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范文

        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

        第1篇: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師 素養 策略

        一、當前地理教師現狀調查

        1.專業構成角度

        筆者根據當前地理教師的發展現狀,對舞鋼市的地理教師進行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將當前就職于地理學科的教師進行一定的分類,大概有以下幾類:其他學科教師被臨時安排承擔地理教學,地理教學為其兼職;非地理專業教師專門的從事地理教學;專業的地理教師主要從事其他學科的教學;地理專業的教師專職地理教學。根據筆者的調查顯示:當前初中地理教師的構成成分比較復雜,非專業出身的地理教師占有較大的比重,專職地理教師的比重最小。就舞鋼市而言,從事初中地理教學的教師共28人,其中13人是地理專業教師,占總數的46%;15人是非地理專業教師,占總數的54%,地理教師素質普遍有待提高,教師工作的穩定性較差,嚴重影響地理教學的教學質量,影響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2.其他構成角度

        除了專業構成角度,筆者還對本地區地理教師的其他構成要素進行分析。筆者就舞鋼市地理教師的專業、年齡、教齡、職稱、班級情況展開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地理教師的職稱以中級為主,教師教齡較高,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從地理教師的專業構成角度來看,專業專職教師非常少,從地理教師的年齡角度看,地理教師的一般以中青年為主,從地理教師的教齡來看,地理教師一般以年長教師為主,新上位的教師較少。從以上角度分析地理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利于發現地理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的提出解決地理教師素養的策略。

        二、教師的構成對地理教學的影響

        1.非專業的地理教師會產生職業倦怠。一些原本從事其他學科教學的教師,特別是語、數、外等所謂的主要學科的教師,認為地理學科不是主要科目,學校讓他們代教地理學科,兼顧即可,不需要達到最優化的效果。教師認為自己本身有自己主要的學科,他們的心思與精力都放在主教的學科上,對地理學科普遍不重視。另外,其他學科的教師在從事地理教學的時候,專業素質不到位,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在教學時往往是力不從心,教學缺乏熱情與激情,難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欠佳。

        2.地理專業非專職教師教學信心不足。在當前的教學中,另一種狀況就是一些專業的地理教師認為自己從事地理教學沒有前途,待遇得不到提高,職稱無法評定,然后就轉向語文、數學、外語等其他學科的教學。所以,在教學的時候,往往存在沒有學科歸屬感,教學的時候信心不足,影響其他學科發展的同時,還影響地理教師的整體素質。

        3.地理教師的投入不夠。一些教師從事地理教學是因為別無選擇。本來是其他學科的教師,但是由于在年齡上越來越大,教學業績不夠出色,或者是地理教師過于缺乏而被逼無奈才進行地理教學,專業知識非常匱乏,不能夠完全投入到地理學科的教學中。

        4.地理教師的工作缺乏激情。在地理教學中,還有一些專業型的地理教師,但是由于地理學科在初中教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地理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激情,地理學科在學校中處于尷尬的地位,地理教師相應的也得不到應有的待遇,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缺乏激情,影響地理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提升地理教師素養的有效策略

        1.通過教研活動,為地理教師的發展創設平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需要重視地理教學的教研活動。在每學期的教學中,至少要有兩次教研活動。在這些教研活動中,教師要開設公開課,接受其他教師與領導的點評。在最開始的時候,點評的環節,評課教師的發言比較少,教師往往是給出積極地正面的評價。但是為了提升地理教師的素養,促進地理學科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引導評課教師對地理教師授課的缺點與不足也指正出來,促進地理教師的素養不斷地提升,為地理教師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與平臺。

        2.組織教研活動,對地理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在地理教學中,還需要組織多種教研活動,對地理教師的發展提供專業的培訓。這些教研活動是以每個區域為單位進行的教研活動,許多學校缺乏專業的地理教師,地理教師素養的提升缺乏基本的人才基礎,所以,需要以區域為單位,對地理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在這些活動中,一些非專業的教師能夠通過專業地理教師的見解,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通過一些教研活動,促進一線教師獲得更多的培訓,促進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開展。

        3.研究課例,提升地理教師課堂教學的水平。在地理的日常教學中,需要對課例進行研究,在教學中不斷地研究課堂教學,促進教學實踐逐步完善,逐漸的解決教學中的部分問題。地理教師素養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是否能夠組織好課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組織地理的課堂教學,大多數學校提出例如同課異構等新型的教學方法。根據我國地理教學實際中缺乏專職教師的現象,采取新型的教學模式,將一些課程進行歸納分類。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提升地理教師的整體素質與素養。

        4.不斷規范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創設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由于我國地理教學存在一些實際問題,現狀堪憂,大部分地理教師覺得難以掌控課堂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為了促進初中地理教學更好地發展,我們需要建立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包括以下幾個環節:導入環節―問題環節―訓練環節―板書環節―總結環節。教師的導入環節,是指教師在導入教學的時候,要聯系生活、聯系實際、聯系社會熱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環節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出有針對性、目的性與創新型的問題。訓練環節是指教師在教學結束之后,要為學生留出5~10分鐘的時間供學生思考,解決學生遺留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發展。板書環節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板書的設計要科學合理、簡單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偨Y環節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要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總結,保持教學環節的整體性。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的專業素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教育領域需要以新課改的理念為指導,不斷提升地理教師教學的素質,提升初中地理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第2篇: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新課標;問題;應對策略

