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范文

        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第1篇: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教學特點

        引言:通常來說,小學階段是小學生是他們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啟蒙階段,這一學期的語言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語言教育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和語言交際等等這些能力??梢哉f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小學生們基本的認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階段。在小學階段,同學們的語言能力發(fā)展是迅速的,我們老師應該牢牢把握學生成長的這個特點,好好的把握這個時期,積極引導學生,加強學生對語言的興趣,在學生語言學習方面給予足夠的指導,更好的促進學生在語言學習方面巨大進步。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語言表達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對語言的駕馭能力會嚴重的影響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熱情。如果在具體的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的教師語言生動活潑、形象具體、幽默詼諧、自然得體、悅耳動聽,這樣的語言可以極大地提高同學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而且還會更好的幫助同學們接受信息,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記住老師所講的內容。更有甚者,這樣還可以更好的幫助同學們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不斷地促進學生的能力的發(fā)展,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感知,還可以有效的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傊?,語言教學在我國教育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抑揚頓挫,錯落有致的特點。老師教學最為主要的是要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所以,語文老師在教授課程的時候要很好的把握教師語言的特點來激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其中,老師說話時抑揚頓挫是很重要的。老師上課的語言要想做到抑揚頓挫,最為主要的是要通過句式的整散長短,語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語調的抑揚頓挫來達到目的。所以,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一定要不斷加強老師語言調控,老師要更加注重對教學語言的巧妙編排和組裝合理。教師語言的抑揚頓挫主要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老師在講授到重難點的時候要加強語調,一字一頓,聲音響亮;過度語言還有一些講背景等知識的話語我們可以稍微的加快語速,音調也可以變得低緩一些;在表現(xiàn)一些較為強烈的心情和反應的時候,例如:興奮、壯烈、激昂等可以用快結構的語言,慷慨激昂。然而,當表達寧靜、優(yōu)美、悲哀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些慢節(jié)奏的語言,溫情脈脈。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安排有一些安靜的場景,這樣甚至可以達到此時無聲甚有聲的效果。當這節(jié)課的課程快要結束的時候,老師所講的故事或者是文章,可以盡量用設問的形式,這樣可以為本節(jié)課留下較深的疑問,從而可以更好的加深學生對課堂的印象,加深同學們對課堂的理解。

        其次,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舒緩連貫,疏密相見的特點。懂得教育藝術和教師語言技巧是對老師最為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個合格的優(yōu)秀的老師必須要具備的素質。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句子連貫和拘役清晰、邏輯合理,然而,在說話的時候也不能夠緊鑼密鼓沒有停頓。老師在上課時他所說的語言必須要流暢,并且老師的語言不能夠沒有任何的起伏,語調平淡無奇,這樣容易讓同學們失去興趣,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注意語調的高低起伏變化,而不能夠一直使用一種語調。還有,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要有意識的調配信息,進行合理的安排講課的重難點,對于不同程度的知識應該要注意語調的有所差異。老師上課的過程中要讓同學們在緊張中擁有松弛,在激動之中也要有舒緩,只有在這種情況之下同學們才可以張弛相繼,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節(jié)奏變化中可以更好的更加愉悅的學習,從而可以幫助同學們掌握更加多的知識。老師在上課過程中都會需要有一些的導語,其實在導語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稍作休息,然后讓同學們逐漸進入狀態(tài)。老師在進行講述的時候要不急不緩的講述這節(jié)課需要講授的問題,還要先讓同學們進行激烈的討論,在進行合理的組織語言,從可以不斷地加強同學們的語言組織能力。

        最后,小學教學語言還具有言為心聲,飽含真情。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用心去上課,老師講課應該是帶有豐富的感情,老師應該理解、感悟、合理的運用語言,更好的挖掘同學們內心深處的潛能。不斷地激發(fā)同學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調動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興奮點,從而可以產生有效的、積極地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將自身需要講授的知識熟記于心,只有在老師在清楚和熟悉的掌握自身所講的內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運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繪聲繪色的講授這些較為重要的知識點。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老師應該讓自己的語言盡量的做到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深情飽滿、聲情并茂、和諧動聽,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讓同學們聽得更有趣味,更有激情,更加津津有味,讓同學們在課堂上精神飽滿,提高課堂效率。

        三、結語

        教師語言的特點在上課的時要更好的運用,不斷地促進老師對教師語言的把握,更好的提高課堂的興趣,從而可以更好的促進同學們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鄭彬彬.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訓練探究[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06):6

        [2]嚴欣.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轉變[D].浙江師范大學,2010

        第2篇: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要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很大程度上都決定于教師的教學藝術語言的靈巧運用。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啟蒙教育特點,教師的教學語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導和影響小學生語言發(fā)展與語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藝術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語言藝術,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學修養(yǎng)、教學風格等都會從教學語言的具體運用上體現(xiàn)出來。因此,抓住語文學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質量,有效發(fā)展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其它學科教學語言相比,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更加鮮明的特點。

        一、規(guī)范性

        教師是知識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如果說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那么教師的語言就是有聲的行為、無形的楷模。教師為人師表,口語的示范作用是“師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師語言必須具有規(guī)范性,以期產生語言的正面示范效應。越是面對年齡小的學生,教師的語言越是要求具有規(guī)范性。因為小學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兒童處在語言習得階段,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質量不僅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效果,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小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水平。因此,特別要求教師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合乎規(guī)范,為兒童的語言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有的老師把“師范”念成“思范”,“教室”念成“教史”;把“故意”說成“得為”,把“肥皂”說成“胰子”;把“你先走”說成“你走先”,“我聽過”說成“我有聽過”,等等。這些都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教師必須運用國家憲法規(guī)定的“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進行教學和教育活動,這樣既可避免教學語言出現(xiàn)“南腔北調”,又可以使學生的語言得到正確的發(fā)展。如果一位教師不會運用普通話教學,那么他的語言即使妙語連珠,也不是規(guī)范化的。同時教師的口語表達還要做到聲音宏亮、發(fā)音清晰、語流通暢,語調自然、適度。

        二、科學性

        教育教學本身就是科學,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傳情達意必須準確細膩,合乎科學。教師要掌握詞語的準確含義,包括詞語的感彩和語體色彩,能正確、深刻地分析和傳授知識。小學語文課本中一片文章題目為《落花生》,“落花生”是花生的另一種名稱,而有的教師沒有深入查閱理解,卻望文生義解釋為“種花生”,構成知識性錯誤。再如,“這個同學的解釋,有人不同意,我認為是對的?!边@句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究竟是“這個同學的解釋”我認為是對的,還是“有人不同意”我認為是對的,語意模糊,令人費解。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必須語意明確,毫無歧義。語文教學口語的科學性還體現(xiàn)在教學用語的簡約與精練上。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有一則寓言說:狐貍譏笑獅子一胎只生一子。獅子笑著回答:“然而是獅子!”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同樣不取決于話講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簡明扼要,是否句句擊在學生心坎上。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要點,突出精華,精要處不惜潑墨如水,次要處也能惜墨如金,做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豐而不余一言”、“約而不失一詞”,真正達到以少勝多、以簡駕繁的理想境界,使學生在同樣有限的課時里獲取更多的知識。

