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傳染病學術會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染病學術會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染病學術會議

        第1篇: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關鍵詞乙型黃疸性肝炎療效臨床研究

        黃疸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導致血液中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普遍發(fā)黃的癥狀,當血液中的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濃度高于2~3mg/dl時,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發(fā)黃的癥狀肉眼便可辨別[1]。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急性黃疸性肝炎患者48例,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和單純西藥治療的患者進行療效比較,現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19~80歲,平均41.5±6.3歲;平均病程4.1±1.2年;所有患者經西醫(yī)診斷均符合2000年第6次西安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慢性黃疸型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2]。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屬中醫(yī)學“黃疽”、“陽黃”范疇[3]。48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鞏膜、皮膚黃染和肝功能異常,男性患者中多半有酗酒史。將48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2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保肝常規(guī)西藥治療,包括維生素B,維生素C、甘利欣等。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自擬退黃湯。該方組成:赤芍60g,茯苓30g,丹參30g,川芎10g,茵陳20g,蒼術15g,藿香6g,澤瀉15g。日1劑,水煎兩次,取汁400ml,早晚各1次,飯后半小時口服。兩組療程均4周。

        療效判斷標準[3]:①顯效:癥狀消失,肝脾恢復正常或回縮,無壓痛及叩痛,肝功能復常,以上各項指標穩(wěn)定6個月以上;②有效: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肝脾大穩(wěn)定不變,無明顯壓痛及叩痛,肝功能檢查恢復正?;蜉^治療前異常值下降50%以上,以上各項指標穩(wěn)定3個月以上;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全部患者經1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黃疸性肝炎主要是肝、脾之氣不舒,或過食肥膩甘甜造成,濕邪阻滯中焦或瘀血等阻滯膽道.以致膽汁不循常道,溢于體表肌膚等而發(fā)黃[4]。清利濕熱,利膽退黃是治療本病的常法,在常規(guī)清熱化濕治療法中,酌情加用解毒、涼血、化瘀之品。以此為基礎,加入清利涼血活血方藥中,從而自擬退黃湯,方中赤芍重用,可入肝經而達涼血活血、清熱退黃的目的;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可健脾,有防止全方寒涼傷中的作用;用丹參可助赤芍活血祛瘀,且能涼血;川芎既能活血又能理氣,有“氣行則血血行”之妙;茵陳、澤瀉清熱利濕;蒼術、藿香燥濕。諸藥合用使氣血調暢,血分濕熱疫毒得除,從而達到治療黃疸的目的,方中有健脾之藥,祛邪而不傷正,因此又無寒涼傷中之弊。本組資料顯示,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在西藥基礎上加服自擬退黃湯治療慢性乙型黃疸性肝炎在改善癥狀、肝功能等方面均優(yōu)于單純使用西藥,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彭祖春.中醫(yī)藥治療黃疸性肝炎48例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0,6(6):53-54.

        2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11):324.

        第2篇: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入選病例 105例均按全國第五次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所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試行診斷分型標準 , 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血清 HBV標志物檢(ELISA法)均為 HBsA 、HBeA 、抗 HBC、HBV-DNA( PCR法)陽性,其中ALT異常者 92例 88% 。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 51例 ,年齡 16~53歲;ALT異常者 45例 88% 。對照組 54例 ,年齡 7~56歲;ALT異常者 47例 87% 。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分型及 HBV標志物和肝功能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 05)。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a - 2b干擾素 300萬 U, 連續(xù)肌注15d后改為隔日 1次 ,胸腺肽200m g靜滴1次/ d,肝功能不正常者配合一般護肝藥物治療; 對照組患者除了不應用胸腺肽外,其余用藥同治療組患者。兩組均以3個月為 1個療程。治療期間觀察臨床癥狀、體征及不良反應,并于療程前、后檢測肝功能, HBV復制指標(ELISE法)、HBV-DNA (PCR法),同時測定血常規(guī)、血小板、尿常規(guī)、腎功能、心電圖等。

