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村的發展現狀范文

        農村的發展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的發展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村的發展現狀

        第1篇:農村的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農村金融 發展現狀 問題對策 未來趨勢

        一、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缺陷和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的需求呈現了新的特征。首先,從融資總量上看,融資需求規模擴大。由于務工收入和國家有關惠農政策的實施,當前單戶傳統農業、家庭承包型農業生產資金已趨于飽和。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生產技術的換代升級,當前農村資金需求總量仍然不斷擴大。除去農民自籌和信用社貸款外,財政投入和農村積累遠不能滿足其需求。從現實情況看,農民缺乏可抵押、質押的物品來進行有效的融資。其次,從金融服務對象上看,不同服務對象的金融需求表現出不同的特征。隨著傳統耕作方式的逐漸改變,用在純農業的投入一般農民都能自己解決,而家庭規模經營和個體工商戶資金需求量大,超出了小額信用貸款的范疇,但經營者又不能提供足額有效的抵押擔保。對于鄉鎮企業和一些民營中小企業而言,由于經營風險大,加上信息不對稱,其資金短缺問題非常突出。再次,從財政融資角度看,財政支農趨于弱化;從財政融資的歷史角度和財政支農來看,一方面財政對農業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鄉鎮財政供養人口過多,而地方財政收入有限。

        經過20多年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我國已形成了以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機構為主體、多種農村金融機構并存的格局。同時,各地涌現的民間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以及中外資的貸款公司等各種農村金融機構逐步產生和發展,靈活多樣地發揮著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資等改革議程紛紛列上了各金融機構的改革進程表。但農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不是短期內就能消除的。

        1.農村金融服務功能整體弱化。農村資金向城市逆向流動,導致城鄉差距越拉越大。農村金融服務整體上不能滿足“三農”的要求。過去農村的融資渠道有四大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合作基金會等多個渠道,現在多數地區對農戶、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貸款基本上只剩農村信用社這一渠道。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撤并、重組,形成了農村金融服務的盲區。農村資金大量外流,影響農村資金的整體供應。

        2.政策性農村金融機構支農職能發揮不充分。支持“三農”除需要財政資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機構應當發揮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約了金融支農作用的有效發揮。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基本上只負責糧棉油收購資金的發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業務,如支持農業開發、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功能并沒有有效運作起來,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3.農村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不足。當前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資金來源不足,大多數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資,而且在運營中多靠政府扶持。支農力度不夠,在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經濟活動等方面作用較少,對農戶、個體工商戶、涉農民營企業支持也有限。

        4.農村小額信用貸款發放難。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小額農戶貸款對于急需脫貧致富的農民群眾無疑是雪中送炭,但農村金融機構卻很難發放。主要原因,一是一些農民信用觀念淡薄,逃廢債務等違規行為時有發生;二是小額農貸業務量超常,放貸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難使用依法起訴、強制扣款、變賣資產等手段清收貸款;四是農民風險防范能力弱,受社會、自然、市場條件的影響很大,小額農貸風險很大。

           改革后的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但改革仍不徹底。

        二、中國農村金融未來改革發展趨勢

        1.發揮商業銀行的金融支持作用。作為我國商業銀行在農村領域的主要力量,應當將農業銀行定位于服務農業的專業銀行。一是分拆機構,形成集團控股模式,鞏固和穩定縣域農業銀行分支機構,以資本為紐帶發揮系統優勢,給予縣級金融機構更大的自主權,擴大基層機構的信貸權限,增強其融資功能。二是明確要求其在農村吸收資金的60%用于發放農業貸款。三是充分考慮不同地區間的差異性,制定更加符合基層實際的信貸管理方案和信貸政策。四是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重點支持農業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新型發展模式,逐步提高涉農貸款的總量和占比。

        2.建立農業保險體系,增強農業抵抗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能力。一是經營農業保險基礎較好的地區,設立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二是在地方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嘗試設立由地方財政出資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三是與地方政府簽訂協議,由商業保險公司代辦農業險;四是繼續引進經營農業險的外資或合資保險公司。在積極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廣農業政策性、專業性保險業務,建立覆蓋農村的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相輔相成的農村保險體系。

        3.建立農村融資信用擔保機構,完善擔保體系。各級政府要積極推進和組織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推動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為企業融資創造條件。建立擔保基金補償機制,增強擔保公司資金實力,要在財政支出中按比例提取啟動資金,建立市、縣、鄉多層次的信用擔保機構,由財政、銀行、企業、社會共同出資建立中小企業擔保基金。大力發展企業間互和民營商業性擔保機構,擴大擔保覆蓋面,分散和化解風險的貸款信用擔保體系。探索貸款抵押新方式,可以試行農村房屋、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抵押方式,以緩解貸款抵押難問題。

        參考文獻:

        [1]劉穎.金融危機背景下金融創新與監管的法治對策[j].北華大學學報,2009(4):27-30.

        [2]周正慶.深化金融改革促進經濟發展[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第2篇:農村的發展現狀范文

        近幾年,隨著中央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社會各界對我國農村金融現狀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一方面,社會輿論對幾十年來金融系統為促進農村經濟和農業發展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另一方面,出于繼續加大對“三農”資金支持力度的意愿和考慮,也有一些輿論在農村金融系統為“三農”提供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等問題上,產生了過高的期望和要求,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央行研究局《農村金融服務報告》認為,通過對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農業貸款情況、小額信貸情況、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性、農村政策性金融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我國的農村金融服務有著較好的基礎,在提供金融服務和貸款數量等方面,我們大大高于國際水平,比較差的方面主要表現在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性以及農村政策性金融方面。

        1.我國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較高

        國際上,“覆蓋面”是評價農村金融服務狀況的主要指標。所謂覆蓋面是指金融機構為農村地區企業和農戶提供金融服務的狀況,包括存款、匯兌、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狀況。而據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在農村地區提供儲蓄、匯兌等金融服務的比率大約在30%至40%之間,最高的是印度,也只是75%左右。這也使我國在提供儲蓄、匯兌等金融服務方面遠遠走在發展中國家的前列。

        2.農業金融投入并不少效率卻不高

        金融機構提供農業貸款的情況是衡量農村金融服務的又一重要指標。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提供的資料,到2004年底,我國農業貸款余額為21055億元,占金融機構全部貸款余額的11.8%。研究人員經過分析后得出結論:我國的金融投入并不少,但效率卻不高。對此,有關人士指出,農業生產效率不高直接導致了近年來農業貸款的下降,因此,需要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從提高農業經濟生產效率上下功夫,進而提高金融機構貸款的效率。

