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共服務的績效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圖書館 電子閱覽室 服務 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0.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9-0115-01
一、電子閱覽室的主要服務功能
(一)文獻信息檢索服務
我國各大高校的圖書館都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庫,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國內外的數據和信息,信息量大而廣泛。文獻信息檢索服務作為一個窗口,為老師和同學們提供了各類刊物、文獻和資料,其依賴檢索方便快捷、實用性強等特點備受各大高校師生的喜愛。在電子閱覽室的文獻信息檢索服務中,不但能夠進行閱覽和下載,對于高校師生在研究學習以及撰寫論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多媒體的娛樂服務
在高校電子閱覽室的計算機多媒體應用中,有學習光盤和觀看網上教學講解視頻等功能。在圖畫和聲音的輔助下,學習內容更能讓人印象深刻,具有強烈的娛樂學習特色。實現了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多媒體的世界中培養學習興趣。
(三)網上信息導航服務
為了讓高校師生在教研和學習上得到更大的幫助,各大高校的圖書館直接在計算機創立了重點的學習研究網點。師生能夠直接進入重點學習導航網點,進行網絡信息的導航,更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和信息。
(四)遠程教育服務
遠程教育的進行是必須建立在計算機和網絡的前提下,而今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有不少的師生已經開始使用了遠程教育服務。在維護人員和圖書管理員的指導下,遠程教育的利用率還將會大大提高。
(五)信息素質教育服務
高校電子閱覽室的服務功能不僅在于資源檢索和利用上,對信息素質教育的普及也發揮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一方面,由于電子閱覽室信息技術的利用,提高了圖書管理員和維護人員的信息素質。另一方面,信息化、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也提高了使用人員包括學生和教師的信息素質水平。
二、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管理服務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服務方式與定位相違背
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越來越趨向于現代化和信息化,高端的服務功能讓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成為了絕大部分師生學習閱覽場所的首要選擇。而很多圖書館因此開始進行收費制度,對前來查閱和學習的師生進行繳費,圖書館的經營模式開始趨向于商業化。其中,不少圖書館在利益的驅使下,為了從中獲得利益的最大化,忽略維護人員和圖書管理員素質和服務質量的投放,從而嚴重導致了各大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方式與定位相違背的現狀。
(二)電子閱覽室“網吧化”
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增設和信息化現代化的改革,讓電子閱覽室擁有了舒適的環境和大量的網絡資源,尤其是網絡信息化的電子計算機應用,讓很多學生樂于其中。但是,不乏一些目的在于娛樂和游戲的同學在電子閱覽室占用學習資源進行網絡游戲,電子閱覽室“網吧化”的問題日益突出。
(三)電子閱覽室的規章制度不完備
很多高校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都沒有對管理維護人員、服務人員甚至是資源使用者行為的明確規定。規章制度的不完備導致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工作人員無素質、不負責以及服務不周,同時,這也造成了很多電子閱覽室的資源使用者對設備的不愛護,給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三、對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管理服務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素質
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管理人員肩負著對設備維護、對電子閱覽室環境的保持以及對規范學生在電子閱覽室的學習行為的責任,管理人員的工作也意味著他們擔當了“特殊教師”的職務。為了讓管理人員能夠更好地為高校師生服務,讓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發揮更大的作用,必須從管理人員素質著手,全力提高管理人員各方面的素質水平,才能讓其在電子閱覽室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更科學的引導和更全面的管理。
(二)制定規章制度,規范上網行為
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規章制度的不完善會給管理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規章制度的制定不但能夠規范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和服務行為,也能建立監督體系,允許學生對工作人員的不良行為進行投訴。同時,在電子閱覽室明確規定“上機行為準則”等,對電子閱覽室的使用者上網行為進行規范,引導學生健康上網,自覺愛護設備和機器。
(三)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
在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方面,完全體現出了圖書管理員的教育性能。在此,圖書管理員應該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規范,耐心引導學生進行健康上網。對于有問題的學生要耐心進行解答并給予其幫助,對查閱資料遇到困難的同學應對其推薦搜索引擎,引導其在圖書館自有資源庫進行檢索以及對其介紹高效有用的資源網點。為了讓圖書館的資源最大化,圖書管理員可以集中搜索大量的網絡資源以充實本館的資源庫數據信息含量。為了讓學生在電子閱覽室的學習過程中減少常識性問題的出現,適量地開展電腦知識培訓和電子閱覽室使用常規宣傳也是圖書管理員必要的工作之一。
關鍵詞:高職院校 后勤服務公司 財務管理
伴隨我國蓬勃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事業,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以及在校生數量都呈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為順應高職院校的高速發展,后勤服務公司也面臨了更高的運行保障要求,在后勤公司運行的過程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問題被一一暴露出來,這些問題的產生嚴重地影響了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因此提升后勤服務公司的財務管理水平對促進高職院校健康、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一、高職院校后勤服務公司財務管理現狀
后勤服務公司的核心環節是實現高效的財務管理,分析目前高職院后勤服務公司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財務分析滯后
現代財務管理并不是簡單的對經濟業務進行核算、記錄,最重要的目的是利用核算、記錄反映的信息數據,通過現代分析法,對數據內涵進行深入透視,提供高校資金運用管理層科學、全面決策的依據和相關財務信息。高職院后勤服務公司存在財務分析滯后現狀,更甚于缺乏合理的分析,這樣必將會導致財務管理無法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
(二)財務成本核算不健全
后勤服務公司和學院之間是通過契約的形式將雙方的責、權、利關系進行規范,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一份合約難以將兩者間的經濟關系明確規范,因此成本核算過程存在一定的困難。企業可能會使用到學院的固定資產,企業無需計提折舊,這樣就難以將后勤服務公司運作成本準確地體現出來;而且后勤服務公司在提供服務的同時,有時也承擔了學院的公益性活動,有支出卻沒有收入,另外還承擔了超額工資和福利等,存在較大的人工成本,受其影響,后勤服務公司的經濟效益也很難準確地反映出來。
(三)預算編制不科學、不合理
后勤服務公司主要是為高職院校提供保障性作用服務的單位,是非盈利性的,主要以維持學校正常運作為目標,因此財務的全面預算管理十分重要,需要自下而上,與歷史數據相結合,經過認真的測算后提出明確的預算草案,并上報給學院,因此在編制預算時,要把握細節,合理編制,力求精細化。目前的預算則過多注重眼前利益,不能實現與公司目標的高程度匹配,太過刻意強調指標大小,從而忽略了指標可行性、合理性,預算可以說留于形式,而且預算實施時的監督力度、重視程度等均不夠,導致預算編制、執行較隨意,出現了較大的預算結果偏差。
(四)財務資金運用、監控力度不足
高職院校的成本費用支出包括的范圍較廣,涉及了物業管理費用、工作人員工資福利、養老保險和其他折舊費用等多個方面,如不能實施有效、全方位、合理的監控措施,會造成資金運用管理不到位,出現浪費現象,會對高職院校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目前高校后勤服務公司在資金運用管理方面未能有效落實管理制度,導致資金投向不合理,而且未進行有效的約束、監控,造成資金運用出現浪費,沒能發揮應有的資金效用,無法將高校財務管理資金易增值、流動性強等優點充分發揮出來。
二、高職院校后勤服務公司財務創新管理措施
(一)以加強成本費用核算為抓手
高校后勤服務公司應對成本費用核算制度進行完善,利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對學院的各部門利益進行科學合理分配,構建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成本控制機制。以后勤服務公司為利益中心,其他內部以下單位部門為成本中心,財務監督部門做監督中心。后勤服務公司具有全面經營決策權,依據財務管理本門所提供的利潤預測情況,綜合考慮以后確定成本控制額,然后分解落實到內部各單位實體,通過成本控制實現管理目標。
后勤服務公司運行成本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學院的行政撥款,其他資金來源是通過生產經營、投資管理等取得的經營收入。成本核算是后勤服務公司經濟工作核心內容,因此后勤服務公司需加強成本費用核算管理,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收益性和資本性支出劃分開等原則,對固定資產折舊進行計提,加強原材料成本核算以及人工費用核算等,在滿足高校后勤服務需求的基礎上,盡量追求成本最小化。例如學院可依據自身特點,對固定資產目錄進行編制,采用分類方法,預計固定資產凈殘值、使用年限,設置“累計折舊”科目;如后勤使用高校固定資產,則需依照一定的標準收取使用費。實施永續盤存的財產物質盤存制度,并將結存額隨時反應在賬戶上;除此之外還應構建清查制度,便于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
(二)科學預算,促進優化資源配置
