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十二五”期間,上海正處于“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由于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矛盾呈現多樣多發的態勢,使城市管理面臨著諸多新情況、新問題,給社會和諧穩定帶來了新挑戰、新壓力。上海城管執法系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體目標,以建設“法治城管”為抓手,不斷創新執法思路理念、方法手段和制度機制,不斷完善城市管理法制保障,不斷提升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有效維護了國際大都市的城市環境、管理秩序和文明形象,有力促進了城市運行安全與社會和諧穩定。
一、正確認識城市管理面臨的新挑戰
近年來,隨著上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多樣化、社會心態復雜化的現象日益凸顯,在治理無序設攤、違法搭建、黑車、群租等城市公共管理領域,容易誘發社會矛盾的觸點增多、燃點降低,給城市正常運行和社會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目前城市管理領域主要存在五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法律法規不健全
當前,城市公共管理的一些重點領域、重要環節還存在立法相對滯后、法律法規缺失的問題,例如在國家層面至今無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專門法律法規,城管執法部門通過“借法執法”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導致工作實踐中“執法體制不順、執法職責不清、執法規范不明、執法監督不力”等問題日益突出。另外,一些城市管理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還比較原則,操作性還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治理違法建筑、非法小廣告、無序設攤等執法效能。
(二)執法程序不規范
對照新頒布實施的《行政強制法》以及《上海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等法律法規,上海市各級城管執法部門還存在管理體制不順暢、執法程序不完善、執法行為不規范、自由裁量空間較大、執法隨意性較強、執法隊伍整體素質不夠高等問題,執法公信力和透明度需要進一步提升。2010年4月13日,松江九亭城管協管員與當事人發生摩擦,引發社會,不僅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也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
(三)執法力量不匹配
由于大量外來人口導入,上海人口總量呈集聚和不斷擴大趨勢,2?300多萬常住人口、近1?000萬外來常住人口以及大量流動人口給城市正常運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城郊結合部、大型居住社區,大量外來人員以及本地部分下崗失業人員通過無證占道設攤、兜售小商品、運營黑車等謀生,導致城市管理任務日益艱巨繁重。但由于受到基層城管分隊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等限制,目前嘉定、奉賢、松江、閔行、浦東等區部分城鎮城管執法隊員配置還不足10人,而城鎮常住人口有二三十萬,現有執法力量難以實現有效的管理和服務,往往出現“小馬拉大車”局面,導致城郊結合部地區成為城市環境、社會治安問題的高發地區。
(四)執法協作不緊密
城市管理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司法部門的協同配合,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參與。目前,在城市運行管理中,政府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行政執法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力量整合、聯勤聯動的效應還未充分發揮;在打擊非法收運地溝油、食品加工黑窩點等涉及廣大市民群眾身心健康問題的違法活動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還不暢通,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之間如何有效整合執法資源、提高執法效能、增強執法威懾力,還需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改進。
(五)執法環境不理想
近年來,城管執法隊員在依法查處違法搭建、非法小廣告、無序設攤、非法收運地溝油等工作實踐中,由于觸及當事人的經濟利益,暴力抗法現象逐漸增多,一些地區的相對人甚至向“家族式、團伙化、地域化”等黑惡勢力發展,公開對抗正常執法,辱罵、威脅甚至毆打城管執法隊員。2008年至2011年,全市城管執法系統共發生暴力抗法6?100余起,2?600多名執法隊員受傷,其中90多名執法隊員受重傷。2010年1月,虹口區一名市容協管員在地鐵口勸阻違章設攤,被一小販刺死。另外,一些新聞媒體對城管執法工作缺乏客觀公正報道,有些甚至是完全失實的負面報道,導致城管形象“妖魔化”;一些市民群眾對城管執法工作不理解、不支持。
二、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規體系
現代法治文明社會,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依法管理。隨著上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市民群眾法治意識、權利意識、監督意識、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城市管理的任務越來越艱巨繁重、復雜多樣。如何保持城市環境的整潔有序、城市運行的平穩安全、市民生活的和諧安定,關鍵要有一整套嚴格、具體、周密、完備的城市管理法律體系作支撐和保障。
(一)完善城市管理法律體系
為解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專門法律缺失問題,從高階位的法律層面來理順城管執法體制、規范城管執法行為、提升行政效能,2010年下半年,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在市人大法工委、城建環保委、市政府法制辦等指導幫助下,正式啟動《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草案)》調研起草工作。歷經近兩年的努力,上海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33次會議于2012年4月19日表決通過了《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并于7月15日正式施行。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的頒布實施,進一步健全了相對集中的行政處罰權制度,明確了城管執法體制、執法權限、執法規范、執法協作、執法監督等規范,將有力地促進城管執法人員嚴格執法、公正執法、規范執法、文明執法,有效地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另外,還應按照城市管理的新形勢新任務,加快修訂完善治理違法建筑、地溝油、非法小廣告等法規規章,使城市管理法律體系更具完整性、協調性、現實性和操作性,切實解決好城市管理中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
(二)完善城市管理制度規范
新頒布實施的《行政強制法》、《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對規范城管執法行為、提升城管執法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認真貫徹落實這兩部法律法規,上海市城管執法局注重建章立制、強化制度管理,研究制定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行為規范》、《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等16個配套性文件,細化完善了執法程序、執法規范、隊伍管理等制度規范,使法律法規更具操作性,確保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深入推進城管執法規范化
面對當前社會管理特別是城市管理領域存在思想輿論統一難、各方利益協調難、矛盾糾紛化解難、流動人口管理難等新情況,政府部門原有的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和政策措施管理城市的辦法已經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努力實現由單一的行政手段向綜合運作法律、政策、經濟、行政、教育等手段的轉變,必須進一步強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堅持規范履職、文明執法,善于運用法律思維、法律手段解決城市管理難題頑癥,把城市管理納入法治化的軌道。
(一)嚴格規范執法主體
認真貫徹落實《行政強制法》,理順了市、區縣、街鎮三級執法管理體系,明確了區縣城管執法局的執法主體資格,完成了區縣城管監察大隊的更名以及“三定”工作,確保執法主體符合法定條件。針對城郊結合部、大型居住社區城管執法力量嚴重不足、相關部門聘用的大批協管員違規執法等問題,一方面增加城管執法編制,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全市各郊區縣、大型居住社區將增加1?200多個城管編制,重點調整充實一線執法力量,確保執法力量與城市管理的任務相匹配,確保執法人員身份資格符合法定要求。另一方面清理整頓協管員隊伍,嚴格協管員管理考核,堅決避免協管員違規參與執法,避免協管員穿著仿冒城管執法制服,維護好城管執法隊伍社會形象。
(二)嚴格規范執法程序
按照《行政強制法》、《行政處罰法》以及《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等法律法規,嚴格界定執法權責、優化執法流程、明確執法環節、規范執法行為,著重建立健全五方面程序規范:即嚴格規范調查取證行為,避免釣魚執法事件發生;嚴格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避免執法不公正不公平;嚴格規范行政強制執行程序,避免亂作為不作為;嚴格規范扣押物品保管和處置,避免損害當事人的權益;嚴格規范執法信息公開內容和流程,避免執法不公開不透明。通過嚴格規范執法程序,保障行政執法過程公正、透明、可監管,提升執法公信力,做到取信于民。
(三)嚴格規范執法行為
制定《上海城管執法人員行為規范》、《上海城管執法督察考核辦法》等管理制度,明確要求城管執法隊員必須遵守“著裝、儀容、舉止、用語、執勤、辦案、廉政”等七方面的行為規范,嚴格要求隊員在執法工作中必須做到“五在先”(敬禮在先、亮證在先、告知在先、勸導在先、教育在先),逐步實現執法工作由“簡單驅散型”、“單純處罰型”向“勸導教育型”、“綜合服務型”的轉變。同時,加強執法監督,建立健全執法責任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執法責任追究保證金、政風行風評議、公眾滿意度測評等規章制度,對日常執法督察發現、市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反映的“不作為、不規范、不文明”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并嚴肅追究相關人員過錯責任,從而推動廣大城管執法隊員自覺依法行政、依法執法,整體提升了城管隊伍文明規范執法的水平。
(四)著力提升執法效能
針對當前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的特點,城市管理要在法治的框架體系下,不斷創新執法理念、方式和機制,統籌兼顧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統籌兼顧城市秩序與城市活力、城市形象與民生保障的關系,最大限度維護城市安全有序,最大限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針對無序設攤管理難題,各級城管執法部門積極探索、以人為本、化堵為疏、標本兼治,逐漸走出了一條“民意主導+執法管理”的治理新路,有效化解了執法沖突和社會矛盾。對居民確有需求的早點、蔬菜、修配、小百貨等攤點,充分挖掘利用中小道路、待建工地、社區活動場所等資源進行疏導,既為社區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又從源頭上解決了馬路設攤亂象,也促進了社會就業與民生改善。全市現有各類設攤疏導點1?000余處,共疏導攤位6萬余個,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另外,積極探索和推行了“首違不罰”、“特殊對象物品不暫扣”、“困難群體人性化疏導”等工作機制,提升了柔性管理、文明執法的水平,實現了執法效果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四、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社會協同機制
城市管理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既要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更要整合資源、合力推進。面對上海城市管理任務日益艱巨、管理手段較為單一、執法力量相對不足等實際情況,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度創新,積極探索城市管理聯勤聯動新模式新機制,努力實現從“部門單打獨斗”向“部門協同、公眾參與”轉變,充分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形成執法管理合力,共同提升城市長效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聯勤聯動機制
