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全科醫學的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北京;三甲醫院;全科醫學科;發展模式
隨著社會醫學的模式在逐漸轉變,醫療改革在不斷地探索與發展,然而"看病難"仍是亟待解決的一個社會問題。在這樣的困境中,被稱作居民健康"守門人"的"全科醫生"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2011年國務院規范了全科醫生制度。但中國目前的全科醫生制度要如何發展?全科醫生怎樣才能更好的為民眾服務?全科醫生醫療服務體系怎樣才能更好的符合中國的國情?一直是國家在探索,百姓很關心的問題。
現實向我們展示了在醫療條件好的三甲醫院內發展全科的可能性。北京市三甲醫院多,且交通便利,可能比去社區衛生機構更便捷;依托三甲醫院強大的技術優勢,將一部分患者帶進社區醫院,這在客觀上使三甲醫院的全科醫學科可能成為連接社區醫院和三甲醫院的橋梁,真正承擔起雙向轉診的任務,從而帶動社區醫療的發展,做到減緩大醫院的就診壓力。
那么在三甲醫院設立并發展全科醫學科有哪些優勢呢?
1醫療角度
1.1人力資源優勢 三甲醫院的醫生多擁有碩士或博士學歷,專業素質及人文素養較高;且經過全面系統的專業培訓,有著極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可以更系統全面地從事臨床工作。
1.2醫療技術優勢 目前社區醫院的診療條件比較簡陋,檢測手段比較單一,不能滿足廣大患者的診療需要。而三甲醫院的診療設備先進、診治流程規范,可以使患者盡快得到全面、系統的治療,最大限度地減少其被反復詢問及接受檢查的時間,更大地節約了醫療資源。
1.3綜合實力優勢
1.3.1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 醫院里老年患者人數逐年增加,他們常常同時合并多系統疾病,即使病情穩定,到三甲醫院也不得不到2~3個專業科室就診,非常麻煩;另外,專科醫師有可能只考慮本專業的疾病,導致會出現合并多系統疾病的患者用藥過多或用藥不合理的現象。而在全科就診可以實現對此類患者多種疾病的綜合管理,解決患者奔波于多個專科的實際困難。
1.3.2有初診檢查的優勢 有些患者說不清自己該看哪個科,三甲醫院的全科應該是最初的、最合理的選擇。在這里對患者進行最初的詢問、檢查,將患者推薦到相應科室進一步診治;許多復雜、疑難的疾病同時涉及多個專業,在全科設立病房可解決患者因多種疾病需要住院治療時,各個專科相互推諉的問題。這樣做,應該會從一定程度上改變"看病難"的局面,依托現有的醫療體制和資源為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醫療服務。 由此,全科門診分流了一部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可以為專科節省部分號源。
2教學角度
2.1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 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需要在三甲醫院完成臨床輪轉,但在輪轉期間各個專科只針對本專業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后,受訓者仍缺乏整體意識。在三甲醫院設立全科醫療科后,會有專人負責輪轉過程中的全程督導,更有利于提升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的質量。
2.2中青年醫師成長 二、三級醫院的中青年醫師成長需要經過系統的專科知識的學習;同時,專科醫師也必須具備堅實而寬廣的全科基礎才能系統全面的診斷和治療疾病。
綜上所述,在三甲醫院內設置和發展全科醫學科,設立門診和病房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有利于推進全科醫學的教學工作和全科醫師的人才培養,包括醫學本科生的全科醫學教育、全科住院醫師的規范化培訓、全科研究生的培養、全科醫師的持續繼續教育以及全科醫師的師資培訓。
北京的全科醫學的發展,幾所三甲醫院確實設置了全科醫學科,如宣武醫院、友誼醫院等,但它們都設在醫院本部之外,和社區的全科醫學類似;或醫院把全科醫學科掛靠在老年病學科、呼吸科等,沒有起到全科醫學科真正意義的或只是掛名,不能很好地利用大醫院的資源,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
以我院為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積極響應北京市衛生局號召,于2009年率先建立了全科醫學科,開創了北京市在三甲醫院從事全科工作的先河。安貞醫院全科醫學科及安貞醫院大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北京市衛生局全科醫師規劃化培訓基地、中國衛生部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首都醫科大學安貞醫院及社區全科醫學教研室。2013年被中醫管理局評為中醫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并為此爭得北京市發改委首家全科醫師培訓基地改造經費3000萬。該科室從名不見經傳發展到目前日均300名左右的就診量,隨著安貞醫院的全科醫學科的成立,所管轄的社區醫院也逐漸壯大起來,病源漸漸增多;有的老年患者專程把自己醫療保險關系轉入安貞醫院,用老百姓的話說:"在這兒看病太方便了"。全科醫學科要真正意義成為連接三甲醫院與社區醫院的橋梁,這也是北京三甲醫院內成立全科醫學科的典范。當然還存在困難很多,比如院領導要統一思想、建設完善新型科室:目前存在的診室很少,沒有病房等。但相信,只要有信念,就有成功的希望。
現有的醫療形勢和實踐均證明,在三甲醫院單設立全科醫療科不僅可行,而且應該得到推廣:即方便許多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就醫復診、檢查、取藥;又緩解專科看病難、一人多種疾病要多個科室排隊看病開藥;同時解決醫院擁擠現象;又給社區患者上大醫院看疑難重病建分診大平臺。從真正意義上:即能做到雙向轉診、又能起到小病上社區、大病到醫院的良性循環;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周楊,王碧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引進及穩定全科醫生的現狀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7):697-700.
[2]程艷,胡江,劉錚然,等.全科醫生在三甲醫院中的培訓體會[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7(6):124.
[3]李健.論中國的全科醫學[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2,09(3):37-38.
[4]楊艷紅,裴漢軍,張杰梅,等.全科醫師臨床帶教體會[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3,29(1):106,150.
[5]勞婉桃.綜合醫院延伸社區衛生服務的探索與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05,3(11):43-44.
[6]李健.論中國的全科醫學[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2,09(3):37-38.