        在中學階段,地理教學主要基于對于地球表層人文、自然要素及二者關聯的探討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實踐性、綜合性及開放性等特點。地理學科屬于傳統學科的一種,其教學圍繞培養基本地理素養而展開,因此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我國應試教育大環境存在現狀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本學科特色和應有效能的發揮。筆者基于此進行了相關論述,以期對改善當前教學現狀提供思路。

        一、當前初中地理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對地理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課時安排較少

        初中階段學生所學課程門類較多,升學壓力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便忽視地理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將語、數、外等課程課時延長,占據地理應有課時。部分初中一周地理排課很少,學生甚至在整個學期都很難系統完善地進行地理學習;同時地理教師往往身兼數班,精力與能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缺乏了應有的與教師進行交流的機會,甚至不能在學期過后正確叫出授課教師名字。通常,學生學習興趣和其與教師熟悉程度密切相關,這種教學狀況致使學生普遍缺乏對于地理課程的喜愛,妨礙了其學習主動性的形成。

        2.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

        我國現有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脫離應試教育的枷鎖,學校、家長及學生對于分數的重視程度非常高。他們往往將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與中考、高考關系密切的課程上,認為只要納入到升學考試計分的課程才是重點。然而,學校、家長在片面認識地理學習重要性的同時,忽視了初中階段為地理素養培養的關鍵時期,多數學生往往在這一階段迫于升學壓力而放棄地理學習。長此以往,“不學地理”“不愿學地理”的氛圍便廣泛蔓延。

        3.專業地理教師缺乏

        當前,鑒于很多初中學校對于地理學科缺乏足夠的重視,其在任課教師的安排上便顯示出一定的隨意性。大多數地理教師年紀輕,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和專業能力。很多地理教師甚至兼任其他課程教學工作、行政工作,不符合地理教學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按照書本詳述而進行課堂教學,不能形成必要的教學特色,學生便陷于無趣、枯燥的地理學習環境中。另外,很多地理教師不能有效根據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多層次教學,部分學生學習悟性和能力較強,而教學內容過于簡單,或有些學生能力相對較弱,而教學內容難度卻較大,學生便喪失了學習積極性。

        4.提升地理教學質量的措施并沒有得到有效整合

        在初中學校未對地理教學的重要性形成科學認知的情況下,校方便相對應地縮減地理教學實踐環節占有時間,并在師資素質提升、教學設備器材的添置方面進行控制。因此,地理教學活動在課時緊縮的狀況下,缺乏足夠的教學質量保障措施,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完全是紙上談兵。缺乏學校資金支持、家長觀念支持及學生學習行動的支持,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根本無從開展。

        二、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與建議

        1.創設情境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出于好奇心重、求知欲望強的特殊時期,濃厚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于其今后學習具有關鍵性意義。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按照以趣引思、知趣相容的教學思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由過去的“請同學們將課本翻到80頁”轉變為“同學們知道我們生活的宇宙是怎樣的嗎”,以此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導入;或通過進行減短、生動的故事講解引人入勝,擺脫舊式、枯燥的授課方式。借助于生動的教學方式,教師親和力大大提升,學生也能夠跟隨求知心走進地理世界。

        2.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倡導師生互動

        新課標下的教學活動早已不是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的被動模式,更多地以廣泛的知識獲取渠道、多向知識交流、師生互相學習為主。如今,地理教學應逐步形成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討、教師點撥的基本模式。地理課堂可以以喜聞樂見的地理環境新聞、小組討論等模式生動開展。

        3.科學利用教學工具,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地理學科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綜合性、實踐性,其中對于地圖的使用便是很好的例證。作為廣泛地理信息的最好載體,地圖在學生地理思維的構建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拋棄以往死記硬背課本內容的學習方法,教師應教授學生如何科學閱讀地圖,憑借對地圖龐雜內容的詳讀、分析、演繹與歸納等,將課本眾多的知識信息有機聯系在一起。如今,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三維電子地圖更加生動地為學生展示地理信息,實屬促進地理教學質量的有力工具。

        4.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提升綜合素養

        作為地理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地理教學能力和地理素養。可以說,教師若想教授學生“一杯水”,必須自身擁有“一桶水”的能力和儲備,才能進行良好知識形象的樹立和教學引導、啟迪。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從反饋信息中切實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困惑,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方向的調整和相關知識的補充。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課程,開闊眼界,并與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進行教學經驗的互通交流。

        三、結語

        第3篇: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范文

        關鍵詞:課堂;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初中地理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個體在社會中生活與生存所應具備的最重要的地理素養,包括最有用的地理知識、最關鍵的地理能力和滿足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地理品格[1] 。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將成為地理學科發展的未來,決定了地理課程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評價等問題。學生素養的養成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特點,它需要從初高中階段不斷地地理學習中逐步塑造養成。所以,初中階段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養成也必不可少。

