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近年經濟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社會轉型;金融互聯網技術;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方式
一、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現狀
事物的發展都存在兩面性,我國經濟形式的發展也存在著成績和問題。從召開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規模有了超過了十倍的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這些都是人民可以共享到的經濟發展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國不健康的經濟發展方式,也威脅到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市場經濟多元化。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實施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成分呈現多元化趨勢,多元化的經濟必然會導致競爭的加劇,市場作為調節經濟發展的無形杠桿,它的作用并不是萬能的。我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仍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合理進行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
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多元化的市場競爭勢必會帶來機遇和挑戰,我國國有企業和各種大中型企業要及時適應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讓市場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更為健康規范。
2.社會轉型時期的經濟走勢。社會轉型,就意味著一場社會變革。在這個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由過去比較單一的經濟結構向復雜的經濟結構轉變。如今,我們已進入了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代表的第三個階段,雖然市場經濟還處于規范和調整階段,但總體趨勢還是在向前發展。社會轉型對經濟的影響是深刻的,在這個特殊時期,貧富差距問題成為了經濟發展中人民內部矛盾的一個重要表現,經濟越發展,貧富差距的距離拉的越大,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3.當前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就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的經濟發展在許多領域都存在著問題和阻礙。
(1)經濟結構不合理。我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包括地域結構,城鄉結構,以及分 配結構等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并長期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
(2)地域結構重復。近年來,我國不同地域的企業在生產內容,生產樣式等方面都存在相似的現象,從而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有些企業投機倒把,進行不良競爭,擾亂了市場秩序。
(3)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我國和大多數國家一樣,也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為了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忽略了生態環境的合理開發和保護,超出了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
(4)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由于受到生產力和技術水平等多種條件的限制,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都是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了眾多資源的浪費。
二 、未來10年經濟發展戰略分析
經濟發展需要國家的精心部署,鑒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形式來看,我國要重點促進金融互聯網的一體化發展,同時在生態文明建和糧食安全等領域還要繼續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外的先進經驗,探索出一條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實現綜合國力的整體躍升。
1.金融互聯網技術一體化發展。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金融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金融發展受到了嚴重的抑制,影響了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金融系統逐步具有了市場化的特征,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僅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金融監管制度,金融機構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急速發展的今天,金融系統的發展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加速了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結合,形成了一體化的發展模式。
2.提高生態文明的建設水平。如今,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已令人堪憂,環境污染仍在加重,形勢依然嚴峻,我們不能再重復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老路。可以說,生態環境與發展經濟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因此,我國必須重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性部署,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探索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3.加大對糧食生態產業的投入。科技的創新與發展是確保我國糧食生態安全的根本,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重視農業的發展,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保護我國糧食安全的必要條件。要確保我國的糧食生態安全,就必須堅持“科技興農”的戰略。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推動重要農業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工作。
三、 結論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了新的階段性特征,這就需要我們要審時度勢,總結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不能只注重經濟的增長,而忽視了社會環境的全面發展,爭取做到穩中求進,又快又好的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產融結合;經濟發展;結合方式
近幾年中國經濟受到了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為擴大國內需求,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為后期內需的穩定增長和經濟的企穩回升奠定了基礎。在這個背景下,作為內陸最有的潛力區域“武漢城市圈”,也在研究如何及時拉動需求以成為我國內陸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本文就是從近幾年武漢城市圈目前消費現狀出發,分析當前經濟背景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探討消費增長的模式并最后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近幾年武漢城市圈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
筆者認為作為內陸最有潛力區域的“武漢城市圈”,在近幾年我國經濟環境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后逐漸復蘇的情況下,消費市場必將不斷的擴大和深化,而增長的的推動作用和效果還需要我們城市圈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一)消費彈性分析
分析消費彈性的目的就是揭示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彈性作用大小。根據武漢城市圈近幾年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出武漢城市圈社會消費彈性系數,見表1
根據表上數據結果,我們可以近幾年,武漢城市圈社會消費彈性系數與GDP增長呈現正向相關,同時城市圈社會消費彈性系數與城市圈的經濟增長周期密切相關,在2008年經濟危機時候,宏觀經濟處于收縮時期,消費彈性相對較小,2009年后,宏觀經濟處于擴張時期,社會消費彈性較大。
(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與拉動率分析
從社會再生產來看,投資需求是中間需求,只有消費需求才是真正的最終需求,消費需求的規模擴大和結構升級才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見表2)。
1.城市圈消費需求增長略高于經濟增長
從表中我們看出,城市圈消費需求與經濟增長同步,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近些年來,武漢城市圈社會消費的增長一般均高于GDP增長,這也符合世界各國消費率演變的一般態勢即消費同步或略高于 GDP增長。
2.社會消費率保持穩定
消費率保持穩定,起到了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從表看,城市圈2007-2010年上半年的社會消費率均在44%-48% 之間,與全國最終消費率的波動幅度相比,城市圈的社會消費率保持較為穩定。
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拉動力總體上呈反轉態勢
