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提高公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衡量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本市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初期,人們對此項工作重視不足,“中心”教育指導工作只能面對本校具有不同程度殘疾的學生開放。為了營造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我們利用板報、廣播、媒體,廣泛宣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走進社區(qū)、家庭、學校,介紹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通過走訪,我們發(fā)現(xiàn)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遠遠超過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許多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非常關注,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和精神需求及思想道德培養(yǎng),一些青少年心理存在著嚴重的不健康因素,使我們更加認識到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走進學校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調查,下發(fā)心理測試題和輔導資料,對青少年心理健康予以教育指導。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在市委市政府、市文明辦的大力支持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一個又一個來訪者,從中我們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廣泛的宣傳,滿腔熱忱的工作,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為我們贏得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真情溝通,讓青少年不再迷茫,牽手愛心,讓孩子們走出困境
1. 以人為本,深入調查研究,從源頭上解決心理問題。據(jù)調查統(tǒng)計,有26%的學生心理出現(xiàn)問題,有的甚至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我們發(fā)現(xiàn)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青春期逆反、交友早戀、臉上長青春痘等,而學習壓力大、缺少最佳的學習方法、青春期逆反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我們分別召開了家長面談會、學生座談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家長的困惑,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溺愛、粗暴、放任不管、事無巨細、期望過高、挖苦諷刺,還有一些家庭父母離異、留守兒童、隔輩管理,這些都是引發(fā)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我們在全市開展了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導,各學校征訂了家教指南,堅持每周五下午家長接待日接待家長的來信來訪,通過熱線電話、網(wǎng)上答疑等形式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堅持每月一次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下發(fā)講座材料、反饋教育信息、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進家庭、走進學校、走進社區(qū),成為青少年學生的良師益友。
2. 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讓青少年正確面對現(xiàn)實、正確認識自己。青少年年齡小,簡單地說教、乏味地勸說達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生動有趣的活動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拓寬他們的視野、啟迪他們的心智、疏導他們的心理。
我們針對學生學習壓力過大,開展了“我的青春我做主,學習方法大比拼”活動;針對孩子與父母對立,青春期逆反,開展了“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親情互動”活動;針對師生關系緊張,開展了“教師心語、學生感言師生交流”活動;針對學生交友、早戀等心理問題,開展了“走進花季,青春宣言”主題教育活動;針對學生青春期生理變化,開展了“健康知識講座”。各項活動緊扣主題、抓住問題、設計新穎、參與面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中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但不少中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心理困擾和障礙,影響了他們的健康發(fā)展,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因此,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
1 影響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客觀原因
1.1育界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雖然新課程實施以來,這一現(xiàn)狀有所改觀,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部分教育工作者沒有認識到學生具備良好的情緒、健全的人格及適應能力對其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把學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問題籠統(tǒng)地認為是學生的品德問題,沒有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技術妥善地治療來解決學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擾。
1.2應試教育阻礙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進程:當前教育市場化傾向加劇,校際間競爭愈演愈烈, 升學率成為競爭獲勝的法寶。在這個背景下,學校把升學指標分解到教師,教師再分解到學生來提高升學率。于是,無邊無際的題海,沒完沒了的考試,膽顫心驚的排名,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只有少數(shù)學生在獲得高分時才有那“開心一刻”,更多的學生在漫長的學習中得到的往往是失敗消極的心理體驗,他們整日惴惴不安,心事重重。加上學校集體活動少,學生之間缺少溝通,學生其他能力得不到表現(xiàn)。于是,厭學、孤獨、焦慮、嫉妒等不良心理像野草一樣滋生、蔓延。
1.3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在家庭教育方式中,溺愛嬌慣、專制粗暴、放任自流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可忽視的原因。在家里,父母關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衣食住行,而對子女的思想變化、心理狀況以及成長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少有關心,相互之間缺乏應有的理解和溝通。
1.4學校教育與社會氛圍之間的不和諧帶來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誠信缺失、損人利己、唯利是圖、權錢交易,貪污受賄等社會不良現(xiàn)象嚴重影響著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單純依賴學校教育是不現(xiàn)實的,職能部門必需呼吁社會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2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1]
2.1讓家庭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環(huán)境: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性、長期性的特點,家庭需要與學校積極配合,家長不只擔負傳統(tǒng)意義上的養(yǎng)育職責,更要擔負起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2.1.1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
2.1.2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為孩子提供幸福和睦的成長環(huán)境。
2.1.3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做孩子的好朋友。
2.1.4采取正確的養(yǎng)育方式,培養(yǎng)孩子健全人格。
2.2讓學校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2.1形成有利于中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學校氛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和諧的師生關系、團結互助的學生群體、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
2.2.2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其教育行為。只有掌握關于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表現(xiàn)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2.2.3建立和完善學校的心理教育與監(jiān)控機制。目前,雖然許多中學已經(jīng)建立起心理咨詢室,但明顯存在著心理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夠、大部分中學心理咨詢老師由政教干事?lián)?,心理教育目標德育化和缺乏系統(tǒng)性、心理咨詢室使用率低下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學校可以采取具體措施對心理教育與監(jiān)控機制補充完善。
2.2.4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班主任應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多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向學生傳授有關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情感教育、意志鍛煉、學習心理等方面的心理衛(wèi)生知識。
2.3讓社會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大環(huán)境。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各種不良風氣不斷出現(xiàn),價值觀的多元化,社會輿論的不良導向等都給尚處于成長階段的青少年心靈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因此,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大環(huán)境,是社會應盡的責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3.1國家要制定一系列保護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法律法規(guī),依法打擊會危害學生健康成長的行為。并建設好一支高素質的執(zhí)法隊伍,加強影視、報刊、網(wǎng)絡等傳播媒體和娛樂場所的管理和監(jiān)督,給青少年營造一個健康的文化環(huán)境。
2.3.2國家各級教育部門應盡快編撰專門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并列入課程表,專業(yè)教師上心理健康課,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規(guī)范化,經(jīng)?;?。
2.3.3努力改善社會大環(huán)境,給予學生正面的社會激勵與輿論導向,樹立可供其學習的優(yōu)秀榜樣。呼吁全社會提高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2.3.4積極凈化社區(qū)環(huán)境。學生居住的社區(qū)也是他們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社區(qū)應努力以建立和諧型、學習型社區(qū)為目標,清理社區(qū)環(huán)境,凈化社區(qū)風氣,還未成年人一個潔凈的成長空間。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jié)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fā)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所以,預防問題發(fā)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
