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語文教學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教師對經典的理解
對問題“您認為經典誦讀教學中涉及的‘經典’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的回答,通過問卷調查能夠看出,絕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經典指的是古詩詞,其次是古文,再次是古典小說和現(xiàn)代文,最后是外國作品,其他選項主要包括《三字經》《大學》《孟子》。其中低年段選擇古詩詞的比例大于中高年段,而中高年段選擇古文、古小說、現(xiàn)代文、外國作品的比例則高于低年段。在語文傳統(tǒng)教學領域的閱讀教學中,古文、古典小說、現(xiàn)代文、外國作品都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課外閱讀中更是多有涉及,尤其是對中高年段而言。
2 教師對誦讀的理解
對問題“您怎樣理解經典誦讀中誦讀的含義”的回答,絕大部分教師都將吟誦看作誦讀的主體內容,其次是背誦、朗讀。在這里,教師將吟誦當做誦讀的主體,說明教師主要還是將經典誦讀看成一種學習方法,界定為學生的個體行為。由此可見,教師對經典誦讀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但并不清晰。教師受語文傳統(tǒng)教學領域的閱讀教學的影響很大,并沒能真正厘清當前學校開展的經典誦讀教學與語文傳統(tǒng)教學領域的閱讀教學的區(qū)別。
3 教師對經典誦讀性質的理解
對問題“您認為經典誦讀是”的選擇結果可以看出,65.8%的教師都認為經典誦讀是一種學習方法,而28.8%的認為是一種特殊課程,21.07%的教師認為是一種教學方法。這說明教師對經典誦讀性質的理解是有差別的,其中以經典誦讀是一種學習方法這種認識居主體地位。教學方法是為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共同活動的方式、手段、辦法的總稱。學習方法廣義的理解指在學習過程中,一切為達到學習目的、掌握學習內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途徑,以及學習所應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則、組織管理等環(huán)節(jié)。大部分教師還是將經典誦讀看成一種學生的個人行為,認為經典誦讀是學生個人的選擇,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服務。這說明教師對經典誦讀的認識還不夠。經典誦讀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它既是學習者學的方式,也是教授者教的方式。
4 調查結果分析
經典誦讀教學要想真正成為一種學校行為,就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因為教是經典誦讀教學開展的主體力量,只有教師對經典誦讀及其教學有了正確清晰的認識,才能保證經典誦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4.1 提高教師對經典誦讀的認識
目前,教師對經典誦讀含義的理解還不十分清晰,這必然導致教學中目的不清,目標不明。教師對經典的理解也還主要集中于傳統(tǒng)的課外閱讀的內容上,教學目的依然是為常規(guī)的語文課堂服務,在他們眼里,經典誦讀僅僅是語文課的衍生物,不具有獨立品格。因此,他們大多認為學的經典應該是學生可理解的,是符合學生認識水平的,是容易看到成效的,而這其實是經典誦讀外衣下的語文古詩教學,并非完全的經典誦讀。可見,教師對于經典誦讀的本質目的要么還沒有真正把握,要么就是雖然已經認識到了,但由于真正經典誦讀開展與否并不對自己的教學成績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于是就算學校要求開展,他們也會有意無意地傾向于讓學生學會學懂。當他們面對學生理解不了的經典時,就顯得很困惑,并且建議選擇簡單易懂的經典內容進行教學。
面對這種情況,學??梢匝埾嚓P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從思想上為教師厘清什么是經典誦讀,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教學的價值追求,以及教學中應該遵循的原則;可以請有經驗的教師進行座談,了解其進行經典誦讀教學的心得體驗以及如何處理教學中到的問題;還可以派相關教師去經典誦讀教學開展得比較成熟的學??疾?、學習。
4.2 加強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培訓
由于經典誦讀教學內容的文化含量較高,又無固定的教學參考內容與教學方法,教師自我對教學內容的認識與把握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此,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于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這對已經適應于統(tǒng)編教材教學的教師而言是一項挑戰(zhàn)。在經典誦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單應該會教、會背,還應該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學校要有意識地加強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訓,使教師有足夠的涵養(yǎng)應付經典誦讀教學的開展,可以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可以組織教師在假期集中學習,還可以鼓勵年輕教師繼續(xù)深造。學校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查,促使教師自覺地進行專業(yè)學習,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張家界市中學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師資力量不充足,專業(yè)知識較為缺乏
目前全市各中學對地理教學比較重視的學校不到1/3,地理教學設施、設備與工具比較齊全的約占30%,地理課專職教師不到60%,各縣市除了縣級以上的重點中學配備了較充足的地理課專職教師外,其他各中學,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中學幾乎都是由政治、語文、歷史等學科的教師兼職完成地理課教學。由于兼職教師對地理知識了解有限,專業(yè)知識較為缺乏,中學地理教學經驗不足,因而課程內容簡單,大有“讀書”而草草了事之嫌,根本無法對自然、社會、經濟、環(huán)境間的相互作用和這一有機整體講清述透,甚至出現(xiàn)有個別教師連等高線的繪制與地形剖面圖的繪制都無法完全闡述清楚,自然學生學起來就倍感吃力,也無從深入理解課本的基礎知識。有些知識即便是了解也無法牢固掌握,從而根本不可能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在頭腦中就不能形成系統(tǒng)而連貫的知識體系,這是不利于學生地理課程學習的。
2.地理教師工作量大,教學設備短缺
中學地理教師不論專職或兼職,工作量都很大,很多學校的地理教師要兼職初中到高中幾個年級的地理課程,教師授課任務重,嚴重影響教師從備課到教學這一完整過程的實施。因而往往采取游擊式,撒網(wǎng)式教學,未能深入鉆研教學,也未能認真批改作業(yè),無力把地理專業(yè)知識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并優(yōu)化地傳授給學生。課程安排也不盡合理,有一些學校通過壓縮地理授課時間來確保語、數(shù)、外和理、化等課程的教學,無形中增加了教師單位授課時間的授課內容,而教師為了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就不免要通過略講、簡講等方式來完成教學內容,無法保證授課的質量,個別學校將教學的內容壓縮再壓縮,根本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連基本的水平考試也無法通過,又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課的興趣,如果是兼職教師,那更是雪上加霜。與地理教師教學工作量大的情況相反,地理教學的設備、設施和工具也極其短缺,一是地圖不全,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中學最多就只有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根本沒有天文圖、剖面圖、資源分布圖、交通運輸圖等專題性地圖,甚至連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都是多年前的舊版本,教師上課需要邊講解邊更正,學生稍不注意,還會造成知識的誤解;二是地理儀器缺乏,基本上沒有天球儀、三球儀、二球儀,經緯儀也只有市縣級的重點中學配備稍稍齊全,但也多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產品,不符合現(xiàn)代地理教學的要求,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教學儀器則基本沒有配備;三是地理電化教學資源絕大部分學校等于空白。
3.對地理學科教育價值學校重視不夠,社會認識不足
近些年來,由于人們把升學率、上線率作為衡量一所學校教育成績與質量的標準,學校和社會把學生的分數(shù)都看得很重,而由于前些年地理學科未納入高考,對初中畢業(yè)升入高中也無影響,小學則不列入畢業(yè)成績,因此,重視程度便大打折扣,無論教師學生都沒有把它放在心上,從而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一是地理課時減少,學生不能全面和準確掌握地理知識,影響綜合素質;二是配備地理課教師隨意性增大,個別學校每遇地理課,總是隨意安排其他教師上課,連兼職的地理教師都沒有,個別臨時頂替的教師連自己都不懂地理專業(yè)知識,又如何教好學生;三是不僅教學設備缺乏,學校也不愿過多投入,而且地理課教師的工作量和教學成績都不能得到公正待遇,地理教師的積極性嚴重挫傷,很多地理教師形成得過且過的應付思想;四是學校和家長都認識不足,學習的功利性較強,一切為高考和升學服務,認為學得好與壞一樣不影響升學和高考,從而造成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家長忽視,學生和家長認為地理是副課,可以適當放松一點。五是地理教材更新速度慢,教材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差錯也較多,教材、練習不配套的現(xiàn)象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理的教學質量。
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這一問題的長期存在,是導致全市地理教育地位偏低的重要原因。其實“地理教育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yǎng)活躍而負責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教育國際》)這一思想早已提出,這是對地理教育價值的高度概括。在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上,地理教育在使學生形成國家意識、道德意識、法律意識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日常生活方面,地理教育可為學生旅游、購物、選擇位置、利用空間、適應環(huán)境等提供必要的知識支持。在學生心理發(fā)展方面,學習地理可以開闊人的視野和胸襟,可以使人產生對周圍環(huán)境乃至地球上各種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與人文特征的興趣。在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上,地理教育對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情感的培養(yǎng),對“只有一個地球”、“尊重自然”、“環(huán)境道德”、“資源道德”等道德意識的形成,均可發(fā)揮特殊作用,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