        3.政策性金融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發揮

        農村政策性金融不僅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業務,還包括通過財政補貼、擔保或減免稅等措施來吸引金融機構增加對農業的信貸投入。農村政策性金融業務一般來講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政府批準的由財政補貼的業務;二是商業性金融不宜介入或者不愿意介入的與“三農”密切相關的開發性項目的貸款,如扶貧開發貸款、農村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等。

        研究人員指出,現階段,我國對農業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并不少,但目前我國政策性金融定位不清,運行機制不健全,因此影響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發揮。農業銀行政策性金融業務與商業金融業務并存,職責不清,政策性資金運營績效較差;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很多用于彌補虧損和促進其機制轉換,支農再貸款很難收回。更重要的是,目前政策性金融以對特定機構的特定業務進行直接補貼為主,對商業金融機構的擔保、抵押、保險、減免稅等措施缺乏,吸引金融資金及社會資金進入農業領域的機制沒有建立起來。

        二、現今我國農村金融面臨的問題

        (一)信貸資金供應不足,農村資金外流嚴重

        各類金融機構對農業和農村的貸款合計占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比重較低,而且還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農戶在金融機構中的存款卻大于貸款,而且存貸差逐年擴大。此外還有部分資金通過農信社購買債券、拆出資金、向城市客戶貸款而流出農村。

        (二)農戶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民間借貸活躍由于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缺陷,導致農戶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遠遠滯后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金融“真空地帶”,民間借貸和地下金融的間接融資應運而生。容易引發以下問題:(1)民間借貸風險大,容易引發債務糾紛。民間借貸具有為追求高盈利而冒險或投機的一面,嚴重擾亂金融秩序,甚至危害社會穩定。(2)民間借貸利率較高,尤其是地下金融活動帶有明顯的“高利貸”性質。各種形式的民間借貸屬非正規金融組織,具有較高的金融交易成本,且不受法律法規和政府政策上的鼓勵與保護,這就加大了農民和企業的債務負擔和農村的金融風險。(三)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比較單一,特別是農業保險嚴重滯后多數地區的農村基本上只有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結算、保險、咨詢、外匯等其他服務很少;此外,農業保險嚴重不足,使農村中實體經濟風險導致虛擬經濟的風險無法規避。

        三、發展我國農村金融的可行性建議與措施

        通過對農村金融的經營背景及現狀的分析與比較,為促進其更快更好的發展,從而裨益鄉民,較好輔助“三農”政策的執行,特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相關風險補償核準規劃。通過財政部門等盡快償還原拖欠農信社的相關貼息,同時剝離先前由于政策性原因而導致的不良貸款,地方政府應完善農業部門的信用評級制度及相關部門的貸款擔保機制,控制農業貸款的可能性風險及損失。

        第3篇:農村的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發展現狀;發展趨勢

        一、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及其管理概述

        小型農村水利工程主要是指除澇面積在3萬畝以下、灌溉面積在1萬畝以下、庫容在10萬立方米以下、渠道流量在每秒1立方米以下的農村供水工程與水利工程。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涉及面較廣,從功能上來看可以分為飲水設施、蓄水設施、提水設施、交叉建筑物、輸水配水設施、田間灌水設施、生活供水設施、降漬排澇設施、防洪設施。在實際的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中,蓄水設施一般包括水池、塘壩、小水庫等,供水設施包括農村地區的水窖、自來水廠等,田間灌水設施包括閘管、滴灌、噴灌、灌水溝等,降漬排澇設施主要由排澇泵站、排水閘、低下暗管、排水溝等,倒洪吸、渡槽、橋涵等屬于交叉建筑物,提水設施包括機井等。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城鄉各地分布十分普遍,在灌溉、排澇、發電、養殖、排洪、改善生態環境以及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作為農業灌溉的基礎,其管理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主體包括農民;二是農村水利工程的使用者與管理者主體是農民;三是由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在使用和管理過程中涉及到較多的農戶,所以農戶之間需要作出合作和互助;四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可以分為具有公共性且規模較大的工程以及主要以自用為用途的微小型水利工程。農戶在生活和生產中具有公平用水權,所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應當在農戶參與以及政府指導與規劃下有序進行。

        二、我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發展現狀與問題

        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作為農村基建設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具有較大的涉及面、較大的數量、較小的規模以及較大的環境差異和參差不齊的建設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特點,當前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暴露出了許多有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總體而言,當前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已經難以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求,甚至已經成為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得到了社會比較廣泛的關注與重視。

        (一)農業水資源緊缺急需加快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進程

        我國作為一個缺水干旱的國家,水資源在總量上明顯不足,并且水資源在時空分布上也十分不均衡,季節性缺水以及區域性缺水現象十分嚴重。而我國同時也是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不言而喻和不可替代的,為了解決水資源不足與農業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加快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手段。

        (二)建設標準較低

        當前農村中的小型水利工程許多都是在20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建成,受到技術以及經濟條件的限制,水利工程具有較低的建設標準,其表現為防洪設計標準較低、地基處理以及地質勘查欠缺、規劃設計與材料質量以及技術水平較低。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現有小型水利工程由于建設年代較長,所以出現了老化的現象。

        (三)工程的完好率較低

        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建設標準較低、規模較小的特點,在經濟、技術、管理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下,設計、規劃、管理以及施工等階段都存在一些問題。水利工程在建設完畢之后需要進行一定的維護與完善,但是水利工程管理卻沒有跟上這些需求,許多當前仍在使用中的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出現了或多或少的病害,并且許多水利工程在受到人為破壞或者自然災害破壞后因為無法使用而被廢棄,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利資源的浪費。

        (四)工程的效益較低

        農村中大多數小型水利工程都因為配套設施不完善而具有較低的工程效益,在重視建設而缺乏管理的理念影響下許多水利工程都不能得到良好的維護管理,從而導致水利工程本身供水能力不斷下降,效益也隨之不斷下滑。

        (五)工程管理有待完善

        當前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管理機構有待健全、管理條件有待改善以及管理投入與管理隊伍素質有待提高的問題。許多原有的水利工程損壞嚴重,例如在灌溉用渠中出現的漏、滲、跑、冒等現象十分普遍,由于農村在用水生產方面的進度缺乏統一性和一致性,所以在農業生產用水時為了自身需求隨意開溝、節流、堵壩、放水等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破壞水利工程的主要因素,從而導致水利工程功能的逐漸削弱。另一方面,新建的水利工程在水費收入較低的情況下維護經費以及管理經費難以得到保障,許多工程并不能得到良好的、及時的維護與管理。

