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居住區景觀設計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居住小區園林景觀園林景觀設計
引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區用地不斷增加,居民的生活質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檔次與質量,他們對戶外環境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居住小區綠化是建立居住小區眾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獨有特色形成一個既有統一又有變化、既有節奏感又有韻律感、既有相對穩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間,對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態系統平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區居住環境質量的重要標志,對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1 小區景觀設計的意義
設計發展更高階段的人性化設計,是人們對設計師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人性化設計是以人為軸心,注意提升人的價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動態設計哲學。在以人為中心的問題上,人性化的考慮也是有層次的,因此,小區景觀人性化設計應該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設計方向,以綜合協調景觀設計所涉及的深層次問題。
小區園林景觀設計不僅是給生活帶來方便,更重要的是讓使用者與景觀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它會最大限度地遷就人的行為方式,體諒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適,而不是讓使用者去適應它、理解它。同時也考慮到不同文化層次和不同年齡人活動的特點,所以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形成動靜有序、開敞和封閉相結合的空間結構,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設計更大程度地體現在設計細節上,如各種配套服務設施是否完善,尺度問題,材質的選擇等。
小區景觀設計對于心理層次上的滿足感不像物理層次上的滿足那樣直觀,它往往難以言語和察覺,甚至連許多使用者也無法說明為什么會對它情有獨鐘。
人們對景觀的心理感知是一種理性思維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才能做出由視覺觀察得到的對景觀的評價,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觀感知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對景觀的心理感知過程正是人與景觀統一的過程。無論是夕陽、清泉、急雨、蟬鳴、竹影、花香,都會引起人的思緒變遷。在景觀設計中,一方面要讓人觸景生情,另一方面還要使“情”升為“意”,這時“景”升為“境”,即“境界”,成為感情上的升華,以滿足人們得到高層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2 居住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問題
2.1 忽略園林景觀的功能性
首先,居住小區的公共空間的利用率較低,目前很多居住小區中景觀的實用價值沒有充分實現,很多設計雖然具有美麗的表現形式,但其實用價值經常被犧牲掉。尤其是居住小區中的廣場,很多沒有針對性,不能兼顧不同使用人群,并且只注重觀賞效果,供人們休憩的室外家具比較少,致使人們不能充分利用公共空間的完善功能。無法停留、休憩以及交流。
其次,植物和水景設計片面注重觀賞效果植物設計忽視其遮蔭、防護等功能效應,僅僅為了存在而存在。許多活動場地、交通游覽步道沒有遮蔭樹,在炎熱的夏天讓人只能望日興嘆。對于南方的居住小區而言,南方是夏季較長,冬季較短,因此,南方居住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必須將綠地、綠樹的構成元素、周圍建筑的功能特點、當地的文化藝術因素等與居民的行為心理需求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多層次、多功能、序列完整地布局,形成一個具有整體性的系統。為居民創造幽靜、優美的生活環境。使得綠化形成系統的重要手法就是“點、線、面”相結合,保持綠化空間的連續性,讓居民隨時隨地生活、活動在綠化的舒適的環境之中。
再次,“人性化”的設計思想沒有被很好采用。居住小區的建設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選用時尚的設計風格,頂級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設備,而在于它能否給人們提供一個方便舒適的居住環境,能否給居民一個徹底放松,完全舒適的家,能否提供讓住戶感到舒暢的人性空間。比如,有的樓盤用綠地做隔離帶,卻忽視了人們生活的方便,兩分鐘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幾分鐘。有的居住小區景觀設計沒有把殘疾人的行為考慮進去,為殘疾人的出行帶來不便;有的居住小區沒有為老人和幼兒開辟專用活動場地:有的居住小區在景觀設計上較粗糙,沒能真正、準確地創造人們所需環境。園林景觀設計要做到理解和尊重人的思想和行為需求。要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齡結構、職業、生活、工作習慣、生理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設計,這樣才能使每一個細節都尊重體貼人的活動行為,體現人性關懷的服務理念。
2.2 景觀的藝術觀賞性和文化性不能很好體現
首先,不重視多方向觀賞效果,多數園林景觀與建筑外立面相諧調,注重其室外觀賞效果。對于住戶來講,在室內欣賞室外的風景的感受也非常重要,但是在調研的很多小區內室內觀賞效果非常不讓人滿意,主要是鳥瞰效果、色彩搭配、植物組合布局等方面。許多都是草草處理景觀和道路、停車位的關系,導致混亂一片,視覺效果較差的景觀,規劃師和園林景觀設計師需要合理布局綠地、合理解決好停車功能、活動集散功能,同時同林景觀設計師和建筑師合理解決景觀觀賞角度、觀賞層次,使作出的景觀設計才能達到園林上良好的俯視效果和立體效果。
其次,有些小區園林景觀設計濫用園林雕塑小品。園林雕塑小品的使用在居住小區園林景觀中很普遍。在景觀設計中,合理的設置一些雕塑小品,往往能起到點綴和組織空間,烘托主題、意境的作用。有一些居住小區內泛濫園林小品,或者設置過于密集,沒有主次節奏;或者與環境格調不相融合,造成了人們心理上的割裂感。
3 居住環境景觀設計的要點
3.1 居住小區綠地設計的內容設置上要健全,同時應充分考慮各級綠地的服務半徑。除中心綠地,其他綠地應盡可能的均衡布置,點、線、面有機結合。另一方面還應注意方居民前往,并盡可能和公共活動場所和商業中心結合。
3.2 平面布局與立面設計
(1)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在劃分上可分為規劃式和均衡自由式。規劃式既有明顯的主軸線、對稱或不對稱,或者呈規則的幾何圖形;均衡式則布局靈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分區,但在總體上要給人一種均衡合理的感覺,自由活潑但又不失嚴謹。平面設計中要注重色彩的處理,綠地雖然要以“綠”為主,但也不能太單一,可利用有色植物如紅葉小檗、金葉女貞等或成片草花使綠地有一定的色彩變化。
(2)立面設計
立面設計應以滿足功能為基礎,與平面布局有機結合。設計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進行人為塑造)、喬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體綠化等來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綠地則可用成片喬灌木、竹林等來塑造。同時立面設計也應考慮到動態透視效果,以取得穩步換景的良好效果。
3.3 植物的選擇與配置,綠地的綠化效果主要靠植物來實現,為創造出舒適優美的居住區環境,植物選擇與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
(1)以綠為主,采用常綠繹與闊葉樹、速生樹與慢生樹、喬木與灌木相結合,不同花期的草花與木本花卉相結合,使綠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觀效果。
(2)植物栽植要避免過于雜亂,要有重點、有特色,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豐富中求統一。
(3)植物的選擇要注意適合當條件,便于日后管理。應選擇病蟲害少,有地主特色的樹種,如法桐、白蠟、銀杏、毛白楊、國槐、垂柳、女貞等。草花可選擇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強的,如美人蕉、波期菊、虞美人等。在立體綠化面可利用地錦、紫藤、爬山虎等。
