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

        第1篇: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低碳景區;管理;工作;決策

        一、目前大部分景區存在的問題

        (一)景區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大部分的景區中景區整體的環境建設存在不協調的因素,各種的設施在外形、風格和景色等方面不協調使得景區的低碳環保工作難于實現。另外景區的現代化開發導致各種的資源的過度開發、各種的自然景點的利用效率和開發效率低下。沒有帶來最大程度的堅持低碳、經濟、實惠等原則。

        (二)低碳技術實現受到的阻礙

        不同的地區的旅游景區的經濟基礎是不一樣的,應用低碳技術、低碳材料等存在著差異性。低碳的技術和材料是建設和管理景區的重要內容,但是底層的經濟資金嚴重地影響著景區的低碳化和環保性。目前影響大部分的景區的低碳建設的直接因素是景區的旅游收入。要在景區全面實現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轉型和建設是很困難的。旅游收入、成本開支、利潤等因素都是景區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三)游客給低碳景區的實現帶來的影響

        游客素質的高低不等、環保意識低下給景區低碳工作和活動帶來了嚴重的隱患。大量的垃圾、各種的破壞等使得景區的低碳景區建設受到了各種的挑戰。這也給廣大的管理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二、低碳旅游景區管理工作原則

        (一)低碳環保原則

        無論是景區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要將低碳環保根植于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心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景區的建設,將景區建設成為游客心中的最好的放松的地方,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技術突破原則

        低碳很大的一部分取決于景區各項工作和設施中的技術含量,應用最環保的材料進行設施的搭建,用最低碳的方法進行工作和管理。技術的突破時在長期的管理工作中逐漸形成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每一個景區的工作人員不斷的努力和拼搏。

        (三)經濟實惠原則

        經濟實惠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改變著景區的各種的建設和管理的環保程度,在景區的管理工作中我們只有不斷地將經濟實惠原則貫穿在每一個細節中我們才能更好地將景區建設成為游客心中的滿意的景區,不斷地提高景區的知名度和游客的回頭率。

        三、關于低碳景區建設的建議

        (一)政府旅游部門的扶持

        政府部門對旅游景區的宏觀調控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各種法律法規、條例規定的出臺和頒布直接地影響著旅游景區的管理工作和活動內容。低碳景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涉及很多的方面的內容,如土地、森林、交通、文物等。政府部門如何進行科學的、整體的調控和引導關系著低碳景區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建設管理的內容。景區應該充分的應用政府部門獨特的作用來為自己發揮作用,利用政府部門每年的大量的公益廣告和各種的群眾宣傳工作來倡導人們從自己開始做到碳、環保。配合政府部門各項的制度實現景區的科學發展模式。

        (二)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決策

        在各種低碳景區中設施、管理的方法等都應該采用目前最先進的、最科學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實現景區的低碳指標。景區管理人員更應該時刻的重視低碳指標的實現。在各種的活動中從每一個細節出發來完成低碳指標。低碳景區的實現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從最基礎的設施建設、游客的管理、各種工作的管理中來進行實現。各個項目和環節的低碳、環保指標是整體低碳實現的必要保證。這有從每一個步驟和管理工作中逐漸的實現低碳。

        (三)重視低碳思想的宣傳工作

        低碳思想的宣傳活動在社會媒體上得到了很大的宣傳,但是實現卻是存在很大的困難。景區管理工作者可以在景區舉辦一系列的低碳旅游的宣傳活動,這樣可以增加人們的低碳、環保思想。在這一系列的環保教育中不斷地提高人們的低碳旅游意識和觀點。在旅游的過程中更加的環保,在實際的行動中不斷的餞行低碳、環保。在欣賞自然景物的通用是還能感受到景區的人文感受。這樣既能達到廣大的旅游管理工作者的效果,也能給廣大的旅游愛好者身心的愉悅。

        四、結論

        低碳景區是低碳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旅游行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存在著很多的阻礙和困境。但是采用各種的低碳技術、低碳材料、管理方法等可以大大的促進景區的低碳發展和建設。作為旅游管理者更應該加大各方面的資源調度工作。從不同的方面來加強和實現景區的低碳指標。從游客、政府、工作者幾個方面來進行支持景區的管理建設。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優化都能在低碳景區的建設和決策方面做出重要的貢獻。從技術創新、堅持原則、方法革新等方面來實現景區的低碳、環保。讓景區能得到快速的發展,促進旅游業的突飛猛進和可持續發展。參考文獻:

        [1] 石培華,馮凌,吳普.旅游業節能減排與低碳發展——政策技術體系與實踐工作指南[M].北京.

        [2] 葛全勝,寧志中,劉浩龍.旅游景區設施建設與管理[M].中國旅游出版社,2009(1):6872.

        [3] 孫權.建設“低碳”旅游景區的思考[J].實踐與探索,2010(25):232.

        [4]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體系研究[J].

        [5] 黃文勝.論低碳旅游與低碳旅游景區的創建[J].生態經濟,2009(11):100102.

        [6] 吳晨,李東和,汪燕.旅游景區的低碳交通模式研究[J].旅游資源開發與市場.

        [7] 靳非.我國低碳景區構建方式與保障機制研究[D].2012(5):21.

        [8] 譚錦,程乾.論低碳旅游景區評價體系構建——以四川貢嘎燕子溝景區為例[J].

        [9] 雷瓊.低碳旅游景區的創建與管理探析[J].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10(3):6163.

        [10] 張朝,胡道華.中國低碳旅游研究綜述[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湖北武漢.

        [11] 曾曼瓊.論低碳經濟下旅游景區的創建[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109110.

        [12] 房茜,王亞琳.低碳旅游視角下的景區發展[J].經濟研究,2010:33.

        [13] 王輝,宋麗,郭玲玲.低碳旅游在海島旅游發展中的應用與探討[J].

        第2篇: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旅游管理模式,九寨溝,擁堵

        本文主要研究課題為通過對九寨溝擁堵滯留現象的思考,提出九寨溝可持續發展的方案。目前國內主要研究集中在以政府治理、經營機制為主進行九寨溝旅游管理模式的探討。本文選擇結合“智慧九寨”、旅游罩、旅游環境容量、社區管理等較新概念及前述研究基礎進行綜合分析,主要涉及2007-2013年旅游管理學、地理學、信息技術等領域研究。以理論和實證兩個視角,針對影響游客滿意度、景區生態可持續發展、景區旅游管理效率的因素組織綜述次序,通過歸納提煉,總結出一套推動景區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管理方案。

        理論視角

        眾多學者研究了影響游客滿意度、景區生態環境、管理效率等各種因素。首先,對于九寨溝游客景觀偏好,陳友軍、張捷兩位學者根據系統論觀點,搭建了一個主要由景觀偏好主體系統(旅游客流)、景觀偏好客體系統(景觀)、景觀偏好媒介系統三個子系統組成的景觀偏好系統。利用 SPSS 12.0統計軟件和 DPS 數據處理系統對九寨溝風景名勝區入溝旅游客流的人口統計學特征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1)不同客源地游客具有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愛好趨向、價值觀念等,導致其景觀偏好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性。尤其對藏族風情類景觀的偏好判斷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而對于其他類型旅游景觀的偏好判斷存在更多的一致性。(2)分別從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月均收入、家庭結構等方面分析入溝游客景觀偏好判斷特征,結果表明:人口統計學特征對景觀偏好判斷影響很小,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的旅游客流對景觀偏好的判斷表現出更明顯的一致性。(3)不同客源市場及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的旅游流的景觀偏好判斷具有明顯的一致性特征,這與游客本身特征及旅游社、導游以及眾多媒體對九寨溝的大力宣傳有關。

        在九寨溝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章小平、朱忠福則在綜合前人研究基礎上,針對當前大眾觀光旅游特點,采用多種不同的測算方法,從不同視角主要探討了九寨溝旅游生態容量、旅游資源容量和旅游地地域社會容量,最終初步得出如下結論:九寨溝景區旅游心理日容量為 12000 人(不同季節有不同值) , 最佳(適) 日容量為18000 人,綜合環境容量22000 人, 最大日容量可達 28000 人, 年容量為260萬至438 萬人。陳海鷹、黃崇利、曾小紅等學者提出以企業化經營管理體制為依托,以系統化、國際化、人本化管理理念為指引,以準軍事化+標準體系+游客滿意系統管理為主要內容,以協調和創新化經營管理方式為支撐的構建生態旅游景區四位一體式經營管理模式。

        為提高管理當局效率,實現景區和諧可持續發展。程紹文、徐菲菲、張捷通過九寨溝和英國NewForest國家公園的旅游規劃管治背景、 現狀及內容體系進行了比較分析, 總結了中英兩國國家公園自然旅游規劃管治模式的差異、特征,進行了原因解析。最后基于比較分析的研究結論提出了英國國家公園管理對我國風景區旅游規劃管理的若干啟發和措施建議。田世政,楊桂華,任嘯等學者也以九寨溝為案例對社區參與的自然遺產型旅游景區發展模式進行探究,發現了模式優勢及局限,并提出了建議。基于以上研究,我們得出,九寨溝應積極發展融入式社區參與模式,實現文化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研究方法

        本部分的目的一是分析研究主要使用的實證方法,二是比較研究結論,以便幫助我們理解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的差距以及每種方法的主要優點和缺點。

        李文勇,史凱,鄧貴平運用多重分形消除趨勢移動平均分析法( MF- DMA) 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4年的九寨溝國內外游客時序波動趨勢,發現九寨溝旅游市場具有長期記憶性和多重分形特征。進一步采用滑移窗口理論方法,分析了地震前后九寨溝國內外游客人數波動多重分形結構的時序演化過程,對震后旅游景區市場的恢復重建提供了參考。

        廖治學等學者遵循集成思想, 以季節性ARMA 模型、神經網絡模型及組合模型為基礎,采用GMDH非線性疊加的集成方法,構建了適用于線性與非線錯復雜特點數據的AB@ G集成預測模型,并以九寨溝景區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分析,證明了該模型在預測游客量上是有效的。這對管理當局預測游客量、預先作出調度方案等具有重大意義,但未考慮到突發事件的影響。這將是以后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陳友軍,張捷. 九寨溝旅游客流景觀偏好特征研究[J]河南科學,2009年2月第2期第27卷,249~252.

