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海綿城市的功能及作用范文

        海綿城市的功能及作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海綿城市的功能及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海綿城市的功能及作用

        第1篇:海綿城市的功能及作用范文

        關鍵詞:海綿城市;鋪裝材料;生態環境;透水性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05102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全民小康政策的實施,城市化發展越來越迅速,城市的數量在急劇增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環境的污染導致的霧霾問題,水資源短缺、河水污染、城市內澇、排水困難,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成為了我國的當務之急。由于城市的道路結構絕大部分都采用不具有透水性的材料,那么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關鍵在于道路材料的選擇。2014 年 11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標志著海綿城市的建設已被國家提升到了國家環境的高度上來。透水性鋪裝材料的出現正是解決我國當前城市內澇問題的關鍵。透水性鋪裝材料的使用不會污染環境,它是綠色的環保材料,為我國實現綠色中國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同時,新興透水性鋪裝材料的出現還會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2 海綿城市和透水性鋪裝材料的存在意義

        2.1 海綿城市

        由于城市擴張和環境污染等因素導致城市頻頻面臨自然災害,強降雨量導致的城市內澇和水災問題使城市的穩定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地面的硬質材料鋪裝和城市不堪重負的排水防澇系統都是急需關注的問題。海綿城市這一新的代名詞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綿一樣具有較強的彈力和適應能力,能保障城市經濟和環境更好的發展。在遇到內澇和水災時將雨水滲透到地下儲存,經過凈化合理利用。海綿城市的建設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必須要保護生態環境這一大自然法則。透水性鋪裝材料的研制與應用解決了雨水徑流對道路土壤結構的破壞,減輕了城市排水防澇系統的壓力,通過透水性鋪裝材料的使用將雨水滲透到地表,令雨水凈化儲存。待水資源短缺時得以利用,解決城市用水問題。

        2.2 低影響開發理念

        海綿城市離不開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低影響的理念是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源頭控制機制和設計技術,控制暴雨所帶來的徑流和污染問題,使開發區域盡量接近于開發前的自然水文循環狀態。在低影響開發過程中,盡量避免因開發手段和方法造成的開發場地地質的破壞和水質的破壞問題。透水性鋪裝材料具有較強的透水性,可以將雨水滲透到地層表面。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地質結構,遵循了保護自然這一生態法則。

        2.3 提高城市雨水疏導能力

        城市傳統地面排水觀念認為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通暢,城市的排水系統越先進。實際上這種思維存在兩方面局限性:一方面城市硬質鋪裝趨于逐漸擴張,城市防洪壓力較大,許多城市排水系統的排水能力及速度難以適應城市擴張的腳步,許多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出現了“逢雨必澇”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則是這樣的排水系統無法循環利用雨水,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同時,夏季降雨量增多時,由于地表徑流未能合理補充地下水,反而造成城市內澇這一困局。而透水性鋪裝材料能夠很好地克服這兩個弊端,形成環保而高效的排水系統,一方面能迅速適應城市擴張的快速與大范圍規模,減小城市防洪壓力,緩解城市內澇;另一方面能夠循環利用雨水,合理利用水資源。下滲過程中能夠及時滋養植被根須,另外儲存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在減少了水資源浪費的同時還能應急城市的用水需求。

        3 透水性鋪裝材料的發展過程與應用

        3.1 透水性鋪裝材料的演變

        透水性鋪裝材料并非近現代才被發明和使用,實際上它在國內外都有著比較悠久的使用歷史。青磚、青瓦、砂礫、石板等材料,都是中國古代園林與城市建設中經常使用的材料,而它們都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歐洲的傳統透水性鋪裝材料為也較為類似,砂石、石塊與草地的結合是歐洲宮苑景園常見的景象。透水性鋪裝材料的產生實際起源于西方國家,但現在的透水性材料實際意義是指在古代的基礎上增強其原有的屬性值,對硬度,耐磨度,透水性都有較高的要求。對于現代意義而言的透水性材料在20世紀就應用于道路的建設、城市的路面建設,現在更是作為一種環保型綠色的道路建設的主要材料。

