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范文

        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

        第1篇: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社會融資規模;區域經濟發展;可適性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16)09-0029-08

        一、引言

        作為衡量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融資支持的重要指標,社會融資規模是我國金融宏觀調控的重要中間目標,兼具總量和結構兩方面信息,不僅能反映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還能反映資金的流向和結構,是我國貨幣政策和金融宏觀調控的重大探索和創新。目前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已成為區域經濟分析和宏觀調控的重要指標,在分析地區社會融資狀況、正確反映地區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于各地區融資結構、區域經濟特點不同,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如何、融資規模保持什么水平對經濟發展最有利,以及什么樣的融資結構更合理等問題都直接影響社會融資規模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研究意義。

        二、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綜述

        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概念,目前專門針對社會融資規模與實體經濟相關性的研究較少,主要是通過實證分析的方式對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進行多角度論證。

        (一)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

        目前多數研究認為,社會融資規模與我國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社會融資規模是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的一項良好指標。如盛松成(2012、2013)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證實了社會融資規模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的總量指標,并且我國貨幣政策能有效影響社會融資規模,社會融資規模對經濟增長、投資消費等實體經濟指標有較大影響。劉業明等(2014)通過實證研究認為,社會融資規模的變動與經濟發展相互影響,且各構成指標也會受經濟發展和監管等方面的影響,即社會融資規模總指標及各分指標是經濟發展狀況的金融表現。

        (二)社會融資規模構成要素與經濟發展

        多位學者通過實證方式對社會融資規模及其構成要素與經濟增長、物價水平、投資消費、房地產價格、產業升級等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了研究。如陳素(2014)通過實證分析了社會融資規模各組成部分與相關經濟指標的關系,探究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路徑。盛朝輝(2015)通過實證分析,認為社會融資規模與地方經濟增長存在協同一致性,社會融資規模對同一區域經濟體中不同個體的影響程度不同。相對于GDP、CPI、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而言,社會融資規模與固定資產投資的關系更為緊密,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明顯較高,固定資產投資對社會融資規模的脈沖效應較為明顯,且傳導時滯較短。周宗安、王顯暉(2014)研究認為,就長期而言,社會融資規模及其分量都會對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產生正向影響,并且直接融資量和銀行表外業務融資量產生的正向影響要高于總的社會融資量和傳統信貸融資量產生的影響。短期而言,社會融資規模及其分量對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影響整體不是很明顯。

        (三)社會融資規模與區域經濟

        胡振、李娜(2015)研究認為,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融資的區域平衡性增強;二是融資的集中度呈下降趨勢;三是區域融資結構存在差異,中西部地區對人民幣貸款依賴程度高于東部地區,東部地區直接融資比例較高。社會融資規模與主要經濟指標的相關系數均高于人民幣貸款。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課題組(2014)以江西省為例,通過構建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了社會融資規模與地區宏觀經濟指標的互動關系,并利用閥值回歸模型對江西省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效應關系進行了分析。

        以上文獻從不同角度研究了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表明社會融資規??梢暂^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的關系以及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力度??紤]到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四省經濟、信貸規模較大,經濟金融發展既有相似也存在一定差別,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以四省作為區域樣本,通過實證及比較分析對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總量的可適性進行探討,探究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的合理匹配區間,以對經濟發展起到最優促進作用,并提出促進社會融資規模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三、社會融資規模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面板模型分析

        (一)變量及樣本選取

        為全面、動態地反映社會融資規模變化態勢,分析比較不同區域間社會融資規模及其結構指標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區域差異性,本文以全國、山東、江蘇、浙江和廣東四省作為樣本,選取融資類和經濟類共8個指標作為樣本數據,分析研究社會融資規模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其中,融資類指標包括社會融資規模(RZGM)及其結構指標新增人民幣貸款(LOAN)、表外融資(BWRZ)①、直接融資(ZJRZ)②;經濟類指標包含地區生產總值(GDP)、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INV)、進出口總額(INTR)、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CONS)。樣本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和萬得數據庫,時間段為2006―2015年季度數據。為消除樣本數據的季節性波動和異方差性,在實證分析之前先對樣本數據進行季節性調整和取對數處理。

        (二)各指標相關性分析

        本部分通過對融資類和經濟類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初步判斷兩類指標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結果顯示:全國及魯、江、浙、粵四省融資類指標與經濟類指標之間均存在較強的線性相關關系。其中,全國社會融資規模與GDP、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線性相關系數均高于0.7,表明社會融資規模與主要經濟發展類指標的線性相關關系較強。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四省社會融資規模與GDP、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線性相關系數均高于0.6。

        (三)序列平穩性檢驗和格蘭杰因果分析

        1. 平穩性檢驗。對避免偽回歸對數據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所有變量都是一階單整的,可使用協整檢驗方法進一步研究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2. 協整檢驗。該部分通過協整檢驗判定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關系。檢驗結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所選取的全國及省際樣本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指標的面板數據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同時,社會融資規模內部結構中的新增人民幣貸款、表外融資和直接融資與經濟發展類指標之間也存在協整關系。

        3. 格蘭杰因果分析。面板協整檢驗結果證明了指標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但這種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進行驗證。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表明(見表1):

        (1)社會融資規模與GDP、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互為格蘭杰原因,相互產生影響;進出口總額是社會融資規模的單向格蘭杰原因,說明進出口對社會融資規模的影響要大于社會融資規模對它的影響;社會融資規模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格蘭杰原因,說明社會融資規模的增加將更顯著地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加。新增人民幣貸款對主要經濟類指標的影響與社會融資規模類似。

        (2)表外融資對主要經濟指標影響明顯,表外融資與GDP、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進出口總額均互為格蘭杰原因。

        (3)直接融資與GDP、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互為格蘭杰原因,互相產生影響,進出口總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會影響直接融資。

        (四)面板數據建模及結果分析

        1. 社會融資規模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面板模型分析。首先通過Hausman檢驗確定模型類型,Hausman Test統計量(W)是168.8266,顯著性檢驗的P值是0.00,因此拒絕模型是隨機效應模型的原假設,可以將模型設置為固定效應模型。由于固定效應模型分變系數模型、固定影響模型和不變參數模型三種不同形式,因此需要進一步通過F檢驗確定模型的具體形式。

        由檢驗結果可見(見表2),該模型的可決系數[R2]為0.9921,F檢驗統計量值為920.67,數值足夠大,并且F檢驗的P值為0,因此該模型通過了檢驗,說明適合建立變系數模型。結果表明:

        (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增長是促進全國及山東、江蘇、浙江和廣東四省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指標,其回歸系數明顯高于其他指標;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環境的差異性,其指標系數大小各有差異。

        (2)社會融資規模對全國及山東、江蘇、浙江和廣東四省經濟發展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作用大小存在差異。山東?。?.1279)、浙江省(0.1276)的社會融資規模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均低于全國水平(0.1617),江蘇(0.4581)、廣東省(0.1855)社會融資規模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顯著高于全國水平,表明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對地區經濟發展的促進水平較低,與其他省份還有一定差距,需進一步優化結構,充分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3)山東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其次是進出口總額,再次是社會融資規模,最后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社會融資規模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處于較弱的地位,表明山東省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作用存在不足。

        2. 社會融資規模內部融資結構與經濟發展關系的面板模型分析。建立社會融資規模內部結構變量與經濟增長變量的面板模型,分析不同融資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

        由結果可見(見表3),該模型檢驗的調整可決系數為0.9939,F檢驗統計量值為7420.73,數值足夠大,并且F檢驗的P值為0,因此該模型通過了檢驗,說明適合建立變系數模型。結果表明:

        (1)新增人民幣貸款對各地經濟發展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但影響程度不同。山東省人民幣貸款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1511),這主要是由于近年來山東省表外融資、直接融資對貸款的替代作用更為顯著。

        (2)表外融資對不同地區的影響作用不同,剔除檢驗在5%置信水平下不夠顯著的全國和浙江省數據看,山東和廣東省的表外融資對經濟發展呈現抑制作用。部分表外業務的發展主要是為了規避表內信貸控制和監管要求,造成了資金空轉,不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并且還會增加金融風險,甚至產生抑制作用。

        (3)直接融資對不同地區的影響存在差異。山東省直接融資對經濟的貢獻度最低(0.0655),浙江省最高(0.1569),這與山東省整體金融體系不完善、債券和股票市場不健全有關。

