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踐行低碳生活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低碳生活;養成教育;持續發展
2011年9月,湖南省安鄉縣城東小學成立了課題組,正式開始進行小學生低碳生活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
1.創建校園文化,養成低碳習慣
學校以構建綠色校園、生態校園為目標,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于整個校園建設過程之中,力求學校與自然的和諧,與深厚文化底蘊相統一,努力構建低碳文化校園。(1)校園環境建設的生態化。合理規劃花壇綠地,種植花草樹木,每個教室由學生精心創設了圖書角、綠意角,力圖創建出綠色花園式學校;進校門映入眼簾的是溫馨的提示語“今天你低碳了嗎”;校門一側創辦了低碳宣傳園地;校園內隨處可見低碳警示語,整個校園,處處都充盈著低碳的芳香,煥發出低碳的活力。(2)校園管理機構的制度化。低碳校園文化建設要從組織機構、規章制度、陣地建設等方面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用完備的管理制度給置身其中的每一個人提供低碳行為準則,使每個人通過對制度的理解、實踐而將制度內化為低碳行為習慣,最后升華為低碳精神慣性。學校以校長為主抓,以教導處和德育處為管理機構,將低碳校園建設納入學校年度計劃,建立學校低碳工作目標責任制,建立完善學校低碳制度,落實水、電、辦公用品的節約工作,健全學校低碳管理體系和督導評價體系,加強工作領導和組織協調,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引領全體師生創建低碳特色文化校園。(3)校園低碳文化的土壤化。低碳文化是一片土壤,學校一旦形成自己的低碳文化,它的每一個成員就會從這片土壤中吮吸營養,發展成長。哪怕一撥又一撥人從這里離開,他們帶走的僅是個人的智慧,卻帶不走學校特有的文化,只要這片土壤存在,就會有更多的人從這里成長起來!以學生個體作為低碳教育的立足點,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制訂好低碳活動的計劃,確保低碳活動的制度化和經常化。處處踐行著低碳生活,抓實低碳生活,抓實低碳工作,講求活動實效。我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領師生踐行低碳生活,養成低碳行為習慣,創建校園低碳精神文化。學校將每年的4月28日定為學校的低碳節。在低碳節,學校將邀請社會各界參與我們的低碳節活動,倡導社會各界關注環保事業,共同體驗分享低碳生活的快樂,通過學校這片肥沃的低碳土壤,實現低碳生活理念的普及,達到共建低碳社會,打造美麗家園的目的。
2.踐行低碳行為,打造低碳校園
(1)加強低碳環保知識教育。我們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低碳環保知識教育,利用學校低碳宣傳欄、各班教室黑板報定期進行低碳環保知識宣傳;在紅領巾廣播站增設“低碳生活小當家”欄目;各中隊定期開展“與低碳生活同行”的中隊活動;提倡中、高年級學生閱讀《人與自然》《創造改變生活》《養成低碳生活好習慣》《低碳環保百問百答》《低碳生活與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的低碳生活》等書,寫出讀書感悟,定期交流與評比;每個學期進行一次全校性“低碳生活我先行”知識搶答賽。(2)開展一系列低碳實踐活動。每班設立4名低碳小達人,負責班級低碳生活的踐行和管理,定期向課題組研究員交流情況,并提出整改建議。讓我們的“小皇帝”在家里做好用水用電用氣的記錄,評選校園“綠色幸福之家”。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步行街廣場、超市門口、政府機關進行低碳宣傳,倡議全體動員,踐行低碳生活。組織中、高年級學生參觀自來水廠、造紙廠,了解水和紙來之不易,了解污水處理過程,倡導節紙節水。在各種聚會用餐場合做勸導員,不追求奢華生活,拒絕一次性用品,督促踐行“光盤行動”。學校每個學期開展一次“低碳跳蚤市場“活動,將玩過的玩具、看過的書、穿不了的衣服等拿到市場上,以物換物或低價出售,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經濟觀念的同時,讓他們感受低碳生活、舊物循環利用帶來的快樂。(3)與學科融合,低碳環保進課堂。一是將低碳教育與學科教學中的國情教育、資源開采與保護、環境教育、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相結合,與校本課程的課題研究相結合,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納入學校課堂教學,真正落實低碳教育進課堂。如,語文學科中,就某一低碳問題進行演講、編故事、寫建議書等,成為“低碳生活”的實踐者和倡導者;科學學科中,進行動、植物的養殖,開展低碳科學實驗、考察等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養成節水、節電、節氣的習慣;體育學科中,督促學生多進行陽光體育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手工制作課中,利用廢物進行一些有趣的小制作,用舊飲料瓶、紙盒、碎布等,制作成布娃娃、煙灰缸、筆筒、帆船等,用舊的掛歷、報紙,制作風箏、裝飾畫等。二是結合各學科教材,進行了“高效‘低碳’課堂的教學策略”綜合科教學競賽活動。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自編校本教材《低碳貝貝總動員》,作為學校地方課程教材使用,充分發揮低碳教材的功能,創建低碳校園。全校同唱《低碳貝貝》,全校同誦《低碳三字經》。提倡老師布置低碳生活專題作業:如環保作業——制訂個人或家庭“低碳生活”計劃,處處節電、節水、節氣;健身作業——跳繩、踢毽子,堅持每天半小時陽光運動;生活作業——要求低年級學生學洗紅領巾、掃地、整理自己的房間,中高年級學洗衣襪、幫媽媽做家務,做生活的小主人。
3.立足學生未來,注重低碳生活養成教育
低碳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節約能源的習慣,而且也可以通過對這一習慣的培養帶動學生在其他方面習慣的養成,還能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綜合素質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學生作為創造力最為出眾的群體,能在踐行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所學,在開發新能源、研究新產品、改造舊物品等方面,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為節能減排提供新的思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踐行低碳生活,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制定班級《低碳生活準則》,張貼在各班教室,要求全體師生按準則嚴格約束自己。在學校,每天中午紅領巾廣播站提醒:“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你低碳了嗎?”用三分鐘的時間,師生交流當天的低碳行為:少開了一次車、少買了一件衣服、少開了一會電腦、少看了一會電視、少買了一次零食、節約了一個塑料袋等,這樣就把抽象的口號變成具體的行為,養成時時處處低碳的好習慣。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師生們的許多陋習不見了,水龍頭不再滴滴答答;開燈無人、白日燈的現象沒有了;廢紙、飲料瓶也放進了收納袋里;用過的中性筆丟筆套的人少了,換筆芯的人多了;飲水機、電腦不用時都及時關閉了,校園出現了一派新面貌。
關鍵詞:大學生;低碳理念;低碳行為;武漢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8-0268-03
一、問題的提出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中國政府莊嚴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與此同時,為了迫使中國降低碳排放,歐盟近來提出要對中國產品征收碳排放稅,現實的考驗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壓力。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可見低碳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對其低碳理念的培養和低碳行為的引導非常重要。
本文試圖通過對武漢十余所高校大學生低碳理念與低碳行為的調查分析,了解大學生這一特殊對低碳理念的認知度與實踐度情況,并分析低碳理念和低碳行為的動機,旨在進一步推動“低碳生活”理念在大學校園中的傳播,倡導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方式。
二、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在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發放調查問卷采集數據,利用SPSS統計軟件,采用頻數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力求發現在校大學生低碳理念和低碳行為特征。