心理健康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fā)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zhàn),包括那些學習優(yōu)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fā)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于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fā)脾氣,有的還采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華大學生向狗熊潑硫酸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還有的學生甚至邁上了自殺、輕生的道路來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壓力??梢姡睦斫】到逃且粋€教師的重要課題,它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當然,社會的力量也是舉足輕重的。而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持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持和認可。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yōu)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fā)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青少年;心理保?。簧鐓^(qū)綜合干預
[中圖分類號] R395.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10(a)-0125-03
青少年在整個人生階段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在生理上,青少年迅速長高,體力、知識和能力增強,他們認為自己不再是孩子,逐漸產生了“我是大人”的意識;在心理上,面臨從小學到初中的轉變,自身的自尊感水平略有下降,但由于自我評價能力不高,評價系統(tǒng)并不牢固,因此自尊心還不穩(wěn)定[1-3]。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健康觀念已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4]。醫(yī)學的進步使青少年生理上的病癥得以改善,人們逐漸把研究重心轉移到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問題上[5-6]。因此,采取何種方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進行保護和輔導,是眾多心理、醫(yī)護工作者共同的目標。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護應是綜合的、全方位的,而社區(qū)綜合措施干預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本文通過采用社區(qū)綜合性干預,對社區(qū)內青少年提供有效與規(guī)范的心理保健服務,減少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與不良行為的發(fā)生,從而達到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目的?,F(xiàn)在將干預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2月10日于本市某初中選取一年級學生進行一般健康問卷(GHQ)初篩、宗氏抑郁自評量表(SDS)和宗氏焦慮自評量表(SAS)進一步篩選,選擇其中被評定有心理問題(GHQ > 5分,SDS、SAS其中之一粗分 > 40分)的72例學生作為社區(qū)綜合性干預的研究對象,其中,男42例,女30例,平均年齡(13.49±0.79)歲。
1.2 方法
對篩選出的72例初中生干預措施的制訂遵循“綜合、有效、針對”原則,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2.1 開展專題講座 分析青少年目前在心理與行為方面所出現(xiàn)的問題,思考對策并制作成教案,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對初中生及其家長、在校教師進行講授。題目如“抵制不良誘惑”、“反抗期的‘軟著陸’”、“另眼看世界”等。注意講座的形式應盡量生動,語言盡量通俗,輔以個案或歷史故事,以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1.2.2 深入社區(qū)、現(xiàn)場宣傳教育 制作精美海報,以宣傳展板形式在社區(qū)內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并現(xiàn)場派發(fā)傳單,擴大心理干預措施在社區(qū)內的知名度。
1.2.3 對學校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教育 教師有時在教育上會存在一些問題,從而影響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應通過健康教育方式讓教師認識到過往的忽略及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并不可取,可增加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的危險性。
1.2.4 家庭輔導 采取家訪、家庭咨詢和家長會等活動與學生家庭建立積極的干預關系,并對一些具有不良教養(yǎng)方式的家庭進行干預,增強家長對綜合干預措施的信心和支持度。
1.2.5 學生個體心理輔導 根據(jù)具體情況,由社區(qū)的專業(yè)心理醫(yī)生對干預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可通過心理咨詢、沙盤游戲等方式開展。個體心理輔導通常以5、6次為1個療程,每次時間為40~60 min。
1.3 效果判斷
采用GHQ、SDS和SAS作為評定工具,在綜合性干預前及干預后均進行測評;干預前后對學生心理衛(wèi)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干預結束后由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xiàn)進行評估。GHQ-2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分數(shù)越高表明一般健康狀況越差。SAS與SDS均有20個條目,分4級評分,信度、效度良好。以我國常規(guī)的上限為界,標準分 > 53分,表明有焦慮或抑郁癥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學生心理衛(wèi)生知識掌握情況
干預后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掌握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學生心理衛(wèi)生知識掌握情況[n(%)]
注:與干預前比較,*P < 0.05
2.2 干預前后GHQ評分比較
干預后學生一般健康狀況明顯改善,GHQ各因子分和總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上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綜合干預前后GHQ各因子分級總分比較(x±s,分)
2.3 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社區(qū)綜合干預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SAS、SDS得分均較干預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上意義(P < 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x±s,分)
2.4 干預后學生學習成績及行為表現(xiàn)評估情況
干預結束后由老師對學生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xiàn)進行綜合性評估,結果顯示學生在此兩方面均有所改善。見表4。
表4 干預后學生學習成績及行為表現(xiàn)評估情況[n(%)]
3 討論
發(fā)展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青少年所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是自我同一性的確立問題。所謂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價值觀等特質整合為統(tǒng)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與態(tài)度,自我貫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標和信仰[7]。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也認為,人們都有自我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潛能,建議人們給予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患者以真誠、共情和無條件積極的關注,以令其自我發(fā)展。龔建華等[8]認為,家庭環(huán)境對個人的身心發(fā)育會產生最基礎與最重要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的因素包括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家庭結構、父母文化素質、父母教養(yǎng)方式等。
在當今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下,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治療已不僅在醫(yī)院中展開。以社區(qū)作為平臺的綜合干預手段由于其綜合、有效、全面的優(yōu)點,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與發(fā)展。社區(qū)綜合治療的核心不僅只關注產生了心理健康問題的個體,還對個體周圍的環(huán)境,如學校、家庭、所在社區(qū)進行綜合性的干預,以期通過改變環(huán)境與個體本身的認知,持續(xù)的對具有心理問題的個體進行幫助,使其最終達到心理健康。
由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在實施了綜合干預措施之后,GHQ、SAS、SDS得分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說明綜合干預措施對學生個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顯著的改善作用。社區(qū)綜合性干預后,老師對接受干預的初中生進行了評定,發(fā)現(xiàn)其在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xiàn)上都有所改善。筆者考慮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①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得以解決后,能將重心與注意力放在學習生活上,學習成績提高;②社區(qū)綜合干預措施中有針對在校老師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了其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教學方式,使其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劉敏貴等[9]在深圳對兒童開展社區(qū)綜合干預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在社區(qū)綜合性干預措施后有所提高,說明綜合性干預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程度,也可以增加其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以幫助其應對將來可能發(fā)生的各種情況。
綜上所述,社區(qū)綜合性干預對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十分有效,值得在今后進行推廣。值得注意的是,社區(qū)綜合性干預是一項長久的措施,應該持之以恒地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 蔡笑岳.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陳萃,張紅靜,江虹,等.一般健康問卷(GHQ-28)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信效度檢驗[J].山東大學學報,2010,48(3):159-162.
