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業發展難點范文

        農業發展難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發展難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業發展難點

        第1篇:農業發展難點范文

        關鍵詞: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發展成效;互聯網經營成本;湖南

        作者:林中,李丹,李亮(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省農業信息與工程研究所,湖南長沙410125)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戰略性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大創新推動力,而農業電子商務,作為農村信息化農業商業方面的體現之一,它構建起一座聯通農業生產和市場的橋梁,將小規模和大市場連接起來,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

        湖南作為農業大省,農產品品種十分豐富,水稻、生豬、茶葉、煙草、水果等農產品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營銷水平也位居全國前列。隨著農產品市場供需的多樣化,買方市場的逐漸形成,存在“大市場與小農戶”的矛盾,以電子商務促進農業發展是解決該矛盾的有效方法,也是湖南現代農業的一個重大突破。近年來,農業電子商務已經對湖南的農業生產、加工及農民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1-4]。

        1湖南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1.1湖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1.1.1湖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方面2017年,湖南新增18個縣進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行列,總數達到33個。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逐漸完善,已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170個,村級電商服務站12602個。全省已累計認定涉農電商企業585家,其中涉農電商省級示范企業39家。全年農村電子商務(含縣域電子商務和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約1800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上行)101億元。根據《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報告,湖南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在全國排名第12位。2017年“雙十一”,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3個縣(市)進入全國銷售前百強,平江縣、新化縣進入全國貧困縣銷售前十強,分列第3和第7[5-6]。

        1.1.2湖南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方面在信息進村入網的推進工程中,湖南省進一步推動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倉儲快件中心的建設,建立電商縣、鄉、村級三級服務站的服務體系,其中貧困村新建成并運營電商服務站占了很大比例,為村民開展網購、交費、手機入網、存取款等便民服務。淘寶、京東、蘇寧、天貓等已在湖南開通多個貧困縣特色館和市州特色館,在這些知名網購平臺上以湖南省作為地域名注冊的農產品網店突破7萬家,農業電商初具規模。近年來湖南重點發展建立“益農信息社”,在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中,在農村基層打造電商服務模式,在開展農村信息服務的同時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按照要求做好各類公益服務、電子商務、便民服務等,集黨務、政務、商務、金融保險、教育培訓、流通服務于一體,并開通了12316農業服務熱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設“益農信息社”數量接近2300個。

        1.1.3農產品網絡上行方面近年來,湖南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現代農業”作為首要突破口,利用農業大省、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的有利條件,大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推動農產品上行,著力解決農村加快發展中存在的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和物流滯后問題,為培育農村經濟增長新動能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省本土知名農產品網絡零售平臺有30個以上,完成本土農產品上行交易總額接近9億元,其中生鮮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2億元,貧困戶農產品上行比例也逐步上升。本土知名農產品、“三品一標”農產品網絡上行發展態勢良好,除香米、山茶油、米粉、臘肉、獼猴桃、黃桃、臍橙、椪柑、蜜柚、泡菜、茶葉、姜糖、紅薯片、黑茶等傳統農產品外,其他眾多本土知名農產品如柚子、柑橘、冰糖橙、黃花菜、糍粑、菜籽油、中秋酥脆棗、橙子糖、茯苓、百合、黃牛肉等也逐步打開了通過網絡渠道的營銷局面。

        1.1.4農產品電子交易方面目前全省農產品批發市場共有61家,包括糧油類、蔬菜果品類、特色產品類、畜牧水產類、綜合類等。批發市場建設規模達2600hm2以上,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有45個。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縣級農產品批發市場為骨干,城鄉集貿市場、連鎖超市為基礎,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電子交易相結合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基本框架。隨著電子結算方式逐步推廣,大部分市場著手交易方式的改革,推廣電子結算交易,逐步結束長期實行的對手交易方式,電子結算已幾乎覆蓋了所有的批發市場,其中綜合批發市場全部覆蓋,其次為蔬菜果品批發市場,特色產品和糧油市場的覆蓋率也達到一半以上,全省定點市場已全部推行了電子結算。這有利于把握市場整體的交易信息,充分發揮調節供求的功能。

        1.2湖南農資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湖南省搭建了“互聯網+縣域”模式,農資電商平臺作為一站式新型農資流通渠道(廠家—網店—農戶的一級渠道)快速發展,配備了權威的農業專家服務團隊,為農業種植提供從種子到施肥、除蟲害、農產品銷售等全方位的服務。一方面結合種植戶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整合農業全產業鏈多方資源,通過互聯網為農民提供線上農資采購通道、免費種植指導、病蟲害及土壤監測防控、農技知識傳播等,優化傳統農資采購渠道、提高行業效率、降低中間費用,使農民利益實現最大化。

        通過這些網上平臺,可“線上”為農戶提供“技術咨詢、保險、金融服務、農產品購銷、信息、供銷平臺”等信息服務,“線下”設立“以村鎮為單位”的現代農業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專業指導和相關交流、學習培訓,實現一站式服務,打通農村最后一公里,減少了農資的流通環節,降低了農戶的用藥成本;還提供了專業的植保服務、權威的種植管理技術、全程的套餐服務等。

        農資通過網上銷售的種類主要包括種子、化肥、農藥、農膜四大類,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省農資電子商務總額達43.82億元,農資網上銷售量接近12萬t,銷售額突破21億元。

        1.3湖南休閑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湖南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電子商務,促進電子商務在培育新動力、拓展新市場、打造新平臺、開創新境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實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有效促進休閑農業電商和農產品電商的融合發展。

        在休閑農業電商平臺建設方面,湖南省充分利用旅游資源,創新“互聯網+農業+旅游”新思路,實現了互聯網+經營+營銷+鄉村旅游推介,建立了一大批休閑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全省在休閑農業電商平臺建設上取得明顯成效的地區例如張家界,該地區在2015年武陵源區農業企業建立武陵源“鄉土張家界農業企業協會”,加盟協會會員單位50家,依托張家界禾田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武陵源頭茶葉有限公司網絡營銷技術力量,建立了“鄉土張家界”微信自媒體營銷、“鄉土張家界”網站、“鄉土張家界”商城三大平臺,實行身份證質量追溯制和加盟連鎖許可制,對武陵源區的農產品進行“抱團”銷售。據統計,2016年“鄉土張家界”網上銷售額超過1420萬元,同比2015年增長37.2%。

        在依托電子商務的休閑農業發展方面,全省實現觸網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整個產業呈現出“發展加快、布局優化、質量提升、領域拓展”的良好態勢。