關鍵詞:居住區景觀;人本觀念;不同年齡段人群;建設要點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進入新世紀以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選擇住宅時越來越多的人們更加重視環境是否舒適、安全、衛生、方便。只有人性化的居住區才能給人們帶來舒適的環境。現在有很多人提出了“生態住宅”、“綠色住宅”、“健康住宅”等理念,就是要求居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不僅應突出地方特色,還要具有鮮明的個性,并滿足日常生活所要求的舒適、自然、健康的要求。如此高的對我們設計者提出居住區的設計的要求現象,已經成為一個社會人居生活共同認可的發展趨勢。
1.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人性化設計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居住質量有了新的追求,我國的住房制度也由福利型體制向商品型體制轉變,居住水平也正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為“人”服務這一基本宗旨也在不斷地發展與深化。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其所擁有的建筑及其周圍環境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使得越來越多小區規劃設計從單調的平面布局向立體化發展。在景觀設計中,應把人放在中心地位,充分滿足人的需要,給居民創造寧靜、優美、宜人的生活環境和居住空間。
2.設計概念
居住區景觀設計的人性化設計,設計首先要符合國家的規范及法律法規,規范是人性化設計的最低標準。然后就是園林景觀設計必須同時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做到綠化景觀與環境功能相結合,把更多人性化的設計也體現了出來,如照明燈具、閱報欄、留言板、交通信號、停車場、公共廁所、垃圾箱、公共座椅、健身設施、娛樂設施、售貨亭、安全系統、無障礙設計等,強調居民住環境的使用性、活動性、安全性、文化性、發展性,從而發揮最佳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現狀
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應更多的關注居民本身,為居民提供更舒適方便的居住環境,應把人本化思想深入人心。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的構建中,對居民的需求考慮得相對較少。居住區樓盤雖關注綠化率,但是很多并未考慮到無障礙通道的設計,忽視了特殊人群的需要。居住區園林景觀對不同年齡段的需求考慮不充分,并沒有為老人和兒童設計足夠的活動和玩耍場所,居住區園林的構建管理過于僵化,使人們不能自由享受園林景觀帶來的自然樂趣,如在綠地的管理方面,禁止居民在綠地逗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和空間,使園林景觀設計最初的設計參與性思想大打折扣。
4.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人本思想的要求
居住區園林景觀不僅要體現園林景觀設計的要點,同時要把人本理念深入設計的過程中。要區分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求,真正把居住區構建成適合人們居住的場所。不能年齡段人群對居住的有著不同的需求,不僅僅限于有一個安身之所,而更應注重居住地環境的優美、居住的便利性以及和自然互動的層次上,那么在居住區園林景觀的構建中,就要從不同年齡段人群出發,設計出適合不同年齡段人群需求的景觀空間環境,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以此發揮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核心人本思想的作用。
5.居住區園林景觀觀基于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建設要點
居住區涵蓋了不同年齡段人群,從年齡上可以大致劃分為三類人群:兒童、中青年和老年。這是一種模糊的劃分概念,但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區分作用。根據不同年齡段人群來說,他們對景觀的要求不盡相同,在居住區環境建設的過程中,要從不同的側重點進行設計,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5.1對兒童的考慮
居住區兒童景觀空間設計方面的考慮構成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要點,兒童更多的注重園林的趣味性,所以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設計就不能過于死板。比如可以從園林道路的設計上考慮,可以鋪設一些有彩色卡通人物的石子路,這樣可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因為兒童大多鐘情于彩色動畫和卡通。其次,要給兒童游玩專門設置一個場所,要安置必要的活動器械,以此可以吸引兒童玩耍的興趣。針對園林樹木,可以種植一些花色或葉色鮮艷并有季相變化的樹種,增強樹木的觀賞效果,增添園林的趣味性,禁止種植帶刺有毒的樹種,避免兒童受到意外的傷害。這些改善措施可以充分發揮居住區園林對兒童的吸引力,使其在居住環境中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而且可以有更好機會和同齡兒童溝通,增進彼此的感情,為兒童提供一個適宜、安全、健康的戶外活動空間環境。
5.2對中青年的考慮
在居住區園林景觀的構建中,中青年更注重環境的品質和生態綠色效應,因為舒適、綠色環境更能使人身體和精神放松。針對中青年的要求,首先要加大園林綠色的覆蓋率,多設置一些休閑場所,可以使青年人更好的進行戶外交流。其次,在道路的鋪設上要方便中青年進行戶外鍛煉,比如散步和跑步之類,還要設置一些運動器械,比如乒乓球臺的設置和籃球場的預留等等,讓中青年人享受居住區的便利性,促進身心健康。其次,要注意居住區充分與運動場所的隔離,要使休憩場所的空間距離有著一個合理的尺度,這是對不同性格中青年人的考慮。有的中青年人比較外向,喜歡廣泛性的交流,設計上可以考慮一些能形成群體效應的交流空間。而對一些性格相對內向的中青年人來說,可能更需要相對私密的溝通空間,所以休憩場所的空間尺度尤為重要。個人的親密程度決定了交流的舒適度,這是這類人群的性格特征。所以要充分考慮中青年的接觸尺度和心理感受,注重尺度空間的衡量,使不同的戶外交流空間能滿足中青年性格需求不同的要求。
5.3對老人的考慮
老人更注重身體的舒適和休閑,更加要求生活的趣味性,以此打發時間。老人更關注溝通的無障礙性,同時對安全性的方便性要求更高。所以在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想要的構建中,要給老人開辟一個專用活動場所,不僅方便老人運動和健身,更是老年人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從而可以保證老年人的溝通樂趣,滿足心理方面的感情缺失。其次,園林的道路建設要保證無障礙通道的設置,增強場地的可達性并保證老年人戶外的安全。最后,老年人大多注重群體效應,老年人喜歡和其他同齡階段的人進行溝通,以此來消磨時光,所以要設置群體休息區域,尤其是類似木質的休息區域。針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老人健身區應該設置在更安靜的區域,從而方便老年人休息,順應其對安靜環境的需求。
5.4不同年齡段人群需求的協調
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考慮,在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就要做到科學合理。因為老年人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看管兒童,并樂意享受天倫之樂,兒童活潑好動,但是自我保護能力差,所以把老人和兒童的活動場所合并在一起;而青年人通常工作比較忙,時間并不充裕,且青年人活動幅度比較大,容易造成碰撞,所以要把青年的娛樂場所分離出去。在室外景觀空間設計中,可以設置多種不同功能和氛圍的室外空間,居民可以根據自身愛好有多種選擇。在休息區的設置上,可以設置部分群體休息區和相對私密性休息區域,以此來發揮園林景觀不同空間的作用。除此之外,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需要吸收足夠的陽光以保證身體的健康城長,而老年人由于自身年齡因素,也需要保證足夠的日照,所以老年人和兒童的活動場地應多設置在戶外空間的向陽面,少設置在建筑日照的陰影線范圍內,從而使滿足他們對日照的需求。其次,在器械的設置上,要完善安全防范措施,保證老人和孩子的安全。而青年人處在身體素質的良好階段,活動場所的適應性更大些,根據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需求進行整合,設計出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園林景觀室外空間。
6.結語
