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村的發展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鄉村旅游 本質特征 文化旅游
在中國,隨著政局的穩定,改革與開放的進一步放寬,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賺錢的機會
也越來越多,旅游業在其他行業的帶動下,也是得到了絕佳機會,獲得了蓬勃發展。鄉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優勢,異軍突起。當然,在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因仍處于摸索階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總的來說,前景還是可觀的。
1鄉村旅游的相關認識
1.1鄉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鄉村旅游特指在鄉村地區開展的,以特有的鄉村人居環境、鄉村民俗文化、鄉村田園風光、農業生產及其自然環境為基礎的旅游活動,即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動屬于環境旅游范疇,以具有鄉村性的人文客體為吸引物的旅游活動屬于文化旅游范疇。所以,鄉村旅游包括了鄉村性的環境旅游和鄉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鄉村地區開展鄉村旅游活動,活動內容究竟是以環境旅游為主,還是以文化旅游為主,取決于該地區的本質特征。
1.2鄉村旅游本質特征的認識
鄉村旅游始于法國,其最初的發展是歐美度假旅游發展的一種空間選擇。始于一群貴族到鄉村度假,品嘗野味,乘坐獨木船,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通過這些活動,他們重識了自然,加強了城鄉居民之間的交往。后來,各國相繼有了鄉村旅游。至20世紀80年代后,歐美鄉村旅游已走上規范發展的軌道,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和越來越大的發展潛力。
2 鄉村旅游的市場開發
開發農業旅游資源,主要是對農事活動、農村部落、農民生活、農業生態、農業收獲物等農村事物進行開發。分析各省的發展農業旅游的條件,包括發展農業旅游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農業特色優勢和客源優勢等,為區域農業旅游開發提供了依據。進行鄉村旅游的開發有多重意義。
2.1鄉村旅游開發的意義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且從另一面也圓了都市人的綠色夢,亦豐富了我國生態旅游的內容;符合我國旅游產品結構化調整的客觀要求,是旅游開發形式轉型的新探索。
2.2鄉村旅游市場特點
就國際市場而言,旅游業市場已發展成熟,已形成了“觀光(感知)、度假(享受)、專題(認知)”三合為一的旅游產品復合體。即鄉村旅游具有田園觀光、休閑度假、自然生態和民俗文化專項旅游的綜合功能。
就國內市場而言,因國內旅游市場起步晚,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絕大多數鄉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較低價位的消費水準、較低檔次的旅游服務和較低層次的精神感受,對旅游景區、農業生產的收獲活動和傳統節慶活動具有極大依托性。但對自然環境的天然性、純凈性、優美性要求越來越高,對人文環境的古樸、新奇、“鄉土味”、“民族味”的呼聲越來越強,作為旅游目的地,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備條件。
2.3鄉村旅游需求趨勢
單說國內,對鄉村旅游產品的需求仍表現出明顯的需求層次初級階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觀光——休閑娛樂階段,表現為鄉村旅游產品類型單一,產品粗糙,經營粗放。當然,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旅游正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國內旅游多極化趨勢和旅游消費個性化發展趨勢正旺,國內鄉村旅游也正向著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購物和度假于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國內的需求層次也在不斷提高。總體來看,當前鄉村旅游需求呈現多元化、多樣化、特色化的發展趨勢,游客對環境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的多功能、復合型鄉村旅游產品的需求日漸旺盛。
就旅游產品而言,鄉村旅游是一個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活動,是系列產品的集合,是一個產品集,它所提供給游客的旅游產品,可以是復合型的,可以是單功能型的,能夠很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消費者。也就是說,不同區域、不同群體對鄉村旅游產品都會有一定的需求,所以鄉村旅游開發和建設面對的是整體的旅游消費市場,應根據個性化需求分層次進行開發和建設。
2.4鄉村旅游產品的規劃與設計:以案例研究為主
有的專家,如王仰麟、祁黃雄,借鑒區域旅游規劃的一般流程,結合農業開發實踐,對區域觀光農業規劃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進行了探索,即在對市場、區位、自然、社會經濟、農業基礎、旅游發展基礎等開發條件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確立了規劃區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進行總體布局和功能區分,并對觀光農園進行了CI形象設計。
而章錦河等專家分析了安徽黑多縣宏村古村的情況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題口號、視覺形象、行為形象進行了方案設計,另有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就西雙版納膠園農場度假區、南京湯泉農業科技師范園、昆明市呈貢縣觀光農業、廣州市郊滿山農莊進行了旅游規劃的案例研究,進一步豐富了鄉村旅游規劃的研究內容。但這些案例研究的缺點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歸納總結水平上,缺乏理論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較簡單。
3 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1存在的問題
發展策略是我國鄉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熱點,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我國目前觀光農業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即觀光功能、區位功能設計簡單、重復,缺乏特色;農業基礎薄弱,資金投入不足;我國農村人口過多,客源市場有限;生態環境和景觀的破壞;觀光農業園土地使用的非農化傾向突出等。對此,我們既要堅持持續發展,又要根據現實分階段發展;既進行生態消費,又要注意生態保護;既要促進農業用地的合理流轉,又要保證農業土地的正確使用方向等相應的對策和主張。
3.2相應的對策
如以旅游城市為客源市場的鄉村旅游開發,我們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離退休職工、周末工薪階層、城市學生和自城市輸出的外國游客等幾個富有潛力的市場,開發農業旅游、鄉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談到的,可以把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和諧相融”作為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來講。
都市文化屬于先進文化,其對傳統文化的吸附與沖擊可想而知,舊難敵新,現代文化的魅力難以抗拒也不應抗拒,要發展就得接受新事物,鄉村旅游也不例外。鄉村旅游從業者應有超越農耕文化社會階段的現代意識,既是農耕文化“戲中人”,又是農耕文化這場戲的“導演”,清醒地抉擇兩種文化的精華,使其有主賓、分主次地熔鑄與鄉村旅游大地上。 當然,要搞好鄉村旅游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其前景還是廣闊的。它投資少,風險小,是一項創意到位即可“點石成金”的旅游項目。
參考文獻:
[1]潘新華,劉平安.延安旅游業的發展途徑.改革與戰略,2005,(138):28.
