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在新的發展階段提出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就是要依托中國國情和改革中的實踐經驗,變城鄉對立為統籌城鄉發展,避免走西方國家的城市化老路。“一體化”的“化”,就要“化”掉傳統小農經濟的落后生產方式,“化”掉農民固守農業生產的單一就業途徑,“化”掉城鄉之間在收入和消費上的差別,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經典作家曾反復強調,未來社會中,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對立將消失,農業工業結合和城鄉的融合將最終成為現實。因此,可以說,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是經典作家所預言的歷史趨勢在中國的具體實踐,是對改造小農社會、建設現代農村經濟社會道路的全面創新。
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也是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一些發展較快地區農村變革的經驗總結。這些經驗集中起來就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思路,通過農業產業化,創辦工商企業,發展非農產業,把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同農村經濟變革融合在一起,使農村生產力水平得以大幅提高,自身的積累和投資能力大大增強;在改造小農生產和自然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使工業化、城鎮化同促進農村全面發展融合在一起,從根本上逐漸消除城鄉間的界限。
圍繞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推進新農村建設,就是要明確地把實現“一體化”作為處理未來城鄉關系的根本要求和追求目標,作為現實中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就是要真正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農村和農民為主要變革的領域與主體,在解放農村生產力、釋放農村發展活力中尋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動力源泉,避免傳統城市化模式中農民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和農村不斷被邊緣化的現象;就是要把農村資源的充分利用與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緊密地聯系起來,形成農村和城鎮共同發展格局;就是要構建農村變革和城市化進程相互依存的關系,使一部分農民在依托農村而較少后顧之憂的前提下,向城市和非農產業邁進,逐步經歷由“離土不離鄉”向部分“離土離鄉”和完全“離土離鄉”的過渡,使傳統的城鄉矛盾在國家控制下逐步得到化解,避免大批失地、無業、無資農民盲目涌向城市;就是要正確把握城鎮建設、中小城市發展與大城市之間的關系,既要強化大城市對周邊區域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又要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步伐,形成中小城市和城鎮對大城市的支撐,避免城市空間和功能上的不合理以及小城鎮建設中的不科學現象。
圍繞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推進新農村建設,根本的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在新農村建設中形成與這一戰略目標相銜接的完善的措施和對策。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用城鎮化理念統領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必須瞄準城鎮化目標,加強同城市發展的有機融合。在戰略指導思想上,要以化解城鄉矛盾為重點,使農村的發展不斷靠近城鎮化目標,用“城”的定位引導和把握好同“鄉”的建設。
1、防火勿輕心安全值千金
2、單位主責,人人盡責形成消防新格局
3、清剿火患、構建平安
4、打造鐵軍,捍衛安全共促溫州新發展
5、全民動員“清剿火患”構筑消防安全“防火墻”
6、消防安全是幸福的保障治理隱患保障消防安全
7、關注消防,珍愛生命共享平安
8、落實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
9、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墻開創消防構筑新局面
10、學習消防,自防自救提升全民新素質
11、遠離火患幸福平安
12、消防安全齊參加,預防火災靠大家
13、吸取血的教訓開展隱患大整治
14、人人參與消防家家平安幸福
15、護航發展,竭誠奉獻構建消防新秩序
16、消防安全是一種責任為己、為家、為他人
17、人人把好防火關,有備無患保平安
18、人民生命至上,火災隱患必除
19、關注消防,關愛生命共建平安新家園
20、推進深化,五大活動,齊心協力,清剿火患
21、齊心協力“清剿火患”攜手打造平安家園
22、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2、人民生命至上火災隱患必除
3、全民動員“清剿火患”構筑消防安全“防火墻”
4、齊心協力“清剿火患”攜手打造平安家園
6、消防安全是一種責任為己、為家、為他人
7、消防安全是幸福的保障治理隱患保障消防安全
8、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墻開創消防構筑新局面
10、關注消防 珍愛生命共享平安
11、落實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
12、推進深化“五大活動”齊心協力”清剿火患“
13、人人把好防火關 有備無患保平安
14、人人參與消防家家平安幸福
15、遠離火患幸福平安
16、吸取血的教訓開展隱患大整治
17、防火勿輕心安全值千金
18、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19、清剿火患、構建平安
20、消防連著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21、消防安全齊參加,預防火災靠大家
22、關注消防 關愛生命共建平安新家園
23、護航發展 竭誠奉獻構建消防新秩序
24、打造鐵軍 捍衛安全共促溫州新發展
25、清剿火患 預防為先營造安全新環境