在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中一定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根據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要求盡心設計,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設計的核心思想中,從不同年齡段人的需求著手,使園林景觀的設計真正兼顧不同年齡段人群生活、心里需求,做到不同年齡段人群需求的合理分配和體現,重視不同年齡段人群生活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感受,以此構建出真正適合人們生活、居住的室外空間場所,使居住成為一種美的享受。只有這樣,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才能更好地發揮人文主義功效,從而進一步挖掘居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關鍵詞】居住小區;景觀設計;應對策略
【 abstract 】 this year to Chinese urbanization deepening, urban landscape design of getting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and the city landscap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is the way all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city landscape design center. People on city environment landscap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more and more high, in this case,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city requirements, and fully consider the beautiful, comfortable, health, convenient and safe, as far as possible improves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cen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scientific.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 key words 】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ies
中圖分類號:P90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本文首先指出當前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是未能重視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未能貫徹綠色生態理念以及在設計中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然后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指出小區景觀設計應該體現人性化的設計要求,在設計規劃的過程中要重視互動化。
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設計居住小區景觀時未能重視水景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室外環境的設計缺乏藝術性和獨特性。在個別居住小區中,由于缺水導致許多水景成為旱景,使大部分水景成為了一種擺設,嚴重的甚至使居住區的環境質量受到破壞。此外,一些居住小區的水景由于在日常使用中疏于管理,導致水質惡化現象的出現,水質渾濁不堪,氣味難聞,使居住區景觀效果遭受嚴重破壞。某些居住小區的室外環境缺乏藝術性和地方性,不重視情感依附,缺乏本土文化,照抄照搬現象嚴重。
其次,居住小區設計未能貫徹綠色生態理念,人工景觀過多。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自然環境,“注重生態”的口號在很多小區規劃中也是多次被提及的,但在實際中卻大都淪為一句空話。在一些居住小區的綠地設計規劃中,缺乏從保護環境,因地制宜,改善生態環境的角度進行造景設計和合理配置職務。
此外,“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未能體現出來。給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人性化的方便的居住環境是小區景觀環境設計的根本出發點。但目前我國許多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在這一點上卻是差強人意。雖然許多樓盤通過設置綠地作為隔離帶也增加了綠化率,但很多卻沒有考慮到人們步行的便捷性,使原來較短的路程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才能走完;有些小區的綠地為了防止人為破壞,將綠地景觀,花壇和草坪等用圍欄包圍起來,導致其娛樂休閑的功能未能得到發揮,造成居民心理上產生不適感。
居住小區景觀設計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居住小區景觀設計要充分體現化的設計理念
居住區設計整體風格的主題必須得到人性化景觀設計的呼應,軟質景觀如綠化等和硬質景觀之間要相互協調。景觀配置效果應該根據居住區設計風格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現代景觀造園手法適用于現代風格的住宅,具備歷史舞臺和地方特色的造園手法和思路適用于擁有地方風格的住宅。當然,園林設計和城市設計具有的一般規律如對軸線、景、路徑、節點、空間的開合以及視覺走廊等都是通用的。此外,人性化景觀設計還要對空間的私密性和開放度加以充分考慮,在此基礎上組織空間。
整個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最具畫龍點睛性的莫過于點的設計。通過相互交織的鋪地和道路等線性元素將各個點元素貫穿起來,使居住區的空間通過這些點線結合的景觀元素變得井然有序。線與線之間的碰撞和交織又會在居住區的中心或入口地段形成面的概念,而面是居住區中景觀匯聚的。實現景觀與人之間的有機融合是現代居住區規劃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礎上構筑全新的空間網絡:親地空間,親綠空間,親水空間以及親子空間。
居住區人性化景觀設計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材料的選用,材料的選用應該盡可能地體現當地的自然特色,選擇那些在當地比較常見的材料。地方特征和當地自然特色應該在人性化景觀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我國幅員遼闊,文化地域和自然區域之間的差距較大,對于這些特點居住區景觀設計要加以充分把握,才能營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小區環境。與此同時區域內的地貌和地形特點應該在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才能塑造出極具個性和創意的景觀空間。
居住區景觀的均好性也需要在人性化設計中體現出來,人工景觀的創造應該盡可能地利用現有自然環境,使居住區的環境資源和優美景色能為全體居民共享,從而創造出安全,優美,溫馨安靜的居住環境。充分滿足居民的多元化審美需求,突出文脈的延續性,堅持可持續的生態發展道路。
居住小區景觀設計過程要實現互動化
美學內涵豐富和高品質的居住區景觀,其設計要求是要注重文化內涵和美學風格的統一。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綠化植物的配景和景觀的設置分別由園林綠化設計師和建筑設計師負責,這種模式的好處是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化優勢,但缺點是兩者之間必須溝通協調完美,否則就很可能會割裂園藝,景觀和建筑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導致景觀設計和建筑之間的不協調。有美國“景觀之父”稱號的阿姆斯德首先提出 “景觀建筑”設計概念,從1957年開始景觀建筑逐漸成為專業的研究對象。該設計概念的特點在于其提倡在設計規劃的初期階段就構思和策劃好居住區的整體風格,做好居住區環境景觀的專題研究工作,保證從一開始就把握好硬質景觀的設計要點。開發商、建筑工程師和景觀設計師要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做好協調和溝通,確保居住區的整體設計能夠融入景觀設計的具體風格。由此可見,景觀設計應該是建筑師,開發商,城市居民和景觀設計師這四方的互動過程。
結論
總而言之,居住小區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城市的自然延伸。“人性化”的特點要在規劃設計中加以充分考慮,要對人們的潛在居住需求進行充分挖掘,堅持以人為本,要以務實的態度思考居住細節,要滿足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精神和物質等多方面的需要,努力創造出又安全又舒適的小區景觀環境。
參考文獻
[1] 郭勇. 淺談居住小區景觀設計[J]. 知識經濟, 2011,(03) .
[2] 賈斐. 現代居住小區景觀規劃及設計[J]. 價值工程, 2011,(06) .
