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現代農業概念范文

        現代農業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農業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現代農業概念

        第1篇:現代農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現代農業經濟;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科技成果

        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是影響國民經濟的重要因素。近幾年,農業技術推廣得到專家與學者的關注與重視,充分顯示其在現代農業經濟中的作用,為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1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概念

        一般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概念包括3個層面,即狹義的農業技術推廣、廣義的農業技術推廣及現代農業技術推廣。

        1.1狹義的農業技術推廣

        即以大學或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為依據,采用切實可行的方式推廣給農民,使農民能將新知識與新技能應用至農業生產過程中,達到增產的目的,并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1]。技術指導是狹義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特征。

        1.2廣義的農業技術推廣

        即在技術指導基礎上,增加產前咨詢指導及產后的銷售服務,對農民的培訓教育與組織農民經營均屬于該范疇。廣義的農業技術推廣是對狹義農業技術推廣的拓展深化[2]。教育是廣義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特征。

        1.3現代農業技術推廣

        指基于農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作用下,通過多樣化形式,使農業新成果、新信息擴散至三農中,實現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推動三農綜合發展[3]。溝通與咨詢是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特征。

        2現代農業經濟中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

        2.1農業技術推廣是傳播科技成果的紐帶科技成果的傳播以農業技術推廣為媒介,將農業技術擴散至農業生產中,指導農民農業生產。科技成果是農業專家與學者研究的成果,基于實踐基礎上得以歸納、總結和研發的農業成果。如何有效將農業科技成果傳播至農業生產中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農業技術推廣作為推廣農業科技成果的媒介,充分發揮著其在現代農業經濟中的紐帶作用。

        2.2農業技術推廣對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具有促進作用

        農業科技成果的最終目的在于轉變現實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變過程中具有促進作用。農民以農業科技成果為指導,優化農業種植技術與生產技術,以農村農業發展實際情況為依據,實現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為農村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3農業技術推廣有利于新科技成果的創造

        若想滿足農業生產力發展需求,解決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應以農業技術推廣情況為依據,充分發揮其在農業新技術成果研發中的創造作用,促進農業進一步發展。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熟知農業技術推廣情況、農業技術存在的問題以及農業發展狀況,為研發新科技成果提供依據,保證農業科技成果研究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2.4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民綜合素質具有教育作用

        農民的綜合素質是影響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諸多農民仍沿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增加了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利用農業技術推廣的教育作用,結合多樣宣傳方式,使農民接受并認可農業技術推廣。

        2.5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方針、政策等的制定具有參謀作用

        基于農業技術推廣作用下,農業技術推廣員充分掌握了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存在問題及農業發展基本狀況,為制定新的農業方針及農業政策提供依據,是農業科技成果再完善的基礎,是實現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

        3小結

        農業技術推廣是促進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保障。因此,農業生產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經濟中的紐帶作用、促進作用、創造作用、教育作用和參謀作用,推動農業發展。

        作者:蔣洪元 單位:云南省巧家縣老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劉劍飛.農業技術創新過程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第2篇:現代農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現代農業;技術創新;未來局勢

        俄羅斯是世界軍事大國,在綜合實力方面與美國難分伯仲,但是俄羅斯的糧食產量卻處于世界倒數水平,不得不靠大量進口糧食來滿足國民生活需要。中國是世界糧食產量大國,但是由于人口基數大,人均耕地面積少等因素,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養活不斷增加的人口,依然是國家的巨大挑戰。盡管國家早已著手解決三農問題,但是從全國農業發展的整體水平來看,部分地區未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傳統農業中對原有生產要素增加投資的收益率低,對儲蓄和投資缺乏足夠的經濟刺激,導致傳統農業持續停滯落后,無法成為經濟增長的源泉。因此如何通過農業技術創新來改造傳統農業,實現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現代農業的概念

        農業的發展經歷了由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到現代農業四個發展階段。現在一般引用的“現代農業”概念,脫胎于近代農業的發展模式,通常也將兩者并在一起討論。“現代農業”,顧名思義,就是相對于男耕女織的傳統小農經濟而言的,利用現代新型種植技術發展的農業。目前世界上對“現代農業”并沒有非常確定的官方定義,因為“現代”二詞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現代農業”的含義,也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獲得新的內涵。文章另辟蹊徑,從三個特殊的視角,去解釋現代農業的內涵。

        1.1生產效率

        古代農業,主要采取人畜手動勞作的耕種方式,生產效率低下。首先,古代都是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一家一戶的勞力難以推進耕種和收獲速度;其次,古代的耕種技術落后,主要以“二牛抬杠”為主。即使華北平原開發了新的耕種技術,也因為古代閉塞的交通難以將先進技術傳播;再次,古代沒有先進的化學肥料以及人工降雨人工施肥等條件,農作物生長主要靠自然光照和降水,農作物遇到病蟲害也只能聽天由命,“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模式未知性太多;最后,古代農民沒有土地所有權,四季勞作不同還要受地主的壓迫,導致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而現代農業不同,借助人工降雨人工施肥天氣預報等先進科學技術,能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先進的耕種工具,提高了耕種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證了穩定的工作質量。農民對自己耕種的土地擁有自主選擇權,收獲的多寡都是自己的。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生產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1.2機械設備

        古代農業主要以犁、耙、鏟、锨等作為耕種工具,是“二牛抬杠”式的耕種模式。這種種植方式速度慢,一次性耕種面積小,受天氣,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大。農作物收獲也只能靠鐮刀等工具收割,人畜運載,消耗時間長但是效率低。現代農業建筑在工業技術發展的動力基礎上,借助現代先進的農業機械,一天就可以完成古代耕種工具一個月的勞動量。在播種時,播種機一次性可以完成兩米寬土地面積的播種任務,并且人只負責開播種機,更先進的西方國家,甚至實現了無人駕駛播種機的耕種模式。農作物收獲時,更是省力,現代化的收獲機械,可以實現一次性收割農作物秸稈,糧食顆粒脫殼,糧食裝袋三項工作。是農業生產技術革命性的變化。機械設備是現代農業區別于古代農業最主要的動力基礎。

        1.3勞動者技能

        勞動者技能也屬于界定現代農業概念的一部分。古代農業的勞動者,在年復一年的耕種實踐下,自然也積累了一部分耕種經驗。但是這里要說的勞動者技能,是關于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的,關聯新的科學種植新知識的勞動技能。為了促進農業更好更快發展,國家大力支持農民學習新的種植技術,也鼓勵更多農民放棄傳統的種植谷物小麥類糧食,轉而去嘗試養殖業,漁業以及新興的蔬菜果樹種植等新領域。政府也著力于投資農村果樹修剪技術培訓機構,養殖業培訓機構等各種培訓機構的建立,力求提高中國農民的種植技術,讓科學知識幫助傳統農業發展,讓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帶動整個農業生產界活躍起來。

        2農業技術創新的作用

        要探究農業技術創新的作用,首先要對概念進行充分了解。農業技術的創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農業技術創新僅僅指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發明改造的新的種植技術或者種植機械。廣義的農業技術的創新還包括農業創新技術在具體種植過程中的應用結果,涵蓋了農業生產新技術從開發到完善的過程,并對整個農業生產要素進行重新分配,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產生多種經濟效益的總和。文章主要從廣義角度闡述農業技術創新的作用。