        2湖南電子商務發展成效

        2.1電商示范創建持續突破,農村電商網點全覆蓋

        一是電商示范創建取得新進展,通過電商示范創建和重點項目培育,全省一批優秀電商企業逐漸成長起來,在各自細分市場領域發揮著帶動引領作用。各類電商平臺競相發展,開始形成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帶動全省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同時總結了全省45家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的先進經驗,編印《湖南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案例》,作為發展電商的樣板提供給省內廣大企業學習和參考。二是知名電商平臺全面轉型升級。阿里村淘、郵樂購、京東、農商通等電商平臺進一步優化升級,如新建村淘網點升級為天貓優品,京東農村電商網點進一步整合優化,郵樂購全面提升服務功能。電商網點結合開展農特產品上行,與城鄉快遞物流發展、鄉村旅游等方面深度融合。三是電商網點建設入村到戶。如永州市共建成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19個,電商服務站累計2300個以上,其中農村電商服務站超1200個。2017年共新建村級電商服務站674個,新建農村電商網店2000個以上。

        2.2園區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電商基礎不斷夯實

        全省各地區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如岳陽電商產業園2017年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5.6億元,同比增長28%;園區內電商大樓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新增實體企業開展電子商務20家,同比增長22%,實現網絡零售額4.2億元,同比增長25%;園區內通過湖南省電子商務企業認定企業19家,電子商務及相關行業帶動新增就業創業500多人。

        2.3電商扶貧生態鏈逐步形成,貧困人口穩步增收

        優秀電商企業積極參與電商扶貧,電商精準扶貧取得新成效。電商平臺積極開展助農服務,幫助農戶銷售農特產品,通過溢出效應增加了貧困戶收入,形成了互助互利電商生態鏈條。

        在電商扶貧政策方面,2016年湖南制定下發《關于引導和促進電商扶貧的實施意見》《湖南省推進電商扶貧專項行動五年工作規劃》等文件,2017年出臺電商扶貧專項行動工作通知,系統推進全省電商扶貧工作。2016年湖南省商務廳安排電商扶貧專項資金4900萬元,同時爭取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中央財政資金1.05億元,2017年統籌4900萬元資金撥付給51個貧困縣。

        在電商扶貧的推動舉措方面,一是組織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和電商扶貧知識培訓,培養電商人才,普及電商應用。二是加強與省內外知名電商平臺之間的合作,構建縣域電商公共服務體系。三是探索電商扶貧服務體系落地運營模式,解決工業品下鄉難和產品質量保障問題。四是開展“電商扶貧特產專區”系列展銷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介湖南省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特產品。五是組建“一縣一品”產業扶貧電商聯盟,并對優秀電商扶貧企業給予支持。

        2.4“農產品上行”持續探索,區域電商生態圈加速形成

        一是“農產品上行”全面推進。全省大力推進“一縣一品”,重點指導貧困縣扶持1~2個適合做電商的特色產業。大力支持郵樂購、融e購建設,對農特產品進行整體品牌包裝、營銷推廣和交易服務,打造地方特色農特產品電商品牌,支持多種形式的農村電商入駐,及時解決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搭建各縣區交流發展農村電商經驗的統一平臺,以農村電商為突破口,以農產品上行為要旨,鼓勵縣區探索“小而美”農產品電商模式,打造優質農產品網銷品牌。二是各類線上線下活動打造農優特產電商品牌成效明顯。如江永香柚節、江華“直播香草源”“江華2017年原產地直播項目”、祁陽“姜·芋”文化節等活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雙牌縣“一品一縣”特色館數10種產品已成功上線,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開啟本地農特產品走出雙牌,走出湖南的局面。三是區域電商生態圈進一步形成,加速全面建設小康步伐。

        2.5電商園區集聚效應明顯

        目前,湖南建有長沙市以及岳陽電子商務產業園、益陽中南電子商務產業園等3個國家級電商示范基地,長沙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7個省級電商示范基地。通過大力推進電商園區、基地建設,不斷完善園區內電商企業發展的公共支撐服務體系,實現了企業發展各要素的聚集,推動了電商企業集群發展,園區內電商產業鏈逐步完善。如株洲醴陵電商產業園作為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項目,致力于為醴陵陶瓷產業、特色農產品提供電商咨詢、管理、服務、平臺對接、人才培養、快遞物流管理等服務的一家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建成后,客戶體驗和服務效率大幅改善,陶瓷、農產品的電商供應鏈進一步優化,同時構筑了完整的電商與物流協同發展的生態閉環,做到了各環節合理分工協作,共同運營發展的生態體系。

        2.6電商平臺建設卓有成效,電商體系不斷健全

        株洲“綠凈商城”“掌農”“三分田”“德源善購”等10多家電商服務平臺成效顯著。株洲本土電商平臺的發展,同時帶動了省市知名電商平臺與縣域平臺合作。2017年,蘇寧易購株洲館入駐商家26家,在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運營中店鋪在同類目商家中排名第10位,店鋪在同類目同層級商家中排名屬于第四層級排名第4位。

        常德市城區已建成武陵移動互聯網創業園、“國郵港”跨境電商創業孵化園、網商創業基地等電子商務園區(孵化基地),共入駐電商企業及創業團隊80余家。“供銷e家·智慧民生”已建成村級信息服務站1065個,鄉鎮物流配送中心129個,縣級運營中心14個。

        2.7跨境電子商務得到新發展

        目前湖南已制定了跨境電商百億項目行動方案,明確未來五年全省跨境電商的發展目標及工作路徑,形成了省、市、區三級聯動的政策支撐體系。目前,阿里巴巴一達通已入駐岳陽市經開區,建立并運營阿里巴巴跨境電商本地化服務中心,城陵磯綜合保稅區內投資建設的“國際商貿保稅物流中心項目”在2018年初開始運營;湖南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已與湖南省郵政速遞公司簽定該監管中心的運營合作協議。益陽竹木年出口額超過300萬美元的龍頭企業就有5家,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的交易額為1.5億元,大通湖大閘蟹已經開始銷往東南亞地區。

        2.8信息進村入戶作用得到發揮

        各市州結合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縣級電商服務中心、鄉鎮、村級綜合服務站,打通了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的網上渠道,特別是與人民銀行的金融扶貧站、助農取款點三站合一,完善其配套功能,為農民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網購網銷、金融服務、繳費、充值、訂票等一站式便民服務,方便了農民群眾。農村電商物流發展迅速,阿里巴巴菜鳥物流、郵政速遞物流等已經覆蓋到全市大部分農村,其服務范圍已經到達農戶。“四通一達”等快遞企業已基本在全市主要鄉鎮設點。“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通道正在不斷暢通。

