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包裝工藝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P鍵詞:公民 環保意識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D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b)-0244-02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生存環境問題被社會各界廣為關注。作為環境問題的施動者與受動者,人們開始逐步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但執行力還需大幅度提高。為了能夠科學有效地進行環保,我們對公民的環保意識進行了充分地調研,并誠懇地提出建議。
1 調查方案設計
(1)調研目的。該調研通過了解不同年齡段主體對于環境問題的態度、認知以及其生活實踐中的具體環境行為,評估我國公民環境保護意識所處的水平并分析其原因。最終為提高我國公民的環保意識并使其能夠真正做到節能減排、保護水資源、正確處理生活垃圾、減少農業領域化學藥品的使用建言獻策。
(2)調研對象及方法。該調研采取調查問卷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法,共回收網絡調查問卷88份,紙質調查問卷133份,有效問卷共219份。實地走訪了北京市海清小學、北京市麗康老人福利院、北京市昌平區龍騰苑五區以及遼寧省某華化工廠。
(3)調查內容。該調查問卷由14個客觀題和一個主觀題構成。客觀題均由填寫人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填寫。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情況、環境污染對身體健康危害的了解情況、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使用情況、環境知識受教育情況以及其對環境污染的原因與解決對策的看法以及參與相關環境保護實踐活動意愿等問題。
在實地走訪中,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對青年的受教育情況,中、老年人的環保意識強弱以及企業是否能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統一進行了調查。
2 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發現,我國公民普遍對當前的環境問題有些許了解,但并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網絡調研結果顯示,將近97%的人知道環境污染會對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并有超過90%的人愿意去了解環保知識并參與到環保活動中去。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只有3.1%的人表示不會使用一次性餐具,2.27%的人表示總是會重復利用生活用水,15.91%會嚴格按照分類處理生活垃圾。這組數據充分體現了我國公民雖然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卻缺乏科學環保的執行力,急需普遍進行綠色環保意識的知識普及與在生活中如何進行環保的科學指導。
通過圖1,可以看到,不同類型城市居民分類處理垃圾的情況。總體上,一線大城市好于二三線中等城市,二三線中等城市優于普通地級市。從而得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響人們的環保實踐的結論。另外,在實地走訪的過程中發現,曾經清澈的河流現在滿是污水,曾經蒼翠的大山現在被黃土所覆蓋。更可怕的是,人們普遍缺乏環境保護法律意識。例如,麗康老人福利院周邊噪聲污染嚴重,但他們并不知道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對企業進行的采訪中,我們發現其缺乏控制污染源的資金和技術,而相關法律不夠完善,執法部門有監管不到位情況。
因此,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環保意識習慣、政府部門的集體缺位導致了我國公民環保意識的落后。
3 啟示與建議
近年,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并卓有成效。如退耕還林,確實讓許多地方重歸綠色,限塑令也確實有效遏制了塑料袋的使用。特別是在1989年12月26日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將環境保護列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社會各界都應該投身環境保護戰,為綠色生活盡一份義務。
(1)青年人。青年人是社會組成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他們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未來10年內社會發展的主心骨,所以青年群體對環境的態度就是未來社會對環境的態度,我們也應當在環境保護中發揮自己應盡的職責。在了解了有關知識后我們就要將這些知識踐行到實際行動當中,作為青年人,首先我們要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平時就要注重節約用水用電,能不用塑料袋時盡量不用塑料袋,選擇一種較為低碳的生活方式。之后要利用我們年輕環保事業有干勁的優勢,積極地投身到環保事業當中。比如,參加環保宣講會、社區的環保勞動、植樹造林等活動。不僅如此,我們還要了解有關的知識,并且將這些知識盡可能地傳播出去,特別是傳播給少年兒童,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到環保的必要性。
(2)中年人。中年群體作為現在社會中的中流砥柱,他們在環保事業中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人到中年,大都有一定的資本積累,擁有自己的汽車,希望在不是必要時,盡量選擇一種低碳的出行方式:能步行時盡量徒步,再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騎車出行。在平時要多關注與環保相關的消息,并且將自己多余的資金能投入到環保事業當中。如,投入資金支持青年人植樹造林,或者投入資金到水污染的治理等等。在平時有時間時,也可以參加環保活動當中,參與社區的公益活動等。
(3)老年人。老年人雖然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但是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也應當為環保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是要了解環保相關的知識,如垃圾如何分類,如何正確使用塑料制品等等,然后將這些環保的相關知識帶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為綠色生活盡一份力。
(4)企業。企業無疑是環保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因為企業是環境污染的重要源頭之一,想要環境得到大力改善,企業舉足輕重。首先企業應當嚴格遵守我國推出的環境保護法,在新環境保護法推出后,加大了對企業的監管與規范,加大了對環境污染的懲罰力度,逃脫環境監管重則可以實施行政拘留。所以于利于理來說,也應當減少環境污染。企業在做到減少環境污染時,也要做到排污治污,自己排出的污水等污染物應當自己將其處理干凈,而不是僅僅經過簡單的處理就將其排入到江河之中。之后就是環境保護了,企業因為有資金技術等先天優勢,所以在環境保護時能做到的事情遠比個人多得多,企業應當利用技術優勢,研究治理自己污染的科技,并且投入到相應的使用中,這將是對環境的最大保護。
參考文獻:
[1] 楊靜.淺談中國水污染[J].中國科技投資,2013(A29):338.
