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發展風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農業風險中投資基金的建立農業風險的投資基金建立是極為關鍵的,其是由國家政府、各大企業、經融機構、福利基金和風險投資家等一起參與投資的基金。政府對獨立建立的風險基金要注重參與與監督,對于需要提供實質風險資本的福利和養老基金,金融機構和風險投資家承擔著力保農業風險資本正常運作和正常經營的重要責任。養老基金國家安全中農業的安全是最基本的,政府應把握好一定的“度”,使其成為確保農業風險基金獨立性的有力保障。1.2風險投資的中介機構的建立與完善風險投資的中介機構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它為風險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提供法律、財務、資金、人才、信息等專業。風險投資需很強的專業性,風險投資家涉及多方面專業知識的使用及對相關技術的了解和管理,然而,對法律、財務、企業戰略等卻不一定精通。因此,建立中介服務機構,解決出現在風險投資體系中不全面或不對稱等問題,降低風險信息投資獲取成本和交易的成本,這對于有效地管理風險投資體系、企業獲利能力的增加、風險承擔著或個人投資積極性的增加是非常有利的。1.3農業風險的法律支撐體系的建立關于農業技術投資風險的法律支撐體系的建立是最基本的,因為法律保障農業經濟風險投資中風險資本的正常運轉,激發農業經濟中風險投資的動力機制,所以,相關法律的建立和完善是必須的。對《產權法》的完善,對保障風險投資體系的創新、企業專有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針對高技術成果的出資人入股也應出臺政策性法規,在農業的風險投資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實保障風險投資人的合法權利。還有就是風險投資企業的運作中要進行相關法律的規范,以促進其健康發展。1.4行之有效的獎勵機制的建立風險投資的激勵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也是不可缺少的。激勵機制是指農業項目中對風險投資機構、企業中核心員工及管理層的激勵,除薪酬和企業分紅等物質方面的表現之外,員工精神上的激勵也是尤為重要,因為生活和工作環境等原因,員工精神方面的壓力普遍較大。科學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的建立,對于風險投資中的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有很好的推動作用,使其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1.5農業風險投資中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加快人才流動,針對人才的培養機制進行加強和完善是風險投資管理在農業發展中最為關鍵的一點。風險投資家和創新型企業家是風險投資中的交易主體,風險投資活動是以來其開展的,由此可見,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對于風險投資是首要的。風險管理人才是農業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且要求其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對經濟、保險,金融、科學技術以及企業管理等多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以此同時,創新意識、風險投資意識及開拓進取的精神是對其深一層次要求。
2結語
對農業行業比較熟悉的高素質風險投資家為風險投資帶來高技術的同時,其創新精神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的注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活動的成敗。培養和吸收先進人才已成為大勢所趨,這將是促進農業風險投資大力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以農業為主,具有生產性和投資性,加強與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中風險投資管理具有戰略性意義,對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穩定發展是非常關鍵的。
作者:劉艷梅 單位:東營職業學院生物與生態工程學院
關鍵詞:風險投資;現狀;挑戰
一、風險投資概述
1.風險投資的特征
風險投資,是由專門人員和機構向那些剛剛成立或增長迅速、潛力很大、風險也很大的未上市新興企業長期股權融資和增值服務,培育企業快速成長,數年后再通過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權轉讓方式撤出投資,取得高額投資回報的一種投資方式。典型的風險投資往往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投資對象多為處于創業期(Star-up)的中小型企業,而且多為高新技術企業。
(2)投資期限至少在3-5年以上,投資方式一般為股權投資,通常占被投資企業10%-49%的股權,不要求取得控股權,也不需要任何擔保或抵押。
(3)投資決策建立在高度專業化和程序化的基礎之上。
(4)風險投資人一般不參與被投企業的經營管理,但提供增值服務;除了種子期(seed)融資以外,一般也對被投企業以后各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予以滿足。
(5)由于投資目的是追求超額回報,當被投企業增值后,投資人會通過上市IPO、收購兼并或其他股權轉讓方式撤出資本,實現增值。
(6)風險性極高,投資失敗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會獲得超額回報。
2.分類及功能
對風險投資類型的劃分有多種標準。按投入方式,可分為“杠桿式”風險投資和“權益性”風險投資,后者是國際上通常采用的投資方式。按接受投資的企業發展階段不同,可以將風投資本分為種子資本、導入資本、發展資本和風險并購資本。
風險投資的基本功能是為應用高科技成果的中小企業提供其創業和發展所必須的股權資本,風險投資的基本運作機制是由風司融到風險資金,投向經過謹慎篩選的風險企業或項目,培養風險企業發展壯大,實現正常的市場運作,然后撒出投資,再去尋找新的項目。由此可見,風險投資主要有資金放大器、風險調節器、企業孵化器等幾種功能。
3.風險投資的運作
風險投資主要由項目評估和選擇、談判和簽定投資協議、培育風險企業、實現投資收益等環節構成。
(1)項目評估和選擇。企業家(團隊)管理能力、產品或技術的獨特性以及產品市場大小構成了決策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上派生出創投決策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決不選取超過兩個以上風險的項目。
第二定律:V=P×S×E
其中,V代表總的考核值,P代表產品市場大小,S代表產品、服務或技術的獨特性,E代表管理團隊(企業家)的素質。
第三定律:投資P值最大的項目。
(2)談判和簽訂投資協議。風險企業所關心的是有足夠的資金滿足企業運轉,確保目標利潤和企業經營權。雙方通過對風險企業未來盈利的預測來確定風險投資所占股份,最后形成項目股權分配與投資額及對賭條款等全面細致的風險投資協議。
(3)培育風險企業。協議簽訂后,風司與風險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一般通過管理報告、企業定期訪問、擔任企業董事會成員來對企業實行監控,以便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風司一般還會用自身的管理、法律、財務等方面專長,向風險企業提供專業咨詢等增值服務。
(4)實現投資收益。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和時機選擇,取決于風司整體投資組合收益的最大化。主要的退出方式有風險企業股票公開上市;其他大公司收購風險企業,把風險企業轉售給其它投資公司;執行償付協議,風險企業向風司回購自身股份。
二、我國風投行業的發展狀況分析
1.投資概況
我國風投行業經歷過2000、2001年的發展高峰,之后隨國內創業板暫不開設和納斯達克網絡泡沫的破滅而走向低谷,直到2004年由于資本市場退出形勢的預期好轉以及網絡潮的回暖,風投行業在總投資額上大幅攀升,據統計數據,中外風投機構在2004年共對253家大陸及大陸相關企業進行了投資,投資總額達12.6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投資案例數量較2003年增加43%,投資金額上升28%,風投業進人一個全面復蘇和加速發展的時期。
2.行業分布分析
風投機構在選擇投資對象時通常會考慮該行業的成長性、創新性、市場前景以及具體企業的管理團隊。調查顯示,傳統制造業已經取代軟件行業,成為創投項目最為集中的行業,表明風投資本規避風險和短期盈利取向的動機顯著增強。風投資本通過參股方式,從穩定發展的傳統制造業那里獲得股利,增加利潤流量,滿足了風司股東要求的一種策略選擇。
3.區域分布分析
風投資本偏重高新技術項目和經濟發達地區,主要指向上海、深圳、江蘇、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其中上海的風投機構數目最多,但在資金總量上比深圳小,北京雖然機構數目較少,但管理的資金卻較多。此外,風投出現很強的區域集點。京津冀地區的項目投資強度最高,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差別不大,而東三省及其他地區的差別則較大。
4.階段分布分析
針對創業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的不同,其生命周期可分為五個階段,即種子期、發展期、成長期、擴張期以及成熟期。風投機構會根據企業不同階段的特點制定具體的投資對策。
國外的風投資本一般集中在發展、成長和擴展階段,向種子和成熟階段投的比例比較小,特別是在種子階段,大約只有5%。2003年以來,風投資本分布基本上是“正態分布”:中間大兩頭小。項目主要集中在成長階段,而種子階段所占比例最少,這種趨勢與國外風投的階段分布基本一致。
5.我國風投行業投資項目退出狀況
自2003年以來,我國風投資本在退出上雖然取得可喜的進展,有多家風投機構實現了成功退出。但與國外相比,上市和被其他企業收購所占比例明顯偏低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國的創業板市場遲遲未開,多數風投機構投資“后撤”,即風投機構為了規避風險和獲得穩定的回報,多選擇比較成熟、規模較大的傳統性項目。2005年以來隨著我國證券市場股改的不斷深入和登陸海外資本市場,通過IPO實現退出的較往年明顯增多,多家風投支持的中國企業在美國、香港和新加坡市場上市。
三、我國風險投資行業面臨的挑戰
1.資金規模小,來源渠道單一
風險投資的主體包括政府、金融機構、風險投資公司和天使投資者等。我國目前的風投機構主要是以政府發起創辦或由國有企業發起設立、政府參股為主體。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風險投資主體應該是愿意并且能夠承擔風險的個人、企業投入。在沒有民間資本大量參與的情況下,風投基金的數量和規模很難有大的增長,遠遠不能滿足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需要,也達不到最佳投資組合的目的。
2.風險投資主體錯位
