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堂教學模式指的就是教師們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在不同的課堂上,以及在對待不同的學生時采取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教學模式》一書中,喬伊斯和韋爾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但是從某方面來說教學模式并不是一種計劃。因為將模式引入到教學理論中,只是希望能夠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者教學理論下建立起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框架或者結構。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穩定性;(5)靈活性。
二、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確教學目標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設計都是有著一定的目標性,即是需要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模式設計。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教學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非洲》,其教學目標主要可以分為三部分:(1)知識與技能,學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資源;(2)過程與方法,練習看各種氣候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學會通過對比法了解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樹立起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與可持續發展意識。教師必須在明確這些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設計相應的教學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教學模式才能夠起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教師們也才能夠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
(二)需要注意對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
如今教學在很多時候已經不再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可以應用到教學中,例如多媒體。雖然這些先進的教學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將靜態變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把宏大場景作縮微處理,轉瞬變為定格,化枯燥為生動。但是如過不注意,則極有可能形成喧賓奪主的效果,不僅僅是無法提高教學效果,還會形成反作用。因此在進行教學模式的構建的時候,需要考慮好如何應用這些先進的技術。
(三)需要注意靈活性,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如今,課堂教學活動并不是教師單方面的“教”,而還包括了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學”。因此在構建相應的課堂教學模式時,需要注意教學模式的靈活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從而主動的去“學”。為此,教學模式需要考慮到提升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思維。例如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中國的水資源》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幾個問題:我國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表現在什么方面呢?水資源時間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說,在同一時間段內,就一定分布均勻,沒有矛盾了呢?應該如何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現象呢?究竟應該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還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為什么?如今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十分嚴重,這種現象又該如何解決呢?讓學生們通過思考,給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據學生們的回答情況進行補充。這樣做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分析,獲取了答案,教師的補充使得他們的答案更加的準確合理,他們就會獲得相應的喜悅感和成功感,同時還能不斷的提升對問題的應變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強創新思維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慮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得到協調發展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教學的過程并不僅僅是一種認知的過程,更重要的還是一種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過程平等。”正因為如此,在構建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行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構建出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在“知識、情感、意念、行為”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教師必須要明白,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要加強對課本知識以及其他技能的傳授與培養,還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個人都希望在學習與生活中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與肯定,能夠與他人建立起平等的關系,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為此,在構建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教材中挖掘出能夠培養和感染學生情感的部分內容,并進行一定的加強與潤色,讓學生能夠加大在學習上的情感投入,使學生們能夠獲得學習的積極情感,例如那綿延萬里的萬里長城、舉世聞名的黃河壺口、有雪域之稱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態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學生產生崇敬、贊美喜悅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對地理內容的以及我國的地理環境產生情趣和熱愛。
關鍵詞:優化;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
初中地理這一學科較為抽象、枯燥而乏味,因而,不少學生對它興致缺缺,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然而,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改變初中地理教學面臨的困境。于是,不少教師躍躍欲試,企圖找到扭轉困境的新舉措。就在這時,先進的教學設備涌入課堂,課程改革也隨之推出。讓初中地理教師有種久旱遇甘霖的感覺,積極投身于課改浪潮中。
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我在教學實踐中正視地理教學的現狀,也找到一些較為有效的教學措施,現分享給大家。
一、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
(1)板書過多,黑板不夠用。地理教學因為自身教學內容的特點,導致了板書、圖畫等內容的豐富,這一復雜多樣的內容使黑板的空間變得狹小。
(2)教師在課堂上完成這些板圖、板畫,不但費時費力,而且相對說來不夠準確。