[2] 封殿輝.探索綠色生態發展的“延壽路徑”[J].奮斗,2015(5):117.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向“生物一社會 心理一環境”模式的轉變,疾病防治重心從治療疾病向預防疾病轉移,醫療保健策略也以疾病為主導向健康為主導發生改變。中國傳統醫學的“上工治未病”理念和21世紀醫學目的調整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中醫“治未病”的核心在于預防疾病發生,即教導人們“攝生”,由自己把握和保護自己身體的健康。如何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在預防保健服務中的作用,防患于未然,使人們不生病、少生病或延緩疾病發生,真正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從而減輕日益增長的醫療負擔,成為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焦點問題。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醫特色、以預防為主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以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及服務人群(社區人群)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現階段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機構現狀進行了調研,報道分析如下。
1 調查對象
1.1 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對浙江、廣東、上海三地的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進行調研,被調查并回收到調查表的31家單位,包括中醫醫院13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5家、三級乙等中醫醫院3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家、綜合性醫院2家、預防保健中心2家、獨立體檢中心1家。
1.2 衛生行政管理人員:調查對象為浙江、廣東、上海的省、市、區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和預防保健業務機構的管理人員,發放調查問卷270份,回收246份。
1.3 服務人群:以浙江省為代表,選擇功能社區、生活社區人群進行調查。包括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的企業家、公司職員(高、中、低收入人群)、農村人群共計9000人。
2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根據調查對象的不同分別設置。
2.1 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調查: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管理體制形式;已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數量及機構,已開展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項目;被調查機構享受到的有關中醫預防保健政策。
2.2 衛生行政管理人員的調查: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對機構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能力的評價;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對機構進一步開發新的服務技術產品和手段必要性的看法。
2.3 服務人群的調查:服務人群對現有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的服務滿意度評價;人群對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類別的認識;人群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期望(人群選擇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時優先考慮的5個條件)。
3 調查結果
3.1 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調查結果:分述如下。
3.1.1 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管理體制:31家機構中有2家未回答,29家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管理體制為設立獨立科室但由機構擔負盈虧的形式最多,占44.83%;而從屬于其他科室的為12家,占41.38%。設置為獨立科室并能自負盈虧的僅有2家,占6.90%,說明現有預防保健服務業務機構的組織管理形式尚不統一,設置為獨立科室并能自負盈虧的形式還是少數。
3.1.2 已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機構:詳見表2。
由表2可見,大多數(70.97%)預防保健服務業務機構已開展了中醫預防保健服務。中醫醫院100%開展了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75%開展了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性醫院、預防保健中心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相對較少。
3.1.3 機構享受到的中醫預防保健政策:詳見表3。
由表3可見,只有中醫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預防保健中心享受到了國家的鼓勵政策實惠。31家單位中只有2家單位享受到了專項經費資助。
3.2 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對現有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評價: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對機構進一步開發服務技術和手段必要性的看法:詳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兩類管理人員均認為有必要繼續研究開發新的服務技術和手段(比例高達91.06%),說明管理人員對機構現有的服務技術手段不滿意。
3.3 服務人群對現有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評價:回收問卷7247份,各項目填寫的完整程度不一,基本上應答率保持在90%以上。
3.3.1 服務人群對現有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滿意程度: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人群對現有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滿意度僅為54.32%,不滿意的超過了10%,說明現有中醫預防保健提供機構尚有許多有待于提高的地方。調查顯示,人群期待中醫預防保健提供機構首先提高服務內容的豐富性(47.67%);其次是服務機構的設置(35.83%)。結果提示:通過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建設,為人群提供更多具有中醫特色的預防保健服務技術和手段,能有效滿足人群的期望。
3.3.2 人群對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類別的認識:我們設置了多選形式的問卷問題進行調查,人群認為目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主要由哪些業務機構承擔。結果詳見下表。