[2]馬彥琳.環境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旅游學刊,2005,20(1):63.
[3]陽芳.國內會展旅游的發展形勢與戰略選擇.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40(40).
關鍵詞:鄉村區域;發展規劃;景觀改造
對鄉村區域的景觀進行合理的改造,從長遠上講是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對此將怎樣進行合理的鄉村景觀的改造,并且能夠促進鄉村區域的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其生態環境的改善,確保我國鄉村區域與城市的發展協調。文章會基于鄉村景觀涵義之上,探索對鄉村景觀進行改造的社會價值,進而在設計規劃園林景觀時滲入鄉村區域的景觀設計。
1 鄉村區域景觀的概況
1.1 涵義
鄉村景觀是在鄉村的區域內,其自然、經濟、人文等方面的綜合呈現。根據我們所處的環境可以分為自然、城市和鄉村景觀,相對來說,鄉村景觀是有特e之處的,其原因是,從景觀上看,其與其他兩種是類似的;從地理上看,鄉村其居住環境是相對于城市而言的;從生態上看,鄉村景觀受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比城市景觀小。
1.2 構成
鄉村的景觀是由自然和人文兩個景觀構成的。鄉村中的自然景觀,是沒有受到人們生產生活影響的區域,這類區域能夠直觀的呈現出此鄉村區域的自然風光,但是伴隨著社會工業化的持續發展這樣的自然風光存在的概率很小了,現在我們所說的自然景觀是相對來說受到的影響小,仍有原始風光的景觀;鄉村中的人文景觀,是在自然和人們生產生活相互影響之后產生的景觀,其中人們的生產生活占主要影響,其形成會具有當地的特色。
1.3 原始特點
1.3.1 生產性。在最開始人們進行景觀改造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生存,期望能夠對環境進行改造來換取更大的價值。
1.3.2 自發性。鄉村中的景觀改造都是個人自發的,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或設計方案,在這一點上是和城市景觀有很大的不一樣的
1.3.3 地域性。在對鄉村的景觀進行改造時雖然是自發的行為,但是其還是會受到當地特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影響的。所以我們會看到在不一樣的地方其景觀也會不同。
2 現實價值
在農業時期,人們是需要通過自然環境來獲得生產生活資源,來滿足那時人們的基本生活,所以,人們對當時的鄉村景觀的改造不是從美觀的想法上進行的,僅僅是想要確保自己能更好的生存,這一因素是人們對鄉村景觀進行改造的最大動力;工業時代,伴隨著工業文明發展的時代的到來,城市環境受到的影響很大,受到的破壞程度相對于鄉村來說嚴重的多,這時鄉村環境的重要性漸漸的比較出來了,其呈現的價值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3 意義
在進行園林的規劃中將鄉村景觀的納入其中,進行合理的景觀改造,慢慢的把鄉村景觀建設成城市的景觀公園,進而減少城市人口增長的壓力;在鄉村進行景觀改造時要充分的運用藝術手段,進行加工,并學習西方國家鄉村的景觀改造的先進思想,促進我國現代田園景色的改建;鄉村的景觀在隨著不同的季節變化時呈現不同的景色,在進行改造時要確保這一動態過程的呈現,改造者要抓住其在自然狀態中的特征進行規劃設計,確保鄉村的景觀充滿活力;鄉村景觀有獨特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鄉村風光都有著各自本土的特色,在進行景觀改造時要充分的來考慮這一特點,在這些本土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氣息的基礎之上加以施展,改造能為不失當地特色的鄉村景觀;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很少接觸農活,在進行景觀的改造時要注重不能丟失農業方面,使都市里的人們能夠更加真實的體驗鄉村生活,懂得勞作的不易;在進行鄉村景觀的改造時,不單單要考慮到經濟層面還要考慮到生態系統,將鄉村的景觀進行改造時要充分的結合風景園林,這樣會減少景觀改造給當地居民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
4 景觀改造
4.1 保護其生態環境
對鄉村區域景觀的改造要依據自然環境狀況,不能破壞其生態系統。在進行景觀規劃時單單要考慮城市的環境,還要考慮到鄉村環境是否收到了影響。同時要了解鄉村區域的生態特點,這樣才能更好的確定對其景觀改造的定位,才能更充分的挖掘其改造的潛能,制定出符合長遠發展的改造項目。
4.2 尊重當地人的需求
在鄉村區域居住的人群是要長時間在此居住的,在進行景觀改造時要充分的考慮當地居民的需求,不能影響到他們的生產生活。當景觀改造后的環境與當地居民的需求相符時,能夠調劑當地居民的生活趣味,改變他們現有的生活方式,如,建立小型的景觀廣場,增加村民的休閑娛樂生活。
4.3 凸顯當地特色
當地的鄉村特色是要在進行景觀改造時充分考慮的因素,要基于村民其生產生活的基礎上,根據當地特色,就地取材,進行改造。但是進行改造時一定要注意不能破壞當地的傳統文化,不能為了改造破壞了鄉村的生態系統,得不償失。
4.4 可持續的發展
隨著工農業的持續發展,其對鄉村區域的資源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要是其造成的影響能夠在環境自我調節能力的范圍內還好,要是超出了調控的范圍,其對鄉村區域的環境和生活其中的居民的影響是無法預測的,所以要進行景觀改造時一定要注意其能否進行可持續的發展。
5 結語
伴隨著近年來經濟水平的持續進步,我國在對經濟的建設時越來越重視對園林景觀的設計,其著重點也在慢慢的更趨向于鄉村的景觀的改造,鄉村是人們居住的最基本環境,還存在正較為完整的自然風光。當今,我們在規劃園林風光時將鄉村景觀滲入其中,這在一定意義上不單單促進創新思路的形成,還保護了鄉村風光。所以我們在今后進行鄉村的景觀的改造時要充分考慮這一方法,使其對鄉村的景觀改造的更合理。
參考文獻
[1] 馬克?安托羅普,鮑梓婷,周劍云.歐洲的景觀變化和城市化進程[J].國際城市規劃,2015(03):19-28.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01
一、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夠、法律不完善
因為受到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與制約,使得傳統管理理念在農村的經濟管理當中根深蒂固,并因此導致我國農村的經濟管理現狀非常不樂觀。除此以外,人們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農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甚至有部分農村基層管理人員沒有重視土地承包制度的重要性,認為其對于經濟的發展影響不大,并且在實際的農業經濟管理活動中不夠積極,處理事情的時候也都是應付了事。除此以外,在農村的經濟管理工作當中,還包含著非常多的內容,例如農民負擔、農村財務等。在這些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都需要有國家政策的扶持,不過,由于農業經濟管理方面的法律相對較少,使得很多因為土地承包合同所導致的糾紛也就很難得到有效的解決,使得整個經濟管理的工作開展受到了嚴重阻礙。在實際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當中,農業經濟管理當中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債務沉重問題。如果農村債務沉重,那么將會對整個的農業經濟管理產生影響。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作用,導致我國部分地區的財政收入比較低,甚至還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問題,與此同時,在許多農村基層單位中,還存在新債與借債的現象。各類債務活動導致整個的村級管理部門經費都比較緊張,難以真正調動起基層管理者的工作熱情,并因此而對農村的經濟造成消極的影響。
