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仿古建筑結構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建筑結構;加固改造;建筑工程;
中圖分類號:TU7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3-0209-01
引言
中國當前建筑里面,過去結構設計在功能方面無法適應現階段使用需要,這同樣屬于促進建筑加固市場不斷發展的一個關鍵所在。改造大中城市過程中,許多舊建筑應當利用加固改造的方式適應新的功能需求。這樣,每年需使用許多經費,從而使得該領域存在非常大的市場潛力和前景[1]。
工藝與設備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將當前房屋功能規定使用的狀態改變。再次,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那些功能相對較少的臨街地段房屋已經發展成企業搶奪的重點,該種建筑的加固改造手段和方法屬于推動中國服務業和流通行業不斷前進的前提條件。最后,近年來隨著交通流量的急劇發展與單體運輸能力的的不斷提升,交通口岸已經很難有效承擔這一工作量,迫切需要進行加固改造。此外,許多大規模的建筑物,應當在評估耐久性的前提條件下對其實施加固改造[2]。因此,加固改造技術已發展成為建筑工程的有機內容之一,業界對該領域的趨勢非常關注,屬于一個熱門課題,其市場潛力非常大。
1 加固改造技術及問題研究
1.1 粘鋼加固法
即利用混凝土結構外粘貼鋼板,利用這種方法增加其抗剪與抗彎承載力。通常情況下,這種方法在那些由于靜力而受彎構件的加固之中非常適用。其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施工用時相對較短,濕作業相對較少,同時不會對原結構凈空與外觀等產生很大的不利作用。然而其加固質量主要是由工藝水平與膠粘材料所決定,尤其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粘鋼后如果出現空鼓等現象,則很難對其實施相應的補救措施。
1.2 增大截面加固法
該種技術術語較傳統的一個加固技術手段,其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形成了完善的施工與設計經驗。該種技術所需要的費用偏小,非常經濟,其能夠在每一個結構構件的加固中進行使用。然而該種技術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施工現場需要使用相對較大的時間進行濕作業,另一方面還能夠對建筑物的凈空產生一定的影響。
1.3 外包鋼加固法
該種技術主要是在不顯著增大原構件截面上使用,并且能夠使結構承載力增加偏大的環境中使用。該種技術存在的優勢為:結構包鋼,其受力相對可靠,并且施工任務相對偏小,結構截面提高幅度相對較小。其不足之處為:需要使用相對較多的鋼,投入費用有所提高,并且其在節點處理方面相對困難。
1.4 預應力加固法
該種技術可以減小被加固構件的應力水平,一方面具有非常不錯的加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結構整體承載力顯著增加,然而實施加固操作之后能夠或多或少影響到舊有結構外觀,在加固重型或大跨度結構、處于高應力環境中的混凝土構件等具有較高的適用性。然而對混凝土收縮徐變大的結構卻并不適合使用,并且加固操作之后應當考慮預應力鋼筋的防腐問題。
1.5 增加支撐加固法
這一種技術主要是利用增加支撐構件的途徑實現對其的加固,其操作起來較為輕松,同時能夠取得非常可靠的效果。然而其任務非常繁重,并且能夠對建筑使用空間與功能產生不利作用,其在加固整個建筑中較為適用。
2 我國建筑結構加固修復技術
2.1 托換技術
該種方法較為綜合,為托梁拆、接、換柱等方法的總和。包括結構加固、上部結構頂升與復位、廢棄構件拆除等,其存在諸多優點,例如操作較為迅速,不會對正常生產產生很大的作用等。
2.2 后錨固技術
該種技術大體上涉及到植筋技術與螺栓錨固。其中,前者能夠對當前結構進行輕松高效的連接和錨固,第一步是在構件上打孔,第二步是將特殊的粘結劑注入,接著將鋼筋插入,等粘結劑凝結硬化后,使鋼筋和附近混凝土組成一個有機體,最終實現錨固的目的。對于后者,其同樣是按照這一個原理。其大體操作流程涉及到鉆孔、清孔、注膠、插筋、調整、保護、檢測。
2.3 裂縫處理技術
該種技術手段已發展成現階段在混凝土結構之中應用較為成熟的一個方法。大體上是按照裂縫形成的原因、大小、形狀等方面,選擇相應的手段加以修補,從而恢復其由于開裂造成的功能減小。同時,就建筑物中的受力裂縫,不僅應當加以修補,而且應當選擇合適的策略進行加固。
2.4 表面處理技術
現階段,該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射水除污法、真空吸塵法、化學清污法等,主要是用來對表面附著物進行清理。
3 抗震加固領域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土木工程加固改造技術有了非常顯著的進展,同時存在非常大的潛力,同時這方面的技術工作者同樣積累了非常多的技術與經驗。然而,設計新工程與當前建筑結構的加固改造技術兩者之間存在著非常明顯的不同之處,后者受節點設計與結構二次受力過程的影響,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經驗與技術具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從新建設計單位中分離土木工程中對建筑結構加固改造的設計,安排高素質的專業工作者組建相應的事務所,同時認證加固改造工程設計資質就成為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4 總結