由表6可以看出,兩類人群均認為: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機構位于前兩位是中醫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而認為由獨立預防保健中心提供的比例僅為16.11%,明顯偏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群對于綜合性醫院也有一定的認可度,比例為45.26%。說明綜合性醫院也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綜合性醫院一般開設有中醫科,事實上也具有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能力。
3.3.3 人群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期望:調查設置了關于“人群選擇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時優先考慮的5個條件”的問題,以1~5的數值表示。通過計算各項條件所得值的平均數的大小來確定優先次序,數值越小,次序越前。結果詳見表7。
人群對于專業水平的考慮是第一位的,地理位置的選擇則是最后考慮的。生活社區人群和功能社區人群的選擇結果完全一致。
4 小結
關鍵詞:社會保險;稽核;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加強社會保險稽核工作既是維護基金安全、保持社會保險事業規范、有效、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動社會保險誠信機制建設、實現權利與義務對等的社會保險理念的重要手段。社會保險稽核工作還存在許多的操作阻力和環境阻力。文章通過分析社會保險稽核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及難點,提出了對社會保險基金進行有效稽核的思路和想法。
一、現階段社會保險稽核工作存在的問題
1.社會保險的重要意義在認識上還有待提高,社會保險稽核的執法環境缺乏社會的支持。由于社會保險工作開展環境與各地區經濟發展環境差異的原因,以及社會保險相關政策法規健全和完善的滯后,特別是全國各地區執行社會保險有關業務的標準的不規范、不統一,社會保險方面的法律法規較之國家有關的稅法和其他法規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對違法用工單位的震懾力明顯顯弱。這與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同有直接關系。因此這也是多年來一些用工單位把“瞞報”,“漏報”社會保險費作為企業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一個重要手段而且屢禁不止的原因。而且,在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入城市勞動力市場的今天,諸多勞動者對用工單位和勞動者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社會義務意識淡薄,缺少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主動性。助長了用工單位不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行為。
2.概念混淆,以少申報。有的單位以“實發工資”與“ 實領工資”相混淆,變相降低繳費工資基數。根據有關文件規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以單位實發工資總額構成的,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 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六項構成,而有些企業單位是以扣除個人負擔的養老保險費、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等部分后的實領工資作為單位的繳費基數,很顯然,是把工資總額實際構成等同于職工領到手的實領工資縮小了工資總額構成內涵。
3.領導重視不夠。長期以來,社保機構重資金到賬,輕基數稽核;重養老金撥付,輕生存調查。社保稽核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不規范行為的防范和糾正機制普遍空缺,從而使不規范行為的滋生成為可能。
4.稽核人員少。按稽核辦法,實施稽核必須有兩人以上的稽核人員共同進行,由于目前社會保險部門常常普遍存在人員少的問題,而且身兼數職,很難抽出兩人辦理稽核工作。
二、對改變稽核工作難題的幾點建議
1.充分認清形勢,切實轉變思想觀念。目前隨著社會保險事業的不斷拓展,企業瞞報、漏報和基層社保機構漏核社會養老保險費基數的現象也日益嚴重,已經影響到社會保險費的安全與完整,影響到在職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切身權益。對此,我們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強化社會保險稽核、完善社會保險管理,健全對不規范行為的防范和糾正機制勢在必行。為此,要轉變思想觀念,改變“重征繳、輕稽核”的做法,建立起以稽核促征繳、以稽核保征繳的新機制。
2.堅持嚴格執法,增強企業法人代表的法律意識。稽核工作也是一種執法活動,2003 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社會保險稽核辦法》,就是社會保險稽核的“基本法”,是統領社會保險稽核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實踐證明,這些法規文件為開展稽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因此,稽核人員在稽核檢查中,要從大局出發,站在維護國家和參保人切身利益的高度,把每一次稽查都做為宣傳、落實《辦法》的過程,而不能簡單地翻翻帳本、報表就了事。為了切實增強企業法人代表對依法參保的思想認識,必須稽核與教育并重,促使企業法人代表不斷增強法律法規意識,改變過去不以職工工資總額為基數繳費,能少繳則少繳,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職工的合法權益的錯誤思想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上較好的遏制企業瞞報、漏報繳費費基現象的發生。
3.提高隊伍專業水平,強化隊伍素質建設。為了適應社保工作新形勢的需要,必須加大投資,盡快建立起一支精通業務,廉潔高效的社會保險稽核隊伍。所謂素質高,就是要求稽核人員具備基本的道德素質和政策水平,不但要堅持原則,還要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熟悉社保經辦機構各項業務的工作流程和辦理方法。對這支隊伍要重點管理,定期培訓,年終考核,以不斷增強廉潔公正服務意識,不斷增強自覺學習、自我超越意識,從而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促進社保事業健康發展。
三、重視社會保險稽核的重要性
社會保險基金是是社會保險制度實施的根本保障,社會保險基金問題始終是社會保障的首要問題。但是由于社會保險立法工作的滯后。相關法規操作細則的不完善。我們的社會保險征繳現狀還不能做到應收盡收,影響征收的瞞報、漏報和拖欠社會保險費的現象還存在不止。如何行之有效的規范社會保險的繳費行為,為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營造一個法治公平的良好環境。是我們社會保險稽核工作者應該思考的一個課題。所以,加強社會保險的稽核審查工作不僅有利于保險制度的落實和保險金的正常發放,而且還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定和長治久安,如果這項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實,就會造成社會上許多人的不滿和動蕩,不利于整個社會的發展。因此加強社會保險的稽核工作是當前社會保險工作落實的重點內容。
論文關鍵詞:農村社會保障;周家莊模式;家庭養老;集體養老金
一、問題的提出
周家莊模式即“集體養老金供養綜合模式”,它以傳統家庭養老為基礎,集體養老為保障,社會多元保障為補充。集體養老金綜合供養是建立在周家莊獨特的集體經濟和獨特的管理模式之上的,它以血緣為基礎,家庭養老為單位,村規民約為約束,通過集體分配資金來保障的方式運作。
周家莊目前是唯一仍存活著的“人民公社”,它以勞動密集型工業支撐著一個計劃經濟時代的社會體系,這個地方的村民他們沒有明顯的貧富差別,而且實實在在享受著l0項福利保障。在我國建設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過程中,周家莊社會保障獨特的籌集運作模式、鄉村規制模式對我國各地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國內養老保障模式的評析