        3.2 透水性鋪裝材料的應用

        透水性鋪裝材料的類型可以分4類:透水性水泥混凝土材料、自然型透水材料、透水性新材料和陶瓷透水磚。透水性混凝土材料主要應用于工程和道路建設;自然型透水材料透水性新材料因其有著良好的視覺效果而多用于景觀設計、園林工藝;陶瓷透水磚是燒制而成的,人行道是其最好的應用。

        4 透水性鋪裝材料在城市道路中的應用

        以前城市道路的建設采用的大多是硬質型材料,滲水效果差,在面臨強降雨時,城市排水防澇系統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嚴重時會導致城市內澇和水災。為保障城市的發展,采用了透水性鋪裝材料進行路面建設,透水性鋪裝材料滲水效果顯著,大大地減輕城市的排水防澇系統負擔。在載重問題上,透水性鋪裝材料弱于硬質型材料,但為滿足其載重要求,透水性鋪裝的路面結構應有著特殊性。透水性鋪裝路面的結構應該在自然土壤上鋪一層透水土工織物,在其上面墊上基石和過濾層,最后再鋪上透水性混凝土和透水性瀝青為面層。下雨時,雨水會通過層層鋪裝快速進入到地質表面,形成自然循環,不會破壞地質結構。雨水滲透到透水性鋪裝路面后會被凈化儲存在土壤中,各類生物會得到充足的水分來綠化城市環境,同時為城市提供用水,解決城市用水問題。

        5 透水性鋪裝的生態功能及意義

        5.1 透水性鋪裝的生態功能

        透水性鋪裝路面透水性明顯優于硬質材料路面。從城市視角來看,能更好地保護地質結構,防止城市內澇和水災同時,給城市植物提供水分,凈化空氣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從生態角度上維護了自然生態平衡,更具備生態功能。

        (1)雨水能夠快速下滲到城市土壤,還原為地下水,一方面減少了城市地面徑流,另一方面使得城市下墊面能夠充分地和大氣進行水氣交換。同時因地表徑流減少,攜帶污染物的機率也隨之降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污染度。

        (2)透水性鋪裝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其表面溫度及濕度要優于非透水性鋪裝。透水性鋪裝起到了調節溫度及濕度的作用,即高溫季節時,透水路面要更為涼爽;干燥季節時,透水路面要更為濕潤。良好的透水性及透氣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城市的生態環境,使得下墊面生態空間得到了良好保護,植被根系能補充充足的營養成分,間接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3)透水性鋪裝中多孔隙結構能夠吸收城市噪音、減少強光反射。非透水性鋪裝往往在降雨過后路面上存留積水,陽光強烈照射下會產生強光反射,對行人及過往車輛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透水性鋪裝能夠很好地克服這一弊端,及時下滲,一方面滋養植物低下根系,一方面減少了地面上安全隱患。

        5.2 透水性鋪裝的生態意義

        透水性鋪裝材料是綠色的環保材料,對于透水性鋪裝材料的選擇和使用有利于生態環境的發展,有益于城市人民身心健康,很大程度上節約資源和廢物利用。當今世界,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困擾著人們,保護生態環境刻不容緩。綠色建筑材料成為建筑行業中的主要材料,占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由于透水性材料在建筑中環境綠化效果十分明顯,其在原料采取、產品制作及廢物處理上也都有著良好的生態性。工業廢料、建筑垃圾都能用于透水性鋪裝材料的制作,即減輕環境污染,又提高經濟效益,維護了生態環境。透水性鋪裝材料可以重復利用,展現出它作為綠色材料的一面。隨著透水性材料的出現,作為21世紀新型綠色材料,被世界各國家追捧和推崇。透水性鋪裝材料也為綠化地球作出保障,是人類邁向綠化地球的重要一步。

        6 結語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環境受到嚴重的影響,城市化速度在加快,城市內澇和水災問題急需解決,海綿城市必然成為我國未來城市的主要發展趨勢和潮流。透水性鋪裝材料完全符合作為節約資源、廢物利用、保護生態環境的新時代綠色建筑材料的要求,將被得到廣泛應用。為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了解透水性鋪裝材料的特點及其結構,清楚掌握路面結構,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科學的保障。雖然透水性材料存在價格偏高、承載力偏小等問題,但從社會生態環境長遠角度考慮,必須堅持海綿城市這一策略,實現人類可持續的生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睿智.基于海綿城市視角的透水性鋪裝材料的研究[J].江蘇建材,2015(6):14~17.

