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投資與證券實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課程體系的設置不盡合理《證券投資實務》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具有綜合性,它綜合了數學、經濟學、財政與金融、會計、企業管理等學科的知識,學習者需要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為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學院在2013級財經專業群人才培養總體方案中,將課程定位為專業方向模塊中的金融服務領域,其前導課程有經濟數學、經濟學基礎、會計基礎實務與管理基礎,課程的設置體現出學習必備的知識基礎,但缺乏財政金融方面的課程設置,這會給課程的講授和實踐帶來障礙。
2.實踐環節比較薄弱《證券投資實務》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證券市場是一個充滿機會與風險、時效性強、紛繁復雜的市場,中國特色的證券市場更是具有很多新的內容。在現代,網絡資源豐富,將學生帶入到投資環境中,以投資者的角色進行學習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采用“干中學”的方式,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并學以致用,這才是課程的最終教學目的。目前學校在實訓室中很好地貫徹了這一點。然而,課程教學環節還應思考如何與崗位技能相銜接的問題,即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怎么買賣股票和分析走勢,更重要的是服務技能與客戶溝通的理念和方法,包括投資理念的傳遞、日常業務的處理、客戶開發與維護等。最后,我校金融綜合實驗室建設相對滯后,專業化的實驗操作和實踐教學嚴重不足。
3.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不高探討高職教學改革策略,前提是要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有全面的認識。從目前的招生體制來看,高職院校生源的現狀決定了高職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學生整體素質相對較低。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適當調整教學方法,不注意學生的接受和領悟的情況,想當然地進行教學,以至于課程結束時教師覺得該講的知識都講了,可是學生依舊覺得難以掌握,最終導致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差的結局。還有部分學生剛開始接觸課程時熱情很高,但在模擬虧損后,他們往往會有浮躁心理,慢慢地對課程學習的熱情也隨之減弱,以致有的同學在課堂上玩游戲、聊天等行為。再者,現在的學生學習還是以應試為主,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非常差。
4.教學手段不夠靈活《證券投資實務》課程作為一門投資類課程,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但是,隨著教學的深入,理論難度加大,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案例教學和課程實踐安排不足,學生不能很好理解所講授內容,導致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最終,由起初的積極熱情到最后的應付期末考試而死記硬背。而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發現或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二、《證券投資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設想
1.優化教學環節設計
第一,更新教學內容的力度要加強。《證券投資實務》課程本身實踐性強,其知識理論更新都比較快。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結合國外教材體系為學生教學添加新內容,提高其學習興趣。這部分如何體現到現有課程中,需要思考和創新。在授課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機會引導學生,比如在講到證券交易程序時,并鼓勵學生到證券公司網點去觀察投資者如何開設股東賬戶和資金賬戶、購買股票以及與投資者交談。
第二,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課程教學應優化模塊化教學,將課程內容分為若干個模塊,兼顧理論部分(包括考證部分)、實驗部分。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證券從業考試的重難點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掌握證券投資實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強學生考取從業資格證書的信心。其次,如何引入案例教學需要構思。根據教學內容難度的變化,選擇與之配套的典型案例,將復雜的、枯燥的理論用生動的案例表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可便于學生理解,又可供學生討論,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能力。
第三,教學成果評價方式改革與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成果評價方式,必須加強實踐環節考核力度,把課程考核分成實操考試和理論考試,不再簡單地把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增加平時成績、問題解決、項目學習等評價因素的權重,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課程具體設計方案為,考核變為平時過程性考核(20%)+實訓項目考核(60%)+期末理論考試(20%),淡化期末考核色彩,強化平時實訓實踐的考核比重。平時過程性考核由到課率和課堂表現兩部分組成。實訓項目考核由實訓手冊完成情況、項目方案設計及模擬投資成績構成。期末理論考試考察學生對于證券投資基本原理及考證內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結合課外社團活動強化課內教學效果。本課程對應的學院社團是理財協會。理財協會是針對對理財投資有興趣的同學交流的平臺,通過平時接觸、協會活動、專家講座、內部比賽等形式促進學生對證券投資理性的理解與把握,對其人生有很大的益處。金融專業同學幾乎都是協會會員,社團活動是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有益補充與延伸,因此學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培養自己的愛好項目,力爭做到課堂學習與課外興趣的和諧統一。
