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健康教育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意義是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幫助幼兒掌握健康知識,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學前期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實施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它可以為幼兒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肺結核 健康教育 意義
肺結核是我國最常見的一種慢性傳染病,患病率高、傳染性強,已成為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如何做好肺結核病的防治工作已成為當今我們醫務人員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健康教育作為現代肺結核病控制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使人們擁有正確的觀念和足夠的知識,從而能選擇有利于健康的行為。肺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意義有:
1 健康教育有利于肺結核病的控制管理
肺結核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我國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我國結核病年發病人數約為130萬,占全球發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2001~2010年,我國肺結核報告發病人數始終位居全國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數的前列[1]。結核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陽性的肺結核排菌病人。肺結核病人主要通過咳嗽或打噴嚏等把含有結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結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結核菌的感染。目前仍有相當多的肺結核病人不了解咳嗽、打噴嚏、隨地吐痰對健康人造成的危害,也不了解隔離的意義,從而不能克制自己隨地吐痰等不良行為。醫務人員在結核病預防和診療過程中,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提高該人群的健康意識和衛生知識,增強病人的社會責任感,自覺克服不良行為,對降低發病率,控制結核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健康教育有利于肺結核病的治療
肺結核病人一經確診,往往因家庭、社會和心理因素的影響,思想負擔加重。又加上缺乏正確的結核病防治知識,致使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理化療是迅速消除傳染性、阻斷傳播、治愈病人的首要措施。所有活動期結核病患者在全程治療中都應該接受規范化管理。但許多患者對結核病治療原則缺乏了解,病情一有好轉,或出現藥物副反應就自行中斷治療;老年患者認為自己老了,對治療缺乏信心,輕視治療難于合作,導致治療效果不滿意;還有的患者聽信傳聞、看廣告用藥、迷信江湖醫生等治療,其結果非但病未治愈,反而增加了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這些未治愈的病人將作為復治、難治、耐藥結核病的主要來源。多發耐藥結核病是目前臨床所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問題,給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已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2]。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對病人進行健康宣教,讓他們了解規范治療的重要性和不規范治療的危害性,積極主動地配合規范治療,定期復診、復查痰菌,真正做到發現一例,治療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已經發現大部分肺結核治療失敗都是因為治療管理和健康教育不到位造成的[3]。加強健康教育是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手段,經過健康教育后病人對肺結核防治知識的知曉率有了顯著提升,這樣能夠使病人正確認識肺結核病,減輕心理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提高了病人的治療依從性,讓病人明白了定期復診,堅持全程規范用藥的重要性,加快了病人的康復。
3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預防結核病的意識
結核病是可防可控的傳染病,堅持全民健康教育與重點人群教育相結合,大力宣傳結核病的社會危害性,普及防治知識、國家政策,對于提升全民防治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防治工作的局面,從而有效預防控制結核病傳播流行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01~2010).
社區健康教育是以社區為健康教育的基本單位,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是所有衛生問題、預防辦法和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1],是一種進行宣傳和普及醫藥健康知識的活動[2],也是人們預防疾病保持和促進身心健康的必要方法。健康教育在社區工作中之所以重要就在于-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輕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在社區服務中心的意義