在國內主要存在著三種養老保障模式:青島模式,蘇州模式,北京“大興區”模式。蘇州模式是建立經濟高度發達基礎上的高級階段的主要模式,與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條件不符。青島模式的政府信譽支持充分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北京大興區模式的繳費方式的靈活性以及在城鄉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比較靈活的處理方式,充分考慮到了農民和農村的特點以及城鎮化、非農化的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三、河北省周家莊養老保障模式分析
(一)河北省周家莊基本狀況
周家莊鄉位于河北省晉州市中部,西距石家莊市50公里,面積17.5平方千米,由六個自然村落組成,2001年,全鄉共計0.44萬戶,1.26萬E1人,勞動力6017個,耕地14791畝,人均收入4204元。2005年,周家莊鄉工農業總收入47455萬元,集體公共積累22133萬元。
周家莊鄉一直為集體經營,不設村委會,是全縣唯一的鄉生產隊,“兩層樓”的管理體制,本鄉共設l0個生產隊、6個自然村,直屬鄉領導。周家莊實行科學管理:一是計劃管理;二是勞動制度管理;三是勞動定額管理;四是人的行為管理。即周家莊鄉對本區域內全局性的各業事項實施計劃管理;合作社對生產隊實行“三包一獎”(包工、包產、包成本、超獎減罰)責任制;生產隊對社員實行“勞動定額”崗位責任制;對勞動者勞動行為進行激勵和獎懲。
(二)周家莊養老保障模式運作情況
周家莊的農村養老主要沿襲了家庭養老的方式,一般老人都是同子同住,由子供養。自七八十年代后出現了子代和父代分居的現象,但老人的供養仍由子供養,老人可以向兒子要求每年給付現金供養,也可以向公社申請劃撥公分,直接參與年底分紅。公社設有自己的養老金,公社公益金、養老金由全社在年終分紅前提前劃撥。社每月給年滿65歲的老人發放養老津貼。65歲以上無兒無女的老人,集體負擔生活費,有病派人伺候,藥費集體負擔,并每月發20元的零花錢。對于只有一個女兒的老人,集體負擔生活費,每月發30元的零花錢,老人財產歸女兒繼承。此外,公社也緊跟全國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發展步伐,建立了五保戶制度等。
(三)周家莊養老保障模式的基本經驗及運行特點
1.濃厚的鄉村倫理制約
周家莊的養老保障具有自身的特色,這就是村規民約有著法律效力般的作用。并由此制定了《周家莊鄉農合作社守則》,在周家莊人看來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任務,并對不盡贍養義務的農民有著獨特的處理方式。周家莊在贍養老人方面規定子女要承擔老人的集體生活費開支;父母喪失勞動能力或兄弟分家時,必須安排好老人的住房,不得使其低于一問的住房條件,如達不到此條件,由公社負責安排住宿,但每年由兒子擔負2000~3000元的生活費(生活費交集體)。
2.集體經濟體制支撐
周家莊的土地是集體統一經營,全鄉以農業發展為主,產業協調,且鄉辦集體企業經營效益較好。全鄉社員均衡富裕,沒有貧困戶,沒有暴發戶。所有收入要歸社統一管理,實行年終分紅,這樣的集體經濟體制為周家莊養老保障體制有了經濟支撐,社員富裕才能提高農村養老的質量。
3.獨特的分配體制保障
全社實行年終一次分紅,按工分多少分配。一般在分配之前要充分考慮社員的養老需求,一般在劃分工分之前都要征求老人的意見,他們有權將子女的工分劃出,劃出多少都需要先征求老人的意見,然后將這部分工分劃出后,再進行分配。這樣就為子女養老的費用做了強制性的約束,從根本上保障了老人的養老所需。另外,由于社員每戶的宅基地是統一分配的,一般老人都和兒子同住,故為子女贍養老人提供了空間上的便利。
(四)周家莊養老保障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集體經濟的高度依賴性
周家莊養老保障能夠延續的最重要的即為集體經濟的保障,公社有充足的公積金、公益金等用來從事養老保障。如果脫離了集體經濟的保障以及公社對工分的權威性分配,周家莊養老保障就很難實現。
2.區域適應的局限性
周家莊養老模式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僅適應現有的文化背景、道德約束、經濟基礎和監督環境中。脫離了這種綜合環境,這種養老模式將如無源之水難以維系生存。
3.鄉風民約的不穩定性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受現代各種觀念的影響和沖擊,社員對養老保障認識逐漸發生這變化,這成為目前養老保障中最不穩定的因素。周家莊目前村規民約的權威領導者大多清廉,在本地威信極高,從事管理崗位不拿工資,和其他社員一樣干農活掙工分,年底從鄉合作社統一分紅。但是,鄉風民約的維護者未必都有能這樣廉潔,這就對養老風俗的維護提出了挑戰。
四、周家莊養老保障體系的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一)支撐條件分析
一般而言,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養老保障體系建立的水平及社會保障的層次。其中:經濟狀況、土地狀況、文化認可是的基本指標。
1.經濟狀況
周家莊養老模式能夠順利實施的核心優勢是穩定的經濟支持,周家莊是以農業為基礎,鄉鎮企業為根本發展動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集體收益較好,且分配平均。雄厚的財力支撐為集體集資,工分過戶,家庭養老為載體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2.土地狀況
周家莊的土地為集體所有,耕地沒有一家一戶的分割,按工分進行年底分紅。在這種土地所有制及分配體制下,避免了由于土地的減少、子女的外出務工而使養老保障無法實施的風險。周家莊老宅參與舊村改造,按照規劃,由合作社統一安排,分步實施。新增宅基地按照法定結婚年齡和鄉分戶條件統一分配,按規劃施工。這樣的房屋分配使得父輩和子輩在空間上聯系到一起,為家庭養老創造了空間便利。
3.文化認可
周家莊十分注重家庭美德、敬老養老的社會傳統,并將這種傳統以文件形式“制度化”,制定了本村的《村規民約》、《周家莊鄉農合作社守則》將贍養老人的傳統“法制化”。為使其有更高的權威性,全社對贍養的子女的品行進行獎懲。周家莊社員對養老有著較高的認同感,給養老保障提供了文化環境。
(二)周家莊模式的借鑒意義
“集體養老金供養綜合模式”可以說是基于周家莊的一種可行路徑。這種模式的借鑒意義在于:
1.周家莊模式提供了在文化同質性較強、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性較小的地區小規模集資的先例
周家莊模式是考慮了地區經濟狀況的差異、充分利用本地區差異、農民自身差異以及文化差異,小范圍內實施的多元養老保障模式,同時也充分響應了國家有關農村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要求,是整體與區域政策有機結合的范例。
2.周家莊模式提供了家庭傳統養老為保障的新型保障思路
與其他社會養老相比家庭養老在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家庭養老具有社會化養老無法比擬的特定優勢。同時,強調家庭養老在社會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利于強化社會大眾的家庭觀念,從根本上有利于社會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
關鍵詞:包裝材料;包裝模式;成本;出庫效率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23-0101-03
0前言
目前,隨著精細物流地不斷深化,汽車生產企業如何提高生產效率也已不僅僅局限于生產線制造環節,零部件出庫效率的提高已經成為關鍵一環。特別是在大規模化生產的汽車生產企業中,如何大幅度地提高零部件出庫效率已經成為企業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決勝于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
在汽車零部件出庫物流中,除合理利用機械、制定作業程序、提升員工能力外,開箱速度、分揀速度與上架速度都是決定出庫物流效率的重要直接因素,而這三個影響因素又與包裝材料、包裝工藝設計、包裝單元的設置緊密相關。因此,如何有效地將生產企業供生產使用的各種零部件進行分門別類,并與供方或物流第三方共同協商,設計出與不同零件相適應且適用于大批量分揀出庫的包裝材料、包裝單元與包裝工藝方案,是從根本上提升企業整體生產效率的方法。