2.問卷的設計。在此次研究中,將問卷設計為個人基本情況、對低碳理念和低碳行為的評價以及個人低碳行為踐行情況三個部分。個人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所學專業、家庭結構、家庭所在地等有必要的和針對性的信息。對低碳理念和低碳行為的評價采用里克特式五點量表法,記分方式如下:“很不贊同”給5分;“不太贊同”給4分;“一般”給3分;“比較贊同”給2分;“非常贊同”給1分,變量項目的平均數越低,代表贊同程度越高。而個人低碳行為踐行情況則包括日常實踐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3.調查方法及樣本構成。此次調研以武漢市大學生為目標群體,分別從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經濟學院及華中農業大學這七所高校中隨機選取了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具體采用實地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兩種方式。本次共發出400份問卷,回收問卷383份,回收率為95.75%。經過檢查篩選,刪除數據不全的問卷43份,剩下340個有效樣本,有效率達85%。樣本構成(如表1所示)。
4.問卷的信效度檢驗。為了進一步提高問卷的信效度,我們利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對問卷進行了信、效度分析。其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結果
一般認為Alpha值為信度系數值,其取值范圍在0.60以上,其值越高,表示其內部一致性程度越高;KMO為取樣適當性度量,取值范圍在0.60以上,KMO值越大,表明變量間的共同因素愈多,愈適建構效度和進行因素分析,如果KMO值小于0.50時,較不宜進行因素分析,而因素分析是問卷建構效度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樹立低碳理念的動機量表的Alpha和 KMO值分別為0.624和0.741,均達到了問卷的信效度要求。低碳行為量表的Alpha值為0.676,表明信度較好,符合研究要求。
對于內容效度的檢驗,由于量表中涉及到多個類別和性質的測項,且每個類別中的題項選擇既有單選又有多選,這種多類別變量的相關系數統計分析,不適合做因子分析,即構建效度分析,但其測試內容與測試目的基本相符,也具有一定的內容效度。
三、調研數據分析
(一)大學生低碳理念分析
分別從低碳內涵的認知度、低碳經濟理念的認知度、低碳生活理念的認知度及低碳理念的動機四個方面對大學生低碳理念展開分析。
1.低碳內涵的認知度分析
表3 大學生低碳內涵的了解程度分析表
表3表明,大學生對低碳內涵的相關維度的了解程度存在差異,其中,對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知曉度最高,這可能與國家政策的普遍推廣實施有關;對低碳校園、低碳網絡、低碳交通知曉度次之,這與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知道學生較多;對低碳地產、低碳哲學和低碳音樂的了解程度相對較低,有些甚至沒有聽說過,這可能與大學生群體的工作、生活經歷以及興趣愛好等有關。
2.低碳經濟理念的認知度分析。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環境中心主任趙吉敏博士表示,低碳經濟并不是讓人們過得不舒服,而是在強調一種“度”,即當個人生活達到某種適合的舒適度;低碳經濟也不是人們通常以為的污染后的減排之類的補救措施,它其實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種可供選擇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潔能源的開發。本次調研中,我們發現:42.3%的學生不同意低碳經濟是“受苦經濟”、“亡羊補牢經濟”的說法,僅有26.7%的人同意這種看法;49.8%的學生認為中國發展低碳經濟與每人生活息息相關,48.2%的學生認為是政府的事,與普通民眾關系不大,還有極少數人持觀望態度;29%的學生認為低碳經濟肯定會影響自身正常的生活,31%的學生認為一定程度上會有影響,24%的學生認為肯定不會有影響,9%的學生認為可能還會降低生活質量,3%的學生表示不確定。可見,大學生對低碳經濟的看法還是比較積極的,但對低碳經濟影響自身正常生活方面表現得并不樂觀,且“發展低碳經濟,人人有責”的意識不強。
3.低碳生活理念的認知度分析。本次調查顯示,關于大學生對低碳生活消費品的態度,49.4%的人表示自己非常感興趣,并認為它可能會成為一種新潮流;21.6%的人認為與一般產品沒有差別,并不一定會使用;17%的人認為別人買就會買;11%的人表示不看好低碳產品,不會購買;還有1%的人表示不確定。可見,大學生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強。
4.低碳理念的動機分析。根據《動機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將樹立低碳理念的動機分為身心健康動機、被尊重動機、文化動機、從眾動機、交際動機。采用likert五點量表進行測量,變量項目的平均數越低,代表贊同程度越高。
上頁表4表明,大學生把為自己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豐富自己的低碳環保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作為樹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原因。可見,身心健康是大學生樹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動機。
(二)大學生低碳行為分析
1.大學生實踐低碳生活的角色分析。本次調查數據顯示,45%的人認為有必要為減少碳排放量貢獻力量,但尚未采取行動;23.82%的人正在采取行動;不僅采取行動,而且積極向他人宣傳的實踐者占有22.65%;尚有8.53%的學生認為二氧化碳排放量與自己沒有關系。此外,女生認為有必要作出行動,但沒采取實際行動和正在積極向他人宣傳的人分別占48.17%和26.83%,均高于男生。
2.大學生實踐低碳生活方式的行為習慣分析。本次調研表明,96.7%的大學生認為實踐低碳生活中比較容易做到的行動是遠離一次性、節約用水用電、購物需適度。而在多吃素食、選用節能產品、參加低碳活動、出行多用自行車等方面表示比較難做到。
3.大學生低碳生活行為的踐行度分析。低碳生活行為的踐行度,通過設計量表進行測量,并從“衣食住行”四個層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實踐低碳行為的情況良好,(平均水平分值=3.385)。其中,大學生低碳生活行為在“行”方面,踐行度明顯高于平均水平,而在“住”方面,則低于平均水平,在“衣與食上”沒有顯著差異。
4.不同主體的大學生實踐低碳生活方式的差異分析。
表5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衣、食、行”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衣”方面男生踐行度高于女生,而在“行、食”方面,女生比好于男生。在不同年級這一維度上,大三、大四的學生明顯要比好于大一、大二的學生。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通過以上問卷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結論:(1)總體來說,大學生對低碳內涵的了解不夠充分。(2)大學生對低碳經濟的看法較為積極,但 “發展低碳經濟,人人有責”的意識以及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強。(3)身心健康是大學生樹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動機。(4)相對其他群體而言,大學生實踐低碳行為的情況良好,但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衣、食、行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衣”方面男生踐行度好于女生;在“行、食”方面,女生好于男生。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大三、大四的學生明顯要好于大一、大二的學生。
鑒于此研究結論,我們建議:(1)加強宣傳力度,強化低碳理念。首先,政府作為推廣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牽頭人,可以通過組織社會專業環保組織在校園開展低碳的講座,宣傳部門印發《低碳生活守則》等形式,傳播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識,大力倡導大學生逐步向低碳生活的轉變。其次,作為輿論導向的媒體,應加強低碳生活的宣傳報道,對大學生的低碳行為典型事例,進行系列專題報道,彰顯示范效應。最后,學校以及大學生環保組織,應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倡導和規范低碳生活理念和行為,通過舉辦低碳大學生在行動論壇、大學生節能環保創新作品展、低碳生活圖片展等活動,積極宣傳低碳理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2)踐行低碳行為,改變生活陋習。由研究結論可知,大三、大四學生的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度明顯好于大一、大二學生。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低年級學生尤其是新生的低碳生活方式教育,讓學生自覺做到:減少個人碳足跡,更多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等良好的生活習慣;重復使用節能環保購物袋;減少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日用品的使用頻率等等,最終使低碳生活成為校園時尚。
參考文獻:
[1] 低碳時代:大學生該如何踐行低碳呢[EB/OL]..
