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范文

        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

        第1篇: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范文

        “互聯網+”時代青少年成長常常有許多“煩惱和困擾”,不但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響著他們的人格發(fā)展和健全。因此必須立足于“互聯網+”這一社會、科技大背景,從豐富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入手,著眼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與培養(yǎng),將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變革推向全面化、系統化、高效化。

        1豐富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互聯網+”時代中教育的內容和教學的形式得到了極大豐富,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既面臨巨大而嚴格的挑戰(zhàn),同時也存在宏觀與微觀上的機遇,進行青少年人格健全的建設必須要立足于“互聯網+”的社會特點,要不斷深入“互聯網+”為平臺的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通過“互聯網+”的資源加工和信息利用全面認知健康人格對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和青少年自主成長的重要價值與核心功能,采取“互聯網+”時代學生樂于接受的網絡平臺、溝通平臺和交互平臺進行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具體工作,使學生的人格健康和人格完善得到“互聯網+”科技的基礎支持和平臺支撐,整合“互聯網+”與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互聯網+”與青少年健康人格發(fā)展的深層次關系,做到內容的豐富、層次的提升、形式的多樣,進一步挖掘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潛能,為青少年健康人格的有效塑造和全面發(fā)展提供形式與內容上的保障。

        2建立青少年人格健康的基礎信息庫

        “互聯網+”是資源和信息在互聯網平臺上的深層次整合與重構,“互聯網+”時代更加需要基礎信息的詳實、準確和全面,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工作要以“互聯網+”科技作為基礎,以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和人格建設為目標,建立起“互聯網+”載體的青少年認可健康信息庫。根據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要求設置基礎信息庫的目類、體系、系統,并根據青少年實際做好人格健康信息的采集、測評和量化工作,使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時了解青少年人格健康的信息,以“互聯網+”基礎信息庫的資源整合和信息深加工全面把握青少年人格健康的動態(tài)、特點和規(guī)律,對于人格健康的問題做到及早發(fā)現、及早診斷、及早敢于,發(fā)揮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專業(yè)型、系統性優(yōu)勢,真正把握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特點,實現對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改革和青少年人格健康建設的全面支持與服務。

        3豐富青少年的學習、生活與交往環(huán)境

        “互聯網+”社會中青少年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情境、交往方式與傳統社會有著繼而不同的特點,青少年呈現的狀態(tài),表現出的需要也具有巨大的差異性,基于“互聯網+”的交際和溝通方式正成為青少年相互聯系和交互式交往的基本形式,“互聯網+”逐步轉化為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時代和環(huán)境大背景。作為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工作者必須重新解讀當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因素和周邊環(huán)境,正確理解“互聯網+”社會帶來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與青少年人格成長的問題和挑戰(zhàn),以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為主題,興辦各類講座、座談會、網絡宣傳,全面滲透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夠在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指導下,在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氛圍中進一步優(yōu)化學習、生活和交往的外部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穩(wěn)定獲得心理素質養(yǎng)成方面的知識,全方位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多方面磨礪學生的意志品質,在外部環(huán)境和結構上做到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激勵、促進、培養(yǎng)和提高。

        4建立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新網絡

        “互聯網+”的時代中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個體與社會面臨著關系重構的問題,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必須要立足于“互聯網+”這一社會和時代標志進行全面整合,充分尊重學生發(fā)展的意愿和主動性,主動進行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結構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將自我教育和網絡教育結合在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細節(jié)和過程之中,相信學生能夠通過自主發(fā)展和自我認知有效化解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擾,構建起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新型的模式和工作網絡,達到促進青少年心理素質發(fā)展,更好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目的。在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中可以借用“互聯網+”科技建立起微博、微信等IT2.0技術為平臺的新平臺和新載體,加強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私密性、實時性,在吸引廣大青少年注意力和興趣性的基礎上,更為有效地進行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借用互聯網技術的核心思想組建起教育新結構和新平臺,利用學生社團、心理服務機構的專業(yè)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積極進行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的普及、干預、指導,在更大的范圍內、更高的層次上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和質量。

        第2篇: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范文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 心理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落腳點是學會做人。如何引領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已成為教育界面臨的重要課題。青少年作為承載著家庭和社會高期望的特殊群體,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但因其身處社會大變革的變遷時期,加之其自身心理發(fā)展不成熟、發(fā)展的欲望強烈,其發(fā)生心理問題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人群。進入21世紀,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頻發(fā),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青少年成人成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黨和國家向來重視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背景下的重要途徑,并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教基[1999]1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等重要文件,對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青少年成人成才提出來了明確要求。本文立足我國學校教育現狀,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如何培養(yǎng)青少年成人成才進行了探討,以期為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參考。

        一、開展入學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環(huán)境適應

        入學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接受的第一課,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平臺。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面臨著人際關系、課程專業(yè)學習等方面的適應問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fā)環(huán)境適應障礙。眾所周知,新的環(huán)境中,只有先適應,才會獲得相應的發(fā)展,也才會成人成才。學校應緊緊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結合新時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應主要介紹青少年易出現的環(huán)境適應問題,并簡要分析,重點提供給學生應對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識,促使學生入學即知環(huán)境適應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提前預防、沉著應對、妥善疏導,為促進青少年順利成長做好鋪墊。

