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市經濟發展范文

        城市經濟發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經濟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市經濟發展

        第1篇:城市經濟發展范文

        [關鍵詞]中部城市發展

        一、中部城市發展的現狀

        中部城市是全國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貨運輸的集散地和中轉中心,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有著承東啟西、接南進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作用,是東西部經濟合作的橋梁與樞紐,在全國經濟的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部城市的平均生產總值是151億元,城市經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并形成了規模不等的產業集群;城市人口一般都較為稠密;城市傳統文化的積淀一般都比較深厚。

        然而面對東部繁榮、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中部城市經濟的整體發展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趨緩勢頭。中部城市數目雖逐步增加,但發展速度不快,且整體規模偏小,城市化水平較低,直接影響了城市功能的發揮。2002年中部擁有城市147個,其中超大、特大城市各1個,大城市34個、中等城市74個、中小城市33個、小城市4個,主要沿京廣線和長江流域分布,構成“十”字型城市群架構。2003年,中部六省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安徽的城市化率分別為42.9%、27.2%、33.5%、34.0%、38.8%、32.0%,平均為33.7%,比全國平均水平(40.5%)低了近7個百分點。

        與東部相比,中部城市實力較弱,輻射和帶動能力差,尤其缺乏高輻射和高集聚能級的核心龍頭城市。目前全國有30多個城市的GDP超過千億元,中部只有武漢和鄭州兩個城市GDP超過千億元。

        中部城市在區域發展中居于主體地位,但與發達地區比較,差距明顯。城市聯合體已初具雛形,顯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但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城市圈還有很大差距。

        中部城市在對外開放方面,從吸引外資到旅游等,均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

        二、促進中部城市發展是中部崛起的必然選擇

        1.城市發展差距拉大是區域矛盾的關鍵所在

        當前的中部城市發展滯后,關鍵在于缺乏帶動經濟增長的要素聚焦點。中部與東部發展差距不斷拉大,根本地在于城市發展差距不斷拉大。

        2.發展城市經濟是協調諸多矛盾的結合點

        過去很多年中,中部城市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在于其“區位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怎樣發揮優勢?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新的戰略思路應當貫徹“重在點、兼顧線,帶動面”的原則。其中的“點”就是指城市經濟。城市經濟是中部崛起過程中解決區域戰略與國民經濟整體戰略之間、環境及資源保護與開發及發展之間、短期調控任務與長遠戰略發展任務之間、工業化發展緩慢與加快人民收入提高的迫切要求之間、結構調整與總量擴張之間、基礎設施不足與戰略性調整之間、“二元”分割的城鄉經濟之間、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諸多矛盾的最優結合點。

        3.發展城市經濟還是積累工業化條件的必由之路

        中部崛起應當首先造就自己的經濟增長帶頭地區。在今后十五年或略長一些的時期中,不僅老的省會城市應當大力發展,而且要努力爭取在每個省區形成若干個較大的經濟中心城市。讓這些城市成為當地的“先發”地區。與此同時,還要加快中小城鎮發展,在條件具備的地方推進鄉鎮合并,在此基礎上走出一條具有綜合性多產業構成和協調發展的城市建設之路。

        另外,在中部崛起戰略中,基礎設施建設應當把重點放在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與高級化上。改善中部城市的投資環境,當務之急是改善城市環境。從一定意義上說,中部崛起戰略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在各地區造就若干具有現代經濟意義的城市。

        三、促進中部城市發展的策略

        第2篇:城市經濟發展范文

        關鍵詞:城市科技競爭力指標體系經濟競爭力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national related Science&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for reference,and connects with the Hangzhou Innovation Index,evaluate and study the Science&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of the 15 Vice-Province Cities through the aspects:Dynamic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ness,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Science&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y Competitiveness,etc.This study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so as to promoting Science&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accelerating the economy growth.

        Keywords:City Science&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Index SystemEconomy Competitiveness

        科技競爭力是一個國家(地區)科技資源與投入、自主創新能力、科技發展水平與潛力、產業科技競爭力形成的綜合區域競爭優勢體現。城市科技競爭力的綜合評價,是衡量科學技術對城市社會和經濟發展推動作用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找出差距,認清自身的過程,有助于城市根據自身情況采取措施提高科技競爭力。

        杭州是國內較早開展科技競爭力評價的城市之一。從2001年始,課題組設立指標體系對杭州年度科技競爭力進行跟蹤研究,至今該研究已持續了7年。2008年,考慮時效性和數據可得性,課題組對前幾年科技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修正,研究對象確定為15個副省級城市。

        本研究對2007年度深圳、廣州、杭州等15個副省級城市科技競爭力發展進行跟蹤研究,以期為各城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速科技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科技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1.指標體系設定

        根據城市科技競爭力的基本概念及內涵,參考科技部2003年新修訂的科技進步監測體系和《中國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00》,特別是實現和杭州創新指數指標體系的銜接,課題組在沿用前幾年科技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的基礎上,考慮時效性和數據可得性,對2007年度科技競爭力指標進行了修正,主要是舍棄了科技論文指標,增加了科技活動人員、發明專利和高新技術出口指標。

        2.城市科技競爭力動態評價

        2.1科技競爭力綜合排名分析。根據上述指標體系,課題組對2004~2007年度15副省級城市科技競爭力進行評價

        2.2科技競爭力進步速度分析。以15城市2004~2007年度科技競爭力各項指標年均增速反映科技競爭力進步速度。

        對15城市各項指標2004~2007年年均增速打分,設年均增速列第1位的得15分,第2位得14分,第3位得13分……依次類推,第15位的得1分。最后以算術平均法得到各城市的指標年均增速綜合得分。

        統計顯示,2004~2007年15城市科技進步得分超過15城市平均水平的城市從高到低依次有寧波、武漢、濟南、青島、杭州、廈門,其中以寧波增長最為迅速,超過15城市平均水平將近30%。歷年科技競爭力水平較低的濟南、廈門年均增速較高,顯示這些城市正在加大力度,加快發展。長春科技競爭力排名低,科技進步速度也排名落后,顯示其科技競爭力需要引起高度注意,加快發展。深圳市、廣州市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遠超過其他副省級城市,屬于科技創新能力發達城市,基數較大,增長速度雖然靠后,但創新能力的增長量依然很大,能遙遙領先于其他科技創新能力發展中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科技創新能力的排名在第3名,而科技進步速度竟能排名第5,實屬難能可貴。從表3可以看出,增長速度較快的大都屬于科技競爭力不是很強的城市,而科技創新能力發達城市如深圳則增長速度不高。而杭州的杭州科技創新能力和增長速度都排名靠前,顯示杭州既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基數較大,同時還持續高速增長,科技競爭力提升空間極為廣闊。

        3.科技競爭力與經濟競爭力的協調性分析

        3.12007年度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為了進一步考察各城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支撐程度情況,課題組選取一些指標對15城市的經濟實力進行了評價。在經濟競爭力的評價中,借鑒《中國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00 》中的做法,考慮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出口商品總值、出口商品總額占GDP比例四個方面的因素,定義地區經濟競爭力指數(EPI) 如下:

        EPI = 0.36 ×GDP 指數+ 0.24×人均GDP 指數+0.24 ×出口商品總額指數+0.16×出口商品總額占GDP比例指數

        根據這一公式,測算出2007年度15個副省級城市的經濟競爭力排名。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分組分類 城市經濟實力強 深圳、廣州經濟實力較強 寧波、杭州、青島經濟實力中等 廈門、大連、南京、沈陽經濟實力較弱 武漢、濟南、成都、哈爾濱經濟實力弱 長春、西安3.215城市科技與經濟發展協調性評價。從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角度來衡量,15城市的科技與經濟發展狀況可以描述為4 種類型。

        第一類,科技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型。如深圳、廣州均屬于經濟、科技競爭力“雙強”城市,杭州屬于經濟、科技競爭力均為較強城市,這些城市的科技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程度較好,科技對經濟起到了足夠的支撐作用,科技與經濟比翼齊飛,其發展前景與潛力也較為看好。