        2.9電商人才培訓效果提升

        通過整合人社、教育等各類培訓資源,常態化開展電商培訓,充分調動農民、農業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主體內在的積極性,濃厚了發展電子商務的氛圍,提升了農村特別是貧困村電商人才的技能,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電子商務創業中來。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及電商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湖南加強縣域農村電商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了對電商人才的培養培訓力度。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省商務系統、涉農電商企業等舉辦各類農村電商培訓班500期以上,培訓農村電商從業人員超過35000人次,鞏固提升了電商從業人員技能。

        3湖南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3.1基礎設施落后,互聯網經營成本較高

        一是由于信息化建設滯后,存在網絡覆蓋面不全、信號差、網速低等問題,導致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如張家界市農村網民僅占全部網民的30%,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于城市34個百分點。二是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不健全,尤其是鄉鎮到村的倉儲設施缺乏和配送能力不足。在農產品進城方面,由于“小而散”的生產方式、農產品保質期短、生鮮品物流損耗大、包裝成本高等原因,網銷農產品綜合物流成本較高。在消費品下鄉方面,因農村人口居住較分散、配送量較少,導致單件商品物流成本較高。

        3.2互聯網經營意識不強,缺乏長期規劃

        一是少數縣區政府對農產品電子商務重視不夠,政府仍停留在張貼橫幅等低級宣傳層面,未深入研究、出臺適合本地電商發展的模式和政策。大多數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主動參與意識不強,未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對企業經營的巨大商機。個別縣區對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規劃和相關扶持政策不夠明晰,戰略性、全局性的引導及推進方向不夠明確,致使個別企業和電商平臺在經營思路上出現盲目投入,缺乏長期規劃。二是農產品防偽溯源建設缺乏政府支持難以深入推進。如部分縣區政府對于引導涉農企業入駐防偽溯源平臺給予一定的賦碼補貼,對接雖有成效,但是有些企業因為考慮入駐成本而主動性不強,參與度不高。

        3.3農業標準化體系不健全,市場競爭力不強

        主要表現在電商公共服務資源不完整,部分縣區還沒有建立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無法對接市級公共服務資源,難以為農產品上行提供系統規模的服務;農產品標準化體系不健全,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生產經營規模不大,從而造成農產品優質不優價、滯銷、甚至廉價出售狀況。造成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原因,一是產業化程度不高。以家庭為主的分散化生產經營模式,使得農產品的質量控制與電子商務所要求的標準化產品有很大差距。二是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農產品的品種類別較多,相應的標準不統一,客戶反映質量褒貶不一,信用度不高,競爭力不強。三是產業鏈建設滯后。大部分農村種植種養規模小,沒有經過分選、加工、包裝、倉儲、策劃營銷等環節,基本都是初級農產品,農產品附加值不高,無法發揮電子商務的效益優勢。

        3.4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需要培養和引進

        一是農村電商企業普遍人才缺乏。互聯網經濟發展所需的產品開發、網站建設、攝影美工、市場開拓、經濟管理等方面的電商人才,尤其是熟悉業內發展動態、具有先進發展理念和豐富電商實際操作經驗的高端專業人才稀缺。二是基層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知識結構更新換代慢,基層管理人員互聯網意識整體不強,實際管理能力與社會實際發展脫節。三是如何引進及留住農村電商人才。如據祁東縣調查,該縣培訓的大量電商專業人才大部分更愿意留在縣城和交通便捷經濟良好的鄉鎮,不愿駐村,尤其是到貧困村開設網店。其主要原因是這些人在村里居住時間不多,人脈資源少,加之村級生活基礎設施落后,業務量有限,收入不高。人才匱乏是制約電商企業發展的又一個重要“瓶頸”,存在“引不來”“留不住”的問題。

        3.5公共品牌建設和品牌推廣力度弱,亟待旗艦引領發展

        部分地區農產品企業網上營銷規模小,企業品牌宣傳意識弱、投入低,地方品牌多而不強,品牌推廣方式單一,直接影響到整個農產品網絡銷售的良性循環,缺乏有代表性的企業品牌支撐。同時由于缺少農產品電商龍頭企業帶動,沒有具備廣泛應用性的成功模式,輻射能力弱、資源利用率低,缺乏農產品品牌打造思路和能力,青年創業、企業轉型的試錯成本高。

        3.6標準化建設不健全,非標特色農產品QS認證難

        涉及農副產品的相關標準、信用等標準化建設不健全,如生產加工環節缺乏相關標準,農副產品品質參差不齊,不利于細分市場、科學定價,影響產品競爭力;“從田間到餐桌”的可追溯體系尚不完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難以得到充分保障。部分縣市區大多數網店、微店均在網上銷售紅薯干、橙子糖、蘿卜干、剁辣椒等該縣非標特色農產品,此類產品為純天然無污染手工制作,但因無QS認證,不少網店遭到惡意敲詐,少則損失上千元,嚴重的導致網店關閉。而非標特色農產品QS認證對生產、加工、倉儲等硬件要求比較高,小散戶無法完成認證,這已成為制約電商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7-8]。

        4推進湖南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4.1加快推進農產品上行

        首先是搞好產品梳理,推進農業企業觸電、農產品上行和防偽溯源體系建設。其次,在政府引導,以企業為主體,整合特色農產品小微企業或者專業合作社資源,以縣為單位成立農產品網銷公司負責本地區的農產品梳理、收集、設計、包裝,統一品牌,統一包裝上網銷售,開拓網上市場。第三,通過造節引流的方式引爆農產品銷售。鼓勵各縣區政府、大型電商平臺、縣級村淘運營中心與相關企業合作,打造品牌購物節,擴大優質農產品品牌的網絡知名度,吸引線上銷售流量。

        4.2培育農產品電商骨干企業和人才

        篩選經營模式完善、發展狀況良好、組織健全的農產品經營主體,作為重點扶持的骨干力量,通過引導和政策支持,打造成農產品電子商務龍頭企業,發揮其在網絡采購、營銷方面的帶動作用,運用電子商務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資源,帶動相關企業快速發展。組織學習省內外發展較快較好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典型,定期對領導層、管理層、電商平臺、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有針對性的分類培訓學習,提高大家的應用電子商務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4.3加強農村電子商務配套體系建設

        一方面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各縣區農業信息網絡設施。另一方面建設和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引進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好、輻射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以縣區為單位,建立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實現連鎖經營和直供配送;完善整合現有物流配送體系,特別是發揮郵政物流體系的優勢,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農產品上行成本。

        4.4進一步推進農業標準化和品牌建設

        要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網絡營銷標準化體系,加強農業生產技術規程,農產品保鮮、包裝、儲存、運輸、加工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在推進這項工作時應突出地方特色,加快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