認真總結、固化迎博辦博期間城市管理“條塊結合、多方協同”的工作經驗,推動全市各級城管執法部門積極主動融入區縣、街鎮的“大聯動”、“大聯勤”工作體系之中,提升行政執法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閔行、嘉定、長寧、楊浦、徐匯等區探索構建了“管理力量大整合、社會服務大集中、信息采集大平臺、矛盾隱患大排查、社會治安大聯防、行政執法大聯動”的聯動機制,發揮了條塊資源優化組合效應,實現了執法管理效能倍增,有效破解了違法搭建、非法收運地溝油、偷亂倒渣土、非法小廣告等一大批社會管理難題頑癥,確保了城市平穩有序運行,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二)建立健全“兩法”銜接機制
打擊非法收運和處置地溝油、非法食品加工黑作坊、無證行醫、散發張貼非法小廣告、兜售假冒侵權商品等違法行為,僅僅依靠行政執法部門實施行政處罰,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嘉定、寶山等區探索構建“兩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衛生、食藥監、工商、城管等行政執法部門與公安、檢察院建立了信息共享平臺、聯席會議、案件移送等工作機制,在整合執法資源、加強執法保障、及時有效收集固定證據、提高案件查辦效率、準確有效打擊違法行為、增強執法威懾力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應在全市各區縣總結推廣嘉定、寶山兩區的試點經驗,建立完善“兩法”銜接機制,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水平。
社會管理是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管理創新目的在于使社會能夠形成更良好的秩序,有著更為理想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作為政府職能部門的司法行政機關是必然社會管理工作的直接參與者,職能優勢已成為政府進行社會管理活動的主體力量,并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何進一步強化司法行政職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本文擬對此談幾點粗淺見解:
一、司法行政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1、保證國家穩定繁榮。一個運行良好并能長久穩定的國家都必須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民眾有了穩定的社會基礎,就會在穩定的國家環境中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而如何理解和把握本部門在新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司法行政機關作為政府職能部門,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和法制保障三大職能都與社會管理密切相關,而且參與社會管理面廣。如普法依法治理,這是基礎和前提,通過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和推進多層次、各領域依法治理,提高公民法律素質和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具有直接服務社會作用,能發揮法律服務在社會矛盾化解中的專業優勢,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秩序;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更具有獨特作用,社區矯正通過行刑社會化,對服刑人員有效監管,促使社區矯正對象掌握生活技能,達到符合社會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安置幫教通過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進行引導、扶助、教育和管理,達到預防重新犯罪的目的,使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更加穩定繁榮。
2、合理調節社會利益關系。近年由于收入差距、腐敗、利益而引發社會問題,矛盾逐漸凸顯,這對于逐步走向繁榮的國家不相適應,因為不為群眾著想,什么問題解決不了,矛盾就會依然存在,什么樣的管理也沒有用。只有適應新形勢,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強化社會管理,合理調節社會利益關系,解決政府職能在社會管理方面“錯位”問題,在醫療、就業、養老、教育、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視并優先解決民生問題,才能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司法行政具有法制宣傳、政策導向功能,調解社會矛盾化解功能,社區矯正刑釋解教幫教功能,公證律師、法律援助服務功能等都能通過服務,宣傳、引導、法律解釋等方式合理調節社會利益關系,從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素質,共同營造和諧社會。
3、推進法治化管理進程。加快社會管理法治化進程,就必須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律化解社會矛盾和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能力,提高行政執法人員規范執法、公正執法的能力。司法行政作為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承擔依法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負責依法治理工作的組織、指導、協調、督促和檢查,這一職能決定了司法行政在推動民主與法治,推動依法治國方略貫徹落實的重要功能作用,也充分說明了司法行政在推動依法行政、基層民主與法制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司法行政通過發揮職能作用,提高行政部門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并通過執法檢查,完善執法主體,執法依據,執法范圍,執法權限,執法程序,執法責任,健全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等制度,在依法治國的大方略下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網絡,促使其行政機關不斷提高執法質量和執法水平,推進法治化管理進程。
二、司法行政在創新社會管理中承擔著重要職責
1、承擔著法制引導職責。司法行政在我國司法體系和法制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法制宣傳、依法治理等行政事務實行國家管理,在以權利義務統一、權力責任一致觀念的培育上具有引導公民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提升公民權利意識、義務意識,培育法治文化、養成公民法律思維習慣的感召力、影響力和示范性,引導公民積極、有序參與政治法律實踐等重要作用。司法行政大力宣傳與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產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公平正義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開展“法律六進”活動,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依法治理工作,加大法制宣傳的覆蓋面,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是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在社會管理創新中處于法制引導和法治實踐規范作用。
2、擔負著社會矛盾化解職責。司法行政在國家賦予的人民調解指導監督職能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國際上己享有“東方經驗”、“東方一枝花”的美譽,國家社會管理中成為開展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針對當前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多元化,雖然給預防和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工作造成了一定壓力,但司法行政負責指導人民調解工作,擔負著社會矛盾化解職責,利用人民調解組織點多面廣、扎根基層、聯系群眾獨特優勢,構建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機制,發展專、兼職人民調解隊伍,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在社會管理中及時化解不斷出現的社會矛盾,破解面臨的難題,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生,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履行著法律保障職責。當今社會人民群眾對法律服務有更多的期待,司法行政具有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公證、律師、法律援助和司法鑒定等重要職能,擔負著為社會不同階層和群體提供各種類型的公共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公民合法權益職責,特別是在現在改革攻堅階段,各種社會矛盾集中突現,司法行政通過自身法律服務多樣性和全方位法律服務工作,構建法律服務銜接機制,維護社會穩定和市場經濟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和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
三、如何在創新社會管理中鞏固不可替代的地位
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是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的關鍵,司法行政如何在大局中找準位置、發揮作用、體現價值,應是司法行政機關在創新社 會管理中思考和探索的話題,因此司法行政應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社會管理創新作為第一要務,認真謀劃,勇于實踐,以擔負社會管理責任為目標,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為平臺,創新機制,通過各種渠道傾聽群眾呼聲,找到破解的辦法和根治的良方,以此深化司法行政工作。在創新新的新機制上,筆者認為:
1、在立法中找準自身核心地位。司法行政機關是政府對司法工作進行行政管理的專門機關,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司法體系和法制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擔負著重要責任。目前在國家對社會管理創新尚未立法,部分地方立法己納入議事日程,司法行政應加強對社會管理的專題調研,探索社會管理的新途徑,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新方法,勇于擔負司法行政機關代表政府對行政部門社會管理事項進行管理的職權,在地方法規中爭取承擔起社會管理組織領導和主導作用。
2、在社會管理中找準自身價值。服務社會是司法行政機關應盡職責,應就參與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強化調研,把握社會管理的規律,提高社會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升司法行政機關社會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工作中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保證社會關系協調、社會行為規范。如普法工作,利用婚禮宴上趣味盎然之歌,喪禮事上粗獷蒼涼之歌、農家薅草聲情并茂之歌、民間小調抒情優美之歌等村居民易接受的本土文化傳播途徑,把法律編排成薅草鑼鼓歌、花鼓子歌、喪鼓歌等,使法律知識與本土文化相融合,達到宣傳面大、形式多樣、通俗易懂作用和對不同層次的人群及不同群體的需求效果;再如社區矯正是執行刑法,司法行政依法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監督管理,把心理康復矯治作為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在思想上多交流、生活上多關心、就業上多幫扶,重心矯,用心去感化溫暖他們的心,并通過公益勞動、心理咨詢、個案矯正、分類管理、分階段教育等多種教育改造措施和方法,教育矯正社區服刑人員的不良心理和行為惡習,防止重新違法犯罪,凸現社會管理價值。
關鍵詞:學生;管理;法治化
高校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法律關系,既有管理與被管理的準行政法律關系,也有教育服務關系。因此,高校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學生的權利為根本,切實給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改善服務質量,依法進行高校學生管理,體現現代法律精神。