從學院發展戰略角度出發,參照資源配置原理,將長遠與當前利益,主要與次要矛盾,關鍵與一般問題三方面的關系進行正確處理,實施分階段,有目的、計劃的資金應用。明確預算涉及的部門、責任人等,及時了解預算執行情況,掌握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發生原因并及時處理;還要加強運算指標的分解落實力度,可定期不定期查看預算情況。實行財務剛性預算,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并抓好宏觀控制;設置合理的崗位,減少管理層,將服務成本進一步降低,把人力資源效益提升;采取節約經費支出的措施,向節約要效益。加強財務預算、決算力度,基于成本預測基礎,編制綜合預算,節約支出,降低資金浪費,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
(三)健全財務監督體制
后勤實體的會計核算需依據相關的行業會計制度要求,單獨建賬核算,管理校內、校外服務。校內服務部分施以優惠政策,校外服務依照規定依法納稅。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部門是高校的一級財務機構,需全面發揮其職能管理作用,對財會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定期檢查財務管理、會計審核狀況,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水平監控力度。高校審計部門需加強審計監督力度,保障高校的財務管理辦法能全面貫徹執行。采取外部審計監督體系,后勤服務公司高層管理加強和高校審計部門之間的溝通,接受高校對工作開展的指導及審計,加強全校師生的監督力度等。
(四)構建后勤有償服務機制
高校應當明確后勤服務公司的服務項目、范圍、質量及收費標準等,構建出合理、科學的財務結算體系,可以通過競爭機制、價格機制等方式,提升后勤服務公司的服務質量、態度等。依據“服務育人”原則,以滿足師生需求作為一切工作開展的出發點,把服務項目、收費標準、技術指示等公示于眾,實現透明化后勤工作,積極接受廣大師生的監督。公示內容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具體化,并采用對后勤服務評分反饋的制度。構建后勤服務實體的獨立會計實體,后勤服務的財務收支與高校財務收支分開管理,如果出現借貸關系,應在賬戶上明確反映出來;借用人員依照規定支付工資報酬,將會計主體利益進行明確區分,不能混為一談。構建切實可能的財務管理、審計制度。后勤服務收費嚴格依照國家相關收費制度實行,為校內師生提供后勤服務可采取不同的價格標準,對校內師生實施優惠政策。國家對校內師生采取了免稅優惠政策,可依照不含稅金及折舊的準成本價收費;對于社會服務則采用市場價收費,依法向國家納稅。
三、結束語
高職院校后勤服務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狀況與高校的財務發展密切相關,應充分認識到重要性,并對其進行完善,確保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更加合理、科學,為高職院校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梁啟彬.高職院校后勤服務質量評價及提升研究[D].湖北省.華北電力大學.(2010)
[2]袁湘龍.湖工大后勤財務內控及其優化設計[D].湖南省.湘潭大學.(2010)
[3]顧寶華. H大學后勤服務中心財務集中管理模式探討[D].上海市.華東理工大學.(2010)
關鍵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管理
高校畢業生檔案是國家干部人事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學習及各種社會實踐的真實歷史記錄。當前,在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管理方面,普遍存有“人事檔案無用論”的觀點和現象,表現在高校畢業生自身對檔案不重視,政府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對檔案管理和提供相關涉檔服務不到位,給高校畢業生今后接受選拔、任用、考核以及行政、事業單位結構調配方面,帶來了負面隱患和障礙。因此,在當前就業創業新常態下,無論從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角度,還是加強人事檔案管理的角度,都應是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重要內容和工作職責。
1 人事檔案對高校畢業生的社會生活仍然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事檔案是我國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項重要特色,它是個人身份、學歷、資歷等方面的證據,是記載人生軌跡的重要依據。高校畢業生檔案是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學習及各種社會實踐的真實歷史記錄,是大學生就業及其今后各單位選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據,在各類人員的合理分配、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事業單位結構調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人事的檔案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諸如享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國家推行的福利政策方面,在個人辦理報考公務員、工資提升、職稱評定以及出國手續等,都起到最原始的依據作用,相關部門必須審查的材料之一。因此,加強對人事檔案工作管理,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檔案工作,不僅是組織人事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畢業生立足社會、謀求發展的基礎。
自2002年以來,我國實行“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積極就業政策。高校畢業生就業也由國家統包統分,相應調整為推薦就業、自謀職業和市場就業的就業政策。做好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就是為那些敢于到民營企業創業、敢于自謀職業、敢于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了配套服務,解決了他們的退路問題。所以,開展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是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做好公共就業服務工作、踐行“政府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必須抓緊抓實。
2 當前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如下:。
一是個別地方對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不重視。
主要表現為,在原人事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原勞動保障部門所屬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整合過程中,對社會化檔案管理沒有充分的重視,故意削弱檔案管理機構力量,不單獨建立專門的檔案管理機構,不配備專職的工作人員。檔案管理設施投入嚴重不足,“防火、防盜、防蛀、防霉、防油、防輻射”設施不全,有的甚至連檔案庫房所必須的溫度計、干濕計、吸潮機等基本設備都沒配備。檔案管理制度缺乏,或者管理制度不規范、不完善,或者有制度不堅持、不執行,隨意性極大,缺乏嚴格的管理措施等。檔案管理指導思想僵化,計劃經濟年代的檔案管理思想嚴重,嚴重制約的檔案的利用和流動。
二是部分民營企業對人事檔案的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通過利用檔案,可以清楚地了解員工過去的工作軌跡,總結經驗教訓,為領導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
三是部分高校畢業生對人事檔案的作用也缺乏應有重視。
某學院04年畢業生張先生大專畢業以后,決心自主創業。他認為自己不去找工作、不用買社保,人事檔案沒有什么用處,于是想當然的把自己的人事檔案放在自己手中保管。一段時期的創業之后,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張學生又進入了一家大型企業工作,企業要審查他的檔案,了解他以往的學習、工作情況,并為他購買社保。沒想到,由于畢業后未及時辦理檔案轉接手續,檔案卻找不到了。沒辦法,張先生只好通過補辦檔案里的各種證明,來補一份人事檔案了。但是,人事檔案里那些珍貴的信息卻再也不補回來了。向張先生抱有這種心態的高校畢業生大有人在。以某市近年接檔、轉檔和發檔為例,該市每年共接納各類畢業生檔案1.8萬份,實際每年發檔、轉檔約1萬份,現存歷年積存檔案,即所謂的“棄檔”有1.2萬 份,這充分說明了部分高校畢業生對自己人事檔案的淡漠心態。
以上情況的存在,導致了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和矛盾。一是“死檔棄檔”加大管理成本。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級人才流動中心管理保存的330萬份人事檔案中,就有60多萬份與主人失去聯系。二是“人質檔案”制約人事流動。隨著人才流動的加快,一些單位為留住人才或逼迫跳槽人員辦清相關手續而扣留人事檔案。2015年5月,某企業醫院因13名高校畢業生擅自離職而強制扣留了他們的人事檔案,導致這13名畢業生聯名狀告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不作為,沒有及時提供檔案托管服務項目,使他們的人事檔案成為了“人質檔案”。三是“檔案克隆”引發人事糾紛。有的單位為引進更多高層次、高學歷、高水平人才,或為了單位升格達標,紛紛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甚至作出重建檔案的承諾。人事檔案成了原單位和新單位人才“拉鋸戰”的焦點,引發人事糾紛。四是“注水檔案”透支社會信用。人事檔案關系到個人職位升遷、工資水平、福利待遇等切身利益,有些人便在檔案上打起了主意,涂改、偽造檔案,假工齡、假年齡、假學歷、假職稱等材料被塞入檔案,以致出現了“學歷越來越高,年齡越來越小,工齡越來越長,獎項越來越多”的現象,這就使檔案的信用功能大打折扣。近幾年新聞媒體報道的學歷造假、年齡造假、黨齡造假的案例,實質就是反映了社會公共人事檔案管理不到位的問題。
3 公共就業服務對人事檔案加強管理的措施建議
1、加強公共社檔服務的立法建設。一是從國家層面出臺高校畢業生離校后人事檔檔管理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轉遞制度、接收制度、歸檔制度、借閱制度和產權歸屬制度及相關的服務收費標準制度。二是從立法的角度,規范政府應提供的涉檔服務機構、服務內容、服務項目和服務標準。目前,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即將提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山東省人力資源市場管理條例》(草案),將檔案托管服務列為政府所屬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服務內容,成為我國目前唯一對社會公共檔案管理服務進行立法規范的省份,為我國社會公共檔案管理的社會化邁出了可喜一步。
2、加強檔案管理機構建設。在新一輪的事業單位改革中,著重加強社會化檔案管理機構建設,在行政隸屬上可以屬于各級人力資源管理機構,按照可按每管理萬冊檔案數額,科學確定專兼職工作人員編制。加強檔案庫房建設投入,確保正常業務開展所需經費需要。
關鍵詞:《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教學模式;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219-02