        4.5加強電子商務進農村宣傳

        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微信、微博等媒體持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宣傳活動,讓廣大農民群眾了解農村電子商務,知道農村電子商務能夠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民收入。鼓勵在外青年返鄉創業,動員返鄉創業青年投身農村電商事業。

        第2篇:農業發展難點范文

        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龍頭企業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在支持農業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至2014年底,全縣共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9家,其中省級以上11家,市級48家。2014年,59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6.7億元,同比增長13.4%;實現利稅5.89億元,同比增長15.1%;出口創匯2.4億美元,同比增長21.7%,其中農產品出口創匯1.73億美元,同比增長27.3%。較好發揮了“三農”發展中的“龍頭”作用。

        1.1 持續培育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直面日趨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堅持多元投入,不斷增量擴能,促進了規模的擴大和產品的升級。2013年,全市59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貸款支持7.99億元;吸引民間資本投入1.15億元。59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中有13家新開工或續建項目;新上項目投資額4.1億元,項目涉糧食加工、林木加工、食品加工、養殖與加工、紡織品生產線技改、蔬菜種植與加工、中藥材種植與加工等諸多方面。安徽三泰面粉有限責任公司二期工程計劃日產600噸面粉加工生產線和日產100噸掛面生產線、中亞食品年產2000萬噸牛肉加工項目、太清紡織三萬錠棉紗生產線、自絡筒、梳棉兩車間技改項目等這些項目大多是在同行業中居于領先位置,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新的增長點。

        1.2 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市場化組織程度 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立足“面向市場、圍繞龍頭、依托項目”的思路,突出優質安全生產基地建設。2013年全縣59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擁有基地種養面積124.3萬畝,同比增加33.2萬畝,增長36.44%;畜禽養殖量536萬只(萬頭/萬羽),同比增加101萬只(萬頭/萬羽),增長18.8%;水產養殖基地3萬畝,同比增加0.1萬畝,增長3%。其中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面積達到76.2萬畝,同比增加3.3萬畝,增長4.3%。省級龍頭企業安徽三泰面粉有限公司多年來堅持優質高效生產基地建設20萬畝,安徽恒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土地流轉4000多畝作為基地建設。通過大力開展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生產模式得到較好運用,農業生產的市場化組織程度大大

        提高。

        1.3 帶動了農民就業和收入增長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依托生產基地建設,不斷拓展產品市場,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種植、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使龍頭帶基地的輻射范圍越來越大。2013年59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共帶動農戶36萬戶,同比增加2萬戶,增長5.8%;基地農戶從龍頭企業獲得收入8.9億元,農戶從事產業化經營增收總額2億元。

        1.4 增強了農產品的市場拓展和應對能力 各龍頭企業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狠抓內外兩個市場,提高了自身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實力。鵬宇中藥材、利民中藥材等企業在國際市場開拓中,主動提高市場定位,獲得國家出口企業備案資格,成為太和縣具有出口資格的企業。

        1.5 推進了美好鄉村建設的進一步深入 全縣龍頭企業立足農村、面向農業、服務農民,以結對幫扶為抓手,積極融入美好鄉村建設。

        2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1 龍頭企業實力和帶動能力有待加強 太和縣農業龍頭企業雖然在帶動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較大作用,但與農業產業化發達國家及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美國食品產業體系的產值構成中,農業生產占25%,加工占33%,而農產品營銷所占比例則達到42%,也就是說,深加工、精加工以及市場營銷所占產值比重遠遠要超過農業生產本身。從太和縣的實際情況看,59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中,大多數都是從事農產品加工企業,其中從事初加工的較多,而深加工、精加工企業較少,農業產業鏈條較短,農產品附加值不高。而且從農業龍頭企業實力來看,59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資信等級為AAA級的2家,占3.4%;AA級的20家,占33.8 %;A級的5家,占8.5%;3B+級的1家,占1.7%;B級的1家,占1.7%還有30家沒有取得資信等級。從銷售收入看,59家農業龍頭企業1億元以上的25家,占比42.44%。從帶動農戶戶數看,帶動農戶5000戶以上的20家,占比33.8%;帶動農戶1萬戶以上的僅15家,占比25.4%。

        2.2 龍頭企業科技創新水平有待提高 科技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源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更好發揮龍頭作用,必須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國際上一般認為,企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費用占銷售額的比重為2%,企業方可維持生存;而占到5%的企業才具有市場競爭力,所以發達國家的企業一般維持4%。6%的研發投入水平。而2008年,連云港市8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研發費用為8693.52萬元,與銷售收入的比例僅為1.06%。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科技研發費用為6764萬元,與銷售收入的比例為1.2%。甚至還有3家省級龍頭企業和13家市級龍頭企業2013年就沒有安排科技研發資金。一些龍頭企業由于科技研發跟不上,缺少精深加工的技術和設備,只能維持在低層次的農產品初加工層面上,加工層次低下,加工增值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很難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

        效益。

        2.3 龍頭企業融資渠道有待拓寬 由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絕大多數都屬于中小企業,除了一般中小企業所固有的風險外,還因農業生產的弱質性和高風險性,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比一般中小企業承擔著更大的市場風險。同時,由于農業龍頭企業面對的交易對象主要是信用和法律知識相對薄弱的農戶,使龍頭企業經常面臨著經營的不確定性。因此,金融機構在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信貸營銷方面顯得異常謹慎,致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整個農業生產一樣,融資渠道比一般中小企業還要狹窄得多

        3 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龍頭企業要做大做強,切實壯大自身實力和龍頭帶動能力 一是要牢固樹立市場意識。龍頭企業在深入加強市場調研的基礎上,了解市場需求,適時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抓好標準化生產,最大限度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項目,生產綠色產品、超市便捷產品和餐桌產品,向市場要效益,同時從農產品收購、儲存、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努力提高產品品質。二是要牢固樹立效率意識。龍頭企業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形式,提高企業農產品采購和產品營銷效率。三是要牢固樹立效益意識。龍頭企業要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努力提高自身信譽度,力爭取得更高層次的資信等級,贏得農戶、合作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各界的理解、支持、信任和合作,同時通過加強內部控制,開源節流,向管理要效益,不斷壯大龍頭企業自身實力和龍頭帶動能力。

        第3篇:農業發展難點范文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業推廣;信息采集

        一、農業科技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則

        農業推廣信息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現代化農業發展而及時掌握與農業相關的科技、銷售、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在農業科技信息采集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能動性及及時性原則

        對于農業推廣而言,應主動采集與農業發展相關的信息,同時還應及時將有用信息進行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和推廣。對于農業推廣技術人員而言,要有高度的信息意識以及對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和推廣能力。在農業推廣工作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精”,能夠及時掌握和推廣當地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熱點,推進當地農業發展。