        15個城市中,除了深圳、廣州科技競爭力與經濟競爭力排名一致,沈陽2指標均排名第9。一方面說明沈陽科技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程度較好,另一方面則顯示沈陽的科技經濟競爭力水平還有待提高。

        第二類,科技領先于經濟發展型。如南京、大連、武漢、成都,其中尤其以南京、武漢為典型。南京的科技競爭力排名第4,屬科技競爭力較強之列,其科技人員、科技潛力更是遙遙領先,但經濟競爭力卻排名第8;武漢2007年科技競爭力排名第6,但經濟實力卻處較弱地位,說明其深厚的科技潛力與優勢并未完全轉化為經濟競爭力,其科技領先于經濟發展的態勢說明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

        第三類,科技滯后于經濟發展型。如寧波、青島、廈門,這些城市呈現科技滯后于經濟發展的態勢,說明這幾個城市近幾年經濟發展很快,特別是外資加工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而科技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3個城市中,青島的情況相對較好,而廈門與寧波的科技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的情況更為嚴重,這意味著,如果不解決科技發展問題,其長遠的經濟發展可能受到限制。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經濟增長積累的雄厚財力基礎,實施科教強市戰略,發展科教事業,提升科技競爭力,在保證科技投入的同時,著力解決好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問題,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第四類,科技與經濟發展均呈弱勢型。如濟南、哈爾濱、西安、長春。這些城市的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均有待提高,發展亟需加快。

        4.結論

        各個城市區域特點不同,經濟結構、科技水平差別較大,但總體而言科技的進步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產業競爭力,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一般經濟越發達,其科技競爭力也比較高,反之亦然。

        增長速度較快的大都屬于科技競爭力不是很強的城市,而科技創新能力發達城市如深圳則增長速度不高。當然也有些城市競爭力和增長速度都不高。如何啟動一個科技競爭力薄弱城市的科技發展,有待進一步研究。

        不少內陸城市科教資源豐富、科技研發實力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有必要加強市場經濟的培育和發展,加強產學研結合,確實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實力優勢。

        沿海外向型城市在注重招商引資的同時,也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國有和民營經濟的發展,以科技推動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科技發展研究報告研究組.中國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00)[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2]馬元三.區域科技統計與科技競爭力評價研究[J]. 商業時代 2008-22:10~12

        [3]趙順娣、孔玉生.區域科技競爭力評價[J]. 統計與決策 2007/21:75~77

        第3篇:城市經濟發展范文

        【關鍵詞】物業管理;城市經濟;發展

        引言

        物業管理起源于20世紀初的英國。當時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農業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缺乏管理的出租房屋擁擠不堪。建筑業發展也使得許多高層建筑的維護、保養及電梯等設備急需專門管理。一位名叫希爾的女士目睹這一現狀,萌生管理出租房屋的想法,并付諸行動,由此產生物業管理的雛形。在我國,它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和房地產業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興行業。

        中國的物業管理始于八十年代初。最早的物業管理開始于經濟特區深圳。1988年伴隨深圳住房制度改革,房管制度的革新也連鎖展開,物業管理迅速發展。此后的十幾年內深圳的物業管理迅速發展,從小到大,從涉外商品房到全市物業管理的發展,初步從借鑒,探索,推廣到規范化,由傳統的房管式逐步發展為專業化,企業化,一體化招投標的三化一體的物業管理模式。

        物業管理擴大了消費市場,拉動城市經濟的增長。一個好的物業管理不僅能給人帶來物質和精神上的享受,也能刺激人們在這兩方面的消費需求。它涉及面比較廣,與人們生活直接相關,這一市場的啟動必然對城市經濟的增長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物業管理可以促進城市現代化水平加快

        (一)物業管理能保持城市經濟穩定持續發展

        物業經濟壽命、實現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統計資料表明,全國現有存量房產,如果經營管理得好,使其經濟壽命延長一年,相當于新建5 000萬m2以上的房屋,而節省基本建設資金70~80億元。如果把其他附屬設施計算在內,節省的資金可達100億元以上。從經濟學意義上說,物業經濟壽命的延長,等于延長了業主對物業的所有權的收益權的期限。這一點對于城市經濟建設尤為重要。

        在我國,城鎮居民雖然尚未到達投資房地產,實現人財產的保值增值的程度,但已有精明的購房者在選購時,把房產的升值能力或未來轉手的難易程度作為選擇房產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說,房產升值的快慢和大小,與房產所處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及配套設施有著直接聯系。物業管理雖然無法改變房產的地理位置,但可以改變房產周圍的環境和條件。近幾年,在物業管理部門的積極參與下,各種新建居住區中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居民購物、醫療保健、子女入托、上學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無疑,小區內的房產價值也就自然升值。

        (二)物業管理能促進房地產的可持續發展

        房地產業作為城市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其產值一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13%,在有力地促進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繁榮。物業管理作為房地產業的相關產業,在我國伴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悄然興起,日益成為房地產業健康、穩步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促進力量。

        (1)物業管理有利于樹立房地產開發商企業形象,創名牌商品房,增強在房地產營銷中的競爭力區位、面積、戶型、環境、物業管理,這是我國房地產開發商走過的競爭歷程。當今物業管理是房地產廣告中新的訴求點,成為了開發商的新賣點。開發商要為購房者準備的產品越來越軟性化了,購房者對房屋商品的附加要求越來越高了。良好的物業管理作為一種無形資產,一方面可以增強各方面和各階層對房屋購置、租賃的信心,另一方面則可以為房地產開發商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一些精明的房地產開發商,把良好的物業管理作為推銷房屋等不動產商品和招攬顧客的王牌以獲取最大限度利潤的有效手段。

        (2)物業管理可以促進城市房地產業增長方式的轉變

        房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增長方式和經營方式的轉變,其內容之一就是加強物業管理。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優質物業管理試點小區的實踐證明,良好的物業管理是房地產業增長方式和經營方式步入良性循環,實現健康穩步發展的必由之路。房地產作為商品,要及時、順利地實現由實物形態向貨幣形態的轉變,必須具有質優、價廉、售后服務完善、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雅等特點,這就要求房地產開發、經營部門轉變開發、經營方式,由注重房地產開發、建設,向既注重開發、建設,又注重以物業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售后服務的轉變,這既是我國房地產業經營觀念的一次質的飛躍,也是我國房地產業現今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物業管理是開拓房地產市場的力量源泉,優質的物業管理可以挖掘住宅潛在市場中國的住宅潛在需求很大,但實際有效需求不足。如何把潛在的需求開發成有效需求呢?抓好作為聯結生產與消費中間環節的物業管理,可從根本上促進住房消費市場的興旺。

        細究當前住房消費沒有熱起來、空置房在逐年增加的原因,除房屋價格太貴、位置不好、設計功能不健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物業管理開展得不理想。如果把物業管理搞好了,消除了消費者的心病,市場有效需求必然增加,從而促進住房消費市場的發展。

        (三)物業管理是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服務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徑

        為城鎮居民提供多方位的服務,是物業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由于物業管理涉及若干政府職能部門,由物業管理部門統一協調業主、使用者與這些部門的管理、服務關系,既可以提高各種專業管理的社會化水平,提高管理、服務效率,又可以避免由此占用業主或使用者大量的工作、學習、休息及娛樂時間。可以預期,隨著城市居民小區的大面積開發與建設,城市人口的居住將越來越集中,物業管理部門的服務對象和范圍將越來越廣,對城市服務功能的完善和社會化程度的提高所起的作用也將更大。

        物業管理可以促進城市市容市貌的美化,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物業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對公共設施的管理,包括管理范圍內清潔、綠化及車輛停放等,這些看似平常瑣事,卻對城市市容市貌影響很大。物業管理在公共場所全方位推行的結果,必然改善整個城市的形象,使城市向環境優美、衛生清潔、生活方便、禮貌文明、秩序井然、社會安定的方向發展。可見,物業管理可以在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多方面體現出其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價值。

        二、城市經濟的發展是物業管理得以發展的基礎

        物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城市經濟的發展,為之提供先進的技術、管理手段和高素質的人才,以及寬松的社會環境,包括不斷增長的消費和完善的市場化機制等方面。物業管理在我國興起歷程的本身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新世紀對物業管理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需要物業管理市場化的最終實現。物業管理市場化一方面有賴于物業管理行業的成熟度,主要是指物業管理的數量、規模、資質等,還包括從業人員的素質。另一方面,有賴于整個社會市場意識的普及與深入。在物業管理發展的過程中,整個社會的思想認識和主觀意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場消費意識是社會對物業管理服務消費的認同,這是物業管理市場化的重要基礎。以上這些均有賴于城市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

        三、結束語

        物業管理與城市經濟發展是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物業管理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城市物業管理業的迅速發展,是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一項緊迫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務。

        參考文獻:

        [1]段淑娟.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發展研究[J].天津大學管理學院.2011(2).