9月30日,貴州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對貴州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應用大數據支撐公路防控體系建設作出重要批示:“全省公安交警系統搶先運用大數據支持,創造了‘跨界共融、數據共享、責任共擔、安全共治’的‘貴州經驗’,得到了公安部的肯定和推廣,成績可喜。希望全省廣大公安交警以此為新的起點,再接再厲,精準發力,深入拓展大數據的應用能力和水平,建設人民更加滿意的平安交通、和諧交通、便民交通,為全省各行各業管理現代化樹立標桿。”
9月22日,公安部交管局、北京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交警總隊及南京等6個城市交警支隊領導齊聚貴陽,觀摩智能交通大數據建設,交流安全防控管理經驗。大家一致認為,貴州省交警總隊立足省情,以大數據引領公路防控體系建設,探尋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具有貴州特色的公安交通管理發展新路。
“走在了全國公安交警的前列,走在了全國公安機關的前列,走在了全國政府機構的前列。”這是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長王金彪對貴州省公路防控體系建設的肯定和評價。
搶抓機遇 順勢而為走新路
“貴州省交警總隊能緊緊抓住國家大數據中心和云平臺在貴州落地的機遇,在科技引領上脫穎而出、獨樹一幟,令人非常震撼。”這是云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副總隊長劉新春在觀摩貴州交警總隊公路防控體系建設后的感受。
為主動適應“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新常態,將大數據資源轉化為公安交通管理現實戰斗力,貴州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契機,牢牢把握省公安廳黨委全力推進“四項建設”的契機,切實貫徹落實公安部交管局部署,以制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發展的問題為導向,以警務云建設為保障,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以大指揮體系建設為引領,以部局六合一、集成指揮、智能研判、互聯網服務等四個應用平臺為核心,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創建“數據鐵籠”,推動“互聯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深刻領會公安部、省公安廳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貴州實際,省交警總隊提出貴州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公安部相關部署要求,以問題為導向,以“五個互動結合”為引領,以警務云建設為保障,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強化防控體系上游的重點車輛源頭管理,扎實推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加強防控體系下游的農村道路安全監管,構建道路交通安全大防控體系,打造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升級版,打造跨界共融、數據共享、責任共擔、安全共治的“互聯網+”道路交通管理新格局。
“貴州省公安廳交警總隊信息化建設取得的突出成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主戰略和強力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得益于公安廳黨委的堅強領導特別是孫立成副省長在公安信息化建設上的高站位謀劃、高起點設計,得益于交警總隊班子帶領的團隊在大數據建設上形成了謀劃、研發、實施、應用、管理、保障一體化的推進機制,具有鮮明的貴州特色。”王金彪說。
突出三個重點
打造防控體系升級版
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突出三個重點,打造立體化、多維度、全覆蓋的防控體系升級版。
突出大數據應用重點優勢,創新立體化的治安防控體系。首先,搶抓省委、省政府強力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與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三大通信運營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省公安廳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框架下,以貴州省公安廳交通管理科研所為技術主導,利用阿里云計算技術,采取租用電信機房和設備的方式,搭建了由619臺服務器、46臺網絡交換機、12PB總存儲組成,總規模達到提供10000個核運算能力、計算能力相當于10臺銀河巨型計算機的警務云平臺,以云平臺為支撐構建大數據資源池,匯集公安內部各警種和外部安監、交通、保險、廣電等社會資源,實現資源互融、互通,打造大數據共享體系。
今年以來,全省高速公路車輛違法信息共計27萬條次,利用執法站和服務區現場查處交通違法行為22.1萬起,非現場查處交通違法行為64.8萬起,查處數同比分別增長了77.4%和162.4%,進一步提高了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學性、精確性和有效性。截至9月底,全省高速公路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較大道路交通事故2起,同比減少8起,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次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同比下降83.72%和78.26%,創下我省高速公路開通以來事故預防工作最好記錄。
突出重點車輛和駕駛人,創新精細化的源頭監管機制。以管住關鍵少數為核心,與安監、交通部門共同搭建貴州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綜合云平臺,匯聚運輸企業日常管理數據和GPS動態監管數據,共享交警、交通、安監多維度管理數據和駕駛人從業信息、交通違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在此基礎上,省交警總隊借助云平臺大數據研判功能,與獨立第三方信用評估及信用管理機構“芝麻信用”建立重點駕駛人征信系統,將重點駕駛人群體細分為四類三層次,根據駕駛人的違法記錄、事故記錄等多維度設置指標,應用WOE算法計算重點駕駛人的信用評分,作為評估駕駛人履職能力的參考依據。