健康教育是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重要職能:健康教育是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的主要內容,是搞好社區衛生服務的前提和基礎。改變以往以疾病為中心的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模式轉變,人們對健康的需要已不僅僅停留在維持生命和沒有病痛的水平上,而是需要不斷的保持和促進健康,健康教育也成為了社區醫務人員的重要職責。
健康教育是一種治療手段[3]:目前國內外認為影響健康因素分成7大部分:健康環境、生活方式、社會影響、經濟狀況、個體健康相關的知識,態度和行為,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以及生物遺傳等。現代醫學證明,要從根本上治療許多疾病,不是依靠藥物,而是通過健康教育來改變患者的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突出作用為健康教育是一種增進健康的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活動[4],引導人們養成有益的健康行為,使之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對臨床的診療工作起到增效作用。
拓展知識面組織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它所利用的原則,來自醫學、教育學、心理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等相關學科,在醫院健康教育中行為科學、傳播學和預防醫學是應借鑒的主要基礎學科[5]。健康教育是培養健康行為的科學,所以行為科學是健康教育基礎理論的主課。在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的基礎上,為適應健康教育的需要,經常進行學術交流,編寫規范健康宣教材料,積極拓展知識面。
健康教育是社區衛生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低投資,高產出,效益明顯的保健措施。通過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信息傳播和行為千預,幫助他們掌握醫療保健知識,樹立了健康觀念,改變了不良的行為和生活習慣,從而降低社區內的發病率、殘障率和死亡率,提高了生活質量和群體健康水平,減輕個體、家庭和社會負擔。
健康教育是全球推進“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衛生服務的社區化是國際潮流,國外開展了“非住院化運動”,使患者回到社區,得到家庭照顧,大力推進健康教育,探索具有社區特色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質,增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保障。健康科普教育如果做好了,基本可以使各種疾病減少一半,壽命延長10年。
健康教育是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的重要渠道:為預防、發現和治療疾病,自己采取的衛生行為角度上看,健康教育是一項效益大大的保健措施,也有助于居民為維護和增進健康自我保健。只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才能提高社區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增強其自覺性和主動性,對居民實行軀體上的自我保護、心理上的自我調節、行為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人際關系上的自我調整有很大幫助。
有助于改善醫患關系,樹立良好的衛生服務形象:當今社會醫患關系緊張,溝通局限,醫護人員在診療中能開展健康教育,既滿足患者的需求、解除心理負擔又營造一個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復的治療環境,可以大大降低醫患糾紛發生率。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健康教育的工作細則
健康教育宣傳資料的發放:根據每位門診患者所患疾病的問題,每個家庭成員的人員結構、年齡層次、生活習慣不同,中心選擇預先印制的健康教育處方發放給他們,并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以保證其正確實施。
健康教育宣傳欄的應用:按季度定期對中心的健康教育宣傳欄更換內容,充分發揮健康教育宣傳欄的作用。宣傳欄內容做到具有科學性、易懂性、生動性、針對性,將常見病、多發病及居民感興趣的健康常識列入其中,做到圖文并茂,并采取反復循環宣傳,使居民加深理解和認識,最終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舉辦健康教育講座的實施:依據居民需求,主要講解飲食與營養平衡、四季養生、健康的新理念,并按照季節變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傳染病的內容。中心每個月為老年大學的學員舉辦一場專題健康講座,為孕婦課堂學員舉行兩場婦兒保健、優生優育講座,講座后發放相關健康教育材料,盡可能將健康知識傳遞給更多的居民。
充分利用“世界結核病防治日”、“世界糖尿病防治日”、“世界高血壓防治日”等宣傳日,積極組織下社區面對面義診活動,發放宣傳資料,在社區大力推動健康教育工作,使更多的健康和亞健康的社區居民受教育。
討 論
通過以上方法,使轄區居民個人和群體全面理解、掌握了日常生活中影響健康的因素、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行為方式、婦兒保健及優生優育、合理用藥知識及各種疾病的防護知識。轉變社區居民從“普及專科衛生知識”延伸到建立“健康行為”的健康觀念,激勵社區居民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改善人們健康相關行為已成為人們實踐的共識,對社區健康教育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性。
參考文獻
1 耿慶茹.社會醫學[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39.
2 陸江,陳琳.社區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9.
3 王大偉,余紅梅.校園警鐘聲聲驚心[J].人民公安,2004,10:19.