        二、實施心理健康普測,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

        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已成為教育系統的共識。眾多學校已通過心理普測、心理抽測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普測多以癥狀自評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調查表、霍蘭德職業(yè)人格能力測驗問卷等為施測工具,以普測獲得的數據為依據,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個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體等不同級別的心理檔案。研究表明,有四類學生群體比較值得關注:留守兒童青少年、流動兒童青少年、家庭離異兒童青少年、貧困兒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測在篩查心理易感人群、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發(fā)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求職擇業(y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進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三、開辟心理健康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質

        課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統性、規(guī)律性、科學性等特點,一直是傳統學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雖既不屬于學科教育也不屬于規(guī)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課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積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研究表明,通過開設心理咨詢、人格心理學、情緒管理等選修課來實施大學生心理干預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積極的人生觀有促進作用。有研究發(fā)現,經過系統、全面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大學生,其自我評價明顯提高、社交焦慮與苦惱程度明顯降低,該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開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質。

        四、打造優(yōu)質校園文化,發(fā)揮文化心育功能

        校園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校園文化會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潛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觸動、洗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欄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板報是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載體。在營造校園文化育人時,注重所選內容的科普性、針對性、實效性,力爭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觸動。心理學工作者應根據青少年在不同年級、不同環(huán)境下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設計櫥窗板報內容,及時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的典型表現、原因分析及具體的應對策略等,引導青少年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成才。

        五、持續(xù)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及時幫助心理弱勢群體

        心理咨詢輔導最簡單的定義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詢輔導的對象均為心理健康狀態(tài)上處于弱勢的群體,雖有時無法表面識別,但這類群體均會感到較大的心理痛苦,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極大地影響著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詢輔導作為一種個性化輔導,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讓來訪者體會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歸屬感,進而吐露其可能隱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癥結等。咨詢師會綜合來訪者的病程時間、痛苦程度、社會化影響等,給予來訪者專業(yè)評估,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咨詢輔導方案。由于心理咨詢輔導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多數前去咨詢的來訪者均能較快的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與此同時,求助者也會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質水平會明顯增強,極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六、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月,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以“我愛我”為宗旨、倡導關注個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動月是眾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顒釉乱蚤_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傳和普及活動為主要職責,以心理知識講座、現場心理咨詢、心理電影賞析、心理書籍和心理漫畫展覽、心理咨詢案例解析等活動為主要形式,是大規(guī)模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徑。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對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載體,遵循活動性、情境性和主體性的基本原則,寄心理學知識于活動中,向青少年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喚起青少年對自身、對周邊師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識,強化青少年對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七、開通心理網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為時展的風向標,電腦和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廣泛使用給當前嚴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網絡、電話等媒介因其具有隱蔽性、自由參與性、便捷性,與青少年的生活緊密相連,日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輔助點。通過開辟網絡心理咨詢、電話咨詢熱線等,給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當面咨詢的青少年一個平臺,供其傾訴自己的心理困惑;通過心理BBS,由心理學工作者主動發(fā)起討論話題,與青少年在線進行互動交流,積極引導青少年客觀看待當前的種種社會現象,鼓勵青少年積極發(fā)表個人見解,從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實心理需求,為現實中開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參考,多方位收集信息,為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保駕護航。

        八、建設學生心理社團,引導青少年心理健康互助

        新時期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方興未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但卻一直存在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不深、親和力不夠等問題。為有效應對上述情況,學生心理社團應運而生。學生心理社團一般有心理衛(wèi)生協會、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等,是經過精心選拔并予以培訓合格的主要負責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的學生干部群體,以此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互助。心理社團的主體是學生,其與周圍的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和相似的興趣愛好、目標和追求,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十分了解,因此,心理上更加親近、更容易理解和溝通,且其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經驗也使得他們成為朋輩心理輔導的最佳載體,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親和力不夠、涉及面不細等不足,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發(fā)揮實效的重要手段。學校如能真正把學生心理社團組織有效開展,必將極大促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青少年成人成才。

        九、開展學科教學滲透,加速構建全員育人新局面

        學科教學滲透是指教師在進行常規(guī)的學科教學時,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將心理健康培養(yǎng)內容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完善各種心理品質,特別是諸如情感、意志、個性品質等方面。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順利開展可以保證在不給學校增加課時、人力的情況下,有效實現知識―心理教育的相互促進,加速青少年的成人成才。實踐證明,學科教學滲透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在具體操作時可采用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方法進行滲透。大力開展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會進一步凝聚全體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動力,提升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質量和效率,構建新時期背景下,多學科、多角度育人成長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大均.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陳良,張大均.近20年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進展與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

        [3]王麗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2).

        [4]盧勤.心理健康課程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0,(5).

        [5]張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十大問題亟待解決[N].中國教育報,2004.

        [6]袁紅梅,趙嶷娟.朋輩心理輔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J]職業(yè)與教育,2007,(17).