本文將通過對不同包裝材料及包裝工藝的物料開箱分揀時間的測定,分析不同包裝材料、包裝工藝對零部件出庫效率與成本的影響,進一步說明合理的包裝方案在大規模化汽車生產企業中提升生產效率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零部件的包裝材料與包裝工藝對于分揀出庫效率的影響
汽車行業是涉及行業范圍廣,零部件的材料多種多樣,形狀千姿百態,但鐵制件、塑料件及電子產品占據了絕大多數。鐵制件零部件的特點是重量重,體積大、不易變形(薄型的壓制件除外);塑料件輕,但容易變型、老化;電子產品件輕,需防震、防潮,避免電子元器件受損。根據不同的零部件屬性,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對于減少部品毀損、加快分揀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1.1木質包裝
木質包裝因為其承重性好、強度高、木箱成型與制作的可操作性強、便于固定與吊裝,在運輸和倉儲中碼垛方便,能充分利用空間,加上國內的木材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因此木質包裝一直以來都是國內汽車零部件的重要包裝材料。重型卡車的車橋、發動機、傳動軸、平衡軸等重量較大的零部件都會優先使用木質包裝(如圖1所示)。
普通木質包裝,為了增加強度,通常會加大木板的厚度或密度和使用加強木構件,加重木箱本身的重量。一般卡車后橋用的普通木質包裝箱重量在150KG至200KG之間。這不僅增加了包裝箱本身的價格,同時也增加了運輸過程中的物流費用。
【關鍵詞】馬口鐵 三片罐 力學性能 起皺
金屬包裝具有形狀多樣,機械性能好,阻隔性能優異且易于實現自動化生產等優點,深受包裝行業和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隨著國內金屬包裝市場的不斷擴大,國家對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的強力要求,開發金屬罐的減薄技術,節省制罐成本,業已成為包裝行業發展的主流。然而,近期在采用減薄材料制罐時發現,同一批板料,在縮頸成型過程中,時常有少量罐子會出現起皺現象,甚至采用同一張板料制罐也會有部分罐子出現褶皺。起皺的效果如圖1所示,其中白色區域為粉末補涂的焊縫區,不難看出,在罐口的圓周方向明顯出現了幾處深淺不一的褶皺。可以說,這種褶皺將明顯降低罐子卷封后的密封效果,極易引起內容物的泄漏,必須作為廢品處理。因此,當前需要找出罐子縮頸起皺的原因,為今后避免出現褶皺提供解決思路和參考依據。
1 三片罐的縮頸成型工序
三片罐的成型工序主要包括板料的成圓,搭接部位的焊接,罐口部位的縮頸和翻邊以及配套蓋子的卷封,至于焊縫的粉末補涂、粉末的加熱固化等工序,由于對罐子的成型結果沒有影響,在此不做說明。其中,制罐行業中已經形成了標準的蓋子尺寸規范,具體的罐型須配備相應尺寸的蓋子,而縮頸工序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蓋子的落料尺寸,因此縮頸工序成為節省材料的關鍵。本文中褶皺出現在罐子的縮頸成型過程,因此以下對縮頸工序做詳細介紹,其縮頸過程如圖2所示。首先,在焊接后直身罐的基礎上,將靠近罐口部位的罐身置于內外模具的間隙之內,通過對縮頸模具的形狀和尺寸設計,使得上下壓頭在相對靠近過程中,罐身在內外模具間隙內按照預先設計的形狀和尺寸變形,當上下壓頭合模時,即完成罐子的一縮成型。對于二縮和三縮成型,則分別在一縮和二縮的基礎上進行,其縮頸成型原理與一縮過程完全相同,實際生產中只需按照二縮和三縮后的罐體形狀和尺寸設計內外模具即可。在罐子的縮頸成型結束后,隨即進入翻邊和配套蓋子的卷封工序,進而完成罐子的整個制造流程。
2 縮頸起皺的原因分析
對于三片罐的制造過程來說,影響縮頸起皺的因素很多,從設備和工藝角度分析,包括內外模具的間隙,模具的精度,模具與罐身之間的摩擦系數,縮頸過程的縮進量等。近年來,隨著縮頸模具加工精度和成型工藝控制精度的提高,基本可以排除設備和工藝對縮頸起皺的影響,反之,如果是設備或工藝存在問題,則在實際制罐過程中,出現起皺的罐子將是批量的,而不會只有少數。從材料角度分析,在板材厚度均勻的前提下(目前國內馬口鐵基板的厚度控制已經非常精確,誤差很小),板材的塑性優劣將是決定縮頸起皺的關鍵因素。一般來說,用于制造三片罐的馬口鐵板材較厚時,塑性越好,縮頸過程中越有利于材料流動,因此不易起皺,這也是以往采用較厚板料(>0.2mm)制罐時,很少出現縮頸起皺的主要原因。但隨著所用材料厚度的減薄(
本文制罐材料的板厚為0.15mm,由于材料的塑性較差,采用了三次縮頸的成型方式。制罐結果表明,采用該板材制罐,一縮和二縮時都不會出現褶皺,僅在三縮時有少部分罐子出現褶皺。制罐過程中,縮頸設備和工藝控制穩定,板材厚度分布均勻,可以排除上述因素對縮頸起皺的影響。據此初步推斷,板材的力學性能不穩定有可能是造成起皺的主要原因。為此,對同一批板料,隨機切取拉伸試樣,分別測試了平行于軋制方向(0°)和垂直于軋制方向(90°)的力學性能,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平行于軋制方向的5個樣品的屈服強度在530M Pa-542M Pa之間,上下偏差1 2M Pa,抗拉強度在536MPa-554M Pa之間,上下偏差為18MPa,延伸率在0.89~1.71%之間,上下偏差為0.82%。可見,雖然不同樣品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的偏差不大,但延伸率的偏差卻很大,接近一倍。總體來說,板料不同部位的塑性差異較大,必然對縮頸起皺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垂直于軋制方向的5個樣品進行測試,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即不同樣品相同方向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的偏差較小,偏差百分比約為3%,而延伸率的偏差百分比則高達35.9%。從樣品力學性能測試的統計結果來看,每5支樣品中有1支的力學性能偏差較大,約占20%,這與出現褶皺罐子的比例較為接近。因此,可以確定材料同向性能差異較大對縮頸起皺是有明顯影響的。
縮頸成型的本質是材料發生了收縮的塑性變形,當罐身環向的力學性能較為均勻時,從材料變形角度分析,縮頸后靠近罐口的罐身部位會出現環向均勻分布的微小皺紋。這是因為,罐身材料的環向性能均勻時,則環向各部位的收縮變形也相對均勻,而且由于內外模具的間隙較小,可在很大程度上阻礙材料沿著罐體發生徑向流動,進而抑制褶皺變深。除此之外,后期的翻邊工序還將擴大罐口部位的直徑,將微小的褶皺展平,所以罐口部位翻邊后整體看起來很光滑。實際制罐時,對于微小的褶皺,特別是后期可以通過翻邊減輕的微小褶皺是允許的,而對出現褶皺很深的罐子則必須作為廢品處理,因為對于較深的褶皺,罐口部位雖經后續翻邊處理,但很難消除(如圖1)。因此,本文探討的板材力學性能差異對起皺的影響針對的是這種難以消除的褶皺而言。
通常,罐身環向為軋制方向,此時,若罐身環向各部位的塑性差異很大,則在縮頸過程中,隨著靠近罐口部位罐身直徑的減小,罐口環向的收縮開始加劇,一方面,環向各部位的屈服強度存在差異,盡管差異不大,但會直接導致材料進入塑性變形的時間不同:另一方面,由于環向各部位的延伸率存在較大差異,塑性較好部位會持續發生塑性變形,而塑性較差的部位會停止塑性變形,因而出現褶皺。除此之外,本文在實驗中將罐身環向調整為垂直于基板的軋制方向時發現,仍有部分罐子在縮頸過程中起皺。由此可以確定,板材同向性能(屈服強度和延伸率)的差異越大,則縮頸過程中越容易起皺。
因此,在保證設備和工藝控制穩定的基礎上,建立嚴格的板材力學性能規范,對進一步消除三片罐縮頸起皺是有必要的。值得說明的是,隨著板材厚度的不斷減薄,如目前實驗采用的0.12mm馬口鐵制罐,其塑性變形能力更差,除了對模具精度和工藝控制精度更加嚴格外,還必須對基板材料的力學指標做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實際制罐過程中,多個影響縮頸起皺的因素往往交織在一起共同作用,很難通過試驗法――量化進行分析,必須引入計算機仿真技術,將各個影響因素作為變量,模擬實際的縮頸成形工序,最終才能得到可靠的符合縮頸成形要求的工藝參數和材料參數,該部分工作將在后續進一步開展。
結語
(1)在縮頸設備和工藝穩定控制的前提下,馬口鐵板材的同向性能差異對三片罐縮頸起皺具有直接的影響。板材同向性能的差異越大,縮頸后罐子的罐口部位越容易產生褶皺。
(2)縮頸成型過程中,由于基板材料的屈服強度和延伸率不同,導致板材進入塑性變形的時間和產生的塑性變形量不同,進而導致罐口的環向收縮變形不均,這是造成罐口局部產生褶皺的本質原因。
參考文獻
[1]許文才,李東立,魏華.國內外食品包裝安全研究進展[J].包裝工程,2009,8,30(8):86-90.
[2]周云杰.中國金屬包裝存在的問題及其出路[J].包裝學報,2010,7,2(3):6-8.
[3]黃秀玲,徐蘭萍,李明.包裝的減量與環保與案例分析[J].包裝工程,2010,7,31(13):133-135,轉,139.