中技《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酒店行業輸送一線的應用型服務人員及中等層次管理人才,實踐教學對于技工院校的作用極為重要。實踐教學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一定的校內和校外實踐活動,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環節,它是為配合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專業技能訓練、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而設置的實踐教學環節。在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基礎上,結合我校的特點,嘗試建立了一套“一體化混合”式實踐教學模式,即在傳統的“2(兩年在校學習)+1(一年校外實習)”實踐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地改革嘗試,將實踐教學落實到三年教育的每個環節,形成一套“一體化混合”的實踐教學過程。
一、現有的技工院校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一)傳統“2+1”模式
傳統“2+1”模式是指學生入學后,在學校學習兩年理論和專業知識,第三年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參加頂崗實習,實現就業。這是目前技工院校最常用的實踐教學模式,它操作簡單、學校管理方便,但實踐教學不理想,也不符合人才發展的規律,在校兩年只接受了單純的理論教學,第三年直接面對工作環境,很多同學出現了不適應,擅自終止實習、對實習工作馬虎對待、缺乏主動性等情況屢見不鮮。通過實習后,很多同學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但臨近畢業,已經錯過了實踐教學后再補充理論學習的機會。
(二)半工半讀“0.5+0.5+0.5+0.5+1”模式
由于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的缺陷,我國的職業教育開始走上半工半讀的探索和實踐階段,即學生半年在企業工作,半年在校學習,最后一年實現頂崗就業的模式。這種方式目前運用的范圍比較小,并沒有廣泛推廣,僅存在一些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個別特招的“半工半讀”班作為實驗,招生的對象是一些家境貧困的學生,這些學生確實能夠通過這種方式順利完成學業,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出現學生們變成廉價勞動力的情況,三年里無法從事同一類型的工作,對于實際技能的提高幫助并不大。同時,這類學生還要面對其他全日制同學的歧視,加大了生活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如果不注意學生心理的調節和疏導,此類班級的學生流失率會比較高。
(三)工學結合模式
我國職業教育繼續在探索實踐教育的道路,相繼出現了訂單式培養、企業定向班,甚至工廠進入學校的實踐教學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結這些教學模式實質上屬于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它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種多樣,有一年分為三學期,工作與學習交替進行的;也有一個星期幾天學習幾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學習半天工作的;等等。很多人會將工學結合與半工半讀相混淆,工學結合的核心在于學生在校期間所從事的工作與所學的專業是一致的,這比前兩種模式在實踐教學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和深化。
(四)一體化教學模式
工學結合的模式比較適合理工類的專業,同時要求自我管理能力較好,層次相對較高的高技生,而對于技能相對簡單的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以及中技層次的學生,顯然無法適應工學結合的模式,達不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因此,職業教育在實踐教學模式上采用了更加易于普及推廣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即整合教學環節,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業教師與實習指導教師、教室與實訓室的界限,打破原來按學科設置實訓室的傳統布局,對實踐教學設施進行重新整合,形成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把單純對外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一體化教學整合。目前,很多技工院校正在推廣一體化教學,使學校擔負起更重要的實踐教學任務,但由于一體化教學的設備設施、師資力量等局限,要使一體化教學真正擔負起教學重擔的責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善。
二、我?!毒频攴张c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實踐教學探索與實踐
2009級的學生在實踐教學中采用的是工學結合的模式,即第一、二學期在校內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第三學期在校外酒店、餐飲機構進行教學實習,第四學期回校進行職業資格考試,第五學期在校內學習綜合技能知識,第六學期進行校外頂崗實習。2010級的學生采用的是傳統的“2+1”實踐教學模式,但融入了一體化教學,即第一、二學期在校內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第三學期在校內開展一體化教學,利用校內的餐廳實訓室、多媒體教室開展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職業資格考試,第四學期在校內學校綜合技能知識,第五、六學期進行校外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2011級的學生目前沿用的是2010級學生的實踐教學模式,但逐漸引導學生在校的第一、二、三、四學期中,主動開展校外的短期實訓,并形成制度化。通過三個年級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我校逐漸找到一條適合中技層次的《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模式。
(二)實踐教學效果分析
1.企業滿意度高。我校通過與多家實習單位的交流,最終確定與廣東中旅集團的華廈國際商務酒店(四星)、華龍錦軒餐廳海珠總店、華龍錦軒餐廳科學城店、天一酒店開展首次的實習合作,2009級學生共分為四組開展校外實習工作,分配的工種主要有餐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行李生、商務中心文員等。實習期為八個月。企業負責人對實習生的總體評價:適應能力很強、工作上手快、有禮貌懂禮節、能與同事合作完成任務、綜合素質過硬。同時,企業負責人表示非常愿意接受實習生畢業后到企業成為正式員工,對于實習生中的優秀學生甚至提供領班等初級管理崗位。當這批2009級學生面臨第二次頂崗實習時,共有七家知名酒店、餐飲企業主動進行校園招聘,紛紛爭搶這批富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其中包括了所有實習合作的企業。
2.家長滿意度高。2009級學生第一次教學實習返校后,學校針對這批實習生進行了一次所有家長的電訪和部分家訪,95%以上的家長表示學生通過實習后,更加懂事和成熟,對學生的實習效果表示非常滿意,對學校的教學安排予以支持。
3.學生收獲大。通過問卷《實習工作調查》,了解學生對教學實習的滿意情況:學生普遍認可實習的重要性;對企業的工作環境、用餐環境、住宿條件、同事及領導的關系比較滿意。對實習不滿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實習時間、實習補貼、工作強度等。對實習工作的滿意度影響因素,其中有酒店行業本身的客觀原因,如工作強度大、節假日無法休息、工資待遇低、入行門檻低、晉升難度大等。與此同時,同學們能夠通過實結自身在實習中的優、缺點,對于中技學生來講,這是非常重要的進步。通過教學實習工作,培養和鍛煉了學生吃苦耐勞的品德,加強工作的責任心,提高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們更加務實的樹立自己的目標。
(三)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模式缺乏連貫性,僅僅重視某一階段的教學實習,對學生的職業成長可能出現拔苗助長的結果,實踐教學模式應該從學生入校一直貫穿到畢業,是延續三年的不間斷的一個教學過程。實踐教學過程缺乏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如學生實習前的職業指導不到位,對實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估計不足,缺乏預警機制,實習結束后的實結和經驗積累不夠深入。在保障實習生的利益時缺乏法律支持,與企業合作時要注意合同的完備,尤其注意實習時間、實習補貼、實習安全、加班時間和加班津貼的條款擬定,合理而可能的最大化保障實習生的利益。
三、“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模式概述
筆者認為,我校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探索是成功且有效的,逐漸使我校尋找到一套適合中技層次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需要的完整的、系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樣也可以給其他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在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基礎上,結合我校的特點,建立了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模式。即,在遵循傳統的“2+1”實踐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實踐教學落實到三年教育中的每個環節,形成一套連續的實踐教學過程。
(一)預實習階段的實踐教學
入學后開始進行任務,即要求每位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完成累積三個月以上的實習工作,其中要有本專業相關的工作至少一次,非本專業工作一次,該項實習任務記入學分,要求必須在第五學期前完成,并提交企業證明和實習小結,否則,學校不予安排校外實習和推薦就業。
(二)教學過程中貫徹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具備“雙師型”教師能力,在校內的教學過程中貫徹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模式。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采取參觀、見習、技能賽等方式,采用案例討論、情境模擬、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手段,促進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化。
(三)設置專業的實習時間
明確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實習期,第五學期為教學實習期,第六學期為頂崗實習期。一種教學模式不可能適用所有的職業教學,也不可能適用所有的專業,因此,技工院校各個專業在選擇實踐教學模式的時候,要根據學校的實情、專業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實踐教學模式。在選擇何種實踐教學模式的時候,要考慮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層次、學校所在區域的企業資源、學校自身的教學設備、學校的師資力量、學??衫玫囊磺薪虒W資源、政府的支持力度等。
參考文獻:
[1]陳靜.中職旅游專業實習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08.