2.強化實踐教學《證券投資實務》課程實踐教學模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學校應加強師資隊伍的實踐培訓。實踐性教學需要有一批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高素質的專業師資隊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有力保證。擔任實踐性教學的教師,不僅要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證券投資實踐經驗,學校應支持教師定期到社會上的相關對口工作單位進修培訓,了解證券業的最新進展,以便將最新、最先進的知識教給學生,使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做到與時俱進,也可提高教學的社會適應性。
第二,改革證券投資模擬實驗方案設計。運用證券軟件系統,開展以下綜合實驗:一是證券資訊閱讀分析。學會使用證券分析系統,增強搜集、觀察、甄別市場信息的能力,培養對證券市場的敏感性。二是技術分析實驗。學會識別、熟悉主要技術圖形、技術指標,掌握看盤技巧,能對個股及大盤行情做出基本判斷。三是基本面分析實驗。學習使用證券分析系統,掌握基本分析的主要方法。四是股票實盤模擬操作實驗。開設個人股票模擬賬戶,熟悉證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股票買賣技巧。通過模擬投資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教學效果。
第三,新增校外實踐學習方案設計。我院應積極建立足夠的、相對穩定的證券投資教學校外實習基地,如與當地證券公司以及相關上市公司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到實習基地進行實踐,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尤為重要。任課教師對于證券市場信息的把握和敏銳程度往往不如市場專業人士,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聘請實務部門的高級專業人士授課或舉辦論壇,介紹來自市場的最新觀點和實務操作方面的最新模式,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對實務部門的感性認識。第四,加強金融綜合實驗室建設。課程迫切需要相應硬件和軟件支持,學院應該重視金融綜合實驗室的建設問題,及時完善和補充實驗設施,購買和更新相應證券模擬軟件,使學生及時了解和接觸到證券業最先進的電子設備和軟件,為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支持。恰逢學院搬遷新址,經管院實驗室整體籌劃應該凸顯金融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的地位。
3.探索“滾動式”工學交替教學模式
第一,為推行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金融專業可借鑒國內成熟高職院校的經驗,利用在校二年級上半學期或下半學期2—3個月的時間實行在工作崗位學習的辦法。該模式是將全年工學交替教學實習的學生分為若干個批次,每批學生實習周期為10周,實現每批實習學生之間的無縫對接(即中間不斷檔),以免影響實習單位的正常工作。“滾動式”工學交替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工學交替中學生實習期滿回校學習后,崗位空缺的問題,使企業的利益在工學結合教育中與學校利益取得了一致。
第二,以職業素養為質量標準,構建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行業調研數據,很多企業不愿意招聘應屆畢業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學生的職業技能差,而是因為其職業素養的欠缺。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在教學評價中,考慮引入職業素養的教學內容并構建以職業素養為質量標準的“工學交替”成績考核評價體系。“工學交替”教學模式是對學生實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教育的有效途徑。真實的企業環境和企業文化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學院可采用了職業道德(20分)、出勤與守紀(20分)、合作能力(20分)、適應能力(20分)和工作表現(20分)五個項目考慮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并將其作為評定學生成績的標準。
第三,以彈性學分制為保障,完善課程成績評定。為實現培養目標,使學生全面掌握該專業各崗位要求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課程進行調整方式可參考以下思路。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實習崗位所應用的知識有一定的相關性,可采用教師指導、學生自學加課程置換的方法,其課堂教學總學時因工學交替教學實習而比原計劃減少,但工學交替學時可置換其課程的實踐教學學時數。因而該門課程的最終成績由課堂教學成績+工學交替實習成績+1200字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實習報告組成。其比例為2∶1∶1。
[關鍵詞]證券投資收益;盈余持續性;非經常損益
中國證監會于2008年11月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該規則是對2007年的舊規則的修訂。新規則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損益等6個項目。雖然關于新規則對于非經常性損益的確定已被理論界、實務界所諳熟,但是鮮有文獻對于新規則中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的非經常性損益本質作出分析。以上分析對于理論界加深對非經常性損益的理解,以及實務界對現實中非經常性損益交易事項的會計確認都非常重要。
一、一項重要的非經常性損益: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
在2008年非經常性損益新規則增加的6個項目中,其中重要的一項是除同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相關的有效套期保值業務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在企業的現實經濟事項中,對企業會計利潤影響較大的是上市公司持有及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收益。吳戰篪等人(2009)、王偉(20lO)的研究均表明,在2007年度及2008年度有近半數的上市公司參與二級市場的證券投資,且所取得的證券投資收益對企業的利潤影響較大。一些上市公司出現剔除證券投資收益后“轉贏為虧”的現象。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證券投資收益對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的影響較大,證監會將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列為非經常性損益的重要一項,必將對上市公司的投融資決策現在及潛在股東對上市公司定價決策產生重大影響。諸如。監管層要求上市公司在進行配股時以剔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指標作為考核標準,同時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剔除非經常性損益的EPS,以此提醒投資者進行理性定價。