        1.3 療效判定顯效: 臨床癥狀消失 , 肝功能恢復正常 ,HBeA g陰轉、HBV-DNA陰轉;畢業(yè)論文有效:臨床癥狀消失或緩解,肝功能恢復正常,HBeAg陰轉、HBV-DNA 陰轉;無效:上述2項標準均未達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組間比較用χ的平方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顯效25例、有效7例、無效19例;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6例、無效31例,兩組在總有效率方面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 0. 01)。治療組治療后 HBeA g轉陰24例、HBV-DNA轉陰 24例; 對照組治療后 HBeAg轉陰 13 例、HBV-DNA 轉陰 12 例 , 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0. 05 。副反應:兩組患者主要不良反應為乏力、納差、頭痛、全身酸痛,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繼續(xù)用藥,癥狀自行消失。

        3 討論

        對于 HBV感染形成慢性肝炎, 一般認為是由于機體抗病毒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調節(jié)紊亂所致??共《久庖邞鹉芰Σ蛔闼ぐl(fā)的自身性免疫反應, 尤其致敏 T淋巴細胞對有病毒抗原表達的肝細胞的攻擊, 是造成肝臟損害的原因。a干擾素是目前首選的抗乙肝病毒藥物,它既可通過誘導人體白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降解乙肝病毒 mRNA,抑制病毒蛋白質轉譯,阻止病毒蛋白合成,又可以增加 Tc、NK細胞及巨噬細胞的功能。它治療 HBV感染的機理是促進胸腺 T細胞的成熟, 并誘導白介素2及干擾素β的產生及白介素2受體的表達, 促進 NK細胞的殺傷活性, 可能還有直接抗病毒的作用,但其療效仍不能令人滿意,特別是近年來

        報道它可誘導 HBV發(fā)生變異,產生新的 HBV獨立株之弊而影響其單獨應用。胸腺肽是一種多肽類物質,能促進 T淋巴細胞分化成熟,并能誘導淋巴細胞轉化為 T淋巴細胞,進一步分化成熟為具有特殊功能的各種亞群 T細胞 , 且能促進巨噬細胞及 NK細胞活性,從而提高免疫功能。胸腺肽又可降低血中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促使 HBeA g和 HBV-DNA陰轉。胸腺肽可刺激淋巴細胞 E受體、IL-2受體、CD2 抗原 HLA-DR表達, 調節(jié)免疫功能, 促進細胞因子及其受體的表達, 增強免疫細胞活性,從多方面發(fā)揮其抗病毒效應; 還可通過抑制 CTL誘導的肝細胞凋亡減輕肝損害程序。從抗病毒的作用機理上看,干擾素與胸腺肽具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本結果證實,兩者聯用的HBeAg、HBV-DNA陰轉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副反應小,療效好。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寄生蟲病學會.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試行),中華傳染病雜志,1995,13 (4 ):241~247.

        2 鈴木宏,大漢仲昭 .肝炎免疫 .1993;51(3 ):431.

        第3篇: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筆者采用雙虎清肝顆粒治療中醫(yī)辨證為疫毒熱盛、痰濕中阻、氣滯血瘀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設對照組,對比觀察癥狀、體征、肝功能、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的變化,以助于其臨床療效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選擇2005年7月-2006年12月本院住院和門診的中醫(yī)辨證為疫毒熱盛、痰濕中阻、氣滯血瘀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依據2000年第六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診斷[1],慢性肝炎中度57例,慢性肝炎重度30例,肝硬化13例。將患者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齡(36.6±10.4)歲;對照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齡(36.2±11.4)歲。2組在年齡、性別、病情方面無明顯差異,并在治療前6月未進行過抗病毒、抗纖維化治療。均除外HCV、HDV、HAV、HEV等肝炎病毒重疊感染及失代償期肝硬化病例。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50例,口服水飛薊素片(山東康威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ZZ-3604-魯藥準字[2001]第128201號),1次2片,每日3次,療程為12周;治療組50例,口服雙虎清肝顆粒(北京華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Z10980118),每次2袋,每日2次,療程為12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并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結束時檢查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轉氨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及血清透明質酸(HA)、Ⅲ型前膠原肽(PⅢP)、層粘蛋白(LN)、Ⅳ型膠原(CL-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見表1~表3)表1 2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改善率比較(略)注:2組比較,P

        3 討論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其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癥狀重,病情持續(xù)進展,易發(fā)生肝纖維化,中醫(yī)辨證多屬疫毒熱盛、痰濕中阻、氣滯血瘀證,是臨床治療的難點。