        第2篇:海綿城市的功能及作用范文

        關鍵詞 :生態惡化 地下水 雨水收集濕地景觀

        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abnormal expansion. Negative effects of mega city structure development facing the most serious. For example, the city traffic jams drought, floods and other disasters,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haze weather, the greenhouse effect. Ecological landscape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ity environment.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have been imminent.

        Keywords: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groundwater, rainwater collection, wetland landscape

        中圖分類號:TU984.1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我國近些年發生的一系列城市生態惡化的事件,已經讓人們從城市化建設的浪潮中警醒。以俞孔堅老師為代表的一些學科領頭人所宣揚“綠色革命”正是可以挽救現在這種生態惡化的強心劑。這里從生態景觀的角度去分析和探索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分析如何將生態雨水收集系統運用在城市的景觀設計當中,盡可能營造舒適,怡人,賞心悅目的生態景觀。

        1.1生態雨水收集系統

        所謂生態雨水收集系統的概念是相對于目前我國巨型城市地下的雨水管網建設而言。這個概念的提出是針對近些年發生的一些重大的生態事故,利用生生態系統去合理的收集與儲存雨水。這種手法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既能及時的補給地下水資源,儲存一定量的淡水資源,又能避免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1.2生態雨水系統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體現

        針對這些城市的生態問題,生態雨水收集系統的目的和宗旨就浮出了水面。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將淡水資源及時的保存,不僅充分對地下水資源及時的補充,而且還能對儲備的雨水加以利用。將這樣的一套生態雨水的收集系統取代城市的雨水管網,是可以避免許多尖銳的城市生態問題。

        2.2.1濕地

        濕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澤地等帶有靜止或流動水體的成片淺水區,還包括在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濕地生態系統中生存著大量動植物,很多濕地被列為自然保護區。濕地的主要的特質有1、以水生植物為主。2、底層土為濕土.這兩點特征就說明了濕地有著很強的吸附和過濾的功能。就像是天然的海綿,不僅可以吸附大量的雨水,還可以對污水起到過濾和自凈的功能。這是天然的植物的土壤與水的混合的作用。

        從景觀設計的角度去考慮這樣的生態雨水收集系統,濕地便成為嫁接景觀與生態雨水系統最好的紐帶,是打造小生態系統最好的平臺。讓雨水可以直接滲入到地下水區域,并且還具備凈化水體的功能。這樣在城市中通過增加這樣的濕地的數量,點面結合使之成為城市的綠肺,借此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這個看似簡單的手法卻可以成功解決上述諸多嚴峻的生態考驗。

        1.3濕地景觀的設計手法和原則

        用人工手法營造濕地環境主要有生態的池糖,稻田,小面積的水庫。但是僅僅這樣的純自然的景觀效果未必能達到大眾的審美需求,人們會覺得過于生態,人對于缺乏人工痕跡的場地是有一定的排斥,認為場地不具有親和力。那么對于這些池塘,稻田等小濕地環境,如何從景觀設計的角度上對場地進行提升便是此處研究的重點。這里將用于提升濕地景觀的要素大致分了三類。小品和雕塑、木棧橋、生態的鋪裝。

        1.3.1小品與雕塑

        小品和雕塑是景觀設計中常用的設計手法,是為了提升空間的品位和提升景觀的檔次和形象的點睛設計。在傳統的城市雕塑的設計中可能會更多的去考慮細節的雕琢和尺度的大小,以及材質的運用。也就是設計更多是從本體出發。