[摘要]目的探討社區護理中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義。方法從社區、家庭及糖尿病患者3個不同層面對社區內的居民及糖尿病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觀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中的作用。結果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社區居民對與糖尿病相關的科普知識有了較多的認識;患者及家屬對糖尿病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治療順應性和對醫護人員的依從性都有了明顯提高。結論在社區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人群對于糖尿病的知識明顯增加,對疾病的態度有明顯變化,這對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糖尿病;健康教育;社區護理
糖尿病是影響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近10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僅次于腫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終身性疾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資料顯示,全世界所有患者中90%以上均屬社區衛生服務對象,而在社區服務過程中,社區護理占有相當比重。我院于1996年在當地三等甲級醫院中率先成立了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服務范圍輻射至周圍的6個街道34個社區,在社區中廣泛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在此,作者對在社區護理中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義進行探討。
1 對象與方法
1.1 教育對象
以納入我院社區服務中心服務范圍的6個街道34個社區的所有居民為基礎教育對象;區域內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診斷標準)為教育對象。71例患者中男32例,女39例,平均年齡47.3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者31例,高中及以上者40例。
1.2 教育方法
在社區、家庭及糖尿病患者3個不同層面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1.2.1 社區層面的健康教育 依靠政府部門的協調和支持,在社區內開設健康教育課題和糖尿病義診活動.設立糖尿病知識宣傳欄,通過播放錄像、舉行居民座談會、發放健康教育處方等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使社區居民對糖尿病有一個正確認識和了解,從而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定時參加健康體檢,以便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糖尿病。
1.2.2 家庭層面的健康教育 由于糖尿病病因具有包括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的多源性,所以糖尿病家庭不僅有患者,而且存在高危人群。我們通過對家庭功能、生活習慣及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和糖尿病認知程度的評估,有針對性地制定家庭健康教育計劃,以座談、多媒體以及書面材料等形式提供糖尿病預防及控制的相關知識,改變家庭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建立家庭成員對患者的有效支持系統。
1.2.3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1)心理指導。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患者一般心理負擔較重。而在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及復發的過程中,情緒因素往往起著重要作用。全科護士通過家庭訪問,與患者建立伙伴式關系,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心態平穩,以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并發癥的預防。鼓勵患者參加糖尿病聯誼會,并交流在飲食、健康鍛煉及控制血糖、血壓方面的經驗和教訓。(2)飲食治療指導。內容包括介紹糖尿病飲食以及糖尿病飲食的重要性,教會患者及家屬食物估算的方法。根據患者的體重和勞動強度決定患者每天標準的理想熱量,其中體重的界定采用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2002年4月提出的標準,勞動強度的劃分采用2000年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分級標準。與患者及家屬一起共同制訂患者的膳食標準和膳食結構。根據目前國際上推薦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糖尿病飲食,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熱量占總熱量的50%,脂肪的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提倡粗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如糙米、面、蔬菜等,鼓勵及督促患者努力做到定時定量定餐,忌吃甜食。建議患者減少在外就餐,加強在外就餐時科學進餐的指導。(3)藥物治療指導。對口服降糖藥治療的患者,指導其掌握正確的服藥時間,注意藥物作用的持續時間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并定期去醫院或由護士上門測定血糖。對有條件者,可幫助選擇血糖儀,并教會其正確的使用方法,讓患者對血糖值做記錄,以了解血糖值波動范圍,血糖過高或過低需及時去醫院就診。對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教會其自我注射或家庭成員協助注射的方法,妥善貯存藥品,掌握注射時間,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正確計算注射量,避免低血糖發生,并教會低血糖的自救方法。囑咐患者不要隨意增減藥物劑量,更不可隨意停藥。指導患者在治療中加強參與意識,以獲得自我護理、自我管理的能力。(4)運動治療指導。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協助其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保健操、球類。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使患者樂于接受并能持之以恒。有條件者運動前測量血糖,若血糖過高則不宜進行運動。患者隨身攜帶糖尿病急救卡,上面注明家庭地址和電話,以便發生意外時能與其家人聯系。(5)糖尿病足防治指導。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足潰瘍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嚴重威脅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通過應用多媒體、圖片等方式,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糖尿病足的發生機制、癥狀表現以及危害,以引起他們的足夠重視。通過講解和演示,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足部護理。主要內容包括每天檢查雙足,經常檢查鞋子內有無異物和粗糙不平;保持足部清潔,鞋襪要寬松,不要赤足走路,不要過分剪除足部胼胝,或涂刺激性藥物;剪趾甲時要小心,洗腳前先用手試水溫防止燙傷。定期去醫院檢查雙足,若出現局部皮膚問題,如雞眼、甲溝炎、胼胝等應由醫生處理。建議患者戒煙。