[3] 王鳳珍,松德梅.論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教育[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12).
關鍵詞: 化學教學 低碳生活 低碳理念
自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后,“低碳”這一話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諸如低碳經濟、低碳裝修、低碳交通、低碳飲食等,時常見諸報端。作為化學老師,我們對于低碳的理解應該不存在任何障礙。宣傳低碳意義,倡導低碳生活成為廣大化學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結合自己的化學教學過程,帶領學生從化學視角,對“低碳”的深刻內涵作了探究,以期幫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意義、理解低碳意義、踐行低碳生活,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筆者利用課余時間及學生雙休日的時間,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究“低碳”這一主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將自己的做法簡述如下,以期為創造“低碳生活”盡綿薄之力。下面是筆者的實踐過程。
一、定低碳主題,激探究欲望
筆者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以“低碳生活”為主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通過激烈討論,深入認識什么是低碳生活,以及低碳生活的意義。然后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深入理解低碳生活。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深入開展,最后以科學小論文的形式對“低碳生活”的論點加以論證,形成自己的觀點。
布置學生寫小論文時,要求包含以下三個方面內容:第一,你對“低碳”的理解;第二,“低碳生活”的意義;第三,你怎樣做才能實現“低碳生活”。初聞“低碳”話題,多數同學一臉迷茫,滿頭霧水,甚至問我:“老師,什么是低碳啊?”只有個別同學說:“哦,我知道,低碳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對于同學們的反應我未加任何回應,只給他們指出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途徑:讓他們注意關注報紙、網絡上的低碳話題,查閱相關的低碳資料,加深對低碳的理解。
一周多時間過去了,許多同學上交了以“低碳生活”為話題的小論文。仔細閱讀之后,我將同學們的小論文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完全借助網絡資料,未經自己加工整合的段落摘抄。其中普遍談到低碳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不是生活能力,具體地講,低碳生活就是一種節約的生活態度,還照搬了許許多多現成的節水、節電、節油、節氣的例子;第二類則是圍繞“低碳就是少排放二氧化碳”這個觀點,闡述了二氧化碳產生的主要途徑、大氣中二氧化碳過多的危害、減少二氧化碳的主要措施等,也算得上是對已學二氧化碳相關知識復習鞏固;第三類則是文筆不錯的作文,先描繪了理想狀態的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等,后將現實中的黑煙臭氣、灰土沙塵等歸于汽車尾氣、工廠廢氣、不文明施工等的禍害,倡導要治理大氣污染,才能實現“低碳生活”。
凡此種種,通過同學們的資料查閱、整合,筆者的初期目標已經實現,同學們對低碳生活有了一定的認識。
二、將知識整合,令認識升華
針對同學們初步搜集資料的實際情況,結合我對低碳生活的理解,對于同學們下一步的研究性學習,我給出了相應建議,引導同學們將已有資料進行有機整合,并在原有的基礎上將論文進行修改,使其對“低碳生活”認識能夠進一步深化。同時,要求學生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科學小論文不同于作文,論文是要以充分的論據將論點加以論證。這里的論點就是論文的觀點,即“低碳生活”的觀點,論證的過程也讓同學們通俗理解:要闡明“低碳生活”是什么,為什么要施行“低碳生活”,怎么做才算“低碳生活”,等等;第二,提醒同學們要勤于思考,仔細研究。如碳元素存在于身邊哪些物質中?這些物質最終將轉化成什么?以此思路理解“低碳”的內涵是什么,再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節省的觀點與“低碳生活”進行有機結合;第三,要求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加強對“低碳生活”的認識與理解。同時,文中要以“我”代替“人們”,以此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低碳生活”不是別人的事,而是自己該做的事。
又一個多星期過去了,同學們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小論文煥然一新地呈現在我面前,其內容與第一次相比也發生了質的飛躍,他們大多打開了思維的局限,開啟了塵封已久的話匣。論文中不僅談到了化石燃料燃燒引起的碳排放,還闡述了人們的吃、穿、用、住、行等,這些都廣泛涉及含碳元素的物質,而這些物質經過氧化后,碳元素大多轉化成二氧化碳,也成為不可低估的碳排量,這就很自然地將吃、穿、用、住、行方面的簡單和節約與“低碳生活”的主題聯系起來,從深層次上真正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要低成本地生活、節儉地生活。認識到了這一點,同學們個個都有很多話可說,有很多行動可做,他們將我特意發的32K紙正反面都寫滿了對低碳的理解和自己可以為低碳生活做到的行動(以前發紙時,若一面不夠寫,總有同學說我小氣,而這次沒有人再說我小氣了)。具體事例如:要將紙張正反兩面都充分利用、用手帕代替餐巾紙、自備筷勺代替一次性筷子、不空掛QQ號、騎自行車代替乘私家車上學,等等,同學們列舉的可行性事例不勝枚舉,對同學們的豐厚收獲我倍感欣慰。
三、固內化認識,促長效行動
在同學們對“低碳生活”有了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為使他們能以認識指導行動,能夠將認識內化成一種習慣的行動,我繼續指導同學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事情:第一,每個人設計三句有關低碳生活行為的日常招呼用語,相互碰面就用自己的招呼用語,代替習慣性的“吃飯了嗎”、“作業做完了嗎”等,這樣有利于相互提醒,便于自己時時、日日不忘做低碳生活的踐行者。第二,將自己的低碳生活小論文上傳到QQ空間或自己經常去的論壇、帖吧等,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和參與低碳生活,并提倡同學們將自己QQ簽名更新為有關低碳生活的話題。
關鍵詞:低碳教育;低碳生活態度;主成分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1-0266-02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經濟、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作為我國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理應是踐行低碳理念、傳播低碳文化的生力軍。但目前大學生低碳生活的現狀不容樂觀,孫震的研究顯示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呈現“知易行難”;宋興怡的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低碳生活相關認知程度參差不齊且總體偏低、低碳生活態度積極與對當前生活環境評價程度較低并存、低碳生活參與行動力嚴重不足等;吳志鵬的研究表明:大學生低碳概念準確認知度不高、低碳生活實踐度不高。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實踐與低碳教育深入密不可分。麻東峰認為高校必然成為低碳教育的重要陣地,高等學校應在課程設置、學生生活實踐及學校管理等諸多方面貫徹低碳教育理念。這些研究都集中在通過學校教育的方式傳播低碳生活理念,并且多為定性研究。然而對于大學生的低碳教育還可以從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方面來進行,本研究即選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個主要教育路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提取主因子,多管齊下促進大學生低碳生活態度的形成。