        三、可接受性

        小學語文教學口語應該貼近兒童的生活,能夠被兒童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并樂于接受、易于接受。從具體的表現(xiàn)手法來看,應多用生動活潑的表達形式,多用兒童所習慣的、所熟悉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教學口語要注意詞語的通俗易懂、語法的淺顯簡易、表達的生動有趣等,同時要注意有意識地逐步發(fā)展他們的抽象思維。高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相對較多的發(fā)展,這時,教師口語則要求嚴謹、深刻—些。

        四、生動性

        生動性是指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充滿活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這既符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也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語文教材中形象生動、耐人尋味的文學作品比比皆是,語文教師要善于用最生動的語言把學生帶入作品的藝術境界之中,讓學生在形象的意境中去切身感受體會,去解其惑,得其道,感知教材,理解作品,發(fā)展形象思維。

        李燕杰教授曾經說過:“講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動的事例,最感人的情節(jié),要繪聲繪色,細致刻畫,使得聽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闭Z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化為具體,深奧的講得淺顯,枯燥的變?yōu)轱L趣。小學語文《月光曲》中有“幽靜”一詞,如果教師僅僅按照詞典解釋為“幽雅安靜”,盡管十分準確,但學生不一定真正理解它的內涵與意境。一位有經驗的教師這樣闡述:“秋天的夜晚、朦朧的月光、小鎮(zhèn)的河邊、無人的小路、遠處的茅屋、閃爍的燈光、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這就是課文中所描寫的幽靜的境界?!苯處熒鷦有蜗蟮拿枥L,極大地引發(fā)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沉浸在“幽靜”的氛圍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幽遠靜謐的意境。特級教師于漪講《春》時,用這樣一段話導入:“我們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現(xiàn)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一提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的生機,有無窮的力量。所以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就曾經用彩筆來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這段話繪聲繪色、有情有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學生也會感到春意融融,眼前一片勃勃生機。生動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

        結束語

        有人曾經說過,完善的語文教學應該有詩歌語言的精煉,小說語言的生動,散文語言的優(yōu)美,戲劇語言的傳神,相聲語言的風趣,演說語言的雄辯。這雖然是一種幾近苛刻的要求,但它無疑也為我們描畫了一個追求的境界。

        參考文獻

        [1]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第3篇: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范文

        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和進步,使具體課程的改革變得越來越受重視,除此之外,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作用越來越重視,因此,應該更加注重對教育教學的改革。小學教學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語文是一門較為基礎的學科,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教師語言的把握程度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對學生學習的效果有著極大地影響,可以這樣說,小學語文教學在很大意義上都是取決于教師對教師語言的靈活應用。

        二、新課改形式下對教師語言的新要求

        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不斷推進教育課程改革,小學教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受重視,由于小學的年齡特點還有我國教育本身具有的特點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這就需要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好好利用教師語言的特點,發(fā)揮教師語言的示范、引導和影響作用,幫助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語文。當前,教育教學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對老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教師語言的把握、應用技巧和能力是老師素質的極為重要的表現(xiàn),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力、魅力、教學素養(yǎng)、教學風格等等,因此,一定要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教師語言能力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嚴格抓住語文教學的特點,充分利用教師的教學語言技巧,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文能力。由于,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相比更加具有獨特性,更加需要對教師語言的把握,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很好的把握教師語言的特點,從而,可以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三、小學語文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這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學習能力最為強的一個階段。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很強,并且,他們還能夠很快的適應這些新的知識。小學是增長知識,培養(yǎng)和鍛煉同學們認知能力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老師應該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領導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且,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充分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心智不成熟,認知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的應用教師語言,要以同學們所喜聞樂見,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合理的講授。語文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學科,在學生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語文學習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性學科,語文學習是極為重要的,它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的認知能力,不斷地鍛煉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從而,這就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牢牢地記住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但是,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于老師在課堂中對教師語言的應用和把握,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注重教師教師語言素養(yǎng)的提高,以及教師靈活應用教師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同學們才可以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不斷地提高自身對語言文字的把握能力,從而,可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進而,不斷提高自己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夠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四、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

        第一,小學教學語言具有言為心聲,飽含真情,教師的教師語言應該要充分體現(xiàn)老師的自身情感。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用心去上課,教師應該理解、感悟、合理的運用語言,更好的挖掘同學們內心深處的潛能,教師要不斷地運用教師語言去引導同學們更好的進步,更好的提升同學們的能力,不斷地激發(fā)同學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調動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興奮點,從而可以產生有效的、積極地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將自身需要講授的知識熟記于心,只有在教師清楚和熟悉的掌握自身所講的內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運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繪聲繪色的講授這些較為重要的知識點。

        第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抑揚頓挫,錯落有致的特點,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不能夠使自身語言沒有任何的波瀾起伏,這樣容易造成學生上課走神。教師教學最為主要的是要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所以,語文教師在教授課程的時候要很好的把握教師語言的特點來激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其中,教師說話時抑揚頓挫是很重要的。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適當的變換語調能夠更好的達到教學的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五、結束語

        第4篇: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闭Z文教學的重要的作用就是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語文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展示給學生的除了知識本身之外,更多的是自己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風格、語言藝術感染力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對于模仿能力較強的小學生而言,教師的語言具有師范、引導和啟蒙教育的多重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仔細揣摩小學語文的語言特征,多開發(fā)一些具有鮮明教育意義的精品課程,為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規(guī)范性

        對于崇師心理正處于鼎盛時期的小學生而言,教師無疑就是智慧和權威的代言,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再加上小學階段是兒童語言習得的關鍵時期,語言的品質對于后期的學習和發(fā)展也會發(fā)生重要作用,這兩種重要的因素決定了我們一定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規(guī)范化語言環(huán)境,促進有效教學的展開。除了規(guī)范的發(fā)音,不說臟話或者爆粗口,而且在講話的過程中,吐字清晰、語速適中、語調自然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言傳身教,比絮叨的說教效果要好很多。如果在課堂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做到講課抑揚頓挫,說話鏗鏘有力,妙語連珠,那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更加濃厚。

        二、嚴謹性

        語文教學課堂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課堂,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傳情達意必須準確細膩,合乎科學。文字本身雖然可以冰冷的存在,但是從我們口中教授之后它就帶有了語言色彩,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比較敏感,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語言表達的嚴謹性。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有個年輕人,他本來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很正常。但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尊敬的數學老師在課堂上給他起了外號,調侃了他,引來同學的哄堂大笑。從此這個外號被同學們叫起來了,持續(xù)多年。這件事情給這個小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從那以后,他就沒辦法像以前一樣尊敬老師、努力學習,那件事的印象以及同學們的玩笑,讓他時常生活在羞辱之中。他特意為此報考了離家較遠的中學以躲避。由此引發(fā)的自卑,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他的生活。教師職業(yè)是一門面向大眾的職業(yè),你的每一句話都會對很多人產生巨大影響,因此不僅是表揚、鼓勵、批評,抑或是一個玩笑,我們都需要慎重考慮之后才可以說出,我們不僅需要關注學生對于語言的接受能力,更需要考慮這句話所產生的影響。