[3] 吳向東,蔡麗芬. 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景觀設計探討[J]. 山西建筑, 2011,(12) .
關鍵字:居住區;發展趨勢
導言
近年來,房地產發展方興未艾。上世紀90年代開始風靡一時的“歐陸風格”逐漸失去的昔日的光環。以我國歷史和文化為主題的中式樓盤越來越得到人們期待。同時房地產營銷從單純的賣樓盤轉向更多地關注環境和文化,倡導社區新的生活方式。縱觀樓市的風云變幻,我們發現居住區景觀設計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
景觀設計是發展商、建筑師、景觀設計師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動的過程
在提出景觀的概念規劃開始時,就把握住景觀的設計要點。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之中,景觀設計師、建筑工程師、開發商要經常進行溝通和協調。不應像以前一樣先規劃好房子,再做景觀規劃設計。二是,四方互動,甚至先規劃好整體環境,再把房子像種樹的一樣種進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圍合空間,使建筑和景觀能融化在居住區整體設計之中。同時景觀設計必須呼應居住區設計整體風格的主題,硬質景觀要同綠化等軟質景觀相協調。不同居住區設計風格將產生不同的景觀配置效果,現代風格的住宅適宜采用現代景觀造園手法,地方風格的住宅則適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歷史語言的造園思路和手法。
強調環境景觀的文化性,體現地方特征原則
崇尚歷史、崇尚文化是近來居住區景觀設計的一大特點。但隨著歷史文化的不斷升溫,開發商和設計師們開始不再機械地搬用西方式園林模式。甚至開始在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居住區的規劃和策劃。他們根據各地方區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過建筑與景觀設計來表現歷史文化的延續性與地域特色。如青島,“碧水藍天白墻紅瓦”體現了濱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風海韻”則是一派南國風情;重慶,錯落有致那應是山地城市的特點;而蘇州,“小橋流水”則是江南水鄉的韻致了。這些案例無一不是在傳統文化中深入挖掘,從而開發出兼具歷史感和時尚感的純正的中國風格的作品。同時居住區景觀還應充分利用區內的地形地貌特點,創造居住區微地形的起伏變化,塑造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景觀空間。
強調環境景觀的藝術性
90年代以前,“歐陸風格”影響到居住區的設計與建設時,曾盛行過歐陸風情式的環境景觀。如大面積的觀賞草坪、模紋花壇、規則對稱的路網、羅馬柱廊、歐式線腳、噴泉、歐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區環境景觀開始關注人們不斷提升的審美需求,呈現出回歸歷史的發展趨勢,提倡現代造園手法與古典園林相結合,創造出既具有歷史文化又簡約明快的景觀設計風格。
強調環境景觀的共享性與均好性
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應使每套住房都獲得良好的景觀環境效果,首先要強調居住區環境資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規劃時應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創造人工景觀,讓所有的住戶能均勻享受這些優美環境;其次要強化圍合功能強、形態各異、環境要素豐富、安全安靜的院落空間,達到歸屬領域良好的效果,從而創造溫馨、樸素、祥和的居家環境。
使用現代材料
材料的選用是居住區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應盡量使用當地較為常見的材料,體現當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幾種趨勢,(1)非標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復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螢光漆、PVC材料,(4)注意發揮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視色彩的表現,(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組合的兒童游戲材料等。當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業主的需求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環境景觀的設計還必須注意運行維護的方便。常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好的設計在建成后因維護不方便而逐漸遭到破壞,因此,設計中要考慮維護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證高品質的環境日久彌新。
結語
居住區景觀設計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宏觀上,居住區景觀設計要體現出我國歷史及現階段發展的趨勢。微觀上,景觀設計要結合地方特色與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節能、環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創造出既具有歷史文化又地方特色的優秀景觀。
參考文獻:
[1]劉濱誼 《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5
[2] 俞孔堅《“反規劃”途徑》2005
[3] 俞孔堅《理想景觀探源-風水的文化意義》2000
[4] 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1998
[5] 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
[6]顧姚雙. 姚堅. 虞金龍. 《住宅綠地空間設計》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1
[7]趙錫惟.梅慧敏.江南鶴《花園設計》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
[8]美.馬斯洛(A.Maslow)《動機與個性》1954
[9] 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明日的城市》1922
[10]羅賓·威廉姆斯.喬愛民譯《庭園設計與建造》貴州科技出版社,2001.8
關鍵詞 新型住區;景觀設計;生態功能;美感;活動場所
中圖分類號 S7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3-0243-01
居住、生存、發展是人類社會三大主題,其中居住尤為重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居住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幾年來,居住區的環境建設――景觀設計與營造越來越被人們關注,“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舒適、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態型景觀環境已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居住區一大亮點。現代居住區大多成片開發,形成群落,其中單體建筑――住宅提供人們庇護場所,其群落間隙――居住建筑所圍合的外部空間――景觀空間則讓人們或行或止,動靜各異的從事交通、交流、休息、鍛煉和嬉戲等各種戶外活動;另外,在同一場所,人們在期間目的各異,逗留時間長短不同,行為豐富多彩,這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活動場所――居住區景觀空間的多功能性、多義性、多元性和空間與時間的多維性、兼容性,這也是居住區景觀這個特定場所的特性所在,所以其設計的側重點也大大有別于一般園林設計。居住區景觀的設計要仿照生態學原則展開。小區規劃不單是小區功能、道路系統等較多單一意義的設計,更是小區生態與人文的多重含義的綜合設計。同樣,建筑設計也不應是單純建筑學,而應與景觀設計相互映襯,建筑是所處景觀中的建筑,景觀使建筑生輝。
