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現代農業發展機遇范文

        現代農業發展機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農業發展機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現代農業發展機遇

        第1篇:現代農業發展機遇范文

        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構成要素,成為現代農業的關鍵性物質基礎,成為推動農業與農業發展的重要生產力,成為服務“三農”不可或缺的重要舉措與堅實力量。現代農業所學設備應高效且先進,進而發展建設先進生產力,增加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實現鄉村文明建設、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生活富裕的重要目標。而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可以有效實現增加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強度、節約生產所學成本、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等重要功能。針對農業機械化而言,其水平的不斷提升可以有效帶動來動生產效率的增加,從而為現代化農業發展奠定可靠基礎。農業機械作為日常生產工作所需的主要工具,能夠有效促進生產力水平的提升。處于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形勢下,技術成為關鍵環節,不過,在實際發展階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約影響,無法做到符合現代化發展的需求。鑒于此,實現機械化,不但可以對農業生產條件做出進一步優化,還可以推動農業生產水平的整體提升,擴展農場發展的全新模式,提升農產品的質量。農業機械化發展階段,良性循環成為現代農業建設階段的重點環節。基于某種意義而言,現代化農業可以看成農村的工業化發展過程,不論基于那種視角,采取各不相同的發展模式,不但可以有效處理出現問題,還成為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關鍵環節。農業機械化發展同樣可以使傳統農業趨勢發生轉變,按照現代化發展相關理論,農業機械化為各類知識的不斷積累,使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不但使農業收獲顯著效益,更加推動了現代化農業完善建設與不斷發展。

        二、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的作用影響

        (一)實現農業經濟顯著提升

        農業機械化作依托農業生產區域實際需求為主要導向,依托市場為主要標準,節約農業生產所需成本的前提下,使得農業生產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推動農業經濟的不斷增加。首先,節約成本層面。農業生產之中運用機械化能夠提升勞動作業量,同時降低耕種階段機械損耗率。農業機械化能夠推動農業生產階段生產所需要素的科學配比,防止農業機械發生重復,提升機械與技術的運用頻率與狀態,有效節約成本。農業機械化還能夠提升生產規模,進而增加經濟效益。其次,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以及水平。農業生產機械化階段,對所學需要素的科學配比促進了生產規模的增加,為生產效率的增加提供保障。農業機械化能夠使不利條件下農業生產環境獲得明顯改善,增加農業生態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改善生產效率以及生產力整體水平。最后,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農業機械化的廣泛應用,使得農業生產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使土地利用率以及勞動率獲得顯著提升,達到規模化生產耕種,從而實現農民增收。農業機械化還能夠有效降低勞動力需求,使得農民可以獲得更工作機會,從而間接增加農民整體收入。

        (二)增加土地利用率

        農業生產本質主要為借助土地與生產資料,于自然環境下將能量轉變成為農產品,有效滿足社會各類需求,農業生產作為經濟活動,同樣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礎。農業生產同土地息息相關,對土地的依賴性非常大,土地利用率的水平直接關乎農業生產效率的水平。土地利用率主要為利用土地面積同當前擁有土地總面積的比值,農業機械化能夠增加土地利用面積,使人口對土地造成的壓力得到進一步緩解,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可靠保障。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生產集約化重要基礎形式,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并擴大生產規模,推動現代化農業的建設發展。

        第2篇:現代農業發展機遇范文

        關鍵詞:科技創新;現代農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9-0-01

        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風險挑戰。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推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必須更加依靠科技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

        一、農業科技創新的必要性

        中國農業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的關鍵時期,建設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十二五”農業發展的核心任務。保障國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科技。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中國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近幾年,中國糧食生產雖然已經取得“八連增”的巨大成績,但農業基礎設施差,抗風險能力弱、比較效益偏低等問題依然存在。未來隨著國民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人多、地少、水缺的趨勢不可逆轉,城鄉居民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中國糧食安全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解決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總供需矛盾,確保糧食安全,必須最終依靠科技創新,充分挖掘品種潛力,盡快突破農業生產中的重大技術瓶頸,大幅度提高農業土地生產率,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迫切需要農業科技。近年來,農獸藥殘留、添加劑、防腐劑問題屢禁不止;“紅心鴨蛋”、“多寶魚”、“三鹿奶粉”等事件的發生又增加了問題的復雜性;此外,還有一些轉基因食品、動物源性飼料添加劑等由技術進步所產生的新問題。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總體要求,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發展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和智能化種養,全面升級農業產業。

        確保生態安全迫切需要科技。目前,中國農業發展面臨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農業面源污染不斷加劇,污染物無害化處理能力低等問題,再加上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負面影響不斷加劇,資源環境對農業發展的約束日益加重。緩解資源環境壓力急需加強資源環境領域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大力發展節約型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低碳農業技術,加快開發清潔生產集成技術,建立實現“低耗、高效、持續”的農業發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資源、人口、經濟和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確保產業安全迫切需要科技。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農業領域也日益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力主要來自于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競爭實質上就是科技競爭,自主創新能力是科技競爭的核心。目前,中國大豆進口量已經達到5000多萬噸的水平,隨著全球農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加劇,中國農產品的進口量仍有進一步增加的可能。要提高中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減少國際農產品市場對中國農業的沖擊,就必須加快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生物質能源和資源環境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與產業化,加快農業前沿領域的原始創新,有效增加科技儲備,引領國際農業科技發展,力爭占據農業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全面提升中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面對需求剛性增加,資源日益緊缺的嚴峻形勢,我國農業發展只有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才能確保糧食安全,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只有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才能改善生產生態環境,從而實現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戰略任務。依靠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空前提高。