二、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的盈余持續性
監管者將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列為一項重要的非經常性損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財政部于2006年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并于2007年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實施。非經常性損益的新規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新會計準則的呼應。但是。從更深層次上分析,監管層將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作為一種重要的非經常性損益的理論基礎在于,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不具有持續性。
一般說來,上市公司的會計盈余分為暫時性盈余與永久性盈余,暫時性盈余是由公司的偶發、邊緣交易帶來的,本期盈余的獲取與下期盈余的獲取不具有相關性。永久性盈余是由公司經常性的、主業經營所帶來的,本期盈余的獲取對下期盈余的獲取帶有預測性,即本期獲得的盈余項目,下期在正常的經營環境中能夠獲取大體相當的收益,具有可持續性。上市公司會計盈余是否具有持續性一般預示著上市公司會計收益質量的高低,永久性盈余的比重較高,上市公司的會計收益質量就高;反之,上市公司的會計收益質量較低。因此,上市公司會計收益的不同項目組成,則預示著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盈余質量,而投資者是否能夠區分這種盈余質量,對于其給予利潤總額相同但盈余組成不同的上市公司進行區別性定價至關重要。
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上進行證券投資,與其主業經營相比,只能算是一種輔業,因為上市公司不具備專業機構投資者的詳盡分析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王偉,2010)。因此,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對于其主營業務收益來說不具有持續性,即本期上市公司獲取的證券投資收益在下期不一定能夠獲取,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基于此,監管層將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列為一項重要的非經常性損益。
三、上市公司證券投資的交易性質、交易頻率與交易本質
中國證監會給出的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為: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主營業務和其他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主營業務和其他經營業務相關,但由于該交易或事項的性質、金額和發生頻率影響了正常反映公司經營、盈利能力的各項交易事項產生的損益。
首先,交易或事項的性質。上市公司證券投資交易的發生比較反常,明顯與企業的主營業務和其他經營業務不相關,或僅僅是偶然相關,說明該交易或事項是非經常性損益項目。
其次,交易或事項的發生頻率。上市公司證券投資交易不經常發生,只是偶然發生。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沒有證據顯示該交易或事項一定要發生,則說明該交易或事項是非經常性損益項目。
最后,交易或事項對報表使用者的決策影響。上市公司證券投資交易與主營業務不相關。且偶然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發生后。影響了報表使用者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作出正常的判斷,則說明該交易或事項是非經常性損益項目。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證監會將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列為一項重要的非經常性損益,很好地呼應了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在更深層次上,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與主營業務收益相比不具有持續性,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活動在交易性質、交易頻率與交易本質與非經常性損益概念內涵的契合,都決定了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的非經常性損益本質。
[參考文獻]
[1]中國證監會(CSRC).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問答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2008年修訂)[S]
該書結合法律、會計、金融證券三方面的專業知識,參酌資產證券化理論與實務經驗,分門別類地說明了證券化的各種趨勢。在法律方面,該書探討了“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的內容,并論述了資產分割、真實買賣等概念;在會計方面,本書討論了證券化涉及的基本類型與經濟功能。此外,本書參考了相關理論與實例,另辟專章介紹了其他地區的證券化商品實例和證券化交易架構與考慮因素。
作者:王文宇等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價:28.00元
《公司理財》
該書以公司基本理財問題、公司特殊理財問題和公司前瞻性理財問題為主線, 闡述了公司理財的理論體系、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以及該學科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全書共分十七章,第一至第十章討論了公司理財目標、基本內容、研究方法等理財理論與實務,主要包括項目投資與風險投資管理、證券投資。長期籌資、資本結構、股利政策、營運資本管理和公司財務分析等內容;第十一章對公司重組、并購、公司財務困境與清算等公司特殊理財問題展開了研究;第十二至十七章主要闡述的是公司財務預警、公司理財信息化、人力資源戰略與激勵機制、公司財務控制――戰略預算管理。
作者:劉愛東
出版:復旦大學出版社
定價:54.00元
《新企業戰略》
新生企業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現代創業者如何才能成為21世紀經濟的終結者?