[3] 秦紅,趙鵬.社區(qū)居民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13(10):1833-1834.
[4] 陶恭亮,張偉波,劉虹.運用心理疏導、綜合干預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9,6(8):11-12.
[5] 張文.某大學2007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9, 11(11):1989-1990.
[6] 李香梅.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與心理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09,7(12):116-117.
[7] 謝弗.發(fā)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8] 龔建華,張馨尹,楊衡文,等.深圳市4~5 歲兒童行為問題及有關家庭因素的探討[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5,13(4):303-305.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橫斷面調查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4)07-0018-04
一、引言
兒童青少年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重點人群[1]。為此,世界各國均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并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從幼兒園到大學的相關教育和促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促進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主要領域。
心理健康不是一種自發(fā)的狀態(tài),而是個人和社會雙方努力的結果:個人有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需要,社會為維護和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基礎和條件,兩者的結合點就是心理健康服務[2]。中學生作為一個快速成長中的特殊群體,在其成長過程中必然面臨維護和促進自身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需要,所以中學生群體需要心理健康服務,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存在的前提。與此相對應,了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以心理健康發(fā)展為導向,提供及時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中學生的相應需要,是有效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目前國內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研究還比較零散,缺乏國家層面的和大樣本的需要調研報告,因而難于從整體上把握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總體情況和發(fā)展趨勢。因此,有必要系統(tǒng)研究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現(xiàn)狀及其特點。
二、對象與方法
1.調查人員
調查人員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現(xiàn)狀調查協(xié)作組。協(xié)作組成員由國內六大行政區(qū)九所全日制中學十名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組成。
2.調查工具
調查工具為羅鳴春在其博士學位論文中開發(f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要問卷(AMHSNQ)。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在0.760~0.870之間;分半信度在0.712~0.856之間[2],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
3.抽樣設計
遵循經(jīng)濟而有效的原則,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在國內六大行政區(qū)選取九所全日制中學,初一年級至高三六個年級的在校學生為調查樣本。
4.調查方法
橫斷面調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
5.抽樣情況
共發(fā)放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要調查問卷2000份,收回1809份,問卷回收率90.45%;剔除數(shù)據(jù)缺失值超過5%或有明顯反應偏向的無效問卷,最后得到有效問卷1748份(見下頁表1)。
表1 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調查樣本基本情況表
性別 年齡 民族 居住地 地區(qū) 年級
男842(48.1%)
女906(51.7%) 15.26±1.93 漢族1541
少數(shù)民族 207 農村746
城鎮(zhèn)538
鄉(xiāng)鎮(zhèn)464 東部356
南部746
西部330
北部154
中部162 初一年級346
初二年級330
初三年級332
高一年級243
高二年級313
高三年級184
總計 1748 1748 1748 1748 1748
6.數(shù)據(jù)分析
以每個青少年學生在6維度43個題項的得分為初始數(shù)據(jù),計算青少年學生在各維度的均分及需要總均值和標準差,以均值大小反映被試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強度,以標準差反映被試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離散程度。統(tǒng)計中學生在服務機構、人員、內容、方式和途徑、態(tài)度所屬題項上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頻次,計算出“希望+非常希望”頻次的百分比,反映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在具體項目上的強度分布。檢驗AMHSNQ的6維度各均分及總均分在人口社會學變量上的差異,得出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現(xiàn)狀和特點。
三、結果分析
1. 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總體情況
(1)總體情況
中學生群體有較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見表2):6維度需要均值在1.74~3.14之間,需要總均分為2.63,介于“有點希望”(2分)和“希望”(3分)心理健康服務的區(qū)間內,總體偏向希望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中學生群體有較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需要強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服務內容(3.14±0.48)、服務態(tài)度(2.95±0.59)、非專業(yè)服務(2.78±0.65)。非專業(yè)服務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中占有重要地位。從題項的具體內容看,非專業(yè)服務是指來自青少年同輩群體、家庭主要成員、學校教師的環(huán)境支持與人際互動服務,它體現(xiàn)出中學生在心理健康服務需要表達上的社會取向的特征[3]。
(2)服務機構
中學生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機構排序依次為:學校心理中心、社區(qū)心理中心、單位心理中心、醫(yī)院、私立心理機構、防疫保健部門、精神衛(wèi)生機構、民間機構。學校心理中心(67.6%)為首選,社區(qū)心理中心(60.0%)次之,精神衛(wèi)生機構(36.7%)排倒數(shù)第二,民間機構(23.8%)為最末一位。中學生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機構的前三位是學校心理中心、社區(qū)心理中心、單位心理服務中心,反映出當前中學生既需要專業(yè)機構提供的專業(yè)化服務,同時也需要非專業(yè)化的一般社會服務。
(3)服務人員
中學生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人員排序依次為:同學朋友、父母家人、學校健康專家、學校老師、私人健康專家、醫(yī)生、精神衛(wèi)生專家、自己解決、民間人士、任其自然。75.1%的中學生把同學朋友作為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首選人員,父母家人(69.9%)次之,學校心理專家(67.8%)居第三位,學校老師(53.6%)居第四位,自己解決(25.0%)、民間人士(17.6%)、任其自然(11.8%)居倒數(shù)第三、二、一位。中學生希望提供服務的前三位人員依次是同學朋友、父母家人、學校心理專家。反映出當前中學生既需要專業(yè)人員服務,同時更需要來自同學朋友、父母親人的人際社會支持和朋輩服務。
(4)服務內容
中學生希望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務內容和項目依次為:人際關系、自己的身心管理、學業(yè)問題、校園生活與適應、身體發(fā)展與適應、青春期心理、危機干預、物質依賴、精神疾病預防。中學生最關注的心理健康服務項目是人際關系(91.3%),自己的身心管理(87.0%)、學業(yè)問題(87.0%)并列第二位,校園生活與適應(85.8%)列第三位,身體發(fā)展與適應(84.2%)排第四位,青春期心理(82.1%)排第五位。中學生在人際關系、身心管理、學習問題、校園生活與適應、身體發(fā)育與適應、青春期心理這六個項目上希望和非常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高達82.1%以上,表明這六個方面是當代中國青少年學生最關注的心理健康服務熱點。研究者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發(fā)現(xiàn),影響中職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學習適應、人際適應和環(huán)境適應問題[4]。反映出當今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聚焦在學習進步、人際關系、生活適應良好的發(fā)展性需要上。
(5)方式和途徑
中學生希望獲得心理健康服務的方式和途徑依次為:科普宣傳、健康教育、同學朋友咨詢、與心理專家面談、與家人討論、網(wǎng)絡服務、向老師咨詢、書信咨詢、與醫(yī)生面談、與精神專家面談、電話咨詢。居于前五位的方式為科普宣傳(72.8%)、健康教育(72.5%)、向同學朋友咨詢(72.1%)、與家人討論(68.5%)、與心理專家面談(62.7%);而與醫(yī)生(37.9%)、精神科專家面談(37.4%)和電話咨詢(34.6%)被排在最末三位。結果表明,中學生獲取心理健康服務信息的首選方式和途徑是科普宣傳、健康教育、同學朋友的朋輩咨詢。