一、加強學生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在推動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這項系統工程中,加強法律制度建設,規范學生管理的運行模式是必要的前提,只有強化了管理工作程序,完善學生權利救濟制度,才能使法治管理做到有法可依。為提高管理效率,要非常注重工作的規范化和程序化,以確保學生管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一方面通過嚴格執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來進行管理,同時在調研的基礎上,不斷制定適合本院校的等相關文件,以實現各項管理的有章可循。為了保證學生管理工作制度化的順利進行,在新生開學時,要統一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把包括《學生手冊》在內的各項管理規定和制度的學習作為一項重的內容進行安排,并進行《學生手冊》的考試,使學生能夠知法守法,實現學生違紀處分的事前警示教育充分到位;如果發生違紀事件,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并設立送達、申辯環節,使學生的知情權、申辯權得到保障,建立學生違紀處理的過程法治化,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二、加強對學生管理者的法治教育
首先,我院要求輔導員在忙于日常的行政事務工作之余,認真學習學院各項學生管理規定,如《學生手冊》、《學生突發事件預防及應急處置預案》等相關制度規定,從而提升輔導員工作隊伍的規范化水平。同時定期對輔導員進行規章制度的學習培訓活動,結合案例,讓管理人員掌握法律法規知識,切實增強依法進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能力;要求學生管理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樹立法治精神,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的生命健康權、名譽權、姓名權、隱私權等。比如如果發現學生的違章物品,只能代為保管,而不能沒收。如果發生緊急事件,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應對;處罰學生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權和名譽權等。除了這些對學生的處罰情況,也包括評優評先以及貧困生補助的工作中,要嚴格遵循制度規范,真正地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三、積極優化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環境
在日常管理中不斷地向學生傳遞法治理念,通過依法管理,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法治氛圍;以有效明確規則和案例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和守則訓練;完善學生參與管理的機制,允許學生參與討論制定那些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規則,使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能夠通過正當的途徑得以表達,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地調動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務的熱情。我院大力支持同學們組建法律維權協會,進行校園法律宣傳,為非法學專業同學提供法律知識咨詢和宣傳服務。開設法律系微信平臺,宣傳法律知識和法制理念。通過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法律系師生共同走農村、走入中小學校園,進行普法宣傳活動,邀請一些專職的司法工作人員進入校園,進行法制講座,這些都為學生管理的法治化奠定了良好的校園氛圍。
四、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核心是要求尊重人,激發人的熱情,其著眼點在于滿足人的合理需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就學生管理工作者而言,就是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對學生不抱偏見,堅持以發展的眼光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位學生。我院要求輔導員本著關愛學生的思想,經常深入學生宿舍、深入教室,關心學生的學生、生活和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人為本要求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構建人性化的學生管理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基本權利與人格,承認學生平等參與管理學校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權利本位的管理理念,比如在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中,我院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管理,共同維護良好的校園環境。制度的制定而不是單單為了懲罰人,而是引導和規范人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制度的程序價值才能被理解和尊重,教育的目標才能實現。要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服務和條件,關愛他們,充分發揮德育的軟約束力量。積極引導學生自覺對平等、公平、秩序等法治精神的維護,使得法治的精神力量內化為同學們行動的動力。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法治教育”的管理理念,實現學生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曾錦標.依法治校: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時代課題[J].社科縱橫,2010(2):141-142.
[2]馮歡.關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設的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5(19).
“十三五”的五年,岑鞏縣將貫徹落實“努力打造貴州東部集群發展創新區”決策部署,推進“十大岑鞏”建設,把岑鞏打造成國內外知名山地康養休閑旅游目的地。
做靚四張名片
做好謀篇布局
“十三五”的五年,既是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期,也是岑鞏縣加速發展、縮小差距的黃金期。中央提出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為岑鞏補短板、增后勁、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結合縣情,岑鞏在“十三五”期間將努力打造貴州東部集群發展創新區,打好文化牌、繪好山水畫,做靚“一城、一府、一寨、一峽谷”四張旅游名片,推廣“先游思州、再游貴州”品牌,打造國內外知名山地康養休閑旅游目的地。
――力爭在2018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經濟年均增速高于黔東南州平均水平,國內生產總值比2015年翻一番,人均生產總值力爭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新跨越,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旅游綜合效益實現新跨越,游客總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50%以上;工業化實現新跨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黔東南州平均水平;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新跨越,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加快建成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打造成為黔東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先行區;加快建成黔東區域中心城市核心區,力爭到2020年縣城人口達10萬人以上;加快建成思州溫泉旅游度假區(國家級),打造西南地區生態溫泉度假旅游首選地;加快建成導入湖南張家界景區、銅仁梵凈山景區、黔東南舞陽河景區游客集散地的“兩省三地”旅游服務集散地和黔東南文體休閑示范區。
建設“十大岑鞏”
邁向同步小康
為建成貴州東部集群發展創新區,岑鞏縣著力抓好事關跨越發展的支撐性、基礎性和長遠性工作,全力推進“十大岑鞏”建設。
推進大扶貧,建設“小康岑鞏”。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現全縣 68個貧困村出列、3.6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力爭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打造大旅游,建設“人文岑鞏”。做靚“一城(思州國際溫泉城)、一府(思州府)、一寨(馬家寨)、一峽谷(黔東南大峽谷)”四張旅游名片;實施 “旅游+農業+工業+城鎮 +文化產業”行動計劃,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標志性旅游建筑和特色鄉村;打造文化、康養、鄉村、生態、山地五大旅游產品體系和“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兩大產業鏈條。
實施工業強縣,建設“實力岑鞏”。打造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黔東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先行區,力爭到2020年把岑鞏經濟開發區建成200億元級產業園區;打造黔東新型建材產業基地、黔東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成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和黔東商貿物流中心。
加快城鎮化步伐,建設“宜居岑鞏”。按照“景區創建地標品牌、城市建成旅游集散地、鄉村做成大地藝術”理念,統籌推進優秀旅游城市、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力爭到2020年實現美麗鄉村示范創建全覆蓋。
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有機岑鞏”。抓住黔東南州建設“中國有機產業第一州”機遇,加快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高效農業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特色農業經營主體,創建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暢通岑鞏”。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為打造國內外知名山地康B休閑旅游目的地夯實基礎。力爭到2020年,全縣通車公路里程達到2600公里,加快形成“五橫五縱八連線”立體交通網絡格局;暢通現代水利工程網絡,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達到85%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達100%。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綠色岑鞏”。堅持綠色發展,確保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62%以上;實施碧水工程、凈土工程、藍天工程,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讓大地常凈、空氣常新。
增強民生福祉,建設“和諧岑鞏”,實現在“打造黔東教育高地上、醫療衛生發展上、強化就業創業上、健全保障體系上”四個方面的突破。
一、深化宣傳教育,夯實依法治區法治基礎
1.加強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宣傳工作。依法治區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宣傳黨的十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內涵、重大意義和主要任務;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標任務,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重大任務和重大舉措,為實現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奮斗目標營造良好氛圍;深入學習宣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系列重要論述的精髓。
