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共資產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固定資產的管理
凡購單價在元以上,使用年限超過一年的物資應列入固定資產管理范圍。無論什么經費渠道購買或其它單位贈送的均必須在行政處總務上登記入帳。具體程序是:需購買固定資產的處室,首先要編報購買計劃或口頭匯報,征得有關領導同意后,由總務代購,金額在元以下的,由分管副主任簽字,元以上的由辦公室主任簽字,使用人或處室經辦人在總務保管處登記入帳,保管員在發票上簽驗收人,財會上才能報銷。
二、物資的管理版權所有
購買金額在元以上的大宗物資,如成批購進或印刷的各類辦公用筆、墨、紙、稿箋、信封等,由總務根據財力按工作的使用情況和需要購進或印刷,購進或印刷后,保管員應按類別、品名分別將單價、數量登記入帳。在發票簽收報銷時,按財務制度審批報銷。發出時分處室、單位按類別、數量登記。保管員要經常檢查庫存情況,做到堆放整齊、干凈、無霉爛、變質。本著先購進的先發,后購的后發。按季清理,半年盤存,做到帳物相符,家底清、不浪費。對其它單位贈送的貴重物品和購買的酒類物資,一般不作為辦公用品發放。因工作特殊需要,如接待、送禮等,須經分管副主任或辦公室主任批準后才能發放。具體程序:由經辦人寫明事由,經分管副主任或辦公室主任審簽后,保管才能發放。
三、日常辦公用品的領用
.圓珠筆、墨水、稿箋的領用,各處室要根據工作的需要和使用情況,本著既不浪費,又方便工作可在保管室領用。
.筆記本的領用,辦公室的職工一年按個領用特殊工作例外,鋼筆、記算器、文具盒、茶杯、水桶、盆子、電風扇、電話機、凳子以舊壞換新。
.毛巾一年可領用一張駕駛員例外;辦公室公用肥皂半年一塊。
.計算機消耗材料的購買,各處室應根據工作的實際先報購買計劃,價值在元以內的報行政處審核,元以上的報分管副主任審核同意后,才能購買。
摘 要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與不斷的進步,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規模及其資產也隨之擴大。然而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投入逐漸增加,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也日益增多。因此,創新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的新思路與新辦法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就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工作方面的現狀進行了分析,進而針對如何改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期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效率提供參考,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資產管理 問題 新思路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主要包括能夠用貨幣計量的其全部占有、使用、以及控制的經濟資源,具體有各種債券、財產、以及其他權利等。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規模及種類等都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在數量、價值量、管理方法等方面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水平顯得至關重要。
一、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的現狀和問題
(一)管理意識較弱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行政事業單位仍然抱著重錢輕物的想法,認為行政事業單位僅僅是創造社會效益的,而不是賺錢的。另一方面,因為行政事業單位是享受財政撥款與投資的,因此許多單位實際上并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而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入賬不及時,進而使國家的公共財務安全遭到損害。例如在建設行政樓、擴大基礎設施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入固定資產賬目;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在工程竣工之后沒有及時的做工程決算,相關的財務人員也沒有按照財務管理制度對固定資產及時入賬,進而導致大量的固定資產流失。
(二)利用資產投資的效益低
當前,我國許多的行政事業單位采取出租、合資、以及入股等方式,把單位所控制的非經營性資產向外投資,進而從中獲得收益。但是在實際中,通過這種方式所獲得的收益較低,甚至有的單位出現虧損的現象。這是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投資之前,沒有充分的做好市場調查工作,同時對于要投資項目存在的風險缺乏科學指導及正確的評估,在沒有適應市場規律的情況下盲目的投資,最后導致效益低甚至虧損的現象;其次,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以及完善的管理機制。由于專業人才缺乏,管理經驗不足,管理制度又不夠完善,這就造成了資產投資的效率性低,甚至有的單位出現了不收的現象。
(三)管理機制不健全
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實際中并沒有設置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以及專業的管理人員,這就造成了職責不明確的現象。固定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互脫節,進而致使固定資產閑置、浪費的現象嚴重,此外,某些非獨立核算的行政事業單位在購置固定資產的時候,沒有及時入賬,這就使得固定資產浪費的現象更加嚴重。
二、不斷探索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新思路、新辦法
(一)創新管理模式
第一,加強預算管理。由于以往的資產管理中,預算管理同財務管理相互脫節,這不僅不利于國有資產的規范管理,而且也不利于預算及財務管理的加強。預算是財務實現增量控制的關鍵因素,所以,要認真處理好存量資產同增量預算間的關系,按照現存量來制約增量,通過增量來激活存量的要求,在進行資產配置時,要依據單位實際的資產占用情況以及配置標準,必須將超過規定限額的資產購置事項編入部門的預算管理中。對于以后新增的資產,例如發改委所安排的資金和項目、財政預算資金等都要將其納入部門預算中,經過審批之后再執行。
第二,注重全程管理。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不僅包括實物資產,還包括非實物資產,這就使得在資產管理方面,不僅僅是對固定資產管理,同時還有流動資產、無形資產、以及對外資產等不同形態資產管理,并且資產的配置、使用、及處置等環節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各環節實現規范化的管理,才能夠真正實現資產管理流程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所以,各級的財政部門要注重加強對資產的全程管理,實現資產的科學配置、合理使用、以及規范處置的管理目標。
第三,加強整合管理力度。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資產使用率低、以及閑置浪費的現象,各級的財政部門與主管部門應建立起規范的資產調劑制度,有效的推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整合與共享共用。同時,要根據單位實際的發展狀況,合理使用調劑手段,進而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
(二)創新管理制度
首先,注重對資產購置的審批制度的創新。行政事業單位在購置資產前,要編制出所要購置資產的品目和數量,以及測算經費的額度,在經過主管部門的審核之后,再報同級的財政部門審核及同級政府審批之后,才可以列入單位部門預算。
其次,創新資產使用的監管制度。在實際的工作中,財政部門與主管部門應構建資產調劑制度。通過全面清查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開展閑置資產申報、登記、及評估定價,部分單位需要新購建資產的,要積極考慮是否能夠從現有的資產中進行調劑。同時,也可以依據有償轉讓原則進行調劑,從而更好的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實現優化組合與配置。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要逐漸建立健全資產的內部管理機制,例如資產的購置、驗收、保管與使用等。要派專門的人員對事物資產進行定期的清查,認真做好入賬工作,做到賬實相符;另一方面,關于對外投資及出租出借的資產,要進行轉向登記,設置專門的臺賬,以及實行專項考核。
最后,加強對資產收益統一管理制度的創新。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處置收入主要包括出售資產收入、報廢及報損的殘值收入,這些都是國家所有,應該按照相關的政府非稅收入的管理規定,把資產收益納入財政專戶。同時,負責征收國有資產收益的機構,要通過同級財政在進行部門預算的時候,按照征收總額合理安排一定比例的征收工作經費,并納入部門預算之中的專項經費。
三、總結