但目前旅游產品包裝設計課程在教學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教學內容體系不夠全面。包裝設計課程的教學一般包括包裝的基礎理論知識、包裝的市場與定位、包裝造型設計、包裝裝潢設計與包裝印刷工藝,在有限的課時下,更側重于應用型教學,使學生能設計出一套適合于旅游產品的包裝。在包裝造型設計部分的課程中,注重紙盒包裝結構設計,對于包裝容器造型設計往往較為忽視,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夠全面,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二是課程學習后,學生知識面單一、知識間缺乏聯系、缺乏實際設計經驗和相關領域的綜合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及市場服務意識差,是目前學習設計的大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導致學生不能較快地適應工作需要。三是在包裝設計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包裝的設計,多數以包裝的模仿為主,對包裝的創新設計則較為困難,學生創新能力及綜合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實際上,旅游產品包裝設計課程具有很強的交叉性、實踐性、綜合性。如何進一步提高旅游產品包裝設計教學,培養更適合時展需要、適合工作崗位需要的高端包裝設計技能型人才將是包裝設計課程教學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1旅游產品包裝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定位
1.1以人才崗位需求為導向,確定課程培養目標在課程培養目標確定上,應對旅游產品包裝設計領域所涵蓋的專業技術崗位群特點進行分析,結合不同區域崗位人才必備技能素質要求,通過具體的包裝容器、結構、裝潢設計及工藝等技能教學訓練,確定教學以包裝設計、制作、材料應用等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確定教學工作任務。
1.2以崗位能力要求為導向,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包裝從業人員所從事的崗位一般為:包裝材料及設備銷售人員、包裝設計師、包裝印刷生產人員、包裝工藝技術人員、包裝質量檢測人員等。目前在包裝行業最缺乏的就是包裝綜合設計人才,既懂包裝裝潢設計,又精通包裝工藝、結構、生產的高端人才。此類人才將在今后較長時間內需求量較大,所以,在課程教學上,必須培養學生具有必要的包裝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包裝創新設計、包裝印刷、包裝質量檢測、包裝技術與工藝的能力,才能夠符合包裝職業崗位群工作能力要求。同時,根據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本系跨學科專業學習的改革理念,包裝設計還應使學生掌握包裝設計相關的跨學科綜合性知識,包括消費者心理學、設計心理學、包裝經濟學、環境生態學、包裝的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使學生經過本課程的學習,能掌握與包裝設計相關的各類知識,可以快速進入包裝設計公司、印刷公司等,進行包裝的設計與制作。
2旅游產品包裝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
旅游產品包裝設計課程教學,可分為兩段式教學模式,加強創新型教學的比重,具體如下:第一階段:包裝應用型教學。課程講述包括:包裝的基礎理論知識、包裝的歷史、包裝的市場調研與定位(包括消費者心理學、設計心理學)、包裝造型設計(容器造型設計與紙盒包裝結構設計)、包裝材料、包裝裝潢設計、包裝印刷工藝(包括包裝經濟學、環境生態學、包裝的法律法規)及包裝設計實踐。了解與包裝設計有關的各項知識及工藝技術對尺寸、結構等方面的具體限制和要求,培養學生在各種規則與限制中完成設計工作的能力。本階段加強包裝容器造型設計的教學,綜合軟件課程知識,旅游產品設計的學生,通過CAD、3D將容器造型制作為設計稿,并進行容器造型的渲染,標注出材料及工藝,形成完整的、可投入生產的容器造型。第二階段:包裝創新型教學。本階段課程是對包裝設計理念、結構、材料等進行探索和創新的過程。以項目驅動為導向,進行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探索性、實驗性課題,通過不同類別的項目課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表現能力。課題類型與來源可以包括:概念包裝設計、綠色包裝設計、環保包裝設計、手工創意包裝設計或將傳統文化進行創新,進行傳統文化、地方民俗與包裝融合的包裝設計訓練。目前授課課題類型針對學院特色,以酒店與旅游景區為基礎,進行旅游產品或紀念品的創新包裝設計,將本地傳統文化、地方民俗與包裝設計融合,進行新型包裝的創新設計。突出包裝制作工藝、材料、結構的創新,形成一定的教學成果,并努力實現教學成果轉化,使學生實踐結果能真正投入市場。同時,課題還可以是教師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將其制定為專題設計,訓練學生的研究與創新能力。通過包裝新理念的探索、包裝形式的創新與突破,使學生的學習從模仿性設計轉變為創造性設計,加強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旅游產品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施后存在的不足
通過一階段的旅游產品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在課程教學上產生了一定的成果,以項目驅動為導向的包裝創新教學,使學生創造了許多原創優秀作品,但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
3.1印刷工藝上掌握不足在包裝印刷工藝上,由于缺乏印刷廠實地參觀調研,只有理論學習,學生在該方面知識的掌握上略顯不足,只停留在理論階段。今后應安排相應課時,帶領學生實地參觀,了解、認識包裝機械種類與功用,爭取實現包裝切模制版、各種印刷工藝的上機操作,加深學生對印刷工藝知識的體會。
3.2課時安排問題由于要加重包裝容器造型設計及創新設計課程實踐比重,在課程安排上,包裝其余知識講解相對減弱,練習時間減少,特別是包裝紙盒造型設計上,學生練習不足,在后期作品制作上,進程較慢。所以,在課程時間安排上還應深入調整,整合相關知識,必要時增加相應課時,使課程安排更加合理。
3.3教學成果轉化問題在今后的包裝設計課程安排中,還應深入思考教學成果轉化的問題,在課程實踐中,使學生的實踐成果能成為商品或者投入市場,將實踐與市場接軌得更加緊密,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結語
關鍵詞:服裝工藝;信息技術;企業服裝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5-0152-02
服裝企業質量的穩步發展,依靠的是嚴謹的服裝工藝,在工業化的生產中,如何有效的提升產品質量,是各服裝企業面臨的關鍵問題,制定合理的工藝流程和規范的標準操作,是保障質量的關鍵,而工藝的創新和工藝的優化則顯得尤為重要。
1 服裝工藝的概念
服裝工藝是運用物理、化學或機械的方法使加工的對象發生質變、量變或型變的方法。就服裝工業生產而言,是把織物(毛呢料、化纖料、布料、皮革料等)裁剪成零碎的衣片,經過縫制制成部件或成衣,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由于經過工藝加工而完成的。工藝是由原材料的性質、服裝的款式和生產形式等多方面的情況而
決定。
2 服裝工藝的原則
服裝生產中的工藝操作要求,也就是工藝規程的制定是服裝生產及產品檢驗的技術標準,制定服裝工藝規程,可使服裝生產符合產品的規格設置、質量要求,是各企業服裝生產的有效法律依據,并能合理利用原材料來降低成本,縮短產品設計和生產周期,高效率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
3 服裝工藝的內容