隨著2001年地理加入高考科目以來,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又提上了議事日程,對地理教學各方面投入在增加,在社會各方面的影響也在深入。但多年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想隨著高考只能慢慢變化,想一蹴而就根本不可能。但近幾年的改變足以讓地理教師深感欣慰。
二、加強張家界市中學地理教學工作的相應對策
1.加強領導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作為培養(yǎng)國家未來人才的學校,要為國家提供知識全面的合格各類人材,就不能忽視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中小學生正是吸收和積累知識的大好時機,如果知識缺乏全面性,也就會象植物缺少氮、磷、鉀任何一種元素一樣,不能很好地成長,地理學科的知識在幫助學生了解宇宙、了解世界、了解國情、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均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優(yōu)勢,因而從行政部門到學校內部,均應對目前這種狀況予以關注。明確地理學科學習不僅僅是為了高考,更多地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其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大有可為。
2.加強教師培訓,加大教學投入
目前,全市地理授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地理教師能系統(tǒng)地、全面地把地理知識介紹給學生,但也有一些教師連基本的地理知識也不具備,而且象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學科知識具有發(fā)展性和現(xiàn)實性,需要教師知識不斷更新和積累,因此,加強地理教師的知識培訓工作迫在眉睫。但隨著這些年師范院校地理本科畢業(yè)生大量的進入各級中學后,地理教師的整體水平有所提高。同時,還必須加大對地理教學設備的投入,對教學中必備的掛圖、儀器、電教資料等進行有計劃的更新和購置,以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1-0022-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闭Z文不同于數(shù)學等其他自然科學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語文具有濃郁的情感性。怎樣挖掘出語文中潛藏著的情感因素,給學生以人文關懷,是語文課教學的重要要求。
一、深入發(fā)掘文本情感
《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文字樸實自然,寫了較多地球資源豐富的內容,學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我校王老師的教學設計就以宇航員的話“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為線索,使學生始終沉浸在對地球真摯的愛這種美好情感之中。第一部分,教師讓學生反復朗讀,自由讀、齊讀、男女分角色讀,通過多種層次地讀感受地球的可愛。交流地球給予人類的慷慨,接著話題一轉,通過看錄像、談感受,以用一個詞語表達和填空練習:“面對 的母親,我們 ,我們 ?!眮肀M情抒發(fā)學生的憂慮、憤怒之情。教師發(fā)掘文本潛藏著的情感因素,將文本語言還原成鮮活的畫面,以巧妙的設計促進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交流,真正體會到了地球的可愛、無私和被破壞后的悲慘,引領學生讀懂文本,引起心靈的觸動,激發(fā)學生對地球的熱愛和保護。
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也會傳達著濃濃的情感。在王老師執(zhí)教的《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她的語言不僅優(yōu)美,而且表達著自己對地球深深的愛。上課伊始,她說:“在浩瀚無邊的宇宙,有一個美麗的星球,它是太陽和月亮的朋友……”當學生交流了地球慷慨地給人類許多資源后,她是這樣小結的:“地球媽媽在毫無保留地奉獻,獻出自己的一切,無私地哺育著她的兒女。然而今天,我們人類,又是怎樣對待我們的母親的呢?”學生交流完自己最想對地球媽媽說的一句話后,她感慨地說:“你們深情的呼喚,深深感動著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媽媽含淚的微笑,因為她為你們而驕傲!更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優(yōu)美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傳達著語文的美麗,使學生的心與語文殿堂更貼近!這不能不說是語文教師的成功之處!教師深入地解讀文本,先被文本語言打動,才能用真情感染學生。
二、真情創(chuàng)設民主課堂
王老師的課堂洋溢著濃濃的關愛學生的真情,她充分尊重學生,評價語言始終是激勵性的,贊賞和肯定,讓學生時刻體驗著表達的快樂,與人分享的愉悅。“這個問題太有價值了”“你們的朗讀讓我陶醉”“你是個熱愛生命的孩子”“愛媽媽的孩子真會心疼媽媽~多會表達呀”,這樣由衷的贊嘆和鼓勵讓學生的心與她貼得那么近!當老師朗讀完,學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她是這樣說的:“謝謝大家的鼓勵!也該你們讀了,讓我為你們喝彩吧!”一個平易近人,欣賞自己的老師就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學生的知己,孩子們心悅誠服地跟隨著她朗讀、思考、討論,真情流露的課堂學習成了師生共同擁有的生命的一部分。
營造自由、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因為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愛學、樂學。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同樣感受到這種快樂,舉幾個小例子來說明。學生交流了許多預習中的疑問后,王老師誠懇地說:“我聽出來了,大家特別想知道宇航員為什么感嘆地球真可愛?那我們先來研究這個問題,也許其他的問題能迎刃而解,同意我的建議嗎?”和學生商量的口吻,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理解。課堂上,王老師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找到相同句子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要敢于說‘我有不同意見’?!碧嶙h學生挑戰(zhàn)自我,如:“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背下來,試一試吧!”“地球可愛在哪?用你們喜愛的方式學習吧!”“把你們寫的說給大家聽吧,讓大家聽聽你們心靈的呼喚!”這樣寬松自然的教學課堂,怪不得下課鈴后,學生竟然坐著不動,王老師說:“同學們舍不得走呀,我這兒有幾個有關地球的網(wǎng)址,都告訴你們吧!”面對老師姐姐般的和藹可親和包容,學生們終于如愿以償?shù)仉x開了。羨慕他們,有這樣幸福的課堂!而用心動情的溝通和交流,才能打造出如此有生命力的課堂。
三、真情讓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
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風箏》一課時,引導學生體會放風箏的快樂時的一段課堂實錄:
師:做風箏,多快樂啊,那放風箏呢?你又從哪里感受到了他們放風箏的那份快活了呢?
生1:“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睆倪@句話我知道了他們快活地在放風箏,看著風箏越飛越高。
師:那么,如果你們在田野上,你們會怎么叫,叫什么呢?
生1:風箏飛上來了,風箏飛上來了。(聲音輕,而且沒有感情)
師:沒叫出來,你是在說。
生2:風箏飛上來了,風箏飛上來了。(聲音洪亮,但仍沒有感情)
師:你們是這樣叫的嗎?風箏飛上來了,風箏飛上來了(模仿學生的樣子)。你們誰能邊做動作邊說。
生3:風箏飛上來了,風箏飛上來了。(“飛”字讀重音)
師:還有嗎?還有怎么樣?
生4:風箏飛上來了,風箏飛上來了。(語速較快)
師:對呀,你是個活潑的孩子,還有嗎?
生5:再高一點再飛得高一點。(富有童趣)
生6:風箏飛上天了,風箏飛上天了!
生7:幸福鳥飛起來了!
師:對呀,別忘了我們叫它什么?
生:幸福鳥!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們的教育也在不斷發(fā)展著變化,新的時期對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要積極進行教育方面的改革,以適應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二十一世紀是高速發(fā)展的時期,在大力發(fā)展經濟和科技的時候,需要大量的人才,小學階段是建造一個人最基本價值觀世界觀等的時期,是關系到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階段,為了適應時展的要求,我們需要注重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育,同時還應該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們就分析小學生心理教育中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小學生容易存在的心理問題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案例告訴我們:在開始建立世界觀價值觀的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當小學生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問題,教師能夠及時的予以指導,教導學生用正確的心理和心態(tài)去面對問題,避免走極端、避免學生變得消沉。
學生最大的任務就是學習。因此,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習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就學生遇到的學習方面的問題進行討論。有專家研究表明,學習是一項比較復雜的腦力活動,因此,在小學生日常的學習中,采用的是游戲和活動相互轉化的方式進行學習,在轉化的過程中,以學習為主,但是學習的內容比較多,包括考試等,太多的內容,學生就難以應付了。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信心不足等,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容易引起學生的焦慮?,F(xiàn)在,小學生的任務比較繁重,加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等比較高,學生的心理會產生比較大的壓力。所以當學習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學生就變得心神不寧,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養(yǎng)成一些壞的習慣,總的來說,因為小學生承擔了太多的學習壓力,造成了思想上比較沉重的包袱,容易形成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重視。