對資產進行科學合理的使用并使其發揮出最大的效用,這不僅能夠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是對國有資產負責任的表現。切實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不斷的探索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新思路、新辦法,進而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從而促進社會經濟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首先,必須強調高校作為獨立法人對國有資產依法享有經營管理權。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學校自批準設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資格,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高等學校對舉辦者提供的財產、國家財政性資助、受捐贈財產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同時,高等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這就確立了我國高等學校在法律上的獨立地位。特別是高校在資產管理上的獨立性和不受非法干涉性是實現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保障。只有這樣,國有資產才可能在全校范圍內實現優化組合,把國有資產從小部門、小機構的控制中解放出來,實現更大范圍內的資源共享。高校作為法人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權能夠有效制約部門本位和院系本位,部門和院系資產作用高校資產整體的一部分,不應向其它部分封閉,而應建立健全資源交流和共享機制,從而增加國有資產的經濟和社會效能。
其次,必須建立國家出資人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國家作為出資人與高校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授予高校更廣范圍的管理自,鼓勵資產管理上的制度創新,調動高校在運營資產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向這個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它規定國家對行政事業資產的管理,堅持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原則,實行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制。國家對高校的管理是通過法律的治理,是對高校資產運營效益進行外部評價并對教育過程和資產運營過程進行行政監督,其對資產的監管內容主要是組織產權登記,清查統計,資產評估,糾紛調處,對產權變動、資產處置進行審批,并對用于經營性資產的審批和保值增值的考核監管。在這里,管理經營的主體是高校而不是政府,高校以教育的社會效益對政府負責,由此高校也享有很大的自利,政府不干預學校具體運作機制,只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對特定事項進行監督。這樣,政府也可以有更多的余地著眼于整個社會教育需求,調整教育投資布局,深化教育投資體制改革,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擴大高等教育的經濟基礎。
最后,必須建立健全高校國有資產占有使用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統一對本單位占有、使用的資產實施具體管理,由它根據上級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制定并組織實施本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具體辦法,負責資產的帳、卡管理,對本單位的資產進行清查、登記、統計報告,辦理資產的調撥、轉讓、報損、報廢等報、批手續,負責資產的合理配置,參與設備采購、驗收入庫、維修保養和基建竣工驗收等日常管理工作等等。為什么要對高校國有資產實行統一管理呢?這是由國有資產的公共屬性決定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固有的公共屬性規定了它的使用不能由特定部門壟斷,它必須在一定范圍內向所有人開放。如何在資產使用中更好地體現資產的公共屬性,這實際上是高校內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當前,首先要解決好的一個問題是區別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高等學校不得將用于教學和科學研究活動的財產挪作他用。現在各高校舉辦企業的現象比較普遍,一部分高校國有資產轉化為經營性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明確將經營性資產界定為行政事業單位在保證完成本單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用于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資產,表明這種轉化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因而必須在法律上給予嚴格控制。國有資產流失說到底是事業單位國有財產的公共屬性的喪失。國有資產公共屬性的喪失表現為兩種,一種是上面提到的國有資產流失,第二種是資產閑置和浪費。第一種好理解,第二種往往被人們忽視,而恰恰是防止第二種形式的國有資產“流失”才是改革成敗的關鍵,也是高校在改革和市場經濟中生存發展的內在條件。
綜上所述,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在國家法制環境十分有利的條件下,高校應把握機會,強化資產管理主體意識,推進內部運營機制改革,打破內部條塊分割,實現資產管理職責分明與資源全校共享相結合,全面發掘和提高國有資產的教育和社會效能。
重復建設、重復購置、超編超標、家底不清、流失嚴重、漏洞百出等現象,集中反映了長期以來行政事業資產監管體系的落后、無效甚至缺位;
7月1日起,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新辦法正式實施,財政部成為行政事業資產的“當家人”。
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不久前在四川某次座談會上坦承,中國科技資源浪費驚人:大型科研設備利用率只有25%,而發達國家的平均利用率是170%。他還舉例說,某種衛星接收站,美國只建設16座就足夠全國使用,而中國兩年前就已有了30座,僅北京就有8座,且中國今后還計劃再建50座。
事實上,這種因重復建設或重復購置而帶來的財政資金浪費和國有資產損失,在我國其他領域和部門也不鮮見。而與此相連的是,對于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低、管理落后等問題,也是多年來社會各方關注熱論的焦點話題之一。
這種由政府行政部門、事業單位重復購置、重復建設以及不合理使用等而造成的資金和資源浪費,從資產管理角度看,實質上就是行政性國有資產和事業性國有資產的管理缺位或管理缺失。
造成這種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不善、造成這部分國有資產極大浪費的根源,應該是長期以來的條塊分割式行政管理體制下,對行政事業性資產缺乏綜合統一的管理者。如隸屬各部委、各省市的科研院所和醫院等機構,不僅各有獨立的身份和渠道申請添置或進口大型設備,各自的設備使用又不向社會開放,不能實現公共資源由社會共享使用,而且,這部分國有資產也基本由各單位獨立管理,缺少一個能夠代表國家行使出資者權利的統一的管理者。
不過現在,行政事業性資產的這一多頭管理的不規范現狀開始了根本性改變―財政部將統一領導,對行政事業資產進行管理和監督。
財政部成行政事業資產“當家人”
長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歸屬與管理方式一直沒有明確,財政部近日出臺的這兩個辦法,將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分離,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并明確了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資產的綜合管理職能。但理順全國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仍需逐步過渡
從7月1日起,《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施行。
這兩個《管理辦法》首次明確了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資產的綜合管理職能,確立了“財政部門統一領導、各部門分工負責、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制框架;以期對行政事業國有資產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監督機制。
《管理辦法》的實施,以及財政部門行使監管職能和監管權利的最終確立,使涉及上百萬戶單位、3000多萬人、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這部分國有資產,終于有了更為明確的歸屬。
據了解,《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將彌補原有行政管理體制的缺陷――財政部將結合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特點和規律,全面規范了資產配置、資產使用、資產處置等各個環節的管理,構建了事業資產的全過程有效監管體系,以期對公共產品(服務)供給進行調控。這也意味著中國公共資產管理的變革。
“通過經濟手段對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資源配置、預算管理進行源頭控制,是財政對公共資產管理的歸位。”財政部負責事業資產管理的教科文司司長丁學東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如是評價。