加固改造技術已發展成為建筑工程的有機內容之一,業界對該領域的趨勢非常關注,屬于一個熱門課題,其市場潛力非常大。其主要的加固方法主要有粘鋼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鋼加固法、預應力加固法、增加支撐加固法等;修復技術法主要有托換技術、后錨固技術、裂縫處理技術、表面處理技術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JGJ123-2000)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0
[2].魏嵬.試析建筑加固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淮北煤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
[3].李惠強.建筑結構診斷鑒定與加固修復.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1.1有效延長建筑的使用時間
使用壽命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多數房屋在使用過程中因為受到使用功能的改變、火災、地基不均勻沉降、超載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壽命縮短的很嚴重,而結構加固技術的使用正好可以有效延長建筑的使用時間。
1.2增強房屋建筑耐久性
房屋建筑在使用過程中,因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耐久性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結構加固技術的使用可以從結構上使建筑物耐久性得到加大。
1.3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
作為一種自然災害,地震的發生為社會發生造成了嚴重影響,近年來我國地震頻現,因此在房屋建筑使用過程中應該對抗震性給予充分重視,結構加固技術的使用可以使既有房屋建筑穩定性得到大大加強,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進而更好的與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
2我國房屋建筑施工加固設計的使用現狀
2.1房屋建筑施工加固技術體制不合理
目前我國的施工技術與管理方式比較粗放,同時密集化與專業化的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相應的技術創新體系。在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應該在技術人才培養機制上進行不斷的創新,同時對房屋建筑施工技術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創新,進行體系建設。正因為房屋建筑行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傳統體制,這樣會使產業升級技術的更新換代受到影響,或者產業升級速度太慢等問題的存在都會對市場創新受到影響,加上房屋建筑施工技術在創新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需要進行大量的創新實踐和運用,這樣才能對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進行有效保證。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施工技術創新很容易會不適應實際的市場需求,加上一些新的技術成果容易受到相關政策的影響,進而不能及時進入到建筑施工之中。
2.2建筑施工技術與理念非常落后
科學的理論與正確的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在建筑行業中也是如此,企業領導、項目負責人以及施工人員在工作中都離不開科學的理論與正確的思想作指導。從目前房屋建筑施工中來看,很多企業領導者、項目負責人不重視施工技術、材料的創新性,嚴重忽視了施工過程中的創新理念,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工程建設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始終沿用著傳統的思路,不重視引進先進的理念與技術,在理念與施工上不能與時代要求相適應。施工企業嚴重忽視了建筑技術在創新工作上的重要性,以上這些因素是造成房屋建筑創新性缺乏的重要原因。
3房屋建筑工程中經常使用的幾種加固設計技術
3.1粘貼鋼板加固技術