現(xiàn)在,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學校,最看重的依然是學生的成績。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承擔了比較大的壓力,最為明顯的是很大一部分的學生都有考試焦慮癥。同時隨著年紀的不斷增長,年級的升高,學生的壓力就越來越大,過重的心理壓力給學生帶來了比較大的負擔,導致學生出現(xiàn)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比如一些神經衰弱、抑郁、失眠等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在平常的學習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對學生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小學生眼中,老師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再進入小學之前,學生與家長的關系最為親密,進入小學之后,教師成為小學生的“第二任家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教師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來的素養(yǎng),會被學生直接模仿,如果教師不能夠做好表率,那么學生也會有樣學樣,在成長中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從學校中加強對學生的培養(yǎng)和教育,同時,還要把家庭教育納入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中。在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需要經常進行溝通,構建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系統(tǒng)。在構建學生健康體系的過程中,學校的老師需要和家長不斷進行協(xié)調、互補。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筆寶貴的教育資源,同時,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把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生發(fā)展和管理的計劃。
同時,我們需要還需要對老師的培訓和教育。讓老師參加一些培訓等,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控制自己的壞脾氣,減少對學生的心理傷害。同時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密切注意學生的狀態(tài),當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心理方面問題的苗頭時,能夠及時做引導,與學生談心、溝通,為學生排憂解難,做學生的知心人,避免學生造成心理問題。
三、結語
新的時期,對學生有了新的要求。我們需要從不同的方面加強對小學生心理的教育,構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因此,作為老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多積累一些經驗,并且把一些好的經驗和方法應用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去,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同時,老師的教學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促進我國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倩,李田偉,袁遠.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
[2]彭小虎,劉玉潔,王國鋒.長沙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04)
【關鍵詞】初高中歷史教學 銜接 對策
高一歷史的難教和難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一直是廣大歷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學歷史教師關注的問題,初高中的分離辦學使得這一課題更具現(xiàn)實意義。初高中兩階段由于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課程設置等不同,高中歷史無論在知識容量還是難度上都比初中歷史有所增強。尤其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后,初高中歷史課程在課程體系、內容編排、知識深度和廣度、教法和學法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轉變。因此,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工作,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的歷史學習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高中歷史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歷史學習的狀況,他們的基礎如何?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高中歷史無論在知識容量還是能力要求上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應轉變師生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結合。在教學實踐中現(xiàn)導學案的制作與使用是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有效途徑之一。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歷史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指導學生順利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而初高中教學銜接的研究更多的是結合具體學科進行的。然而筆者在任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著初高中歷史教學不銜的接現(xiàn)象,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學歷史教學質量。因此,廣大歷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學歷史教師很有必要探求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這對于中學歷史教學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 初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的差異
1.課程標準的差異
第一,課程理念的異同。初中歷史課標更強調“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選擇應體現(xiàn)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高中歷史課標增加了對“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科學態(tài)度,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理念,以體現(xiàn)高中歷史課程標特點和要求。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高中歷史無論在知識容量還是能力要求上都有大幅度提高,加之知識間的跳躍性、綜合性強,教師往往感嘆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在這種情況下,探究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問題,高中歷史教學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使我們的教學詳略得當。
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在體系的構建上,既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避免簡單的重復,遵循高中歷史教學規(guī)律。”但如何做好銜接,在上述標準及其解讀中并沒有具體的解決思路和措施。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與高中階段的歷史課程都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同一系統(tǒng)中有著繼承和發(fā)展關系的兩個階段。從課程標準制定的理念上看,二者存在很多一致的地方,如都強調歷史課程的基礎性和發(fā)展;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倡導歷史教學評價的改進,充分發(fā)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等。
第二,課程目標的異同?!罢n程目標是對一門課程學習的總體要求,它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一門課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歷史課程目標包括課程總體目標和課程具體目標兩個層次。初中歷史課程總體目標是使學生“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過程,逐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學習和繼承人類的傳統(tǒng)美德,從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曲折歷程中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中階段的總體目標則是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fā)展。”雖然高中歷史課程在初中歷史課程基礎上要求“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但二者的目標都是為國家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公民,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
初中歷史課程和高中歷史課程在課程具體目標上都采用“三維目標”設計,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
第一,在“知識與能力”方面,初中主要從宏觀角度人手,兼顧了歷史知識的時序性和系統(tǒng)性。高中則選取微觀和宏觀兩方面縱深發(fā)展的知識,更強調歷史知識的專題性和綜合性。高中與初中相比更加強調歷史技能、歷史思維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與初中相比,高中歷史課程“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在初中歷史學習基礎上。