        二、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相應措施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要明確農業科技創新方向,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依靠科技創新、科技推廣和農民培訓“三輪”驅動,發揮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雙軌”運行作用,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科技創新的歷史任務艱巨。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改進我國科技管理制度,完善項目申報、經費分配和過程管理辦法,突出農業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探索新的科研組織模式和有效資助方式,形成有利于農業科研基礎研究和公益研究健康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同時必須建立適合國情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做到有破有立,改革是手段,建立是根本,為構建國家創新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著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針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需求,以奪取農業科技制高點、增強科技發展后勁,提高農業競爭力為目標,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動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等基礎性工作。著力提高農業知識創新、生物技術領域、機械化技術領域和信息技術領域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強化公益性農技機構改革,創新農技推廣機制。強化農技推廣機構公益性職能定位,積極推行“三權歸縣”,明確職能任務,合理設置機構,科學核定編制,理順管理體制,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提高工資待遇,全面建立崗位責任制度。加強水利、林業、氣象等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以及技術合作組織等,積極發展校市聯建、院縣共建等多元推廣模式,并給予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同等的政策支持。

        總之,建立一套適應農業科技創新要求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的機制和制度。加大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力度,擴大培訓規模,提高補助標準,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大專院校、農廣校和科研推廣單位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資源優勢,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農業科技大培訓。

        參考文獻:

        [1]蔣康穆,王學林.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的階段劃分及其相關措施[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8).

        [2]劉勁松.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主體模式及治理機制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8(20).

        第3篇:現代農業發展機遇范文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業機械化;發展

        1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現如今,工業化發展愈發完善,農業各個環節、時期都有機械化的身影。例如:烘干機、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的應用,都可以體現現代機械與農業生產的有機融合,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必要條件。現代農業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由于在傳統農業生產中,耕作方式主要以人力、畜力為主,造成人力與物力資源的大量浪費,農業生產效率和機械化水平較低[1]。但是在現代農業生產建設中,借助現代化科技手段,推動農業機械設施規模化與科技化發展,能夠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大大提高農作物生產水平。現代農業發展機制愈發完善,在建設發展期間,將其與現代化生產手段、現代產業體制有機融合,實現傳統生產、加工作業的創新與轉變,形成農業各個時期、各個環節一體化發展。與此同時,農業與金融業、商業等不同行業有機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農業一體化建設生產進程,這不但有利于推動城鄉經濟協同發展,還能擴大農業產業生產鏈,優化農業產品市場結構,確保在農業專業化生產過程中,實現農業社會化發展。

        2現代農業發展受農業機械化的影響

        2.1農業機械化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農業機械化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農業機械的應用與推廣,實現傳統人工畜力生產方式向現代機械化作業方式轉變,這也掀起農業創新革新的浪潮[2]。機械化作業彌補傳統人工畜力在農業生產建設中的不足,優化農業生產建設條件,促進農業生產力與生產率水平的提升,確保農產品質量,為農業專業化與商品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2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條件

        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條件,為了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通過農業機械化建設發展,這是無法回避的。同時,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發展實踐經驗,盡管西方發達國家推動農業機械化建設與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其相同點都是為了彌補農業機械化短板,可見,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礎。

        2.3農業機械化為現代化農業發展創造便利條件

        農業機械化的高速發展,彰顯技術科技力量的進步,這是因為農業機械化是過去傳統農業技術改良的重要體現,也是農業生產模式的創新改革。通過實踐表明,農業機械化研究要積累更多的知識與經驗,知識經驗的積累能夠推動農業技術上的發展與進步,而技術進步有利于強化農業機械化投資收益,進一步出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化為現代化農業發展創造便利條件。

        3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策略

        3.1加大政府資金扶持力度

        現如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政府為了實現宏觀調控,需要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生產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優惠政策,從而提高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建設的應用有效性,實現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3.2增強農業機械化科技能力

        科技能力的進步與創新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關鍵性要素,我國應該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研究與發展給予鼓勵支持,將研究側重于農業機械新技術、新機具科學研發方面,從而確保農業機械化技術能力的提高。

        3.3落實農業機械化“走出去”戰略

        我國應該重視農業機械標準規范化、質量效果監管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實踐,因地制宜,學習與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寶貴經驗,實現我國農業發展機械化、標準化與質量監管機制的構建[3]。同時,還要加大有競爭優勢的農業機械化技術輸出與農業機械產品出口,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能,專心致力于具有我國特色高效的農業機械化產品的研究,增強我國農業機械設施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實力。

        第4篇:現代農業發展機遇范文

        【關鍵詞】物流業發展;農村經濟發展;互動關系

        產業經濟學收入彈性差異和投資報酬(技術進步)差異理論表明第一產業的屬性是農業,農產品的需求特性是當人們的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難以隨著人們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即它的收入彈性出現下降;由于農業的生產周期長,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比工業要困難得多,因此,對農業的投資會出現一個限度,出現“報酬遞減”的情況。由此可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并不能單純的依靠增加農業投入,發展農村經濟要拓寬道路,現代物流的發展即為拓寬農村經濟發展路徑之考量。