該書分為“創業者的實踐”、“企業的運營和管理”兩大部分,除了詳細介紹企業精英在想像力、事業規劃、市場營銷、數字管理、資本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和技能之外,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它提供了諸多成功創業家的真實案例。
作者:(日)大前研一等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38.00元
《戰略管理精要》
本書對當前管理領域的核心主題和熱點問題均有所論述,使讀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戰略管理的精華內容和最新進展。該書不僅很好地概括了經典的戰略管理過程,而且還結合企業資源、交易費用、理論、戰略聯盟等新理念,對戰略管理領域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討。
作者:(美)杰弗里?S?哈里森
[關鍵詞] 美國資產證券化 中國資產證券化 啟示
一、美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歷程
資產證券化是在資本市場上進行直接融資的一種方式。與發行其他金融產品(例如債券及股票)類似,資產證券化發行人在資本市場交易中是通過向投資者發行資產支持證券進行融資。不同之處在于,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還款來源是一系列未來可回收的現金流,產生這些現金流的資產可以作為基礎抵押資產對資產證券化產品起到支持作用,因此,資產證券化的實質是,出售未來可回收的現金流從而獲得融資。
資產證券化1970年興起于美國,當時住房抵押貸款機構將新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進行打包,并通過發行住房抵押貸款轉手證券(pass-through)來為住房抵押貸款籌措資金,僅僅過了不到十年,美國的資產證券化市場不斷對各類資產進行證券化嘗試,形成了四個主要的資產證券化市場:RMBS、CMBS、ABS、CDO,以及后來的各類升級版的經過多次打包的以非實物資產為依托的證券。
資產證券化的最大優點在于它為證券化過程中的相關參與者帶來的好處,包括使發起人資金來源多樣化,資產負債表外化;進一步為投資人提供不同投資風險不同收益的金融商品;解決借款人資金來源不足;當然,對于投資銀行和金融管理當局而言也是有利可圖。在美國,近年非機構擔保RMBS市場中市場份額顯著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占據了相當顯著的地位,這也是其日后破產的“罪魁禍首”。
任何高收益都伴隨著高風險,證券化產品所面臨的風險類型主要有四類:違約風險(default risk)、現金流量風險(cash flow rish)、經營風險(operation risk)、市場風險(market risk)。限于篇幅,僅對違約風險做簡單說明,違約風險或者可以直接稱其為道德風險,是指債務人未能履行合約而導致現金流量不足,無法支付證券化所產生之債券所需的現金流量,美國的次級債危機就是鮮明的例證。
證券化是一個制造各種性質債券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需要眾多的參與機構各司其職,承做貸款的金融機構(或資產持有人)將取得的債權出售給特殊目的的信托(商業銀行或者投資銀行),同時通過信用增強機制控管信用風險,并經由信用等級評級機構驗證評級后,由承銷機構出售給投資人,從而分散了風險。在這一簡單的流程中,存在內在缺陷,使抵押貸款在發放過程中極易產生道德風險。比如美國的次級債危機,一級市場上的按揭貸款提供者直接將資產打包出售, 不承擔抵押貸款的違約風險,忽視風險管理和貸款人自身的償付能力和信用狀況。同時,信用增級和信用評級機構不負責任的評級掩蓋了次級債的風險, 造成高回饋、低風險的假象, 使投資者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增大了違約風險。
二、對中國資產證券化的啟示
這次美國危機盡管造成雷曼兄弟破產,五大投行的銷聲匿跡,美國30 多家次級貸款公司停業倒閉,但是我們有理由認為資產證券化本身并沒有錯, 其錯誤在于這種創新金融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制度缺陷, 中國資產證券化的進程不可因噎廢食, 而是應該在機制設計上吸取和總結美國次級貸款證券化的經驗教訓, 選擇銀行的優質資產證券化。到2005年,國內的資產證券化業務正式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中國人民銀行選擇了兩家國有大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進行試點,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這兩個試點以銀行貸款為基礎資產,分別發行了RMBS和信貸資產支持的ABS,2006年,國內還問世了一種以企業資產為職稱的證券化產品。盡管資產證券化在我過還處于非常初級的發展階段,但是已經表現出了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面對美國資產證券化先期的顛簸,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吸取教訓做好工作:
1.健全的法律體系。對于每筆證券化交易來說,必須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以保護投資者在基礎性資產中的合法利益,最重要的是,當發起人或者賣方處于破產境地時,法律應該保護投資者對證券的基礎資產的追討權。
2.精確的現金流分析。在證券化開始時,發行人應該進行現金流分析,以確定特殊目的的實體的債務能夠按時全額償還。
3.謹慎的會計處理。
4.有公信力的信用評估。信用評級機構及相應的信用評級規則體系在資產證券化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有必要規范資產評估機構的行為,建立完善的資產評估標準體系, 采用科學的評級方法提高我國信用評級機構的素質和業務水平。
5.全面性的投資銀行。我國目前僅有幾家銀行具有經營非傳統銀行業務的能力,然而在整個證券化的過程中,投資銀行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不僅包括協調發行機構處理法律、會計、稅收及現金流分析,還扮演著承銷商甚至做市商的角色,所以我國的銀行應加強投資銀行相關業務能力。
6.培養多樣化的投資者。金融產品的創新離不開金融市場中投資者對其的需求,所以,多樣的投資者有利于資產證券化產品本身的創新性,有了需求,創新才更有把握。
7.培養專業人才。
三、結束語
證券化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金融形勢,通過證券化,我們對于金融資產的風險于現金流量可以重新安排,使其能夠更符合投資人的需求,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其發源地――美國金融市場的動蕩和不安就因噎廢食,我們相信我國的證券化發展才剛剛開始,在邁入全球化的路途中,未來會有些什么新的資產標的物,會有哪些金融創新,我們期待且我們努力!