2 結果
以能夠敘述或演示大部分健康教育內容為糖尿病基本知識教育的有效標準,以大部分主動參與及執行作為治療順應性和對醫護人員的依從性教育的有效標準。通過對糖尿病患者的全面跟蹤及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后,社區居民掌握了糖尿病相關的科普知識,居民自行參加定期體檢的比例明顯增加,使隱性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早期干預,降低了糖尿病的危害。患者及家屬對糖尿病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治療順應性和對醫護人員的依從性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其中基本知識掌握情況由教育前的14.2%上升為83.7%,治療順應性由43.7%上升為75.1%,對醫護人員的依從性由36.5%上升為87.4%。
關鍵詞: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區
選擇某社區醫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診的220名慢性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檢查結果及問卷調查結果深入社區,通過開展講座和家庭隨訪的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對研究對象干預前后檢查指標、生化指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對象的健康意識有了明顯的進步,研究對象的體質指數(BMI)、腰圍、收縮壓與舒張壓、空腹血糖、TC、TG、HDL等指標改善,明顯優于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加強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險因子,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進一步探究利用。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在本社區醫院登記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本次研究對象的年齡均在65歲~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5.2±3.2歲。
2.方法
積極組織健康宣教以及防控活動,耐心介紹慢性病相關知識以及疾病防控方法,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進展。同時,定期對患者進行家訪,了解患者生活狀況,分析疾病相關危險因素,制定個體化的病情防控方案。
(1)病情觀察
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在病情觀察中做到耐心細心。尤其是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不良生活習慣,推測影響患者健康狀況以及誘發慢性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據患者的個人體質以及生活習慣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并落實到護理實踐中。
(2)心理護理
慢性病由于病程長,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加強對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要重點關注有嚴重消極心理的患者,社區護士要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也可以邀請病情控制良好的病友與其交流,分享經驗,減輕患者的壓力,重新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
定期組織健康教育講座,向患者介紹慢性病的相關知識,向患者介紹患者慢性病的臨床表現和常見誘因,教會患者注意監測并觀察慢性病常見急慢性并發癥,并及時做好相應處理。強調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須要遵守的原則,如高血壓患者必須遵循低鹽飲食的原則,保持情緒穩定;糖尿病患者必須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此外,社區護士必須耐心細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4)自我管理的指導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如對于糖尿病患者,應詳細講述監測血糖的方法與注意事項,并對相關檢查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如患者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饑餓感等不適感,建議立即測量血糖情況。讓患者復述注意要點,確保患者理解相關知識。
(5)干預后處理
對研究對象生活方式干預1年后,再次進行體檢,指標主要包括體質指數、腰圍、血壓、總膽固醇(T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并比較干預前后體格檢查、生化等指標。通過問卷的方式對患者干預后的生活方式進行比較,使用SPSS18.0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方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由表1可知,干預后在研究對象BMI、腰圍、血壓等指標改善明顯,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表2可知,干預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標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三、討論
相關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發生、發展、病變等全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此可見,加強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慢性的發展,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馮霞,杜文清,陳虹等.社區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的干預效果評價[J].浙江預防醫學,2012,24(7).
[2]陳育德,趙文華.加強綜合監測與干預應對慢性病的挑戰[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0,44(4):286-287.