2.加強憲法的學習宣傳。依法治區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深入學習宣傳憲法的主要原則、基本精神和基本內容,引導全體市民牢固樹立憲法意識,自覺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及各項法律法規,深入學習宣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推進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圍的形成。
3.圍繞中心開展法制宣傳。依法治區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與建設大局,深入學習宣傳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各級重大工作任務的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專項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為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進行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4.扎實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各相關部門要積極開展“12·4”全國法制宣傳日以及各項法律法規頒布實施日等各類主題法制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活動,不斷豐富宣傳形式,不斷拓展宣傳渠道,既要達到宣傳造勢的社會效果,又要通過實實在在的法律服務,取得群眾的共識。
二、突出因類施教,確保“法律六進”取得實效
5.鞏固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進一步深化“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落實工作,簽訂責任狀部門要按照責任狀內容,結合“法律六進”活動,多形式多渠道推進部門法宣傳工作;依法治區辦、效能辦要進一步創新載體,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督查考核辦法,運用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督導考核工作,不斷鞏固“誰執法誰普法”品牌效應。
6.突出法律六進活動分類實踐。法律進機關、進單位:要以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水平為目標,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內部學法,樹立法制思維,提高本部門專業法律法規的運用水平;區委組織部、人社局、法制辦、司法局等部門要通過舉辦法制講座、法律知識競賽,依托市干部在線學習、學習超市等平臺,加強全區領導干部、公務員依法行政、廉潔從政的法制教育工作;區紀委監察局要加強效能督導,積極推行制度廉評工作,從制度從源頭規范政務工作,提高政府公信力。法律進社區、進農村:區政府各職能部門要根據部門職能,將與居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規定、政策知識傳播至廣大的社區、農村,提高居民法律意識。區委組織部、民政局及各鎮(街)要進一步推動村居務公開工作,加強監督指導,不斷提升村居自治水平;區司法局、文體廣電出版旅游局要充分運用村村響廣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區司法局要進一步規范村居法律圖書角建設,統一標牌,充實法律藏書;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形式,試點開展村居法律顧問活動,為村居委會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法律進學校:要創新青少年普法理念、機制與載體,開展“我是守法少年家”青少年主題法制教育活動,緊扣青少年學法需求及身心特點,以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內容為教育重點,整合部門資源,組織實用生動的法制活動,充分發揮青少年在學法用法活動中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逐步轉變青少年學法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狀況,形成青少年自覺學法守法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推動我區“法律進學校”活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法律進企業:區經科局、工商局、安監局、工商聯等職能部門要注重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及企業員工法制培訓與法律宣傳工作,提高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安全生產意識,提高企業員工自我保護、依法維權意識;區經科局、司法局要聯合臺辦開展轄區涉臺企業法律需求調查摸底工作,積極開展涉臺企業法制宣傳活動;區經科局要組織開展轄區企業法律顧問摸底調查工作,建立轄區企業法律顧問名冊;區工會要推動落實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保障工人獲得應有的勞動報酬待遇;區工商局與各鎮(街)要積極組織引導轄區企業參與全市“誠信守法企業”創建活動,加快推進企業信用建設;相關執法部門要依法查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安全、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違法案件,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要依法規范各類中介機構和中介服務市場,促進社會中介組織依法運作。
三、堅持文化引領,推動法治文化綻放光彩
7.持續加強法治文化載體建設。區依法治區辦要持續提升法治文化廣場知名度,做好法治文化廣場專題宣傳片的拍攝錄制、播放宣傳,以及簡介讀本的編印發放工作,通過組織參觀學習、部門聯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廣場主題活動,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廣場普法教育功能;要進一步加強法治文化教育陣地建設,設立青少年法治文化墻,打造新的法治文化品牌項目;要通過指導培訓、作品創作演出,切實發揮法制文藝人才培訓暨作品創作推廣中心孵化作用。要充分調動法制文藝隊伍成員參與法治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提供各類平臺讓法制文藝人才及骨干深入基層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弘揚法治精神。
8.充分彰顯部門法治文化特色。依法治區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結合部門工作性質,勇于探索實踐,打造別具特色的部門法治文化,努力使法治實踐升華為文化自覺,引領群眾崇尚法律;區依法治區辦要積極挖掘部門在推進法治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典型做法與成功經驗,并加以宣傳推廣,形成全區法治文化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9.開展豐富多彩法治文化活動。區依法治區辦及各有關部門要持續推動“美麗·幸福”法治文化之旅活動,將法治文化與行業文化、民俗文化有機融合,發揮法治文化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引領功能,將法律知識通過豐富生動的文藝形式傳播至社會各個領域形式;要加強法制文藝、法制書畫、法制漫畫、法制動漫等法制文藝創作工作,把法制宣傳教育滲透到群眾文化生活與休閑娛樂之中,不斷增強普法的互動性,提高普法的感染力。
四、強化普治并舉,提升法治建設水平
10.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區法制辦要研究制定《區2014年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工作要點》,進一步加強對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導和督促檢查,推進全區依法行政工作任務的落實;區政府辦要牽頭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健全完善區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相關工作制度,推進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區法制辦、監察部門要加大對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制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相關制度抓好落實;區行政服務中心、法制辦要健全完善行政服務中心,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不斷完善落實規范性文件審查備案制度,建立規范性文件實施后評估制度;要不斷完善行政復議工作機制,建立行政復議委員會,研究制定行政復議委員會議事規則、案件審理規則等配套制度。
11.不斷規范司法行為。區法院要立足司法職能,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恪守公正、中立、平等原則,通過嚴格司法、公正裁判,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社會公平正義。要堅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建立健全外部干擾的登記備案、即時報告和請示匯報制度,有效排除各類不當干擾。要積極加強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臺建設,開展“陽光司法建設年”活動;進一步深化訴調對接機制改革,繼續推進執行工作機制和司法拍賣機制改革,探索建立涉訴依法終結制度,推動涉訴納入法治軌道;加快與市誠信信息共享平臺對接,加大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懲戒力度,破解執行難題。區檢察院要大力推進“陽光檢務”,開展檢察開放日、檢察外網、回訪當事人等活動,加強檢察信息網上,探索“陽光檢務”信息平臺建設;要圍繞區深化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深入分析職務犯罪的發案特點和規律,繼續深入查辦工程建設領域、涉農惠民領域職務犯罪以及“兩違建設”背后的職務犯罪,深挖細查征地拆遷、工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領域職務犯罪加強并創新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加強預防調查和咨詢、犯罪分析和對策研究,探索建立職務犯罪預測預警機制,加強宣傳和警示教育;嚴格執行修改后的刑訴法、民訴法,進一步推進檢察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強化公正、程序、證據、效率意識,全面加強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司法公正。
12.強化法律監督保障。區人大及人大常委會要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美麗和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創新監督方式,不斷增強監督實效。要圍繞法治,積極推動“六五”普法規劃實施,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視察區行政服務中心運作情況,提升行政服務效能。聽取和審議區法院人民陪審員工作情況、區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工作情況報告,加大涉法涉訴問題的督辦力度,推動落實平安和諧行動計劃,促進依法行政與公正司法;要綜合運用聽取審議報告、督辦議案建議、組織視察檢查、專題詢問等各種監督手段,加大監督力度,增強人大監督的剛性和實效。逐步探索對重點審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確保常委會審議意見的落實。
13.開展“法治”創建活動。區依法治區辦要牽頭組織開展“法治”創建活動,按照“法治”四年規劃,與效能辦督促相關部門按照時間進度表落實“法治”21項行動計劃,并推進法治鎮(街)、法治機關創建活動,鞏固發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創建成果,努力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法治創建工作格局。
五、加強組織保障,推動法治科學發展
14.強化組織領導保障。依法治區領導小組要切實發揮領導、組織、協調、監督職能,每年度至少召開1次會議,專題研究法治建設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保證人員配備到位、經費實現動態增長、重點工作得到有效推進。要加強普法經費保障,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財政部門的支持,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落實法治建設經費的財政保障制度,充分整合各種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法治建設的積極性。
一、當前的社會問題與社會管理創新