        1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因果關聯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致力于發展農村經濟,惠及農民,改善“三農”問題,建設現代農業。經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提速增效,發展勢頭強勁;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農業全要素生產率(TFP)提高;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完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民就業創業門路拓展。在農村經濟向農業現代化方向挺進的道路上,物流業越來越搶眼的扮飾著勞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伙伴關系,或稱之為越來越搶眼的發揮著加速器的作用。從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因果關聯的理論探討不斷推出新觀點,如劉南、李燕運用了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從供給推動、需求拉動兩個角度分析現代物流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1]。錢曉英、馬傳秀從分工和專業化的角度構建模型物流發展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和國內生產總值三者間的關系,研究表明中國物流、固定資產投資在經濟增長中起重要作用[2]。胡愈、徐紅蓮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證明了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城市化程度、自然災害、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和農村教育發展對農村物流發展有重要影響[3]。周建勤,鞠頌東從農業與農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關系、農業與農村物流規劃的內容、農業與農村物流節點布局和農業與農村物流運作主體培育等四方面論述了區域物流規劃中農業與農村物流規劃的思路[4]。從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因果關聯的實證看,由于農產品生產的地域性與消費的普遍性、生產的季節性與消費的全年性之間的對立,造成了農產品供給與消費之間的矛盾,農產品物流不僅能使農產品實現其價值與使用價值,而且可以使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增值,還能降低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的成本,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失很大。有數據表明,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我國每年大約有3.7萬噸蔬菜、水果在運送路上腐爛,如此之多的農產品足可以供養2億人的生活。發展農產品物流,對降低我國現在高達20%以上的物流環節的農產品損失率,切實提高農民應得的收入,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2.1調整優化農村物流業,以現代物流業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村物流業的發展依靠政府的重視和規劃發展,尤其在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上要加強規劃,加大投資力度。要進一步優化農村物流路網結構,做好農村公路、村道與物流運輸干線的聯網工作,方便各種物資到村到戶以及農產品的運出。依托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企業的集配中心,增加銷地冷藏、保鮮運輸和保鮮加工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投入,提高跨區域冷鏈配送能力。在郵政業方面,很多農村地區即使是城郊的農村,快遞等業務都不能送達,應優化物流資源增加生活用品的配送業務,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和公交公司合作每天配送一次生活用品等零單物流業務,縮小城鄉生活差別,以發展農村物流業來帶動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可規劃農村物流園區,將農村物流網絡納入到城市物流網絡中。新農村建設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城市化將農戶的生活區與生產區分類化零歸整,更有利于構建農村物流園區。建立農村物流園區在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周邊建設相關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優化以減少運輸距離,降低裝卸、搬運次數從而降低物流成本。當然要實現農村物流園區的經濟效益必須要形成規模化生產運作,創立品牌效應。物流配送中心在園區內起著重要的媒介作用,應當鼓勵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參與到農村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中,也有助于城市物流資源的整合。2.2邁出農業經濟發展新步伐,為現代物流業諸如生機和活力。農業部長韓長賦對黨的十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概括為;是糧食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開新局面,農業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村改革展開新布局,農業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農民收入實現新提升。在我國農業經濟良好發展態勢的基礎上,也即在現有農業資源條件和生產力基礎上,要積極創新農村生產方式,以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來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以發展農村經濟的新舉措、新作為、新成就,為發展現代物流業堅實和做大物質基礎,積極促進現代農業和現代物流業的相互支撐和共同進步。作者簡介:周璐璐,1977年生,女,北華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農村區域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南,李燕.現代物流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實證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7,21(1):151-154.

        [2]錢曉英,馬傳秀.物流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協整性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4):84-87.

        [3]胡愈,許紅蓮.現代農村物流與其主要影響因子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12):85-88.

        第5篇:現代農業發展機遇范文

        關鍵詞:新農村;農業機械化;發展

        1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現狀

        1.1機械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業機械的種類也在不斷的變化,以適應農民農業生產的需求。在農業機械中,拖拉機的應用最為廣泛,并且拖拉機的外觀和內部也在不斷的更新改造中。現如今的農業工具種類越來越多,為農民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提高了農民的勞動效率。機械的投入,提高了我國農業化水平,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1.2新型產品的使用率低

        放眼農業機械市場,使用率較高的還是以前的機械,它們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新研制出來的農業機械前景并不好。在這樣的狀況下,新產品的研制也陷入到了瓶頸期,許多廠家不愿意耗費大量的資金在新產品上,沒有新產品的更新換代或者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過長,對于我國農業發展來說都是很大的阻礙。在科學技術水平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我國一定要調整好市場供需關系,鼓勵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為農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2農業機械現代化發展的意義

        2.1農業機械現代化促進了我國的農業發展

        傳統的農業生產主要依賴于人力和畜力,耗費的時間較長,產品的質量不高。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械被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使得生產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雖然,我國現在的農業機械現代化水平不高,與國外相比,還有一些劣勢。但是我國也在積極的努力,使農村逐步實現機械化生產,解放勞動力,增加農業的產量,提高農民的收入。我國一直強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一旦機械化生產在農村普及,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也會加快,城鄉之間差距縮小,讓城鎮與鄉村共同發展,實現整個社會的共同進步。

        2.2農業機械現代化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

        傳統模式的農業生產的產品數量少、規模小。現在農業機械現代化水平提升的前提下,農村的農產品數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農產品實現了規模經營。由于機械的投入,農業生產對勞動力數量的要求逐漸減少,剩余的勞動力可以涌入到城市中,為城市建設貢獻一份力量。除此之外,放眼國際,高質量的農產品在市場上也更有競爭力,農產品的競爭是很激烈的,質量較高的農產品能夠促進進出口貿易往來,也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能加快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從而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2.3農業機械現代化提升了勞動生產率

        在我國農村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還相對落后。在有的農產品,比如玉米的收割上還是傳統的人工模式,生產效率極低,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大。然而在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機械化收割,農業機械的使用很適用于大規模的生產,它可以將農產品在短時間內實現收割、摘穗等步驟,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農民來說是一大喜訊,讓農民擺脫了以往勞作的模式,而且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未來,我國需要做的就是要將農業機械化的水平提升一個臺階,讓農民都采用機械化的生產模式。

        2.4農業機械現代化加快了國家的發展

        農業機械現代化正是科學技術進步的一個標志。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的收入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加大科學技術和資金的投入,用機器來實現農業生產,不僅可以縮短農業生產的時間,還可以實現農產品的規模化經營。當國家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技術提升了,在國際的地位就會相應的提高。并且,農產品出口之后,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會更強。國家的社會經濟水平會在此基礎上穩步提升。

        3總結

        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機械現代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但也不能忽略當前的現狀,針對農業生產出現的問題人們需要去面對,并且積極的解決問題。畢竟,我國農業機械的現代化水平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們需要結合本國國情,做好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推廣,并且政府要對農業生產給予技術上和資金上的扶持,將科學技術融入到生產中去,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促進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6篇:現代農業發展機遇范文