        第4篇:城市經濟發展范文

        關鍵詞:城市交通 城市經濟

        中圖分類號:C91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城市的交通與城市的經濟發展重要聯系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城市是必然產物,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載體。當前積極的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進程是我國的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發展重要內容。然而一個城市不斷的發展以及完善,離不開相應的基礎設施的支持,我國城市的基礎設施能力仍舊是城市經濟發展中最基礎的物質保障,而城市交通便是其中之一。從我國城市經濟發展的軌跡來看,城市的交通與城市的經濟發展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城市的交通是推進城市的經濟活動井然有序的進行、推進城市的經濟發展的前提。

        1.1交通作為城市重要的基礎性設施,也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要想富,先修路,不管是任何的領域范圍內經濟發展都要始于交通建設以及發展。只有發展交通、發達了,經濟才能夠得到真正地發展。當前,我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需要,城市的交通事業快速的發展,城市的交通已不再局限于百姓代步的方式。從一般意義上講,城市的交通直接影響城市的經濟的發展。

        1.2交通運輸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以及最重要的流動載體,也是社會生產、分配、交換以及消費各個環節實現聯系和溝通基礎和紐帶,交通運輸業不但自身創造著巨大社會經濟效益,也在促進其他行業的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只有在不間斷完善的交通系統支持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否則難以談上發揮交通運輸業的基礎性產業重要作用。良好的運輸條件也降低了貨運物流成本,這有利于企業參與的更大范圍內競爭,擴大生產的規模。市場快速發展必然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從而使城市經濟實現更好發展。

        1.3良好的城市交通體系,直接拉近各城市間的距離,這有利于統一市場競爭機制的培育和完善,也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良好市場的環境。便利的城市交通,很大程度上成為吸引投資重要因素,有利于資本的有效流動和合理的配置,能克服生產中瓶頸狀況,同時實現效益最大化及經濟進一步的擴張。便捷的交通運輸系統能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文化活動等方面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也大大方便了交流活動開展,交流過程中有利于改變傳統思維模式,拓寬城市的發展思路,從另一層面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優良社會環境和不斷的動力支持,進而更好地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

        1.4當前不論是從國際上看,還是從我國經濟的城市交通狀況進行比較,不難看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交通設施也發達、便利以及快捷。這也證明了城市交通對于城市的經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受城市的地理位置、規模、性質等差異影響,我國城市交通特征雖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認,城市的交通與當地城市經濟的發展兩者之間有著密切內在的聯系。一方面,良好的城市交通是保障城市的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各項活動有序的進行基礎,城市的交通發展能大大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城市的經濟發展與城市交通兩者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或從屬關系,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反過來對于城市的交通提出新的要求,不僅有利于帶動城市交通的改善以及升級。因此,在完善城市交通來積極推動城市的經濟發展同時,同時積極關注城市的交通本身發展,讓兩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良好關系。

        二、當前城的市交通存在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改革開發不斷的深入發展,城市交通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另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市交通中存在許多的問題,尤其是城市的交通基礎設施滯后和嚴重不平衡的現象,甚至在一定程度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的經濟一步發展的因素。隨著城市供給能力和幅射范圍的提高,對城市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城市的交通設施建設速度在加快,交通運輸網絡在不斷地壯大完善。另一方面,交通容量不足問題嚴重存在,同時大部分城市交通運輸依舊沒有根據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調整,城市的交通發展速度仍遠遠趕不上經濟發展速度,難以滿足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城市交通擁擠狀況也沒有得到明顯的緩解。交通堵塞問題直接影響到運輸和經濟活動的開展,也對于城市形象建設以及宣傳造成負面影響。

        2.2當前我國大部分的城市交通規劃水平依舊處于較低層次,城市整體交通戰略和規劃中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對于影響到交通發展政策未給予充分考慮;對整個城市和城市間的交通規劃中缺乏整體協調性。

        2.3城市的交通發展離不開城市的經濟支持。從我國城市交通發展的具體實踐看,一方面,經濟發展落后和我國經濟發展的失衡問題,使我國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發展缺乏有力的經濟基礎。所以,如何在資源有限地情況下實現以交通促進城市經濟、實現它們的協調發展是一個難題。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忽視經濟快速的發展對城市的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財政收入用于形象性工程的建設方面,城市的交通難以得到持續的發展。

        另外,不難看出,城市的交通對于城市經濟活動和發展影響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和差異性。加之交通建設具有資本密集、周期性長等的特點,導致了當前我國城市交通發展很明顯落后于城市的經濟發展的速度,城市交通建設者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三、夯實城市交通基礎,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

        在城市的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無論是從城市的經濟發展角度還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角度考慮,都需要進一步夯實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來適應經濟高速發展需求。同時通過經濟的發展更好推動城市交通發展以及更好地服務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實現兩者良性循環,產生更大效益。針對當前我國的城市交通中存在各種問題,在城市總體規劃不斷完善和發展同時,我國城市的交通綜合治理研究與實施也在不斷地往更深層次的推進,要明確城市的交通建設發展思路,作好城市交通發展規劃,完善城市的綜合交通體系,建立完善可持續發展城市交通運輸體系,為城市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物質保障,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

        3.1提高政府對城市的交通建設與發展重視程度作為市場的經濟重要主體,政府承擔著通過宏觀調控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重要的職責同時,也是社會公共物品和服務的提供方。城市的交通作為具有雙重屬性特殊公共物品,是城市經濟發展先決條件。政府應充分認識到城市交通的發展狀況能直接關系到城市經濟的發展,要將城市交通建設發展擺在更突出的位置,堅持城市的交通建設較于城市經濟發展的適度超前原則,加大力度,改善城市交通,使交通更好發揮其促進經濟發展積極作用。

        3.2做好城市的交通發展規劃從整體上看,作為具有特殊性公益基礎性設施,城市的交通戰略和規劃涉及到城市的交通方方面面,是一個極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關系到城市的整體布局和功能定位,這對于城市的未來經濟持續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所以,城市交通建設過程中不僅考慮當前城市發展整體狀況,也要對于城市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應充分地給予考慮,做好城市交通戰略規劃。

        3.3加大城市交通投入的力度。針對當前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供給量明顯不足的情況,應加大對城市交通設施建設重視力度和投入力度,應合理安排專項資金,最大的限度提升每一筆建設資金綜合效益,積極推進城市的交通發展。繼續適當地擴大道路容量,優化城市的交通結構和系統,為城市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商品流通、擴大市場等提供便利運輸條件和降低交易的費用,帶動城市的經濟發展。積極引進現代化的交通設施,改善交通擁擠的狀況。另一方面,鑒于城市的交通建設自身存在特殊性,在保證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前提下,政府可通過科學的論證形成有效方案,采取鼓勵民間參與的模式,利用私人的機構資金、專業技術及管理的優勢,共同推進城市交通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常惠丹.我國城市交通與經濟發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

        [2]謝疆.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現代城市交通規劃探索與思考【J】,中外建筑,2010.

