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的實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問題式教學的中心是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教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在課堂上將問題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共同探究,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最終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問題式教學是將已經學到的知識作為起點,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習已有結論,還要將沒有解決的問題聯系在一起。問題式教學模式將問題解決的程序與策略更加凸顯了出來,使問題解決的思維環節得以有效完善,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
二、 高中地理教學中問題式教學的實施原則
(一) 問題要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
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不能過多,也不能設計得偏難或偏易,問題要具有靈活性與探究性,要激起學生的活力與興趣。所以,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將教學內容及方式進行合理的安排,盡量做到少而精,才能保證其針對性與實效性。
(二) 留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
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讓學生通過討論,找出有用的信息,并通過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這一點。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與討論時間,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創新,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能力。
(三)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來實現,例如,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及情境教學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思路與見解不能持反對態度,要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性學習。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狀態,給所有學生表現的機會。
三、 高中地理教學中問題式教學的運用策略
(一) 強化學生問題意識
疑問既是矛盾,又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通常學生在對一個問題產生疑問時,內心就會產生沖突,在沖突的驅使下,學生會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思考過程,而是學生創新的過程。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問題意識。問題式教學就是一種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式,但是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會出現學生提問不積極、回答問題不積極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學生對問題缺乏求知欲。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如通過圖像、錄像等方式進行教學。
(二) 重視問題引導
高中地理課開始前,要留給學生自主預習的時間,有利于學生對教材有一個整體性的掌握。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這樣有利于學生對重點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提高預習效果。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不懂的問題,在預習結束后,會對問題產生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三) 創建合理的地理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設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問題的思考,那么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把握提問的靈活性,進而根據學生的性格喜好合理制定問題的提問形式,利用地理教學情境迅速引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展開對于問題的探究。教師最好是在教學準備階段就充分搜尋相應的資源,比如,可以找尋和教學主題相關的一些圖片、視頻或者是文字類的輔助資料,教學開端可以首先給學生呈現這些內容,然后提出問題,進而讓學生展開對于問題的挖掘與探究。這樣的教學組織與設計的方式會讓整個課堂更為緊湊,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并且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都得到良好鍛煉。
以海水運動的地理教學內容為例,在課程開始時,為了有效實現課堂導入,并且給問題式教學形成良好的開端,教師可以首先給大家播放《泰坦尼克號》中的沉船視頻和電影劇照,然后設問:這段視頻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泰坦尼克號電影中的片段。那么大家在感嘆宏大的電影場景和男女主角凄美愛情的同時,有沒有想過是什么導致了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呢?因為這個電影比較經典,學生都比較熟悉,且這個故事背景與本節課關于洋流的學習有密切聯系,因此,將該視頻和設問作為課程問題導入可以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夠讓學生產生對于問題的探究欲望。學生都非常專注地看著我呈現的那些畫面和電影片段,迅速進入到我提出的問題情境中,思維也一點點活躍了起來。
(四) 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進行問題式教學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的地理課堂有了不少變化,也讓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改變,也深化了高中地理的教學改革。但同時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去解決,本文結合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來探討了一下如何做好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地理;自主學習;教學改革
一、引言
在新課改之后,高中的地理課堂教學迎來了很多變化,也使得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改變,也深化了高中地理的教學改革。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高中地理的教學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需要教師去關注以及想出解決的辦法。
二、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存在問題
(1)難以把握“三維目標”
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對于“三維目標”的把握并不容易,雖然新課程的教材在知識點的數量以及教材方面,已經減少了不少,但在三維目標當中,“知識和技能”仍然容易被沖淡。因此教師對于教材的處理也是比較困難,一些老的教師仍然用原來的知識體系以及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而新教師又不能很好地理解新課標,因此,教學內容的廣度以及深度并不能很好地把握。
(2)探究合作過于形式
在有的高中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提出的問題再針對性以及思考價值上,并沒有過多的考慮,導致了教學的效率有所降低。而合作學習又有形式化的趨勢,缺乏對小組合作的學習目的進行思考,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
(3)多媒體教學進入誤區