第二,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初中主要要求學生在探究與合作學習中,積累歷史知識的同時感知歷史、對歷史的發(fā)展形成初步的認識。高中則重點強調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歷史學習過程的本質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歷史教學目的與自己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通過系統(tǒng)的、有計劃的教學雙邊活動,使學生在知識、認知和情感方面發(fā)生心理變化,并且形成和發(fā)展個性的過程。”“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總體來說,初中歷史課程要求學生在探究與合作學習過程中感知歷史,形成初步的認識;高中歷史課程則要求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同時,更加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學會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第三,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課程標準都把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放在首位。在初中,主要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科學的態(tài)度和一定的國際意識;高中則強調了對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和歷史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從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等方面體現(xiàn)了歷史課程的教育功能和社會功能。初中歷史課程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要求學生“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崇尚科學,確立求真、求實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备咧袣v史課程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指出,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加深對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汲取人類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第三,強化銜接意識。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歷史教師的銜接意識強弱直接關系到初高中歷史教學能否實現(xiàn)順利過渡。對于高一歷史教學,教師可以通過進行有針對性的測試、課堂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歷史學科的認識和態(tài)度,從而用來指導教學。
2.轉變學習觀念
高中歷史課標指出“歷史課程是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課程。”高中生作為普通公民,身為社會中的人,必須具備基礎文化知識和基本人文素養(yǎng);作為21世紀的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面對如此激烈的社會競爭力,必須具備歷史意識、歷史智慧,廣博的知識和歷史使命感,順應時勢發(fā)展。對于高一學生來說,對歷史學習的理解仍停留在初中階段的認識上。他們普遍認為歷史就是過去發(fā)生的事,因而只要劃書、背書就可以學好歷史,臨時突擊就能取得好成績。這種對歷史的錯誤認識直接導致學生學習歷史興趣不濃、方法不對、習慣不好,學習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高中歷史教學必須首先為歷史“正名”。在開學之初,教師不應急于上新教材的第一課,而應實施學生對歷史認識的銜接教學。
3.講究方法,注重理解
對高一新生來講,學習積累的過程,初中歷史教材注重史實,形象而生動,而高中教材則注重理論概念,較為抽象。歷史課學習的具體方法有:
第一,培養(yǎng)興趣,移情歷史。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促使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教師作為教育的引導者,要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讓學生在興趣的促使下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從問卷調查的結果看,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有待進一步提高。從影響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因素來看,加強歷史自身的趣味性、密切聯(lián)系實際、合理組織教學等做法有助于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提高??鬃尤眨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深刻地闡釋了學習興趣對于學習的作用。學習歷史的興趣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培養(yǎng)起來的。通過參與一些與歷史有關的活動來觸摸歷史、親近歷史、玩味歷史,進而學好歷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驗歷史學習的樂趣。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根據(jù)不同內容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對于比較淺顯的知識,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課上交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協(xié)助,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從而保持學習歷史的興趣。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以教師講解為主,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意義建構。在教學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歷史地圖冊,投影儀以及多媒體等進行豐富多彩的直觀教學。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集合起來,幫助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如深圳市寶安中學唐云波老師的公開課《后的中國社會經濟》,通過設計《回憶錄》的方式將前后國家的大歷史與個人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就使得原本理論性較強的內容頓時鮮活起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上課生動與否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之一。劉正萍的研究表明:對現(xiàn)任教師“不滿意”或“說得過去”的占 61.8%。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有很大影響,因此,歷史教師應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包括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廣博的知識積累,較強的教學能力,高超的語言藝術以及較高的引導水平。教師具備了上述幾方面素質,才能發(fā)揮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第二,敢于質疑,挑戰(zhàn)傳統(tǒng)。歷史是指人類發(fā)展過程已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和現(xiàn)象。對于歷史問題的解讀,我們要運用正確的歷史觀,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作出獨立的判斷,敢于對任何傳統(tǒng)的觀點提出質疑,只有這樣才能有新的收獲。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不斷去探索新的知識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才會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
第三,整理線索,構建知識結構。學習歷史,要注意理出線索,構建成歷史知識網(wǎng)絡結構。應按時空順序,注重“古今貫通,中外關聯(lián)”,掌握歷史發(fā)展的宏觀線索,概括重大歷史階段特征,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總結經驗和教訓。
第四,多做比較,善于歸類。比較和歸類也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歷史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歷史概念的本質,更加深刻地掌握歷史事件的異同,從而認識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培養(yǎng)尊重文明多樣性的意識;通過歸類,可以將歷史知識系統(tǒng)化,總結出學習歷史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規(guī)律。對于高中生來說,只有對初高中歷史學習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才能盡快適應高中階段學習。合理改進學習方法,必將能事半功倍,學好歷史科目,真正成為具有基本人文素養(yǎng),順應時勢發(fā)展的21世紀合格高中畢業(yè)生。
4.注重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yǎng)的有機結合