我國的國有資產劃分為企業經營性資產、行政事業性資產、資源性資產三類,企業經營性資產已由國資委監管,行政事業性資產基本上被歸于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在此之前,中央政府一直沒有明確與統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歸屬與管理方式。
1995年,財政部和原國有資產管理局(下稱國資局)曾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確立了國家對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實行“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管理,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制,但是彼時預算和資產管理脫節―預算在財政部,資產管理在當時的國資局,對資產形成、配置、使用等均未做出具體規定。
“基礎管理工作薄弱,家底不清;資產配置不公平,大量超編、超標;資產使用、處置隨意,各環節都有資產流失,漏洞越來越大。”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王家新,對當時的情況向記者做如是評價。
1998年國資局撤銷之后,對于作為政府公共資產的行政事業性國資的管理歸屬哪個部門并不清晰,各地方政府、甚至各行政事業單位,都依照各自的方式管理經營這部分資產。
據統計,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中,省(計劃單列市)級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職責,除上海、深圳在地方國資委,四川、吉林在地方機關事務管理局外,其余大部分省份均在財政部門。在地(市)級中,有14個省份的35個市(地)的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職責在地方國資委,約占全國的10%,其余均在財政部門。顯然,理順全國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仍需逐步過渡,這種多頭分散管理,難免造成相互打架,甚至法規建設上的凌亂。
在國務院研究和發展中心企業所副所長張文魁看來,正是由于資產形成和配置存在財政預算約束的不嚴格,造成了使用單位資產占有欲望的無限擴張和資產匹配的隨意性;在資產使用上,由于缺乏公正、合理、有效的監督機制,一方面導致資產使用的低效率,另一方導致各單位盡量多占用資產和變相將資產用于營利性;在資產處置上,由于缺乏規范的處置程序和處置途徑,導致使用單位自行隨意處置和資產的嚴重流失;在資產流動上,缺乏明確的規則來促進必要的流動,導致“單位占有、使用”實際成為“單位所有”。
中國有龐大眾多的黨政機構、事業單位、社團法人單位等,多年的磨礪間,矛盾和弊端亦日益尖銳。隨著財政體制的改革,公共財政理論下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收支兩條線、政府采購等多項改革,都對行政事業國資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管理體制呼聲高漲。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財政部出臺和實施的這兩個《管理辦法》,前后經過了近兩年的研究考察,將行政單位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分離,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并明確了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資產的綜合管理職能。《中國經濟周刊》同時獲悉,深圳市將把行政事業資產的管理職責從深圳國資委移交至財政部門。
家底有待摸清
截至2004年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量為38448億元,其中事業單位資產總量為27260.2億元,占全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量的70%以上,但是這部分資產多年來監管不力,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財政部將部署摸清家底的具體工作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國家行政機關單位的資產構成盡管單一,但幾乎是“看得見、摸不著”;而事業單位類型眾多,其資產構成形態也極其復雜,分布在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科技研究、郵電、氣象、水利、農林牧副漁等行業,包括學校、醫院、科研院所、文化劇場、體育場館在內的為數眾多的事業單位所提供的各種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因為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其數量和實際效率等也備受社會關注。
據財政部財科所國有資產研究室研究資料顯示,截止到2005年12月,全國各級事業單位共129.08萬戶(含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人員2900萬。據了解,在這2900萬事業單位職工中,有70%在教育、醫療衛生行業,文化、科技研究、農業技術服務等行業也占了很大比重。從國有資產占有量來看,文教、衛生、科研單位國有資產所占比重最大。
“隨著公共財政框架的建立,財政資金逐步從生產和競爭領域退出,國家對公共事業的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量的增長快速,這使資產監管任務越來越緊迫繁重。”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王家新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來自《中國會計年鑒》的數據顯示,與2003年相比,2004年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即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增長了13.1%,其增長速度比國有資產總量增長速度高出2.2%,比經營性國有資產增長速度高出3.2%。“在今后5-8年國有企業全面改革及經濟結構調整完全到位以后,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數額會超過經營性國有資產的數額,”財政部財科所國有資產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認為。
在行政事業性資產中,最為人們所矚目、也最牽涉實際經濟利益的,是所謂“非轉經”問題,即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轉為經營性國有資產。“這是資產流失最為嚴重的一個渠道”。在《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中,終止了“行政單位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舉辦經濟實體”的行為,而伴隨事業單位的改革深化,事業單位“非轉經”管理的問題日益突出。
“可轉為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在各個行業事業單位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如科研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等,這部分資產的監管任務越來越重,”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丁學東對《中國經濟周刊》強調。
而這部分資產迄今并無確切統計,此前國家財政部的統計評價司曾建立有一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數據庫,統計了1999年至2002年的數字,但在2003年政府機構改革后,統計評價司被一分為二,一半納入了國資委的統計評價局,這項統計工作也就此終止,因此2003年以來的這類資產變化的數據尚無法厘清。
據《中國會計年鑒》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量為38448億元,其中事業單位資產總量為27260.2億元,占全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量的70%以上;從中央、地方占有資產的分布看,越趨基層政府,地方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占國有資產總量的比重越大,而地方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在全部行政事業性國資中所占比重在80%以上。
“但是這部分資產多年來監管不力,這幾年事業單位變化也比較大,資產到底有多少我們心里沒底,”丁學東坦承,“目前第一步就是先摸清家底。”
財政部教科文司事業資產處處長董為民介紹,財政部將在今年下半年部署開展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并正在制定相關資產清查辦法、設計資產清查報表體系、開發資產清查軟件,準備按照“整體設計、試點修正、全面鋪開”三個步驟,盡快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開展一次全面的清查,真正摸清“家底”。
為了避免以往“前清后亂”問題,在資產清查的基礎上,財政部也將開發建立中央與地方、財政部門與主管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國有資產動態管理信息平臺,以實現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從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個環節的動態管理和信息跟蹤。