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教師,我覺得更應該要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清醒自己的頭腦,使我們的思想永具革命性!要解放思想,我認為首先得走出害怕解放、拒絕解放、亂解放的誤區。
一、是害怕解放。主要是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錯誤,怕領導責怪、怕同事嘲笑。在工作中有時會有很好的建議、措施,但由于“怕”的思想在作怪,不想說,不敢說。
二、是拒絕解放。主要是有與己無關的思想,認為解放思想是大到一個地區小到一個部門領導的事情,對自己來說認為沒有解放思想的必要,按領導指示做就行了,拒絕解放。
三、是亂解放。就是不知道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道從哪里著手,更不知道應該怎么辦,主要是平時學習不夠,思想不夠敏銳,思路不夠開闊,思考不夠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要落實到自己的具體行動上來,聯系目前的實際工作,我覺得解放思想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學習。應時刻不忘學習,正所謂“學海無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二、要善于思考。“學而不思則罔”,一個人僅僅學習而不思考,那將等于什么也沒有學到。思考是一種能力,要根據掌握的第一手資料,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加工,去粕留精,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三、要勇于實踐。就是要牢固樹立“重在行動,貴在落實”的理念,要將學習與行動結合起來,目的是要促進發展。
教學工作是幼兒園的中心工作,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決定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高低。幼兒園的人事部門和工作人員必須以人為本,強化服務意識,完善人事制度,做好基礎工作,創新常規工作,為人事工作在幼兒園的全面發展開創新的局面。人事工作就是單位人事部門的事,人事管理牽涉到政治、經濟、法律、法規等各個方面,人事工作既有權威性又有服務性。長期以來,在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幼兒園的人事工作緊緊圍繞為幼兒園發展服務這一中心,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有關學校以及幼兒園人事管理工作文件的精神,緊密聯系幼兒園的工作實際,積極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深入扎實地開展幼兒園的人事管理工作,努力構建幼兒園人事工作長效機制,為實現幼兒園人事檔案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人事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作為人事工作的專干,自己清醒地認識到,它是承上啟下、溝通內外、協調左右、聯系四面八方的樞紐,推動各項工作朝著既定目標前進的中心。自2007年下半年我開始著手幼兒園的人事管理工作,主要負責教師的職稱考評、認定工作以及職工的養老、失業、醫療等各種保險的管理工作等等,盡管人事工作千頭萬緒,整天面對繁雜瑣碎的大量事務性工作,但我都會強化工作意識,注意加快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冷靜辦理各項事務,力求周全、準確、適度,避免疏漏和差錯,我認為這是我的工作,不管多么辛苦我都會一絲不茍的去完成工作,我一直是這樣要求自己,我不可能是最好的,但我會為每一的“更好”而努力。
人事工作是幼兒園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理順好人事關系,對于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推動幼兒園各項工作有效運轉、充分發揮幼兒園的行政職能作用都起到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新的歷史時期,更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努力當好幼兒園領導的好助手,我覺得以下幾點非常重要。
一、人事專干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全面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1、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長期發展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升華,黨的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教育人事工作只有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推進工作,提高水平。
2、同專曾說過:“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必須全面準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基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宜,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在黨的十七大工作報告中,作為大會主題之一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人事工作的基礎是人,做好人事工作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一個單位的人事工作,是以單位內部的人和相關的事及與單位內部的人與事相關聯的人和事為對象,做好一個單位的人事工作必須立足以人為本。
二、人事專干要肯于實踐、肯于創新、肯于吃苦。
為了方便資料查閱,我將本園教師的所有有關人事資料整理成一本材料,作為我的工作資料,今后許多項目需要查閱時,我可以在最快的時間當中為園領導提供資料。許多老師想了解自己的某些情況,我一查就知道了,老師們看了我的這本資料,感慨的說:要整理出這本東西,那是一項很大的工程吧?是啊,我為了整理出這本東西,不知道設計了多少方案,做了廢,廢了再做,最終化了將近 20天時間才完成了這項大工程。
三、人事專干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由于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而自己的學識、能力和閱歷與其任職都有一定的距離,所以總不敢掉以輕心,總在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周圍的領導學習,向同事學習,這樣下來感覺自己半年來還是有了一定的進步。經過不斷學習、不斷積累,已具備了人事方面的工作經驗,能夠比較從容地處理好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保證了本崗位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積極提高自身各項業務素質,爭取工作的主動性,具備較強的專業心,責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四、人事工作既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保密性、服務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項具有科學性和專業性的工作。這些性質要求從事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較好的政治素質和較高的專業素質。
1、要熟悉黨和國家的干部人事制度,熟悉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方針、政策,如調配、任免、錄用聘用、考核考察、政審、獎懲、工資、教育培訓等工作情況,了解有關的方針政策,并能用以指導工作,保證人事管理工作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正確的方向。
2、要熟悉黨的歷史。人事檔案材料的許多內容,同我黨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有關,了解黨的歷史和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才能把握有關的檔案材料形成的歷史背景、從而正確地認識某些檔案材料的保存價值。
3、要精通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業務,如收集、鑒別、清理、保管、轉遞和提供利用等工作的有關規定和工作方法,以及計算機的運用,檔案保護技術等科學技術知識。
4、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嚴于律己,認真負責,堅持原則,不徇私情、不,嚴格按政策規定辦事,堅決杜絕一切失密的現象和的行為。