        第3篇: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范文

        一、家庭教育的失誤是校園暴力產生的根源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對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具有直接影響。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類:

        1.家庭環(huán)境因素。家庭環(huán)境包括住房環(huán)境、家庭成員的組成、經濟條件等。住房環(huán)境擁擠、嘈雜,經濟落后。信息閉塞等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若夫妻不和睦。經常吵架、打架對孩子也很不利;如果家庭結構不完整、父母離異、一方或雙方遺棄、死亡等對心理健康都十分有害。違法犯罪大都來源于此。

        2.家庭教養(yǎng)態(tài)度。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大致可分為溺愛型、專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種。溺愛型教育會導致孩子脆弱、唯我獨尊、自私等不健康心理現象的產生。專制型家長一般文化水平較低,教育孩子一說二打、滿口胡言亂語。整個家庭處于嚴重暴力之中。使孩子的內心充滿恐懼、憎恨、逆反、報復心理,他們會用武力去解決自己遇到的一切不順心之事。而民主型是以平等的態(tài)度、民主的方式對待子女,嚴而不厲、寬而不嬌、愛而不溺、放而不縱、能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孩子自然會求知向善、勤奮好強。

        3.家長的教育方法。父母教育孩子時只有良好的心愿,沒有科學的方法自然不能擔當起“全面素質教育”的職責。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對子女要求過于嚴厲,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犯了錯誤就罰??荚嚊]達到要求就打,除了學習什么都不讓孩子做。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怎么能獨立生活。適應新環(huán)境呢?

        二、現行教育的失誤也讓一些學生踏上了施暴之路

        當前,學校素質教育工作并未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不少學校對學生的心理教育還停留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狀。素質教育的開展,面臨著資金、教材、師資等諸多困難,

        三、社會暴力文化的誤導是校園暴力產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青少年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社會經驗少。缺少對復雜事物的判斷能力。有些還錯誤地認為江湖義氣是可歌可泣的。黑幫老大才是真正的強者。這都使青少年的心理向畸形的方向發(fā)展,必然會導致校園暴力事件的劇增。

        綜上所述:當今青少年一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社會工程,要想讓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要有效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的發(fā)生,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良好的行為舉止、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心理成長至關重要。家長要更新觀念,提高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不要認為給孩子吃好穿好就算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深入了解孩子內在的情感需求,學習壓力和成長期的困惑,重視在細節(jié)上關懷孩子,切忌動輒粗暴對待。同時,家長要盡可能多地學習一些情緒、意志等心理常識,引導孩子認識尊重生命。幫助孩子樹立對生命的敬畏,幫助孩子學會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情,逐漸控制自己的情緒,正確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才不至于被生活中的小挫折和小困難擊倒。

        其次。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心理素質對于人的思想品德、智力開發(fā)、身體發(fā)育是一種基礎性因素,學校要從根本認識到對青少年進行心理輔導與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測試與普查,做到心理問題的早發(fā)現、早預防、早治療。要重視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讓學生在精神苦悶時。能找到傾訴的對象,大膽講述自己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適當解壓。

        第4篇: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范文

        關鍵詞:教學管理;心理健康素質;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4-013-01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方針逐步轉變,倡導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新思路,素質教育成為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的指導性思想。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提升計劃于2013年3月首次在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會議上作為教育計劃提出,此前,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黨的“十”將教育的根本任務定位在“立德樹人”,要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使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素質得以提升,如何使大學生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應對當前復雜多變的社會發(fā)展局勢以及網絡媒體等新事物廣泛應用帶來的各種沖擊,成為教育管理者的新挑戰(zhàn)。

        一、心理健康素質的含義及結構

        1、心理健康素質概念界定

        心理健康素質是基于對傳統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是一個本土化的概念,從內涵上遵從“素質-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素質”的邏輯順序。

        人的素質包括四個方面: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從邏輯上看,心理健康素質這一概念首先具備素質概念的特征,同時心理健康素質是與人的心理健康相關的心理素質,可見,心理素質包括心理健康素質。心理素質就個體而言存在兩種情況,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和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素質。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有效的保證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同時是人們保持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重要基礎。198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人的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素質是對應身體健康素質提出的,心理健康不僅有外在的狀態(tài)表現,而且有其內在的穩(wěn)定品質。簡言之,心理健康是人良好心理素質的體現。人們之間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反應了其心理健康素質水平高低的差異。

        結合對素質、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三個概念的理解,對心理健康素質提出以下定義:心理健康素質是個體在遺傳和環(huán)境(含教育)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內在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這些心理品質影響或決定著個體心理和行為,進而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

        2、心理健康素質的結構模型

        在《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調查研究》一文中(沈德立,2004),就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質擬定了一個基本結構模型,主要從7個方面概括了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質:自我素質,人際素質,個性素質、認知風格、歸隱風格,應對風格,動力系統。

        本文以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為研究基礎,根據我國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發(fā)展的特點,提出下面的結構圖,并以此結構圖為依托,從教學管理角度談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教育。

        二、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特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高等教育由只重視專業(yè)素質的人才培養(yǎng),在新形勢下將加強心理健康素質的人才培養(yǎng)提到重要地位,當前大學生作為承載社會、家長、老師高期望的特殊群體,面臨著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yè)等多方面的壓力,目前國內各高校大學生普遍存在不容忽視的心理問題。

