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管理基礎知識范文

        企業管理基礎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管理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管理基礎知識

        第1篇:企業管理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林業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

        林業病蟲害嚴重威脅林業資源,對林業發展起到了制約作用,林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資源的提供和生態環境的發展,是社會經濟建設的基礎條件。因而,相關部門應大力支持林業的建設工作,對林業的建設應適當的加大投入。病蟲害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林業資源的枯竭,這不利于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對林業實行相關管理及提出病蟲害防止措施顯得十分有必要。近些年來,病蟲害種類不斷增加,危害程度較以前也越來越嚴重,病蟲害的干擾已出現高發態勢,這嚴重制約了我國林業的正常發展。新時期應對林業管理要提出有效的管理手段,對病蟲害防治應予以高度重視,解決病蟲害問題是實現我國林業不斷發展的基礎所在,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我國林業在新時期背景下得到新發展。

        1.病蟲害出現的原因及發生特點

        1.1原因

        通過對近些年出現的林業病蟲害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病蟲害出現原因主要有:第一,人工造林時大都使用單一樹種,這樣造出的純林由于其物種結構過于簡單導致其生物多樣性較低,防御病蟲害的能力較弱,恢復力穩定性也較低,一旦受到病蟲害影響,就很難恢復到已有水平。第二,近些年對待林業病蟲害常采取的化學藥物為主的方法,然而這種方法在除去病蟲害的同時也使它們天敵的數量大大降低,并且這些天敵在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到原有數目,病蟲害在這期間也漸漸的產生了抗藥性,這就使得病蟲害愈發嚴重,難以控制。

        1.2發生特點

        近些年,病蟲害面積呈擴大趨勢,爆發后很難控制,林業損失較為嚴重。我國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時,對主要害蟲投入太多精力,次要害蟲則不夠重視,這就使得經過一段時間演變后,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但是我們并不能做到對所有害蟲都能檢測到,預防工作不到位,使得災害頻頻發生,為生態環境的穩定帶來了消極影響。

        2.林業病蟲害防范的策略與防治措施

        2.1病蟲害防范策略

        相信“團結就是力量”。在病蟲害防止過程中應該將工作人員充分利用起來,提升工作人員的素質與能力,積極招收有相關知識經驗的工作人員,定時對其進行相關培訓,讓他們在應對病蟲害爆發時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制定相關的措施解決出現的問題。從根本上降低林業病蟲害爆發的可能性,使林業損失降低到最小。

        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防范,林業工作要重視科技、做到有效應用和發展科技,建立相關科技機制,通過科技手段對病蟲進行針對性及徹底的防治。可以組織一支科技工作者隊伍,利用相關除蟲科技為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出努力。

        2.2病蟲害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即利用各種物理因素防治病蟲害,這種方法是利用聲音、光譜、顏色、溫度、氣味等物理因素誘殺、驅趕或消滅。比如通過模仿并錄制一些天敵的聲音可以驅趕麻雀、鼠類等;利用黑光燈、紫外線誘殺或殺滅害蟲,這利用了某些昆蟲如燈蛾、葉蟬、棉鈴蟲等的趨光性,同時紫外線可以殺滅病菌;利用害蟲對顏色的感應對他們進行驅趕,如辣椒可以驅趕有翅蚜蟲,從而減少病蟲害的危害;農村常用的用枝葉燒烤土壤,高溫殺死土中的微生物,冬天利用冰雪覆蓋也可以凍死土中的病蟲;可用糖醋液來防治種蠅、地老虎等害蟲。

        化學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是指利用化學藥劑來消滅害蟲卵,抑制其生長繁殖。化學防治的優點是可以同時間大面積消滅病蟲,效果顯著,便于使用。但是化學藥物成本較高,使用不當可能會危及人、家禽等的生命健康,而且噴灑的農藥不是只對害蟲起作用,消滅害蟲的同時可能會使其天敵因此失去生命,農藥的使用還會污染環境,不利于生態平衡的穩定性。所以,在使用化學方法對害蟲進行防治時要注意藥劑品種、用量、使用濃度、使用方法得當,使得化學藥劑在達到除蟲的最大藥效下,產生較小的藥害。

        生物防治措施:對病蟲進行生物防治方法又稱為無公害防治,通過利用微生物和有益生物對病蟲害的相克特性來消滅病蟲。主要方法包括引入天敵、引入寄生生物以毒攻毒、散播性引誘劑干擾其正常交尾等。既可以保證人、植物、畜的安全,又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而且對病蟲害具有長期有效的抑制作用。

        對種子、苗木進行檢疫:對可能隨種子、苗木等可能傳播到林業的有害生物可以實施檢疫措施和除害處理,一旦發現,立即將種子、苗木燒毀,從根本上阻礙有害生物的傳播,防患于未然。同時,在育苗時,應注意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同一苗圃上要進行輪作,防止病原體的大量積累。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播種期間注意通風、除草、施肥,促進苗木健康成長,保持環境衛生,防止微生物擴散。

        第2篇:企業管理基礎知識范文

        企業知識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對人的管理。一個企業在管理人力資源方面應該注意,幫助人們根據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總結反思,進一步發展和支持人們進行企業知識交流的技術及企業內部結構,使人們能夠更加有效快速地獲得知識資源,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使企業知識得到創新。綜上所述,一個企業想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潮流下站穩腳跟,必須著重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其中對知識型創新人才的管理尤為重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進而全面極高企業的知識創新能力,使企業在現代競爭中找到地位。

        1 基于知識創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必要性

        知識創新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是是一致的。企業在進行知識自主創新時,關鍵在于處理信息,創造信息;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塑造新環境。在一個學習型組織中,企業不僅扮演信息處理器的角色,而是通過作用及相互作用創造知識,是一個促進員工同員工,員工同組織間的共享平臺。知識管理的根本就是對人的管理,人力資源在企業競爭及知識創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知識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的最終目標都是使追求人力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化,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高績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是知識創新的催化劑。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是企業對其員工進行培訓開發,績效考核及薪酬管理的主題,帶動著每個員工之間的知識共享、團隊的知識創新以及企業的積極氛圍的形成。一些郭偉的學者指出: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能夠推動企業知識創新向前進一步發展。基于團隊工作的工作設計能夠提供給員工更多的機會近距離接觸協同工作,進一步鼓勵員工進行知識共享的行為。