五、人事專干需要顧全大局,作為教師的人事專干更要服務好教師工作。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塑人類的靈魂,首先要有一臺能塑人類靈魂的好機器,怎樣才算是一臺好機器呢?我認為這臺機器應該具有無論外界條件多么的惡劣,無論別人想怎樣的損壞你,你都能夠抱著一種寬廣的胸懷接納,同時感化他,我想我已經做到了這一點。關心同事的生活,積極幫助有困難的同事,敞開胸懷,容納同事的誤解、容忍同事的不講道理的言行,減少與同事產生的誤解,有時靜不下心來之時,我也會感到很痛苦,為什么別人可以誤解我,我要怕傷害別人呢?但仔細一想我畢竟是一位中層干部,為了幼兒園的穩定為了管理者的方便我應該配合園領導盡可能的減少與同事們的矛盾。
六、通過建立健全幼兒園的教師隊伍和主動服務,促進了幼兒園人事干部工作以及幼兒園的建設與發展。
通過建立健全幼兒園的教師隊伍和主動服務,我們主要強調了“五個重視”,即重視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確保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及時歸檔;重視與園內外相關部門聯系,主動收集、補充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重視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鑒別,確保干部人事檔案全面準確;重視檔案材料組織整理工作,做到分類準確、層次清楚、排列有序;重視干部人事檔案工作信息化,使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科學、更加有效。
七、要勇于科研求創新,
1、探索創新是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應有的職責,也是社會向高層次發展的必由之路。我順應時代付于給我們的歷史重任,參與人事電腦操作培訓,勇于在人事工作方面多使用現代化的武器,不斷尋找能人事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力求能在人事的工作領域尋找出一點有價值的東西。
2、人事編制工作就是要圍繞重點抓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使各項工作都能既突出重點又力求全面,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因此,今后,無論是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都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增強對全局工作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要創新工作方法,創新載體,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在研究工作的過程中,要擅于抽絲剝繭,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事半功倍的解決問題。
八、人事干部不僅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清醒的政治頭腦、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精深的業務知識,還必須具有把握政策的水平、改革創新精神、調查研究能力、協調能力、敬業奉獻精神,同時還要做廉潔自律的楷模。
[關鍵詞]“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罪犯;監獄行刑
[作者簡介]李云峰,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湖南湘潭411105;賀惠明,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政教部主任、教授,訪問學者,湖南長沙410131;包一呼,就職于吉首監獄生產科,碩士生,湖南吉首416000
[中圖分類號]D91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9)04-0097-03
自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監獄行刑工作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發展的瓶頸卻也客觀存在。特別是,在較長時期內,對“監獄行刑以人為本”這一重要命題的不同解讀,形成了理論上的爭鳴,也導致了實踐中的猶疑。在歸納分析有關論述的基礎上,筆者斗膽為辨偽求真而進言。
一、對“以人為本≠以罪犯為本”的解析與推理
(一)屬性分析:罪犯≠“人”
從表面上看,在監獄行刑活動中的人,主要是監獄警察與罪犯。監獄警察既然是行刑人,自然不應把自身作為行刑之“本”。那么,在對“監獄行刑應以人為本”不存疑的情況下,是否意味著罪犯這一群體就理所當然是以人為本所指的“人”呢?
首先,罪犯并非全然是以人為本中的“人”。一是在政治層面上,罪犯是“邊緣人”。根據權威解釋,“以人為本的‘人’,指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言外之意,最廣大人民群眾之外的某些人,是對立面而非“本”。當前,盡管階級斗爭不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且只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盡管和諧哲學已逐步取代斗爭哲學成為我國政法工作的基礎理論,盡管普通刑事罪犯不再被簡單定性為對象,但罪犯畢竟是實施了“孤立的個人反抗統治秩序”(即犯罪)的行為,并在與國家政權的斗爭中被“俘虜”了的人,對其優待是人道之義,以其為本則要看他是否“投誠”(對暫未“投誠”者應暫時視為最廣大人民群眾以外的那些人)。在行刑實踐中,部分罪犯試圖逃避懲罰、抗拒改造,甚至繼續危害社會的潛在威脅不同程度地客觀存在,這也充分證明,罪犯是處于敵我關系邊緣的人,不再先入為主地把罪犯當敵人,也不能不分對象地把罪犯當自己人。對執意要繼續為惡者,應當理直氣壯地依法施以手段;對有意悔過自新者,則要不計前嫌地歡迎他重歸人民陣營。比如,對死緩罪犯,若其在緩期執行期內再因故意而犯新罪,說明該犯執意要與社會為敵,因此應依法執行死刑;又如,對所有罪犯,不管其改造過程是否有波折反復,只要其確有悔改或有立功表現,都將依法給予減刑假釋的機會。二是在法律意義上,罪犯是“特殊人”。主要體現為:罪犯的權利義務情況特殊。當前,李步云先生等老一輩法學家所極力主張的“罪犯也是公民”的系列觀點基本上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我國現行法對罪犯的公民權予以了充分的保護,如《監獄法》第七條規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財產和辯護、申訴、控告、檢舉以及其他未被剝奪或者限制的權利不受侵犯。”但是,因監禁刑的根本屬性使然,罪犯人身自由權等部分權利被依法剝奪或限制;依附于人身自由的部分權利也因此部分甚至完全無法實現。與此同時,“罪犯有一定的權利,更要盡一定的義務。我國公民應盡的各項義務,罪犯都必須嚴格履行。除此之外,罪犯還有服從管教,遵守改造紀律等義務”。
其次,以人為本中的“人”也不僅僅指罪犯,否則,就成了某些學者所主張的“一切為了罪犯”。這種對“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病人”等其他領域以人為本思想的簡單移植,在監獄行刑這一特殊領域必然“水土不服”。原因很簡單:在監獄行刑領域,主體間直接存續的關系以“對抗”為主要特征,這與其他領域主體間直接存續的“服務”關系有著重大的根本差異。根據我國刑罰關于一般預防的理論通說,犯罪人因罪獲刑而成為罪犯后,行刑機關對其發動以懲罰與改造為實質的對抗關系,意在撫慰被害人以及教育社會公眾(特別是對其中的潛在犯罪人予以威懾)。可見,監獄行刑以人為本的“人”還應包括受害人在內的社會公眾。
(二)形勢評估:監獄行刑“以罪犯為本”不可行
首先,“以罪犯為本”將使監獄行刑目的難以完全實現。監獄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刑罰不外是社會對違反它的生存條件的行為的一種自衛手段(馬克思語),監獄行刑作為將刑罰付諸實施的活動,其主要社會職能是“對抗犯罪,實現自衛”。從我國監獄行刑法律規范的立法本意和法條規定來看,刑法承擔著“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的任務(《刑法》第二條),其主要措施和手段是刑罰。刑罰的發起是“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刑法》第一條),刑罰的執行是為了“懲罰和改造罪犯,預防和減少犯罪”(《監獄法》第一條)。可見,我國監獄行刑的目的兼顧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的有機結合。監獄行刑若以罪犯為本,“特殊預防”的目的或可實現,而“一般預防”的目的將遭冷落,這種顧此失彼的后果很難被國家和社會公眾所接受。
其次,“以罪犯為本”將使監獄行刑功能大打折扣。籠統而言,“刑罰具有報應、預防、威懾、譴責、改造、感化、鼓勵、撫慰等功能”,監獄行刑以罪犯為本,固然可以更充分地發揮針對罪犯的部分功能,相應地卻削弱了針對社會、受害人的部分功能。比如說,報應功能是監獄行刑的固有之義。通俗地說,即算報應之外的其他行刑功能全部舍棄,監獄行刑仍可稱之為監獄行刑;反之則不然。報應功能主要體現為,通過對罪犯人身的監禁、言行的拘束和需求的管控,使罪犯深刻感受到受刑的痛苦,使社會公眾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實質的正義。實難想象,在以罪犯為本的思想指導下,監獄行刑如何發揮報應功能?