        三、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工程管理的科學化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效益的低下以及資源的浪費主要歸咎于工程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完善,在此過程中要扭轉重視水利工程建設而忽視水利工程管理的意識,通過加強管理來提高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利用率與效率。在完工后的小型水利工程要移交給個人或者相關單位,在明確產權的基礎上來明確工程管理工作的主體。另一方面,要對水利工程配套工作作出完善以確保水利工程效能的充分發揮。由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用途包括農業生產以及防范災害,所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和經營性雙重性質,而管理工作也要根據工程性質的不同而做出區別,對于經營性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要在核算成本的基礎上進行有償服務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要求。

        (二)加大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投入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具有公益性的基礎設施,公共財政應當給予支撐并使農民受益,從而突出其公益性和公共性,所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應當是公共財政扶持的對象。在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求政府能夠加大投入,同時調動農民的投入積極性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農民投入和政府投入的結合以實現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進程的推進。但是與此同時應當認識到,農民可以進行投資,但是如果每畝地拿出幾百元進行投資的話顯然已經超出了農民本身的負擔能力。所以政府仍舊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主要投資主體。而作為農村小型工程建設與管理主體的各級政府應當明確自身責任,在重視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以長遠眼光增加農村水工成管理投入,在此過程中不僅要積極建設新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以確保農業發展需求以及農民用水需求得到滿足,同時有必要對已有水利工程進行改造與維修,避免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政府要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投入資金進行引導,杜絕專用專項資金問題的產生,水利工程建設單位需要向有關部門匯報工程成本控制情況,從而以便政府部門能夠在協調資金的基礎上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

        (三)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

        人是進行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主體,所以重視通過人力資源的開發以提高工程管理人員的素質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基層水利工程管理部門中,應當有步驟有計劃的選拔人才并根據人才崗位需求來進行人才培訓與深造,從而確保水利工程管理部門人力資源能夠適應農村小型水工程管理需求。對于農村中的水利工程技術人員應當進行擇優選用并明確其義務與責任,在工程建成以后通過做好技術交底來提高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鐵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社會科學版),2004(3).

        [2]李燕瓊.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制度創新與實踐[J].經濟體制改革,2003(4).

        第4篇:農村的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應用對策

        農村電子商務,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類服務于農村的資源,配合密集的鄉村連鎖網點,以數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過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成體系的跨區域跨行業聯合,構筑緊湊而有序的商業聯合體,降低農村商業成本、擴大農村商業領域,真正使三農服務落地,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使商家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5年10月14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確定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措施,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1]

        1.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1.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有所改善

        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的改善是導致農村電子商務消費增長的一個重要前提。互聯網的普及率在提升,基礎運營商和地方政府也在繼續加大這方面的投入,與此同時移動電商在迅猛發展,由于手機的方便性和低成本,農村網民數量在不斷增加,城鄉區域擁有大量潛在網購人群,手機已成為最主要的網購終端。

        “2013年農村網民達到177億,占網絡人數286%;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1800億元,預計2016年將突破4600億元,成為網購市場的新增點;農村網購用戶對網購的接受率超過八成,網購消費者的平均年齡集中在20至29歲;農村用戶的手機上網的比例已達846%,高出城鎮5個百分點,如圖1-1所示。” 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巡視員、研究員謝揚在一次電子商務論壇上曾拋出數據全國農村網購規模2016年將達到4600億,以上數據都表明中國農村電商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農村電商將成為新的高增長的市場。

        1.2農村網民的網絡應用情況

        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的調查,商務交易類應用在農村網民中快速發展,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增長率高達432%,如圖1-2所示。

        2.農村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地區差異大

        農村信息基礎建設是農村信息化的關鍵。通常我們說農村信息化是指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農村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中實現普遍應用和推廣的過程。從信息獲得的來源來看,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包括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硬件方面主要包括電視、電話、廣播、寬帶網絡設施、移動通信設施等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軟件方面主要包括農村信息聯絡站、政府信息保障體系、技術服務人員等。

        與城市相比,農村信息基礎建設較薄弱,電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普及率偏低。而且我國幅員遼闊,農村區域地理環境差異很大,目前大部分區域軟硬件匱乏,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地區信息基礎建設相對落后,網絡使用的增長條件和空間仍然不足,農民不能通過直接有效的途徑參與到電子商務中來。

        2.2農村電商人才短缺

        2015年7月2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186億,與2014年底相比增加了800萬。目前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42%,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301%,兩者相差341個百分點。此外農村地區10到40歲人群的互聯網普及率也比城鎮地區低15至27個百分點,但這部分人群互聯網普及的難度相對較低,將來可轉化的空間較大。[2]

        但農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從網絡獲取利用信息的能力較差,農村信息基礎設施不能充分發揮預期作用,農村具有較高文化的人才大量轉移到城鎮,信息服務站中專業服務于農村居民與農村市場的人員很較少。如何擴大農村基礎教育工作,強化農村居民信息素質,提高農村居民利用信息的能力顯得尤為迫切。

        2.3農村電商物流網絡不發達

        與城市配送不同,農村區域人群相對分散,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物流的成本和難度。國家統計局9月份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農村市場中有6成居民認為快遞收件不太方便,村級物流網絡目前還是盲點,很多快遞公司的營業網點只建設到縣城,大部分物流企業都不能直達農村,發往農村的快遞訂單基本由中國郵政EMS承擔,雖然可以送貨到居委會,但相對時間長收費高,物流配送問題已成為讓農村居民最郁悶的一點,不僅網絡購物不方便,農產品的網上銷售尤其是大宗生鮮農產品也成為難題。

        3.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對策

        3.1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應給予廣泛而有力的引導和支持,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有線電視、廣播等基礎信息設施的覆蓋率,利用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多種通訊手段,建立起覆蓋郊區縣、鄉鎮、村的農村信息網絡。同時提高計算機硬件的普及率,力爭盡快解決“最后1公里入戶難”問題。同時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軟件建設,建立內容真實、全面、具有針對性的農業信息網絡數據庫,研制開發農業相關網絡應用軟件,引導農民學習使用。

        3.2大力培養農村電商隊伍

        農村電商消費人群偏年輕,主力消費人群是20-29歲,農村30歲以上網民比例低于城鎮,所以在農村市場里,新一代的年輕人是主力的電商人才培養對象,政府要加強對這類人員的培養,建立分級信息咨詢服務站,逐步建立農村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信息培訓,提升農村基層干部對信息的接收和利用能力,引導和培訓年輕農民使用各類信息設施,掌握電子商務的各項技能。

