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言文字論文范文

        語言文字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言文字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言文字論文

        第1篇:語言文字論文范文

        課堂教學是學科課程的主渠道,也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主陣地。首先必須把握好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和基本摸式。我們認為,在教師指導下的讀書、思考、交流、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在這里,讀書是基礎,思考是關鍵;交流能讓學生在童心童語的氛圍中互相啟發、互相學習,發揮班級授課的憂勢;練習則使知識得到鞏固和積累,并轉化為能力,讓學生開始初步的運用。很明顯,這些環節都是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因此,如果教師的指導基本得法,就能大致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步入語言文字訓練的軌道而不致陷入“發胖式分析”的歧途或重蹈“滿堂灌”的覆轍。當然,“教師指導”是至關重要且需精心設計的,否則,訓練的效果就會不佳。這里,首要解決的又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問題。從我省許多老師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課堂教學經驗來看,先掃除障礙(生字、難詞、有關背景、知識等),重點抓好識字寫字;接著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結構;繼而精讀課文(或片斷),側重語言訓練;之后勤讀背誦,加強語言積累;最后遷移練習,促進語言運用,應該是我們語言文字訓練課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當然,模式的把握和運用也有高下智愚之分。但只要牢牢把握這一摸式中的后三個重要程序,做到語言訓練(包括分析比較)有重點,勘讀背誦(全文或片斷)有積累,遷移練習有運用,那么,語言文字訓練的目標不難達到。

        其次,要真正落實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在具體操作上應提出一些根本要求和硬性規定。比如,40分鐘的課時目標要明確單一,除了思想感情教育方面的教學目標外,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目標要非常具體且數量不能過多,最多也不應超過三項。因此像作文訓練課“教會學生按人物動作的先后順序說。寫,語句通順連貫”的課時目標是訂得具體且切實可行的,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課時目標卻訂得高而空洞、大而抽象。再如,“以讀為本”、多讀課文是一節成功的小學語文課所不可缺少的。在小語課堂的40分鐘內,如果聽不到瑯瑯的書聲,那就很不好了。因此,每一節課,學生至少應該有10分鐘以上的時間用來讀書,包括朗讀和默讀。這樣,到課文教完時,我們期盼“低年級學生對全篇課文,中高年級學生對重點句段能背誦”的要求,不僅可以達到,而且不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又如課堂練習,包括書面練習,每節課也都應有具體安排。現在有一種把書面練習都放在課外的不良習慣,這實際上增加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從語文的角度來說,小學課外的語文學習應是閱讀課外讀物和自由練筆,所以我們認為書面練習,包括作文一般都應在課內完成。還有,指導學習方法,這既是完成中小學語文教學要使學生最后能做到“自能讀書”廣自能作文”的目標所必需,也是提高語言文字訓練效丞所不可缺少的。最理想的學法指導應該是全盤考慮、分項設計,做到有序、有機的滲透。即使眼下一時達不到,我想也應該增強學法指導的意識,做到對單元、課文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學法指導,力求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基本掌握一般的學習方法、學習語文的方法和形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在指導學法的隨機滲透和專課講授兩種方法中,我們更加提倡前者,它更便于學生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在參與領悟、體會、總結中,更加深刻、更加具體地把握祝。

        為了保證以上這些根本要求和硬性指標的達到,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注意一些問題。第一,應精當講解。每節課不論是思想內容的理解,還是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訓練,教師的講解都應當十分精要和恰當。當前在這方面的一個通病,是凡事均搞“聯想”、搞“發散”。“聯想”、“廣發散”是思維訓練的極好形式,但運用必須適度,以教材允許和學生能做到為宜。第二,要精簡提問。提問力求具有啟發性、導向性和示范性。有的地方為了克服以“提問式”代替“啟發式”、以多提問來釀成“課堂活躍”的弊病,硬性規定一節課中老師提出的關于內容理解上的問題一般不超過五個,但卻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三,必及時反潰教師對學生的朗讀、答問、提問、交流,要及時進行評價,組織學生討論,對的肯定,錯的糾正,并簡述原因和方法。這是提高訓練質量和效率的最好契機,最能給學生──不止于答間的個人,而是全體──以深刻的印象。高明的教師是從來不放過這一時機的。書面作業完成后,應要求學生自我檢查或互相檢查,然后盡可能地有重點地在課內評價和反潰第四,有自學時間。這里的自學是指預習,朗讀前的準備,回答問題前的思考,查閱資料、草擬提綱、質疑問難等學生個別的學習。這種學習是不可缺少的。它是訓練過程中知識和能力內化的必經途徑,也是課堂教學中“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體現。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巡視指導,矯正反潰。

        第2篇:語言文字論文范文

        1 語言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遠古時代,隨著類人猿共同生活及集體狩獵的需要,經過了千百萬的錘煉,他們的口、舌、喉相互配合,漸漸地學會了利用簡單的音符表達情感;利用大聲吼叫傳遞信息,以此達到某種目的,當然也收獲著由于語言給人類文明帶來的喜悅。正如革命導師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勞動不僅創造了語言,也創造了人本身”。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逐步提高以及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人類的語言也逐漸從簡單的發音傳遞信息、到結繩記事,進而發展為今天能表達內心情感及復雜心理活動的完整的語言文字體系,成為“人類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列寧語錄)。可以說,語言文字的發展對于推動全世界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各個民族語言文字的發展,也為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技術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承載工具,這種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有力地推動著各民族自身獨特文化的發展。

        除了語言文字的發展外,另一種與人類起源一樣久遠的文明是醫藥學。在與大自然長期漫長的艱苦斗爭中,遠古人類在面對生老病死等自然現象時,逐步學會了從最初的被動祈天拜神等精神活動外,到偶然發現一些具有藥用價值的礦植物,并主動尋找利用它們來療傷治病的實踐活動。隨著斗轉星移、年輪的增加和實踐經驗的提高、傳承和積累,世界許多民族都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原始醫藥學。不難想象,語言文字和醫學的發展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從遠古的口耳相傳,到中古的一代一代的著書傳播知識,以至到今天的醫學的高度發展,語言文字的發明、利用和提高,無疑對人類醫藥學的傳承、交流和發展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青藏高原是人類文明產生較早的地區之一。根據近百年考古發現和歷史學家研究,從阿里地區到康藏地區都已經發現了萬年以上的石器遺跡。由此判斷出,在距今5萬年左右就有人類生活在這些地區。古代藏族人民不僅創造、發展了自己的語言文化,在與自然和疾病的長期斗爭中,也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是藥三分毒,有毒必有藥”的說法,充分說明藏民族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了原始的醫療,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藥物學方面的知識。可以肯定地說,藏醫學是勤勞智慧的藏族人民長期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積累經驗,逐漸形成的。雖然目前我們仍無法明確指出藏醫學問世的具體年代,但據藏醫學最早的文獻―苯波教《大藏經》中頓巴?辛饒米沃切(公元前1917年)所著的醫典《蹦耶》的資料顯示,原始藏醫學的萌芽距今已有三千九百多年歷史了!在近四千年的藏醫學的發展歷史中,藏語言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進作用,特別是藏語文字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原始藏醫學的萌生和發展。以后,隨著藏語、漢語、維吾爾語和蒙古語等多種語言在藏區的使用,藏醫通過與內地和其他國家醫學的交流,使藏醫藥文化不斷發展,也使之成為中華傳統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2 縱觀歷史,藏醫從最初的萌芽狀態發展到今天具有完整體系的醫藥學,其中藏語言和文字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公元7世紀,藏文字的出現為藏醫藥的誕生和建立奠定了基礎;公元11世紀以后,廣泛的交流以及藏醫藥學校的成立,推動了藏醫學人才和藏醫藥體系的逐步完善;20世紀中葉,和平解放以后,藏醫藥學進入了一個輝煌的時期。

        2.1 藏語文的發明促進了原始藏醫的脫胎換骨 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著分化、統一的過程,而社會的統一總是要求語言的統一。當社會生活發生漸變和激變時,語言一定會隨著社會生活的步伐發生變化。當人類社會發展到新石器時代,隨著人們日常交流的深入,刻字等符號已經不能滿足人們保留思想意識的需求,因此逐漸發明了文字。在原始宗教―苯教的文獻記載中,公元7世紀以前,苯教創始人頓巴?辛饒米沃切曾經使用一種“象雄文字”。這種文字并不完備,流行地區和使用范圍也不廣,主要是巫師、苯教徒用以書符、畫咒、記述教義。當時在藏區,除了相當蒙昧的原始醫學之外,相傳在吐蕃第一任藏王拉妥妥日年贊時期,就有來自印度的吾西嘎西及其后裔的行醫活動。