        2.1生產效率提高

        生產效率的提高是農業技術創新作用的體現。例如我國南方的水稻種植采用了套種模式,即稻田種水稻也養魚。水稻的花粉散落在水田里,成為了魚最好的飼料。魚的游動也能幫助水稻松土,排泄物更能幫稻田施肥。農民一次性可以獲得兩份收入,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我國高原地區,山地多,平原少,傳統種植方法所生產的農產品從產量方面無法與平原地區競爭,這就意味著面對耕地較少的實際情況,首先要發展高效農業,引導農戶精耕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時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質量為目標,加強現代農業知識、技術的推廣應用;圍繞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產業化、規模化水平,加大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利用,結合高原、山地地貌特征,推廣普及各類農用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從而達到生產效率的提高。

        2.2生產質量提高

        農業技術創新促進農業生產質量提高,重點表現在大棚蔬菜種植以及農田施肥上。以大棚蔬菜種植為例,現在大棚內都建有電子監測儀,能夠隨時監測蔬菜的生長情況,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土壤狀態等,根據電子網絡的精確分析,得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全自動的大棚管理模式,更會實現自己開棚頂接受光線,自動噴水施肥等種植技術。未來5G移動通信技術在蔬菜種菜方面的應用,更會實現蔬菜與電子系統的互聯。針對播種的質量方面,以東北人參種植為例。人參作為珍貴的藥材,其種子價格昂貴,一斤都在三百元左右,前期資金投入巨大。傳統的人參種植,是采用人工手抓撒播的方式,手掌容量的大小,播種人員的經驗,播種人員的專心程度,甚至自然風向都會影響種子撒播的均勻度和實際入土數量。人工難免會出現種子撒出實際面積的情況,種子的浪費在所難免。但是中央十套播出的《我愛發明》欄目中,有人發明了人參種植的機械,類似于大型小麥播種機,可以保證每一粒人參種子都能播種下土,提高了播種質量,受到大力推廣。

        2.3農民素質技能提高

        農業創新技術的應用依托于農民的個人素質和技能。在傳統農業時代,農民大都是“經驗式”的播種和收獲,利用牛、馬犁地,幾乎不需要很高的技能。但是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農民掌握信息化技術、新興種植技術、新型農用機械的使用等,而且要不斷更新已掌握的的知識和技能,這無形中提高了農民的技能,提升了農民的素質。

        3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的注意事項

        凡事都有兩面性,現代農業技術創新也不例外。在大力推廣創新農業技術的同時,也應當清楚看到創新技術背后,存在的隱患和挑戰。具體如下:①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與創新在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隱患。因此必須思考如何科學利用農業創新技術;②育種科技的快速發展,涌現許多高質高產的品種。這些品種大規模的種植,會間接淘汰低產品種,導致農產品種類單一,失去多樣性。而單一品種容易產生病蟲害;③農業技術的創新是建立在工業和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且必須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與土地。

        4結束語

        現代農業科技的大力發展和創新,一方面給人們的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幫助,提高了糧食產量和質量;另一方面也給人與自然的相處埋下隱患。到底應該怎樣科學利用農業創新技術,這是農業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工濟民,劉春芳,申秋紅.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主要模式評價[J].農業經濟問題,2009(2).

        [2]石明權,陳宏.目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的對策[J].農業科技管理,2009(2).

        第3篇:現代農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現代農業;新型農民;農民素質

        中圖分類號:F3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309(2009)10-0024-02

        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發展現代農業,最終要把農業增長方式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提高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現代農業發展的成敗。只有不斷提高農民素質,才能讓他們掌握運用現代物質裝備和農業科技成果的能力,掌握轉變經營方式的本領,形成持續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的力量源泉,從而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

        一、發展現代農業對農民素質的要求

        農民只有具有較高素質,才能充分發揮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加快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農民的文化、科技、經營管理等素質對現代農業發展尤為重要。

        第一,現代農業要求農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農民的文化素質影響其對新技術、新品種、食品安全意識、標準化知識的接受程度。很多農民由于文化素質低,對農業科技接受能力不高,市場意識也比較淡薄,從而難以及時地對農業生產進行調整。

        第二,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民科技素質提出較高要求。現代農業主要依靠科學技術,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是農業科學技術的主要掌握者和運用者。擁有較高科技素質的農民,能夠更好地運用各種新的農業技術,實現科學技術向生產成果的轉化。可以說,農民的科技素質直接決定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著現代農業能否實現。

        第三,現代農業要求農民具有相應的經營管理素質和市場意識。加入WTO后,我國農業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農民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地位會更加明顯。因此,要保持并提高我國農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農民必須具備一定的現代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

        二、我國農民素質現狀分析

        一是文化素質較低。據統計,2006年,全國農村勞動力文盲率為6.7%,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村從業人員占7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僅為14.2%。從反映人口素質的監測指標看,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7年,僅相當于初中二年級水平。農民文化程度低,大多數仍屬于體力型和傳統經驗型農民,直接影響他們接受新知識和各種信息的能力,制約著現代農業的發展。

        二是科技素質較低。據2003年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進行的“農民眼中的中國農業科技狀況大型調查”結果顯示,在是否采用農業科學新技術的問題上,主動采用新技術的農民只有29.7%,不到1/3。2003年,中國科協對“中國公眾科學素質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具備科技素質的農民僅占0.7%,系統接受農業職業教育的農村勞動力不到5%,農村居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僅為城市居民的1/6。

        三是經營管理素質低,缺乏市場經濟意識。絕大多數農民缺乏經營觀念和科學管理方法,市場意識淡薄,信息接受與反饋能力差,很難及時、準確把握市場動態。而且,絕大多數農民都沒有接受過有關農業經營管理的教育或培訓,不了解農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知識,對待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阻礙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三、培育新型農民的對策建議

        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需要政府、社會、農民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政府應當加大投入,尤其是對農村教育、農民培訓、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政府的投入更具基礎性和引導性。從農民角度來講,要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提高農民自身投入能力;要加強宣傳,切實轉變農民的觀念和意識。另外,還要廣泛吸收和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三農”的建設中。

        第一,構建完善的農村教育體系,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素質。新農民必須有新文化、新知識,加強教育是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樹立農村教育為“三農”服務的觀念,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需求,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需求,建成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機結合的多層次、多形式、綜合化的農村教育體系,全面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今后,必須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取得的成果,優化和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在重視基礎教育的同時,應積極發展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注重加強農民培訓。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生產和農村經營管理培訓,以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現代農民;另一方面,要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需求,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另外,要建立健全農村教育為農服務的保障體系,創新為農服務的形式,增強為農業現代化服務的效果。發展農村基礎教育任重而道遠,任何時刻都不能放松這根弦。

        第二,加大農村公共衛生投資,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民的身體素質。健康投資是一種可以帶來預期收益的生產性投資,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從事其他活動的重要前提。政府應轉變觀念,把公共衛生支出當作一項重要的人力資本投資,加大對農村公共衛生的投入,切實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同時,注重對農民的引導和宣傳,增強他們的健康投資意識。進一步鞏固和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籌資標準和財政補助水平,堅持政府主導,加大對落后地區的財政轉移規模,確保新農合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第三,加強對農民的引導和宣傳,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提高農民素質離不開農民自身的參與。農民是現代農業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和直接參與者,要切實尊重農民的實際需求,耐心細致地對農民進行宣傳,讓農民真正認識到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農民的參與度。只有調動起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柯炳生.對發展現代農業中若干問題的認識[J].教學與研究,2007,(10).

        [2] 柳建平、張永麗.發達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與啟示[J].經濟縱橫,2007,(10).