(二)農村土地規模過小
就針對于目前的農村工作來說,其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土地經營的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小,例如就針對于部分丘陵地區而言,其所采取的依然是以零散經營為主的方式,導致大型機械通常難以運作,進而強化了區域的勞動強度,減少了勞動收益。這樣一來,不但會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制約,同時也會影響到農民工作的積極性。除此以外,就針對于近幾年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提出了扶農、支農的口號以后,農民大多都不希望將自己的土地轉讓給承包者,造成農村經營規模難以擴大的問題,并影響了農民的收益。
二、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的影響作用
(一)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通過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業經濟管理,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通過農業經濟管理,來充分結合目前農村的實際經濟情況,形成一種順應經濟需求的發展形勢,為農村經濟的進步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也能夠讓農村經濟可以更加規范、科學的發展。此外,合理的制度能夠有效的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并對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確保農村經濟的快速進步。
(二)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就針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來說,農業經濟管理能夠為其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并以此來明確農村經濟的實際發展方向,讓農業的發展能夠更有目的性,明確了農業在市場當中的地位,更好的幫助我們找準農業的發展方向。
(三)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解決制約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通過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并且能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來對農村的未來進行科學的發展規劃,進行資源的全面整合與運用,以此來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
三、現代化農業建設背景下的經濟管理策略
(一)制定并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
謀局噬俠此擔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和農村經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通過科學的制度,來進行農村經濟的管理約束,需要緊隨時代的發展腳步,摒棄老舅的管理方式。就針對于體制的建立來說,其最主要的,是讓農民群眾可以對農業的發展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樣一來,就能夠實現農業結構的快速轉型,并推動經濟的優化與進步。就針對于農產品方面來說,則需要我們通過運用相應的加工手段,來對農產品的外觀加以改變,提高銷售市場的廣闊性,豐富產業鏈,確保各個生產環節的安全性,并科學的維護農民群眾的利益。
(二)立足農民群眾,多種方式融資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作為推動社會發展,實現國家進步的關鍵,經濟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只有為其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撐,才能夠真正實現農村經濟的科學管理與發展,不過,就針對于實際情況來說,政府的投資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們不僅需要政府對其進行撥款援助,還要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此外,應當積極吸引社會上的各種企業,來強化對農村經濟的投資,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更好的推動新農村建設,同時也能對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加以處理,為資金困難的群眾提供幫助。
(三)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
如今,我國正處于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當中,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強化信息化管理,來將農業與科技充分的結合起來,從而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從而為農民群眾實現創收。通過建立電子信息平臺,來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加以完善,并通過平臺,來進行信息的整合與處理,以此來實現信息和資源的科學共享,并依據相應的數據,來對其進行科學的規劃,對市場需求有一個全面的掌握,促進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建立高素質的農業經濟管理隊伍
關鍵詞:房地產經濟;存在問題;未來發展
房地產經濟是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內容,房地產市場是整個市場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向宏觀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和中堅力量。本文就講述了房地產經濟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走向。
一、房地產經濟中存在的問題
(1)規劃脫離市場。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出讓城鎮土地使用權,其地塊的選址、規模、范圍和時機的選擇,應該是南市場的需求決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的供給決定的。但是,現在我國不少地方政府把廠房、住宅、交通、商業區、環衛等預先規劃實施好,然后以優惠條件吸引投資者、居民戶來投宿美其名曰“筑巢引鳳”,這種做法雖然也有成功的,但是不成功者居多,這說明脫離市場實際需求的盲目“筑巢引鳳”是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實際上這是產品經濟“以產定銷”的翻版,政府在這個問胚上的正確做法是只能按照需求決定供給的原則,進行規劃協調,才能使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運行保持一種良性狀態。