湟中縣轄屬的總寨鎮,近幾年歸西寧市城中區管轄,現已發展成為西寧市新的住宅小區。小區建設規模宏大,但居住區的環境建設不容樂觀。人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城市發展的生態化途徑,建立一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人類新文明,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人的一生約有2/3的時間在居住區中渡過,在新建的住宅區中,人們越來越關注居住區的環境質量,具有綠地景觀和生態系統的居住區便成為人們擇居的首選地。國家對建設住宅小區提倡“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并制定《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這是一個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其中對生態小區的綠化系統提出生態環境、休閑活動和景觀文化功能的指標,具體包括工程建設、植物配置等,這就要求居住區建設必須樹立新觀念,走生態化道路。
1 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生態功能
居住區景觀設計具有制造氧氣、凈化空氣、改善小氣候等多項生態功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根據日本與西德的實驗報告,居住區每人有10m2森林或25m2草坪就可以自動調節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氧氣的比例,使空氣保持清鮮,綠色植物在生態系統中處于重要地位,它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吸收煙和粉塵,還能散發出有殺菌作用的物質,對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綠色植物的生態效益與綠量成正比,強調環境生態,首先要有足夠的綠地和綠量。
我國居住區建設數十年來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居住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在規劃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形成了一套相對穩定的指標體系。其中包括詳細的居住區綠化用地指標體系,規定綠地率最低為30%,小區人均公共綠地最低為1m2,相對于許多國外居住區而言,我國的綠地指標是明顯偏低的,對西北地區的西寧市來說更低,但由于我國地少人多的現實,過多增加綠化用地是不可能的。必須通過改善種植結構,從提高綠化三維量和綠化覆蓋率入手來改善居住區環境綠量,這是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的必由之路。
綠色植物是居住區生態系統中最基本的生態要素,堅持以植物造景為主,這是生態環境意識在設計中的具體體現,相對穩定的自然植物的生成是氣候、土壤、生物等外在因素和競爭,生存、遷移等內在因素影響下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而形成的。居住區綠地設計應注意保持物種的多樣性,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從而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居住區中常見的植物搭配結構有以下幾種類型:喬木+灌木+草花+草坪、喬木+草坪、灌木+草花+草坪、常綠樹+灌木、單一草坪。其中喬木+灌木+草花+草坪的結構的綜合生態效益為單一草坪的4~5倍,而養護管理投入之比為1∶3,這種模式最有利于植物群落的穩定性,可最大程度提高葉面面積和綠量,并且景觀層次豐富,季相變化明顯,應作為居住區綠地的主要結構模式。
由于喬木、灌木和草坪在人們的視野中所占比重是不同的,所以對于站在地面上的人來說,多植喬木、灌木或使草坪傾斜、起伏,都會增加綠視率,提高環境色彩中綠色比重,提高綠化三維量,從而提高了綠地的綜合生態效益。
在注重居住區地面綠化的同時,經濟發達的城市正在探索發掘小區空間的綠化,使綠化向主體化擴展,形成地面、墻面、屋面層次多景觀的綠化景觀體系,主體綠化形式如棚架、墻體、陽臺等都在綠化系統結構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小區應注重東、西兩山的綠化和小區空間的綠化,應按照保障城市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戰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設以林木為主體,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森林生態網絡體系。
2 植物景觀設計應給人以美感,求得人與自然和諧
居住區綠地不僅應考慮生態問題,還要考慮居民的審美要求,強調景觀環境需要的是鮮明而優美的視覺形象,突出
建筑與外部空間的有機聯系,以多種處理手法,塑造豐富多彩的外部空間。植物造景遠比建筑造景豐富而生動,植物色彩的季相變化是建筑物所無法比擬的。北方植物比不上南方植物繁多,但北方植物也有北方植物的特點,北方園林植物同樣會給人們以充滿生命活力的美感,“綠色植物”使春季山花爛漫,夏季濃蔭蔥郁,秋季紅葉斑斕,冬季枝椏凝雪,是居住區環境中最能體現時間、生命和自然變化的要素,給人以健康和美的享受。在這個人工建筑的大環境中,應充分發揮植物的優勢,去創設與建筑景觀相協調的綠地景觀與道路景觀。
3 居住區景觀設計應為居民提供活動場所
居住區景觀設計應為居民提供閑暇時交往、聊天和進行多種活動的場所,使得人與自然達到和諧。居住區的公共場所是理想的人際交往場所,不僅為人所賞,還為人所用。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余暇時間也在增多,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涌向室外活動場地,他們需要運動、休息、文化娛樂、人際交往,因而對居住區活動場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時應該要考慮居民的生活與休閑的要求,留有一定休息、活動場所,結合小品、園路、小型綠地,設置休息座椅、遮雨廊等公共設施,要充分考慮其適用性,用各種方式來促進居民和自然的親和性。
4 結語
總之,居住區生態環境景觀設計應以生態學為基礎,以園林學美學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設計出與審美觀念和休閑活動相符的景觀,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使景觀不僅符合生態學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學和適用價值。
5 參考文獻
關鍵詞:住宅區環境景觀園林景觀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1 現代園林景觀特點
園林景觀考慮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間,以“人”為本,經常見到大家提,真正運用到實際當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廣場,廣場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樹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讓人進。雕塑很大讓我們窒息,比例關系和控制范圍考慮不足。現代園林景觀應多注重尺度“宜人、親人”,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文脈。不能違自然而行,不能違背人的行為方式。魯迅先生說過:“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們的設計應符合人的行為方式。既要繼成古代文人、畫家的造園思想,又要考慮現代人的生活行為方式,運用現代造園素材。形成鮮明的時代感,如果我們一味的推崇古代園林,就沒有進步。不同的時代要留下不同的符號。
2住宅區園林景觀的作用及效益
目前,房地產業正日益成熟,行業競爭愈加激烈,提高商品房檔次,使其便于營銷已成為經營成敗的關鍵。但在一定的投資標準下,土建方面已很難有更大的突破,唯一可能提高房屋賣點的只有外部環境的改善,所以房地產商都十分重視小區的環境建設,而環境建設中最為有效的措施便是園林景觀。園林景觀設計在住宅區建設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2.1經濟效益