[2]滿忠輝,劉曉琳.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交替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科技信息,2011.
[3]周義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
一、行政事業性資產績效取決于資產提供的社會公共服務質量
我國目前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評價參照企業資產的評價模式,主要考慮資產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等指標,由于偏離行政事業性資產的性質和目標,資產評價管理不科學,無法反映真正的資產績效,無法發揮提高行政事業性資產效率的作用。
1.資產績效是使用資產提供服務的結果表現
績效實際是某種行為實現的結果表現程度,它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人類實踐行為的結果度量,是產生了真實效用的實踐活動成果,具備實效性。績效評價是一種對于實踐活動結果的價值評判,有正負大小之分,體現出一種時序或階段上的比較。行政事業性資產績效是行政事業單位這個主體管理與使用資產動態的過程與利用資產提供服務后的效果。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決定其必須為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和手段。因此,行政事業性資產績效須以行政事業單位使用資產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行為結果進行度量。
2.行政事業性資產績效決定于使用資產提供的社會公共服務質量高低
資產績效與社會服務呈正相關關系,資產績效高,資產能夠得到有效使用,則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社會服務。無論是金融資產、實物資產還是無形資產,行政事業性資產并不依靠其產生的凈現金流入,而是取決于其提供社會服務的能力。一旦行政事業性資產喪失了提供公共服務的潛力,也就偏離了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特質,就需退出行政事業性資產的行列,所以保證和延長行政事業性資產服務能力,最大限度發揮資產的服務潛力正是資產績效的標志和目的。資產績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社會服務績效,社會服務績效是本,資產績效是末,做好資產績效管理,以資產為載體的社會服務績效自然能體現出來。資產績效管理本質上是一項管理制度,是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將責任內化的制度。強調資產績效也是為了推動資產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滿足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從財政的角度看,資產績效是公共財政的一部分,與資金績效、資源績效緊密聯系,共同推動財政績效的提升。
二、推行資產績效管理是推動責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現實需要
推行資產績效管理不僅僅是一項管理技術的運用,更是一項管理制度的創新,這項新的管理制度對于推動政府轉型、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效率意義重大。
1.有利于提高社會服務效率,推動責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
在財政支出中,一部分以流量資金形式直接用于社會領域的建設支出,還有一部分以存量形式化為了行政事業性資產,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過去,由于缺乏資產績效管理,資產占有多少與提供公共服務質量之間缺乏約束性的考核,各單位極力爭取和持有更多資產。對事業單位來說,尤其是醫療衛生和學校,配置資產的多寡和先進水平是影響公共教育均等化和醫療衛生均等化的重要因素。加強對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提升資產績效,有利于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責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如廣東省佛山市某區一個鎮級醫院,2010年度申請250萬元,用于購置DR、全自動血凝儀、血細胞和數字胃腸機等設備,提升醫院醫療服務技術能力。但購入高標準設備后,使用新設備的檢查費標準大幅提高。從經濟收益看,資產效益確實明顯增長,但該鎮居民并沒有享受到更高質量的公共醫療服務,反而加劇了看病貴問題。如推行資產績效管理,將資產績效與公共醫療服務質量相聯系,該鎮醫院就會充分考慮設備價格、性能與居民公共醫療服務需求滿足之間的關系,在不顯著增加居民看病費用基礎上提供更好的公共醫療服務。
2.有利于發揮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實現由要我績效到我要績效的轉變
在現有資產配置和管理制度下,一個單位能夠配置的資產取決于其能夠爭取到的預算指標,資產持有與資產使用的結果沒有必然聯系,資產的效率效益考核也是就資產論資產,通過資產的財務指標、創造的收益等進行衡量。因此,多配置資產、多占有資產并不會帶來任何責任和壓力。于是各單位在資產配置時極力多爭取指標,配置后加強管理和提升利用率不存在絲毫壓力和動力,造成資產閑置、浪費嚴重。甚至一些事業單位多配資產或高標準配置資產,不僅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反而成為單位謀取不當利益的渠道和工具。
3.有利于倒逼行政事業單位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破解財力切割固化難題
在預算分配和管理中,正因為多占用財政資金資源沒有額外的付出和成本,反倒是能夠帶來更多的部門利益。因此,一些部門單位通過對資產的多配置多占用來切割和固化本已有限的財政資金。通過推行資產績效管理,使資產績效與資產運行目標一致,就能打破財政分配過程中固化的利益鏈條,強化行政事業單位持有資產的責任,打破既有通過資產配置獲取部門利益的格局,改變傳統資產監管碎片化、軟弱化的狀況。如珠三角某市城區環衛局申請預算1146萬元,用于購買垃圾運輸車輛及垃圾箱、垃圾房等,從設備購置看,性能先進,價格不菲,但預算粗糙,沒有對垃圾箱、垃圾房的配置進行規劃,投入雖大,但垃圾處理能力并未得到明顯提升,如推行資產績效管理,將垃圾設備投入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相掛鉤,就能強化環衛部門的工作職責,該區大量的財政投入就能讓轄區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衛生服務。
三、資產績效管理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1.資產規模擴張迅速,增值收益數量不清,管理較弱
截至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總資產已超過12萬億元,因資產處置和出租出借等活動,每年資產增值收益不菲。但因缺乏規范行政事業性資產增值收益的制度機制,資產存量和增值收益并沒有帶來社會服務的提升。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缺乏管理意識,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規范不足,資產長期掛賬、賬實不符等現象較為普遍,資產管理水平和資產績效較低。
2.資產配置苦樂不均,產生的馬太效應影響社會服務均等化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由于地區、級次、部門、單位之間的差異,資產配置水平差距較大,人均資產相差懸殊,單位之間苦樂不均。例如某市政府的一個單位共7人,人均占用辦公用房面積達324平方米;除辦公用房外,還有閑置房產227平方米,經營出租房產面積185平方米,每年經營收益達幾十萬元。行政事業性資產配置不均,資產缺乏約束,導致行政事業單位互相攀比,盲目擴大資產規模,重復購置或盲目追求高標準、高性能,超編、超標配置使用資產。既耗費大量財政資金,又降低了資產的實際利用率,影響社會服務質量。以體育場館資產管理為例,很多地方都新建不少大型體育場館,但大賽過后,基本閑置,雖然有些地方也利用場館舉辦商業性活動,但收入歸行政事業單位所有,且收支缺乏透明性,容易形成資產流失。反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各地老百姓的健身需求很大,但運動場地卻極為短缺。從資產績效角度看,公共體育場館嚴重浪費,資產績效不高,影響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
3.資產監管碎片化、軟弱化,事后監管為主
在資產監管方面,由于行政事業性資產是一種委托關系,對其監督管理實際上是由財政部門監管各單位,各個單位監管其下屬機構資產的格局,這種資產監管格局往往呈現軟弱化、運動化特征,財政部門監管不到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情況,而上級主管部門與下屬單位利益共占的思維,也使得對下級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監管乏力。由于主管部門缺乏嚴格的制度約束,對資產的監管較為粗放。資產使用部門(各行政事業單位)無償取得資產使用權,成為資產尋租的最大受益者,由于資產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加上資產使用與資產評估不科學,無法對資產的使用、收益、分配給出準確界定,更無法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資產收益實現合理分配。
4.資產使用效率低下,間接導致資產流失
由于我國對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采取的是分級管理制度,無法實現資產跨地區、跨部門和跨單位共享,資產利用率不高現象較為普遍。例如對某中央行政單位房產使用狀況調查顯示,被調查的106個在京行政單位擁有的2056.6萬平方米產權房產中,有0.4%的房產處于閑置狀態,面積達9.1萬平方米。資產利用率低,使得部門資產處于閑置狀態。在資產使用環節,一些單位管理不善,損壞和丟失現象時有發生;在資產處置環節,資產流失的渠道更為復雜,存在低價出售、無償出借、無償擔保等問題,資產流失屢見不鮮。
四、以資產績效管理制度實現資產績效內化,推動社會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