(6)服務態(tài)度
85.1%的中學生認為自己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識,83.0%的中學生希望有固定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提供服務, 69.8%的中學生認為同學和朋友接受心理健康服務很有必要。反映出當今中學生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服務意愿。
2.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特點
(1)男女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總體水平差異不大。在專業(yè)服務、內容服務、非專業(yè)服務、民間服務四個維度上,男女中學生性別主效應非常顯著;男生在專業(yè)服務、民間服務兩個維度上的需要顯著高于女生;在非專業(yè)服務、服務內容兩個維度上,女生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顯著高于男生;在需要總分上,性別差異不顯著。表明男女中學生在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結構上有差異性,但總體需要水平差異不大。
(2)非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略高于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中學生在非專業(yè)服務、服務內容兩個維度上表達的服務需要顯著高于獨生子女;從需要總分看,非獨生子女中學生表達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高于獨生子女,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顯著性水平??赡苁仟毶优诩彝ブ械奶厥獾匚皇蛊湫枰獫M足程度高于非獨生子女,導致獨生子女表達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相對較低。
(3)農村生源和城鎮(zhèn)生源在三個維度上差異顯著。在方式途徑、民間服務兩個維度上,城鎮(zhèn)生源的服務需要顯著高于農村生源;在非專業(yè)服務維度,城鎮(zhèn)生源的服務需要顯著低于農村生源;需要總分上兩者差異不顯著。
(4)家庭經(jīng)濟狀況富裕的中學生在服務態(tài)度上比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一般和貧困的中學生更積極;在需要總分上,家庭經(jīng)濟狀況富裕的中學生表達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顯著高于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一般的學生。
(5)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年級差異顯著。初二年級學生在專業(yè)服務、方式途徑、非專業(yè)服務、服務內容、服務態(tài)度五個維度和需要總分的服務需要顯著高于中學階段其他年級;數(shù)據(jù)顯示初中二年級是中學六年的一個重要轉折階段,也是各種心理問題較為集中的時期,“初二年級現(xiàn)象”突出。
四、有效滿足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建議
構建高效務實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滿足和諧社會建設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需要,是心理學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途徑[5]。根據(jù)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現(xiàn)況與特點的調查結果,課題組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通過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現(xiàn)狀和特點的調查,可以更具體地確定由誰、以什么樣的方式和途徑優(yōu)先滿足中學生哪些心理服務需要,從而進一步完善以目標群體的心理需要為導向的評價機制,為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資源的配置和規(guī)劃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針對中學生的心理服務需要現(xiàn)狀和趨勢制定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實施計劃,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要評定研究,建立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常模數(shù)據(jù)庫,以此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規(guī)劃和動態(tài)監(jiān)測的基礎數(shù)據(jù)。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要調查與國家或地區(qū)人口普查或者國家衛(wèi)生調查相結合,不僅可以在更大的調查樣本中收集更廣泛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數(shù)據(jù),獲得更豐富的人口社會學資料,而且可以提高調查效率,降低研究成本。
第三,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促進體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服務可得性。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個人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的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社會人際支持的自助和互助能力。加強專業(yè)機構與非專業(yè)機構、專業(yè)人員與非專業(yè)人員的合作與支持,有利于形成專業(yè)服務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在維護和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中的強大合力。
第四,鑒于中學生有較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和較高的心理健康服務意愿,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應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網(wǎng)絡的建設,讓心理健康服務覆蓋校園,深入班級、宿舍,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形成全方位育人、全過程心理健康服務與心理健康促進的立體網(wǎng)絡,最大限度滿足青少年的心理服務需要。
第五,從青少年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機構、人員、途徑和方式的需要分布來看,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特點是既需要專業(yè)機構提供專業(yè)化的服務,也需要社會環(huán)境提供非專業(yè)化的一般性社會支持;既需要專業(yè)心理健康人員提供專業(yè)化服務,同時更需要來自同學朋友、父母家人的人際互動與支持來化解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因此,學校、家庭、社區(qū)和社會應該攜起手來,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統(tǒng)籌規(guī)劃,形成合力,營造一個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6]。
第六,從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焦點看,追求人際關系和諧、學業(yè)進步和個人成長的發(fā)展性需要是主旋律;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也要圍繞這一主旋律。事實上,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必須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為核心,以預防促進為主要手段,以矯治作為必要的補充和輔助[7]。
第七,關注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促進經(jīng)濟困難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在為經(jīng)濟困難學生提供經(jīng)濟物質支持的同時,提供配套的心理促進和社會支持資源,從物質和精神上促進貧困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八,有針對性地加強關鍵期和關鍵節(jié)點的心理健康服務。中學階段,初二年級是一個關鍵期;加強初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引導中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對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注:本研究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1BMZ004)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項目編號:05JZD00031)資助。
主要參考文獻:
[1]趙淑英.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學[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5.
[2]羅鳴春.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現(xiàn)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3]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華人本土心理學[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4]羅鳴春,鄧梅.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7):456.
[5]羅鳴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理論與實證[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6]羅鳴春. 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05.