(2)調整脫離市場化。在市場經濟中,產業結構的變動是平均利潤規律作用的結果,市場導向既有盲目的一面,又有合理的一面,政府的理性思考是尊重其合理性,調整其盲目性。在地產市場中政府利用批租權實現其一定經濟發展階段上的優化產業結構,發揮城市集聚經濟的功能。現在的問題是,或者不顧投資者的經營方向,下命令定指標,誰出高價就批租給誰;或者不尊重投資者的市場取向,強行改變投資方向,片面追求高技術、高消費的高層次產業。
(3)地產市場不成熟。土地本身不是商品,在市場經濟中它的價格不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所決定,而是地租的資本化,也就是由對土地的投資收益率決定,并受供求關系影響。有兩個問題顯得很突出:①盲目的高價行為表面看來,地價高的國家總是收益大,其實不然,按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地價過高會使房地產業投資或成本上漲,商品房價格上漲又會限制生產和消費這反過來會導致經濟萎縮和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因此,盲目性的高地價對經濟增長并不利,是一種非理。②行政和政策上的需要,競相壓低土地價格,這帶來了土地投資的盲目性,實物地租的無謂流失,這種行為暴露的是現行政治體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4)經濟泡沫和金融風險。房地產泡沫是由于虛擬需求的過度膨脹造成的價格水平相對于理論價格的非平穩性上漲,泡沫可分為安全區、警戒區、危險區、嚴重危險區四個階段,安全區的泡沫通常有積極作用,而危險區與嚴重危險區的泡沫則具有明顯的負面作用,地產泡沫的破裂還產生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房地產過熱,必然形成泡沫,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升很容易產生虛假需求信息,影響開發者和消費者的預期,而且虛假需求造成的過度供給,又會形成新的房產積壓,給整個國民經濟帶來大而長期的負面影響,房地產金融風險不僅影響著房地產業和房地產金融業的穩定發展,而且當前房地產業己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整個金融業和國民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也至關重要。房地產金融風險不僅包括單項業務、單個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也包括整個房地產金融體系的風險。
二、房地產經濟未來發展的走向
(1)合理規劃建設用地,搞好“城市經營”。很多人認為“城市經營”就是“炒地皮”,地方政府單純通過土地出讓增加財政收入,以房地產開發拉升GDP,這種簡單的“城市經營”理念不符合科學的發展觀。房地產開發項目有的是短期通過出售直接獲利,比如商品住宅、小商鋪等;有的是長期出租或經營獲利,比如大型商場、寫字樓等;有的是通過其他經濟行為的加入而長期獲利,比如工業廠房、娛樂用房等;有的則作為公共設施本身沒有獲利能力,但卻提升了城市形象、品味,吸引資金或客流前來投資置業或旅游觀光,使城市經濟收入增加。
(2)將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化。在未來的幾年里,市場理性將逐漸回歸。畢竟房地產開發是作為城市建設重要的參與者城市運營商很多,而房地產消費屬于長期使用的大宗物品,盲目不得,從當前城市居民的經濟實力和市民購買力分析,只要經濟形勢保持平穩增長和樓市不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樓市就不會倒掉。近期,國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加強了對房地產的調整,這種調整并不是指樓市崩潰,而是引導房地產業進人一個成熟理性的穩定發展期,將涌現越來越多的性價比優越的產品,市場將逐漸走向成熟化。
(3)將地價趨于合理水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有必要加強宏觀調控,借助規劃、計劃、行政、法律和經濟等宏觀調控手段,適當調整地產價格,使之趨于一個合理的水平,引導和保持房地產市場繁榮穩定發展是十分必要和必須的,這是因為,房地產業是一個土地與金融兩種要素緊密結合的特殊產業,土地是一種極度缺乏供給彈性的要素,而金融資源則是理論上可以無限供給且極具流動性的要素,一旦房地產業深入投機要素,將會在短期內形成經濟泡沫,如果房地產市場資金鏈突然中斷,泡沫經濟將會立刻崩潰,自然將會給關聯產業及整個城市發展帶來致命破壞。
關鍵詞: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0)010-191-01
1、目前我國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的現狀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重點放在工業和城市發展上,忽視了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造成了現在城鄉建設的差距較大和人員的貧富差距也比較大等嚴重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利民的措施和政策,并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農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由于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繁多、農村面積分布比較廣,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那邊的基礎設施薄弱包括水電、通訊設施、交通設施、居住環境等等根本不能滿足農民的需要與城市差距較大。
2、我國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目前面臨的問題
2.1 財政投入的缺乏和管理維護比較滯后
長期以來,國家和政府進行投資建設市政公共設施的地方主要是圍繞著城市建設,而忽視了農村設施的投資和建設。在農村由于農民收入普遍偏低,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投入建設的能力欠缺,特別是一些貧困縣、鄉財政比較困難,有時連溫飽問題都沒解決,更不可能把資金投入到市政公共設施建設中,所以在農村市政公共的設施比較落后。
目前,市政公共設施的投入資金主要依靠國家的投入,由于在市政公共設施管理和維護上的機制不健全導致了維護的資金短缺。在使用上,由于是公共的設施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的責任不明確,保養和維護的費用也比較高,設施的產權也不清晰。在使用過程中,隨意使用公共設施不愛護、不維護導致了市政公共設施建成后使用壽命變短、設施嚴重損毀等。
2.2 農村的地域差異性和設施發展的均衡性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在各地農村市政公共設施的水平也各不相同。比如說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使得周邊農村的市政公共設施做的比較完善。而在中西部地區由于經濟水平比較落后,而市政公共設施也相對比較不完善。從農村的發展上來看,農村的需求也要一步一步向高級發展。首先要先解決經濟問題,只有農民解決了衣、食、住、行的基礎問題后才會考慮更高層的生活條件、環境的優美和生活的舒適。如果連基礎問題都沒解決好就去創造美好的環境、良好的設施這是不現實的。
3、我國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的重要意義
3.1 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和環節