        三、多樣性

        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是口語的藝術性,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語言表達技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美的語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語言教育本身就具備明顯的教學優(yōu)勢。首先,語文課本里面收錄了很多朗朗上口的語言巨作,教師可以通過朗讀這些文字帶給學生很多美的體驗,朗讀過程中教師飽滿的情緒,優(yōu)雅的體態(tài),清晰的發(fā)音都是對學生的教育過程;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涉及了很多優(yōu)美的風景描寫,里面有排比,有比喻,有擬人等表現(xiàn)手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體會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并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也來組詞造句,在師生之間的親密互動之中,教師又可以傳遞給學生很多愛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第三,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深入,課文中涉及的很多名山秀水,雖然我們不能親臨,但是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分享很多視頻和圖片給學生,這種生動直觀的展示加上教師的語言解析,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愛護身邊花草樹木等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四、接近性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試圖創(chuàng)造一個情景,吸引學生在其設計的情境中學習,這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便于其理解知識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情況下語文教師運用的語言并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種情景,關鍵原因就是語言缺乏接近性,這種接近性也可以理解為親近的語言,所謂親近語言就是通過生動、活潑以及其他貼心小學生思維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小學生理解,這種語言簡單、風趣且淺顯易懂。比如在對有關大自然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優(yōu)美、親近的語言將學生引入這種情景,由于小學生對大自然的理解有限,教師在利用語言進行描述時可以結合圖畫展示、音樂背景等方式。

        五、生動性

        教學過程中生動的語言能夠給人以感染力,充滿活力、熱情洋溢、富有感情是生動性的重要體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可以看到許多生動的文學作品,通過生動的語言教學搭配生動的作品,能夠為學生呈現(xiàn)一堂生動的語言課,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從形象思維不斷延伸。例如,在講到《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說:“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小草探出了頭,樹木穿上新裝,到處都是生機盎然的景象,在溫暖的陽光下,終于顯現(xiàn)出充滿活力的一面”,這種表達方式有利于學生深入春天的已經,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六、趣味性

        第5篇: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特教學校教師;語文課堂教學

        隨著社會和現(xiàn)代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特教學校中大多是智力殘疾和聽力殘疾的學生。特教學校的教學對象以精神障礙嚴重、無語言、無溝通能力、特殊行為多的學生為主。由于每個學生的致病原因和智力損傷程度的不同,導致行為表現(xiàn)、言語發(fā)展、學習效果、心智活動、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千差萬別。學習能力低下、言語和運動能力差和感知覺速度慢等是智力殘疾兒童的突出特點。那么,作為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師,應該如何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在課堂上實施語文教育教學活動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看法。

        1. 教學內容要做到生活化 中、重度智力障礙學生終將要回歸于社會,獨立生存于社會,對他們來說,要使他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了解必要的生活常識,形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本著“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的原則,視學生的生活本身為寶貴的教育資源,選擇學生生活中最常用的、與其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內容,把教育教學與弱智學生的生活緊密融合在一起。

        2. 教學手段要做到直觀化 興趣,對于激發(fā)智力低下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智力有障礙的學生,思維發(fā)展相對落后,生活經驗相當貧乏,對事物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著直觀情景的束縛。為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可采用多種形式的直觀教學。直觀教學易于對這類學生的感觀進行多路刺激,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增強趣味性、吸引力,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使課堂進入“愉悅”的境界,使學生在充滿樂趣的狀態(tài)下學習,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可見,直觀教學為弱智兒童語文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種引人入勝的境界,適時地在各個教學階段運用直觀手段,可以收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教學效果。

        3. 教學過程要做到活動化 智力有障礙的學生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差,注意力難以集中,歸納、概括能力低,只能進行簡單的形象思維活動。他們普遍對活動比較感興趣,通過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激發(fā)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做中學”,使兒童從實踐活動中獲得有用的知識。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可采用各種形式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使其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時時保持新鮮感、興奮感,這樣,既提高了注意力,大腦也不容易疲勞。

        4. 要善于運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人們在交際中用肢體態(tài)勢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示態(tài)度的非有聲語言。肢體語言對于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來說,更為重要。這種肢體態(tài)勢既可以支持、修飾或否定言語行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語行為,發(fā)揮獨立表達功能,同時又能表達言語行為難以表達的感情和態(tài)度。教學中常見的肢體語言有手勢語、頭勢語、面勢語、眼勢語和體距語。

        手語包括:(1)翹拇指。主要表示高度稱贊、非常佩服、絕對的首屈一指。(2)伸食指。置于肩部前方,表示數字1;食指與嘴唇垂直并靠攏嘴唇或與嘴唇接觸,表示“請安靜”義;食指輕輕指點學生的額頭可示親昵或喜愛;伸出食指和中指,并使二者分開??杀矶嗔x,其一表示數字2,其二表示“勝利”,其三象征“剪刀”,這時手指不是向上,而是開口向前。(3)抬手。單手上抬用于個體,表示起立,含有請的意思;雙手上抬,即雙手手掌攤開,掌心向上,同時向上輕抬。雙手上抬表起立義,還象征坦誠、真誠。(4)招手。招手動作是抬手動作的延續(xù)。含義也是抬手含義的延續(xù)。抬手要求“起立”,招手則進一步要求“走過來”等等。

        頭語包括:(1)點頭。頸部使頭部垂直上下運動一次或兩次以上?;竞x是同意或贊成。(2)側首。將頭從一側略略傾斜到另一側,基本義是“關注”,結合面部表情的不同,顯現(xiàn)“感興趣”和“懷疑”兩種意思。(3)搖頭。頸部把頭從一邊轉到另一邊兩次或兩次以上,表示不同意或不相信。頭部呈撥浪鼓式快速搖動,表示堅決的無通融余地的否定。(4)鞠躬。主要表現(xiàn)為淺鞠躬:將頭部垂下成低首態(tài),然后再抬起來。其含義有二,一是致意,二是表示告別。

        眼語包括:(1)環(huán)視;(2)注視;(3)盯視;(4)怒視;(5)側視。

        面語包括:(1)表示興趣的,眉毛微微上揚,雙眼略略張大,一般口部微張,同時嘴角略上翹呈現(xiàn)微微的笑意。(2)表示滿意的,眼睛略閉,嘴角上翹浮出微笑,以示鼓勵。(3)表示親切的,雙眼微瞇,嘴角微翹,面露微笑。(4)表示贊揚的面勢語和表示滿意的面勢語同屬一類,但前者程度更深些。(5)表示詢問的,眉毛上揚,眼睛略睜大,嘴微微張開。(6)表示嚴肅的,眉毛微皺,雙唇較緊地抿在一起,眼睛略略張大。(7)表示驚奇的,眉毛上揚,睜大雙眼,嘴圓張。(8)表示憤怒的,眉緊皺,眼圓睜,牙關緊咬致使雙唇緊抿,有時伴有面色紫紅或蒼白。(9)表示蔑視的。眼微瞇,嘴角下垂,嘴向一邊撇去。