        同時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政策扶持,為農業產業化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務,鼓勵年輕農民通過網絡創業就業,對符合條件的給予擔保貸款及貼息,簡化小額短期貸款手續,加大對電商創業的信貸支持,讓億萬農民通過電商平臺走上創業舞臺。

        3.3營造良好的農村電商平臺

        2015年10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農村電商發展,把實體店與電商有機結合,使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產生疊加效應,有利于促消費、擴內需,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鼓勵社會資本建設農業電商平臺,擴大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建立網上農貿市場,傳遞農產品動態信息;依托當地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市場;加快區域特色經濟建設,擴大產品知名度;各級政府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建設農村電商示范村;嚴打網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

        目前淘寶、當當、京東等電商巨頭都在推動農村這個市場,這些平臺都在拉動農村消費市場,成為農村電商的巨大驅動力。以阿里巴巴為例,去年啟動了千縣萬村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針對農村市場推出了二級頁面“農村淘寶()”,同時為了配合農村淘寶業務還在農村建設了“村級服務站”,統一使用“農村淘寶”標識,讓沒有電腦不會上網的農民也可以通過村級服務站完成網上購物、網上售賣、網上繳費、創業培育等業務。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要在今后幾年以線下服務實體的形式,將其電子商務的網絡覆蓋到全國三分之一的縣以及六分之一的農村地區。5月剛剛接任阿里巴巴集團CEO的張勇表示,當電子商務引發全社會商業生態的變革,農村需要迎頭趕上,甚至實現彎道超車。

        3.4完善農村交通物流網絡

        經常會出現農產品豐收后卻賣不出價格低的現象,今年7月份廣東佛山日報報告三水果農一日倒掉2千斤火龍果,11月又出現山西臨縣紅棗大豐收卻爛在地里的報導,這類新聞屢見不鮮,而在零售市場上相關農產品價格卻居高不下,這其中物流是短板。

        針對這一問題,政府和企業要多方合力推進,完善交通、信息、產地集配、冷鏈等相關設施,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節點,有效提高農村物流網絡覆蓋面。同時打造集數據交換、信息、智能配送、庫存管理、決策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村物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綜合性的農村物流公共服務。鼓勵農村商貿企業建設配送中心,發展第三方配送,加大對民營快遞企業的優惠和支持力度,同時民營快遞企業也可互相合作,協力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各大電商巨頭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渠道,以京東商城為例,京東在河北省趙縣開設起京東幫服務店,讓當地農民率先體驗到京東大家電的“最后一公里”服務。并且計劃在未來3年京東幫服務店在全國區縣鋪開,系統化解決家電下鄉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3.5使用方便快捷的移動端支付應用

        移動端支付主要是指允許消費者使用手機、移動設備等支付方式。前面提到農村用戶的手機上網的比例已達84.6%,農村電商可采用目前流行的“微掃”功能、微信紅包、微信轉賬、支付寶支付等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應用。(作者單位: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第5篇:農村的發展現狀范文

        筆者自小在農村學校學習,現在又回到農村小學從事體育教學的工作。對于農村的體育教學,本人甚為了解。也感觸頗多。伴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課改工作在鄉村小學已鋪開。但長期以來,農村教育與城鎮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得不到相應的重視,也得不到良好的發展。但是農村的中小學生,大多具有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對這些學生進行專業、系統的體育教學和訓練,是可以為國家輸送大批體育后備人才的。同時,也可以使農村中小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縮小他們與城鎮學生受教育的差距。所以,大力開展和改革農村小學體育教育是勢在必行的,也是具有有著重大意義的。下面本人就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現狀和改革對策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一、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

        1、體育場地器材資源匱乏

        體育場地、器材是推進體育新課程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進學生身體健康的物質保證。鄉鎮小學,一般來說運動場地和體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別是農村小學。盡管近年來撤點并校力度增大,從某種程度上講,教育資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實際上農村小學原本的體育教育資源是相當匱乏的,撤點并校后學生是明顯增加了,師資優勢相對也明顯了,但體育場地和器材相對來說是更加緊缺了。目前學校的體育場地雖然有所改進,但是還不能與符合體育發展要求相提并論,器材雖然買進了不少,數量還遠遠不能夠適應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需求。而且這種現狀在短期之內還難以得到改變,并將直接影響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2、兼職體育教師較多,直接影響新課改的實施

        實施體育新課程以來,小學各年級的體育課已全部實行每周三課時,體育課時總量明顯增加。但撤點并校后,教育資源相對集中,農村小學教師老化趨勢也在不斷增加,另外我鎮體育課時大部分安排兼職教師,我校的11個教學班,只有1名體育專職教師,其他兼職體育教師有5名,有的從未經歷過體育教學。因此,大部分兼職體育教師連基本的體育課堂常規,基本的體育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內又能如何保證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更談不上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

        3、課堂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缺乏創新。

        由于上述兩方面原因,農村小學體育場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體育課的觀念在教師思想上依舊存在。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三年了,但體育教師缺乏創新意識,現有場地器材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沒有得到較大的改觀。新的教學理念沒有真正得到落實,大部分教師還是傳承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村級小學中“放羊式”體育課依舊不同程度存在。

        二、提高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幾個對策

        我們該如何在校均學生增多,但場地依舊狹小、器材依舊落后陳舊的條件下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這是當前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一個突出的問題。通過多年來的觀察和實踐,依我個人認為要充分利用和開發體育場地器材資源,精心設計組織形式、提高教師體育教學理念、落實體育教學模式是提高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1、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場地器材資源

        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用于課堂教學。農村小學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資金短期實現高標準的場地與器材設施,只能根據實際需要逐步完善和補充,所以,農村小學教師要轉變農村體育課因場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觀念,應該著眼于現實,要針對實際情況來實施體育教學。

        比如:橫向使用沙坑。大多農村小學有一只沙坑已經很不錯了,但在課堂中教學跳遠時顯得捉襟見肘。撤點并校后各班學生都有三四十名,按常規方法教學,直向使用沙坑,每名學生在一節課中只能有3至4次練習機會。如果能換成橫向使用沙坑,每次有4名學生同時練習,課堂效率能提高4倍。

        巧用籃球場。籃球場不僅僅是教學籃球專用的,有許多教材內容都可在籃球場進行教學。如利用球場的邊線或端線組織短距離跑,往返跑教學,利用三分弧線組織彎道跑教學,利用兩個半場組織游戲跑四角比賽,利用三個圓做角力游戲。還可在籃球場地上組織足球賽。我校是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但沒有足球場,而且雨天后泥地多日不能使用,要取得較好地成績幾乎無望。體育課上我們嘗試在籃球場上教學小足球,可以舉行5人制,7人制等小型比賽,既培養了廣大學生的興趣,又為學校足球隊儲備了人才。近年來學校足球隊成績顯著,多次獲市足球賽冠亞軍。