        (二)真實性、有效性原則

        信息的根本屬性是真實性、有效性,對于農業科技信息而言,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直接關系到農業、農村、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采集信息的過程中,一定要把信息的含金量、實用性和可靠性作為首要考慮的要素。

        (三)實用性與效率性原則

        對于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而言,的各類科技信息應是當地或一定區域內關系到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的重點、難點和熱點信息。因此,農業科技信息的實用性非常重要,只有符合農業、農村、農民需求的信息才是有價值的信息。同時,信息后,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信息才是好的信息。

        (四)系統性與全面性原則

        對于農業科技信息而言,信息提供者在對信息采集、整理后,應對信息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加工,做到信息的來源、目的、意義、實施、效果和評估等方面的系統性分析和全面性分析,確保農業科技信息的價值。

        (五)規范性與計劃性原則

        對于農業科技信息的采集而言,不但要體現其價值性、科學性、真實性等方面的屬性,而且要考慮信息的積累與信息采集的規范性,通過對農業科技信息采集進行制度規范、完善管理,形成農業科技信息分類數據庫,作為農業、農村、農民決策的參考依據。同時,對于農業推廣服務、農業經濟管理部門還應制定農業科技信息采集的計劃,通過計劃促進信息采集的規范化、科學化管理。

        (六)預測性與動態性原則

        對于農業科技信息而言,在信息的采集過程中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對于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趨勢和需求具有一定的預測性,確保提供的信息有前瞻性和實用性。同時,對于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科技發展等領域動態變化進行掌握,確保信息的指導性作用。

        二、農業科技信息采集的程序

        在農業科技信息的采集方面應遵循一定的程序,確保農業科技信息采集的合規性、科學性。一般農業科技信息采集應按照確定采集目標、制定采集計劃、采集工作實施、采集效果評價進行。

        (一)確定采集目標

        1.確定信息服務的對象

        針對不同的目標群體提供的信息內容、層次、深度都應區別對待,對于不同區域的農業科技信息采集也應有所區別對待。

        2.確定信息收集的內容

        明確信息需求者后,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采集,使采集的信息內容真正為信息需求者服務。

        3.確定信息采集的范圍

        對于信息需求者進行需求分析后,應明確信息采集的范圍,這個范圍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采集,一是橫向采集,采集與信息需求者相同、相關或相類似的信息,進行橫向的比較研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二是縱向采集,對一定區域、空間、時間內的連續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和分析,進行數據比較研究,為信息需求者提供客觀、可靠、具有可參考性的信息。

        4.確定信息采集的數量

        根據信息需求者使用信息的目的確定信息采集的數量,如對于農業產量的分析,可以對近5a或10a的信息進行分析,而更長時間的信息受氣候環境、科技環境、勞動力環境變化的影響已不具有客觀的參考價值,因此,信息采集的數量應根據信息需求者和農業科技推廣的實際需要進行掌握。

        (二)制定采集計劃

        采集計劃是根據農業科技推廣的實際需要,在一定的時間節點內,進行的信息采集工作安排,對于信息采集計劃應做到規范、周密、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

        (三)采集工作的實施

        按照采集計劃進行有條不紊的工作,做到信息采集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

        (四)采集效果評價

        對于信息采集、后對當地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進行客觀分析、客觀評價,從而為今后的信息采集工作的質量、效率提供參考依據是信息采集的收尾工作。

        三、結語

        農業科技信息對于現代化農業有著巨大的幫助作用,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熟練掌握農業推廣信息采集技術,更好地服務現代化農業發展。

        作者:于恩晶 單位:大慶市大同區農業指導站

        參考文獻:

        [1]薛春茂.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4(5):228.

        第4篇:農業發展難點范文

        措施。

        關鍵詞:戰略管理會計;農業發展銀行;應用

        一、戰略管理會計的內涵

        戰略管理會計,是基于戰略管理的視角為企業的發展獲取持續的競爭優勢,滿足不同利益相關者的不同利益需求,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會計。在激烈的市場條件下,金融市場不斷深化改革。在銀行業中,我國農業發展銀行經營環境受到巨大的挑戰,面對內部的優勢與劣勢,結合外部的機會和挑戰,引入戰略管理會計是為科學管理提供戰略決策信息服務。與管理會計相比較,戰略管理會計注重農業發展銀行在市場競爭中的長遠發展能力、抵御風險的能力,注重農業發展銀行在經營中的穩定狀態與創新能力,通過持續的指導,實現農業發展的總體性目標。戰略管理會計,是銀行高層管理者為保證銀行的穩定與發展,通過對銀行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綜合研究,對銀行的所有經營業務進行長遠性和根本性的謀劃與指導。

        二、戰略管理會計在農業發展銀行應用現狀分析

        當前,中國的經濟進入"新常態",金融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銀行經營格局總體發生很大變化,行業間的競爭,經營格局的變化迫使農業發展銀行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其自身競爭力。市場競爭的不斷發展讓農業發展銀行認識到了提高戰略管理會計的重要性。目前,農業發展銀行尚未全面系統地推行戰略管理會計,主要是理論上的探索,并未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應用,可以說我國農業發展銀行對于戰略管理會計系統的應用處于初始

        階段。

        銀行競爭經營格局的明顯變化使得農業發展銀行必須加速探索出一套適應自身發展的經濟模式。因此,在新時期農業發展銀行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于經營績效的影響尤為明顯,合理運用自身資源,建立新的戰略管理會計系統,適應經濟轉型,靈活運用新技術,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力。

        三、戰略管理會計在農業發展銀行運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戰略管理會計在農業發展銀行的應用困難

        20世紀80年代,全球進入戰略制勝的時代。戰略管理會計,以一種全新的視野和理論方法,受到銀行業的青睞。作為傳統管理會計的變革與發展,戰略管理會計于20世紀90年代被引入中國,受到專家推崇,我國銀行業開始學習和應用。由于戰略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其理論的前沿性尚缺乏系統的指導思想與規范制度,再加上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特色政策,使得我國銀行業長期以來對其應用空間有限,導致戰略管理會計對銀行業的整體應用價值得不到彰顯。客觀上限制了戰略管理會計在農業發展銀行的應用推廣。

        (二)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銀行成本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銀行的發展要求。農業發展銀行從事的業務種類多而且程序復雜,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屬于一種無形的產品。因此在識別現有資源、分析資源變動原因,應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管理與核算,規劃成本作業等方面,存在實際的困難。人為的判斷和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收集和處理,具有主觀性,不能高效準確地獲得真實的相關數據信息。因此選取合適的成本動因就成為了分配間接費用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對占總成本比重較大的間接費用的分攤不合理,極有可能很大程度影響成本核算,無法反映銀行各部門的運營效率。為避免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費,所以選取數據要合理,過多或過少的數據都會對準確性造成重要影響,合理的數據有利于做出正確分析,有利于制定策略和相應的管理。