        高績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從很多方面對企業知識創新能力帶來貢獻,例如授權與放權和諧發展的高績效的工作實踐能夠使員工探索到并及時利用企業內部其他員工掌握的多種知識技能及方法,有利于激發工作激情。適當的增加對員工的培訓能夠使員工及時有效地掌握工作中最為實用的知識技能。刺激其在產品、管理實踐及生產過程中萌生創新思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效果如下:在一個有效地組織結構中,企業通過對人力資源的合理化管理,使人力資源知識在員工中轉移共享,事項人力資源的增值,進而是企業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創新。

        2 基于知識創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注重職位勝任的人員配置。為了使知識得到有效的共享效果,每個員工之間必須具備知識共享的能力、機會及意愿,然而這些同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密切相關。其中員工通過招聘、甄選、錄用三個過程進入企業,其中甄選過程尤為重要。企業需要對不同職位對能力勝任的要求進行全面分析,這樣才能使企業進一步明確職位所需的知識、能力、和技能,促進企業激發出更多創新方案,并且認真篩選相應職位員工。Pfeffe認為,創造一直優秀的員工隊伍,企業必須制定嚴格的招聘程序。嚴格的招聘程序不僅需要關注應聘者的知識技巧及辦事能力,更應該關注應聘者的忠誠度、主動性及適應能力等個人特點及發展潛質。對員工進行適當的培訓能夠提高員工技能,然而員工的內在特質及潛能則只能在選拔過程中考核,一個真正適應相應職位的員工才能長期維持雇傭關系,為今后企業的生產進步及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組織通過招聘進行對員工的甄選,真正找到適合企業文化并且工作效率極高的員工可以加快建立并提升企業同員工之間的組織關系。

        2.2促進知識共享的人員培訓與開發

        培訓和開發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基本職能活動,能夠促進知識和技術按照企業需要自由更改,使知識共享、知識創新、知識應用得到更好的實現。員工進行的正式及非正式的培訓及開發,能夠使員工進一步接受企業文化,提高知識分享的有效性。企業可以建立學習型組織以優化知識創新環境,是學習型組織各成員之間能夠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同時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重要信息。學習型組織如果能夠良好運作不僅能夠進一步從整體上知識型員工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能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學習組織成員之間要強調學習,提高組織成員之間的學習能力,相互激勵知識創新,開發每位成員的潛能,培養成員的洞察力,建立組織內部的良性循環。企業同時應該為員工提供有效的科學技術支持,為企業培訓創建一個良好的知識學習基礎平臺,構建完整的知識管理系統,進一步有效的挖掘并處理、共享新的知識,建立同知識管理相配套的數據庫,保證知識的有效積累,協調企業內部及外部資源的聯系,更新現有知識資源,提高并發掘企業成員的創新能力。

        鼓勵知識創新的績效管理和薪酬機制。知識型企業的績效管理不僅需要重視知識型員工的績效考核及技能考核,同時應著重注意如何鼓勵員工將自己的全部能力發掘并貢獻給公司,增強成員之間的跨邊界團隊合作精神,是成員之間的知識進一步交流充分共享,促進企業應變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實施通過知識貢獻為基礎和基于企業產出的績效管理更加適合企業發展。企業在績效考核的過程中應納入知識貢獻行為和效果、學習分享的程度態度等內容,通過考核員工的企業的知識貢獻使企業同員工之間到達一種互惠互利的模式,促使員工心甘情愿地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是整個企業加以學習即利用,帶動企業整體績效的上升,形成互相信任的企業氛圍。其次,股票或期權同樣是一種能夠有效吸引、留住并激勵員工的特殊報酬制度,促使員工將自身的知識全部發揮出來。知識型員工自我實現及崗位的變動渴望較為強烈,企業需要提出特殊的策略協調員工同企業之間的關系。因此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其能夠更加盡心盡力為企業服務是十分重要的。

        維系知識共享氛圍的員工關系管理。員工同組織之間的關系只要是通過影響員工對組織的承諾促進其知識共享與整合的意愿。企業的人員配置、績效管理、薪酬激勵、培訓開發等多種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能夠確定組織同員工之間的不同聯系,進一步傳達組織對員工的不同期望,向員工展現企業的支持及承諾,使員工認同并支持組織建設,鼓勵其更好發展,是知識創新成為企業的核心文化。同時,企業可以將部分權力下放,從根本上改變企業文化,引導底層員工參與創新,因此企業需要充分尊重員工個性,實現員工同企業之間的相互協調,更好地強化人力資源體系的整體運作能力,并且形成一個使員工強烈地、長期的為企業服務的企業文化,帶動整個企業形成一個良好的工作、分享氛圍,帶動整個企業向上發展。

        第3篇:企業管理基礎知識范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大多數出版單位完成轉企改制以后,傳統出版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經營上表現為市場份額減少,盈利能力下降。要改變現狀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機制,以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科學的管理機制包括生產流程管理、財務管理、薪酬管理、績效考核和質量管理等。通過制定一套既適應市場環境又適合自身特點的綜合性管理系統,達到對企業的有效控制,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可以使出版企業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前提下,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全面預算作為一種全方位、全過程和全員參與編制與實施的預算管理模式,是具有規劃、控制、協調、評價等綜合性管理功能的工具和手段,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幫助出版企業加強內部控制,防范經營風險,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運行效率,最終實現出版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

        二、出版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指標體系

        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企業中,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處于整個企業管理的樞紐地位。預算的編制、執行、控制和考評等一系列環節,以及眾多信息的搜集、傳遞工作都離不開財務管理工作。所以應以財務指標為主、非財務指標為輔的原則設計預算指標體系。

        (一)財務指標的確定

        財務指標體系基本是按照“利潤表”中的項目來建立,這樣做的優點是:1、方便最終形成三大表即“預計利潤表”、“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現金流量表”;2、預算指標全面;3、信息反饋及時,通過每月的財務報表就反映出整體預算的完成情況;4、有利于將預算指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到各個部門。需要說明的是,盡管財務指標以“利潤表”為基礎來設計,但在實際工作中預算指標要逐步分解到基層部門及崗位,這時有些項目是無法分解或者基層部門無法核算的,比如稅費等,只能由財務部門匯總計算;還有些項目是各個部門都涉及,若具體細分下去,企業將耗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比如各種社會保險等,本著效率原則可以將這部分預算集中到財務部門或人力資源部門來做,所以在預算指標體系里把這部分歸到“其他項目”中。出版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財務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二)非財務指標體系的確定