        一、利用教材實驗活動內容,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能力

        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終生的過程,可以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培養,地理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造這種成長的機會,讓他們經歷學習的過程。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深入挖掘教材,重知識背后隱藏的地理素養,避免單純片面地教授知識,讓學生為掌握知識而學習,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思維培養及素養的養成都十分有利?,F行初中地理教材的活動式內容中設置有學生動手制作(或學生實驗)的學習活動,這類探究活動的學習形式背后隱藏著對學生地理能力及地理素養培養的要求。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一節中“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學習模塊下設置了制作簡易地球儀的學生活動。為提升學生對經緯線知識的理解及動手制作的能力,可在教學中嘗試將制作地球儀的活動與經緯線的學習相結合,為學生創造經歷學習的過程,在制作地球儀模型的過程中,理解經緯線的特點,試圖突破學生缺乏立體空間思維的教學難點(如圖1)。學生制作地球儀的活動實際是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通過觀察發現地軸的傾斜,通過小組間的討論、探究、合作,找尋在球面上繪制經緯線等問題的解決方法,最終完成地球儀模型的制作,也可達成對地球儀表面經緯線的學習認知。制作地球儀模型的過程需要學生應用自己所學知識,還需要發揮創意和想象力,不斷觀察、思考、實踐,再觀察、再思考、再實踐才能完成整個制作過程。因此,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從培養學生學習最有用的知識及綜合思維素養的角度出發,充分利用教材實驗活動內容,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則可以提升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及應用能力。

        圖1制作地球儀模型

        二、利用電影創設教學情境,強化學生對地理的區域性認知

        初中地理課程內容以區域地理為主,展現各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點,闡明不同區域的地理概況、發展差異及區際聯系。地理學習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之一,就是要求學生在實踐基礎上從不同視角認識區域,并能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建立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的價值觀。然而,初中地理教材中設置的一些區域遠離學生生活的地區,對于這些區域的認知學習,學生無法通過已有生活經驗較深入地認知所學區域。因此,這些對學生比較陌生的區域,學生學習認知會較困難,更難以做到綜合分析。如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印度的社會問題、中東的戰爭問題等。電影可以作為一種教學素材應用于此類區域的課堂教學,通過形象直觀的電影情景或場景的代入感,讓學生近距離感觸原本遙遠、陌生的區域。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極地地區”一節的教學中,可利用“南極大冒險”這部以南極科學考察為背景的電影為教學素材設計教學,利用電影場景的代入感,使學生設想自己處于南極地區并抓住一些電影片段,讓學生感受冰雪南極的自然景觀及狂風暴雪肆虐的惡劣環境;再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南極地區酷寒自然特征的成因;最后引導學生探究南極地區所形成的本區域獨特生態系統,及該區域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巨大考驗與人類如何開發、保護南極地區??傊?,電影作為教學素材創設的教學情境,創造性地再現所需要學習的區域,使學生在教室里身臨其境地了解認識該區域自然環境的特殊性,進而建立正確開發保護極地地區的觀念。

        三、利用鄉土元素融入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力與環境素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鄉土元素源于本鄉本土,是當地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的代表。鄉土元素在自然演變和人類發展過程中獨具特色、種類豐富、變化萬千[2]。所以,鄉土元素較能感染學生,會引起探索好奇心,成為開啟學習之旅的起點。將鄉土元素融入初中課堂教學,通過開發一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變化,用不同視角認識不同區域,能夠提高學生多渠道、多角度、多元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踐力。如地理觀測、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筆者所在學校的地理教研組在地理教學課外拓展中,從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及實踐能力角度出發,利用身邊鄉土元素,開發一些實踐活動。諸如南京瓜阜山的火山地質考察、南京秦淮河的水質調查、盱眙天文臺的星座觀測、南京民國文化的社會調查等(圖2~圖5)。這些實踐活動從學生對身邊環境的調查研究出發,通過觀察取證、調研分析、搜索資料、梳理歸納,研究南京所在區域的地質環境、水質變化等地理問題,對南京所在區域的地質環境、水質變化及南京特有的民國文化可建立直觀的較深入的認識,從而綜合認知南京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培養學生對南京自然環境及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參考文獻:

        [1]吳春燕.融入鄉土元素的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8).

        第4篇: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范文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人類與海洋

        2014年3月教育部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指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在“地理素養”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須具備的關鍵素養,其在本質上應是一般地理素養的精髓,在數量上是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必要的地理素養。

        劉霞、和陳佩堯提出初中地理核心素養包括:地理核心知識、地理核心能力和地理核心觀念三個維度。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2015年綜合學術年會上提出了地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要素(見下圖)。至此形成了地理核心素養的三個維度,四個要素。在初中地理新改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形成地理核心素養,最基本的理念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本文以七年級地理(粵教版?上冊)第三章第三節《人類與海洋》為例,從四個要素入手,對地理核心素養在教學設計上的應用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培養科學人地觀的教學設計(人地觀念)

        人地觀念是地理課程最為核心、最為基本的價值觀。是指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地理學習,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觀。而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由于對“人地觀念”在認識上存在偏差,人地關系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