        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強盛的吐蕃王朝。隨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法律的頒布及文化交流活動的需求,創立藏語文的需求迫在眉睫。于是松贊干布派遣大臣吞彌?桑布扎去天竺學習梵文,并結合藏語言的特點創造了藏族拼音文字。藏文拼音文字的出現是吐蕃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藏語拼音文字的優點在于簡便性和普及性,以30個字母為基礎的藏文文字,經過以后若干年的修訂、完善逐漸的能夠表達藏民族生產生活的內容。藏文文字的發明,使得藏民族以前口耳相傳的原始文化得以記錄下來,實現了文明的積累和傳承,便利了文化的交流和傳遞,極大地促進了藏族其他文化的發展。除外,藏文的發明也為后來藏醫學與周邊民族的醫學交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當時,為了鞏固吐蕃王朝與鄰近國家和地區的政治關系,松贊干布迎娶了尼泊爾的赤尊公主與唐朝的文成公主,她們帶來了大量的經典著作,包括醫學及其他方面的經典,其中有中醫醫典《醫療大全》、《頭傷醫治簡述》,以及印度醫生帶來的《布夏母本、子本》等,還從鄰國特別是從天竺迎請博學多識的專家、譯師,極力翻譯、整理佛學、醫藥書籍等。此外,天竺醫生巴熱達札,漢地醫生韓維康(又稱韓文海―筆者注)、大食國醫生嘎林諾三人總結和借鑒三國醫學精髓后,合編了七卷本的《無畏武器》。到了吐蕃第三十八代贊普赤松德贊時期,他還邀請漢地、天竺等九位知名醫生,與當地眾多藏醫進行了廣泛的醫學研討,并將多個民族的醫學著作譯成藏文,還設立了藏醫學校。8世紀金城公主入藏后,又帶來了《月王藥診》,由天竺翻譯家摩哈衍那和比如扎那在藏族醫生和翻譯家的幫助下翻譯成為藏文,該書無疑對藏醫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2 各民族醫學的交流催生了獨特的藏醫學,并形成完整的醫學體系 隨著藏文的不斷完善,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之間醫學的交流。這一時期,藏王廣泛地邀請漢地、天竺、尼婆羅、克什米爾等國在當時醫學界享有很高聲譽的醫藥學者來訪,藏族醫學家同他們一起就醫藥學方法與理論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研討,使得藏族醫學家能夠廣泛吸收印度、中國各地的醫學精華,為以后研究醫學和著書立說、進一步豐富與發展藏醫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藏醫藥學在其形成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曾涌現出了許多才華橫溢,著書立說的杰出人物。這一時期,被后人稱為“藥王”的玉妥?云丹貢布(708年出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辭艱辛,為了發展藏醫學,曾赴天竺等國三次,漢地五臺山一次進行醫學交流。他認真學習和研究了天竺、漢族等醫藥學理論,吸收其有利的醫學精華,在與著名印度翻譯家比如扎那共同探討、翻譯并傳授釋迦牟尼佛所講授《四部醫典》精華的基礎上,編寫了舉世聞名的藏醫學巨著―《四部醫典》。《四部醫典》有一百五十六個章節,涉及到生理解剖、病因病理,臨床各科、診斷治療、藥材方劑、手術器械以及醫學倫理等內容,是對藏醫藥學基本理論和具體臨床實踐的完整總結,標志著完整藏醫學體系的形成。其中詳細闡述了與西醫的細菌學、胚胎學相近的論述,可見當時的藏醫學已是符合科學精神的先進學術之一。這部藏醫學的經典著作至今在國內外仍有較大影響,目前已有漢譯全本和俄、英文譯本,《四部醫典》已經成為全世界的醫學財富。

        吐蕃時期的藏醫學文化與周邊國家、地區的交流進入了空前盛世,為促進藏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試想如果沒有藏王松贊干布時期創造的藏語言文字作為基礎,藏醫學的發展在當時決不會有如此的成果,許多藏族醫學家在有關藏醫藥方面的著述立說也不能取得如此輝煌的造詣。

        到了公元11世紀,在醫學史上被視為第二藥佛的新玉妥?云丹貢布翻譯、借鑒并吸收了從漢地傳來的《月王藥診》之精華,以及《月光》、《八支醫要》等醫著,結合地勢氣候,對《四部醫典》作了大膽的補充、修訂和整理,使得其內容進一步充實完善。此外,他還著有《大小八支醫要集》等重要的藏醫學歷史巨著。公元17世紀,即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時期,為推進藏醫學文化,在藥王山設立了藏醫學校,召集全藏知名醫生,對于《四部醫典》進行編撰、校訂。當時的藏文典籍文獻取得了非常巨大的進步,浩如煙海,功績非凡,是對人類文化的重大貢獻。幅員遼闊,是一個方言很多的地區,如果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字支持,《四部醫典》的校訂工作必然有很大的難度,由此可見,藏醫學的發展與語言的鋪墊作用密不可分。

        2.3 和平解放極大推動了藏醫學走出 自和平解放以來,藏醫學與內地乃至世界的交流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藏醫學的長足發展,為藏醫藥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1989年,大學藏醫系與自治區藏醫學校合并建立了藏醫學院,成為獨立設置的藏醫藥高等院校,有來自四川、云南、青海、甘肅、內蒙等地的學生來學習,為了幫助學生的藏醫專業的學習,學校還專門開設了藏語、漢語和英語課程。1990年9月1日,拉薩市藏醫院擴建為自治區藏醫院的成立是藏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的又一標志。

        2000年,自治區黨委五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將藏醫藥列為自治區重點發展的六大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之一。同年,在拉薩成功舉辦了首屆國際藏醫藥學術會議,來自德、美、法、俄、日等國的18名專家和中國國內包括臺灣、香港地區的582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收到論文500多篇,在學術上和政治上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該藏醫藥學術會研討了藏藥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促進了藏醫藥學術的交流和繁榮,擴大了藏醫藥在國內外的影響。在這次會議上,多國的醫學專家對藏醫擅長治療的腦神經系統疾病、潰瘍病、胃炎、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風濕和風濕性關節炎、肝炎等都有嚴謹的科學報告,標志藏醫藥的臨床研究已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本次大會上藏語、漢語、英語、德語、日語等語言都被頻繁應用到,這次醫學交流會是一次多語言的文化交流會,大會的圓滿成功,再一次向世界證明了語言文化的交流對于推動藏醫學走向世界的橋梁作用。

        2.4 如何借助語言文字,擴大交流,推動藏醫藥學走向世界

        21世紀是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交流化、知識多元化、全球同步化和市場經濟化。但是,許多農產品商人和藥品制造商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大量的使用化學成分較多的飼料和藥品,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危害。因此,人們對于傳統醫學、綠色食品和綠色藥材的需求和青睞越來越迫切,人類健康成為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關注的主題,這為藏醫藥學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空間,給傳統藏醫學走向世界,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務提供了絕好的發展平臺。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借助語言工具將藏醫藥發揚光大,走向世界造福全人類的健康事業,是藏醫藥發展的新課題。

        藏醫首先是文化,然后才是醫學;自古以來,藏醫藥學為藏族人民的防病治病,以及整個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盡管現代醫學已經進入以信息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為代表的發展階段,但是,具有3800多年悠久歷史的藏醫藥依然魅力不減,受到越來越多海內外人士的青睞。在現代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藏醫學的獨特優勢正引起醫學界廣泛關注,相關研究正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態勢。藏醫學走向世界,一方面需要更好的發掘原有的藥材、藥方,確認有用成分,減少有毒副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加強與世界醫學的交流與學習。這一切都離不開語言這一輔助工具。

        1959年民主改革后,特別是黨的以來,藏醫藥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進一步重視與大力支持,使其在、青海、四川、甘肅等各藏族聚居地區都取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在祖國內地也得到廣泛的應用。近年來,一些與藏醫藥相關的典籍正被翻譯成英、日、俄等多種文字,對推動藏醫藥學在全世界傳播并得到世界的認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至今為止,一直沒有全面系統地組織過相關的翻譯工作。

        總之,隨著每一次科技進步,人類的語言都會不斷得到豐富和完善,而任何文化的發展又都需要語言作為其交流工具;語言文字的發展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藏醫藥的發展也有著密切關系。我們也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藏醫藥學文獻的英語翻譯工作,促使她走出中國,更廣泛地在國際上傳播,從而提升民族醫學以及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這一工作具有以下重要的意義:第一、可以促進藏醫藥學在世界范圍傳播,提升藏醫學的國際影響;第二、通過系統翻譯藏醫學著作,可以使國際醫學界更加了解和重視藏醫學,促進未來合作、發展現代藏醫學;第三、可以有效反駁西方編造的“文化毀滅論”。目前系統翻譯經典藏醫文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迫切性。因此,我們要積極利用語言文字這一人類交流的主要工具,推動本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傳播。繼承、發揚、光大藏醫學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

        參考文獻

        1 桑吉東珠?昂巴.《淺說藏醫藥學的興起與發展》.