一、研究概況
1.問卷設計。本研究設計的調查問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個人信息;第二部分為低碳生活態度測度,通過6個李克特五級量表問題進行測度,每個問題設計了“非常同意”“同意”“一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個選項,分別對應“5分”“4分”“3分”“2分”“1分”五個評分等級;第三部分為多維教育路徑對低碳生活態度形成影響測度。綜合已有研究本文將多維教育路徑概括為三方面: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共設計了20個李克特五級量表問題進行測度。
2.數據搜集。本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5所高校(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西南林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中支持低碳生活的本科學生作為研究總體,在每所高校發放100份問卷,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問卷500份,問卷回收率100%。數據錄入SPSS軟件后,整理發現低碳生活態度測度均值≤3分的有38份,這些被調查者不屬于研究對象被剔除,最終有效樣本數據462份,有效問卷率92.4%。
3.量表信度分析。信度是指測量結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或穩定性的程度。只根據一次的測驗結果來估計信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Cronbach Alpha系數,該系數越大(α≥0.7),該測量的信度就越高。通過SPSS軟件計算第二部分低碳生活態度測量量表的信度系數Cronbach Alpha=0.751,第三部分影響因素測量量表總信度值Cronbach Alpha=0.886,信度水平達到了社會科學研究中公認的量表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低碳生活態度影響因素主成分分析
1.數據主成分分析可行性檢驗。KMO(Kaiser-Meyer-Olkin)值和Bartleet球體檢驗可以用來檢驗數據是否適合做主成分分析。一般認為KMO值應不小于0.6,Bartleet球體檢驗統計量數值大,相應概率小則可以拒絕無效假設,從而數據適合做主成分分析。Spss軟件輸出結果為KMO值=0.798>0.6,Bartleet球體檢驗統計量=1369.329,且概率=0,可見本問卷所搜集的數據適合做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提取。利用SPSS軟件做主成分提取,結果顯示:保留主成分為2個,且第一個主成分能解釋57.147%的方差,第二個主成分能解釋29.029%的方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累計方差貢獻率86.176%,該累計貢獻率大于85%。一般認為,負載大于0.6屬于高負載,而小于0.4則是低負載。利用SPSS軟件做主成分矩陣分析,輸出的主成分負載顯示:第一主成分與低碳生活氛圍塑造(0.754)、課堂教育(0.712)、校內媒介宣傳教育(0.780)、低碳活動教育(0.720)呈顯出較強的正相關,這幾個變量則綜合反映學校教育情況,第二主成分與父母的教育(0.605)和父母的榜樣作用(0.697)呈顯出較強的正相關,這幾個變量則綜合反映家庭教育情況。即第一主成分為學校教育,第二主成分為家庭教育。
三、結論建議
對于大學生來說學校低碳教育是促進大學生低碳生活態度形成首要的路徑,這也是對已有研究的肯定。具體來分析四個方面的學校教育負載值,校內媒介宣傳教育(負載值=0.780)的影響最大,校內媒介包括宣傳欄、學校網站等,而課堂教育(負載值=0.712)的影響最小,課堂教育包括專業課程、專題講座等。這說明大學生喜歡主動獲取低碳信息,而不愿被動強制灌輸低碳信息,這與當代大學生獨立、有個性、不愿死讀書、不愿被強制的特點是相符的。因此學校低碳教育應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主動參與,自然而然融入學生的生活理念中。家庭教育是促進大學生低碳生活態度形成不可忽視的力量。雖然大學生大多已離開父母的懷抱在外求學,但父母的榜樣作用能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教育也會因假期的相聚或在校期間的電話交流得以持續。這也給青少年及更年輕一代低碳生活態度形成以啟示,作為父母如果有低碳生活的習慣是能影響到后代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現在的大學生如果養成低碳生活習慣對他們后代的低碳生活方式形成也有重要的影響。大學生以校園作為主要社會環境,受制于客觀條件,而使得本研究中社會教育并沒有成為影響大學生低碳生活態度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我們不能就此否定社會教育的作用,相反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利用公共媒介和發揮環保機構的作用深入大學校園,使社會教育的影響力提高。
參考文獻:
[1]田晨.低碳是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訪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統分析和市場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雋[J].世界環境,2008,(2):1-2.
[2]孫震,吳曉兵,等.大學生低碳生活現狀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12,(17):125-126.
[3]宋興怡,等,當代大學生低碳生活認知、態度與行為調查研究――以太原市四所高校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12,(1):118-120.
[4]吳志鵬,徐新宿,等.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認知與策略調研[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1):81-83.
[5]麻東峰.關于高等學校引入低碳教育的思考[J].北方環境,2010,(4):5-8.
[6]何月珠,大學生“低碳生活”理念教育的路徑探究[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106-108.
低碳經濟是在經濟快速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量增加,導致全球變暖、空氣質量下降、自然災害頻率增加以及威脅人類生存環境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低碳經濟是對過去過度開發所進行的補救行為,也是挽救地球環境的一種自救行動.對于房地產行業,一方面它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柱性產業;另一方面它也是耗能大戶.根據有關資料,全球大約有50%的資源都投放于建筑業,而且建筑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全球排放量約40%.所以,房地產業提出低碳發展,像其對國民經濟的巨大貢獻一樣,能大幅度地降低國家整體碳排放量,同時拉動上游綠色生產,推動下游綠色消費,促進房地產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技術創新,是健康發展的需要.也就是說,未來的房地產誰先實現低碳目標,誰將主導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格局,并且帶給房地產企業切實的利益和巨大的商機.“低碳建筑”已成為房地產發展的新方向,在世界范圍內,低碳建筑產業正以60%的速度增長.