        雙虎清肝顆粒由金銀花、虎杖、蒲公英、黃連、甘草、半夏、瓜蔞、枳實、丹參、白花蛇舌草等中藥配制而成,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化痰、理氣活血等功效。其中,蒲公英有促進膽汁分泌和保護受損肝細胞的作用[2];虎杖有保護受損肝細胞、促進肝細胞修復和再生、減輕炎癥的功能[3];丹參能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保護肝細胞,減輕炎癥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并能抑制肝星狀細胞的激活[4],減少細胞外間質(HA、PⅢP、LN、CL-Ⅳ)的分泌;甘草能穩(wěn)定肝細胞膜,拮抗或清除自由基,阻止肝星狀細胞活化[5]。雙虎清肝顆粒內含高效抗病毒成分K-D4[6],可從根本上降低乙肝病毒復制,達到間接抑制細胞外間質的作用。

        本觀察結果顯示,雙虎清肝顆粒對疫毒熱盛、痰濕中阻、氣滯血瘀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癥狀、體征、肝功能、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

        [2] 施鶴高.蒲公英保護肝臟的臨床與藥物初步研究[J].中成藥研究, 1979,4(12):55.

        [3] 施順清.虎杖、田基黃煎劑的動物實驗[J].中成藥研究,1983,8(6):36.

        [4] 劉三都,程明亮,謝朝良.大劑量丹參為主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60例[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1993,3(3):23.

        [5] 劉陶世,黃耀洲.甘芍注射液對小鼠試驗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草藥,2000,22(5):36.

        第4篇: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致命性慢性傳染病,基本特征是CD4 T淋巴細胞的耗竭,導致一系列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可引起多系統(tǒng)的病變,且由于缺乏特異性體征,患者多以各種并發(fā)癥就診,而臨床醫(yī)生尤其是基層醫(yī)生對該病的警惕性不高,極易誤診。2007年6月~7月收治外院誤診的3例艾滋病患者,為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將其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例1 女,40歲,因“反復咳嗽咳痰伴發(fā)熱半年”入院。該患者外院一直按肺炎治療,病情無好轉,且有加重趨勢,體重逐漸減輕約5 kg。既往有10+年靜脈注射史。查體:慢性重病容,體形消瘦,舌苔及口腔見較多黏膜白斑覆蓋,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少許哮鳴音,其余查體無特殊。胸片:以肺門為中心蝶樣陰影;血常規(guī)(Rt):淋巴細胞絕對值降低,輕度貧血;血沉(ESR)85 mm/h。免疫學檢查: CD4+細胞絕對計數:42個/μl, CD8+細胞絕對計數172個/μl, CD3+細胞絕對計數385個/μl,CD4+/CD8+為0.25;HIV抗體初篩試驗陽性,轉入定點醫(yī)院進一步作確診試驗陽性。

        例2 女,34歲,因“氣促2+月,發(fā)熱10+d”入院。患者在外院按肺炎治療病情無好轉,且進行性加重。否認輸血史、吸毒史,其丈夫有多次獻血史。查體:急性重病容,呼吸急促,顏面及口唇、甲床發(fā)紺,雙下肺少許細濕啰音,其余無特殊。胸部CT雙肺彌漫性病變;血Rt:淋巴細胞計數降低,輕度貧血;ESR 88 mm/h;免疫學檢查: CD4+細胞絕對計數45個/μl, CD8+細胞絕對計數224個/μl, CD3+細胞絕對計數534個/μl,CD4+/ CD8+為0.2;HIV抗體初篩試驗陽性,轉入定點醫(yī)院進一步作確診試驗陽性。

        例3 女,27歲,因“反復腹瀉半年,發(fā)熱氣促1+月,加重10 d”入院。腹瀉10+次/d,稀水樣便,曾作胃鏡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重度膽汁返流,真菌性食道炎可疑,經治療無明顯好轉。1+月前出現發(fā)熱氣促,體溫37~38 ℃,伴畏寒、寒顫。自服中藥無好轉,10 d來病情呈進行性加重,外院診斷為:腸炎、雙肺感染(真菌)、結核,并予抗感染、抗結核治療均無效。病后體重減輕約10 kg,否認輸血史及吸毒史,其丈夫有冶游史。查體:慢性重病容,消瘦明顯,口唇發(fā)紺,咽喉壁可見少許黏膜白斑,右下肺呼吸音稍低,其余查體無特殊。胸部CT:雙肺多發(fā)滲出性病變,以肺間質受累為主;血Rt:淋巴細胞絕對值降低,輕度貧血;大便找到霉菌孢子;ESR 87 mm/h;免疫學檢查: CD4+細胞絕對計數12個/μl, CD8+細胞絕對計數230個/μl, CD3+細胞絕對計數395個/μl,CD4+/CD8+為0.05;HIV抗體初篩試驗陽性,轉入定點醫(yī)院進一步作確診試驗陽性。