最后,“以罪犯為本”必將在監獄行刑實踐中面臨三大困窘。一是法律困窘。罪犯的受刑期限和基本待遇受法律法規的剛性規定所約束,要掙脫這些約束而體現罪犯的額外權利和保障罪犯的其他需求,原則上是不允許的。行刑實踐中,以創新之名對罪犯婚姻權、生育權等諸多應然權利的保護,每前進一步都十分艱難,更何況罪犯因服刑而導致人生挫敗、因監禁而形成監獄人格等眾多衍生后果,一般不能獲得更多的彌補和挽救機會。二是環境困窘。罪犯的需求滿足與利益實現更多的取決于服刑環境和條件是否許可,絕大多數罪犯在服刑期間的部分正當需求和某些合法利益,往往因實際困難而不能實現。例如,對罪犯進行技術教育,為其釋放后就業創造條件,這是于法于情于理都應極力促成的目標,卻因客觀上的條件限制和行刑者
主觀上的本位思想,實際上很難實現。三是道德困窘。在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以德報怨”式的寬容還難以成為社會公眾(特別是受害者)對待罪犯的基本情感,對罪犯施以懲戒、施加痛苦,仍是監獄行刑主要的道義使命,一般情況下,讓罪犯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等各方面享有過高水準的待遇,勢必招致社會公眾的質疑和批評。
基于“大多數罪犯可以改造好”的判斷,“監獄行刑以罪犯為本”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監獄工作以改造人為宗旨”的曲解性的引申。應當強調,對不可以改造好的罪犯,應理性地確定“不使為害”(李斯特語)的目標,而不能一廂情愿地也納入以人為本的“人”的范疇中來(當然,確定哪些罪犯不可以改造好的標準和程式極為重要,這是本文題外的重要課題)。與此同時,要自覺地把監獄行刑放在社會的范圍內進行考量,這樣才能清醒地認識到監獄行刑以人為本中的“人”還包括社會公眾(對潛在的罪犯暫不宜排除)。所以說,監獄行刑以人為本不能簡單地等同于以罪犯為本,也并非完全地將罪犯排斥在“本”之外。
二、對“監獄行刑以人為本”的反思與重構
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思想具體貫徹落實到監獄行刑領域,最終目的是要促進監獄行刑實現以“行刑理論更加先進、行刑法制更加完備、行刑實踐更加高效”為主要特征的科學發展。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前提是,在深刻反思“以罪犯為本”等片面認識及做法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監獄行刑的特性和實際,全面實現“監獄行刑以人為本”的理論重構。
(一)對有缺陷解讀的反思
在監獄行刑領域,將“以人為本”等同于“以罪犯為本”的主張,確有值得肯定和諒解之處。一是轉換思路、改進工作的良苦用心毋庸置疑。較長時期以來,我國監獄行刑重視權力(行刑權)的實現而輕視權利(個體權利)的保護,重視社會防衛而輕視個體改造,“在防衛社會的旗幟下,剝奪再犯罪能力的需要往往壓倒了教育和矯正的目標”。在行刑實踐中,不論是完整而嚴密的法制體系,還是高效而堅決的工作措施,其目標指向都是將“刑”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根本上找到問題和提出對策。就此而言,“監獄行刑以罪犯為本”這種主張的提出和實踐,也可算是一種積極的嘗試。二是沒有斗爭、共建和諧的良好愿景令人向往。不加鑒別地將所有罪犯作為監獄行刑之“本”,隱含的理論基礎是行刑者與受刑者之間無敵對關系,寓意的善良前景是所有受刑者在受到感化和激勵后都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惜事與愿違的是,少數罪犯仇視和對抗國家和社會的心理定勢難以改變,行刑者與受刑者在某些方面有利益沖突而不能相容,將這一部分罪犯列為行刑之本,無異于自行繳械、自取其辱。
(二)對理論體系的重構
在嚴格界定“人”等核心概念的基礎上,建構“監獄行刑以人為本”理論體系,主體工程是對監獄行刑發展系列基本問題的解答。
首先,從發展目的來看,監獄行刑的發展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社會公眾和大多數罪犯的根本利益。作為“減壓閥”和“隔離帶”,監獄是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屏障;作為特殊的學校、工廠、農場,監獄是有心悔過向善的罪犯的新生搖籃。監獄的職能和作用主要通過行刑活動來體現。這就要求監獄行刑要切實擔負起社會防衛的重任,也要有效實現重塑新人的目標。在統籌實現這雙重目標的過程中,要把“人”的根本利益作為監獄行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中,社會公眾的根本利益,主要體現為實現監獄安全穩定目標和提高改造質量目標,從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促進社會進步發展;大多數罪犯的根本利益,主要體現為切實保障罪犯合法權益和有效滿足其正當需求,并通過以改造人為宗旨的系列活動為其再社會化奠基鋪路。
1全科醫學及全科醫生的概念
全科醫學是臨床二級學科的綜合性醫學學科專業,面向社區與家庭,融合了各學科的綜合知識,覆蓋范圍廣,強調以人為中心,是將個體與群體健康融為一體的社區服務的長久、整體的維護。全科醫生又稱家庭醫生,是專門接受過全科醫學訓練的新型醫生,能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的一體化的醫療保健服務,全方位負責管理生命、健康與疾病。
2我國全科醫學的發展歷程
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正式地提出了全科醫學的概念。1989年11月第一屆國際全科醫學學術會議召開并成立了北京全科醫學會,首都醫科大學成為首家全科醫生培訓中心,并于2000年7月成為衛生部直屬的第一個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廣泛覆蓋建立了全國范圍的培訓網絡。與此同時,各職能部門協調運作共同制定了全科醫生任職資格和晉升條例,至此,我國的全科醫學步入正規渠道。總理于2011年6月22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建立全科醫生制度”,會議要求在2012年使每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鄉鎮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個合格的全科醫生。
3全科醫學的特點
“以人為中心”是全科醫學的服務理念,其特點包括以下幾方面:(1)對病人要進行綜合、持續并具有個體化的照顧,最大化的協調、利用一切有利于病人康復的資源。(2)強調早期發現并處理疾患;強調預防疾病和維持健康。(3)增強全科醫生的責任感,加強對被服務者的長期照顧。由此可見,全科醫生必須具備綜合性的知識,包括醫學及醫學以外的行為科學、社會學、人類學、倫理學、文學、藝術學等,以及高尚道德及情操、豐富的生活經驗、卓越的管理才能、執著的科學精神,進而更好的服務于患者,更加體現醫學的公益性。
4我區全科醫學的展望
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起步較晚、水平低、缺少經驗。因此,結合實際、綜合考慮、科學安排、不斷實踐、逐步完善是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原則,使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體系盡快走上規范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1•1培訓計劃。
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計劃取決于教育培訓所采取的模式。國外全科醫生教育培養模式有3種:高等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以及繼續醫學教育[1]。從美國、英國全科醫生培養情況來看,主要是畢業后教育,即學生經過5年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習畢業后,再經過2~3年左右的全科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畢業經考試合格后,再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全科醫生工作。北歐芬蘭對全科醫生的教育培養,除了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外,還有一部分是研究生的學歷教育[2]。我國的情況與國外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國正在進行醫療制度的改革,社區和基層衛生組織急需大量合格的全科醫生。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以及管理體制、培訓經費、職稱和待遇等種種原因,目前我國主要開展的是全科醫師規范化教育和崗位培訓。