2008 -2009年,城市圈GDP 平均增長14.3%,社會消費貢獻率平均為46.7%,社會消費拉動平均為6.65%,其中2009年消費拉動和貢獻率分別為53.6%和7.4%,進入2010年后城市圈社會消費貢獻和拉動率較2009年呈現一定的下降趨勢,如果社會消費貢獻率和拉動率過低并持續下降,勢必將影響武漢城市圈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經濟增長在總量上面臨消費瓶頸的制約。
二、轉變武漢城市圈消費模式的建議
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發展宏觀經濟的共識,本文提出轉變武漢城市圈消費模式的以下建議,以便進一步開拓城市圈市場,擴大消費。
(一)在擴內需中注重刺激公共消費
目前,城市圈投資率偏高,而消費率偏低,總體來說應提高消費水平。隨著城市圈內1+8城市的城鎮化、社會化和公共化程度不斷提升,類似于孝感、咸寧、仙桃等快速發展的城市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公共消費需求,政府和社會各方有必要進一步刺激公共消費需求,提供更多的公共消費,提升公共消費在整個消費中的份額比例。
可以注重以下四個方面的公共消費支出:1.可以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特別是地下軌道交通,為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提供硬件設施。2.加大城市圈農村市場公共投入。挖掘1+8城市農業基礎優勢和資源優勢,建設一批優質、高效、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現代特色農業。3.增加改善民生項目的財力支出。壓減行政事業開支,增加城市圈農業、科學、教育、文體、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增加居民收入;積極推進廉租房建設。4.大力發展社會服務業。
(二)適度推動消費者行為轉型
1.由實物型消費轉向服務型消費。城市圈內2009年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別降低到37%和45%左右,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可以說總體上已經達到從小康到寬裕的居民消費階段。消費者在滿足基本的吃穿住用等物質需要外,應該轉向對服務的消費,使旅游 、保險 、金融 、通信、 健身 、娛樂等都成為消費的主要內容。政府除應增加相應的公共文化藝術、體育設施外,更重要是要大力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的改革,培育文化、體育市場,引導文化藝術、旅游、保健和休閑市場的健康發展。
2.由數量型消費轉向質量型消費。在原有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工程”“雙百工程”“放心菜”“放心肉”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政策細節,擴大政策覆蓋面,提高消費質量。
3.由物質消費領域擴大到精神消費領域。武漢城市圈擁有其它城市群所沒有的教育、醫療資源優勢,可利用這一資源優勢引導消費者注重精神領域消費。
4.由傳統消費轉向綠色消費。積極宣傳綠色家電,鼓勵家電消費升級;積極倡導“低碳、環保、節能”的綠色汽車消費理念,配套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發展城市圈電子商務。
(三)合理借用消費信貸手段
1.轉變居民消費信貸觀念。在城市圈內宣傳和倡導適度負債消費的新觀念,引導城市圈居民增強利用銀行金融產品的意識。
2.轉變金融機構的信貸觀念。增強武漢城市和農村銀行消費信貸服務意識,鼓勵城市銀行積極開拓武漢城市圈消費信貸市場。
關鍵詞:新觀念;資源環境;發展方式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2)06-007-03
1 引言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一場深刻變革,需要綜合措施、政策配套、體制創新來保證,更需要新的觀念來支撐。如何用觀念更新的力量來推動科學發展,這不僅是轉變發展方式面臨的一大課題,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各級干部特別是地方領導干部在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中,要徹底破除與科學發展觀不相適應的舊觀念和思維定勢,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牢固樹立“十種”資源環境新觀念。
2 資源環境新觀念
(1)樹立系統觀念,由征服和改造自然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轉變。人類與自然是一個大系統,人和自然界一樣都是這個大系統中一個子系統,人類活動無論如何擴展,永遠也超不出自然界的范圍。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把自己活動的空間擴大到地球之外,涉足月球和其他星系,遨游太空,“占領”其他星球,但永遠不可能把自己的腳伸到自然系統之外。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大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樹立資源環境系統觀念,一要確立新的自然觀。充分認識到人與自然是平等的關系,而不是主從關系,更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人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不尊重客觀規律的發展,不考慮環境承受力的增長,只能導致整個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枯竭,最終危害人自身;二要確立新的價值觀。充分認識到人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有價值,自然也有價值,人的價值觀并不能僅僅以人本身為最終目標,人與自然和諧,尊重自然規律,是人類在追求發展和幸福的時候必須遵循的最高價值準則;三要確立新的主體觀。在客觀大系統中,不僅人是主體,自然也是主體,人依賴于自然而存在,自然制約著人的生存與發展,人與自然這兩個主體只有協調發展,整個客觀大系統才能良性循環運轉,只有天人合一,人才能有效利用自然,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2)樹立稀缺觀念,由掠奪性利用資源向節能減排的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人均自然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我國的石油儲量僅占世界1.8%、天然氣占0.7%、鐵礦石約占9%、銅礦低于5%、鋁土礦不足2%。我國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積和淡水資源分別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比例分別是煤67%、石油6%、鐵礦石50%、銅25%。資源不足對經濟發展已構成嚴重制約。樹立資源稀缺觀念,就是要克服那種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觀念,徹底摒棄粗放的生產經營方式,關閉“三高一低”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加快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要加強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鼓勵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完善再生回收體系,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細水長流地節約使用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價值,最大限度減少原料和能源消耗;要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能型增長方式;要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利用多種手段,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珍惜資源、節約光榮的社會風尚。
圖形與幾何是小學數學四大領域內容之一,其教學目標之一就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如何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立足并用好學生經驗,處理好直觀和抽象的關系,有效發展學生空間觀念?這一問題一直是數學教師關注的熱點。帶著這些思考,筆者嘗試著執教四年級下冊《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一課。
片段一
師:前面我們已經研究了三角形,請大家回顧一下,三角形按角分類,可以分成幾類?
生: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
師:是的。下面請大家觀察這三個三角形,它們各屬于哪一類?
出示三個三角形:
生(齊答):第一個是銳角三角形,第二個是直角三角形,第三個是鈍角三角形。
師:判斷得又準又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三個三角形里還有一些沒有學過的相同點,看看誰能快速、準確地找出來!
生:它們有兩條邊是相等的。
師:找得真快!是這樣嗎?請大家動動手,用尺子量一量。
學生用尺子量好后認為三個三角形都是有兩條邊相等的。
師:像這樣的三角形,我們把它叫作等腰三角形。
思考:本課時是三角形單元的第五課時,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經歷了將現實物體抽象為幾何圖形,進行了大量抽象圖形的研究。課堂直接從對抽象圖形的引入,呈現直觀素材,引導學生觀察,激起學生對已有抽象圖形知識的經驗,并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觀察“沒有學過的共同點”,聚焦觀察點,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探究,通過操作進行驗證,在經歷觀察和操作活動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片段二
師:這三個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嗎?
生(齊答):是等腰三角形!
師:它們形狀不同,為什么都是等腰三角形呢?
生:因為它們都是有兩條邊的長度相等,所以都是等腰三角形。
師:看來你們對等腰三角形理解得挺深的!
教師再出示三個三角形:
師:這三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嗎?
生(齊答):是等腰三角形。
師: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因為它們也都有兩條邊的長度是相等的。
師:一下子就抓住了等腰三角形的本質,真棒!
思考:教師運用變式原理,分層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活動。通過兩個問題情境的創設――形狀不同為什么都是等腰三角形、位置變化為什么還是等腰三角形,引導學生在觀察、對比和思考中抓住等腰三角形的本質屬性,在深化對概念理解的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思維能力。
片段三
師:三角形不用量,你能判斷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嗎?