企業的服裝工藝要嚴格按照產品設計和技術標準要求制定,保證全面貫徹執行技術標準,確保產品質量,這就是所謂的工藝保標準。從實際出發,考慮到企業的現有設備狀況,工人技術水平和各種生產條件,做到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優勢。合理利用企業現有設備和生產技術條件的同時,應盡可能采用先進的工藝操作技術不斷改進服裝工藝,提高生產水平。保證工藝的統一性,要求每個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中每道工序都有統一工藝保證,裁剪、粘合、縫紉、鎖釘、整燙、包裝、運輸等各道工序之間要緊密配合,互相協調。要保證工藝先進合理,做到流程簡單,工序劃分合理,操作方便,順向流程避免倒流水,設備投資少,開工快,占用場地少,利用模塊化管理達到高效的運行。總結推廣先進工藝,簡化工藝文件,提高工藝設計工作效率。
技術人員要經常深入生產一線,作為一名技術管理工作者,應善于發現和總結工藝方法,掌握工藝的竅門,反復進行研究分析,從中選擇最佳方案并及時推廣普及。
服裝工藝規程是企業對具體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方面的規定,它是工藝管理的重要文件。也就是說某種產品材料的入庫到成品出廠,在實際生產加工過程中進行操作步驟及操作方法的規定。服裝工藝規程是用來具體指導生產,它的主要作用可以歸納以下三點:
3.1 實現產品設計要求,貫徹技術標準的必要保障
服裝產品的設計主要提出生產什么樣的產品,技術標準主要提出怎樣的質量要求,而工藝管理則是確定用什么樣的生產手段來進行生產,作為工藝管理中主要工藝文件的工藝規程,具體規定原、輔材料使用什么樣的設備,采用什么樣的程序和方法進行生產,工藝規程的制定和貫徹,是以具體手段來保障實現產品設計要求和貫徹技術標準的重要文件。
3.2 決定產品經濟效果的重要手段
工藝規程的制定是通過工藝分析和對不同的工藝方案進行經濟評價,對服裝生產工藝進行工時測定和分析,從中選擇最佳方案,要求是必須減輕勞動強度,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工藝規程的制定和貫徹是決定產品技術經濟效果的重要手段。
3.3 組織生產的主要依據
工藝規程除了指導具體的生產以外,勞動生產組織、人員配備及現場方面都要根據工藝規程來做具體工序安排,工模卡具設備的準備工作,也要以工藝規定的要求來進行安排,技術檢驗也要以工藝規程為主要依據,總之離開了工藝規程以上這些就失去主要技術
依據。
4 服裝工藝的優化、創新發展:
工藝的操作手法是多種多樣的,編制都會根據操作工人的熟練水平來制定便于生產的工藝流程,熟練工人的缺失使得新員工加劇,為保質量不得不加入些繁瑣的工藝,來保證質量的穩固,從效率上來講勢必有所降低,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如何優化、細化工藝操作就是我們將要面臨的難題,多序合并分析、動作程序分析是將要解決的問題,整體思路從分品種開始,針對一個品種先行進行整體研究,劃分為:不可變更工藝、可變更工藝及可變或不可變更工藝三大類,在進行細化分析,包含工時的分析,不可變更工藝確定后不作更改;可變更工藝確定后,從工時、操作手法、標準規定上來分析,遵循是否可合并分析、是否可簡化動作,確定成品達到標準范圍內的數據,依據這些來制定新的工藝;可變或不可變更工藝也是要遵循第二條的原則,不違反標準的情況可或不可均可。將模板的實際減效也運用到優化工藝中來,模板的有效運用從某方面來講也是優化工藝。
對服裝企業而言工藝技術要不斷創新,從認識的角度來說,無論是只強調工藝技術,還是只強調經濟,都是不全面的認識。只有二者結合,才有可能是理性、現實的。這里說“可能”二字,是因為工藝技術創新并不是工藝技術開發和工藝技術利用簡單的相加,不是1+1=2,而是工藝技術開發和工藝技術利用相加后的整體,是1+1>2的加法。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換句話說,工藝技術開發和工藝技術利用是要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不僅需要從工藝技術的角度、工藝技術發展的規律,考慮工藝技術開發的可能性,還要以市場為導向,考慮工藝技術開發的有效性。市場引導著工藝技術開發的方向,工藝技術本身的發展規律決定這種引導實現的狀況和程度。循著這一認識路徑,我們看到,工藝技術開發成果的轉移、工藝技術開發成果的利用,才構成一個完整的工藝技術創新過程。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知識社會的形成,服裝工藝的發展日益認識到工藝技術創新不僅是一個科技、經濟一體化過程,是工藝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共同作用催生的產物。從復雜性科學的視角,工藝技術創新活動絕非簡單的遞進關系,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創新鏈條,而是一個復雜、全面的系統工程。在多主體參與、多要素互動的過程中,作為推動力的技術進步與作為拉動力的應用創新之間的互動推動了科技創新。工藝技術進步和應用創新兩個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統一、共同演進的過程,或者說是并行齊驅的雙輪――工藝技術進步為應用創新創造了新的技術,而應用創新往往很快就會觸到技術的極限,進而鞭策技術的進一步演變。只有當技術和應用的激烈碰撞達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時,才會誕生出引人入勝的模式創新和行業發展的新熱點。工藝技術創新正是這個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共同催生的產物。
關鍵詞:綠色 環保 包裝 食品 安全
1 引言
GB 15091-95《食品工業基本術語》中給出了食品安全的定義:為了防止食品在生產、收獲、加工、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被有害物質(包括物理、化學、微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體健康,所采取的各項措施[1]。食品包裝作為食品的外衣、食品的特殊添加劑和食品生產工業最后一道工序,既要做到保護食品的安全,也要不斷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性,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
隨著綠色環保概念的不斷提出,走可持續發展路線是各個行業需不斷堅持發展的根本。食品包裝行業尤其重要,因為食品包裝安全不僅涉及到環境衛生,同時也涉及到人們最基本的身體健康,只有不斷提高食品包裝的各項安全性能,才能更好地保障人們對食品質量的需求。可以說,綠色環保包裝將是未來食品安全的保障。
2 傳統包裝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分析
食品在成為商品之前往往需要經過包裝這道工序,食品包裝作為食品的貼身衣物,可以起到保護食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提高食品附加價值等功能,然而就是在這些基本包裝功能之上,食品包裝的安全性能也影響了食品自身的安全[2]。不論是從食品包裝的生命周期分析,還是從包裝設計師進行食品包裝設計分析,傳統食品包裝影響食品安全無外乎包含以下4個方面。
2.1 包裝材料
包裝材料直接與食品接觸,材料本身的安全性直接影響食品安全。當今市面上食品包裝材料主要以紙、塑料、金屬、玻璃、陶瓷為主,這些材料中少量遷移物質可能滲透到食物中。例如,紙張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衛生標準、紙張生產過程中是否添加熒光增白劑的使用;塑料材料生產過程中是否添加助劑、是否有有害單體的遷移;金屬、玻璃、陶瓷等材料中是否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包裝材料的衛生安全、微生物檢測超標等現象的出現,同時也會影響食品安全。可以說包裝材料在實現食品包裝基本保護功能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食品本身質量產生影響。
2.2 包裝結構