而崗位培訓是現階段的重點[3]。由于在崗培訓的時間短,這給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計劃的安排帶來一定難度。本文認為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計劃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有一定的總學時數,以保證教育培訓的質量。(2)開設的培訓課目應避免與醫學院校原有的課程相重復。應包括一些新的課程如社會醫學、康復醫學、保健醫學、心理咨詢、行為醫學、臨終關懷學、醫患溝通學和相關的人文學科等。(3)根據我國社區居民的實際健康需求,適當增加部分課程的學時數。從近日上海市對某社區居民的調查顯示:社區居民就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看中醫(含中西醫結合)的占68•8%;居民了解中醫融入社區衛生服務的占58•5%;認為中醫藥有必要融入社區衛生服務的占人口總數的2•9%。因此,為了使醫務人員受訓后能較為熟練地運用中醫學為社區的居民診病治病,中醫學應適當增加教學時數。此外還應增加老年醫學、心理咨詢、康復醫學、生物全息診療學及臨終關懷學等課程學時數。(4)應安排社區實習,時間為8~10周。從長遠的發展來看,我國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應該借鑒國外的經驗,走學校專業的規范教育、畢業后教育以及在職繼續教育的三結合培訓道路,以滿足全科醫學多層次的人才需要。
1•2培訓教材。
教材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最基本要素。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教材編寫應遵循以下原則:(1)系統性原則。全科醫學培訓教材,除了預防醫學、社區保健和康復醫學教材外,還要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的功能及各地的社區居民的具體健康需求,增設一系列相關課程如社區衛生管理學、社區衛生經濟學、醫學倫理學、心理咨詢、計劃生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電子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等,根據這樣的課程編寫合適的教材。(2)實用性原則。教學是為實踐服務的,教學的內容應該貼近實際,更好地滿足社區居民的健康需要。因此,教材編寫時一定要注意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3)發展的原則。隨著社會不斷豐富,教材編寫應及時反應這些最新研究成果。(4)容量適當的原則。由于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時間較短,因此,在教材編寫時,內容要精選,字數不易太多。(5)綜合平衡原則。全科醫學的培訓教材要考慮到綜合平衡,不能重臨床而輕預防、保健、康復,反之,也不能重預防、保健、康復而輕臨床。(6)注重培養能力的原則。全科醫學的培訓教材不僅要使受訓的醫務人員掌握全科醫學和社區衛生服務的知識,而且還要培養其一定的臨床技能以及與病人溝通、協調的技巧,使其培訓后盡快地適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目前我國已出版了幾套全科醫學培訓教材,如衛生部組織編寫的“全科醫師培訓規劃系列教材”、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持編寫的“全科醫學系列教材”,但這些教材的系統性和實用性還有待改進。
1•3培訓基地。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剛起步,由于人員、資金及政策配套等問題,其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目前,全國有178個城市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4],但存在數量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功能單一的問題,滿足不了社區居民多層次的健康需要。這不僅給全科醫學培訓實習帶來了困難,影響全科醫學的教學實踐,而且會影響受訓醫務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加快全科醫學的培訓基地建設是各醫學院校全科醫學培訓中心的當務之急。目前,從我省已申報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醫學院校情況看,大多都沒有建立自己穩定、規范的見習點和實習點。本文認為可分兩步去解決:首先在經濟發達地區選擇一些較為規范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見習和實習基地。與此同時,學校可與所在地方政府共同投資新建或改建幾個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保證見習與實習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應規定一些硬性指標。如人員素質要求及配比、營業面積(工作環境)、硬件設施(如計算機、機器設備等)、服務項目、信息管理系統等。
1•4師資培養。
全科醫學的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影響教學培訓質量的關鍵因素。由于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開展較晚,全科醫學的教師隊伍嚴重缺乏,而且理論和臨床實踐水平偏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科教師隊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缺乏系統的全科醫學理論知識。目前我國全科醫學的專業教師,大多數來自預防醫學專業或臨床醫學的專業教師。這些教師大多數既沒有受過全科醫學的理論培訓,又缺乏社區衛生的實踐經驗。這樣就很難保證對全科醫學和社區衛生服務有一個正確全面的理解。去年,我省衛生廳對省內全科醫學培訓院校進行了考核,并對承擔《全科醫學總論》的教師進行了資格認定,這對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證作用。
(2)缺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臨床實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的遲緩以及全科醫學教師“半路出家”的經歷所限,使得全科醫學教師的臨床經驗先天不足。
(3)缺乏必要的現代電腦網絡化教學知識。因此,就目前的狀況本文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對全科醫學的教師進行上崗培訓,幫助其建立全面、正確的全科醫學觀。其次,組織、安排全科醫學教師定期參加社區的衛生服務實踐。全科醫學主干課的教師必須深入社區,不能紙上談兵,否則就很難向學生傳達全面準確的全科醫學思想。加強全科醫學培訓教師的社區衛生服務實踐,是培養和提高其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三是經常開展學術交流。四是加快全科醫學專業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五是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應對從事全科醫學主干課的培訓教師進行一些必要的考核及職稱評定。
【關鍵詞】循證醫學;全科醫學;教學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021-01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證據的醫學,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的美國,并迅速席卷整個醫學界乃至全世界。循證醫學的創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1]認為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任何醫療決策的確定都應基于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依據;任何臨床的診治決策,必須建立在當前最好的研究證據與臨床專業知識和患者的價值相結合的基礎上。這句話定義了一種新的醫療模式,強調最佳證據、專業知識和經驗、患者需求的結合,并指出三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循證思維的主體。全科醫學強調的以人為中心,力求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達到良好狀態,與循證醫學醫療決策結合患者需求不謀而合,因此,在全科醫學教學中實施循證醫學教學是必然趨勢。