加快住宅建設,不僅是解決人民住房問題的需要,也是開拓住宅市場、形成消費熱點、培植國民經濟增長點的需要。好的住區環境有助于提高住區的市場競爭力,增加銷售速度與入住率,提升開發利潤。隨著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良好的社區內外環境已成為房產市場中的有利因素。
2.2景觀環境效益
由于地處住宅區內,小區園林景觀以其自然、寧靜的環境而成為那些鋼筋水泥叢林的金融辦公環境的緩沖器。親近、宜人的居住環境是城市人內在的需求。環境是人創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心理和行為。住宅區園林景觀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區園林景觀環境可以給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2.3生態效益
城市居住區本身就是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住宅區園林景觀是住區構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系統,給住宅區以及整個城市帶來良好的生態服務功能。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愈來愈渴望找到一個舒適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環境。近幾年一些“綠色小區”、“生態小區”不斷涌現。“生態”二字成了房地產的一大賣點。這充分反映了人們對住宅區生態環境的需求。
3 園林景觀設計在小區環境中的作用體現
3.1園林景觀設計在小區環境中的功能作用。
民留出足夠的運動場地和建造小區園林滿足其需要。所謂景觀人性化就是指在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中多考慮一些人性化的設計,可以在休閑廣場中,設計散步的林蔭道、人造的小園林、休憩的池塘,健身運動設施等等。而所謂運動的景觀化就是指將許多運動設施作為一個景點來考慮,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景觀化運動,從而也就將運動及休閑設施作為一個景觀有機地組織到了居住區綠地系統中,充分的體現了人性化設計的獨到之處。
3.2園林景觀設計在小區環境中的空間作用。
現在的小區居住空間不是很大所以更重視空間環境設計的實用性,各類空間有不同的功能。活動空間是供居民進行各種活動的場地,靜止空間是供居民室外休息、交往、觀賞用的空間,常與各級綠地結合設置,有的可在院落綠化或組團綠地中,進行人工的園林綠化建造,形成居民交往活動、觀賞、消閑的中心地帶。園林綠化重視室外空間層次的劃分和空間序列的完整性,更要注意環境設計的科學性、藝術性的高度統一,使整個小區的空間序列更為完整,也使得人性化設計能夠貫穿始終。
3.3園林景觀設計在小區環境中的協調作用。
居住、生存、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人類與自然界在生態、社會、文化、經濟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們能否在某個地方定居下來,主要取決于這個地方的環境條件是否滿足人們的三大需要, 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身心疲憊的現代人以更大的熱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環境中,具有綠地景觀生態系統的居住區便成為人們擇居的首選地。而這些綠色居住區始終以人為本、以生態為本,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使居住區綠地景觀生態系統與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環境因子組成有機整體,體現環境多樣性、景觀多樣性。其次要從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景觀小品、建筑、燈光、道路等景觀以及人類思維行為等諸方面來規劃住宅綠地生態系統,使居住區綠地空間不僅有綠化的數量,更要考慮綠地的質量和功能,即創造回歸自然、融于自然的詩意景觀天地,使居住區景觀生態建設不僅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層次,而是邁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悅的高尚層次,是對美和情的追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居住區環境的社會活力,才能同人與自然相協調的規劃設計理念相對應,使居住區內和居住區外的綠地景觀系統連接成網絡即綠脈。居住區外設置區域過渡性或廣場性綠地,成為居住區內外綠地的過渡和延續,作為居民放松游憩的場所,同時形成綠色屏障,美化、凈化居住區環境,使人文景觀和戶外活動空間掩映其間,使生態環境、視覺景觀形象、人文大眾行為等諸方面相得益彰。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以人為本,以生態為本,堅持住宅空間形態規劃格局、建筑風格、環境品質、文化特色,做到住宅和環境的和諧、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觀、戶外空間、綠化系統等交融在一起,即賦予綠地空間多樣性與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區綠色景觀生態系統,并進而和大地自然景觀生態系統相連。讓住宅區存在于可持續發展的綠地景觀生態系統中,讓人們生活于近自然的環境中。
4 結語
住宅區園林景觀是住區構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系統,給住宅區以及整個城市帶來良好的生態服務功能。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愈來愈渴望找到一個舒適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環境。居住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也是最主要的一項生活構成和行為內容。住宅區環境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場所,承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參考文獻:
【關鍵詞】居住區;景觀設計;問題;對策
近年來,我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對居住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住宅、生態住宅等一些新概念相繼被提出,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全國各地區居住小區的建設規模空前膨脹,雖然也加大了對這方面的環境整治力度,但是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如過于追求形式、照搬外來設計樣式等。現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啟示性意義。
一、中西方居住景觀形態特點及設計原則
(一)中西方居住景觀形態特點
從中西方居住景觀形態的演變過程來看,居住景觀的形成不僅與自然地理環境有關,還與當時當地的人文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關,西方居住景觀形態的演變大致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即以神殿為中心的居住景觀形態和以教會為中心的居住景觀形態,前者在景觀設計上深受古希臘神話影響,城邦精神對早期歐洲的城市建筑影響較大。
中國居住景觀形態從傳統的里坊制逐漸轉變為街市制,景觀設計深受傳統儒家的傳統文化影響,人居環境體現為天人合一的特點,風水觀長期影響著我國古代民居樣式。近代以來,西方的居民區景觀設計理論不斷發展,我國居民區景觀設計深受西方景觀設計理論的影響,甚至奉行“拿來主義”,對外來景觀設計理論照搬照抄,不僅拋棄了傳統的景觀設計理念,也失去了自我的創新性,近年來,這類問題已經引發了社會廣泛的討論和關注[1]。
(二)現代居民區景觀設計的原則
現代居民區景觀設計不僅要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時還要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應遵循六大原則:第一,功能性原則,居民區景觀設計就是要以最好的服務來表現其功能,它承載著居民休憩、娛樂、交往等諸多功能,滿足人們多種需求;第二,以人為本原則,人的需求不僅具有多樣性的特點,還具有多層次的特點,應從居民的需求出發,滿足其多種需要以及體驗要求;第三,美學原則,居民區景觀設計更應注重人們的審美體驗,滿足人們的審美訴求;第四,生態原則,居民區景觀設計要突出地域特色,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第五,歷史人文原則,居民區景觀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也應該反映出時代的特色和文化特征;第六,社會性原則,主要包括社會倫理、社會交往和社會參與三個層次,現代居民區景觀設計更注重營造個性化空間,如“公眾自助式”模式,不僅增強了居民的心理認同感,也充分體現了人與空間的良性互動[2]。