關鍵詞:心理健康 素質教育 智力發(fā)展 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如何在大學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義、目標、內容、途徑等。只有建立起科學的認識和正確的觀念,才能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偟膩碚f,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在現(xiàn)代社會,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現(xiàn)為認知功能正常,情緒反應適當,意志品質健全,自我意識正確,個性結構完整,人際關系協(xié)調,人生態(tài)度積極,社會適應良好,行為表現(xiàn)規(guī)范和行為與年齡相符等等。
1、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是一個終生相隨的人生課題,并且表現(xiàn)出很強的階段性
也就是說,同一個人,在人生發(fā)展不同的時期或階段,由于對該階段發(fā)展任務的適應情況不同,其心理發(fā)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會變得不健康。如,同樣進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適應得好,順利度過,健康快樂地進入下一個人生發(fā)展的階段;而有的孩子適應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團伙,或表現(xiàn)出一些不良行為,面臨著心理危機。而一個面臨心理危機的青春期學生,如果得到及時有效的關注與幫助,在其后的發(fā)展中就有可能擺脫心理危機而踏上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這種階段性正說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同時也說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2、從差異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對性
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絕對的,人無法被截然劃分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兩類,同時也沒有絕對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是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會面臨的問題,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同時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側面,只是哪種情況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這種相對性說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員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來,由于社會發(fā)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和兒童發(fā)展事業(yè)受到了沖擊和挑戰(zhàn)。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fā)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但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實踐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解,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沒必要在學校教育中普及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醫(yī)學中的診療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jié)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fā)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所以,預防問題發(fā)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
還有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個別生開展的教育活動。誠然,個別生在心理健康發(fā)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但是,如前所說,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fā)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zhàn),包括那些學習優(yōu)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fā)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于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fā)脾氣,有的還采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華大學鉈中毒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還有的就此邁上了自殺、輕生的道路來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壓力??梢?,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個別學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還有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歸屬德育工作,是學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師的任務。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使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認識和看待自己的學生以及學生出現(xiàn)的一些行為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學校教師改善師生交往狀況。以往教師容易只注意到學生表面的那些行為問題并將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斷,而忽略了這些行為問題背后掩藏著的原因,包括學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教師以一種更寬松、更接納和理解的態(tài)度來認識和看待學生和學生的行為,不僅注意到行為本身,更注重去發(fā)現(xiàn)并合理滿足這些行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簡單地進行是非判斷,而是從一種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體現(xiàn)出了對學生的尊重、一種對“人”的尊重,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面臨的重要課題。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師面臨的任務和要求,應引起每一位教師的認可與重視。
三、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如何在學校教育中切實、深入、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據(jù)我調查和一些相關資料反應。近年來,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市七城區(qū)20余所中小學校開展了“學習與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工程”的研究與探索,主要從學校管理、教師培訓、家校協(xié)同和學生發(fā)展以及社會參與等不同的層面,全方位地、立體地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許多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取得了一些經(jīng)驗,并得到了廣大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認可與好評。為了推動學校健康教育的發(fā)展,同時,北師大也在各大城市辦起了有關心理發(fā)展與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師研修班,我本人經(jīng)過兩年多的學習,和同仁的探討,研究,根據(jù)近年來我們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下面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談幾點建議:
1、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其教育行為。只有掌握關于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表現(xiàn)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如,一位平時表現(xiàn)還不錯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學生,由于一時的沖動偷拿了同學的錢,事后良心的自責使他找到老師并承認了錯誤。但由于教師處理不當,他從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責罵、教師的不屑和同學的疏遠,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從此郁郁寡歡、自暴自棄,不但學習成績下降,而且變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現(xiàn)幻聽、幻視,總懷疑別人在背后議論他又在偷東西,最終發(fā)展到再也無法上學,陷入心理危機。而有同樣經(jīng)歷的另一位學生,在承認錯誤的時候得到了老師的諒解,老師不但沒有將事態(tài)擴大,而且還把信任和改正的機會給他,把管理班費的任務教給了他。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積極支持下,這位學生終于擺脫了上次錯誤在心靈上留下的陰影,能抬起頭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處理關于錢的問題,其它方面的發(fā)展不但沒受到消極影響,反而因老師的諒解和信任所帶來的自尊、自信的增強而得到促進。
可見,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很難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認識的教師,可以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所以,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
目前,不少的學校雖然也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機械、簡單地將之理解為課程教育或開展一、兩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絕不是每周一兩節(jié)課或者搞幾次活動就能實現(xiàn)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jīng)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xiàn)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教師每天大量而具體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實踐證明,只要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教師開動腦筋、注意積累、重視交流,完全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將非常顯著,同時會對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帶來巨大的促進。
3、注重實踐,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
研究與實踐證明,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賴于個體在真實情境中的實踐操作與體驗。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為一門說教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深入生活、在實踐中加以訓練、鞏固。為此,我們倡導注重實踐,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實現(xiàn)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動之中,不僅在活動中蘊涵、傳遞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還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為教育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去實踐、體驗所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等等。通過這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的基本道理,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實處。
4、注重家長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學校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還受到其它社會因素的制約。其中,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fā)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長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這在一些學校組織的意在鍛煉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手拉手夏令營或者少年軍校的活動被塞滿高級食物的書包和每隔三兩天一次的探望搞得變了味道的教育現(xiàn)狀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除此之外,各種社會現(xiàn)象、社會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等其它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梢姡睦斫】到逃粌H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職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會的支持和認可,才能得到真正開展。也就是說,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注重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持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因此,我們提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注重與家長達成共識,通過各種活動與宣傳,打破家長那種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發(fā)展得好的舊觀念、舊框框,幫助家長建立現(xiàn)代的、科學的人才觀,獲得家長的支持和認同,鼓勵家長參與,創(chuàng)設出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環(huán)境與氛圍,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發(fā)展心理學》林崇德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為了幫助青少年更好地看清自己的心理問題,為了啟迪家長們更好地與青少年孩子們溝通,本期,我們特地精心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專題,從“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具體表現(xiàn)”、“心理危機的危害”、“學校、家庭、社會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措施”三個方面解疑答惑,孫啟康女士深入淺出、簡單明了給我們做了一個系統(tǒng)透徹的介紹,希望對青少年朋友和家長們有所啟發(fā)幫助,讓祖國的明天走的更加美好順利。
孫啟康簡歷:
女,國際職業(yè)高級培訓師、國家職業(yè)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網(wǎng)在線專家咨詢師;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年,多次出席市、全國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討會,論著如《開啟心靈的鑰匙》、《走進心理健康》等多次獲獎。
多年來接受大約3000多人次個別咨詢;為全國的教育單位以及如中國電信、錦江之星、水木教育、人壽保險等單位做有關心理培訓達500余場。2002年曾出席第25屆國際學校心理學年會,2005年11月參加第四屆泛亞太地區(qū)心理衛(wèi)生學術研討等。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對青少年來說,主要哪些方面體現(xiàn)心理健康?