        非財務指標在出版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可以彌補財務指標的不足,是經營核算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編輯、出版、營銷發行這三個重要環節都有與之相對應的、與業務高度相關的實物量指標,比如編輯環節的出版品種、出版數量、編校差錯率,出版環節的出版碼洋、用紙量、千印張,營銷發行環節的銷售回款、客戶占有率、庫存碼洋等,這些都是考核各個部門及崗位的重要依據,如果僅用財務指標是不能反映企業經營的全貌,只有與非財務指標結合全面預算才完整。出版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非財務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三)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配合運用

        在出版企業的具體工作中兩種指標需要配合運用,簡單來說就是用財務指標進行整體控制,用非財務指標進行具體控制。整體控制是從宏觀上了解掌握全面預算的執行進度,通過對階段性預算完成情況進行分析推算出全年的完成情況;用與財務指標有高度相關的非財務指標做進一步分析,從不同角度科學地分析預算差異及其對預算目標的影響。比如圖書(期刊)銷售收入是財務指標,與其相關的非財務指標有出版的品種、期、冊、編輯總頁碼、銷量、折扣等等,必須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例如,某出版企業兩個編輯室半年預算完成情況如表3所示。

        根據表3,如果僅以財務指標為預算考核的依據,則第一編輯室56%的完成情況明顯高于第二編輯室的49%,但是從銷售回款上看第二編輯室完成的更好。所以在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中僅僅依靠財務指標是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的,必須兩個指標配合運用,充分考慮到預算完成的客觀性和全面性,這樣才能準確地反映預算的執行情況,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年度預算目標的實現。

        三、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設計及實施的要點

        筆者認為,出版企業指標體系設計的要點可以用“三、二、一”來概括,即:預算指標要進行三層分解,兩個上下才能完成,執行過程中還要抓住一個關鍵。

        (一)三層分解

        預算管理的過程就是將企業的總體目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到各個部門的過程,這個分解要經過三個層次,分別是高層分解、中層分解和基層分解,每次分解的目標和任務均不一樣。

        第一,高層分解是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結合,按經營年度來分解,分解成年度的具體經營目標,使企業戰略得到有效的實施。

        ①企業戰略目標是通過全面預算管理來分解落實的。企業戰略目標具有前瞻性、長遠性和全局性的特點,但是在具體的經營管理中卻難以把握,所謂“三分戰略、七分執行”,只有將相對抽象的戰略管理細化為生產預算管理、銷售預算管理、籌資預算管理等可操作可控制可考核的預算管理模塊,戰略管理才更有實際意義。

        ②企業戰略目標是全面預算管理的起點和終點,說它是起點,因為它是以企業現在所面臨的發展階段、現實狀況、市場環境等為依據制定的;說它是終點,因為它的最終目的是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③企業戰略目標通過全面預算的執行得以調整、優化和評估。企業戰略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市場環境的變化、選題策劃、產品研發都可能帶來新的機遇和新的方向,引起全面預算的調整。全面預算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反饋到企業戰略的層面,從戰略的高度重新審視企業發展目標是否合理,所以整個的過程是動態的,在不斷調整改進中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最終實現企業目標。

        第二,中層分解是與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結合,按財務指標來分解,分解成具體的預算項目,使預算指標全面、細致,沒有遺漏。

        ①預算管理是企業發展方向、經營目標的定量反映,將企業各個部門及崗位獨立、分開的預算數據匯總,按財務指標歸納、調整形成總預算,也就是財務預算,其核心內容為:現金預算、預計利潤表和預計資產負債表。

        ②財務預算作為企業的總預算涵蓋了所有部門的預算數據,它與企業業務流程相結合也更容易發揮它內部控制功能,可以讓企業決策層及時了解收入、成本、資金等方面的動態運行狀況,掌握企業的經營情況。

        ③按財務指標分解的預算指標更突出企業的整體概念,避免在預算編制與執行過程中出現的部門各自為政,片面追求部門利益,忽視總體利益的現象。

        第三、基層分解是與企業的內部機構設置結合,按部門及崗位分解,實際上是落實責、權、利,明確角色分工的過程。

        ①預算指標分解到部門,使部門的負責人都了解本部門的預算,本部門預算與企業總預算的關系、與其他部門預算的關系。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了解掌握本部門的完成情況,促進與其他部門的互動與溝通,做到協調一致。

        ②預算指標分解到員工,使每位員工都了解到本崗位的預算,本崗位預算與部門預算的關系,與其他崗位預算的關系,在預算的完成過程中,完成好自己的工作,配合好其他崗位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激勵所有員工為完成預算努力,

        ③基層預算分解有助于業績評價,通過指標分解確定各項預算數據,并以此作為評價部門或員工工作情況的標準,定期與預算完成情況來對比,尋找差異、解決問題,并作為業績考核與獎懲的依據。

        (二)兩個上下

        第一個上下是指制定預算指標至少要參考企業三年的基礎數據,這些基礎數據要自下而上匯總,再進行綜合分析之后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形成各年度預算管理目標;將本年度預算管理目標采用科學的方法變成便于執行、控制、考評和監督的預算指標,經預算管理委員會批準后,自上而下層層分解、逐級下達,保證各項指標落實到預算責任部門及崗位。這樣就完成了第一個上下。

        第二個上下是指一次預算管理循環結束后,收集預算完成數據及信息要從預算責任部門及崗位開始,自下而上層層匯總,準確、全面、及時的信息是科學進行預算考評工作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將本年預算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和總結,再將結果自上而下層層考核,與各預算責任部門的完成評價和員工的崗位薪酬掛鉤。這樣就完成了第二個上下。

        (三)一個關鍵

        第4篇:企業管理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4號》 公允價值 個別財務報表 合并財務報表 投資收益

        一、關于企業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喪失了對原有子公司控制權的的具體賬務處理

        (一)在個別財務報表中,對于處置的股權,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同時,對于剩余股權,應當按其賬面價值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或其他相關金融資產。處置后的剩余股權能夠對原有子公司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按有關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對上述解釋的理解分兩個步驟進行解讀:

        1.對所售的股權的賬務處理。

        對所出售的股權,個別報表應結轉與所出售股權相對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出售所得價款與處置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投資收益。

        所出售股權相對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即是以個別報表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除以所持有的相應的子公司的股權比例,再乘以所出售的子公司的股權比例。

        舉例如下,黎明公司于2006年6月持有旭日公司80%股權,賬面價值為8000萬元,合并初始日旭日公司的凈資產為9000萬元,黎明公司于2012年3月30日將所持有的旭日公司50%股權出售給陽光公司,出售所得價款6000萬元,喪失對旭日公司的控制權。