        2 第司?桑吉嘉措.《藍琉璃》.(上冊),人民出版社,1982:91-93.

        3 達莫?洛桑卻扎.《色金》(手抄本).自治區藏醫院圖書館,62-64.

        第3篇:語言文字論文范文

        (鄲城縣實驗中學語言文規范化示范校創建辦公室 河南 鄲城 477150)

        【摘要】中學階段是孩子們語言成長與積累的重要階段,這使得一些事物直接影響著他們以后的人生。在現代社會,語言的多樣化使得他們有時會迷失方向,就此,我們認為學校有必要進行語言的規范,通過各種活動以提高全體師生的語言規范意識。

        關鍵詞 規范的重要;利用網站;優化訓練環境

        The Analects speech literalness norm

        Wang Yu-ting

        【Abstract】The high school stage is the language growth of children and backlog of importance stage, this make some thing direct influence they later of life.At modern society, language of diversification make them sometimes lose bearing, now, we think that the school have necessity carry on language of norm, pass various activity with the exaltation all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acute; language norm consciousness.

        【Key words】The importance of norm;Make use of a website;Excellent turn to train environment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的不斷發展,我們的語言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現在,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用語逐漸盛行,這對我們的傳統語言形成了一種沖擊,對我們學生語言的成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現就此我 們談一談自己的個人意見。

        1. 充分認識語言文字規范化教育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相結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日趨國際化、現代化、社會化、信息化。新技術革命的挑戰、交通和信息的挑戰、勞動和就業的挑戰無不在21世紀的教育中充分表現出來。先進的教育思想決定著教育發展方向,現代教育技術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所以當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把教育的現代技術手段視為參與 世紀競爭的基礎條件。因為綜合國力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的競爭也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就是教育的競爭!教育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技術手段的競爭!面對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力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已是歷史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中文信息處理是我國信息技術發展的重點,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是中文信息處理的先決條件,普及普通話的用字規范化有利于提高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和交換的效益和水平;反過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必將有力地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提高國民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

        2. 充分利用學校網站的強大功能為語言文字規范化教育服務 學校網站設有“語言文字專欄”,介紹普通話規范知識、漢字規范知識,供師生學習;學校創建示范校活動實施方案及有關要求和安排,宣傳學校的語言文字工作等等。內容豐富,形式活潑。通過這一欄目,師生可以從校園網上及時查閱國家語言文字相關的方針政策、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制度、模擬練習、語言文字知識、測試達標情況等信息,了解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新舉措,為進一步開拓語言文字組織和宣傳工作提供了新的陣地。

        3. 充分利用廣播、幻燈、錄音等多媒體資源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優化語言文字規范化訓練環境。

        3.1 學校廣播站定時播放有關語言文字規范化方面的內容。

        3.2 學校要求教師盡量使用幻燈、投影、錄音等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必須使用標準的普通話,使用規范漢字。

        3.3 微機課教師上課必須使用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3.4 語文教師進行字音教學要求盡量使用多媒體制做課件,力求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要利用多媒體的有利條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等進行字音教學。課文朗誦盡量使用教學錄音,為學生提供規范的朗誦示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4.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

        4.1 發動全校師生員工對網絡、廣播、電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等多媒體使用的不規范語言和不規范漢字進行挑錯。

        4.2 利用錄像課對師生的語言和文字使用的規范程度進行比較和評估,并及時反饋給師生,以便加以糾正、改進。

        4.3 提供影像情境,老師為學生設計影視方面的場景,讓學生開展配音、影視評說、話劇表演等口語實踐,讓他們的多種才藝得到展示,同時又普及了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教育。

        第4篇:語言文字論文范文

        1.1“意義”與內涵以模型理論(model-theory)為基礎的邏輯語義學試圖用集合、函項這類純集合論的概念去解釋意義。由此,邏輯上所假定的語言表達式的內涵是否可以和意義等同起來,這一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邏輯語義學的理論基礎是否牢靠。具體講,語言表達式的意義把它們同世界或世界中的實體相聯系,這種聯系有時具有復雜的形式。例如,一個謂詞和世界中能夠被它稱謂的實體的集合相聯系。如果要在邏輯語義學中避免假定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實體,方法之一就是假設“如果一個人是講表達式的外延,那么就可以避免講表達式的意義”(Frege1980:134)。然而這樣做就意味著必須把具有相同外延的非同義表達式(non-synonymousexpression)如“現任美國總統”和“奧巴馬”看作是相同的,這就相當于把表達式的內涵和意義等同起來。事實上,了解一個表達式的外延并不必然地包含著了解它的內涵,因為非同義表達式可能具有相同的外延。

        反之,如果一個人知道一個表達式的內涵,也并不意謂著他一定知道這個表達式的外延,例如,我們完全了解表達式“是聰明的”的意義,可是并不確切知道誰是聰明的,誰是不聰明的。換言之,了解一個表達式的外延必須知道兩點:表達式的內涵和現實世界中的事實。這可以說是用內涵規定外延的嘗試。用外延來解釋內涵的概念可以把內涵看作一個“外延決定原則”(extension-determiningprinciple)(Allwood1977:183)。這個原則是一個考察可能世界并找出一個表達式外延的規則。然而,把內涵等同于從可能世界到外延的函項會產生很多困難。例如,模型論語義學(model-theoreticalsemantics)一般不會碰到這樣的困難:假定有某些邏輯上可能的世界,在那里司各特(W.Scott)沒有寫《威弗利》,那么作為兩個名詞短語‘司各特’和‘《威弗利》的作者’的內涵的函項由于并不是對所有主目都有相同的值,因而彼此不同。然而,假如我們換一個弗雷格(1980:67)的例子:數學表達式“3+1”和“2+2”雖有相同的外延(“Bedeutung”)即“4”這個數,但有不同的內涵(Sinn)。隱藏在這背后意思是,“3+1”和“2+2”表現了獲得相同結果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可是,如果像算術中對一個真值為真的語句所通常認為的,“2+2=3+1”是一個邏輯真理,那么“2+2”和“3+1”的值在所有邏輯上可能的世界里都是相同的“4”這個數。換句話說,表達式“3+1”和“2+2”相當于從可能世界到數的相同的函項,因此必然具有相同的內涵。概言之,如果我們把內涵理解為從可能世界到實體的函項,那么邏輯上相等的表達式就表現為具有相同的內涵。這一結論顯然就不再支持弗雷格內涵是獲得外延的途徑的觀點。學術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很多方法,比如,Car-nap(1947)認為,語言上的同義(linguisticsynonymy)不應該定義為模型論意義上的內涵同一,而是應該包括他稱之為內涵同構(intentionalisomorphism)的某種較強的東西。如果某種“組合表達式”(constituentexpressions)具有相同內涵,并且它們也同樣是由具有相同內涵的成分構成的,那么由這種組合表達式構成的語言表達式就具有相同的內涵。可以看出,這一觀點接近于弗雷格用Sinn所表示的意思。

        1.2“意義”與真值條件在語言學中,把意義轉化為“真值條件”遭到很多學者的反對。很多從事語言哲學和邏輯學研究的人對“語句S是真的,當且僅當……”這一觀點非常熟悉,然而,很多語言學家一聽到“‘Snowiswhite.’當且僅當‘雪是白的’……”,就立即表示反對并指出,“真同語言學研究毫無關系”,并且,“說明哪個語句是真的,哪個語句是假的,不是語言學家的任務”。這種反對事實上混淆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一個語句的真值和一個語句的真值條件。說明一種語言中哪些語句實際上是真的確實不是語言學研究的任務;然而說明語句為真的條件,即這個語句在何種條件下是真的就須要考察語言的意義問題。如上文所述,假設我們把一個語句的內涵看作一種原則,依據這種原則,我們可以在每個可能世界中賦予這個語句以真值,并且希望我們的理論具有某種“心理實在性”,即語言表達式所描寫的成分在某些方面與出現在語言使用者的心靈中的東西相對應。