二、現階段房地產業實現低碳化存在的問題
國家對低碳的發展很重視,并且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發展戰略往往都是走在人們觀念前面,引導新的生活模式.只是大部分房地產企業雖然認同低碳開發理念,卻并沒有具體的實施步驟.根據調查,在我國約430億m2的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節約措施.
三、低碳經濟下房地產開發運行對策建議
根據上述現階段房地產業實現低碳化存在的問題,主要從政府、房地產企業、房地產技術體系和消費者方面來提出對策和建議.
1.政府要倡導推行低碳開發房地產低碳經濟模式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必須要提出低碳經濟的發展方略.首先是制定低碳開發的產業技術政策、科技政策及財政支持政策,對于實施低碳房地產開發模式,應通過降低稅收或增加財政補貼手段,降低低碳房地產開發成本;反之,嚴懲能耗高、排放大的房地產開發產品.
2.房地產企業要制定低碳戰略、實施低碳開發模式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作為低碳開發的踐行者不僅要積極應對低碳時代的到來,而且在戰略上要有低碳開發的長遠策略.在資金方面,從利潤中預留出低碳開發的資金;在實施方面,要從低碳設計、低碳材料選用、節能施工技術開發、后期運營成本、低維修成本等各環節把握低碳運作模式,以便搶占先機.
3.健全低碳房地產技術體系和建立房地產低碳考評體系當房地產開發逐漸步入低碳模式后,由于建筑結構設計、建筑原材料、裝飾裝修材料等領域科技研發的投入不同,最后環保低能的效果也不同.所以,行業要制定相應的建筑節能規范,構建低碳建筑標準的第三方測評體系,并對建筑適當地進行節能評級與認證體系,使公眾知曉,并公眾根據標識積極選用低碳的房地產產品.
4.消費者增強低碳生活意識目前,消費者對于低碳生活意識還有待加強.低碳意識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需求選擇,也制約了低碳環保綠色建筑及相關低碳產品的推廣.低碳綠色生產是低碳經濟向前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低碳的生活方式也是房地產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開發商開發的房地產產品往往能夠引導人們的潮流生活,所以要先從增強低碳綠色房地產的大眾認知開始,讓消費者接受低碳生活,愿意為增加的低碳成本買單,最終形成低碳生活的消費.另外,房地產開發企業應該對城市未來的規劃發展有所考慮,在建造住宅小區的同時,應配套建設包括商業、工業、服務、娛樂及教育等設施.建筑本身要滿足低碳要求,經過開發之后,再建一些連鎖的低碳產品,比如居民入住以后可居住、也可工作和購物、消費,這樣既節約了交通費用和上班時間,又使辦公成本和居住成本減少,這是長遠的效應,如果房地產開發企業有這樣的遠見,就能從項目的整體角度去考慮低碳節能.
四、結語
通過對蘭州市一些社區進行調查發現。新建社區與老社區差異很大。老社區空間格局更為緊湊,基礎設施不完善,設備老化。這種現象的存在一方面是其客觀地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因為由于這些老社區規劃建設較早,缺乏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社區居民為拓寬自己的生活空間,見縫插針,社區內部空間格局比較雜亂。社區綠地面積狹小,甚至是僅有綠地被居民占領種植蔬菜等,不足以起到改善社區環境的作用。社區生活垃圾處理不及時,甚至某些社區垃圾隨意堆在道路兩旁,嚴重影響居民出行和身體健康。由此可見,低碳社區建設還面臨很多問題。
1、資源利用不合理
低碳社區建設主要依靠社區居民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是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推動社區由高污染、高能耗向低污染、低能耗轉變。但是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利用率低,很多家庭沒有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由于相對干燥,對于雨水和中水的循環利用不完善。節能冰箱、節能空調比例較小。冬季取暖特別是棚戶區仍然采用傳統取暖模式。
2、居民低碳環保意識薄弱,實踐性低
由于我國長期重視重工業發展,再加上人口眾多,在解決人民溫飽的過程中忽視了環境問題,忽視了生活空間質量。近年來環境日益惡化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但是一部分居民卻在實際生活中不能自覺踐行低碳理念。一方面抱怨社區環境差,城市環境差。另一方面卻不能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大多數居民并不了解低碳生活,甚至認為低碳生活的實現主要責任在于大企業,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這種意識上的缺失和實踐上的不作為,是低碳社區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3、低碳社區建設推行不力
盡管國家制定了推動低碳發展和節能減排的法規政策,例如《節約能源管理條例》、《節約能源法》等,但是效果卻不明顯。而低碳社區建設主要依靠政府推動,居民處于被動狀態。社區中居委會和物業成為了低碳社區建設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是非營利性的,缺少資金是低碳社區難以繼續推進的主要問題。我國低碳社區建設處在起步階段,對于老社區改造更是任務艱巨,面臨眾多問題。總結起來可以概括為兩方面,一是政府方面的,二是社區自身的。低碳社區需要政府和社區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二、城市低碳社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烹飪油煙影響PM2.5”并非空穴來風?
事實上,“烹飪對PM2.5的貢獻不小”并非第一次被提及。早在去年夏天,中科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之“大氣灰霾溯源”項目組報告執筆人、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就曾其研究成果,稱北京冬季霾的主要來源是一次污染物,罪魁禍首是供暖燃煤產生的污染氣體,而夏季和冬季不一樣,烹飪源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不過,王躍思認為,“烹飪源的控制只要加強監管就行”,如對居民油煙排放進行集中管理,對餐館油煙過濾系統加強制度化監管,可減少很大一部分PM2.5。
而根據環保部門的相關分析,在廣州市總的污染物排放中,油煙污染占到12%,是繼工業排放、汽車尾氣排放之后的,空氣污染的第三“元兇”。其中大型餐飲企業所產生的油煙,還會直接影響到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
據廣州市環保部門統計,餐館油煙類擾民投訴,占環保局相關接訪量比重約20%~30%,且投訴率歷年來居高不下。為此,廣州于今年5月至9月專門組織開展了為期四個半月的餐飲業污染綜合整治專項執法行動。根據專項整治方案,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油煙治理設施的安裝改造,提高餐飲業戶的積極性。
同樣,在《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中,北京市提出要嚴格控制露天燒烤、餐飲油煙等污染,今年年底前城市核心區公共場所全面取締露天燒烤;同時,要求環保局加強餐飲油煙監管,督促餐飲企業和單位食堂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并聯合市發改委等部門逐步實施經營性餐飲油煙排污費征收。烹飪產生的油煙對PM2.5帶來的問題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對于市民烹飪,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的馬軍認為,中國人烹飪與西方和日本不同,更多的是用“炒”,因此產生的油煙要多一點。他解釋說,在擴散條件好、居住稀疏松散的情況下,烹飪排放的油煙很容易擴散,對PM2.5不會有太多影響。但在擴散條件不好,人口密度很大的地方,適當建議綠色餐飲,少用炒煎的方式做飯,而采取蒸煮涼拌的方式,對減輕霧霾天氣還是有好處的。特別是現在北京市的環境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只能各方都做出努力。馬軍也認為,如果政府部門在做好排污企業監管的同時,倡議呼吁市民綠色餐飲,市民的積極性會更高。
從長期來看,我們更應該在機動車、燃煤、工業揚塵這些主要污染源上加大治理力度,通過控制這些污染源將PM2.5降下來之后,就可以騰出較大的環境容量,減少空氣治理對市民生活方式的影響。
烹飪油煙傷害幾多?