        [2]李東和,張捷,楊效忠. “旅游罩”現象的實證研究――以九寨溝為例.[J]旅游學刊,2008年第3期第23卷,37~42.

        [3]章小平,朱忠福. 九寨溝景區旅游環境容量研究.[J]旅游學刊,2007年第9期第22卷,52~57.

        [4]陳海鷹,黃崇利,曾小紅. 生態旅游景區”四位一體”式經營管理模式――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的案例.[J]經濟管理,2012年第8期,121~128.

        [5]朱峰,保繼剛. 旅游機場吞吐量影響因素初探.[J]人文地理.2010年第3期,128~133.

        [6]蹇代君,何運,徐焱. 九寨溝景區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征分析.[J]科協論壇.2013年第6期(下)135~136.

        第3篇: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旅游公廁 公廁整改

        旅游廁所是指國內外旅游者活動場所的各類廁所,包括旅游城市、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區(點)、游客中心、旅游購物商店、旅游娛樂場所、康體休閑場所、旅游交通工具、交通干線途中的休息點、客運站、公路服務區、旅游餐館、旅游街區等。旅游廁所的建設與管理,不僅關系到旅游業的發展和聲譽,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聲譽。旅游廁所的建設與管理水平成為國家、地區、城市、景區的總體旅游環境的重要標志。游業發展對旅游廁所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廁所衛生、廁所文化、用廁文明為主要內容的廁所風暴已成為推進社會文明的切入點。經過多年努力,各地在廁所建設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我國廁所現狀還是“臟、亂、差、少、偏”。作為年接待游客超過37億人次的旅游大國,廁所無論如何都不是一件小事。要真正讓廣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開心,在旅游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首先就要解決廁所問題。很多在國內旅游的人都曾遭遇過這樣的尷尬:一路風光旖旎,突然內急,到處尋找廁所,一是很y找到廁所,二是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廁所,可是一走進去,立馬進退兩難。這時再好的美景也已失去了趣味。廁所問題長期困擾著我們,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

        一、旅游公廁待改善之處

        1、公廁數量少,布局不合理。很多旅游地區新建了大量的公共廁所,但公廁的數量依然不能滿足旅游業發展和日益增長的旅游者的數量的需求。另外,許多旅游地區的公廁的布局也不合理,隨著需要進行加建,缺少統一的規劃布局,間距和位置不合理,呈現出混亂的狀況。許多旅游地區的公廁很難找到,一是由于公廁的數量少,再有就是因為公廁的位置隱蔽,指示標識不醒目等。因于傳統觀念,許多地方將旅游廁所視為見不得人的地方,對這一人類少不得的場所唯恐避之不及,把建設旅游廁所的選址原則曲解在“不入視野,不登大雅之堂”之上。因此,旅游廁所大都力避公開場所和繁華地段,隱蔽在偏僻角落,以防出現所謂視覺“污染”,極大地影響了“可進入性”。

        2、公廁的衛生狀況差。旅游地區的公廁衛生狀況雖有所改善,但公廁內的環境還是令人不十分滿意。由于管理人員和使用者素質低下,有的將黑色的腳印留在雪白的墻上,有的在蹲位之間的隔板上亂涂不堪入目的字畫,同時也存在舒適程度不足、配套設施不完善,廁所未采取防滑、防臭措施等問題。

        3、環境污染嚴重。目前我國旅游廁所多為水沖式廁所,這不僅給公共機構帶來大量的資金壓力,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有毒藻類激增,還對沿海地區的旅游業帶來不利的影響。

        4、缺乏文化氣息。有技術含量,無文化含量。廁所不僅應成為人們的“方便”之地,還應溶入一些文化的內容,使之成為民族文化展示和人文關懷的平臺。

        5、重建設、輕管理。旅游廁所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多數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旅游廁所缺乏嚴格、科學、持久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衛生保潔制度。

        二、旅游公廁的整改與管理

        1、政府主導。廁所是旅游公共服務設施,也是重要的地方基礎設施,應明確以地方政府為建設主體。著力推動地方政府將廁所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推動業主單位、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在廁所建設管理中承擔主體責任。旅游部門應加強對旅游廁所建設管理的指導,配合規劃、城管、交通、環保等部門發揮作用。旅游景區、賓館飯店、旅游餐飲點、旅游購物場所由相關旅游企業負責建設管理;旅游交通線路應由交通部門規劃建設管理,旅游部門積極配合;旅游步行街區、旅游集散點等由政府主導,采取以商養廁等辦法推進;鄉村旅游點由經營農戶為主體建設管理,旅游部門強化指導。到2017年底,所有旅游景區、旅游線路沿線、交通集散點、鄉村旅游點、旅游餐館、旅游娛樂場所、休閑步行區等的旅游廁所都要達到優良標準,實現“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免費實用、管理有效”的目標。

        2、創新機制。廁所革命要取得成功,關鍵在于機制創新,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的建設管理機制。“三分建設、七分管理”。許多廁所建得很好,但管理跟不上,結果還是臟亂差。廁所問題之難,難就難在廁所的建設者、管理者責任缺失,而對使用者又難以監督。因此,要創新建設管理機制,探索“以商養廁”之路,把廁所作為新的發展機會、新的商機。只有這樣,持續提高管理和服務質量才有保障。應在廁所建設管理中引入市場機制,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建設管理模式。15年前廣西桂林進行過“以商養廁”探索。實踐表明,實行“以商養廁”,需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做好規劃,加強用地支持,研究出臺水電優惠、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在保持廁所公益性導向的前提下,使廁所的建設管理有商可經、有利可獲。

        第4篇: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生態景區,旅游管理,社區參與,積極作用

        一、生態旅游與社區參與的界定

        1.1生態旅游的概述

        從自然保護的角度分析,生態旅游主要是指“為了對某一個地區的自然、文化、歷史等相關知識有所了解,而有目的的到該自然區內所進行的旅游,這種旅游活動的開展在盡量保持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前提下,創造更多的經濟發展機會,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在財政上使當地的居民得到利益。”

        1.2社區參與的概述

        社區參與,就是社區的居民對所在區域內的生態旅游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所施加的影響或者直接參加了生態旅游從開發到發展的全過程,并對發展成果進行分享。社區參與最主要的主體是社區居民;社區參與的客體是社區的各項事物;社區參與的目標取向是社區的發展、生態旅游的發展以及人的發展。所以只有社區居民的直接參與和管理,才能培養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有效的整合社區的各項資源,實現社區資源開發利用的最大化。

        二、社區參與神態旅游的內容以及發展

        2.1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主要內容

        通過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社區參與和生態旅游主要內容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得出:社區作為生態旅游發展的主體,應該參與到生態旅游開發、規劃、經營、管理、監測和旅游利益分配的全過程,以促進生態旅游和社區的持續穩定發展。

        2.2基于社區的生態旅游

        2.2.1基于社區的生態旅游的定義

        基于社區的生態旅游在國際上被認為是最接近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游,能夠最大限度的維持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防治經濟漏洞、切實的保護好當地的傳統文化。

        基于社區的生態旅游主要是指當地社區確實擁有和管理生態旅游事業,為旅游者提供服務,切實的保證大部分的利益收入保留在社區的內部,以達到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保護和促進社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目標。

        2.2.2基于社區的生態旅游的特征

        基于社區的生態旅游的管理中,社區對當地的旅游業的發展具有控制權和決定權,直接參與旅游業的規劃和管理;旅游業的收入大部分保留在社區的內部,直接參與旅游業管理的社區居民能夠獲益,還要通過成立社區發展基金,以提高社區的醫療、衛生、教育事業;通過社區居民直接對旅游管理的參與,能夠促進當地自然患者的可持續發展,大幅度的提高當地社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社區參與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3.1社區參與是生態的主要特點

        生態旅游與生俱來的有四個基本的特點,它們分別是:首先生態旅游的發展不是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相反通過生態旅游的發展,能夠提升人們對大自然熱愛的情感,增強人們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其次生態旅游業的開發和發展,不是以犧牲旅游區域內的傳統歷史文化為代價,而是通過生態旅游的開發和發展促進當地傳統文化歷史遺產的保護,特別是對少數民族或者珍貴遺址的保護,弘揚和發展我國傳統文化,激發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3.2社區參與是生態旅游內涵的一部分

        生態旅游的定義,在國際生態旅游協會的條例中明確規定“生態旅游就是既能夠保護自然環境又能夠起到維系當地人們生活責任的旅游活動”,并且當地社區的參與已經成為衡量生態旅游的一種主要的標準。

        生態旅游不是單純的自然旅游,它更多的包含了責任、保護、教育、社區參與等理念。

        3.3社區參與是實現生態旅游目標的最佳途徑

        生態旅游能夠實現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是合理有效利用旅游資源的關鍵途徑,也是對旅游活動的有序開展和旅游運作的理想境界。生態旅游應該滿足對旅游資源實施保護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理想目標的最佳途徑,就是實現群社區參與。

        四、生態旅游管理中社區參與的促進作用

        4.1以社會經濟的發展為著眼點

        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管理,當地的居民可以直接從事生態旅游全過程中各項活動的經營活動,社區居民能夠從中直接獲取利益,以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從這個角度分析,社區參與生態旅游實際上是在為自己“脫貧致富”。

        生態旅游的開發和發展能夠為當地的居民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而帶動當地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分析,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開發和管理,可以促進當地社會的發展,提高人們的文化水平,增強居民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的意識,從而從根本上提高當地醫療、衛生、教育、交通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