這個問題先要理解“人的全面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全面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軀體的殘缺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以及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彼砸粋€人的全面健康是要全身心的健康,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社會的適應能力。對于青少年來說,正處在身心發(fā)育的重要階段,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多種的評價角度,但是總的說來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參考:
(1)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例如有些青少年在年級升級變化中,就對一些交往和學習的事情不能很快適應,而沉迷對過去友誼的懷念,反而無法面對新同學的關系處理等。
(2)情緒較為穩(wěn)定。每人都有情緒的變化,但如果大起大落或較長時間的在一種情緒的狀態(tài)下(如壓抑、恐懼),那就不能算是一種健康的情緒了。
(3)能和諧地與人相處。我們不僅是生物人,也是社會人,免不了要和和人有交往,這不等于都能和諧相處,這需要有交往的技巧,這才是心態(tài)向上的一種表現(xiàn)。
(4)良好完整的人格表現(xiàn)。如有比較清醒的自我認知;積極人生價值觀;意志堅強等。
二、青少年的心理困惑常見有哪些?心理危機的危害又會帶來什么?從那些方面預防?
青少年常見的主要心理困惑主要在如下方面比較突出:
(1)自我認同上的不足,顯得自卑和不自信,抗逆力差。
(2)情緒表現(xiàn)大起大落,繼而出現(xiàn)壓抑或抑郁的心境,嚴重時乃至輕生。
(3)對學習的厭學表現(xiàn)、離家出走或是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等。
雖說心理困惑不能說就是心理疾病,但如果長期得不到調整和緩解,就會引起疾病,如逃學、離家出走等現(xiàn)象,甚至這些心理危機還會引起搶劫、殺人、放火等犯罪行為發(fā)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有心理疾病病人約1600萬,而其中1/3是兒童、青少年。因此,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由于這些心理問題的形成是受到各個方面影響的,尤其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轉型的時代,不少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教育制度的問題,這對青少年或多或少會有影響。所以在預防措施上。我以為需要有個心理環(huán)境的支持,那就是家庭、學校、社會一起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這樣才可以在不同范圍和角度來幫助青少年走出心理困惑并提升自身的心理免疫力。
三、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對學生的心理疏導上,有哪些有效的途徑呢?
我認為首先在確立目標上要有基本的定位和方向。
目標是否可以定位在――著眼全體學生,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科學理論,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使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學會自己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困惑,順利地過好青春期,并不斷發(fā)展和健全自己的人格,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潛能,成為一個能適應社會的,敢于面對社會挑戰(zhàn)的生活強者。
至于在實踐的途徑上可以不同,但是我感到要從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結合的環(huán)境建立為好。因為孩子的生活空間已經(jīng)不滿足于校內而已經(jīng)有相當打大的部分拓展到其自由生活的空間呢,所以我們就要去關注并積極引導和滲透心理教育。各個學校的做法不同,我通過自己的實踐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1)校內環(huán)境教育
我認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和各個方面工作緊密結合,讓學生能在良好的心理氛圍中愉快地學習、生活,使心理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具體實踐途徑如下:
1.成立以校領導直接參與的,由教師,家長,學生三方面組成的“學校心理輔導中心”,該中心承擔著全校師生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任務。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采用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學輔助手段。
3.每天都開放心理咨詢室,活動內容保持創(chuàng)新和多樣化,如情緒調節(jié),想象力訓練,音樂欣賞等。
4.開辟校內心理解惑和健康成長的網(wǎng)上咨詢。給孩子一個自由說說心里話的空間。
5.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心靈自助小組和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班會。
6.組建“學生社團管理中心”,了解學生的社會能力和組織能力,增強自我意識的訓練等。
(2)校外環(huán)境教育
1.家庭教育
邀請家長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表現(xiàn)在: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家長研究委員會,從捕捉子女的心理動態(tài)到處理班級中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家長共同參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可以是校內的活動課,亦可是校外的社會實踐課;學校心理輔導中心也做到能將學生的種種心理需求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能時時刻刻了解子女,并不斷改變自己的認知方式。
2.心理健康社會實踐教育
我們建立了不同的社會實踐基地。其中包括飯店、旅館、書店⋯⋯目的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在觀察社會、了解社會中培養(yǎng)社會的適應能力。
3. 拓展社區(qū)教育
成立教育小區(qū)心理輔導中心:定時開展小區(qū)內的熱線電話;熱線信箱和網(wǎng)上咨詢工作;利用休息日組織家長學習班和進行家長咨詢活動并積極開展以社區(qū)學校為單位的課題研究等。
四、學生參加心理健康社會實踐的做法是怎樣的?有什么效果?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社會化過程教育尤為重要。學生在接觸社會這一特定人際關系中的相互制約及其在垂直與平行,個人和群體,民主和集中,友好與互助,競爭與對立等種種關系中,他們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行為都會受到的不同的影響,從而能促進學生個體的社會化。在社會化教育過程中,我們建立了不同的社會實踐基地,并且針對不同的學生的表現(xiàn)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引導,例如:
讓缺乏社會愛心的同學參觀兒童福利院,以感受人間的愛與被愛。
讓紀律約束力較差的同學到部隊軍艦體驗什么是嚴格的紀律要求。
讓人際交往能力較差的同學到商店做一天營業(yè)員,學會和不同人的打交道,以提高交際的適應性。
讓只鉆研課本知識的同學到書店做一天開架書管理員,了解世界之大、知識之廣。
與此同時,我們還組織同學去走訪心理學教授,探討人生價值;去法院了解社會的不同層面以及當心情熱線主持人主動;參與社區(qū)的心理服務活動等。
這樣做的收獲是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提高,對自身心理健康開始重視并且改善一些對過去某些問題的看法,和諧了家庭的親情關系⋯⋯
例如,有同學們在去法院聽證并了解社會的不同層面之后,便自行組織了一次有關的主題聊天活動,真實、生動地講述了在法院的所見所聞所感,例如常見的種類、對人體的危害、吸毒對社會的危害等。最后,同學們以“珍愛生命,遠離”為主題,用各種方式表達了“面對,我們如何說‘不’”。這次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生命健康意識得以不斷提升。
所以在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他們會逐步地把自己融入社會,成為一個社會的人。學生們在獲取社會信息的同時,還主動融入自己的思考也不斷提升了自己的生命能量。
五、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中,家庭教育起到什么作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的理念包括哪些?