相關研究表明,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jié)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的主要問題是:“知識體系的欠缺和能力培養(yǎng)的不足”。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主要是加強知識與能力兩方面的銜接。在高一歷史教學中,做好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yǎng)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鍛煉能力,有利于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順利銜接。系統(tǒng)的掌握知識是培養(yǎng)能力的基礎。知識的學習離不開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意義的材料較之無意義的材料識記效果好。所謂識記材料的意義,是指其所蘊含的事物內在聯(lián)系及與識記者知識經驗間的聯(lián)系。簡言之,透徹地理解識記材料的意義和內在聯(lián)系有利于提高識記效果。調查顯示,高一學生依然以機械記憶為主要記憶方式,在沒有弄清知識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情況下,效果自然不好。要培養(yǎng)能力,必須轉變學生的記憶方式,將學生從死記硬背的歧路引領到理解記憶和靈活運用的陽光大道。理解的本質是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新的高中歷史課程在知識結構上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通史體例。這種編排方式不利于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知識,不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能夠促進學生在識記上融會貫通,在運用上觸類旁通。
新課程歷史教學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歷史學科的基本能力要求分為四個層次:再認、再現(xiàn)歷史知識;材料處理能力;歷史闡釋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能力。能力的培養(yǎng)要適應學生心理特征,改變學生滯后的學習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要運用史實提煉觀點,讓史實歸屬于觀點,用觀點統(tǒng)領史實。如在探究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艱難發(fā)展的深層原因時,通過相關史實,提煉出民族工業(yè)“在夾縫中生存”的觀點。用觀點統(tǒng)領史實,并不是簡單的要求學生由史實記憶向觀點記憶轉化,并不是忽略史實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學中,教師應提供相關材料,鼓勵學生積極對史實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再對眾多觀點依據(jù)史實加以綜合、比較、提煉、補充。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分析材料、闡釋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真正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的有機結合。
三 利用導學案
導學案是指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開啟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水準、學法特點和心理特征等具體情況,在教師主導下,由師生共同設計的、供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使用的學習方案。其著眼點則在于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學案既反映學習結果,又體現(xiàn)學習過程。
新課程改革強調一切以學生為本,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學案導學在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不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并保持學生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初高中歷史銜接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導學案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將新學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經驗形成聯(lián)結,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適當?shù)母街c”。簡言之,學案導學能夠有效引導學生使用適當?shù)膶W習方法預習、聽課、復習,繼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在高中進行歷史銜接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通過精心設計學案,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無疑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有助于高一學生盡快適應高中歷史教學,從而實現(xiàn)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順利銜接。
四 結語
作為一名耕耘在中學歷史教學一線的教師,對初高中歷史教學的不銜接深有感觸。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不僅可以提高中學歷史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
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如何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這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獻計獻策。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問題是一個龐雜的工程,需要多角度進行研究,本文只是在這方面做了初步探索。由于筆者自身知識儲備、理論修養(yǎng)等方面的不足,文中的相關論述略顯蒼白和無力。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我將繼續(xù)探尋初高中歷史教學順利銜接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
參考文獻
[1]余力.教育銜接若干問題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
[2]朱漢國、王斯德.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教育部.普通高.新編歷史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6]趙亞夫.我對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幾點建議[J].首都師大學報,2006
[7]陳其.高中歷史課程知識和教學體系淺議[M].歷史教學,2004
[8]鄭和均、鄧京華.高中生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9]陳家麟.當代心理學[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10]鐘啟泉、崔允、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1](蘇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0(1)
[12]劉正萍.關于新課改中高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的調查[J].教育探索,2006(2)
[13]黃慧紅.對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問題的認識與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4(2)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景教學法;應用思考
隨著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革和新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中也開展了許多的新方法和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教學法為現(xiàn)在的小學生創(chuàng)設了關于語文學習的情境,使小學生對語文教學產生了新的認識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利用自身在小學語文教學情境中完成對語文的學習和理解。經過對創(chuàng)設的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應用中,充分地體現(xiàn)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和實際的教學價值。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和教學價值
1.創(chuàng)設小學語文的情境教學法
通過對情境教學法的創(chuàng)設,利用適當?shù)恼Z文內容的學習進行語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用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方法使學生自身完全地走進和融入小學語文學習的情境,切合實際地去感受和體驗語文情境教學,能夠不斷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格魅力和對語文情操上的熏陶和陶冶,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之間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與意識。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法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很多領域,其中應用在教育行業(y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價值和意義最大。
2.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的教學價值
將音樂融入語文的情境教學中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利用優(yōu)美的音樂充分地表達人類在生活中對語文的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對語文教學的鑒賞意識,學會鑒賞語文在生活中的美麗與獨特的情感,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拉近小學生與語文文化之間的距離。例如,小學生可以在早晨醒來的時候聆聽小鳥的叫聲以及大自然中小河流水的聲音,與大自然的情境相結合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培養(yǎng)了小學生對語文的鑒賞意識,使他們具有更多的體會與感受。在很多方面也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游戲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將小學生進行分組分別融入游戲中進行對語文游戲的溝通與團結合作,利用情境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例如,老師選取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課文片段展開學生之間小組的表演比賽,既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又提高了小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興趣與關注。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在語文教材中引入情境教學法