這項技術在建筑加工施工中十分常見,這項技術的優點主要在于加固施工的時間比較短、鋼筋混凝土結構不需要加濕、外觀損害比較少等,因此不能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影響。但是因為加固技術的效果主要由建筑結構膠的質量所決定,所以粘合的材料與施工水平都會隨建筑物的加固效果產生影響。因此一般來說這種技術經常在鋼筋混凝土構件薄弱部位以及受拉區的靜態固件中使用。
3.2增補受拉鋼筋技術
這項技術主要是指在房屋建筑主體結構中一些受力集中的地區,使受拉鋼筋得到增加,利用這種方法對梁體結構的承載力水平進行改善。在這樣的過程中,增補鋼筋和既有梁體結構之間的連接可以利用全焊接與半焊接等方式來實現。在二者連接的過程中,可以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在干法外包與濕法外包兩種方式之間進行靈活的選擇。
3.3外包型鋼加固技術
這項技術主要是指用型鋼外包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四角上,這樣一來原來的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就會得到大大的提高。這種技術主要可以分為干式與濕式兩種外包方法,一般來說濕式外包型鋼法比較常用,這種方法可以使結構承載力得到有效提高。外包型鋼法的受力非常可靠,同時施工方法也非常簡單,但是需要用到的鋼材量非常大,同時加固施工的成本也非常高,因此,一般房屋建筑的加固不會使用這種方法,而選擇將這種技術用在建筑物梁、柱等位置上。
3.4碳纖維加固技術
這項技術主要是指通過樹脂膠結合擦聊將碳纖維板粘貼在結構的表面上,通過這種方式促進結構承載力得到提高,這種技術的優點主要在于它的強度比較高、材料的重量比較小,在使用過程中不需要對材料腐蝕等問題進行考慮,此外適用的領域也非常廣,施工材料價格比較低,因此成為現代結構加固設計中比較常用的一種加固技術。但是因為這種技術的耐高溫性能并不強,一般來說要求在溫度環境60℃以內使用,否則就需要采取一些保護性的措施。
3.5預應力加固技術
這項技術主要是指利用施加預應力的鋼絞線、鋼拉桿等對結構構件承載力進行提高,它是一種集加固、卸載以及改變結構受力于一身的加固方法。因為受到荷載與預應力的雙重作用,使拉桿出現了軸向拉力預應力偏心受壓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構件的抗彎能力得到了增加,同時外荷載效應得到了減少,最終使結構受彎變形的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構件斜截面的承載力。這種技術的缺點在于在加固施工過程中需要專門的施工機具設備與工序,并要求在60℃以內的溫度環境中應用,否則就需要采取一些保護性的措施。
4結語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加固;設計;施工管理
前言: 我國房屋建筑業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和促進作用。自從實行改革開放以后,我過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物質資料獲得了極大的豐富和滿足,對所居住的房屋質量和環境等方面也有所提高。在我過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要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對房屋建筑工程進行技術加固和房屋施工結構的分析。在施工中保證加固水平,這是房屋施工的前提和基礎之一。
一、房屋建筑結構加固設計原則與方法分析
(1)加固設計原則
高溫、振動、腐蝕、風化以及地基沉降是造成房屋建筑結構損壞的重要原因。在對已遭受損壞的房屋建筑結構進行加固時,必須查明損壞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加固措施。加固設計必須以確保原房屋建筑結構安全為前提,盡量減少或避免拆除、更換原構件,同時還要保留具有使用價值的構件。
1.選材原則。在房屋建筑結構加固設計時,合理選擇加固材料,使加固材料滿足強度高、性能好、質量輕、耐久性良好等要求,并且保證加固材料與建筑原結構材料具備一定相容性,從而確保加固效果。所以,在選擇加固材料時,應當收集原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相關資料,盡量選擇與原建筑結構材料性能大致相同的加固材料。如果缺失原房屋建筑結構設計資料,那么設計人員應當到工程現場測算原結構材料的強度,并對強度等級進行規范取值,將其作為選擇加固材料的重要依據。
2.加固設計年限。在確定房屋建筑結構加固設計年限時,應當按照相關規定確保建筑結構在一定期限內不需要再進行大面積維修,即保證建筑結構在使用年限內只需要進行簡單維護就能夠保證其安全性。在對新房屋建筑結構進行加固設計時,其加固的使用年限應確定為50a或100a,對老舊房屋建筑結構進行加固設計時,其加固的使用年限應確定為5a-10a。
(2)常用的加固設計方法