        本節為粵教版第三章最后一節的內容,對于我們來說是新增課節,海洋占地球總面積71%,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此處我設置了活動:海洋尋寶探美稱,明確海洋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產和無限的美景,引出污染的海洋和生病的海洋,使學生體會到人類對海洋也是有影響的,并且拋出開放性問題: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沒有了海洋會怎樣呢?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得出結論人類與海洋要和諧發展,形成正確的、全面的人地觀念。

        二、培養綜合區域觀的教學設計(地域認知)

        核心素養兼顧“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雙重功能,它是因生活情境的需求而產生的。核心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必要的生活情境和社會實際,這都發生在一定的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側重于引導學生通過綜合分析區域特征、比較差異、加強聯系和追求發展,對認識區域地理的路線有個整體上的了解和把握。

        在本節的學習中,學生需要結合我國國情和生活實際。哈爾濱并不是沿海的城市,但中國地域面積廣闊,東部瀕臨太平洋,夏季給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帶來溫暖濕潤的氣流,而西北內陸距海洋較遠,降水較少,海洋影響著我國整體的氣候,觀看視頻:十萬個為什么之海洋是氣候的調節器,體現了區域性的特點。在人類開發和利用海洋的學習過程中設置的拓展延伸環節,結合時事地理,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其中的一路,就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涉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大洋;由美國提出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是美國為重返亞太,制約中國經濟發展而發起的經濟協議,是依托太平洋而建立的區域性經濟發展協議。這都體現了區域性的特點。此部分的學習注意去繁就簡,深入淺出,結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拓展延伸,并緊密結合初中結業水平測試的出題方向。

        三、培養綜合地理思維的教學設計(綜合思維)

        地理是一門研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綜合學科。《地理教育國際》指出,在教育學生時,應以原理來說明現實,并鼓勵學生采用質疑或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其中提到“用原理來說明現實”就需要多種思維方式來解釋地理事物的發展

        規律。

        學生都積極地思考并不時地發出感嘆,回答問題時能夠做到由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充分體現了地理綜合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此處教師要注意有效地掌控課堂并適當地給予點評。

        四、地理空間與表達的教學設計(空間與表達)

        “空間與表達”突出體現了地理空間思維能力,還強調地理空間格局的敏銳覺察力??臻g性可能是地理學最重要的特點,無論是地理學的學科建設,還是地理學的人才培養,都需要重視空間分析。

        本節教學設計中對地理空間與表達的強化是借助對地理圖像的觀察和分析來實現的。例如,在學習海洋的稱號中,海洋被稱為“交通要道”,教師提出問題:不同的海洋空間位置都可以航運嗎?答案是否定的,在高緯度地區空間內,溫度低海面結冰不宜通航,而在中低緯度地區則可以四季通航,還有很多的天然的海峽、人工開鑿的運河等成為海上航行的必經之路,例如: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等??臻g因素分析是綜合分析,可以使學生形成整體的空間結構框架,考慮時間和空間的結合,根據自然和社會因素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

        參考文獻:

        第5篇: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實踐與創新;教學相長

        在學校教育中,新課程理念的應運而生恰如傳統和現代教育教學之間的分水嶺,其中最具標志性的節點就是鮮明確立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關系,并據此強調實現以認知、能力和情感為一體的“三維目標教學”。這就是說,學生不僅是教育教學的印記符號,也是教師生命的價值所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要努力把握學生的成長脈搏,在創優教學方法,有效幫助學生順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更要努力開啟教學藝術,不斷地“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培養他們運用地理思維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地理課程的教學相長。本文結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試作出簡述。

        一、建立和諧教學關系,努力開啟學生的良好心境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心靈的開啟者。學生心靈需要的絕不是被教師所“塑造”,而是被不斷地“喚醒”“激發”和“升華”。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執教者要善于把自己的教學魅力和人格魅力施展出來并傳遞給學生,在拉近師生之間心理距離的同時,有效激活學生心靈中潛藏的活力元素,從而增強他們的向師情感,有效發揮親師信道作用。如在教學印度半島內容時,筆者以一句詩作為地理知識謎語:留在臉頰上一滴愛情的眼淚(謎底:泰姬陵)。這樣的趣味導入發揮了引人入勝的作用,一下子激活了課堂學習狀態。諸如此類的地理謎語不勝枚舉,比如:“圓圈做鴨蛋——太原”“大家都笑你——齊齊哈爾”“一路平安——旅順”“兩個胖子擁抱——合肥”“太陽西下——洛陽”等等。實踐表明,細節同樣能夠決定事情的得失與成敗。這樣的點點滴滴看似簡簡單單卻很實實在在,既能“四兩撥千斤”地幫助學生輕而易舉地叩開地理學習的興趣大門,也勢必成為師生情感的粘合劑。