        [3] 葉鳳剛.現代農業視角下農民的素質問題及其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8,(09).

        [4] 李培慶.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民素質現代化[J].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02).

        [5] 韓國強.人力資本視角下農村教育體系的構建[J].北方經貿,2009,(05).

        [6] 王廣深、羅志彬.農業現代化的概念及其時代特色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10).

        第4篇:現代農業概念范文

        農業現代化內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農業現代化僅僅是生產部門的現代化,是指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農業,就是把傳統的不發達的農業轉變為具有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發達農業的過程。廣義的農業現代化的內涵不僅包括農業生產部門的現代化,還包括制約、支撐農業部門發展的社會經濟內容,如農村非農產業發展水平、農村城鎮化水平、農村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等。因而,農業現代化的內涵就應當包含一些必不可少的社會經濟內容,必須把農村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作為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其實質內涵與衡量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更新與完善。總的來看,目前世界農業總體發展趨勢是在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而且同時現代農業也將向更高層次發展。發展現代農業對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培養現代農業人才、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等諸方面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以現代化為目標,以改革開放為動力,開始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由自給半自給的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由溫飽向小康的重大轉變,從而大大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綜合概念,也是一個動態概念,不同國家、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內容,也有不同的工作要求。從農業農村的發展環境看,我國目前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新階段,必須把握新的發展機遇。從農業農村的深刻變化看,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在進入戰略轉變階段,必須創新發展模式。特別是逐步提高農民收入,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迫切要求加快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在這個重要的戰略轉折期,必須盡快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民素質的軌道上來。從農業農村的重大任務看,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仍然處于攻堅爬坡階段,必須積極應對嚴峻挑戰。

        發展現代農業,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必須統籌發展、和諧發展,而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有利于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于引進工業技術成果,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增強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目前發展現代農業產生的問題

        1、城鄉對立現象依然客觀嚴重。雖然農村城市化的進程在加快,但是我國城鄉封閉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是我國長期采取的經濟社會政策是向城市傾斜,是靠犧牲農業的利益來推動城市的發展;二是絕大多數城市的城市功能脆弱,既無經濟輻射力,又缺乏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容納力。

        2、在傳統農業地區,農業基礎條件仍很落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有些貧困山區的農田水利和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較差,路橋失修嚴重,河道不暢、送水排澇功能銳減,造成農業抗災能力不強,農業產出效益較低,農業招商引資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以上問題對農業的危害常是災難性的。徹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十分緊迫,否則,農民大幅增收根本無從談起。

        3、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對現代農業發展認識不足。農民現有的文化素質,無法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無法接受高科技含量的種養技術,制約著現代農業科技的廣泛應用,導致現代農業發展后勁不足。農業科技水平較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產業化、市場化水平不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也使得農業科技成果應用率不高。技術水平低,生產方式落后,也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環境退化等問題。

        4、農業產業體系不全。近年來,盡管發展了一批特色產業,但是大多數是初級產品,第二、三產業對農業支撐作用不大。農戶之間生產經營的關聯度低,長期分散經營,農機、農技、供銷信息“獨立自主、很少往來”,造成農產品成本高、經營風險大、常出現“賣難”問題。我國的農業正面臨著國際優質農產品日趨的激烈競爭,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形勢更加嚴峻.產業化進程的緩慢嚴重制約著現代農業的發展。

        5、財政支農投入不夠,支出投向有待于規范。政府資金投入有限。政府財力有限,對現代農業建設的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加之資金使用分散,缺乏有效整合,不同程度地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速度。傳統農業地區由于工業骨干財源匱乏,公教人員工資、政府運轉、社會保障、政法文衛支出等確保項目多、任務重,在上級轉移支付后,仍普遍存在較大的收支缺口,使得傳統地區財政支農支出難以達到《農業法》等法規條例規定的比例標準。

        三、發展現代農業的對策

        一是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全局。科學發展觀是做好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自覺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思考“三農”問題,謀劃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把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統籌協調、科技興農、改革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創新發展思路,提高發展質量,加快發展步伐,逐步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是必須把實現、維護和發展好農民利益作為根本點。落實好黨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真心誠意為農民辦實事,依法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有效激發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必須把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作為主要目標。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科學發展,必須始終圍繞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來開展。

        三是堅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點。區域布局、合理規劃是提升現代農業規模效益的客觀要求。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最佳適宜區和效益優先原則,按照“做優傳統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做強特色產業”的要求和“突出特色、規劃先行,注重規模、相對集中”的思路,做好產業結構調整這篇文章,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四是實施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促進行動。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要以《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為依據,遵循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規律,準確把握我國優勢農產品產業帶所處階段及其特征,采取綜合性措施,全面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培育主導產業為切入點,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推進農業重大工程項目和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通過項目、技術和政策支持等措施,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努力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同時,積極開展優勢農產品名牌創建活動,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產品品牌。

        五是推動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行動的工作重點,在于把各方面建設的內容在示范村綜合集成,為不同資源條件、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提供新農村建設的典型示范。在行動推進過程中,要及時總結經驗,評價建設效果,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各地扎實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5篇:現代農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后現代農業;生態農業;農業園區;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X171.3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11.022

        Analysis of Eco-agricultur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Basing on Post Modern Agricultural Theory

        CHEN Shou-yue, WANG Lia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stmodern agricultural, clearly and design relations between, and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Hebei Lyurun of Eco-agriculture park, target loc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design and functional zoning in four aspects, expounds theory of the post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gricultural park should be used,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future design research word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Key words: postmodern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1 研究理論

        1.1 后現代農業

        美國學者C.迪恩?弗羅伊登博格認為,后現代農業[1]是在現代農業基礎上的價值轉變與價值拓展[2]。國內許多學者認為,所謂的后現代農業與現代農業,兩者之間不僅是時間上的差異,還是內涵上的區別。后現代農業本質上是大農業的開發、利用及其產品生產前后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實現農業超大產業化經營系統。后現代農業注重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重視農業的生態服務、社會支撐功能,注重農村的三生(生活、生態、生產)協調,重視城鄉一體化發展,重視農業的多元化功能拓展,如生產、娛樂、生態等[3]。

        1.2 農業園區規劃設計

        農業園區規劃設計一般包括總體規劃的項目設計。農業園區總體規劃,是依據園區立地條件,對給定農業園區的發展理念、功能定位、項目建設、區劃布局、基建完善、景觀設計、環境保護、組織管理體系、運營機制等進行策劃和總體安排,而項目設計指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具體的項目進行構思,并給出詳細表達[3]。

        1.3 后現代農業理論體系是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的理論來源

        后現代農業以農業生態化作為農業轉型的主要方向和關鍵所在,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物質信息裝備輸入組織生產,要實現環境保護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協調生產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優化品種組合,建立良好的物流系統,實現三大效益高度統一[4]。農業園區規劃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把保護和優化環境放在首位,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生產、生活、休閑環境景觀和空間,確保農業園區生態可持續發展。

        1.4 后現代農業理論體系是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的哲學基礎

        后現代農業要求推動“雙贏”的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優化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生產實現效益最大化和危害最小化,實現生產與環境保護的最佳平衡。農業園區規劃設計要求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的約束性壓力,嚴格保護生物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同時改善生產條件,確保園區農業的三大效益的高度統一。這與后現代農業中提倡的生態永續性理念不謀而合[5-7]。