        Abstract: Around the idea of "people-oriented", in the analysis of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echanism, describes the focu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nd urbanization on "peo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advanced stag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re the problem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farmers' citizenization problem,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ncoordinated should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黨的十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但在四化中,農業現代化嚴重滯后于其它三化,成為四化建設的短板。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離不開城鎮化的互動支持,因此實現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發展,是對“新四化”背景下工農關系及城鄉關系的深刻解讀,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蘭州市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及少數民族聚居區于一體,各區縣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一,分異明顯,實現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發展是建設西部節點城市的根本途徑,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重中之重。筆者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分析了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體現出的“人”的城鎮化與現代化的思想,闡釋了在注重“人”的現代化這一前提下,實現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1 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本質

        “人”的城鎮化和“人”的現代化相互依存,彼此影響,二者的核心是“人”。也就是說,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依靠“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是讓“人”更好地生活。城鎮化是“人”實現現代化的前提,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高質量的城鎮化。

        城鎮化的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刺激農副產品消費,推動農業技術改革創新;城鎮化的進程推動農村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交通、住房、生活質量以及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改善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為實現“人”的城鎮化和“人”的現代化創造條件。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土地、勞動力、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伴隨農業現代化產生的“職業農民”有利于推動城鎮化的進程和建設高質量的城鎮化,這部分人相較一般的農民有更好的收入,更高的素質,他們在城鎮生活,在城鎮消費,一方面為城鎮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支持;另一方面由“職業農民”創辦的鄉鎮企業吸納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非農就業”,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城鎮化的發展。

        2 蘭州市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

        蘭州,甘肅省省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地處黃河上游,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征。2012年8月28日,國務院提出于2020年將蘭州發展為西北地區現代化大都市。蘭州市土地面積為139 995 3 hm2,常住人口為366萬,戶籍人口322萬,其中,建成區內非農業常住人口261萬,外來流動人口50余萬。

        2.1 蘭州市城鎮化現狀

        2015年蘭州市總人口366.49萬人,城鎮人口為296.6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80.95%。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75.86萬人)相比,2015年全市城鎮人口增加20.81萬人,5年增長7.04%,年均增長1.71%。2015年蘭州市的城鎮人口比重(80.95%)分別高出全國25.57個百分點、全省38.66個百分點,在全省14個市州中排名第二(低于嘉峪關市),2010―2015年蘭州市城鎮化進程比全省平均水平(提高5.56個百分點)快1.18個百分點。

        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城市型社會,按人口城鎮化率進行階段劃分,城鎮化率51%~60%為初級城市型社會,61%~75%為中級城市型社會,76%~90%為高級城市型社會,大于90%為完全城市型社會。從圖1可以看出,蘭州市城鎮化水平從2005年的64%上升為2015年的80.95%,表明蘭州市目前的城鎮化水平已經進入高級階段或者稱之為高級城市型社會。

        據甘肅省統計局2014年底的《蘭州市城鎮化建設中的就業現狀分析與研究》指出,蘭州市三縣五區的城鎮化水平差異較大,呈現出“不均衡”的局面。圖2數據顯示,蘭州市安寧區、城關區、西固區城鎮化率率先突破90%進入完全城市型社會階段,七里河區和紅古區邁入高級城市型社會階段,而皋蘭縣、永登縣、榆中縣3個遠郊縣還處在初級城市型社會(城鎮化率在51%至60%之間)以下,鄉村人口比重大于城鎮人口。

        2.2 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現狀

        參考已有文獻,結合蘭州市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界定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參考值,如表1所示。

        2004年到2013年,分別從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這5個方面,對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做了趨勢圖。

        據圖3可以看出,蘭州市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均在逐漸上升。其中波動最大的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2009年以后逐漸趨于緩和;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其它4個方面的發展水平,處于較高水平;相反,農業科技處于最低水平,說明農業科技水平是目前制約蘭州市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據圖4可以看出,從2004―2013年,蘭州市農業現代化水平仍然屬于起步階段(0.5以下),說明蘭州市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2005年以后,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呈階梯狀平穩上升狀態,年均增長率達到4.5%,說明在過去的10年里,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其中,2005年農業現代化指數為0.535 5,明顯高于前后幾年,呈現井噴式發展,對照表1農業現代化發展階段參考值,農業現代化首次達到初步實現階段。這是由于2005年,調整引大入秦供水結構、秦王川農業高科技產業開發基地建設以及“三北”四期、天然林保護工程等農業水利工程的完善與建設,確保了農業灌溉與增收。

        3 蘭州市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困境

        3.1 人地矛盾加劇

        蘭州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為一體,加之黃河穿城而過,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較少。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又過度注重眼前發展,重工輕農,忽略城鎮化的建設質量以及城市發展的長遠規劃,導致城市空間規模不斷擴大,房價快速攀升,造成城鎮“空心化”和“半城鎮化”問題。尤其是在蘭州市周邊的一些地區,房地產開發商新建了很多住宅區,但是目前這些住宅區由于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的缺失,而成為“空城”長久地空置下來。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房價依然很高,住房依然很緊張,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依然住不起房,巨大的生活壓力使得農民無法融入城市生活,人地矛盾加劇,抑制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3.2 農民“市民化”問題

        蘭州市農村勞動力數量龐大,潛在資源豐富。人既多又少,“多”是勞動力總量多,“是”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勞動力少。農民的文化水平和認知水平使農民在“市民化”的過程中面臨巨大困難,主要有農民進城后的權利與義務問題、就業問題、養老問題、子女的受教育問題以及住房問題,還有農民在城鎮生活的尊嚴問題。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我們注重的不僅僅是“物質”的現代化以及城鎮化的“數量”,而更加關心的是這一過程中“人”的城鎮化與現代化問題,因此,在實現蘭州市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過程中,農民“市民化”問題為核心問題。