在對房屋建筑結構進行加固設計的過程中,加固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若是加固方法選擇不當,則無法起到應有的加固效果,為此,在具體選擇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如房屋建筑結構的實際情況、加固技術的先進性、經濟性等等,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必選,從而確定出最優的加固方法。當房屋建筑結構整體與局部構件都存在加固需求時,應當以整體加固設計作為優先考慮對象,而后在考慮局部構件的加固設計;在對不同類型的結構構件進行加固設計時,應當以關鍵部位的構建加固為主,如果選用的加固方法效果不夠理想,則可以采用多種加固方法聯合使用,借此來達到預期效果。目前,房屋建筑結構加固中比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粘貼加固法。這是一種比較實用的加固方法,其主要是以纖維復合材作為粘貼材料,此類材料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強度高,它的抗拉強度是普通鋼材的幾倍,并且該方法的施工也比較簡單,只需要將纖維復合材粘貼在需要加固的構件表面即可,借助材料本身的特點,能夠進一步增強房屋建筑結構的承載力和延展性,從而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此外,該材料還具有非常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其耐久性和抗腐蝕性較好,不容易受到酸堿等化學腐蝕,尤其適用于房屋建筑結構表面平整度較差或是結構不規則的構件加固。
2.混凝土加固法。在房屋建筑結構加固設計中,混凝土加固是最為常見的方法。由于大部分現代房屋建筑的原結構材料都以混凝土為主,所以根據加固設計的選材原則,應當選用與原結構相同的材料。混凝土加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兩種:①直接加固法。該方法是指對遭受破壞的構件用混凝土直接置換,或在加固的構件上直接澆筑混凝土。如,將混凝土直接澆筑在受彎構件上,通過增加受彎構件的截面面積,以此增強受彎構件的承載力,達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在承重構件存在嚴重缺陷的情況下,應當采取混凝土置換方法進行加固處理,但是這種置換工作較為困難。②間接加固法。該方法包括預應力下撐拉桿加固和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兩種方法。前者主要利用預應力支撐桿加固混凝土構件,并利用桿軸向心力產生的外部負載來提高房屋建筑構件的承載力。這種加固方法雖然可以顯著提高房屋建筑構件的承載力,但是卻需要進行大面積的結構加固,加固成本較高;后者主要利用偏心力對加固構件中心施加水平壓力,進而避免外部負載彎矩,通過減少受彎構件的外部負載,以達到提高構件抗彎能力的目的。
二、房屋建筑結構加固施工管理研究
由于房屋建筑結構的加固方法較多,為了便于研究,本文以粘貼加固法為例,對其施工管理進行分析。
(1)粘貼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粘貼加固施工前,應當做好以下準備工作:準備好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和機械設備,所有施工人員配置到位,同時,到工程現場對加固的特點進行了解,技術人員應當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和技術交底。
(2)施工技術要點
1.干燥處理。在進行加固之前,應當確保結構表面干燥,如果表面潮濕,則應當對其進行搞干燥處理,常用的方法是碘鎢燈烘烤,也可以用風機將構件表面吹干,在這一過程中,應當確保待加固構件的表面濕度不超過70%。
2.表面處理。在粘貼纖維復合材料之前,應當對混凝土構件的表面進行相應的處理,將疏松、腐蝕、蜂窩等劣化的混凝土全部清除,并以露出結構層為準,然后采用修復材料對構件表面進行修復處理,使表面達到平整。
3.粘貼施工。當構件表面處理完成后,將樹脂均勻刷涂在構件表面,待樹脂干燥后,便可進行纖維復合材料粘貼。若是多層粘貼時,則應當在上一層干透之后,方可進行下一層粘貼。
(3)施工管理措施
房屋建筑結構加固施工中所使用的碳纖維材料、結構膠必須加強質量控制;確保定位放線準確,根據施工現場原有構件尺寸進行放線,盡量減少定位誤差;清理干凈基層,保證基層無油污、無塵土等雜物;加固施工中要避免對鋼筋、孔壁以及結構膠造成污染,確保結構膠的粘結力;在配置好結構膠后,要立即使用,避免因風化影響結構膠的使用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房屋建筑結構加固設計與施工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系統的工作,在進行加固的過程中,除了要合理選擇加固設計方法之外,還應當做好加固施工管理,借此來確保施工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使結構加固達到預期中的效果。在未來一段時期,應當重點加大對建筑結構加固技術的研究力度,并在現有加固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并開發一些新的技術,這對于促進我國建筑業的穩定、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羅海.淺談房屋建筑結構加固施工技術[J].門窗.2013(3).