(3)教學掛圖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但是,掛圖要素繁多、主次不分,而且無法向學生展示教學過程,缺乏層次感,違反了教學的一般規律。
(4)地理是研究自然界客觀事物發生、發展和演變規律的科學,因而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熟悉地理地貌,還要讓他們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產發展以及人地關系等問題。但常規教學手段難以實現這一教學目的,這就妨礙了學生認知過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發展。
二、優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措施
1.多媒體成為輔助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手段
在地理課堂上,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長,對復雜的過程、煩瑣的計算或者動態的圖形提供高速處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效果;同時,課本繁雜的文字通過計算機簡單的圖像表現出來,或者生活中豐富的自然地理現象,通過計算機再現出來,都能有效地實論文現地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增加課堂信息的密度。像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
2.教案要求因人而異
地理教案要求因人制宜,因師而異。從形式要求上說,對新教師應提倡寫詳案,因為他們駕馭教材、學生、教法的經驗不足,能力也相對較差,教學時需要較詳細的教案作參照,以確保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實踐經驗比較豐富的中青年教師則可以寫簡案,提綱挈領,畫龍點睛,富于個性與創造性的教案是我們的追求。對于老教師,教案要求可以更靈活些,教學過程的設計可以更簡略,但對于引證資料和新的知識信息則要詳細記錄備案,以顯示出老教師治教治學的活潑與嚴謹,科學與創新。
3.處理好理論與實際的關系
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習任何一門課程都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中學地理課程更是注意到這一點。新編高中地理教材應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體現高中階段應有的教學要求,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地理理論來源于實踐,又運用于實踐,深化他們職稱的地理認識過程;同時也有助于開闊視野,擴展思路,培養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
4.走出去看看
地理教學的特點是強調直觀性,野外是地理教學的最好課堂,我們可以走出去,讓學生親歷地理事象,感受地理變化,了解地理規律,積極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彌補學生課堂直接經驗的不足。這樣可以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把抽象深奧的地理知識同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更高。
5.處理好課文、圖像、練習三者之間的關系
課文、圖像和練習三者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課文系統主要以文字形式傳遞知識內容,所以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科學性強、語言簡潔的優點,同時還要注意文字抽象性的缺點。具體教學過程中,還要結合圖片,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具體的問題抽象化,突出重點,強調要點,設置難點,解決疑論文點,從多方面強化地理教學信息。練習是供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的部分,容量適當的訓練,不但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而且起到了鞏固知識的作用。題型多樣化的練習,可以增加學生探究性、開放性、應用性學習的興趣。當然,練習的設計要注意主次分明,具有層次差異,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單調的訓練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處理好課文、圖像、練習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最大限度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
6.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為了避免學生聽課的被動地位,就要增強聽課的針對性。教師可以根據大綱的要求,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自學,邊閱讀邊做習題。采用這種方法指導學生自學選編習題很重要,要求選編的題目與課本內容有密切聯系。主要知識點都應在題目中顯示出來,而且題目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啟發性,但難度要適中,以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都能得出正確答案為宜。
7.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求教師轉變角色,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手段,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實現有效教學。本文從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了分析,以供廣大教師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現今,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它不僅為初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也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必須轉變以往陳舊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但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地理教學一直都是采取“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學生一直處在知識被動接受者的位置,主體性得不到發揮,獨立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能夠形成和發展,以至于成為了單純的知識“容器”,有效教學成為了一句空談。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呢?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筆者總結了一些經驗,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在地理學習中,學生只有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想要主動去學,才能學得好,才會把學習當成一件既輕松又愉快的事情。而學生之所以學不好地理,追根究底是因為對它缺乏興趣。對此,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和特點,運用多樣化的手段組織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巧設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巧妙設計導入,如引入故事導入,設置懸念導入,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導入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從一開始就處于興奮的狀態,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接來下的學習中去。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利于學生在情境過程中學習地理、發展地理、體驗地理價值。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生活情境、音樂情境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在具體、生動、形象、真實的情境中探索新知,輕松掌握地理知識。