        2 討論

        艾滋病(AIDS)是我國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傳染病[1],臨床表現十分多樣化,包括機會性感染,容易出現誤診[2],近年來關于艾滋病誤診為各個系統(tǒng)疾病的報道較多。付敏[3]報道肝硬化合并艾滋病首診誤診12例,李朝暉等[4]報道誤診為潰瘍性結腸炎癌變1例,朱澤文等[5]誤診為惡性淋巴瘤3例,梁輝等[6]報道誤診14例,誤診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間質性肺炎、支氣管肺炎、霉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結核、胸膜炎、真菌性腦炎、肝硬化及霉菌性腸炎等。

        本組3例患者均為青年女性,主要表現為發(fā)熱及呼吸系統(tǒng)癥狀,很容易誤診為肺炎、結核等。例3還表現為長期的腹瀉,易誤診為一般腸道炎癥性疾病。例1、3均繼發(fā)有口腔感染,體重均明顯減輕,3例均對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療效較差。研究證實,艾滋病病毒可經血液、性接觸、母嬰等途徑傳播,經詢問病史, 3例均存在艾滋病的常見傳播途徑。

        3例患者誤診的原因分析如下:(1)部分基層醫(yī)院沒有開展艾滋病的檢測項目,醫(yī)生對AIDS病情的認識不足;(2)接診醫(yī)生對病人病史詢問不仔細, 未詢問有無吸毒史、獻血輸血史及冶游史等;(3)對易感冒、有消瘦、反復腹瀉、持續(xù)發(fā)熱并有真菌、肺結核等感染遷延不愈,且治療反應欠佳者警惕性不高,沒有做深層次的原因探究;(4)部分患者隱瞞病史亦是誤診的原因之一。

        因此,當臨床上出現以下情況或其中2項以上表現時,應考慮AIDS的可能[7]:近期體重下降10%以上,慢性咳嗽或腹瀉1個月以上,間歇或持續(xù)發(fā)熱1個月以上,全身淋巴結腫大,反復出現帶狀皰疹或慢性播散性單純皰疹感染,口咽念珠菌感染。可疑者需要及早作實驗室檢查以明確診斷。

        參考文獻

        [1]成軍,斯崇文.第七次全國感染病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2(2):127.

        [2]翁心華,徐肇明,王岱明.傳染病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90-91.

        [3]付敏.肝硬化合并艾滋病首診誤診1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14):3366-3367.

        [4]李朝暉,楊昌平.誤診為潰瘍性結腸炎癌變的艾滋病患者1例[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07(2):157.

        [5]朱澤文,文兆明.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三例誤診為惡性淋巴瘤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 2006(19):68-69.

        第5篇: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我們從2005年3月~2008年12月對38例肝炎后肝硬化(PHC)在中醫(yī)辨證的基礎上,用強肝軟堅湯加減進行治療,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PHC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28~65歲。其中,有乙型肝炎(以下簡稱乙肝)病史者32例,有丙型肝炎(以下簡稱丙肝)病史者4例,乙肝、丙肝病史兼有者2例。病程2~8年。診斷均符合2000年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1]?;颊弑憩F為面色萎黃或黧黑,或兩目發(fā)黃,皮膚干燥,形體消瘦,食欲減退,食后腹脹,大便秘結或溏薄,小便短少及肝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蜘蛛痣、肝掌、腹水等表現。

        1.2 治療方法

        強肝軟堅湯按韓氏主方(丹參、鱉甲、黃芪、茵陳、郁金、桅子、當歸、赤芍、生地、白術、茯苓、丹皮)每日l劑,水煎服,連服3月。兼肝郁熱蘊者加敗漿草、黃柏;兼肝腎陰虛者去茯苓、桅子、赤芍加北沙參、麥冬、枸杞、砂仁;兼脾腎陽虛者將赤芍易為白芍加制陽片、干姜、仙靈脾;兼脾氣虛弱者去生地、桅子、丹皮、白術加黃精、淮山、肉豆寇、蒼術、木香;兼瘀血阻絡者去茯苓、自術加雞血藤、桃仁、土鱉;肋痛甚者酌加柴胡、元胡、川楝子;腹水甚者加車前草、豬苓;兼有肝纖維化者加天花粉、秦艽、川芎、三棱。必須強調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不能忘記顧護胃氣。