二、當前國內居住區景觀設計常見的問題
(一)歷史人文與現代文明相脫節
現如今,我國城市建設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全國各地,“千城一面”,南北方城市已趨于一致,作為城市建筑的重要組成單元,居民區更是如此,物質空間形式的雷同反映出我國城市規劃和居民區景觀設計的濫觴。如圖3。馮驥才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千城一面”,只能說明我們這一代沒文化,而對歷史建筑整舊如新,將這樣的東西交給我們的后代,我們的后代只能說我們這一代無知。
(二)景觀設計形式重于內容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城市居民區景觀設計也要不斷提高環境品質,但是大多數開發商更多的是從獲益的角度來對居民區景觀進行規劃和營造,更注重形式的展現,卻忽視了居民區景觀設計最重要的內容,即居住意義和功能作用。國內現代居民區景觀設計在環境美化和綠地利用上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體現為硬地過多、雕塑泛濫,同時休閑娛樂活動場所卻比較少,難以滿足兒童游樂、青年健身、老年休閑等多樣需求,景觀設計形式重于內容,景觀的使用功能并不理想。
(三)忽略了居住者的環境心理因素
居民區景觀同質化嚴重,空間環境令居住者感到壓抑,并未突出場所感,也不具備識別性,還基本上停留在簡單綠化和小品填充等形式塑造階段,內容簡單,缺乏個性,嚴重忽略了居住者的環境心理因素。當前國內居民區景觀設計都非常強調空間景觀環境的視覺效果,卻不注重對景觀要素的整體整合,空間暗示手法很少運用,對居民者的行為難以起到潛移默化的的影響,更無法激發居住區一些應用的社會功能。
(四)生態設計水平有待提高
在多數情況下,居民區景觀設計都是在盲目生態化的指引下進行的,如大面積鋪設草坪來提高居民區的綠化率,但從綠植的生態功能角度來看,其效果并不如樹木,還有的居民區景觀規劃的水域生態系統,美其名曰地中海風情,就其實質而言,只是為了增強視覺效果,而且一潭死水不僅不能發揮水域生態系統應用的功能,還會造成水體污染,影響居民的生活。更為嚴重的是病態審美觀的盛行,使得僅有的自然要素也被清除掉,這是對生態系統的直接破壞。
三、改進當前居民區景觀設計的對策建議
(一)遵循生態設計原則
居民區景觀設計應結合基址的自然條件,維護其自然特征,在此基礎上營造空間環境,將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結構體系。在景觀設計中,可以考慮將自然景觀作為居民區景觀的主軸線,后者沿著自然景觀的脈絡來擴建居民區景觀,傳統的中國民居構建就多是依山傍水,沿著山水脈絡來規劃空間布局。遵循生態設計原則,其關鍵點就是要運用生態設計手法,景觀設計更多體現出人對生態環境的關注,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如對自然現象的引導,使居住者能夠有所體驗。生態設計實際上是要發揮居住區景觀的生態效益,而最終的受益者則是人。
(二)繼承歷史人文元素
居住區景觀的品質能夠通過空間環境體現出來,但不由空間環境所具有,以徽州古民居村落為例,徽州古村落是中國古建筑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的珍寶,其將自然與建筑二者結合的物象,通過藝術的手法轉化為審美意象,突出了建筑文化的特有魅力,這為當代居民區景觀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即在自然生態環境基礎上,繼承歷史人文元素。從環境設計審美角度來看,優秀的居住區景觀仿佛就是大自然的饋贈,無論是選址、布局,還是構造、美化,都是在最佳人居環境理念的指導下完成的,不僅建成了一個“宜居”之地,也造就了一個“宜游”之境。
(三)運用現代設計手法
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應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運用現代設計手法,更加關注主題景觀的演繹和營造,如對景觀中視覺焦點的設計,突出了居民區景觀的個性風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針對國內居住區景觀設計存在“千城一面”的現象,突出主題景觀演繹尤為重要,既可以使用歷史文化的選題,也可以使用自然景觀的選題,再或者是一些具有時代色彩或地方色彩的選題,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隱喻和象征的手法。
結論:綜上所述,當前國內居民區景觀設計的理論并不成熟,在此,結合現代居民區景觀設計的原則,對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和探討,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志軍.當代居住區新中式風格景觀設計初探[D].南京農業大學,2012.
[2]王蘭.簡約主義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4.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目前小區園林景觀的現狀
園林景觀的發展,在中國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而針對于現代園林景觀的研究與設計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對園林景觀的認識很淺顯,認為園林只是種花草,挖人工湖,造假山而已。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門打開,很多人有機會出國深造,看到了歐洲的幾何對稱園林,開闊的大草坪很壯觀,于是歐陸風、草坪風等新元素開始在國內的住宅小區不斷的涌現。隨著房地產的蓬勃發展,中國的園林風,歐陸風在居住小區中盛行,但這些園林景觀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沒有考慮到小區人性空間和功能性空間。
二、城市居住區內園林景觀的發展
現在城市小區都比較重視園林景觀的設計與規劃,景觀規劃設計學在國外,例如歐美國家,其實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現在更與城市規劃學,建筑規劃學并列為設計界的三大巨頭了。國外的景觀規劃設計在整體環境規劃方面已經應用的日趨成熟,而居住區的景觀設計旺旺被簡單的理解為綠化的設計,景觀布置也以園藝綠化為主,景觀規劃設計在居住區規劃設計中旺旺成為建筑設計的附屬,常常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未經深入設計的環境效果難免不盡人意。如今,居住區的景觀環境愈來愈受到房地產開發商和具名的重視,也是營造真正高品質住宅小區的基礎之一。
國內目前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
東方園林的風格和特色:從古至今的世界園林景觀設計基本上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大類,各有典型的傳統風格和特色。西方園林是以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為代表的幾何形式,景觀設計的特點是整齊、規則、對稱均衡,常以軸線作引導的幾何形圖案美為其獨特的風格特色,包括樹木也都作規則式造型。東方園林以中國古典園林為代表的自然山水形式,景觀設計特色表現為不對稱均衡,以曲線作為引導的自然式山水園,成為著稱于世界的獨特風格。
形成東西方園林形式各異的原因,都受各自的歷史、文化、哲學、和美學思想傳統的影響。西方園林把美學建立在“維理”的基礎上,它還左右著雕塑、繪畫、音樂和戲劇等藝術。東方園林源出于我國五千年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學藝術、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觀念,特別是儒、道、佛三家崇尚自然的“天人和一”觀,把美學建立在“意境”的基礎上,并因借于文學、繪畫和建筑諸藝術。