        4.2以旅游業的發展為著眼點

        生態旅游資源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其一是自然景觀,其二是傳統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而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的開發和發展程度主要室友當地社區居民的參與、實施和保護決定的。很多的旅游走出去,都希望見到沒有見過的東西,瀏覽沒有見過的風景,感受未曾見過的民俗,所以旅游到達一個地方,更愿意使用當地獨具特色的設施,和當地的人們接觸,融入當地的風俗習慣中。

        4.3以資源和環境的保護為著眼點

        在旅游業中,資源環境的開發和保護是相互矛盾的,但是社區居民的參與確實該矛盾迎刃而解。當地社區居民參與生態旅游的開發和管理,可使他們從依靠、消耗資源維持生活,到從事自然資源的管理開發工作,這從根本上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也緩解了環境保護的壓力。與此同時,社區居民通過生態旅游的教育理念了解到環境保護的加之,從而是生活保護的觀念深入人心。

        五、總結

        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管理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門、旅游開放和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幫助。在發展生態旅游時,管理的重要責任應該落在當地社區的肩上,積極的鼓勵當地社區的參與,努力的營造社區管理模式,使生態旅游項目在促進社區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作者單位: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玉鈞,生態旅游管理框架分析[N],中國旅游報,2008-11-8(14)

        第5篇: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1 概述

        1.1 體驗型鄉村旅游的概念

        體驗型鄉村旅游是指基于農村特有的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以中心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以保持農村鄉土風貌、田園風情為特色,以親近自然、感受田園為核心,領略天然山水,感受真切農家,以滿足旅游者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回歸自然、感受自我為目的多功能復合型鄉村旅游活動。其主要內容為“展示新農村、推動新旅游、倡導新體驗、樹立新風尚”[1]

        1.2 吉林市開展體驗型旅游的概況

        吉林市素有“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四座名山依次環繞,東臥龍潭,西藏小白,南養朱雀,北有北山。更有國家級景區,具有湖光山色美景的松花湖,冬季攝影圣地霧凇島[2]。這些旅游景區的旅游設施在不斷的完善,旅游項目在不斷的創新,主要旅游項目還是以爬山,小型的體育器材鍛煉、觀光游玩為主。豐滿區周邊近幾年逐漸發展起了農家樂,走訪發現旅游項目主要是以游松花湖、聚餐燒烤、吃江魚、篝火晚會為主,達到吃住玩在農家,但是存在活動項目比較單一,活動范圍比較少的,這些條件對滿足游客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回歸自然,感受自我上仍然存在局限性。

        2 體驗型鄉村旅游模式的構建

        體驗型鄉村旅游具有實踐性、破壞性、娛樂性,因此體驗型鄉村旅游環境和項目的建設要符合其特點,更需要健全的管理和服務體制,才能使游客獲得更高質量的旅游體驗,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2.1 構建體驗型鄉村旅游的行動綱領

        體驗型鄉村旅游在吉林市目前仍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體驗型鄉村旅游的構建包括:體驗型鄉村旅游的理念、符合的體驗環境、相應的體驗方式。要構建和發展體驗型鄉村旅游,離不開政府部門、旅游企業、當地居民和投資者的多方投入和積極支持。

        2.2 構建體驗型鄉村旅游的路徑和方法――以吉林市左家自然保護區為例

        在構建體驗型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圍繞吸引游客的鄉村旅游吸引物、鄉村旅游環境、鄉村旅游體驗項目、鄉村旅游服務設施和當地居民生活特色化等要素,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設立吸引游客的體驗項目,鄉村特色的消費方式等方面為游客營造一個真實的鄉村體驗環境。

        2.2.1 合理開發利用當地的鄉村旅游景觀

        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景觀,是吸引游客前來旅游的重要因素,包括一切有形的、無形的,物質的、非物質的,自然的、人工的要素。[3]左家鎮幅員面積達254km2,其中耕地面積5237hm2、林地面積10522hm2,屬半山區。左家鎮的特色農業資源大概可以分為以下:農業生態資源,森林覆蓋面積廣闊,屬于溫帶氣候,所處地帶工業污染比較少,氣候適宜,空氣清新、植物多樣,野生蘑菇、木耳、蕨菜、刺老芽、婆婆丁等野菜。該地區發展長白山特產種植、珍禽經濟動物擴繁如火雞、貴妃雞、梅花鹿、狍子等。左家風景優美,一直以特產養殖聞名全中國,經人工飼養馴化的現存欄特產動物梅花鹿2000余頭,貂、狐近萬只,野兔5000多只,山雞野鴨近10萬只,為狩獵場提供了豐富的獵物資源。

        農業生產資源,在吉林農業科技學校左家校區內,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等;園藝作物有果樹、蔬菜、花卉等;藥用作物有各種藥草、香草等;家禽家畜有雞、鴨、豬、羊、牛、馬、驢等。

        農民生活資源,左家地區常住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還有滿族、朝族、回族、鎮中有一個朝鮮族聚居村黃花店子村。農民本身就是一種特色,東北老方言,東北特色的農家炕、雪橇,東北農家柴火飯,農民娛樂的扭秧歌、二人轉等都是具有特色的資源。

        2.2.2 建設體驗型鄉村旅游的途徑

        要吸引旅游者,必須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鄉村農業資源。讓游客身在其中,感受田園風光的美麗,體驗鄉村生活的真切和淳樸。根據左家的特色資源,可開展如下的體驗項目:

        (1)開展森林采摘活動,左家森林資源豐富,森林中有眾多野菜,野菜通過人工擴繁后,可根據季節的不同組織不同的體驗項目,如春節組織挖野菜活動,秋季采摘蘑菇、木耳、人參。讓當地農民擔任向導,帶領游客開展野外尋找也才和采挖活動。游客在這過程中,體驗到收獲的快樂。

        (2)開展森林狩獵,左家有動植物養殖基地,可人工養殖和擴繁山雞、?雞鹿、狍子、兔子、羊等動物后進行野化訓練后,放到森林圍場中,供游客狩獵。使游客體驗充當獵人,在森林中到狩獵的刺激和愉悅。

        (3)開展農事體驗活動,在不同的節令,觀賞作物的枝、干、葉、花、芽、果的形態,配合農耕活動,參與選種、育苗、移植、施肥、中耕、灌溉、修剪、除草、收獲、加工處理。

        (4)開展果蔬采摘活動,左家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內有栽培果樹有山葡萄、山楂、文冠果、梨、開設蘋果等果樹,利用這些資源和室內蔬菜大棚,打造左家綠色水果和蔬菜品牌。并提供給客人采摘,以低于市場價格出售,游客在體驗的同時也得到真正的實惠。

        (5)開展魚塘垂釣,例如,左家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內有水庫,通過挖深水庫,建設鄉村特色的釣魚平臺、防曬設施,根據要求放養草魚、鯉魚、鯰魚等育苗養殖后,供游客垂釣。

        (6)DIY廚房,可以兩種方式進行嘗試,方式一,景區當地為用可提供廚房設施設備和具有廚藝的廚師師傅。旅游者在體驗了收獲的快樂之后,可以選擇在廚房在廚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烹制當天通過自己努力收獲的勝利果實。方式二,游客可以選擇景區提供的備用食材原料中進行選擇,但是更多的是游客親自體驗,比如,游客要自己親自打撈魚池中的魚,進行稱重購買后、再由工作人員進行原料初加工處理最后廚師根據客人口味要求進行烹制。

        (7)開展農耕體驗活動,大部分農耕活動包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種農作物耕作活動的重點不同。將土地小片劃種植、種類和區域后,出租給游客,游客可在自己的“小農場”種植糧食或蔬菜。配合各季節農耕活動的生物特性進行農耕活動,平時游客可托工作人員管理。并通過微博或QQ空間,進行成長記錄,種植成果歸認養的游客所有。同時可組織成果比賽,比比誰家的產量高或者品種冠軍等活動。游客可根據自身的喜好,自行安排戶外體驗項目的順序。

        2.2.3體驗型鄉村旅游設施的建設

        要建設符合鄉村旅游的設施,需要鄉村旅游的規劃者、經營者和政府部門,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根據需要,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和項目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包括:基礎包括交通設施、環境衛生設施、能源供給設施[4]。具體建設途徑可如下,(1)建設停車場,景區內禁止通行汽車,景區夏天可提供馬車、或者騎馬、冬天允許可有馬力帶動的雪橇等具有農家特色的交通工具。(2)環境衛生設施,路邊的垃圾桶可設計成帶紋路的木樁、逼真的植物、形象的動物。公共衛生間的外形設計符合鄉村的特色,可設計成茅屋,利用稻草之類的進行外在的裝飾。(3)能源上,可利用動物糞便、秸稈、生活垃圾等建成沼氣池。合理利用森林的枯枝敗葉,客人可選擇柴火煮飯或使用沼氣。

        2.2.4營造體驗型鄉村旅游環境

        體驗型鄉村旅游,要提高游客的體驗滿意度,必須營造一個自然、淳樸的,具有農家特色的新農村的田園風情景區。包括東北特色的自然風光、干凈整潔的村落、熱情好客的東北居民、無商業利益的秧歌、二人轉表演。游客在景區內技能感受到新農村的變化,同時又能體驗到鄉村生活的自由,東北農家的真切。這需要政府部門、鄉村旅游的經營者、當地居民和旅游者共同努力。政府部門必須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法調理,保證旅游景區機制的正常運行。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和開發者,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開發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達到開發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當地居民要借著發展的時機,提高文化意識,共同營造一個舒適,文明和諧和美麗的新農村景區。旅游者到當地旅游,注意旅游者的素質,杜絕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亂涂亂畫等不文明行為。最重要的,政府部門和鄉村旅游景區的投資者,要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提供專業培訓,既能提高服務質量,讓參與管理的當地居民有主人翁感覺,間接促進人文和諧。