《中國經濟周刊》同時獲悉,結合兩個辦法的公布和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將納入財政部正在建設的“金財工程”(即“政府財政管理信息系統”)中,后者是以細化的部門預算為基礎,力圖覆蓋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財政資金使用部門的大型網絡信息系統,亦是中國公共財政改革和財政管理革命的重要內容。
多重約束出臺 亦有管理難點
兩個《辦法》的實施將首次從預算管理的角度,控制和約束公共財政資金的隨意占有和使用。此外,新的辦法規定了事業單位向財政部門申請用財政性資金購置規定限額以上資產的程序,這意味著事業單位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未經審核隨意購置大型設備。但在對事業單位的資產收益進行監管以及各部門之間調劑閑置資產的落實等方面,都將存在管理的難點隨著兩個《辦法》的出臺,財政部將從五個方面全面加強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見表格)
值得關注的是,兩個《辦法》首次提出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并遵循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此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報表和財務報表是由各事業單位資產部門和財務部門分別匯總,造成賬賬、賬卡、賬實不符,而新的辦法則明確了財政部門管理行政事業資產的職能,將資產報表和財務報表納入財政預決算體系,實現了有效銜接。“首次從預算管理的角度,控制和約束公共財政資金的隨意占有和使用。”王家新表示。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應該成為管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一個工作重點。”世界銀行國有企業重組高級專家張春霖對此認為。
由于中國行政管理體制上存在的條、塊分割,事業單位有著這樣的思維慣性:資源由單位或個人所有,購置設備以部門為單位,甚至與單位及個人的利益糾纏在一起。導致各部門“貪大求全”、“自家有,便于維持正常工作秩序”的思想長期存在,缺乏有效管理與規劃,一方面是重復建設,另一方面,已有的資源被閑置和浪費。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將對這種浪費現象加以約束,該辦法規定了事業單位向財政部門申請用財政性資金購置規定限額以上資產的程序(包括事業單位申請用財政性資金舉辦大型會議、活動需要進行的購置),并要求“對于事業單位長期閑置、低效運轉或者超標準配置的資產,原則上由主管部門進行調劑,并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
“這意味著事業單位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未經審核隨意購置大型設備,更有效的整合資源、減少浪費。”丁學東向記者分析說。
另外,由于長期以來事業資產管理薄弱,為部門、單位或個人利用國有資產謀取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機會,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已經成為各部門、各單位政策外津補貼發放的一個主要來源,針對此《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了國有資產的出售等處置收益實行“收支兩條線”。但打破既得利益必然要損害一些部門的利益,這就決定了對事業單位的資產收益進行監管,以及各部門之間調劑閑置資產,會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是如何對事業單位的資產收益進行監管以及各部門之間調劑閑置資產的落實,恐怕是一個難點,“可能會有抵觸情緒。”丁學東坦承。
張春霖認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強化事業單位的財務約束。現在,事業單位的總收入中有一半左右不是來自直接的財政撥款,而是來自創收收入。這些收入有的是利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進行企業化經營的收入,有的則是依托壟斷性權力向企業和居民收費所得,而創收收入又和事業單位職工個人收入關系密切。
【關鍵詞】政府采購;內部控制;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
現階段,國際國內發展形勢瞬息萬變,不斷深化國有資產體制改革,實現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成為目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要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深化改革,首先要對其采購行為進行規范,其次要加強并貫徹落實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從而不斷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充分發揮資產使用價值。本文就政府采購制度和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一、政府采購和內部控制概述
政府采購是指社會團體組織、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為了滿足公共服務的需要,確保在依法范圍內,利用財政性資金對其服務、工程以及貨物進行采購的行為。政府采購不僅是指具體的采購過程,而且是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及采購管理的總稱,是一種對公共采購管理的行為。
內部控制指的是行政事業單位為了嚴格確保財政資金的合理利用,并且保障資產的信息資料的真實性,保障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進而在單位內部施行的控制、評價、規劃、約束以及自我調整的一系列措施、手續、方法的總稱。
二、政府采購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脫節的原因
1.資產管理體制職權不清
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體制是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最終確定的“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使用和占用”的三級組織形式而建立的。由于該體制并沒有劃分具體的資產管理職責,也沒有對管理的具體責任和權利進行明確,導致了一些地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門是財政部門,而一些地區卻是國資部門,由于每個地區的管理部門沒有統一,因此其管理方式也就各不相同。
2.法律建設與資產管理制度滯后
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Y產管理的主要依據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等級的實施辦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辦法》。但是由于這些規章制度的權威性不高、法律層次較低,甚至有一些部門的法律法規還存在著互相矛盾的情況,這是致使政府采購和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相脫節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采購與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性
1.政府采購的重要性
在行政事業單位運營時,資金支出的最大項目就是政府采購。所以在其發展過程中,確保國有資產的穩定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有效防止國有資產的受損,并最大限度的促使國有資產的升值。因此,一定要嚴格的執行資產管理制度,對于國有資產一定要有詳細的記錄,對國有資產效益的保障才是最重要的。在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時,把政府采購和資產管理進行合理的結合,并且使得國有資產一直能夠保持合理運用,這不僅可以使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變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還能從根本上改良,杜絕不正之風的現象。
2.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內部控制的有效實行符合了我國時代進步的總需求。為了保證國家的快速發展,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運用中一定要增強服務意識,提高人們對行政事業單位的依賴與信任。這就要求國家要切實的完善其資產管理制度,保障國家財產的穩定與安全,并從根本上保障人們的根本利益。在新時期想要行政事業單位從自身發展,一定要保障內部控制的合理實行。面對如今國內外的局勢變化,想要長遠發展就要務必加強我國新型的社會和政府的建設,并要求單位自身要提升其監管力度,特別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這方面,才能使得單位有一個長足的發展。
四、政府采購與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1.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內部控制的策略