        四、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與全國及江、浙、粵的比較分析

        上述實證分析證實了社會融資規模及其結構指標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不同區域間社會融資規模及其內部結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存在差異性。為進一步探尋差異性的原因,對各省社會融資規模進行比較,分析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在總量及結構上存在的問題。

        (一)總量特點及比較

        1. 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較快,年均增速高于人民幣貸款。2006―2015年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從2882.4億元增長至7599.7億元,總體呈現較快擴張趨勢,年均增長11.4%,較人民幣貸款高2.5個百分點,但較GDP增速低0.98個百分點。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占GDP的比重從2006年的13.1%增長到2009年的最高值25.6%,又逐漸降低到2015年的12.1%,其中2009―2013年除2011年外,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占GDP的比重持續穩定在18%以上,表明金融支持經濟增長力度持續較強(見圖1)。

        圖1:2006年以來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及與GDP的比率

        單位:億元、%

        2. 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年均增速低于全國,在四省中排名第三。2006―2015年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年均增長11.37%,低于全國3.86個百分點,四省年均增速均低于全國③。四省中,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年均增速排名第三,較江蘇和廣東分別低1.33和3.67個百分點,較浙江高8.89個百分點,表明近幾年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在全國主要發達省份中發展較慢;在總量上一直低于江蘇、廣東,自2012年開始高于浙江,表明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在總量上仍有較大發展空間(見表4)。

        3. 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及經濟發展的匹配性低于江、浙、粵三省。從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與山東省在全國經濟地位的匹配性來看,2006年以來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在全國占比均低于GDP在全國的占比,其中,2007年和2015年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4.10%和4.97%,低于同期山東省GDP在全國的占比(分別為9.69%和9.31%)5.59和4.34個百分點,兩者差距相對較大。與其他省份比較,浙江省2006―2011年社會融資規模全國占比持續高于GDP全國占比,江蘇、廣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全國占比雖低于GDP全國占比,但差距比山東省要小。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占GDP的比重持續低于全國及江、浙、粵三省,說明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發展水平與其自身經濟發展程度的匹配性較低,社會融資規模還有較大發展空間(見表5)。

        (二)融資結構特點及比較

        1. 表內融資占比呈下降趨勢,自2012開始占比持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6―2015年,山東省表內融資(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年均增速為7.99%,低于社會融資規模年均增速3.38個百分點,表內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從88.43%下降到67%,這與全國的發展趨勢基本一致。自2012年開始,山東省表內貸款占比持續低于全國水平。與江蘇、浙江、廣東相比,自2008年開始,山東省表內貸款占比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2015年占比為67%,在四省中排名第三,僅比廣東省高0.15個百分點(見圖2)。

        2. 表外業務自2008年開始明顯擴張,2014年下半年開始持續萎縮。山東省表外融資占比自2008年開始持續處于較高水平,2008―2013年占比持續高于全國,在四省中排名第一。受監管政策和需求因素影響,2014年下半年開始山東省表外融資持續萎縮。2015年,山東省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融資規模僅160.2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的2.11%,較2013年下降37.56個百分點,分別低于全國及廣東省占比1.67和4.35個百分點,但仍比江蘇和浙江高7.10和15.13個百分點(見圖3)。

        3. 直接融資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占比首次超過全國水平。2015年,山東省企業債券凈融資和股票融資合計增加1983.4 億元,是2006年的11.7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為26.10%,較2006年提高20.21個百分點。從增速看,2006―2015年山東年均增速31.4%,雖比全國和廣東高3.1和1.68個百分點,但比江蘇和浙江低18.7和6.7個百分點。從占比看,山東省直接融資占比處于較低水平,2006―2013年占比持續低于全國,在四省中,2008―2011年排名一直為第四,2012年起山東省直接融資增長較快,2012―2015年在四省中排名均為第三。2014年山東省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首次超過全國水平,2015年山東省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達到26.10%,高于全國、廣東占比2.66和3.47個百分點,雖仍低于江蘇、浙江1.33和6.06個百分點,但與江蘇的差距較2014年縮小0.67個百分點(見圖4)。

        4. 其他融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占比高于全國水平。投資性房地產、保險公司賠償、小貸公司貸款等其他融資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達到364.0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為4.79%。從增速看,2006―2015年,山東省其他融資平均發展速度低于全國3.2個百分點,分別比江蘇、浙江和廣東高4.0、3.4和0.1個百分點。從占比看,山東省其他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僅在2013年低于全國,但在四省中,2008―2014年排名持續較低, 2015年占比迅速提高,在四省中位居第一(見圖5)。

        綜合以上分析,2006―2015年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發展較快,融資結構不斷完善優化,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但與全國及江、浙、粵三省相比,受經濟發展水平及產業結構差異等因素影響,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在總量及結構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與全國及江、浙、粵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門限效應分析

        前文的實證分析表明,社會融資規模對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目前山東的促進作用僅高于浙江,弱于全國、江蘇和廣東;比較分析表明,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及經濟發展的匹配性低于江、浙、粵三省,在融資總量及結構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與其他省存在差距。因此,要充分發揮社會融資規模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需進一步研究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的可適性,即探究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的合理匹配區間,而門限效應模型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一)門限效應檢驗

        本部分采取自抽樣法來模擬F統計量的漸近分布及其臨界值(運算重復1000次),檢驗門限效應是否存在,檢驗結果見表6。

        從結果可見,單、雙門限檢驗均在5%置信水平下顯著,單、雙門限檢驗最小殘差平方和分別為13.6036和12.3618。可見,雙門限檢驗的結果要明顯優于單門限檢驗。這表明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雙門限,門限值分別為:[θ1=0.1729], [θ2=0.2684](見表7)。

        (二)門限回歸估計

        根據已經估算出的門限值,對回歸方程進行參數回歸,得出雙門限模型參數(見表8)。

        注:TSF為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占GDP比重。

        當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占GDP的比重低于17.29%時,經濟發展系數為-1.8468,說明社會融資規模占GDP比重低于一定值,社會融資規模將對經濟發展產生抑制作用。這主要是由于金融部門對資本的有效配置作用需要積累到一定水平后才能發揮出來,金融發展水平過低對實體經濟難以發揮資本溢出效應。當社會融資規模占GDP的比例處于17.29%―26.84%之間時,經濟發展系數為4.7163,此時社會融資規模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發展。當社會融資規模占GDP比重超過26.84%時,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逐漸減弱。此時經濟發展系數下降為0.9241,說明社會融資規模高于一定值時,也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因為此時可能導致資本“脫實向虛”,凸顯金融資本的逐利性。

        綜上所述,只有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在契合度較高的可適區間,才能有效促進經濟發展,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理解的,隨著社會融資規模的不斷提高必然會促進經濟發展。為更好地發揮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對經濟發展的有效促進作用,保持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的均衡性,應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占GDP的比重處于可適區間內。

        六、結論及政策建議

        近年來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持續較快增長,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與經濟發展的可適區間相比仍有較大發展空間,融資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

        (一)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提高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的可適性

        前文實證分析表明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正向促進作用,要充分發揮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需保持其合理增長,即社會融資規模與山東省GDP的比重在(17.29%,26.84%)的取值區間時,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最有效。目前,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占GDP的比重相對仍較低,僅在2009―2012年間超過17.29%。這表明山東省社會融資規模在總量上還未達到經濟發展所需的最優水平。目前山東省經濟發展進入三期疊加的新常態,經濟增長更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應進一步加大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力度,提高社會融資規模與經濟發展的可適性。

        (二)進一步優化社會融資規模結構,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山東省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占比相對較小。從間接融資看,山東省表內融資增長平穩,表外融資占比高且波動大,這不僅會增加金融風險,也不利于實體經濟平穩發展;直接融資占比較低,在四省中排名相對落后。山東省在保持社會融資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優化融資結構,努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構建多元化融資體系。一是優化直接融資環境,優化資本市場,充分建立并利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企業構建良好的資源配置平臺;二是加大創新,著力發展企業債券融資市場,豐富企業融資市場的產品結構,推動企業債券融資能力的提升。

        (三)加強金融風險監測,促進金融有效支持經濟發展

        社會融資規模統計監測對防范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社會融資規模結構的變化,構建完善的風險監測框架對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十分重要。近年來,受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表內貸款不能完全滿足企業融資需求等因素影響,山東省表外業務總量快速擴張,但2014年以來受國家先后出臺的監管政策持續影響和實體經濟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影響,山東省表外融資業務總量開始明顯收縮,這種表外融資較大的波動,使得實體經濟融資缺乏穩定性,信貸風險增加。要加強對金融機構表外業務風險監測,及時預警各融資領域可能出現的風險,加強金融系統自身建設,規范金融秩序,確保金融風險得到及時有效的化解。

        (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增強融資承載能力

        實體經濟是融資的承載主體,經濟結構決定融資需求總量和資金配置效率。與江、浙、粵等發達省份相比,山東省經濟結構仍偏重工業,基礎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業占比偏高,行業結構性問題仍較突出,經濟“轉調”任重道遠,應更加注重通過強化供給側改革來聚集經濟增長的動力。一方面要不斷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立足于山東省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工業基礎,發掘工業制造業領域內傳統優勢產業的潛能,通過加快促進其轉型升級,實現地區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加快淘汰僵尸企業,有效化解過剩產能,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要素生產率。

        注:

        ①表外融資是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的總和。

        ②直接融資是企業債券凈融資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的總和。

        ③全國及四省社會融資規模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行網站及四省共享交流數據。

        參考文獻:

        [1]盛松成.社會融資規模與貨幣政策傳導[J].金融研究,2012,(10).