[3]張麗娟,馬志紅,周瑩,等.強化生活方式對早期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干預效果[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4):432-433.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 健康教育
1 臨床資料
住院首次治療患者123例,年齡最大的61歲,最小的20歲,其中未孕者5例,已孕未產者48例,多孕已產者70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2.1做好評估 了解發病時間,最初的治療以及臨床癥狀等,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
2.2利用口頭宣傳和書面教育的方法 將健康教育指導手冊發給病人,方便患者了解,從而增強有關盆腔炎知識的了解。
3 健康教育內容
3.1心理指導 向病人講解有關慢性盆腔炎的知識,告知病人一旦患了此病,需要2—3個療程的綜合治療癥狀才能緩解。鼓勵患者要持之以恒,樹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密切配合治療。
3.2疾病知識指導 告訴病人本病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如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可遷延成慢性盆腔炎,多因勞累、月經前后、后加重,腹部腳下受涼而復發。
3.3治療知識指導 向患者說明中藥保留灌腸、中醫理療、微波治療是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并講述作用原理、效果、目的及注意事項,消除病人緊張、恐懼的心理,指導患者治療前排空二便,以利于藥物更好的吸收。告訴患者月經期、陰道出血不宜治療。經血停止后再行治療。每個療程治療中最好不要自行中斷,做完3個療程后要進行復查。
3.4治療作用指導
3.4.1中藥保留灌腸,使藥物直接進入直腸后經黏膜靜脈叢吸收,使盆腔迅速達到有效濃度。
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消腫和增強血流量、改善微循環、促進淤阻病變的轉化和吸收功能,經腸黏膜吸收直達炎癥病變部位。
3.4.2中醫理療是采用直流電場,低頻脈沖等療法作用于人體,達到針灸、按摩等效果,起到活血化瘀、解痙舒筋的作用。
3.4.3微波理療的作用是利用微波的非熱效應,直接穿透到組織內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增強新陳代謝,達到消炎、止痛、扶正去邪、促進局部病變加速康復的效果。
3.5住院和出院健康指導
3.5.1月經干凈后三天開始,中藥灌腸前應排空二便,以利于藥物更好的吸收,藥液保留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治療效果。中藥灌腸后保留時間越長越好。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策略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班之主,班主任應當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級管理,用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類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順應時展的要求,是適應新形勢下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的需求。
一、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健康正常的心理狀態是形成學生良好品德的基礎。個體心理只有處于正常健康狀態才易于順應社會,傾向于與社會保持一致,才能接受社會的各種要求,形成良好的品德。班主任在進行道德灌輸的時候,如果忽視了受教育個體的心理狀態,尤其忽視了對不平衡心理狀態的疏導,不能使之處于樂于順應主流規范的常態,學生往往出現發呆、走神、沉默等各種消極情緒。只有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甚至有意識的心理訓練,才易于培養良好的品德。
2.有利于塑造學生的美好人格
成功的班主任懂得教育理念必須回歸教育的原點,注重對人的靈魂的教育。教育是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靈魂,一個相對成熟的生命個體去導引另一個稚嫩的生命個體。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塑造美好人性,培養好人格,使學生擁有美好人生,同時還要對社會有積極作用,使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雙重實現。
3.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體
造成現今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來自家庭和學校。從家庭方面看,獨生子女的現象使得家長對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質上百般遷就,在學習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們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鍛煉而后者又使他們面臨壓力,這樣的管理模式會使青少年無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從學校方面看,在呼喚素質教育的同時,相當多的學校還是抱著考分這個飯碗不放。學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數上,分數競爭激烈,學生對自我價值認識不足,自信心缺乏,難以發揮內在潛力,常處于焦慮、擔憂、挫折等不平衡的心理狀態下。在班級管理中,可以動用心育的原則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運用心理疏導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消費、交際、擇業、危機等方面的指導。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學生可以感受家庭般的溫暖,有做主人的感覺,容易形成良好的班級凝聚力。
二、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他還指出:“沒有扎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通過以下策略藝術性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構建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三位一體的立體教育模式。