想要不斷完善部控制體系,我們必須不斷的加強內部控制的力度,才能把國有資產的利用率最大化的實現。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就一定要:(1)認真履行職責,強化內控制度執行。各單位領導高度重視,認真履行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責任,切實開展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黨風廉政建設風險防控工作。認真執行“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及會簽制度。重點關注經費預算、資金收支、政府采購、固定資產、建設項目及合同管理等業務層面的經濟業務風險。實行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及內部授權審批控制措施,業務經辦、審核及審批職責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建設項目及合同控制等內控措施,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規范有序運行;(2)切實開展檢查,強化內控制度監督。認真開展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才能保障內部控制制度得到嚴格、規范運行,并達到合理保證經濟活動合法法規、資金安全和有效使用、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升公共服務的效果和效率。進而確保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監督,切實防范內部控制運行風險。
2.行政事業單位實行政府采購的策略
對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加強預算控制,必須要使工作人員對于政府采購預算進行深入了解,行政事業單位也要建立一些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自身發展需要的相關制度,并在制訂預算、實施采購的行為時嚴格遵守;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培養,以便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員工都能夠準確把握采購預算的流程、內容及其重要性,確保國有資產增值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進而實現采購預算方案選擇的最優化。
面對目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也變得極其繁瑣和復雜,因此在其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要不斷提高對資產管理的力度和效果,才能有效地對國家資產的流失進行控制,使國有財產保持安全性與完整性,從而提高政府在人們心中的公信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管理效率
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其表現形式大致分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以及對外投資等。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管理是指構建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法規制度,科學的配置及充分利用資產,在保障資產安全的同時實現對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因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為:
1.有利于推進行政事業體制改革
當前,我國正處在深化行政事業體制改革的關鍵階段,許多行政事業單位轉制必然涉及相關的行政事業資產的審核和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做好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工作,才能合理配置和利用資源,防止國家財產的損失,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因此,做好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工作對于推進我國事業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2.有利于實現公共財政職能
行政事業資產主要源于國家的財政投入,而公共財政管理主要包括增收和節約開支。加強公共事業資產管理能夠對公共財產管理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使得公共財政管理在資源配置上更為科學合理,更有利于實現公共財產管理為社會發展提供經濟支持的職能。
3.有利于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維持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包括資產管理和資金管理兩方面的內容,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作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本身也是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內控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內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監督管理手段,在固定資產采購、分配、管理、處置過程中比較隨意。例如該集中采購的變相分散采購;資產分配沒有按工作需求分配,而是按領導職務高低分配使用;資產日常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的監督;資產處置比較隨意、不規范,未建立專門資產報廢、報損業務鑒定部門作鑒定等等。上述情況都表明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資產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2.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效率低下。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性質存在差異,資金來源渠道多元化導致形成的資產也存在多樣性,不同渠道配置的資產沒有統一標準,重復購置的、閑置浪費的也比較多,各單位具體負責的工作任務和實際占有的資產難以協調一致,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率比較低下。
3.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經常出現賬實不符的情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賬實不符主要表現為有實無賬、有賬無物、賬實不對應等情況,最終導致賬目上的會計信息難以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數量和增減變化情況。例如,對于一體化預算系統零余額賬戶年底發生的資產支出,決算報表是不允許掛賬的,當年賬務一定要列支出,資產也要入賬,可是實際上資產還沒收到,此時賬實是不相符合的。再例如,向上級購買專業設備,匯款和資產發票的賬務處理都已完畢,就是不見資產到庫,這也是典型的賬實不符。而新購置的資產沒有及時入賬,報廢、報損的資產沒有及時銷賬,也有可能造成賬實不符。
4.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不規范。按照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進行處置的時候,應該根據規定向相關部門履行相關報批手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相關資產處置行為的隨意性都比較強,或擅自進行固定資產的報廢和處置,或在入賬時就先行拆解降低單價的現象均有發生,從而規避資產報廢權限審批程序。
5.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軟件比較落后。目前,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使用的都是金網際公司生產的單機版資產管理軟件,模塊雖然比較多,但不能實現信息共享,比較落伍,也沒有資產二維碼身份識別系統,難以對資產進行跟蹤管理。
三、優化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1.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內控制度。首先,根據財政部頒布的《行政單位資產管理辦法》和《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辦法》,財務部門要會同固定資產管理機構設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要涉及資產的采購、配置、管理、處置等每一個環節。其次,要明確資產管理部門、財會部門和使用部門的職責和權限,確保資產業務的各環節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再次,要進一步強化固定資產的管理流程,要嚴格按照管理流程和制度辦理各類固定資產領用、轉讓、捐贈、報廢、報損等事務,從根本上杜絕固定資產的流失。