        [2]盛松成.社會融資規模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的總量指標[J].調查統計專項研究,2013,(29).

        [3]郭麗虹,張祥建,徐龍炳.社會融資規模和融資結構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4,(6).

        [4]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課題組.江西省社會融資規模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可適性研究[J].區域經濟,2014,(4).

        [5]陳素.金融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路徑研究――基于社會融資規模的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14,(5).

        [6]盛朝輝.社會融資規模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研究――基于湖南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J].武漢金融,2015,(3).

        [7]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8]中國人民銀行紹興市中心支行課題組.關于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幾個問題的研究[J].貨幣時論,2011,(7).

        [9]周麗燕.社會融資規模視角下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研究――基于協整分析[J].理論探討,2013,(9).

        [10]胡振,李娜.中國社會融資規模特征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5,(3).

        [11]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河北省社會融資規模特點分析[J].觀察思考,2014,(11).

        第2篇: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高校;區域經濟;互動發展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職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結合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布局和特點,進一步明確高校的學科專業建設,這是高校力求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區域經濟發展與地方高等教育發展的關系

        區域經濟是某一特定區域內的社會經濟活動和各種經濟要素相互關系的綜合,是地域性綜合經濟體系。

        地方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提升區域人力資本水平。二是帶動區域高新技術的發展。三是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僅表現為高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刺激區域經濟增長的助推劑,而且還表現為大學生是一個消費相對較高而且需求穩定的消費群體。四是優化了市場經濟發展的軟環境。地方高等教育的發展,不僅優化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文道德環境、法治環境等,而且能夠促進市場機制的形成。

        二、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與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互動機制

        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與區域發展所需脫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人才的專業結構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矛盾。高等教育結構關系到培養人才的專業、規格、規模等是否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如果人才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不協調,就會造成人才的結構性浪費。另一方面,人才的層次結構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矛盾。層次結構決定著地方對人才的需求,直接影響著高校學生的就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狀況。

        (二)缺乏資源共享的合作平臺與機制

        高校缺乏資源共享的合作機制,沒有在學科專業建設過程中凝練方向,高校資源的分散提高了與區域經濟互動的運行成本。高校在實驗室建設、人才隊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需要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在資金、人才以及學科建設與發展上存在重復建設,資源使用效益不佳等問題。

        (三)缺乏高校、政府、企業三方互動共贏機制

        城市發展的核心目標過度集中在GDP增長上,同時,政府對自身在促進學校與區域互動中所應扮演的角色還沒有明確的定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通過與高校合作以達到技術創新,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運作成本。高校、政府、企業要建立互動模式,構建“三位一體”互動的快速響應機制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與方法。

        三、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對策

        通過分析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需要政府、企業、高校、社會四方主體共同合作,協調配合,構建高校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機制。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不僅是高校自身辦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等問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政策平臺與制度引導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企業主體的實踐程度以及社會的反饋與哺育。

        (一)發揮政府的中介服務功能

        從政府的角度出發,政府位于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中介地位,政府要發揮其社會服務的功能,搭好高校和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平臺。

        (二)發揮高校的主體創造功能

        高校通過結合區域經濟對自身的要求與相應的政策,為區域經濟主體企業提供人才、科學研究成果和直接經濟服務,為區域政府提供人才,承擔政府的科研項目,為政府提供咨詢、決策等服務,以發揮高校的主體創造功能。

        (三)發揮企業的實踐載體作用

        企業作為區域經濟活動的主體,在政府搭建的舞臺上,加上高校輸入的“優秀演員”,就可以盡情地“表演”――創造經濟財富。企業是科技的主要輸入者,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實現者,它為高校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吸收高校培養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在市場信息的引導下,利用自身技術、設備等,生產出物質性產品。

        四、結束語

        總之,在高校與區域經濟的互動中,高校只有把找準辦學定位、形成辦學特色確定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才能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更高層次的服務,同時帶動高校自身的發展壯大。區域政府只有在人、財、物方面為高校提供良好的支持,政府才可以購買到區域高校的各類優良服務,才能使高等院校成為積極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才能實現高校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雙贏和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第3篇: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科學發展;黃河金三角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2-0230-04

        一、三門峽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戰略意義

        三門峽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靠山西、西依陜西、東連洛陽、西接南陽,是連接豫晉陜三省的重要樞紐。自2008年實施黃河金三角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戰略以來,三門峽獲得迅猛發展,2011年三門峽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62.9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7664元位列全省第二,是河南省西北部重要的經濟大市。

        三門峽交通便利,鐵路方面有國家東西鐵路大動脈鄭西高速鐵路以及歐亞大陸橋隴海鐵路通過,公路方面既有連霍高速又有310國道穿越三門峽,是河南省西北部也是豫晉陜三省交界重要的交通樞紐。

        三門峽礦產資源豐富,目前發現的礦藏達到66種,已探明儲量的礦類有50多種,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貴金屬、有色金屬及能源礦產基地,素以“黃(黃金)、白(鋁礦)、黑(煤礦)”著稱。同時三門峽有豐富的特產:靈寶蘋果、大棗,仰韶酒,鹿茸等聞名全國。

        三門峽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有利于河南省探索跨省際協調發展。中原經濟區是以河南為主題,涵蓋東南、暨南、魯西南、皖西北、鄂北、蘇北等周邊地區,三門峽處在豫晉陜三省交界處,有地理位置上的優越性推動跨省際合作建設中原經濟區。

        有利于河南省以及中西部交通建設。三門峽交通位置重要,而且近年來三門峽一直致力于構建“三縱四橫”綜合交通體系,屆時將大幅改善中西部的交通狀況。

        二、三門峽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戰略定位

        面對當前的發展機遇,三門峽提出了“三大戰略定位”,即把三門峽建成中原經濟區重要支撐、區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在“三大戰略定位”的基礎上,三門峽具體提出了“四大一高”戰略,即大力推進“大通關”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大力推進“大交通”建設,增創區位環境新優勢;大力推進“大商貿”建設,引領第三產業新發展;大力推進“大旅游”建設,培育經濟發展新支柱;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經濟轉型新突破。

        三門峽應以建設中國三門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國三門峽海關為契機力爭成為河南省對外開放的新窗口;在建設“三縱四橫”綜合交通體系背景下努力建成河南省西北部以及中國中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成為黃河金三角區域性商貿、物流、金融中心;以黃河景觀為主線,努力打造旅游業,成為河南省新的旅游亮點城市;堅持發展高興技術產業作為加快經濟轉型的重要動力,成為河南省西北部高新技術中心。

        三、三門峽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路徑選擇

        三門峽是中原經濟區、黃河金三角實驗區的交集地,在積極參與金三角區域協作的過程中三門峽獲得了長足發展,在當前建設中原經濟區背景下,三門峽應充分利用金三角和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各種政策,成為中原經濟區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一)發揮本身交通優勢

        《中原經濟區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充分發揮商丘、三門峽等城市的支撐作用,形成沿隴海發展軸。三門峽目前正實施的“三縱四橫”戰略恰恰符合中原經濟區的戰略要求,在建設中原經濟區的大趨勢下,應爭取各種有利政策大力推進“三縱四橫”戰略的建設,利用本身的交通優勢大力發展本地的物流業、商貿旅游業等,并能爭取更多的企業落戶。