        第6篇: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語文》新教材;職業(yè)學校;特點;教學呼喚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3)01-0013-06

        江蘇省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材《語文》是根據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和《江蘇省中等職業(yè)教育語文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編寫的,并通過江蘇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指導委員會審定,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全省中等職業(yè)學校和五年制高等職業(yè)學校統(tǒng)一使用的新教材。

        一、新教材編寫的原則

        科學性原則。新教材以《大綱》的理念統(tǒng)率編者的學術觀點,根據語文課程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設計教材的邏輯順序與結構,具有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

        基礎性原則。從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角度出發(fā),新教材克服了學科知識本位傾向,高度關注學習者的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

        適應性原則。新教材充分考慮使用者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同區(qū)域文化基礎、教育資源,學生學習基礎、個好、所學專業(yè)等方面的差異,在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材使用等方面留有適度空間,為學生、教師、學校實際需要進行再設計和再選擇創(chuàng)造條件,最終目的是適應學習者的不同需要。

        職業(yè)性原則。職業(yè)教育的職業(yè)性決定了職業(yè)學校語文教材的職業(yè)性。新教材從三方面體現(xiàn)職業(yè)性核心內涵:一是職業(yè)思想素質,如職業(yè)道德、職業(yè)情感及職業(yè)綜合心理素質;二是職業(yè)認知水平,如職業(yè)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職業(yè)的通識知識水平等;三是職業(yè)實踐能力,如一般職業(yè)中語文的應用能力、與具體職業(yè)相關的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等。

        實踐性原則。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的是直接步入社會、從事社會一線工作的勞動者。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就業(yè)。語文學習有助于職業(yè)學校學生有效形成動手、操作能力,更有助于學生進入社會后的職業(yè)生活。新教材能按照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和語言學習的基本方法,注重提供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

        生活性原則。回歸生活,體現(xiàn)生活性是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的基本特性。新教材教學目的定位突出了“為了生活、服務生活”原則,教學內容安排體現(xiàn)了“面向生活、體驗生活”原則,教學活動設計凸顯了“源于生活、創(chuàng)新生活”原則。

        二、新教材的基本特點

        (一)基于文體的組元方式

        新教材除第三冊(原是職業(yè)模塊,按照職業(yè)素養(yǎng)組元,正在調整)外,其他幾冊都是基于文體組元。第一、二冊每冊設計六個單元,第三至五冊每冊設計五個單元,第六至九冊考慮設計若干模塊或專題。

        選文的思想內容、寫作方式方法等都與文體有著直接的關系,根據文體組織單元,目的是期望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活動關注文體特征,展開文體知識比較系統(tǒng)、特征比較鮮明的教學活動;也期望能夠引導教師在教學中關注不同文體的讀寫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的文體意識。

        為了避免文體組元后可能帶來的教師教學以文體知識為中心,學生對文體認識狹隘化、幼稚化,教學內容循環(huán)等不足,新教材把文體知識的教學融合到具體的閱讀過程中,使之在學生閱讀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積極指導學生認識不同文體的特點,把握不同文體的閱讀規(guī)律,培養(yǎng)、提高閱讀能力;充分突出語言因素,通過具體的語言活動讓學生感受、認識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及其特有的表現(xiàn)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綜合素養(yǎng)。

        從文學欣賞的工具性上講,新教材有利于學生了解散文、詩歌、小說、戲劇等文學形式的特點;從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結合的教學方式上說,有利于學生學習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閱讀和寫作方法與技巧;從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趨勢看,不僅利于學生較為集中地學習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如古代詩文等,而且利于學生對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語言知識的梳理。

        組元設計同樣包括了人文蘊含,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體協(xié)調,一個單元實際上也是一個人文專題。如第二冊第三單元“天道與人為”,就選了法布爾的《蟬》、周立明的《動物身上會進化出輪子來嗎?》、卡森的《寂靜的春天》、楊煥明的《人類基因組計劃》。以上選文就體裁、文體的組元方式來說,都是文藝性或學術性的說明文(科技),工具性體現(xiàn)在說明文閱讀、寫作方法與技巧上。就其人文性而言,又構成了這樣的人文主題:了解和尊重自然及規(guī)律,思考自然規(guī)律與人的行為,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認識科學的“雙刃劍”特點,培養(yǎng)科學精神。

        (二)充分考慮學生的語文基礎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聽、說、讀、寫能力,憑借各種現(xiàn)代傳媒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已知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這些都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能力的基本要求。一個人必須掌握好母語這一重要的交際工具,才能學會生存、學會學習、謀求發(fā)展。職業(yè)學校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薄弱,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習基礎、習慣等懸殊較大。普通高中生源素質以學生的學習基礎區(qū)分,它對學生具有選擇性;職業(yè)學校學生通過選擇專業(yè)集聚,選擇專業(yè)基本上就是選擇職業(yè),而專業(yè)對學習者并無選擇性。新教材充分考慮職校學生的語文學習現(xiàn)狀、學習水平與心理特點,關注他們的學習困難,注重切合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教學的特點,在課文的“練習與思考”部分,按字、詞、句、章設計,力求扎實有效。在“表達與交流”部分,不管是口語交際指導還是寫作知識都是結合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實例講解,力求具體有用。在單元和模塊教學中,強調系統(tǒng)間的聯(lián)系,整體上的融合,力求適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性

        新教材注重通過加強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教材設計中,新教材能根據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專業(yè)學習需要制訂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在“閱讀與欣賞”和“表達與交流”部分的編寫中,新教材中的語文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如口語交際板塊根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試行)》相應等級要求設計了一些練習:散文朗誦比賽、解說生產生活概念、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交談、圍繞講題開展演講、針對辯題舉行辯論會等。其間穿插了評點、批注、勾畫、列提綱、做卡片、上網搜索等語文能力練習活動。寫作板塊設計了語段、各種表達方式、常用文體的系列寫作訓練。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也是亮點頻頻。如第一冊設計了《青春詩會》《走進家鄉(xiāng)》《探究低碳生活》《古詩重讀》《制作電子雜志(??返龋坏诙允恰段业挠H人們》《社會熱點問題調查》《生活中的文化沖突與融合——網絡論壇或博客上的討論》《成語名句典故交流會》《走上舞臺》等;第三冊為《職場人物訪談》《走進企業(yè)文化》《產品推介》《分享我的創(chuàng)業(yè)策劃》《模擬求職應聘洽談會》等;第四冊有《面對新媒體》《〈科學的歷程〉主題報告會》《那人那事那景——〈感動心靈〉交流會》《與大師牽手 與名著對話》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既與每單元的“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密切相連,又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由易到難的學習規(guī)律,更彰顯了新教材從語文性、實踐性和活動性等角度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特點。