        如果事實如此,就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在賦值于一個語句以作為它的解釋,以及在了解一個陳述(statement)的實際表述時我們所做的,這二者之間是否具有任何相互關系。以語言表達式具有真值條件為基礎,我們可以期望當聽到一個陳述句時,就可以觀察這個世界并對在這個世界中這個語句是真的還是假的進行考察。我們甚至還須要想象一下,當這個語句是真的時候這個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子;并且,如果我們認為說話人是值得信賴的,我們可以相應地改變我們所想象的世界的觀念。這樣,似乎在真值條件語義學(truthconditionalsemantics)中關于語句的解釋和語句的了解過程之間并不是十分符合的。雖然如此,邏輯學家對這一點還是做出了相應的研究。其中,這兩個觀點是值得借鑒的:“把可能的語言或語法作為抽象的語義系統來描寫,因而符號是與世界的各個方面相聯系的”,以及“關于心理的和社會的事實的描寫,因而這類抽象系統中的一個特殊系統是由個人或人群使用的系統”邏輯語義學只討論第一個問題,而關于語言表達式的運用問題則與它無關。按照Lewis的觀點,“混淆”這兩個問題“只能引起混亂”。當然也有人反對這一觀點并認為,相關研究只有從語言符號使用的研究中進行抽象才有可能實現,因此應該把語言作為聯系符號和世界各個方面的一種系統來研究。事實上,邏輯語義學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明確說明應該怎樣對一個簡單表達式的意義進行解釋;相關研究仍然沿襲了傳統邏輯學中的觀點,這就使得意義看似很抽象。然而邏輯語義學對傳統邏輯的發展就在于,它對語義問題研究的推進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從簡單表達式的解釋獲得復雜表達式的解釋的方法。這可以說是形式對語言意義研究的最重要貢獻。正因如此,“我們不應該希望邏輯語義學確切地告訴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下雨了’這樣的語句是真的;但是它能告訴我們在這個語句和它的否定‘沒下雨’為真的各自情況下,它們之間的關系”(Allwood1977:188)。

        2邏輯與自然語言分析

        以對語言意義的形式轉化為基礎,邏輯學研究構造了形式語言,它是進一步分析自然語言意義的工具。隨著謂詞邏輯的局限性逐漸暴露,邏輯對于自然語言分析的適用性曾經一度遭到質疑,這直接導致了與形式邏輯相對立的自然語言邏輯研究的興起與發展。

        2.1作為工具的形式語言我們普遍接受的觀點是,構造自然語言語句的邏輯具有“隱性特征”。這就意味著,如果要把只關注語句形式的演繹規則加以形式化,就不能用自然語言為這些語句構造這些演繹規則公式,而必須構造一種用以翻譯自然語言的“形式語言/理想語言”(李洪儒2006:29)。弗雷格與羅素都曾明確提到,這就是創立形式語言的主要動機之一(Frege1980,Russel1995)。隱性結構的概念在喬姆斯基的轉換語法中也很受重視,這是因為在轉換語法里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之間的區別對于構造轉換規則具有重要作用。在喬姆斯基的“標準理論”(standardtheory)(1965)中,一個語句的深層結構是處在底層的語法結構,它決定這個語句的語義解釋。標準理論所帶來的語義研究熱潮導致了生成語義學派的形成。這一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Lakoff,McCaw-ley,Postal,Ross等。這些學者認為,語句的深層結構同它的“語義表現”(semanticrepresentation)(Lakoff1987)是相同的。這種“語義表現”與謂詞邏輯中的公式非常相似。進一步講,Lakoff等人所提出的“語義表現”和“語義解釋”具有顯著區別。一個語義表現是顯示一個語句的意義的方式,而不是意義本身。因此,一個語義表現實際上往往是使用另一種語言的表達式。特別是當我們把謂詞邏輯中的公式看作英語或其他人類語言的表達式的語義來表現的時候,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這些表現也是一種具有自己的語法和語義的語言———謂詞邏輯語言中的表達式。換言之,同語義表現和表層結構形式有關的規則必須由解釋語義表現的規則來補充。由于把語義表現沒有歧義看作區別語義表現和表層語法結構的主要特點之一,我們可以說,當我們提供語義表現而不管它們的實際語義到底是什么的時候,一種無歧義的語言就被創造出來了,這種語言不是為一個語句提供語義解釋的最后結果,而僅僅是中間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因此,應該遵循的過程是“語法結構———無歧義語言中的表達式———語義解釋”。此處可能產生的疑問是,中間步驟是否完全必要,我們為什么不能用“語法結構———語義解釋”的簡單模式來代替。

        事實上,語義解釋規則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而使一個語句具有不同的輸出。對于中間步驟這一問題,可以提出幾種可能的解釋,比如,語言表達式的語義分析要求能夠建立形式演繹規則(Carnap1947)。本研究認為,使用一種無歧義語言從根本上是因為,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某種論及語義解釋的方法,從而必須構造一種無歧義的語言來達到這一目的。這是因為“語義表現”或無歧義語言中的表達式僅僅是一種具有輔助作用的工具性設計,它們本身并沒有獨立地位。在使用這種形式語言時,我們須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無歧義語言的語法范疇,即“語句”、“謂詞”等,和語義解釋的范疇,即“命題”、“屬性”等概念混為一談。在后來的邏輯語義學研究中,把形式語言作為賦予英語語句以語義解釋過程中的一個中間步驟,這已經被蒙塔古在他的一些論文中所驗證并使用。在他的著作中,無歧義的形式語言的輔質,即工具性被十分清楚的展現出來。

        2.2謂詞邏輯的局限性自然語言研究的不斷發展引出這一問題,即由謂詞邏輯所構成的形式語言作為輔助自然語言分析的語義模式并不完善。因為一階謂詞邏輯常常被看作一種古典的邏輯系統,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對自然語言中的某些區別在謂詞邏輯中有無相應的體現作出判斷,并且進一步思考這些區別是否具有語言意義上的相關性。相關研究早已發現,只有少數自然語言的“語句聯接詞”(并列連詞)和“量詞”(數詞、表示量的形容詞等)可以直接翻譯到謂詞邏輯中。并且很多研究已經證明,對“所有女孩子都是漂亮的”這類語句的形式化始終存在著一些疑問。其中主要有,自然語言的主要詞匯類別(名詞、形容詞和動詞)之間的區別沒有在謂詞邏輯中得到確認;專有名詞被譯為個體名詞;普通名詞、形容詞和動詞則合在一起作為謂詞。有些邏輯學家和生成語義學的支持者主張,這既是謂詞邏輯的一個優點,也是傳統語法的一個缺點。然而詞匯類型顯然是在語義上具有相關性的。怎樣才能掌握它們中間的區別,仍然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此外,普通名詞的次類(可數名詞和物質名詞)在謂詞邏輯中也沒有對應的部分。一般來說,帶有物質名詞的語句很難用謂詞邏輯的語言加以公式化,例如:①GoldisscarcethesedaysbutIboughtsometoday.還有一些詞類在邏輯中甚至完全沒有相應的部分,如從屬連詞、介詞以及各種副詞等。除了語義相關的詞類對應上的空缺,謂詞邏輯最嚴重的局限大概就是它只能討論直陳句,命令句和疑問句則完全排除在系統之外,因為這些類型的語句在言語活動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它們不是用來傳達關于世界的知識的。