[2]鄭先元.既有建筑結構鑒定與加固技術概述及應用[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1(1).
[3]金江鋒 .淺析結構加固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運用[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11).
【關鍵詞】建筑工程結構;混凝土加固設計;設計原則;方法;應用
一.建筑工程結構與混凝土加固的設計原則
建筑工程結構混凝土加固設計目的主要是提高結構或構件的強度和剛度、穩定性和耐久性,提高結構的安全度以減少事故的隱患,保證正常的使用要求。
1、建筑工程結構的設計原則。(1)整體性設計原則。就是要充分考慮建筑物的各種組成部分和各種功能需要,作為一個整體,系統性的研究其構成及發展規律,從相互依賴、相互結合、相互制約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中體現建筑的特征和規律。(2)綜合性設計原則。對建筑系統的研究,我們必須從它的功能、結構、要素、相互關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地考察。在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個體分析。每一個個體的分析結果都要反饋到上一層次的綜合和整體分析對比中去,按照比較的差異從新進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與整體達到高度的統一。(3)剛柔相濟原則。合理的建筑結構體系除了以上原則以外,還應該是剛柔相濟的。結構剛度過多則可能導致適應變形能力差,強人的破壞力瞬問襲來時,需要承受的荷載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損至最后全部毀壞;如果剛度過柔的結構則容易造成變形過大而導致無法運用甚至全體傾覆。
2、混凝土加固的設計原則。科技的進步發展,使得各種先進的技術、材料、工藝都能使加固方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個優秀的加固方案不但要在性價比、性能比上下功夫,還要體現其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對于混凝土結構,宜提高一級強度等級,并加強構造和連接措施等,以保證原結構與新混凝土協同工作。由于高溫、腐蝕、凍融、振動等原因造成的結構損壞,加固時應采取減小、抵御或排除上述不利水因素影響的對策,保證加固后的結構安全可靠,正常使用。結構加固應盡量考慮經濟效果,盡可能做到在不停產的條件下加固,盡量不損傷原構件和減少構件的拆除,能夠使用的應當保留。加固方案要在滿足加固本身的要求上,多考慮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二.建筑工程結構中的混凝土加固設計方法
1、直接加固的方法。(1)置換混凝土加固法。該法的優點與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響建筑物的凈空,但同樣存在施工的濕作業時間長的缺點,適用于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偏低或有嚴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構件的加固。(2)粘貼纖維增強塑料加固法。外貼纖維加固是用膠結材料把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貼于被加固構件的受拉區域,使它與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達到提高構件承載能力的目的。除具有粘貼鋼板相似的優點外,還具有耐腐濁、耐潮濕、幾乎不增加結構自重、耐用、維護費用較低等優點,但需要專門的防火處理,適用于各種受力性質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和一般構筑物。(3)粘鋼加固法。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外部粘鋼加固是在構件承載力不足區段(正截面受拉區、正截面受壓區或斜截面)表面粘貼鋼板,這樣可提高被加固構件的承載力,且施工方便。(4)有黏結外包型鋼加固法。外包鋼加固是把型鋼或鋼板包在被加固構件的外邊,外包鋼加固鋼筋混凝土梁一般應采用濕式外包法。(5)繞絲法。該法的優缺點與加大截面法相近,適用于混凝土結構構件斜截面承載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對受壓構件施加橫向約束力的場合。(6)錨栓錨固法。該法適用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結構的改造、加固,不適用于已嚴重風化的上述結構及輕質結構。