中國對于社會管理創新的強調源于特殊的背景。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公民對社會管理與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同的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日益凸顯,國家面臨著體制和結構的雙重轉型,因此,社會管理必須創新。黨的十報告中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這顯示出中央政府對社會治理方式的轉變。
二、檢察機關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檢察機關能否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是否屬于社會管理的主體,是檢察機關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過程中首先要厘清的認識問題。社會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會組織為促進社會系統的協調運轉,對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以及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進行組織、協調、服務、監督和控制的過程。概括起來說,社會管理在廣義上,是由社會成員組成專門機構對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事務進行統籌管理;在狹義上僅指政府部門依法管理和規范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協調社會矛盾,調節收入分配,保證社會公正,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社會管理創新是指在現有社會管理的條件下,對現行社會管理理念、方法和機制進行改造、改進、改革,構建新的社會管理機制和制度,健全社會管理體系,以實現社會管理目標及一系列活動的過程。
(一)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符合檢察權的內在屬性
從廣義的社會管理職能來講,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在我國屬于司法機關范疇,檢察機關是國家政權架構與社會治理格局中存在的一條救濟權利、保障安全、穩定秩序的制度通道,人民的法律要求可以進入這條通道獲得救濟,各種沖突也可以融入其中得到某種程度的解決。檢察權同時也是法的實施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通過向社會拓展正義促進社會秩序及其變遷的張力結構。作為政治系統中發展著的一個部分,檢察權隨著社會秩序的生成和變遷,已經不僅僅是通過具體案件的處理,使公民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還原的內在機制,而且已成為社會政治發展的重要主導性變量和動力資源,影響和決定著社會政治的實際進程和方式。從狹義上的社會管理職能上來講,檢察機關不是社會管理的直接主體,但是,檢察機關在我國的定位為法律監督機關,有相對廣泛的法律監督權,公訴部門可以對刑事審判活動進行監督,偵查監督部門可以對偵查活動進行監督,監所檢察部門可以對刑罰執行活動以及刑事強制措施進行監督,民事行政檢察部門可以對民事行政審判活動及其執行活動進行監督,反貪污賄賂部門、反瀆職侵權部門和職務犯罪預防部門還可以對行政執法活動進行監督。被監督者中除人民法院屬于司法機關外,公安機關、監獄、看守所和行政機關還都具有明確的社會管理職權。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相對于被監督對象而言是具有一定法律強力的外部監督,對于被監督機關的內部監督和管理具有促進作用,有利于規范被監督機關的內部管理。所以無論是從廣義的還是狹義的社會管理來講,檢察機關都具有社會管理職能。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對于維護憲法和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促進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推動法治化社會管理模式的形成,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
(二)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
十報告中指出“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檢察機關雖然并不直接承擔社會管理責任,但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者,必然有責任參與和加強社會管理創新,主動應對社會管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全面發揮檢察職能作用,促進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系,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斷提升社會管理效率水平,以保障社會安定有序,促進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新格局。
(三)檢察監督與社會公共管理具有價值上的趨同性
良好的社會管理模式是以法律秩序和規范為支持,以形成良好的法治環境,社會主體的行動井然有序。法律是社會公共管理的載體也是客體,使社會公共管理在法律領域的表現,必須通過立法賦予司法機關的權力對涉及規范法律的公共事務進行有效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立法的目的和法律的價值。我國憲法規定,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作為國家政權的工具和必要保障,檢察機關自產生之日起就作為廣義的政府范疇參與對公共事務的管理,為整個社會運行提供法制,秩序和公正的保障。應該說作為公共管理的主體之一,檢察機關參與社會公共管理的方式,從管理的本質而言,是一種間接的方式。它是通過對公共權力的約束和監督,保證公共權力沿著法治的軌道運行來間接地實現對社會的管理。不斷強化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功能,是法治發展的共同規律,也是檢察制度和社會公共管理制度共同的發展趨勢,兩者的內涵雖然不同,但在價值取向上卻有著共同的追求 。
三、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徑
上文中論述了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檢察機關如何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如何才能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社會管理格局,這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關于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的表述。黨委統領全局、政府負責實施、社會各方協同、公眾廣泛參與,法治的保障這每一個方面都不是可有可無的。所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哪些事情要加強政府監管,哪些事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降低管理成本,哪些事務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和自治,哪些事情要引入市場機制并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諸此等等,都需要在理論上弄清楚、在實踐中落實到位。從國家的長治久安來看,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適應時代變化的新的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也許就是所謂“頂層設計”。 檢察機關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也要在這個頂層設計的框架內履行職責,發揮職能作用。
(一)立足檢察職能,依托依法辦案,為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打好基礎
檢察機關要進一步強化法律監督,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主動服務第一要務,不斷提高執法辦案的工作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各項檢察職能,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通過執法辦案來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司法公正,理順群眾情緒,維護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執法辦案是履行一切檢察職能的本源和歸宿,也是檢察機關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基礎性工作。所以,檢察機關只有在立足檢察職能的基礎上,依托依法辦案,不斷創新服務人民群眾的體制機制,才能使其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一是偵查批捕、審查、民行檢察等檢察職能領域,通過建立健全執法辦案風險評估預警機制、風險化解機制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長效機制來助推社會管理創新。切實加大對重大復雜疑難案件的風險預警評估,通過評估,對可能引發社會矛盾的案件要提前提出風險化解的預案,明確風險化解主體的職責,風險化解的流程和風險化解的后續保障。對可能引發社會矛盾的案件,要完善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相互銜接、協作配合的檢調對接工作機制;對在執法辦案中發現的青少年犯罪、老年人犯罪等其他輕度危害社會的人和行為要在不立案、不批捕、不、刑事和解、青少年前科消滅方面做出優先考慮。
二是在刑罰執行檢察職能領域,通過不斷創新服務在押人員和社區服刑人員的體制機制來助推社會管理。加大對減刑、假釋等刑罰變更執行的監督檢察,通過檢察建議書、糾正違法通知書等形式督促監管民警依法規范執法,促進監管場所秩序穩定;積極探索參與社區矯正監督的新模式。尤其要注意未成年人矯正對象的監督教育和管理,要積極與社區組織、家庭成員、學校、司法、公安、工青婦等群眾團體加強協調配合,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管理中來。
三是在職務犯罪偵查與預防的檢察職能領域,通過不斷完善創新嚴厲打擊腐敗犯罪、瀆職犯罪、有效預防職務犯罪的機制助推社會管理創新。要大力推進“偵查一體化”建設,使檢察機關各職能部門在執法辦案中都能把挖掘職務犯罪案件線索作為自己應有的職責。通過整合偵查力量,加大職務犯罪偵查力度,為督促社會管理創新的主體即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廉潔從政進而服務社會管理創新做出貢獻。在預防職能領域,通過職務犯罪檢察宣傳教育廣大領導干部廉潔從政、依法行政有效糾正社會管理部門履職中的突出問題,提出堵塞漏洞、健全管理制度的建議,推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進而促進社會管理的加強和創新。
(二)延伸檢察職能,服務地區發展,找準社會管理創新的切入點
一是將檢察職能延伸到社區參與社區管理創新。其一是參與社區矯正對象服務管理。檢察官要積極配合社區矯正辦加強對矯正對象的服務管理,幫助他們解決就業、生活上的困難,通過溫和說理感化的方式加強管理;其二是參與社區弱勢群體服務管理;其三是推進社區法律服務與咨詢活動。通過對房屋拆遷、舊房改造、拖欠工資等危害民生的法律訴求提供法律咨詢與服務。
二是將檢察職能延伸到企業,創新促進企業管理手段。其一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要堅持走訪轄區內的重點企業,提供法律咨詢,講授法律知識,對合同詐騙、侵害商業秘密等典型案例進行剖析,以案釋法,引導企業及其管理人員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維護和促進企業依法生產、依法經營、依法管理、合法競爭。其二是提高辦案質量和效果,促進企業規范生產經營管理。檢察機關要通過充分發揮審查逮捕、審查等職能作用,優化案件審理資源,設立審理涉企案件專案組,加大打擊經濟犯罪力度,重拳打擊侵財性犯罪,為企業建設提供健康環境。其三是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為地方企業發展營造健康、清廉的政務環境。要進一步加大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案件工作力度,在履行好檢察職能的同時要主動深入企業,有針對性地提出檢察建議,幫助發案企業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活動,有效地減少和防止企業內部經濟犯罪案件的產生。
三是積極參與對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創新。互聯網不僅僅是新技術、新產業、新媒體,也是新的意識形態陣地。在建設與管理并重的思路指導下,檢察機關要堅決依法打擊利用網絡實施的詐騙、盜竊和“黃賭毒”等犯罪活動,維護網上秩序,凈化網絡環境。高度重視涉檢網絡輿情,建立健全應對、引導等機制。既要把網絡輿情作為聽民聲、察民情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視涉檢負面報道,認真評估輿情影響,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網上輿論,營造有利于社會穩定的輿論環境。
(三)拓展新型監督職能,為推動檢察監督從訴訟監督向社會監督轉變