現在很多高中的地理課堂都引入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的思維能夠更加好地發展,也讓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容更加的感興趣,也讓課堂的效率得到提高。但有些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讓多媒體教學完全代替自己的教學,這樣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原來充滿交流的課堂變得只有計算機在不停的放映。因此,對于多媒體教學,一定要把握使用的“度”。
(4)缺乏良好的課堂評價機制
在有些高中的地理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發言,教師有時候會武斷地打斷,很直接地就否定了學生的想法,也不能很好地鼓勵學生。對于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出現的一些錯誤,有時候也不能及時地對其進行糾正,不能將評價機制很好地引入到學生當中,評價機制過于形式。
(5)教輔資料使用價值低
新教材與教輔資料并不是配套的,在教輔資料中,存在著超教材、超課標以及內容舊等問題,知識體系也比較混亂,并不能很好的對其進行使用。
三、高中地理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1)轉變觀念融入新課程改革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果教師還是固守成規,就不能很好地對新課改的初衷進行貫徹,教師應該在新課程理念的知道之下,對高中的地理教學進行大力的改革,也要積極參加相關的教改教研活動,對于教學方法也要做出適當的改變,讓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進行學習,將新課程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實際的教學實踐當中。
(2)正確選擇輔助教學手段
在新課改之后,由于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對于課時也要充分地進行利用,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地理的教學,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演示可以讓板書的時間大大減少,也能夠讓書本上枯燥的內容變得更加的形象,學生會對學習的內容更加感興趣,更容易吸收,提高學習效率。但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不能對其過分的依賴,忽略學生的感受,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要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如在講述地球自轉的時候,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和地球儀來同時進行演示,在描述地球是如何自轉以及圍繞著太陽轉動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畫來進行教學,這樣就能夠更加的直觀,而在對地球的自轉角速度線速度的分布規律以及地方時的早晚的教學方面,使用地球儀來演示的效果就更加的理想,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因此在進行地理的課堂教學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合理使用教材中的圖表元素
為了能夠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有大量的圖表元素插入在了新教材當中,因此對于教材中的各種實物照片、統計圖、分布圖、景觀圖以及示意圖等等,都可以充分地進行利用,讓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并提高學生分析圖表以及讀圖識圖的能力。但也要正確對待教材中的圖表,不能過分依賴,例如在正午太陽高度的教學當中,教材上的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緯度的政務太陽高度示意圖以及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示意,對于學生來說,理解有點困難,容易在讀圖的時候理解錯誤,造成知識點的混亂。因此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不過多的停留在這兩幅示意圖上,而是利用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三線”圖來讓學生對正午太陽高度在不同緯度不同季節時候的分布規律進行理解,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到這一部分的知識點,提高學習的效率。
(4)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獨占所有的時間,要將適當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再加以講解,從而對學到的內容印象更加的深刻。如在大氣實現保溫作用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到地球大氣層在受熱的不同階段分別起到的是不同的作用,既能夠讓熱能和光能到達地面,也可以阻止地面上的熱能和光能流失,從而起到保溫的作用。然后就可以通過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消化剛才學到的內容,真正地把這個知識點了解透徹。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的地理教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雖然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但經過以上的對策,并經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完全融入到實際的教學實踐當中,也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并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曉輝.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4)
[2]彭建睿.新課標視野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2)
[3]李國平.高中地理教學如何處理新課改中的“新”內容[J].教學與管理.2009(34)
關鍵詞:語文教學;詩歌閱讀;能力培養
新的語文課程設置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這樣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要實現這樣的要求,語文教學必須是開放的,必須是富有活力的,又必須在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上下工夫,力求學生通過實踐去領悟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的規律。筆者多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在讓學生多讀書、多積累上做了一番嘗試,尤其在讓學生閱讀欣賞詩歌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拙筆于此,權且得到大家的斧正。
一、想方設法讓學生明確古詩文在人類歷史文化長河中的地位
我們從小學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背誦古今優秀詩文,內容之多,涉獵范圍之廣,包括中國古代、現當代和外國的優秀詩文。小學以純詩詞為主,到了初中背誦篇目除去詩歌之外還有一定數量的短篇散文。這些詩文多是讓學生讀讀背背以增加積累。但在實際操作中我發現,諸多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毫無背誦的雅興,究其原因是時間緊,其他學科課程學習的壓力大,而絕大部分學生則認為囫圇吞棗的積累無多大意義,即使是教材篇目中的誦讀欣賞,不少學生也懶得去背誦!這就需要我們去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學生能從逐步的閱讀欣賞中去認識古詩文背誦的意義。為什么要去背誦古詩文?這要從古詩文自身的特點以及古詩文在文學作品中的地位去讓學生逐步領略。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古詩文短小精悍但有些詩詞則是千古絕唱。詩文哲理性強,通過閱讀、欣賞、背誦可以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在人類歷史文化的長河中,詩歌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很好地閱讀欣賞古詩文則能從熠熠生輝的明珠中敞亮我們的心扉,傳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的精神,進而培養起建立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上的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二、想方設法讓學生品味詩詞的畫面意境、語言,掌握鑒賞的途徑