隨著公共財政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以及社會公眾對財政資金分配和使用績效的關注度上升,在已經深入開展的財政績效管理與績效評價基礎上,推動資產績效管理已經是大勢所趨。通過推進資產績效管理,使資產績效內化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行為,從而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既是推動政府轉型,也是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重要內容。
1.建立和健全資產績效管理與使用規章制度,從制度上完善與規范資產的使用效率
建立和完善資產管理與使用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約束資產管理與使用績效。一是細分資產類別,并對不同類別資產管理與使用設定具體的績效目標??梢詤⒄沼鴮徲嬑瘑T會行政事業性資產分類標準:一類是直接服務資產。主要是直接提供特定服務的資產,如學校、火葬場等。第二類是出租資產,有關機構可以作為投資進入公開市場交易并獲得商業回報,包括支持經濟、社會活動的資產,如就業市場、社區服務站等。第三類是閑置資產,包括各類與公共服務發展及滿足公共需求無關的資產。基于上述分類,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與使用資產過程中,對未列入行政辦公之用的公建物業實行社會管理;對公益性物業實行部門管理;對純粹行政辦公用的物業授權各行政部門使用和管理;對空置物業通過拍賣、租賃、抵押等方式進行運營,實行資本化管理,從而實現資產的高效再配置。二是建立財政資金、資產和資源的聯動機制,設定綜合的績效要求。行政事業性單位有時是資金、資產和資源同時使用,完成某項任務,如果單一考核資產績效并不全面,要對資產、資金和資源共同運行產生的結果進行綜合考察,加權三者的使用效率。因此,需建立資金、資源和資產三者聯動機制的績效考核規定,更好地反映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有效服務的情況。三是對政府采購的無形資產要單列制度。如購買軟件的管理與使用,由于無形資產很容易出現復制行為,保護無形資產所有人權利就成為資產管理和使用中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2.構建資產績效的社會服務評價體系,由資產使用者公開評價資產績效
一是資產安全性評價指標。行政事業性資產公共性、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和社會服務性,使得其安全性、完整性更為重要。資產安全包括公共資金投入使用的安全和最終形成資產的安全,資產完整則包括投入資產不被挪用不被流失。資產只有安全使用,才能保證資產完整和不被流失。資產完整也就產生安全,二者相輔相成。資產的安全性指標是反映資產是否流失、資產績效大小的基礎指標,通過這類指標可以評價資產占有使用單位是否維護了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二是資產采購質量評價指標。資產采購質量狀況是指公共資產的可用性、資產結構布局的科學性以及不同資產的配套性。高質量的資產是公共部門高效率的前提,也是資產優化配置與使用的保證。優質的資產應該具備以下特征:具有完整的使用價值,能獨立發揮其使用功能,這是優質資產的基礎;實物資產的新舊程度;各類資產結構優化,科學配置。如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之間的結構優化,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之間的結構優化,直接用于公共管理、公共事業的資產和間接由公共部門占用的輔助、福利等資產之間的優化等。三是資產使用效率評價指標。行政事業部門資產運行效率是績效考核的核心內容之一,它重點考核資產在管理和公共事業發展中的利用是否有效率。包括:資產在用與閑置情況。重占有輕使用的情況在公共部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資產(特別是固定資產)形成后長期閑置,或基本處于閑置不用的狀況,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非常普遍。單項資產利用率。單項資產利用率是最能詳盡說明公共部門資產利用效率的指標。在實際操作時,可以通過抽樣抽查的方式予以考核。資產共享情況。為了消除不同公共部門資產購置上的重復,應該鼓勵公共部門之間共享資源,特別是大型設備的使用。
3.實行資產使用與管理者責任追究機制
通過資產績效管理制度引入專家智能對資產使用績效進行科學評價,專家在資產績效管理中不是評價資產本身情況,而是評價行政事業單位占有資產與提高公共服務質量之間的配比關系,并查找這些單位在資產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措施,以及改進措施有沒有到位,從管理的改進態度和服務質量提升等方面綜合評價資產績效,通過提高資產管理水平來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同時,建立資產績效問責制度,在資產使用過程中,對資產績效差、社會服務水平低的行政事業單位,按照問責制度規定進行責任評價,并執行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將資產績效評價結果與資產配置和調劑有機結合,通過資產績效管理制度,落實行政事業性資產使用責任,從源頭上減少其多配多占資產的利益沖動,從而提升資產績效和社會公共服務質量。
4.全面建立資產管理與使用的信息化記錄,全程監控部分行政事業資產的收入上繳
新公共管理是關于應如何管理公共部門的最新的范式變革的理論[1]。學界將“新公共管理”看作是一種以強調明確的責任制、產出導向和績效評估,采用私人部門管理、技術、工具,引入市場機制以改善競爭為特征的公共部門管理新途徑。所謂政府績效管理指通過制定政府提供指導和服務的長期目標、達成目標的策略、評估績效的標準,而對政府的公共產品、行為和服務的管理活動,以期達到提高政府生產力,滿足社會需求的結果的一種管理行為。
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政府績效管理的基本主張有:
(1)績效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基本價值是經濟、效率、效能、公平和環境,顯示了其對績效的關注和對經濟價值優先性的強調。(2)市場取向。新公共管理提倡在公共服務領域引入競爭機制,使公共服務市場化。[2](3)引進私營部門管理理念。新公共管理主張引入績效測評、戰略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等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舉措。(4)“掌舵”而非“劃槳”。新公共管理理論一方面主張政府擁有“掌舵”的職能;另一方面,它主張將其原來擁有的管理職能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外包給下級公共組織、非政府公共組織甚至私營部門,使政府不再 “劃槳”。 [3](5)責任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論主張由錯誤責任制走向成就責任制。新責任制主張雙向回應,即高層公共管理者對政治家負責,公務員對公民的需求保持靈敏的反應[5]。
2 我國政府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績效管理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總體上看尚處于起步階段,實踐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
2.1 政府績效管理制度方面沒有保障
當前我國的政府績效管理采用的績效管理和評估活動,多數都處于自發狀態和半自發狀態。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評估的內容設計和評估構建等沒有客觀的衡量標準,更沒有形成制度化。
2.2 政府績效管理的體系不完善
首先,評估主體不齊全。從評價的參與者來看,政府績效評價存在評價主體缺位的誤區,即只重視自我評價,漠視社會評價,或者只注重社會評價,而忽視自我評價。其次,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尚未建立。我國目前的績效評估存在片面地將經濟業績等同于政績,將經濟指標等同于政府績效的評估指標指標單一、缺乏科學性。最后,評估方式存在誤區。從評估的方法上來看,政府績效評估存在著重視定性評估、忽視定量評估的誤區。從評估手段上來看,我國對政府部門的評估主要是定期進行評估,缺乏嚴格的監督制度。
2.3 政府績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政府績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給政府績效管理帶來溝通和交流的障礙。目前,我國大多數省市甚至連信息公開的法規都沒有制訂,這就為政府績效管理帶來障礙,很難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健康快速發展。[4]
3 完善我國政府績效管理制度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績效管理立法工作,實現政府績效管理的法制化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立法保障是開展政府績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礎。首先,要通過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國政府績效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的道路。要從立法上確立績效管理的地位,保證績效管理成為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環節,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其次,從法律上樹立績效管理的權威性??冃Ч芾頇C構在政府中應具有相應的地位,享有調查、評估有關政府活動的權利;評估活動能引起公眾的關注,有充分的可信度和透明度;評估結論能夠得到有效傳遞和反饋,切實用于改進政府公共管理。再次,頒布績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規范,對公共管理過程哪些項目應該進行評估、開展什么形式的評估、評估應注意的事項等問題,作出詳細規定,把績效管理納入一個正常發展的軌道。
3.2 引入公民參與機制,實現政府績效管理評估主體的多元化