        (四)注重單元教學內容設計的整體協(xié)調性

        新教材注重單元教學內容的有機聯(lián)系?!伴喿x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口語交際與寫作)”“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三者統(tǒng)一,注重在同一學習情境(單元)中的內在有機聯(lián)系,特別注意單元內容設計的整體協(xié)調性,避免了三者互不關聯(lián)的拼盤現(xiàn)象。如第一冊第二單元的《自然的心跡》中“閱讀與欣賞”部分的文本是寫景抒情散文;“表達與交流”部分的“口語交際”是散文朗讀,寫作是寫景散文寫作練習;“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部分是《走進家鄉(xiāng)》,包括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美景、人文精華等。再如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生活的滋味》中“閱讀與欣賞”部分圍繞親情、師生之情以及人與人之間其他豐富而美好的情感主題選錄了一組寫人記事的散文;“表達與交流”部分的口語交際介紹人或事等相關內容;寫作安排的是敘議結合的記敘與議論文練習;“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部分是《我的親人們》,目的是通過收集資料、介紹、對話、寫作等練習增進學生對家人親戚的了解,體會親情。

        這種單元教學內容的設計,把單一的文選式教材結構變?yōu)榭缥谋?、超文本的塊狀的教材結構,一方面體現(xiàn)了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材整合,充分發(fā)揮教材資源的價值,拓展教學空間,豐富教學形式,有利于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

        (五)選文注重經典性和語言質量

        語文教育的內容與時代的發(fā)展密切相關,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各種動態(tài)都會直接影響語文教學。新教材注重選文的經典性和語言質量,遵循“務求經典、務具內涵、務合目標、務達精悍”的選文原則,力求選文既具有時代性和典范性,又富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風格多樣。經典性是就選文的文化性和語文性而言——經典是文化之母,經典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語文性是指選文能承載語文應用能力訓練目標。時代性是就反映時代精神而言——加強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的聯(lián)系,加強與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實際的溝通。一方面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又貼近時代的脈搏,不一定是時新文章。只有文質兼美的選文,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文化品位、品德修養(yǎng)。如第一冊第一單元“飛揚的詩情”(現(xiàn)代詩歌)收錄了六首中外現(xiàn)代抒情詩:的《沁園春·長沙》、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舒婷的《致橡樹》、食指的《相信未來》。胸懷天下,憑高覽勝,登臨送目,生豪情萬丈;徐志摩魂牽康橋,故地重游,難舍難分,抒柔情無限;海子向往幸福,祝福塵世,春暖花開,呈博愛之心;普希金期盼未來,低聲囑咐,理性分析,達樂觀人生;舒婷崇尚個性,談情說愛,告白橡樹,昭獨立平等;食指相信未來,熱愛生命,堅守理想,持堅定信念。這些抒感的詩歌已經成為具有時代意義的經典。詩歌中抒發(fā)的情感能夠從當時的語境中脫離出來,并且超越所有具體的語境而通行無阻,在這種通行中,它們漸漸成為一種種獨立而鮮明的情感,能為所有人接受,到后來,就符號化、工具化了。本義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們可以用它們來表達自己的語義,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再如第二冊第五單元“文采若云月”(古文)按年代先后收錄了六篇古代散文:《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司馬遷的《鴻門宴》、韓愈的《師說》、蘇洵的《六國論》、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墩撜Z·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記言簡約高明,人物性情畢現(xiàn);《鴻門宴》敘事波瀾曲折,善于烘托渲染;《師說》對比論證,議論風生;《六國論》以古喻今,論證謹嚴;《游褒禪山記》因事見理,絲絲入扣;《項脊軒志》細節(jié)優(yōu)美,感人至深。這些古文中精深的思想、精美的情感、精巧的結構、精妙的語言都超越了時代,成為后人學習的經典。

        (六)創(chuàng)設了選擇空間,照顧地區(qū)和學校差異

        新教材賦予教師自主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較大的空間和選擇權利。增強選擇性是職業(yè)學校語文教材編寫的一個重要追求。從理論上說,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自由。新教材具有開放性和彈性,考慮到不同地區(qū)、專業(yè)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區(qū)、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fā)的余地,為學生留有選擇的空間,滿足了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在“閱讀與欣賞”部分,每個單元有講讀課文,也有選教或自讀課文。在“表達與交流”部分,口語交際和寫作訓練的設計也有選擇余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部分則根據地區(qū)、專業(yè)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設計的空間。

        照顧地區(qū)和學校差異,對于教師來說,有利于因材施教、實施分類指導和分層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新及專業(yè)發(fā)展;對于學生來說,有利于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有利于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

        三、新教材的教學呼喚

        職業(yè)學校新教材無論在編寫體制、體例上,還是文本結構、目標要求上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能大量引進現(xiàn)代信息,密切關注學生個體經驗,充分考慮職校學生學習基礎、個好、所學專業(yè)等方面的差異。這就要求職校語文教師明確自己的職責,要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探究的合作者、發(fā)展的引導者、個性化教學的創(chuàng)造者。

        (一)新教材呼喚新觀念

        新教材呈現(xiàn)了新特色,提出了新要求。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從宏觀上認識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語文課程在職業(yè)教育中的地位、功能、作用等,更要從微觀上了解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特點,把握和解讀新教材的特色,更新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的觀念。只有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才能給職業(yè)學校教學帶來新的生機。

        1.正確理解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的服務功能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中等職業(yè)學校公共基礎課程,要按照培養(yǎng)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yǎng)、服務學生專業(yè)學習和終身發(fā)展的功能來定位?!弊鳛槁殬I(yè)教育公共基礎課程的語文為學生專業(yè)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服務,是由職業(yè)教育的目的決定的??墒?,職業(yè)學校的許多管理者、教師(包括語文教師)都錯誤地認為語文課程要為專業(yè)課程服務,使得有些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變成專業(yè)課程的附庸,處于從屬地位,致使語文教學異化,出現(xiàn)了個別教師在教學《我的空中樓閣》時,不組織學生去討論文本如詩如畫的意境、意味深厚的語言和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卻讓學生運用專業(yè)營銷知識推銷“空中樓閣”的咄咄怪事。

        職業(yè)教育首先是培養(yǎng)人的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技術精湛的勞動者,更要培養(yǎng)具有當代社會文化底蘊的完整的人。在國際化背景下,勞動者首先應當是國際的人,然后是所處的特定社會背景的人、某個特定工作組織中的人,最后才是某個特定工作崗位上的勞動者。因此,職業(yè)教育課程必須把語文課程作為重要內容,這對于發(fā)展社會共同信念和感情十分重要。[1]再者,服務應當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專業(yè)學習,為了學生終身發(fā)展。至于在職業(yè)教育中,語文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的關系應該是并列的而不是從屬的?!凹夹g知識與普通文化知識在職業(yè)教育課程中的地位則是并列的,而不是依附關系。”[2]更何況服務也應該是雙向的,不應是單向的。因此,語文教育在職業(yè)教育中不可或缺、無可替代。

