺件、日用品或作為建筑之磚瓦的現代陶藝走入環境藝術之中,就顯出其不可多得的優勢――豐富的肌理與形態表現,釉色與燒成的獨特魅力,堅固耐用的性能,最重要的是陶藝所具備的與人性的天然親切感。景觀設計與現代陶藝作為一種公共藝術既體現景觀藝術的大眾性,又有陶瓷藝術本身所特有的文化積淀。景觀設計與現代陶藝從材質上主要是以陶瓷材料出發的公共藝術作品。相比較傳統的實用性的陶瓷,景觀設計與現代陶藝的實用性主要是對環境存在,景觀設計與陶藝作品主要是一些探索性的表達個人意愿和思想的環境景觀藝術,在創作的想法和創作的觀念上都有一定的差異。景觀設計與現代陶藝顧名思義是在公共景觀環境中的陶藝,它的意義必須在公共環境中的才得以實現,必須發生在公共的空間。環境陶藝還必須具備大眾公共性,也是現代陶藝能和景觀藝術能更好結合的一個問題。藝術形式的多元化,使得景觀陶藝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并且能夠很好的與景觀藝術融合在一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景觀陶藝的運用越來越存在我們大眾的身邊,它的人文性和價值性將會不斷的提升。對于現代陶藝參與到城市景觀藝術設計中,是城市景觀藝術領域的新拓展,陶藝以其獨有的“泥性”置身于城市景觀環境中,易于公眾的近距離親近,使人們在工作生活之余,能夠體會到回歸自然的親切感,又可避免城市景觀缺乏個性和文化特色的弊端。從而提高了人們生活的環境質量,增添了文化氛圍,同時使城市景觀有更多的選擇達到人性化、藝術化的景觀藝術設計。

        指導老師:韓祥翠

        湖北師范學院校級大學生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3ZD58。

        參考文獻:

        [1]孫晶,鄔烈炎.現代陶藝[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五月天婷婷综合社区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1区1区产品乱码免费 | 香蕉亚洲欧洲在线一区 | 日本午夜天堂在线视频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