        1.5 后現代農業理論體系是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

        后現代農業是以農產品生產、加工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運用農業科技設備,堅持生態保護原則,將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等范疇中各環節,實現產前、產中、產后的有機融合,從而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農產品營銷體系。農業園區設計過程中要在資源環境條件及各產業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對各產業鏈做出有效延伸與合理串聯,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資源利用率[8-9]。

        2 研究區概況

        園區位于京、津、冀大城市群的腹地,靠近全國政治中心,處于華北經濟中心雙巨城中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區以及京津城際交通線中心,是京津城際中心花園,華北和東北的經濟與文化交流的通道的咽喉。區位優勢明顯,距北京國際機場60 km,距天津濱海機場80 km,距天津港約80 km。園區的公路、鐵路、高速公路貫穿廊坊南北,四通八達,市郊鐵路,京山、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廊萬路,京津高速鐵路橫穿東西,104國道、光明線近在咫尺。位置得天獨厚,是成為園區進行招商引資的重要籌碼,為園區農業的成功開發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 農業開發理念與目標定位

        3.1 農業開發理念

        在京津冀一體化組團發展背景下,立足京津大都市區的先天優勢,以“服務首都、融入首都”為定位,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產業興園”為理念,加快培育主導產業;以“高效出產、享受生活、生態保護”為核心功能,推動園區多元化開發;園區的建設為建設“平原森林城市”任務,完善和優化廊坊市城市功能提供了一種現實途徑。創立一個工農有機結合的商業盈利新模式,實現綠潤集團的使命與戰略,打造“廊坊綠谷”和綠潤集團“農林綜合體”。

        3.2 農業發展目標定位

        綜合園區區位獨特性、水資源限制性、文化特殊性、環境約束性的特征,以及京津發展預測、區域內外農業現狀以及開發的目的與理念,借助區域發展優勢,將園區農業發展成為最具創新的城郊型都市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最安全的優質彩色苗木精品研發生產供應中心、世界首個城鄉一體循環型生態農業示范區和全國一流基于農業的綜合生態休閑服務區[10]。

        4 產業組織結構設計

        農業產業框架設計的關鍵在于準確判斷園區資源環境條件及各產業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對各產業鏈做出有效延伸與合理串聯,從而保證農業充分融入生態城總體產業發展大環境,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內外部分工合作體系,維護園區的生態平衡。

        園區生態城生態環境良好,區位條件優越,農業資源比較豐富,結合前面幾個章節的分析,我們認為在園區發展以下產業較為較妥當:

        (1)基礎產業:苗木馴化繁育、中藥材種植、綠色(有機)鮮果種植、林下經濟;

        (2)主導產業:生態休閑旅游與農商服務、工廠化植物生產(花卉苗木);

        (3)衍生產業:廢棄物CPU②(食用菌生產、有機肥生產、沼氣發酵池、污水處理廠與垃圾處理站等)。

        堅持以“綠色、環保、低能耗”作為生產標準,逐步建立低污染、低能耗、高產出、競爭力強的園區。

        5 農業產業功能區劃

        5.1 總體功能分區

        根據園區生態城市總體發展方向和建設目標,確定“一環、五區”。一環:彩色大道內環線;主體建設區:農林科技展示區、都市花木體驗區;配套建設區:高效生態農業種植區、觀光農業風情區、私家農莊休閑區、市民公共服務區。

        5.2 重點項目建設

        (1)彩色大道內環線圍繞園區內環路兩側設計,以花期果期相交錯的果樹和流光溢彩的苗木、林果為要素,既是良好的防護屏障,又構成優美的外向型景觀,也可沿環形道路,精心設計建筑、小品和休憩等設施,突出文化主題和內涵及多個景點的連續性,并結合植物造型布置,開展賞花、采摘、攝影和自行車騎游活動等。

        (2)農林科技展示區規劃面積27.13 hm2。分為自然、農林、未來等三大主題板塊,是園區景觀、文化、服務、活動、高檔設施、贏利和公益項目精品的聚集區。包括光伏溫室、高檔花卉溫室、育苗溫室、現代農林展示中心、苗木科技研發中心、管理服務培訓中心、高檔彩色苗木展示區、停車場。規劃主題為展示高新農業科技,集錦現代繽紛園藝。

        (3)都市花木體驗區規劃面積83 hm2。確保園區大規格苗木繁育主體地位,是園區景觀建設重要組成,也是美麗鄉村高檔社區的門前花園。精品大規格苗木區、珍稀苗木種植區、林下經濟示范區、苗木綠谷、都市花廊等。

        (4)觀光農業風情區規劃面積23.4 hm2。依靠產業背景,以生態環境、生態文化體驗為核心吸引力,包括異域農業風情區(荷蘭農園、法國農園、日本農園、韓國農園)、房車營地、樹屋營地、拓展訓練基地、陽光草場、農耕展覽館、草地婚禮、珍稀動物世界、休閑主題莊園(薰衣草莊園、海棠莊園、郁金香莊園)等,規劃主題為匯聚歐亞精彩農園,展現海外鄉村風情。

        (5)高效生態農業種植區規劃面積18.13 hm2。通過露地和設施相結合的栽培方式,采用灌溉微噴節水化、水肥一體化、生物防治等果樹栽培新技術進行設施管理,結合不同的季節,開展賞花和采摘項目。包括百草園、設施果樹園。規劃主題為展現果林繽紛精彩,品味城中果園風情。

        (6)私家農莊休閑區規劃面積27.3 hm2。以生態環境、生態文化體驗為核心吸引力,形成家庭農場承租、文化體驗、休閑生活的魅力農場。包括人工湖、木屋別墅、水上餐廳、人工湖、大棚、菜園、停車場等。規劃主題為體驗家庭私有莊園、漫步低碳農林公園。

        (7)市民公共服務區規劃面積21 hm2。通過生態環境的打造,為廊坊市民營造一處修身養性的農業公園性質的公共服務區,吸引人氣,擴大園區的社會效益。規劃包括都市彩色廣場、農耕雕塑、人工造林示范區等。規劃主題為鸞鳳筑巢吸人氣,和諧共建生態城。

        6 結 論

        后現代農業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方式,與現代農業高投入、高產出、高能耗的農業生產方式相比,更加注重農業發展的生態化、永續型和綜合性,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11]。農業園區作為現代農業展示的窗口,其規劃設計過程中融入后現代農業的理念與內涵,必將豐富完善區域性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的理論體系,提升我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設計水平,以期為我國發展后現代農業提供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 周淑景.農業發展戰略轉變與后現代農業[J].財經問題研究,2004(11):73-75.

        [2] 陳成斌.試論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7:53-55.

        [3] 曹仁穩.我國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福建熱作科技,2003,28(3):110-117.

        [4] 林祥金.世界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J].中國農村經濟,2003(7):76-80.

        [5] 董慧.后現代農業是可能的[J].與現實,2008(5):124-127.

        [6] 胡曉兵.現代農業技術異化的表現及其根源探析[J].學術交流,2007,159(6):96-99.

        [7] 王凌香,孫金福.世界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及我國后現代農業發展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1(7):369-372.

        [8] 吳人韋,楊建輝.農業園區規劃思路與方法研究[J].城市規劃期刊,2004(1):221-229.

        [9] 潘潤澤,李春德,李俊峰,等.農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6(3):61-63.