對于烹飪究竟會不會產生PM2.5,而哪種烹飪方式產生的PM2.5比較多,不少人進入廚房親身實驗。環保公益組織“自然大學”研究人員,在家中使用蒸、煮、炸、炒這4種烹飪方式,監測PM2.5的數值變化。
結果顯示,烹飪確實能產生PM2.5,但蒸、煮方式,產生的PM2.5并不多,而油炸、炒菜時,PM2.5濃度則迅速飆升8倍到近20倍,達到嚴重污染甚至爆表的級別。其中炒菜產生的PM2.5最多,5分鐘內PM2.5數值就從開始時的38微克/立方米增加到了787微克/立方米。可見,雖然油煙對整個大氣環境的貢獻不大,但對于室內小環境來說,確實影響較大。在對不同菜系烹飪時產生的油煙量進行比較后,研究人員發現湘菜的油煙濃度最高,粵菜最少。因為湘菜用油量大,火勢猛,翻炒頻繁,油煙的產生量自然就多。而粵菜大都比較側重清淡適口,烹飪時放的油不多,而且火勢適中,翻炒力度緩和,油煙產生量也相對少。
江蘇省營養學會公共營養師培訓辦公室主任顏曉東說,做湘菜和川菜,還經常要加辣椒、花椒等調料,自己熬辣油,熬出來的油確實香,但對于熬油的人來說,吸入的PM2.5量也必然驚人。因為熬油時油溫至少會達到250℃,這時就會產生大量PM2.5,因此建議廚師還是戴上口罩,減少對自己健康的傷害。
炒菜、油炸產生的油煙里還有苯并芘、雜環胺等大量致癌物質,以及丙烯酰胺等致衰老的物質,這些物質會吸附粘到PM2.5上,被人體吸入后容易引發肺癌、胃癌或致人衰老等。尤其是炒菜時油炸溫度在200℃以上,再加上油長時間高溫加熱,會產生數百種有毒物質。
所以,有不少營養專家都指出,做菜最好用蒸煮,既不影響空氣,也將食物的營養保存得最為完好。即使一定要油炸,油溫也不宜過高,且菜下鍋時間也不能太久。在高層建筑的居民樓里,如果煙道是共用的,在集中做飯的時間段,即使不做飯,也最好打開抽油煙機。
改善室內環境,
環保烹飪或成綠色生活新方式
“烹飪影響PM2.5”論,其實更多的是一種鼓勵普通市民踐行低碳綠色生活的建議,就像我們提倡應該少開車、節約用水用電、少用塑料袋一樣。而市民參與減少PM2.5踐行低碳生活,可從廚房環保做起。節省燃氣的用量、節省清潔用品的花費和用水量、減少食材和食物的浪費等都是廚房環保的小細節。
本次調查從浙江省選定了四所中職學校,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四所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學生進行了調查。課題組采用自編問卷《中職學校低碳生活教育現狀調查》(教師版)和《中職學校低碳生活教育現狀調查》(學生版),隨機抽取120名教師,9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教師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2份,發放學生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856份。通過面談、網絡訪談對部分管理者、教師進行采訪,通過整理、統計、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二、中職教育滲透低碳生活意識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學校層面
1.低碳生活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低碳生活氛圍不濃
當被問到“學校在低碳生活方面是否有宣傳時”,20.8%的教師回答有,而且經常給教師、學生宣傳低碳生活理念;有68.2%的教師表示,學校會在某個特定時間段,宣傳低碳生活,而其他時間段則沒有;還有11%的教師表示學校并沒有在低碳生活教育方面作過相應的宣傳。訪談過程中,多位學校管理者也表示,在上級有明確要求時才作宣傳,其他時段宣傳較少。
2.低碳生活配套設施落后,學生低碳生活教育與低碳生活必備設施不同步
在訪談中,多名管理者反映了中職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資金短缺。這就造成了學校低碳生活配套設施落后,缺少諸如反映低碳生活的音頻視頻、垃圾細化分類的垃圾桶、公用自行車等,使得學校難以真正開展低碳生活教育工作。
3.缺乏低碳生活教育配套制度,沒有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
在調查與訪談中我們發現,被調查學校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就缺乏低碳生活教育方面的制度,在學校整體發展規劃中、年度考核目標中,并沒有體現節能減排這塊內容。學校有成本預算,但在學校整體的運行過程中,水費、電費、資料印刷費等方面的開支,尚未建立相關制度,致使學校出現浪費現象嚴重,教職員工低碳意識不強,學生低碳生活行為難以形成,建設低碳型校園往往成為口號。
(二)教師層面
1.觀念有待改變,低碳生活教育意識有待加強
在回答“你認為學校是否有必要對學生進行低碳生活教育”時,43.2%的教師表示非常有必要,38.4%的教師認為有必要,還有18.4%的教師則表示中職學生沒有必要對他們進行低碳生活教育,持這種觀點的專業課教師居多。在回答“你在課堂教學中會滲透低碳生活知識嗎”時,50.26%的教師表示會,21.74%的教師表示在有時間的前提下會,還有28%的教師表示上課時間僅夠完成教學目標,低碳屬于課外內容,不會涉及相關內容。在對待學校推行低碳行動的問題上,68.9%的教師表示非常贊同,24.5%的教師表示贊同,還有6.6%的教師表示不贊同。
2.低碳教育內容缺乏新穎性,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
當被問及“你在日常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哪些內容(多選)”時,有44.45%的教師僅僅選擇一項內容,有40.87%的教師選擇兩項內容,還有12.28%的教師選擇三項內容,僅有2.4%的教師選擇三項以上的內容。由此可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低碳生活教育時,內容比較單調,缺乏新穎性。當被問及“你在對學生進行低碳生活教育時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時,有30.25%的教師選擇一項,有48.84%的教師選擇兩項,還有12.84%的教師選擇三項,僅有8.43%的教師選擇三項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教師進行低碳生活教育的方法較為單一、呆板,影響了低碳環保教學的效果,對學生低碳生活行為的養成作用不太明顯。
3.低碳教育周期較短,缺乏持續性
在被問及“你對學生進行低碳生活教育時間通常持續多久”時,有50.32%的教師選擇一個星期,有28.78%的教師選擇一個月,有12.36%的教師選擇一個學期,僅有8.54%的教師選擇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整體看來,教師對于學生的低碳生活教育集中在某個階段,缺乏延續性和持續性。
(三)學生層面
1.低碳生活認知有偏差,低碳生活認同感不強
在被問及“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嗎”的問題時,有14.45%的學生很了解低碳生活,有70.86%的學生較了解低碳生活,還有14.69%的學生不了解低碳生活。在被問及“你認為學生有必要學習低碳生活方式嗎”時,有15.6%的學生認為低碳生活方式非常重要,非常有必要學習相關知識,有60.6%的同學也認為有必要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另外還有15.6%的學生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習低碳生活方式。
2.低碳生活的態度不明顯,參與低碳生活教育的積極性不高
在被問及“你對學校倡導低碳生活理念持哪種態度”時,有21.6%的學生大力支持,他們認為低碳不僅關乎自己,而且關乎學校甚至國家的發展,還有68.21%的學生表示中立,不支持也不反對,他們認為學校教育內容很多,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拉倒,還有10.19%的學生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低碳生活是企業家們應該考慮的問題,而非是學校或學生,跟學生沒什么關系。當被問及“當學校要求你們參加低碳活動時,你如何反應”時,50.78%的學生表示積極響應,低碳應該從自我做起,有36.42%的學生表示暫時應付,活動結束以后就解放了,還有12.8%的學生表示逃避或拒絕參加,他們認為低碳生活就是自討苦吃。可見,在學生群體中,依然存在部分學生對于學校倡導的低碳生活理念、學校組織的低碳生活活動有所抗拒,態度有待改變。
3.低碳生活意識不強,不良行為增多