        在濕地的景觀中,由于呈現出來的是大面積的原生態形象,是一種缺乏“人味”的場所,因此,小品和雕塑的合理布置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們不僅是對場地景觀效果的提升,更是讓場地環境變得更加富有親和力,吸引更多的市民在這里駐足,休憩。

        另外,濕地景觀中的小品和雕塑的類型和傳統的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雕塑類型的不同在于其所處的環境。濕地景觀中的雕塑小品所處的大環境是一種純自然生態的濕地。和城市中遍布人工痕跡的景觀是有著完全不同的感覺。試想一下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放置一件非常具象的“大衛”雕像,這樣的畫面會顯得格格不入。濕地景觀中的小品和雕塑的設計更多不是突出自身的造型和細節,而是為了烘托整體的場地生態環境,也許是簡單的一種色彩,或是簡單一種線條,融合在場地中就顯得格外的富有生機,簡單的一種手法就使整個場地空間變得靈動,富有生機。

        因此,濕地景觀中的小品與雕塑有著自身的特質,它的設計主要是圍繞著如何將原生態的場地變得富有生機,更加有親和力這些角度出發。依附于環境,卻又靠自身新穎的特質去提升環境。

        1.3.2 木棧橋

        木棧橋在濕地景觀運用較為普遍,它的合理運用可以打造良好的景觀效果,還能更好的為人服務,方便市民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這些要素是木棧橋設置的宏觀原因。從微觀上看但木棧橋根本的作用是為濕地景觀提供生態的步行要道,成為重要的交通紐帶。在濕地的生態景觀中,場地的地表幾乎覆蓋全部是濕土和水,人們很難在其表面行走。因此,在以人為本的原則下合理布置相應的木棧橋。這樣就為人創造了在濕地景觀中穿梭的路線。

        木棧橋的主體結構主要分為鋼結構的支架、防腐木的橋面以及鋼架或木質欄桿三部分。這種結構的優點在于,輕荷載,又十分的牢固,可以保證人身的安全。另外防腐木這種材料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的材質,因此木棧橋的植入可以與濕地環境很好的融合,它更是一種人工與自然結合的產物,增加了濕地景觀的人工要素,更加具有親和力。

        1.3.3 生態的鋪裝

        生態的鋪裝的作用與木棧橋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為行人提供行走的交通路線。只不過木棧橋是一種構架,而生態鋪裝使直接作用于地表。

        生態的鋪裝是不同與城市建設的硬質鋪裝。它的特點就是不切斷地表與地下的聯系,為人提供活動與行走的空間。而城市的硬質鋪裝使幾乎完全阻斷了地表與地下的聯系。這點也是城市生態建設中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例如,硬質的河床與河堤,硬質的柏油馬路,石材的鋪裝。這些日常生活經常運用的建設手法都屬于硬質的鋪裝。

        生態的鋪裝是有間隙的,是可以保證雨水的滲入。這就完全打破了傳統鋪裝的手法了。首先是墊層中,像混凝土墊層這種硬質的墊層就不復存在。另外墊層的厚度也相應減少,保證墊層的通透性,使得地表可以良好的呼吸。其次是地面的處理,同樣相應的水泥,柏油路面就會相應的減少,取而代之是卵石,碎石,或是有間隙的石板與草坪的結合。將這些元素的鋪裝重新組合,會有著良好的視覺感官和趣味的體驗。

        因此,生態的鋪裝也是濕地景觀的造景手法中重要的手段。

        3.1結語

        我國未來城市的生態建設任務還十分艱巨,僅僅表面上做文章是難以解決城市生態的問題。生態的雨水收集系統和濕地景觀要想在城市中普及還需要相當漫長時間,光靠一些學者與設計師呼吁和倡導是很難普及的。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去認知和接受。這就需要現代城市生活的公民從價值立場,從生活習慣上徹底的改變。徹底的將現在的城市化建設。每一位公民都應當樹立起這種決心和責任。為我們的后代留下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 俞孔堅。《反規劃途徑》[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09