        第5篇:城市經濟發展范文

        21世紀中國的全球競爭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能否建設起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城市和城市群。提高城市競爭力成為中國許多城市十分響亮的戰略口號,成為許多城市市長們的特別熱門的話題。所以,討論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理論與戰略問題十分必要。

        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科技、經濟的訊猛發展,世界兩大發展趨勢即經濟、科技的全球化和地方化變得越來越明顯。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背景下,城市不僅變得更加重要,而且城市間競爭更加激烈。21世紀,國家之間、國際企業之間的競爭將突出地表現為城市層面的競爭,世界各國、各地區和各城市的政府,都在積極致力于檢查、培育和提高城市競爭力,以期在新的世紀對全球實現最有利的戰略爭奪。

        21世紀中國的全球競爭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能否建設起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城市和城市群。為了應對全球化的競爭,培育中國的國際競爭力,中國政府迫切需要了解各城市的狀況,需要了解全球化時代決定和影響城市競爭和發展的關鍵因素,調整和制定城市的競爭和發展戰略以爭奪最大化的利益,爭取最快速的發展。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提高城市競爭力成為中國許多城市十分響亮的戰略口號,成為許多城市市長們的特別熱門的話題。所以,討論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理論與戰略問題十分必要。

        一、中國城市競爭力的基本理論框架

        城市競爭力是一個具有明確直觀含義卻又不易精確把握的概念,但它主要是指一個城市在競爭和發展過程中與其它城市相比較所具有的吸引、爭奪、擁有、控制和轉化資源,爭奪、占領和控制市場,以創造價值,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城市價值是由城市企業或經濟人創造的。每一個城市的產業群都由若干產業組成,每個產業又分若干個產業部門和環節,每一部門和環節又有不少企業,城市價值體系是所有企業價值體的集合。城市價值體系的狀況決定于一個城市在競爭和發展中實際顯示的產業集合優勢。城市集合優勢是產業內競爭優勢和特定產業比較優勢、領先優勢、落后優勢等諸多優勢集合。城市的絕對優勢、比較優勢、競爭優勢、領先優勢、落后優勢分別從不同維度影響城市價值體系,它們之間又有兼容交叉。所有影響競爭優勢、比較優勢、領先優勢、落后優勢、絕對優勢等因素綜合形成的力量即是城市競爭力。

        因此,城市競爭力是一個復雜的混沌系統,其眾多的要素和環境子系統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構成城市綜合競爭力,創造城市價值。概括地表示:

        城市競爭力=F(硬分力、軟分力)

        硬分力=勞動力+資本力+科技力+設施力+區位力+環境力+聚集力

        軟分力=秩序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開放力

        勞動力即人力資本是城市競爭力的直接推動力。決定城市競爭優勢的關鍵不只是勞動力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勞動力的素質和適合地方需求的教育體系。

        資本力是要素資源聯系的紐帶和導航器,是融通、聚集資源要素的關鍵,也是城市競爭力的直接推動力,因而是城市獲取競爭力的關鍵力量。城市資本獲得的便利性,城市資本控制能力比擁有一些資本意義更大。一個城市的資本融通和控制能力將決定該城市對全球和區域的經濟、科技(甚至政治)決策和控制能力。

        科技力不僅內含于各個分力中,使各個分力對城市競爭力貢獻具有倍增效應,同時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知識將以獨立的力量顯著地推動著城市的增長、提高和擴張,是城市競爭力決定性推動力。科技創新永遠是城市獲取動力和力量的物資源泉,是城市致勝的利器。對城市競爭力而言,在一定條件下城市的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化比科技創新能力顯得還重要一些。

        結構力特別是產業結構水平,決定一個城市產業價值體系狀況,從而決定影響其城市競爭力的現狀及未來變化。高級產業集聚的城市是經濟高增長的中心,也是全球和區域經濟的決策中心。

        基礎設施力是城市經濟、社會活動的的基本承載,在基礎設施對提高城市競爭力作用方面,技術性基礎設施越來越至關重要。技術性基礎設施狀況決定一個城市產業的水平,擁有發達的高技術的基礎設施,可以吸引和培育高技術高附加的產業(包括金融業),創造和持續創造更多的價值,提高城市競爭力。

        盡管交通通訊技術的進步,降低了經濟活動的交易費用,現代交通通訊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時空概念,但區位力依然是城市競爭力的基本力量之一,自然區位便利度依然是城市競爭力重要的影響力量,同時區位有了新的內容。技術、環境、文化的區位越來越重要。

        自然環境狀況影響城市的生產和交易費用,影響城市對人力等資源要素的吸引,環境力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資源聚集特別是產業群集極具有互動性和倍增性,聚集力是極其重要吸引力、整合力和生產力量。

        社會秩序狀況影響著資本人力和技術等流動性要素的流向,秩序力是城市競爭力不可缺少的狀態力量。

        文化力誘導勞動力需求偏好,決定和影響勞動力的創業沖動狀況,是城市競爭力的最初始的深層誘致牽引力量,是城市競爭力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制度通過利益安排決定和影響勞動力的創業沖動狀況。制度安排通過影響交易費用進而城市價值創造,制度力是制動城市競爭力的關健。其中,個人權益保護制度對城市競爭力影響很大。

        管理力是競爭力的重要協同力量。科學的戰略規劃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優良的經濟社會環境。一國之內各城市的法律制度區別有限,但如果法制不完善,各地在執行法律和制度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開放力對城市的外貿增長很重要,開放對城市學習和創新也很重要。開放力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狀態和制度力量。

        以上各分力對城市產業價值的創造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貢獻作用。城市競爭力是各分力的耦合,各分力系統及系統內諸要素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途經創造城市價值,貢獻于城市綜合競爭力。各分力系統及系統內諸要素對城市價值體系的不同構成部分貢獻不同,因而對城市競爭力有不同的貢獻,其關系也是非線性的。城市競爭力各分力之間相互作用,每一分力在作用其他分力的同時其他分力也正作用于它。以上分力構成系統,互動增進,形成復合力量,并主要通過產業或企業競爭和增長的績效表現出來。

        我們把硬分力比作弓,把軟分力比作弦,把城市產業比作箭,它們相互作用形成城市競爭力,弓弦質量越好,搭配越恰當,所形成的力越大,產業箭射的越遠,獲得價值越大。任何部分有問題都影響城市價值的獲取,由于產業的主要內容被納入到軟硬分力中,產業形式上成為弓弦力量的傳導。我們把這一理論框架稱為城市競爭力的弓弦模型。

        二、中國24城市競爭力的排序狀況

        為了實證分析中國城市的競爭力狀況,我們設計了顯示和解釋城市競爭力的兩套指標體系。城市競爭力顯示性指標體系共4個指標:城市產品市場占有率,城市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城市勞動生產率,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城市競爭力解釋性指標體系分硬、軟兩類,有十三個具體指標體系即:勞動力、資本力、科技力、結構力、設施力、環境力、區位力、聚集力、秩序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開放力,共70多個指標。

        在設計指標體系后,我們選取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武漢、深圳、廈門、杭州、南京、蘇州、西安、成都、無錫、東莞、青島、福州、溫州、、寧波、大連、南昌、珠海、大連、石家莊、哈爾濱24個樣本城市,對與指標有關的1997、1998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4城市統計年鑒或年鑒等數據,以及通過專家和居民問卷調查獲取的數據進行標準化,采用較先進的數理統計方法即主成份分析方法,將24城市的城市綜合競爭力表現指標體系的指標數據和13個分力指標體系的指標數據分別加以凝合,構造了城市競爭綜合力和分力指數,對以上24城市競爭力進行計量。部分結果如下:

        中國24城市綜合競爭力前10名排序為:第一上海、第二深圳、第三廣州、第四北京、第五廈門、第六無錫、第七天津、第連、第九杭州、第十南京。在24個樣本城市的中,上海綜合競爭力指數最高,為1.47。總體上看,東部沿海城市的競爭力比中、西部強,前十強的城市都在東部地區。在東部沿海地區,珠江、長江流域的城市競爭力要比環渤海地區的高。在前十名城市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東南沿海的幾個中等城市,東莞、溫州等城市的競爭力竟在武漢、重慶之上。從區域整體的角度大致地看,競爭力從強到弱依次是珠江流域、長江流域、閩江流域、環渤海地區、我國中部地區、我國西部地區。