        二、堅持魚漁皆受的教學原則,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地理學科知識比較龐雜煩瑣,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基本的學習能力是不行的。執教者要本著戰略眼光和長遠規劃,注重創新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筆者從教學實踐中深刻感悟到,閱讀是學習之母,教會學生的閱讀解析能力既是基礎又是關鍵。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地理材料的閱讀與解析,對提高學生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素養,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常規而言,對初中地理的閱讀解析主要有兩種方法,即直接法和間接法。以前者為例,這類閱讀材料比較容易解答,通過有效閱讀,一般能夠直接找到答題基本線索甚至是半成品答案。這類材料通常主題鮮明, 層次比較分明,意思也相當清楚。該類型題目往往在文中出現中心語句或關鍵詞語,執教者只要引導學生充分抓住和利用好這樣的中心語句或關鍵詞語,即能從中獲得相對完善的解題答案。而學生逐漸形成了常規閱讀解析能力,既能增強課程學習信心又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注重開展聯系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新課程教學要求我們“加強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淡化學科界限,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的聯系,增進各學科之間的知識和方法上的聯系。”地理是一門文理兼備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發展需要,積極嘗試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和結合,從而實現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有機整合,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如與語文詩詞之間的巧妙結合。在教學黃河“地上河”內容的教學時,筆者鼓勵學生“在識圖中試用一句詩詞來形象描繪黃河‘地上河’的情境”。此語一出,一石激浪,學生們爭先恐后、妙語如珠。在眾多的描繪中,師生共推詩仙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這一古詩句最佳。此詩本是夸張黃河發源地之高的,現用到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描述,既言簡意賅又形象生動。加之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演示,使得學生們對黃河“地上河”現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四、講求激勵評價機制,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理論和實踐同時表明,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重視和運用富含激勵元素的“表現性評價”方式,能夠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各種潛能的發掘,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所謂表現性評價,就是通過口答、寫作、行動、表演、操作、科學實驗和制作等真實性的行為表現,來檢測和評價學生在實景或模擬情景下所知所能的一種評價方法。通過表現性評價方式,能夠培養學生學會借助資源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從中培養他們獲取信息、鑒別真偽、梳理和加工以及快速傳播信息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信息素養。此外通過表現性評價,還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的能力,培養參與地理探索的活動能力,培養實地觀測、調查、實驗、討論、解決問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意志與探索精神等,無論是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還是身心發展,都有著推動和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葛潔爽.初中地理教學新型評價方式嘗試[J].現代教學,2009(17).

        [2]夏義.試論初中地理教學的創新[J].吉林教育,2010(14).

        [3]彭思遠.地理教學資料的積累和使用[J].教育導刊,2009(8).

        [4]韓旭東.地理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J].教育經濟研究,

        第6篇: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范文

        關鍵詞 地理;習慣;三步;提升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針對七年級這樣的初中初始年級,養成良好的學科學習習慣尤為重要。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教師應在開學初期,引導學生明確養成良好的學科學習習慣的重要。并讓好習慣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得到強化與完善。進而讓學生真正養成自學的習慣增強自學能力。具體而言,地理初始課程學習習慣應做好以下幾點:

        課前準備:課前三步曲(含候課2分鐘):一準備好學具(包括必備的課本、圖冊、練習及學案,還有本課涉及的如地球儀、乒球等學具);二快速安靜;三養成看書看圖或聽從科代表朗讀、默看預習的指揮。教師可及時到崗,配合巡視、抽查、加強指導與督促??蓳闆r,利用練習冊中“知識建構”來有意加強學生記憶和提高看書預習的實效。

        課中學習:課中認真聽講。實際就是做好:第一要學生按要求指圖、讀圖、析圖,明確要點信息,做好重點知識的勾畫、書寫、小結等筆記。第二要按老師要求到指定的地方(如學案或練習或活動)做好填圖等相關習題。增加訓練機會,加強知識遷移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反饋目的。切實從課堂要質量。第三,目前針對我校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推進,老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傾聽別人意見、做到有理反駁的傾聽習慣。另外,老師應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學習及展示(畫圖、書寫、口答等),并及時表揚和肯定,來增強此學科學習的興趣。

        當然,地理學科特點鮮明,讀圖是無法回避的難點和重點。而初始年級的讀圖習慣和能力,將直接影響其考試成績。

        初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讀圖探索:縱觀初中地理學科的教育教學要求,其中“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對讀圖能力的要求就尤為明顯而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重視和落實對學生的讀圖的要求與培養。這也成了很多教師頭疼的問題,學生感到學習有難度的關鍵所在,但卻依然無法改變的是考試中的重頭戲――讀圖占50%的半壁江山。換言之,讀圖能力強弱,直接關系到你地理學科的成敗。

        那么,我們到底應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呢?下面僅據筆者個人見解。讀圖三步。

        第一步,教師要有讀圖、析圖的意識與能力。這對教師素養是不容質疑的,但卻各有千秋。你要越重視讀圖,學生就會越喜歡愿意讀圖。因此,教師除了自身有這種能力與意識,還應有意強化這種行為與意識。通過潛移默化地方式傳遞給學生,這可比口頭強調,作業強化來得更有力,更有影響實效。