風投機構是風險投資市場的真正主體。它是向風險企業提供風險資本的專業的資金管理人。風投機構從風險投資者募集風險資本開始,搜尋、調查、篩選投資項目,制定投資方案,對投資進行監督、管理和必要的輔助,并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撤出投資,把本金及實現的利潤分配給投資者。
目前,我國風投主體的結構是不合理的,應逐步改變其政府主導的現狀,形成由民營主導的風險投資格局。大力發展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的風險投資企業,如有限合伙制、信托基金制和公司制的民營資本主體。
3.風投資本的利潤實現與退出困難
高風險通常意味著高收益,而高收益的獲取和高風險的轉移,關鍵在于退出。風投目的是盈利,而不是控制公司。因此,為促進風投行業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對高新科技的推動作用,必須完善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
風投資本變現回收主要有三種方式即:公開上市IPO、出售股份及因投資失敗而進行的資產清算。目前,我國風險投資仍缺乏暢通的退出途徑,主要表現在A股主板交易市場上市門檻高;缺乏健全的產權交易市場;專門為風險企業提供退出途徑的創業板市場至今尚未建立。
4.法律制度不健全
風險投資在我國早已開始實踐,但至今仍未對風投基金進行立法;由于法規建設不健全,使得社會上非法集資活動屢禁不止;在稅收上,國家雖然給高科技企業享受15%所得稅稅率的優惠政策,但對高科技企業的投資者卻沒有所得稅優惠,風險投資者在高科技企業所得的股息和紅利要雙重征稅。這種滯后的立法狀況嚴重制約了我國創業投資的運作和發展。
5.缺乏風險投資專業人才
風投是跨越科技與金融兩大領域的特殊金融活動,涉及評估、投資、管理、審計和高科技專業知識等多方面學科,實踐性綜合性很強。風險投資家應該是既懂技術理論,又懂管理創新;既懂產業運作,又懂資本運營;既能深諳風險投資的職能奧妙,又能通曉國際風險資本運作規則的復合型高級人才。高素質的風險投資家是風險投資的靈魂,這正是目前我國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
四、應對我國風投發展挑戰的建議
1.擴大風險投資總量,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
根據國外成功經驗和我國發展趨勢,可從從機構投資者、國內大型企業、私人資本和政府資金等方面拓寬風投資金的來源:
2.建立一套分散風險的投資機制
可以從投資多個階段的企業并分批投入資金、組合投資、聯合投資、合同制約、管理咨詢和嚴格執行業務計劃書等方面分散風險。
3.建立創新的組織制度,培養風險投資人才
與一般公司組織形態相比較,有限合伙制能夠有效降低運作成本和成本,并通過適當的治理結構和各相關利益者之間一系列激勵與約束的契約安排來有效地減少風險。應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和引進人才,在此基礎上,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
4.建立暢通的風投資本退出渠道
風投資本的成功退出不僅意味著高額回報,而且也是風險投資不斷循環的基礎。我們既要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又要立足于我國國情,在探索中建立適合我國經濟運行機制的退出模式。如國內買殼或借殼主板上市、進一步發揮二板市場的優勢、設立和發展柜臺交易和地區性股權轉讓市場、盡快開設創業板、國外二板市場或香港創業板上市、企業并購與企業回購、清算退出等,沒有退出渠道的創業投資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因此,要想實現創業投資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完善風險投資體系,保證資本退出渠道的通暢。
5.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關鍵詞:國際金融危機;農業經濟;影響;對策
2008年爆發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作為世界經濟支柱和農業大國的中國,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農業經濟的影響還在持續。如今,我們要重新審視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農村經濟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為我國農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參考。
1金融危機形成的原因
從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來看,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國家的經濟失衡比較嚴重;二是世界貨幣體系扭曲嚴重;三是國際游資的威脅。
1.1國家的經濟失衡比較嚴重
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各國都陷入到經濟失衡的漩渦中,為了應對這種失衡,各國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資源重新配置。但是一個國家的資源配置在全球化和區域化發展的體系下,影響可能是區域性的,也可能是全球性的。一個國家從短期看經濟是處在相對平衡的狀態,但對于全球來說卻不一定是。所以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變化引起的國際資本供給和需求量的變化,會在世界各國之間產生相應的變化。小國影響的是區域性經濟變化,大國影響的是全球經濟變化。
1.2世界貨幣體系扭曲嚴重
美國是世界貨幣國際市場的霸主,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易是按照美元作參照的。美元的霸主地位是依靠二戰時期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金融危機發生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的霸主地位在減弱,日元和歐元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在逐漸加強。這種國際貨幣儲蓄的幣種多元化沒有解決實際問題,而是將矛盾分化了。貨幣儲備國家會在世界經濟發生問題時,對經濟產生更大的影響和動蕩。
1.3國際游資的威脅
當國際游資規模非常大時,就會對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產生極大的威脅。據調查,當大量游資進入一個國家時,會在短時期內帶動這個國家金融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時游資所衍生出來的工具會控制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會對國家的經濟產生巨大的威脅。
2農業穩定發展的應對措施
回首金融危機問題,以當時的經驗和現在的眼光審視金融危機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意見值得參考。一是要及時穩定農產品價格,想辦法協調農產品價格與農民收入的關系;二是努力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三是促進農民增收;四是完善農村土地制度;五是促進鄉鎮企業發展;六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2.1穩定農產品價格
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保證農產品供給的同時,穩定農產品價格,平衡農產品價格與農民收入的關系。
2.2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
農村返鄉勞動力就業是我們目前需要關注的問題,它涉及農村經濟穩定和安全生產。對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不能用國外的理論簡單套用,要根據實際情況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向,解決城鄉的二元結構,同時要加強政策引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政府要組織農村勞動力參與水利工程、道路和林業的就業,這樣既能解決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也利于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2.3促進農民增收
金融危機背景下,要緩解金融危機的影響就要想辦法增加農民收入。農民收入的增加可憑借政府直接或間接的補貼為手段,同時放寬對非公有制市場的準入政策,加大國家調控,擴大內部需求,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2.4完善農村土地制度
金融危機使農民不得不返鄉重新進行農業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土地的保障功能就顯現出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政府出臺的政策將要實行兩條腿走路。一是建立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制度,以達到土地作用的弱化;二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使土地承包經營進一步發展起來。
2.5促進鄉鎮企業發展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鄉鎮企業要實現多元化發展,要以鄉村為基礎,向城市看齊。鄉鎮企業的發展要貼近農民、貼近農村、貼近農業,要支持回鄉農民發展鄉鎮企業,推動鄉鎮企業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
2.6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是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因此要著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農村投資環境。對于大型的農業開發項目政府要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進一步開放外商農產品市場,拓寬農業利用外資的渠道,爭取世界銀行聯和全國糧食組織的貸款和援助等。
3結語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影響還在繼續,我們要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就要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減小城鄉差距,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穩定農產品價格,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增加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余豐慧.積極化解金融危機對農業的影響[J].金融博覽,2009,(02).