2.強化固定資產的配置管理。首先,要搞好市場調查,摸清自家底細,立足實際,注重資產的長遠效率,高質量低價位配置資產,減少盲目配置資產的情況。其次,要加強與上級及毗鄰單位的溝通協調,避免為本單位重復配置或超標配置資產。再次,要根據業務工作或職務需要,做好單位內部門與人員的資產配置工作,真正實現人、財、物的合理安排。
3.堅持固定資產賬實相符的原則。賬實相符是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任務,也是財務管理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制定固定資產驗收制度,無論是何種經費開支和通過何種渠道進貨,都必須辦理驗收、登記手續。若因特殊情況需先報銷入賬,資產后期到達的,也要辦理驗收、登記手續,只登記資產名稱等簡單要素,其他項目等到貨登記,并且在備注欄中注明資產在途的原因、時間、對方聯系方式,由資產管理員督促進倉,或向有關部門發出提醒。其次,要增強資產管理員的責任心,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管理水平。
4.規范資產處置行為。一是明確固定資產處置范圍,符合《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的7類資產才能予以處置,產權不清晰或有爭議的資產暫不處置。二是設定固定資產處置標準,單個資產價值在標準限額之上的,處置報其上級機關審批決定,標準限額以下的固定資產由所在單位按照一定的程序自行處置。三是規范制度及流程,對自行處置的資產可以健全資產內部管理制度,完善處置流程,規范處置行為。如實行集體會議研究決定;固定資產的轉讓、報廢、報損、捐贈等要按照有關規定由專門機構做鑒定或者評估等。四是明確責任,加強監督。明確財務、資產管理人員崗位職責,對不履行職責的人員嚴厲追究問責,審計、監察機關要做好監督作用。
5.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強化資產管理。近年來,電子信息技術突飛猛進,資產管理軟件也日新月異。行政事業單位選擇軟件除了能與政府報表銜接外,最好能添加一些輔助資產管理的軟件,例如通過應用資產二維碼管理軟件,對“二維碼”進行掃描,實現從資產購入開始到資產報廢整個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蹤管理。還能解決資產管理中賬、卡、物不符,資產閑置浪費、虛增和流失等問題,為資產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動態數據與決策依據,實現了資產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及標準化管理,全面提升了資產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鄭燕軍q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q管理創新,2015(25):38-39。
【關鍵詞】公共財政;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創新
一、前言
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國有資產是國家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于國家的各個部門。有效管理行政事業國有資產,有利于我國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的發展。高度重視管理國有資產問題,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創新國有資產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供服務。
二、簡述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
1.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基本概念
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被形象的解釋為在進行行政事業工作時,占有和使用、以貨幣計量為方式的經濟資源總和;國有資產的來源主要是法律上認可的屬于我國的所有資產以及依據我國擬定且由相關政策組織獲得的資產及收入。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遍布于科研教育、公檢司法、行政管理、文化衛生、等職能系統中,正確的管理好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保證國家正常運行、促進社會平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方式上,逐漸呈現出規范化、專業化以及科學化的趨勢,這種管理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維護國有資產所有者以及使用者合法的權益,而且還能夠進一步促進資產合理的利用,進而確保資產的完整性。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好國有資產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國有資產作為公共財政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提升財政配置以及資源合理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管理好國有資產,能夠確保政府對社會、人民的責任感。
(2)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好國有資產符合了財政體制改革的需求,能夠為公共財政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3)行政事業單位有效管理國有資產,能夠進一步合理優化可用資源的配置,進而促進公益性資產管理質量。
三、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權責不明確
受傳統的政治管理模式影響,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者在對國有資產管理時,經常容易受到不良利益的誘使,最終造成國有資產管理權責不明;甚至在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時,沒有明確的歸屬感以及責任感,僅僅只是為管理而管理,最終導致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質量下降,甚至還會出現違規、違紀的行為。
此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責任意識不足,其認為國有資產僅僅用于社會公益服務,且不計利益與回報;因此,在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過程中,常會出現工作態度不嚴謹、思想觀念薄弱等情況,發生預算不明或超出預算,影響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不能使國有資產物盡其用,甚至致使資產流失嚴重。
2.國有資產沒有發揮到最大使用率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無償性、免費性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事業單位使用、購置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加之,受傳統社會經濟管理體系的影響,在管理國有資產的過程中,經常被各個行政事業單位用于自身使用和運作。影響了實現國有資產共享的管理目標;甚至還會出現國有資產分配不公、分布不均等現象,致使國有資產無法真正發揮自身價值。
3.缺乏落到實處的執行力
管理部門為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運作,制定出臺了相應的管理制度,而不少單位管理辦法流于形式,難以落到實處的實施。在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盤點時,無法做到“三個符合”,即賬目與實際相符合、賬目與賬目相符合、賬目與財政賬單,常常不得不中斷資產盤點。 加之,行政事業單位在人員分工、部門配置方面,仍無法解決分工不明、配置較低等問題,致使管理執行力較弱。
4.管理的方法相對落后
國有資產管理中財務管理尤為重要,但就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情況來看,管理的方法較為單一,且對于下撥的資金管理,財務部無法按照相關的文件操作管理,出現資金數據不準確,資金流水不明確的情況發生。除此之外,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模式,較為呆板,雖有使用電子管理模式,但管理工作不夠細致,數據錄入不夠完善,且多遵循一般的標準進行估算,很難實現對資產的核查。
四、公共財政角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創新策略
1.理順管理模式
管理好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第一步,就是理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間各部門的關系。在管理過程中以財政部門為核心,主管部門等行政事業單位部門為輔,確保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理想化。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應健全組織結構,加大管理力度,優化管理制度。例如:組織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廣招人才精英,挑選專業知識強、思維清晰、富有豐富想象力、敢于提出新思想新觀念的新興人才。此外,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從行動及思想上,讓管理人員重視國有資產的管理,進而穩步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的質量。