        (二)發揮本身自然資源優勢

        “重點發展鄭州、洛陽、焦作、三門峽、商丘鋁精深加工產業基地”是建設中原經濟區中原料產業方面的要求,三門峽可以以此為指導,充分利用本地礦業資源,大力推動鋁精深加工產業以及其他礦業配套產業的發展,形成礦產業聚集,做大做強本地礦業。

        (三)堅持突破行政界限

        黃河金三角實驗區已經進行了突破行政界限的嘗試,這對中原經濟區跨區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由于三門峽地處三省交界處而且遠離鄭州、洛陽等經濟中心,所以應該自己探索一條遠離省中心的發展道路。突破行政界限有利于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形成區域集群效應,三門峽應堅持突破行政界限的嘗試,創造自己的發展環境。

        四、職業教育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教育是培養各式人才,提高人民整體素質,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工具。特別是職業教育,更是教育與經濟發展的直接結合點,職業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各式各樣的技能型人才。區域經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人財物各方面的支持。而職業教育又從所在的區域得到辦學的經費和各種資源,根據區域的產業結構確定人才培養方向并進行專業設置,生源大部分都來自本區域,畢業生大部分也都繼續服務于本區域的經濟發展。因此,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有著直接的決定作用,它制約著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教育內容和方式。從這一角度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高度的正相關關系。那么,職業教育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職業教育有利于將潛在勞動力轉化為現實勞動力,增加人才類型

        勞動,作為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技能,是人類體力和智力的結合。每個人都有某種潛在的勞動能力,這都需要后天的發掘和提升,而職業教育,正是培養受教育者的某一專業化的技能,并使其作為職業發展方向的途徑[1]。職業教育直接將人由潛在勞動力轉變為現實勞動力,是通過對勞動者進行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教育來實現的。

        現代社會各種新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也加速了各種新型技術,新興產業的發展,而職業教育正是通過對受教育者勞動能力的提升來實現教育的目標。提升他們分析,解決各種專業相關問題的能力,使得潛在的勞動力盡快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并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各種用人單位也對人才的類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類型的增加以及各種要求的變化,都是職業教育相比其他教育類型而言可以優先做到的。

        (二)職業教育有利于提升勞動力品質,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職業教育根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技術知識的傳授,以及生產技能的訓練。通過提高受教育者對于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運用能力,促進技術的革新。通過對受教育者職業道德,勞動態度,專業操守以及專業知識等方面的提高,提升他們的素質,進而可以間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這也可以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方式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進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三)職業教育有利于勞動力的合理分流,促進就業再就業

        就業問題是長期以來關系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問題。職業教育是就業型的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受教育者某種技能的培養使其盡快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當今世界以知識和通信為主要特征,以高新技術為核心。與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再僅僅依靠資源這些先天的優勢,而更多地是依靠技術的進步來推動經濟的發展[2]。因此,人們的職業和崗位的變化就更加頻繁,新的職業和產業領域不斷出新,對勞動力的配置也在逐漸更新,這就需要勞動者不斷地接受新知識新方法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所以,勞動者只有不斷的接受職業教育培訓,才能適應勞動力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通過不斷地培訓和教育,勞動者的素質整體得到提升,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維護社會穩定。

        (四)職業教育有利于促進人的充分發展,縮小貧富差距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性的人。人的充分發展是指人能夠適應不同的勞動需求,并通過對人的勞動能力的培養,使人的智力等得到全面的發展。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密切的一種教育類型它對于促進人的充分發展的作用最突出也最明顯。每個人天資稟賦各不相同,在當今的條件下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以及工作崗位,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也可以通過有意識的教育和培訓來使得自己具備某些專業特長并有利于將來的工作[3]。通過職業教育的培訓,不僅可以使人們已有的特長得以更好地培養和發揮,也可以對受教育者的能力進行培養,促進自身的發展。從長遠來看,每個人幾乎都擁有某種可以找得到工作的技能,這對于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是極有利的。

        五、三門峽職業教育的現狀及對區域經濟社會的不適應性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就是要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實用性技術人才。所以“高職院校要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應經成為一種共識,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也已經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科學發展的重要因素。

        2011年,三門峽市生產總值達到1062.92億元,較2010年增長12.8%。三門峽市若希望在中原經濟區建設和黃河金三角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就必須大力發展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對多層次實用性人才的需要更為迫切,因此,作為三門峽地區唯一一所高職院校――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就成為促進三門峽地區區域經濟科學發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三門峽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與該地區區域經濟科學發展的宏偉目標還有很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家及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夠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大部分體現在相關的文件當中,對于實際操作層面中財政的支持力度并不大,職業院校的辦學經費等等并得不到很好的支援。每年財政向學校建設方面的撥款(幾乎沒有)。還沒有建立起職業教育專項資金,招生量偏小,收費偏低,宣傳成本頗高,經費的經營著實困難。

        (二)受傳統觀念束縛嚴重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都被人們嗤之以鼻,認為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是考不上大學的無奈選擇,是“差生收容所”,其地位和聲譽都比普通教育遜色不少,學生和家長大多數會認為職業教育不能夠與普通教育相提并論,職業院校培養不出高級白領,跨入了職業院校的大門就只能學習生產工作,一輩子低學歷,低工資,低地位。

        過于看重身份而忽視了技術這樣的傳統觀念長期束縛著廣大的家長以及學生,俗話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之于人”這樣,人們就會認為只有享受了高等教育才能駕馭別人,而學習某種技能就只能受人領導[4]。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人們便對普通教育趨之若鶩,致使普通教育門前“車水馬龍”而職業教育門前卻“門可羅雀”,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三)辦學條件不理想

        目前學校雖然各項教學生活設施較為齊全,布局頗為合理、功能比較完善;已建成建筑、模具、數控、汽車、金工、電力、生物、化工、旅游、物流和應用電子、軟件技術等校內實訓基地109個(其中國家級實訓基地1個、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6個),并與企業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21個,還建有面積3000的體育訓練館和面積1萬多的圖書館,館藏圖書100萬余冊。,然而校區總占地1200畝,但實際可利用的占地僅為400多畝。全校學生數18000余人,雖然另有2000畝新校區正在規劃建設中,但市政府方面并沒有相應的文件表示會有撥款來援助校區的搬遷以及建設,這對于學校以后的建設以及發展構成了極大的挑戰。

        (四)教師結構不合理

        目前學院擁有教師9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5人,博士、碩士246人。然而,“雙師型”教師數目僅為100余人,只占到了九分之一,職業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技能,特別是操作技能,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為了職業發展而選擇職業教育的需要?!半p師型”教師的對于學生的技能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要在實踐中領會所學的知識,而不是僅僅的紙上談兵。因此,“雙師型”教師的匱乏嚴重的阻礙了該院校的發展步伐。

        六、三門峽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策略

        (一)政府政策應有所傾斜

        為了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促進三門峽市區域經濟科學發展中的作用,首先要解決好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應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應把職業教育擺在重要位置。應使他們認識到職業教育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多層次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職業教育不僅僅是技能的培訓更是素質的培養,院校內的學生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靈寶,盧氏等周圍偏遠貧困地區,只有提高了他們的整體素質才能更順利的發展經濟,才能使得他們更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提高社會成員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性

        1.學生應從自身興趣愛好著手選擇教育類型

        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不同的職業崗位,并且這些崗位對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不也盡相同。因此,人才是分不同的類型和層次的,不是說只有從事高精尖的科技工作者和各種專業人士才稱得上人才,那些有著良好職業道德,擁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士也是人才的一種。當今時代的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培養少數的“精英”更多的是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機會,并使其最大限度的發掘自身的潛能,把成才之路鋪在每個人的腳下[5]。

        作為學生,應沖破傳統狹隘觀念的束縛,腳踏實地的選擇適合自身的教育模式,并不是說只有享受了普通高等教育才能出人頭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從自身興趣以及自身條件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2.家長應轉變觀念

        當今社會的教育普及率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考上最好的大學,讀碩士,讀博士,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有面子,才能促進孩子的發展,殊不知,這樣片面的強調對于書面知識的學習以及對高學歷的過分追求,反過來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家長都是用心良苦,想讓孩子以后找個好工作,過上好日子,這種想法本身并沒有錯,可是,若是全體學生都去報考本科院校,都去接受普通高等教育,那么我們社會的人才分類會出現斷層,反過來,接受普通教育的人多而接受職業教育的人少,物以稀為貴,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接受了更專業個性化的教育培訓之后,就業也就更加容易。