[2]陳勁松.2008年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2009年展望[J].中國農村經濟,2009,(02).
關鍵詞:金融風險;完善;法律制度
一、引言
自二十世紀后半期,金融創新活動就在全球范圍內逐步開展。與此同時,金融需求表現出了多樣性的特征,這一現象也加劇了各國的金融競爭。實際上,金融行業本身就存在著諸多的風險因素,因此無論引入哪種創新活動都將對金融或是國民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若其中的風險未得到控制將會導致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我國作為一個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雙重轉型國家,已經進行了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經濟建設成就,一躍成為世界前列的龐大經濟體。在這一過程中,國家必須考慮時刻存在的金融風險和不穩定因素問題。發生于20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正說明了這一情況的存在,雖然中國在這一事件中并沒有出現較大的損失,但是并不能證明中國已經具備了穩定的金融體系。因此,如何做好金融風險防范并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是當前我國金融行業以及金融監管需要考慮的重要事項。
二、目前我國存在的金融風險主要類型與當前現狀
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有差異,因此金融風險的產生原因也不同。金融風險的產生與金融發展的歷史有關。就目前我國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金融風險:第一,逃廢債券大量出現。這顯然加大了金融市場的風險,進而導致資金不穩定,此為當前階段主要存在的金融風險,亦是最嚴重的風險之一。大部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占有率太高,會導致資金的回收率以及機構獲得的利益減少,是潛在的最嚴重的金融風險之一。其二,相關的網絡案例的增加促進了金融風險的產生。在當前社會的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流行電子商務、電子經濟,由于網絡虛擬化的特點,許多不法分子進行網絡詐騙,相關的金融案例的增加,從而使得電子商務的環境出現了波動現象。其三,金融機構的內部管理缺乏效率。在大多數時候金融危機的產生都是由于企業內部或者金融機構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導致,這直接擴大了金融風險的產生概率。比如內部管理沒有做好、有關的資金監控以及運用不恰當,這些問題都會導致企業的發展受到極大程度的阻礙。最后,金融機構和管理人員等本身的牟利行為也使得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加大。目前的市場有這樣的一種問題:一些企業通過內部交易、相互勾結來通過公布虛假信息獲利。這使得金融氛圍受到了嚴重影響,并且阻礙了市場上其他企業的溝通合作。此外,影響金融風險還存在著許多因素,比如貨幣貶值,要達到防范金融風險的目的必須要對這些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一)孵化企業研發缺乏效率
孵化器對金融提供有關的中介服務,比如審計服務和法律服務,政府也出臺各種政策進行支持,從而促進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盡管孵化器中有各種優勢條件,享受各類優勢服務,然而現實并不是如人們所預期那樣提高了社會效率。因此,對于孵化器的有關政府支持和資金資助并未達到預期。其根本原因在于,有關的政府行為并沒有從實際上起到正向作用或企業本身并未很好吸收。
(二)企業監管出現了真空現象
從我國現行的關于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律內容看,要求金融機構包括證券、銀行、保險等與國家監督部門進行協調機制的構建,這充分說明了在金融分業監管下較難執行金融市場規范和風險防范的作用,這已造成了監管真空狀況,因此需要引入具體的協調機制,這種協調機制的構建不僅僅局限于金融市場,而應是全方位的。
(三)金融機構違法亂象頻發
這兩年,涉嫌非法集資的互聯網金融案件大量出現,但是基于這是新模式,法律和有關監管部門沒有相應準確的懲罰措施,從而使得這一類現象愈發凸顯。作為危害金融穩定的行為,非法集資是市場上的一個很典型的違法行為,對于這一類行為,政府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很好地將政策理論監管落到實處,因此,伴隨著金融創新,不斷有新的非法集資形式出現。非法集資主要還是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通過誘騙投資者,公布虛假信息吸引資金來達到預期的目的。不管金融創新如何進行,其本質都是為了服務于社會發展的,因此金融創新不能脫離市場,在進行創新的同時,也應該預期到它是一把“雙刃劍”。不論是在互聯網金融、金融機構還是第三方金融服務都能成為不法分子的犯罪平臺,因此,這些領域雖然能夠豐富金融工具,但當這些工具成為違法犯罪的工具時,政府就必須要出臺有力的措施進行整頓了。
三、防范金融風險
只要是金融活動就有潛在的風險存在,如果金融機構和政府不重視,不進行監管,將會給市場帶來嚴重的后果,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構建都是一大威脅。根據當前的實際狀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應對金融風險,并進行防范:
(一)建立風險提醒系統
一套完善的金融風險預測體系對于發現當前存在的風險和潛在的威脅都有幫助,可以為風險化解奠定基礎。這套系統必須包括財務信息網站,用于收集各類金融信息,并進行合理的整理和解釋,在發現有關的風險和威脅之后迅速做出反應從而減少風險的產生。
(二)實施風險責任制
本質上來說,這一舉措有利于落實相關責任,這一責任是工作人員必須擔負的。各個部門都應當落實這種責任制,劃分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具體責任,出現金融風險時可以找到有關的負責人,避免逃避責任,從而增強工作人員防范金融風險的意識。
(三)建立風險監控系統
全面及時的進行金融風險管理,目前我國達到了階段性的經濟一體化目標,地區和國家在防范金融風險方面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為此我國必須要出臺相應的措施和國際接軌,共同搭建金融風險防范墻,使得內部抵御風險能力加強。這一過程離不開各級單位的共同作用。從政府的角度出發,政府必須加強機制建設,從立法的方式完善現有的金融風險監督工作。從各個企業和個人的角度出發,作為金融服務的主體,他們必須投入力量晚上金融風險監控體系的建設。總而言之,群策群力才會帶來最高效的結果。
一、東豐縣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東豐縣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以提升“三大優勢”產業(新材料產業、健康產業、傳統產業)為重點,以縣工業集中區和鄉鎮民營經濟園區為發展平臺,狠抓項目,培育龍頭,強力招商,優質服務,促進了全縣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和整體實力的不斷增強。截止2006年底,全縣民營企業達到260戶。當年民營經濟完成總產值44.4億元,同比增長17%,營業收入完成43.3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利潤3.5億元,同比增長66%,完成增加值13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76戶,總資產19.4億元,完成總產值24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4.5%,完成稅收4897萬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95.7%。民營經濟不僅占據了全縣工業的主體地位,而且成為全縣的主要稅源和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柱。具體做法是:
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綜合協調。在前幾年大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今年,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副組長,各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成立了全縣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領導小組。層層分解指標,簽訂目標責任狀,實行月調度分析制度和協調會議制度。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分析民營經濟騰飛計劃實施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統籌協調解決實際問題。領導小組還組成督查組開展考核驗收,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業績突出的部門和完成目標的鄉鎮及重點企業、先進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鄉鎮和企業給予重獎。在縣委、縣政府的組織推動下,全縣的民營經濟發展躍上了新臺階。截止今年6月末,全縣民營經濟完成總產值32.3億元,同比增長37.5%,營業收入完成31.2億元,同比增長38.6%,實現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19.8%。
2、以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提速增效。縣里規劃了14平方公里的工業集中區,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并在稅收、土地、規費、獎勵和環境等方面制定了20條優惠政策,廣泛吸引縣內外的投資者進入園區。截至2006年末,已有121戶企業落戶到大興、三合、東豐鎮工業園區,其中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就有34戶,安置就業人員4753人,實現產值10.5億元。為拓寬民營經濟的發展領域,他們積極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緊緊圍繞制藥、汽車配套、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產品包裝等,實施項目建設上的新突破。在規模以上企業,開展管理、質量、提速增效和“項目年”活動,開展“五個一批技術創新工作計劃”項目6項。今年,重點加強工業集中區建設,創立了小企業孵化基地,建設一批稅源型、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項目,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增強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后勁。
3、開展全民創業活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持久的動力。主要措施包括:在思想上發動。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國家和省市鼓勵創業的政策,大力倡導“創業者有功、創業者光榮”的理念,讓全縣人民都投入到全民創業活動中來。在政策上放活。進一步調整完善關于鼓勵外來投資、全民創業的優惠政策,真正為民營經濟發展掃除障礙。在領域上拓寬。本著“非禁即入”的原則,積極鼓勵和引導民營經濟圍繞重點產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配套型、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生產服務和消費服務型企業,大力倡導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形成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在服務上創優。堅持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為重點,嚴格實行“一個會辦公”、“企業寧靜日”、服務承諾、首辦負責、限時結辦等制度規定,竭誠為企業和投資者搞好服務。在保護上從嚴。嚴格規范各類涉企檢查行為,堅決整治吃拿卡要、刁難設障、亂罰亂收等違規違紀現象。
4、完善服務體系,搭建服務平臺。一是打造好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平臺和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平臺。在兩個平臺建設中,加大人力和財力投入,確保其發揮作用。同時經濟部門配合工商、技術監督部門抓好企業創品牌服務和信譽服務。二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積極為企業爭取專項補貼資金,今年計劃為4戶企業申請技術創新專項資金和技改專項資金申報工作。還利用各種科技成果轉化會、交流會、產品展銷會的契機,促進生產技術成果的交流轉化,展示和銷售企業品牌產品,不斷拓寬企業銷售市場。