        3.3 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

        蘭州市是一個工業城市,歷史和現實中存在的工業和農業的比較利益差距,使蘭州市城鄉發展失衡,從上文的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蘭州市目前已經進入高級城市型社會,但是農業現代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成為制約蘭州市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推進的中心問題。而城鄉發展失衡問題是由于長期以來實行的二元經濟體制所導致,這樣的體制造成“孔雀東南飛”的局面,使一部分優秀人才外流,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缺乏人才,久而久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相較于城市越來越落后,城鄉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從而嚴重制約了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

        4 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容納能力,解決“人地矛盾”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為此蘭州市城鎮化規劃要將重心放在“人”的城鎮化以及“人”的現代化規劃上。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容納能力,著重解決“人地矛盾”,合理規劃土地,解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半城鎮化”問題,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完善城鎮基礎設施,保障城鎮化進程中農民的衣食住行,讓農民在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與自身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上無后顧之憂,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4.2 培育“職業農民”,實現農民“市民化”

        開展農民培訓活動以及科技下鄉活動,加大農村的科技推廣力度,重點是對農民素質的培訓,培育出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讓農民在城市生活,在農村上班。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加強精神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的認知水平和文化水平,讓農民和市民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使農民這一職業成為新時期“四化建設”中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鼓勵優秀人才回流到農村,為農村和農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支持鄉鎮企業發展,帶動農民非農就業,促進農村發展,實現農民“市民化”。

        第7篇:現代農業發展機遇范文

        關鍵詞:玉樹;特色;現代化農業;農業機械

        中圖分類號: 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2-0225-1

        玉樹長期以來由于地理和歷史文化原因,是青海省最落后、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農業發展狀況不容樂觀,生產條件差,農藝技術落后,農業機械投入不足,耕作粗放,農作物品種不科學的混雜種植,病蟲害防治力度不夠等種種原因導致了農作物產量低,農民收入微薄。地震雖然給原本就落后的玉樹農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是災后重建玉樹也讓有關專家看到了,大力發展適應當地特色農業的新契機,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1 玉樹現代化農業機械發展現狀

        2009年底,玉樹州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達7萬多人,耕地面積19.2萬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8.23萬畝,農業總產值為189701.58萬元,比去年增長3.83%。據統計,全州有農業機械8768臺,農機操作從業人員8540余人,機耕面積0.6萬余畝,機電排灌面積0.05萬畝,機收面積0.25萬畝。這一年在政府支農惠農的政策全面落實的情況下,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加快了高效農業的發展,同時促使了農業有粗放型生產模式逐步向集約型經營轉變。現代化農業機械的推廣與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農民學習農機和農藝的積極性,提高了農民的對現代化農業機械的認知水平。

        2 玉樹現代化農業機械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低

        在玉樹的農業發展中,大中小型拖拉機就占總農業機械的2/3左右,而多功能動力的機械較少,并且多數拖拉機只有一種作業項目,還存在著大部分老舊機械,不僅耗能污染重,并且利用效率和作業率都不高。雖然全州的農機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是機械功能仍然單一,結構有待于優化,缺少適合玉樹發展的現代特色農用機械。

        2.2 農業機械的投入不足

        盡管州、縣財政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但是仍與農民日益增長的購機需求存在較大差距。能夠享受購機補貼的農民不到申請補貼農民的十分之一。同時,對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示范、培訓和維護的專項經費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普及。

        2.3 農業機械的效益低

        農業機械普遍存在著技術含量低,質量和可靠性有待提高的情況。伴隨著農機的用油價格不斷上漲,加上機械出現的維修費用,都增加了農機作業成本。全州的農機服務組織建設不完善,農機新信息和售后服務滿足不了農民的實際需求,直接影響了購機農民的機械作業效益。

        2.4 農機化的專項人才稀少

        玉樹州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重視農機化的推廣,卻忽視了培養農機化的專業操作人員和技術維修人員,使農機化的專項人才的隊伍建設不能適應農機化的發展。

        3 玉樹發展適應當地特色的現代化農業機械的具體措施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玉樹州的農民2009年的人均收入僅為2335.27元,在這種低收入的情況下,靠農民自身根本承受不起農業機械的購置費用。所以要繼續大力倡導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資金的補貼,利用購機補貼專項資金來緩解農民購機壓力,真正落實對農民和農機服務組織購置或更新大型農業機械給予補貼的政策。

        3.2 加快玉樹的現代化農業機械化進程

        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以市場為主導,以農民和龍頭企業為主體,以科研院校的技術為支撐,積極探索和研發適合當前農業生產需要的農業機械。農業機械的研發和設計應突破以往單一功能的模式,在借鑒國外先進農機技術的基礎上,設計并生產出適合區域性的多用途、機動性靈活、安全性和耐用性強的高質量農業機械。根據玉樹州的地理狀況和當地特色,應選用利于保護性耕作、節水灌溉、精量播種、高效植保和農作物秸稈的農業機械,來推進現代化農業機械進程。

        3.3 加強農業機械的推廣

        首先,州財政和農業部門調撥充足的專項經費,用于宣傳、推廣、演示和培訓使用農業機械。其次,玉樹的農業管理部門應該利用各種新聞媒體或是現場辦公的形式,加大對農業機械的宣傳力度。

        3.4 提高農民素質和對農業機械的認知水平

        農民的素質是發展現代化農業機械的內在因素,玉樹州農民素質普遍偏低,所以影響了他們對農業機械的認知水平。所以要實地考察玉樹的民風民情,在此基礎上采用多種適合當地農民易接受的方式進行講座或是培訓農業機械的相關知識。除了對普通農民進行農業機械的認知普及,還應該重點培訓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技術人員,根據他們的素質和現有的農機化知識含量,進行分類指導,分層教學。

        3.5 完善農機服務組織的建設

        要重視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完備服務組織的農業機械設施配件,完善服務內容及擴大服務范圍。農機服務組織要吸納農機化的專項人才,擴大隊伍建設,正確引導和扶植農民選購適合自身實際需求的農機。在農民購買農業機械以后,農機服務組織要做好農機培訓的工作,使農民能夠熟練地操作和利用機械創造高收益。在農民使用機械出現疑問和質量問題時,要給予及時的幫助。這樣才能使農民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化農業機械的作用,使農民減少成本損失,增產增收。

        4 結論

        總而言之,雖然地震給玉樹的農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是也給玉樹發展適合當地特色的現代化農業機械帶來了新希望。以玉樹獨特的地理和生態條件,有著豐富的水資源、陽光輻射強、無工業污染等有利因素,在政府和農業部門大力扶持農機化的基礎上,有利于發展玉樹特色高效的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的收入水平。

        參考文獻

        [1] 彭衛鋒.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現代化推進的研究[J].江蘇農機化,2010,(03).