        雖然邏輯學領域相關研究已經作出了建立“命令邏輯”和“問題邏輯”(Montague1974)的努力。但是,相關研究在如何正確處理這些語句的類型上產生分歧。有些邏輯學家和語言學家認為,把這類語句作為特殊類型的直陳句是可能的,并且,這種嘗試將有可能賦予這些語句以真值條件。一個廣為流傳的理論與“假說運用”相關。按照這一理論,所有語句都應該有底層結構,在底層結構中最高級別的從句(clause)是說話人說出的關于他正在進行的言語活動的一個陳述;例如,一個命令語句可能具有底層結構“我命令你S”。然而,陳述句的意義就是我們在一般情況下所了解的意義,有些很難解釋其真值條件。例如,很難設想這樣一種情況,雖然②a里的一個語句可能是真的,同時②b是假的,但是二者還是在意義上有明確的區分。②a.這只玻璃杯是半空的。b.這只玻璃杯是半滿的。另外,還有人提出直陳句語義的哪一方面可以看作真值條件也是存在分歧的。我們可以提出③和④這類表示價值判斷的語句,而這類語句通常無法判斷真假。③沒有結婚而發生性關系是不道德的。④彌爾頓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雖然謂詞邏輯具有諸多局限性,但是邏輯學家和語言學家現在仍然力求擴展謂詞邏輯,或者建立更加適用于作為自然語言的語義模式的其他系統。當然,對于他們的工作到底能否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以及邏輯語義學的基本概念是否適宜于處理自然語言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2.3自然語言邏輯研究“語言邏輯”一詞最早出現在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中。只是前期維特根斯坦所說的語言邏輯主要針對理想語言而言,并不是此處所討論的“自然語言邏輯”。目前,學術界普遍把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蒙太格語法作為自然語言邏輯誕生的標志,這大概是因為蒙太格在范疇語法的基礎上,采用模型論方法構造自然語言的語義解釋,開創了全面系統運用現代邏輯工具研究自然語言的方向,即自然語言的形式語義學研究方向。也有學者認為(夏年喜2004),最先明確提出建立自然語言邏輯的是美國當代語言學家Lakoff在Lin-guisticsandnaturalLogic(1989)一文指出,“自然邏輯,一種為自然語言建立的邏輯,其目標是表達所有可以在自然語言中加以表達的概念,說明所有可以用自然語言做出的有效推理,而且結合這些對所有的自然語言進行適當的語言學描述”。然而,無論以哪位學者的研究為開端和標志都不可否認的是,運用現代邏輯工具研究自然語言在邏輯學界、語言學界已成為一種時尚。由于和數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形式語義學已經處于邏輯學、語言學、數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等研究的交匯點。這使得自然語言邏輯研究不僅具有理論價值,而且具有實用價值。在形式邏輯不斷受到質疑的同時,邏輯學界和語言學界共同展開對自然語言邏輯的研究。因此可以說,“自然語言邏輯是邏輯學和語言學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產物,是介于現代邏輯和形式語言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既不同于通常意義下的邏輯學,不屬于純邏輯;也不同于通常意義下的語言學,不屬于純語言學。但它蓬勃發展的態勢、強勁的生命力,卻是邏輯學和語言學的其他分支所不能比擬的”(夏年喜2004:28)。目前,關于自然語言邏輯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定成果。就國內學術界而言,首先提出研究自然語言邏輯的是周禮全先生。在他的倡導下,一批學者埋頭于相關研究并形成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如馬佩(1987)《語言邏輯基礎》、胡澤洪(1991)《語言邏輯與言語交際》和(1995)《語言邏輯與認識論邏輯》、張惠民(1995)《語言邏輯辭典》、周曉林(1999)《自然語言邏輯引論》。鄒崇理(1995)《邏輯、語言和蒙太格語法》、(2000)《自然語言邏輯研究》和(2002)《邏輯、語言和信息》不僅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國外自然語言邏輯,尤其是邏輯語義學的研究成果,而且還嘗試性地對漢語時態范疇做出形式語義學處理。

        3結束語

        第5篇:語言文字論文范文

        1.1文獻資源支撐著校園文化的開展

        高校的歷史傳統、管理人才、校園環境、師資隊伍及師德、師風、設施都是校園文化的體現。其中,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天然的有著密切的聯系。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有力地支撐著校園文化的開展。事實上,一個沒有充足的文獻資源的高校圖書館,不可能使本校的校園文化有效展開。高校圖書館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機構,是文化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同時也是高校文化的物質象征。高校圖書館文化同時也是校園文化中的一部分,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1.2文獻資源可以激發升格高校校園文化的活力

        圖書館是高校收藏各類文獻資源的主體,豐富的文獻資源及二次開發,不僅影響著高校教學、科研水平,而且直接關系校園文化的開展。因此才會有圖書館、教學、科研并稱為高校的三大支柱的說法。一所高校圖書館藏書的多少及質量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學校的教學、科研狀況,反映著高校積淀傳承下來的文化成果。而這種長期積累沉淀的文明,自然地匯聚成特色的校園文化。因此,高校升本后,不能簡單地按其他本科院校的圖書館建設方案一簇而就,需要通過文獻資源的傳承和積累,激發本校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讓這種校園文化能繼續傳承和發揚。

        2文獻資源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迫切要求

        學校從專科升格為本科,決對不是簡單的錄取分數線提高了,也不是從三年制變成四年制的變化。隨著我校升本成功,在學生的培養目標上,從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中、高級應用型人才轉變成培養掌握本學科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科學研究能力的高級人才。在學校職能上從以教學為主,轉變成以教學科研并舉。學校培養目標,職能的轉變,反饋給圖書館,最重要的就是文獻資源結構的轉變。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要適應升本后學校教學、科研的要求。

        2.1文獻資源可以激發校園文化認知性

        高等學校是人類知識傳承的重要場所。隨著學校升級為本科,僅靠課堂所學而掌握某一方面、某一專業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本科人才的需要。本科學生應是跨專業、跨學科、跨門類的具有“通才”素養的“知識全面的人”。本科院校的學生,除了課堂上學習的專業知識外,更多要靠圖書館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文獻資源。因此,升本學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上除了要保持以前專科階段藏書的專業性外,還要保證文獻資源的學科建設和學術性,以此支持教學、科研和學生學習的全面需要,推進和強化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度。

        2.2文獻資源可以強化學生人生觀教育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目的、意義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影響的主要是人們的精神意念或意志行動。高校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圖書館文獻資源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大的潛移默化作用。在一個有若良好的學風和優越的學習環境的高校里,圖書館對求知欲旺盛的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升本后的高校圖書館在圖書采購中不僅要根據本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方案去組織,還必須考慮本科學生在人格培養方面的需要,精選那些事跡感人、思想高尚、文筆高雅、有正確價值觀、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價值文化用書,精選那些不同時期代表人類文化前進方向的優秀作品,從而在潛移默化和實踐活動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2.3文獻資源可以提高校園審美文化

        升本高校學生不僅僅滿足專業學習,也有更多時間追求高雅藝術。高校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包含著藝術性、創造性、娛樂性,是真善美娛樂活動,一般情況而言,本科學校圖書館不僅收藏著專業圖書,也收藏著各種類型的藝術欣賞圖書,包括美的藝術、實用藝術或民俗藝術等書籍。同時,作為理工科學校,升本后圖書館也需要增加歷史文化、文學藝術、名著、名畫、名曲、名片等經典作品,這些歷史美學方面的文獻資源,是學生陶情冶性的精神食糧。學生對美的追求,是不會區別專業的。圖書館的審美文化資源對于枯燥的理工生活、對學生全面的發展、對高校校園文化的開展都是重要的精神食糧。

        2.4文獻資源可以促進校園文化創新

        升本高校從專業教育轉向學科教育,從技能培訓轉入理論培養。但是創新是學科、產業進步的基本。作為高校學生,他們常常有最新的思想觀念,敢于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性變革。作為人類知識寶庫的圖書館,它是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創新活動不可缺少的系統。升本高校圖書館需要迅速的轉變服務方式,應用現代化技術,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新信息,通過專業性、學科性、前沿性的二次文獻的加工和整理將分散在不同載體、不同文種中的同一內容或同一主題的知識和信息,加以發揚、集中和整理,編輯成二次文獻,可引導學生及時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對校園文化的創新活動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3結語