東豐縣的民營經濟近兩年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調查中也清楚地看到,其發展速度和效益與省內一些發展更快的縣相比還有差距,同南方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更大。主要表現為民營經濟的數量不多、總量不大、規模偏小、層次不高、后勁不足。特別是知名企業和品牌十分匱乏,民營企業資金短缺、人才缺乏、管理落后等問題也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一是觀念制約發展。政府和企業去除計劃經濟思維的影響非朝夕之功,民眾的創業意識也普遍較低;二是環境制約發展。在政策環境、行政環境、融資環境和市場準入環境等方面都還存在著與民營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因素;三是民營企業自身素質制約發展。具備一定規模的民企大多由原國有或集體企業轉制而來,原生態的民營經濟成份少,勝任激烈市場競爭的管理
和技術人才缺乏,導致企業的決策能力不強,勞資關系不夠和諧,管理制度不完善,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很弱。
二、加快吉林省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
吉林省經濟發展存在的矛盾概括起來有兩個,一個是體制性矛盾,一個是結構性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國有經濟比重大,企業歷史包袱沉重,非公有制經濟成份過低。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滯后,是吉林省經濟整體動力不足、機制不活、發展不快的關鍵癥結,是就業壓力大、群眾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應當看到,在縣域范圍內,原有的國企及集體經濟由于經營不善、體制不適等原因,目前大多數已退出或改制轉為股份制企業或個體私營企業,民營經濟已經逐漸取代原有的作為縣域經濟主體的國有或集體經濟,從過去的補充地位演變到重要組成部分。解剖東豐縣發展民營經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吉林省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的步伐,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快職能轉變,切實發揮政府的強勢推動作用。東豐縣的實踐證明,無論改革和發展,政府的主導作用具有決定性意義。發展縣域民營經濟,前提取決于縣政府如何作為。這就要求政府及各部門改變原有的一些行政模式和行政習慣,適應民營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要進一步掃除觀念障礙。對于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要從大的體制環境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強調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促使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職能部門的干部轉變觀念,消除對民營經濟的偏見和歧視。其次,要理順各職能部門的關系,規范部門行為。明確一個對民營經濟實行統一管理的權威部門,杜絕只收費不服務和相互扯皮的現象,嚴厲監督整治對民營經濟執罰執收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行為,從根本上消除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性和政策。三是要加強政府誠信建設。不能搞違規應允許愿,后任不認前任,更不能為維護本部門、本系統的局部既得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人為制造中梗阻。
2、放寬市場準入,為民營經濟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民營經濟的“非禁即入”原則,但在縣域如何落實,還需要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引導民營資本理性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特別是那些市場化程度不高、長期由國有企業壟斷且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為把“非禁即入”落到實處,有關部門應制定《行業準入目錄》,公開禁止民間資本投資的行業和領域,提出在相關市場領域開放的政策措施;要結合吉林省實際,加快制定完善特許經營制度,適當降低資質要求,制定電力、電信、地方鐵路、石油等壟斷行業和領域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允許民間資本平等進入的實施細則。政府應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的現狀,從宏觀上及時向民營經濟提供行業和地域分布方面的指導信息,防止其盲目發展而導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等問題。
3、培育創業主體,不斷提升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擴大民營經濟總量的目標,要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和協調力度,做到“四個突破”:一是區域突破,堅持非均衡發展,在一些重點區域率先實現騰飛;二是產業突破,在基礎條件好、發展后勁足的農產品加工、醫藥及保健品、旅游、現代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率先突破;三是重點企業突破,引導要素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培育各行業民營企業的“領頭羊”;四是品牌突破,著力培育和推介民營企業的品牌和產品名牌,實現名牌發展戰略,打造品牌集聚優勢。要結合老工業基地改造和項目建設,以創建縣級工業集中區為突破口,發展壯大“一地一品”、“一鄉一業”的特色產業。要加快建立區域性科技創新體系,以產業集群區和行業龍頭企業為依托,積極培育企業研發中心、科研機構等創造載體,推進民營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的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讓,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
4、推動縣域民營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增長方式轉變。要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的產業規劃政策,引導民營企業與大企業建立穩定的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及技術進步等方面的協作關系,形成較強的生產配套能力,提升企業發展水平,走“專、精、特、新”的發展路子。要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加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吸收更多的勞動力就業。還可發揮中小企業“船小好掉頭”的優勢,鼓勵其進入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領域,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要發揮民營經濟分工協作、聚集效應強、資源共享程度高的特點,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科學規劃,培育民營經濟產業示范區,積極支持和引導企業進行專業化分工與合作,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提高民營經濟的產業集中度,加快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的進程。要選擇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進行循環經濟建設的試點,在此基礎上制定循環經濟行業標準,建立完善綠色技術支撐體系。
5、推動金融創新,拓展民營經濟融資渠道。據調查,2006年,吉林省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資金滿足率不到50%,全省民營企業全年資金需求量為500多億元,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實際貸款不足30億元,有近3/4的企業沒有得到銀行貸款,其中僅東豐縣民營企業今年的資金缺口就達2億元左右。融資難已經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為此,要把金融創新的著力點放在發揮民間資本效應與暢通融資渠道上,加強對民間資本投資的方向、途徑、方式的研究,在條件成熟時出臺試點方案,在嚴格監管、有效防范的前提下,著手培育若干民間投資組織,促進民間資本的投資組合及效應發揮。對有實力、效益好、講信用的縣域民營企業,應實行授信額度管理,適當延長貸款期限,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限。要充實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由政府牽頭,財政和企業出資,組織聯合擔保共同體,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關鍵詞:豐臺區;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服務業;建議
1引言
豐臺區是北京市六城區之一,作為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區,是北京市國際國內知名企業代表處聚集地,北京南部物流基地和知名的重要旅游地區。伴隨著市場的好轉和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豐臺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也開始進入快車道,但同時也面臨著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本文從豐臺區知識產權行業的環境、現狀等方面入手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2北京市豐臺區知識產權現狀分析
本節試從知識產權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政策等幾個方面對豐臺區知識產權工作現狀進行分析。
2.1知識產權創新
通過多方機構的共同努力,豐臺區知識產權體系框架已經基本建成,在促進創新、實現專利技術實施方面卓有成效。
鼓勵創新方面,北京市和豐臺區積極開展專利試點單位和示范單位的審定工作,專利優勢企業規模不斷壯大。豐臺2013年全年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6373件和3275件,分別比上年增長31.5%和9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829件和755件,增長29.2%和0.5%,2009~2012年專利申請數量復合增占率約為232%,專利授權數量復合增長率為237%(表1)。
促進技術轉化方面,豐臺區科委下設生產力促進中心,以貸款擔保、技術合同登記、科技培訓等業務為重點、在區科委的直接指導下,全面開展各項工作。區內組建有豐臺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構建孵化器可持續發展機制,進而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2013年,豐臺簽訂各類技術合同2479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額629.5億元,增長28.4%,居北京各縣市第2位。目前,豐臺區知識產權保持著持續穩定增長,技術交易市場發展活躍,豐臺區科委等有關部門的相關管理舉措,有利地促進了豐臺區知識產權工作的開展與進步。
2.2知識產權保護
伴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得到重視,北京市及豐臺區政府從多層面改善當地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為科技、文化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司法方面,北京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布局更加完善,各有關部門相繼制定了《北京市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等一系列知識產權法規條例,知識產權法制建設更加系統。北京市法院知識產權庭2013年共受理一審知識產權案件12464件,共審結一審案件12238件,受理案件數量較之2012年上升10.2%。機構設置方面,北京市知識產權局下屬單位北京市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及其工作站;豐臺區人民法院設立基層知識產權庭,審理除專利、植物新品種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糾紛案件以外的各類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宣傳方面,北京12330同豐臺區知識產權局積極合作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工作,對于郊縣地區和社區居民,加強宣傳和教育力度,通過開展“知識產權進鄉村”“身邊的知識產權”等活動,增強居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2.3知識產權政策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確定了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國家戰略。經過多年的發展,除《綱要》外,我國陸續出臺多項知識產權政策,知識產權政策體系的整體架構已經基本完善,框架涵蓋了戰略目標和近期目標、戰略重點、戰略專項任務及其戰略措施多個方面。