        勞動力的指數最高的前5個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南京。這些城市在一般勞動力狀況和高素質勞動力狀況及勞動力培養上都比例好,以北京為最好。

        在24個樣本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南京為資本力最大的四個城市,其中上海為最高。從規模上看,資本力和城市規模相關性很大,資本力前十的城市都是特大和大城市。從地區分布看的角度看,總體上,東部沿海沿海城市的資本力比中、西部強,在東部沿海地區,珠江、長江流域城市的資本力要比環渤海地區城市的高。但這些區域中的每一區域都分布著資本力比較強的城市。再將這一得分、排序同表城市綜合競爭力得分、排序比較,發現各城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得分的高低、排序的前后與資本力得分的高低、排序的前后一致性較強。這初步表明資本力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較大。

        科技力排名在前四位的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大連。上海排名第一,北京第二。從原始數據看,深圳之所以排名進入前三名,關鍵在于科技轉化能力強,而北京所以屈居第三,關鍵在于科技轉化能力弱。從原始數據看,溫州、東莞排序較低,主要是由于科技實力差,而石家莊和南昌是科技實力和科技成果轉化力都不太強。科技競爭力的得分和排名還顯示:科技實力強的城市其科技競爭力不一定強,從全國來看,西安、成都、武漢等城市的科技實力都比較強,但其科技競爭力并不強。從區域來看,在珠江流域,廣州的科技實力遠元超過深圳,但深圳的科技競爭力遠遠超過廣州。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南京的科技實力遠遠超過蘇州,但蘇州的科技競爭力超過了南京。

        結構力排名前4位的依次為北京、廣州、南昌、哈爾濱。北京最高。設施力排在前4名的依次為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最好,因為深圳的基礎技術水平比較高。北京因缺乏水路設施排名大受影響,排名靠后的城市為石家莊、西安、南昌、哈爾濱。表明這些中西部大城市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總體上看,沿海地區的城市的基礎設施比中西部好,沿海地區的大城市的基礎設施比中小城市好。

        區位力排在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蘇州、武漢、北京、西安、哈爾濱、廣州、南京、南昌、成都。上海最高,排名屬后的為溫州、珠海、東莞、福州,溫州最差。需要特別指出是,這里的區位指的是綜合區位,不是指的某一方面,所以得分和人們的感覺有一定的差距。

        環境力指數前10名依次是珠海、廈門、青島、北京、大連、石家莊、南京、重慶、無錫和杭州。珠海的環境競爭力最高。聚集力排名前4位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北京最高,北京最近幾年企業增長特別快。同時可以看出城市聚集力與城市規模基本是一致的。

        城市秩序力排名前4位的樣本城市依次為上海、重慶、天津、青島。文化力指數排名最好的四個城市依次為深圳、上海、珠海、福州。比較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城市文化競爭力的得分和排序,可以發現兩者的一致性較強。表明城市的文化力對城市綜合競爭力貢獻很大。同時,從區域的比較上看,城市文化競爭力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地逐漸下降。

        制度力排名前四位的城市依次為福州、廈門、東莞、寧波。制度力表現比較好的城市都在東南沿海地區,即浙江、福建、廣東省。但通常想象比較好的城市如深圳、珠海等并不是最好。制度力表現比較差的城市大都在中西部地區。

        在樣本城市的管理力排名中,前四位依次是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原始數據顯示這些城市在城市戰略、城市管理形象、企業管理、政府辦事效率等方面表現都比較好。

        開放力排名在前4名的是深圳、上海、廈門、珠海。其中深圳排名為第一。三、影響中國城市競爭力現狀的關鍵因素

        搞清影響城市競爭力的因素,是制定提高城市競爭力戰略的前提。利用收集的數據,我們采用世界著名的實驗室諾斯—阿拉姆斯實驗室金融分析小組新開發的模糊曲線分析法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計量和分析。結果顯示:

        現階段,在人力資本領域內,對中國城市競爭力起主要貢獻作用的是勞動力的數量和基本素質,因此,中國城市勞動力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作用,也僅處在一般水平上。勞動力是的城市競爭力的基本推動力量,我國城市勞動力對城市競爭力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關鍵在于我國城市勞動力的科技素質低,城市教育水平低,尤其地方教育體系的質量差。

        當前資本力是中國城市競爭力的第一構成力量,特別是對中西部地區城市,資本對提高城市競爭力更加重要。這一方面證明了資本在城市競爭力中的關鍵作用,另一方面表明中國城市經濟正處于投資推動型發展階段。這一結論與中國的發展實情正好相符。金融機構指數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高于城市貸款余額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表明:城市擁有資本控制能力比擁有存量資本更重要。

        科技力對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貢獻作用,但目前在城市競爭的各分力中科技力還不是最重要的力量。這除了可能因為科技力與其他分力相關性較強,它會滲透在其它分力中發揮作用以致造成計量上的遺漏外,還可能與目前城市科技成果轉化不強有關。同時說明中國城市經濟發展還沒進入科技推動型的時期。

        在中國的當前階段,城市基礎設施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很大;基本技術基礎設施和高級技術性基礎設施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比一般基礎設施要大的多。

        區位對城市競爭力的有一定的貢獻。但城市腹地經濟發展水平、城市自然區位便利度和城市科技區位對城市競爭力貢獻是比較大的。至于城市在區域中的優勢度、城市的行政區位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度不像人們通常感覺的那樣大。

        環境力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比較小,與中國的實際較相符,它說明中國城市還處在工業化和經濟起飛階段,環境對城市競爭力提升的作用還沒有像發達國家那樣大。不過這里已經初步顯示,優美的城市環境對提高城市競爭力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經濟的轉軌和起飛階段,秩序對經濟的發展的影響不像與人們的想象的那樣特別嚴重。經濟的波動、經濟的風險、經濟違規行為發生、社會的不穩定對經濟的改革和發展有消極的影響,但如果這些能控制在一定限度內,他們的消極影響不會太大。不過,城市的供給和需求不平衡對城市競爭力影響是比較大的,社會治安良好對城市競爭力提高的貢獻也是很大的。

        城市文化觀念對中國城市競爭力的影響非常大。文化力的幾個構成要素價值取向、勞動觀念、競爭意識、創新精神、兼容心理等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都比較大,其中交往操守是最大的。文化對城市競爭力的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國的經驗特別是東南沿海的經驗給予很好的證明。

        制度狀況、制度創新對城市競爭力的提高有重要貢獻。個人權益保護度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度尤其高,在70多個要素指標中它是最高的。

        城市管理力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管理力的要素構成中,政府戰略、城市管理水平和企業管理水平的對城市競爭力的提升極為重要。城市開放力對城市競爭力有重要的貢獻。城市國內外貿易依存度、外資以及旅游業對提升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就以上十三個分力而言,對城市綜合競爭力貢獻較大的前五個分力依次為(按貢獻彈性系數大小排列):第一資本力、第二文化力、第三設施力、第四聚集力、第五管理力。

        四、提升中國城市競爭力的路徑戰略

        世紀之初,面對激烈的區域競爭和國際競爭,在提高競爭力方面,中國城市政府不僅可以大有作為,而且可以實現城市之間競爭的雙嬴。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中國許多城市政府應采取促進城市相關產業在空間上群集發展的基本戰略。城市政府及時發現和識別正在形成中的城市產業群,為業已形成的產業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務,積極營造有利產業專業化發展的投資和居住環境,推動和促進城市產業的群集。要注意和利用區域分工,依據自身優勢和產業基礎,施行鼓勵對同一產業進行持續的資金、技術投入的政策,培育和發展其優勢產業。運用財政和稅收政策,引導企業提高技術、擴大規模、推動產業快速升級。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促使決定性影響城市競爭力的高技術、高管理、高增值企業不斷脫穎而出,持續健康成長;吸引國內外高技術、高管理、高增值企業來城市落戶。堅持不懈地培育自己的具有區域甚至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這將使城市特殊的產業群實現幾何增長,從而實現城市經濟的超長軌發展和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在產業促群發展的戰略框架下,本文有以下原則性戰略建議:

        1、全球化思考,當地化行動。提高競爭力,城市要考慮全球的競爭格局和發展動向,全球化思考有助于城市找準并塑造影響當前和未來城市競爭力的戰略性關鍵優勢。與此同時,城市還要清楚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及其各要素要素的狀況,只有這樣城市政府才能采取符合實際的、有針對性的提高城市競爭力的政策、策略和措施。

        2、充分利用比較優勢,保護性利用不可再生要素。中國城市在與國際城市競爭時,更多地是具有勞動力和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中西部城市在與東部沿海城市競爭時,也主要是具有勞動力和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因此,中國城市要充分應用自身的比較優勢。與此同時要不失時機的積累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不斷的地提升比較優勢,以提高其城市競爭力。在利用比較優勢時,對不可再生要素,要采取保護性利用的對策。要不斷地變不可再生要素的劣勢為可再生要素的優勢。任何單單利用現有不可再生要素的比較優勢的作法都將面臨坐吃山空的危險。

        3、不斷改善非流動硬要素,以吸引流動性要素。在規劃建設吸引和融通外部資金、資源的交通、通訊和信息等基礎設施方面,城市政府一定要考慮基礎設施的先進性,考慮與國際接規,大力推進技術性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數字城市,為科技創新和高技術、高管理產業的發展創造硬環境。在城市環境方面,要保護城市的風景名勝和生態環境,以實現城市自然環境的優美怡人;要建立獨具特色的城市人工環境,建立高素質人才和專業化的人力資本需要良好生活和工作環境。

        4、高度重視軟件要素和可再生資源的培育,積極塑造城市的競爭優勢。城市尤其要著力塑造那些決定競爭力的核心和高質的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城市軟要素一般可再生,創造它們有時比創造硬要素的投入要少,更重要的是它們有助于形成城市的高增殖和創新產業。改善軟要素環境,不僅可以使城市吸引到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和企業等硬要素,同時可以使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為此:

        政府應該在摒棄傳統文化中某些不利于人潛能發揮的評估標準和落后習慣方面,在營造寬松自由、兼收并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講究信譽、等價公平、鼓勵個性和激勵創新的文化氛圍方面積極工作。

        政府應積極進行經濟和行政體制改革,尤其要在個人權益制度的完善方面多加努力,以建立、健全有效保護自然人、法人的人身及財產權益的產權制度(包括知識產權)。要加快建立以刺激創業者創業動力的貢獻與報酬相對稱的經濟激勵制度,以吸引優秀人才并有效地刺激他們的創新和創業熱情。建立能夠保證公平競爭的和優勝劣汰的市場制度環境;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確保城市民間經濟交往信用。建立規范政府、特別是規范政府與企業關系的制度,規范政府的行為,消除以亂收費、亂罰款、亂難派、亂集資為突出特征的經濟侵權行為。堅持依法治市,建立、完善地方法規、制度和一些補充規定,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和制度。

        城市要建立科學的管理、決策和咨詢系統。克服,簡化辦事手續,提高辦事效率。不斷提高領導整體素質,擴大對外宣傳和推銷,提高城市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城市應積極探索經濟高速增長和體制轉軌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法,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各種矛盾,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為城市的創新和發展提供良好秩序環境。

        5、擴大對科技、教育等領域的關注。隨著中國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全球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中國城市經濟將進入科技推動型的時期,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本在城市價值創造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城市應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重視與提高城市科技競爭力有關的城市軟硬環境的建設。高度重視培育城市的科技轉化能力,促進企業和科研機構走向聯合。要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深化教育改革,調整教育結構,擴大職業教育、在崗教育的規模,大力發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教育體系,以培育適合地方需求的人才。

        第6篇:城市經濟發展范文

        城市如何進步,城市經濟如何可持續發展都需要城市規劃來指導。當前環境保護規劃在我國的一些城市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致使出現了很多非常嚴重的環境問題,例如水資源問題、土壤環境問題、大氣環境問題、生物保護問題和礦物資源問題等。要想實現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就需要對城市建設合理規劃、統籌部署。而當前卻是城市建設與城市環境保護呈異步發展的狀態,人們過度追求高速的城市經濟發展,最終不得不承受忽略城市環境發展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2環境保護規劃的主要內容

        (1)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城市中的環境質量問題是環境保護規劃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要遵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指導方針進行城市環境質量的改造。首先樂觀點來講,城市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被污染的水域、土壤和大氣,這就需要我們盡可能保證其不備污染。其次對于已經被污染的水域、土壤和大氣進行科學治理,尋找其污染的可逆性,確保良性發展;(2)加強城市污染控制。正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污染控制規劃應作為環境保護規劃的核心任務來實施。污染控制的對象要集中在生活、水域、空氣、工業和農業等方面,把控制污染的發生發展的進程作為主要目的,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3)完善市政基礎建設。市政基礎建設在環境保護工作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在制定環境保護規劃的過程中需要整合已有的環境保護措施、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已取得的成果、明確環境保護的目的。對當前的市政基礎建設及其未來市政基礎建設的發展趨勢進行規劃和完善。

        3環境保護規劃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

        (1)環境保護規劃是城市建設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建設規劃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總體來講城市建設規劃包括對各項資源以及自然資源的整合及部署。環境保護規劃對城市建設起著積極的作用,其目的是提升城市環境質量,確保城市農業、工業等領域的正常運轉。城市建設規劃體系中環境保護規劃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2)環境保護有利于推動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環境保護間接的影響著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惡劣的環境會阻礙諸如招商引資、工農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間接的影響主要指的是環境保護是一項重要的長期的艱巨的項目,成效在短時期內體現不出來,但其對于今后的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設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其他領域影響不了的;(3)環境保護反映城市經濟發展前景。一個城市環境保護水平好不好能夠很直接的反映出這個城市的發展空間、城市建設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好的環境保護水平能夠決定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差的環境保護水平也必然阻礙城市經濟的進步。因此,環境保護完全有能力反映出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前景。

        4確保環境保護規劃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策略

        (1)要跳出行政區劃限制,統籌城市資源。環境保護問題是一個大問題,應該沒有地域的限制,然而從行政角度來講,每個城市又都有自己的一套環境保護規劃,這就使得環境保護與地域保護形成了矛盾。目前個城市在制定環境保護策略是往往秉持著自掃門前雪的態度,違背了科學規律。因此,我國在進行環境保護規劃時應統籌規劃,鼓勵城市對內依據自身城市的特點實施環境保護措施,對外打破行政區域限制,聯合周邊城市共同打造城市群的環境保護體系,協同工作,促進經濟共同發展;(2)弘揚環境文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環境污染問題,這個矛盾無法避免,我們需要找到這兩者的平衡點,在盡可能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經濟建設。也就是說在環境保護規劃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人魚自然和諧發展的策略,注重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

        5環境保護規劃發展總趨勢

        環境保護規劃在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研究手段與方法、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緊密結合、研究視野的開拓以及末端治理轉向全過程控制的問題。(1)研究手段與方法更加先進。控制環境污染需要技術手段的支持,要將技術手段滲透到環境科學領域之中。首先使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通過長期連續觀察觀測,總結實驗結果,融合前沿科技,促進新興學科不斷出現;(2)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結合更加緊密。環境保護規劃與城市經濟發展規劃雖各成體系,但又互為影響。兩者的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都要同時進行,這樣才能保證二者良性發展;(3)研究視野更加開拓。目前環境保護規劃已不僅僅局限于關注環境污染對生態的影響,而是將環境保護策略更多的關注污染對于人體健康的影響,對于人類社會生產力的影響以及對于整個城市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影響。為了能夠促進城市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們要開拓視野,已發展的眼光進行環境保護規劃的制定;(4)末端治理轉向全過程控制。環境治理已經從注重圍繞末端治理走向全過程控制。各行各業均關注生態與環境保護,將綠色技術和設計融入各個領域;從產生生態與環境問題的驅動力角度采取措施,尋求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轉變。

        6結語

        環境保護規劃作為城市建設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每一個城市的管理者認真思考。環境保護在短期內可能沒有明顯收益,但從長期來看,卻能夠給城市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效益。

        作者:趙永志 單位:齊齊哈爾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參考文獻:

        [1]郝曉濤.環境規劃與城市規劃的協調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04).