一是要積極服務于社會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和運行。檢察院應通過訴訟監督,提出有針對性的檢察建議,致力于推動各行各業的社會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的更新和完善。目前正在構建的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為基本內容的大調解體系中,檢察機關不僅要通過檢察和解、服判息訴等監督行為作出應有的貢獻,成為其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還應積極延伸職能,多種形式地發揮制度構建作用,推動大調解體系的建設步伐。
二是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工作,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檢察機關應開展社會調查工作,注重突出民生重點,密切關注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國有資產流失等熱點難點問題,加大調查力度,提出解決方案,并持續跟蹤調查報告的落實情況,使相關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推動社會管理模式創新。當然,在開展社會調查中,為避免檢察權代替行政權,或對當事方的權利過分干涉,檢察機關應注意開展社會調查工作的方式方法,屬于檢察職能范疇的,以督促、支持民事或行政訴訟來保護公共利益,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屬于檢察職能之外的,則通過與相關權力部門或職能部門的交接或轉換,間接發揮社會調查的作用。
關鍵詞:民情懇談,基層,三解三促
一、開展民情懇談工作對檢察工作的重要性
(一)開展民情懇談、促進檢力下沉是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的需要。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是從更好地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社會和諧穩定出發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各級檢察機關要深刻認識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對檢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度重視檢察環節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通過民情懇談、下沉檢力,切實把三項重點工作擺在突出位置。
(二)開展民情懇談、促進檢力下沉是進一步強化法律監督職能的需要。黨的執政根基在基層,檢察事業發展的根基也在基層,服務基層改革發展穩定,為基層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檢察機關的重要任務。開展民情懇談工作,促進檢力下沉,強化基層法律監督工作,有利于深入查辦和預防基層各類職務犯罪,推進基層反腐倡廉和民主法治建設,符合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三)開展民情懇談、促進檢力下沉是堅持檢察工作人民性、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的需要。人民性是我國檢察機關的重要特征,各級檢察機關要牢固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大力開展民情懇談工作,貼近群眾,面向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在檢察工作中充分體現人民的愿望、適應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著力解決侵害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二、結合工作實際,切實開展民情懇談工作
(一)依托窗口平臺機制,民情懇談寓于服務之中。
通過設立檢察網絡新聞發言人工作平臺,作為接受群眾民意表達的訴求區、信息反饋的回音壁,加大力度開展民情懇談工作。利用檢察開放日等形式,選擇群眾最想了解的、最關注、最關心的內容予以公開,邀請群眾代表座談檢察工作,讓群眾在了解檢察職能的基礎上,與群眾零距離溝通,開展民情懇談工作。
以檢察陽光檢務便民服務窗口、控申接待窗口、收案大廳窗口為平臺,派駐專職檢察接訪員,集中開展控申接待、矛盾化解、法律咨詢、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等工作,受理來訪、法律咨詢、直接化解社會矛盾等,擴大檢察社會認知度,通過窗口平臺機制,積極拓寬控告申訴、接待渠道,大力開展民情懇談,方便基層群眾及時反映合法訴求,解決群眾疑難問題,開展法制宣傳和釋法說理工作,為群眾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將民情懇談寓于服務之中。
(二)融入大調解機制,執法辦案解民意。
民情懇談工作要積極融入“一綜多專”的大調解體系,在執法辦案中解民意,為民服務。檢察機關要選派專人長期駐點社會矛盾調解中心,使矛盾化解工作更趨社會化。針對一些交通肇事、故意傷害等輕微刑事案件,進一步加強案件調解工作的學習和交流,加強與其他專業調解中心的交流和溝通,將刑事和解工作貫穿于中心執法工作的始終,將品牌調解送入百姓心中。對于農民搬遷矛盾相對突出的狀況,依托派駐檢察室,在搬遷村居設立工作點,一站式服務,專業化調解,促進“陽光搬遷”,保護拆遷訴求群體的合法權益。結合執法辦案,將法制宣傳和預防教育寓于民情懇談工作中,增強人民群眾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提升社會管理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三)結合三解三促活動,檢察工作下基層。
要以“關注不滿意、解決最急需、追求更滿意”為重點,結合檢察業務工作和服務中心工作,將民情懇談工作、開展領導干部“三解三促”下基層活動和大接訪活動相結合,以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為載體,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真正做到了解民情民意、破解發展難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干群關系融洽、促進基層發展穩定、促進機關作風轉變,實現重心下移,檢力下沉,進一步加強檢察機關作風建設和基層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機制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群眾工作。
(四)參與大接訪活動,實現檢力下沉。
以解決涉法涉訴積案為重點,堅持定期接訪與巡回接訪、定點接訪與點名接訪、重點約訪與帶案下訪相結合,主動深入基層開展接訪下訪活動,積極參與“書記大接訪”,暢通民意溝通渠道,不斷完善領導干部常態化接訪、下訪、約訪制度,深入基層,聽民生、知民意、解民憂,嚴格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和首辦責任制,排查隱患,化解矛盾,促進和諧。對重大案件要加大督辦力度,確保在規定時限內實現案結事了、息訴罷訪。
(五)民情懇談推進社會綜治,提升法治建設水平。
選派干警擔任村區綜治特派員,參與基層綜治和法治創建工作;選派干警通過開展“雙聯雙助”、擔任村居第一書記等形式,以檢察室工作為載體,走訪慰問農戶,開展法律宣傳和服務,受理群眾來訪,幫助解決民生難題。通過民情懇談、檢力下沉機制,了解基層實際和群眾需求,切實解決基層和群眾最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幫助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創新,最終實現基層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目標,積極參與社會綜合治理,提高社會法治建設水平。
三、 切實強化民情懇談工作的組織領導
在充分認識到民情懇談工作重要性的基礎上,為充分發揮民情懇談的積極作用,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各級檢察院要明確目標,強化措施,切實做好民情懇談工作的各項內容。
一是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各級檢察機關加強對民情懇談工作的組織領導,對各項工作開展進行統籌協調,把開展民情懇談工作與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程、三解三促活動、大接訪活動、大調解活、綜治特派員工作、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與加強檢察機關自身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并及時收集資料、匯總情況、推廣經驗,實現民情懇談工作的常態化開展、序時化推進。
二是暢通渠道,解決問題。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是民情懇談工作開展的首要目的,檢察干警要集中精力、集中時間深入基層開展民情懇談工作,進一步暢通群眾表達渠道,在開展工作時要認真做好記錄,包括填寫被訪群眾和上訪群眾的基本情況、意見建議和要求解決的問題、辦理情況及反饋意見,注重民情懇談的互動性、調查摸底的真實性、解決問題的實務性,積極撰寫民情日記,對涉法涉訴形勢進行分析,提出對策建議,以幫助群眾解決問題。
聚焦:全市改革發展大局
2015年市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的一大亮點,就是監督調研與改革相同步,聚焦本市改革發展的重大事項和城市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努力提高監督實效。
司法改革試點是本市服務國家改革大局的重要任務。如何化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如何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辦法、如何將司法責任制落實到位、如何加強對司法行為的監督制約?為確保司法改革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赴市高院、市檢察院和相關試點單位視察、調研等多種形式,積極跟蹤改革進展情況,緊緊抓住可能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問題開展監督調研。為了更深入廣泛聽取意見,調研組與240多名司法人員進行“面對面”座談研討,還圍繞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成效、司法責任制、深化司法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等內容,開展代表網上調查問卷,通過梳理問題、研究對策,支持和推動“兩院”依法做好各項改革工作。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的重大舉措。市委高度重視農村改革發展,對推進本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市人大常委會緊跟改革步伐,積極發揮監督職能作用,全程參與改革工作。本屆市人大常委會自成立以來,就持續關注相關改革進程,2015年又在連續兩年監督調研的基礎上,開展了專項監督調研,并提出要堅持統籌推進,更好釋放農村改革的綜合效應;堅持因地制宜,加強對經濟薄弱地區和城市化地區的分類指導;堅持法治方式,依法健全村級治理結構,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確保改革穩妥有序推進。
當前,本市商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新常態、技術新變革、消費新需求、城市新格局帶來的重大變革,日益成為傳統商業必須面對的新環境。加快商業轉型升級,是全面推進經濟轉型發展、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關鍵環節。市人大常委會圍繞本市商業轉型面臨的新趨勢、新情況和新問題,抓住商圈、業態和企業等轉型升級的重點,開展了一系列調研。調研指出,本市商業轉型在規劃布局、業態結構、經營管理、渠道融合以及營商環境等方面還面臨一些不可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對此要以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技術為手段,積極鼓勵企業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做好商業轉型升級的規劃引領、政策引導和服務保障工作。