由于中國的人口眾多,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農村,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把重點轉移到農村建設當中,增大對農村建設資金的投入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和居住條件。目前來說城市和農村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生活條件、居住的環境和水平上。建設新農村時要加強農村的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水平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為農民謀福利、辦實事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3.2 建設新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新農村的建設離不開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它與農民的生活相關聯,只有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比較完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會跟著提高。現代農村的文明程度也體現在市政公共設施完善的程度上,加大設施的投資力度、投資規模和建設水平,在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能讓農民享受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目前由于城市建設比較完善、交通比較發達、媒體信息傳播速度較快,使農民都比較向往城市生活。由于農村的市政公共設施相對落后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膨脹,產生各種城市問題。只有促進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才不至于讓更多的人涌向城市出現城市低質量化的問題。
4、對于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的一些意見
4.1 增加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的投入資金和后期的維護管理
在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中,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增加政府的財政投入,這樣才能解決在市政公共設施建設中最主要的資金籌集問題。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建立一定的規范制度調整財政的結構支出,按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市政公共設施建設中,推動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的發展。還要積極吸收社會資金投入,改善投資金融體制,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最終的受益者是農民,調動農民投資積極性,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應該是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要讓農村市政公共設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要把重點放在管理和維護上。
4.2 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民迫切期待建設一個新農村,加快農村的發展,縮小與城市之間的差距。農民應該在農村市政公共設施建設中積極參與,大膽探索和實踐,及時總結經驗。農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只有激發自己創新美好家園的意識和激情,全身心投入到改造建設的氛圍中,提出各種寶貴意見和策略,才能對建設好自己家園提供更多的創意,建立更美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N],經濟日報,2009,8(25)
[2]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根據會議安排,由我就xxx鎮全域旅游發展工作作表態發言。
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是我區踐行“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是建設大花園、打造康養城的重要內容。xx鎮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休閑農業觀光園所在地,近年來,堅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農旅融合的新業態已初步形成。截止目前,入駐現代農業園區26家農業企業,一半以上已加入農旅行業。全鎮注冊農家樂17家,民宿9家。2017年,累計接待游客58萬余人次,同比增長9.4%。
成績只代表過去,未來任重而道遠。圍繞區鄉村振興戰略,鎮將迎來更好的發展前景和機遇,為此,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以“八百工程”“六大行動”打造大花園專項行動為契機,牢牢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集思廣益、科學謀劃,強勢推進,爭當全域旅游發展的排頭兵、領頭羊。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
關鍵詞:貧困生;非貧困生;就業期望;用人單位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20-0115-02
就業期望是指人們對自己未來職業的期待和愿望。大學生的就業期望是他們自身具有的與就業有關的觀念傾向,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職業選擇、職業態度、職業精神和職業行為,影響著他們職業素養的提升以及就業崗位的獲得和保持。
據教育部統計,當前我國高校貧困生總數己超過600萬,占在校學生總數的20%至25%,其困生占在校學生總數的8%至10%。受自身條件和社會資源的限制,加之就業市場機制還不健全以及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貧困生在就業上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已有研究表明,貧困生就業率一般要低于全校平均就業率約10個百分點,[1]低于非貧困生就業率17.6個百分點,[2]同時,與非貧困生相比,還呈現出簽約時間明顯滯后、簽約率明顯偏低、就業崗位明顯偏差等特點。[3]高校貧困生的這種就業形勢和特點給我國就業工作相關部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當前大學生就業期望值過高是人們普遍認同的事實,而就業期望值與實際就業存在著差異,并且這種差異的大小對畢業生的成功擇業,工作的穩定性及發展,就業的心態以及心理調節能力均產生較大的影響。[4]用人單位期望是大學生就業期望的核心內容,是衡量大學生就業期望值的重要因素。為此,在貧困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的今天,筆者選擇從用人單位的視角來探討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就業期望的差異問題。
一、研究過程與方法
1.準備階段
2013年5月~8月,編制、修改、補充、完善網絡問卷,對后臺數據庫進行測試和完善。
2.宣傳發動和調查實施階段