北京市政府積極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政策,制定了《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為北京知識產權的發展確定了基本方向和重點任務;還制定了《北京市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北京市專利商用化促進辦法》等一系列具體行政法規,從鼓勵發明創造、鼓勵知識產權產業的發展、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制度體系及服務平臺等多方面對北京市知識產權工作進行規范指導。
豐臺區人民政府《北京市豐臺區“十二五”時期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強調通過加強知識產權申請和保護、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加大中介服務組織培育、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完善了政府創新服務體系。為此,豐臺區科委制定《豐臺區專利支持辦法》,區政府每年設立專利支持資金1200萬元,對專利獎勵進行了詳細規定,主要用于支持專利授權、專利轉化及專利服務。
總體來看,北京政府長期以來堅持鼓勵并支持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鼓勵知識產權轉換和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在“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間,各項制度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為北京科技文化創新提供了良好政策環境。
3北京市豐臺區知識產權特點
綜合豐臺區知識產權現狀和經濟發展特點,分析得出豐臺區知識產權特點,包括知識產權企業集群分布、軍工科技資源密集、高技術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專利技術市場活躍、知識產權持續快速發展、區內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具體分析如下。
3.1知識產權企業集群分布
豐臺區的知識產權研發主體、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集聚與中關村豐臺科技園等地,集群現象明顯。園區擁有企業共計約40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到2900余家,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50家,擁有上市公司24家。園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是豐臺區進行科技創新的主體,是研發投入的主要投資者。
3.2軍工科技資源密集
豐臺區軍工科技資源密集,促進以軍民融合為特征的產學研結合,是發揮資源稟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點之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兵器工業集團名下大約有近50家企業入駐豐臺園區,在高端裝備制造業、信息產業、衛星應用產業、集成電路產業、新材料產業等領域有著較大優勢,是軍民融合的重要領域。利用軍工科技資源密集的特點,豐臺區采用“軍民融合”模式以促進本地技術創新和經濟的發展,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
3.3高技術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豐臺區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以工程服務、軌道交通和航天軍工為代表的特色產業,以文化創意產業和生產業為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型產業,已初步形成創新活躍、要素集中、經濟發達、區域和諧的總部經濟區。
3.4專利技術市場活躍
2012年豐臺區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仍穩居全市區縣第二位位,合同成交額為490.3億元和382.2億元,占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的19.9%,輸出現代交通技術合同成交額332.0億元,比上年增長9.1%,占全市現代交通技術合同成交額的73.7%。
3.5知識產權持續快速發展
2013年,全年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6373件和3275件,分別比上年增長31.5%和9.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829件和755件,增長292%和05%;商標申請9893件,獲得注冊5439件,累計有效商標32080件,2010年至2013年,商標注冊申請數量保持穩定增長,復合增長率為21%。
3.6區內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
截止2013年,豐臺區擁有商標機構149家,占北京總量的9%左右;至2014年4月,北京市共有專利服務機構291家,其中海淀機構數量約占總數45%左右,朝陽約占20%,西城約占17%,豐臺區只有數家專利機構。區內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對知識產權的轉化實施有一定的影響。
4北京市豐臺區知識產權發展建議
結合豐臺區知識產權發展現狀與特點,本文試從工作重心、外部
4.1打造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
培育知識產權轉化平臺。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豐臺區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服務,提高區內企業的知識產權轉化與運用能力。探索設立多層次、多領域的知識產權投資基金,吸引產業資本、風險投資采取多種商業創新模式,共同參與知識產權的運營和管理。
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平臺。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企業、行業組織、產業聯盟提供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依托專業服務資源,積極建設知識產權訴前調解機制,為企業解決知識產權爭端提供高效服務。
發展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立足科技園、服務北京的跨區域知識產權交易網絡。以促進知識產權交易為目的的配套服務體系,以及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核心的集成式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以服務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為特色的綜合服務體系。
4.2優化知識產權環境,加強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修改
對現有法規政策進行整理和修訂完善,將工作重心轉變到為國內科技文化創新服務、國民經濟轉型服務上來,制定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鼓勵性政策。
制定有利于專利轉化運用的支持政策,對搭建專利技術交易平臺、專利轉化實施項目、專業服務支持、金融服務等予以支持。支持專利運營機構發展,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知識產權運營領域。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相關法規,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效率和處罰力度,減低專利企業和個人通過法律等手段維護自身權利的成本。
4.3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力度,增強社會知識產權意識
多渠道、多方式共同作用,擴大知識產權宣傳工作的受眾范圍,利用知識產權人員培訓、知識產權知識普及展示、知識產權教育等形式,對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
鼓勵和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和制度,通過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的培訓,加強企業自身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開展各項宣傳活動,面對社會居民進行知識產權教育活動,加強居民知識產權法律意識。使居民能夠,自覺自律地提升知識產權修養,不再使用盜版軟件、不購買盜版書籍和音像資料,提升社會公眾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
4.4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專業化發展
拓展知識產權服務領域。積極拓展知識產權服務領域,鼓勵豐臺區現有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更加豐富全面的服務活動。在知識產權戰略咨詢服務、知識產權評估服務、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等現有機構的薄弱環節,加強人才建設和服務體系建設。
鼓勵組建專業化、滿足特定客戶群體(如大學等)需求的專門化服務機構,豐富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積極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技術,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服務質量。
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全面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職業培訓工作,組織好對專利人的繼續教育工作;鼓勵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多形式、多渠道引進人才,要著力引進服務豐臺區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知識產權高級人才。
4.5以企業為知識產權工作的重點
關注并重點鼓勵以豐臺科技園高新技術企業群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性活動和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構建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服務支持。
充分利用豐臺科技園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有利優勢,鼓勵其創新能力的建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群。
4.6加強知識產權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知識產權對外交流合作。通過搭建交流平臺等多種渠道,加強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取長補短,最終達到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目的;積極開展國際多層次交流合作,包括如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間的國家機構層面的交流合作,通過數據共享等方式,了解國際知識產權發展現狀、促進國際知識產權實業發展。
鼓勵國內外知識產權機構、企業雙向發展。鼓勵有實力的大型知識產權機構設立國外分支機構,參與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市場的競爭;鼓勵國際知名的知識產權服務機企業到過國內開展業務。
2014年7月綠色科技第7期5結語
在新形勢下,只有從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增強社會知識產權意識、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專業化發展、加強知識產權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不斷深化改革,促進重點企業的科技創新與轉化,才能使知識產權持續良性發展,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裝變、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濤,中國知識產權政策十年反思[J].知識產權,2014(3).