強化:法律法規有效實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2015年,市人大常委會進一步改進執法檢查工作,提高執法檢查在人大監督工作中的比重,全年共組織開展了5項執法檢查,加大對法律法規實施的監督檢查力度,促進“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如何保障老年人權益、發展老齡事業,一直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視且社會高度關注的重要議題。多年來,市人大常委會一直將老齡事業監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2015年,常委會再次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列入年度重點監督項目,并首次將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結合起來。6月17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了上海貫徹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執法檢查情況,常委會組成人員進行審議并開展專題詢問。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薛潮代表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作關于檢查上海貫徹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情況的報告,副市長時光輝代表市政府作關于上海貫徹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情況的報告,并出席專題詢問會議,現場回答問題。通過探索改進專題詢問組織形式,進一步增強了專題詢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張好的規劃藍圖對一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引領和先導作用。在本市編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之際,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對城鄉規劃條例的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全面總結本市規劃編制、實施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促進政府部門更加科學地開展規劃編制工作。突出執法檢查的法律監督屬性,明確將政府是否依法執法、公眾是否認真守法、法律法規本身是否適當作為執法檢點,是2015年執法檢查工作的一大特點。此次執法檢查嚴格對照城鄉規劃條例的規定,重點圍繞各級政府部門貫徹落實條例情況以及本市各層次規劃的編制、實施情況等,看一看法條如何,對一對貫徹實施情況如何,想一想執法如何深入、立法如何完善,從而推動政府部門更好地依法行政、更加科學地編制規劃。
2015年,是市人大常委會自2011年來連續第5年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執法檢查。這次執法檢查的程序與往年有一點不同,即常委會書面審議執法檢查報告。為此,執法檢查組召開專題會。一邊是常委會組成人員、市人大代表,一邊是市食安辦、市食藥監局、市農委、市質監局、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這場帶有“詢問”元素的專題會,盡管不同于常委會的專題詢問,但讓人大代表與政府部門“面對面”溝通,針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坦誠交流、商議對策,在互通互動中,推動食品安全難點和頑癥問題的解決,回應人民群眾對吃得放心、吃得安全的關切。
此外,常委會還開展安全生產條例執法檢查,聚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采取不打招呼、直插現場的暗訪方式,深入化工企業、人流密集商業場所、建筑工地查找隱患,要求政府和企業始終緊繃安全生產這根弦,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加強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法治化水平。立足提升對外交往服務水平和吸引海外優秀人才,常委會就出境入境管理法開展執法檢查,邊檢查、邊反饋、邊督促整改,推動建設更具吸引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提升:人大預算監督實效
新預算法對人大如何有效行使預算審查監督權作出了具體的規定。2015年,市人大常委會積極貫徹落實新預算法,進一步加強計劃預算審查監督。
關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形勢下的上海經濟轉型,市人大常委會在年中和年末兩次開展經濟運行情況分析,聽取和審議半年計劃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審查和批準2014年市本級決算和2015年預算調整方案,批準本市2015年地方債務限額為6018.5億元,以預算約束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同時,就政府性基金開展監督調研,深入了解群眾關切、總量較大的國有土地出讓金、福利彩票基金、文化事業建設費管理使用情況,并提出對策建議,推進政府優化全口徑預算管理;對財政高等教育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開展專項監督,進一步加強對高校經費使用效益的監督,有力支持本市高峰高原學科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大和*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四個轉變”、實現“四個統一”,提升干部隊伍素質,健全監管體制機制,加快信息化應用,提高監管執法和服務效能,全面推進基層單位職責具體化、工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服務規范化建設。
(二)工作目標:通過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全面實現基層工作觀念轉變、工作重點轉移、干部隊伍轉型、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工作環境等“三轉一創一優化”的目標。
1.實現工作觀念轉變。更新發展理念、服務理念、執法理念和維權理念,確立公正、法治、大局、和諧等核心理念,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行政管理觀。
2.實現工作重點轉移。明確“兩費”停征后工商部門各項職責和具體任務,及時把以收費為中心安排工作部署任務轉移到全面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加強監管執法、提升服務質量上來。
3.實現干部隊伍轉型。調整干部知識結構,掌握市場監管、執法辦案和服務發展“三種能力”,練好文字寫作、電腦操作、公共關系處理“三項基本功”。
4.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機構設置,調整工商所布局,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執法業務規范標準體系,健全各項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改革績效考核評估辦法,提高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水平。
5.優化工作環境。堅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服務,健全與相關部門的協作機制,爭取經營者、消費者的理解和支持。搞好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監管手段現代化。
二、“基層建設年”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強化培訓,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1.明確培訓目標。由人事政工科負責,協調組織全系統的教育培訓工作,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具體安排,整合培訓資源,提高培訓水平,務求取得實效。對工商所干部分崗位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和基本技能培訓,達到掌握登記和網上辦案流程,會制作執法辦案文書和一般程序案卷,能調解消費糾紛,能查處常見違法行為,能熟練運用信息化設備和業務軟件的要求。對工商所長,還要加強領導科學、管理藝術、應急處理、協調關系等方面的培訓,提高綜合能力。
2.創新培訓方式。采取全員培訓、練兵比武、以強帶弱、以老帶新、以上帶下、以案釋法、典型示范等形式多樣的培訓方法,尤其是要根據基層工商人員的特點,突出案例教學,挑選并鼓勵各專業崗位有豐富實踐經驗、口頭表達能力強的業務骨干做教員,提倡領導干部上講臺,開展“案例培訓月”、“巡查競賽”、“辦案無差錯競賽”、“優秀案件主辦人評選”等活動。基層干部年度集中培訓時間累計應不少于25天(200小時)。充分利用系統內網絡資源,大力推行視頻教學、網絡培訓。加強培訓的考核檢查,建立基層干部培訓學分制度和培訓檔案管理制度。
3.健全培訓機制。加強考核,嚴格獎懲,使參學人員學有壓力、學有動力,迅速掌握所需要的業務知識,盡快適應新角色,勝任新任務。各單位都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基層建設年學習計劃。干部學習情況將納入本年度目標崗位責任制考核,對按規定應接受培訓而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培訓或者培訓成績不合格的,年底考核不能被評為優秀等次。
(二)創新措施,規范監管服務行為。
1.創新登記管理方式。堅持“法制意識與服務意識并重、合法性與合理性統一、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的原則,正確處理“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整頓規范與加快發展、依法行政與提高效率、降低門檻與經濟安全”四種關系,改進企業登記管理工作,實現登記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同步提高。
(1)進一步提速增效。進一步放寬股東身份限制;進一步放寬企業注冊資本(金)要求;進一步放寬企業名稱核準限制;進一步簡化登記手續;進一步放寬核定企業經營范圍限制。通過“內部授權委托登記”制度分權、放權、授權等,深化“一審一核”制,減少審批環節。將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權下放至工商所。實行首問首辦負責制、一次告知制、一站式服務和限時、延時服務。加大對大企業轉型的審批扶持力度,主動上門給予指導并全程跟蹤搞好服務,對提交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記申請,要全部當場辦結,不能當場辦結的,要說明理由,并嚴格兌現公開的承諾時限。
(2)全力服務招商引資。牢固樹立文登發展我有責的意識,實行全員動員,力求引資成效。發揮掌握信息量大,與企業交流較多的優勢,及時掌握各辦事處、鎮的招商需求,多方面收集企業信息,促成項目投產,當好招商引資工作的“牽線搭橋人”;開辟行政審批的“綠色通道”,變被動受理為主動介入,實施上門預約和靠前跟蹤服務。在城區和南海兩大板塊開發建設過程中,全力以赴幫助引資項目辦理登記審批手續,保證投資項目在文登早落戶、早投產、早見效益。
(3)積極開展上門服務和預約服務。年檢期間,擴大企業預約年檢和上門年檢服務的范圍,提高企業年檢一次性通過率。對分支機構較多、分布地域較廣的企業以及位于文登市2008年度奮進榜前列企業及其下屬企業、位于村居奮進榜前列的居委會、村委會下屬的企業,廣泛推行預約年檢服務和上門年檢服務,由專人指導企業提交年檢材料,減輕企業年檢時壓力,確保企業盡快通過年檢。
(4)堅持依法核準,嚴格市場準入。在做好優質服務的同時,嚴格履行法定的審批程序,按照統一登記標準、統一登記程序、統一登記規范的要求,嚴格審查登記材料、嚴格掌握前置審批、嚴格核定登記事項、嚴格執行登記程序、嚴格執行登記時限、嚴格落實登記審核責任制。凡是條件不具備、材料不齊全,需要法定前置審批而沒有的,堅決拒之門外,不搞變通登記,確保為市場提供合法的主體。
2.拓寬監管執法領域。深刻認識“兩費”停征后,加強和改進監管執法工作、推進職能到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履行好監管執法職責,切實維護市場秩序,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以加強食品市場監管“四項制度”建設為中心,突出食品安全監管,強化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確保消費安全。逐步完善流通環節商品質量監測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大對食品、成品油、液化氣、建材、鞭炮等重點商品的監管力度,嚴厲查處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全力確保消費安全。
(2)強化公平交易執法。嚴厲查處商業欺詐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繼續完善打擊傳銷的領導協調機制和部門執法協作機制,不斷加大打擊傳銷工作力度,積極開展“無傳銷社區”的創建活動,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強政策引導、行政指導和教育督導,引導企業和直銷人員依法開展營銷活動,從嚴監管直銷市場。采取有力措施,維護好注冊商標和知名品牌合法的商標品牌權益,加大對商標侵權行為的查處力度。
(3)加強重點領域和管理死角的監管。發揮局域辦公網的作用,利用年檢的有利時機,對新辦1年以內的有限公司進行重點檢查,嚴厲打擊“兩虛一逃”等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要以關系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和違法問題多發的藥品、醫療、保健食品等類別廣告為重點,加大虛假違法廣告的查處力度,依托廣告監管信息系統,建立健全廣告監管長效機制。要深入開展對網絡交易行為監管執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積極穩妥地推進網絡交易行為監管執法工作。充分發揮基層工商所的作用,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制,加大監管巡查力度,堅決取締無照經營行為。