這個問題其實也就是一個家長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什么的問題。我們說在家庭中作為家長主要是承擔這樣一些角色:
養(yǎng)育者:如提供吃、穿、住。
教育者:如傳授生活常識、做人道理。
促進者:如為子女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同行者:如跟子女保持朋友般的關系。
支持者:如在困難時給予關心、鼓勵。
而要在做好這樣的角色,和孩子的關系就會融洽和諧。所以我們有時候強調的和諧關系建立的過程中,往往是忽略了家長自身的改變。和諧的關系主要在于家長某些對孩子態(tài)度的改變,在于對孩子的了解和接納,這種接納是由衷的發(fā)于內心的,而不是為達到某些目的的暫時的忍耐的接納。要做到接納,首先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是什么? 他在做某些事情總是有他的一定想法,我們不要看不順眼就馬上否定,其實有時候仔細想想孩子還是有他的原因的。了解他們內心的關鍵還在于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學會撲捉一些細微的變化。還要敢于放手給孩子發(fā)展的空間。這個在國外的家庭的理念和做法上,確實有些和我們不同。
例如:他們認為,“創(chuàng)造力絕非‘無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所以教孩子廣泛的吸收知識是有效的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造力方法。所以他們重視孩子的想象力;所以他們可以把孩子的藝術學習視為一種心靈的凈化。
他們認為:“孩子需要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學會應對各種各樣的情況。父母不要為孩子做任何孩子自己能作的事情,否則就剝奪了孩子的自身發(fā)展能力的機會也剝奪了他的自信心”。所以他們重視對孩子自信的培育孩子,于是孩子就像需要陽光那樣需要自信。在點滴的小事上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善于積極思維和有創(chuàng)意。
他們認為:“樂觀是一種迷人的性格,能使人對困難的事情產生心理免疫力。如果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時代就是父母的失職表現(xiàn)”。所以他們經(jīng)常創(chuàng)造機會教會孩子學習樂觀向上。把樂觀視為是孩子奮進的催化劑,從而營造一個樂觀而溫馨的家庭。
六、家長和孩子溝通方面常見有哪些困惑?如何緩解這些沖突呢?
這是個實際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家長和孩子的沖突往往是有一些認知上的歪曲或是不善于溝通所造成的。溝通是什么?溝通是信息的傳遞,是一種理解,只有被接收者理解了,才算完成。溝通也不是意味雙方達成協(xié)議,也不是非要對方接納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慢慢達成共識。
一些家長的情況就是在于急于要孩子接納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就會有沖突產生了。常見的是:意見不一致;朋友交往上的阻擾;教育缺乏耐心;將孩子看憋了⋯⋯在這里我想就舉例說明如何緩解沖突的問題。
例如:在一次高中家長會上,談到和孩子溝通問題時,不少家長反映自己和孩子常有意見不一致的地方。有家長說,我給孩子買了電腦,目的是為了讓他了解更多時代信息,他卻沒完沒了的玩游戲機,還說這是一種手腦并用的腦力訓練好方法;有家長說,孩子一接電話就是沒完沒了的聊天,把做功課時間都占用了,勸他不聽,還說這也是一種必要的人際溝通方式⋯⋯
當家長和孩子看法不一致的時候,其矛盾原因往往是來自于雙方的。我們知道,由于高中是人生發(fā)展的“第二加速期”,這階段的青少年不僅是身體、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成熟,而且他們的認知能力發(fā)展達到了高峰期。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面也有了較大變化,表現(xiàn)在思維方式上;在確定人生目標上。例如由過去單純接受師長教育轉向要求獨立思考和平等探討;在對待某些社會問題的看法上,開始轉向自己去直接觀察和親身體檢,并以此作為評價的標準;在人際交往方面他們和同齡伙伴的交往活動已占據(jù)了主導地位,表現(xiàn)出結交朋友(包括異性朋友)、追求快樂友誼的強烈愿望。與此同時他們開始關心社會上各種熱點問題,開始注重自己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因此在這種的心理需求發(fā)生較大轉變的情況下,如果家長沒能充分認識到孩子的內心變化,而總把孩子看成不懂事的毛孩,希望說什么,他們就聽什么,而且對他們這種由于尚未成熟而導致的偏激思想和行為,未能及時給予指正和引導,那么,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間的意見分歧就會越來越大,直至難于溝通。此外,家長的文化程度,生活的精神面貌,對社會的認知也會在和孩子的溝通上造成隔閡。
面對這一現(xiàn)實,我們作家長的怎樣才能緩和這一矛盾呢?
(1)用深沉的愛心去理解,用廣闊的胸懷去接納
想知道他們內心想法,就要去傾聽。去學會站在青少年角度去看問題,也許他們的看法還真有點兒道理。曾有位家長為理解兒子為什么如此迷上游戲機就自己去親身體驗一下,不久他發(fā)現(xiàn)在操作過程中自己的手腦協(xié)調不夠,常常失敗,可是兒子卻顯得十分靈活,于是他慢慢理解了孩子的話,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接納了孩子的要求。并且和孩子共同探討如何合理安排時間,使得孩子學習時更能集中精力,充分合理地利用腦力,最后終于“美夢成真”考取了名牌大學。
(2)努力學習新知識,改變對子女的認知方式
眾所周知在孩子成長中,父母的言行是舉足輕重,尤其當孩子到了高中階段他們特別重視父母的種種觀點,他們更加期望得到父母的理解,雖然他們也不否認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有點逆反心理,但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往往是因為人格上未能得到尊重。也曾有位家長因為干涉女兒的異往活動,言語過激之下使孩子離家出走了。事后他回憶說,“我原先只覺得自己是為她好,但是通過學習后現(xiàn)在明白了,只有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良好的動機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孩子需要家長關懷他們,但更需要尊重他們?!边@位家長的心聲啟迪了我們也要廣泛接觸社會,學習新事物,了解新信息,不斷的改變對子女的認知態(tài)度,才能和孩子的想法溝通并趨近一致。
一、相關研究方法簡介
(一)SPSS基本原理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2]是一個統(tǒng)計功能極強、內容極其龐大的組合式統(tǒng)計軟件包,集數(shù)據(jù)整理、分析過程、結果輸出等功能于一身。它包括基礎統(tǒng)計模塊和一些擴展模塊,主要能進行基本統(tǒng)計分析、均值比較與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非參數(shù)檢驗等,還能直接生成和編輯專業(yè)的統(tǒng)計圖形,己在教育、科研、通信、醫(yī)療、商業(yè)等領域被廣泛地應用。
(二)隨機抽樣
抽樣是一種基于多數(shù)據(jù)下的數(shù)據(jù)選擇方法,該方法能夠有效的在眾多數(shù)據(jù)中抽取部分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分析。隨機抽樣方法就是按照隨機的原則,即保證總體中每一個對象都有已知的、非零的概率被選入作為研究的對象,保證樣本的代表性。該方法能夠使調查對象總體中每個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是一種完全依照機會均等的原則進行的抽樣調查,被稱為是一種“等概率”。隨機抽樣有四種基本形式,即簡單隨機抽樣、等距抽樣、類型抽樣和整群抽樣。本文采用簡單的隨機抽樣對該問題進行研究。
二、模型的建立
本文基于問卷調查的結果對5個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心理狀況進行研究,設計了涉及生命教育、生活方式、娛樂三個領域,分別包括正向和負向兩個框架,影響因素包括風險偏好、認知需要、決策風格三個主要方面。主要研究5個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其影響因素。通過對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建立不同影響因素下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心理狀況的影響程度,分析相同因素對不同年齡段的影響程度。
三、模型分析
以生命教育正向、生命教育負向、生活方式正向、生活方式負向、娛樂正向、娛樂負向為因變量,不同的影響因素為自變量,建立模型。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在每種因變量下,不同的年齡階段其顯著性差異是相同的,因此,以生命教育正向為例對不同年齡組的顯著性程度進行分析說明。
單因素方差分析描述統(tǒng)計量表為本次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統(tǒng)計量結果包括個案數(shù)N、平均值、標準偏差、標準錯誤、平均值95%置信區(qū)間、最大值和最小值。由表可知,9歲組的平均生命正向和17歲組的差異較大,而11歲組、13歲組和15歲組的生命正向平均值接近。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9歲組的生命正向均值和17歲組差異顯著,而11歲組、13歲組和15歲組之間差異較小。總體組間均值比較結果為:17歲組>13歲組>14歲組=15歲組>9歲組。