        [2] 張鵬.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支撐作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0,(10).

        第8篇:現代農業發展機遇范文

        一、現代農業園區的現狀

        (一)現代農業園區的資源現狀

        1.人力資源。目前,現代農業園區常駐人口8 200余人,其中農業人口約5 400余人,非農業人口約2 800余人。農業人口中,勞動力人口約3 500余人。有近40%的勞動力外出經營或打工,還有近60%的人在園區內從事農業種植、養殖業及農產品加工運輸業。近幾年來,隨著園區高效農業以及示范區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民純農業(種、養業)收入加上其他收入不斷提高,吸引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人員逐年增多,2011年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人員就有350多人。不僅如此,農業園區還大量吸納周邊地區勞動力就業,2011年共吸納周邊地區900多名農民來區就業。到目前為止,在本農業園區內創業就業的農業人口總數已達4 400余人。此外,各經濟實體、科研機構還有農業科技研發人員六十多人。

        2.自然資源。泰州市在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風性特征。一般在3月底、4月初進入春季,6月上、中旬進入夏季,9月中旬開始進入秋季,11月中旬轉入冬季。大致上每年冬季有4個多月,夏季有3個多月,春、秋季各2個多月。總體而言,氣候溫潤,無霜期較長,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從季節和氣溫的角度測算,每年適合旅游的天氣則不足五個月。另一方面,本市夏季最典型的兩種天氣是梅雨和伏旱天氣。梅雨有利于水稻、玉米、棉花等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但某些年份會出現 “空黃梅”或“旱黃梅”、“澇黃梅”、“遲黃梅”等不正常現象,不正常的梅雨天氣最易出現旱澇災害,這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有著嚴重的影響。梅雨過后的盛夏出現伏旱天氣,伏旱天氣多出現旱災,會給農作物的水分供應造成影響。 因此,防洪抗旱,對穩定生產非常重要。泰州東郊河網密布,縱橫交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既適宜農作物、花卉等植物的生長,又適合水產養殖,對養豬等畜牧產業也極為有利,泰州現代農業園區可謂物產豐富。與此同時,泰州東郊離揚州泰州機場距離很近,又擁有火車站、公路網星羅棋布,四通八達,為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科普教育、旅游產業提供了絕好的條件。

        (二)現代農業園區的布局現狀

        1.區域布局。泰州現代農業園區位于泰州主城區東北郊,具置是:新通揚運河以北、泰東河以東,姜堰市橋頭鎮軍民河以西、淤溪鎮淤溪村以南區域。示范區北倚江蘇里下河農區,南連通南高沙土農區,兼有泰州通南、里下河兩大農業生態區的生態優勢和產業特色。現代農業園區包括原泰州市紅旗良種場,原姜堰市稻麥良種繁育場、水產良種繁育場、棉花原種場等三個國有場圃,姜堰市淤溪鎮南舍村、海陵區泰東鎮中菱村以及蘇陳鎮東石羊、西石羊等9個行政村的位于新通揚運河以北的土地,總規劃面積38.6平方公里,其中40%的面積為國有農地。

        2.產業布局。現代農業園區的產業以區內的東西主干道――站北路為主軸,按“六園三區”的總體功能分布。六園:生態漁業示范園、花卉博覽園、蔬菜產業園、良種產業園、畜牧科技園、美好家園;三區:農產品加工區、農產品物流區、綜合服務區。生態漁業示范園:示范園總占地面積約800畝。全園設計以現代漁業為主題,集養殖、教學、科普、觀光、休閑于一體。花卉博覽園:重點圍繞高檔花卉苗木新品種選育、工廠化生產、園林化展示、農業旅游觀光四大板塊進行規劃建設,規劃設計總面積2 000畝。蔬菜產業園:位于園區紅旗河以東、站北路以北區域,分東西兩個片區,總面積2 660畝,其中東片區1 300畝,西片區1 360畝,重點發展無公害設施蔬菜生產。良種產業園:總規劃面積1 000畝,產業園分為新品種選育區、新品種試驗區、新品種展示區、新技術集成示范區。畜牧科技園:高起點規劃,在重點發展水禽、豬、寵物、羊和水產等五大產業的同時,實現循環經濟發展。

        3.人居布局。該區域涉及海陵區泰東鎮(中菱、周橋村)、姜堰市蘇陳鎮(西石羊、東石羊、雙墩、周埭、北莊、徐家莊、西查、東查村)、淤溪鎮(南舍村)農科站、良種場、水產養殖場及紅旗良種場等,計12 個行政村,總人口15 000 人。其中姜堰市3 鎮3 場10 個行政村,6 000 人;海陵區1 鎮兩個行政村1 500 人;紅旗良種場6 000 人。區內農民年純收入3 649 元。