改善政府績效管理的一個有效途徑是引入公民參與機制。政府績效管理本身就蘊涵著服務和人民群眾至上的管理理念,政府績效就應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以人民群眾的需要為導向,樹立公民取向的績效觀。改進政府績效管理必須取得民眾的關注與參與,民眾的關注與參與必定能有效地改進政府績效管理。改善政府績效管理的一個有效途徑是引入公民參與機制。首先,公民參與意味著公民可以以社會的主人和服務對象的角色對政府績效提出要求,協助和監督政府機構對他們的開支負責、對他們的行為負責、對他們的承諾負責。其次,公民參與使得公民的作用重新定位,成為了政府的問題架構者。充當問題架構者的公民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幫助政府機構界定重要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監督目的是否達成。再次,公民參與意味著由公民選擇、界定應評估的對象、在公共服務設計中增加指標體系的社會相關性,選擇那些最需要監控又最能體現對公民負責的重要項目,以保證公共服務的提供機制符合公民的需要,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3.3 發展電子政府,實現政府績效管理信息化
電子政府是現代政府有效行使職能的強有力的工具,其帶來的開放性大大加強了政治行政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程度,為政府績效管理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載體。[5] 一方面,電子政府的信息網絡使得行政信息的傳遞更為迅速及時,反饋渠道更為暢通。對政府內部而言,加強了操作執行層與高層決策層的直接溝通,從而切實推動績效管理活動的開展;對社會公眾而言,電子政府為公眾提供了直接表達意愿、傳遞信息、咨詢、監督、審核、建議、表決的機會。另一方面,電子政府為政府績效管理朝著科學化、標準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持。電子政府所具備的硬件環境、軟件環境及其信息資源庫,運作的法律制度、法律規范、共享信息的范圍和參與者的身份確認機制,電子政府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維系電子政府良好運行的人員素質保證,都為績效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所需的支持,并為整個政府績效管理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制度環境。
參考文獻:
[1] J•E•萊恩.新公共管理[M] .趙成根等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2] 丹尼斯•繆勒.公共選擇理論[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3] 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等.改革政府:企業家精神如何改革著公營部門[M]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一、公共組織績效管理發展及存在問題
(一)公共組織績效管理的含義
公共組織是指以生產公共產品和提供公益服務為目標的非營利機構,包括政府、學校、醫院等部門。公共組織績效管理是運用科學的方法、標準和程序,對公共組織的業績、成就和實際工作做出盡可能準確的評價,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對公共組織績效進行改善和提高。公共組織績效管理有兩個基本作用:(1)評價和考核功能,即通過根據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務質量、公共責任和社會公眾滿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斷,對公共組織管理過程中投入、產出、中期成果和最終成果所反映的績效進行評定和劃分等級;(2)改善和提高的功能,即在績效評價和考核的基礎上,對公共組織的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提高公共組織運行的效率,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產出水平和產出質量的目標。
(二)國內外公共組織績效管理
的實踐及存在的問題隨著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將人類社會帶入知識經濟的新時代,公共組織無論在數量上、規模上和組織結構上都有了巨大的發展,公共組織運行低效率的問題日趨嚴重,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種社會現實導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進行了一場被人們稱為“新公共管理運動”的政府改革。這場改革使績效管理與評估、成本與效率觀念、顧客至上與服務意識、在政府等公共組織的管理實踐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特別是從90年代初期以來,出版和發表了大量的關于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專著和論文,如關于公共部門的標桿理論、無縫隙政府、政府全面質量管理和公共組織行為理論等,對公共組織績效管理的理論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國學者在研究西方績效管理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公共組織的特點,對公共組織績效管理問題展開了廣泛的研究,提出了公共組織績效評估相對完善的理論和方法體系。例如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卓越提出了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理論的主體建構問題,詳細分析了評估主體結構中所應包含的具體主體和結構。天津大學管理學院齊二石等提出了公共組織績效管理綜合評測模型。由于公共組織績效管理的核心與難點是建立科學、準確、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因此,國內外大部分學者主要從績效管理的評價和考核的功能研究了如何構建完善的績效評價理論體系,而對于公共組織績效改善的理論研究較少,更沒有提出相應的技術方法。
二、工業工程(IE)理論與方法的本質特征
工業工程是對有關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及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同時運用工程分析及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對上述系統可能獲得的成果予以確定、預測和評價,為實現生產制造、管理和服務系統的高效率、低成本、高效益的管理目標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工業工程的技術體系如圖1所示。從工業工程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來看,它是由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相互交叉、融合、創新而形成的一門邊緣性工程學科,有其獨特的學科屬性并與工程技術和管理有著明顯的區別與聯系,其重要目標之一就是使產業的生產和服務科學化。它除具有學科交叉綜合性的特征外,尤為突出的是應用的工程操作性、技術方法的系統集成性、應用領域的廣泛適應性等,是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實踐性很強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理論哲理。
三、工業工程應用于公共組織績效管理的可行性
(一)公共組織的組織特征與制造業相比,公共組織有其自身的特征:(1)公共組織的行為是外在性的直接體現。公共組織的行為后果,對社會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一個有效率的公共組織可以最小的成本(包括時間成本)促進社會以最快的速度發展,使經濟運行更為有效,而缺乏效率的公共組織可能以很高的成本運作,則會造成社會發展的相當緩慢。(2)公共服務的無形性、無法儲存性和服務質量的不易掌握性。(3)公共組織主要以提供服務或勞務產出為特點(產出特點),而不是提供具體、有形的產品。這一特點決定了公共組織提供服務或勞務的過程與消費過程是同一過程,即生產過程與消費過程是合二為一、同時進行的。從表面上看,公共組織的產品是無形的服務或有形產品與無形服務的結合,但用系統的觀點來看,服務系統與制造系統的本質是一樣的。從現代生產運作與管理的角度來看,有形產品的生產過程與無形服務過程都可被視為“投人———變換———產出”的過程,而變換過程的運作與管理存在許多共同的規律和問題。
(二)高績效公共組織的特點
高績效組織被認為是用相同或更少的資源生產或提供較高質量、滿足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組雇員,他們的生產率和質量逐日逐年不斷提高,從而更好地完成他們的使命。高績效組織應該具有以下的特點:任務清楚;明確規定目標和強調效果;授予雇員權力;促進和鼓動人們成功;靈活并極易調節以適應新環境;在績效方面有競爭性;改造工作程序,適應顧客需要;保持與利益共享者的聯系。從這個角度分析,意味著公共組織趨向高績效組織的改革過程是以人為中心的,與企業中的人本管理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對傳統層級管理中將公共組織塑造成“遵守規則”、“機械人”式的公共官僚體制的否定。改進公共組織的績效管理,應當圍繞這些方面展開,采取相應措施以使公共組織具備這些特征?,F代工業工程對生產系統的研究,其中心問題就是對人和其他生產要素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人、機器和設施的最佳組合,人在變化系統中的適應性,環境對人的影響等都是現代工業工程的重要研究領域。此外,在組織設計與重構、人員評價、激勵手段等研究中也往往采用工業工程的方法。因此,工業工程對生產系統中人的研究,為改進和提高公共組織的績效管理水平,使之具備高績效組織的特點奠定了理論和方法基礎。
(三)工業工程在非制造業中的廣泛應用