        所出售股權相對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5000萬元(8000÷80%×50%)。

        個別報表確認投資收益1000萬元(6000-5000)

        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6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5000

        貸:投資收益 1000

        2.對剩余股權的賬務處理。

        對于剩余股權,應當按照其賬面價值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處置后的剩余股

        權能夠對原有子公司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按有關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首先,如果處置股權后對子公司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應當對被投資

        企業依然采用成本法核算,不作賬務處理。

        其次,處置后的剩余股權能夠對原有子公司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按有關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對于剩余股權部分,應當假設合并初始日對子公司就采用權益法核算,對長期股權投資按照權益法進行追溯調整。對原取得投資初始日至處置投資當期期初進子公司實現的凈損益,應按剩余股權比例確認為留存收益;對處置當期年初至處置投資日子公司實現的凈損益,應按剩余股權比例確認未分配利潤;因其他原因導致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變動的,應按剩余股權比例確認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舉例如下: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31日旭日公司共計虧損1000萬元,2012年1-3月虧損300萬元,合并初始日至出售日資本公積增加500萬元。

        處置股權后黎明公司持有旭日公司30%股權,按此股權比例按權益法進行追溯調整。

        增加未分配利潤-300(-1000×30%)

        增加未分配利潤 -90(-300×30%)

        (說明:因1-3月旭日公司的凈利潤已經體現在合并報表中,故本年度追溯調整的凈利潤通過“未分配利潤”反映,不影響當期損益)

        增加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50(500×30%)

        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240

        貸:未分配利潤 -300

        貸:未分配利潤 -9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50

        (二)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對于剩余股權,應當按照其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與剩余股權公允價值之和,減去按原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的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投資收益。與原有子公司股權投資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應當在喪失控制權時轉為當期投資收益。如果在合并初始日存在相關商譽,還應當扣除商譽。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處置后的剩余股權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按照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相關利得或損失的金額。

        對上述解釋分四個步驟解讀,

        1.計算在合并層面確認的總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6000+3600)-(9000-1000-300+500)×80%-800=2240

        (注:上述公式中的800萬為合并初始日形成的商譽(8000-9000×80%),計算投資收益時予以扣除)

        在母公司報表中已確認1000萬元的股權轉讓收益,在合并層面應確認1240萬元(2240-1000)的投資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 1240

        借:投資收益 1000

        貸:投資收益 2240

        2.對所出售部分的股權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進行追溯調整。

        黎明公司持有旭日公司期間利潤增加而相應增加的收益(權益)相對于處置股權部分的份額未考慮,購買日至處置股權日旭日公司實現凈利潤-1300萬元,其他綜合收益500萬元,由于在個別報表未體現,合并報表應予調整。

        增加未分配利潤-500(-1000×50%)

        增加未分配利潤-150(-300×50%)

        增加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250(500×50%)

        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400

        貸:未分配利潤 -500

        貸:未分配利潤 -15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50

        此時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為=8000-5000-240+1240-400=3600

        而剩余30%股權的公允價值正是3600萬元

        3.調整綜合收益的影響。

        旭日公司的其他綜合收益中與黎明公司持有股權(80%)相關的部分(500萬元×80%=400萬元),也應當轉為當期投資收益。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00

        貸:投資收益 400

        4.在財務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

        在喪失對旭日公司控制權當期的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中,黎明公司還應當披露其處置后剩余的旭日公司30%股權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3600萬元)、按照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相關利得金額1140萬元(3600-8200×30%)

        二、關于企業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喪失了對原有子公司控制權的的解釋的主要變化、特點及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1.本項解釋的主要變化。

        本項解釋規定將所持有的全部股權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出售,用所持有的全部股權股權相對應的公允價值與子公司的凈資產所占份額的差額確認投資收益。

        這是新的解釋與原準則最大的區別之處,原準則僅確認出售部分的投資收益,新的解釋不光確認所出售部分的投資收益,還同時對剩余股權視同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出售確認投資收益。

        2.本項解釋的特點。

        對于剩余的股權,在個別報表層面,維持原先的歷史成本基礎,按照追溯調整后的長期股權投資披露;而在合并層面剩余的股權是按照公允價值披露。這樣將導致處置后剩余的同一項股權投資在個別報表和合并報表上的計量基礎不一致,個別報表上保持原帳面值基礎,合并報表上則重新建立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并且該差異以后將一直存在直至股權被處置為止。這種處理方法體現了了有中國特色的合并報表層面趨同,而個別報表卻部分趨同的特性。

        3.本項解釋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

        首先,本解釋對企業非經常性損益影響巨大。本解釋施行后,對于一些投資

        期限較長特別是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企業,被投資企業凈資產遠遠低于其公允價值,這樣給一些企業留下了較大的利潤調整空間,處置投資時點的選擇對企業的利潤影響很大。因而監管部門應加強各企業信息披露的力度,要求各企業采用適當的方法合理確定公允價值,在使用估值技術的情況下,特別關注估值技術的的依據和估值方法的合理性。

        其次,按照新的解釋賬務處理后在合并報表中反映的長期股權投資價值為公允價值,更符合資產的定義。

        新會計準則中對資產定義為“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家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按照原準則處理后的長期股權投資為按照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確認的投資成本,但是對于一些投資期限較長特別是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企業,被投資企業凈資產遠遠不能反映其公允價值,即不能反映“預期會給企業家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而采用新的解釋帳務處理后更接近它的公允價值,更接近于資產、尤其是一項投資性質資產的真正內涵,更有利于報表使用者了解企業資產的真正價值。

        再次,按照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原則,按照新的解釋在合并報表中反映的長期股權投資價值和處理方法更接近于國際會計準則。

        總之,本項準則的調整對企業的利潤、資產的價值影響很大,也體現了中國會計準則的特點和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趨同,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研究其內涵,保證披露的公允價值的合理性;作為中介機構和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審計和監管力度,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參考文獻:

        第5篇:企業管理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團學組織;標準化;管理模式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程度的加深,高校團學組織形式日益多樣化,且成為高校團學工作的中堅力量。但我國高校團學組織結構和工作模式缺乏科學性,導致高校團學工作效率較低。為優化高校團學組織結構,提升組織工作效率,將企業標準化運作模式與團學組織現狀相結合,建立標準化高校團學組織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

        一、企業標準化管理的特點與運用借鑒

        企業標準化管理是企業通過有效組織,協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提高標準化水平,從而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它具有監控性、穩定性、先行性和基礎性等特點。