學生所必備的古詩文知識包括語文教材中誦讀欣賞的古詩文,都距學生的生活較遠,而學生又缺乏豐富的歷史知識,更談不上豐富的歷史經驗,這就給學生去誦讀尤其是欣賞古詩文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也會使學生失去欣賞的信心。但我們必須充分地看到,解決難題的方法肯定會有的。筆者以為在平時的古詩文學習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去創新性地學習,尤其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夠在意境領悟、語言品味、情感共鳴等方面舉一反三,進而形成較強的遷移能力,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的《登岳陽樓》時,我就讓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分析角度的要求,即可從人的情感角度去進行探討,學生經過自主的分析,還真給了我耳目一新的見解。杜甫的《登岳陽樓記》感人真摯,寫景雖寥寥幾字,但想象豐富,氣勢磅礴恢弘,學生通過討論,從“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淚流”悟出了詩人的偉大愛國之情。尤其注意在平時的詩歌學習中讓學生從一般性的認識和理解轉向以欣賞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在鑒賞中讓學生學會主觀性的表述。如我們所學的詩歌中,學生所必背的詩歌包括不少的離別詩和送別詩,這些詩歌的情感豐富,其哲理性非常強,每每碰到這樣的詩歌時我都極力讓學生去進行一些深層性的感悟。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碧N含著極其深刻的哲理,便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品味,筆者則讓學生簡述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所蘊含的哲理,并表述此詩為何能成為古代送別詩中的別具一格。筆者在讓學生品味感悟前做了這樣的提示,即要在一般理解的基礎上思考《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局部或整體的個性特點,才能使得問題迎刃而解,學生經過深層次的感悟,對“清真其友遠亦近”的道理有了充分的認識,王勃與杜少府的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現,而使人開朗、樂觀、豪放的情懷在擺脫低沉、傷感的情緒基礎上得到了充分的流露。
三、想方設法綜合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提高詩歌閱讀的水平
詩歌作為文學作品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之所以能夠熠熠生輝,從一定意義上講作者創作詩歌時無論是敘事還是寫景狀物,古代的也好,現代的也好,即使是狀同一物,他們都能令讀者耳目一新。那么在平時的詩歌閱讀欣賞中,我們能否讓學生去進行一些延伸呢?筆者以為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也完全需要。雖然這樣做難度比較大,尤其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一些負擔,但卻可以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鑒賞能力和遷移能力。平時課堂教學中每學習一首古詩時,都要盡可能有意識地讓學生去積累、感悟和運用,進而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為了讓學生能夠提高品味、亮出個性,筆者還注意搜集一些中考試題讓學生去做,因為近幾年來,古詩詞的考查已逐步與新的課程標準相對接,重在考查學生的欣賞能力和主觀性表述。大家都知道,西楚霸王兵敗垓下,自刎烏江。但對同一歷史人物項羽的看法和評價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宋朝李清照說項羽雖敗猶榮,敢作敢為,令人敬仰。宋朝王安石則認為項王之影響力已弱化,回不回江東都難現昔日之輝煌。唐朝杜牧則認為:“勝敗兵家更不期,色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弊寣W生簡述三者對項羽的看法和評價,學生均能從作者所處的年代,自身的經歷、處境、性格、志向等方面進行考量,做出主觀性的評價。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談美.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新課改 高師地理教育 中學地理教學 課程響應
【基金項目】新疆師范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基金,項目編號:SAJGY2012-17。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9-0160-02
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問世,促成了教育界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的熱潮,在中學地理教育領域也掀起了強烈反響,給中小學教師帶來了一系列影響。為新疆地理教育作出巨大貢獻的新疆師范大學地理教育專業,在中國教育改革大背景情況下,面對不斷出現得新情況和新變化,如何進一步適應新疆中學地理課程改革,支撐新疆中學地理教育的發展,也已成為新疆師范大學地理教育專業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新疆師范大學地理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1.課程設置需要進一步優化
通過調查發現,部分新疆師范大學地理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地域性特點,尤其在某些選修和師范專業必修科目設置上,由于本校所在的地區特點、學校軟硬件配備、學院和教師個人實際因素等,導致本專業科目設置的不完整,不必要,甚至重復設置等現象,使非本專業必學、選學科目占有大量課程時間,沒有最大化的優化課程結構,造成地理科學師范專業的短板和知識不均衡現象。
2.課程設置的建構需要進一步調整
通過調查研究表明,由于新疆師范大學地理專業本身的復雜程度和面臨的軟硬件困難,新疆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課程設置建構還需進一步整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與其他同等級院校相比較,某些科目缺失,如海洋地理學、現代班主任、現代教師技能等;
(2)課程設置中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踐課程等,對于選修課程沒有按照模塊建構進行,而是用傳統中的教學計劃任務進行,這樣就造成了選修課變相成為了必修課程,實際意義不大;
(3)課程修習時間不均衡,嚴重失調,公共基礎課程比例明顯過大,影響到了專業修習時間,造成專業學習質量下降;
(4)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交叉進行,雖然有助于綜合性的提高,但對于建立統一邏輯體系,會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因此,各課程完成修習的時間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
(5)如果按照傳統進行教學,那么,本科前兩年相對寬松,后兩年教學和學習任務相對緊張,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整合;
(6)課程中雖涉及到新課改的相關內容,但對于新課程改革的研究明顯不夠;
(7)教育實踐類課程從總體上,時間有了較好保證,但效果并不突出,各類教育實踐類課程時間需要進一步整合,發揮最大優勢。
3.與中學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目前新疆師范大學地理教育專業開設的課程中,自然地理課程和經濟地理課程是截然分開的,缺乏統一的聯系。忽視了地理學區域性、綜合性特征。自然課程中,如計量地理、遙感、水文、土壤以及氣象等的許多知識在中學新教材里幾乎沒有涉及,而高師地理教材在這方面的內容卻相對過多。在現行的中學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所占比重大大提高。除傳統的農業、工業、交通、貿易等經濟地理內容外,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休閑地理也出現在中學地理教材當中,目前新疆師范大學人文地理課程開設過少,明顯薄弱,很難適應中學課程改革的需要。