        1、人際交往適應不良。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所占比例較大,獨立生活能力較差,抗挫折能力差,大學環(huán)境與夢想上存在一定的落差,宿舍同學生活上存在差異,在人際交往方面常表現出冷漠孤僻、缺乏熱情、不能與老師同學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有的學生不參加或者很少參加社團活動、校內外的各種活動等等。長期處于被排斥、冷落的境地,缺少朋友,長此以往性格過于內向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甚至形成人格障礙。

        2、情感困惑。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對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大學生已步入成年期,戀愛與性問題是不可能回避的?,F代大學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開放,大學生的情感豐富強烈,處于動蕩和復雜時期,很多大學生由于對性發(fā)展缺乏認識,對異性的神秘感等,導致他們在承受學習壓力的同時也承受著各種戀愛問題的困擾,如單相思、失戀等。

        3、學習缺乏動力。由中學到大學,學習環(huán)境、學習內容、學習難度與中學相比性存在很大差異,一些學生沒有了往昔的優(yōu)勢,學習壓力增大容易產生焦慮感。自制力差的學生迷戀于網絡虛擬世界,自我封閉,逐漸導致厭學影響自我認知、心理情感的定位。

        4、自我認知能力偏差。大學生處于一生中心理發(fā)展變化最為激烈的青年期,于其他群體相比,他們心理上的脆弱性更明顯。很多大學生好高務遠,給自己確定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一旦不能實現即陷入困境,無法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思維具有片面性、缺乏深刻性,無法良好的自我認同,心理素質不完備、成熟度低。還有諸多現象如臟衣服打包回家讓媽媽洗、稍遇挫折就尋死覓活等等,反映出現在的大學生處于自我意識膨脹階段,他們過多注重于自己的感受,如果沒有專業(yè)的指導,可能形成嚴重的認知能力偏見。

        5、就業(yè)心理壓力。隨著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方面市場給大學生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另一方面近年來由于社會競爭加劇,大學生一次性就業(yè)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就業(yè)心理跟不上發(fā)展的步伐,思想上產生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焦慮感、自卑感等心理問題隨之而生。

        三、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針對新時期大學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作為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者,應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了解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要知道學生積極適應,主動發(fā)展,培養(yǎng)勇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要在德智體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同時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有其自身的特點,要注意穩(wěn)定性與內在性的漸進統一,對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至關重要。心理健康素質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展開,而不只是針對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新時期大學生素質健康教育,結合工作的實踐,就如何開展心理健康素質教育,提升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作出以下幾點思考。

        1、創(chuàng)設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綠色校園

        “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校園文化是指以人、德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樹立良好的校風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建綠色校園活動,從根本上把人與自然的和諧教育作為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基礎,突出道德、責任、人格的完美統一,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拔尖人才,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建設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在教學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有始有終,高校教師以科學的世界觀,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教育引導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學生,因此確保高素質的具有心理學素養(yǎng)的教師從事這項工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奠定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3、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健康的心理素質離不開多樣性知識的指導。高校不僅可以利用開設必修課、選修課等方式,讓學生系統的學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只是,同時可利用網絡技術另辟教育途徑,利用網絡開展心理指導,還可以根據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舉辦專題講座,如大學生就業(yè)指導、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等,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中,倡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

        4、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教育機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是個復雜的教育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暢通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渠道,創(chuàng)建心理健康咨詢網站,充分發(fā)揮校園網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教育基地,人的言行與心理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任何一個學生心理和行為上的偏頗、特立獨行都與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著種種聯系。所以學生家長本身應有意識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為教育的重點,作為一名高校教學管理者,今后的工作應繼續(xù)從發(fā)展角度對待和處理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教育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杜秀枝.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研究述評.西昌學院學報,2012(1):135-136.

        第5篇: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范文

        由于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在社會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關注學校教育如何來幫助、指導年青一代認知自我,開發(fā)潛能使他們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為他們終生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方面,也是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必然要求,它反映了當代進步的教育潮流。

        心理健康是學習、工作的重要保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保持對環(huán)境的良好適應能力,從而充滿自信,積極樂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投入學習和工作。從學校教育來說,心理健康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研究表明,如果學生處于壓力之下,其思維就會變得機械、呆板,壓力還會干擾注意、記憶和想象等認知活動。心理學家哈羅克(E.Harlock)曾經通過實驗證明,對學生來說,由于受到批評而引起的恐懼、緊張、煩惱、愁悶等不健康的情緒,會阻礙學生智力的發(fā)展,阻礙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發(fā)揮。心理健康還會影響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學校教學中的意義十分重大。

        在聾校日常教學中,我發(fā)現了一系列的問題,聾生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生理缺陷,致使他們有一種自卑心理,自信心不強,沒有努力目標,對前途悲觀失望,對社會態(tài)度消極,社會交往能力低下,自我意識不強,耐挫力差等心理障礙問題。同時,也是因為他們的生理缺陷,致使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交友圈以及信息渠道都比正常孩子要小的多,所以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將是我們聾校日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進聾生的全面發(fā)展

        我國現階段學校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以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為理論基礎,培養(yǎng)適應社會經濟、文化建設所需要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才。健康的心理素質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說,就是人是一個身心統一體,全面發(fā)展理應包括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社會關系的日趨復雜,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將更加全面,為此學校必須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聾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進聾生身心健康