        3 吉林市體驗型鄉村旅游開發的具體模式

        經借鑒其他地區的管理模式,建議吉林市體驗型鄉村旅游實行的管理機制是,政府+鄉村旅游投資者+中間管理機構+當地農民的管理模式。

        建立村民有效參與機制

        (1)股份合作經營模式

        股份合作制是一種由資本合股和勞動聯合的經營的組織形式,是在所有制性質既定的前提下,對屬于不同所有者的各種生產要素加以組合和經營的形式。股份合作制既保持了股份制籌措資金、股分配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內核,又吸收了股東參加勞動、按勞分配和提取公共積累等合作制基本內容,具有明顯的優點。[5] 左家鎮體驗型鄉村旅游采取股份合作經營模式,即由村政府或旅游局組織相關專家對該左家鎮體驗旅游賴以生存的資產進行評估,這里的資產包括有形資產森林資源和土地和無形資產即東北特色的民俗風情。土地資源產權可以分為國家產權、集體產權、村民小組產權和村民個人產權;當地民俗風情產權則基本屬于村民個人,應根據資產評估結果和各產權主體所占份額進行資產等分,形成各個主體的投資份額,據此參與利益分配。

        (2)中間機構協調機制。中間機構設立可以利用當地的人才優勢,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左校區的餐飲管理專業和社會上的管理機構,組成一個團隊,通過制定體驗旅游發展規劃保證旅游發展的可持續性,組織各利益相關者協商制定利益分配機制并保證利益公平分配,調節各方關系保證持久合作,調節只注重商業利益的旅游企業行為,安排居民培訓等。既可以實現利用了當地的人才優勢,同時學校的學生有個更多的管理實踐機會,將課本知識活學活用。等等。

        (3)村民的培訓機制。體驗型旅游活動的發展,在游客積極參與的同時,更多的是需要工作人員的積極參與,而村民作為參與方之一,應該學會怎么恰到好處的為游客服務。這需要通過相關的理論培訓,教村民與游客交流溝通的技巧,旅游服務的基本常識。村民參與到旅游管理中,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和了解游客旅游的基本心理需要等等。

        第6篇: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山岳型旅游地;水環境;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07)11―0047―05

        1、引言

        水環境問題已成為21世紀全球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旅游業是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然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已引起了水體污染等一系列水環境問題,如何進行合理有效的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是旅游地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末旅游環境研究興起以來,水環境管理問題成為旅游環境研究的重點領域與主要內容之一。近年來,國內學者覃新萍等對深圳華僑城的給水系統和雨、污水系統進行了設計;督明明提出青獅潭水庫向漓江有償旅游供水的水權理論;陶卓民和芮曄提出旅游景區清潔生產有利水資源管理,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王群對國外旅游地水供需矛盾以及旅游水環境影響研究進行了綜述,旅游區水環境研究已從單一的水生態與承載力向水供需和水環境管理邁進。山岳型旅游地由于其獨特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環境、旅游開發方式,水量和水質問題已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未來水環境問題將更加突出。因此,山岳型旅游地的水資源保護、利用與管理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學者對山岳型旅游地的管理體制、客流特性、生態環境、生命周期、空間競爭、居民態度等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對山岳型旅游地水環境管理的研究甚少。本文以牯牛降風景區、普陀山風景區、黃山風景區3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山岳型旅游地為案例,對水環境管理現狀、水環境管理驅動力和管理方法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從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山岳型旅游地水環境管理模式,以期為山岳型旅游地的可持續發展與管理提供借鑒。

        2、山岳型旅游地水環境管理比較

        2.1 區域特征比較

        牯牛降、普陀山、黃山3處案例地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共性在于三者都屬于山岳型旅游地,且旅游地區內均提供食宿等服務設施,有著不同程度的水需求;區別在于發展階段、管理模式、地理環境等方面。在發展階段上,三者分別處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初期、發展期、成熟期等典型的發展階段;在旅游地經營方式上,三者分別采用租賃經營、國有企業、股份公司3種經營方式。因此,本文選取的案例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便于進行比較研究。

        2.2 旅游地水環境管理比較

        2.2.1 水環境管理現狀比較

        (1)牯牛降風景區(觀音堂核心景區)

        牯牛降風景區(觀音堂核心景區)正處于旅游發展初期,屬生態旅游示范點,黃山市牯牛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于2002年整體租賃經營,租期為50年,實行自負盈虧,景區內建設與管理均由其負責,現有床位200張左右,需水量較少。景區降雨量豐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1700毫米,地下水資源為17×104立方米,山上溪水常年不斷,景區在山下建一攔水壩,輸往各用水處。據實地訪談調查,景區內賓館和餐廳及各用水處均沒有裝水表,不需交水費,管理者和經營者也沒有制定節水管理政策,員工更沒有節水意識。建有一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后即排放到下游,無水質監測與監督,無中水回收利用系統,所有用水均為源泉水。

        (2)普陀山風景區

        普陀山風景區已進入旅游發展期,屬海濱海島型風景區,景區由普陀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國有獨資企業)經營,普陀山管理局管理景區。景區制定了一系列環保政策,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對風景區排污、排氣、生態、凈化、固體廢棄物自凈處理等工作逐一進行自查和整改。由于地處海濱,淡水資源缺乏,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209毫米,島上共修建大小水庫5個,蓄水量不到90×104立方米,蓄水量少,加之山上人口密度大,用水十分緊張,每年旅游旺季和干旱季節用水更為困難,屬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地區,可飲用的淡水水源不足,抗旱能力差。水費約8元/噸,大大增加了賓館和招待所的經營成本,賓館和招待所雖制定了節水管理政策,但尚未采取任何節水技術措施和對游客進行節水意識教育等。舟山市政府為扶持普陀山旅游發展,于1993年投資938萬元,鋪設由本島蘆東水庫至普陀山三甲堂水庫的輸水管道,每年由蘆東水庫向普陀山輸送150×104立方米淡水,大大緩解島上淡水短缺問題。2005年,舟山市政府鋪設第二條跨海輸水管道,實行“一備一用”,以確保普陀山的供水需求。由于鹽水淡化成本太高,尚未建立鹽水淡化廠。

        (3)黃山風景區

        黃山風景區年平均降雨量2376毫米,降雨非常豐富,總體上不存在資源性缺水,但降雨量分配不均,豐枯水期差異較大,由于蓄水設施有限,工程性缺水影響降雨的儲存和利用。隨著旅游規模的不斷擴大,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水生態系統壓力逐漸增大。景區修建水庫,設立水廠,根據豐枯水期提供不同的供水量。由于山上供水成本高,水價高山景區10元/噸,低山景區7.5元/噸,加之排污費,綜合水價約達13元/噸。據實地調查,賓館普遍感到水費對賓館的開支造成巨大的壓力,并100%地制定了節水管理政策,要求員工和管理人員節水;15.38%的賓館在水龍頭上安裝限速流量器或采用感應水龍頭,46.15%的賓館采用節水馬桶或在馬桶水箱內安裝沖水限制器或用瓶子等裝些石子放在水箱內,15.38%的賓館(獅林大酒店和西海飯店等)在客房浴室或職工浴室、洗衣房等安裝腳踏板,42.85%的賓館在公共水龍頭上安裝鎖,無鑰匙人員不可以打開水龍頭;玉屏樓賓館采取了中水回用系統,回用率約為90%。此外,由于昂貴的水價及有限的供水,管理者自身的道德意識和節水意識水平也相對提高。71.43%的賓館采用貼告示牌或培訓等對員工進行節水意識教育;57.14%的賓館對浪費水的員工進行經濟懲罰或其他懲罰措施;50%的賓館采用在客房內貼節水告示牌等形式對游客進行節水意識教育。

        2.2.2 管理驅動力及其方法比較

        各風景區由于旅游發展階段、管理主體、水資源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外界控制、道德規范、經濟約束等驅動力和水環境管理方法(政策管理、技術管理和意識管理)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

        (1)牯牛降景區

        牯牛降景區(觀音堂核心景區)由于屬私人租賃經營,水源充足,旅游開發初期游客量也相對較小, 景區仍處于開發初期,問題尚未顯露,無外部限制因素,也不存在經濟限制和道德節水意識因素。因此,景區沒有進行政策、技術、意識等任何管理措施,水環境管理處于無序狀態。若長此以往,景區水環境問題將顯現,并逐步趨于嚴重。因此,政策、技術和意識管理都亟待加強。

        (2)普陀山風景區

        普陀山風景區由于淡水資源的嚴重缺乏,加上管理部門的限制,景區制定了相對較為完善的管理政策。昂貴的水價也推動景區進行政策管理,但由于屬國有企業經營,各經營企業并沒有進行嚴格的技術措施節水,尚缺乏有效的措施落實政策;技術管理相對落后,節水器具采用較少;企業和員工節水意識較差,雖然都了解節水的重要性和節水管理政策,但節水沒有獎勵,不節水也沒有懲罰。道德也沒有構成主要的驅動因素來推動景區的意識管理。未來在繼續加強政策管理前提下,應重點加強技術和意識管理。

        (3)黃山風景區

        從各景區比較來看,黃山風景區目前水環境管理狀況相對較好,尤其是技術措施可以為其他景區借鑒。黃山風景區已進入成熟期,政策推動力相對減弱,由于是股份公司經營,景區雖然沒有制定嚴格的節水政策,但星級較高的賓館自身制定了相對較為具體的節水政策,只是實施力度有待加強。目前政策和技術管理已基本定型,水環境管理最大的驅動力是昂貴的水價,政策控制和經濟限制二者相結合,提高了景區管理人員和員工的節水道德意識,推動景區加強意識管理。但景區管理機構中缺乏針對性的部門全面有效管理全山的水量、水質問題;景區政策中對污水排放和供水分配制定了相應的政策,但尚未制定嚴格有效的政策來提高游客及各單位的節水意識,各單位的節水措施基本上依賴于本單位的政策,全山不具有統一性;昂貴的水價及有限的供水,促使管理者自身的道德意識和節水意識水平有所提高,但若排除當地的水價和缺水等客觀條件,道德和節水意識并不構成水需求管理的驅動力。未來在鞏固政策、技術管理的同時,應著重加強意識管理。