        第6篇:語言文字論文范文

        俄羅斯對于語言文化場的研究成果較國內的要多,俄羅斯著名學者沃羅比約夫提出語言文化場的理論,并且對這一理論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釋。民族個性的語言文化學研究首先要從場性分工開始。沃羅比約夫稱之為語言文化場。語言文化場作為沃羅比約夫語言文化學理論體系(或他所謂的語言文化學范式)的一種綜合性、系統性的分析方法,脫胎于(功能)語義場(彭文釗、趙亮,2006:63)。沃羅比約夫在“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теорияиметоды”(《語言文化學:理論與方法》,1997)一書中,對語言文化單位組合與聚合關系的語言外層面做出了闡釋,隨后,在“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語言文化學》)(2008)一書中又對語言文化場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劃分和界定,同時對語言文化單位的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進行了界定。米亞格琴科(Г.Ю.Мягченко)在“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оеполе”(《語言文化場》)一文中對俄羅斯語言文化學的定義、內涵以及研究現狀等做了具體的描述。戈斯捷娃(И.В.Гостева)在“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оеполе‘Духовность’:структураидинамика”(《“精神”的語言文化場:結構和動態》)一文中,對духовность語言文化場的結構以及動態做出了研究。此外,還有一些外國學者對這一概念做了系統的研究,這里不再做一一介紹。國內有關語言文化場的研究借鑒了俄羅斯的相關成果,而且近些年來這方面的研究也呈現了上升的態勢。楊春虹在《В.В.沃羅比約夫及其語言文化學研究觀簡析》(2010)一文中,簡要介紹了語言文化場。朱達秋在《СОБОРНОСТЬ的語言文化場分析》一文中,轉引了沃羅比約夫對于語言文化場的理解:語言文化場由語言文化單位組成,把語言文化單位(詞、詞組、成語、格言等等)聯合成統一的語言文化場的是共同義素。它是判斷語言單位是否屬于某一語言文化場的重要標準(朱達秋,2003:15)。彭文釗在《語言文化學》(2006)中引用了沃羅比約夫有關語言文化場的相關理論,對語言文化場進行了場性分工,逐一言明語言文化場的結構劃分,為語言文化場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語言文化場是一個復雜多維的語言文化單位結構,這種結構不僅包含了語言的各種環節,也包含了語言外部的測定。語言文化場的語義實質上是語言意義和語言外部意義的統一。從語言的表意符號的觀點看,語言文化場的成分是相互作用著的各種語義場體系的形式,構成每一種語言的復雜的世界圖景(王英佳,2002:52-53)。綜上所述,國內外很多學者運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對語言文化場進行了充分的界定與分析。并且對幾個詞進行了場性劃分,通過組合與聚合研究把這幾個詞納入到語言世界圖景中來研究,研究既深入又透徹。

        二、關于свобода/自由觀念的研究

        對свобода觀念進行研究的俄羅斯學者主要有維爾別茨卡婭、科列索夫(В.В.Колесов)、馬斯洛娃(В.А.Маслова)、索洛辛娜(А.С.Солохина)等。維爾別茨卡婭在“Язык.Культура.Познание”(《語言•文化•認識》)(1996)中,通過對比英語、德語和波蘭語中的自由發現,俄語中的語詞свобода具有獨特的含義:輕松(легкость)和不受拘束(непринужденность)。由此她聯想到俄羅斯文化習俗中的襁褓(пелёнка),并以此來比喻俄羅斯心靈中的свобода觀念。她還指出,語詞свобода的語義要素集中在“沒有某種外部壓力的感覺”,某種壓迫、桎梏等的消失會使人產生一種幸福感。科列索夫在“Языкиментальность”(《語言與心智》,2006)一書中指出,свобода具有多重含義,這些含義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顯示出來。對俄羅斯人來說,свобода是重負,是責任。作為“人民的意志”的自由,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還對意志的自由(свободаволи)和自由的意志(свободнаяволя)加以區分,并指出,俄羅斯的放縱不是自由,但它使現代俄羅斯避免了奴役的普遍、單調的痕跡。馬斯洛娃在“Когнитивнаялингвистика”(《認知語言學》,2004)一書中,把свобода看成是一個社會概念,從語言和使用的上下文(контекст)兩個角度對其進行觀察和研究。

        第7篇:語言文字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伴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企業人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主要是才結構失衡。本文淺析電子商務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影響,探討了電子商務對人才的要求和挑戰,從我國當前電子商務人才供需現狀的角度出發,分析我國企業在電子商務人才戰略的應對策略,提出了企業應在"選才、育才、留才"方面的對策性建議。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當今企業無法回避的商務模式,企業能否成功地發展電子商務,人才是關鍵。目前,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是電子商務人才特別是高層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嚴重匱乏,因此,企業做好人力資源管理戰略,開發、吸引并留住各類電子商務人才,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1電子商務的發展給企業人力資源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電子商務的興起和潮流引發了企業間爭奪新世紀發展制高點的競爭,而競爭的焦點主要是人才的爭奪。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人們開始認識到:進入電子商務發展期的企業,急需復合型人才和前瞻型人才。具體地說,發展電子商務需要的人才是:必須有審視信息的穿透力、善于溝通的親和力、搏擊市場的拓展力、多向思維的說服力,同時,還要熟悉IT行業的情況和特點,具有對中國文化背景有較深了解,對國內外經營環境和模式要比較熟悉,而且一定要有國際視野的高智商復合型人才。

        企業人才所面臨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

        從企業電子商務目標的確立、擴展,到其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的確定和各項規章制度的制訂等環節,都是在相應條件下由各方面的電子商務人才共同完成的。離開了電子商務的目標、組織、規劃的制定者,或缺乏這方面的管理技術人才,企業是不可能實現電子商務的。而我國當前的電子商務人才現狀是:首先,人才總量不足,主要專業人才的缺口數量巨大,這已成為制約我國普及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瓶頸;其次,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的知識結構迫切需要更新,特別是在實用性方面急需改進,當前許多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根本不符合企業的實際需要,這也已經成為一個現實問題;再次,人才供應結構失調,高層次技術人才稀缺,當代的高校設置電子商務專業大有一哄而上的趨勢,許多培養單位根本沒有明確教學目的,培養方向和定位模糊,以致培養出來的電子商務人才都是一些略懂網絡低層人才,真正高級行家少之又少,這使我國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現況供需結構極為畸形。另外,理論人才介入這個領域的較少,戰略人才還沒有得到進一步的重用,管理人才也得不到加強。在這種競爭環境下,一方面企業迫切爭奪人才,特別是搶奪一些在電子商務領域內有特別的專業技術、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另一方面,企業人才卻面臨著嚴峻的課題,即“不進則退”的挑戰。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是市場的永恒自然規則,不管是企業或是人才,誰能立即調整發展方向,轉變觀念,創新思維,與時俱進,誰就能成為市場上的領頭羊。可見,電子商務的發展給企業人才帶來的意義是深遠的。

        2企業應如何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積極應對電子商務的挑戰。

        企業應對電子商務人才進行的定位。

        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把電子商務人才定位成為畢業于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實際上,企業所需要的電子商務人才遠遠不滿足于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它更需要的是一種能在電子商務領域中有較強實用性的人才。因此,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定位時,應著眼于企業的策劃、經營、管理、網絡營銷、市場分析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并非僅僅是電子商務單方面技術的人才。它要貫穿于電子商務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階段所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不僅包括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還包括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軟件、營銷、管理、藝術、設計等專業的復合型人才。這些專業人才不但要精通他們各自本專業的知識,更需要了解并熟悉電子技術的運行規律和規則,對網絡市場有敏銳的洞察力。

        企業電子商務人力資源開發對策初探。

        在充分認識和了解電子商務人才的定位和類型的基礎上,企業應迅速構建電子商務環境,規劃企業電子商務人才管理戰略,為搶占市場先機,緩解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迫切需求,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做好準備。日本松下電器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大型公司,其成功管理者松下幸之助獨特的用人之道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他的人才原則給企業電子商務人才開發指明了方向,我們以松下幸之助的“選才、育才、留才”的管理思想為例子,探討當今企業在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面的對策。

        首先,選才必須“審時度勢、不拘一格”。吸引各種電子商務人才流入企業,積極引進高層次的電子商務人才,不斷為企業注入新鮮的活力,使企業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獲得收益,是企業電子商務人才開發的第一步。在選用電子商務人才方面切忌盲目招兵買馬,應結合企業的業務類型、發展環境挑選適合的人才類型,“審時度勢、不拘一格”就是要求企業應結合電子商務的發展階段選才,要判斷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方面是處于哪種階段,是初級階段還是應用階段抑或是高速的發展階段,根據需要聘請高層技術專家或者按實際選擇普通的應用人才。其次,育才定要“因菜下料,當仁不讓”。積極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是當今教育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企業的共同責任。近年來我國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可謂是“人才輩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理性的指導,人才培養方向和結構無序。我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現存的問題相當突出,主要是:大量低層次的人才供過于求,高層次技術人才供不應求,深層次的專業人才求過于供。人才分布不均,人才培養無序,人才結構不合理是電子商務人才供應的最大弊病。因此,企業培養人才方面應明確電子商務人才的定位和培養方向,具體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要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促進復合型人才的儲備。二是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電子商務國際化人才建設,整體構建電子商務人才可持續的培養和支持體系。