1 全科醫學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的必要性
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于一體,是積累了傳統醫療的成功經驗,結合獨特的執業范圍與現代醫學進行有機整合的一門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其主旨是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以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為方向的長期綜合性、負責式照顧。由于全科醫學自身的學科特點,全科醫生在醫療過程中往往需要面對比普通專科醫生更為復雜的情況,而這些情況很有可能是傳統醫學教育所無法涵蓋的,這就需要全科醫生運用批判性思維,通過循證和系統分析等手段,最后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2]。Shin等將以問題為基礎的、自我教育式的EBM課程與傳統醫學教學方式進行比較,發現前者的畢業生在掌握高血壓的最新診斷、處理知識上明顯優于后者的畢業生[3]。李迎春等[4]的研究也顯示在全科醫學案例教學中,學生更喜歡采用循證醫學進行全科醫學案例討論的教學方式。因此需要在全科醫學教育中滲透循證醫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引入循證醫學促使學生不斷探求新的知識,樹立循證的思想。只有循證的全科醫學教學才能塑造眾多優秀的具有橫向整合知識的社區醫療工作者。
我國全科醫學起步于20世紀后期,與此同時,信息時代也帶來了醫學科研的迅猛發展,據統計,Medline每天有大約1500篇以上的新文獻,掌握正確評價醫學文獻真實性、科學性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在浩如煙海的醫學文獻中系統、全面而又快速、有效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并將設計科學、結果真實的文獻用于醫療、科研實踐中,是全科醫生必須具備的能力。
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Burwell教授曾經說過:“醫學生在校期間所接受的知識中,有一半在十年內將被證明是錯誤的。” 劉昌文在臨床教學中應注重實施循證醫學教學一文中提到,美國內科醫學掌握醫學知識的水平與其畢業年限呈顯著負相關[5]。尤其基于全科醫學基層醫療保健的特點,更注重常見病、多發病診治,而這些知識最容易被忽略而疏于更新。有專家認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點應該由教授新知識轉為教會學習,教會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并通過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方法,這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循證醫學不同于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它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一整套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目前有最佳證據、評價并綜合分析最佳證據,從而正確使用結果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理論和方法。因而正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自我更新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實現高效終身學習最佳路徑。
2 全科醫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循證醫學教學
循證醫學是臨床流行病學、現代信息學與臨床醫學的結晶。要想在全科醫學教學過程中成功實踐循證醫學教學: 第一,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包含醫學文獻檢索、醫學統計學、醫學英語、計算機等方面的背景知識, 同時還必須對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有一定的認識。第二,學校要創造必要的條件, 為學生提供查閱研究證據的方便。除具備常用的醫學文獻數據庫, 如Med line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 CBM )及提供二次研究證據的數據庫或雜志如循證醫學評價(evidence based medicine reviews, EBMR),循證醫學雜志(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等, 還需要具備一些全文數據庫如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springerlink全文數據庫、ScienceD irect全文數據庫等。第三,采用PBL教學法, 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運用啟發式、引導式等方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死記硬背的現狀,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真正達到“授之以漁”的教學目的[6]。
3 在全科醫學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理念的機遇與挑戰
全科醫學跨越了各個臨床學科并與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緊密結合,又涉及與患者健康有關的心理和社會問題,在建立醫患關系,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和重點人群保健中,還涉及社會醫學、社區醫學、流行病學、醫學人類學、替代醫學等學科領域,因而作為全科醫生需要擁有多學科橫向整合的知識。作為一個復雜又新生的學科,目前我國全科醫學學科體系還不完善,傳統的教學模式灌輸式教育難以學生帶領完成知識整合的重任。循證醫學是一種新興的醫學模式,他強調最佳證據、專業知識和經驗、患者需求三者的結合,要做到這些,同樣需要知識的整合與橫向聯系。這些背景,使全科醫學與循證醫學的有機整合成為可能。
與此同時,學科間的有機融合仍需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循證醫學是一個新興學科,許多全科醫學老師本身還缺乏必須的循證醫學訓練與實踐,對循證醫學模式的理解還不夠完善,很多時候在授課過程中不自覺的出現偏重推理和個人經驗,輕證據和客觀事實,對已有證據視而不見等現象。另一方面,全科醫學涵蓋的范圍很廣,而循證醫學在其各領域的發展卻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在基層醫療版塊有大量相關證據;但有關生命質量評價、健康危險因素評估等的證據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全科醫學的需要。因此,循證的全科醫學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還面臨巨大挑戰。
參考文獻:
[1] 王家驥. 全科醫學概論. 2010. 科學出版社.
[2] 齊殿君, 王爽, 何旖旎, 于曉松. 全科醫學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法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 2012. (07): 784-786.
[3] Shin JH, Haynes RB, Johnston M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self-direc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n life-long learning. CMAJ. 1993. 148(6): 969-76.
[4] 李迎春, 陶興永, 胡傳來. 循證醫學在全科醫學案例討論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8. (06): 81-82+122.