        從以上各景區分析可知,水環境管理的驅動因素主要為外部控制、經濟限制和道德意識。外部限制主要包括區域自然條件的干旱和內在水的缺乏程度,景區以及政府或其他旅游、環境等相關部門的政策限制。經濟限制主要是水價,包括資源水價、工程水價和環境水價等。道德意識主要是旅游地經營者和管理者所具有的節水意識,以及其經商和管理方法中所具有的環境敏感度。三種驅動力的不同作用力導致景區在政策管理、技術管理和意識管理等水環境管理方法上存在差異。總體上,當地自然條件缺水是影響水環境管理最直接的因素,而經濟限制是最主要的驅動因素,強烈道德感可以在其他驅動力缺乏的情況下,促進各種管理措施的實施,但在其他驅動因素缺乏的情況下,道德并不構成重要的驅動力。在目前水環境問題沒有達到完全危機時,需要政策驅動力來推動水需求管理的有效實施。

        3、山岳型旅游地水環境管理模式構建

        國外學者提出的旅游地水環境管理對策主要有管理政策、技術措施、經濟措施和教育措施等。管理政策上,為了保證水供需長期平衡,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水環境管理被眾多國家和學者首肯。國外目前較多國家將以上4種措施相結合,實行水環境一體化管理。當外界控制、道德規范、經濟限制三個驅動力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時,水環境管理實施最有效;反之,實施效果則最差。

        山岳型旅游地游客量與服務設施的增加,一方面加大了景區的水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過多的廢水排放對景區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此,許多山岳景區已實行“區內游、區外住”的旅游開發模式,但大多山岳由于地形陡峭、游覽路線長或度假旅游的開發等因素,不適合進行當天往返的路線設計,水環境一體化管理提上日程。從管理的角度來說,未來山岳景區理想的水環境管理模式應是隨著人的素質不斷提高,以道德影響為主,外部控制和經濟限制影響為輔,形成意識管理、政策管理和技術管理三者齊頭并進。政府是實施旅游水環境管理的主導力量。水環境管理需要各區域各部門的共同合作,只有政府牽頭,發揮其引導和主導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其他相關主體保護旅游水環境。如納米比亞制定新的水法案和旅游法案,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島頒布了水文計劃等,使保護旅游水環境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律行動,效果明顯。經濟手段是保護旅游水環境最直接的手段。國外研究的實踐證明,在公民環保意識有待提高的情況下,增加排污費和水費可以直接刺激人們節約用水,這為政府和實業界保護旅游水環境提供了一個重要方法。道德教育是保護旅游與水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經濟手段不具有長遠性和全面有效性,只有加強節水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增強人們的水環境保護意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質污染和水量短缺問題。

        景區的區域特征與生命周期所處階段不同,水環境整合的具體措施也不同。各風景區可依據一體化管理模式,尋找相應的側重點進行水環境管理。例如,在政策上,今后黃山風景區仍應加強政策管理,從總體上制定風景區的水管理政策,做到全山各賓館和招待所用水及污水處理統一管理,增強企業的外界壓力;普陀山風景區也應進一步加強政策的執行力度,與舟山市水務局協調統一,制定全景區的供水、節水政策,并將政策形成制度化;牯牛降風景區目前應在開發初期制定嚴格的水環境管理政策,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技術上,黃山應繼續加強各單位節水設備的改造,全部采用節水型馬桶和生態廁所;普陀山風景區和牯牛降風景區均未采用節水器具,應著手改造現有設備,普陀山可根據成本效益分析,適時建立鹽水淡化廠。在經濟調控上,黃山和普陀山風景區均制定了較高的水價,今后還可制定超標用水超標收費等經濟措施;牯牛降景區應及時制定科學的水價體系,以保證旅游和水源的良性發展;此外,還可引用國外的生態稅進行經濟補償。在教育引導上,各風景區都應加強游客、員工的節水教育與培訓,采用多種宣傳和激勵手段,提高管理者、員工和旅游者的節水意識。

        4、結論與討論

        (1)山岳景區未來理想的水環境管理模式應是以道德影響為主,外部控制和經濟限制影響為輔,形成意識管理、政策管理和技術管理三者齊頭并進。政府是實施旅游水環境管理的主導力量。經濟手段是保護旅游水環境最直接的手段。道德教育是保護旅游與水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第7篇: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 廣西民俗旅游 旅游資源現狀 存在問題 開發策略

        一、民俗旅游資源含義

        民俗旅游資源是旅游資源的一種,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它就成為我國旅游開發的熱點之一,但是到目前為止,對民俗旅游資源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得到廣泛認同的界定。一些人認為,民俗旅游資源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價值的民族民間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習俗,如生產與生活習俗、游藝競技習俗、歲時節、習俗禮儀制度習俗、社會組織習俗、祭祀信仰習俗、文學藝術等。有些人認為,民俗旅游資源,是指那些突出表現每個民族特點及居住地特征的因素的總和,包括顯而易見的建筑、飲食、生活方式、傳統節日、節慶活動,以及需要細心觀察、體會的心理特征、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也有些人認為,民俗旅游資源是形成旅游者從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參加民俗旅游的促進因素,是能為旅游企業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價值,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各類民俗事象的總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民俗旅游資源和其他旅游資源一樣具有旅游吸引力、旅游功能和旅游價值,從內容上來說,它既包括物質性的也包括非物質性的,它的表現形式有服飾、民居、飲食、建筑、禮儀禮節、婚喪嫁娶、傳統節日等;從特殊性來說,民俗旅游資源的形成與各民族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背景有關,因此民俗旅游資源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二、廣西民俗旅游現狀及存在問題

        民俗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已成為我國各地旅游開發的重點項目之一,廣西也不例外。廣西境內居住著漢、壯、瑤、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個民族,而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則是廣有的少數民族,是民俗文化旅游大省①。其中,壯族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90%以上分布在廣西,全國瑤族的75%分布在廣西②;廣西總面積23萬平方公里,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約占60%③。長期以來,各族人民生息繁衍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共同勞動和共同生活,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獨具特色、風格迥異的民俗文化,如在小吃方面,廣西各地區的特色小吃也應有盡有,南寧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絲粉、梧州的艇仔粥等等,各具特色;在建筑的風格獨樹一幟,苗族的吊腳樓、侗族的風雨橋和鼓樓都充分體現少數民族人民的智慧;在酒文化方面,瑤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過寨酒、彝族的“稈稈酒”無一不乘載著少數民族的熱情與好客;在民族服飾方面,各民族格式各異,有著獨特的地方性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如壯族男子多穿青部布對襟上衣,女子多穿無領斜襟繡花滾邊上衣,下穿繡花滾邊寬腳襟子或青布蠟染的褶裙,腰束繡花圍腰,腳穿繡花鞋,頭纏各式花巾,還有瑤族的五彩斑斕的服裝,象征瑤王的五個手指印的各種圖案等等。這些別樣的民族風情,鑄就了一個博大精深的民俗旅游資源寶庫,這些資源寶庫目前正在逐漸被開發、投入使用并取得一定收益。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為例,該縣本著“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風情看三江”的旅游發展理念,將旅游業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來抓,在政策、財力、人力和物力上都給予大力支持,使以侗族建筑、侗族風情、侗寨居民生活和侗鄉田園風光為主要內容的三江旅游業更具魅力。僅2006年上半年,接待人境過夜旅游者12180人次,同比增長61.22%,實現國際旅游收入685.5萬元,同比增長79.6%,旅游創匯80萬美元④。

        盡管廣西民俗旅游資源得到極大的開發并為旅游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廣西民俗旅游資源的使用及開發還是存在另人擔憂的一面:

        1.許多民俗風情旅游資源被異族異地民俗風情取而代之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旅游業的發展,外來者的涌入、異族異地文化的引入,一些地區傳統的民族文化,民俗風情逐漸被沖淡同化乃至消失。受現代潮流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青年不愿再穿本民族服裝而鐘情于流行服,忘了老祖宗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優美的民族舞蹈而沉醉于流行歌之中,民族文化的傳承面臨著整體斷代的危險。此外,文化的變遷也十分突出,像端午節、中秋節這些我國傳統的節日在逐漸被淡化,而歐美國家的傳統節如對圣誕節、感恩節、愚人節卻正在風靡整個社會。

        2.模仿成風,缺乏創意,沒有特色

        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近年來我區有大量資本涌向民俗旅游開發領域,數不清的民俗村,民俗城紛紛建成。然而由于缺乏統籌規劃及旅游開發經驗,這些項目大多粗制濫造,相互模仿、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重,使企業之間競爭加劇,既造成資源浪費,又加大了企業的投資和經營風險。

        3.民俗風情正在庸俗化

        在開發民俗風情旅游資源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對淳樸民俗風情的褻瀆和歪曲,從而使民俗風情庸俗化。如在開發過程中,開發者將一些落后的封建迷信和下流的、暴力的、無聊的事物摻入其中或將少數民族婚俗開發成“搖錢樹”,在一些民俗旅游區,少數民族姑娘“邀請”男性游客參與婚俗表演,當節目結束時,少數民族姑娘讓所有參與者給小費、或是見面禮或是媒婆辛苦費,而這一切費用都是在事后才被告知,很多游客都有上當受騙甚或是被敲詐的感覺。

        4.偽民俗現象泛濫

        偽民俗是指子虛烏有的民俗,即某些旅游企業或部門為了某種目的而任意編造、添加或隨意拼湊、生搬硬套一些當地根本不存在的民俗風情。在民俗風情豐厚的地區,流傳著許多內涵豐富、帶有民族色彩的神話傳說等,有的部門在開發這些資源時,不是正確地表現這些神話傳說中所包含的追求真善美的正面精神,而是著力渲染一些附在這些神話傳說下的封建迷信。