參考文獻:
[1]扈企平(Joseph Hu)(美):資產證券化 理論與實務[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 證券投資基金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10(a)-0019-01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門應用學科,是研究基金基本理論和基金運行實務的課程,具體內容既包括證券投資基金的基本理論、運營實務,也包括證券組合管理理論、投資規劃、投資策略和績效評價等的理論知識和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是投資學、金融學、理財學和保險學等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課,也是證券從業人員、銀行從業人員、理財規劃師和投資顧問等必須具備的從業技能。
1 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證券投資基金的理論和證券市場的實踐是平行發展的,二者之間又緊密地結合并產生了深刻的交互影響。本課程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大致分為理論性、應用性兩類,可以按各類內容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組織教學。
1.1 基礎理論的教學方式
基礎理論包括證券投資基金的定義、特點、種類、投資運作和績效評價理論,這部分內容是本課程教學中基礎的內容。教學組織方式以任課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占總課時的60%左右;通過課堂講授,增強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運作理論的理解,使學生在掌握證券投資基金的基本原理和知識的基礎上牢固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思維方法和從業人員的道德觀,為日后從事實際工作奠定堅實的金融投資理論基礎。
1.2 實踐內容的教學方式
組織學生到證券公司和銀行現場教學,了解業務流程,學習交易技巧和崗位職責要求,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我國基金發展現狀,學習基金交易規則,提高了學習本課程的趣味性、直觀性和積極性。證券投資基金屬于應用學科,應用性教學內容包括基金發行、申購與贖回、基金上市交易、基金當事人、基金監管、市場營銷、信息披露和監管等內容。
2 探索教學新模式,注重教學方式改革
在不斷強化傳統教學手段的基礎上,還不斷探索教學新教學手段,在近年互聯網手段的不斷發展下,開始嘗試第一、二、三課堂等教學手段相結合,綜合運用的的模式,具體說來有如下教學手段:
2.1 利用課堂教學,通過第一課堂提高學生專業素養
第一課堂是以掌握基本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操作為主的課堂教學活動。第一課堂教學活動既包括理論教學,又包括校內模擬實踐和校外現場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多采用案例法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整體感知能力,提高學習效果。校內模擬實踐主要通過專業證券實驗室實現,在實驗室中學生按照實踐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基金模擬投資和基金模擬運作等相關實驗,提高動手能力,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校外現場實踐教學通過實習基地實現,上課期間組織學生到證券公司和商業銀行進行現場教學,實地觀看和工作人員對基金認購、申購和贖回的辦理過程,一般要求學生在現場模擬該過程,提高實踐操作技能。
開放的第一課堂教學方式使得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生動形象,容易理解,并且能促使學生盡快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
2.2 利用互聯網,通過第二課堂拓展學生視野
第二課堂是通過互聯網,利用網上師生互動平臺、QQ群和共享空間、博客和公共郵件等加強與學生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第二課堂,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師與學生能夠不間斷的進行交流和學習,現代教學方式的應用使得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極大的提高。
2.3 參加模擬交易大賽,通過第三課堂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第三課堂是依托金融模擬交易大賽和院系社團組織開展學術科研活動。近幾年先后組織我院學生參加世華財訊全國大學生金融模擬交易大賽、贏在新起點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和民族證券杯證券營銷大賽等不同形式和層次的比賽,通過這些比賽鍛煉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與教學緊密相關的、幫助學生把第一課堂的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的各類課外學習和學術科研活動;組織多形式、多層次的業務大賽及其它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投資大賽。
3 實施差異化教學法
在教學中應積極實施差異化教學法,即在教育目標上承認差異性,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對學生基礎知識和理論教育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具體來說,差異化教學可以表現為二個培養方向:一是應用型人才,通過現場教學、開放證券模擬實驗室、舉辦投資大賽、創建實習基地等手段,引導學生參與投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戰業務能力,培養動手能力強、具有一定營銷能力的學生,為學生就業打下基礎。二是研究型人才,鼓勵具備較嚴密思維和性格沉穩的學生系統學習分析理論和理財規劃等知識,向著投資顧問、理財規劃師的方向發展,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專升本考試科目
專業 代號 本科專業代碼、名稱 專科專代碼 專科專業名稱 考試課程 01
02
03
04
020101經濟學 020102國際經濟與貿易 020103財政學 020104金融學
620101
財政
經濟學
620102
稅務
620104
國際金融
620105
金融與證券
620106
金融保險
620107
保險實務
620109
資產評估與管理
620110
證券投資與管理
620111
投資與理財
620201
財務管理
620203
會計
620204
會計電算化
620301
經濟管理
620302
經濟信息管理
620303
國際經濟與貿易
620304
國際貿易實務
620305
國際商務
05
030101法學
690101
司法助理
法學基礎
690102
法律文秘
690103
司法警務
690104
法律事務
690105
書記官
690107
檢查事務(豫)
690201
刑事執行
690302
司法鑒定技術