2、間接加固的方法。(1)增加支承加固法。增設支點加固法是通過減少受彎構件的計算跨度,達到減少作用在被加固構件上的承載效應,提高結構承載水平的目的。該法簡單可靠,但易損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減小使用空間。(2)預應力加固法。①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法。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的混凝土受彎構件,由于預應力和新增外部荷載的共同作用,拉桿內產生軸向拉力,該力通過桿端錨固偏心地傳遞到構件上,在構件中產生偏心受壓作用,該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載產生的彎矩,減少了外荷載效應,從而提高了構件的抗彎能力。
三.建筑工程結構中混凝土加固設計的應用
1、混凝土柱的加固設計。對混凝土柱的加固設計應根據柱子外觀表現、現場調查結果以及室內的工作結果。判明混凝土柱破壞的原因,從而采取各種不同的加固方法,及時對受損壞的混凝土柱進行加固處理。(1)預應力撐桿加固法。預應力撐桿加固框架柱是種簡單又快速的加固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軸心受壓或偏心受壓柱的承載力,預應力撐桿有單側和雙側兩種:單側撐桿適用于受壓筋配筋量不足或混凝土強度過低、彎矩不變號的偏心受壓柱加固;雙側撐桿適用于需變號的偏心受壓及軸心受壓柱加固。(2)置換加固法。置換法是一種針對柱子混凝土部分進行處理而提高承載力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時一般不考慮原鋼筋利用率的折減。該方法普遍用于混凝土柱因火災或其它破壞而導致混凝土強度下降引起柱承載力不足的情況。(3)增大截面法。增大截面法又稱外包混凝土加固法,是一種使用最廣泛的加固柱子方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是一種最可靠的傳統加固方法,它可以同時增加原有柱的截面面積和配筋量,能較大幅度的提高原有柱的承載能力和剛度,尤其是原柱加固后更符合規范所倡導的強柱弱梁的設計原則,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4)外包鋼加固法。所謂外包鋼加固,就是在混凝土的四角或兩面包以型鋼的一種加固方法,它的優點是構件的截面尺寸增加不大,但原柱的載力能力提高較大,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構件外形受限制,不宜增加太多的情況。對于方形或矩形柱采用四周包角鋼并在橫向加綴板的方法,而對于圓柱或其它弧形柱則用扁鋼加套箍的方法進行加固。
2、混凝土梁、板加固的設計。(1)增大截面加固法。,是指在原受力構件的單側或雙側澆注一層混凝土來增大原混凝土構件的截面面積,同時加配一定數量的鋼筋以達到提高原構件承載能力的方法。增大截面法的加固效果與多種因素有關,加固時的施工工藝以及是否對原結構進行卸荷處理將直接影響到加固工作的成敗。(2)增補受拉鋼筋法。對于承載力要求增加不大、經驗算其截面高度滿足要求的梁,只須適當增設受拉主筋即可。后補的鋼筋可以直接焊在原梁的鋼筋上。增補受拉鋼筋法可分為全焊接補筋和半焊接補筋和黏結法三種。(3)黏貼加固法。黏貼加固法是用黏結劑(結構膠)將鋼板或其他高強材料(如碳纖維、玻璃纖維)黏在需要加固的部位,以提高構件的抗彎、抗剪承載能力,亦可提高構件的剛度和整體性。該方法始于20世紀60年代,它不僅用于建筑,同時也用于橋梁、公路的加固。
結束語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是一個繁瑣而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進行工程施工時應根據實際條件選擇適宜的加固方法,最大限度地達到使用要求,實現預期的加固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