        因此,家長們應切實轉變觀念,從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家庭條件的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的隨大流。

        3.用人單位應該更看重學生的能力,而非學歷和學校名氣

        學歷是一個人文化水平的一種體現,但學歷與能力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由于各種原因,每個人獲得的教育機會并不均等,若用人單位只看重學歷而輕視了能力的發掘,勢必會使得一些有真才實學而沒有高學歷的人受到傷害,使得他們的技能被埋沒,同時也使得一些擁有高學歷的人憑借自己的高學歷而沾沾自喜,而松懈。

        企業在用人價值取向上不能過度的狹隘,那些攀比,虛榮,不計成本的使用高學歷人才,缺乏實事求是的分析,鑒別的作法是大錯特錯的。應當更加重視求職者現實技能的考核以及職業道德的評判,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選取適合的人才。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辦學方案

        1.推進校企合作

        在政府部門的宏觀管理與指導下,職業院校應發展“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模式,可以更好地實現人才特點與市場需求的接軌,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通過產學研一體的復合型職教體系建設,盡可能的發揮學習與實踐的契合度,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注入新的活力,最終實現區域發展,企業發展,學校發展與學生個人發展的共贏。在2009年,由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區域內的11所中等職業學校,7所高等職業院校,130多家企事業單位,并以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為依托,共同組建了河南省豫西高等職業教育集團,三門峽市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資源發展職業教育,促進區域經濟科學發展。

        3.推進員工終身教育體系,服務全體社會成員(終身學習)

        在當今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種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不斷涌現出新的職業或者崗位,這就要求當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好轉換角色的準備[6]?!敖K身學習”已經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推動著我們邁向前進。因此,超越于特定職業技能之上的“基本技能”或“核心技能“也應該逐步歸入職業教育體系的課程之內。職業院校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企業員工培訓教育,幫助企業提高運營效率,這樣可以有效的完善企業員工的終身教育體系,增強其自身的競爭力及帶動性,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增添活力。

        (四)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1.嚴格教師準入制度

        優化教師隊伍,合理調整教師結構,要對教師進行有重點的培訓,開展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的培訓指導,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帶頭人。制定和完善兼職教師的聘用政策,支持職業院校向全社會公開招聘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鼓勵教師參加多種形式的專業等級培訓和技能鑒定,進一步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新增教師編制應側重于增加”雙師型“教師的人數,促進良性用人機制。

        2.完善教師的管理和培訓

        增加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的聯系,實行先學習培訓再上崗就業,考核上崗的勞動準入制度,培育良好職業道德,為在崗,轉崗提供保障。還要進一步完善學歷證書,資格證書認證制度,加強職業技能鑒定與資格評價機制。做好教師專業學歷與教授課程的銜接,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在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中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彭捷.淺談職業教育的地位及作用[J].當代醫學,2009.

        〔2〕孫偉國,曲春生.關于職業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

        〔3〕張蘇里,航宇,王粵平.論職業教育在區域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J].職教論壇,2009.

        〔4〕巢淑娟,張貴明.關于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建議――以河南許昌市為例[J].電子世界,2012.

        第4篇: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蘇北地區;臨沂;后發優勢

        [DOI]10.13939/ki.zgsc.2016.51.025

        近年來,蘇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連續10年超過江蘇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連續 1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5年有7個縣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臨沂和蘇北地區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環境等方面存在較高的相似性,借鑒蘇北地區的成功經驗,對于臨沂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下加速崛起具有重要意義。

        1 蘇北地區跨越趕超的成功實踐

        1.1 蘇北地區經濟基礎薄弱

        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鹽城五個地級市,土地面積5.44萬平方公里,約占江蘇總面積的 53%,常住人口3023.97萬人,約占江蘇總人口的39.4%。長期以來,蘇北經濟發展遠落后于蘇南地區,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10年蘇北五市GDP 8920.37億元,僅占江蘇的21.5%。

        1.2 蘇北地區的發展優勢

        (1)明確的戰略地位。2008年9月,國務院將蘇北地區定位為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經濟腹地。2009年6月,在國務院審議通過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提出將蘇北地區打造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2)良好的區位優勢。蘇北地區連通南北,溝通東西,具有非常獨特的區位優勢。徐州有“五省通衢”之稱,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連云港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是沿海產業帶和沿東隴海線交匯點。

        (3)豐富的資源優勢。蘇北擁有江蘇2/3的鐵路和70%的海岸線,具有得天獨厚的建港條件;沿海廣袤的灘涂和鹽田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蘇北集中了江蘇50%以上的礦產資源,海洋資源和生物資源種類多、儲量大。

        1.3 蘇北地區實現跨越趕超的政策措施

        (1)合力推進“四項轉移”。江蘇對蘇北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直接輸血,保證發展所需資金,產業轉移增強蘇北自我發展能力,科技轉移提高蘇北造血功能,勞動力轉移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十一五”期間蘇北財政轉移支付1637.4億元;轉移超過500萬元的項目計10261個,總投資超過6293億元;轉移省級以上科技項目2731項;蘇北勞務輸出總量達520.67萬人。

        (2)南北共建園區。“南北掛鉤、共建蘇北開發區”為蘇北崛起提供了發展平臺。蘇南的資金、人才和經驗和蘇北的人力、土地等資源相融合,實現了南北錯位發展。為了加速共建園區的發展,園區中新增增值稅和所得稅省、市、縣留成部分,全部補貼給園區。對于限制園區發展的土地指標問題,進行有力的政策傾斜。為了解決企業融資難題,省級各類貸款擔?;鸷唾N息資金有限保證園區所需。

        (3)實施差別化的區域政策。一方面,差別體現在發展定位上。例如,徐州打造淮海地區特大型中心城市; 連云港充分發揮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作用,爭當沿海開發區的領頭羊。另一方面,差別體現在重點發展領域上。蘇北五市確定了各自發展的突破口,徐州、連云港、鹽城、淮安各自的發展重點分別是重工業、沿海開發、港口建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2 臨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分析

        2.1 臨沂資源、區位條件

        (1)資源獨特,潛力巨大。臨沂市面積17191.2平方公里,人口1124萬人,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目前臨沂已發現礦產資源66種、探明儲量的25種,占山東省探明儲量的35%;農產品資源豐富,“生態沂蒙山、優質農產品”品牌享譽全國。

        (2)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臨沂地處山東東南部,受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長三角等板塊經濟輻射帶動。臨沂是全省通高速公路里程最長、所有縣區通高速公路的地市。臨沂機場作為航空口岸獲準臨時開放、至韓國國際航班開通運行。

        2.2 臨沂跨越趕超的發展支撐

        (1)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目前,臨沂已經形成各類產業集群達44個,其中,板材產業集群、有色金屬產業集群、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食品產業集群、復合肥產業集群、陶瓷產業集群、五金產業集群在全國同行業中具有重要地位。

        (2)商貿物流特色鮮明。臨沂的商貿物流經過30多年的發展,經歷了“地攤式農貿”、“大棚底商貿”、“專業批發市場”和“現代物流城”四代市場,現有各類專業商品市場109處,形成了“南有義烏、北有臨沂”的格局,打造出“物流天下、中國臨沂”的品牌。

        (3)民營經濟充滿活力。由于歷史原因,國有經濟在臨沂整體經濟體量中比重低。臨沂人不等不靠,積極探索發展致富道路,形成了 100萬人闖市場、100 萬人深加工、100 萬人創業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民營經濟成為臨沂經濟發展的支柱和主引擎。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民營企業的數量占九成以上;民營經濟占臨沂經濟總量的八成以上。

        2.3 上對臨沂經濟發展的定位

        2011年國務院批復沂蒙革命老區享受中部地區優惠政策,2013年批準臨沂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2014年批準臨沂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省委、省政府先后將臨沂列入“三個中心區域”和“一處重要一極”,把臨沂作為西部經濟隆起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3 推動臨沂跨越趕超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借助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