在被問及“去超市購物,你會自己帶購物袋嗎”時,有10.94%的學生一直都是自己攜帶購物袋,有56.64%的學生有時候會帶,有時候不帶,另外還有32.42%的學生完全不會自己攜帶,認為超市里面有塑料袋購買,不需要自己攜帶,而且價位不高。由此可見,多數學生還尚未意識到塑料袋對環境的危害,對低碳生活養成從自身做起的意識還不到位。在被問及“平常你是如何處理送到你手上的傳單”時,有50.78%的學生選擇隨手一扔,環保人員會來處理的,有25%的學生選擇收集起來,集中出售,還有24.22%的學生選擇拿回家里,循環利用。由此可見,學生日常的行為活動更多地是以自我為中心,然后才考慮是否低碳環保,還有少部分學生甚至破壞環境,一些行為有待糾正,低碳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對策及建議
(一)學校層面
1.加大校園低碳生活宣傳力度,營造低碳生活氛圍
學校應利用網絡媒體、校園廣播站、宣傳櫥窗等,加大低碳生活理念宣傳。組織學生開展節水、節糧、節油、節電、節氣、節碳等節約資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低碳環保理念。邀請專業低碳環保專家或技術人員,開展低碳節能環保講座。結合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特定節日對學生進行低碳宣傳教育。通過下發文件、倡議書,倡導教職員工采用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步行等方式低碳文明出行。
2.構建低碳型校園,完善低碳生活設施設備
學校應努力建設低碳交通,即在教學區與生活區合理劃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停放區域,上班期間校園內禁止行駛機動車,配備公共自行車或電動車供師生免費使用。改善校園照明系統,使用節能燈,按照天氣變化及作息時間對校園照明進行整體控制。配備節水、凈水設備,收集校園內廢水、雨水,經過處理后用于樹木灌溉、沖洗廁所等。配備專門處理垃圾的設備,將垃圾細化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食物垃圾和其他垃圾,根據其不同用途進行處理,提高垃圾的利用率,朝著校園垃圾零填埋的目標細化分類,減少能源消耗。各分類資源要在全校設置專門區域進行集中整合,視資源的性能、數量定期向社會相關集散點輸送。
3.建立低碳教育考核評價機制,推動學校低碳教育工作全面開展
學校要將低碳教育納入發展目標,建立低碳教育考核評比制度和激勵監督制度,有效促使教職員工低碳生活行為的養成,有效提高教師在課堂中滲透低碳生活意識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學校低碳生活教育的積極性。
(二)教師層面
1.轉變教育理念,課堂中滲透低碳教育內容
學生低碳行為的養成并非是短期內就能實現的,而是要經過認知、情感、意志、行為這個漫長的轉化過程。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將低碳教育貫穿所有學科,與課堂緊密結合起來。中職學校文化課教師,應當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低碳生活教育。例如化學課教師在做實驗時,應教授學生對廢棄藥品、針管、液體進行有效分類回收,根據一些化學物品的性質特點,將它們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物理課教師在講“力的原理”時,可以在教授學生如何省力的同時,倡議學生少坐電梯,用步行代替。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師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可以指導學生購買實用產品、綠色產品,提高設備使用率的方法,提倡回收可用材料進行再次利用。
2.更新與拓展低碳教育內容,創新低碳教育教學方法
中職學校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與拓展低碳教育內容,具體可以從以下“四觀”教育入手。節約環保觀:引導學生從節約環保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節水、節糧、節油、節電、節氣和節碳。綠色消費觀:包含理性消費意識和綠色食品意識,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要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警惕盲目消費,同時在購買商品時,盡量選擇綠色無公害、無污染食品。生態生活觀:要教育學生學會生態生活,提高個人生活自理能力,要盡量少用手機、電腦,要戒煙酒,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新型健康觀:鼓勵學生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魄,為更好地學習、工作打下基礎。3.有效利用激勵原理,促使學生養成低碳生活行為習慣班主任應將學生低碳行為納入到學生操行評定體系當中,對于在低碳環保方面特別優秀的學生應加操行分,以對此行為表示肯定,并加以精神鼓勵。同時,可以抽取部分班費作為獎勵經費,每學期評選1—2名環保先進者,并在班級內張榜公布,配備物質獎勵,為學生樹立榜樣,強化學生的低碳環保行為。
(三)學生層面
【關鍵詞】綠色環保理念;產業新城;規劃;運用
中圖分類號:X324文獻標識碼: A
產業新城是現在社會飛速發展的產物,其主要是為了緩解城市壓力,拓展城市空間而在城市建立起的新的發展空間,可以更加的方便人們的經濟活動與生產生活。隨著現代綠色環保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保護自然環境,建設綠色家園是每一個居民的夢想。因此在進行產業新城規劃的過程中,我國有關部門開始將綠色環保的理念運用到產業新城的規劃之中,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促進我國城市良性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1.相關概述
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在進行著改造自然,破壞自然,與自然對抗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人類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規劃出了自己的領地,但是其也對環境產生了嚴重的破壞,導致人類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阻礙了人類繼續在地球上的繁衍生息。鑒于此,全世界各國開始正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與自然對抗轉變為,保護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人類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一次質的轉變,同時也是人類與環境和諧相處的開端。近年來環境問題逐漸的凸顯出來,環境保護在各國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思想層面而開始向實際生活靠攏。各國都在積極的進行環境保護工作,將綠色的環保的理念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努力培養人們環保的生活方式。
1.1綠色環保理念
綠色環保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其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內容涉及了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改善人類的生活環境,還原地球的綠色資源,保障人與自然和諧的發展下去。綠色環保理念的形成是一個頗具波折的歷程,它是人類亡羊補牢的產物。自從人類進入工業文明,工業化生產推動了社會生活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但也對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產生了嚴重的破壞與浪費。就目前來看,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成為了人類生活的頭號大敵,其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落實到生活的實際中去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具體來講各個國家都應積極的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宣傳綠色環保理念,提高人們環保意識
自然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由于一直以來人類都在進行著破壞環境的行為,因此要想短時間內轉變人民群眾思想讓其投入到環保工作中去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鑒于此,有關部門應積極的進行綠色環保理念的宣傳,尤其要從孩子抓起,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融入環保的知識,逐步的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2)落實到生活的實處,重視行動的重要性