        聾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對社會意識、社會規(guī)范和準則屬于直接不理睬,不接受狀態(tài)。當他們步入社會后會四處碰壁,從而使內心一再受挫。

        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從德育方面借助一定的手段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意識、社會規(guī)范和準則轉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習慣,確立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與學生的心理品質是密不可分的。

        同時,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人的機體活力,調動神經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人的內分泌活動,協調骨骼肌肉活動,健康的身體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活動效率。身心健康具有內在聯系。因此,現代學校的衛(wèi)生保健已經由單一的生理衛(wèi)生保健發(fā)展為生理心理綜合保健。

        再者,傳統教育中,我們以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發(fā)展智力和能力為重點。而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活動,學生的認知結構就是心理活動的結果。因此,智力教育也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上,這也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培養(yǎng)出擁有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意志、良好的思維力和記憶力等。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聾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個體從兒童進入青少年階段,其身心發(fā)展起了重大的變化。首先是出現了對其心理與行為有著重要影響的兩方面需要,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性意識與沖動出現;二是由于身體的全面發(fā)展與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產生了成人感,出現了強烈的獨立性需要。在聾生社會地位不被認可的狀況下,他們會從其他方面尋求心理上平衡。比如,談戀愛、玩電子游戲、和社會青年打架斗毆等。這就是青少年時期的新需要與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會地位水平的矛盾,具體為四個方面:

        ①新的性需要與社會地位的矛盾。

        ②性成熟性意識增強與心理上道德上準備不足的矛盾。

        ③新的獨立性需要與社會地位的矛盾。

        ④新的獨立性需要與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時期這些特定的矛盾,導致了他們在各方面表現出既不同于兒童,又有許多成人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最容易進入心理不平衡狀態(tài)而又最不容易通過自我調節(jié)或尋求成人疏導以得到解脫。此時,對聾生青少年的心理疏導工作是極其重要的。同時,青少年接近于成人的活動能量,對以上的矛盾系統又起著激發(fā)作用,容易使矛盾爆發(fā),因此,對青少年聾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使聾生適應社會形式的必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產生的一些變化或暫時不可避免出現的一些現象,都將對聾人青少年心理狀態(tài)產生消極影響。

        從家庭方面來看,離婚率不斷增高,家庭溫馨減少,家庭對子女教育不當的管教方式,都會對聾人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因素。

        從學校方面來看,高考升學壓力,頻繁的測驗考試,學生分數排位等,導致競爭激烈,壓力增大,使聾人青少年學生無止休地陷入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等不平衡狀態(tài)中。

        從社會角度來看,一些黃色、東西的出現,政府部門一些不正之風,觀念的多元化,也將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第6篇: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范文

        【關鍵詞】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策略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國內外發(fā)展的現狀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西方,而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國家,經過一個世紀的發(fā)展,美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完善的機構,而且還有雄厚的理論支持。在美國要想成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必須擁有博士學位,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波及學校、家庭、社區(qū)等,包括老師、家長多方面的參與,并且形式多種多樣。上個世紀70年代,國內香港、臺灣等地區(qū),受國外先進思想的影響,相對內地發(fā)展較快,20世紀80年代,大陸地區(qū)心理健康教育開始起步,相當一部分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知識的講授,重視少數有心理問題學生的防治,忽略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家庭、社區(qū)各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學校已將預防性和發(fā)展性作為工作目標,面向全體師生展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青少年初中階段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劇變”時期,是由少年向青年發(fā)展的過渡期,生理發(fā)展走向成熟的同時,心理也產生了巨大變化。身高體重的增加、內臟機能的強大、性的成熟,使他們具有了成人感,而心理發(fā)育的成熟度顯著落后于身體發(fā)育,成人感與現實世界的矛盾落差,誘發(fā)了更多的心理困惑。因此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關鍵。

        三、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分析

        辛自強等(2009)對1992年至2005年間107篇采用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的研究報告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現實中學生心理問題在緩慢增加 ;張海霞等(2010)的研究指出,當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張亮等對大連市某區(qū)初一、初二、初三學生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的研究分析結果顯示:15.40%的學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問題,最常見的是:敵對7.70%、強迫6.90%、偏執(zhí)5.70%,其后依次是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精神病、恐懼、軀體化。研究表明: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來自社會、學校、家庭、個體四個方面。李輝等對城市初中學生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情況及各因子均顯著相關。進一步分析發(fā)現:學校教育影響最大的是適應不良因子,其次是抑郁、焦慮、學習壓力、心理不平衡。

        四、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種策略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明確指出: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以發(fā)展性、預防性為主,學校全員參與,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依托心理工作室,開發(fā)課程資源,發(fā)揮學校的教育職能,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充分重視和發(fā)揮課堂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主渠道的間接滲透作用。通過各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情境與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中,注重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促進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

        2.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動員學校每一位領導、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參與組成心理工作團隊,明確每個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工作的具體內容。通過一系列的講座、培訓、觀摩和經驗交流,提高全員參與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熱情,切實提供給班主任、學科教師在班級的管理、在自己的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的指導。選拔和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使其掌握必備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鼓勵學校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題研究,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深化理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助維護自身和同伴的心理健康的意識和能力。