        第3篇:海綿城市的功能及作用范文

        以往我國與風景園林學相關的景觀設計一般很少融入雨水管理理念。2014年在我國大力推行“海綿城市”的大背景下,低影響開發技術正逐步走進國人的視野,這一措施下的雨水管理相比傳統雨水管理有著多方面的優l從。筆者基于生態自然雨水管理的景觀設計,探究了南京金港科創園雨水管理與藝術設計項目中低影響開發技術的應用,通過模擬自然雨水蒸發、入滲的徑流管理過程,結合低影響、生態化、藝術化的雨水管理工程措施,達到對景觀設計與雨水管理的藝術化的有機結合。該項目是結合了低影響開發技術雨水管理理念的藝術化設計的典型案例。

        1 研究區基本情況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市城市化的腳步越來越快,城市化率從1978年的 48.6%上升到了2013年的80.5 %,位居江蘇省第一。預計到2020年,南京市將建成全國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城鎮化水平穩定保持在83. 0%左右。

        降雨情況方面,南京市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降雨量為1 082. 5 mm,最大年降雨量1 825. 8 mm,最小年降雨量647. 9 mm ,常年平均降雨117 d,在我國年降雨量在800 mm以上的即為濕潤地區,可以得出南京市降雨量充沛,濕潤型的地區氣候十分適合植物生長和雨水收集與管理。

        南京市在每年5-9月為汛期,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60%左右,特別是梅雨時節,雨量較大,曾出現過24 h降雨274 mm,2 d降雨320 mm,7 d降雨396 mm的記錄。硬質化地面較多的城市由于梅雨的原因較易發生雨水的洪澇災害,所以對于城市綠地進行雨水管理,使其在暴雨情況下調蓄雨水,具有雨水收集管理功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土壤情況方面,南京市土壤基本類型為地帶性土壤和耕作土壤2種。研究顯示,隨著南京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土壤被不同程度地壓實,造成了土壤結構、孔隙度和孔徑的變化,導致南京市城市土壤的入滲率、初始與穩定入滲率之間的差異增大。其中一些土壤壓實嚴重的地區出現了水分入滲的限制層,這些地區土壤的入滲率顯著下降,直接導致地表徑流的增加,易造成自然災害。

        南京地下水情況方面,資料顯示,南京市地下水天然補給資源總量為每年7.27億t,可開采量為每年3.79億t,在現狀條件之下,南京市的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壓力較小,地下水量豐富,但地下水的分布很不均勻。在很多地區,由于城市建設及人類活動導致地下水污染較為嚴重。根據江蘇省水環境監測中心2010-2015年15個監測井主要污染物的監測數據,南京市境內監測井地下水氨氮普遍超標,污染物濃度波動較大,2010-2013年污染逐漸惡化,15個監測井的氨氮含量已全部超過了《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 GB/T 1484-93 ) II類水標準。其主要原因有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地表水污染導致的地下水污染加劇。

        以上情況反映出,對南京市進行雨水綜合管理,措施上應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增加土壤雨水的下滲力,減少雨水徑流導致的地表水污染,減輕城市排水系統壓力,使得雨水利用、防洪減災、景觀規劃、改善環境等功能融為一體。

        2 項目介紹

        2.1 區位及項目規劃范圍

        南京金港科技創業中心成立于2000年10月,2004年12月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中心位于南京市東北部的棲霞區,科創園地處仙林大學城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間地帶,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南京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發展的重要基地(圖1)。

        整個科創園總用地約為160 000 m2,按建設工期分區,金港創業中心主要區域包括金港一期場地、金港二期場地。其中一期面積為101 300 m2,二期面積為58 700 m2。景觀設計范圍即金港科創園二期入口景觀帶,對設計場地進行實地調研,整個設計場地面積為11 035 m2(包括一期二期建筑旁綠地、中央分車帶綠地),其西南方向為金港二期建筑群,東北方向為金港二期入口道路。規劃場地位置介于科創園一期與二期之間。與科創園相鄰的西南方向的仙新路與一、二期場地存在一定高差,致使每逢雨季,整個科創園就要遭受嚴重的雨水洪澇災害,使得園區內出現積水區域,而設計場地即為科創園地勢最低處,是雨水匯流的主要區域,極易造成積水(圖2)。