(2)新疆師范大學地理教育專業課程結構以學科專業為中心設置,比例不協調,學科專業課程比重過大,選修課程比例低,教育專業課程比重偏低,該課程結構體系下,容易培養出知識面狹窄、專業知識技能缺乏、教育方法單一、缺乏創造性的學科型教師。新課改中已經出現許多綜合性課程、活動實踐性課程、研究型課程,因此學科型教師已不能適應當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3)部分內容重復,缺少環境教育內容,課程內容上陳舊,呈現“舊、窄、雜、空”現象,無法反映當今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缺乏時代感。這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密切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極不適應。有的課程脫離中學實際,抽象的、深奧的理論課程和缺乏實際應用價值的課程太多,相反,培養實際需要的理論知識和能力訓練的課程太少,甚至某些培養中學教師必備能力的課程根本沒有。有些課程設置,如選修課不是從學生需要或培養目標考慮,而是從教師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成果來設置課程,整個課程缺乏注重務實的內容,學生缺乏足夠的能力訓練。
新疆師范大學地理專業的部分課程內容側重于自身的完整性、系統性,忽視了與其它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致使內容互相交叉、重復,造成專業課課時過多和學生的學習浪費,如地質學與地貌學、地貌學與水文學、植物學與土壤學、區域經濟地理與區域自然地理等內容均有交叉,無法促進地理學科的發展。
(4)實驗和實踐課偏少。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時間和學時安排不合理。地理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但課程體系里實踐環節效果不夠明顯,學生不能將所學的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能力發展受到了限制。表現為地理理論課程偏多而實踐課程薄弱,缺乏技能訓練。部分學校由于實習經費不足,根本不開設野外實習課,致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僅是一些死教條、死知識。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沒有學深、學透,將來很難勝任作為中學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需要。
(5)課程實施觀念和方法落后。主要表現在:重接受學習輕發現學習,即重視教師向學生傳授系統知識,忽視學生的探究和發現結論,重視學生存儲知識和積累信息的能力,忽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教學中過多地采用單一傳遞、講授、灌輸的方式。
二、新疆高等師范院校地理課程的優化策略探索
1.拓寬專業口徑,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
(1)精選學科專業課程,各專業按照少而精的原則確立各專業主干課程
加強專業基礎課程,實行大學時、大容量,專業提高課程實行小課時、大容量、重選修,讓有潛力的學生學得更多更深。對專業大類中相近學科的基礎課進行精簡、融合,保留主干,適當減少非主干的學科專業課程門數,強調知識體系的簡約化和綜合化,擴大課程的互通范圍,進行課程合并與調整。
(2)在專業課設置上,縱向拓寬專業口徑
根據專業方向分為若干系列選修課,給學生留出廣闊發展空間。在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及特長,選擇不同發展方向,做到因材施教。充分體現“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需要。
(3)橫向拓寬知識面,實行主輔修制
要加強文理學科滲透,滿足地理教育師范學生多種學習需要,促進他們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與融合。增加文科類課程,加強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文科類課程和教育專業課程可以實行小課時、大容量、靠自學、多輔導、重考核的方式,以專題性、講座性課程開出,用嚴格考核的制度促進學生對自學和探究的重視,也可以采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加強課外學習指導,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促進學生對實際問題的關注和對理論問題的自主探究,解決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
(4)增設教育類技能課和選修課,豐富教育專業課程
即在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的基礎上,增開中外教育史、現代教學論、教育技術、板書版圖等作為教育技能必修課。另外,還應考慮開設諸如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現代教育思想、國外教育動態、教育技能等選修課。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教育專業素養。
另外,要改進教育實習,加強教育實踐環節。根據高師教育的特點,參考國外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教育實習可考慮安排兩至三次。將見習、實習有機結合起來,增加實習頻度,要求學生在見習時發現問題,并能從理論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育實習要和教育理論緊密結合。給教育理論學科提供適當的經驗支持,同時還要增加師范生了解中小學的機會,積極引導學生利用假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并將此納入教育實踐成績評定的范圍。通過加強教育實踐活動,訓練教育實踐技能,強化師范生的從教能力。
2.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師范生的現代意識
目前,教學內容過深過細,相關細節的描述占據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而宏觀的戰略思想傳播很少受到關注。因此一方面可以從創新的角度對“老”問題進行講授,另一方面要盡可能多地介紹與內容密切相關的新進展、新理論和新成果,不能僅停留在講授多年不變的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論上,要把國內外當代新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等編入教育理論課教材,并注重及時收集和整理國外一流大學的教學資源,適時更新有關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具有開放性的國際視野,從而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
3.實踐教學的改革
實踐教學環節是創新課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對理論教學的加深、提高和綜合運用,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
(1)做好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的教育實習和畢業實習提供有力的保障。
(2)調整教學計劃,開展課內外實踐活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調整教學計劃,增加第二課堂學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除完成課內必修、選修、實踐環節學分外,還須獲取第二課堂相應的學分。
(3)積極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通過科研訓練,促使同學們自己看書、查閱資料,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4.教學方式改革
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而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針對課時少內容多的狀況,注重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要提倡理解、記憶、練習、運用并舉的教學方式,要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從問題的提出到自主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獲取結論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的不同,采取啟發性講授,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動手實踐、調查探究、交流辯論、自主合作,甚至可以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讓學生在經歷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中,選擇、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研討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轉變,使研究性學習成為培養學生探索、研究能力的重要方式。改變設置單一、內容太專、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和科技文化需要的課程設置的現狀,在減少課時的同時,不斷擴大課程內涵,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地吸納到教學中,進行課程擴容,突出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5.加強實驗教學課程