        再次,留才一定“特點突出,為我所用”。企業既應育才,更要留才。近幾年,不少企業都感受到電子商務人才的流失給企業經營管理帶來很大的風險。由于電子商務人才一般都是年輕人,這部分人思維活躍,精力充沛,變化快,喜刺激,往往自視技術高深,不擅于處理人際關系,又渴望受關注,周圍人際環境惡劣,一旦對企業有任何不滿便不顧一切一走了之,這時蒙受損失最大的是企業。因此,企業就應對這部分人才加強管理,建立人才流失的風險防范體系,讓電子商務人才的非正常流動難以發生或盡量降低其可能的發生率,同時應建立人才流失的風險控制機制。企業防范電子商務人才流失應著眼于“留”,密切關注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的人才發展動向,建立人才流失的風險控制體系,千方百計留住企業需要的人,以防止意外的發生。另外,加大對有特殊貢獻的電子商務人才的有效激勵。從薪酬制度、獎勵制度、期權制度等方面著手,完善電子商務人才激勵體系建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動態管理,為他們建立起完善的個人檔案,隨時關注他們的動向,了解他們對企業、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從而采取有效措施留住他們。

        由此可見,企業從“選才、育才到留才”是一條一環扣一環的人才管理鏈,這三者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互相制約、缺一不可的。總而言之:選才應恰當,育才應適當,留才應妥當。總之,做好電子商務人才戰略,是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之本,要使電子商務事業能夠蓬勃發展,電子商務人才開發是首要解決的問題。而電子商務這個領域所需要的人才也已經逐漸被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低層的主要是從事技術工作,中層主要從事執行運營等工作,而高層則是從事戰略部署、決策等工作。企業究竟需要哪種層次的人,需開發什么樣的人才更適合?我們期待著企業當代在電子商務大浪潮面前能因勢利導,搶占先機,大有作為。如果企業裹足不前,徘徊觀望,就會在殘酷的競爭中被無情地淘汰,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的近幾年,同業之間的競爭更加國際化、白熱化,人才戰略應當是企業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

        參考文獻

        第8篇:語言文字論文范文

        關鍵詞:自我效能感;英語自主學習;英語應用能力

        1背景知識

        1.1理論連接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班杜拉(Albert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的主要理論。自我效能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該理論突破了傳統的行為理論與認知理論的框架,以認知和行為為研究對象,特別強調認知對學習和行為調節的作用,認為認知在行為因素、個人因素、環境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作為一種認知因素的自我效能感的變化被看成是人的自我調節得以持續的心理原因。建構自我效能有四個主要信息來源:掌握性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說服、生理與情緒狀態。很多研究都表明自我效能對第二語言的學習策略和動機都能有積極作用。

        1.2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在過去的一年中,本人所在的學校開始嘗試使用藍鴿英語教學平臺以及《大學英語學習系統》兩個自主學習平臺輔助英語課堂教學,加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了很多問題。主要的問題有:首先,多數學生都是被動的進行自主學習,他們把自主學習當作是一任務,到網絡平臺上學習是因為必須完成任課教師布置的作業。其次,學生欠缺對知識的拓展應用能力,學得死板,不靈活。第三,很多學生的學習都是無目的,無計劃的。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學什么,如何才能通過自主學習提高自己的英語技能。第四,對自己知識結構沒有清楚的認識,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缺乏信心,自信不足。

        為了進一步利用好自主學習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英語技能,本文就自我效能感與優化自主學習展開了研究調查,包括學生對自主學習的看法;自我知識結構的了解;如何通過自主學習平臺提高英語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的關系;是否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2自主學習調查及研究結果

        以筆者所教三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共有151個學生,其中男生95,女生56,通過問卷調查,談話及自主學習平臺成績相結合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第一,三分之二的學生不知道如何通過自主網絡學習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同時他們也不了解自己的知識結構。這部分學生還表現出學習無計劃,也沒有短期學習目標,對自己沒自信,只會按部就班,完成教師的要求。第二,七個學生基本不使用自主學習平臺,原因是自己的英語水平低,無法完成任務,對英語學習也失去了興趣。第三,自主學習成績在七十以上的學生占四分之一,這些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制定一定的計劃,能通過輔助平臺拓展知識面。這部分學生自我效能感程度高,了解自己的優勢及缺點,在完成老師指定作業的同時能采取更多的學習策略,比如補充自己匱缺的知識。不懂的知識點能通過網絡討論平臺與他人討論學習,查工具書,求助老師等。同時,這部分學生無論是課堂表現還是考試都能很好的應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完成預設任務。可見,自我效能水平可以直接影響學習策略的習得和選擇,有助于他們成為真正的自主學習者}同時,自主學習策略的有效利用能夠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管理監控自己的學習活動,增強運用英語學習策略的動機和自我效能。

        3提升自我效能感,促進英語自主學習

        3.1建構自我效能,提升學生的信心

        建構自我效能有四個主要信息來源:掌握性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說服、生理與情緒狀態。班杜拉認為,成功經驗是幫助學習者提高效能感水平的最有效的因素。知識應用能力強,成績好的學生,英語學習效能感水平也越高。網絡信息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但在大量可以自由獲取的學習資源面前,很多學生無所適從,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師作為引導者,除了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他們設置學習任務,還要有效地引導學生在課外選擇適合他們英語程度的多媒體學習資源,幫助其克服習得無助感,獲取更多的成功經驗,從而增強他們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

        替代性經驗也是對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產生積極影響的因素之一,它指能力相近者成功經驗。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把程度相當的同學分為小組,為其設定相應水平的資料,在每次任務后就每個小組的優秀者進行表揚,一段時間后就進步明顯的同學跟小組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學習者看到與自己水平相近的人完成學習任務取得成功時,自己的效能感水平也會提高。

        在學習過程中,言語說服表現為社會評價,主要是指對學生學業的評價體系,其中對學習自我效能感影響最重要的是教師評價,包括教師給學生的分數、口頭意見反饋等,情感上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現在很多學校都采用了多元化評估體系。外語應用能力=知識+內容+操練+實踐,不僅僅依賴期末成績對學生進行結論性評價,還包括了學習態度,技能水平等的形成性評估。多樣的平時成績評價體系將有助于學生注重自己的全面表現和學習過程,從多方位的評價中提高英語學習效能感。

        此外,班杜拉還強調了環境信息對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班杜拉認為,容易引起緊張和焦慮的環境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娛教于樂,教學相長,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

        3.2精品課程,培養學習興趣,強化自我效能感

        環境變遷、對象變化要求“與人為本”,更新教學觀念。新的教學指導思想要求教學由知識傳輸型向技能培養型轉變。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包含教師、學生、教科書和媒體等四個要素、且彼此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模式之間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關系。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考核提升到了更全面、綜合地考核英語應用能力,推動教學要求的貫徹實施和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教學模式的推廣。因此,學校應優化課程設計,推出精品課程。創新教學活動。建設優秀教師團隊。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如語言知識類:語法系列講座、詞匯學習訓練,寫作/翻譯技能系列講習;應用技能類;學術英語、公共演講、應用文寫作、研究型/任務型/解決問題型教學項目;專門用途類:科技英語寫作/翻譯、商務英語、法學經典選讀;通識類(人文素質類);賞析型課程、文明/歷史講座、國別文化講座、文化/習俗比較等培養學生的愛好,引導其就自己的喜好學習。在各種模塊的支撐下,學生通過學習的成功感增強自我效能。從而進一步促進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9篇:語言文字論文范文

        一、實驗的基本作法

        調查研究表明:農村自然教學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學儀器設備少。但農村學校也有許多有利的教學條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為自然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活生生的教學材料;為開展自然教學提供了觀察、考察、飼養、栽培等實踐活動的場所;自然課中50%以上的內容都是農村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學生對農村的自然事物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等等。所以,我們特別注意引導實驗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

        (一)因地制宜,選擇適應教學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課中的觀察、實驗材料雖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蓋所有地區和學校,對于那些當地缺乏的材料怎么辦?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對教材中與自然條件結合較緊的課文進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學材料,選擇可以達到的教學目的要求、當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補充(如用紅薯藤替代天竺葵學習“扦插”,用菜青蟲替代蠶學習“養蠶”等),并列成“教學材料結構表”印發給當地鄉、村小學自然教師使用,以便教師課前準備和要求學生自帶材料,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親自參加觀察、實驗活動,直接感知各種自然事物。實踐證明: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廣大農村自然教師反映:“教學材料結構表”實用性強,易操作,便于兼職教師課前作準備,同時也改變了因缺乏教學材料,只能靠老師演示實驗、學生看的狀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增加了學生了解家鄉自然事物特點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二)利用農村土地較多的條件,師生動手建設、管理生物園。其作用是:

        1.生物園能為教學提供觀察實驗的材料。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按教學需要分類、分期栽培植物,飼養小動物,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活生生的教學材料,解決了學生因缺乏實驗材料無法親自觀察、實驗的矛盾。

        2.生物園是學生進行栽培、飼養等學習活動的基地。自然教學大綱要求盡可能創造條件,聯系實際,讓學生直接參與栽培、飼養等實踐活動,學習自然知識,這一問題一直未能很好解決。有了生物園地,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引導學生在生物園地中直接參與栽培、飼養等實踐活動,如嫁接、扦插、喂養小兔等,從而能更好地在實踐中學知識,學技能。

        3.生物園的建設能緊密結合當地生產實際,為當地發展經濟服務。在生物園的建設中,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進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樹、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實驗。例如,荊門市馬河鎮鐵坪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扦插葡萄、石榴兩萬多株,種植香菇45蓬;新州縣舊街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種植半枝蓮、舌干等藥材,還進行芽接板栗的實驗;利川市黃泥坡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對珍貴樹種“珙桐”、“水杉”進行繁育實驗,他們還學習扦插大黃楊樹苗,成活率達85%……學生在親自參與栽培植物的實驗活動中,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增強了科學種田、科學飼養的意識,學習了一些實用技術,直接或間接地為參加當地經濟建設奠定了初步基礎。

        總之,生物園不只是教學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開展環境考察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

        農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考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實驗教師注意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帶領學生到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去上課,自然課中凡是適合在當地自然環境中教學的內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護、植物與環境、能源礦產、巖石、土壤等等,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直接與大自然接觸,并注意把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和改變當地自然面貌結合起來,把自然課的教學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從而使自然課取得了綜合的教學效益。

        (四)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增補一些有利于學生了解、可以利用家鄉自然條件科學致富的教學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家鄉的自然資源──如家鄉的地形和作物、家鄉的地熱資源、家鄉的水域、家鄉的藥材、家鄉的茶等。

        2.家鄉人民對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學致富的內容──如池溏的綜合利用、兔的飼養、種甘蔗、種、生物防治等。

        在學習這些內容時,教師把學生帶到田地邊、池塘旁、飼養場和農村專業戶中,讓學生邊考察、實踐、邊學知識,使學生對家鄉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強了動手能力和科學致富的意識。

        二、實驗的成效

        我省在農村自然教學方面,經過了幾年的研究與實驗,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提高了教師素質。

        教改實驗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訓班。在參與教改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鉆研教育理論,了解教改信息,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據不完全統計:參與實驗的260多名教師90%學習了《兒童心理學》、《探究──研討教學法》、《小學自然教學法》、《教學論》等專著,廣泛搜集了有關教改的資料,特別是農村教育、教學改革的資料。至1993年11月,實驗教師在市以上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57篇,其中在《課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學自然教學》等省內外刊物上發表13篇,有2篇論文參加了全國小學自然教學研究會農村小學自然教學論文評比,分別獲一、二等獎。85%的實驗教師承擔過省、市、縣(區)的公開課、觀摩課任務,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獲省優秀課獎,60多人獲地、市(縣)優秀課獎。通過實驗,除培養了一批學科帶頭人外,還促進了當地農村自然教研活動的開展,發現和培養了一批青年教師。據不完全統計:實驗前,骨干教師僅占本地任課自然教師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師,由占骨干自然教師的15%上升到65%。這樣,就充實了骨干教師隊伍,較好地解決了困撓學校的自然教師“斷層”問題。還有一些教師因在實驗中樂于奉獻,成績突出,受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師的事跡被湖北教育雜志和小學自然教學雜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學質量。

        隨著實驗的深入,這些地方自然課的實驗教學、實驗園地的建設與利用、課外實踐活動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從而增加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和對家鄉的資源、環境、經濟的了解,增強了學生學習自然、研究自然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勞動、立志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這些地方的“四小”活動(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小實驗)空前活躍,一些學生撰寫的小論文在報刊上發表,自制學具被教學儀器部門推廣。僅宜昌市和荊門市的小學生就撰寫考察報告、觀察日記和小論文800多篇,自制學具、標本幾千件,40多篇調查報告和觀察日記在省、市(縣)一級刊物上發表。

        (三)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實驗點的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在種植、飼養等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科學知識,掌握的先進技術介紹給農民,幫助農民拓寬經濟發展的路子,使庭院經濟和農業生產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荊門市馬河鎮鐵坪村小學地處山區,臨近的8個村都有煤窯,農民的經濟收入較高,生活富裕。鐵坪村卻一個煤窯也沒有,村里雖然也挖了幾口礦井,但都沒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實驗教師在教學《能源礦產》一課時,把學生帶到馬河煤礦井下參觀,學生對煤的形成、煤的地質環境以及開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們制定了考察鐵坪村兩座山的計劃。通過三次課外考察活動,同學們發現小林灣這個地方的巖石層分布很有規律,巖石的顆粒粗糙、均勻、表面松散,一些巖石黃中帶黑,夾有閃光的黑色物質,此外,還發現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葉的痕跡。學生根據這些發現,聯系自然課本中關于煤的形成的知識,推想小林灣可能有煤。為了進一步證實推想,學生們把采集的黑石頭和黑土帶到學校,做成煤塊放在爐子里燒,發現重量減少了35%,進一步證實了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學們把這次考察的情況寫成《小林灣礦產資源考察報告》交給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視。1993年3月,村里請湖北省勘測院在這個地方進行勘探,證實這里確有豐富的煤。

        這個學校的實驗教師還把學生帶到青峰寨上《植物與環境》這一課,通過實地考察,同學們發現流傳中的山青水秀、樹木參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實,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這主要是當地農民亂砍濫伐樹木造成的。同學們把考察的情況和建議寫成考察報告,交給村委。村委及時采取補救措施,1993年修攔沙壩七座,并在山邊種植了根系發達的樹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進一步流失。同學們還把這些情況向農民宣傳,增強農民保護環境意識。

        鐘祥市張灣小學的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林場,聘請技術員講解植物怎樣過冬的知識,并結合實際在生物園進行柑橘過冬的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之后,學生及時把保護柑橘過冬的方法介紹給家長,幫助家長和鄰近農民用科學的辦法保護柑橘過冬。1992年冬季,鄰近村因沒有采取措施保護柑橘,柑橘樹凍死了80%,而這個村僅凍死了17%。農民們說:“娃娃們幫了我們。”

        新州縣舊街小學實驗教師帶學生到生物園進行種植藥材的實驗取得成功,學生掌握了種植、管理半枝蓮、舌干、白錢草三種中藥材的方法。實驗班51名學生有45名和家長一起在自家田地種植這三種藥材,都獲得成功,取得了投資少、見效快的經濟效益。如今,這個村家家戶戶都種植了舌干、半枝蓮、白錢草、藥用等藥材。

        枝江縣東林小學的實驗教師在生物園和學生一道進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黃楊,嫁接梨樹苗的實驗,都獲成功,直接經濟收入一千余元。他們及時把這些技術介紹給農民,受到農民的歡迎。

        在學習有關動物知識的課文時,一些實驗點的教師還聘請當地獸醫和飼養員給學生講解家禽、家畜常見病的防治方法。學生通過實踐,也能在家給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別是春秋兩季雞、豬瘟發病季節,學生還主動到農民家協助農民為豬、雞治病,宣傳預防的方法,減少了經濟損失,受到了農民的贊揚。

        一些實驗點的師生,還把在實驗中總結的利用當地條件科學種植、科學飼養的經驗,以及從報刊雜志上搜集的科技興農信息,編成“信息小報”,印發給農民,為農民拓寬了經濟發展的路子,增強了農民科技興農的意識。僅荊門市馬河鎮鐵坪村小學的同學,1993年就自辦“信息小報”8期,提供科學種植、飼養的經驗和信息100多則。

        以上事例說明,盡管自然是小學教學中一門“小學科”,但只要我們認真從農村的需要出發,研究和改進教學,也是能為當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

        三、幾點體會

        幾年的農村自然教學研究與實驗,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觀念的轉變只有在教改實踐中方能實現。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日韩 |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 麻豆国产AV精选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第36页 |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222cc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