        2.2 雨水徑流量計算分析

        整個科創園除設計場地外,其他用地主要匯水面包括建筑、綠地、道路、硬質廣場4個區域,經統計計算得知,其中建筑面積共約48 594 m2,綠地面積共約33 439 m2,硬質廣場面積共約10 107 m2,道路面積約占56 825 m2。根據《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50400-2006 ),取南京金港的建筑屋面徑流系數0. 85 ,硬質廣場徑流系數0.50、道路徑流系數0. 80、綠地徑流系數0.25進行雨水徑流量計算。

        金港科創園雨水徑流總量可以用公式W=h小F,其中h為降雨厚度,即降雨量(m},通過南京市的汛期降雨量(5-9月、降雨量652. 7 mm)及非汛期降雨量(10月一次年4月、降雨量429. 8 mm)得出金港科創園各類匯水面的雨水徑流量及不透水面徑流量比,得出建筑屋面年雨水徑流量為44 712.55 m,硬質廣場年雨水徑流量為5 470. 41 m,道路年雨水徑流量為49  210. 45  m,綠地年雨水徑流量為5 429.66 m年雨水徑流總量達104 823. 07 m

        分析表1看出,金港科創園的不透水面產生的雨水徑流量在汛期和非汛期都近95 %,占了很大的雨水徑流量比例,建筑屋面、硬質廣場和道路是科創園雨水徑流的主要產生源,加之科創園綠地規劃保持傳統方式,未將綠地用于雨水管理,科創園內的雨水徑流直接排入雨水管道,并沒有采取一定的收集管理措施。在雨水量大的雨汛期,由于雨水不能及時排放,常常在科創園硬質面匯集形成積水,使得寶貴的雨水資源白白浪費,同時也給行人造成行動不便。所以,如何收集管理這些不透水面的雨水徑流是科創園雨水管理的切入口,也是防澇減災的關鍵。

        2.3 科創園規劃場地雨水管理與藝術設計

        金港科創園二期與一期存在一定高差,二期場地整體高于一期場地,而規劃區域位于科創園一期與二期之間,為其地勢的最低處,是雨水徑流匯流的主要區域,也是科創園的主要入口景觀帶。在未引入雨水管理理念的金港科創園二期景觀建設方案中,其景觀策略主要是通過地形高差在二期建筑與綠地之間布置臺地景觀,在建筑旁綠地中主要設計了硬質道路鋪裝及硬質小廣場。該設計雖然具有一定的游賞性,卻沒有體現景觀的自然生態化,也沒有發揮綠地雨水管理的功用

        融入雨水管理的方案首先改變了二期建筑雨水管線的流向(圖3),將原先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的雨水分3個入水口進入二期旁的綠地中,設計將整個入口景觀帶(包括二期的建筑旁一區、二區、三區這3個塊區綠地,道路中央分車帶,一期建筑旁綠地)分散布置具有雨水管理功用的低影響開發技術工程性設施,使得整個入口景觀帶成為一個雨水管理系統,其收集的雨水可作為綠地、垂直綠化的灌溉用水,也能通過園區內雨水管道將多余的雨水用蓄水池蓄積起來或者排入城市雨水管道中去,從而達到對園區雨水的資源化利用,并達到了控制徑流總量、徑流污染的作用。通過木平臺布置、疊水景觀的應用以及假山石的堆疊,使其具有藝術欣賞價值,增加場地的參與性,從而提高整個場地的景觀吸引力(圖4)0

        2.4 場地雨水管理方案及具體措施

        低影響開發是通過一系列分散的、小規模的生態工程化措施將場地規劃與設計同供水、污水、雨水等處理設施結合起來,盡可能將來自于建筑物的暴雨徑流引入規劃場地中的雨水處理方式。它以生態處理技術為基礎,對雨水進行滲透、轉輸、過濾、貯存等,盡可能模仿自然,達到自然生態的目標。