(1)課程教學時間短,學生素質較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投資與理財專業學制時間短、定位低,受此限制,課程體系相對本科教育過于淺顯簡單。這使得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畢業生所需的理論基礎知識不扎實。(2)課程內容容易出現重復和交叉。投資理財課程體系內容龐雜,包含證券投資、投資規劃、理財規劃、資產管理、外匯與期貨、市場營銷等多個領域的知識,每方面都有所涉及,很難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和交叉。(3)實務教學案例嚴重不足。我國個人理財起步較晚、經驗不足,到目前為止,只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尤其是家庭理財,最近幾年才逐步發展起來,還停留在無差別、無個性化服務的水平上,國內成熟的鮮活理財案例很少。
二、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設置中的難點
(1)專業培養方向寬泛,課程設置范圍廣。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服務于銀行、證券公司等機構的,掌握證券投資與綜合理財知識,具有證券經紀服務和綜合理財規劃能力,能夠從事客戶理財方案制定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對應的就業崗位主要是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因此,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至少涉及銀行、保險、證券等三個大的專業方向。如果課程的開設囊括這幾個方向的話,必然導致教學內容多而雜、廣而淺,培養的學生貌似“樣樣通”,卻樣樣都不能精通,給學生的就業造成被動。(2)基于工作過程而設置課程體系對投資與理財專業不適用。基于工作過程設置課程體系是當前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趨勢,課程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專業理論知識的要求是以夠用為度,不需要全面掌握。然而,投資與理財專業對理論功底的要求很高,其豐富而全面的理論知識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相反,工作過程卻相對簡單。(3)校企合作難度較大,制約了實踐教學的開展。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是高職專業教育獲取校外優質資源的較好途徑,通過引進行業企業的優秀人才參與高職教育,可以更好地實現學校與社會的對接,從而達到學生一畢業就能直接上崗的目的。但是,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校企合作開展難度較大,主要的阻力來自社會,而不是學校。國家對金融企業的嚴格監管,導致金融企業難以正式與高職院校開展合作,校企合作在很多時候只能采取松散的而不是制度化的方式進行,合作的可持續性難以保證。在這種背景下,投資與理財專業的實踐教學更多的是采取校內仿真模擬實訓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的開展受到制約。
三、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開發的原則
(1)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原則。投資與理財專業課程是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涉及投資學等多門課程知識的運用,同時,金融市場變化非常快,學生知識更新的速度也要相應加快。學生如何較快掌握知識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是投資與理財專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高職學生的專業學習時間只有兩年半,需要學生在短時問內掌握所需的理論知識,并能靈活加以運用。因此,要將理論學習的知識點都和實訓聯系起來,讓學生在進行知識積累的同時,逐步提高投資理財綜合能力。(2)校企合作的原則。高職課程開發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完善以下環節,以保證整個開發過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這一開發過程離不開課程專家和企業行業能工巧匠的指導,需要校企雙方加強合作。然而,實際操作中卻遇到很大的困難,校企合作只是學校的一廂情愿,企業很難真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因此,高職院校課程開發呼喚一種可靠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這一模式協調好學校與企業間的利益關系,使教師和企業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工作。
【關鍵詞】國際投資 實驗實踐教學 網絡平臺實驗教學 學科競賽
一、文獻綜述
目前關于高校經濟管理學科實驗教學模式的探討較多,如衛慧平(2010)認為高校經濟管理學科實驗教學模式按實驗內容劃分,可分為自主型、合作和研討型實驗教學模式三類別,按實驗技術層次劃分,可分為傳統的實驗室教學模式,網絡實驗教學模式,社會實踐教學模式[1] 。吳凡和潘峰(2012)提出了國際商務實務模擬課程的4Cs教學模式,即Case study案例教學法,Computer support電腦輔助教學,Counseling instructing校外實務導師咨詢性指導,Cooperation &Competition合作與競爭互動[2]。NS Cardell,R Bartlett(1996)探討了大學本科經濟學的實驗教學模式[3],Gyorgy,K.研究了企業金融課的實驗教學方法[4]。
國際投資實驗或實踐教學模式的相關研究仍然較少,南雪峰(2013)提出除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可以嘗試讓學生投入最低限度的實際資金進行階段性國際投資實戰,或組織專題講座(由跨國公司、金融機構的專職人員講解現實中國際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或進行分組小論文寫作等形式的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5]。李輝,侯志銘,高嘉琳(2014)等提出了利用最新國際投資案例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或由學生分組自選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案例制作PPT進行課堂演示和講解等方法[6]。程金亮(2014)提出國際直接投資部分的實驗教學可以嘗試體驗式教學,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來了解國際投資的真實過程,打破傳統的以老師和黑板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探索師生互為主體的新型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7]。Chen Xiaoying,Yur-Austin Jasmine(2013)探討了國際投資學課程中模擬投資組合項目的教學意義[8]。
總之,國際投資實驗和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還不夠深入和全面,也沒有形成成熟的體系,因此需要結合國際投資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上升和投資形式不斷創新的背景,積極創新相關實驗實踐教學模式。