突出農村交通安全重點區域,創新社會化的精準治理模式。針對當前全省高速公路、國省主干道路交通安全形勢趨穩向好,但農村道路安全基礎薄弱,交通事故高發的實際,省交警總隊認真貫徹落實廣西會議精神,應用“互聯網+”思維,依托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和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支撐,開發農村道路交通社會化管理云平臺,將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網絡延伸至占全省道路總里程95.5%的農村道路,大力打造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數據鐵籠”。
“在智能交通的應用上,從數據的采集、儲存、服務到深度的挖掘分析,貴州省交警總隊把大數據運用到農村交通安全管理上,讓人耳目一新。”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研室主任、博士、高級工程師、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專家組專家、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專家組成員顧懷中深有感觸。
織密三張網
借力助力創新模式
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織密三張防控網,不斷創新“互聯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
織密上游靜態防控網。將重點車輛征信體系等大數據監管方式延伸至人、車、路、環境的全方位、全時空管理,落實“五個責任”,創新大數據背景條件下交通安全監管模式,織密源頭監管之網。
織密中游動態防控網。在已規劃的157個執法站基礎上,結合路網疏密度、流量飽和度、社會治安防控和隱患路段管控需求,合理規劃,科學布點,構建環黔、環筑、聯市(州)、聯縣的“閉環式”安全防控體系,進一步強化以視頻監控防控網、路面執法防控網、區域警務協作網為骨架的防控體系建設。
織密下游基礎防控網。以強力推進農村監管云平臺為抓手,將縣、鄉兩級政府工作開展情況,“兩站”、“兩員”工作落實情況,“生命防護工程”推進情況全部納入平臺監管,形成政府主導下管理信息共享、安全責任共擔、社會力量共治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格局。
整體治理
構建交通管理新格局
在政府主導下,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創建“數據鐵籠”,推動“互聯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打造跨界共融、數據共享、責任共擔、安全共治的“互聯網+”道路交通管理新格局。
跨界共融,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實現跨警種、跨行業、跨部門的政務深度融合。
數據共享,實現公安內外部海量數據的匯聚,使原本分散的碎片化數據和“條數據”聚合成“塊數據”,實現“塊數據×”效應。
責任共擔,通過共享信息,厘清明晰政府、安全監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以及企業的主體管理責任。
ABSTRACT: Datang Jixi ThermoElectron Corporation ash storage field for the mountain ash field, hydraulic ash, ash mixed evenly, in front of the dam in ash, now covers an area of 168 hectares. The ash field was built in 1979, put into use in 1982, for the 3 time the ash field capacity design, to the end of 2010 7 ash storage capacity will be full of. The ash storage field in the four aspects of capacity, water, ash, dust, there are outstanding issues, Jixi ThermoElectron Corporation from plain grey field management experience, change the ash field increase capacity investment direction, use a small amount of land requisition, the ash field original covers an extended three-dimensional spac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hrough the valley ash field plain afte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KEY WORD:Ash field, plai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capacity of design, capacity
關鍵詞: 山谷型水力貯灰場平原灰場設計分區功能增容改造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1概述
發電廠貯灰場位于廠區西部約廠區7Km,三面環山為山谷型水力灰場,于198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增容擴建時,設計灰壩標高為234.70m,實際壩高24.70m,壩長580m,頂壩寬4m,灰場征地標高為231.50m,總占地面積為168公頃,總庫容為1468×104m3。公司現有2Ⅹ125MW供熱機組,灰渣混排,水利輸送,灰水澄清后由回水泵送到廠里重復使用,繼續做沖灰用水,年排灰渣量約50萬m3。由于灰場儲灰量逐年遞增,使得灰場儲灰、蓄水庫容逐年減少,灰灘增加,貯灰場剩余庫容將盡。如不解決貯灰場增容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正常發電和冬季供熱。電廠開拓思路,總體規劃、合理布局,借鑒平原灰場的建設思路,改變灰場增庫容的投資方向,利用灰場原有的占地面積,擴展立體空間,通過規范化管理、合理調配灰水排放方式、增加灰場的貯灰高度,來達到綜合治理的目的,經山谷灰場平原化綜合治理后,取得了明顯成效。
2 貯灰場存在的問題