生:可以用折的方法。
師:你能具體說說你的想法嗎?
生:只要將三角形對折,看看兩條邊是不是重合的,如果有兩條邊對折之后能夠重合,就說明著兩條邊長度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將三角形紙對折演示。
師:這樣的方法可以嗎?
生:可以!
師:是的!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還能自己制作一個等腰三角形。請大家打開書本,看著書上的步驟,自己剪一個等腰三角形。請大家一邊剪,一邊想:這樣剪,為什么它就是一個等腰三角形?
學生操作,等學生操作完成后交流。
師:你們剪下的是等腰三角形嗎?
生:是!
師:為什么它是一個等腰三角形呢?
生1:因為它是對折后剪下的。
生2:因為剪的時候兩條邊疊在一起,用一刀剪下的,長度肯定相等,所以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師:兩位同學說的意思都對!兩邊重合,長度相等,當然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
思考: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等腰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操作活動――剪等腰三角形,并引導學生在行為操作的過程中開展思維操作活動――這樣剪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等腰三角形,積累操作經驗和探究經驗,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空間觀念。
片段四
……
學生學習等邊三角形,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教材上的圖示,通過對折方法剪下一個等邊三角形,教師展示一生作品。
(注:虛線表示其中的折痕)
師:我們在三條邊上編上序號1、2、3,請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不用量三條邊的長度,剪下的就一定是等邊三角形呢?
生沉思。
師:請大家觀察一下剪下的三角形,里面有――
生:有兩條折痕。
師:能否從這兩條折痕中想到什么呢?
生:1、2兩條邊是相等的,因為它們在剪的時候是重合的;1、3兩條邊也是相等的,因為對折時它們也重合,所以它們三條邊的長度相等。
師:大家聽懂他的意思了嗎?誰能再來說一遍?
生:我聽懂了,他是說從第一次對折的折痕可以看出1、2兩條邊相等,因為剪的時候1、2兩條邊重合;第二次對折的折痕說明1、3兩條邊相等,因為剪的時候1、3是重合的。1、2相等,1、3也相等,所以2、3也相等,所以三條邊都相等。
師:解釋得真詳細啊!除了通過折痕能看出三條邊相等,還有什么發現呢?
生:還有三個角也是相等的,因為在對折的時候角也重合了。
師:大家能聽懂他的意思嗎?
生(齊答):能!
師:那么這三個角各是多少度呢?
生:這三個角都是60度,因為只要將180度除以3。
師:是的,等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相等,只要將內角和180度除以3,每個內角都是60度。
教師板書。
思考:教師繼續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剪出等邊三角形,并在操作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推理,結合操作中形成的折痕證明這個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都相等,引導學生在行為操作的基礎上進行表象操作,促進學生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的發展。
片段五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以及它們各自的特征。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子中畫一個等腰三角形。
學生閉眼想象。
師:找到它的腰和底。
師:再找到它的底角、頂角。
師:再畫一個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師:再畫出幾個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師:再畫一個等邊三角形。
師:找到它相等的三個角。
師:再畫一個大點的等邊三角形。
師:再畫一個更大的等邊三角形。
師:好!睜開你們的眼睛。
……
思考:認識了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以及各自的相關概念、特征后,組織學生開展表象操作活動――閉上眼睛在腦子里畫一畫,并引導學生在“畫”的過程中不斷將圖形進行變換,促進學生對概念本質屬性的把握,同時促進學生對這兩種圖形表象的深刻建立,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也為后續更復雜的表象操作、符號操作,以及幾何直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教學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載體,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筆者結合案例認為:經驗是基礎,活動是關鍵,主要有以下策略。
一、學生經驗的有效利用是空間觀念發展的首要前提
小學生的幾何知識來源于豐富的現實原型,除了在生活中,在學習中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幾何知識經驗。這些是學生認識和理解幾何圖形、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是教師教學的資源。因此,幾何圖形的起始學習經常從現實原型引入,激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逐漸對原型進行抽象。如果在前階段已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并進行過抽象圖形的活動,已有抽象圖形操作的經驗,也可以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展開后續的學習、探究。
片段一中,教師以學生前段時間學習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通過問題予以激活,并展開新的探究活動,著眼于“都有兩條邊的長度是相等的”。已有經驗的激活為學生展開新的探究做好了準備,有針對性的引導又為學生認知體系的拓展奠定了基礎,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得以發展。
二、行為操作活動的有效開展是空間觀念發展的必要環節
皮亞杰說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小學生空間觀念及空間思維的發展也是如此。
片段一、二、四中,教師呈現了大量的直觀素材,引導學生通過視覺活動認識幾何圖形。同時在片段三、四中,還分別組織了兩次動手剪紙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觸覺活動認識幾何圖形。通過觀察,讓學生建立圖形表象,獲得對圖形性質的理解,把握圖形之間的聯系;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發現,建構正確的空間形式和關系。這樣在多感官參與的活動中,形成相應的空間表象,獲得對幾何知識的理解,建立和發展空間觀念。
不管是視覺活動還是觸覺活動,教師都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維的參與,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活動,有助于學生深入地探究幾何圖形的特征,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三、表象操作活動的有效開展是空間觀念發展的重要橋梁
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初步獲得了幾何圖形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直接有效地將獲得的表象穩定地形成,為后續的符號操作提供表象基礎,表象操作在行為操作和符號操作間的橋梁作用不可忽視。
片段五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在頭腦中“畫”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有助于學生在表象操作中穩定、豐富表象雛形,形成正確的概念表征,為后續深入學習積累穩定而豐富的表象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推理活動的有效開展是空間觀念提升的主要渠道
關鍵詞: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產業轉型升級;五大發展
有別于傳統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指的是具有產業先進性、技術先進性和管理的先進性的制造產業。從裝備的功能和重要性角度來說,先進裝備制造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內容:一是重大的、先進的基礎機械,二是重要的機械、電子基礎件等。我國在“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中明確指出:圍繞建設制造強國,大力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提高制造業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支撐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路線圖中也對我國先進裝備制造業的轉變趨勢做出了規劃。這些都說明了我國政府尋求通過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我國新的經濟增長引擎,破解我國目前所遇到的經濟發展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吉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措施鼓勵促進吉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