2.明確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評程序
公共財政角度下,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尤為重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好轉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國公共財政管理的發展軌跡。因此,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者自我責任感與歸屬感,及時轉變其思想觀念,并建立科學化以及規范化的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評制度,對于提升管理者的素質、提高國有資產管理質量尤為重要。
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評的程序可從3個方面著手:其一,在明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所需的資產以及預期的結果等前提下,結合相關資產預算以及目標任務,提出符合實際的資產管理效益與效率目標;其二,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整個過程進行跟蹤,在跟蹤過程中,應做好每月、每年的資料收集、資產運作情況以及任務實施的情況等,對于出現的問題,須及時尋找解決對策;最后,再由資產管理的部門對管理的績效進行審核和評估,提交分析報告,并提出可行性的資產管理對策上報相關部門;進而使行政事業單位實現責任和義務的統一,管理理念與行動的統一,使國有資產管理日益走向正軌。
3.優化完善監督管理的機制
管理好國有資產的正常運作,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如國有資產Y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相結合機制,國有資產購置與政府采購相銜接機制,健立國有資產的處置機制,創新并建立分類管理的運行機制,健全監督機制。與此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應將監督管理機制落到實處,對資產管理操作過程進行定期盤算,對于查出的不明問題,實時的進行調查了解,如出現不良的違法行為,立即向司法及相關部門進行反映舉報,不姑息、不縱容;對于管理得當的行政部門給予夸贊與獎勵,提高工作熱情;做到處罰分明,鼓勵各個行政事業單位改正不良風氣,優化部門管理,給行政事業部門注入新的生命力。
4.優化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有與時展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國有資產的管理也不例外。2006年出臺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解決了當時國有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糾正了不良錯誤;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也發生了改變,新的一輪管理問題由此產生,而以往制定的管理措施并不能解決當下所出現的問題。所以,在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時,應順應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相關制度,積極構建與當下時代相符合的制度,加大調研的力度,梳理相關管理制度的漏洞和不足。
五、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加大了對公共事業的投放力度,但受長期的傳統思想觀念和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要想管理好國有資產,必須履行起自己的職責,規范各個行政事業部門資產管理,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在信息技術支撐及公共財政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還應通過一系列手段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創新國有資產的管理方式,從而更好地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供服務,做到物盡其用、物盡其效。
參考文獻:
[1]蔣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模式選擇[J].財經界(學術版), 2016(15):118.
[2]周向輝.關于創新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思考[J].河北企業(管理薈萃),2016(5):33.
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復雜性的工作,是維持事業單位科學、高效發展的基礎與核心,是我國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保障。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財務管理制度與規范,堅持節約與勤儉做事,權衡事務處理與財政資金、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國家與個人利益之間的平衡關系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指導方針。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的主要目的:科學編制預算,真實顯示財務狀況;節約開支;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防止國家及公共資產流失等。
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內部監督制度不完善
許多事業單位管理者對單位內部監管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清,將主要精力放在應付上級的突擊性檢查中,單位內部監管制度不完善,很難發揮內部監督約束力,造成單位財務會計人員職責不明確,無法對某項資金從申請到最后使用整個過程實現跟蹤問責,且中央政府號召的財務公開更是流于形式,缺乏真實性與根本性。
2.預算編制不健全,資金利用率低
為維持事業單位正常運行及上級檢查,許多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的大預算無法在單位內部統一實施,實際財務會計管理過程中依然遵循基數編制預算,造成項目實施與資金間協調管理非常困難,對某個項目落實過程中追加預算現象非常普遍,降低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為某些不法分子挪用公款、鋪張辦事創造便利條件。
3.資金管理存在漏洞
在部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會計與資金出納員之間沒有嚴格的崗位職責區分,這種情況極易造成挪用公款、鋪張浪費的現象,對單位財物安全形成巨大隱患;另一方面,對單位固定資產及財政出納管理缺乏足夠的重視,普遍存在重視項目申報、建設而輕視財務出納管理記錄,造成公共資產流失。
4.財務會計信息處理效率低
事業單位中管理層對某些工程項目投放標決策主要取決于財務會計部門的資金管理檔案與信息,而單位內部財務會計工作內容只注重表面的記賬、核算、報賬等基礎財務管理,因此,提供的管理檔案與信息均是歷史數據或信息假設,無法作為當前項目投放標的參考依據。
5.財務會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較低
事業單位中財務會計人員準入資質較低,存在許多“關系戶”,很多財務會計人員并非財會相關專業人員,對國家、政府的相關財務管理法律法規及政策舉措沒有深入理解。由于“關系戶”的存在,極易在單位內部造成弄虛作假、挪用公款等違反財務管理工作規范甚至國家法律的現象。
三、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問題的解決措施
1.健全內部監管制度
在符合國家關于財政管理規章制度的前提下,事業單位需要根據自身財政資金管理現狀,制定科學、有效的且適用于單位內部財務會計監督與管理制度標準,并針對日常財務管理中經常出現的跨級財務審核,真正落實崗位職能與責任,做到崗位分離、相互制約與監督,做到資金的跟蹤管理并將責任落實到具體個人。
2.強化預算管理工作,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在會計單位內部編制統一的資金預算與審核管理規范,利用科學的資金管理辦法,摒棄陳舊的財務管理模式,將單位內部全部出納資金作為財務預算與審核對象,實現單位內部現有資產的最大化利用,盡力實現單位內部的出納平衡,不再依賴國家政府的財政撥款,并根據當地經濟情況制定相關的經費管理辦法,保證資金的合理化使用。
3.強化固定資產管理
強化固定資產管理,要求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對固定資產提高認識,轉變陳舊的資產管理觀念,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根據單位實際資產狀況制定標準化、科學化的資產管理體制。此外,還要加強單位產權管理,避免公共資產損失。
4.加強財務會計人員隊伍建設
加強財務會計人員隊伍建設,落實財務會計人員崗前培訓及不定期專業化技能考核制度,提高單位內部全體人員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強化財管會計人員的政治思想、職業技能及道德修養等綜合素質管理,建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的專業化高素質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