該貯灰場存在五大突出問題。一是貯灰場庫容問題,隨著灰場貯灰量逐年遞增,貯灰場庫容貯量將滿;二是貯灰場回水問題,由于深水區變淺,回水量少、回水混濁,水量、水質均無可靠保障;三是貯灰場排灰問題,傳統的壩前定點均勻排灰方式,已不能兼顧目前貯灰與回水的需求;四是貯灰場揚塵問題,近幾年隨著貯灰場干灘逐年增加,干灘揚塵現象日益加重,給周邊的居民耕地及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五是征地動遷問題,貯灰場周邊建筑物增多,樹木數量多,征地補償費用大。
3 貯灰場綜合改造方案
發電廠致力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建設,堅持生產與環保并重的原則,對灰場的綜合治理高度重視,以“科學規劃、注重安全、兼顧環保、減少投資”為指導思想,開拓思路,總體規劃、合理布局,借鑒平原灰場的管理經驗,改變灰場增庫容的投資方向,利用灰場原有的占地擴展立體空間,通過規范化管理、合理調配灰水排放方式、增加灰場的貯灰高度,來達到灰場增容的目的,實現山谷灰場平原化管理。
3.1 構建向上立體貯灰新格局
在主壩與主隔壩間建立灰渣貯灰區,占地面積10.51萬平方米;在庫區東側現有的干灘的位置,完成膜袋修筑灰壩6.04萬立方米,修筑壩長3560米,新建1、2、3號貯灰格,總占地面積59.90萬平方米;通過排灰管路延伸,充分利用庫區遠端五個邊角庫容貯灰。通過“建立一區、三格,用活五邊角”,構建向上立體貯灰的新格局。
3.2 拓展向下立體蓄水新空間
將庫區內的干灘、水區實施分隔管理,對灰場貯水區的沉積灰渣進行清掏,在庫區西側現有的貯水庫容位置建立深水區,拓展向下立體蓄水新空間。同時在2號深井處建立了人行通道,使回水量調整更加安全、便捷。夏季利用船載泥漿泵、冬季利用挖掘機對貯水區內淤積的灰渣進行了清掏,由2號深井向南經3號井縱向延伸1000m、橫向擴寬100m,進行水下沉積灰渣清掏,清掏平均深度≥2.00m。使庫區貯水量達到30×104m3以上,確保冬季用水貯量及回水的順暢供給,也滿足了夏季蓄洪能力的要求。
3.3 管路延伸開辟排灰新途徑
將壩前現有的1根DN350mm排灰管路改變走向,在壩前出口處沿原主隔壩向西延伸敷設550米DN350mm排灰管路,實施灰水單向排灰。原庫區DN400mm排灰長管路繼續向南延伸1200m,至灰場最南端的深水區內。在庫區1號貯灰格主隔壩前垂直于主隔壩向南延伸1080m的隔壩上敷設DN400mm的排灰長管路1000m。經排灰管路延伸,可以合理的調整灰水排放地點,使灰水排放趨于規范化、合理化,確保灰水排放、回水回收的順暢。
3.4 多措并舉治理揚塵
貯灰場綜合治理一期工程進行壩坡水泥砂漿護面3.37萬平方米,修筑排水邊溝180米,進行壩頂覆土1萬平方米;二期工程利用有效的管理方式,采取貯灰格內建立淺水層,局部干灘采用水噴淋及土方覆蓋、種植植被等方式,抑制灰場的揚塵,多措并舉,使灰場變成綠洲。
4 綜合效益比較
原“征地增庫容”方案,預計工程總投資3770萬元,可增庫容350萬立方米。但從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間,貯灰場庫區周邊2米高程擬征土地范圍內,又新增總面積為1108平方米的民宅住房9戶、魚池3個、耕種大棚21畝、樹苗2萬株、占地面積210平方米休閑度假山莊1個,按照地面附著物補償費計算,累計增加征地投資235.64萬元,總投資將增至4005.64萬元。
目前采用的“山谷型灰場平原化綜合治理方案”,工程總投資3121.46萬元,較征地增容方案可節省資金884.18萬元,多增庫容36.66萬立方米,多延長灰場使用年限0.9年;同時還增加了以下三方面效益,一是工程竣工后,灰場主壩壩前干灘由原來的200m增至為500m,壩體的安全可靠性提高了;二是目前采用的方案為濕式貯灰,能夠有效的抑制揚塵,環保功能更強了;三是可減少征用民宅65戶、耕地306畝,社會綜合效益更大了。
表1 兩個方案綜合效益數據統計比較
方案 投資總額 增加庫容 使用年限
征地增庫容 4005.64萬元 350萬m3 9.1年
增容綜合治理 3121.46萬元 386.66萬m3 10年
效益比較 -884.18萬元 +36.66萬m3 +0.9年
5貯灰場綜合治理取得的成效
發電廠因地制宜對貯灰場實施平原化綜合治理,解決了一系列突出問題,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5.1實現了“建立一區、三格,用活五邊角,完成一征地”的總體設想,構建向上立體貯灰的新格局,灰場貯灰、貯水、排灰、泄洪、防塵綜合功能增強,貯灰場增庫容綜合治理工程,增加貯灰容量386.66萬立方米。
5.2形成深度貯水區,貯水量達到30萬立方米以上,滿足冬季灰水回收重復利用沖灰水量和夏季防洪需要。清挖灰水回流通道,防止冬季排灰口灰水改道結冰造成回水中斷,排灰水流程延長,保證了灰水沉淀澄清效果,回收的灰水水質清澈,減輕了水泵和管道的磨損。
5.3向上貯灰,向下貯水,減少了灰場貯水面積,主灰壩前干灘面積增加,限制灰場貯水面高度,灰壩體浸潤線降低,灰場主壩更加安全。
5.4節省資源,充分利用了灰場的有效空間,減少征用民宅65戶,少砍伐樹木5萬余棵,節約耕地306畝,綜合社會效益顯著。
5.5改善環境,采取貯灰格內建立淺水層防塵,局部干灘用水噴淋防塵,個別區域土方覆蓋、種植植被等方式抑制灰場的揚塵,多措并舉,減輕了灰場污染,灰場周邊環境大為改善。
5.6節省資金,減少了征地費用,多措并舉防治揚塵,減少了環保污染補償費用,采用模袋筑壩新工藝,降低修筑灰壩造價,科學謀劃,細化管理,控制費用,綜合治理工程投資比征地擴容節省資金884.18萬元。
致謝
感謝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黑龍江省電力勘察設計院在我公司山谷型灰場平原化綜合治理過程提供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徐州發電廠火力發電廠灰場安全運行及管理,百度文庫
[2] 楊光煦.粉煤灰壩及其地基的滲流控制[A]. 第十三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 1999
[3] 酈能惠.灰渣的貯放和利用[J].巖土工程學報.1988年05期
[4] 王義波.凡威.水力貯灰場設計與管理.中國電力出版社ISBN:9787508398433. 2009-12.
[5] 武鴻鵬 火力發電廠干灰場的運行管理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內蒙古石油化工, 2006(4): 34-35
[6]劉娟;婁大偉;姜森綠色生態法治理火力發電廠灰場揚塵,黑龍江電力2010年04期
[7] 黑龍江省電力勘察設計研究院.大唐雞西熱電有限公司灰場騰庫容綜合治理建設工程設計說明書.
一、指導思想