吉林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核心之一,有著較好的工業基礎。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始于1953年,距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已經成為了吉林省的支柱性產業,總體上發展態勢良好。經過詳細地規劃和發展,吉林省有望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中心之一。
一、吉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空間布局
吉林省立足產業發展基礎,按照功能協調互動、產業相對集聚、生態環境和諧的布局原則,以現有交通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為紐帶,形成“兩軸、五群、多核”的總體布局框架。
(一)兩大產業驅動軸
四平、長春、吉林、延吉產業驅動軸,重點發展行走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包括汽車制造設備產業、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和農業機械裝備制造等產業。縱向打造白城、長春、遼源、通化產業驅動軸,重點發展通用裝備制造產業。包括風電設備制備產業、礦山機械及冶金設備產業和環保裝備等產業。
(二)五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一是汽車產業集群。以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基礎,依托長春市汽車產業優勢,發展汽車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工藝,發展汽車制造專用及成套設備,在聯合長春經開區、高新區,以及吉林汽車工業園、吉林市高新區、公主嶺汽車產業園區,共同打造一條汽車產業發展帶。
二是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以長春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開發區為基礎,依托長客股份公司,發展研發設計、集成制造、協同配套、綜合檢修、生產服務為一體的國際軌道交通裝備產業。
三是光電裝備產業集群。以吉林省光電技術優勢和長春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為基礎,開發先進光電設備。
四是散熱器設備產業集群。依托四平換熱器產業集聚優勢,以產品成套化和服務制造為目標,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快推進換熱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支持骨干企業提升換熱產品的系統集成能力。
五是風電設備產業集群。依托白城風電設備產業基地,圍繞國家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打造集研發、制造、配件供應、服務為一體的風電設備產業集群,推進長春、吉林風電配套設備產業發展。
總的來說,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的特點是產業分布相對集中。對于吉林省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產業占全產業中的份額還很小。一些傳統裝備制造業的優勢產業基礎也還沒有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吉林省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吉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具體到不同行業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集群模式。
(一)網狀式集群模式
網狀式集群模式中不存在具有明顯發展優勢的核心主體,各個企業發展狀況相當,相互之間存在著競爭與合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吉林省的電子及通信設備業目前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并有極其廣闊的發展前景,適宜采取網狀式集群模式。可大力促進各個地區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該集群模式,要在政府主導下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宏觀調控,政策導引,資源配置,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多贏。
(二)零星式集群模式
零星式集群模式適合集群形成初期。對于吉林省來說,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高端設備可采取該模式。通過零星式的集群模式,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高端設備制造行業可以充分發揮長春地區的地理和資源優勢,通過專業化分工壯大集群,做大做強中小企業,實現共贏發展。為了形成零星式集群模式發展態勢,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政策引導,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市場驅動機制,并且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實現某些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在針對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集群發展模式的同時,應該發揮政府導向與市場調節的雙重機制,加快技術創新能力及分工協作能力,培育出一批占據經濟發展制高點的產業集群,以促進先導區內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
三、基于創新視角的吉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
第一,改進人才政策,鼓勵人才引進、加強人才培養、完善人才的使用機制,完善人才的使用、評價和考核機制。
第二,建立環境支撐體系。一是要在公用設施承載能力方面,實現通訊、交通、水、電、氣、熱、光纖等管網與道路等基礎設施按照國際質量標準同步施工;二是要優化軟環境,轉變政府服務職能,前移服務窗口,延伸服務領域,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營造新興產業良好發展環境。
第三,構建法律支撐平臺。一是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包括環保、安全、貿易和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用法律手段對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市場進行規范、管理和約束。(作者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紹東.中國裝備制造業先進水平實證研究[D].遼寧大學,2011.
[2] 向一波.中國裝備制造業產業安全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13.
[3] 趙君.我國裝備制造業開放式自主創新模式研究[D].遼寧大學,2013.
李世書記充分肯定了前一階段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果,為我區有良好的國土資源工作基礎和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感到欣慰,對我區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充滿信心。
李世書記指出:國土資源工作使命神圣,責任重大,工作頭緒多,我們要堅持保發展、保資源、保民生,緊緊圍繞促進自治區科學發展、富民強區,進一步解放思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矛盾和夾縫中尋求突破,確保今年工作上新臺階。
李世書記還強調:一是要心系發展,把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優化布局,緩解用地指標緊張矛盾,保障自治區經濟發展的土地有效供給作為今年頭號工程,要加強督辦和落實。二要扎實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正確處理“礦農、礦企、礦村”的關系,打造“和諧礦區”。進一步完善制度,強化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依法治礦。三是要在機關和各處室開展“創先爭優”和“爭名升位”活動,各項工作都要向全國系統內的先進看齊,找出自己的差距,制定出奮斗目標、措施,盡快把自治區國土資源工作進入全國前列。四是要扎實做好地質勘查和找礦突破工作,多爭取項目,合理安排,力爭取得地質找礦更大成果。
關鍵詞:創新驅動;投資轉型;固定資產;經濟增長方式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3-0003-04
黨的十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經濟增長的動力必須從過去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向依靠投資、出口和內需,而且以內需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國經濟發展要從規模擴張為主向提升質量和效益為主轉變。近年來,全國各地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動經濟轉型作為今后經濟發展的方向,廣東省部分經濟發達城市如廣州、深圳等地區也提出了“創新驅動與轉型升級”的經濟發展戰略。中山經濟發展的現狀與階段決定了中山經濟發展也必須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重要作用。
1 經濟發展歷史階段及驅動因素理論