        3.依托心理工作室發(fā)揮各項功能。在專業(yè)指導和科學管理下,應完善和啟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充分發(fā)揮其教育輔導、研究指導的功能。建立多功能活動場所,咨詢輔導室、團體活動室……發(fā)揮校園廣播、網絡、心理小報的工作職能,使學生認識到:心理工作室并非是針對“有病”學生“治療”的場所,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無條件被接納,消除心理困擾,緩解壓力,提供心理援助的安全“港灣”。

        第7篇: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范文

        關鍵詞:心理教育 中學教育 學科滲透

        一、心理教育的提出及其必要性

        現代社會是一個科技飛速發(fā)展、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我們需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yǎng)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當代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表現意識等方面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尤其是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學習競爭壓力增大,新舊觀念不斷撞擊,各種新現象、新矛盾紛至沓來,使如今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產生心理障礙和精神疾患的機會大大增多。在校生因病休學、退學的病種中,心理疾患已大大超出其他疾病,名列榜首。更令人悲嘆的是在校生自殺事件、離家出走事件時有發(fā)生。這些都向我們表明了,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已十分嚴峻,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中學心理教育是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發(fā)育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首先,心理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全面發(fā)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要健康發(fā)展。當前中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教育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其次,現在人們逐漸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括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當教師、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新的健康觀念時,就迫切需要中學開展心理教育。最后,中學生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如妒忌、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犯罪、自殺等,也迫切要求開展學校心理教育。

        開展青少年心理教育,不僅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改善素質教育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安定團結、提高全民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心理作為人的整個精神世界的活動基礎,其健康狀況如何在諸素質的培養(yǎng)中具有特殊意義和作用。只有通過心理教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其他素質才能得到充分和健全的發(fā)展??傊?,我們不得不承認心理教育的意義。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我們必須走出重知識教育而忽視學生心理健康、良好個性培養(yǎng)、巨大潛能挖掘的教育誤區(qū),把心理教育盡快納入學校教育的日程上,并當作一項重要任務下大力氣去抓。

        二、心理教育的幾種形式

        學校工作是心理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心理教育政策的落實、工作的開展最終要歸結到學校一點一滴的具體工作中去。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

        1.開設心理教育課程

        將心理學的基本常識直接引進課堂,是學校實施心理教育最直接的一種手段,它為所有學生能直接接受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證。心理教育課程應包括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職業(yè)輔導等課程。同時,可以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有所側重,如對高一學生就應側重“學生適應新環(huán)境,改變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的心理輔導。

        2.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咨詢是指對同類心理疑問或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形式。具體地說,就是在心理咨詢老師的主持或參與下,小組成員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自由討論,利用團體的相互影響、啟發(fā)、引導和幫助,形成團體的共識和目標,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果,使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有所領悟和了解,進而改進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

        3.個別心理咨詢

        學校個別心理咨詢工作首先要宣傳心理咨詢的意義,改變在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鼓勵需要的學生進行個別咨詢;其次要設置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熱線電話,多渠道開展咨詢工作。既可采取學生與教師直接面談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心理信箱讓學生不記名反映問題。

        第8篇: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范文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因素

        一、學校因素

        現在在中國流行的素質教育正在廣泛的進行著,但是都是在表面上進行的很熱鬧,考試仍然在中國的教育中占據著很大的位置。現在中國的教育就是這樣,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學生在這種考試的壓力之下,心理慢慢的就會積累很多的問題,學校只會對學生進行學科的教育,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社會責任和對生命的關愛方面的教育都是很不到位的。而且現在很多的學生成績是十分不錯的,但是心理上卻十分的不健康?,F在中國的教育與成績和分數是息息相關的,長此以往下去就會導致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上的問題都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很多的學生由于學習過程中的不順利,常常就會導致學生的消極狀態(tài)越來越多,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成功的。而且現在的學校由于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平時很少安排體育課等一些集體的活動,很多的學生彼此之間缺乏健康的交流,很多的學生得不到除學習之外的表現機會。還有很多的老師對于學生所出現的心理狀態(tài)不加以重視和指導,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很多學生的自尊心受損,長此下去就會使得學生的心理出現扭曲,就會導致更多嚴重事情的發(fā)生。

        二、家庭因素

        現在很多學生的父母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不懂得該怎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學習,缺乏一個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現在很多的家長平時沒有時間和孩子進行健康的溝通和交流,他們只忙于自己的工作,而且現在大多數的家長也只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并不注重對孩子心理上的關系和指導,長此下去就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但是現在還有很多的家長對于孩子的生活太過看重,想讓孩子的生活更好一些,對自己的子女的保護太過嚴格。如今在父母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存在很多的問題和缺點,他們大都缺乏吃苦的精神,缺乏努力奮斗的決心,更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這些孩子很難去克服磨難和經歷挫折,由于其承受能力極差,一旦遭遇挫折就會變得萎靡沉寂。再者現在很多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太高,給了孩子們很大的壓力和負擔,使得孩子們沒有自由和個性。很多的家長由于不滿意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會一味的埋怨和批評孩子,不能夠及時的安慰和鼓勵孩子,長此下去就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出現極大的扭曲?,F在隨著孩子的學習壓力越大,作為父母給孩子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很多不幸的事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fā)生的,類似的一些自殺和他殺事件也越來越多,孩子們的心理教學和家庭的因素也正慢慢的被重視起來。很多的專家認為現在的家庭和學校加在孩子身上的壓力太大,忽視了對孩子心理的重視,這就會使得孩子們的心理極其的脆弱,不能夠承受更多的困難和挫折,長此下去就會使孩子們走上違法的道路。而且現在父母對于孩子的心理把握的不夠準確,不能夠采取正確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關心和教育,甚至有的父母還會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經常會對孩子打罵,不能夠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健康的溝通和交流,長此下去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會使孩子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現在還有的學生的家庭可能不夠完整,父母在外地打工或者父母離婚等情況多有出現,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就會缺乏家庭的關心和父母的疼愛,由于長期得不到應該得到的關心和疼愛,孩子的心理慢慢的就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比如抑郁、孤僻、不合群等等。因此家庭在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三、社會因素