        1.3 療效標準

        腹水及全身癥狀消失,肝功能(ALT、TBIL、A/G)恢復正常為顯效;腹水及全身癥狀、肝功能好轉50%以上為好轉;未達到好轉標準或死亡者為無效。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總有效率(包括顯效、好轉)為73.68%,顯效8例占21.05%,好轉20例占52.63%,無效10例占26.32%。

        2.2 典型病例

        趙××,男性57歲,2006年6月6日因反復腹脹2+年伴納差、乏力、下肢浮腫入院。過去有乙型肝炎病史。入院查體:營養(yǎng)差,精神倦怠,眼結膜蒼白,鞏膜輕度黃染,面、頸部有蜘蛛痣及毛細血管擴張,腹水征(++),脾左肋緣下5cm左右,TBIL 20umol/L,D-BIL 6umol/L,TP 66g/L,AIB 32g/L,GIB 34g/L.ALT 63u/L,診斷為肝炎后肝硬化并腹水,除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外,給予強肝軟堅湯加車前草、豬苓、大腹皮治療。經治療3個月,患者精神、食欲均佳,腹水消失,肝功基本恢復正常,出院后隨訪2年未見復發(fā)。

        3 討論

        PHC的發(fā)病機理復雜,它是由慢性肝炎發(fā)展而來。由于肝炎病毒的侵襲與復制,宿主免疫調節(jié)功能失調與減退,細胞因子TNF、 IL1、IL6、TGF、FGF炎癥皮質(白三烯類),肝微循環(huán)血流障礙,以及炎細胞釋出氧自由基之相互作用與影響所構成。PHC屬中醫(yī)“癥積”、“肋痛”、“單腹脹”等范疇。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在于肝、脾、腎功能失調,氣、血、毒壅結腹中,水濕不化,邪毒滯留,致實者愈實,虛者愈虛,故本虛標實,虛實交錯為本病的主要特點。韓經寰將本病的病機概括為“肝內熱蘊痰結,血瘀癥積,病損肝脾腎,終致氣血、三焦失調”。故治療多從標本兼顧,疏肝化瘀,健脾利水著手。

        強肝軟堅湯中用當歸、生地、鱉甲養(yǎng)血滋陰軟堅;用黃芪、白術、茯苓健脾益氣;用丹參、赤芍、郁金活血化瘀;用茵陳、桅子、丹皮清熱解毒??傊n氏強肝軟堅湯應用中醫(yī)“活血化瘀、軟堅生新”的原理,以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障礙以及通過抑制膠原生成、加速膠原分解,降低門脈壓力,從而達到治療肝硬化的目的。

        第6篇: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病毒性肝炎出現高膽紅素血癥是病情嚴重的標志之一,進一步發(fā)展可引起肝細胞大量壞死,甚至發(fā)展為重型肝炎、肝硬化。我們自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運用加味茵陳蒿湯治療病毒性肝炎重度黃疸,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共108例患者,診斷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標準[1],血清總膽紅素(TBIL)>171.1mmol/L,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36.5歲;病原學分型:甲型肝炎7例,乙型肝炎34例,戊型肝炎10例,乙型肝炎重疊戊型肝炎5例。對照組5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34.7歲;病原學分型:甲型肝炎9例,乙型肝炎32例,戊型肝炎8例,乙型肝炎重疊戊型肝炎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病情等方面對比,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人經過B超檢查排除肝內外梗阻性黃疸。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肝降酶治療:給予甘利欣針、門冬氨酸鉀鎂針、還原型谷胱甘肽針、促肝細胞生長素針,白蛋白針等。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加味菌陳蒿湯,處方:茵陳30~50g,梔子、澤瀉、茯苓、赤芍各15g,蒼術、半夏、丹皮、大黃、郁金各10g。每日1劑,水煎早晚2次分服。療程為1個月。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項目:治療過程中每周復查肝功能,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直接膽紅素(DB)、白蛋白(ALB)。