2009年*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教育部和原國家環保總局三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做好“*”時期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意見》,以及國家、省、市2009年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宣傳環保工作取得的成效與進展,積極動員和引導公眾參與,理順宣教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構建宣教大格局,進一步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在推動建設生態文明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探索環保新道路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二、工作重點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省委八屆六次全會、市委九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積極宣傳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副主席20*年11月17日至20日到*考察時要求我省要“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努力使‘七彩*’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努力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環境宣傳教育要圍繞爭當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要求,采取不同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提升全民環境意識,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齊心協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積極氛圍。
(二)創新環境宣教工作思路,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滇池保護治理和水環境治理工作,營造“保護母親湖,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環境宣教工作中,積極倡導“每個人既是滇池的污染者、又是滇池污染的受害者、更是滇池治理的責任者和受益者”的觀念。加強媒體和網絡宣傳報道,實現滇池治理信息公開,擴大公眾的知情權,提高公眾的參與熱情,進一步促進社會各界對滇池治理工作的關注、關心與支持,激發社會各界對環保公益事業和環境保護強烈的責任感和和使命感。
(三)加大宣傳力度,確保完成年度污染減排目標任務。環境宣教工作要集中力量,按照*市2009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減排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面向全社會,多角度、多層次地宣傳好污染減排工作進展和成效,多種形式組織開展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四進”活動,推進全民環境宣傳教育的全面深入開展,為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以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為契機,積極策劃好6.5世界環境日大型系列宣傳活動。今年世界環境日的核心內容為“團結起來,應對氣候變化”。根據這一核心內容和我國確定的宣傳主題,*市6.5世界環境日等大型系列宣傳活動要緊緊圍繞滇池為重點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積極打造建設生態*這一主題,組織籌劃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協調有關部門在今年“六·五期間”,圍繞滇池治理、入湖河道綜合整治和污染減排等工作,策劃組織實施“全民行動,保護滇池,建設生態*”為主題大型宣傳活動,各縣(市)區要積極配合,掀起全民參與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
(五)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將宣傳教育納入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示范區、生態村等創建活動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之中,通過三下鄉、環保專題講座、黨員志愿者服務平臺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和鼓勵農民樹立綠色消費觀念,養成節約、環保的生活習慣,努力開創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新局面,為形成城區和農村環境保護全面推進、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農村地區工礦污染防治齊抓并重的新格局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六)做好中小學生的環境滲透教育,繼續推進綠色創建工作。協調教育部門做好《滇池保護》教材進入滇池流域各中小學校工作;認真開展市級“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工作,并積極爭取并推薦上報省級、國家級“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協調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綠色酒店、綠色商場的創建工作。
(七)加強與新聞媒體合作,著力做好新聞宣傳報道工作。充分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開展環境保護新聞策劃,設置專版專欄,繼續組織新聞媒體記者對35條入滇河道整治成效進行深度報道和專題報道。進一步建立環保系統新聞與快速反應協調機制,做好環境突發事件輿論引導工作。充分發揮《中國環境報》宣傳主陣地作用,做好《*環境》編輯和發行工作,及時收集更新“*環保”網站的信息。
(八)加強與社會群團組織和各協會合作,推動公眾和非政府組織參與環保宣教,形成環境宣教大格局。充分利用文聯、攝影協會、青年文學團體等社會組織,共同策劃滇池治理和入滇河道整治見成效的征文、攝影比賽及論壇等,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為推進環保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貢獻力量。同時,積極引導、規范環保志愿者、環保民間組織參與環境宣傳教育和環保行動。