        由于現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fā)展,就會使得現在社會上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且由于現在的家庭和經濟條件的差異,逐漸的社會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不良風氣。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的出現也給社會以及學生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讓很多學生的心理得到了很大的轉變,而一些網絡游戲更是使得無數的學生沉溺其中無法自拔,還給家庭學校和個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如今的社會生活中,有太多的學生不聽家人和老師的勸告,經常從家里偷錢逃課去網吧打游戲,他們沉溺與網絡世界里,不管外界的任何評論和勸告,有些甚至走上了極端,開始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社會因素對現在學生的沖擊非常大,很多學生都經受不住來自社會的誘惑,從而犯下難以挽回的錯誤,因此在解決現在孩子們心里健康的時候,一定要從社會因素上著重下手,警告學生不要受現在社會上形形的誘惑影響,要一心學習,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四、自身因素

        不只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因素這些外界因素帶給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大,學生自己的自身原因也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學生時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極為重要的特殊的時期里,學生的心理一般都存在著很多的不和諧,自己的情緒一般也不是很穩(wěn)定,容易沖動,情緒中也存在很多的矛盾。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學生時期一般都是出于青春時期,正是一個人感情的萌芽和發(fā)展階段,一般都會對異性充滿了興趣,很多的學生往往很容易就會陷入情感之中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甚至有的由于一時想不通還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而且由于這么多的矛盾結合在一起,如果學生的內心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那么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F在很多的學生可能學習不存,但是在心理素質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這些學生如果遇到巨大的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就會容易鉆死角,這從而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我們應該能夠準確的知道,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是十分重要的,都在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當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健康和統一的時候,學生才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學生的未來才會是美好的。

        參考文獻:

        [1]劉貴萍,鄒瑞蒞.對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分析[J].貴陽金筑大學學報.2003(03)

        [2]劉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01)

        第9篇: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范文

        本文以青少年體育運動及心理狀況的調查問卷為基礎,分析研究了體育運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并根據研究結果得出發(fā)揮體育運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作用的方法及途徑,達到激發(fā)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并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1.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為了真實地了解青少年業(yè)余時間的分配情況,舉辦了填寫《青少年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調查問卷》的活動。本次調查的對象為青少年,調查問卷總共發(fā)出350份,收回341份(其中男生176分,女生165份),回收率達到97.43%,表明本次調查為有效調查。

        1.1 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的現狀分析

        根據體育運動的組織形式及場地的不同,我們可以將體育運動分為教學體育運動和休閑體育運動兩種。教學體育運動作為青少年校園生活的必要內容,是必不可少的;而休閑體育運動作為青少年業(yè)余生活的一部分,其分配時間的多少是因人而異的,這就使得青少年之間對于參加體育運動的狀況有了差異。通過分析《青少年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調查問卷》中的第一題,繪制青少年業(yè)余時間分配情況的餅狀圖如圖1所示。

        圖1 青少年業(yè)余時間分配圖

        由圖1得知,青少年的業(yè)余時間分配最多的是上網,其次是看書,最少的是參加各種體育運動,其中業(yè)余時間分配給學習包括看書、寫作業(yè)和上文化課補習班的就占了37%,上網和學習占56%。經分析調查結果得知,青少年輕視了體育運動對其身心成長健康的重要性,業(yè)余時間參加各種體育運動比較少,相反一方面家長及青少年更多的注重了學習,忽視了體育運動,忽視了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網絡逐漸普及,青少年沉迷于網絡的情況比較嚴重。這就希望廣大家長及青少年要正視現狀,并及時采取有效的彌補措施,注重參加體育運動鍛煉,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1.2 青少年休閑體育運動少的原因

        根據圖1的分析結果得知,青少年除了參加教學體育運動外,很少自主參加休閑體育運動,其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點:

        (1)家長對青少年的盲目溺愛,害怕孩子體力不支,寧可讓他(她)們上網、看電視,也不給孩子提供運動和鍛煉的機會;

        (2)有的青少年智力水平一般,為了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不得不占據業(yè)余時間來看書、寫作業(yè)、上補習班;

        (3)老師為了追求理想的升學率和成績,布置繁多的家庭作業(yè),導致青少年沒有足夠的業(yè)余時間進行體育運動;

        (4)現代先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青少年過多忙于網上游戲、聊天、購物,而忽視了室外的體育運動;