通過分析得出,9歲組與17歲組的心理健康狀況最為顯著。
四、結論
本文通過建立不同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影響程度的模型分析得出,9歲組與17歲組的心理狀況的顯著性程度最大,年齡、生命健康的程度以及生活的態(tài)度3個因素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及其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一個重發(fā)組成因素。因為它既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幾者之間有著緊密聯(lián)系,相互影響,又有各自獨立的內容、規(guī)律和方法。要認識這個問題,關鍵是要認清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與心理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一)相同點: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同司于整個心理大系統(tǒng),它們都服從心理形成、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1、它們都是由人腦器官產生的。列寧指出:“心理的東西、意識間物質(即物理的東西)的最高產物,是叫做人腦的這樣一塊特別復雜的物質的機能……感覺、思想、意識是按特殊方式組成物質的高級產物?!?、它們都以客觀現(xiàn)實為源泉,都是人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是直接人們的物質生活、物質交往、現(xiàn)實生活的語言交往結合在一起的,是受人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生產力、生產關系所制約的。3、它們都以實踐活動為產生的基礎。4、它們都屬于個體意識范疇。
(二)不同點: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是心理的特殊表現(xiàn),因而與心理又有區(qū)別。
1、內容性質不同。思想、品德、知識、美感等具有社會性,有是非、好壞、善惡、真假、榮辱之分;但心理品質則可以區(qū)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這好比人的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一樣,都有積極的和消極的方面,不存在哪種氣制才好,哪種氣質不好。2、表現(xiàn)形式不同。思想、品德、的表現(xiàn)形式為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知識技能的表現(xiàn)形式為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美感則是對審美對象的具體感受,表現(xiàn)形式為美、丑、崇高、滑稽、剛性等。心理品質是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特點,它的表現(xiàn)形式如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靈活性等;記憶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確性等;意志的自覺性、頑強性、自制性等。
(三)兩者的聯(lián)系:心理是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等形成與發(fā)展的中介和基礎。通過心理教育,使個體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和心理保證。
二、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的表現(xiàn)及原因
(一)對學生上網(wǎng)的分析
通過此次調查,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帶給了少年兒童巨大而無形的積極因素,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嚴重的消極影響,對其心理健康影響很大。誠如有人所說:“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項人類的發(fā)展能夠像網(wǎng)絡一樣,把人類逼上如此多的十字路口?!倍W生由于年齡小,辨別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進一步增強。作為教育者更應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進行意志力、控制力、責任心的培養(yǎng),加強自律,使他們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辨別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指出:“只有激起學生去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币虼?,在矯正學生癡迷網(wǎng)絡的行為時,讓他認識到自我教育是很重要的。
(二)學校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社會發(fā)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和兒童發(fā)展事業(yè)受到了沖擊和挑戰(zhàn)。“在我國中小學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焦慮、抑郁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健康發(fā)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币虼?,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但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實踐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解,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沒必要在學校教育中普及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醫(yī)學中的診療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的應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jié)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fā)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所以,預防問題發(fā)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經(jīng)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
還有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歸屬德育工作,是學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師的任務。事實上,心理健康的表現(xiàn)是人對客觀事物或人物的一種態(tài)度。教師對教學的態(tài)度,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心理健康指引,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師應給與足夠的重視,萬萬不可含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教充主要通過語言、表情、手勢動作、衣著打扮來實現(xiàn),另外,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要在教育教學中正確地運用。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使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認識和看待自己的學生以及學生出現(xiàn)的一些行為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學校教師改善師生交往狀況。以往教師容易只注意到學生表面的那些行為問題并將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斷,而忽略了這些行為問題背后掩藏著的原因,包括學生的心理需求。如,一個小學生最初在課上搗亂,可能有就是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當?shù)姆绞奖憩F(xiàn)出來了。如果教師重視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會覺察這位學生行為問題背后的心理需要,進而調整自己和班上同學與這位學生的交往方式,更多地給這位學生以積極的關注,并不失時機地向他指出引起老師和同學們關注的合理方式是什么。很快,這位學生課上搗亂那些行為問題不見了,而變成一個守紀律、愛學習的好孩子。相反,如果以傳統(tǒng)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這位學生課上表現(xiàn)出來的搗亂行為,這位學生很容易就被納入壞孩子的行列。而且由于這位學生行為問題背后的心理需要沒有被覺察和得到滿足,他將免不了還會繼續(xù)搗亂。久而久之,由于長期被當成壞孩子,這位學生也就會自認為是壞孩子,并真的搗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