四、結語
一、強化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意義
(一)行政性國有資產比重逐年提高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社會對于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需求程度越來越高,與之相適應,公共財政框架逐步建立,財政安排的行政管理支出不斷增加,行政事業單位運用財政資金購建的資產也大幅度增加,其規模在擴大,占全社會總資產的比重提高。根據2007年部門決算數據,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總額8.12萬億元,扣除負債后凈資產總額5.58萬億元,行政事業單位凈資產約占全部國有凈資產總額的三分之一。相比2003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額增長了近1倍。同時,增長速度也高出經營性國有資產約1倍。可以預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占國有資產總量的比重將會逐步提高。
(二)行政性國有資產強化管理的重要性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管好用好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對于穩固公共服務體系,促進事業發展,公平財政分配,節減財政開支,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整合政府資源,提高使用效益,治理腐敗,促進“兩型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我國各級黨政機關履行各項職能、進行社會管理、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物質保證。
二、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簡析
(一)資產管理體制存在缺陷
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實行的是“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管理,單位占有使用”的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這種體制客觀上造成了如下缺陷:
1.所有者角色缺失
從委托理論來看,行政性事業資產產權歸全體人民所有,表象上以國家統一所有為其形式。但很明顯, “國家統一所有”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國有資產運行中,作為人民的任何一個體,事實上既無可能也無直接激勵去監督與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也就是說,所有者主體實質上是虛位的。
2.管理者職能缺失
現行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包括財政部門、國資委、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行業事業主管部門等,看起來有多家管理,實際上由于監督職責不清、權利邊界不明,權利交叉和權利重疊并存,監管錯位與缺位并存。權責關系缺乏明確界定,導致產權管理主體錯位、失位并存,極大地影響了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監管效率。長期以來,我們對國有企業經營性資產比較重視,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關注不夠,對國有資產的配置、調撥、轉讓、驗收、使用、報廢、毀損等環節缺乏約束和控制,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與腐敗現象。
(二)資產使用效率低下,資產配置混亂
許多單位存在著大量閑置資產,大大降低了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資產使用效率不高一方面使有限的資源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浪費了寶貴的財政資金;另一方面,資產配置混亂。房產、公務車等國有資產在各行政事業單位之間配置不公平的現象在各地區、各部門十分普遍,也助長了一些單位中存在的奢靡攀比之風。
(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價值流轉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看起來是管“物”,但其對應的價值鏈――資金流的流轉管理更是需要關注的難點。舉例來說,《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強調指出,嚴格控制行政單位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的行為,這就對資產的處置管理動態性要求很高,再如《辦法》中還“強化了行政單位國有資產出租、出借和處置收入的管理”,這種資產的出租、出借和處置收入,其實往往是“收支兩條線”一直所要防范的“小金庫” 政府非稅收入來源。
(四)資產管理人員素質與觀念有待提高
一方面,是因為行政性資產管理人員目前大多為財政局員工,根據崗位需要或者管理體制改革,從而從事了該類工作,并非經歷過專門的、針對行政性資產管理培訓,或者其自身的基本財務管理觀念、水平都還需要提高。這必然導致行政資產管理與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的攀比現象,使某些單位對一些尚能正常使用的資產提前更新,導致了大量尚能使用的資產處于閑置狀態,或者為了購買新設備,對一些正在使用的設備不愿花錢去進行正常的維護和保養,甚至破壞性地使用,造成了這些設備的加速老化和提前報廢。其中最典型的是電腦的閑置浪費。
三、改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對策
(一)嚴格執行各項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要嚴格執行各項專項制度。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國資事發[1995]17號)、《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等法律、法規,增強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切實把國有資產管理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真正把各項制度規定落實到實處,把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當作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來抓,形成完整的資產管理體系,以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充分發揮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在政權運轉和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創新機制,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一是建立國有資產集中管理機制,財政部門應盡快在投融資與債務管理中心下增設資產管理公司,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中房屋、土地及鋪面等資產進行有效整合,辦理好過戶手續,實現集中管理,以公司化的運作模式運營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最大限度地提高資產的使用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如南寧、湘譚市率先如此運作。二是建立國有資產價值補償機制;三是建立國有資產調劑使用機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入市場化的手段,加強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管理。
(三)建立并用好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
為全面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化工作,實現對資產的動態監管,2009年9月14日,財政部在有關中央部門和省份試點的基礎上,下發了《關于正式實施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正式實施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通知》指出,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是“金財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的正式實施,是實現資產管理動態化、預算編制精細化的重要舉措,是編制年度新增資產配置預算的重要支撐,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實現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有利于進一步創新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手段。
(四)加強對資產管理人員的知識培訓,明確管理者的責任,提升資產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