(三)組織競賽,激發興趣
每個人都有好勝心,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只是隱藏在自己心中,等待著被人喚醒。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喚醒學生的好勝心,引入競爭機制,根據教學內容,組織一些對抗性、趣味性強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比、趕、追、超的過程中輕松掌握地理知識。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有效教學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關系的好壞。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紐帶,教師只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學生喜歡上自己,喜歡上自己所教授的學科,實現有效教學。那么,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首先,教師要轉變角色,變課堂“主演”為課堂“導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往往影響著師生之間的關系及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師始終占據著主置,控制著課堂和學生,根本沒有給學生參與討論的自由和機會,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好。對此,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變課堂控制者為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學生平等交往,一起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這是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基礎。其次,教師要熱愛學生,成為學生的知己。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教師要熱愛學生,多關心、愛護學生,用真誠的心對待學生,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一些難點,成為他們無話不談的朋友。尤其是對待學困生,更要多關注,了解和體諒他們學習地理的難處,善于發現、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從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加倍努力去學習。再次,教師要尊重學生,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學生。尊重是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關鍵。它是雙方面的,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換取學生的尊重。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思想,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同時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學生,切忌不能因為他們學習成績的好壞而有所偏頗。只有做到上述幾點,用自己的關愛、真誠、尊重去換取學生誠懇的學習態度,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采取“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從不考慮學生的需求,也不管學生能不能聽懂,只考慮教學任務能否完成。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分層教學法或多媒體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實施分層教學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并兼顧不同學生的差異。一個班往往有幾十名學生,他們不可能處在同一水平,知識基礎、學習態度、理解能力、創新能力等肯定都有所差異,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準,如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分層、教學評估分層,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并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讓全體學生都能通過地理學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相較傳統教學方式而言,多媒體教學具有顯示與傳輸聲、光、形、色的強大功能,能夠變抽象為直觀,有效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啟發學生想象,激活學生的思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既然多媒體教學有這么多的優勢,我們不妨將其與初中地理教學相整合。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其直觀性、交互性強的優勢,通過文字、圖形、動畫、影片等多種信息為學生呈現教學內容,使他們直觀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這樣做,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提高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以上僅是筆者對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粗淺建議。除此之外,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和探索,認真思考,刻苦鉆研,大膽實踐,就能找到更多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初中地理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鄭海霞 單位:甘肅省高臺縣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楊銘剛.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5).
[2]婁鵬鴿.新課程下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0(21).
關鍵詞:初中地理;借鑒;教學實踐
傳統的地理教學就是向學生灌輸地理知識,教師為了教而教,學生對知識死記硬背,學習效果不佳。如何夯實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是當下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根據實踐教學經驗,筆者發現借鑒其他學科的教學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課堂,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本文就此進行初步探析,以供參考。
一、挖掘視聽素材,吸引學生注意力
初中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教學過程中講解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變成教師的獨角戲,而大多數學生不為所動。教學中可適當精選優美的民族音樂和風光片來活躍課堂氣氛,比方講亞洲地形時,播放劉歡和韋唯演唱的1990年亞運會主題曲《亞洲雄風》,并把歌詞打在投影片上,讓大家一起跟著唱,唱過后利用歌詞和學生一道分析亞洲地形的主要特點。
在選材的過程中,基本要求是與課堂教學內容聯系緊密,此外要力求特色鮮明,畫面優美,解說風趣,學生喜聞樂見。太正統古板的介紹片一般不宜選播,否則既費時間,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性地收聽、收看。時間要控制得當,要講完預設的課堂內容,最好控制在15分鐘以內。再則播放的素材可以是來自學校的電化教室,但最好是教師自己搜集,這樣得到的素材,內容新,質量高,才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借鑒文史政等課程的活動經驗,把表演引入地理課堂