        標準化建設是組織建設的基礎,組織管理水平與標準化的廣度和深度密切相關。現代組織分工明確,組織關系復雜,對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要求較高。而組織的標準化管理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措施。借鑒企業標準化管理思想,組織實施標準化管理不僅能夠協調各部門工作,提升組織工作效率,同時能夠提升組織人員素質,建立高效的管理秩序,有利于推動組織全面管理的實現。

        二、傳統團學組織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校團學組織管理機制大部分沿襲多年前的方式,造成團學組織管理模式陳舊、管理制度欠缺,嚴重制約了組織的發展。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組織效能與效率問題。對團學干部缺乏系統性、專業性培訓,導致學生干部能力不足,組織工作效能和效率不到,最終效果達不到預期水平;組織缺乏相應的應急措施,導致團學組織開展活動時遇到突況時不能完成預期目標。

        (二)團隊管理-成員激勵問題。團學干部缺乏對團學組織的全面、深刻認識,責任和義務不明確;缺乏對團學干部的獎懲措施,導致團學干部的歸屬感和積極性不強,組織較為渙散,人才易流失,發展缺少基礎動力。

        (三)管理水平與組織文化問題。組織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監督機制,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性、合理性,不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工作效率較低;團學組織沒有良好的品牌效應,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不高,導致活動開展難度較大。

        三、標準化管理在團學組織中的運用與思考

        1、組織結構化。企業組織中,從事產品服務開發的部門負責企業的研發工作,研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從事產品與服務推廣的部門承擔市場推廣職責,其主要作用在于為產品或服務打造良好的形象,提升知名度,達到提升產品和品牌影響力目的;財務部作為企業經濟樞紐,控制公司的各項支出,保證企業利益最大化。在團學組織中,以項目為中心,將活動項目視為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建立研發中心,負責從各級學生搜集信息,策劃具有學生市場的活動項目;建立推廣部門,建立完整有效的推廣方案和校園文化配套策略,打造活動項目及團學組織品牌效應,提升團學組織影響力;財務部審核各項目預算費用,同時合理規劃項目資金;主席團、秘書處、人力資源部、項目服務中心等部門根據工作內容相互配合,保障團學組織正常運轉。

        2、管理制度化。一個優秀的團學組織,除了有健全的組織結構作為基礎,還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為保障。在搭建組織制度框架時,在現有結構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團學組織總章程,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規范日常事務,并以此為基礎,擴展部門章程,以會計專業為背景建立財務制度,保障組織經濟公開、順暢運行;以人力資源管理和績效管理為基礎學科,結合技能測試、情景模擬等方法建立團學干部選拔錄用機制,運用360°和KPI績效考核法完善學生干部考核體系。在建立和完善硬性制度的同時,加強組織文化建設,以組織文化為核心,發展組織軟制度,提升團學干部對團學組織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3、運作項目化。以往舉辦團學活動多由部門單獨負責,組織效率較低,分工不明確,同時減少了團學干部參與到活動全程的機會,嚴重限制了團學干部的提升機會和提升空間。

        結合項目管理思想,將團學組織活動“項目化”,使活動承辦方由部門向項目組的過渡,弱化部門概念,強調項目組管理作方式,以項目的形式實現組織目標和任務,達到推動工作方式由被動向主動轉變,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目的。

        如圖1,為項目化運作流程簡單的概括:圖1項目化運作流程圖

        以項目運行中的財務管理為例,在項目申報階段,財務部門審核預算,通過審核后,項目組可向財務部預借30%的項目經費用于前期準備;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組向財務部預借60%項目經費用于活動開展;項目結束后,項目組提交相關項目資料和費用發票,財務部核算經費使用狀況,劃撥剩余10%的經費。

        四、標準化模式運作下的團學組織成效分析

        1.人數方面。在新型組織結構下,團學組織結構得到有效精簡,對比兩屆團學組織人數,往屆總人數為119人,現總人數為97人,比往屆減少18.5%;在體系結構縮小的同時,對比兩種模式下項目各時間段個人工作量(如圖2),雖然前期工作量較大,但隨著時間推移,工作量逐漸減少,新模式的優勢逐漸顯現。圖2新舊模式工作量圖3新舊模式項目完成時間

        2.工作時間方面。對比傳統模式和標準化模式下的項目完成時間(項目完成時間=項目策劃時間+項目審核時間+項目啟動時間+項目實施時間+項目評價時間),如圖3所示,以學科競賽類活動為例,由于前期策劃全面細致,人員和工作經過合理安排,避免了傳統模式下項目實施過程中時間和人力資源的浪費,對于持續時間較長的項目,項目時間明顯縮短,工作效率有顯著提升。

        3.其他方面。對團學干部進行系統化的培訓,針對基層學生干部開展團學組織認知以及基礎技能培訓,對中高層學生干部開展組織管理培訓、思想政治培訓等,使團學干部更全面、深入認識團學組織性質,明確自身責任,也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質,在服務師生的同時達到了提升和鍛煉自己的目的;在完善考核制度的基礎上加強監督機制和獎懲機制的建立和執行,提高了團學干部對工作的認真程度和積極性。

        將企業標準化管理思想運用于高校團學組織管理,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和挑戰,同時也是加強高校團學組織建設的新趨勢。然而,團學組織的建設并沒有一個標準模式,只有通過不斷引導團學干部主動探索和實踐,突破現有觀念的束縛,不斷完善組織結構和管理制度,發揮團學干部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工作效率,才能實現高校團學組織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此項課題屬于成都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項目《專注標準化管理 著力職業素養平臺建設――以成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團學組織建設為例》(項目編號:CDU_CX_201301081)

        參考文獻:

        [1]夏斌,喬麗娟.創新管理模式,提升職業素養――探索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會建設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2,(29).