經濟發展一般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要素驅動階段,即資源經濟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來自生產要素;第二階段是投資驅動階段,即資本經濟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來自大規模的投資及生產;第三階段是創新驅動階段,即知識經濟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于技術創新;第四階段是財富驅動階段,即第三產業分化階段,追求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和生活享受,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的主動力。
實施創新驅動就是要改變以往依靠勞力、土地、礦產等物質要素投入推動的經濟增長方式,減少對資源和環境的消耗,轉向利用知識、技術、企業組織制度和商業模式等創新要素對現有的資本、勞動力、物質資源等有形要素進行有效重新組合,以創新的知識和技術改造物質資本、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科學管理形成內生性增長。
事實證明,依靠資本積累量的增長來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并非如西方經濟學家所預言的那樣,能長期保持較高的增長率,創新驅動增長方式才是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的關鍵。在當今國際經濟危機影響仍未消散的大背景下,要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方式必須由資本投入為主向要素效率的提高和技術進步為主轉變,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實現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的有效途徑。
2 中山經濟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中山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消費、投資、凈出口均實現了較快增長,但增長并不均衡,整體上看,中山投資增長快于經濟增長和消費增長,投資率呈現逐年上升態勢。但近年來中山在發展中受土地資源、環境容量、要素成本等瓶頸制約,長期累積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過分依賴物質資源投入和外貿出口的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中山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要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是中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2.1 固定資產投資是拉動中山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進入21世紀,中山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加快,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特別是近年抓住高新火炬開發區臨海工業園建設這個有利契機,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到2012年實現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441.04億元,接近25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23萬美元,以全省1%的土地,創造了全省4%的經濟總量,是2000年的7.1倍,年均增長15.5%;與此同時,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規模達到893.43億元,是2000年的8.1倍,年均增長19.1%,實現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優先于經濟總量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率從2000年的31.8%到2012年的36.6%,以上統計數據表明“十五”、“十一五”時期中山經濟增長是屬于投資推動型的,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顯著。
2.2 投資拉動型的發展模式是中山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與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社會發展成熟的城市相比,中山在“十五”、“十一五”時期還屬于增加投入和擴張規模為基礎、強調增長速度的粗放型發展階段,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影響下,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具有見效快、作用直接和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較少等特點,因此“投資拉動”仍是中山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這也是借鑒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經驗。
投資規模和力度不斷加大也為中山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效益。近年來,中山一直堅持以重點項目為抓手,注重在高新技術制造業、基礎設施、教育等領域加大建設投入力度,推動了產業結構升級,民生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更加宜居,為全市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特別是自2000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陸續推出了工業強市、加快自主創新、《關于加快中山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指導意見》、《加快實施“三個一百”戰略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工作方案》、《關于加快重大產業平臺、重大產業項目和重大核心自主技術產業化項目建設的實施辦法》等措施出臺,2012年中山市政基礎設施、電力和交通運輸體和現代服務業等各類重大建設項目83個,計劃總投資規模達12642億元;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43個,計劃總投資規模達1313億元;建成27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15個省級專業鎮,共有23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406.90億元,同比增長23.0%,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33.0%,同比提升1.6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1025.24億元,同比增長7.1%,服務業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00年的40.8%提高到2012年的42.0%。廣珠城際軌道、廣珠西線一期和二期、東部快線、華南現代中醫藥城相繼投產、完工,岐江河整治二期工程、城區雨污分流和中山港大橋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的開工,并陸續籌劃和儲備翠亨新區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當前和今后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3 今后時期中山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與定位
當前,中山仍處于經濟增長的投資驅動階段,以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產業,經濟增長仍是以資本投入作為主要驅動因素,投資效率仍然低下。《中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確定了今后幾年的奮斗目標,其中提到:到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308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1.7萬元,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5%。
從目前中山經濟發展水平看,中山人均GDP接近1.3萬美元(2012年人均GDP1.2萬美元)。借鑒國際上多數城市進入人均GDP達到1.3萬美元階段后發展經驗看,以信息技術、知識產業發展為主要標志的知識經濟使社會開始進入后工業化時代,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推動力,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顯著提升。也就是說今后第三產業將成為中山經濟發展的主體。
從目前中山經濟總量看,2012年中山地區生產總值已接近2500億元,今后一段時期要邁向3000億元的臺階,意味著每年要保持8%以上的增長,增速較前幾年有所放緩,符合已經經歷這一發展階段城市的運行軌跡,從廣州、深圳等率先進入這一發展階段的城市經濟發展方式看,當其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后,其投資率均開始有所下降,表明其經濟驅動方式不再以投資拉動為主。因此,今后一段時期我們要積極探索中山經濟的發展方式,逐步走出一條更加符合中山實際、符合科學發展的經濟發展道路,逐步實現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發展方式轉變。