積極推進實驗教學完善和改革,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舉辦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例如,學生必須參加生產勞動,根據專業特點和課程需要安排專業實踐和社會調查,加強師范專業學生的教育實習和非師范學生的專業實習。通過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的有效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1]佟慶偉,羅輝.高?,F代課程設置的理念與實踐[J].北京教育2004.4
[2]郭玉英.從傳統到現代:綜合科學課程的發展[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韓俊麗,丁占良.中外高校地理課程改革之比較[J].世界地理研究
[4]黃甫全.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李永化,趙軍.關于高等學校地理專業自然地理學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
[6]周旗.高師地理科學專業課程建設對基礎地理教育改革的響應研究[J].南陽師范學報2006.5
[7]趙春雨,陸林.高等師范院校人文地理學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
[8]田建文.高師地理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J].當代教育論,2007.9
[9]文勝利.論高師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J].煤炭高等教育,2007.1
[10]薛秋.高師地理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幾點思考[J].地理教育2006.3
[11]王楠,許振文.高師地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問題及對策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3
[12]廖暫勛.論高師院校本科課程體系的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1.1
[13]林多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師范院校的核心理念[J].現代大學教育,2005.4
(一)課程改革與地理基礎素質教育的目的
新的地理課程改革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強調培養學生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而相對應的我國高中教育的核心目標就是培養較高素質的學生,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高中地理是高中學習任務中一門綜合文理特點的必修課,包括了自然、人文、經濟等多方面內容,亦有不少抽象的原理與規律,實用與實踐性非常強。
(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
1.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高中地理是高中階段的一個重要學科,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探究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能在探究過程中對新知識從初步認識到總結再到自主應用,能從主動的探究問題一步一步到自主解決問題。從這樣靈活的教學方式中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認知、自主總結知識,從而達到對地理知識的深層理解。
2.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其信心
在探究式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堂還給學生,只是通過提出引導性的問題,調動學生好奇心,讓學生自由思考大膽想象、分析、懷疑或者自由討論,從中集結多種答案或是答案的多重解釋,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感悟課程內容,過程中不斷打破、構建自身的地理知識系統,激發學生思維能動性與渴求真知的意識。在得到教師對學生自身總結的知識的認可時亦可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加強對學習的更深興趣。
3.重視實踐,益于創新
在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中,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討論為前提,以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在教師引導性的啟發下,學生獨立自主構建學習過程,質疑、發現、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提出、解決問題無疑不是最好的檢驗既往知識的實踐過程。這其中包含了對已有知識的靈活運用、復習、對新舊知識的聯系、大膽發散猜想、獨立思考分析。不論是對學生個人還是組成的學習小組都有很大的益處,不僅有效整理了已學知識的思維脈絡還能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鍛煉培養創新思維。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的一般模式
(一)引導性提問引發思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習從疑問開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這點運用的很頻繁,每當有新的知識被帶入時都會提幾個標志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研究思考。有了問題就有了目標繼而有了思考方向。
(二)小組合作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與假設
教師通過對地理問題的情景實例描述,發出質疑之聲后,大多會留給學生大段的自主思考與自由討論的時間。這期間學生集各種觀點于一體,討論總結出相對合理的解答。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對所學理論的感性認識亦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驗證假設,解決問題
學生在自主探究與討論中獲得的知識畢竟是零散的,屬于猜測性感性結論,所以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指正,從新梳理知識脈絡分析知識間的聯系,從而總結出正確的結論。這個過程是對學生自主思維的正確校正與知識網的正確構建。
(四)教師總結及評價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知識重點、理清知識脈絡,使學生對地理知識間的聯系有了更深的認識,并從教師總結的答案中整理出新的學習思路與方法。教師再通過對學生答案的分析對學生思路給予鼓勵或正確的指導,從而達到增強學生信心、優化學習方案構建正確思考思路的目的。
三、地理探究式教學的建議
(一)高中地理學生由于個人能力、知識水平的不同,學生們在進行自主探究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不同學生的思考思路,盡可能多的收集同學的不同思路作為課題實例予以指導評價。
(二)地理探究式教學不應只光著重于表面的形式化,著重提問探究而忽略知識的整體性與知識的具體應用。
(三)關于營造探究式地理課堂氛圍,需要學校、教師、同學的共同努力。學校為實踐課提供基本物資,教師加強科學培訓,學生培養學習興趣。
四、結語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中地理;應用研究
在引導高中生學習地理知識時,教師一定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探究式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地理教學變得多樣化、多元化。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高中在地理教學中存在著錯誤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教師們沒有認識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一味的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形式。久而久之必定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對此,相關教師一定要對探究式教學有所認識,明確地認識到探究式教學的優勢與作用,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充分運用該種教學體系。