過去筆者設置過“課堂5分鐘地理知識介紹”的活動,以演講為主,形式單一,加上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效果并不理想。細細想來,學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發揮他們的專長,才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才能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不妨把多樣的表演引入地理課堂,比如可讓唱歌好的學生,課前找個音樂伴奏帶,在課堂上領唱或獨唱一首特色民歌,像《北國之春》《鈴兒響叮當》《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錯的選擇;會拉琴的同學表演一段獨奏;而平時調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學不妨表演外國民俗,如澳大利亞毛利人的碰鼻禮、三大宗教的不同禱告形式、不同國家的舞蹈等。在講國家地理時,可分別請一些同學事先熟知一些國家的主要地形、氣候、河流、物產、城市、工業產品、娛樂風俗等常識,然后組織一個課堂吹牛比賽“夸夸×國好”,幾個同學分別代表不同的國家,誰的牛皮吹的不正確就下臺。有條件的活,節日時可組織一場世界風情表演大會,把全班同學調動起來,內容可以是各國民歌演唱、地理小品、民樂演奏、時裝表演、地理游戲等,最終結合學生民主評議和教師評審來評比優秀節目。
三、通過開展“地理圖片展”,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及觀察能力
每一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風光、服飾、建筑、娛樂活動……利用課堂或課外時間,可以讓學生畫一畫反映各國具有代表性的動物、建筑、風光、娛樂、服飾等圖畫,還可師生一起搜集中外地理風光的照片及資料,最終在適當地點進行展出或評比,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以利用畫地圖來學地理,課前可要求學生準備一張透明紙,描繪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輪廓,然后講到一個知識點就把它寫畫在圖上,一個國家或地區講完,它的每個知識點也就相應畫在了圖上,比直接用現成的地圖講記憶效果更好,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四、通過激烈的競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表現欲望
關鍵詞: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意義 著手點 存在問題 提高措施
引言
地理課程不僅是一門綜合地理環境、人文關系、人與自然關系及可持續發展等知識點的基礎性課程,而且是滲透環境保護教育的主要課程。初中地理教學,對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及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1]。因此,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不僅可以實現地理教學的目標,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還可以增強全民環境保護的意識,為贏得人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前提條件。
1.初中地理學習的意義
地理教學的意義就是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引導,并通過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2.初中地理學習的著力點
2.1身邊環境方面。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老師應該盡量做到讓學生對本土的資源及環境形勢有具體的了解,以此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現象,也可以通過此行為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2.2學習興趣方面。
地理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而學習興趣作為學習推進的一種潛動力,其學習興趣直接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把生活環境和書本知識相結合,通過自身的感觸及個人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2]。
2.3社會時事方面。
任何學習都不能閉門造車,地理學習也不例外。因此,在地理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更要結合社會實際,并從社會時事中獲取相關地理知識,以此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3.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師資力量建設不齊全。
在長時間的地理教學中,通常會出現地理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地理老師年齡結構不合理,老年地理老師偏多,缺乏專業的地理知識體系等現象,尤其是村鎮這種現象表現得尤為突出。不合理的師資結構導致在現實的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學的目的性偏差,針對性不強,使得很多老師不敢大膽進行教學,嚴重阻礙地理教學的功效發揮。
3.2教學常規建設不規范。
地理教學常規建設問題主要體現在地理老師集體備課方面,因為地理屬于一門小的學科,其中任課老師很少,甚至很多學校根本就是采用一個老師帶一個年級地理教學的分配模式,外加目前學校實行班級管理模式,所以對于地理教學的集體備課無法得到落實,并且在備課過程中由于缺乏相關老師的討論分析,從而致使在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得以暴露解決,長此以往,嚴重影響地理教學質量。
3.3教學模式過于落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不管是采用問答式的教學模式還是授課式的教學模式,都容易致使地理教學的慣性作用,使得老師在長期教學中懶得進行教學改革,甚至有的老師在常年不變的教學模式中產生教學疲勞,影響教學的正常秩序,并且在這樣的同模式教學下,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也容易產生疲累,大大降低學習興趣,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受挫。
4.提高地理教學效率的具體措施
4.1做到實際與教材相結合,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該做到教學教材與實際相結合,并根據每個單元的重點知識要點綜合實際情況開展探索性教育,大膽地設計探索的問題,并通過實踐找到答案。同時,老師可以根據相關的知識點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在探索學習中激發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4.2正確把握教材的難易度,進行逐個擊破。
地理課程的相關知識點都要通過主觀的想象加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正確地認知學生的學習現狀,把握學生對教材中知識點難易程度的掌握程度,并根據學生所能承受的范圍合理地進行課程教學設置,劃分一章的學習要點,使得學生針對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做到逐個擊破,并合理設計課堂課后練習,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3]。
4.3改變教學模式,增強地理課教學的效果。
傳統的教學模式僅靠書本教授,使得老師學生都容易產生思維疲勞。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將現代化的教學輔助工具引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學校也應該加大對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模式下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
結語
地理作為一門綜合了地理環境、人文關系、人與自然關系及可持續發展等知識點的學科,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實現教學的創新,并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才能使得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身素養,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陳文衛.初中地理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策略[A].科教文匯,2012(8):120-122.