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的內涵“意境”,是中國園林傳統風格和特色的核心。所謂“意境”,意是寄情,境是遇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景情交融而產生意境。古人又說:“情與景遇,則情愈深,景與情會,則景常新。”所以“意境”賦予藝術以靈魂,灌注以生氣,化景物為情思,變心態為畫面,對景觀設計產生意象含蓄,情致深邃,具有飄然于物外之情,玄外之音,畫外之境 ,味外之致的特殊魅力。在審美活動中,高度發揮了意想思維的能動性,激發心靈創造出比之于實際的景物遠為豐富的藝術情趣。在體察感受中,讓游者從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領神會中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提高到深層性崇高的精神世界,這是中國園林藝術傳統中的審美心理結構,都是建立在內心境界的基礎上的“心物感應”和“興到神會”的審美價值,而西方園林景觀設計文化唯獨缺乏“意境”這一靈魂的審美內涵。
城市小區園林景觀植物的配置
植物的配置是整個園林景觀設計的語言表達,通過良好的植物配置來體現園林景觀的自燃性,藝術性與地域特色。
配置原則
植物配置必須考慮植物種類組合,色彩季節,園林意境以及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等質檢的相互搭配,其要點如下:
了解立地條件和植物特性,特征,土壤理化性狀、光照強度、濕度等,植株高度。
根據綠地不同性質和功能選擇植物,合理配置,高度搭配要適當。
色彩搭配要協調,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變化和對比。
利用光影,四季變化與植物景觀合理配置
借助光影,聲來營造植物景觀,光與影是可以使園林植物景觀富于層次。富于深度的兩個重要因素,植物一旦與日光,月光,燭光,水面,冰面,鏡面等。結合起來就會形成各色各樣的光影美,如詩如畫,妙不可言。如檐下陰影,梅旁的疏影,樹下、花下的碎影,以及水中的倒影;同事,在景觀設計中色彩的運用是豐富園林植物景觀藝術的精粹,色彩可以引起、產生豐富的聯想,利用植物色彩渲染空間氣氛,烘托主題,可給人一種或淡雅幽靜,清新和諧,或福利唐華,宏偉壯觀質感,極大地豐富了意境的空間。
【關鍵詞】生態環境;居住區綠地;景觀生態人性化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生活品味的追求越來越高,對居住區不再是以往那種只要具備居住功能的心態了,而是開始注重居住的外部空間環境[1]。這一轉折說明了人們對居住的要求已經從原先的生理需求轉向心理需求,甚至也開始傾向于文化領域的需求。因此,以“生態優先”的設計理念為原則創造出來的居住環境才能吸引人們。
1 居住區生態環境設計理念
在這個迅速發展的時代,居住區環境的空間布局與外觀形態已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生態圈中不僅要以自然科學的概念為原則,更要以社會科學為理論,來滿足人們對居住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使其居住得更加舒適溫馨且和諧。最終達到人類永恒不變的三大主題――居住、生存、發展[2]。
2 居住區綠地景觀設計原則
首先,要將“綠地景觀生態網絡的思想”貫徹到居住區綠地景觀生態的設計原則中去,因為它在當今居住區綠地景觀設計建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指導,該思想也成為了現代居住區綠地景觀設計建設的生機、源泉。在實施綠地景觀生態型的居住區時應把人文景觀與綠色景觀相交融,使其居住區跟居住區外的結構布局形成網絡即綠脈。此外,居住區綠地景觀生態設計還要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法則[3]。隨著綠地景觀生態思想的發展,我們不僅要將植物學、規劃學、建筑學以及美學等作為前提,深入了解自然生態景觀造景要素;始終以人為本,以自然為準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讓其居住綠地景觀生態系統與大自然形成一個環境多樣化、景觀多樣性的有機整體。如
杭州金色海岸樓盤,它不僅有園區自身的綠化,還同時享有寬達30米的江大道綠地以及新塘河市政綠化,綠化率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在具體的園區綠地景觀方面。其根據綠地緊靠居住區的特點將其分為三段:第一將街道兩側處理為一個整體的綠地空間,使原有的“負空間”轉化成人們樂于在此活動的“正空間”,從而促進綠地的養護管理;第二就是把林帶中段的空間打造成一個開闊而又起伏的大草坪,給人以豁然開朗的感受;第三便是人工嵌草的地坪,這個部署將與中段的大草坪相區別[2]。又如春江花月綠地:,綠地面積占總地面積的45%,根據生態園林的需求充分發揮植物的功能,使用綠色材料將其居住建筑融為整體,構建一個富有生命力的空間,為居住人群營建一個自然樸實而又賞心悅目的居住環境。因此在設計規劃中要選擇適宜的開放式綠地,避免將綠地分割得支離破碎。依綠地空間立地的環境條件,采用半開敞式綠化、組合式綠化、垂直式綠化及封閉式綠化的形式,構成別具一格的綠化形態。
其次,要從人們的思維、行為以及非自然造景等方面來規劃居住區綠地景觀的生態系統,創造一個回歸自然、榮譽自然的景觀天地,使居住區的景觀生態建設不僅僅停留在其表面的生存生理需要,而是進一步的讓它邁向人們的心理甚至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對情的憧憬,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居住區綠地的社會活力,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相協調的生態景觀設計原則。
3 景觀生態設計的空間與造景要點
3.1 原生態的地形地貌
原有的生態系統是經過數百萬年而演化而來的,本身就能實現物質的循環和能量的轉換,因此居住區的原生態地形地貌的保持是相當重要的,在建筑過程中一定要秉承著“保留原始生物地貌,順從綠脈”的宗旨,這樣我們人類才會得以生存、繁衍。
3.2 水景生態的設計與應用
自古以來,水便是生命之本、萬物之源。然而自然界中的濕地卻是最具多樣化的生態景觀,它不僅是人們最重要的生態環境之一,同時也是孕育生命的生態系統,在居住區融入水景濕地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能改善居住區的生態環境質量。(1)人的親水性在人的原本心理行為上都會對水產生一種象征著生命的渴望。用模擬自然結合現代園林的手法來制造大自然的縮影,通過人工再現自然水流的人造濕地來滿足人們這種回歸自然的心理。(2)視覺美感人工制造的水池、噴泉等動態景觀在很大程度上都會令人們流連忘返,仿佛置身在自然的懷抱中[1]。(3)環境信號在一些大型的居住區建造水體并種上水生植物,養上觀賞魚類,不僅能滿足人們的視覺美感與親水性,更能勘測出環境污染的指數。水不但能調節氣溫,還能讓人神態清爽、心曠神怡。人工再現溪流的手法不但體現了水流跌落的效果,也真正的迎合了人們心理上回歸大自然的需求。
3.3 多樣性的景觀配置
植物不僅是生態造景的素材,更是人們觀賞的要素之一。因此景觀植物的配置必須要以生態化――鄉土化――景觀化――功能化的發展為方向。(1)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如在江南一帶的居住區可種植樹種有香樟、沙樸、柳樹等;觀花性樹種有海棠、桂花、薔薇等;易于管理而又能持續觀賞的宿根地花卉有玉簪、美人蕉、醉魚草等;觀果且富有情趣的果樹有香泡,柑橘,石榴等;招蜂引蝶引鳥的又有杏梅、晚櫻、早櫻、臘梅等,這類植物不但能吸引大量的昆蟲鳥類,更能為此景觀增添生命的氣息[3]。(2)生態群景跟植樹的合理配置種植樹種要以生態原則為基礎去考慮植物生態群景觀的穩定性、長遠性、及其美觀性,力求變化。(3)花、草、喬、灌的完美結合將其植物配置成高、中、低三個層次,這樣不僅能達到綠量(氧氣等有機物)最大化,又能豐富其品種的繁多,讓人們在視覺上和精神上得到極大的滿足。
3.4 文化氣質的體現
居住區規劃中應將自然古跡、古樹名木盡量保留,它們不僅是歷史的積累,文化的象征,更是地下水位規律的里程碑,所以要統一規劃對其進行實施有效措施,這樣不但能讓人感覺到文化的氣息,也體現了居住區的獨特風貌[4]。
總而言之,居住區綠地的生態景觀設計不但要能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也要能完善人們的人居環境,把可持續發展列為設計主題,樹立生態優先、環境優先的理念。根據人們的生態行為規律和心理審美需求,去遵循植物多樣性的原則,運用人工造園的手法將其與周圍環境融入為自然界中的綠地景觀,為現代的居住人群創建一個具有生態型、觀賞型,又能體現地域文化氣質的居住區綠地景觀。
參考文獻:
[1]李文;居住區外環境設計的探討[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2]孫文中;談現代居住區的景觀環境建設[J];山西建筑;200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