二、傳統的國際投資課程實驗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投資學課程地位低導致國際投資實驗實踐教學不受重視
國際投資學作為證券投資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金融學和國際貿易學等多學科相關的交叉學科,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和國際金融專業的一門重要選修課。但根據筆者抽樣調查,發現一些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和國際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30%的方案并沒有把國際投資學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常用投資學、證券投資學、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等課程代替。即使是在納入教學計劃的方案中,只有40%左右的高校單獨開始國際投資實踐課或實驗課,且國內現有經典的《國際投資學》教材體系偏重理論性和學術性,體現了國際投資學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特征。
(二)教學項目定位不明或內容不全面
其一,根據對相關教學大綱的抽樣調查,已經開設的國際投資實驗或實踐教學課程中,大部分仍然存在教學項目定位不明確或內容不全面的問題,如有的教學大綱強調一般性的國內市場證券投資和金融投資項目,沒有國際證券市場或國際投資的內容,國際化環境模擬的特色沒有體現出來;而有的教學大綱的實驗實踐項目和內容雖然體現了國際性特色,卻片面的退化為外匯投資實驗課程、國際金融與外匯投資實驗課、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實驗(跨國公司實物資產的取得方式-跨國并購、國際投資環境評價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等)或國際直接投資案例教學課(招商引資策劃方案和投資環境分析)等項目,忽視了如美股投資,國際指數期貨,黃金交易等國際間接投資項目和內容。其二,根據對國際投資實驗實踐教學軟件或教學系統的抽樣調查,筆者發現有的國際投資實驗實踐課程使用網絡版金融實驗室,提供的實驗項目只有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投融資等相關內容,實驗項目只有公司風險和風險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融資及財務管理,金融投資行業專業課程等。某國際投資實驗實踐教學課程只使用一套外匯交易模擬系統從事國際金融外匯模擬實驗,或利用某金融軟件高校金融實驗室進行國際金融與投資模擬實驗,實驗項目只有股票、商品期貨、外匯模擬交易、黃金等間接投資內容,而且股票和商品期貨產品類別只限于國內證券市場等產品,沒有國際化特色。其三,根據實驗內容的語言環境而言,多為中文,缺乏雙語甚至全英文的實驗環境。因此,現有國際投資實驗實踐教學課程存在國際化特色不明確和內容不全面的問題,且缺乏教學內容全面的國際投資實驗教學軟件。
(三)實驗項目創新性不足
一方面,從實驗項目的特征來看,現有國際投資實驗實踐項目中多為驗證性和設計性項目,如證券,外匯等間接投資和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等直接投資等,實驗指導書和實驗報告格式較固定,而探究性項目和創新性項目較少。另一方面,從實驗中學生是否合作的角度來看,自主型實驗較多,合作型和研究型實驗較少。如證券投資主要是使學生了解注冊開戶、證券發行、證券交易委托方式、證券投資基本面分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模擬交易、證券分析軟件系統的使用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跨國公司海外并購或海外上市主要學習國外投資環境和政策、海外并購或海外上市的政策和流程、投資風險分析等內容。而如國際商務談判這類多角色合作或競爭實驗的項目較少,跨國公司經營戰略或投資風險分析等研討性項目較少。
關鍵詞:證券投資學;非金融專業;教學手段
證券投資學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應用性較強,也是一門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證券投資理論的基礎知識,還應具備獨立自主進行實際投資分析的能力。因此,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實踐運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時對教師在證券投資學教學中如何適應高職教育的教學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高職非金融專業學生學以致用,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滿足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有必要探索證券投資學教學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改革,以促使教學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高職非金融專業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踐相脫離
針對高職非金融專業,證券投資學的教學目標看似很清楚:“使學生學會證券投資”,然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往往變成了“使學生學會證券投資學”,這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1]。于是,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重課堂講授輕模擬操作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結果,學生學完以后,只懂得理論知識,動手操作能力非常薄弱。這就與高職教育的目標相背離了。
(二)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在對高職非金融專業的學生授課時,一直采用的是“一只粉筆兩本書”作為教學工具。但是在講解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時會涉及大量的圖表,需要看大盤才能理解理論知識。這些圖表想在黑板上畫出來比較困難或者根本不可能實現,結果造成老師講課空洞、乏味,學生聽課效率低下。
(三)缺乏實踐環節、課程結構設計不合理
證券投資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證券投資學課程都會有一定課時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從投資者角度進入證券市場,感受證券市場的漲跌變化,培養學生的市場感覺,磨煉心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否則,學生永遠不會明白證券市場到底是什么樣,理論聯系實際也只能是一句空話。但是對于高職非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課程體系的壓縮,導致在教學計劃中根本沒有設置教學實踐課,有的雖然在形式上設置了教學實踐課,但落實起來不是很到位,所以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四)教材難以適應高職教育的需要