        (三)現代農業園區的功能現狀

        1.產業生產功能。現代農業園區的顯著特點是進行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目前不少園區已經利用其在“產前”、“產后”方面的獨特作用和對市場的把握,以經濟為紐帶把周邊農民組織起來參與種植業和養殖業“產中”的生產,形成了一大批對地方經濟具有明顯帶動的產業龍頭。泰州現代農業園區中的骨干企業江蘇紅旗種業有限公司是泰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注冊資本3 500萬元,持有農業部頒發的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在園區建有1.2萬畝稻麥良種生產基地,在園區周邊建有近0.8萬畝的良種協繁基地,年產稻麥良種近1 600萬公斤,種子產品暢銷長江流域13個省市的80多個縣(區),良種銷售收入突破6 500萬元。又如,園區內的泰州綠色寶貝有機蔬菜有限公司和江蘇欣濤公司為龍頭的設施蔬菜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以兩個公司為主體建設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已有2 660畝,年生產各類蔬菜新品種40多種,產銷新鮮蔬菜1.1萬噸,2011年兩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達到8 600萬元。泰州浩潤食品有限公司在區內投資建設了蔬菜速凍加工廠房和恒溫保鮮庫(1 900m2),年生產加工速凍蔬菜7 600噸,產品外銷日、韓等國家。

        2.科技孵化功能。科技孵化功能是現代農業園區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是解決科技與經濟結合、培育新的增長點的有效手段。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業提供不斷優化的孵化環境和條件,培育科技實業家和專門人才,源源不斷地培養出有市場競爭力的、成熟的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紅旗種業有限公司與江蘇省種子站合作共建了占地1 000畝的稻麥新品種推廣示范基地,承擔了江蘇省淮南片小麥、遲熟中粳、中熟中粳、雜交秈稻等組別的各級中間試驗和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新品種集中展示任務;與中科院遺傳生物發育研究所、揚州大學農作物高新技術育種中心合作共建了泰州中試基地;與江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合作共建了優質專用小麥育種基地。公司有兩項科技成果通過了江蘇省科技廳的成果鑒定,獨立引進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稻麥新品種6個。2009年10月,公司被江蘇省科技廳授予農業科技型企業稱號。又如,畜牧科技示范園內的水禽基因庫、蘇姜豬保種場、江蘇豐達種鴨場都是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研發機構。水禽基因庫是2008年農業部第1058號公告正式命名的第一批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之一,也是江蘇省首批農業種質資源基因庫之一。擁有科研人員十幾個人,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近幾年先后主持或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得省部級獎勵9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8篇,編寫科普書籍7本。國家級姜曲海豬保種場于2008年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級保種場,主要進行姜曲海豬的保種和育種工作,是揚州大學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是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的產學研基地。近幾年來先后承擔省級項目10余項,其中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泰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12篇。江蘇豐達種鴨場是集生產、科研和技術推廣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示范基地,是江蘇省重點種畜禽場。

        3.示范輻射功能。現代農業園區研發先進適用的農業高新技術,如設施栽培技術、集約化種養技術、農副產品深加工技術等方面作用明顯,并通過示范生產、參觀學習和技術培訓等手段,切實解決農民聽不懂、記不住、學不會的問題,真正做到“做給農民看、講給農民聽、帶著農民干”,為農業科技成果的輻射推廣和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位于泰州現代農業園區內的江蘇畜牧科技示范園,已建成水禽基因庫、水禽新品種繁育中心、蘇姜豬保種育種中心、藏獒及寵物繁育中心、農民培訓和學生實訓中心等五大功能板塊,開發、培育了豬、鴨、鵝以及水產等方面的新品種,帶動姜堰、興化、泰興、如皋的一些養殖戶飼養。畜牧科技示范園還通過江蘇省推進的“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將一些新產品推廣到濱海縣,幫助當地的農民脫貧致富。

        4.文化引領功能。現代農業園區在規劃發展中突出自身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園區建筑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營造園區環境的地域文化風情,在活動設置上充分展現地域文化魅力。位于泰州現代農業園區內的江蘇畜牧科技示范園在規劃建設中彰顯里下河地區“青磚黛瓦”的建筑風格,展現出古樸、淳厚的文化底蘊,實現里下河地區鄉土民風的自然傳承,給人以小巧別致的農家庭院的感覺,成為泰州地區、城鄉之間難得一見的一道“雅致風景”。

        5.休閑旅游功能。現代農業園區既保持農業的自然屬性,又具有農業新型設施的現代氣息,加上園林化的整體設計和長年生長的名特優新果蔬、花卉等裝點其間,形成融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為一體的人地合一的現代休閑觀光景點。同時,又能將農業的“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結合于一體,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為人們休閑旅游、體驗農業提供便利,為對青少年進行農業科普教育提供一個學習知識的場所。位于園區內的生態漁業示范園設有展覽和休閑兩個館;擁有三泰風情帶、漁事活動帶、四季長廊帶、泰東河觀光帶;垂釣休閑區、科普區、水產觀賞區。花卉博覽園中也有農業旅游觀光板塊,設有錦繡天地花卉博覽園、現代農業觀光園。畜牧科技示范園中也有畜牧文化展示區,素質拓展區。

        二、現代農業園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規劃設計問題。在規劃設計方面,泰州現代農業園區是花了一番功夫的,專門聘請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做了總體規劃,但規劃側重于園區建設,在用地布局、綜合交通、綠地系統、景觀風貌、環境保護、綜合防災工程等方面可圈可點。園區提出了“生態立園、科技興區、特色為先、效益為本”的發展方針和“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精三產”的發展思路,其方向是正確的。但在農業產業和旅游產業的銜接,實行農業產業和服務行業的綜合開發,產業聯動,實現產業之間的融合,運行管理模式與國際先進現代農業接軌,核心技術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推廣、農民培訓、經營企業化等方面仍要做好頂層設計,在人才引進,園區宣傳等方面也要有所規劃。

        2.功能定位問題。從園區的發展規劃以及實際運作來考量,目前園區的主要功能集中在產業生產功能、科技孵化功能和旅游休閑功能三個方面,示范輻射功能不強,處于從屬地位,聚集功能(指人才、技術、信息的集聚,帶動項目和資金的集聚,最終促進整個產業集聚程度的提高),結合功能(指科技教育界、工商企業界和政府三方的結合),對外交流功能(指現代農業園區在建設中通過制訂優惠政策,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筑巢引鳳,吸引國外人才、技術和資金,從而促進了合作與交流)等尚未出現。這也是園區目前總共只有18家企業進駐,總體實力不強,品牌不響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園區功能的定位上,有必要予以研究。