關鍵詞:全科醫學;人才培養
1前言
隨著我國近年來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主題逐漸成為目前我國發展的主旋律,而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更是科學規劃社會長遠發展的重中之重。
2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現狀分析
2.1國外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基本現狀 全科醫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在1970年初正式被確立,全科醫學這門學科被北美的一些臨床上的醫學專家提出。最初,全科醫學是一門具有綜合性和全面性的臨床醫學學科。在1968年,醫學專家們正式提出了一門具有獨立性的學科,它就是家庭醫學學科。之后在加拿大、 澳大利亞都陸續開始了與全科醫學人才相關的一系列培養項目。1990年,在我國的臺灣和香港也進行了關于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相關工作,現今,全球已經有許多國家和大部分地區開始了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工作方案的建立以及一些住院醫師學習全科醫學技能的培訓。
2.2國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基本現狀 我國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在最開始建立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獨特的中國特色,我國全科醫學人才培養事業從改革開放到可持續發展, 經歷了三個階段,包括建立和弘揚以及發展,隨后又經歷了改革、 調整及復興。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突飛猛進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出,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已經成為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的重要部分。
3全科醫生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3.1全科醫生質量有限 因為我國對于開展全科醫學的教育比較落后,全科師資嚴重缺乏,培訓基地和教材不完善,還有一些培訓的工作不合理,規范化的培訓宣傳和普及很艱難,困難重重[1],社區全科醫生本科學歷以上的人很少,導致目前我國合格的全科醫師寥寥無幾。雖然有一些通過轉崗和規范化的培養,培養了一些專業的全科醫生,但目前,仍有較大差距,對于社區衛生發展的要求及居民的需求來說,這很難為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醫療保健服務[2]。
3.2全科醫生培養方式不完善 目前提高全科醫生醫療質量的先決條件是繼續醫學的教育,我國在積極實行的"5+3"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模式只解決了這門學科的入門問題,但目前全科醫生只能通過參加專科醫生舉辦的繼續教育課程來進行繼續學習,繼續教育還是嚴重的缺乏,即使到更好的醫院進行進修,也還是專科醫生來指導全科醫生,這樣對于那些全科醫生來說就缺乏了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所以,對于提供針對全科醫生的培訓師資和平臺,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全科醫生繼續教育培訓體系,全面提高全科醫生管理能力和診療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4培養全科醫學人才的重要意義
全科醫學又叫家庭醫學, 是一門新興醫學科學,是醫務人員直接進入社會向群眾提供醫療協助、 預防疾病的發生、保健身體,還有病后康復這一系列的指導與服務。全科醫學人才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主要在基層醫療衛生領域工作,為居民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
5全科醫學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5.1開展全科醫學教育研究, 加強全科醫學學科建設 全科醫學教育是培養全科醫學人才必要的途徑,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臨床、預防、康復和人文等為一體的教育。近年來,學校大力發展全科醫學的教育進程和研究,為了進一步了解國內外全科醫學教育的發展情況,積極的組織教師學習和培訓國家醫療衛生政策,加強對教師積極探索和了解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和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的鼓勵。
5.2加強臨床實踐基地建設, 積極開展社區實踐教學 醫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實踐教學環節,醫學生即要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基礎理論和專業的操作技能,還要有熟練清晰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學校應該建立有利于醫學生的一系列的實踐操作體系;充分發揮學校和學校醫院的教學資源優勢,加強理論和臨床實踐的融合。
5.3培訓基層在職醫療衛生人員 當前制約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是高職稱的人員較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生整體學歷不高,專業不突出,年齡結構嚴重老化,重要的是居民普遍對基礎醫療衛生的服務和醫學技能不信任和不放心的緣故。因此,目前十分迫切的問題就是要強化在職醫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培訓,提高全科醫生的綜合素質和診療技術[3]。建立全面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實訓基地和培訓人才的實習醫院,為一些比較底層的醫院的醫生和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提供全科醫師骨干培訓以及資質認證等,進一步為崗前培訓做好準備,推進對基層醫療服務人員的醫療水平和可信度。
6結論
隨著近年來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和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不斷推進,在全科醫學的發展和研究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學科教育和醫院人才培養方面有了充分的提高和顯著的成績。隨著我國提出的現階段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推動和不斷完善醫療衛生的服務事業,是目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參考文獻:
[1]謝慶文,唐紅梅.在校醫學本科生全科醫學教育的現況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1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situation of carrying ou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in the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ese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training status of our country, and made detailed analysis from education system, training mode, training bas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funding of domestic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identifie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zzles, ma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關鍵詞: 全科醫師;培訓;研究新進展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training;new advances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5-0326-02
0 引言
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美國的全科醫生的培養制度和培養模式目前都已經十分成熟,全科醫生的培養起源于18世紀的歐美,主要為醫療機構輸送了大量的醫療人才。它正式建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提高了醫學人才素質,目前全科醫學發展成為一門綜合性的臨床醫學學科,美國由于建立了全科(家庭)醫師的培養制度,形成了保障基層醫療服務質量的有效機制。全科醫學在澳大利亞、德國、英國以及我國的臺灣、香港地區,全科醫生的培訓都已經十分成熟。
1966年,英聯邦啟動了第一個全科醫學住院醫師培訓項目,我國香港特區于1985年開始全科醫學專科醫師培訓。我國臺灣地區在1987年開始辦理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甄審工作。繼美國之后,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區也啟動了全科(家庭)醫學住院醫師培訓項目
1 我國目前全科醫師培養現狀
我國正式提出全科醫學是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引入全科醫學已經有20多年歷史,然而進展緩慢、甚至是發展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①我國在高等醫學院校建立獨立的全科醫學專業,尚未形成一支專職的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大部分是由公共衛生專業的教師和臨床專科兼職教師,承擔全科醫學教學工作的,目前,醫學院校建立獨立的全科醫學專業的為數并不多。②我國的一些專業人士不知道全科醫生應該如何培養、培養到什么程度,認為在中國“全科醫學及全科醫生”非常模糊,對全科醫生的工作范疇以及全科醫生應該如何開展不甚了解。③全科醫生工作環境一般,不能足患者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設施、設備水平嚴重落后。第四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民眾不愿意在小醫院就診,認為全科醫生看不了大病,對全科醫學、全科醫生并不十分理解。