        1961年美國經濟史學家亞歷山大?格申克龍創立了后發優勢理論。后發地區之所以能實現趕超,是基于以下邏輯:一是在先發地區發展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修正,從而選擇更優的發展路徑;二是后發地區更容易引進先發地區的資金、技術和設備;三是繞過先發地區走過的彎路,避開發展陷阱;四是后發地區有“落后就要挨打”的焦慮,從而形成發展的社會壓力。蘇北地區的崛起進一步驗證了后發優勢理論的合理性。臨沂具備了后發優勢實現的諸多邏輯條件,確定以下著力點:一是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從而形成符合臨沂實際的發展道路;二是通過產業轉移等途徑大力引進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和設備;三是運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臨沂發展,避免走彎路;四是將加快發展的社會共識凝聚成發展動力,助推臨沂跨越發展。

        3.2 明確定位,統籌規劃

        (1)明晰臨沂戰略定位。一是積極爭取臨沂列入國家級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國際商貿名城。二是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建設先進制造業聚集區。三是按照“以河為軸、北擴東進、一河六片、組團發展”的發展戰略,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

        (2)編制臨沂發展規劃。臨沂下轄3個區9個縣3個開發區,缺乏統一協調的發展規劃,目前突出表現為各縣區發展差距逐漸拉大,產業結構趨同,重復建設問題嚴重。蘇北五市特色鮮明、統籌協調的發展規劃在蘇北地區崛起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臨沂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明確各縣區的功能定位,在做強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的同時,實現統籌協調,形成發展合力。

        3.3 加大政策幫扶力度

        臨沂作為革命老區,一方面享受中部地區優惠政策,另一方面又享有國家重點開發區域政策、國家生態縣政策等多重政策。如何將這些國家政策對接落實到位,是一個現實問題。此外,臨沂作為山東欠發達地區,要實現快速崛起,離不開省級政策的扶持,在戰略規劃及實施細則方面,在財政轉移支付、產業項目轉移、科技項目轉移以及勞動力就業轉移等方面加大對臨沂傾斜的力度,并保證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為臨沂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5篇: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財務系統;管理模式;社會科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 文I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和進步,在當今社會經濟的創新發展中,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在經濟建設中關于財務系統完善化的管理方式,以此來推進社會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這是不斷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方式。在對財務系統化建設管理的同時,我們需要將全新科技理念不斷的運用到社會經濟建設中來,以完善當今社會管理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這也是不斷推進我們國家社會建設的重要途徑,以此為發展理念來改進財務系統化管理模式的實行和運用,將是推進社會建設發展的又一有效方法。

        二、關于財務系統管理的方法

        在對財務系統管理的實行方法上,我們需要時刻關注社會經濟建設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以此來推進社會經濟改革發展的方向,將是不斷完善財務系統化管理模式運行的發展趨勢。關于財務系統化管理模式的使用和實施,也將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1.財務系統管理方法的運用

        對于財務系統化管理方法的使用日益繁盛,我們需要清楚的認識到在財務系統化管理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于財務內部的各項控制體系的不完善,我們將對整個財務系統化建設管理有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這也是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將存在的重要阻礙。隨著我們國家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當今社會中財務系統化管理模式的日趨繁盛,這是我們國家企業在日常經濟建設中的又一重要發展方向,所以在對社會財務系統化建設的同時,我們需要將所會面臨的各種問題通過科技創新的發展充分的解決掉,這是對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在發展形式的認可,也是我們國家在社會經濟建設中在重要前進步伐的體現。同時,對于社會經濟建設發展在企業的財務系統化管理的發展趨勢下不斷的運用,以求企業的每個部門都能夠對完善財務系統化管理提出新的建議,已達到發展社會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斷的推進社會經濟的穩步增長。這將是改進我們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的重要前提和手段,也是推進我們國家在財務系統化管理方向中的又一重要方式與前提。

        2.財務系統管理方法的實行

        財務系統管理在實行方式上也是有著重要的表現形式,這不僅要財務部門為其提供重要的發展信息,還要為不斷推進社會經濟建設作為其發展的重中之重。要知道,在財務系統化管理的發展建設中,作為共同的目標是推進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這不僅是當今社會建設的重要方向,也是未來我們國家社會發的重要方略。所以,對于企業經濟建設的發展趨勢,將是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財務系統化管理模式,以求推進我們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財務系統化管理是當今社會經濟建設中對企業效益發展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我們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法規制度在不斷完善財務系統化管理建設的同時,還要將社會經濟提升到新的高度,這是發展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方向,也是改進我們國家在各行企業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方向。在改進和完善財務系統化管理的同時,時刻關注企業經濟發展的方向,杜絕各項財務問題在企業中存在,由于這種情況的發生將對社會經濟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社會建設中對于企業原來的財務管理制度就要時刻關注其發展的重要性。

        三、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

        在建立健全財務系統管理機制的同時,我們需要時刻關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以此來推進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內在要求。這是推進社會經濟完善和改建的發展目標,也是我們國家在建設社會經濟發展同時對財務系統化管理完善的新戰略方向。

        1.財務系統化管理機制的建立

        關于財務系統化管理機制的完善,是指對企業或者企業的各個部門在程序上進行規范化的管理,這是推進我們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現階段我們國家在企業單位中不斷改進財務系統化管理的發展趨勢。雖然在不斷完善財務系統化管理的發展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問題,但是通過社會科技理念的創新和運用,這些終將被完善的管理體現所替代。而對于社會經濟建設中仍然存在的不完善和各項阻礙,將會隨著財務系統化管理模式的不斷運行而消失,這將是我們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方向。關于企業在較短時間無法建立起完善的財務系統化管理模式,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財務系統管理來對企業的內部經濟發展進行控制,以此來改進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方向,也是推進社會經濟管理模式的有效手段。

        2.財務系統化管理機制的完善

        在對財務系統化管理機制建立的同時,我們需要將社會經濟發展與其完美的融合到一起,以此來促進社會經濟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為了將財務系統化管理模式廣泛的運用到企業經濟建設中來,我們仍然需要改進社會科技創新理念,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前行的步伐,這將是我們國家在社會經濟改革中的重要趨勢。

        四、結語

        當今社會對于財務系統管理的深入探討和研究,是不斷發展社會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推進我們國家社會經濟前進的首要途徑??v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對于財務系統管理需要時刻把握其系統化的建設,這是不斷完善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們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最為重要的改進模式。在科技創新日益繁盛的今天,對于如何完善社會財務系統管理是發展現今社會經濟的重要目標,也是改進我們國家社會經濟中存在弊端問題的重要內涵。

        參考文獻:

        [1]張慶華.財務信息系統探討[J].交通財會,2016(1):87.

        [2]董漢庭.財務信息的特征與運用[J].信息工程,2013(10):8.

        [3]褚宇鵬.淺談財務信息系統的特征[J].財會信息,2014(5):63.

        [4]王東升.財務信息系統的局限性[J].行政學院,2014(9):104.

        第6篇: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范文

        社會經濟活動是交通運輸需求的根本源泉,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又會促進經濟發展,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關于福建省高速公路交通量發展趨勢的研究是以福建省未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分析為基礎,結合交通出行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關關系的特點,分析未來交通出行趨勢。

        1 福建省經濟發展現狀、特點及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東部沿海地區實行了優惠政策,福建省充分發揮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全省形成了由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和保稅區等組成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使得福建省社會經濟得到歷史性的快速發展。

        1.1 福建省經濟發展現狀及特點

        1.1.1福建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經濟總體實力不斷增強

        2008年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823.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0%,比1990年的522.28億元增長約21倍(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1990~2008年年平均增長速度達13.61%。隨著“十五”期間我國加入WTO,位于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福建省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機遇,綜合經濟實力又上了新的臺階,GDP年平均遞增速度達到了14.32%。福建省歷年的社會經濟主要指標及各歷史時期的增長速度如表1所示。

        1.1.2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第二產業比重最大

        隨著國民經濟總體規模的增加,福建省經濟結構也不斷優化。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工業化步伐加快,服務業平穩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由1990年的28.1:33.4:38.5發展到2000年的17.0:43.3:39.7,直到2008年的10.7∶50.0∶39.3。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并趨于穩定,第二產業比重不斷提高,所占比重最大,第三產業穩步發展,福建省經濟發展水平已經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詳見圖1。

        1.2 未來福建省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分析及預測

        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列入國家發展規劃,福建省經濟發展將繼續擁有優惠政策和國家支持,福建省經濟將仍會呈現持續增長態勢。福建省社會經濟預測的方法采用增長速度法,即在充分分析項目影響區社會經濟歷史及現狀的基礎上,分析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和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參照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執行情況、《福建省及市縣社會經濟和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研究》以及其他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確定各特征年時期內可能的經濟增長速度,進而預測出影響區域評價期內各特征年的主要社會經濟發展指標。