[2] 姚泓冰,馮曉青.我國知識產權商業機構現狀研究[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3(1).
[3] 徐棣楓.專業化與體系化結合的美國知識產權服務業[J].求索,2013(1).
[4] 何耀琴.北京市知識產權運營模式分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8(3).
[5] 王勉青.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述評[J].探索與爭鳴,2010(10).
[6] 趙弘.關注北京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11).
關鍵詞:現代;風景;園林設計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rends
Yang Yingyao Liu Bin
The Baoding city botanical garden management office, Hebei Baoding 071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on management concep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The landscape will not stay on the surface of the beautiful form, but in the viewpoint of ecological value and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leading to form, function and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higher level of unity. The article also talked about trend of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functional, people-oriented;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landscape and also can product" mix"; landscape soft;" phase" layout, borrowed scenery appreciation; control force, executive force in both hands.
Key words: modern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1、現代風景園林設計追求自然為主體
現代風景園林設計所追求的是減少、甚至是沒有人類參與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場所,所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隨著自然生態系統的嚴重退化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西方社會對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發生了根本變化。人類從過去作為自然界的主宰,轉變為現在成為自然界的一員。與此相適應的是,風景園林師過去將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現在則傾向于將自然作為設計的主體。
傳統園林被看作是人類對征服自然的炫耀,是人與自然的作用在相互競爭,而城市中出現的荒地則被看作是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衰退。當人們認識到,植物同人類一樣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遷徙,自然會運用各種方式將荒地變成各種遷徙植物的競爭地之后,荒地就成為風景園林展示的熱點景觀類型之一。
2、現代風景園林設計要以生態為核心
生態學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使人們普遍認識到將各種生物聯系起來的各種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就風景園林設計而言,所有的景觀元素也都是相互關聯的。設計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樣,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選擇不當,嫁接就很難成功。同樣,如果風景園林師在設計中隨意去掉一些景觀元素,或破壞了各景觀元素之間的聯系方式,極有可能在許多層面上影響到原先錯綜復雜、彼此連接的景觀格局。如前所述,這類設計手法對于非自然環境而言,造成的后果還不是很嚴重,只不過是原有景觀類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對于那些以生物為核心的自然環境來說,這樣的風景園林設計方案就會造成破壞自然的惡果,而且設計本身也難以獲得成功,強行實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價昂貴。
3、現代風景園林設計應以地域為特征
地域性景觀是指一個地區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的總和,包括氣候特點、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等構成的自然景觀資源條件及人類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觀遺產等。風景園林設計的要旨就是要再現本地區的地域景觀特征,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在某個地區中,各個景觀元素彼此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并與周圍的自然與人文特征相結合,構成人們所觀察到的景觀類型。景觀設計應從大到一個區域、小到場地周圍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類型和特征出發,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觀元素,營造出適合當地自然和人文條件的景觀類型,以及適應當地生活習俗的觀察和利用景觀的方式。風景園林師應是堅定的“完美主義者”和“擴張主義者”,不應滿足于場地本身的景觀塑造,而應追求本地區地域景觀的完整性。
4、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以場地為基礎
任何場地都具有大量顯性或隱性的景觀資源。作為風景園林師不僅要具備各種相關的專業知識,尤其還要具備對景觀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對景觀變化機理的洞察能力。風景園林師首先要深入細致地了解并理解場地,努力把場地含有的各種信息都收集、歸納并聯系起來,將場所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煉并運用于設計之中。同時,他應該能夠預見場地整治的變化方向,始終明確場地的改變過程。實際上,與發現一樣,風景園林師的眼光本身就是設計過程。此外,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人們起初認為有問題需要整治的地方,其實并沒有什么大的問題,而問題很可能出在別處。兩塊場地之間的轉換之處,通常是最有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因此,優秀的風景園林師往往從場地的周邊環境整治著手,而不是馬上進入場地本身的整治。遺憾的是,中國風景園林師已習慣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處理方式,總是從場地本身的整治出發,在場地中心布置大量的景物,而將各種低劣的景物放在場地。
5、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以空間為骨架
景觀是由實體和空間兩部分組成的,空間是風景園林設計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屬于某個彼此緊密相連的空間體系,并以此把景觀空間與實體區分開來。
空間的特性來自該空間與其他空間的相互關系。在一個空間內部,如果繼續以該空間的邊界為參照的話,還應存在著一些亞空間,又與其亞邊界相聯系。因此,風景園林設計不能輕易地破壞各種景觀邊界在空間中存在的形態。景觀空間具有一定的擴展能力,它們以某種方式與鄰里空間共同存在、同被欣賞,形成某種空間聯合體。地平線是景觀空間的邊界,隨著觀察者的運動,它也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因此,風景園林設計不僅要關注空間本身,更要關注該空間與周邊空間之間的聯系方式,即一個空間以何種方式轉換到鄰里空間?然后再以何種方式轉換到下一個鄰里空間?如此由近至遠,逐漸抵達遙遠的地平線,從而形成相互之間有機聯系的整體性景觀。
6、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以簡約為手法
簡約的設計手法就是要求用簡要概括的手法,突出風景園林設計的本質特征,減少不必要的裝飾和拖泥帶水的表達方式。
簡約應該是風景園林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簡約手法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設計方法的簡約,要求對場地的認真研究,以最小的改變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表現手法的簡約,要求簡明和概括,以最少的景物表現最主要的景觀特征;三是設計目標的簡約,要求充分了解并順應場地的文脈、肌理、特性,盡量減少對原有景觀的人為干擾。所謂最優秀的設計作品就像沒有經過設計一樣。國際風景園林設計師們越來越傾向于用簡約的方法去整治空間,正如老子說的:無為而無不為。實際上并沒有一無是處的空間,它同樣在演變,同樣擁有某種吸引力。最低劣的空間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能具有一些積極的方面。中國風景園林師更應注重簡約的設計風格,不要輕易地去改變空間,而應充分認識并展示空間的個性特征。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廬山風景區 發展現狀 對策