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教學時,例如,進行《論語》和古詩的教學時,運用情境教學法加強小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教學的興趣和理解,通過情境教學法映射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使學生和老師共同創(chuàng)設出語文教學的情境,拉近語文生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行對語文更深入的鑒賞層次。使學生學會對情境教學法進行語文與生活的體驗和思考,在體驗和思考中實現(xiàn)和達到對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目的。老師運用一定的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學會對語文情景教學的理性和原則性的思考與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有獨立的理解和思考意見的高度。
2.激發(fā)和挖掘小學語文知識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下,語文是知識海洋的象征,語文是具有值得世人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知識的價值。在小學語文課堂進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的教學,能夠激發(fā)和挖掘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探索。對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情境教學法進一步深層次地從生活中挖掘情感,使語文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發(fā)揮現(xiàn)實的意義與價值。例如,在學習《金色的草地》的文章時,老師可以借助有關金色的草地的圖片對學生展開提問,對《金色的草地》的圖片有什么聯(lián)想進行一些相關的提問。通過對圖片的聯(lián)想提高對知識的思考與探究的能力,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深刻的研究和體會,間接地激發(fā)和挖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這些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使學生在體驗和思考的基礎上對小學語文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激發(fā)和挖掘。
總之,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很大的價值,將創(chuàng)設的情境教學引入到小學語文教材中。引導小學生對語文情境教學在體驗中進行理性、原則性的思考分析與探索,再進一步地激發(fā)和挖掘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情感層次。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不斷地培養(yǎng)小學生對傳統(tǒng)教學的鑒賞興趣與理解能力,從而拉近學生與語文生活情感之間的距離,使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多方面的應用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麻建芬.淺談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化,2012,5(9):159.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語言實踐 分析
語言是人類思維與情商的表現(xiàn)形式,對于人們的生活交往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現(xiàn)代化的今天更要求人們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和實踐能力。而語文作為學校教學科目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幫助。語言實踐教學越來越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模式,符合現(xiàn)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能夠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要明確語文的教學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對語言文字在理解的基礎上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語文實踐的教學,促使學生提升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深入的了解語言的魅力,最終達到語文語言實踐教學的目標。
一、小學語文語言實踐教學的必要作用
進入新世紀以來,社會不斷發(fā)展,世界向著全球一體化邁進,人們之間的聯(lián)系變得緊密起來,交往成了人們必不可少的能力。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的重視教育對人們的教化作用,認為教育對人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有接受了教育,人們才能應用到生活中去,我國古代王陽明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說法,認為教育與實踐要協(xié)同發(fā)展才能達到效果。
語文一直都是我國教育中的重點科目之一,各種級別的考試都離不開對語文的考核,導致現(xiàn)在很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過程中,從語言實踐轉變成為了語言訓練的方式,不注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提升,完全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導致教學中對實踐的認知出現(xiàn)了偏差,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重新認識語言實踐教學的含義,分辨語言實踐與語言訓練的差別,才能在課堂上加強語言實踐教學。
二、小學語文語言教學實踐的要求
我國的語言文字不同于其他國家的語言,漢語言不僅融合了音樂的韻律,美術的造詣,還能通過語言文字表現(xiàn)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所以我國的漢語言文字在國際上很受歡迎,因為漢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對他的研究也從未停止過,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必須要具備對漢語言魅力的獨特感受,增加對漢語言文字傳播的責任意識,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一定要變革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結合時代的特點進行語言實踐教學。比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表演周杰倫的歌曲,體會語言的韻味和藝術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依靠自己淵博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語言教學方式,充分認識到語言實踐對學生學習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從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做起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三、小學語文語言實踐教學的內容
語言實踐教學越來越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模式,符合現(xiàn)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能夠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明確語文教學行為的目標,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實踐能力作為教學基礎,不能只追求學生考試成績而進行語文教學,在進行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從根本上做起,讓學生能夠對語言進行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語文的專業(yè)水平。想要學好語文,就必須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再對語文進行靈活的運用。
首先是閱讀的教學,因為學生只有大量的閱讀文字,接觸語法的知識,才能提升語言實踐運用的能力,我們現(xiàn)在很多閱讀的教學課程很不規(guī)范,脫離了語言教學的目標,不顧及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其次是口語教學,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口語能力,才能在生活中做到應用自如,但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忽略了口語教學的作用,不能深入的進行口語教學實踐,語文教師要是不能進行口語教學的有效實踐,就會讓學生出現(xiàn)抵觸心理,害怕交流,所以,語文教師應該經常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的口語實踐能夠隨時進行,讓學生感受到口語的作用和交往的意義。