(4)全力抓好消費維權。依據《山東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積極做好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領域的消費維權工作。加強消費爭議調解規范化管理,推進投訴和解機制建設,及時有效地解決各種消費糾紛。以調解止爭議,以和解促和諧,以和諧促發展,重點抓好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藥品、住房、汽車等商品和銀行、保險、旅游、交通、電信、供電等服務方面的消費糾紛的和解與調解。
3.規范監管執法行為。嚴格執行《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及國家總局、省局的有關規定,做到執法辦案適用法規精準化、程序規范化、文書格式化、檔案標準化和案件管理信息化。
(1)明確執法職責,完善體制機制。制定科學規范的巡查執法、案件查處、暫扣罰沒物品管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等工作流程。對監管執法工作的標準、時限要求和預期效果做出明確規定,理清工作環節間的銜接關系,保證執法工作規范運行。
(2)落實辦案制度,提高辦案質量。全面落實案件主辦人制度和過錯追究制度,做到職權清晰、責任到人、量質并重、獎懲分明。嚴格執行統一掌控、自由裁量制度,做到法律效果、經濟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相統一,行政執法、普法宣傳、指導幫扶相統一。充分利用“統一指揮、上下聯動、交叉辦案”等執法機制,集中力量查辦重點領域大案要案。
(3)強化執法監督,推進依法行政。實行執法質量考評制度,執法行為內部合議、審核制度,案卷評查制度等,依法搞好案件核審、復議、聽證、應訴工作。加大法制監督檢查力度,實行“案件處罰”回訪制度,認真開展執法檢查和典型案件評析活動。強化行政處罰案件執行和移送工作,避免發生失職瀆職行為。
4.完善服務發展舉措。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緊緊圍繞文登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來謀劃工作思路,切實為政府分憂、幫企業解難,叫響“滿意在工商”口號。
(1)開展走訪調研活動。由局黨委班子成員帶隊,組織相應直屬局、科室以及工商所,重點走訪文登市2008年度奮進榜前100名企業和奮進榜前50名村(居)委會轄區企業。對于其他企業,由轄區工商所負責走訪。重點了解企業在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的發展情況,聽取黨委、政府、相關部門以及企業對于工商部門的意見建議,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渡過難關。積極引導企業注冊商標和爭創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加快實施商標戰略度。充分運用行政提醒、行政告誡、行政建議等行政指導手段,引導監管對象誠信守法、規范經營。發揮消費者、個體私營、商標、廣告、企業信用等協會作用,搞好會員服務,促進經濟發展。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就業再就業。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經濟吸納就業的重要作用,鼓勵支持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殘疾人、退役軍人和返鄉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創辦私營企業,努力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格局。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嚴厲打擊各類“黑中介”,規范人才勞務市場,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3)全力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大力度,集中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嚴厲查處各種制售假冒偽劣農藥、種子、化肥、農膜和制作違法虛假農資廣告等行為,維護好農民合法權益。充分發揮工商所貼近農村、貼近農民的優勢,提前介入,強化服務,積極引導農民成立各種專業合作社。大力培育為農業生產產前、產中和產后提供服務的企業,支持發展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企業發展,提高農業增值能力和比較效益,積極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繼續大力發展農村經紀人,加強規范管理,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
(三)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樹立基層工商良好形象。
1.扎實開展“三創建”活動。創建“節約型機關”。大興節約之風,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齊心協力,厲行節約,從小事抓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升油,切實把創建“節約型機關”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二是創建“效能型機關”。嚴肅工作紀律,發揚團結拼搏、樸實勤勞的工作作風,著眼大局,通力合作,對待工作不講條件講成績,不講享受講奉獻,不講困難講實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盡職盡責地完成好各項工作目標。三是創建“文明型機關”。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單位(機關)、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崗等活動,推進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繼續開展評先樹優活動,總結推廣公正執法、文明服務、務實創新等方面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結合建國60周年慶祝活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工作氛圍。
2.加強行風建設。嚴格禁止“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等不良現象,徹底杜絕“吃、拿、卡、要、報”和亂收費、亂罰款等違法違紀問題。通過抓好明察暗訪、基層執法人員述職述廉和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樹立工商機關良好形象。加強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的防控,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的發生。深化政務公開工作,更好地發揮傳統媒體和系統宣傳陣地的優勢和作用,向社會全面公開基層職能、工作人員、執法依據、許可和審批事項、登記基礎信息、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檢查情況等,努力為工商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加強“平安系統”建設。高度重視工作,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機關內部安全保衛工作,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黑網吧,繼續做好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安置幫教、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預防青少年犯罪、掃黃打非、禁毒防艾等工作,深入推進基層平安建設。
(四)加強基礎建設,提升基層規范化管理水平。
1.進一步整合執法機構。適當調整原有執法力量,撤銷原有的3處辦事處,具體業務并入所屬工商所。充實公平交易局、消保科執法力量,分別成立4個和3個分管科室,并增加人員,強化人力、物力保障。以此,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集中力量辦大案,切實解決多頭執法、重復檢查,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等問題,使工商監管更具權威性、更有公信力。
2.建立健全基層管理制度。針對各項業務工作,根據省局、威海市局的要求,建立健全具體的工作制度,匯編成冊,作為基層開展業務工作的“指導書”;針對會議、考勤、學習、值班衛生管理以及考勤考績等內務管理工作,健全相應的制度,匯編成冊,進一步規范日常行為,建立以“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工作格局。以保障監管執法和服務發展的成效為基礎,完善年度目標考核責任制,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加強監督,嚴格獎懲,使考核、考績工作更加科科學、更加合理、更加公正,達到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效果,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爭先創優的積極性。
3.加強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改善辦公條件。根據整合后基層工商所數量和編制,合理調配行政執法車輛和有關辦公、辦案設備,保證正常工作需要。搞好基礎設施的管理、更新和維護,充分發揮好現有設施的作用,營造干事創業、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引導、保護、發揮好廣大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4.加快信息化應用步伐,提高現代化辦公水平。優化網絡辦公平臺,確保網絡安全平穩運行,實現系統內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業務聯動。經常性地組織業務人員參加計算機操作培訓及業務軟件使用培訓,業務人員必須熟練操作有關業務和辦公軟件。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積極收集企業使用網站服務功能的情況,根據反饋資料,將現有的紅盾信息網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使其更加方便企業使用。積極擴充網站服務欄目,不斷增加網站服務功能,拓寬幫扶企業發展的信息化渠道。
(五)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溝通,優化監管執法環境。
1.密切與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系。積極服務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爭取黨委、政府對工商工作的重視、支持和領導。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建立完善執法協作機制。工商所要加強與居委會、村委會的聯系,將基層工商工作融入“兩委”工作之中。
2.加強社會普法宣傳工作。通過新聞媒體和系統內宣傳陣地,廣泛宣傳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知識,推進送法進市場、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活動,增強企業、經營業戶誠實守信、守法經營的自覺性。
3.進一步做好信息和宣傳報道工作。加強基層宣傳報道隊伍建設,建立激勵機制,做好宣傳報道工作。高度重視網絡宣傳和輿情監控引導工作,及時調查處理網絡上反映的相關問題,以促進工商工作發展。加大基層政務信息報送力度,提高信息質量。通過信息宣傳,不斷擴大和提升工商部門的社會影響,優化外部工作環境。
三、“基層建設年”活動的時間安排
基層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按照省局、威海市局的要求,此次“基層建設年”活動擬安排一年的時間,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階段(2—3月)。制定出臺“基層建設年”活動實施意見及考核辦法,召開全系統動員大會,進行動員部署。各單位要通過多種形式,認真學習動員會議精神,學習實施方案,并進行廣泛宣傳和發動。同時,按省局、威海市局的要求開展好走訪調研活動。
(二)組織實施階段(3—11月)。按照“基層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部署,圍繞六項重點工作,逐項展開,扎實推進。其中6—7月,市局將對“基層建設年”活動實施情況進行督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分析原因,抓好整改,確保全面完成各項任務。
(三)總結提高階段(12月)。各單位對“基層建設年”活動進行全面總結,并制定鞏固提高“基層建設年”活動成果的措施,形成書面材料上報。根據日常檢查情況,結合系統年終工作會議進行總結評比,年底組織表彰“基層建設年”活動取得明顯成效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四、“基層建設年”活動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是省局的重大決策,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事關全局,事關長遠,各單位一定要把這項活動列入重要日程,加強組織領導,保證活動扎實有效。市局成立“基層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加強對活動的組織、協調和指導。領導小組由王國智同志任組長,張有臻同志任副組長,各直屬局、科室負責人為成員,日常工作由人事政工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