        (三)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

        農業發展銀行現行的績效考評制度與標準,在信息技術向大數據技術轉變的過程中,已經不能滿足銀行的戰略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效果。作為績效考核的指標,平衡計分卡在農業發展銀行的具體操作過程中,主要起到判斷銀行員工的作用,而對銀行整體業績的衡量缺乏戰略考核。這使得平衡計分卡的使用價值局限于普通員工層面,與銀行發展的使命、價值觀和愿景相分離。考核評價指標系統中,指標類別與指標選擇存在針對具體職位具體分析而設置說明書的情況,這使得指標設置數量過多、指標設置標準虛高、指標設置重點缺位,而對于銀行整體戰略性財務指標的實現沒有起到支持價值。評價考核指標的采用,對銀行短期利益的取得雖然效果顯著,卻缺乏長遠性。現有的評價體系短缺于考慮消費者的利益、短缺于考慮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的利益,缺乏對員工的長遠激勵機制,缺乏對消費者的可持續利益機制。

        四、改進措施

        (一)建設農業發展銀行的大數據平臺

        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已轉型升級為數據技術。農業發展銀行銀行需要基于戰略管理會計的眼光高度重視自身數據平臺的建設,以DT時代的思維積極參與大數據建設。順應信息技術到數據技術的變革,借助數據技術提升農業發展銀行的競爭優勢。

        (二)強化戰略管理會計理論研究

        進一步加強對戰略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尤其是在當前金融市場全面放開的競爭格局下,戰略管理會計理論的價值應在農業發展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中得到有力的發揮。可以考慮對農業發展銀行高層管理者進行培訓,以推動高層管理者對戰略管理會計的戰略重視。應用戰略管理會計對農業發展銀行的業績進行評估,結合各個部門自身的特點,明確戰略管理會計在各個部門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戰略管理會計并做出評價和總結。

        第5篇:農業發展難點范文

        。工作20年來,**始終牢記神圣使命,忘我工作,兢兢業業,不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農業發展,引領農民增收,在平凡的農技推廣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受到單位領導、同行同事和廣大農民朋友的交口稱贊。

        潛心試驗研究 促農業科技創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農業生產的推動力,是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支撐。作為一名農業科技人員,**深知一身過硬的業務本領,是今后自己開展一切工作的立足點。雖然自己是農業科班出身,可**卻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學習狀態,密切關注國內外農業科技發展動態,廣泛加強與科研院校的聯系與協作,全力開展農業試驗示范與科技攻關。 雖然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可收獲的喜悅讓**忘了這一切。如今這些試驗科研項目已經碩果累累,經專家鑒定,部分成果處于國內先進,或省內領先水平,或填補市內空白,有的至今仍在農業生產上發揮著主導作用,為我市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立足科技服務 助農民增產增收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來自農村,我是農民的兒子”。**對農民有著深刻的了解,有著 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始終認為:農民是農技人員的衣食父母,服務農民是農技推廣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是自己的天職。作為一名合格的農技干部就應該心里始終裝著農民,真心實意為農民辦實事,引領農民增收致富。

        20年來,**先后編寫各類技術材料達百余份,到基層進行技術培訓講座達150多場次,培訓農民1萬多人次,接受農民咨詢達5萬多人次。許多農民都親切地稱他為“泥腿子”專家,大家都喜歡和他一起相處,生產上一有什么困難都愿意打電話給他、或與他交流,而**也總是細致耐心的解答這些問題,直到農民弄懂滿意為止。創新服務機制 謀現代農業發展 **市在全省范

        圍內,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小市。因為耕地資源有限,一些大的農業研究項目很難落戶我市。如何利用手中僅有的資源,做出最大的效益,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始終是**思索的重點。蘇、浙等地區發展高效農業的典型,給了**深刻啟發,走發展高效農業的致富之路。

        有了前進的方向,**全身充滿了干勁。一方面,通過對全市各地的氣候、土壤、產業基礎和市場等因素的細致調查與分析,明確了高效農業的發展方向與重點;一方面,努力尋求培育發展載體,典型引路,加快構建高效農業發展機制。在他的精心指導下,如今,已建立了護河鎮園藝經果林、霍里蘇李葡萄、新臨農場和護河北圩綠色稻米等特色農業板塊,這些高效農業已經給當地的農民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此外,**還十分注重研究農業的重點難點問題,先后主持完成了“關于**市農業科技創新的調查研究”、“*

        *市農業循環經濟調查與戰略思考”、“**市高效規模農業(種植業)調查與分析”等多項調研課題,提出了許多觀點建議,對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具有較高的指導價值,受到領導的重視和肯定。

        第6篇:農業發展難點范文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農業發展、農村進步的根本動力。結合我市實際,探索建立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農業技術推廣體制、農村金融制度建設,破解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確保糧食安全,推動我市農業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的原則。圍繞農業、農村發展主題,對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業技術推廣體制、農村金融制度的難點問題先行開展改革實踐,要敢于突破既有條條框框的束縛,積極探索化解難題的有效途徑和辦法,研究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機制、新制度。

        二是堅持統籌兼顧、確保穩定的原則。要注重與全省“十二五”規劃和“經濟區”建設相銜接,與縣域經濟發展相適應,循序漸進,穩步實施,切實保障農民群眾利益,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二、試點范圍及任務

        (一)試點范圍

        全市所屬8個鄉(鎮)。

        (二)試點主要任務

        圍繞《省人是政府關于建立松嫩、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決定》明確的改革創新任務,在以下兩個方面開展改革探索:

        1、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完成縣鄉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加強試驗區內公益性推廣機構的能力建設與條件建設,探索實踐農技推廣有效形式。建立職能明確、體制順暢、布局優化、運轉協調的多元化基層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廣體系,提高發展現代農業的支撐能力。

        此項工作由市農業局牽頭,市水務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配合推進。

        2、創新農村金融制度,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進農村金融制度創新、機構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增加為農業和農民服務的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建立健全適應農村發展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形成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并存發展,其他銀行積極參與的農村金融市場新格局,提升我市農村金融機構整體服務水平。

        此項工作由市金融辦牽頭,人民銀行市支行、市發展和革改局配合推進。

        三、實施步驟

        (一)試點實施階段(2011年6月-12月)

        組織各鄉(鎮)認真學習領會《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松嫩,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決定》精神,啟動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農村金融制度創新試點工作。試點單位成立相應機構、制度,確立試點村屯、農戶,并做好重點農戶輔導。同時,加強對改革試驗的業務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試點過程中的問題。組織專家咨詢組開展政策咨詢服務,引導改革試點工作有序開展。各鄉(鎮)要集中力量按照試點實施方案抓好組織實施,按時上報工作進展情況,積累總結試點經驗。