近幾十年來,現代工業工程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已經完全產業化,不僅在制造業廣泛應用,而且在建筑工程業、服務行業,諸如賓館、飯店、醫療衛生、體育、教育等領域的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美國將工業工程應用于國家醫療保健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大幅度提高了醫療業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加拿大等國家在航空服務與管理中廣泛運用IE技術,大大提高了民航的服務水平和業績;香港在60年代進入工業工程,目前主要應用在服務行業,非常有效;我國也有將工業工程應用到醫院和餐飲等服務行業的成功案例。現代工業工程在非制造業中的廣泛應用,不僅豐富了工業工程的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為發展第三產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科學基礎,而且,為工業工程在公共服務的領域中推廣使用奠定了基礎。
四、工業工程在公共組織績效管理中的應用
從工業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的范疇看,無論是設計規劃、生產控制還是分析評價的理論與方法,都沒有限定只能用于制造業的企業。隨著現代工業工程在非制造業中更深層次的推廣,工業工程在公共服務和公共組織績效管理領域具有較大的研究潛力。公共組織績效管理可以應用工業工程理論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優化改進:(1)應用工作研究的方法改善公共組織的服務流程,降低公眾的等候時間,進而提高公眾對公共組織的滿意度。同時,對工作人員的單位工作量進行衡量,利用崗位設計和薪酬設計的方法,結合公共組織的具體情況設計相應的崗位管理制度和工資體系,使各級工作人員的收人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制定更加合理的工資制度。(2)服務質量是提升公共組織形象的重要內容所在,應用質量管理的方法,對公共組織提品或服務的過程進行管理控制和改進,充分調動公共組織成員的主觀能動性,為公眾提供更滿意的服務。(3)在公共組織新建和擴建過程中,根據公共組織提供服務的特點,通過研究人員和設備的搬運流程和路線,應用工業工程設施規劃和設計的理論方法,對公共組織的各類設施、人員進行平面和空間的規劃設計,從而使公共組織能夠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或公共物品。(4)應用成本管理和工程經濟的分析方法,對公共組織的服務項目進行成本核算、投人產出分析,以及對昂貴公共物品的采購評估等,改善公共組織的管理效果。(5)應用工業工程中人因工程的理論方法,對具有不同服務目的的公共組織,設計符合工效學原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環境,要“以工作來適應人,而非以人來適應工作”。據此對公共組織的服務環境等進行改善,為公眾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服務環境。
[關鍵詞]財政支出 績效管理 指標體系
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是一種特殊的管理活動,它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財政支出的全過程進行相關分析,并將考評結果融入整個預算編制,從而使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遵循經濟、高效的原則進行,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資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務水平。
一、我國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制度改革困境
1. 觀念制約
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資金的管理往往是粗放式的?!爸凰阏钨~,不算經濟賬”往往是政府官員的定向思維。目前,雖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行了這么多年,但是很多市場規范化的觀念仍然沒有深入人心。在財政資金的監督審計和考核方面,缺乏一種公共性、效率化的現代財政觀念。
2. 制度制約
(1)預算管理模式尚未完善。目前,我國預算的編制、執行、監督各方面都存在不規范現象,嚴重影響績效預算的推行。首先,在預算編制方面,編制依據不是部門的戰略目標和項目資金運行的績效,而更多的是依據政策法規、會議決定和黨政領導的批示,預算編制的自主性和可預見性較差。其次,在預算執行方面,雖然初步建立起與部門預算相配套的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等管理體系,初步控制了預算支出行為,但是這些改革也是剛起步,問題頗多。第三,在預算監督方面,監督體系不健全,預算支出缺乏追蹤問效。人大等法律監督流于形式、審計等行政監督作用有限、公眾等社會監督乏力,存在重分配、輕管理,重使用、輕監督,重投入、輕績效的現象。
(2)財政的基礎管理水平較低。西方國家在實踐了以嚴格控制預算投入的分配和使用為特征的傳統預算模式100多年后才引入績效管理方法,這是因為在政府財政管理水平較弱的時候推行績效預算,不但不能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甚至會造成負面激勵。目前,我國缺乏必要的預算信息和分析能力,財經紀律松弛,缺乏一個支持公共責任與追求績效的預算環境,這些都會影響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推行。
(3)績效管理法律框架不健全?,F在我國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法制化程度低,主要是部門規章或各地的一些地方政府管理條例,在績效評價的標準、績效監督主體、組織實施程序、財政資金使用的責任追究、跟蹤問效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和西方國家全國性、細化性的法律體系相差甚遠,使得我國績效管理改革的推行無法可依、推行不利。目前,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多是放在對專項資金的事后評價方面,缺乏事前預警。
3. 技術制約
(1)績效標準難以制定。政府追求的公共目標是多元的,包括經濟、政治、安全、自由、環境等多個方面,并且這些目標還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多數部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又難以量化,各級、各公共部門與預算相關的收支數據信息分割、匱乏和扭曲,導致公共部門及公共支出績效指標和標準很難設定,為編制和實施績效預算造成很大的困難。
(2)數據搜集困難。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工作的基礎環節就是擁有大量真實、可靠、詳細的數據和資料,包括部門財務資料、職能職責等目標資料、被監督單位完成目標的各種方法及目標完成程度的有關數據等。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搜集這些數據和資料的有力途徑,影響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
(3)人員素質有待提高。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工作需要從業人員有較高的業務知識和專業素質,目前財政管理部門的人員理論基礎薄弱,缺乏管理、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對績效評價的方法和理念較為陌生。
二、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改革路徑選擇
一國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制度的建立要受到國家經濟、人文、制度等綜合環境的影響?;谖覈膰?要推進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循序漸進,逐步完成。
1. 短期任務。在一兩年時間內,政府應強化績效管理制度與機構的建設,做好改革的基礎性工作。
(1)建立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法律框架。中央政府要對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制度專門立法,各地方政府也可以因地制宜出臺相關的績效評價與管理規章制度,明確相應的工作規則、工作程序、權利義務等。
(2)初步建立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專門機構??梢钥紤]將財政監督檢查部門和績效評價部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由專門分管領導負責本地區績效評價的試點工作。
(3)加大宣傳力度,制定獎罰措施,在政府部門內部形成追求績效的意識。包括明確績效目標、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提高公共服務質量、追求社會公眾滿意度、樹立市場化觀念、增加法律意識等內容。
2. 中期任務。在三五年的時間內,政府應進一步加強技術層面的建設,完善財政支出績效管理體系。
(1)扎實做好科學指標體系建設。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對資金效率和效能的評價。所以績效評價指標應包括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兩大類。①定量指標,即可以通過數量計算分析評價內容的指標。根據財政活動的特點,定量指標既包括絕對量指標和相對量指標,又包括反映財政支出結構及其是否合理的指標。②定性指標,即無法通過數量計算分析評價內容,而采取對評價對象進行客觀描述和分析來反映評價結果的指標,它是對定量指標的進一步補充。具體包括效益性指標、創新性指標、合規性指標、人員素質指標、公共責任和公眾滿意程度指標。
(2)配合績效管理改革的推進,擴大財政資金監督的主體。首先,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喚起全民對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關注,政府部門應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與督促。其次,充分發揮各級人大專門委員會的作用,可以在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基礎上設立專門的財政支出績效監管委員會。第三,建立以人大、審計、財政以及社會中介評價為主的,并各有分工的績效評價與管理模式。第四,對一些部門按照項目、部門預算支出等內容排序,并對相關領導干部實行“問責問效”制。