        在規劃設計中,將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運用于藝術化的雨水處理手法。與傳統的城市排水系統相比,藝術化的雨水管理理念不僅注重管理設施的數量,更重視其質量和娛樂性叫,將雨水管理的各個過程作為景觀的一個部分,使得景觀具有多方面的價值。一個開放的雨水管理設施具有多種價值:美學價值、生物學價值、動物學價值、生態價值、野生生物價值、娛樂價值、經濟價值、技術價值、文化價值、環境價值、歷史價值以及進而產生的公共關系價值。

        具體各個區域應用的低影響開發技術及方法如下:

        一區綠地:該塊綠地主要布置有截流池、集水溝、雨水花園、垂直綠化、透水鋪裝。通過二期與一期之間的高差,營造疊水景觀,并在疊水最高處設置入水口,當降雨時二期的1號、2號、3號樓建筑屋頂雨水通過雨水管道進入該區的入水口,進而在該區截流池、集水溝進行雨水的收集過濾與凈化沉降。雨水花園、透水鋪裝則主要收集了道路雨水,并將雨水匯入集水溝之中。通過地下布置的雨水管線將一區收集過剩的雨水導入二區(圖5)0

        二區綠地:該綠地中布置有集水溝、雨水花園、透水鋪裝。其中集水溝通過入水口收集二期的6號、7號樓建筑屋頂雨水,并納入一區過剩的雨水,進而將這些雨水傳輸至二區尾端,多余的雨水同樣通過地下布置的雨水管線導入三區綠地集水溝繼續過濾凈化(圖6)。

        三區綠地:該塊綠地主要布置了截流池、集水溝、雨水花園、透水鋪裝,蓄水池,并在停車場區域設置了生物滯留池用來收集停車場區域的雨水。截流池將一區、二區、三區的雨水以及疊水景觀最高入水口流下來的3號、4號、5號樓建筑雨水進行收集匯合,最后將3個區過剩的雨水通過雨水管道導入三區設置的蓄水池中存儲用于園區生活、灌溉用水,超出蓄水容量的雨水則排入城市排水管道中去(圖7)0

        道路分車帶綠地:在道路分車帶,通過分車帶內土地營造50的高差改造,并設置道牙口,使得道路雨水徑流通過牙口進入分車帶綠地中部。分車帶中部改造成為寬6m左右的下凹式綠地,對進入道路分車帶的道路雨水徑流進行過濾凈化。最終通過管道將雨水輸送至二期主要的區域綠地的集水溝之中。

        一期建筑旁綠地:一期建筑旁綠地同樣設置集水溝,使得一期建筑旁3,4,5,6號樓旁的綠地成為一條收集雨水的整體,收集利用建筑及道路產生的雨水徑流。最后,收集的雨水匯入二期綠地集水溝中。

        2.5 雨水管理預期效果

        整個規劃綠地面積為11 035. 0 m2,雖然僅占整個金港科創園面積的6. 9 %,但在綠地中融入了雨水管理的理念,通過一系列的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的串聯連接,使得該處綠地具有雨水管理的功用,其中集水面積包括集水溝、截流池1 589. 5 m2,雨水花園209.2 m2,道路帶下凹式綠地907.0 m2,生物容納池102.0 m2,蓄水池110. 0 m2,總集水面積2 917.7 m2。其作用主要是收集了二期整個建筑匯水面11 972. 0 m2面積的雨水徑流,二期下沉廣場3 122. 0 m,面積的雨水徑流,以及二期道路匯水面24 355. 0 m2面積的雨水徑流。按照雨水徑流計算,該規劃綠地通過雨水管理預計可收集管理雨水總徑流量為29 660. 2 m2,使得整個科創園近30%的雨水徑流可用于補充地下水資源或作為園區的生活、灌溉用水。低影響開發技術設計施工的低成本降低了項目開發的費用,同時也營造了更為生態自然的環境。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小早川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 | 最新在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国产偷亚洲清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