2.4 實現《綱要》工作目標決定中山必須實現投資轉型
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綱要》提出中山到2015年實現3080億生產總值的目標,如果按照35%固定資產投資率進行測算,固定資產投資將要達到1220億元,完成這一目標任務有一定難度。2012年中山投資完成規模為893億元,要攀升到1220億元的規模,今后每年至少需要有109億元的凈增額,2011~2015年五年累計的總投資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從目前項目儲備看,《綱要》提出的總規模投資1287億元的69項重大項目在“十二五”期間計劃投資839億元,那么,2013~2015年至少還需要實施建設3300億元以上的投資項目,而承受投資項目建設的土地、資金、環境資源等載體將受到較大的制約。縱觀廣州、深圳等經濟發展較快城市經濟發展情況,在其經濟總量超過萬億后,其投資總量增速都在逐年減少,按2012年廣州、深圳兩市經濟總量分別達到1.4和1.3萬億元,但其投資增速在10%左右,遠遠低于中山2012年16.5%水平。因此,中山投資要加快實現轉型發展,逐步實現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從而推動全市經濟實現“創新驅動與轉型升級”,確保實現《綱要》提出的目標。
3 關于投資轉型在創新驅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1 投資轉型是中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根據中山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經濟創新驅動是中山經濟經過快速發展后新時期、新起點上的經濟發展要求,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同時也是推進中山投資轉型發展的客觀要求。只有推進投資轉型發展才能加快中山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3.2 投資轉型是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實施經濟創新驅動,必須改變以往過度依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投資驅動經濟增長模式,在注重投資項目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同時,更要注重投資項目對土地、能源、環境等資源載體的消耗。投資轉型發展是要在有限的土地、能源等資源環境下,發揮投資項目效益的最大化,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和前提下優化資源開發,走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也是中山經濟發展實現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方式必由之路。
3.3 投資轉型是投資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迫切要求
實施經濟創新驅動,就是要改變以往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向依靠投資、出口和內需,而且以內需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發展要從規模擴張為主向提升質量和效益為主轉變。推進投資的轉型發展,意味著今后中山在注重適度擴大投資項目規模的同時,更要注重調整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
4 中山投資轉型在創新驅動經濟增長中的方向選擇
投資結構影響產業結構,從而影響經濟結構,當前中山正處于加快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道路上,今后投資也要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而轉型,有效地發揮投資應有的直接導向作用,以投資的轉型來促進整體經濟的創新發展和轉型發展。今后,中山固定資產投資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實施轉型:
4.1 從引導型投入向服務型投資的轉型
政府各部門為加快中山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建設,制訂了《中山市促進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暫行辦法》、《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指導意見》各項政策措施,對中山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現階段政府部門必須轉變觀念和工作方式,加強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實施簡政強鎮,提高政府整體工作效能,繼續簡化投資項目審批手續和流程,從立項、征地拆遷、籌措資金等全方位服務投資主體,使投資項目尤其是重大項目及早開工,加快工程進度,及早產生投資效益。
4.2 從擴大規模投入向資源節約投資的轉型
按照經濟創新驅動發展要求,以最小的資源消耗換取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并逐步減少物質資源要素的投入。因此,要注重加大對科技創新、改革投融資方式、提升生產要素效率項目的投資,在投資項目前期可研性報告、立項研討中要充分考慮投資項目對土地、能源、環境資源等的消耗情況,實現以更少的資源消耗、更低的環境污染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促使中山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良性發展軌道。
4.3 從外延性投入向內涵性投資的轉型
要改變主要依靠新建、改建、擴建等建設形式來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生產要素數量來增加生產資本的投資,轉向增加對挖潛、革新、技術改造等手段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從而使資本使用效率不斷提高。
從中山“十二五”時期擬安排建設重大項目69個項目看,外延投資比重較大,這是由于在此時期中山抓住翠亨新區、華南家電產業服務創新區等項目建設的良好契機,加快城市載體建設,啟動了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建設,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隨著中山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以及城市載體功能建設日臻完善,投資項目要轉向注重提升和改進現有生產要素,提高投資效率與
質量。
4.4 從工業投入向生產業投資的轉型
生產業是指市場化的非最終消費服務,是直接或間接為生產過程提供中間服務的服務性產業,它貫穿于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生產業已經成為制約或促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山已經進入后工業化時代,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根據國際上和國內發達城市發展經驗看,今后中山經濟增長將以第三產業為主,尤其是生產業將成為第三產業的主力軍和推動力。近年來中山第三產業投資比重不斷提高,已超過40%,但主要以房地產開發、市政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等非生產業項目為主,這些項目投入成本高,社會效益大于直接經濟效益。今后,第三產業投資重點應轉向以現代物流、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金融保險服務和教育培訓等生產業項目為主,以此來提升生產業競爭力。同時,大力推進生產業的發展與創新,也是今后較長時期加快中山先進制造業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戰略選擇,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山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中山統計年
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2] 廣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廣州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3] 深圳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廣州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4] 黃晟.寧波實現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路徑研究[D].寧波大學商學院,2009.
[5] 牛文輝,陸盈,周繼昆.關于創新驅動經濟增長中實現投資轉型發展的研究思考[J].統計報告,(100).
【關鍵詞】 教育投入 財政性教育經費 GDP 聚類分析 回歸分析