一、在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當前的初中地理的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由于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導致了我們的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一直不高,這些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初中地理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
初中地理教學,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處于弱勢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學科中備受冷落,是一門學校、社會、教師、家長以及學生都不重視的學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地理學科就被當做是一門副科,因為都認為學與不學,并不影響學生的成績,所以地理教學往往被忽視。這種現象的后果,就會給初中的地理學科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和結果,最后就會導致初中的地理教育教學質量不理想,效果不佳,這樣的問題在整個初中教育教學系統中變得非常得明顯和突出。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學質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存在弊端
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由以往的“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所轉變,也就是說,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傳統的教師為了成績而教育,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教育模式。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質教育,真正地是為了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能力和技術能力而進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師,受以往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太深刻,以至于現在仍依據以往的教育觀念來進行教育教學,忽視了現代化的教育觀念,也忽視了現代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現代化的社會,要求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學生自身的素質能力和技術能力。教學觀念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就導致地理教師的教學方式沒有優化和提高,以致循規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課本上的內容教學,不是死記硬背就是理解記憶,缺乏靈活性的教學,缺乏一定的教學實踐,使學生不能夠很形象地體會到初中的地理知識,硬性的教學會使教學內容變得單調乏味,就會導致教學課堂變得死氣沉沉,缺乏生機與活力。這樣的現象也是導致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
初中地理的課本內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學內容都比較死板,只是純粹的知識理論,缺乏需要去實踐的教學內容,課本教材比較注重科學性和理論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師在講臺上一味的講課,學生在下邊聽課,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不足以激發起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就能夠可想而知了。
二、針對解決初中地理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制定出解決策略
上面我們已經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質量,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點入手解決這些相應的問題。
(一)改變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學科受到重視
初中的地理課程主要就是讓學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運用鄉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門地理基礎知識課程。初中學生只不過都是青少年,他們對地理學科的知識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學科地位的問題不容忽視,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學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首先,教師自身就要高度重視起自己的教學工作,認識到地理學科對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在講課中灌輸地理學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訴學生在人們外出游玩時是需要有相對應的地名、方位、景點知識,需要了解當地的氣候,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還可以讓學生明白現代社會任何一個職業都能夠用到地理學科的知識。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從而間接地使學生家長也能夠認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引起學生家長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課程。
(二)初中地理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
以往的教學觀念比較傳統,比較封閉,缺乏開放性和實踐性。身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時代在不斷地發展,教育在不斷地改革,教師應該不斷地吸取新時代,新的教育觀念的精髓,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為學生設計生動、有趣、靈活的教學課件,帶領學生多去戶外實踐,多去實際操作,這樣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識變得更加靈活、生動,可以進一步地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條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教師親自做的課件,可以使課件非常靈活、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就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讓學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識,這樣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初中地理教師不能受教材的局限
對于初中地理的教學來說,僅僅局限于課本的內容來進行教學的話,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沒有太大的作用,地理教學應該采取更加靈活的方法,不單單地拘泥于教材的內容,根據教材中的內容來進行相應的擴展,以教材結合實際,以實際照應教材,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質量。
初中地理的教學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想有效地提高它的教學質量,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善于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之后及時地進行改正,不斷地以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尋找出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質量,這是我們每個地理教師所應該不斷努力的。
來源: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5年16期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高;有效方法
一、課前準備
新課改前提下呼喚新型的教師,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研究和掌握本學科知識體現中對社會發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專業知識不斷深化提高,擴展知識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此同時,還要做好充分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所以課堂教學設計應更重視對“學法”的研究和設計,那么,怎樣才能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呢?