包裝結構設計是任何產品包裝設計中的重要環節,食品包裝結構設計不合理有可能在消費者食用時產生安全隱患,其在兒童食品包裝中表現明顯。嬰幼兒吸食果凍不慎窒息死亡事件屢屢發生;包裝產品中含有小玩具等附帶產品,極易被兒童誤食造成傷害;食品包裝結構邊緣是否設計成圓弧形狀而非尖端,防止消費者被劃傷等現象可以看出食品包裝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同樣也體現在保護產品基本的物理性狀上。隨著物流產業飛速發展,野蠻裝卸同樣會破壞包裝給食品安全帶來影響。因此,食品包裝中無論是基本的“貼身衣物”還是食品物流包裝都應該不斷提高相應的力學性能,從而更好地確保食品安全。
2.3 包裝印刷
食品包裝在滿足保護食品的基本需求上,更多地起到促進銷售、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的作用。這就需要在外包裝上印刷精美的圖案來吸引消費者,在盡可能詳細地向消費者說明食品基本成分的同時,更多地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從而不斷提高銷售量。精美的圖案和文字依賴于印刷行業的支持,從印刷五要素―承印物、印版、油墨、印刷機、印刷工藝中可知,每個要素的衛生和化學安全都直接影響食品包裝安全。比如,印版制作中是否使用環保溶劑;印刷用油墨是否含有苯等有害物質(雖然食品印刷專用油墨如今依然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但綠色環保油墨可以緩解或減輕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在食品方便面的包裝中,依然存在調料包的印刷是否與食品接觸的問題;印刷機的衛生安全同樣影響食品包裝安全(通過走訪調研,目前很多印刷企業接單時并不區分食品、日用品等產品包裝,進而導致因標準不同而污染食品問題的發生);精美的圖案也會增加印后加工的工藝工序,上光油是否含有苯溶劑等也同樣會影響食品包裝安全[3]。包裝印刷的安全與否會直接影響食品包裝的安全性能,從而影響食品的安全。
2.4 包裝工藝
包裝工藝可稱之為將食品變成商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裝環境的衛生安全和包裝工藝技術的科學性是食品安全的保障。例如,無菌包裝技術是牛奶、果汁最為常見的包裝形式,該技術可在常溫下長時間保持新鮮,而且具備耗能低、耗用包裝材料少、制造成本低、包裝效率高、便于長途運輸、廢棄包裝可回收再循環利用等優勢。氣調保鮮技術在水果和蔬菜包裝中應用最廣,其可以保持產品的新鮮度、延長貨架壽命。然而,科學的包裝技術需要在合理安全的包裝環境下才能確保食品與包裝的有效結合,進而得到讓人們放心的安全食品。
3 綠色環保包裝是未來食品安全的保障
綠色包裝又稱“無公害包裝”或“環境友好型包裝”,國際上普遍認為綠色環保包裝應該符合3R1D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可降解[4]。綠色環保包裝的實施,要經過包裝設計師對食品性能的分析,選擇合理安全的包裝材料,進行減量化包裝視覺設計和結構設計,避免過度包裝和印刷因素對食品安全造成物理、化學、微生物的侵害,從而使食品包裝全生命周期處于綠色過程。針對傳統食品包裝對食品安全帶來的影響分析,可以主要從以下3方面來提高我國食品包裝的安全性。
3.1 提升包裝設計師對食品包裝設計的安全意識
不論是視覺設計亦或是結構設計,每一款包裝都離不開設計師的設計,食品包裝同樣如此。不斷提升包裝設計師對食品包裝設計的安全意識,可以更好地確保食品安全性能。傳統的設計師通常只會考慮包裝的基本保護功能,很少關注消費者在食用后包裝被遺棄等后續回收再利用問題,故包裝材料的可回收再利用成為保護環境的一項基本要求。此外,包裝材料的綠色衛生性同樣也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在包裝基本的說明功能上,傳統設計師一般也只會考慮圖案和文字如何更好地向消費者推銷產品,如何提高產品銷售量,而不去考慮由此帶來的印刷問題,如印刷中揮發性有害物質對食品內部的遷移影響。綠色環保包裝材料無疑不是食品包裝最佳的選擇,包裝設計師在進行食品包裝設計時應更多選擇安全的材料,確保食品包裝材料從生產源頭到消費者使用的全部過程中都能保障其安全。在包裝設計方面,包裝設計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設計水平,尋找視覺扁平化設計,簡約而不簡單;結構材料減量化設計,從而達到保護食品安全目的的同時降低包裝成本。
3.2 不斷更新法律法規,提高檢測水平,加強企業監管
至今,我國尚未出整、完善的食品包裝安全法律法規,現有的QC標志是食品包裝安全認證標志,其為食品包裝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5]。綠色環保包裝產品沒有相關標準,其印刷也沒有相關工藝標準和要求,這無疑使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包裝原材料生產企業、食品包裝印刷等相關企業無法可依,也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原因之一。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網絡進行項目接單,在整合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問題。包裝印刷企業在印刷日用品包裝的同時也會印刷食品包裝,容易導致交叉污染,難以確保食品包裝印刷的安全性。通過資源整合,食品包裝印刷企業只提供食品包裝產品的印刷,進而提高食品包裝安全的檢測水平,此舉不僅是簡單地保證食品物理性狀完好無損,更多的是讓人們關注潛在的揮發性有害物質檢測,也是確保食品包裝安全的手段之一。
國家政府要不斷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有關經驗,加強對食品企業、食品包裝原材料生產企業、食品包裝印刷企業等相關行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完善食品包裝安全檢測手段,從而確保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生產、加工、包裝、流通等環節,處處做到有法可依,有標準可循,最終確保食品安全。
3.3 不斷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辨識能力
消費者作為食品包裝的最終使用者,對食品安全提出的要求應該受到食品企業、包裝設計師和食品銷售商更多地關注。消費者也應該不斷改進消費觀念,避免出現為買包裝而買食品的“買櫝還珠”現象。消費者需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而非精美華麗的食品包裝,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過度包裝。如今網購已成為一種時尚,在網購食品成為一種消費模式的同時,網絡食品品牌也在不斷增加,網絡食品安全隱患也隨之出現。只有消費者留意網絡食品包裝上的QC標識、關注網絡食品生產日期等信息才能有效保證食品安全。
在追求環保低碳的今天,綠色是主流,更能體現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生活追求。只有綠色消費成為社會消費的主流時,綠色環保包裝才能成為食品包裝的趨勢,才能使食品包裝相關行業不斷的改革創新,向綠色環保道路前行,從而使綠色環保包裝成為未來食品包裝安全的一種有力保障。
4 結語
我國作為食品生產和銷售大國,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只有通過國家、社會、消費者等相關方面加以關注并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才能確保食品生產和銷售的安全流通,確保食品包裝相關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確保人們食用到健康營養的食品。發展綠色環保包裝是確保未來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食品衛生通則.
[2] 唐玉.影響食品安全的包裝因素分析[J].中國包裝工業,2012,(6):28-29.
[3] 王宏洋.綠色印刷的設計與評價[J].印刷質量與標準化,2016,(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