        5.民俗風情旅游景點開發中存在問題

        一些民俗風情景點的建設投資太大為了盡快收回投資成本,許多景點采取高價門票、層層設卡賣票的做法,令游人望而卻步;不少民俗旅游景點參與性項目較少,而供人們觀賞瀏覽的項目雖然藝術水平很高,造價也很昂貴,由于沒有脫離傳統展覽館的展示、觀賞的方式,因此吸引力不明顯,游客的重訪率很低;還有些景區的開發、宣傳不到位,導致造成旅游資源的極大浪費。此等現象的存在制約了民俗旅游景點的深度開發及合理經濟收益的收入。

        6.旅游資源過度開發且得不到應有的保護

        旅游產業可以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但也不是可以無限度地發展,而是應根據當地資源、社會與文化承載力來開發。民俗旅游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過度開發,將一些現代建筑材料盲目的滲透入古街民宅中,而降低了民俗風情的純度,特別是在開發和管理過程中不注意保護就會枯竭乃至消失。此外,旅游者的過度涌入會對當地文化造成沖擊和影響。蜂擁而至的旅游者對旅游地民俗風情資源有很大的沖擊雖然成千上萬的旅游者涌到民俗風情旅游景區,給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旅游業的飛速發展使人們忽視了這里不僅是旅游點,也是成千上萬人的家居之處。景區人滿為患。不僅對旅游景區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也使當地居民日常生活受阻。

        7.過度商業化

        與此同時,我區一些民俗旅游熱點地區商業化現象非常嚴重,既影響了景觀,也對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更是影響了游客的財物及心情。例如,去寺廟燒香以求心靈和信仰寄托本是件愉快的事,可現在不少景區均以此為賺錢的大好機會,將香錢拔高到上百甚至是上千元,還在廟里設置了不少先消費后收錢的項目如算卦等等,這些環節的設置都極具商業化,是民俗旅游的敗筆。因此如何防止過度商業化,是民俗旅游開發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三、廣西民俗旅游開發策略

        1.要精心設計,突出特色,注重宣傳

        游客到民族地區旅游是因為民族風情文化的吸引,這種吸引性來自于它鮮明的特色。所以,民族地區要開發好民俗文化旅游其前提是必須擁有特色的風情文化。民俗旅游產品和旅游商品的開發要精心設計、突出特色,充分發揮“唯我獨有”的民俗旅游資源優勢,充分體現本地區、本民族的特色,刨造“獨一無二”的民俗風情旅游項目。具有特色的民俗風情旅游項目或產業才會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同時,民族地區民俗旅游的開發要有品牌意識,作好宣傳與市場開發。民俗旅游資源雖然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作為旅游吸引物對游客都具有滿足相同或相近心理需求的功能。酒香也怕巷子深,不但要作好規劃與開發,還要作好宣傳與營銷。例如廣西梧州有許多傳統的、充滿鄉土氣息的劇和舞,她的鄉土文化由東詩(蒼梧)、西球(藤縣)、南戲(岑溪)、北歌(蒙山),和中部市區的粵劇(梧州)五大版塊構成,這些豐富的民俗文化并沒有被外界市民所了解,這對民俗旅游的開發很不利。因此旅游部門要注重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媒體進行宣傳與推介,要研究游客心理需求特征,充分利用現代營銷手段做足市場。

        2.協調好民俗開發與尊重民俗的問題

        民俗是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文化的體現,也是信仰的體現。也就是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其信仰也是有差異的。所以,無論是開發者,還是旅游者,在進行旅游開發、開展旅游活動時,不但觀賞、體驗民俗文化,還要充分尊重不同地區的民族信仰習慣。不同的民族其信仰和禁忌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有宗教禁忌,有飲食禁忌,有男女交往禁忌,有節慶禁忌,等等。這些民俗都是當地民族積久成習相沿下來的,屬于信仰文化,作為旅游者在尊重當地民族民俗的前提下,可以進行了解和學習,通過了解來理解當地民族的風俗習慣,學習文化知識。

        3.發掘民俗文化,更新并提高民俗旅游產品的品位

        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要進行高品位開發,防止開發中的低品位和庸俗化。這是事關廣西旅游業是否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廣西民俗文化底蘊豐厚,只有高品位開發,才能使民俗旅游在激烈的旅游業競爭中發揮出優勢。要對當前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庸俗、迷信、失真等不良現象加以引導,管理和整頓。要提倡和盡量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注意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總而言之,民族旅游資源開發要保證具有魅力的民族民俗文化得到弘揚和保護。

        現今,越來越多的旅游者要求旅游生活能有文化的吸引、運動的內容乃至冒險的趣味,要求參與其中而不是從旁觀賞。在民俗風情旅游項目的開發中,應多注意開發那些讓人試一試、嘗一嘗,置身于異族情調,異地風情中的節目。

        同時,游客除了對各種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感興趣以外,購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他們旅游的重要需求之一,對旅游創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多種有民族特色的器具、衣飾、民間食品、民間工藝品等均可以作為商品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特色原則和文化內涵原則,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旅游部門可以培養專門的人員對民俗商品進行科學有效開發,在各旅游區可以設立各種有特色的商品成品的展示和制作過程的展示,同時可以讓游客以DIY的形式自己親手制作民俗商品,如:織布、蠟染、和制作各種簡單有趣的手工藝品等,都可以成為旅游商品靈活的銷售方式,同時也可以增加人們的參與性和娛樂性,滿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態。

        4.樹立民俗旅游品牌意識

        品牌就是一種能夠持續給消費者帶來利益的符號,是由一種保證性徽章創造的無形資產。可以說,品牌化既給民俗旅游開發帶來更多的附加價值,又能有效防止后來者的刻意模仿。品牌經營是民俗旅游資源開發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開發方式,是對社會生活中分散存在的民俗事象進行的有機整合,并用虛擬包裝的方式,使其成為一個具有品牌和商標的完整產品,進行模化的生產和銷售,方便旅游者識別和購買。加強品牌建設,實行品牌化經營,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5.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民俗旅游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過度開發,不注意保護就會枯竭乃至消失。科學合理的對民俗文化進行保護和弘揚,我們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一方面制定民俗文化環境保護規劃,把民俗文化環境與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協調起來,構建和諧文化;另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和媒體的力量,向公眾傳播有關的保護民俗資源和辨證的對待自身傳統和生活方式,防止民俗被庸俗同化。同時旅游管理部門加強對旅游資源的管理,例如針對旅游旺季,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游客進行疏導、分流或限制,以免對當地的環境造成污染和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6.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是以政府主導型的模式發展起來的,尤其在民族地區,不但經濟相對落后,人們在觀念和思想意識上也都相對落后與保守。要充分開發民族地區民俗文化資源,發展旅游產業,當地政府仍應發揮主導作用。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扶持,方向上給予引導,行動上積極發展,在經濟上給予扶持,形成政府與民族社區互動共進的局面。近年來,廣西的民俗旅游發展之所以非常快、非常好,與當地政府在這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是分不開的。如區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廣西特色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充分體現了政府在發展當地民俗旅游中的主導作用。

        7.注意旅游人才的培養

        要注意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人才的培養既包括專業表演人才,又包括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員特別是民俗文化學和旅游管理學人才培養。廣西這兩類人才的培養應主要依托區內校,如廣西大學、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等來開展。這些高校已積累了雄厚的民俗文化學和旅游管理學人才的培養經驗,有大專、本科等人才培養層次,可滿足社會對行業管理、研究人才的需求。還有個途徑是積極引進人才,并注意對在崗人員的加強培訓和為他們創造更多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學習到省外、國外的先進旅游管理的理念。

        除以上事項之外,旅游景區及周邊的配套設施也要齊全,這包括良好的交通條件、完善接待服務設施、齊全且發達的配套產業、合理的商圈及價格定位等多方面因素。這些都是旅游管理部門需要著力去解決的問題。

        總之,廣西豐富的民俗旅游資源是要我們在對廣西自身民俗資源充分了解和認識的前基礎上對廣西的資源進行有效而又合理的開發,注意處理開發和文化傳承之間的關系,用科學的指導方針指導各項開發和利用,走一條具有廣西民族風俗特色的民俗旅游道路。

        參考文獻:

        [1]廣西各地推出一系列活動迎接“十一”黃金周.廣西旅游在線.2006-09-27.

        [2]中國少數民族的地理分布,中國百科網,.

        [3]李曉明.廣西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的啟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新桂系“特種部族教育”. 《河池學院學報》,2005,2(25).

        第8篇: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旅游企業生態管理生態經濟系統

        旅游業的發展因其對自然資源高度的依賴性,對生態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活動對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被重視。作為旅游經濟的微觀主體的旅游企業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有效利用承擔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當今社會經濟結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外向型的旅游企業將首先面臨這一挑戰,實施生態管理不僅會給旅游業帶來新的活力,也是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旅游企業生態管理是指旅游企業運用經濟、技術、法律等手段,通過對企業生態經濟系統的調節、控制,以提高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生產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整個生態經濟系統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實現旅游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活動。旅游企業生態管理的本質,是要使旅游企業的整個生態經濟系統達到充分的開發利用,以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卻不超過系統平衡所允許的閾值,核心是使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協調發展。旅游企業的生態管理不同與一般的企業管理方法,它是一種管理理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系統工程。

        旅游企業的生態屬性

        (一)流:資源利用開發配置的生態問題

        旅游業具有高度的行業關聯性,它是通過與同業競爭者、供應商、顧客、政府、社區、學校、社會公眾、其他行業和企業等利益相關者之間連續進行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等來維持其新陳代謝的。占用大量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能源和排放大量的廢棄物并產生污染是旅游企業的基本屬性,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就在于短淺的資源開發行為和低的資源利用效率。旅游企業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不僅要考慮各種“經濟流”,更應關注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生態流”,正確處理好各種“流”的關系和影響,必須通過資源的有效開發配置來實現。

        (二)網:生態系統的成員與關系結構問題

        旅游活動和旅游業所依存的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互相依賴、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種網絡結構。而企業環境是一個通過各種復雜的物理網絡、管理網絡、文化網絡和關系網絡交織而成的超維人文空間,在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中企業的關系是互動網絡式,保持網絡的暢通和各網點的協作,正確處理生態系統成員的關系與結構是旅游企業實行生態管理的本質要求。