        2.正確認識教材的性質和價值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教材的地位被神化或圣化,教師的教學被動地受制于教材。一些語文教師錯誤地認為,教語文就是教教材,教科書是語文課程的全部。因此,他們將教材當“經”來念,教學上重視“教”,忽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新課程理念要求,語文教學應該是“用”教材(憑借教材開展教學活動),而不能是“教”教材,因為再好的教材也只會小于課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能夠憑借教材進行教學,在運用教材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教學更接近于理想的課程要求。教材中的課文只是一個個例子,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時,起著學習、熏陶、感染的媒介作用。當然,教師是教材實施、使用的組織者與促進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開發(fā)者。

        新教材賦予語文的性質和價值、語文教育的目的、語文教學的內容以新的觀念。首先,新教材在正確把握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正確估量職業(yè)學校學生語文學習狀況的基礎上,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作為主要目標,尤其注重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性特點,這些目標與特點既在“閱讀與欣賞”中呈現(xiàn),也在“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表達。許多語文教師因種種原因,只關注課文的教學,忽視或放棄“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顯然有失偏頗。其二,新教材注重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課文比較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生活。許多文化內涵豐富的文章入選,增加了教材的文化品位,增強了文學性、語文性,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學生的不良閱讀現(xiàn)狀,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有極大的幫助。其三,教材通過文體知識、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等線索把“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組成學習板塊,意在體現(xiàn)新教材關于聽、說、讀、寫能力全面發(fā)展的原則,目的是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語文能力。

        3.正確把握“三維目標”整體設計思想

        目標是人類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教學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因此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尤為重要。教學目標是指“與教學或訓練有關的而并非與教育有關的目標,也稱行為目標”。它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任務,也是檢驗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指標之一,對教學具有導向、激勵、調控和評價等功能。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優(yōu)化教學活動。新課程改革確立的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的思想,深得教師們的認同,于是有些教師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作為設計教學目標的基本模板,使得教學目標設計程式化,造成教師在教學之初就對教學目標認識模糊,缺少邏輯性。究其原因,是教師對“三維目標”的認識存在偏差所致。楊九俊先生對“三維目標”整體設計思想有過精到闡述,他認為從目標系統(tǒng)的定位上說,“教育目的,這是指向所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這是指向具體學段的;課程總體目標,這是指向某個學段所有課程的;學科課程目標,這是課程總體目標在學科的體現(xiàn);教學目標,這是指向具體教學要求,以至具體課堂的??梢姟S目標’是課程的總體目標,但課程的總體目標在不同學科,在具體課堂教學中也應有生動體現(xiàn),這種體現(xiàn)主要是一種意識、一種精神,而不是絕對地對應、生硬地去‘套’。在落實‘三維目標’的教學中,我們要關注認知水平與情感水平彼此的關聯(lián)性,認識、情感與價值體系互為基礎性?!保?]三維目標是課程總體目標,課程目標不能等同于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中三個維度必須是彼此關聯(lián)的、互為基礎的、相互融合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必須從三個維度上正確把握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的總體目標(《大綱》《要求》《課程標準》已有詳盡闡述,不再贅言),然后能正確、科學地設定教學目標,具體要做到合理、精要、適度、可測,不宜用“三維目標”硬套,不能割裂知識、方法、能力、價值觀間的內在關系。

        (二)新教材呼喚新應用

        在落實《大綱》《要求》《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時,新教材沒有采取網絡式布點,而是采取系統(tǒng)分布、逐項推進、突出應用、綜合提高、螺旋上升的做法。在應用新教材時,如果還是沿用“由點及線、由線而面、由面成網”的做法,難免有舊瓶裝新酒的遺憾,也許會落得難及要領、事倍功半的結果。因此,應用新教材應增強三種意識。

        1.整合意識

        為盡可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新教材的教學內容較以前有了一定的增加。如果平均用力處理教材,教學時間比較緊張,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的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有些教師因為教學時數不夠,隨意刪除教學內容,此風不可長。教師要對教材有通透的認識,注重單元內容的整合:必學課文與自學課文整合;口語交際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第一冊第四單元《千古流芳一詩心》時,用一道“結合《靜女》《歸園田居》《將進酒》,圍繞‘城隅會面’‘采訪陶淵明’‘杯酒聊人生’的話題,準備一次‘交談’練習”的模擬題,將這一單元“閱讀與欣賞”中幾首古典詩歌,“表達與交流”中的交談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古詩重讀整合在一起,不僅深化了文本的學習、拓展了交談的素材,更為后續(xù)《古詩重讀》活動的教學做了鋪墊,收到了一石數鳥、較好地達成單元目標的效果。整合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堆砌、疊加,而是在通透教材的基礎上掌握要領,尋找最佳切合點,對教學內容提要鉤玄,去粗取精,由博返約,使學習在一個新的層面上提高、強化。

        2.實踐意識

        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各項語文技能的形成有賴于實踐。新教材按照教學活動的本質和語言學習的基本方法,提供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在應用新教材時必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無論是以活動為主要學習形式的活動體驗,還是以研習文本為主要任務的文本研習和注重探究意識培養(yǎng)的問題探究,都要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都要突出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的親歷親為,在實踐中增長他們的才干。[4]

        3.生成意識

        教師在運用教材進行教學時,事先精心準備、縝密組織、反復操練而至熟能生巧是必然的。但必須記住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體,在“預設”相對比較容易時,教學的“生成”就顯得尤為珍貴。如果教師不顧課堂的現(xiàn)場情況,一味地執(zhí)行自己的教案,課堂實則是教案劇。如果教師帶著一連串的“圈套”去讓學生鉆,帶著一個個“陷阱”讓學生跳,那不是在“誘導”,而是在“誘騙”。教師在應用新教材時應該具有強烈的課堂生成意識,在對新教材進行“基于標準、源自心靈”解讀的基礎上,追求實際教學的有效生成,這不僅是教學機智的問題,更是教學思想問題,是是否“尊重學生”“尊重課堂”,“主導、主體”是否真正融洽的問題。教學的“生成”包括“預設生成”和“非預設生成”,教師要善于根據現(xiàn)場、學生以及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課堂的走向和流程,實現(xiàn)充分預設下的“生成”。預設是基礎,生成是發(fā)展,預設得充分,生成就自然、精彩,這樣的教學才有真實感、現(xiàn)場感。教師還要善于機智地利用“非預設生成”教學資源,根據實際情況即時適當調整預設的教學目標、過程及進度,與學生共同完成“非預設生成”內容的學習。有目的“生成”的教學,才是充滿活力的教學;能抓住利用“非預設生成”教學資源的教學,才是體現(xiàn)教師教學機智的教學。