(九)創新思路,積極探索面向社會環境教育培訓新機制。積極探索和各級各部門聯合建立長效機制,將環境教育培訓納入議事日程,面向社會分級分類,有針對性的開展環境教育培訓,并總結經驗,做好交流與推廣工作。
(十)加強環保宣教基礎能力建設,打造一支思想、業務素質過硬的環保宣教隊伍。進一步理順環保宣教管理體制,按照環保部《全國環保系統環境宣傳教育機構規范化建設標準》規定,加強環保宣教機構建設,充實宣教隊伍,加大經費投入,完善環境宣教激勵和保障的工作機制,為做好環保宣教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要充分認識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緊密圍繞環保中心工作,統籌安排新聞報道和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做好新時期環境宣傳教育工作。
筆者現就加強地稅部門稅收執法監督的認識、當前稅收執法監督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構建稅收執法監督新格局的構想,談談一些看法。
加強稅收執法監督的認識
――加強稅收執法監督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內在需要,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化的體現。地稅部門作為重要的經濟執法部門,必須堅持“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宗旨,以規范執法為主線,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樹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執法形象,有效保障納稅人權益,努力營造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執行法律和捍衛法律的濃厚氛圍。
――加強稅收執法監督是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稅收法律在規范納稅人納稅行為的同時,更大程度上約束著稅務執法權的行使。隨著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不斷深入,對稅收執法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稅收執法風險也越來越大。因此,應通過加強稅收執法監督,進一步處理好執法與維權、執法與為民、執法與服務的關系,克服重實體輕程序、重合理輕合法、重權力輕責任等現象,有效控制權力濫用,防范執法風險,提高執法質量,在干部思想深處根植規范執法的觀念。
――加強稅收執法監督是依法治稅的重要途徑。依法治稅的本質就是按照法治精神的要求,依據法律治理稅收。嚴格規范執法是體現依法治稅本質的核心內容。地稅機關應當秉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原則,全面落實“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執法要求,自覺接受監督,規范執法行為,確保稅收執法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到位。
稅收執法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稅收法制建設的進程不斷加快,在強化稅收執法剛性的同時,也加重了對稅收執法權的監督和制約。基層地稅部門無論是從理論構建,還是從工作實踐方面看,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當前稅收執法監督工作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工作格局,仍存在著較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稅收執法監督意識有待加強。受整個社會法治化程度、主觀執法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部分稅務機關及稅務人員對稅收執法監督工作的認識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偏差,直接影響了實踐效果。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不正確的觀念:一是“無需監督”,二是“不愿監督”,三是“害怕監督”。
第二,稅收執法監督體制不盡合理。目前,盡管在稅收執法監督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但是還沒有建立較為科學的稅收執法監督機制。一是缺乏稅務執法監督工作長效機制。二是缺乏稅收執法監督工作外部銜接機制。三是缺乏稅收執法監督工作問責機制。
第三,稅務執法監督制度還需完善。近幾年來,從國家稅務總局到地方各級稅務機關都圍繞“強化監督、規范執法”制定了一些制度辦法,但是系統性、科學性不夠,沒有進行有機的整合,沒有真正形成較為完整的監督制度體系,沒有形成稅收執法監督的“合力”。
第四,稅收執法監督內容不夠全面。在目前的稅收執法監督工作中,基本上只注重了事后監督,而相對忽視了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對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比較重視,而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則相對放松;強調對基層稅務機關及稅務人員的監督,淡化對稅務決策機關(主要是市級以上)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
第五,稅收執法監督力量相對薄弱。一方面,外部執法監督部門職責重復、交叉過多,監督權責關系沒有理順;稅務機關內部的稅收執法監督機構缺乏應有的獨立性、權威性,監督權難以有效實施。另一方面,稅收執法監督隊伍素質不夠精良,專業化程度不高,缺少“復合型”人才。
構建稅收執法監督新格局的構想
構建完善的稅收執法監督格局,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作。針對當前稅收執法監督工作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認為,應重點從執法監督的內容、手段、機制、隊伍建設等方面著手,來整體推進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一是構建稅收執法監督內容的全面化格局。稅收執法監督的內容是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全部稅收執法活動,涉及稅收執法的各個環節。主要包括對稅收執法權的事前監督,就是對抽象行政行為進行的監督,從而強化源頭控制,確保執法依據合法;對重點環節執法權的事中監督,就是要把那些權力比較集中的執法環節進行適當的權力分解,重在強化過程控制,防止權力的濫用和執法隨意性;對執法權全過程的事后監督,應當突出日常化,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整改,注重責任的落實。事后監督的重點是強化稅收執法檢查和嚴格執行稅務行政復議制度。