        第6篇:現代農業概念范文

        1.發展失衡造成現代農業物流脫節

        中國幅原遼闊,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嚴重失衡,造成了農業物流的脫節,影響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盡管我國西部有了大開發的優惠政策,西部的經濟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東西部發展的差距卻沒有因此而減少,而且還有加大的趨勢,我國的東部,普遍發展比較好,人口也相對比較集中,基礎設施也較西部的完善得多,不僅對農業物流的需求比較多,而且物流企業的發展也比較快,這些有利的條件決定,在東部地區農業物流現代化的進程會更快更好。而相對來說,中西部地區就存在著比較大的困難。除此之外,城鄉之間也同樣存在著經濟、消觀念等都存在著不小的差異,經濟的發展也存在著嚴重的不均衡,而且農村的生產力水平普遍比較低,這就制約了農村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而城市的發展相對好得多,現代物流在我國許多城市都在發展得比較好,如此一來,城鄉這間的物流就出現了一道縫隙,造成農業物流的脫節,這勢必嚴重影響整個農業物流的現代化發展的進程。

        2.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制約現代農業物流發展

        現代化的物流需要許多配套的設施,不僅需要交通運輸方面能夠合理,還需要通訊比較發達,更需要倉儲有合適的地方,以及環保等各個方面都要跟得上才行。眾所周知,基礎設施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物流的效率和效益。近年來,我國政府已經加大了基礎設備的建設進程,也對一些陳舊的設施進行了改造,尤其是對西部和農村地區,國家的優惠政策加速了這些地區的發展,但是,就目前的發展來看,還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的發展需要,這種不足嚴重制約著農業物流的向前推進。

        3缺乏宏觀調控給現代農業物流發展造成困難

        現代物流需要現代的管理調控機制,而就當前的情況來說,我國的農業物流在宏觀調控方面還很缺乏。各有發展區域,各有發展空間,各自為政的現象比較普遍。卻沒有一個機構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對農業物流進行管理協調,這勢必會造成機構的重復設置,人員的大量浪費,更造成了重復性的建設和投資的資金浪費,也勢力會造成政府管理部門對物流企業進行引導、扶持的缺乏,從而影響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

        4.認識不到位阻礙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

        盡管目前已經有專家、學者開始努力研究并探索我國的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問題,盡管政府也很重視農業物流問題,尤其重視農業物流的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但是,由于我國的物流行業起步比較晚,尤其是農業物流的起步更晚,所以現代的物流意識還沒有全面建立起來,對物流的認識還很不到位,“重生產、輕流通”的錯誤認識普遍存在,還有太多的人只是把農業物流看成是把農村田地里種出來的,海里、河里、湖里養出來的,山里采摘來的那些產品運輸出去。根本沒有從更深層去認識,去理解現代農業物流的真正作用,所以更多的農產品企業或是個人,完全滿足于自營式的物流方式,并樂得其所。而相反的,對現代農業物流不聞不問,大有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姿態。

        5.從業人員質量偏低對現代農業物流發展不利

        現代的物流不僅要有現代的配套設施,還要有現代的意識、現代的管理。據有關部門的數了統計,我國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小學就要讀5至6年,那么這個7年就意味著,不足初中畢業生水平。由此可以想見,在現代物流這個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協同合作的行業,是無法依靠這樣的一個群體來高效地完成重任的,換一句話說,農民如果不具備現代化的知識結構,想實現中國現代農業物流,困難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如此,雖然我國農業物流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還是比較迅速,全國各地對物流的專業性人才的需求也是大量的,而與此相對,目前的我國恰恰極其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據資料統計,我國物流人才缺口數百萬人,而中高級人才的缺口也要數十萬人,而我國培養這類人才的高校卻屈指可數。整個物流行業如此,可以想到從事農業物流的人才就更是鳳毛麟角。毋庸置異,從長遠看,從業人員數量的嚴重不足和素質低下,都會嚴重制約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進程。

        二、應對農業物流問題的策略

        1.科技是農業物流發展的支撐

        現代農業物流已經與傳統意義上的物流大不相同,科技含量占據了重大的比例,標準化、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時網絡化、智能化的進程不斷推進,信息化在現代農業物流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顯見,科技成了現代農業物流鏈條上的重要支撐。因此,要發展現代農業物流,就必須加大科技的投資,除了要依靠政府的撥款之外,還要組織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發展科技,為農業物流的現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礎。科技的發展,能夠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如今高產水稻,高筋小麥等優質品種,無一不是高科技的結果;科技的發展,使農產品大大縮短其生命周期,比如多肽復合肥的使用,不僅讓農民的投入減少,而且施用后農作物的品質也隨之提高,其產量也相應增加,更可喜的是,此肥能例作物提前7-12天收獲,可以讓產品提前一周便上市,搶占市場先機,增加收益;科技的發展,還可以增加競爭力,又能夠使物流在管理和交易方式上更科學、更合理,不僅提物流的效率,還能提升效益;科技的發展,還能夠使倉儲、運輸的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科技的發展,還可以使保存、促鮮期更長,還可以使包裝在省時省力的前提下更美觀;科技的發展,還可以對物流的各個環節進行適時跟蹤,實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總之,科技的發展,對推代農業物流的現代化進程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沒有科學技術,就沒有物流業的現代化,科技是現代農業物流發展的支撐。

        2.加快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現代化

        目前,農村的物流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物流的需要,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是必須要搞好的一項工作。這些基礎設施除了上文介紹的科技之外,還有交通運輸、通訊網絡等內容在內。國內外的物流經驗告訴我們,信息網絡已是現代農業物流不能忽視的基礎設施之一,是現代農業物流發展的必備。它貫穿了所有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乃至銷售的全過程,影響著農業的發展,是現代農業物流中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農業生產前的所有準備工作,農業生產中采用什么樣的策略,到底生產什么更科學更合理,都需要準確而及時的信息為指導;農業生產、物流服務、產品銷售,無一不需要信息作為中間媒介。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了信息和網絡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開始研究和實施農業‘信息跨越’戰略,這將推動政府決策信息化、農戶生產經營信息化、農業設施裝備信息化、農業技術操作自動化和農業經營管理網絡化的發展,實現資源快速合理配置,提高產品的信息貢獻率和科技含量,實現我國農業跨越式發展”。

        3.加速培養專業性的物流人才

        首先,應該在更多的高校里,設置物流專業,開設物流專業的課程,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的課程,并聘請國內外專家或學者任教。如此分層次進行不同的教育和培訓,有利于形成人才梯度,以適應不同崗位的管理需要。其次,大力開展職業技術教育。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應該轉變觀念,注意到教育和教學的社會需要性和“實用性”。通過職業技術教育培養一些物流專業的大專生,以加速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也與其他高校形成人才培養梯度。第三,就是在課程內容的設置重點也要有所差異,物流管理、物流設計規劃、物流技術是三個不同的專業性質,設置課程時不能籠統地設置一個物流專業,所有的學生上同樣的課。而應該有針對性地培養,有側重點地傳授相關知識。