        (三)序:生態系統的功能問題

        一個和諧的生態經濟系統必須具備良好的配置、價值和還原緩沖功能,具備自組織、自催化的競爭序主導生態經濟系統的發生與發展,以及自調節、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證生態經濟系統的持續與穩定,而這一切的關鍵取決于組織和人的經營、管理、控制行為。旅游生態經濟系統是在自然生態系統基礎上,通過人類的旅游活動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與改造而建立起來的自然與人類的復合體系,在此體系中,企業之間的競爭同樣遵循“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生態法則。旅游企業通過實施生態管理,更好地認識競爭與共生的矛盾關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競爭序和共生序。

        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的構成及特點

        (一)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的構成

        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是由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構成的復合系統,系統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與環境是維持和發展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的基礎和前提,是旅游者旅游的主要對象物,也是當今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構成了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的主導因素。經濟系統是維持和發展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物質保證,是旅游企業經營目的所在,也是現代旅游活動的本質。社會系統是實現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保證,是旅游者、旅游企業社會價值的體現,是旅游這種生活方式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是一個多級多要素系統,其各級各類子系統都包含了眾多的構成要素,各要素間產生物質與能量的交流和轉換。

        (二)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特點

        1.對生態資源的高度依賴性。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旅游業對自然資源有高度的依賴性,神奇的自然景觀、優美的環境、豐富的歷史遺存,無不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作為經濟單元的旅游企業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態資源,而資源的有限性要求我們要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作為其發展的宗旨。生態資源既是旅游業產品的重要組成,也是旅游企業發展的動力基礎。

        2.旅游容量的有限性。旅游業并非無污染的產業,由于旅游業發展帶來的旅游區生態環境退化乃至失去旅游吸引力的事例屢見不鮮。我國一些自然保護區出于單純的經濟目的,熱衷于旅游、餐館、游樂等設施的投入,大興土木,旅游地生態環境的退化對旅游規劃與管理提出了挑戰,如何將旅游的發展建立在生態安全、經濟合理的基礎上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般認為旅游容量由自然環境容量、人工環境容量、社會環境容量三項組成。無論哪一種容量,均是數量有限的,即存在不能超越的閾值。

        3.生態經濟系統的脆弱性。旅游企業生態功能、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實現,需要嚴格的科學規劃和管理。因為旅游經濟活動使系統的抗干擾和自恢復能力相對較弱。而從旅游產業的自身特點來看,旅游需求與供給受到來自于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特別是旅游需求的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給旅游經濟和社會系統的健康運行帶來困難,也給旅游業嚴重依賴的生態環境帶來周期性破壞。旅游業發展的自身高彈性與其生態系統結構的不穩定性共同決定了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的脆弱性特點。

        4.系統功能的多重性。旅游企業生態經濟系統是由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構成的復合系統,該系統具有經濟功能、社會功能和生態功能的多重性特點。旅游企業通過提供服務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良好的旅游生態系統又能使其具有生產生態產品、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持地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減緩甚至消除環境污染、減少自然災害、保持人類生存環境穩定、健康等生態功能。生態功能的維持和發展是實現旅游經濟功能的前提和保障,旅游經濟功能的完善為生態功能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持,也是優化旅游社會功能的重要途徑。

        旅游企業實施生態管理的相應策略

        (一)培育生態理念

        旅游企業生態管理理念應包括生態戰略理念、綠色營銷理念、“清潔生產”理念、生態財務理念、生態文化理念等。旅行社是聯系旅游者與旅游企業的紐帶,在了解需求及指導供給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樹立和營建綠色營銷觀念是旅行社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生態理念;飯店屬高消費場所,必然占用消耗大量資源,轉變經營觀念、創建綠色飯店是旅游飯店的持續經營之道;旅游景區作為旅游者的目的地,按照生態產業園的設計思路對景區進行規劃設計及管理,是景區實現生態管理的首選策略。

        (二)構建旅游企業生態管理運行機制

        1.健全企業生態管理組織。合理的組織結構是管理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生態化的組織結構應以提高生態效率為目標,在企業內部強調生產過程的循環,在外部建立生態鏈的網絡關系,設法改變傳統的金字塔組織結構模式,推行扁平化組織結構模式,實現信息交流的多元化。通過建立生態運行經理制,把生態理念貫穿于管理組織網絡之中,使管理更趨靈活有效。在質檢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設立生態管理監督機構,使之成為生態管理的重要部門,保證生態管理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2.強化企業生態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實施生態管理的有力支持。企業制定的經營管理方針之主要內容應為企業對污染防止和各種資源合理利用的原則及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承諾,建立評審生態指標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制定符合生態要求的操作規程,并將其滲透到各項業務活動之中。積極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將ISO14000作為旅游企業實施生態管理的一個基本框架。

        3.完善企業生態管理激勵機制。良好的激勵機制是生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通過各種激勵方法使全體員工參與整個企業的生態管理活動。如建立生態管理經濟責任制,將生態管理指標與管理者經濟利益直接掛鉤;通過設立生態管理獎勵基金鼓勵員工,成立生態技術革新小組,獎勵創新成果;制定生態目標,實行全員考核制度,實現由全體員工參加的、全過程的全面生態管理。

        (三)對生態資源進行數字化管理

        信息化技術已推動生態系統管理進入了數字化管理的時代。將記錄資源生態系統要素的信息轉化為按一定準則且規范排列的數字信息,就形成數字資源生態系統。其意義在于:建立了不同資源層面的空間相關,構造了反映同一資源層面動態變化模式,有利于我們盡量用服務來替代能源和物質的消耗,做到既按顧客之需調節能源的供應,又確保能源的合理配置和節約對有限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控制;生態資源的數字化管理促使旅游資源的生態特征可視化,給管理人員提供了對生態經濟進行定量分析的科學手段。

        (四)激勵供應商并教育引導消費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遞進,一方面人們將更關注對自身有益的環境,另一方面社會將負擔過度消費引起的負效應,因此旅游企業不但要適應這種變化,同時也有責任激勵供應商、引導消費者向有利于生態經濟平衡的方向發展。通過把新的環境準則納入采購行為,要求供應商提供環認證證書,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向公眾展示他們的環境承諾,對供應企業起到宣傳廣告作用;旅游企業對消費者的引導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向消費者提供有關生態產品、服務和企業生態經營的信息,引導消費者的購買方向。二是向消費者宣傳、灌輸、滲透企業生態產品、服務及企業生態理念,刺激和創造消費者生態需求。旅游企業可根據污染者付費、環境有償使用、資源節省使用等原則制定產品和服務的生態價格來引導顧客的生態消費。

        (五)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生態資源

        旅游企業的生態管理要從生產要素配置和利用轉化為生態資源配置和利用,這將有利于企業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第一,企業設計建造要充分考慮環境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第二,推進高科技在企業中的應用。通過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旅游產品銷售網絡化、設備功能的深度開發、能源系統的技術革新等措施,達到市場的充分擴大、管理效率的提高、能源的充分利用,實現資本內涵擴大再生產。第三,變人力資源為人才資源。必須加強人力資源再開發,通過有系統、有步驟的實施企業人員的招募、選擇、培訓及合理流動等,達到人盡其能、各得其所,使人力資源向人才資源轉變,進而實現人力資源合理、有效和節約利用,形成與其它資源的良性循環。

        生態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管理形式,它的產生和發展是時展的要求,是對傳統管理思想的變革,協調好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關系是企業生態管理的核心所在,唯有實行生態管理,旅游企業才會擁有強勁的競爭力和長久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第9篇:旅游景區管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低碳 綠色旅游 供應鏈 績效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旅游業被當作是新世紀的朝陽產業,其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之中也有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供應鏈的運作成為了其基礎內容,在開發旅游資源以及游客涌入的情況下,全國各個地方的旅游行業有多種問題的存在,主要是運作成本比較高,有著嚴重的資源破壞等問題,因此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旅游地的相關發展。將其作為基礎,提出綠色旅游供應鏈,屬于解決如今旅游供應鏈問題的一項重要途徑內容。

        傳統旅游供應鏈之中存在的問題

        旅游供應鏈缺乏相應的合作響應機制。在供應鏈合作的過程中,能夠使其相應速度以及效率得到提升,另外也能夠讓相關企業得到利潤。如今,合作供應鏈已經不再屬于一種傳統的企業關系,而轉變為較為全面的合作關系。在長時間之中,我國旅游市場存在惡性價格競爭的情況,根本原因就是旅游供應鏈缺乏相應的合作意識,并沒有建立較為全面的合作伙伴關系。不同旅游主體之間缺乏相應的合作意識,沒有較快的速度對于變更計劃反應進行處理,從而有較高的協調成本,導致很多游客投訴的情況出現,對于旅游地的相關形象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以說,導致供應鏈上企業沒有較強合作關系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就是與企業經營模式之下的觀念以及制度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包含文化沖突以及機制沖突等內容,另外也可能會與合作意愿以及利潤分配之間有一定的聯系。

        旅游供應鏈核心企業缺乏相應的資源整合能力。供應鏈之中,核心企業對于供應鏈有相應的控制能力以及支配能力,可能屬于上游或者中下游企業。將旅游供應鏈作為出發點,如今較為認可的觀點就是在供應鏈之中,旅行社屬于核心內容,然而在對于核心企業的認識方面能夠了解到,供應鏈不僅要有一定的協調能力、影響力以及吸引力,還應當有相應的規模。所以旅行社在相關供應鏈之中的核心角色被懷疑,因為其規模并不大,在如今經營分包或者轉包的狀況之下,旅行社很難更好地影響或者協調其他的合作商,或者對于相關價格進行掌握,導致旅行社的影響力以及地位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如今惡劣的環境之下,供應鏈之中缺乏相應的核心企業,導致其地位下降。(如圖1)