        (5)家長所謂的“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理論,給青少年的業(yè)余時間安排滿了文化課補習班,使得青少年參加運動鍛煉的時間減少;

        (6)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青少年本身比較內向,不善于室外運動和與人溝通,大部分業(yè)余時間在家與親朋聊天、看電視、上網。

        總之,目前獨生子女比較多,父母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子女的升學和成績成為他(她)們心里的寄托,不能給青少年制定合理的業(yè)余時間安排表,學習和上網占據了孩子們大部分業(yè)余時間,忽略了體育運動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價值和意義。

        2.體育運動與青少年心理健康關系的分析

        體育運動的正面作用不只限于能夠強身健體,更值得關注的是還能有助于培養(yǎng)青少年勇敢頑強的性格、迎接挑戰(zhàn)的意志、超越自我的品質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競爭意識、協作精神和公平觀念等[1]。

        通過調查問卷結果的統計分析,繪制體育運動與各心理健康問題關系表(如表1和表2所示)得知:隨著業(yè)余時間中體育運動時間比例的增大,存在自卑心理、抑郁心理、閉鎖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厭學心理、自我心理等不良心理現象的青少年人數逐漸減少,相反存在協作精神、堅強意志、待人公平、參與意識等優(yōu)良心理現象的青少年人數逐漸增多。

        注:業(yè)余時間中體育運動時間占20%以上的青少年有102人,20%以下的有239人。

        以上分析證明了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具體體現在:

        (1)體育運動有利于培養(yǎng)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頑強的意志。青少年從事體育鍛煉和競賽時所經歷的疲勞、受傷、困難乃至失敗的經驗,能夠提高其控制自己、保持心態(tài)平衡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

        (2)體育運動有利于發(fā)展青少年的個性特征和提高其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經常參加乒乓球、跳高、羽毛球、跳遠、跨欄等體育運動項目的青少年,其興趣廣泛、性格開朗,具有良好的個性氣質。此外,通過集體項目還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交流,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3)體育運動有利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競爭意識與團隊協作精神。在青少年參加集體運動項目如足球、排球、籃球、接力跑、拔河、拓展訓練等過程中,由于這些運動包含著大量的競爭因素和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成份,激發(fā)了青少年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

        (4)體育運動有利于凈化青少年的情感、治療心理疾病[2]。青少年在參加散步、慢跑、象棋、太極拳等活動時,有助于幫助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可降低應激水平和緊張度。長期參與以上活動者主觀感覺良好,身心愉快,表現出更為積極的自我效能和期望,有利于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治療抑郁癥和抗抑郁的效果十分顯著。

        總之,體育運動的竟爭和團結協作特性,體現了參加體育運動的青少年勇于嘗試冒險、迎接挑戰(zhàn),并靠自己的努力獲取勝利以及超越自我的良好品質。此外,體育運動還增強了青少年的責任感,使其人際關系更加和諧、融洽,而且內心壓力得到了良好的釋放,并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挫折和失敗[3]。

        3.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與途徑

        經以上研究得知,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充分發(fā)揮體育運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培養(yǎng)出具有健康心理的合格人才,有必要建立健全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促進作用的方法與途徑,具體研究如下:

        3.1激發(fā)青少年的體育運動興趣

        體育運動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通過后天的不斷學習、不斷接觸、不斷參與、不斷實踐獲得的。這就要求教師和家長要充分調動青少年的運動激情,培養(yǎng)其運動興趣,使其保持著樂觀的情緒和飽滿的熱情,并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使其得到身心的滿足,喚起青少年運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4]。

        3.2加強體育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

        對于學校體育運動方面,首先,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科學的安排教育教學活動和過程,本著因材施教的理念,針對不同性別、年齡和心理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2]。

        3.3強化青少年的休閑體育理念

        在休閑體育運動方面,青少年家長本身應樹立正確的休閑體育價值觀,并深刻地認識到休閑體育是人們在高強度的學習和工作壓力下,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力量支撐。與此同時,要竭力幫助青少年樹立起必要的休閑娛樂觀,指導他們進行科學有效的休閑體育活動。

        3.4挖掘課內外體育活動的教育潛力

        充分發(fā)揮校園體育文化的教育作用,校園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對青少年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健康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2]。因此,學校要認真組織開展各種課內外體育活動,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進而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開展的日漸深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并且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配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幫助青少年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恰當的運動項目和鍛煉方法,使其進行合理的體育運動,強健身心,進而培養(yǎng)出具有不怕困難與失敗、敢于競爭與拼搏、自制力強、團結協作、積極樂觀、自信自強品質的合格人才。(作者單位:1.河北科技大學唐山分院體育教研室;2.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永年县| 通山县| 吉水县| 泰顺县| 望奎县| 孝感市| 石屏县| 霍州市| 龙口市| 平塘县| 来安县| 会昌县| 河东区| 广平县| 常山县| 宁阳县| 简阳市| 从化市| 元谋县| 甘洛县| 石狮市| 青神县| 靖江市| 石柱| 宜黄县| 通城县| 长丰县| 镇远县| 景洪市| 漯河市| 牡丹江市| 柳河县| 门源| 汉寿县| 盐源县| 沁源县| 西平县| 广德县| 南陵县| 邯郸市| 西青区|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