        第6篇:企業管理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股權置換 稅務處理方式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 的文件精神,企業重組的稅務處理區分不同條件分別適用一般性稅務處理規定和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

        2012年*月*日A公司與B公司簽署《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2012年*月*日雙方簽署《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之補充協議》,協議約定:B公司向A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A公司持有C公司100%股權、D公司80%股權。

        本次交易支付對價具體情況為:以2011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本次交易購買資產的作價以《資產評估報告》所確定的評估值為依據,經評估,購買資產的交易價格總額為276,421.99萬元,其中C公司100%股權評估作價為230,630.34萬元,D公司80%股權評估作價為45,791.65萬元。經國務院國資委的備案確認,標的資產評估值為2,777,670,307.00元,其中C公司100%股權評估作價為2,318,330,055.00元,D公司80%股權評估作價為459,340,253.00元。考慮到評估基準日后C公司已實施分紅30,538,801.00元,本次交易價格為評估值扣除分紅金額,即2,747,131,506.00元。B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A股發行價格為9.02元/股,向A公司發行股份總量為304,560,033股。

        一、現就上述重組事項是否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進行探討

        (一)特殊性稅務處理的判斷

        B公司系收購方。事實:一是 B公司向A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貴公司持有的C公司100%股權、D公司80%股權事宜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二是B公司購買的股權已超過被收購企業全部股權的75%。三是企業重組后,B公司承諾連續12個月內不會改變重組資產原來的實質性經營活動。四是在本次交易中,B公司在該股權收購發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為其交易支付總額的100%。

        理由及結論:根據財稅[2009]59 號第五條及第六條第二款的規定,我們認為此筆經濟業務屬于"企業重組中的股權收購方式",可以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

        (二)一般性稅務處理的判斷

        A公司系收購方。事實: B公司本次向A公司發行股份總量為304,560,033股。A公司購買的股權未超過被收購企業B全部股權的75%。

        理由及結論:根據財稅[2009]59 號第五條及第六條第二款的規定,我們認為此筆經濟業務屬于"企業重組中的股權收購方式",不可以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

        二、現就B公司向A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貴公司持有的C公司100%股權、D公司80%股權事宜(以下簡稱該事項)采取不同的稅務處理方式涉及的企業所得稅問題計算比較分析如下

        (一)A公司該事項如果采用一般性稅務處理,涉及的所得稅計算如下:

        A公司屬股權轉讓方,應確認股權轉讓所得:

        股權轉讓所得=取得對價的公允價值-原計稅基礎=2,747,131,506元-(C公司實收資本×100%+ D公司實收資本×80%)= 2,747,131,506 -(1,967,444,153.93 +400,000,000.00 )=379,687,352.10元

        根據A公司提供的2013年度的會計報表,A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總額為-276,920,262.88 元,如果上述事項按一般性稅務處理,則A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總額應為-276,920,262.88 +379,687,352.10=102,767,089.20元。

        我們假設A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即為2013年度的納稅調整后所得,則貴公司2013年度納稅調整后所得102,767,089.20元應先用于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根據某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A公司2012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納稅申報鑒證報告》,A公司以前年度結轉至2012年度可在稅前予以彌補的虧損為401,056,504.60元,其中2008年未彌補的虧損278,095,330.70元,2011年未彌補的虧損122,961,173.90元,2012年度按核定的納稅調整后所得可結轉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為170,714,684.43元,經核定尚需在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總額571,771,189.03元。

        A公司2013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102,767,089.20-102,767,089.20=0.00元,A公司2008年度尚未得到彌補的虧損的余額175,328,241.50元,因為超過五年的彌補期限,不再轉入下年。A公司結轉至以后年度可在稅前予以彌補的虧損為293,675,858.30元,其中2011年未彌補的虧損122,961,173.90元,2012年未彌補的虧損170,714,684.43元。

        (二)A公司該事項如果采用特殊性稅務處理,涉及的所得稅計算如下:

        依據財稅〔2009〕59號文件的規定,符合特殊處理條件的股權收購業務,被收購企業股東可暫不確認股權轉讓所得或損失。被收購企業的股東取得收購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收購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收購企業取得被收購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收購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收購企業、被收購企業的原有各項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和其他相關所得稅事項保持不變。

        根據財稅〔2009〕59號的規定,A公司屬股權轉讓方,也屬于被收購企業的股東,取得收購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收購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即A公司取得B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為:

        C公司實收資本×100%+D公司實收資本×80%=1,967,444,153.93 +400,000,000.00=2,367,444,153.93元。也就是說A公司本期可以暫不確認股權轉讓所得,但這里我們需要提醒A公司注意的是未來A公司轉讓B公司時允許扣除的計稅基礎為2,367,444,153.93,而不是取得時的公允價值2,747,131,506元。

        根據A公司提供的2013年度的會計報表,A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總額為-276,920,262.88 元,如果上述事項按特殊性稅務處理,則貴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總額應為-276,920,262.88 +0.00=-276,920,262.88元。

        同樣我們假設A公司2013年度賬面利潤即為2013年度的納稅調整后所得,則A公司2013年度納稅調整后所得-276,920,262.88元可以結轉以后年度彌補。

        根據某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A公司2012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納稅申報鑒證報告》,A公司以前年度結轉至2012年度可在稅前予以彌補的虧損為401,056,504.60元,其中2008年未彌補的虧損278,095,330.70元,2011年未彌補的虧損122,961,173.90元,2012年度按核定的納稅調整后所得可結轉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為170,714,684.43元,經核定尚需在以后年度彌補的虧損總額571,771,189.03元。

        A公司2013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0.00元。A公司2008年度尚未彌補的虧損278,095,330.70元,因為已經超過五年的彌補期限,不再轉入下年。A公司結轉至以后年度可在稅前予以彌補的虧損為570,596,121.20元,其中2011年未彌補的虧損122,961,173.90元,2012年未彌補的虧損170,714,684.43元,2013年未彌補的虧損276,920,262.88元。

        三、以上兩種方式的比較

        通過以上計算,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采用哪種方式,A公司本期都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所不同的是:

        第7篇:企業管理基礎知識范文

        企業管理概論是職業院校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綜合性課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與技能,從而適應基于現代技術環境與科學管理條件下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因此,本文提出,教師在企業管理概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會學生用經濟觀點、管理觀點去觀察、分析問題。

        關鍵詞:

        職業院校;企業管理;課程教學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在社會經濟大環境中進行的,企業的戰略、營銷、財務、生產組織、技術選擇、人力資源等各方面的管理,既需要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也需要基礎經濟知識。因此,從市場經濟學、管理學再到企業管理,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研究和管理經濟組織的基本思路。通過這三門課的融合,可以更有效地解決企業經濟活動問題。在此背景下,企業管理概論課程應運而生,其落腳點是對現代企業的運作及管理進行研究,指導管理實務,使人們的生產經營活動更具有針對性。當前,職業教育也處在巨大的變革中,人才培養已從封閉、單一型的教育轉向開放、復合型的教育。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提高素質,成為中職、高職教育的重要目標。加強對學生經濟管理素質的培養正是適應這一轉變、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措施。因此,不少職業院校相繼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加入企業管理概論這門課程,以期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就業做準備。