        妙用小墊子。某些學校這些體育器材很少使用,原因是體育教師不善用,有的體育教師覺得搬進搬出麻煩干脆不用,造成有限體育器材資源的浪費。墊子不僅僅限用于滾翻、仰臥起坐等練習,還可用于立定跳遠和各種趣味跳教學,小足球比賽中用于球門,用于跨過、繞過障礙教學,用于游戲投擲打靶、穿過小樹林等。只要廣大體育教師充分利用好現有的體育,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勇于創新,積極開發場地和器材資源

        既然場地和器材短期之內不會有大的改觀,我們就應該立足當前,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現有的體育設施資源,發揮體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體育教師要樹立找米下鍋的意識,要有敏銳的觸覺和善于捕捉新奇事物的創新意識,特別在農村的小學,教師要有意識對一些平時無甚用途的東西打主意,變廢為寶,直接打造一些適合自己使用的簡易“器材”。盡可能地開發新型器材或開發已有器材的多種功能,盡可能地讓農村學生接受更多的更好的體育教學,享受體育給他們帶來的愉悅,在推動農村小學能更好地實施體育新課程的同時,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

        比如:廢舊的自行車輪胎用于課堂教學。可用于各種站位的定點,免于用石灰來做標記;可用于各類投擲練習;可用于各種角力、套圈、鉆圈等游戲;可用于多種級跳練習;可用于各種標志線等。

        跑道道沿板用于課堂教學。跑道道沿板一般用作分界標志,但也可用于平衡教學,讓學生用單腳或雙腳站于道沿上,比一比誰站立的時間長,來鍛煉學生的平衡能力;可讓學生沿著道沿走比一比誰走的距離長,或者比一比誰走完成一圈所花的時間最短;也可用道沿為支撐點進行俯臥撐練習等。

        農村基層小學雖然在場地器材方面存在滯后的現象,但只要我們能著眼于實際,敢于創新,多想辦法,變廢為寶,是解決目前這一實際問題的簡易、有效的途徑。

        3、精心設計課堂組織形式

        課堂組織形式將直接影響到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由于體育課大都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教學是體育教學中的難點,組織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

        每個體育教師在備課時經常會考慮如何合理地調動隊形,哪個位置做示范最有效,什么時候講解點評最適時,如何把少量的器材發揮最大的課堂效益。只要我們提高認識,在課堂組織結構上多想想辦法,組織嚴謹些、分組合理些,靈活變通之下,我們農村小學同樣能上出高質量高效率的體育課的。特別要充分發揮鎮中心體育教研組和專職體育教師的引領作用,加強校本研訓工作,提升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

        第6篇:農村的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農村水利現狀方向

        中圖分類號: TV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小型水利工程作為農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糧食生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村水利是指在農村開展的水利建設、管理及其它有關水問題方面的工作,包括農村水工程、水資源和水環境。

        一、農村水利現狀

        1.農村水利管理滯后。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后,農民的個體經濟意識較強,集體觀念淡薄,從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區支渠以下用水混亂,“跑、冒、滲、漏”較為嚴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毀損嚴重。同時由于各領域的生產進度很難一致也很難統一,彼此間為了各自的需要隨意截流、堵壩、開溝、放水,把水線和明渠搞得支離破碎,干瘡百孔,逐漸失去供水功能,農民們沒辦法只好在原灌內打井種稻。大量開采地下水,也是對水資源的極大浪費,這樣下去,不光是農業生產受到影響,生存環境也會受到破壞。

        2.農村產業結構發生變化。農村產業結構過去主要追求糧食產量,所配套水利工程為了滿足糧食作物的生長需要,調整為蔬菜、花卉、瓜果和苗木對抗旱和灌溉的標準比原有的設施要求標準更高。在這個過程中,調整是市場化行為,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缺乏統一的調整、建設和規劃,使得農村水利的配套建設出現了一些困難。

        3.對水質要求更加嚴格。由于水產養殖業發展較快,對水源水質的標準要求更加嚴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質破壞,會影響到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也會影響到農民的利益。水質不能保證一定會引發一些矛盾,會影響到水利工程水費和水資源費的收繳。

        4.財政投入不足。新農村建設以來,雖然國家大力扶持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在規劃布局、項目安排和資金補助上給予很大傾斜。但在我們貴州大部分地區農村,沒有較多的資金用在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上,很多工程不能按期啟動。財政支持的資金與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需要的資金差距較大,主要靠群眾自行解決,因此嚴重制約著農村重點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設。

        二、發展農村水利工作的方向

        1.認真抓好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工作。圍繞充分發揮效益,切實強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我國水利工程面廣量大,管理任務十分繁重。一是堅持按照“分級建設、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健全和完善管理責任體系,明確責、權、利,真正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單位、到個人。二是在現有管理模式基礎上,積極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機制、新路子、新辦法,走管理維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以管理促開發,以開發促管理”的新路子。三是堅持依法管理,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嚴肅查處河道、堤防管理范圍內的亂耕亂種、違章搭建、隨意侵占等違法行為,依法維護水利工程正常運行,促進我市河道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2.農村水利工作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保障改善民生。把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作為優先領域,加快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群眾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堅持科學發展,促進人水和諧。綜合考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加快水環境治理步伐,增強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三是堅持統籌兼顧,推進協調發展。科學規劃和布局,東中西部統籌,平原、山丘區和草原牧區兼顧,大中小微工程并舉,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結合,推動農村水利協調發展。四是堅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運行。切實把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有機銜接、有效統一起來,做到建后管護主體明確、權責清晰、機制完善、管養到位,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五是堅持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后勁。深化農村水利各項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加快管理方式轉變,為農村水利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不斷深化農村水利改革,努力創新農村水利發展體制機制。當前,農村水利改革正在向多領域擴展、向深層次推進,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系統性更加凸顯。要準確把握農村水利改革方向,注重協調推進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增強農村水利發展活力。

        1)加快推進農村水利投資體制改革。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和財政專項資金大幅增加對農村水利的投入力度、提高補助比例,逐步建立以財政補助為主導,國家、農民、社會資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農村水利投資機制。要以縣為單位、以規劃為依托,整合各類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水利項目。

        2)繼續落實水管體制改革各項政策。要全面完成大中型灌區、泵站管理單位的“兩定”工作,通過中央補助、

        地方加大財政投入等渠道,足額落實“兩費”,做到以事定員定崗,妥善安置分流人員,落實社會保障政策。要逐步將水管體制改革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基層水管單位,切實落實管理責任、管護措施和管理人員,全面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3)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和水權合理流轉。按照促進節約用水、降低農民水費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運行的原則,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把農村集體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管理工程費用納入水價測算范圍,推行農業終端水價機制,探索實行定額內用水享受優惠水價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加強量水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推進農業用水計量收費。建立水權合理轉換機制,積極培育水市場。

        因此,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資本市場對農業的關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國出現了一些較為新興的灌溉服務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節水抗旱服務組織,在工程的管理運行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各地推廣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租賃、承包等形式,對于明晰產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錢正英等.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及各專題報告.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2001.