        (三)新教材呼喚新教法

        新教材編寫力求做到既是“教本”又是“學本”,既利于教師的“教”,更利于學生的“學”。希冀教師將自己的眼光更多地投射到啟發(fā)學生體會、感受領悟作品的整體美感和深層意蘊的層面,將自己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能力的基點,將自己的重心更多地傾側在幫助學生發(fā)展個性、健全人格的中心。面對這樣的教材,教師只有精心研究和靈活選擇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取得語文教學的最優(yōu)效果。當然,選擇新的教學方法并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拋棄,正如楊振寧先生指出的那樣,中國教育中有許多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新課程背景下,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活動體驗、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拓展訓練、多元解讀、動態(tài)生成、小組討論等方法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使語文教學變得豐富多彩。但是如何恰當地運用這些方法,卻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如活動體驗,搞些什么活動,怎么搞活動;文本拓展,往哪里拓,怎么個拓法,沒有明確的規(guī)則,必然會帶有很大的隨意性。[5]如教師教的《我的母親》拓展到了父子之愛、夫妻之愛、戀人之愛、兄弟姐妹之愛、同事之愛等,將語文課上成了一堂“大愛無聲”的主題班會課,這是否恰當很值得商榷。因此,在使用新教法進行新教材教學時要思考三個問題:一是教學方法的正確性。成熟的教學方法一般指向明確,流程清晰,應用自然。教師在使用之前應該對教學方法全部了然于胸,使用起來才會中規(guī)中矩,切忌掛羊頭賣狗肉,亂貼標簽。二是教學方法的匹配性。教學內容決定了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必須與教學內容匹配,正所謂因材施教,切忌人云亦云,跟風追樣。三是教學方法的實效性。教學使用任何方法都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學習內容,最后的成效是評判方法好壞的唯一標準,如果只重形式不講實效,再好的教學方法也只是花拳繡腿??傊?,教無定法,有法可法,教成法立。新教材迫切需要廣大教師徹底摒棄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樹立全新的課堂教學意識,改革和創(chuàng)新課堂結構模式,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方法和手段,改革和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沈彬.重新認識職業(yè)學校文化課程的定位與價值[J].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版,2011(12).

        [2]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yè)教育課程模式: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70.

        [3]楊九?。n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基本精神與教學期待[J].江蘇教育研究,2012(10A).

        [4]巢宗祺.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33.

        [5]余養(yǎng)健.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的使用問題及應對策略[J].福建教育,2006(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Chinese Textbook and the Call for Teaching Reform

        SHEN Bin

        (Jiangsu Jian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yin 214433, Jiangsu Province)

        第7篇: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銜接定位;個性發(fā)展;語文教學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研究了幼小銜接的問題,在1996年頒布了《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要求幼兒園應和小學互相配合,緊密聯(lián)系,注意兩個階段的銜接問題,2001年頒布的綱要中則明確了幼兒園和小學銜接的內容。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解決幼小銜接中語文教學的問題,需要認清這一階段語文教學的特點,加強幼兒園和小學課堂的銜接。

        一、幼兒園向小學過渡語文課程銜接定位

        幼兒園教學作為孩童接受基礎教育的第一階段,一般以游戲為主要形式,課程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態(tài)度、興趣、情感、能力等內容,課程中滲透著語言、社會、藝術、科學、健康五個領域的內容,而小學課程則將各個領域學科獨立出來,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兩個階段在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實施組織上有較多差異性,也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幼小語文課程銜接是把幼兒園和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經驗有機結合,互相承接,保持兩個階段語文教學的持續(xù)性。所以,在幼小語文銜接上應重視兩個學習階段上的差異,體現(xiàn)五化理念的教學特點。

        1.課程內容生活化

        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基礎是認知的發(fā)展,兒童只有當能把相關語句標志的事物從環(huán)境中分離出來才能掌握相關的語句內涵,兒童語言發(fā)展取決于兒童生活和知識的互相作用。所以在幼小語文銜接過程中不能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應將語文知識和社會知識相結合,讓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和認知能力成為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反過來語文的發(fā)展也會促進兒童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是兒童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轉換的時期,幼小語文課程銜接也是為了順利達成這一目標。讓兒童了解書面語言知識的內容,通過識別圖形、物體、符號為認字打好相關的基礎,通過游戲、繪畫、手工活動為兒童寫字打好基礎,并做好相關方法技能,情感態(tài)度的指導。

        2.課程實施活動化

        幼小語文課程銜接應注意教學方式的游戲化或活動化。幼兒園教師在語文課程實施中,既要傳授專門的語文內容,也可以開展和語文教學有關的活動,在游戲和活動中多讓兒童和書籍接

        觸,接近書面的語言,培養(yǎng)他們對閱讀書籍的熱愛。在活動過程中,兒童通過觀察符號,圖形可以大大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由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較重視語文學習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所以在幼小語文銜接課程中也應增加間接教學的比重,營造適當的物理環(huán)境,寓教于樂,動靜結合,把枯燥的知識變成直接生動的情感體驗,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課程評價的多元化,采用持續(xù)評價的方式,建立成長檔案袋,強調兒童學習情感態(tài)度領域的發(fā)展,關注兒童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等內容。

        二、幼兒園向小學過渡語文課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尊重兒童個性發(fā)展的差異性

        處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有一定差異,兒童進入小學后就進入了正規(guī)的課程學習,小學語文課程的內容是對抽象文字符號的掌握,但這一階段兒童的邏輯分析能力并不那么強,每個學生之間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幼小語文銜接課程中要充分尊重兒童個別的差異性,不能要求每個兒童都達到規(guī)定指標,重視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加強單獨指導,幫助每個兒童在自有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并配合適當靈活的評價方式。

        2.平衡協(xié)調語文教學目標

        為了切實提高幼小銜接中兒童的語文能力,在這一階段語文教學中應針對兒童語文學習的難點、重點,培養(yǎng)兒童的聽說讀寫能力。比如,在聽說方面,為使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習慣,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兒童通過對一些兒童文學作品的聽、說、討論,增強兒童的理解能力,通過看圖講述、小話劇、木偶劇等活動,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溝通,激發(fā)兒童學習興趣和口頭表達的自信心。在識字方面,可以培養(yǎng)兒童分析、觀察、比較的能力,有計劃地讓兒童觀察實物、圖片,引導兒童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差異,促進兒童進入漢字學習后對漢字字形的分辨能力。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幼兒向小學過渡,在語文教學工作中還要充分利用其他各種教學資源,盡量選取一些適合這一時期兒童的較淺顯又貼近生活的內容,豐富課程內容。總之,幼兒向小學過渡的語文教學工作有較多特點,為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順利銜接,應通過多種途徑結合的方式,關注兒童的個性化需要,實施科學穩(wěn)步的過渡方式,幫助兒童順利過渡到新的學習階段。

        參考文獻:

        [1]楊曉萍,李子建.幼兒園與小學語文課程銜接的研究[J].調查與研究,2008(7).