        研究選取人口、地區生產總值和三次產業結構作為福建省主要社會經濟發展指標,以綜合地反映福建全省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預測結果詳見表3、表4。

        2 福建省交通發展規劃

        2008年11月,《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修編)》經福建省政府批準實施,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布局方案為“三縱、八橫、三環、三十三聯” ,規劃建設總里程6100公里。規劃的海西高速公路網連接鄰省11個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有17個高速公路出口通往相鄰省份,其中通往長三角6個、珠三角4個、中西部地區7個,并有若干個出口通往臺灣;沿海6個港口各有一至兩條高速公路干道通往中西部地區,山區設區市2小時左右到達沿海港口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周邊城市4小時左右到達沿海港口城市;所有縣級行政中心約15分鐘內可通高速公路,連接重要旅游景區和海陸空交通樞紐。

        《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稿)是為使高速公路更好適應海西城市群、產業群、港口群的發展需要,更好服務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的需要;它著眼于促進縣域經濟全面繁榮發展,實現全省縣縣通高速;它有力支撐以福州、廈門為核心的海西城市群、港口群以及臨港產業發展;它全面提升縣市和經濟中心的對外交通水平,體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3 未來福建省高速公路交通量的發展趨勢

        3.1 福建省經濟的發展與國家政策的扶持是交通量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

        以上分析資料顯示,過去幾年中,福建省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速度均處于較高水平。福建省經濟的大發展促進了生產要素的大流通,大流通急需大交通的支撐和保障。

        2009年5月,《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將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提高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7月,福建省委福建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12月,《海峽西岸旅游區發展總體規劃(2010-2020年)》獲得通過,“海峽西岸旅游區”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十一五”期間重點扶持的全國十二個重點旅游區之首,國家旅游局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這為海西旅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可以預見,多項國家級支持政策的給福建省交通事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后勁和動力。

        3.2 城市群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交通量的發展

        城市群(或稱為一級都市圈、大都市帶)通常由一個以上的大都市區組成,面積一般在3萬km2以上,半徑為200~300km,人口一般在3000萬以上。中國當代城市群布局規劃圖如下。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福建省北靠贛浙滬為核心的長江三角洲,南鄰以粵港澳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兩洲既是全國最發達的旅游區,又是最大的國內客源產出地和海外游客集散地。福建省的高速公路不僅要承擔本區域即海峽西岸城鎮群內部的運輸需求,還要承擔兩大洲之間以及沿海通往內陸的客貨運需求,而由此帶來的機遇也顯而易見,那就是交通運輸量的快速增長。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核心大都市與周邊鄰近地區不僅形成連綿城市地帶,而且實現社會經濟的高度融合。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的發展,將進一步提高區域產業配置率,形成區域性產業團隊并加速區域共同產業配置率,形成區域性產業團隊并加速區域共同市場的形成。上下游產業的整合、生產要素的快速流通、資源優化配置都對區域客貨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盡快提升城際通道即高速公路事業的發展水平,以適應交通量需求成倍增加、運輸時間大幅減少、運輸效率顯著提高等各類要求。

        3.3 旅游業的發展拉動高速公路交通量直線上升

        根據《福建省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福建省際間旅游區域合作,在戰略上主要是與長三角、珠三角兩大旅游區的合作,并最終在中國東南部形成地跨粵港澳、江浙滬與閩臺三大旅游區的旅游黃金帶。

        福建省高速公路具有北接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通中部地區,東部對接臺灣地區的獨特區位優勢。省內的泉廈、福泉和羅寧高速公路,均屬于國家高速公路沈(陽)海(口)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貫通了福建省東南沿海黃金地區,其貫穿地區及其延長線經濟總量占福建省經濟總量70%以上;浦南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北)京臺(北)線、長(春)深(圳)線的組成部分,是連接安徽、江西、浙江和福建四省的省際干線公路,整個浦南路及其延伸路段途經福建武夷山、安徽黃山、江西三清山、衢州江郎山等著名風景區。同時,隨著近年來日趨緩和,兩岸交往迅速增多,兩岸關系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海峽兩岸“大三通”的實施,也會明顯提升福建省對臺貿易的絕對區位優勢,兩岸經濟要素的流動將更加暢通,福建省的腹地縱深將不斷擴展,對中西部的輻射效應將更為明顯,高速公路的運營憑借天然壟斷性,將在區域經濟往來中長期收益,這自然也為交通量的增長推波助瀾。

        3.4 其他運輸方式的發展間接帶動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增加

        現代城市群面臨國內、國際越來越頻繁的交流,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作為城市群內外銜接的關鍵節點,其發展對于城市群對外開放度、貿易便利度等都具有重大影響,特別是整個樞紐布局體系中的重要航空樞紐、主要航運中心、主要鐵路樞紐對于提高城市群國際、國內的整體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城市群的發展,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將不斷地被建設和完善。

        公路運輸具有機動靈活、直達門戶、迅速、適應性強、面廣量大、深入腹地等優點,特別是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大,服務水平高,可以適應繁重的客貨運輸。高速公路作為其他運輸方式的基礎載體,擁有著其他運輸方式所無法實現的優點。其他運輸方式的優點只有通過與高速公路運輸的循環互補才能更好地得以體現。隨著城市群的發展,國內外交流的加強、貿易、商務、旅游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現代航空樞紐、現代航運中心、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現代物流園區不斷被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也將因此迎來交通量新一輪的增長高峰。

        3.5 完善的高速公路交通體系與服務將刺激消費從而提高交通量

        高速公路體系管理水平的提升,高速公路窗口服務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系統的建立和完善都將助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長一臂之力。

        4 結論

        總之,隨著宏觀經濟的復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提速、民用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國家利好政策的持續支持、福建省高速公路網建設的完善、城市現代化水平的不斷發展,福建高速公路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期,高速公路交通量仍將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趨勢。

        參考文獻:

        [1] 楊濤.城市中心區交通容量研究[J].城市交通,2003,(1):21.

        [2] 朱照宏.城市通規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3] 福建省人民政府網.福建省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EB/OL].fujian.省略.

        第7篇: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外語教育;社會經濟;教育政策

        在各國之間往來逐漸頻繁的狀態下,外語教育已經成為各國教育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語教育不僅涉及個人成長成才,更涉及國家的政治以及經濟發展。因此,在制定相應的外語教育政策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例如:考慮一定的教育成本與收益,社會發展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接受外語教育的最佳年齡,外語教育的知識內容等。國家將制定外語教育政策放在一定的戰略發展高度,協調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將能夠極大程度地促使國家經濟軟實力的提升。

        一、外語教育政策與社會經濟發展互動

        1.以亞洲新興工業國韓國為例

        韓國的外語教育最初始于對我國漢字的借用,另外照搬了日語教育體系、美國英語教育體系,發展歷程較為艱辛。在1955年時,韓國的外語教育終于走向了自主發展的道路。直至今日,韓國的外語教育方試圖通過制定比較合理的政策培養人才,使其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為韓國創造更加豐富的經濟利潤。整體而言,韓國的外語教育起步較晚,但是其發展迅速,自其自主發展至今,韓國的外語教育得到了來自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持。由此,能夠根據目前的經濟社會需求對外語教育政策進行恰當的調整,培養相應的人才。面對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韓國逐漸加大了對外語教育的投入,將制定外語教育政策放在戰略發展的高度,便于推動其外語教育的有效開展,為其經濟的增長提供軟實力支持。

        2.以歐洲典型發達國法國為例

        法國可以稱為歐洲的發展大國,是歐盟當中的重要組成成員?;谄渚哂兄匾牡匚?,其外語教育極為受重視,與世界范圍內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發展均具有緊密的聯系。法國曾經對其外語教育政策制定以及實施情況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調查,發現其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之中,外語教育更應該具有跨國家文化發展的特征,同時可以利用在歐洲的發展趨勢,為其提供外語語言的多樣化選擇。外語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建立比較廣泛的網絡外語資源,聘用專業的外交人員,力爭將外語教育發展成為進軍國際市場的重要工具。法國外語教育政策的不斷創新與實施,明確表明外語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同時更對國家各方面的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法國愈加重視對外語的教育,尤其漢語的興起,使法國更加重視與中國的各項往來,不斷提升其漢語教育水平。