一、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地理屬于偏理性的科目,其中會涉及到計算等內容。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必定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如今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性,這使得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總是處于被動狀態。如果長期下去,必定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失去興趣的學生自然會對地理學科望而卻步。很多學生認為地理知識需要記憶和背誦很多內容,所以總是懷有厭倦的情緒,對地理沒有任何興趣,為了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教師完全可以將地理課設置成一種趣味性的課堂,將地理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地理文化隨處可見。2.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方式。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師通常會以書本為依據來開展教學,很少會涉及課外的內容。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束縛,思想會固步自封。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并不適用于現代化的教學體系。如今社會需要創新式人才,企業需要多元化人才。所以教師要注重創新式的教學理念,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打破傳統式地理教學模式迫在眉睫。3.地理學科本身存在的問題。地理教學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與其他的科目相比,地理學科存在著抽象的特點。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內容,就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不能枯燥地講解知識點,這樣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教師要懂得巧妙地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內容,只有這樣才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感受到地理教學特有的魅力。將生活與地理教學建立密切聯系,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的策略
【關鍵詞】 高中地理 教學 新課程 案例教學法 應用
隨著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進行,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內容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案例教學法也正越來越被廣大地理教師所重視和關注。就高中地理新教材而言,許多章節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來編寫教材,因此,案例教學法對整個教學過程都將產生重要影響。以下是筆者一年多地理新教材教學的經驗積累。
一、高中地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的要點
1、遵從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對案例的選編要對應課程標準的要求。因為教學案例本身是對課程標準的具體呈現。因此,我們對案例的運用,其本質就是對地理課程標準的理性解讀,是對課程標準要求加之知識理論的詮釋。因此在課堂案例探究中,就需要對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基本原理和普遍規律進行分析與探討,通過這種知識的傳授為學生構筑起地理學科的基本學習概念與理性認識。除了教材上已有的案例,我們在對這些案例進行替換或者改造時,只要遵從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原理的掌握,都是可以的。
2、案例必須具備鮮明特征和突出典型。所謂“案例”必須從案例本身來說,其信息點明確、針對性強,才能實現對學生活動和思考的引導,才能體現案例的價值所在。在地理課程教學中,如果我們選取的案例蘊含了較多的無關主題的信息,無疑不但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還致使學生對所需要探求的知識點認識模糊,這既不是教學上的創新,也無法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案例素材來源的廣泛性和多樣性。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的體會來看,地理課程教學案例應該有激發興趣的元素。只有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案例,領悟出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這就要求我們的案例選材必須來源廣泛,內容豐富多樣。從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對鄉土地理、熱點內容的興趣度較高。當然來源廣泛僅僅指素材,在應用案例材料中,還需要對內容加以提煉,結合課程教學特點來進行設計。
4、應注意的問題。要注意課堂效率的提高,在案例的展示過程及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效果及效率;案例教學的實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要把握好時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見解,或者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對材料有新的感悟,都要經過科學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否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僅達不到教學的目的,而且嗨可能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價值意義
1、高中地理知識很多是非常抽象和深奧的,在傳統教學中,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概括與灌輸,是學生獲得的都是抽象的以及概括化的生硬知識。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學生可以獲得自己能夠駕馭的有著真實背景的知識。如對于正午太陽高度角與緯度的關系就可以通過一次具有研究性的案例探究,讓學生理解清楚。(不詳敘)
2、案例教學法所采用的方法,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創造環境,學生有著較大的自由度、較多的展現自己的機會,有培植創造才能的土壤,就不愁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案例教學是溝通理論和實踐的橋梁,案例教學常把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要求他們設身處地去做出反應,從而也就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在不用真正深入實踐的條件下能在短期內接觸并處理到大量各種各樣實際問題的機會。學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一方面不斷形成理論視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著理論如何運用于學習實際,從而及時有效地促進了理論向實踐的轉化,真正達到理論與時間的結合。例如:城市規劃問題,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工農業交通區位問題都可以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來達到教學目的。
4、案例教學能激發學生情感。閱讀那些生動、逼真的案例,往往能牽動學生的情思,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講授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就更能提高學生的認識。并使認識和情感有機結合,形成堅定的教學信念。
三、高中地理課中應用案例教學的創新思考