在中國經濟建設的展開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促使著我國旅游業的極大進步。由于人們對于旅游業的相關要求越來越迫切,越來越重視心理感受。近些年在廬山風景區旅游業就是在這樣發展的大背景下,也迎來的發展的高峰期,廬山自古以來便被歸類于我國名山大川之列,隨著近些年國內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廬山旅游事業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狀態,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的基礎上,加之廬山風景區自身的旅游優勢,使得廬山旅游事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取向,風景區特色對于廬山旅游業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本文就在廬山風景區建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主要首先闡述廬山風景區發展現狀,并針對廬山風景區發展現狀進行理性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希望可以為我國廬山風景區未來可持續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一、廬山風景區發展現狀
(一)思想觀念落后
很多旅游發展部門對于涉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意識不強,廬山很多相關從業人員僅僅是只顧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在旅游區后續發展方面的建設問題,對旅游區建設缺乏文明管理的重視,導致了很多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資源發展水平普遍偏低,其次對外宣傳力度不夠,很多旅游優惠政策沒有溝通渠道進行了解,產生了消息閉塞,這種情況限制了涉外旅游開發,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步伐,導致江西旅游服務貿易方面的落后,跟不上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旅游商品和周邊產品得不到大力推廣,限制了銷售額,影響了廬山旅游的文化發展,思想觀念傳統,對相關的進步理念研究不夠深度,未能在真正意義上體現具有廬山發展特色的旅游文化內容。
(二)旅游促銷不到位品牌意識不強
廬山景區相關部門和政府機關對于旅游產品的宣傳力度不到位,起不到良好的促銷效果,對不了解本地文化的外地人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而且促銷手段不豐富,內容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各個地方的促銷活動不統一,沒有根據地域情況合理有效的利用旅游設施,浪費了大量的旅游資源,大大減弱了促銷應起到的宣傳作用,其次,對于重點的旅游產品包裝不到位,人文建筑和自然景觀文化銜接不準確,導致了人們對旅游產品品牌意識不強,對游覽的目的地沒有深刻的印象,除了拍了幾張照片看了沿途的風景,對游客來說也沒有其他的記憶點,阻礙了民眾參加景區建設的積極性,導致旅游發展和民眾之間聯系不緊密,全民齊心合力發展旅游的意識和觀念不強,阻礙了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廬山整體經濟水平不夠高
我國大多的中國游客在參加旅游時經常關心的問題不僅僅是旅游風景區的景色,還關心的是旅游的吃住行等條件的好壞,這就要求了游客在參加報名旅游時的心態和消費意識,而要想玩的好就不能嫌錢花的少,旅游的整體性價比也要高,很多游客想在旅游過程中享受高服務高質量的服務,睡得舒服,吃得香,但是近幾年來,旅游運行的吃住行娛樂六大要素都不能滿足游客的要求,廬山當地政府在相關的旅游建設中資金投入較少,沒有強有力的發展物質基礎作為后盾,普遍的整體經濟水平偏低,很多景點出現了破損,政府也無力修補,造成旅游業在當地成為不了發展經濟的核心支柱,很多當地民眾在旅游方面獲取的收入較低,當地賓館和飯館也大多數被外地人所承包,僅有小部分是當地居民經營的,大多數是農民自給自足的經濟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廬山風景區的發展。
二、廬山風景區發展對策
(一)加大培養旅游從業人員素質的力度
加大培養旅游從業人員素質的力度,應該先從旅游從業人員的考核開始,對于旅游從業人員的考核進行嚴格的監控,防止作弊、關系戶的現象發生,確保每個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優良。其次,在旅游從業人員入職前,一定要對其進行專業的培訓,保證旅游從業人員的業務熟練性以及旅游服務的專業性,其次,要經常對旅游從業人員的日常工作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對于高素質的旅游從業人員進行獎勵或者鼓勵,對于表現不好的素質差的旅游從業人員進行嚴格的培養甚至是開除,只有這樣才能夠加大游客對廬山風景區的好感,并且進行“再光顧”,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證廬山旅游行業能夠穩步的向前發展,進而帶動江西省的整體經濟發展。
(二)制定特色風景區發展戰略
伴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民生活逐漸奔入小康社會,人民內心中渴望回歸自然。針對于廬山來說,存在得天獨厚生態環境與旅游資源,是全國人居范例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區、國家衛生城區以及國家級優秀旅游城區和市級山水園林城市,同時也為江西生態海灣可持續發展龍頭之地。擁有著“海棠香國”的美譽,面積大概越1436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辦事處,24個鄉鎮,是馳名中外的“五金之鄉”、“石刻之鄉”、“鯉魚燈舞之鄉”和“魚米之鄉”。廬山擁有著大量的有待發展的經濟體系,例如比較出名的小吃業、特色旅游業以及能源方面的產業等都是擁有著一定競爭能力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優勢產業,建設廬山區域特色經濟,將廬山產業通過一定的手段,使其成為廬山的優勢產業,并且將這些產業的優勢轉化成為廬山風景區區域的經濟優勢對于江西省經濟體系的整體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完成產業優勢化的經濟體系建設,對社會以及其他方面的發展擁有著一定的促進影響,并且有效地調整江西省的經濟結構,進而使得江西省的經濟增長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范圍拓廣。
(三)實施特色品牌戰略對目的地形象傳播與策劃
現今的市場競爭非常的激烈,單純的銷售與生產已經不再是項目發展的目標,目前更多的在于對項目的內外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得項目產業本身與其對應的受眾之間能夠更好地了解,增加彼此的互相信任感,只有這樣才能夠為項目產業樹立更加完美的公眾形象。所以,品牌的重要性就逐漸的凸顯了出來。廬山風景區的特色旅游項目要在旅游服務行業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就一定要實施特色旅游品牌戰略對目的地形象傳播與策劃,對采取高度重視品牌,充分的了解到品牌戰略在廬山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CI策略,這也是能夠營造廬山風景區良好發展的重要策略,CI策略指的是一種對廬山風景區形象的完整和理想進行有效的傳達和建立的方法,使廬山景區的特色項目經營能夠在各職能部門中進行高效的運行,進而對廬山景區產業項目的獨特特色形象進行構建和宣傳。對于創造廬山風景區產品的名牌效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施特色旅游品牌戰略對目的地形象傳播與策劃應該從興建產業項目的實際情況著手,對廬山產業項目品牌戰略的原則進行合理的定位,讓廬山風景區的特色產業項目能夠通過品牌形象獲取更多的市場效應。
(四)加大景區保護力度保持持久吸引力
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產業,而廬山是更是具有可挖掘深度的旅游資源,由于其風俗的獨特魅力具有著別的地方所不能及的留客性,是集聚性經濟注意力經濟的完美結合的呈現,不僅能夠能引起人們的審美觀賞,又能把將人們的旅游欲望提升起來,因此,加大景區保護力度保持持久吸引力就非常具有必要性。針對于廬山景區保護力度保持方面,可以采取群眾和旅游部門的互動性管理,這就需要旅游環境及設施要滿足當地群眾的收益性。只有在當地群眾的參與下,才能把破壞景區資源的力量轉變為保護景區資源的力量,并且也實現了旅游業與群眾的互利性,大大提高了景區保護力度保持持久吸引力,保證了行將旅游業的長久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風景區開發作為研究環境與人關系的一門學科,包含了對地質和園林以及相關建筑和周圍環境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綜合這些因素進行整體的設計,旅游風景區的快速發展帶動周邊產業也都迅猛發展起來,具有各自的特色,就現今社會來說,風景區發展情況已經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構成部分。因而相關工作人員不畏艱險迎難而上,采取相應對策使風景區得到可持續發展,是時展必然趨勢也是必走路徑。
參考文獻:
[1]陳玲玲,孫克勤.集安市世界遺產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2.