        圖1:影響旅游供應鏈合作關系的主要因素

        旅游供應鏈之中缺乏暢通的信息。旅游供應鏈不僅包含了將商品以及物資作為基礎的數據流動等內容,還包含了將游客流動作為基礎的相關內容,這并不是一個非常閉塞的信息,而是開放的而且包含眾多內容的信息,比方說飛機火車延誤到達的狀況,游客在旅行過程中發生的位置改變等狀況,這些都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旅游活動,進一步會對于所有的供應鏈產生影響。如今看來,物流領域的相關跟蹤識別技術,以及其他結算管理系統還沒有在旅游行業進行應用。從而導致企業之間沒有建立快捷的意識內容,旅行社也沒有辦法對于有關企業的信息進行全方位掌握,因此在旅游活動過程中可能會有景區擁擠以及游客滯留的情況出現,另外旅行社對于交通運輸車輛閑置率以及酒店空余的床位數等方面沒有全面的了解,可能會造成交通運營費用以及高成本的情況出現,餐飲以及旅游并沒有掌握相關方面的借貸人數,可能會導致旅游物資出現過量采購的情況,導致高庫存積壓的情況出現。

        綠色旅游供應鏈實施情況

        旅游行業信息以及供應鏈集成化管理。在新的時期,旅游業發展的新方向就是智慧旅游,其是將旅游資源整合作為基礎的一種新的方法,能夠使游客感受到的服務質量得到提升,使成本得以降低。甚至可以說智慧旅游能夠使旅游供應鏈更加高效,使旅游信息得到全方位集成,從而構成供應鏈的全方位保障,如果要進行信息集成的話,應當將供應鏈流程作為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旅行社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信息的集成中心,是在各方面信息之中交匯融合的策略,從而對于旅游活動產生指引以及集成旅游信息化。首先是對于物聯網在旅游行業之中的應用以及普及有一定的依賴特點,另外是聯系了所有的運載工具、設施以及相關景點內容。其次是進行有關于旅游行業的數據庫以及相關信息的建立,匆匆而共享有關信息內容。最后是建立旅游業有關的相關合作關系內容。

        在旅游信息集成化的前提下,如果想要真正提升相關品牌影響力,就應當摒棄過去的管理思想,將供應鏈之中的企業以及各個部門當作整體,產生集成化的相關體系內容,從而優化以及集成經營管理思想、人員以及技術等內容,集成化的核心內容是控制回路,其中包括業務重組、集成規劃以及過程控制等內容,另外還包括創業團隊、顧客化策略,另外在控制回路之中,會包含集成化旅游供應鏈,從而產生互相之間進行合作的整體內容。

        旅游產業低碳化。如今旅游活動之中,最重要的形式內容就是低碳旅游,應當將旅游地的持續發展作為主要基礎,然而低碳化的旅游形式并不能確保降低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影響,應當更好地構建旅游產業的低碳化道路,一方面包含了出行過程中的低碳化,比如低碳住宿和交通,從而使旅客的活動盡量少地對環境造成影響。另外,采購旅游產品和物資也需要進行低碳化的相關運作,特別是在開發生產旅游產品的過程中,以及經營旅游景區的過程中應當遵循相關低碳理念,依托相關技術,進行環保材料以及能源的推廣以及使用,旅游地產品應當彰顯相應的特色生態,不應當過度的進行開發以及建設,應當反映原本的生態文化,總的來說,旅游產業低碳化應當將供應鏈作為總體內容,需要不同管理部門以及企業主體的參與,從而實現低碳發展和經營,這樣一來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相應的持續發展策略。(如圖2)

        最小化旅游供應鏈運營成本。旅游供應鏈的運營成本指的是為了使游客的相關活動需求相滿足,比如旅游交通、餐飲、旅行社以及住宿或者導游,產生這些需要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協調運作以及相關接待成本,在旅游供應鏈運營的過程中包含了隱性以及機會成本等內容,我國如今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供應鏈的運營成本并不低,這樣一來會導致游客出現出行成本的增大,對于大眾旅游開展非常不利。另外,隱形旅游成本并沒有被人們認識以及重視,比方說旅游景區的生態破壞或者環境污染成本比較高,特別是沒有辦法估量相關生態成本。所以應當將供應鏈作為主要內容,對于相關內容進行改造,使供應鏈成本降低的最主要辦法發就是進行供應鏈的改造,從而更好地設計旅游線路,對于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連接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可以進一步采用相應的環保技術以及節能技術,比方說在景區內部以及相關短途線路之中進行電瓶車的使用。另外要進行旅游商品配送和采購管理的強化,因為在供應鏈成本之中,采購成本的比重比較大,所以旅游企業可以利用集中采購或者協同采購等方法使采購成本得以降低,在優化旅游商品物資的過程中,應當進行基礎設施平臺的完善,從而進行集散中心的打造,使旅游物資的相關配送路線得以優化和提升。

        綠色旅旅游供應鏈績效評價

        在供應鏈之中,績效評價的效果就是對于供應鏈運行的協調效果以及實現程度進行衡量,這樣一來對于企業的決策和支持有非常大的效果。評價供應鏈績效這個方面,國內以及國外都有了相應的研究,傳統技術已經是比較成熟的,但是對于綠色供應鏈這個理念而言,提出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因此并沒有形成相關評價體系內容。本文將綠色供應鏈作為出發點,進行了績效評價方法以及指標的探討。

        了解旅游供應鏈績效評價。一是傳統制造業和旅游供應鏈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傳統制造業供應鏈屬于一種網絡鏈,其基礎是產品生產制造、采購以及銷售的網絡鏈,對于旅游供應鏈而言,則是圍繞游客進行的活動而產生的餐飲、酒店、旅行社以及交通運輸等行業所參與的網絡結構,其基礎內容和核心要素就是游客,在運營方式改變的過程中,供應鏈之中的績效評價點產生了變化,在傳統制造業之中,將速度作為基礎的供應鏈有非常突出的物流重要性特點,雖然說旅游物流有一定的重要性,然而最重要的是相應的服務質量。在長期過程中,我國旅游企業并沒有產生較為完整的供應鏈運作理念以及意識,企業之間也沒有進行有效的合作以及保障,只是各自為盈,并沒有較為強大的合作聯盟的構建,因此傳統買賣關系比較明顯,造成旅行社之間出現了各種不良影響,因此導致游客投訴率大大提高,從而導致旅行社的整體形象被影響。在這段時間,很多知名旅游地,比如海南三亞以及云南麗江等,由于出現的各種宰客和強制購物等事件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所以應當圍繞建立相關績效服務指標,使旅游地的運行得到較好的提升和保障。

        二是旅游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管理水平的提升。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本質特點是持續優化相關運行系統,旅游供應鏈網絡有著非常復雜的結構,在運行的過程中也產生非常大的差異,有的是直接參與到餐飲、旅行社等過程中,另外也有一些間接的旅游服務上,從事物資銷售、采購以及流通的過程中,在選擇企業群體評價方法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定的差異存在,然而無論如何,應當將供應鏈的優化作為出發點,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評價內容:第一是判定如今旅游供應鏈的運行狀況,對于運行方式進行一定的分析,選擇相應的評價標準,并進行參考標準的設置,對于差異展開一定的分析,同時對于供應鏈系統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識別,對于供應鏈運行的好處和壞處進行全面的把握。第二是進行供應鏈方案的優化,對于供應鏈的運行狀況以及存在問題進行辨別,從而進行一定的提升以及改進,相關措施和方案應當利用指標進行表述,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對于上升水平進行性考核,比方說旅游企業的利潤以及回報率等內容,這些指標對于企業盈利更為注重,在進行優化以及改進的過程中,供應鏈內部的效益比較復雜,因此有的措施并不能進行利用。

        三是成本約束旅游供應鏈績效評價。供應鏈的績效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給供應鏈體系以一定的決策以及依據,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供應鏈的管理得到改進,不過在這個時候也存在很多的問題,比方說供應鏈較為復雜,管理成本較高等問題,導致更加復雜的問題出現。有時需要進行指標體系的建立,采用較為復雜的方法得到相關數據,這會導致管理成本提高,有時甚至高出相應的收益。所以應當更好的考慮投入以及產出等方面的問題,從數據方面評價相關績效內容。

        四是選取不同旅游地的指標方面有差異存在。將我國旅游業這幾年的關注點作為基礎,旅游地的發展成為了如今非常重要的一項議題,旅游發展所導致的環境污染以及過度開發等問題是非常突出的,而實施相應的供應鏈就是要在旅游產業系統方面打造綠色可持續的生態體系,不同環境之下,旅游地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也并不相同。所以在評價相關旅游地的時候,應當對于旅游產品的開發等方面予以關注。

        選取評價指標。國內選取綠色供應鏈相關指標的基礎是業務指標流程,并與其他評價指標相結合,本文對于供應鏈的評價需要綜合化的選擇,在實際操作方面,供應鏈會有高昂的管理成本的發生,所以在選取指標的時候應當從實用性等方面作為前提。

        旅游服務質量,將游客的整體感受作為出發點,具體指標包含了各個方面的內容,評價則包含了相關服務水平以及質量問題。業務流程水平。反映了企業具有的業務效率以及業務水平協作程度等內容,另外還包括供應鏈的相關資產,以及旅游利潤和收入增長等指標內容。低碳化屬于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方向,將其作為基礎可以對于相關運營狀況進行衡量,并進一步衡量廢棄物的排放以及旅游地的影響等內容。

        綠色旅游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結論

        近年來在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顧客滿意度出現了一定的下降,并出現了其他成本增加之類的問題,而對于綠色旅游而言,其發展與成本的降低息息相關,以最小的環境破壞作為代價進行下一步的發展。能夠了解到的是,在今后,旅游供應鏈的發展方向就是低碳經濟,其是將游客作為基礎,并且與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從而共同進行相關運作,在選取評價指標的時候應當進一步進行完善以及優化。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在线 | 鲁鲁天天在线视频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喷潮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