我2000年衛生部在《關于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全科醫學的發展已經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應逐步做到“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建立起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大中型醫院為醫療中心的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新格局。我國的全科醫學與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由于開始時間上的滯后和長期以來對全科醫學不重視和觀念上的偏見,使全科醫學的發展面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目前,全科醫學人才的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
按照《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將應該有30萬—40萬名全科醫生,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而2011年衛生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注冊的全科醫生僅有7.8萬名。2008年9月對34個專科基地中的15個基地展開了調查。全科專科基地的醫院級,大部分是三級甲等醫院。調查的內容主要是全科專科醫師培訓情況及專科基地建設情況,15家參加調查的基地中有3家沒有起動規范化培訓,不同的省有不同的管理部門,這些醫院中哪些科室來承擔管理這些工作各不一樣,招生人數113人,其生活費的補貼各省情況也不同。
2 我國目前全科醫師培養體系與模式分析
2000年衛生部頒發了《關于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明確了我國全科醫學教育發展應以畢業后醫學教育為核心,并且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文件,如:《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大綱(試行)》等。在《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大綱(試行)》中規定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時間為4年,具體包括33個月的臨床各科輪轉,3個月的理論學習,12個月的社區全科醫療診所實習。北京、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開展了畢業后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試點工作。2003年由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立題,進行我國專科醫師培養、準入和管理制度的研究。目前理論研究結束,確定了18個普通專科和16個亞專科,開始進行專科醫師培訓的試點,全科醫學作為18個普通專科之一,納入到試點。
近幾年來,國內一些專家、學者開始研究我國的全科醫師培養制度與模式,發展全科醫學、培養全科醫生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歸納起來主要是從我國醫學教育體系、全科醫師制度和基地管理進行研究。因為起步晚,各方面研究的還不夠深入,所以才導致以前不能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
2.1 全科醫學醫學院教育體系分析 培養全科醫師的必要前提.是積極開展全科醫學教育,提高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的認知,由于教育部尚未把全科醫學相關教育納入必修課,學校僅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展相關教育。為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培養合格的全科醫師,探索有效的全科醫學教育模式,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國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尤其是醫學院校全科醫師教育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2.1.1 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 全科教育尚未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在經濟不夠發達的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發展存在著滯后的問題。在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全科醫師已被納入醫師人才發展戰略。我們認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口老齡化和居住社區化,是使這些地區全科教育 “先走一步”的重要原因,在這些地方人們比較容易接受全科概念。無錫市是2008年才開始實施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截止2012年3月,無錫才產生首批29名獲得《江蘇省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的全科醫師。由此可見,無錫地區無論是基地建設還是社區實踐基地均在建設與發展中,全科醫師的培養還處于起步階段。
2.1.2 學科定位尚存在分歧 《關于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和《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將全科醫學作為未來我國醫學學科建設的重要方向,但國家現行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全國統考制度和國務院學位專業目錄中,尚無全科醫學教學的教育的內容,培訓一考試一錄用相脫節的情況制約了全科醫學的推廣,這種政策沖突對于在職和本科學生的職業選擇無疑提供了混亂的信號。
2.2 全科醫師培養模式分析 2011年7月7日的《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提出,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即將把全科醫生培養逐步規范為“5+3”模式。全科醫生培養的“5+3”模式,在社會管理創新的大背景下實現我國基層衛生事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對接,對于徹底改變我國基層衛生事業的落后局面、真正實現 “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新 “醫改”構想,無疑具有創新性、前瞻性和戰略高度。“5+3”模式在現階段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為他與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基層衛生事業的現狀存在著許多的矛盾。
新“醫改”低成本、廣覆蓋和可持續的指導思想,決定了投入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社會資源屬于稀缺的階段。然而這些由“5+3”模式培養的全科醫師一定想學以致用;同時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也必須講究其經濟效益,在目前這種投入不到位的情況下,產生的經濟效益可想而知,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導致全科醫師職業思想不穩定,最終這些“大菩薩”勢必會離開這些“小廟”。
“5+3”模式等同于臨床醫學生的“本碩連讀”。就目前大醫院的醫生的薪酬來看,如果是“本碩連讀”留在大醫院得到的報酬相對要高許多,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能支付的報酬距離全科醫生的期望較遠。付出的高培訓成本,希望有一個好的回報,這是可以理解的。面對高投入與低回報之間的巨大反差,在失衡中找到平衡心理預期與社會價值觀的 “支點”,畢業生到大醫院或其他機構另謀更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出路,找到平衡心理預期與社會價值觀的“支點”,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情況,就會導致全科醫生的大量流失。
2.3 全科醫師培養基地管理現狀分析 培訓基地分為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兩類。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或其授權機構審查、批準認可后,二級甲等或縣級以上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向當地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授權機構備案,分別申請成為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培訓基地”和“社區培訓基地”。按照相關政策的要求,我國的全科醫師培訓應該使受訓人員基本掌握了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對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以及對社區常見健康問題解決能力,為全面開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提供了一定人才保證。
但是目前各培訓基地在如下幾個問題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意見,如醫院是否將全科醫師培訓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院是否有全科醫師培訓制度和細則,培訓經費管理是否有相應制度、有沒有專門管理部門,師資隊伍是否健全,培訓老師是否有相應的資質等。許多培訓基地對辦學宗旨、目的、任務等方面不夠明確;對全科醫學、全科醫師的概念不明確。
2.4 全科醫師培養經費分析 培訓經費不足是當前困擾和制約全科醫師教育培訓的一個瓶頸問題。為了加強全科醫師培訓工作,確保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工作順利進行,培訓人員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衛生行政部門會下撥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培訓補助,各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統籌安排培訓經費。各類培訓基地將被給予一定基地建設經費。參加全科醫師培訓的人員在培訓期間原則上享受所在單位發放的工資和福利,培訓經費由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用人單位按比例承擔;培訓期間生活費用由受培訓人員自理,用人單位可酌情補助。但是關于培養經費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且全國各地也不能完成一致,因為各地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所以要結合本地區的經濟情況,制定出符合地方特色的全科醫師培養經費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
[1]劉金進.關于新員工培訓的分析與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