        [2]付源瀚等.淺析農村水利工作的形式、方向及措施.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6.

        [3]陳玉姜.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管理改革的幾點看法,2006.

        [4] 張岳.21世紀初期中國農村水利發展綱要.水利水電論文,2008.

        第7篇:農村的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 農機專業合作社 新農村 農機 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 F32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7-0206-01

        一、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概況

        1.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現狀

        截止2008年底,在我國農機專業合作社中已經有7860個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農機專業合作社成員達到293萬戶,共有約753.7萬戶從中受益,從業人員總計26.8萬人,在從業人員中,相關技術人員達到4.2萬人;采用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農田作業面積達到12000kh時,其中包括機播作業面積2571.3kh,機耕作業面積467.7kh,機收作業面積3364.7kh,機械植保面積836.7kh;其中服務所得總收入達到56.5億元,僅天劍作業收入就高達49.6萬元;同時,各類農機農具數量達到38.4萬臺,包括大中小型拖拉機共計13.2萬臺,水稻插秧機1.6萬臺,聯合收割機4.5萬臺,配套農具設備21.8萬臺,總資產超過2.6億元。此外,相較上年同期,農機專用合作社數量增長77.2%,服務總收入上漲60.6%,服務總面積增加67.3。

        2.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特點

        2.1組織形式的構成

        我國農機專業合作社按照牽頭主體進行劃分,其組織形式主要可以分為四種:首先是能人帶頭型,主要是由某一地區的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等農業帶頭人為主,由這些人牽頭開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其他農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愿參與。當前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主要就是以這種模式進行的;其次是農機服務機構興辦型,由相關管理部門牽頭,進行資源優化和重組,在農村地區不斷擴大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規模;再則是村委會主辦、督辦型,村委會干部和村民有脫貧致富的決心,在村委會的帶動下利用村委會的資金來進行扶持,鼓勵村民加入農機專業合作社;最后是協會與龍頭企業帶動型,主要通過協會會員的模式來傳遞農機發展的優勢,進而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協會會員中的影響,并以龍頭企業作為標桿,不斷擴大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規模,其中構成的會員主要由兩類,一類是農機手相互之間的合作,擴大農機合作社的影響力,使起規模不斷擴大,進而提升整體的市場競爭力;另一類是農機手與農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努力實現農機與農民之間的對話,實現農業耕作的機械化,為農業自動化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2.2服務模式

        在服務模式方面,可以將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服務模式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是“土地托管”模式,農戶以出租土地的方式將土地托管出去,合作社在一定時限內會對出租土地的農戶給予土地租賃金或現糧,農戶可以不用自己勞作即可獲得現金或口糧;其次是“一條龍服務”模式,主要是利用合作社的高度機械化,農戶支付給合作社一定數量的資金,這筆資金作為服務費來雇傭農機合作社來代替農戶完成農業作業,每季糧食收成全部歸農戶所有;再則是“菜單式農機服務”模式,農戶可以自行選擇所需要的機械化服務,繳納相應的費用后,農機承包者將會為農戶完成農戶指定的農機作業服務,這樣針對簡單的農活農戶可以自行解決,復雜勞動量大的農業作業則雇傭農機作業來完成;最后是“跨區作業”模式,跨區作業模式是現代農業開展的有效途徑,能夠提高農民農業作業的效率,同時跨區作業正在由單一的小麥機收向多種機收模式轉變,極大的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的水平。

        二、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功能與作用

        農機專業合作社促進了農業現代化,利用機械來完成農民的田間作業,將農戶與農機聯系起來,完善了農村地區的土地承包機制,使農村地區的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具有鮮明的時代標簽。

        1.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產能

        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資金方面相對充足,因而能夠購入普通農戶無法購買的大型機械設備,采用現代化、機械化的耕作以提高農田作業的效率,并且利用農機專業合作社來講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進行整合,提高農業機械化的覆蓋率。黑龍江省采用大型拖拉機進行松土、翻土作業,極大的提高了土地翻松的效率,改善了農作物的種植質量,糧食單產提高20%左右。

        2.加快農村勞動力資源重組,使農村經濟發展提速

        農機專業合作社改變了人們傳統的作業方式,采用機械化作業解放了農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使農村勞力能夠向其他行業分流,促進農村產業的多樣化,進而實現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農機專用合作社推出的“一條龍”式服務模式使更多的農村勞力可以外出務工,而不必過分擔心田間地頭的農事,實現“坐收漁利”。資料顯示,浙江省有85%的撂荒農田轉包給農機專業合作社。此外,合作社利用機械化實現大幅增產,一方面減少了土地生產性支出,另一方面也使農民在種植業方面的經濟效益成倍增長。

        3.推動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 為農民創收

        農機專業合作社已經逐步實現產業化發展,農村農田作業效率與生產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依托于技術優勢使農民改變傳統的耕作習慣,順利實現“科技下鄉”工程,在原有農機工具的基礎上積極拓展,部分農機專業合作社不僅擁有標準的農機設備,同時還有高性能收獲機、深耕機、精密播種機、秸稈還田機、激光平地機等多種高技術農機。據了解,僅在山東、山西兩省的調查中,加入到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戶與單獨使用農機的農戶在產量上增加20%-30%,純利潤提高3成以上。

        4.保證安全生產,構建專業化管理平臺

        在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地區,人們對農機的使用量較大,因而需要注意農機的安全與維護等問題,在農村地區積極宣傳國家的農村政策,讓農民朋友掌握農機使用技巧,并定期進行專業化培訓;在農機的保養方面指派專人進行走訪,確保農機使用的安全性,并延長農機的使用壽命。