1、以學生為主體,定位教師角色。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漸推行的時代背景下,要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就要求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重視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而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就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對學生學習的向導作用,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學習知識。
2、遵循教學普遍規律,創新教學環節。在高中地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必須充分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完整和教學環節的銜接,使得案例在應用于預習引導、要點理解、實踐調查等環節時具有較好的銜接性與連貫性。案例教學是課本知識的一種嫁接,盡管與書本的條條框框理論表達不一,但其知識點實質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案例不斷變化,仍然需要緊緊圍繞課程知識要點進行創新,遵循教學規律,不能偏離教學的方向。
3、創新教學管理,選擇優質生活化案例。從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來看,目前我們基本上是以教學組為單位來研究教學相關課題。因此,可以從教學團隊層面來開展集體備課,交流教學心得,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具體對案例教學來說,教學組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搜集生活案例,定期開展討論,選取優質的生活案例,確保授課的質量。同時通過協作,建立案例數據庫,并能不斷更新。
高中地理教學整體上分為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兩部分,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在地理教學中引用與生活相關的實例早已為教師自覺實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在教學中引用例證逐漸形成固定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近年來,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被普遍運用與討論,并逐漸形成相應的理論體系。從最初的課堂例證到案例教學法,教學過程中對于引用案例的質量與內涵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實踐中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通過對案例教學法的定義與優勢的簡單闡釋,進而對于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更好地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策略性思考,以期對日后教學實踐起到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高中地理;學生能力
高中地理是一門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新課程改革對地理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對地理課程的實踐性進行了進一步的強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摒棄以往“灌輸式”的教學,在教學中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法。加之作為高中教學指揮棒的高考在近年來也逐漸發生變化,在地理考試中側重于對學生讀圖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考察,這也為地理課程教學的改革注入了一股強大的推動力,教師在課堂上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非單純的知識灌輸。
一、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案例教學法就是教師以實例為媒介,引導學生進入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內容的探究與思考,是近年來高中地理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探究,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獲得知識。在分類上,案例教學法屬于“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下的一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所選用的案例一般分為例證型案例、分析型案例與討論型案例;在教師的角色上,由原來的灌輸講解的教學者轉變為引導思考的引導者,不再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在教學實踐中,案例教學法在發展過程中逐漸顯現了如下的優勢:其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已經到了相對成熟的年齡,對事物的認識與看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處理事情也有了自己的風格與習慣,此時教師如果毫無針對性地進行灌輸式教學,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案例教學法能夠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自行思考、處理知識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其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前文已述,新課改對于地理學科的實踐性要求進一步提升,高考中也越來越側重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察,而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恰恰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地理學習思維;其三,鞏固所學知識。地理課本的知識點往往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且涉及面廣,學生對于自己生活的環境的地理較好理解,但對于離自己的生活環境較遠的地區的知識就會有陌生感,甚至需要死記硬背才能記住,運用案例教學法,用真實而生動的案例進行講解,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二、在地理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策略
1.選擇高質量的案例
案例教學法的核心是案例,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挑選高質量的。案例選擇首先要在學生接受范圍內,并且盡量與學生興趣相貼合;另外,在選擇過程中要盡量選擇與課本案例不同的,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于案例的新鮮感,不會認為是對于教材內容的簡單復述。在選擇例證型案例時要與生活實際相貼近,可以選擇一些名勝古跡或者風景區等作為講解的例證,加深學生印象的同時加強可信度;對于分析性案例的選擇,要相應的設定不同難度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對于討論性案例的選擇,更要求真實生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話可說。
2.選擇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
地理教學對于實踐要求較高,也與生活實際切實相關。例如我們每天的天氣、土地的顏色、太陽的升落等都可以用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解釋,也都可以被教師引用為案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開發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讓案例變得可觀、可感,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地理。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的案例既包括天氣等這樣隨時可感的,也包括當地的自然景觀等,這部分需要教師在課余時間經常做一些調研,并經過處理與生活實際相關聯。
隨著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應用的普及,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案例加以探究,也可以在課下以及完成一個教學單元后組織學生進行課下的進一步探究,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也會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教師要及時處理并進行深入的思考,逐漸完善案例教學法并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中。對于案例的選擇,也不能固定于已有,雖然已有案例已經成為經典并被記錄,但教學貴在創新,因此,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不能拘泥于已有,大膽創新才是發展的關鍵。