        [2]葛紅霞.淺析環境保護規劃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2).

        第7篇:城市經濟發展范文

        關鍵詞:生態公益林;城市經濟發展;融合

        生態公益林作為林業生態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式,在對城市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對國土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有著相應的推動與保護作用,因此,建設好生態公益林,能加快新農村建設與城市一體化發展的融合,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實現。

        1 簡述生態公益林的概念與特點

        1.1 概念分析

        生態公益林作為城市生態環保的一個重要部分,主要是指在生態位置相對重要,生態狀態保護需求大的地方,尤其是在生物多樣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提供森林生態以及社會產品等多種生態林業服務的方式,在城市經濟的發展中,生態公益林有著相當大的經濟份量,特別是在林業管理信息化、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作用,其中,還包括有自然保護區中的森林資源與國防林。

        1.2 種類分析

        生態公益林從整體的發展來看,具有三種相應的類型。一是特殊生態公益林。如在湖南的張家界地區,這些山區景色相對秀麗,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在森林、林地、數目發展繁榮的情況下,構成巖石尤其是嚴重荒漠化的影響,在公益林植被生長地區,這些總體的公益林地區,是國務院批準的自然與人文遺產的特殊保護地區,具有很大的現實作用。

        2 分析生態公益林與城市經濟發展的融合性

        2.1 城鄉一體化生態模式的形成

        通過生態公益林的整體建設,在城鄉經濟格局大發展的大前提下,結合城市經濟發展的各大要素,在生態林業發展、產業機構調整、綠色環保、健康活力等多方面形成整體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將城市經濟發展與生態公益林建設的每一個環節相結合,形成整個管理的綜合效果。

        2.2 城市魅力的增值點

        通過生態公益林的全面建設,將各種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因素注入到整個管理之中,形成城市發展的后花園。將城市發展需要的疏林地、低產、低效能的農村林業發展壯大起來,在城市發展的綠色通道中形成具有生機活力的源泉,給城市發展樹立生態環保的樣板城市,對于整個城市生態建設的整體形象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全面改觀城市的整體面貌,提升城市發展的品味,更好的吸引經濟發展的有力因素,促進整個經濟社會法繁榮發展。同時,通過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可以調節城市工業發展中污染的形成對空氣的影響,恢復森林條件下的自然氣候,有利于植被的生長,形成良好的氣候現象,保持良好的城市空氣濕度,減少污染現象的發生,提升城市空氣質量,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對于整個城市的生活品味與民生福祉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2.3 環境改善的關鍵點

        生態公益林對于城市環境的改善有著很大的作用,能吸引更多人融入到城市之中,并在城市森林中休憩、養生,通過自然保護區等城市森林公園,構建環境改善與城市融合的關鍵之處,提供休閑娛樂的好地方,為城市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共享。同時,減少旱災、洪災、蟲災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保持垂直溫差的變化,并發揮城市森林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多方面的效果,加強生態公益林的林地管理,防止林地逆轉。同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相對適應性強的開墾、采石等管理方面的制度,形成生態公益林保護的有效措施運用,并突出在城市環境改善中的每一個關鍵因素,形成綜合管理的系統化模式,這些因素都能強力推動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構建和諧的發展局面。

        3 探討強化生態公益林建設的重要管理措施

        3.1 強化生態林管理制度的完善

        在具體的管理中,要結合城市經濟發展的現狀,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通過職責明確、管理科學的技術手段,形成責任管理,制度約束的整體模式,尤其是加強生態公益林管理隊伍建設,融入城市經濟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相關知識培訓,規范生態公益林護林員的行為準則,保障生態公益林與城市經濟發展相融合的發展模式,按照正確的要求履行自身的管護責任,及時的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給予完善和糾正,進而能夠有效的促進管護效果的提升。

        3.2 強化生態公益林管護科技能力的提升

        生態林公益林的維護管理工作是一項任務量較大的工作,其工作范圍廣、涉及領域多,對管護工作實時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生態公益林管護工作要加強管護科技能力的提升,不斷的引進相關科學技術,簡化管理維護工作的復雜性,可以對重點區域的林木建立起電子監控系統,通過電子畫面的實時傳輸,使得管理人員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快速獲取到管護信息。通過現代技術融入,更好地發揮生態公益林建設對城市經濟的推動作用。

        4 結語

        生態公益林與城市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圍繞生態公益林建設與城市經濟發展中的整體融入,實現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促進,發揮出生態公益林的整體效應,具有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用。

        參考文獻

        第8篇:城市經濟發展范文

        【關鍵詞】四平市;經濟發展;富民優先

        中小城市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堅力量,在享受大城市經濟輻射的同時,能對周圍的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產生集聚和輻射作用,是聯系大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紐帶。富民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有人民富裕了,發展才能有更快的“加速度”。富民優先,就是把群眾的個體需求和區域的共同要求緊密結合,讓普通百姓成為最大受益者,讓人民群眾越來越體味到“幸福”的含義。所以說富民優先戰略作為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的基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以四平市為例,回顧富民優先戰略對中小城市發展的推動作用。

        一、富民優先戰略

        四平,西銜沈陽,東牽長春,古今戰略要塞,兵家必爭之地。改革開放以來,四平曾經是東北工業重鎮,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曾幾何時,四平卻沉寂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浪潮中。2008年,為加快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四平市制定了《四平市“一核三帶”富民優先戰略綱要》,為實現四平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一核三帶”的“一核”指以四平市建成區為主體的城市區和城市周邊區構成的面積為1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團狀核心區,涵蓋了四平市區、4個縣(市)及遼河農墾管理區,共60個鄉鎮。“一核三帶”富民優先戰略的指導思想是堅持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轉變方式、科學發展”為統領,以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全民行動為主旋律,以“南接北融”為主要手段,以富民強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走大產業、高新化,大園區、集約化,大開放、國際化,大城市、集聚化的發展之路。重點做強“一核”,切實建好“三帶”。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步伐。堅定不移地用發展凝聚人心、用發展提升形象、用發展促進富民、用發展增強實力,實現了四平在哈大經濟大動脈上快速隆起。從2008年到2012年,是四平落實富民優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也是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改革開放成效最好、人民群眾受益最多、對內凝聚力和對外影響力顯著提升的重要時期。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6億元,是2007年的2.5倍,五年年均增長20.1%。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0億元,是2007年的2.7倍,五年年均增長22.1%,增幅連續五年居全省第二位。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利潤分別完成1700億元、520億元和51億元,是2007年的4.5倍、4.3倍和4.6倍,五年年均增長35.2%、33.7%、35.9%,均躍升至吉林省第四位。2012年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745億元、438億元,是2007年的2.3倍和1.5倍。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2萬元、8958元,比2007年增長62.2%和109.3%,五年年均增長10.2%、15.9%。2012年,在全國294個城市中,四平列競爭力提升最快城市第32位。

        二、經驗借鑒

        (1)觀念轉變是發展之先導。五年來,四平市圍繞加快轉變、加快趕超、加快隆起,打破計劃經濟的思維定勢、固步自封的觀念束縛和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謀劃發展更加注重效益意識、資本意識、科技意識和市場營銷,尊重納稅人和企業家,尊重創新發展人才。更加注重從規劃上確立目標,在資金、人才、市場等要素和攀高結貴上確定支撐,更加注重優勝劣汰、獎優罰劣,形成抓項目促發展的“群狼效應”。(2)科學規劃是發展之基礎。五年來,四平市立足落實“一核三帶”富民優先戰略,構筑經濟發展與生產力空間布局。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東南生態新城規劃、“兩河四岸”景觀建設規劃、四大特色產業園區規劃和城市專項規劃、重大項目規劃。中心城區控詳規覆蓋率達到100%。城市路網骨架不斷拓展,主要道路零標高以下良心工程高質量完成,城市南部橫向景觀軸業已形成,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3)實踐創新是發展之靈魂。五年來,四平市把開放發展放在首位,邁開大步走出去,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與國內外的交流合作日益加深。煙廠實施易地改造,奇瑞重工成功落地,國內外30多家知名企業入駐四平。共謀發展請進來,成功