        三、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的發展趨勢

        在國家大力提倡建設新農村的政策下,農村勞動力結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應農業現代化趨勢而生的,極大的解決了我國農村地區農業耕作的問題,因而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促使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步入產業化、正規化。

        1.實體化發展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勢必要導致市場惡意競爭情況的發生,因而必須改變目前這種單一性的發展模式,利用實體經濟來促進農機合作社的發展。

        2.專業化服務

        農機專業合作社必須要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切實從農民的角度出發,為農民創造福利才能夠得到農民的認可,同時壯大自身實力,引進科技含量更高的機械化設備,繼續提高農業作業的效率,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努力構建新型的農業產業結構。

        3.完善農機技術培訓機制

        若要實現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推廣和普及,確保農戶掌握和了解農機的使用和維護技巧,就必須要開展相關的培訓,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有助于農戶更好的操作農機,進而提高農機的使用效率。

        4.精品工程的建設

        目前,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比較混亂,各自為政的現象比較明顯,沒有比較權威的品牌,要通過國家的政策扶持來擴大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影響力,形成品牌化的發展道路,將其融入到市場經濟中進行市場化運作,多方融資來創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品牌。

        四、農機專業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思路

        農機專業合作社能夠有效提供農地作業效率,似乎連接農業快速步入機械化與現代化的重要紐帶,在前言科學技術的帶動下,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作業任務量不斷提高,農業規模化與標準化生產在機械化的帶動下有條不紊的發展,使農地的出產率、農戶的作業效率和農村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是改變農村經濟生活水平落后局面的重要力量。

        針對農村農機專業合作社未來的發展而言,其發展思路主要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首先是注重規劃制定的科學性,結合當地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實際發展狀況,進行詳細的需求分析,確定農機的發展方向;其次在政策上要加大補貼力度,政府要在財政上進行統籌并劃撥資金用于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不僅包括機械設備的引進,同時還包括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再則要強化針對農機知識的教育和培訓,通過各種方式來組織學習,從整體上提高合作社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更具活力;最后要注重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的標準化,不斷開拓和延伸服務領域,在內部形成明確的管理制度,使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更趨規范。

        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新生事物近年來的發展速度的非常快,盡管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就其在農業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必將會引起人們的重視,進而使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規模不斷擴大,并使管理日趨標準化,對其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要用科學的發展觀來對待,進而從根本上提升農村整體的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鄒雷;荊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研究[M];長江大學;2013(05(01)

        第8篇:農村的發展現狀范文

        Abstract: Since the abolition of agricultural taxes, the economic burden faced by farmers reduced a lot. But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welfare undertaking is still stalled. The paper briefly discus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illage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

        關鍵詞: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現狀

        Key words: village;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 development situation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3-0130-01

        1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緩慢的原因

        1.1 對公益事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公益事業建設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一些地方經濟蓬蓬勃勃、紅紅火火,醫療衛生、文化體育、村路水渠等公共服務設施卻殘破凋零、功能缺失,甚至以犧牲環境質量換得經濟的暫時性繁榮,人民生活的整體品質沒有隨著收入增加而改善。這是一種片面的、不科學的發展觀。這種片面的發展觀體現在工作安排中,就是招商引資、爭取項目能擠得出錢,而一談到建設公益事業,就會被財政緊張的理由搪塞掉了。

        1.2 資金投入不足國家對農村公共物品的資金投入往往是通過項目進入農村地區,項目決策權掌握在上級手中。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上級往往更關注那些可能產生經濟效益的資金投向,而忽視農村地區的公益事業。取消農稅后,中央和省級財政加大了對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投入力度,使農村公益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2005年僅中央財政用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和國債項目資金就達813億元。但是,據有關資料計分析,盡管中央和省級財政在支付“三農”發展資金方面的支出呈增長趨勢,但中央和省級財政在農村醫療生、農村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農村公益事業性方面的支出占全國“三農”支出的比重還是逐年遞減。而中央財政的這部分支出基本為轉移支付性支出,到村一級數額有限,加上地方財政因歷史包袱沉重,普遍無力支持農村公益事業發展支出,因而,農村公益事業資金投入不足,發展緩慢。

        1.3 缺乏管理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撤并各種事業單位后,出現了農村公益事業無管理機構組織協調的狀況。雖然這些單位的一些職能被設計并轉到了鄉鎮和縣直其他單位,但人手、經費都不足,這些職能實際已嚴重弱化。在目前鄉鎮財政吃緊的情況下,發展農村公益事業成了吃力不討好的事,因而鄉村基層政府和組織缺乏積極性,這就必然導致一些鄉村特別是貧困鄉村難以興辦公益事業。

        2對發展農村公益事業的幾點建議

        2.1 多渠道籌措資金一是充分利用國家的各項支農政策,積極向上爭取一部分資金。二是縣、鄉地方財政,通過壓減其他支出擠出一部分資金,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確保把各級財政轉移支付的用于公益事業的各項專款專用,不能挪作他用。三是向銀行申請貸款,采取財政貼息的辦法,籌措一部分資金。四是建立縣、鄉兩級村公益事業發展基金,解決“兩工”減少甚至取消后出現的籌資難問題,確保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有資金保障。五是將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地方配套資金和村級集體資金等多方資金捆綁集中使用,逐步解決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問題。

        2.2 建立“一事一議”籌資監管機制逐步取消“兩工”,推行“一事一議”籌資制度是中央稅費改革的一項重要政策,是對傳統的農村集體公益事業建設觀念和做法的更新。但由于現階段農村經濟還不活躍,農民還不富裕,極少數基層干部執政水平不高農民群眾還不理解,建立“一事一議”籌資機制必須從政策、政府、群眾三方面著手。

        ①落實政策。加大“一事一議”籌資政策的宣傳力度,使黨的政策落實到基層、進村人戶;②加強政府管理。強化政府對農村“一事一議”籌資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管,對“一事一議”的等資原則籌資方法和程序等做出明確規定,依法辦事,使農村政策真正落實到基層、貫徹到農戶;③群眾監督。將農村“一事一議”籌資政策、籌資方案及使用情況以公式,增強農村基層組織依法行政的透明度,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做到群眾滿意放心。為解決一村想辦而辦不了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可采取政府組織,村與村之間自愿聯合,以村、組、戶為單位,充分利用“一事一議”政策,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農民自愿、量力而行、群眾受益、年初預算、上限控制”的原則,由三五個村或一兩個村相互聯合,融通資金,組織農民投工。