        (二)試點總結階段(2012年1月一3月)

        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認真分析總結試點工作,梳理有益經驗、找出存在問題,提出推進試驗區建設的措施建議,為下一步開展改革試驗區建設的總體設計等基礎性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為將兩大改革試驗區上升為國家試驗區奠定基礎。

        四、具體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我市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松嫩、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市項目區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重大問題的協調推進工作,審定專項改革方案。

        (二)建立協調推進機制

        建正在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抓好改革試點工作的統籌協調。根據工作需要,共同分析情況,研究解共試點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及時向市政府報告改革試驗的進展情況。各鄉鎮也要建立相應的推進工作機制,具體組織開展好試點工作。

        第7篇:農業發展難點范文

        [關鍵詞] 生物技術 農業 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 S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6)08-0068-0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技術逐漸得到人們重視,并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傳統的嫁接技術到雜交技術再到基因工程,每一次生物技術向前推進,都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甚至美國政府將生物技術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點,進行重點發展。生物技術立足于現代高端科技,從細胞層次進行開發和研究,可以從本質上改變人們的生活,實現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1 生物技術在農業方面的發展現狀

        生物技術是基于遺傳學、生物學、細胞學等近現代高端技術發展起來的,具有科學性、根本性、長久性,對增加農業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根據生物技術中基因工程的研究,培育出了抗倒伏、抗病害等特點的玉米、棉花、小麥種子,減少了這些農作物植株生長初期的死亡情況;將煙草花葉病毒基因轉入煙草、黃瓜等作物中,得到了抗病蟲的優良品種,增加了作物產量。從總體上看,生物技術已經悄無聲息地進入了農業生產中,在育種、施肥、催熟等多個方面表現出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本文從生物技術的角度提出了農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2 生物技術運用到農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2.1 加速培育優良品種,提高農業總體產量

        我國農業品種更新換代的速度雖然快,但制種方式、技術跨越并不大。根據調查發現,大田種植使用的包衣種子前后3年保持在一個水平中,并不能根據農業的現實需求進行及時改進,進而影響到大田農作物的產量。基于基因工程、轉基因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型生物技術還需要在農作物抗病、抗倒伏、抗旱三個特性中投入研究,不斷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吸收氮磷鉀的能力,加快植株對營養成分的吸收。例如:小麥的產量由250公斤不斷增產到600公斤左右后趨于穩定。研究人員應根據小麥氨基酸組合以及排列順序,近一步優化小麥品種,使其在合理地管理下可以增加100公斤的產量。優化農作物品種是提高農業產量的重要一步,是農業發展的良好基礎。

        2.2 加強對植物細胞的研究深度,減少農業成本

        植物細胞工程是基于傳統嫁接技術發展而來的。為了得到良好的種苗需要進行多次雜交和自交,確保品種純正,基因表達趨于穩定狀態。在農作物中小麥、玉米和水稻的細胞培養是最有難度的;西瓜、草莓等水果難點次之;果樹、林木和花卉是最簡單的。研究者應該通過細胞融合、細胞培養、無性繁殖等手段,不斷擴展植株優良品種的個數,增強植株的代謝功能,將營養成分源源不斷的輸送到農作物的使用部分,加大農作物的生產效益。植物細胞培養和研究將從植株性狀層面進行植物基因的改造和研究,更加適合農業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員應將這種技術進行完善,降低制作成本,投入到實際生產中,為農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3 利用胚胎技術改良牲畜品種

        胚胎技術是提高牲畜繁殖速度、肉制品質量的重要措施。在畜牧業中需要將試管技術和單克隆抗體技術聯合起來,既增加牲畜的繁殖效率,又提高牲畜的抵抗力,減少疾病和死亡。目前,牲畜試管技術已經得到了使用和推廣,羊、豬、牛等牲畜的繁殖速度得到明顯提升,大大增加了農戶的經濟效益。但是,單克隆抗體技術以及新型的品種改良技術不夠成熟,應用不夠廣泛,大部分地區仍采用有性繁殖的傳統方式進行生產。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人員還需要在改良牲畜品種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和關注度,給畜牧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此外,政府部門需要向畜牧業進行一定的資金補助,讓農業接受新科技、新思想,讓研究發展的阻力達到最小的程度。

        2.4 加快農業“變廢為寶”步伐,促進農業資源的整合

        生物技術還具有“變廢為寶”,將農業副產品資源化的功能。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很多地區都采用發酵設備進行供熱發電,不僅做到了廢物利用,還做到了廢物利用,保護環境。發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產生氨氣的原理,通過燃燒氨氣獲得能源。這種方式造價比較低,適合小家小戶獨立使用,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因此,“變廢為寶”的產業化管理是加快農業發展的又一關鍵性問題。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者應看到農業廢棄物的使用現狀,找到廢物資源利用的突破口,不斷擴大生物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影響力,進行系統化梳理,促進農業資源的整合。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保護農村環境,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目的。

        結語

        生物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對農業的發展和社會穩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世界各國發展生物技術的時期,我國也應跟上時代的步伐,擴大自身的生物技術優勢,將技術帶入農村、帶入大田,切實性地促進農業發展。總之,生物技術在農業方面還有發展空間,值得研究人員進行深層次挖掘。

        參考文獻

        [1]張麗雙.淺議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與應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1(11).

        第8篇:農業發展難點范文

        截至2011年底,全市休閑旅游經營主體個數達207家,其中農家樂55家,休閑農莊140家,休閑農業園區10個,民俗村3個;資產總額達9.3億元,經營面積達12萬畝,農民就業人數3000余人,帶動農戶9000戶,農副產品銷售收入1.1億元,上繳稅金3000多萬元;擁有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個(神農莊園有限公司、圣德泉親水度假花園有限公司),國家級休閑旅游農業五星級企業2個(神農莊園有限公司、炮臺山體育公園),國家級休閑旅游農業四星級企業1個(銘山綠洲生態園旅游有限公司),省五星級休閑旅游農業企業2個(神農莊園有限公司和炮臺山體育公園),省四星級休閑旅游農業企業2個(圣德泉親水度假花園有限公司和銘山綠洲有限公司),省三星級休閑旅游農業企業3個(豐滿區亞東度假旅游山莊、蛟河市松花湖漁業有限公司和舒蘭市山水泉度假山莊)。

        休閑旅游農業是吉林市農業農村八項重點工作之一,吉林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休閑旅游農業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環境保護和村容村貌治理,有利于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增收,是推動現代農業和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途徑。為把這一新興產業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吉林市按照“生態、休閑、度假”的理念,全面提升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工作管理水平,在全省率先打造具有東北特色的休閑旅游農業示范區。