        4.完善現代農產品物流供應鏈

        首先,“調動資金、政策等多種要素積極引導設立農產品加工尤其是深加工組織,完善并切實落實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各種功能,涉農供應鏈各節點組織本身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涉農供應鏈整體效益的發揮并反過來促進或制約自身的發展”[文獻3]。其次,應“逐步實現涉農供應鏈各節點組織緊密一體化”[文獻4],顯然這是一條很光明的道路,走合作化的道路,一方面可以彌補個體的資金不足、人力不足、技術不足等劣勢,還可以通過合作,增強實力,擴大影響,增加風險抵抗力。因此,建立合作化式的供應鏈戰略聯盟是十分必要而可行的。想建立一個健康的戰略聯盟,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1)更新理念,加強溝通。我們不能否認,許多物流企業還認識不到合作的重要性,還沒有真正悟透共享與共贏的深刻內涵,一些暫時走到一起不得不合作的成員,也只是一時之需,并不是更新了理念的結果。因此,要想讓這些成員充分認識到合作的重要,還需要加強宣傳和引導,使供應鏈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理解供應鏈的整合管理的實質和內涵。必須加強溝通,尤其是處于供應鏈中主導地位的成員,更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將供應鏈的作用,讓每一個成員都清楚,以減少或消除合作中的障礙。

        (2)轉變觀念,同舟共濟。傳統的觀念是同行是冤家,如今卻要把多個同行,競爭中的對手聯合到一起談共享、共贏,一定需要一個過程。現代的農業物流供應鏈間的關系,與商鋪集中在某一個區域,并歸類經營而擴大銷售量的作用和效果相一致,因此,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供應鏈的每一個成員都轉變觀念,報著同舟共濟的心,把收集到的有用信息共同分享,再根據多渠道收來的信息制定出共贏計劃,以達到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第7篇:現代農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 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都市農業;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8-0310-03

        Study on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reative-leisure Agriculture for Songzhuang Town

        Bao Shun-shu 1,2 DU Xiao-ming 1,2 ZHANG Qiu-ling 1,2 LI Miao 1 JIAN Bao-quan 1,2

        (1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Beijing 100125; 2 Key Laboratory of Farm Building in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bstract Creative-leisure agriculture is a new kind of creative industries,which is based 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combining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and culture. It is an emerging industry through deeply expanding agricultural function and integrating with agriculture,technology,culture,and innovation.The article taking Songzhuang Town in Tongzhou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 as an Example,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creative-leisure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layout of creative-leisure agriculture in future were discussed. Final,characteriz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of creative-leisure agriculture in Songzhuang was provided.

        Key words creative agriculture;leisure agriculture;urban agriculture;development model

        創意產業是指“源于個體創造力、技能與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即依靠人的智慧和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對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是資源、經濟、文化、技術等相互融合的產業,這一概念1997年由英國界定。香港為了突出創意產業的核心――文化,將其改稱為:“文化創意產業”。21世紀以來,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快速發展,“創意”幾乎遍布各行各業,甚至成為許多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起點。

        第8篇:現代農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現代農業;現代農戶;培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F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9—4399—04

        近年來,我國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采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并將其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從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歷史進程看,農戶是農業生產力中最能動的因素,是農業經營活動的主體。農戶的數量和質量、體力和智力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力各要素效能的發揮,直接決定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因此,現代農戶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微觀基礎,培育現代農戶對加快現代農業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從現代農業內涵入手,分析了現代農戶在現代農業實現過程中的主體功能,并提出加快培育現代農戶的措施,以期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 現代農業的內涵及與現代農戶的關系

        1.1 現代農業的內涵

        經濟學家西奧多·W·舒爾茨研究指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長,有賴于農業迅速穩定的增長,而傳統農業不具備此能力,要使經濟穩定增長,必須將農業改造成為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的,是在以大機器生產為標志的現代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術界對于現代農業的概念尚未統一。舒爾茨認為現代農業是農民獲得并學會使用優良的新生產要素的結果[1]。蔣和平[2]認為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本質區別在于各自由不同的生產要素組成不同的生產力系統,現代農業是一種開放式、交換式和先進型的高水平農業生產力系統。陶武先[3]基于不同時期農業生產力狀況,從生產方式基礎上的生產力各要素配置方式和農業發展與其他產業發展的相互影響角度,把農業發展階段劃分為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三個階段。現代農業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逐步走向商品化、市場化的農業。在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主要表現為廣泛運用現代工業科技成果、資本等現代化生產要素;農業勞動者具有較多的現代科技知識和先進的市場經營理念,使農業生產經營活動逐步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最終使農業勞動生產率得到大幅度提高[4]。李慶章等[5]研究認為,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

        綜上看出,國內外學者無論從技術或生產方式變革的角度,還是從經濟增長方式變革視角來理解現代農業,都隱含著一個共同的規律:解決農業問題和發展矛盾的過程中,農業經營方式不斷地由粗放向集約轉變,產業結構不斷地由低層次向高層次演進,產業鏈條不斷地由單一的種養業向二、三產業延伸,并逐步實現生產工具機械化、生產技術科學化和經營理念市場化。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現代機械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業生產使用現代機械設備提供了基礎,農業先進機械設備的推廣與普及,也加速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同時,使人力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并結合農業生產特點進行專業分工,實現農戶生產的一專多能,從而促進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二是實現了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的科學化農業。現代科學技術普遍應用于農業,不但拓寬了農業生產領域,而且也使現代農業走上可持續的發展之路。現代農業也由原來的種植業、畜牧業等初級農產品生產、加工領域,不斷擴展到微生物生產、生物化學和生物能源等多種產品領域。同時,也更加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更加重視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三是實現了以市場為資源配置手段,以現代管理理念進行經營的農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驅動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調整農業結構和生產布局,使現代農業的產業分工、地域分工和企業分工越來越細,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區域化和專業化。與其他部門相結合,逐步形成產供銷聯合、農工商聯合的高度商品化的產業,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方法在現代農業中應用越來越廣泛。

        1.2 現代農戶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微觀基礎

        農戶是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單元,是農業生產發展的具體實施者和執行者。農業經營方式、生產經營理念主要是通過農戶的具體勞動過程體現出來。家庭農戶緊密的血緣和姻緣關系使家庭成員可以從多個方面認同家庭經營組織的整體利益目標,能夠自愿地把成員間的要求和利益統一協調起來,最終使其意志協調一致。正是因為這一點,家庭農戶才顯示了與農業產業特征高度契合的組織品位。因此,現代農業的經營理念必須有現代農戶與其相協調,才能保證現代農業的順利實現。現代農戶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具有信息觀念、法制觀念、用戶觀念和系統管理觀念,不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

        從根本上看,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必須有農業經濟主體(農戶)的積極參與和具體實施。馬克思認為小農經濟主要是指生產者對勞動條件的所有權或占有權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個體小生產。這種小農經濟主要是指農業中的個體家庭為基礎的小生產和小塊土地所有的統一,即以家庭農戶為微觀生產主體的小規模農場經營[6]。對于家庭農戶作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一直是西方經濟學家爭論的焦點問題。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省等家庭農戶經濟現代化成功,才告一段落。因此,國際農業經濟學在20世紀70年代初得出公認的結論是,家庭農戶經營最有效率(絕不是資本主義雇傭大農場)[7]。林毅夫[8]通過大量調查研究,也證實了家庭農場在降低監督成本、減少生產經營活動中“搭便車”現象,實現家庭內部勞動力的激勵相容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一些農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實踐也證明了家庭農戶是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的重要基石。與現代農業的特征相適應,現代家庭農戶更應該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符合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現代家庭農戶必須具有企業家理性,能對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作出靈敏反應,實現增產增收。現代農戶的實現過程必然是傳統農戶思想不斷市場理性化,數量不斷減少,土地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也是現代勞動者技能不斷提高的過程。此過程還必須加強對農戶的培育,使其不僅會組織生產,還善于經營;不僅要懂得相關科學技術,還要熟悉現代科學管理,真正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