[2]金濤.河南省生物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企業經濟,2012.
關鍵詞:電子信息產業 發展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8-019-02
“十二五”時期是豐臺區深入貫徹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大部署,落實北京市全面推進“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加快向世界城市邁進的重要時期,也是豐臺區經濟和信息化加快發展新的歷史機遇期。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是豐臺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助推器、落實首都建設世界城市的新空間、創新創業創意的新引擎等豐臺區功能定位的現實需要、改造和升級傳統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搶抓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的必然選擇,對于實現豐臺區快速崛起具有重大意義。
一、豐臺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電子信息產業通常分為電子信息制造業和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兩大部類,共計四大類產業:一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二是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三是計算機服務業;四是軟件業。以科技園區為主要空間載體的豐臺電子信息產業涵蓋了以上所有的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和環節。
1.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效益不斷提高。豐臺區現有電子信息企業82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3家,從業人數18517人。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從2004年的24.6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42.3億元,年均增長14.5%,占GDP的比重從7.4%增加到8.3%(圖1)。按照8%的國際通用標準,豐臺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豐臺區的支柱產業。豐臺區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從2004年的37.8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111.0億元,年均增長30.9%;利潤總額從2004年的1.6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11.6億元,年均增長64.1%;銷售利潤率整體上不斷提高,從2004年的4.2%提高到2008年的10.5%。
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以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為主體、電子信息制造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2008年豐臺電子信息產業111.0億元營業收入中,電子信息制造業18.8億元,占16.9%;軟件及信息服務業92.2億元,占83.1%。在四大類產業中,計算機服務業、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軟件業所占比重從高到低依次為47.9%、20.3%、16.9%和14.9%。電子信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軟件及信息服務業比重穩步提高。軟件及信息服務業所占比重從2004年的61.7%提高到2008年的83.1%。
3.園區產業集群初步形成。科技園區電子信息企業數量占豐臺區所有電子信息企業數量的近70%,匯聚了電子信息企業575家。四大類產業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業和計算機服務業空間布局相對集中,分別有79.2%、76.6%和64.9%的企業分布在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和計算機服務業布局相對分散,僅有36.1%分布在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
4.產業融合特征進一步顯現。與軌道交通、電力能源和金融通信等行業的融合成為豐臺電子信息產業的突出特色。2008年豐臺區軌道交通等工程應用類電子產業營業收入達43.1億元,占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的38.8%。其中,工程應用類電子設備制造、工程應用類軟件服務、工程應用類系統集成和工程應用類信息服務分別占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的9.3%、6.8%、19.1%和3.6%(表1)。涌現了以北京動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方通科技有限公司、中鈔特種防偽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幾個大型企業集團公司。其中,北京動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4月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是目前國內電源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專注于電力電子及其相關控制技術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該公司現已經成長為龍頭企業,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6.06億元。
5.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已獲得初步發展。尤其是與傳統優勢產業相結合的企業獲得很快發展,代表性企業有北京世紀東方國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城通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創融鑫科技有限公司等。另外,2003年以來寬帶產業在短時間內就形成了大規模的用戶市場,用戶數量持續、快速增長。豐臺區寬帶產業也有了初步的發展,科技園區已經著手規劃寬帶產業基地,推進寬帶產業的集群發展。
二、豐臺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產業和企業規模較小,龍頭企業缺乏。豐臺區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雖然逐年增長,但與海淀區、朝陽區、西城區和東城區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豐臺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僅是海淀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的4.2%,是朝陽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的18.7%;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僅為朝陽區24.5%,海淀區的4.4%。豐臺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所占GDP的比重不高。電子信息產業產值所占GDP的比重為8.3%,與海淀區、北京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海淀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高達47.6%,北京市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北京市GDP的比重為32.3%。另外,豐臺區電子信息企業營業收入超過3000萬元的企業僅61家,占全部電子信息產業企業數的7.4%;營業收入過3億元的大型企業僅有5家,僅占全部電子信息產業企業數的0.6%;企業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僅有2家;尚沒有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上市公司僅3家。
2.產業競爭優勢不強,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通過計算北京市各區電子信息產業區位商可以發現,豐臺電子信息產業的區位商僅為24.7,居第5位,遠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這說明豐臺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北京的競爭優勢不強,參見圖2。
3.產業布局相對集中,但產業集群發展層次不高。豐臺電子信息產業雖然依托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在總體上有一定程度的集聚,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業和計算機服務業有60%以上的企業集中于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但企業之間尚未形成專業化分工,行業協會及中介機構發展滯后,產業集群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集群效應難以形成。
三、豐臺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戰略。立足豐臺電子信息產業體系完整、結構特色鮮明的發展基礎,緊緊抓住當前面臨的首都建設世界城市、科技北京以及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好機遇,按照“資源統籌、產業集群、特色鮮明、項目帶動”的原則,以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優先培育和發展金融信息服務業、快速壯大軌道交通、文化創意等工程應用類電子產業,加快市場、物流等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大力培育物聯網、寬帶應用等新興產業。
2.加強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產業發展環境。要搭建國際水準的信息基礎設施,在完善寬帶網全面覆蓋的基礎上,加強包括數據中心和數據出口、雙機熱備份網絡核心接入、1000M高速園區光纖網絡等網絡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在豐臺的示范應用,包括第三代移動通信、無線覆蓋、下一代互聯網和三網融合等。要放寬行業協會的審批標準,引導企業自發的組成行業協會或產業聯盟;要通過財稅政策上給予優惠等方式引導行業協會增強服務職能,真正成為政府和產業發展的橋梁,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平臺。同時要出臺財政優惠政策吸引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商務中介機構入駐。
3.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積極吸引和培養高端人才。要為電子信息技術人才完善高水平的生產和生活娛樂基礎設施,包括大面積公共綠地、高檔社區、高標準購物休閑中心等;建立公共交流平臺,如網絡交流平臺、咖啡館和體育館等;組建專業社團、俱樂部和專業人才聯盟等。另外,要積極與北京市相關部門溝通,尋求解決企業重點科研骨干人才在豐臺落戶的“綠色通道”。另外,要積極引進電子信息技術類國際高端人才:一是要創建留學人員創業園,支持電子信息相關海外人才回國創業;二是聘請國內外高級電子信息技術類專家來豐臺服務;三是建立高端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重點解決高端人才的戶口、教育和醫療等問題。
4.加大產業財政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服務體系。應建立一套以政府財政投入為引導,覆蓋政府擔保融資、資本融資以及改制上市等多元化投融資服務體系,從而實現財政投入放大作用,帶動銀行、風險投資等社會資本進入電子信息產業。政府要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搭建政府擔保貸款融資平臺,幫助電子信息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并建立企業貸款周轉金,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政府應牽頭設立一定數額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并通過參股創業投資企業、跟進投資等方式,圍繞中小科技型企業開展股權融資,實現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放大效益,從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政府要針對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進行跟蹤培養,出臺優惠政策對申請改制上市的企業,給予一定金額的獎勵。
[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資助項目“基于跨國公司影響的高新技術產業安全問題研究”(20100470108)]
參考文獻:
1.李燕,曹永峰.長三角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7(7)
2.張忠德.陜西省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0(11)
3.曾建紅.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對策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0(4)
4.康燦華,阮飛制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瓶頸與對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5.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年鑒2009[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