        一是突出抓好發展規劃。吉林市委、市政府在做好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緊緊把握市場需求,結合全市農業發展實際和區域特點,著力打造豐滿區和蛟河市2個具有吉林特色的休閑旅游示范縣,松花湖旅游區等3個休閑旅游示范區,神農莊園有限責任公司等10個三星級以上休閑旅游農業示范企業,充分發揮長吉圖旅游發展戰略兩條精品旅游線路中吉林市的率先示范作用。

        二是突出抓好政策環境。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解決影響休閑旅游農業發展的難點、熱點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結合實際切實解決影響休閑農業發展的用地、用水、用電等問題,為全市大力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是突出抓好精品推介。市委、市政府積極培育休閑旅游農業新亮點,實現資源文化優勢向產業經濟優勢的轉變。按照農業部“研討理論、展示成果、推動產業”的總體要求,積極組織三星級以上的休閑旅游農業企業參加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大賽,開展休閑農業創意精品投資貿易對接活動,利用各種展會積極推介享有世界四大奇觀之一霧凇景觀的魅力北方城市——吉林市,將“吃、住、行、玩、看、買”北方特點的休閑旅游農業企業呈現于國人面前。

        四是突出抓好先進示范。市委、市政府按照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的要求,認真組織豐滿區和蛟河市參加全國休閑旅游農業示范縣申報工作,積極參加農業部休閑旅游農業示范點創建及十大魅力鄉村推薦活動,力爭豐滿區和蛟河市2個縣(市)被評為全國休閑旅游農業示范縣,盛鑫莊園旅游有限責任公司、松花湖漁業有限責任公司、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朱雀山國家森林公園4個單位被評為示范點,圣德泉親水度假花園、盛鑫莊園旅游有限責任公司、亞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松花湖漁業有限責任公司、舒蘭市山水泉度假村有限公司等5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星級企業。

        第9篇:農業發展難點范文

        【關鍵詞】農業經濟 增長方式 轉變對策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關乎到社會的穩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生產力有了很大的進展,農村經濟越來越繁榮。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存在,我國農業經濟的基礎還不是特別牢靠,屬于弱質農業。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既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點,又是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難點。要實現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切實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把粗放型模式轉向集約型模式,使得勞動密集型向技術、資金密集型轉變。

        一、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難點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農業經濟增長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但是要實現根本轉變,還存在很多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業勞動力素質不高

        在我國農業生產力中,勞動者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對于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起著很大的決定作用。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農村教育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縱觀我國農村勞動人口,可以看出其文化水平還不是特別高。而且在近年來,城鎮化進程在逐漸加快,工業化發展態勢驚人,農村中具備一些文化和生產技術的青壯年勞動力紛紛選擇外出打工,滯留的都是一些老人、婦女和兒童。這就導致了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的文化層次更低,加上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嚴重不足,這種形勢下保證基本的農業簡單再生產都成了問題,農業的集約化經營更是無從談起。

        (二)農業科技人才嚴重匱乏

        要進一步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就要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而這項戰略實施的關鍵在于需要一批科技人才。要推廣和轉化農業科技人才,普及農業知識,都需要比較多的科學技術人才隊伍。農村的發展急需一批農業科技人才,但是,現實情況卻不盡人意。由于農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比較差,經濟待遇不高,一部分在農村工作的科學技術人員不能安心留在農村開展工作,一些掌握農業科技知識的人才不愿意回去農村工作,農科院培養出來的只是分支也不愿意去農村就業,這樣的狀況勢必會影響科教興農戰略的實施,進而影響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三)農業投入嚴重不足

        要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需要強大的財政支持,由于農村地區比較貧困,國家在農村的財政投入也比較少,導致農業方面的投入存在嚴重的不足。我國在農業科研推廣方面的經費遠低于發達國家。就國家財政支農資金來看,國家的支農財政是增長態勢,但是相對量方面確實不斷下降的。站在金融支農的角度來看,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發展,一些國有銀行逐漸退出農村市場,而信用社等機構又難以滿足農民貸款的需求,這些都會影響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對策

        (一)提高勞動者文化科技水平

        首先,要全面抓好九年義務教育,提高農村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避免新的文盲出現。對于農村的一些普通初中或者高中,可以實施“3+1”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選修一些農業科技課程,提高新時代農民的科技水平。其次,可以通過辦理夜校或者在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等形式,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術知識水平。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培養農民的現代觀念,提高他們的文明行為方式,對他們進行知識素養教育。電視是比較受村民歡迎的媒介之一,可以利用電視媒體等渠道來進行村民的科技知識的宣傳教育。再次,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政策來增加農民收入,積極鼓勵農民創業,為創業提供政策支持,讓青壯年農民安心在農村致富,為新農村建設做貢獻。

        (二)加大農業的科技支撐

        要緊緊圍繞提高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強化農業基礎研究,不斷加強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建設,建造高水平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示范的平臺,強化農業科技成果的不斷轉化,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支持力度,促使科技成果盡快的轉化為生產力,加大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可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農業創新體系。充分調動科研機構、農業推廣機構以及大學等研究人員的積極性,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地方政府部門要做好高校跟當地農村的溝通和橋梁作用,發揮高等院校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積極與農村進行互動,從而實現高校研究與農村發展的雙贏局面。要積極貫徹科技下鄉活動精神,鼓勵科技人員下鄉進行科學技術知識的宣傳,切實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此外,還要建立暢通的人才流動渠道,積極鼓勵那些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

        (三)增加農業方面的投入

        首先,要加大政府部門對農業的投入力度。要逐步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增加財政對于農業的投入規模,對于農業科技轉化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財政支持,通過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配合行政手段,確保地方政府把款項用在農業問題上。再次,要簡化農民貸款以及涉農企業貸款的程序。中國農業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等機構要逐步擴大農業貸款的份額,對于那部分用在信貸方面的資金要優先用于農業投入。與此同時,還要不斷的降低農業貸款的利息,鼓勵農民合理利用信貸,積極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再次,要積極引起企業投資農業生產。要為企業投資創造比較好的社會經濟環境,鼓勵、支持企業到農村地區創業,引導農村個體戶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最后,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積極引導一些農村特色產業,讓他們做大做精,在農戶比較分散的狀況下,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等市場主體,建立健全農業服務體系。

        三、結論

        綜上所述,要加快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打牢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必須要建立科學發展觀,不斷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勞動者文化科技水平,不斷加大農業的科技支撐,增加農業方面的投入,用現代化的農業逐步取代傳統農業,從而實現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字幕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 日本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