        第二步,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與條件,來引導學生愛上地理讀圖,如果能讓其“滋長蔓延”開去最好。比如你可以通過看插圖,圖冊,掛圖,版圖,拼圖,畫圖等多種方式來實現你的教學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科書是專家依據課標編寫的,是智慧的結晶,因此它對于幫助我們理解和實施課標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要重視對課本的利用,特別是《地理圖冊》的充分利用,恰當運用,反復使用,那些具體的讀圖析圖方法,對提高學生讀圖能力非常關鍵和重要。如初一《地理圖冊》(下)18頁“地形圖的判讀”步驟與方法。

        第三步,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敢于放手讓學生嘗試與創新??涿兰~斯曾說要尋找一種教學的方法,當然需要用心去做。

        課后鞏固:課后及時練習復習,并完善筆記。注重總結課堂方法的運用與反思的習慣。學生必須養成按時按質完成作業的習慣。注意三個細節。一作業要求:強調交來的書面作業書寫工整規范、標圖仔細準確。二預習目標,培養學生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看書效果進行檢測。先看書勾劃要點知識,再自己做好“知識建構”相關填空,并思考課后“活動”題。三復習效果,要求學生學會抓住標題及板書要點,注重地圖的綜合運用,利用地圖來巧妙學習、反復復習。

        總之,初一的學生,老師要強調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并巧用小組競爭,來加大監管力度。同時應及時指點不良習慣,表揚肯定好的習慣的養成。從意識到行為到效果,一步步推進好習慣的養成,從而為完成教學教育任務而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要求教師就要注意提醒與激勵學生,向著良好的方面發展。

        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是在平時一點一滴積累的。行為習慣養成雖小,卻將影響孩子的未來。初中教師,就要盡可能來糾正學生已有的不良習慣,并及時引導其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走向成熟、成功。

        參考文獻:

        第7篇: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習方法;能力;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342-01

        一、如何引導學生調節自己的學習策略

        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激發和維護良好的注意力,情緒和動機狀態,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達到愿意、樂意、會學、善學的效果,并能正確評價學習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學會使用教材。初中地理教材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基本工具,又是培養學生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所以學生能夠重視教材,在課堂上通過認真閱讀課本,做自學筆記,回答問題等不同的途徑來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初中地理教材應該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課本知識的難易程度,新課標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方面考慮,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教材。

        2、學會使用地圖。利用初中地理教材上的地圖獲取信息,使學生能夠有計劃的、有步驟地閱讀地圖,掌握運用地圖解釋地理問題的一些方法,使學生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建立空間觀念,形成了腦中地圖,無圖思考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獨立獲取知識的地理能力。、

        3、充分利用地圖。開發創造性思維潛能。在地理教學中,學生應充分利用地圖,把地里知識落實在圖像上,使繁雜的地理事物成為簡單的直觀圖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現象,并在頭腦中建立起各種完整的地理表象,為創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經常讀圖、用圖??筛淖儗W生的思維方式,久而久之,使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方式更加完善,到需要時,腦子就像放電影一樣自然,準確地顯示出一幅幅“有血有肉”形象生動的圖像,由學生自己看圖、讀圖,并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獨立思考后解答問題,教師引導后得到正確結論,這樣不僅深化了學生的思維,更加激活了學生無窮的創造力。

        二、用科學的方法記憶知識點

        1、對比記憶法。對比記憶法的優點是能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前建立聯系。通過比較它們的異同來幫助記憶。比如,中國的河流有長江和黃河,雖然它們的所在地、長度、流經面積都不一樣,但由于它們都是中國重要的河流,因此,可以通過對比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它們的相關參數。

        2、歸納記憶。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我們既要系統地學習知識構架,還要背誦它散亂且繁多的知識點,比如:各種時區、經緯度、氣候類型等。如果不善于通過歸納來學習地理課程,那么,它會讓你耗盡力卻依然云里霧里地沒有方向。

        三、指導學生學會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學習初中地理的能力的發揮主要是在課堂上,地理知識的獲得和鞏固也是在課堂上,可以說,課堂是初中地理教師發揮教學水平的的主要陣地,更是教師引導學生探求新知的天地,教師要指導學生課堂聽課講究技巧性和實效性。

        1、“讀”

        初中地理教師安排指導,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讀圖,教準確地勾畫、標注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圖像中的重要界線、范圍與注記等,使學生讀圖的良好而規范的習慣,掌握讀書、讀圖和自學的基本方法。

        2、“動”

        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學生的各種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活動,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地恰當安排,有機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45分鐘之內,讓學生“動”起來?!皠印钡暮诵氖撬季S活動,是學得生動活撥,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齊聲答問次數的多少。

        3、“練”

        是指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啟發訓練思維,形成各種能力的訓練,練習要講求準確性和創造性,首先落實基礎題。在做題時,一般按照以下的思維訓練:(1)審題。即明確要求,抓住核心,找出關鍵字眼;(2)剖析題意,回憶知識點,聯想地理圖;(3)突破難點、關鍵、形成思路,明確解題方案,完成答案;(4)對題目進行引申和變換,從而開闊思路,探索規律。設計題目切忌一看就會,似曾相識,初中地理教師應精心設計,安排“練”的材料,“練”的時間,把“練”貫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講”和“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評”