3. 長期任務。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后,財政支出績效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相關的管理體系已經日趨成熟,績效評價與預算密切結合,此時需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詳細、多層次的法律體系,并且引入中介組織,開展績效評價活動,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最終實現財政支出效率和公平的價值理念。
三、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及其實施意義
1. 財政支出績效管理
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是指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財政支出的全過程進行相關分析,將考評結果融入整個預算編制,使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遵循經濟、高效的原則進行,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資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務水平。推行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是為了將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公共管理理念納入預算管理,通過績效管理對政府行為進行內控,從而保障政府目標的實現,促進政府轉變職能,提高政府與市場的協調能力。
績效管理在企業中早已普遍推行,在政府部門尚不多見。與企業的績效管理不同,財政支出績效管理不僅要計算直接的、有形的、現實的投入與產出,還要計算分析間接的、無形的、預期的投入和產出。除了有能用貨幣計量的經濟效益,還存在大量無法用貨幣度量的社會效益。其目標是追求整個社會的效益最大化。
2. 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實施意義
加強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確保財政資金運行的安全、可靠、準確、高效,是提高財政工作質量的關鍵環節,同時有助于各級政府強化“花錢”的責任意識,促進形成追蹤問效的管理理念,推動政府由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的轉變。
加強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完善公共服務型政府財政管理。財政管理包括財政收入管理和財政支出管理。沒有健全的財政收入管理機制,財政資金運行就缺乏穩定可靠的來源;沒有健全的財政支出管理制度,就難以提高財政資源的配置效率,難以保證財政資金的良性運行。因經濟發展階段不同、財政收支規模不同,一定時期內國家財政管理面臨的工作重點也不同。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型,決定了財政管理的重點應實現從收入管理向支出管理轉移,注重追蹤問效,加強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既包括事后的績效考核,也包括事前的績效預測。
參考文獻:
[1]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6中國財政發展報告[R].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2]徐一斐.當前我國財政支出績效管理面臨的困難和對策.2007年
關鍵詞:服務型政府;政府績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1-0086-01
1 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沒有完善的機制和法律制度支持服務型政府建設
首先,政務公開制度缺乏。其次,政府和公務員的績效評估制度不健全,評估方法不盡合理。另外,政府的官員問責制度也不健全最后,法律體系不完善。服務型政府要求我們健全法制,以確保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有法可依。行政許可法的出臺雖然是一大補充,但保證整個行政體系正常運行所依賴的法律規范還是缺乏的。
1.2 服務型政府建設缺乏服務理念
樹立以公眾為導向、以提高效率和效能為原則的服務理念,是建立服務型政府的前提。當前,不少地方把“政務超市”、“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形式的創新和政務流程的再造作為政府轉變職能、實現“服務”的一個有效載體。辦理的業務更多是局限在與群眾相關的具體事務操作上。群眾來辦事,前臺工作人員更多的只能提供常規性咨詢服務,無法決策,致使群眾來到政務大廳依然辦不成事,服務型政府的核心應該是以公民為焦點的,建立政府依公民的意志而行動,公民向政府問責的制度。
1.3 公共服務質量不高
現代公共管理強調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強調管理民本化、人性化,并體現出對人基本權利的尊重,即倡導人文關懷,因而公共管理正在將“顧客導向”原則作為根本的服務原則。然而就我國當前的情況來看,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并沒有明確的服務要求和規范的服務質量標準,也沒有完善的賠償責任制,公眾對服務不滿意或服務過程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找不到相應有效的維權方式和投訴途徑。
2 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途徑分析
2.1 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建設法治政府
第一,規范行政立法行為。進一步完善立法程序,探索建立立法聽證制度。政府規章制度出臺前必須廣泛征求專家學者和有關方面的意見。按照與國家法律、規章以及WTO規則相接軌的要求,完成政府規章制度和規范性文件的階段性清理和修訂工作。
第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原則是:對不符合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原則、妨礙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以及實際上難以發揮有效作用的行政審批,堅決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場機制代替的行政審批,通過市場機制動作。
第三,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建立和完善行政事業性收費聽證制度,凡涉及到企業和市民收費項目的設立和收費標準的提高,都要認真聽取企業和市民的意見。嚴厲查處亂收費行為,對違規收費的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全部清退亂收費款并追究單位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行政責任。
2.2 轉變觀念,明晰政府角色,倡導顧客導向的服務理念
首先,要從管制型政府的行政理念轉變到服務型政府的行政理念上來,樹立政府工作的核心是為民服務的觀念。構建服務型政府關鍵在于重塑行政文化,鏟除管制文化的輿論和心理基礎,創建“公眾滿意”的公共服務文化,樹立“公仆意識”、“服務意識”、“顧客意識”,即要站在公眾立場思考,一切從公眾需要出發,一切以公眾需求為轉移,把公眾滿意作為政府服務質量的核心,與公眾建立長期的互動關系。
其次,明晰政府角色,政府要有效地行使其手中的公共權力,實現公共利益首先取決于它是否能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政府只有在其應屬的范圍內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如果政府出現角色錯位,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湖南行政學院唐綺玉認為:“公共服務的職能和角色在傳統體制下被淡化,建設服務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的職能和角色轉移到公共服務上來。所以政府就要把角色定位于服務者和公仆,政府服務的重心是公民,奉行的是民本位,而不是傳統管制型政府下的官本位?!?/p>
2.3 引入績效管理,全面提高政府績效
首先,加強績效管理立法工作,立法保障是開展政府績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礎,也只有立法才能使政府績效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經?;牡缆贰?/p>
其次,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評估體制,包括政府管理部門內部的評估機構和民間中介評估組織,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評估的客觀性避免部門內徇私,另一方面有利于公民參政,對政府起到監督作用,同時公民也對公共服務質量最有評價資格。
最后,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完備的評估資料和數據,是開展績效管理的基礎。績效管理所需要的信息量大,這就要求信息的傳送能夠短時高效,發展電子政府就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2.4 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目前我國政府管理水平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管理觀念陳舊,缺乏市場觀念,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處于壟斷地位,人們面對的往往是整齊劃一的單項供給型服務,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在管理運作中引入競爭機制,來打破政府的壟斷,創造服務中的自由選擇機會,將政府行政環境向市場模式靠攏,采取成本核算、顧客導向、業務流程再造、全面質量管理、績效考核與獎金、內部市場等“企業化”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