二是構建稅收執法監督手段的多樣化格局。稅務執法監督的手段,是實現監督目的的具體途徑。根據稅收執法監督的內容和側重點的不同,監督手段也多種多樣。當前,應當在重點強化稅收規范性文件會簽備案、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執法檢查、行政聽證、行政復議等基礎監督手段的同時,適應工作的要求,進一步落實稅收執法公開制度,按照“公開透明、全面真實、及時便民”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公開內容,除涉及國家秘密、依法受保護的商業秘密和個人穩私外,其他辦稅事項都要依法公開,做到全面完整、真實可信;應依托信息技術,加強辦稅公開平臺建設,進一步創新公開方式;應規范公開程序,確保辦稅公開的范圍與稅收行政權力行使的范圍相一致;應直接面向社會、面向群眾、面向納稅人,進一步健全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評議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不斷提高辦稅公開質量和效果。
三是構建稅收執法監督機制的系統化格局。建立系統化的稅收執法監督機制,是有效開展稅收執法監督工作的核心。主要是建立健全稅收執法監督責任機制、稅收執法監督制度保證機制、稅收執法監督問責機制、稅收執法監督預警機制和稅收執法監督分權制衡機制五種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稅收執法監督渠道,認真執行《監督法》,充分發揮外部監督的作用,主動接受同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監察、審計、司法和新聞媒體的全方位監督,把稅收執法活動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
【關鍵詞】發展理念 創新 “四個寧夏”
在寧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要用五大發展理念武裝頭腦,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要用發展的眼光捕捉時代的機遇,用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全面推進“四個寧夏”的建設目標。
1 創新,是建設“四個寧夏”的第一動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產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等七個方面,強調創新發展的關鍵點。建設“四個寧夏”就要把握其中的核心元素,推動全民創業氛圍,實施智慧寧夏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四個寧夏”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完善有利于建設“四個寧夏”的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使創新的各項元素發揮各自特殊的功能。
2 協調,是建設“四個寧夏”的內在要求
協調發展理念,旨在補齊發展短板,解決發展差異化問題,建設“四個寧夏”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寧夏雖小,但發展上卻很不平衡,明顯地存在著山川差異、城鄉差異。堅持把寧夏作為一個城市規劃發展的理念,統籌兼顧,全面推進協調發展,發揮川區、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各自優勢,實現優勢互補,長短板相互彌合,逐步縮小和消除發展差距。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契機,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農民轉移就業相關政策,促進農業人口向沿黃城市帶有序轉移。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設一批規模適度、基礎設施完備、服務功能較為完善的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協調發展是建成“四個寧夏”的重要保證,是提升發展整體效能、推進事業全面進步的有力保障。
3 綠色,是建設“四個寧夏”的基本前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寧夏盡可能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遵照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合理開發環境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治理環境提上議事日程、構筑生態安全防火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南部山區退耕還林保護和生態移民移出區生態恢復,加大荒漠、沙地和荒灘治理,推進荒地生態化、無害化、微損害利用。無論城市化方向、生態安全建設,綠色發展產業體系,都要符合科學實際的原則。實現綠色發展,寧夏必須徹底告別過去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政績觀,真正樹立尊重自然規律、了解自然規律、切實從行動上保護自然的生態文化自覺意識,把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建設放到一個新的高度,守住生態底線,讓寧夏大地真正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4 開放,是建設“四個寧夏”的必要條件