西方經濟學的奠基者之一馬歇爾認為:“在所有投資中,最有價值的是對人本身的投資”。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提出“人力資本”論,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對人的投資,能夠提高生產力的部分。他指出,學校教育是人力資本投資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主要形式。人力資本投資既是發達國家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也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更是云南省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和經濟發展是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的。在全中國經濟大發展的情況下,作為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西部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就成了我國經濟協調發展的當務之急。云南省是我國經濟發展落后的西部省份之一,故研究云南省的教育與經濟的發展狀況對我國整體實現區域經濟均衡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一、云南省的經濟發展狀況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從1997年到2007年全國及各地區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有了顯著的提高,全國GDP從1997年的78060.8億元到2007年的251483.2億元,增長了2.22倍。其中云南省經濟也有了很大的發展,GDP從1997年的1676.17億元到2007年的4721.77億元,增長了1.82倍。北京市發展較快,GDP從 2075.63億元到2007年的9006.23億元,增長了3.34倍。具體GDP的變化情況如圖1和圖2。
我們看到,從1997年到2007年,中國的GDP增長很快,盡管云南省經過多年的建設,經濟有了明顯的進步,GDP有顯著的增長,但相對全國增長是緩慢的,增長速度在中國屬于落后的。對比北京市,發現云南的經濟發展緩慢,云南GDP總是低于北京GDP,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越來越大。
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計算出云南省的GDP占全國GDP的比例,見圖3。從圖3可以看到云南GDP占全國GDP的比例從1997年的2.15%,1998年略有提高,然后逐年下降,到2007年為1.88%,說明盡管云南的經濟是在發展的,但在全國經濟比重中呈下降趨勢,也說明在中國相對其他大部分地區,云南省經濟發展的速度緩慢,屬于發展落后地區。
從衡量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指標人均GDP來看(見圖4),全國人均GDP逐年增加,其中北京市人均GDP增長最快,從1997年16609元到2007年56044元,發展迅速,遠遠領先于全國,而云南的人均GDP也在逐年增加,從1997年4121元到2007年10496元,但一直遠遠落后于北京市,并且低于全國水平。2007年云南省人均GDP不足北京的1/5,約為全國的55%。
10年前云南和中國平均水平差距不是很大,但這十年來一些地區發展迅速,例如北京、廣東等地區,而云南的經濟也在發展,但發展緩慢,故云南和其他發達地區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通過對比,我們看到云南省在中國不僅經濟落后,而且發展落后。
二、云南省教育投入狀況分析
“經濟要發展,教育要先行”。經濟發展與教育投入息息相關,為了促進云南經濟長遠發展,盡快縮小與發達省區的差距。我們來分析近年來云南省教育投入的狀況,以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作為衡量教育投入的指標。
按照全國各地區2000年到2005年的GDP,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計算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各地區GDP百分比,利用統計計算軟件SPSS13.0分別對全國31個地區進行聚類分析(聚類方法采用類平均法,聚類距離用平方歐式距離),分成三類,結果如下。
按2000年到2005年的GDP聚類(結果見表1),其中廣東自成一類,六年來GDP最高,遠遠高出其他地區,平均約是北京是的3倍、云南的6倍,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第二類由江蘇、浙江、山東組成,GDP在全國屬于高水平,是經濟發達地區;第三類以北京為代表的11個地區,GDP在全國屬于中上水平;第四類以云南省為代表的16個地區,屬于經濟落后地區。
按2000年到2005年財政性教育經費聚類(結果見表2),可以看到分類結果和GDP分類結果差別不大,說明教育投入與GDP有較強的相關關系。其中廣東的GDP最高,教育投入也最高;第二類的除了北京、上海兩個直轄市外,其他三個地區都是GDP高的經濟發達地區,教育投入相對也高。而北京、上海是我國直轄市,理應加大教育投入。第三類除了云南外,都是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教育投入在全國也屬于中上水平。第四類屬于經濟落后地區,教育投入也相對落后。我們看到云南經濟落后,但教育投入并不落后。
按2000年到2005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百分比聚類(結果見表3)。可以看到,最高的是,其次是北京,最后就是云南、貴州等經濟落后地區,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貧困地區對教育的投入比經濟發達地區要普遍高一些,政府對西部落后地區在教育投入上是傾斜的。
為了說明問題,我們選擇對比了幾個特殊地區2000年到2005年間的教育投入占GDP的百分比的變化(見表4)。
其中廣東省由于GDP最高,教育投入比例低于全國水平,而、云南等經濟落后地區教育投入比例高于國家水平。
三、經濟發展與教育投入的回歸分析
1、全國教育投入與GDP增長的回歸模型
為了進一步研究教育投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我們來分析教育投入Y與GDPX1、GDP增長X2、上年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X3之間的關系,以2000 年到2005年,全國31個地區的數據為分析對象,利用統計軟件SPSS13.0作二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得相應的線性回歸方程。
2005年:Y=-14070 + 501X1-1728.642X2+89158.672X3
其中樣本相關系數r=0.999, F檢驗(伴隨概率接近于0),并通過T檢驗,說明X1,X2,X3對Y 影響顯著,均被引入模型,并且模型擬和效果較好。
2004年:Y=-385824 + 496.708X1-1449.872X2 + 138864.4X3
2003年:Y =-464441 + 396.438X1-990.407X2 + 148232.1X3
2002年:Y =-724091 + 290.57X1 + 211876.5X3
2001年:Y =-675402 + 278.987X1 + 222127.6X3
以上回歸方程都通過檢驗,回歸關系極顯著,模型擬和效果好。
2000―2005年的回歸模型有共同點,教育投入Y與GDPX1,上年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X3正相關,說明教育投入是隨著GDP的增加而增加,也隨著上年教育投入占GDP的百分比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2003年到2005年的模型顯示,教育投入與GDP增長X2負相關, 教育投入隨著GDP的增加量X2的增大而減小,也就是說明經濟增長快的地區教育投入量反而降低。這是因為我們分析的是在一個國家內部的各地區的情況,一個國家是一個整體,經濟發達地區要對貧困地區作出貢獻,政府對于像云南這樣的經濟落后地區在教育投入上是傾斜的,因為只有這樣才更能促進整個社會共同協調發展。
2002年和2001年的回歸模型顯示,教育投入Y只與GDPX1,上年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X3有關,正相關;而GDP增長X2沒被引入回歸模型,說明2001年和2002年GDP增長X2對教育投入Y影響不大。
2、云南省教育投入增長與GDP增長的回歸模型
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百分比是國際公認的考核各國教育投入的主要指標,由國家的能力及考慮對教育支出的優先程度來決定的。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把這個比例目標定為4%,16年來一直未能達到。縱觀全國,不能實現這個目標與經濟落后省區有很大關系,為此我們從云南省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分析云南省教育投入增長與GDP增長的關系,為尋找促進云南教育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途徑奠定基礎。
根據2000年到2005年云南省GDP、云南省財政性教育經費,計算出2001 年到2005年的增長數據。以云南省教育投入增長作預報量Y,以云南省GDP增長作預報因子X,利用統計軟件SPSS13.0作線性回歸分析,得相應的線性回歸方程:
Y=61579.854+274.578X
其中復相關系數r=0.75, F檢驗的伴隨概率等于0.144,經檢驗模型擬和效果不好。
根據散點圖看到,云南省的教育投入增長與GDP增長成曲線回歸關系,分別利用Spss13.0提供的10種曲線模型(二次模型、復合模型、生長曲線模型、對數曲線模型、S曲線模型、三次曲線模型、指數曲線模型、逆曲線模型、冪指曲線模型、邏輯曲線模型)進行曲線擬合,比較結果,其中二次模型的擬合效果最佳。
二次曲線回歸方程為:Y=242477.3-1132.376X+2.153X2
其中r=0.969, F檢驗的伴隨概率等于0.061,擬和效果較好。
四、結束語