(一)深入研究教材,研讀新課標,明確教學目標。
(二)認真分析“學情”,這是教學設計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據本班學生自身的特點,制定
相適應的教學方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發展。
(三)精心設計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學的實施方案,是教師教學活動必須具備的“行動綱領”。那么,怎樣設計一份優秀的教案呢?首先是導入部分, 每節課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導入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關鍵,也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成敗。所以導入的選擇最好是學生有所了解而又感興趣的事物,這樣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只有對學習地理活動本身感興趣,才能發展為對學習地理內容和結果感興趣。其次,根據“學情”制定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過程和方法,合理的選擇教具。結合現行的地理教材來看,課本文字內容較少,而圖表資料較多。所以,地理教學若采用多媒體教學得話就比較直觀,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又有利于學生的讀圖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老師應精心制作課件,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學而不厭。運用投影、幻燈、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把學生的思維迅速帶入到具體的地理場景中,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在現今的初中階段,專業地理教師人員奇缺,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地理教師之間應加強研討,充分發揮集體智
慧,提高備課效率和質量。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科學而嚴謹、生動又活潑,能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性,發揮學生學習的
主體性,是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那么,如何組織好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
習的積極性呢?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
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如引用歌曲,在學習“長江的開發”時,我
就以視頻《長江之歌》導入,這樣學生就在很寬松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進入主題學習,
一改死板直白的引入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學習季風概念時,可以
請學生仔細觀察我們蕪湖地區冬夏季節風向的差異;除此以外,教學中穿插古詩句、趣
味性故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這些猶如調味劑一般,給地理課堂教學增添了一番
韻味。
(二)充分發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過去的教學一味地強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習被動性強。但新課標強調的是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所以,我們要把過去的教師教、學生學重新理解和定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這四種因素中,教師是“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的組織安排、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是取決于教師的主導。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動力靠教師來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靠教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方法靠教師指導。從這個意義上說,提高教師“教”的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主要的途徑。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熱情的激發,創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全面參與活動,加強師生相互溝通與交流,倡導教學民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三)注重培養問題意識,鍛煉學生質疑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注重培養問題意識,鍛煉學生質疑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創設一個研究現實未知問題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實現發現、理解、創造與應用,在學習中學會學習,這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想問”問題情景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一時無法解決,從而產生一種努力探究問題的內心需要。教學中應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中,以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使之樂于學習、樂于發問。例如,學習地球的運動時,先邀請兩位同學上臺演示地球自轉的方向,一位同學順撥地球儀(自西向東),另一位同學逆撥地球儀(自東向西),然后教師提示:顯然,二種轉動方向,只有一種是對的。究竟哪一種是正確的呢?再讓學生觀察地球儀的造型,想想看:地軸為什么不是垂直于底座而是傾斜的,而且所有地球儀的地軸傾斜的角度都是一樣的?這樣的造型是不是為了設計上的美觀?通過一系列的演示、觀察、設疑,一次又一次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參考文獻:
關鍵字:初中 地理 課堂教學 問題設置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得知識,提高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潛能。通過必要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識,使他們的思維在“發散”與“集中”中前行,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置應遵循兩個原則:
一、設置的問題要由淺入深、逐步深入
根據初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他們的學習過程是有淺入深、從不知到知,從不懂到懂,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過程;所以地理課堂教學就必須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體現教學過程的基本原則,由淺入深地設置地理課堂問題情境。比如:在學習“非洲的氣候”一節時,先請學生閱讀教材插圖,隨后依次設置如下問題:
你發現了“剛果盆地和東非高原都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嗎?(都處在赤道附近)
它們又分別屬于哪一種氣候類型?(前者是熱帶雨林氣候、后者為熱帶草原氣候)
兩者都處在赤道兩側附近,為什么有不同的氣候類型?(因為剛果盆地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終年高溫多雨;而東非高原由于地勢比較高,氣溫偏低,降雨偏少)
馬達加斯加島遠離赤道,為什么其東部是熱帶雨林氣候?(盡管該地遠離赤道但是由于地處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又受厄加勒斯暖流的影響,降雨較多。)由于設問是由淺入深的,以“氣候”為焦點,從不同角度將思維“聚集”到“焦點”上來,又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教學既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又有利于個性見解的產生與發現。
二、設置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最活躍的成分是求知欲。即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認識上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務必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針對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積極創設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啟發思維。如在講述日界線概念之前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從日期上來講,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嗎?”在講述地球的公轉時提問學生:“為什么遠日點是夏季,近日點反而是冬季(指北半球)?”在學生頭腦中構成一個懸念,引起好奇,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高漲情緒。
那么,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如何通過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思維探究活動中,感受地理、學習地理、運用地理呢?我們不妨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設置問題提問:
1.聯系實際的提問
在地理課堂教學提問中,聯系生活常識,尤其是能及時聯系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去分析回答,可以增加地理教學的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必要補充。如在講氣旋與反氣旋問題時,我結合臺風在我省登陸的實際情況,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據氣象臺報道,有一股臺風在我省登陸,同時得知,福州當地的風向變化是:西北西南東南,請問該臺風是在福州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中的什么方向登陸?”這種問題既將課本知識“活化”了,又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同時還能達到開啟學生的智能的目的。
2.逆向思維的提問
課堂提問可以獲得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但這種反饋必須是實質性的而不應是形式上的反饋。這里的關鍵就在于提出的問題設計的質量如何了。我在聽過一位教師講述空氣的組成時,他是這樣提問學生的:“干潔空氣中的主要成分各有什么性質?”這一問題提出,學生照本宣科讀了一遍就回答完了,但學生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這實際上是一種形式上的反饋,所以我在講授這一問題時,把提問改成:“假如大氣中分別缺少了氧氣、氮氣、二氧化碳、臭氧,那么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回答這樣的問題照課本讀一遍就不行了,學生必須根據課本上各種氣體的性質,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逆向思維才能把問題答出,既使學生答錯了也往往能給教學提供生動的實例,成為澄清教學問題的大好契機,這樣的反饋才是一種實質性的反饋。
3.因果相關的提問
這種提問問題的方法,可以擺出一些條件或設想,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得出結論,也可以先擺出地理現象,再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推究原因,認識地理事物的本質。例如,講述歐洲的氣候時,先展示氣候類型分布圖,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歐洲地形圖,在學生對歐洲的位置、地形、洋流、降水和所溫的分布特點有了感性認識后,再提出:“歐洲為什么會具有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這樣能使學生從“因”中得出“果”來。再如,學生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點后,問:“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引導學生閱讀“板塊構造示意圖”,這樣學生可以從“果”中得出“因”。
【關鍵詞】初中地理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 素質教育
關于初中地理課堂教育新方法的探討,最重要的是要結合當前中國教育的實際。長期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方式不能突然發生較大程度的改變,一時改革幅度過大,一旦學生和老師不能很好地適應,將會嚴重地影響一代青少年的成長。當前有效的課堂資源要求改革的主要方面在課堂,主要的力量在老師,當然,對于師生配合也會有所要求。由于我國的教學資源存在嚴重的分配不均勻,所以地理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也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不能一概而論,制訂統一的評價標準。
1當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形式問題
地理教學的評價者多是工作在一線的地理學科教師,大部分的工作僅僅限制于地理學科的研究,沒有真的深入教學課堂中,受教學實踐、個人素質、理論根基等因素的影響,其做出的教學評價僅僅限于形式,而沒有觸及“實質”和“內涵” 。主要表現是教學中的評價主要為“你很好”“你很棒”等不痛不癢的詞語,缺乏鼓勵性,且以意見為主而很少涉及建議。
1.2初中教育對于地理教學的隨意性
由于目前教育體制的限制,地理學科在考試中所占的分值較少,以至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把地理作為一門副科學習,學習態度上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這進一步導致學校在安排老師上也存在隨意性,所以安排的老師并不是專業的地理老師,可能是教數學、語文的老師順便教授地理,老師缺乏專業性。缺乏專業性的老師,存在專業知識不足的問題,找不到教學的重點,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也存在一個老師帶多個班級的地理課程的情況,教學壓力大,很難對一個學生甚至一個班級傾注太多的精力。筆者見過有些初中學校由一個老師負責全校地理教學!這樣教學,老師的正常休息都無法保證,怎樣花更多的精力來研究地理教學呢?