開放帶來進步。堅持開放發展,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話語權,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是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促進各地區全面共同繁榮發展的關鍵。寧夏要想方設法要搶抓“一帶一路”戰略、中阿博覽會、內陸開放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建設等機遇,打造中阿合作先行區、內陸開放示范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搭建開放平臺、建好開放載體、暢通開放通道,把寧夏的發展準確定位嵌入國家發展的大格局,發揮寧夏穆斯林和西亞、中東國家人民文化相近、習俗相通的獨特優勢,突出清真品牌,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資金、產品、產能、文化走出去,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努力開創開放新格局。既要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又要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既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內外聯動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又要深化東部沿海地區的合作發展,提升寧夏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5 共享,是建設“四個寧夏”的必然結果
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實精準扶貧,全力推進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扶貧攻堅;一是通過發展符合當地實際特色產業脫貧和合理轉移就業人口相結合達到脫貧目標;二是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縣鄉村實施扶貧搬遷脫貧;三是對南部山區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實行生態保護扶貧脫貧;四是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脫貧;五是對因病致貧的提供醫療救助保障脫貧。動員全社會參與扶貧工作,拓寬扶貧投入渠道。加快教育改革,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創造條件支持社會力量辦學,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打破城鄉藩籬,落實就業政策,加強就業服務,促進轉移就業,以創業帶就業。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行城鄉聯合辦醫、注冊醫生多點執業、發展遠程醫療。充分發揮寧夏“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在扶貧攻堅、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改革等方面在全國走在前,創造可供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五年來,寧國城市發展按照“東連西進南拓北移”的新思路,通過市場化運作、項目化推進和社會化參與,累計完成城市建設投資20多億元,城市面貌實現“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
日前,記者專訪了寧國市建委主任王維。王維是一位學者型領導,具有豐富的城建工作經驗,其成熟、穩健、果敢開拓的工作作風,深受市委書記黃東升的好評。王維說,五年來,寧國城市基礎施建設日臻完善,城市主干道從4條增加到13條,城市公園從1個發展到的5個,建成2座景觀大橋,整治3條內河,城市亮化、綠化和景觀工程均以幾何級數增長。
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
開創寧國城建新紀元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王維向記者介紹道,寧國市的主要街區規劃與編制,一律請的是全國甲級設計院和重點大學的專業設計人員規劃的,通過向專家“借腦”,強化了“一張圖”的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
編制城市規劃。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城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0萬的省內一流縣級城市的目標,2003年寧國市建委啟動了新一輪修編,先后完成了城市道路系統、給排水系統、綠地系統、城市功能布局等專項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科學引導城市發展。
在建設過程中,完成了開發區內路網、自來水管網設計和9個拆遷安置點規劃設計以及河瀝園區地形測繪,完成新農村試點鎮、村的村莊布點及建設規劃。
強化規劃管理。形成從建設前期規劃編制、評審、落實到竣工驗收的規范的規劃管理體制。嚴格執行“一書兩證”制度,四年來共辦理建設用地選址意見書237件,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806件,辦理規劃竣工驗收合格證107件,對翠竹家園、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等近60項規劃進行了評審,查處違規建設240起。
積極支持鄉鎮規劃。強化對鄉鎮規劃人員的業務輔導,完成了《寧國市小城鎮規劃管理辦法》,并向省級爭取了100多萬的小城鎮建設補助資金,2004―2005年每年爭取到市財政補助100萬元,對小城鎮規劃建設起到很大促進作用。組織編制了104省道沿線發展規劃及5個工業集中控制性規劃。幾年來,完成了7個左右的鄉鎮規劃編制、調整等工作,辦理村鎮規劃許可證200多份。
新格局、新標準、新形象――
開啟城市建設新模式
王維告訴記者,近年來,寧國市城市發展按照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開啟了寧國山城建設新模式。
完善城市功能。四年來,新建道路里程13.6公里,維修改造道路15公里,形成了城區路網“八縱六橫”大格局。
建設城市亮點。一是完成了翠竹公園“六聲廊”工程。投入800萬元,實施寧陽公園二期工程――寧陽公園廣場及牌樓工程,建成了文化館、圖書館、文物館,體育館主看臺工程現已完成1/2。二是適應城市重心北移,投入6000多萬元,建成鳳凰大橋和三津大橋。三是城市死角和背街小巷治理。2003年完成了龍潭河一期污水治理工程,改變了城中臭水溝的臟亂差面貌。2005年以來投入巨資,治理了40條街巷,構建了一個嶄新的新寧國。四是強化城市綠化。栽植大規格苗木近2000株。投入760萬元,完成寧國大道綠化隔離帶6萬平方米綠化,僅此一處就提高城區綠化覆蓋率1個百分點。投入60萬元完成三津大橋兩端交通島綠化,點綴自然山石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