        2.3 建立廉潔高效的組織機構農村公益事業誰來組織?從根本上講,是由基層干部來組織,必須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實踐證明,哪個地方干部認識到位,組織得力,哪個地方的公益事業就好辦一些。盡管有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有些地方公益事業如渠道維修、管護道路搞的較好,這說明發揮基層干部的主觀能動作用十分重要。鄉鎮、村級組織要突出為村民服務的職能,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尊重群眾,積極探索在新形勢下發展集體經濟和公益事業的途徑和方法。要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切實健全和完善村級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制度,集中民智民力,鼓勵農民自愿捐資,調動群眾參與公益事業的積極性。把要辦的公益事業交給村民來評、來議,為什么要辦,怎么辦等等,讓群眾知根知底,全過程公開。群眾清楚了,就會積極支持。

        2.4 擴大資金來源渠道為了加快新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必須多方面籌措資金,建立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結合我國國情,在國家財力尚不雄厚的前提下,僅僅依靠有限的公共財政資助來滿足農村公益事業發展是不現實的。農村公益事業是為農民服務的,農民在有余力的情況下,嚴格按照“一事一議”進行籌資籌勞興辦公益事業是可取可行的,這樣既有利于部分公益事業的發展,也可以提高基層組織的治理能力,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主動性。政府要提供優惠政策,通過市場渠道及社會力量興辦農村公益事業。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的一個有效措施。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形成一個自上而下、基層合作社自發、自主聯合起來的合作社聯合社組織體系需要有寬松的外部政策法律環境。支持農民自愿的自助并不意味著一種不穩定性,事實恰恰相反,這種自愿的自助行為不僅加速了公益事業的發展,也給農民和農村社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2.5 政府要積極調動農民群眾對公益事業發展的積極性稅改后,農村公益事業的興辦主要依賴籌集資金和組織勞力,關鍵在于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精神,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務”的民利,逐步形成“政府引導、部門幫扶、農民自愿、民主管理”的農村公益事業運作方式。

        參考文獻:

        [1]張雪青.稅改后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J].生產力研究,2009(10).

        [2]周霽.稅改后農村公益事業的現狀調查與思考――以湖北省谷城縣為個案[J].社會主義研究,2005(5).

        第9篇:農村的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  三農  現狀   發展

        一農村的現狀:  

        (-)發展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安居樂業。  

        (=)發展的現狀:  

        A農村發展的有利因素  

        1、政治上:由于農民人口占大多數“三農”問題已經成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大障礙。因此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三農”問題也連續幾年成為中央的頭號文件,成為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黨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減免農業稅”、“加大糧食種植補貼”、“減免義務教育學費”、“三下鄉”等政策和措施來促進我國農村的發展。最近,黨和政府又提出“買家電進行補貼”的措施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最讓我們難忘的是,汶川地震后黨和政府把災區的重建作為自己的工作重心,21個省市對口支援災區的重建與發展,努力使災區人民的生活比以前更好。更讓我們難以忘記的是,黨和政府自2003年以來特別重視“農民工工資”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紛紛采取多種措施來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親自幫助農民工維護自身利益。一時間,“農民工”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得到了應有的回報,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得到改善。“關注民生“服務民生”是黨和政府永遠不變的承諾。近幾年來,像北京、山東、重慶等省市紛紛啟動“大學生當村官”的計劃。這是促進農村發展的一大舉措,大學生擔任村官,可提高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政治素質及管理水平。給農村的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他們的到來極有可能帶動農民發家致富促進農村發展。黨和政府對農村的關注與扶持的力度、經費的投入也是前所未有的。全社會也參與關注農村的發展。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他們對新農村充滿希望與憧憬,參與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極高。黨和政府為加速農村的快速發展縮小城鄉發展的差距而采取多種措施。最典型是將重慶市規劃為我國首批城鄉綜合配套設施建設試驗區之一,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                                  

        2、經濟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農村的經濟也有一個質的飛躍。使農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和發展機遇。農村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加快了農村的城市化進程。農民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外出打工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首要選擇。現在農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已不再是傳統的種植業,而是外出打工。農村剩余勞動力得到開始轉移,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移。他們既為我國的城市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又給農村的發展帶來資金和技術。農村和城市的交流加強,用城市的發展帶動邊緣鄉鎮的發展是我國城鄉發展的思路。城市企業轉向農村,既增加了就業機會,給農村帶來了發展機遇,可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動著農村的城市化進程。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農民可解放自己,一邊種地,一邊外出打工。現在農民可通過種地、養殖、外出打工、等多種方式增加收入。農村發展最成功的典型例子是江西的華西村。它的成功發展給我們提供一些借鑒和經驗。“因地制宜”發揮地方特色優勢是一個地方成功發展的基礎和關鍵。  

        3、科技文化:自從我國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后,無論城市的還是農村的教育都得到快速發展。義務教育在城市和農村得到廣泛普及,農村的失學率減少,農民的文化水平提高。農民對文化科技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農民家庭在教育方面的開支的比重越來越大,高中生、大學生在農村已不再罕見.據有關資料顯示,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總計723萬,較2003年凈增110萬名,增幅為17、9%。其中農村考生為398萬名,占報名總數的55%,首次超過城鎮考生人數。到2003年中國已經有近92%的人口基本普及了義務教育,青壯年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中小學生有2.1億多。2004年高等院校在校生突破2000萬位居世界第一。黨和政府對教育經費的投入逐步加大。完善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科技興農”戰略推動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科技下鄉”活動豐富著農民的生活,開闊著農民的視野。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農民的生活不再那么貧瘠,精神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實。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也得到繼承與發揚。地方傳統文化活躍在農村舞臺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與此同時,農民的思想也發生著變化,他們的思想不再那么保守,不再封建。他們開始走出自己的狹小天地,融入城市,開始探尋一種新的生活。  

        4、其他方面:農村的基礎設施也在發展中,并有了很大的改變。“要致富,想修路”成為我們共同的認識。交通得到了快速發展,如今,交通已不再是我們外出的障礙。“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已成為過去。目前,四川省的交通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建設。四川省正在努力構建以成都為中心,覆蓋全省的高速公路網,高速公路建設居全國第六、西部第一。有些省份像山東等省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是農村發展的基礎。黨和政府把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完善公路網、電網等交通通信設施。農村醫療合作制度也在逐漸完善中,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社會保障制度可以解決農村弱勢群體的基本生存問題。讓老人不再孤獨,不再寂寞。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著他們的心。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還是從社會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來看,農村的發展有著穩定的發展環境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應充分把握些有利的條件和機遇促進加快農村的發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吊丝亚洲中文字幕 | 色yeye在线视频观看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五月天在线观看网址 |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