1.注重自身心理修養,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皮格馬利翁效應揭示了教師積極的心態對學生的影響,而教師不健康的心態常常是造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直接原因。班主任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班主任的心理、表情、言談舉止的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為人處世都可能直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質的班主任在教育中,能給學生創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興味盎然、心情舒暢。班主任教師無聲的語言能悄悄打動學生的心,達到效仿療法的目的。
2.建立學生檔案,把握學生動態
從剛接觸學生開始,將他們的家庭背景、個人習慣、學習情況等作為心理檔案的基礎,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逐步補充完善,以便以后能更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3.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優化群體心理
班級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具有隱性,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師。如果班主任忽視班級文化建設,班級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秩序混亂、行為粗俗、物品狼藉、缺少凝聚力。班主任要懂得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優化群體心理。班主任可以通過營造整潔舒適的空間環境,民主嚴明的制度環境,團結和諧的人際環境優化群體心理。
4.充分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
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和學生增進交流、拉近距離的黃金機會。簡單的說教式、訓話式的主題班會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而且還會適得其反。主題班會課可以采用破冰游戲、團隊游戲、溝通游戲、協作游戲、創新游戲等方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受到啟發,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和切身的感受,他們在主體參與的自覺狀態中增進彼此的交流,消除心理的障礙,更深刻地體會到為人處世的道理。
5.重視偶發事件,及時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在現實生活中會常出現學生本人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親人突然亡故、車禍、火災、搶劫、父母離異以及師生之間突發的不愉快的事件等,任何偶發事件的出現將使學生原有的情緒難以克服,慣用的應對方法不再管用,學生心理內在平衡和穩定被打破,甚至出現心理崩潰。這種突發性心理變化一般分為呆滯期、侵襲期、沖突期、消化期、重建期五個階段,教師要針對不同的階段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幫助學生順利渡過難關。
關鍵詞:免疫接種;健康教育
免疫接種相應的疫苗能夠使兒童的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以抵抗疾病的入侵,有效的保護兒童的健康,對兒童的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1]。因此,我院為進一步研究在免疫接種工作中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特選取100例兒童的臨床資料,對其進行研究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進行免疫接種的100例兒童,將其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實驗組中男兒童25例,女兒童25例,兒童年齡在3~9歲,平均年齡(5.3±3.2)歲;對照組中男兒童22例,女兒童23例,兒童年齡在3~8歲,平均年齡(5.8±3.5)歲。確保兩組兒童的一般臨床資料均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處理,實驗組在常規處理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其方法為:為兒童解釋并說明接種的原因及目的,及時為兒童及其家長解釋其疑慮,可采用幻燈片等形式進行宣傳教育活動,指導家長如何護理及處理免疫接種后遇到的問題,給予有效的安慰、呵護等,也可通過廣播及講座等形式對兒童及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工作。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兒童全身皮疹、局部紅腫、發熱等各種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同時調查兩組兒童家屬的滿意程度情況,滿意程度=非常滿意+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
2結果
2.1兩組兒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對兩組兒童處理后,實驗組兒童不良反應發生率(6.00%)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不良反應發生率(32.00%),統計學上有意義(P
表1 兩組兒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注:與對照組相比,*P
2.2兩組兒童家長滿意程度情況
對兩組兒童處理后,實驗組兒童滿意程度(92.00%)明顯高于對照組兒童滿意程度(64.00%),統計學上有意義(P
表2 兩組兒童家長滿意程度情況[n(%)]
注:與對照組相比,*P
3討論
免疫接種是目前在我國大多數兒童需要經歷的過程,為了預防某些疾病,預防接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顯示,對兩組兒童處理后,常規處理聯合健康教育過程中兒童不良反應發生率(6.00%)明顯低于常規處理的(32.00%),統計學上有意義(P
與此同時,常規處理聯合健康教育過程中兒童滿意程度(92.00%)明顯高于常規處理兒童的(64.00%),統計學上有意義(P
綜上所述,臨床上在免疫接種工作過程中,對兒童及其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其臨床作用十分重大,能夠使家長對免疫接種過程更為滿意,安全可靠,可以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雅,喬媛.健康教育開展在社區計劃免疫接種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5):273-274.