2013年9月,課題組將網絡問卷放置到高校就業信息網顯眼位置,并通過學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研室開設的全校性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能力拓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大學生誠信教育”等課程,以及輔導員、專業教師、宣傳公告欄、班級QQ群、班會等途徑大力宣傳發動大學生主動上網填寫問卷,確保樣本量,既要有較多數量的一本和三本學生都參與進來調查,又要有較多數量的大一到大五各年級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調查。2013年10月開放網絡問卷供大學生答題。
3.數據收集階段
2013年10月15日,關閉網絡問卷,同時從后臺數據庫收集、整理和處理調查數據。
二、被試的人口學特征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3312名大學生參與調查,有效問卷3312個。經過統計分析得出被試的人口學特征:
1.被試性別的人口學特征統計情況
被試性別的人口學特征如表1。
表1 被試性別的人口學特征統計表
類別 男 女
貧困生 658 662
非貧困生 963 999
總人數 1621 1661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在貧困生中,男生為658人,女生為662人;在非貧困生中,男生963人,女生999人。總體而言,在所有3282名被試中,男生1621人,女生1661人。
2.被試專業的人口學特征統計情況
被試專業的人口學特征如表2。
表2 被試專業的人口學特征統計
類別 文科 理科
貧困生 423 897
非貧困生 675 1287
總人數 1098 2184
從表2數據可以看出,在貧困生中,文科423人,理科897人;在非貧困生中,文科675人,理科1287人。總體而言,在所有3282名被試中,男生1098人,女生2184人。
3.被試家庭所在城鄉位置的人口學特征統計情況
被試家庭所在城鄉位置的人口學特征統計情況見表3。
表3 被試家庭所在地區人口學特征統計表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鄉村小鎮 農村
貧困生 80 103 96 185 818
非貧困生 375 324 250 211 840
總人數 455 427 346 396 1658
從表3中數據可見,家庭所在地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貧困生比例要遠低于非貧困大學生,而家庭所在地在鄉村小鎮和農村的貧困生比例與非貧困生比例基本持平。
三、數據管理
使用Excel 2003統計軟件管理和分析數據
四、調查結果分析
1.被試期望單位地理位置情況
被試期望單位地理位置情況見圖1。
從圖1中數據可以看出:貧困大學生期望在西部地區、南部地區、北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就業的均高于非貧困大學生,但期望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要低于非貧困大學生。總體而言,絕大多數被試都愿意選擇在東南部和中部地區就業,而很少有被試期望在西部和北部地區就業。至于有一定比例的被試愿意選擇在中部地區,原因一方面在于中部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比較快,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因為南華大學有70%的大學生戶籍在中部地區。
2.被試期望單位城鄉位置情況
被試期望單位城鄉位置情況見圖2。
從圖2中數據可以看出:第一,無論是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中等城市是他們就業的首選,其次是大城市,而鄉村小鎮和農村幾乎沒有被試愿意去。這可能是因為受大城市工作壓力大和高房價的影響。第二,在中等城市、小城市、而鄉村小鎮、農村的選擇上,貧困生均高于非貧困大學生,而在大城市的選擇上,貧困生要低于非貧困生,表明貧困生要比非貧困大學生要現實些。
3.被試期望單位性質情況
被試期望單位性質情況見圖3。
從圖3可以看出:第一,期望到政府機關就業的貧困生比例要高于非貧困生,而期望到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就業的貧困生比例均低于非貧困生。第二,無論是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大多期望到穩定的政府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就業或者期望到工資待遇更高的外資企業就業,而期望到私營企業就業的只有為數極少的一部分。而現實是能到政府機關就業的不超過畢業生人數的3%,而到私營企業就業的超過畢業生人數的40%。這顯示了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被試期望單位職工人數情況
被試期望單位職工人數情況見圖4。
從圖4不難看出:第一,期望到職工人數為0~50、50~100、100~500單位就業的貧困生比例高于非貧困生,而期望到職工人數為500~1000、1000以上單位就業的貧困生比例低于非貧困生。表明貧困生對單位職工人數的期望總體上要略低于非貧困生。第二,無論是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總體上更傾向于到職工人數更多的單位就業。
5.被試期望單位工作環境情況
被試期望單位工作環境情況見圖5。
從圖5可以看出:第一,無論是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大多數期望到工作環境比較好的單位就業,而很少有人愿意到工作環境非常差的單位就業。第二,期望到工作環境非常好的貧困生比例要低于非貧困生,但愿意到工作環境一般、不太好、非常差的單位就業的貧困生比例要高于非貧困生。表明貧困生在吃苦耐勞的品質上可能要優于非貧困生。
6.被試期望單位的發展前景情況
被試期望單位的發展前景情況見圖6。從圖6可以看出:無論是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絕大多數都期望單位發展前景非常好。這可能是他們深刻體會到單位的發展前景與自己個人的發展前景息息相關,這也意味著他們可能今后會更加努力地工作來促進單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建浩.從就業上解決高校貧困生問題的途徑探索[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7,(3):77-78.
[2]黃建美,蔣林.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與對策[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21-123.
為進一步擴大扶貧小額信貸覆蓋范圍,激勵支持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區域性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合作社與貧困戶合作雙羸、共同發展,解決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致富的遠景目標。省扶貧辦、省銀監局積極推廣盧氏縣、欒川縣等“戶貸社用”方面的一些經驗做法,現根據向兄弟縣學習了解的情況,歸納了以下幾點,供各鄉鎮(街區)、合作銀行實踐中參考:
一、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戶貸社用”的意義
有一定的生產經營規模,主營業務項目前景良好,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合作社,在一定的范圍內吸收有發展愿望、有勞動能力但自我發展能力不夠強、缺乏獨立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入社,通過入社成為合作社正式成員。