        一、課程內容

        企業管理概論課程是以市場經濟學和管理學為理論基礎,融市場經濟基礎知識和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于一體的一門綜合性課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及科學的管理方法與技術,樹立經濟觀念和現代管理觀念,以適應基于現代技術環境與科學管理條件下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職業院校教學的主要對象都是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加之生源,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所以應以市場經濟學、管理學為理論基礎,以現代企業管理為重點構建這門課程。將該課程的培養目標設置為,以讓學生了解、理解必備的經濟與管理的基本知識為出發點,介紹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實務。其中,“現代企業管理”模塊涵蓋了企業管理實務、企業運作過程及管理、企業資源配置及管理、企業與企業環境等內容;“經濟管理基礎”模塊涵蓋了管理組織,管理職能與管理原理,消費者、生產者與政府行為,市場供求分析,市場經濟基礎等內容。這樣就突破了以往的企業管理教材結構體系,以現代企業管理為主線,將經濟基本知識、管理基本知識和企業管理實務融為一體,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也便于教師根據各專業的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做出取舍。

        二、課程意義

        我國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經濟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正是中職、高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開放的現代社會中,一名專業技術人員掌握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與技能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筆者學院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反饋,我們發現企業中的許多工作、問題都與管理和技術密切相關,企業一線的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生產技術規律和經濟規律,懂得企業管理知識,樹立經濟觀念,掌握技術經濟分析方法。為此,學院近年來不斷加大企業管理概論課程的教學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許多學好這門課程的學生更能勝任管理崗位,也能更好地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為將來的發展、成才提供了保證。

        三、課程教學

        1.課程要求企業管理概論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因此,對職業院校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要求上要有所降低。為此,我們將本課程的要求設置為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市場經濟的基礎知識;熟悉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現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了解現代企業運行的基本規律以及企業主要部門的管理內容,學會溝通、協調與配合;樹立經濟觀念,初步具備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

        2.教學方法企業管理概論綜合性、實踐性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讓學生樹立經濟意識和管理意識,指導學生學會用經濟觀點、管理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其次,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企業管理是對管理的規律性的認識,是對企業管理實踐的總結與概括。這就要求教師教學切忌照本宣科,而應深入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企業管理知識。最后,要注重知識的綜合應用。企業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哲學、心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各種專業技術。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各種知識的綜合應用,從而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8篇:企業管理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教育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5-0-01

        一、會計素質教育的界定

        會計素質教育是指學習者的分析、綜合、解決會計問題能力、有效傳輸會計信息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繼續學習會計知識能力為目標的會計教育方法、手段的總和。具體的說,作為會計專業人員首先應具對一般經濟事項分析、綜合問題的基礎能力,這就需要其具有較為寬廣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然后是信息處理能力,也是會計人員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三是具有較為深厚扎實的宏觀、微觀經濟基礎知識并且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也是其為可持續發展必須具備的一種潛能。

        二、會計學科體系改革

        我國現行會計學科專業知識課程多且導向不一。現行會計市場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從傳統的單一會計操作轉向管理、咨詢、企業診斷等,所以教學要求也由應試模式轉向素質教育模式,因此會計學科體系的改革必須提到日程上來。在會計學科課程體系的改革上,筆者贊同可分為三部分:一般基礎知識、相關商業知識和會計專業知識。各部分所包括的內容應根據現行會計職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循序漸進重新改革。

        1.一般基礎知識

        會計學科一般基礎知識與其他經濟類學科基本類同,主要包括英語、漢語寫作、哲學家學和社會主義建設、政治經濟學、數學、計算機、統計、法律等課程。一般知識課程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掌握歷史、社會文化、經濟學等基本知識,培養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形成良好的理解、分析能力和交流溝通技能。筆者認為,對一般知識課程體系應進行如下改革:首先將漢語寫作提高到語文文學高度,以提高學生人文素質修養,加厚其文化底蘊;二是增加自然科學知識和工業技術基礎知識,以利會計人才掌握相關知識,勝任會計工作;第三,適當刪減和合并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建設課程,以增強這些課程的科學性和可讀性;第四,作為會計專業的計算機課程,應當縮減其篇幅和課時。經過改革后的會計學科一般知識體系由以下課程構成:英語、漢語言文學、哲學及政治經濟學基礎、數學、計算機、自然科學基礎、工業技術基礎、統計、音樂、美術和法律。其所占課時比例宜保持在40%左右。

        2.經濟基礎知識

        現行會計職業早已超出記賬、算賬的范疇,成為一個開放系統。在經濟基礎知識課程體系設置上,應明確,一是企業理財和稅收應屬于會計學科專業知識體系范疇,企業理財技能是會計人員基本要求。管理咨詢、企業診斷及企業財務報表離不開企業理財知識的運用,企業理財知識貫穿會計業務始終。同樣,稅收知識也是會計職業中的基本技能。這兩種知識不是對會計人員素質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是會計人員職業生涯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因此這兩項課程內容應納入會計專業知識體系中,同其他會計課程體系一起進行規范管理;二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確立,政府管理手段從直接型的行政管理轉向間接型的經濟調控,會計人員必須更清楚地了解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經濟的影響,這一知識結構也應是會計素質的必備要素,會計學科課程相關商業體系中設置完整的宏觀經濟學很有必要;三是隨著企業經濟業務的日益發展和注冊會計師管理咨詢業務的興起,會計職業更多地深入到企業管理內部,全面的微觀經濟知識也是會計人員必不可少的會計素質,與宏觀經濟學相對應,微觀經濟學開設也十分近切。因此會計學科一般商業知識應由國際貿易與金融、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微觀經濟學基礎、市場營銷、組織行為學、宏觀經濟學等構成。其所占比重宜保持在25%左右。

        3.會計專業知識

        在會計學科改革之中,爭論最多、分歧最大的是會計專業知識課程。現行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存在較大的重復,如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等。特別是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重復至少達到30%以上。會計學科中的企業管理應立足于管理咨詢、企業診斷和經營審計,課程編寫應不同于其他經濟學科和企業管理類管理課程。為了提高學生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在會計學科體系中盡早開設《會計案例》課程。案例的設計應與經濟情況仿真為宜,由于現實經濟情況的復雜性,因而案例編寫綜合性較強。這樣素質教育下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企業理財、企業管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收理論與實務、審計、會計電算化、國際會計、政府會計、會計史、會計學習方法學、會計案例、會計職業道德實習等,其占課時比重仍保持在35%左右。

        參考文獻:

        [1]羅宏,朱開熹.“不做假賬”與會計學素質教育[J].會計之友,2002(1)

        [2]殷國濱.淺談新經濟下的會計人員素質[J].現代會計,2002(2).