[2] 錢阿林.健康教育在社區預防接種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8):183-184.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時代的變革高考競爭愈發激烈大學不斷擴招,我國高校大學生從數量上較上個世紀出現了質的變化,大學教育也由知識技能的傳授向素質的全面培養轉變。然而,面臨社會轉型與經濟快速發展的特殊時期,身為獨生子女的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與心理問題凸顯,頻頻出現的高校學生蓄意謀殺、高校學生虐待動物、高校學生自殺此類事件,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敲響了警鐘,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方法還存在不斷向前改進的空間。事實證明,大學生行為失范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心理問題沒有及時解決造成的,因此,必須不斷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這也符合中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完善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心理素質、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的協調發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育的界定
道德教育按教育內容屬于價值教育的范疇,但這種道德教育卻規定施教者確守價值的中立,保證在傳播教育時沒有價值導向,其教育內容的僅僅是對學生在進行正確價值取向與理性分析的方法指導;此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本質來講僅屬于知性教育,它無法影響到學生感性與理融的內在的心靈和靈魂,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能整齊劃一、脫離學生個體心理狀況的,也不可能把學生當作填充知識的“容器”和的標準答案統一的“做題機器”而進行簡單粗暴的灌輸和統一思想訓教。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1)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核是一種價值傳播,其關鍵在于根據當下階級發展需要,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政治信仰的一種意識形態的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確定正確的價值取向與道德觀念,根據社會主義的發展需要培養積極上進的知識分子,推進社會的發展進程。
關于心理健康的界定始于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其內容可從心理疾病或變態與健全人格穩定的心理狀態兩個方面理解,心理的健康狀態并不只限于沒有心理障礙或變態心理,還包括個體在社會環境下穩定的適應性、健全的人格與個人心態與內在潛能的完全激發。另一方面健康的心理可以促使個體在相同的客觀環境下將自身能力發揮至巔峰狀態。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為目的,以多種靈活的手段為方法,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促進心理健康水平,形成穩定的積極心態的活動。通過教育提高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建立健全正確的心理健康愿景,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從而樹立積極的心態與有效的自行為,并能在自身心理狀況不佳時尋求可靠的幫助,以達到改善與調節心理健康的目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
1.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層面,教育的本質趨于工具化、客體化等教育趨勢;教學內容上主張實用主義,忽視學生差異化的獨立人格培養;在教育模式上重視基本理論知識的灌輸,輕視學生心理認可度;在教師素養上體現出輕視價值認同,職業道德欠佳等。在主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層面,校園文化活動忽視人文關懷,影響人格塑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整齊劃一的價值取向的倡導,心理健康教育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實踐性,在心理層面上改變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化”和“抽象”的認識和看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依托。新托馬斯主義教育思想主張:教育目的應與人的本質相適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學生主體的認識與教育目的共鳴相得益彰,以學生個性與正確價值取向的共性協調發展為目的。從本質上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大學生以健康的心理體會思想教育的內涵,激發學生的認同的內在動力實現自我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互促進性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教育,通過心理咨詢與疏導,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良好的情緒控制力、堅定的意志、良好的心態與人際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以思想政治為核心,開展道德教育,培養正確的政治觀點,形成成熟的人格,思想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都是為提升大學生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思想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引導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起著心理支持的作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正確的思想政治導向,人的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既受到客觀外界條件的影響,又受到主觀內部因素如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狀況的制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大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熟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品質,引導大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擁有一個最佳的心理狀態是高校生在接受教育的基礎,是培養良好政治素養,思想品質的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個性品質與其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狀態的水平是培養思想政治的基礎,是制約與發展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積極有效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并且在解決學生在思想上存在矛盾時,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式,其效果事半功倍。
3.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意義
從馬加爵殘忍殺害4名室友、車禍傷人后又補8刀最終導致傷者死亡的藥家鑫、復旦大學研究生飲水機投毒事件等等,深究各種大學生惡性事件的因果,其中大部分大學生平日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都無可厚非,事件發生乃至后續的發展讓人額腕痛惜,許多事件都將原因指向高校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在深刻的反思中不難發現,這種高智商的低級犯罪現象是由于大學生人格不健全引起的。從實事求是的角度來看,問題出在面對極端情況大學生心理穩定性差,面對出發狀況時,大學生往往出現瞬時的心理防線崩潰,所有道德與法制觀念瞬時土崩瓦解,這種不穩定的心態引起行為失常,引起平日行為規范良好的大學生成為令人發指的惡魔。其問題根源不在于平日的思想水平,更顯現在其內在心理狀態,因此高校的思想與法制教育應遵循當代學生的特點,針對其心智與心理的變化研究具有針對性、高校的教育方式。教育者與社會學者也應該將心理治療作為解決此類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重要現實意義,我國對于心理教育的認識也應該提升到一個關系到社會穩定的高度來對待。
三、總結
高校心理健康引導與思想政治教育都為培養健全的人格,幫助他們培養健康心態、完善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心理教育創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礎,其內在特點彌補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種種不足,豐富了其教育方法與內容;進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教育的施教方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應當全面貫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創新結合與完善其教育方式,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擺正兩種教育手段的關系。相符依托相互促進,以全面培養大學生素質為核心,充分發揮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真正促進高校的教育水平。(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
參考文獻:
[1] 《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起點》邵獻平,何麗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5期P34―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