合作社吸收貧困戶入社,入社后的貧困戶申報扶貧小額貸款用于合作社發展,貧困戶按照合作社的需要和分工參與合作社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合作社通過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的注入,既得到了發展壯大提升、增強了輻射效應,又通過合作社對貧困戶的帶動、實現了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致富的目標,是一項能起到合作社和貧困戶互利雙羸,共同發展的有效方式。
二、鄉鎮(街區)如何選擇推薦合作社
合作社的培育選擇是做好“戶貸社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前提和基礎,鄉村金融服務組織一定要篩選在工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信用記錄良好,具有一定發展規模和經營能力,主營業務和經營狀況良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誠實守信,無不良嗜好;合作社利用區域性農業資源稟賦,產業輻射帶動能力較強,且具有較強的帶貧意愿。鄉村金融服務組織在征得合作社合作意向的基礎上,在本轄區范圍內建議推薦貧困戶入社,也可由合作社自己選擇吸收符合扶貧小額信貸條件的貧困戶入社。
三、鄉鎮(街區)如何選擇推薦貧困戶
鄉鎮(街區)金融服務站會商村金融服務部,對符合享受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有發展愿望,有一定的勞動能力,但缺乏較強的獨立發展能力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入社參與合作社共同發展,以期達到更好的實現長期穩定脫貧致富的目標。在征求貧困戶意見基礎上,向合作社做好建議推薦工作,也可由貧困戶自己選擇合作社通過友好協商入社。
四、合作社與貧困戶怎樣建立利益關系
合作社經自我選擇或經鄉村金融服務組織建議推薦的貧困戶,與貧困戶建立正式的合作關系。貧困戶在自愿的基礎上,提出入社申請,合作社要對貧困戶家庭情況采集完整的檔案信息,向貧困戶出具入社證明,頒發《社員證》,建立合作社社員檔案。對合作社與貧困戶入社情況,應向鄉村金融服務組織報備,鄉村金融服務組織也應以一定的方式提供見證。
五、貧困戶如何申請扶貧小額貸款
對正式加入合作社并符合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條件的貧困戶,由鄉村金融服務組織會商合作銀行,按照整村推進工作中實行集體會商研究推薦的方式,落實扶貧小額信貸貧困戶自貸的申報、審貸和放貸的程序辦理。
六、貧困戶申貸的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如何使用
關鍵詞:蕎麥;生產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S5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3-0052-04
蕎麥屬蓼科蕎麥屬雙子葉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起源于我國喜馬拉雅山脈和西南地區,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常年播種面積在100萬公頃左右,平均單產為750kg/ha,總產約75萬噸,面積和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二位。苦蕎為中國所特有,種植面積約30萬公頃,總產約30萬噸。蕎麥是一種小雜糧作物,具有生育期短,花期長,耐冷涼瘠薄等特性,也可間作或套作,是比較理想的填閑補種作物,也是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作物之一。因此,發展蕎麥生產具有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為了摸清我區蕎麥的生產情況,促進我區蕎麥生產發展,筆者就廣西蕎麥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和困難、發展前景與潛力等方面進行了專題調研和分析。
1 廣西蕎麥生產現狀
1.1 種植歷史
廣西的蕎麥種植起源于何時,沒有查到相關資料,但據調查,很多農民都說種植蕎麥的歷史很久了,從祖輩都一直種下來了。據《廣西通志?農業志》等資料記載(部分年份沒有數據),廣西最早有種植記載的是在1933年,歷史最大面積是在1961年,種植面積達到15.33萬公頃,總產5.75萬噸。其后由于主糧生產的發展,蕎麥種植面積逐步減少,特別是80年代以后,實行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展商品生產,種植蕎麥的經濟效益不高,造成種植面積迅速下降,1985-1997年廣西蕎麥種植面積維持在0.62萬-1.91萬公頃。
1.2 目前種植情況
近年來,由于經濟效益低、勞動力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廣西蕎麥種植面積進一步減少,近年的《廣西農業志》等資料已不再單獨統計蕎麥的生產情況。據筆者從各市收回的調查問卷來看,2014年廣西蕎麥種植面積已不足1萬公頃,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百色、南寧、河池、崇左、桂林等地,而且主要是在偏遠的村莊和山區種植。種植的品種主要以甜蕎為主,隆林等地有少量苦蕎種植。
1.3 產量效益情況
目前,廣西蕎麥的大部分單產在900-1200kg/ha之間,高產田塊也有超過2250kg/ha的。廣西目前的單產水平比全國的高150-450kg/ha,與廣西90年代的單產水平375-625kg/ha(見表1)相比,現在的單產已有較大幅度提升。蕎麥在市場上的售價大多為4-6元/kg,有的地方蕎麥達到售價10-12元/kg,蕎麥粉的售價為20元/kg左右(隆安南圩鎮更望湖),主要是銷售給來鄉村旅游的游客。農民種的蕎麥大多是自產自銷,少量拿到市場去銷售,也有些農戶種植蕎麥不是為了食用,而是用來做飼料喂豬等畜禽。
1.4 主要種植模式
目前,廣西蕎麥種植主要有以下幾種種植模式:一是“玉米+蕎麥”種植模式,主要在馬山、東蘭、鳳山等地,該種植模式在收獲完春玉米后種植蕎麥,在9月中旬至10月初播種,12月至1月初收獲。二是“中稻+蕎麥”種植模式,主要在宜州、東蘭等地,該種植模式在收獲完中稻后種植蕎麥,在9月中旬至10月初播種,12月至1月初收獲。三是“早稻+晚稻+蕎麥”種植模式,主要在上林等地,該種植模式在收獲完晚稻后種植蕎麥,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播種,2月至3月收獲。四是“煙葉+蕎麥”種植模式,主要分布在隆林等地,該種植模式在收獲完煙葉后種植蕎麥,在9月中旬至10月初播種,12月至1月初收獲。五是利用水淹地、灘涂地種植模式,主要在隆安等地,該種植模式一年可以種植兩季蕎麥。第一季在1月底2月初播種,4月底收獲;第二季在10月播種,次年1月收獲。
1.5 主要栽培技術措施
廣西的蕎麥品種基本上都是農民自留的本地種。在不同地方,播種量有較大差異,一般為75kg/ha左右,少的播種量僅為23-30kg/ha,多的播種量在150kg/ha以上。播種方式主要有穴播、條播和全田撒播,絕大部分地區以全田撒播為主,其主要栽培技術措施為:全田撒種后,用牛犁翻蓋種,大部分都不施基肥,有少部分地方施些草木灰或少量復合肥做基肥,播種完畢后基本上都不灌水、不追肥(有個別農戶在開花前施些草木灰),也不進行其它田間管理,直至蕎麥成熟收獲。總體來說,廣西種植蕎麥管理粗放,栽培技術水平比較低。
2 存在問題和困難
2.1 產量效益低
雖然廣西的蕎麥單產水平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達到900~1200kg/公頃,但是與其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比起來,產量和效益還是比較低的。以1125kg/公頃,售價5元/千克計算,不計種子和人工成本,蕎麥的收入也僅有5625元/公頃左右。而且,在廣西基本上沒有老板和企業收購蕎麥,僅靠農民拿到市場上零售,銷量并不大。產量效益不高,銷售不暢,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種植蕎麥的積極j生。