        第8篇: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性;措施;素質教育

        有效教學是素質教育下廣大教學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教學目標,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著效率低下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低下,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語文成績,同時還會浪費教學資源。在人們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就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對于提升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必須要改變原來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調動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具體而言,筆者認為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二是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三是豐富教學形式;四是善于營造課程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五是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善于運用教學設備。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在新形勢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在新形勢下教師要想實現(xiàn)有效教學就必須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所謂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教師要認識到以下幾點:一是小學語文的教學主體是學生;二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三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教學素質。

        (一)小學語文的教學主體是學生。長期以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人們普遍以為小學語文教學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毫無疑問這是一種錯誤的思維,在這種錯誤思維的影響下,使得教師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是圍繞著教師來進行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真實需求就不會被人注意。小學語文教學就不可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筆者認為實現(xiàn)有效教學必須要認清學生自己的真實需求,只有充分掌握了學生的真實需求才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

        (二)小學語文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要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來實現(xiàn)有效教學。如果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素質。小學語文教學的形勢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教師要相適應時展變化的要求,就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素質。在平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來進行學習。學??梢酝ㄟ^與外校合作,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這樣教師自身的眼界也會得以拓展。

        二、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不是一層不變的。在平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要結合教學任務的安排和學生自身的特點來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關鍵是要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建立在對學生特點的充分把握的基礎上的。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項目教學法來進行教學。

        項目教學法就是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把一個完整的教學項目分成幾個子任務分給各個小組,有各個小組來實現(xiàn)教學。項目教學法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實現(xiàn)有效教學。

        三、豐富教學形式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教學優(yōu)勢。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限于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任務的安排來選擇教學地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巧妙地運用教學模型,通過展示教學模型來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從而鞏固所學知識。

        四、善于營造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營造課堂氣氛。要通過營造課堂氣氛來使得學生可以更加容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課堂氛圍的營造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所謂營造課堂氣氛,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充分把握教學內容和特點。課堂氛圍的營造主要是基于教學內容來營造的,此時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就至關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認真?zhèn)湔n,掌握教學內容;二是要善于提問,引出話題。課堂氛圍的營造通常是通向學生提問來引出的,此時合理提問就顯得非常重要。筆者認為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把握兩點,首先是這個問題與教學內容有關,其次是這個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成功營造課堂氛圍。

        五、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善于運用教學設備

        課堂時間的安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實現(xiàn)有效教學,必須要對課堂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小學語文課堂的安排,筆者認為主要是兩部分小學教師自身的教學部分,還有就是學生討論自學部分。針對課堂時間的安排要協(xié)調好這兩部分。善于運用教學設備,主要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來進行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是在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時候要正確把握教學設備同教師的關系。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實現(xiàn)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詳細分析了實現(xiàn)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五個措施。筆者認為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前提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是要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參考文獻:

        第9篇: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以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為立足點和出發(fā)點,通過深入研究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趨勢,以期為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語文學科作為中小學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在中小學的整個學科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語文學科的學習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鑒于此研究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論以及現(xiàn)實意義。

            一、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已經持續(xù)多年,然而改革并沒有帶來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明顯提升,目前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如下:

            1.教學內容脫離生活

            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一個最大不同就是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語文的教學應當緊密聯(lián)系生活,通過消除生活與語文教學之間的壁壘來提升教學效果。但是研究中小學的語文課本內容就會發(fā)現(xiàn),中小學的語文教材內容生活氣息并不濃厚,這種情況不僅造成了中小學生對課文內容難以理解,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了其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傾向于關注與自身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尤其如此,脫離生活實際的教材內容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例如小學課文中有陶罐與鐵罐這節(jié)課,鐵罐認為自己堅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當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鐵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卻毫發(fā)無損并成了文物。這節(jié)課的本意是告訴小學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但是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該道理的認識并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原因就在于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的生活中根本沒有鐵罐與陶罐這兩種事物。與此同時教材的內容與中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如果不一致的話,很容易造成中小學生認知上的分裂,進而對其人格的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

            2.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向的、灌輸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手段的單一導致教學效果的不盡如人意。中小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都決定著語文教學應當多樣化,忽視這種客觀規(guī)律的教學手段不然不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填鴨式的教育不僅僅難以實現(xiàn)中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相反還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與此同時老師說教式的授課方式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具有不利影響,學生總是處于一個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其自身的想法往往會被淹沒在老師傳遞的信息當中。

            3.教學評價僵化

            以考試成績這一指標來評價中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是目前絕大多數中小學校的做法,不可否認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考試成績的重要性,這也是眾多中小學為自己教學評價所找的借口。但是應該看到,這種單一的評價指標并不能衡量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的高低,畢竟知識的掌握僅僅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內容之一,而非全部,語文教學的其他功能,例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等,單一的以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做法,必然會導致教學目的的扭曲。

            二、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趨勢

            鑒于中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要性,盡快采取有效措施來改變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已是刻不容緩,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應把握以下幾個趨勢:

            1.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做到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論教學與中小學生的生活互為印證。具體來講就是通過尋找教學內容與中小學生生活的契合點,來使教學內容與生活進行有效融合,這樣可以大幅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小學語文課有這樣一個課文小馬過河,講述的是一匹小馬要渡過一條小河,但是卻不知道河水的深淺,于是就問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結果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使得小馬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之中,沒辦法就去問自己的母親,母親告訴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淺,必須自己去嘗試。語文教師在講授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生活化的任務,來學生去自己去探索,親身體會小馬所悟出的道理,從而使得語文的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語文教學手段多元化趨勢

            中小學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可以結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也可以采用游戲、講故事等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語文堂上充分、合理地運用各種圖片,學生見其形,看其色,聽其音,把語言和形象、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學生多種感官參加記憶,多種渠道輸入信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更加牢固和準確,語言技能更加熟練。

            3.語文教學評價模式動態(tài)化趨勢

            這種趨勢是由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所決定的,語文的學習終極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以及寫作技能,而這兩個指標,尤其是語言的運用是很難通過成績評價來實現(xiàn)的,鑒于此應根據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來不斷地調整語文教學評價模式,使之與語文教學的不斷發(fā)展保持一致性。

            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既需要理論上的突破,同時也需要實踐層面的不斷創(chuàng)新,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應在把握語文教學一般規(guī)律的基礎上,結合學校自身的教學現(xiàn)狀靈活變通,畢竟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還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沒有現(xiàn)成的經驗以及模式來借鑒,中小學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應在把握語文教學的三個趨勢條件下進行適度創(chuàng)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梁文菊. 關于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 考試周刊,2011(18).

            [2] 咸高軍. 中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管窺[J]. 小學時代,2010(3).

            [3] 孫麗卿. 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新課程[J]. 教育學術,2011(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高碑店市| 密山市| 米脂县| 深泽县| 克拉玛依市| 北票市| 庐江县| 容城县| 元谋县| 新疆| 巴彦淖尔市| 白朗县| 文水县| 深泽县| 阜新市| 南郑县| 南乐县| 蒙山县| 砀山县| 贵德县| 沁阳市| 阿克陶县| 南木林县| 香港| 华蓥市| 盐城市| 伊金霍洛旗| 平南县| 宜宾县| 都匀市| 石楼县| 深泽县| 专栏| 马边| 孝昌县| 渝中区| 哈密市| 荥阳市| 独山县| 思茅市| 吉水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