通過分析我們看到近年來整個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教育投入在增加。云南省的經濟增長在全國屬于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并且與發達地區差距越來越大。通過統計分析建立了全國的教育投入與GDP、GDP增長、上年教育投入GDP百分比的多元回歸方程,以及云南省的教育投入增長和GDP增長的二次回歸方程,為進一步研究云南省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另外,在分析過程中我們看到云南省在教育投入占GDP百分比上是超過發達省區的,政府對云南省加大了教育投入,但云南省的經濟狀況近5年并沒有得到快速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仍然偏低。增大教育經費投入沒有達到相稱的經濟增長效果。這我們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思考,首先,教育投入的收益是個長久而持續的過程,教育投入對經濟發展的促進效果也不是短期內能看到的,我們要堅信教育一定是能促進經濟發展的。其次,經濟發展也是一個地區教育發展和提升的基本物質保證,作為貧困地區也要優先發展經濟,為教育促進發展創造條件,最終實現經濟教育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西奧多?w?舒爾茨著:教育的經濟價值[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2] 范磊:西南地區國家級貧困縣教育投入與經濟發展關系思考[J].當代經濟管理,2008(7).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普通百姓收入的增加,房地產產業的重要性逐漸顯露出來,這使得房地產產業的發展速度較之前幾年有明顯提升。但是由于房地產產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又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是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和提高社會經濟的支柱性因素。所以,在看到房地產的優勢的同時,絕對不能忽略房地產產業所帶來的不可忽視的弊端,并且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完善房地產產業,在保證經濟收入和道德底線的前提上,為人民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便利。關鍵詞:房地產經濟;發展現狀;未來趨勢
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以及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我國的房地產產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創造出了眾多的經濟奇跡,大多數加入房地產產業的商人幾乎都是一夜暴富,這令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投身于房地產行業,但是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由于房熱,使眾多人民選擇購買多處房產,房子就在這樣并不健康的炒作中逐漸加價,使能買得起房子的人都是為了轉手賣出,真正想買房子自己居住的人卻買不起房子,從而造成了十分不健康的房地產經濟現象,造成了一個無法逆轉的惡性循環。想要在房地產領域取得成功,不僅僅要有經濟頭腦,還要有理性的思想。只有通過理性的思考和科學的決策做出的決定,才是適合當代的社會和當代經濟發展的。如同鄂爾多斯市一樣,在商業發達區與交通便利區著重進行發展。
一、 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現狀
1、 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近年來,隨著房地產的迅速發展,我國的總體經濟也在不斷提升。并且由于房地產經濟的,也輻射性與發散性比較強,帶動了許多的相關企業的發展。例如建筑業,裝修行業,家電領域,電子領域等等。而像這樣關聯程度高的產業,房地產經濟的快速發展無疑是眾多相關企業的福音。這樣一來,除了房地產本身可以增加社會經濟效益,房地產所能帶動起來的相關企業也會帶來不容小覷的經濟效益。
2、 改善人們生活質量。一直以來,住房問題都是嚴重影響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問題,我國雖然土地面積較為寬廣,但是人口基數大和土地利用不合理,導致了住房資源嚴重不足。而近年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城市的不斷發展,中國原始的房子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了,所以房地產的出現,無疑是中國人民在房屋問題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房地產經濟的出現,對于我國來講,不僅僅是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解決人民的住房問題,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源泉。
3、 房地產發展不健全。雖然我國房地產近年來發展迅速,并且有效的大幅度提高了社會經濟的效益,但是總體上來講,我國的房地產經濟并不是足夠的健全,甚至存在著許多不小的漏洞,而這種漏洞所引發的,就將會不僅僅止于經濟方面,而是會延伸到更多的方面,造成許多無法彌補的損失與缺憾。例如現今市場上已經出現的狀況,樓盤已經竣工,但是由于過多的考慮經濟的因素與經營理念的不合理,使許多樓盤價格過高,人民因為無法支付巨額房款而選擇放棄買房,導致房子空下無法賣出。這樣既導致了一般百姓住房難,有導致了房子剩余量過大賣不出去影響經濟效益,并不利于社會的人文發展與經濟發展。并且由于房地產過大的經濟利益,使許多商人盲目投資,使本就不夠完善的房地產市場受到更大的沖擊。
4、 房價上漲幅度大。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房子的渴望程度逐漸增加,房價也開始呈上升趨勢,并且沒有要下降的勢頭,這并不利于房地產的發展。雖然當代中國的經濟已經較以前發達許多,但是畢竟還是正在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有許多地方的人民并不是太過富裕,他們無法支付日漸高漲的房價。而有些沿海的較為發達的核心城市,房價更高,使經濟適用房供不應求的同時,高端房卻需求量小于商品所有。這不僅僅給房地產經濟帶來無法緩解的麻煩,更是導致了普通人民與房地產經營者的矛盾逐漸計劃,最后影響到人民的生活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例如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市的土地面積86752千米,土地比較寬廣,但是房價也是持續增長,無法遏制。
二、房地產經濟的發展趨勢
1、 房地產市場日趨成熟。雖然現階段我國的房地產經濟出現的許多的弊端,與許多急需調節的矛盾,但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上來講,我國的房地產產業依舊處于正在上升的階段。而作為正在上升期的企業,出現一些問題是非常正常的,而這些問題則是需要政府與房地產經營著解決的。所謂的解決,并不是指讓政府與房地產經營者哄抬房價,造成人民恐慌,而是要政府用科學的指導思想與經營者的經商理念結合到一起,積極的調整和改善房地產發展中所出現的問題,使房地產經濟能夠健康蓬勃的發展。
2、 房價日趨穩定。近年來,房價的漲幅雖然很大,不僅僅影響了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還影響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但是盡管如此,中國的房地產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在逐步的改善。近幾個月來,房價已經較之前數年穩定許多,這不僅僅要歸功于政府穩定的操控和科學的理念,更要歸功于日漸平穩的社會經濟。只要社會經濟平穩下來,就可以保證與之息息相關的房地產經濟日趨平穩,再加上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房價穩定已經不是空想與妄想,而是在當代政府和社會的影響下的大勢所趨。
3、 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居住環境。事實上,在社會與城市的建設中,所出力氣最多的并不是有錢有權的人,而是低收入的勞動力群體。他們由于所得工資較低,無法支付得起城市中的房價,無法保證自己與家人的生活質量。而政府近年來也慢慢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為了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居住問題,政府投資建設了眾多樓房,雖然簡單但并不簡陋的地方,這樣既能夠使低收入人群得到生活質量的保證。并且我國的房地產事業也將會一直關注著并逐漸完善低收入群體的居住環境,在給低收入群體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的同時,也是給人民、給政府一個放心滿意的未來的建設道路,和一個更加用心完善的未來的居住環境。并且就像鄂爾多斯市一樣,要注意交通與居住環境的關系。
4、 國家政策積極調控。一個企業如果想要發展的好,發展的對,就要與政府相結合,接受來自政府的、科學的、實際的理論指導的指揮。如果想要房地產經濟發展得既快又好,國家就必須要出臺關于房地產經濟的政策。要加大對惡意炒房,制造恐慌的行為的管理力度,加大對房地產方面稅務的管理。針對市場需求調整建設方向,積極適應人民的需求,對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加以合理的解決與利用。使企業與政府有機的結合到一起,企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物質保障,政府為企業提供科學的理論與政策。只要遵守國家的政策,房地產經濟未來的發展一定不可限量。
總而言之,房地產經濟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關乎著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國家要適當的對其進行調控,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人民。既要注重經濟所帶來的利益,又要關注民生的問題,不能一邊倒,只注重經濟發展而不注重社會問題。就像鄂爾多斯市一樣,在建設樓盤是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例如交通和商業發展。只有加大對房地產經紀的管理力度,才能使房地產經濟順著正確的道路發展,適時地解決一些存在于房地產經濟中的問題,才能使房地產經濟健康的發展。使房地產經紀的未來更加光明美好。
參考文獻
[1]戴勝蘭 我國房地產經濟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A] 產業經濟
[2]馬勇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J]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