        是指學生或初中地理教師對學生的口答、筆答、訓練、操作等練習答案和結果的評析、評價、評講。初中地理教師應抓住一切學生練習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評講或由教師對學生答案進行評析,以便及時彌補知識缺陷,使學生牢固掌握哪些易混易錯的重難點知識及規范化的答案,順利達到學習目標。

        四、如何對初中地理教學課堂進行改革

        1、如何實現師生互動

        傳統的教學也有師生互動,但是這種互動不過是簡單的問答式,教師與學生的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的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原有水平上徘徊;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備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沒有真正的互動起來,這樣的教學效果根本不理想,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呢?我認為關鍵是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主動參與發言,特別是提出不同的見解。

        2、采納多種教學手段教學

        第8篇: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效率;策略

        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下的地理教學,為教師提供了充足的創新平臺,作為地理教師,不但要更新傳統的教學理念,還要轉變落后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體現地理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獲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明確地理學科特點,做好地理學科定位

        地理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和操作性的學科,也是現代七大基礎學科之一,集人文性、自然性、科學性、生活性、思想性于一體,其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因此,作為地理教師,首先要明確地理學科特點,做好學科定位工作,為構建有效課堂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全球觀和發展觀。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地理科學教學思路是:讓學生了解人類生活的地理環境現狀,掌握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懂得人與環境要和諧發展。地理學科強調各個要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尤其是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之間相互影響,所以地理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之間的差異與聯系,提倡從地理視角看待地理問題和地理現象。例如,在教學“區域地理”時,要引導學生從某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類型、地形特征、環境資源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明確當地地理情況。實踐證明,只有遵循地理學科的基本特點,做好地理學科定位工作,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二、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初始階段,部分學生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課間活動的印象中,頭腦中還留有活動興奮的余波,所以難以進入良好的課堂學習狀態。此時,教師應通過有效手段,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樂趣,將學生盡快引入新的教學情境中,為充分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奠定基礎。因此,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提高地理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氣候》這一節時,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我國的干濕地區和降水地區的異同,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七月份,北京連降大雨,小明從北京出差到新疆吐魯番,媽媽提醒他帶上雨衣;九月下旬,小明要去廣州出差,爸爸也提醒他帶上雨具,你們說小明的爸爸和媽媽的說法對嗎?為什么?”這個問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非常貼近,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教材,然后再引導他們進行討論。經過熱烈的討論之后,學生得出答案:爸爸的說法是正確的;而媽媽的說法是多余的。至于原因,還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邊看圖邊講解,讓學生明白我國干濕地區的分布規律,以及雨帶的推移規律和形成原因等。經過教師指導教學,學生終于明白:吐魯番處于我國的干旱地區,七月份吐魯番的氣候炎熱干燥、雨量極少,沒有必要帶著雨具;而廣州處于我國的濕潤地區,且位于我國南方,雨季來得較早,退得卻較晚,一年中的4月份到10月份基本上都處于雨季,所以帶雨傘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了好感,使他們愿意學習、喜歡學習。

        三、巧妙設置實驗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世界著名畫家達?芬奇曾經說過:“實驗是科學知識的來源,智慧是實驗的女兒。”初中地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輔相成,如果教師將生活中的常識融入課堂教學中,將其設計成簡單有趣的小實驗,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實驗之前,教師可以故作神秘,對學生說:“下面老師要學龍王給大家造雨”,學生紛紛睜大雙眼,表示不相信,于是教師在盛有大半杯開水的杯子上蓋上一塊鐵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既沒有云也沒有雨,然后再拿出一塊冰放在上面,一會就開始下雨了,學生表現出一臉的不可思議。此時教師要趁機提出問題:“降雨需要怎樣的條件?”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紛紛舉手回答,這樣一來,“鋒面雨”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四、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知識的直觀性

        地理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其知識跨度大、覆蓋范圍廣,但是僅僅依靠教師的口語講解難以體現地理知識的綜合性與系統性。而多媒體技術超越了時空限制,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化呆板為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地理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插圖、統計圖、地圖等,用以解釋地理學基本原理,盡管這些圖簡明扼要,但仍難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采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我國的“水系圖”時,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在屏幕上一次標示出黃河、長江、珠江,并用特效進行閃爍;在教學我國的“政區圖”時,可以用不同色彩表示不同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等,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放大與縮小,便于學生直觀觀察。在教學我國的環境問題時,可以用多媒體將酸雨的危害、水土流失嚴重、臭氧層被破壞等現象呈現出來,讓學生意識到我國存在的環境危機,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總之,初中地理知識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為學生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努力探究多樣化的教學途徑,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魏慧生.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J].才智,2011(18).

        [2]藺俊清.淺議初中地理教學[J].考試周刊,2009(27).