四、小學語文語言實踐的策略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加強語言實踐的教學,語文教師就需要結合國內外成功的教學案例,突破自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多元化的語言實踐課堂教學模式,基本的都是教師會在上課前組織學生進行知識點預習,搜集資料、課下思考和復習等,都很好的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從整體進行考慮,認識到小學生的主動性與自覺性,要通過一些積極措施提升學生的自主性,才能進行更好的實踐教學,養(yǎng)成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通常可以設置一些字謎讓學生在書本中尋找,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要讓每一位同學參與到文章的閱讀中去,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語言和思想,運用自己理解的情感去朗讀,教師要給予學生的朗讀一些建議與鼓勵,提升學生對于閱讀文章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增加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進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取得優(yōu)異的語文教學效果,就必須注重語言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才能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與運用能力。在進行教學實踐的課程中,語文教師要通過多元化的語言教學形式進行語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語文教師要注意案例與語文知識點的結合,感受各種語法的作用和使用效果,切實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對小學語文變革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加強語言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對于語言掌握的程度,增加學生語言實踐能力。語言實踐教學越來越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模式,符合現(xiàn)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能夠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師成艷.例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語言實踐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6,(11).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法;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法是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時也是語言形成的規(guī)律。很多教師認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在語法教學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在語文教學中將語法教學淡化。這些做法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語言的學習,無論是在閱讀和寫作中都表現(xiàn)出了語法的弱勢。然而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并沒有直接涉及語法,如何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向學生滲透語法知識,是由教師自由掌握的,所以對語法教學工作的開展,并沒有系統(tǒng)的教法。
一、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的問題分析
在高中語文語法教學中,對語法教學的目標、途徑和方法還不明確。使教師并沒有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性,而且語法教學目前正處于一種無序狀態(tài)。雖然有的教師在語法教學上也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但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教師對語法教學的積極性,并且逐漸淡化了語法教學,這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語言的學習在缺乏語法知識支撐的條件下,一些弊端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學生們分不清句子成分,在語言表達中常常無法有條理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另外,在閱讀中,由于語法知識薄弱,對文章的理解也有了一定難度,無法從關鍵句子中領會到作者的意圖。除此之外,在學生的寫作中,語法問題也日益突顯出來,特別是句子結構混亂,濫用修辭,使整個文章缺乏美感。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了學生寫作練習不夠、閱讀量不足外,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語法知識匱乏。
二、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進行高中語文語法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深刻認識語法教學的意義,才能在教學中重視語法教學。語言是由語法、語音和詞匯三個要素構成,而語法作為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語言形成的規(guī)律,涉及了短語的結構、詞匯搭配以及句子的成分等多方面的語言知識。雖然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沒有直接的語法內容設置,但是教師要從教材的分析中提取語法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滲透。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無論從表現(xiàn)內容,還是從寫作表現(xiàn)手法上都呈現(xiàn)出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在分析文章內容的時候,如果沒有語法知識的支撐,對一些長難句無法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對文章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教師要在分析教材課文內容中,將語法知識提取出來,向學生傳授語法知識,對復雜語句分析理解,抓住句子主干的意思,使學生運用語言知識來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另外,教師也要重視從詞語的運用方面向學生滲透語法知識,對詞義相近的詞,要經過語法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詞性是否不同,了解詞匯的搭配規(guī)律,避免詞匯搭配上的錯誤。因此,規(guī)范學生用詞的規(guī)律,會讓語病問題得到控制和解決。除此之外,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教師更要重視語法知識的傳授。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常會遇到特殊句式和一些實詞和虛詞的靈活運用。如果教師不對文言文的語法知識進行傳授,會讓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舉步維艱,無法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不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可見,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法教學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語法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學習的認識,使學生在日常語言交際和寫作中有意識地用語法來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減少語病的出現(xiàn),加強對句子的分析,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三、對高中語文語法教學方法的幾點看法
語文語法教學不僅關系到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而且還影響著學生語言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語法教學的方法也要仔細審視,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讓教師的教學工作事半功倍。但是語法知識確實很抽象難懂,教師如何將這些抽象化、規(guī)則化的語法知識轉化成容易理解的內容,是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根據(jù)目前語法教學的特點和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對語法教學的方法提出這樣幾點看法。
首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語法教學。在閱讀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結構復雜的語句,而且這些語句又被作者賦予了特殊的內涵,學生在理解時,往往抓不住句子的主干,難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這些句子就是很好的語法教學的材料,教師通過對句子的語法分析,引導學生學會劃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的層次結構,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內涵。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內容,還讓學生從中學習到語法知識。
其次,在作文教學中滲透語法教學,讓學生對語言的運用進行規(guī)范。拋開寫作的其他要求,寫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語句通順。而在實際的寫作中,學生們常常會出現(xiàn)語法方面的錯誤,語病百出。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學生作文出現(xiàn)的一些病句進行分類整理,將其作為語法教學的材料,對學生經常出現(xiàn)的語病問題進行講解,讓學生從中學到語法知識,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xiàn)。
除此之外,還要讓語法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由于語言的習慣,人們在日常語言交際中,經常會出現(xiàn)語法錯誤。教師要從這些日常用語中尋找語法教學的材料,為學生分析其中的語法錯誤,使抽象的語法知識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動鮮活的語言材料中,讓學生對語法知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不斷向學生滲透語文語法知識,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而語法教學的方法,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去尋找更有效、更適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麗.認清現(xiàn)狀,抓好銜接――關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思考[J].中學語文, 2012(09).