1.3理想化問題
理想化問題實際上就是教學的評價問題。在目前的教學評價中,大部分學校以下課檢測習題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而不管各個學生地理成績的差異性,這樣就會嚴重地打擊基礎較差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由于從短期看來,應試課堂教學會讓學生在課堂考試中得到較高的分數,這使得部分老師為追求更高的評價效果而采用應試教學的方法,這樣就忽略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1.4地理課堂“作秀”
部分學校應上級部門的要求開展應試教育,所開展的“應試教育”僅僅限于檢查時,并且作秀成分嚴重,課堂很松散,盲目地把應試教育等同于讓學生放松,這樣的作秀不僅僅讓學生學不到知識,還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2解決地理教學問題的措施
2.1加強地理學科的師資力量建設,用專業的地理老師去教授初中地理
作為嚴重缺乏專業師資力量的初中教學,急需要一支專業過硬的師資隊伍。這就要求學校在招聘老師的時候,要招聘專業的地理老師,而不是用教主科的老師去代授地理。同時要經常地組織老師再教育,接收新的知識和教學思想。有很多老一點的教師教學思想陳舊,不能很好地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2.2改變地理教學的評價機制
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多點實質性的鼓勵,對于學生的成長多點參與,真正地做到人文關懷。例如在評價的時候,對于差生多點關懷,在考核機制上,實行有差別的考核機制。不能僅僅以課堂考試成績作為考核標準,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進步程度來制訂考核標準,所以要建立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相結合的考核制度,確保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同時保證暫時落后的學生能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2.3采取圖文并茂的教學方法
地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是科學性的,是帶領學生認識世界的學科。對于部分名詞的解釋不能僅僅限于文字,要讓學生真正地了解,還要通過圖片、視頻等。例如對于龍颶風的危害,對于熱帶雨林的生態環境,對于山地的氣候垂直型分布等等專業名詞,由于初中學生社會經歷不足,如果僅僅通過文字的方式進行解釋,學生無法理解。同時筆者認為,地理是帶領學生發現世界美的學科,讓學生發現我們的自然環境如此不一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學科的了解和探索欲望。
2.4互助學習,讓學生相互幫助
讓學生自發地組成互助學習小組,老師盡量只講知識的主干部分,對于有些知識的學習,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這樣一來,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同時大大地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且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多,對于班級的建設也是有積極作用的。
2.5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眾所周知,計算機在教學中的運用是一個大趨勢。但是筆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學校配備的計算機僅僅是一個擺設,學校不舍得讓學生使用計算機,筆者建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不僅僅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使課堂充滿活力,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結束語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初中地理教學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筆者相信,只要堅強改革,堅持因地制宜,堅持結合我國的國情開展素質教育,在下一代的教學中一定能讓地理學科的教學完成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李臻.初中地理情景教學案例設計[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8(Z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