從環境保護工作的現狀來看,大部分國家都存在著缺乏行動力的現象,一些環境保護組織,多重口號而輕行動,造成環境保護工作很難取得巨大的成效。因此在今后的環境保護工作中,有關部門應注重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融入到實際的生活中去,落實到生活的實處,加大環境保護人員的行動力,推進全世界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發展。
1.2產業新城
興建產業新城是現在城市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其從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城市的生命力,帶動了鄉鎮經濟的發展,為城鄉一體化奠定了基礎。簡單的講所謂的產業新城就是在城市之外建立起以產業為主的經濟區域,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城市的興起,通過城市功能的完善推動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最終達到城鄉共榮的效果。目前在我國很多大城市都以主城區為依托,在城市郊區興建了產業新城,其從城市規劃到城市實際運行都更加的科學化,合理化,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要求,具體來講產業新城在興建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合理的進行產業新城的規劃
規劃工作是興建產業新城重要的工作之一,其對產業新城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產業新城進行規劃一般會從城市功能分區,城市產業種類,城市發展方向,城市綠化面積,城市交通等多個方面入手,合理的對產業新城進行細致周密的規劃。
(2)提高產業外移效率,保障產業順利發展
產業新城建成后主城區內的一些產業將會進行外移,這種產業的外移既減輕了主城區的負擔,同時也為相關產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對周圍鄉鎮的發展也有著一定的帶動作用。因此有關管理人員應重視產業外移的效率,保障產業順利發展。
(3)加強城市功能性建設,充分發揮城市的作用
產業新城功能建設對于新城內部產業的發展,新城內部居民的生活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產業新城的建立與使用過程中,有關管理人員應重視城市功能性的建設,建立起有效的基礎設施,優美的生活環境,充分的發揮出城市的作用。
2.綠色環保理念在產業新城規劃中的運用
為了避免重蹈過去城市建設的覆轍,減少城市建設,社會生活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在產業新城的建設過程中,有關部門應重視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到產業新城的規劃中去,從源頭上提高城市的環保效能,保障產業新城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向著綠色環保,高效節能的方向發展。
2.1綠色環保理念在產業新城規劃中的運用方式
將綠色環保的理念應用到產業新城規劃中,首先有關部門人員應當對綠色環保理念進行細致全面的解讀,并應明確產業新城興建的目的以及其發展的方向。具體來講在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到產業新城規劃的過程中,有關人員應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合理安排功能分區
隨著人類發展的不斷加速,空間資源越來越緊缺,有效的對空間進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綠色環保理念的要求。因此在對產業新城進行規劃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充分的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將各功能分區的利弊考慮清楚,通過多種方案進行對比,選出最優的功能分區分布方案。
(2)擴大城市綠化范圍
城市中的綠化水平關系著一個城市的環境質量,是一個城市環環境評價的標準之一。鑒于此,在產業新城規劃的過程中,有關設計人員應盡最大的可能擴大城市中綠化的范圍,在城市內部建立長久性的綠化工程,提高城市的綠化水平。
(3)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從長期看,必須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而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不久的將來,預計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會重達到15%左右;同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清潔能源的第一投資國。
(4)積極發展節能產業
節能,低碳是綠色環保理念中的主要思想,其對于產業新城的規劃起著指導性的作用,節能型產業是現代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其主要是通過產業改革,技術創新等方式,對原有產業進行革新,減少產業在運行過程中能源的消耗量,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在產業新城的規劃過程中,有關管理人員應重視產業新城內產業的發展方向,引導產業新城內各項產業向節能型,環保型方向發展,為建立綠色產業新城打好基礎。
(5)建立城市低碳交通
低碳交通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其是一些專家對未來交通發展提出的一種實踐性的建議,其主要就是希望通過控制城市內交通的發展,車輛的運輸等方式對城市內交通進行低碳管理。這種管理一般要在滿足城市內運輸需要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減少廢氣的排放,資源的消耗,以達到低碳環保,節約能源的目的。
2.2綠色環保理念在產業新城規劃中的運用成效
在產業新城規劃中融入綠色環保的理念,促進了產業新城工作生活環境的合理建設發展,對城市的多功能混合和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都起到了推動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促進產城融合
綠色環保理念的運用,為城市良好環境的創建打下基礎,促進了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以環境為載體,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經濟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建設良好環境,以達到產業、環境、居住、生活、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
(2)推動經濟發展
綠色環保理念的運用,清潔能源的建設和節能產業的發展符合社會現階段及將來的產業發展趨勢,必將積極吸引優質的開發企業進駐投資,不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源開發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源開發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同時也降低了政府打造產業新城的經濟壓力,推動了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
3.總結
綜上所述,產業新城是現在城市發展的熱點,其將對未來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是拉近城鄉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到產業新城的規劃中去,是對產業新城建設的一次有益完善,其將有效的推進我國綠色環保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蕾.緊湊生態型新城規劃中“縫合”策略――貴陽花果園新城規劃設計解析[J].規劃師,2011(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