        2 現代農戶在現代農業實現過程中的功能分析

        根據我國國情,家庭農戶將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微觀基礎和重要主體,對現代農業的實現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依靠現代農戶。

        2.1 現代農戶的意愿影響著現代農業政策的實施效果

        首先,國家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實現最大范圍、最大可能的公共利益為目標的。相關社會經濟政策就是試圖對具體的經濟活動、社會行為發揮導向、協調、引領和控制作用。政策的受眾主體由于認識水平和切實利益等因素影響,對公共政策的認知必然與政策制定的目標有一定背離。農戶作為農村相關政策的受眾主體,對農業政策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著其貫徹執行的效果。例如,在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開始幾年,通過對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的調查表明,90%以上農戶仍然在草原上偷牧。主要原因是禁牧政策使農戶收入銳減,農戶對該項政策的認知度低。近幾年來,隨著傳統農戶分化加快,有大量農戶已經具備現代農戶的基本素質,對這項政策的認知程度逐步提高,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另外,現代農戶在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中具有更多的市場意識和自主決策權,因此,會對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認知程度較高,政策被采納執行的效果會更好。

        其次,現代農戶可增加對各項具體管理措施的接受程度。在現實國情下,發展現代農業主要是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經營,增強生產基礎的輻射作用,提高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現代農戶具有較高的市場意識和企業家的理性。在典型的“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下,現代農戶不僅能夠接受龍頭企業多賺錢、有指導和包銷售的企業合作方式,而且還能直接面對市場商機,積極參與企業的市場經營。

        2.2 現代農戶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現代化

        首先,現代農戶能促使農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和品種結構是適應市場需求和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措施。現代農戶既然有較高的市場化意識和企業家理性,那么,經濟效益必將成為現代農戶主動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的原始動力。例如,河南省是典型的農業大省和種糧大省,在傳統的糧食作物區,現代農戶僅種植少量糧食用于自身消費,而種植經濟作物和發展畜牧業及相關生產加工業的比例急劇上升,并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其次,現代農戶能加快農業科技推廣與應用。現代農戶是現代農業物質裝備的使用者,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現代化機械裝備是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之一,現代農戶科學技術的掌握程度和現代機械設備應用情況直接決定著現代農業的科學水平和機械化水平。從對河南省糧食生產經營情況調查來看,現代農戶的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和勞動資本集約度分別為17 692元/戶和10 414元/人,遠遠高于轉型農戶和傳統農戶。現代農戶對農業科技新成果的應用也高于轉型農戶和傳統農戶。

        第三,現代農戶會加速農戶分化,同時農業雇工支出將大幅度增加。現代農戶的出現,會帶動傳統農戶的勞動投入向多元化發展,農戶的兼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如河南省農戶兼業化程度在1986年為45.7%,至2002年增長到62.3%,到2006年增長到80.0%。這表明農戶傾向于將勞動投入到經濟效益較高的非農行業,特別是年輕人趨向于非農生產,然后雇用勞動力從事自家農業生產。同時也反映出農戶生產專業化趨勢進一步加快[9]。

        2.3 現代農戶生產經營行為保證了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現代農戶的農業生產經營目標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農戶的生產行為必然對農業耕地、水體和生態系統有直接影響。現代農戶的農業生產經營在保證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同時,以獲取長期凈產值作為資產利用的長遠目標,并且根據邊際效益確定農業資源的最大利用規模。然而,一般農戶由于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認識比較低,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耕地、水體等自然資源保護責任意識不夠,嚴重影響到了生態農業推廣和發展效果。特別是大量的兼業農戶由于外出務工或經商造成了大量耕地拋荒現象,又因為在農業種植過程中過量施用化肥、農藥等,造成了土壤質量下降,生態環境惡化。

        其次,現代農戶的生態種養模式更有利于保證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生態種養模式是現代農戶普遍采用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在被廣大農戶認同的情況下,又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在保證人均純收益和成本收益率高的同時,又實現了各項資源充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對山東、河南省的農戶調查發現,“種養結合”等生態種養模式的人均純收益和成本收益率等多項經濟指標遠高于一般農戶的單純種植業或養殖業,是當地農戶充分利用農業有限的自然經濟資源獲取更多經濟收入的有效途徑。

        3 加快培育現代農戶的建議

        現代農戶是現代化物質裝備的具體使用者,是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具體選擇者,又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具體經營形式和先進理念的具體實踐者。目前,雖然現代農戶所占的比重還比較小,但是已經表現出了高投入、高產出和高收益的特點,是我國人多地少的背景下較先進的生產力組織形式。現代農戶的糧食總產量、出售農產品收入、農業純收入、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均高于兼業農戶和傳統農戶。其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分別是傳統農戶的7.85倍和36.91倍[9]。因此,應采取多種措施培育現代農戶,對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與轉變具有重要作用。

        3.1 形成完善的現代農戶培育政策體系

        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現代農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更是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必須構建完善的現代農戶培育政策體系。從縱向來看,要構建國家、省和縣(市)不同層面的政策體系。國家層面主要從對現代農戶培育的宏觀指導與政策引導進行完善,長期穩定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突出強化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省級層面要體現出對本省現代農戶培育的具體規劃部署上,突出現代農戶培育指導方針與原則,突出培育的戰略重點等;縣(市)的政策措施更要體現培育現代農戶的具體落實方面,不斷創新培育的機制與體制。從橫向來看,要體現現代農戶的內涵,從教育、科技、經濟和法律等方面制定具體的戰略部署,并形成有利于農戶合理分化變遷的政策合力,避免各個節點之間相互干擾[10]。

        3.2 制定有針對性的具體培訓措施

        首先,要完善現代農戶的教育措施。根據《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村職業教育仍然是國家教育支持的重點。應該重點抓好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可結合實際情況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業新科技項目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其次,健全培育現代農戶的科技措施。科技素質對于培養形成專業化的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農村勞動者技能從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的關鍵。國家應重點推進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開展系列農業科普活動。在現代農戶培育過程中,要逐步完善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制,增強整合農業科技推廣力量,提高農戶的科技支撐水平。第三,加大對現代農戶培育的資金支持力度。對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更要重視經濟對現代農戶培育的促進和調節作用,使有限的財力發揮最大作用。第四,增強培育現代農戶的法律意識。現代農戶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不但要加強有關方面立法工作,更要加強對現代農戶的普法教育,提高農戶的法律意識和信用意識[11]。

        3.3 狠抓現代農戶培育的落實和實施

        縣(市)是現代農戶培育戰略實施的具體操作者和實施者,其對有關項目的整合能力與落實水平直接關系著實施效果。現代農戶培育的核心是抓落實,關鍵是成效。

        當前,縣(市)必須把實施現代農戶培育放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實施。一方面,培育現代農戶是縣域人力資源開發的迫切要求。由于縣域經濟發展中人才流失嚴重,因此加強現代農戶培育就成為打破人力資源匱乏的主要途徑之一。另一方面,培育現代農戶還是優化縣域經濟結構與擴大農民就業、促進縣域經濟增長與農戶增收的關鍵。此外,在現代農戶培育過程中,要注重引導農戶自身的積極性,調動農戶積極性,就要多了解農民的生產經營需要。在現代農戶培育過程中,如果忽視了農戶的主體地位,現代農戶的培育有可能陷入脫離實際的混亂狀況。

        參考文獻:

        [1] (美)西奧多·W·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M].梁小民,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 蔣和平.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

        [3] 陶武先.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與著力點[J].中國農村經濟,2004(3):4—12.