        第9篇:城市經濟發展范文

        [關鍵詞] 地鐵;準公共品;外部性;地鐵經濟

        [中圖分類號] F570.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2-2880(2011)04-0059-02

        一、地鐵與城市經濟

        世界上最早的地鐵是倫敦地鐵,這是第一條地下鐵道,從1856年開始修建,1863年投入運行。倫敦地鐵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有12條線,165個車站,總運營里程超過420公里。地鐵為倫敦的公共交通事業開辟了新的途徑,成為世界公共交通發展的趨勢。縱觀世界地鐵發展歷史,地鐵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城市經濟實力、人們生活水平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我國目前已有地鐵的城市為: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州、深圳;在建的:沈陽、大連、青島、蘇州、無錫、杭州、福州、武漢、成都、西安、鄭州、哈爾濱等城市。從地鐵的起源地以及我國地鐵建設布局可以看出,地鐵是城市發展的產物。對于一些地上交通已經飽和的城市來說,地鐵的建設不僅緩解了城市交通的壓力,還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二、地鐵的建設與經營

        (一)地鐵的準公共品特性

        1.地鐵的消費具有非競爭性和公益性。如果地鐵沒有滿員,增加乘客時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因此,城市地鐵的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是非競爭的。

        2.城市地鐵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城市地鐵對乘客提供無差別的服務,但如地鐵過于擁擠甚至超載的時候,乘客的消費利益就會下降。此時可以通過售票限額進行控制。但是城市地鐵畢竟是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不能通過任意的漲價來排除乘客對地鐵的消費。基于地鐵準公共品的特性,目前我國修建地鐵的資金靠政府投入,國內地鐵的投入平均每公里的造價4億以上,北京、上海、廣州地鐵每公里的造價達到6億~8億,其中主要成本是用在進口設備方面。

        (二)地鐵的經營特點

        1.地鐵沿線的商業開發具有放大性和網絡性。城市地鐵建設伴隨而來的商業機會增多,通過廣告、物業和智能卡服務的開發等途徑可以增加城市地鐵的衍生收益。連鎖店和品牌店在地鐵站的開設等現代營銷方式,使得伴隨城市地鐵網絡發展而發展的地下商業網越來越壯大。

        2.城市地鐵運營具有時空局限性,盈利空間有限。由于采取固定營運時間的方式,城市地鐵不會像其他行業一樣通過加班加點生產更多的產品。地鐵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運行軌道上進行運營,時空收入受到限制。

        3.城市地鐵權益有放大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大,地鐵通過對大量游客的吸引,使票款收入不斷增長。而且地鐵洞體可以使用百年之久,地鐵資產的升值空間巨大。

        三、地鐵的外部性與產業帶動性

        (一)城市地鐵的外部效益

        城市地鐵與其他城市公共交通相比,其外部效益主要體現在消費者效益、區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個方面。

        1.消費者效益

        (1)減少乘客交通疲勞的效益。城市地鐵比城市公共交通能夠提供更舒適的乘車環境,城市地鐵也可以利用其快速、準時的特點,減少乘客的疲勞時間,從而實現減少乘客交通疲勞的效益。

        (2)縮短乘客出行時間。地鐵快速、準時、容量大可以大大縮短乘客乘坐地鐵的機會成本,增加了乘客時間節省的效益。

        2.區域經濟效益

        區域經濟效益是指城市地鐵的建成通車,能對周邊地區經濟開發產生波及和促進效應,區域經濟效益主要有:

        (1)沿線不動產增值的效益。城市地鐵的建成通車,一方面可以提高沿線居民和企業的可達性,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其他居民和企業入住,增加城市地鐵周邊房產的需求,從而使沿線的不動產增值。

        (2)節約用地的效益。由于地鐵具有大運量的特點,吸引大量居民選擇乘坐地鐵,從而可減少地面道路建設,明顯地節約土地。這對目前土地越來越稀少的城市更加重要。

        (3)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效益。城市地鐵因其準時、高速的特點,以及大運量的承載吸收了大量乘客,大大地緩解了地面交通壓力。對城市公共交通部門來說也減少了對公交的配套設施費和道路維護費等大量費用。

        (4)減少失業的效益。城市地鐵的建設和管理需要大批勞動力,同時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的門檻不高,可以為城市提供大量工作崗位,解決就業問題。

        3.社會效益

        社會效益是指城市地鐵建成通車后所產生的社會成員都能享受到的效益。社會效益主要有以下幾種:

        (1)節約能源。與其他公共交通和汽車相比,城市地鐵每一單位運量的能源消費量是前者的3/5,是后者的1/6。在能源問題越來越緊張的今天,地鐵可以為能源的節約作出很大的貢獻。

        (2)改善環境質量的效益。城市地鐵與其他的交通方式相比,因其建設在地下,可以隔絕地面環境的噪音,而且城市地鐵為電力帶動,能防止空氣污染,對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起著重要作用。

        (3)改善城市布局。因地鐵路線的永久性和固定性,城市地鐵交通路線的規劃,可以改變城市布局和人口分布規劃,引導城市布局更好發展。

        魏光艷:地鐵與城市經濟發展的問題研究(二)地鐵的產業帶動性

        地鐵從規劃、設計、開發到建設、制造、運營,是一個復雜、龐大、多行業、多專業的系統工程和完整的產業鏈。地鐵經濟是一個城市中最有市場和前景的基礎設施,它將是國家新興的朝陽產業和支柱產業,因為它會為通訊、廣告、建材、機械等幾十個相關產業提供發展機遇。地鐵工程為沿線商業效益顯著、區域關聯程度高的地鐵經濟打造強力輻射和拉動作用,進一步激活了城市資源。據測算,地鐵建設每投資1個單位,可拉動相關產業2.6個單位增長。

        以上海為例,上海9號線一期大大拉動了松江新城的樓盤價格,尤其是新城東面的一些樓盤。上海地鐵運行里程有230公里,地鐵每天有將近360萬的客流量,從而帶動了巨大的地下商業資源開發商機。上海就有不少隨著地鐵開發而出現的地下商城,如中山公園的龍之夢購物中心。

        四、發展地鐵經濟的建議

        地鐵交通的運營管理是一副重擔,“安全、可靠、高效”始終是地鐵運營的關鍵詞。但因為發展步伐太快,我國地鐵交通也曾出現一些問題,諸如上海的地鐵8號線乘客踏空摔傷事件,6號線擁堵現象。因人口較多,人較偏好乘坐軌道交通等具體情況存在,對于軌道交通應該給予其發展和完善的時間。對地鐵經濟發展的建議如下:

        1.投資與運營方面。吸收多元化投資,如通過地鐵經營公司上市籌集建設與運營資本,將民間私有資金合法吸收。這樣,既減輕了國家基礎建設的負擔,又可以充分利用民間資本。

        2.充分利用國家的相關政策。2010年國家又批復了22個城市的地鐵建設項目,可見我國對于地鐵建設的重視。必須做好地鐵相關產業建設的規劃,形成地鐵與房產資源聯合開發模式。目前,此模式在日本和香港等地已得到應用并取得不錯的效果。

        3.地鐵的跨城建設。隨著城市規模的逐漸擴大,城市間的聯系日益密切。而跨城間的汽車交通,不僅要與貨運車輛爭奪道路,而且能源消耗大,污染嚴重。跨城間的火車交通要受全國時刻表的限制,循環周期長,車次少。地鐵的跨城建設,可以加強大城市與其衛星城市的經濟聯系,人員的交流,更可以方便跨城工作組的日常生活。如人們可以選擇“住在蘇杭,工作在上海”的生活模式。

        [參考文獻]

        [1]徐澤成,李志青.地鐵經濟—上海經濟增長的新熱點[J].上海綜合經濟,2003(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中文字幕欧美激情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合免费观看 |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天堂最新中文字幕版 | 日韩AV大片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