        [3]李泰峰,周通德,.國家精品課程網絡教學資源管理系統的研發[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6(1).

        第9篇:企業管理基礎知識范文

        1.從經濟學和管理學科角度而言

        據我們對多所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查發展,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以及管理學是作為其專業基礎課程進行開設,我院自財務管理本科專業開設以來也一直是這樣開設的。就經濟學本身而言,經濟學理論不僅直接產生于現實經濟生活,而且指導反作用于現實經濟生活。學習的目的首先在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懂得從多角度、多范圍、多層面來分析社會經濟問題,能從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中把握經濟問題的本質。而現有的微觀經濟學內容主要是需求、供給、均衡價格、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和市場結構理論等以個體為研究對象展開闡述。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是國民收入的相關內容、失業、通貨膨脹、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經濟增長等。主要著眼于經濟總量及其相互關系的分析。宏觀經濟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了解國家的總體經濟運行以及政府相關政策對這種經濟運行的影響。從而達到提高經濟資源整體運用效率的目的。通過對這兩門課程的學習,不僅要經濟學的理論知識,更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增強學生運用基本經濟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經濟理論和模型去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管理學的主要內容是決策與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管理活動的基本理論、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課程,是一門實用性,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目的是通過管理學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企業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論。經濟學和企業管理學這課程對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從西方經濟學中學到貨幣政策,利率政策,才能在后面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中深刻了解到其對我們的企業的融資成本是有影響的。而且教育部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里面也要求掌握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內容。但是經濟學和管理學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而言,只是作為專業基礎課程,而不是專業課程。

        2.應用型本科專業基礎課程的定位

        專業基礎課程是指某一專業的學生學習該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其作用是為學生掌握后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及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應用型本科的特點是以應用能力為主,因此其專業基礎課程也應該是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相互融合,以用能力為主。因此專業基礎課程應該由由專業學科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理論課程兩類構成。而現有的財務管理專業專業基礎課程將經濟學分成理論性很強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來進行開設和講解。以及僅將就涉及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原理的管理學作為專業基礎課程進行開設。我院的財務管理專業自2009年設立以來也一直是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管理學作為專業基礎課程。而對應用型本科的學生而言,僅掌握其管理學的一些基本理論是不夠的,更需要去了解企業運行的一些管理知識。

        3.從應用型本科的學生角度而言

        應用型本科學生的特點由于應用型本科的學生大多數是三本院校分數錄取的學生,其文化素養本身低于一本,二本分數線錄取的學生。并且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一般是錄取的是文科出生的學生,其數學基本功底比較薄弱,綜合抽象能力也不如一本、二本等院校的學生。但是現有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材,一般多是復雜和模型的推理和深奧的理論分析,并且在理論的分析和闡述中,大多是將理論邏輯分析與數學推理相結合,即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研究。同時還有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圖標,賈縣民,應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民辦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甚至有些還涉及到復雜的概率統計等數學方面的知識。而管理學但是該課程市面上已經出版的教材里面,大多是抽象的語言闡述和一些形象的圖表進行論述。

        二、專業基礎課程整合的方法以及整合的內容

        1.專業基礎課程整合的方法

        專業基礎課程體系設置的首要原則,筆者認為所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程就是結合專業設置的原則,構成對專業的知識基礎內容體系。因此所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程必須符合幾個基本要求:一是所設置的某一通識課程必須能夠給予學生最必備的某一方面專業基礎知識或專業基本訓練:二是所設置的某一通識課程必須是內容覆蓋面較廣的,能夠大致體現某個專業知識體系的課程;三是所設置的所有通識課程必須能夠構該專業學生最基本的,同時又相對完整的專業基礎知識體系框架。而對于專業基礎課程的每一門課程的課程內容的確定對于應用型的本科學生而言,作為其專業基礎課程,學生只需要掌握經濟學當中的一些基本結論,懂得如何去應用這些基本結論就行即可,知道如何應用這些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去分析現實中的經濟問題,從而形成一個區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同時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對那些對經濟學感興趣的同學提供一個基礎。因此需要將較為抽象的基礎理論和理解較具體的形象的專業理論知識,按照應用型本科的“以應用能力”為核心的要求來進行.要針對課程整合的功能、結構和內容綜合程度、課程整合方案的效果進行全方位的慮將多門學科整合成一門專業基礎課。既要考慮學生對專業技能課學習的特殊性又要能體現促進學生發展.與應用型本科教育銜接,從而滲透到各個相關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程。

        2.專業基礎課程的改革

        根據上述基本要求,我院在2014級級的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專業基礎課程按照上述原則進行了修訂,取消了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將線性代數與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作為放回學校統一經管類開設的公共課程;將原來作為專業課程的財務管理概論和基礎會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課程開設,取消原來的統計學,改成經濟統計學,增加34課時的EXCEL在財會中的應用,保留原來的經濟法課程,課時由原來的68課時變為51課時。將管理學改為企業管理學,將國家稅收作為專業課程開設。對于各門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內容的確定中,根據上述的原則和要求,我院重點對經濟學和管理學做了很大的調整。以下就這兩門課程進行闡我院對2014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的課程內容的改革。

        2.1取消管理課程

        將管理學和企業管理學內容整合在企業管理學課程中開設。根據應用型本科對專業基礎課程的定位可知,對于管理學,學生不僅需要了解管理學的一般理論,更需要了解企業經營的管理活動。企業管理的基礎知識,建立相應的知識框架,以便學生在將來的實際工作中逐漸把握企業管理的內在規律。因此需要將管理的基本原理、企業管理實務和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融會到一起。目的是通過計劃、組織、領控制等一系列職能的理論學習,了解企業的資源如何進行優化配置、合理利用、以便順利實現企業的目標。因此我院在2014級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進行了改革由原來的管理學課程改為企業管理學,課程內容即課程教學大綱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管理學原理和企業管理學,其中管理學原理占40%,企業管理學內容占60%。另外,我們還開設了企業設立和運行這門選修課程進行強化對企業運行的相關的知識進行強化。

        2.2取消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門課程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 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欧美国产 | 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片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蜜月a | 日本天堂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