        第9篇: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人文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71-01

        在地理教育中,人文地理是滲透人文素養的主渠道,應充分挖掘初中地理學科的人文因素,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使每個學生智力、德行、感情、體格各個組成部分達到和諧狀態,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之成為一種人文精神。

        1.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1.1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是地理學科特點的根本要求。地理是一門文理兼備、內容豐富的學科,除了一些特定的地理常識之外,它還包括物理、歷史、文學、數學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初中地理作為整個地理課程的入門階段,肩負著學生初步接觸人文知識、錘煉人文精神素養的重要責任。因此,中學初級階段的地理課程可以說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奠基石"。

        1.2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是地理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地理新課標中明確規定七至九年級的地理課程要使學生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學要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態度的形成、情趣的培養成為初中地理教學的根本目標,也成為學生健康成長不可忽視的環節。

        1.3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是地理教學方式的具體體現。優秀的教師在課堂上是高明的領路人和指引者,不必事事親力親為,但是在培養學生分析總結地理事物的各種內在聯系、探索地理學科未知內容、培養對待事物和生活的態度等方面卻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指導和引領的作用就是人文精神素養培育的一個方面。

        2.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措施

        2.1用教材土壤孕育人文素養的種子。地理課程標準提出,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新教材有大量貼近學生生活的鮮活素材,可以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從而改變空洞教條的宣講現狀。例如教學七年級地理"地球表面形態"時,學生體會到東非大裂谷的壯觀之美,太平洋的廣闊之美;教學"天氣與氣候"時,學習既能聯想起風和日麗、萬里無云的輕松,又能想象狂風大作、雷電交加的緊張,以及海邊的驚濤拍岸、沙漠的海市蜃樓無一不在昭示美的情景。人類改造地表形態,比如梯田等,可以品味人類發展不斷改造世界、創造環境的智慧之美、思想之美、力量之美。

        又如教學八年級地理長江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長江源頭的冰川、雪山及"江流如帚"的風景,使學生領略遠離自己的高、遠、潔、闊,感受雪山、藍天,感受到寧靜開闊;同時以長江的水文特征為例,感受人的成長歷程。長江上游沱沱河,發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源頭河水清澈,流速緩慢,行走于青藏高原的邊緣,帶著希望,帶著生機,猶如我們單純的童年。過了玉樹,長江進入青春期,一路奔騰而下,桀驁不馴,像個毛頭小子,充滿激情,正如我們會因不諳世事而犯下錯誤,可年輕也是我們最大的資本。川江就是長大了的長江,在積累著知識和能量,在總結思考著青春的美麗和教訓,在迎接下一輪的沖擊。出奉節進入三峽,迎來其第二個春天,生機勃勃,像個厚積薄發、壯志雄心的中年人。出宜昌,長江九曲回腸,做人,哪能都那么順利。長江的中下游就像老年人,河床展寬,流速緩慢。最后,在上海進入大海的懷抱。

        諸如此類的素材豐富,教師采用適當的方法,以大自然的雄奇壯美震撼學生的心靈,讓其感受美,發現自然美,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審美自然的情感。

        2.2用地理資源澆灌人文素養的芽兒。學生的能力、智力、情感態度及個性、創造力不可能在狹小的教室空間內完全形成,因此,在地理教學的具體過程中教師要恰當地選擇課程資源,如教材、學具、電影、多媒體課件、錄像、圖片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鼓勵和指導學生組織興趣小組、社會調查等活動,合理開發校外地理資源,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打好基礎。新課標要求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開發與利用,如讓學生看天氣預報、參加氣溫測量,談天氣對生活等方面的影響等;還要培養學生關心時事,關注民生的情感,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從時事中尋找教學資源,如神七的發射、長江防洪、松花江水污染、三峽工程、四川地震等。

        學生的成長,是學習、感受、實踐、認識的過程,認識美,發現美,有利于其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在研究中學生會發現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可以為學生呈現美與丑的鮮明對比,有利于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世界,從而形成糾惡向善、改造世界的健康情感。例如:在地理教學中,水資源的教學,有江河湖泊及冰川、雪山等水資源為人類帶來的價值,如九寨溝神奇之水,長江黃河的奔騰壯觀,青藏湖泊的秀麗風光,工農業及生活中水的重要作用,同時又有黃河斷流、松花江水污染、淮河水污染等人類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再通過節水教育,家庭用水調查等,最終引導學生形成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情感。而這種情感的形成,找準了地理因素與學生生活的切入點,當然會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

        2.3移用多彩的文學綻放人文素養的花朵。從地心到整個宇宙都是地理學研究的范疇,涉及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和地理景觀,在具體的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可能讓學生一一感知。盡管現代教學手段不斷豐富,教學設備日益先進,但目前電影、電視、VCD、DVD、計算機等音像制品和多媒體廣泛地運用于教學中,教師不可能每堂課都運用這些教學手段,很多時候還得憑教學語言傳道、授業、解疑。所以教師的業務水平必須提高,除應該具備講授地理知識的科學性、教育性、情感性、啟發性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學性。

        文學性的語言往往具有朗朗上口、比喻生動貼切等優點,而我國古今詩詞、諺語等本身含有豐富的地理知識。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形象地描繪了我國長江三峽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繞的自然景觀;陸游《游山西村》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國的丘陵地形。

        總之,因為人文素養本身追求是無形的,必須落實在課堂教學的一舉一動中,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里。在地理教學中,只要教師首先樹立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意識,再采用適當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正確引導,就一定會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思思久久96热视频 | 夜夜38亚洲综合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页 | 日韩精品亚洲伊人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久久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