關鍵詞: 綜合素質教育學分制 讀書工程 技術創(chuàng)新
課外培養(yǎng)計劃(第二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關鍵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重點,是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和提高的基本途徑,是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適應社會發(fā)展對職業(yè)技能型技術應用人才的需求,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顯性課程(課堂教學)與隱性課程(課外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思想,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訓練,使學生的健康個性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素質教育除了關心對人的素質發(fā)展與完善特別起作用的某些課程(即顯性課程)外,還關心其他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是幾乎在各類課程中都可能存在的相關內容;二是在課程展開之中存在的,不同于具體知識內容的態(tài)度、信念、情感等因素的作用;三是廣泛存在于學校生活之中的隱性教學資源(亦構成隱性課程),這也是素質教育所關心的內容。很多高校從2008年起,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設置綜合素質教育學分,將學生參與各類職業(yè)技能競賽、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讀書工程、公益服務、拓展性職業(yè)技能培訓與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等統(tǒng)一納入課外培養(yǎng)計劃,學生在以上第二課堂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和成果,以綜合素質教育學分記載。為配套綜合素質教育的學分制,很多學校也制定了“綜合素質教育學分制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讀書工程實施方案(試行)”和“職業(yè)技能創(chuàng)新活動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實施辦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以一種新的形式體現(xiàn)在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也以一種新的形式反映了學生的能力。
綜合素質教育學分制的管理在實施的幾年時間里,從已經畢業(yè)的學生的總體情況來看,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學生參與各項校園活動的積極性,一定程度地讓學生離開電腦網(wǎng)絡,參加更加多的專題講座、校園活動、小組活動和技能競賽活動,同時也促使學院開展更多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讀書工程活動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使學生積極參與讀書活動,通過讀書活動體會讀書的樂趣。在這個以電腦網(wǎng)絡為主的時代,學生主要是以電腦閱讀為主,給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看一兩本書,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職業(yè)技能創(chuàng)新活動通過課外教學的形式,鼓勵技能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參與意識,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團隊合作精神,鍛煉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和適應社會、適應企業(yè)的能力。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科技進步和辦學要求的不斷提高,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都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情況、新變化,產生一些新問題。面對存在的問題,高校應增強責任感,不斷研究新辦法,解決新問題,促進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穩(wěn)定發(fā)展。
1.實施方案的可行性不高。
雖然出臺了一套綜合素質學分管理的文件,但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還是比較混亂。學分的統(tǒng)計是由學生自己提供材料,提出申報,由班級的綜合素質拓展小組負責統(tǒng)計,上報學生會的學習部匯總,最后由教務處確定學分,公示給學生。整個流程是比較流暢的,但是由于可以獲得學時學分的項目比較多,學生提供的材料比較雜,而材料的審核主要是由班級的綜合素質拓展小組負責,由于小組組員都是自己的同學,對于材料的審核比較隨意,有時候有些學生同一個材料和可以在不同的項目里獲取學時或學分,或在不同的學年里申請學時或學分,從而造成重復獲取。從畢業(yè)的學生來看,有些學生的綜合素質學分可以達到10個學分以上,超過所要求的學分幾倍。而對于超出的學分按0.5的倍數(shù)可算入專業(yè)選修課的學分,一定程度地影響了學生選報專業(yè)選修課的積極性。因此,學校在制訂實施方案的時候,應該要符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方案既要簡潔,又要具有操作性,更要簡化程序,整合項目內容,具體的項目應該避免重復獲取學分。
2.教師在執(zhí)行素質教育學分記載過程中,規(guī)范性不強。
在整個綜合素質教育學分的記載過程中,由于管理文件比較多,有些教師對一些文件的學習有時候不夠到位,認為綜合素質學分不是課程學分,沒有課程學分管理那樣嚴格和規(guī)范,因此在操作過程工作,有時候不是很規(guī)范,例如有些學生參與了一個項目的培訓,可能只是用了幾個小時,但是有些學生寫了十幾個小時,指導老師也同樣簽名確認。在綜合素質學分的管理上,教師只起指導作用,因此參與度不是很高。但是教師其實是整個活動的執(zhí)行者,如果執(zhí)行者沒有認真執(zhí)行相關規(guī)定,最后整個規(guī)定就只會流于形式。因此學校應該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綜合素質教育的文件和實施的辦法,讓教師清楚其重要性,清晰實施的方法和步驟,有一個規(guī)范的操作流程,盡量避免教師亂打分和給學分。
3.讀書工程項目中,管理有欠缺。
在讀書工程項目中,導讀老師對選讀書目的導讀指導不夠,有時候是流于形式,學生未能真正領悟到書中的精神或知識,未能和導讀老師一起領悟讀書的快樂。在整個讀書工程項目中,教師對選報書目的積極性不高,學校的鼓勵措施不強,未能引導教師推出更多更好的書目給學生選讀,學生很多時候只是為了學分而讀,最后就是整個效果比預期相差較遠。對于讀書工程項目,學校應該給予更大的力度支持,使教師能選一些好的書目和學生一起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每本書目應該規(guī)定選讀的學生人數(shù),避免人數(shù)過多,教師沒有辦法組織好讀書過程。在教師導讀過程中,盡可能多地組織集中讀書分享活動,共同體驗讀書的樂趣,避免最后只是通過一份讀書報告就給成績的讀書項目。
4.素質教育在激勵學生技術創(chuàng)新上作用未顯著。
創(chuàng)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高水平表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是以培養(yǎng)高層次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為目標,不斷開發(fā)人在創(chuàng)造性方面的潛能,是素質教育的深化和拓展,是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綜合素質教育學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參與拓展性職業(yè)技能培訓與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但是高校在技術創(chuàng)新的文化建設和營造的校園文化氛圍方面做得還不夠。從這幾年來看,學生的技術創(chuàng)新性活動還是比較少。要創(chuàng)新不易,如果單單靠學生自身的能力還不夠,學校應該從更多的方面進行改革,給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提供更多的平臺。同時應加強校園內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文化育人,為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發(fā)揮學生多方面的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達到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5.綜合素質教育學分管理小組的管理有待加強。
在整個綜合素質教育學分的管理上雖然成立了管理小組,但是管理小組的作用很有限,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很多時候學校和系部的管理小組都已經成立,可是有時候可能一兩年也沒有組織過一次會議,對在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都未能及時進行處理和修改。管理小組的工作很多時候都是停留在會議或書面上,未能落到實處。因此學校成立的管理小組應定期召開會議,而不是只是一個文件的小組,管理小組應及時總結實施的情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提出解決的辦法,對實施部門反饋回來的意見要及時處理,不要一個問題反饋了無限次,最后還是一個問題。
6.加強綜合素質教育學分的宣講,讓學生了解具體內容和操作流程。
由于綜合素質教育學分的項目很多,以至于很多學生到快畢業(yè)的時候也沒有弄清楚這些學分的組成,對具體的申報流程也不是很清楚,有些學生甚至連班級中有綜合素質拓展小組都知道。有可能是學校的管理比較多,而綜合素質教育學分又是一個新的東西,所以在宣講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一兩句話就帶過,學生的印象就不太深。因此學校的執(zhí)行部門應該加強宣講力度,讓學生知道綜合素質教育的內容、操作流程。同時綜合素質教育的學分應每一學年上報一次和公示一次,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具體情況,同時學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避免到畢業(yè)的時候出現(xiàn)一些沒有獲得足夠學分的情況。
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主旨的素質教育的提出,是時代需要、教育發(fā)展的必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yǎng)出好的人才。素質教育直接從人才規(guī)格入手,注重人才的全面發(fā)展,形成新世紀的新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需要,它體現(xiàn)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與任務。而實施綜合素質教育學分制的教學過程還是一個初步的探討過程,當然綜合素質教育不是為了學分,最終目的只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但是將綜合素質教育列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給予必修學分記載是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的提高,是學校在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的一種方法和表現(xiàn),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又一舉措。因此做好綜合素質教育學分的管理,對做好學生的綜合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楚廷.素質教育是通識教育的靈魂[J].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08(20):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