我們現有的教材理論介紹過多,過于呆板,對于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內容在教材中很少涉及。如國有股減持、QFII、QDII、ETF、LOF、權證、股指期貨、央行票據、可分離交易債券、融資融券、市價委托、大宗交易、開放式回購、中小板市場、三板市場等內容很少在教材中反映[2]。很多學過證券投資學的同學對這些概念茫然無知。另外就是游戲規則的變化,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是證券法規全面修改的時期,證券發行、上市以及交易規則都進行了大幅度修改,但即使是最新版的教材對上述內容都很少涉及,對規則修改更是沒有反映。這些都難以適應當前高職教育的教學需要。
二、高職非金融專業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明確教學目標
對于高職非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設定不同的目標。證券投資學教學最基本的目標就是教會他們證券的交易,最低的目標是學會炒股。不僅要知道開戶程序、交易的方法和技巧,還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方法,為市場和社會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資者。中級目標是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證券業的大發展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很好的機遇,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技能,要求學生參加并爭取通過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中的證券經紀類考試,獲得證券經紀從業資格證書。高級目標是為同學們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證券業對人才的需求,相當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學科的知識背景,而不僅僅是單純的金融證券知識。
(二)教學手段的改革
用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取代以往的“粉筆+黑板”的老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滿足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
1、案例教學
選擇與證券投資學教學內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將一些難以理解、繁瑣枯燥的教學內容運用生動的案例表現出來,提供給學生分析討論,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現實問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再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將知識的傳授與知識的運用有機結合起來。
2、模擬教學
通過模擬證券投資實戰環境,采用實證分析教學,將證券投資分析理論與證券市場的實際操作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和風險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具體操作上,利用證券行情接收系統,實時接收滬、深股市行情,演示大盤和個股行情走勢;利用證券實時分析系統,演示主要技術指標,結合典型圖形講解技術指標的運用;利用模擬股票交易系統,建立操作規則,利用虛擬資金和虛擬撮合,實現從交易、結算、風險管理全過程的操作。同時,通過讓學生扮演證券市場投資者的角色進行模擬投資活動,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際環境中具體運用,通過模擬操盤預測市場行情變化,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全面、扎實地掌握證券投資知識。因此,模擬投資活動的開展,更突出了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是課程設置的一個較高的層次。
3、多媒體教學
證券投資分析是證券投資學中最重要的、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由于證券價格在證券市場中的波動起伏是撲朔迷離的,所以,證券投資技術對于提高投資人的判斷能力有較大的幫助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增強對證券市場未來的預見能力,躲避即將來到的風險,任何一個投資者(機構)都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技術分析方法。所以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一直在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這方面的實際分析能力。而技術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標分析和圖形分析K線圖、缺口理論、形態分析、成交量分析、移動平均線分析等,若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要現場設計黑板,描畫技術圖形,列舉證券投資實例,還要通過察顏觀色、個別提問等方式從學生那里獲取反饋信息。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率較低,原本生動有趣的知識在學生看來也索然無味。而通過多媒體創作工具,則可以將以上理論結合市場形態中的實際材料,用立體的圖表編寫出重點突出、形象生動的“電子講稿”[3]。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繪制出K線圖以及各種K線組合,通過形狀、大小、色彩、閃爍、修飾等屬性來突出關鍵圖形和指標,并利用Powerpoint的動畫演示,形象地講解了葛蘭碧的移動平均線法則;運用了Flash的動畫技術,生動、貼切地向學生們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過程,加強學生們的直觀感受和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三)修正教學計劃,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要改變過去教學沒有實踐環節或是把實踐教學形式化的狀況,使實踐課時占總學時的12以上,這樣學生可以邊學習理論知識邊進行實踐操作。由于高職非金融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壓縮,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到證券公司進行崗位實習和訓練。另外,要改變現有考試方式,增加實踐環節考核力度,把證券投資學這門課的考試分成實務考試和理論考試兩部分。
參考文獻
1徐懷業。關于高職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遼寧高職學報學報。2007,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