2.2 勞動力缺乏
蕎麥的播種、收獲、脫粒基本上是靠人工進行,沒有機械輔助。雖然播種是撒播還比較輕松,大約需要15人/公頃,但收割和脫粒還是需要一定的工作量,收獲大約需要60人/公頃。目前,大多數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居多,造成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所以種植蕎麥的積極性不高,很多農戶寧愿撂荒,也不愿意發展農業生產。
2.3 栽培技術落后
目前,廣西蕎麥生產技術還比較落后,技物配套相對不足。一是蕎麥品種老化單一,基本上都是自留種,而且已經留種多年;二是種植過程中基本不施肥,管理也比較粗放,沒有很好發揮蕎麥生產潛力。
2.4 加工業落后
廣西缺乏蕎麥加工企業,農戶大都是用小鋼磨將蕎麥打成粉后用來做煎餅吃,很少有把蕎麥加工成面條、面包、糕點、餅干、蕎酥或其它高檔營養品,影響了蕎麥經濟效益的提高和蕎麥產業的發展。
2.5 領導不夠重視
由于蕎麥的產量效益不高,很多地方領導并不重視蕎麥生產,沒有把蕎麥當成一造糧食來抓,基本沒有資金扶持,放任其自生自滅。
3 發展前景及潛力
3.1 發展前景
蕎麥不僅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而且發展蕎麥生產功能多,特別是由于其獨特的營養價值被認為是世界性的新興作物,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一是蕎麥的營養豐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蕎麥雖加工性能差,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功能成分,其營養保健功能遠超過小麥、玉米和大米等大宗糧食作物。蕎麥面粉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的鈣、磷、鐵、銅、鋅及微量元素硒、硼、碘、鎳、鈷等及多種維生素。這些物質在人體的生理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二是副產品的利用價值高。蕎麥籽粒、皮殼、秸稈和青貯都可喂養畜禽,而廣泛用作牲畜飼料的是碎粒、米糠和皮殼。蕎麥碎粒是珍貴飼料,富含脂肪、蛋白質、鐵、磷、鈣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其營養價值為玉米的70%。三是醫用功能很多。蕎麥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科學研究發現,蕎麥中富含黃酮類化合物等物質,這些物質是其他糧食作物所缺乏的特種微量元素及藥用成分,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現代“文明病”及動脈硬化、心臟病、肝臟病等老年病有預防和治療效果。四是有利于出口創匯。蕎麥是中國傳統出口商品,中國的蕎麥在國際市場上以“粒大、皮薄、質優”享有盛譽,主要出口到日本及歐洲有關國家。目前,中國蕎麥出口量每年尚不足國際市場需求量的十分之一,所以蕎麥在外貿出口中屬緊俏物資。
3.2 發展潛力
廣西地處祖國南疆,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發展蕎麥生產有基礎優勢、氣候優勢、資源優勢、季節優勢,發展潛力大。一是基礎優勢。廣西種植蕎麥的歷史悠久,種植面積最大時曾經超過15萬公頃,可以說有良好的基礎。二是氣候優勢。廣西春暖夏熱秋涼冬溫,無霜期長,每年9月至第二年4月,平均氣溫為11℃~26℃,非常適合蕎麥生長。而且廣西秋冬季降雨也相對較多,可以滿足蕎麥生長需要。三是資源優勢。廣西有40多萬公頃的春玉米,13萬多公頃的中稻田,90多萬公頃的雙季稻田,這些作物收獲后,除了一部分用于種植秋冬菜、綠肥等作物外,還有大量的冬閑田地適合發展蕎麥生產,發展空間巨大。四是季節優勢。我區適宜種植蕎麥的季節是在9月至次年4月,這個時間恰好是很多地方的秋閑、冬閑、春閑季節,這時候發展蕎麥生產,不與其他作物爭季節。
4 恢復廣西蕎麥生產發展的建議
4.1 提高認識,重視蕎麥生產
各級領導,特別是各級農業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蕎麥生產的重要意義,重視蕎麥生產工作,把蕎麥生產作為一造糧食來抓,把蕎麥生產作物消滅冬閑田地的重要途徑來抓,作為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和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一是制定蕎麥產業發展規劃,指導蕎麥生產發展。二是加大資金投入,扶持蕎麥產業發展。三是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種植大戶、合作社、公司企業等主體發展蕎麥生產。
4.2 加強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提高栽培技術水平
一是全面更新蕎麥品種,這是解決廣西蕎麥品種老化、產量不高且不穩定的根本出路。以篩選和引進品種為主線,同時對地方品種進行改良和提純復壯,從中篩選出適合廣西種植的蕎麥品種。二是加強蕎麥的高產栽培技術試驗研究,探索出適宜我區的蕎麥高產栽培技術,并進行示范推廣。三是探索機械化播種、管理、收獲、脫粒等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種植效率。四是安排專項資金開展蕎麥高產示范樣板建設,通過示范樣板帶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
4.3 結合其他產業,推動蕎麥生產發展
一是與養蜂業結合發展。蕎麥是中國三大蜜源作物之一,甜蕎花朵大、開花多、花期長,蜜腺發達、具有香味,泌蜜量大。大面積種植蕎麥可促進養蜂業和多種經營的發展,而且可以提高蕎麥的受精結實率。蕎麥田放蜂,產量可提高20%-30%或更高。二是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結合發展。目前廣西正在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也正蓬勃發展,各地可因地制宜,將蕎麥生產結合到這些活動和產業發展中去,促進廣西蕎麥生產發展。
4.4 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種植效益
目前廣西的蕎麥大多是農民自產自銷,或拿到市場上零售,銷量十分有限。因此,要拓寬銷售渠道,解決廣西蕎麥的銷售問題。一是引導區內外的老板、企業到廣西開展蕎麥收購,擴大蕎麥的銷售量。二是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經營,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三是積極探索開拓國際市場,力爭把蕎麥銷到日本、韓國及歐洲等國家,提高種植效益。四是在蕎麥種植達到一定規模后,引進或培育公司企業開展蕎麥深加工,延長產業鏈,保障銷路和提高經濟效益。
4.5 加強宣傳力度,擴大消費群體
加大對蕎麥營養、保健價值的宣傳力度,增強人們的消費意識。盡管人們種植和食用蕎麥的時間較長,但對蕎麥的營養價值、保健價值認識仍不足。隨著研究的深入進行,蕎麥對人類的食療作用不斷被發現。因此,要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刊等各種媒體進行全方位宣傳報道,特別是要宣傳蕎麥在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和抗氧化方面的功能,進一步擴大蕎麥食品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增強人們對蕎麥的消費意識,擴大消費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