作者:陳文治 單位:江蘇新沂市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李紅華.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法”的實踐和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2,9(9).
摘要:近些年來,高中新課程改革在全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高中地理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對地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學在開闊學生的地理視野,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地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中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關鍵性階段,所以必須貫徹高中地理新課改的精神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探究能力,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地理有效教學。
關鍵詞:高中地理;自主探究;能力;有限學習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強調,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堅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創新地理教學模式,通過組織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地理實驗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在整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探究本領和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即在課前按照課標進行備課,在課堂上按照目錄進行講授。這種教學模式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很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三種新型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創設合理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的有效理解
在高中階段,由于有些地理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具體的、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可觀的、可觸摸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地理學習的魅力,從而促進教師的高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理解。例如,在講高中地理《地球的運動》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一些基本知識點,理解由于地球自轉和公轉而造成的晝夜交替現象、時差特點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不斷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在進行本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準備好投影儀、地球儀、手電筒和發光的太陽模型,在課堂上給學生現場演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基本規律,使學生進行現場觀察,并發現一些基本的運動規律。這種現場演示的教學模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繼續給學生講述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即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基本特征,晨昏線的判斷方法,一些地方時的計算方式,四季的劃分方式以及劃分依據等,學生就會很輕松地理解課本知識。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設置具體教學情境的模式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了有效學習。
二、引進翻轉課堂,促進學生自主思考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即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變傳統的單調講授課為現在的學生主動學習課,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想進行一堂完整的翻轉課,必須要協調三個內容,也就是合理的網絡環境、自覺的學生和充足的時間。例如,在講高中地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我國水資源的總體分布概況和基本特點,理解水資源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影響,從而樹立節約用水的重要意識,尊重自然規律,促進人類和諧發展。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列出一系列的問題,即世界上降水量和徑流量最多的是哪個洲?最少的是哪個洲?目前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狀況是什么樣的?水資源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么樣的重大影響?教師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本,尋找合適的答案,并與同伴進行討論。學生在尋找答案的同時,通過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即目前我國水資源的利用狀況是什么?為了節約用水,我國現在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總體的分析,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思考和有效理解。
三、引進微課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水平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上課之前給學生錄制一個幾分鐘的小視頻,在小視頻里面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介紹,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宏觀的了解,從而促進有效學習。例如,在講高中地理《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城市的形態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去理解分析城市里各個功能區的形成特點以及區位特征,逐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給學生播放一個小視頻,在小視頻里面通過動態圖畫的形式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講解,即城市的地域形態特點和分布結構,經濟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區的作用,城市地域形態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重要聯系等,使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有一個宏觀的印象,便于后面的學習。之后教師結合視頻給學生講述課本上的相關知識,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這種微課教學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在高中地理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創新地理教學模式,通過組織各種各樣的地理教學活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