        二、各國外語教育政策與社會經濟發展互動對我國的啟示

        由韓國和日本外語教育政策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經驗而言,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均重視對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均希望通過外語政策的實施,提高本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由此,我國需要明確,外語教育并不簡單的是一項語言教學,其更能夠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需求以及經濟增長的水平。外語教育的形式比較多樣,可以通過教學、培訓、考試等促進公民自身外語水平的提升。

        另外,外語教育不應該僅僅為了培養外語人才或者翻譯人才而進行,更應該致力于培養精通外語的高級專業人才,使其能夠在各項工作當中均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外語教育亦應該滲透到各階段學校教育當中,尤其小學教育,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外語的最佳年齡掌握相應的外語基礎,為今后的外語深入學習提供充足的動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堅實的保障。由此方能夠建立良好的外語教育政策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

        綜上所述,目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強,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愈加頻繁。我國自實行改革開放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與世界各國之間的各項交流越來越多。因此,為了促使我國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促使我國的社會經濟更加穩定和快速地發展,需要積極吸取不同國家在制定外語教育政策方面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外語教育優勢,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適應國際與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外語教育政策,將外語教育置于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只有如此,方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提高我國的經濟軟實力,促進國家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蔡志全,趙紅霞.“一帶一路”背景下試行多元外語教育政策的思考――以新疆地區為例[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5,17(1):10-14.

        第8篇: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狀分析;現實思考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幼兒園教育也得到了建設。但從目前來看,我國幼兒園教育普遍呈現“小學化”趨勢,對幼兒園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

        基于此,本文在此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狀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并推動幼兒園教育進一步發展。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當代家長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當代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落后于他人,只能在幼兒階段對孩子加強教育,以求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能夠更好地接受小學教育。

        在這種背景下,當代幼兒園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只能不斷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讓孩子能夠在幼兒教育中做好充足的準備,為將來的小學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當代幼兒園開始在教材上進行重新選擇,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一定改革,使得幼兒園教育呈現“小學化”趨勢。

        二、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實思考

        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出現是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迎合了市場的需求。因此,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雖然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但它是能夠被社會接受的,是具有一定存在的道理的。

        一方面,幼兒園應該明確幼兒教育的意義和重點,以引導幼兒健康成長為主要的教學任務。換言之,幼兒園要適當改變教學的內容和方式,要降低教學的難度,并在教學中賦予更多的趣味性,讓幼兒能夠在逐步提高的同時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引導幼兒更健康地成長與發展。

        另一方面,幼兒園也應該切合市場的發展趨勢,應該盡量為小學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換言之,幼兒園教師要迎合時展的趨勢,對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適當改革。例如,幼兒園可以適當增強英語教育,也可以通過游戲化教學的方式引導幼兒掌握基本的算數能力。

        總的來說,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是當前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它的存在雖然違背一定的常理,但同時也擁有一定的合理性。這就需要幼兒園正確把握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要切實發揮幼兒園教育的功能,同時為小學教育奠定更堅實的基礎。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在實踐工作中有意識地改革與創新,推動幼兒園教育進一步發展。

        第9篇: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 鋼鐵工業;供需形勢;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F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85-0082-02

        1目前我國鋼鐵供需的主要矛盾探討

        1.1產能釋放速度過快,供過于求的矛盾較為明顯

        上個實際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的鋼鐵工業迎來了十分寶貴的發展機會,鋼鐵行業開始大量使用外國生產技術和設備,但那時候中國鋼鐵的供給仍然難以滿足國內快速增長的發展需求。1986年,當時中國粗鋼表現消費量已經是當時西德的兩倍,達到了7570萬噸,但是產量只有5190萬噸,缺口仍然很大。為了更好的解決中國鋼鐵產品供給的瓶頸問題,中國大量發展鋼鐵工業,1995年的時候粗鋼產量已經達到了9500萬噸,已經和當時的美國鋼鐵產量相當,到了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已經超過了2.22億噸,這個數字大概是日本和美國鋼鐵產量的總和,到2009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超過了美國鋼鐵產量的10倍,大約占到了全球鋼鐵產量的一半。但隨著鋼鐵產能的持續增長,鋼鐵的供給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內的鋼鐵需求量,有報告顯示2008年年底,中國鋼鐵產能為6.6噸,過剩規模超過了1.6噸。2012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7億噸,產能過剩形式仍然嚴峻。

        1.2鋼鐵產品的結構不合理,短缺和過剩并存

        目前在我國的鋼鐵市場上,一方面是一些技術含量并不高的初級產量大量過剩,另一方面是一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鋼鐵產品大量依賴進口,鋼鐵產品的結構不合理是造成目前鋼鐵行業供需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以板帶材為例,發達國家板帶材的比例一般占到了60%,而我國目前板帶材的比例只有30%多。

        2影響我國鋼鐵行業的工業供給的主要因素分析

        隨著我國鋼鐵規模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鋼鐵行業的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已經十分明顯,主要是因為我國國內資源的攻擊能力有限,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比如寶鋼等鋼鐵龍頭企業大多從澳大利亞進行原料購買,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對我國資源特別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威脅。另外,政策上的影響也是影響我國鋼鐵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家政策引導鋼鐵行業的重組并購,對落后產能進行淘汰,發展一批有影響的大型鋼鐵企業。

        3影響未來我國鋼鐵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探討

        3.1有利于鋼鐵需求擴大的主要因素

        3.1.1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進程

        鋼鐵行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工業化進程是影響我國鋼鐵供需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國工業化發展正處在中期階段,社會經濟仍然將會保持在比較高增長勢頭,因為對于鋼鐵的需求仍然會比較高。另一方面,未來十年城鎮化仍然是拉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住房、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也會不斷的發展玩站,這些都同樣對鋼鐵保持著持續的需求趨勢。

        3.1.2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

        近幾年來,我國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趨勢,特別是汽車行業和房地產的發展發展拉動了鋼鐵、化工、水泥、橡膠行業的工業產品的大幅度上漲。地產和汽車等產業的發展拉動了鋼鐵需求的不斷增加,同時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內下游產業仍將會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速度,這些共同構成了我國鋼鐵行業需求的主體。比如船舶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

        3.2制約我國鋼鐵行業需求擴大的主要因素分析

        3.2.1新型材料對鋼鐵材料的替代

        為了配合環保和節能的需求,在很多制造領域,以鋁合金以及鎂合金等新型輕量化的結構材料替代鋼鐵的趨勢日益明顯。從汽車行業來看,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汽車制造企業為了降低汽車能耗,在汽車的零部件上逐步開始使用更加輕量化的鋁合金以及鎂合金的產品來代替鋼材。同時在船舶制作和房地產建筑、裝修等行業使用新型材料代替鋼材的趨勢日益明顯。雖然這種趨勢僅僅是局限在比較小的范圍之內,但是仍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會經濟發展對于鋼材的消耗,對鋼鐵產業的發展仍有一定的影響。

        3.2.2我國產業調整和優化的速度不斷提升

        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戰略重點是進行現有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這同時也是提升我國經濟的增長的整體素質和保持社會經濟較快增長的必然選擇。在產業調整的過程中,更加傾向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通過先進的技術進行傳統工業的改造,從而促進裝備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同時針對目前我國服務發展的滯后的情況,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知識密集型的新型服務業已經被提上了日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必須會使得我國

        鋼鐵需求對GDP的彈性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從而制約我國鋼鐵需求的增長速度。

        3.2.3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和結構的變化

        目前我國的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長速度比較快,投資仍然是拉動社會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單純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方法會逐漸改變,特別是一些投資比較熱的行業將會受到國家的調控,增長速度也會逐漸的變慢。另一方面,大規模的基礎建設的之后,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相應的投資也會逐漸放緩。因此總的來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會逐步的放緩,這必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對于鋼鐵的需求。

        4結論

        和世界鋼鐵的行業比較,目前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還比較低,這導致了我國鋼鐵行業的資源配置不夠合理,競爭力較低,單位產量的能好較高。所以不管是市場的選擇還是政策的推動,優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節約社會成本將會是我國鋼鐵行業的必然選擇,淘汰落后的產能,進行結構的調整優化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鋼鐵工業發展最為重要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文仲.鋼鐵工業數學模型的發展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狀況[A].中國計量協會冶金分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

        [2]沈文俊.燃料與熔劑在巴西赤鐵礦氧化球團中的行為及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素人 |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一区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 综合久久性色AⅤ |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