        3.主體特色問題。目前,園區內畜牧科技示范園特色明顯,生態漁業示范園內垂釣休閑區也是因地制宜,頗具特色的好項目。但園區整體特色不明顯,缺乏獨具特色的餐飲服務和娛樂活動,例如,撐船很能體現當地的傳統文化,在沙家浜、珍珠泉公園等類似撐船的劃竹筏項目做得有聲有色,頗為吸引人氣,但在園內的幾處休閑區,并無該項目。

        4.經營主體問題。泰州現代農業園區是由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經營的,經營主體自然是政府。在政府的支持和管理下,園區產業選擇和功能定位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對提高農業水平、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政府管理體制復雜、市場敏感度低、運行機制不靈活,難以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缺乏合理的長效運營機制。因此,對于園中的重大事務,可考慮吸收企業參與決策和管理。

        5.服務體系問題。科技示范、輻射帶動是現代農業園區的重要功能,也是農業園區堅持公益性,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因此,園區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為周邊農民提供服務。目前,園區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代農業園區科技示范、輻射帶動功能的發揮,從而影響了園區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不利于園區自身的發展。

        6.產業化水平問題。目前,泰州農業園仍在發展過程之中,入駐企業數量不多,規模不大,品牌不響,總體產業化水平不高,需要在量上尋求突破,在質上提高水平,在服務上步步緊跟,提高組織化程度,穩定龍頭企業與園區農戶、周邊農戶之間的聯系,不斷提高產業化水平。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園區的思考與對策

        1.做好科學規劃。農業園區的規劃,將影響到其健康發展。規劃過程中,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運作、農民收益”的基本原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的方針,強化政府宏觀指導和監督管理職能,同時充分發揮企業和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遵循農業產業的發展規律,做到一產、二產、三產協調發展,達到做大、做強園區的目的,實現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在管理制度、發展模式、吸引人才、激勵機制、吸引資金等方面要精心規劃,靈活運作,確保園區的各項功能得以正常發揮。

        2.明確功能定位。農業園區的發展要以孵化功能為基礎,不斷發揮科技示范、輻射帶動功能,增強園區的實力,擴大園區的知名度,為發揮旅游觀光功能夯實做好鋪墊。其中,孵化包括項目孵化和企業孵化。項目孵化的對象主要是研究開發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員,孵化的目標是科技成果企業化,即可生產化。企業孵化的對象是已注冊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法人,孵化的目標是培育成功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家,并經過再孵化,實現由中小型科技企業向大中型科技企業的轉變。對于孵化的農業科技成果,要通過現代農業的展示與示范,以及各種形式的參觀學習、技術培訓等手段,逐步帶動周邊地區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產品、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的流動,把經濟動力和創新成果傳導到廣大周圍地區,帶動整個區域甚至全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3.培育園區特色。在農業技術開發上,要通過培育和引進人才以及加強和科研院所的聯合開發,不斷推出新技術,培育新產品,增強孵化功能,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的品牌,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和科研院所前來合作,形成良性循環,同時不忘培養下一代,為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提供便利。在旅游觀光產業上,要融入地域特色文化,通過特色餐飲、特色娛樂活動、特色觀光項目等,形成特色旅游。通過培育園區的特色,不斷增強園區的人氣和知名度,形成品牌效應。

        4.健全服務體系。在健全服務體系方面,黑龍江哈爾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做法值得學習,該園組建了“四位一體”農業專家大院。專家大院由技術依托專家、項目研發專家、企業聘任專家、部門推廣專家組成。成立了園區專家委員會,由技術依托單位的專家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負責對專家大院專家和科技服務工作的組織協調。配置了專家辦工所用設施、設備及培訓場所等條件。建立了各類專家崗位工作責任制度和專家大院工作管理制度,形成了“四位一體”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服務體系,對推廣技術,服務農民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9篇:現代農業發展機遇范文

        創業板力推“兩高六新”企業,在為現代農業企業創造上市機會的同時,也引導創投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向現代農業領域。現代農業企業在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推動下,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現代農業是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要素為支撐,用現代組織管理方法進行經營,農、工、貿緊密銜接,產與銷融為一體的社會化農業。其主要特征是生產規模化,工具機械化和產品市場化。近年來,隨著“三農”問題的凸顯,發展現代農業逐漸成為我國農村建設的重點,中央政府對現代農業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政策面利好

        創業板上市享優先權

        200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未來農村主要的工作任務是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著力點,推動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2007-2009年間中央政府針對農業連續出臺三個 “一號文”(分別為2007年出臺的《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與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2008年出臺的《關于切實加強農村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以及2009年出臺的《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其中2009年1月《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著重指出2009年將在2008年的基礎上較大幅度增加良種、農機具購置等補貼,同時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及科技投入,重點支持高科技育種、農業機械化、優勢農產品、畜牧水產業等領域產業及企業發展。這些扶持政策的出臺,將直接惠及育種、農機具生產銷售、規模化農業生產、畜牧家禽養殖加工一體化等企業。

        而創業板的推出再次為現代農業企業帶來利好。創業板將優選成長性高、科技含量高以及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業模式企業上市,其中新農業屬性涵蓋農副產品深加工、農業龍頭企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種子工程、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循環農業。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經營方式轉變,農業資金需求逐年高漲,逐漸從生產延伸到產、供、銷各環節,從一般農戶延伸到育種、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多個主體,單純依靠政府資金已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創業板主推“兩高六新”企業上市,不僅能為現代農業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融資平臺,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資金需要,還能夠提升農業企業的知名度和市場形象,并通過上市農業企業的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創投和私募股權資本投身于現代農業。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先锋影音国产情侣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高清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