        [4] 柯炳生.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07(2):18—23.

        [5] 李慶章,徐建成.中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產業化的理性思考[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4(4):239—242.

        [6] 丁長發.百年小農經濟理論邏輯與現實發展——與張新光商榷[J].農業經濟問題,2010(1):96—102.

        [7] 張 杰.解讀中國農貸制度[J].金融研究,2004(2):1—4.

        [8] 林毅夫.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9] 關付新.中部糧食主產區現代糧農培育問題研究——基于河南省農戶的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0(7):69—77.

        第9篇:現代農業概念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現代農業;應用

        中圖分類號F3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2-0329-02

        ResearchonApplicationof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inModernAgriculture

        YU Shuang-jie

        (Yangling Jinghu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rstment Services Co.,Ltd.,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as regarded as the third worl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wor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after computer and internet,which had become a necessary trend of the world information network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and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ere explained.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agriculture was introduced,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modern agriculture;application

        近年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速度加快,農業機械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農業發展能力有了顯著的增強,要進一步加快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就要結合物聯網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網絡化。物聯網技術結合現代農業科技可以實現農產品的智能化培育,更好地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方便快捷地追溯農產品以及農業生產信息等。農業作為民生的基礎國家產業,其現代化發展的程度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發展的強弱。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和科研中的引入與實際應用,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支持。現代農業的物聯網技術可以改變粗放的農業經營管理方式,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強農業信息監測等方面[1-2]。該文對物聯網技術在現代化農業發展領域的應用進行深入的分析,論述其可行性以及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前景。

        1物聯網的概念及體系結構

        1.1物理網的概念及體系結構

        物聯網本身是針對特定管理對象的“有限網絡”,是以實現控制和管理為目的,通過傳感、識別器和網絡將管理對象連接起來,實現信息感知、識別、情報處理、態勢判斷和決策執行等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3]。2009年,在無錫市發表的“感知中國”的重要講話為我國物聯網開發研究做出方向性指導,物聯網基礎被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物聯網技術即是將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射頻識別裝置、基于光聲電磁的傳感器、3S技術、激光掃描器等)與物聯網相結合,實現數據采集、融合、處理,并通過操作終端,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的科學技術。其技術的簡單含義便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核心仍然是互聯網,借由互聯網的技術基礎得以延伸和擴展,其獨特性在于其用戶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技術是在已經發展起來的傳感、識別、接入網、通訊網、互聯網、智能控制系統等技術基礎上的信息集成、發展和全面提升。

        1.2物聯網的體系結構

        物聯網主要分為3個層次:第1層次為傳感器網絡,包括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條形碼、傳感器等設備在內的傳感器網絡,其作用是實現信息的感知、識別、篩選和采集;第2層次為信息傳輸網絡,即信息通道,以實現遠(近)距離信息的傳輸與共享;第3層次為信息應用網絡,其主要作用是通過數據的處理和反饋來提供人們所需的各種信息服務。物聯網的3個層次使得其可以實現整個網絡系統的信息感知,方便、快捷的信息傳遞以及有效的系統智能反饋處理。其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2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實際應用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和農村信息化領域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如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遠程生產監控和遙感系統、食品的安全追溯系統等。通過物聯網的數據采集系統和信息存儲系統可以分析總結出植物生長對外界溫度、濕度、光照度、土壤肥沃度等的需求規律和數值范圍,實現農產品生產的精準科學控制;通過智能分析和實時控制系統,能夠準確地把握植物生長對環境因素各項指標的要求,并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達到產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高等。

        2.1物聯網在精準農業中的應用

        中國在精準農業方面已經取得了較高的水平,并廣泛地應用于生產實踐。精準農業技術是一種以信息為基礎的農業管理系統,其利用傳感器以及監測技術來獲得土地的必要數據,根據影響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因素之前的相互作用關系,做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對作物的投入和作業進行量化控制。物聯網技術在精準農業上的具體應用途徑為: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將作物生長信息進行資料采集,制成具有時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田間管理信息系統,在此基礎上通過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控制系統,按照作物生長的具體條件,對資源的投入量進行量化控制,達到減少投入成本、提高單位產量、保護農業資源和維護農村環境質量的目的[4]。我國在國家精準農業研究示范基地進行了一系列農業定量遙感試驗。結果表明:示范區的農作物產量相對提高15%~20%,經濟效益提高10%,設施成本降低10%,經濟效益提高18%。精準農業在中國的發展可以采用以下2種模式:一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將農作物的生長決定因素(土壤類型、質地、pH值、有機質含量、地下水分布等)信息輸入系統數據庫,并構建接收各種定位動態數據的接口,實現農作物的定位定量施肥灌溉,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操作的農業高度集約化農區;二是將信息技術與現有農業機械設施相結合,將定位、定量灌溉、施肥、施藥等生產密切結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精準農業生產技術,推動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2.2物聯網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實際應用

        在食品安全控制和追溯中引入物聯網技術可以加大對農副產品從生產到流通整個流程的監管,降低食品安全隱患。2009年“金卡豬”正式出現在市場上,市民購買貼有“電子身份證”的豬肉時更放心。所謂的“金卡豬”便是利用物聯網技術采用RFID電子標簽對生豬的飼養、防疫滅菌、產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個環節實行全面的信息監控,將每頭豬的信息都儲存在芯片中,制成電子耳標和體標。市民在購買豬肉時,只需要通過銷售店中的電子讀寫器掃描條形碼,便能查出豬肉的生產廠家、屠宰時間、檢疫時間、飼養場環境等詳細信息,從而建立“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供應鏈跟蹤和可追溯系統,達到科學的全程化飼養監控、安全生產監控、市場化可追溯的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益的生產目標。實踐應用方面,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中心應用安全溯源系統,條碼生成與打印以國際通用的EAN/UCC為編碼基礎,用戶只需填入相關產地、地塊等信息,即可自動生成條碼并打印出來。2006年中國水產業推出魚類產品智能防偽卡,實現水產品的全程質量跟蹤管理[5]。2009年10月,江蘇大閘蟹利用RFID信息追溯系統實現其產品的質量可追蹤性、食品安全性以及食品質量的可驗證保證系統。

        2.3物聯網在農業信息監測中的應用

        信息除在精準農業中監測農作物的害蟲、土壤的酸堿度和施肥狀況等外,還包括從種子選擇到病蟲害防治,從幼苗培育到收割入庫等方面。信息監測范圍涵蓋廣義農業的各個方面,包括畜牧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及漁業等[6]。

        3結語

        物聯網是全球未來四大技術產業之一,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未來農業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物聯網技術結合現代農業生產能有效地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為農民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實現農業生產的科學化、精準化、智能化、機械化和規范化。

        4參考文獻

        [1] 馬興,王巍,韓潔,等.以物聯網技術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4):376-378.

        [2] 文黎明,龍亞蘭.物聯網在農業上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0(15):54,56.

        [3] 潘明,鐘鋒.物聯網在現代農業上的應用研究[J].現代農業裝備,2011(7):55-57.

        [4] 李炳坤.加入世貿組織與農業發展對策[J].中國農村經濟,2002(1):14-20.

        [5] 朱曉姝.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以廣西玉林市為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8(3):391-393.

        [6] 楊玉建.農業物聯網綜合應用模式初探――以向陽坡生態園區為例[J].山東農業科學,2013(3):17-2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免费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特级片视频站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网站 | 亚洲欧美人女户中文字幕 |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