        3.2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療程結束后,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癥狀、體征消失。有效:肝功能好轉,膽紅素較治療前下降>50%,癥狀、體征改善。無效:肝功能無好轉,膽紅素未下降或進一步上升,或病情惡化。

        3.3 統(tǒng)計學方法及結果:數據結果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結果見表1、表2。

        4 體會

        現代醫(yī)學認為,高膽紅素血癥與肝臟炎癥及肝內微循環(huán)障礙,膽紅素代謝障礙,膽汁淤積,血栓素含量增加等有關[2]。中醫(yī)學認為,高膽紅素血癥多由濕熱毒邪瘀滯,蘊結在肝膽脾胃,影響膽汁的輸通,膽汁排泄不暢,外溢皮膚而出現。茵陳蒿湯為《傷寒論》名方,亦是治濕熱黃疸之第一要方。方中茵陳清熱利濕退黃,為除濕之要藥;梔子通利三焦,導濕熱下行;大黃清熱逐瘀,通利大便。加用茯苓、澤瀉利水滲濕健脾,蒼術、半夏化濕運脾,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郁金活血行氣、利濕退黃。諸藥合用,濕熱從二便而去,使黃疸消退。本文兩組資料證實,在護肝治療同時,再用加味茵陳蒿湯,能加速肝功能恢復及膽紅素減退,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5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第7篇: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關鍵詞】 異甘草酸鎂 肝纖維化 慢性乙型肝炎

        本院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應用異甘草酸鎂治療60例,臨床效果較為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30例慢性乙型肝炎(輕~中度)患者均為本院患者,診斷符合2000年西安“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1]。其中輕度54例、中度76例。將上述病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A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28~55歲,平均36.5歲;對照組(B組)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齡28~52歲,平均38.5歲。均排除甲、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兩組患者在病情、病程、性別、年齡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用異甘草酸鎂(天晴甘美,××股份有限公司)0.1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4周為1個療程。B組患者分別用10%門冬氨酸鉀鎂30ml,甘草酸二銨(甘利欣,××有限公司)注射液150mg加入10% 葡萄糖注射液 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4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口服肝泰樂、維生素C等護肝藥,未服用任何抗病毒藥物及免疫調節(jié)制劑。1個療程后觀察有關指標變化情況。

        1.3 檢測項目

        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肝纖維化指標:ALT、AST、TBIL、A/G、PCⅢ、層粘連蛋白(LN)、HA、IVC。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t檢驗,所有數據用SAS統(tǒng)計學軟件在微機上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情況變化 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情況 表2。

        從表1和表2可看出,A組與B組ALT、AST恢復情況雖稍有差異,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A/G升高,A組優(yōu)于B組;TBIL降低,A組亦優(yōu)于B組;同時,A組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改善明顯優(yōu)于B組,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 注:與A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B組治療后比較P<0.05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比較注:與A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B組治療后比較P<0.05

        3 討論

        異甘草酸鎂(18α甘草酸制劑)為一種全新結構的手性化合物,是甘草酸的單一反式旋光異構體,優(yōu)勢構型。研究顯示異甘草酸鎂起效迅速,降酶速度和降酶程度有優(yōu)勢;未出現水鈉潴留和血壓升高;具有較強的抗炎、保護肝細胞膜、抗生物氧化等多種藥理作用,是多功能肝細胞保護劑[2];藥物清除半衰期可長達24h,真正滿足1次/d給藥,適用于各種肝病的治療[3,4]。

        動物試驗表明,異甘草酸鎂能顯著防治大鼠實驗性肝纖維化,體外試驗表明其可顯著抑制大鼠成纖維細胞Ⅰ、Ⅲ型前膠原 mRNA的表達,從而使Ⅰ、Ⅲ型膠原的合成減少[5]。此外,異甘草酸鎂對大鼠肝星狀細胞(HSC)的增殖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存在劑量依從關系;同時具有抗細胞氧化作用[6]。本組病例中,治療組患者ALT、AST降低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但TBIL降低,A/G升高,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組血清肝纖維化指標也較對照組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明顯下降。說明異甘草酸鎂和丹參聯用可明顯改善肝功能,減輕肝纖維化程度。同時,由于異甘草酸鎂中含有甘氨酸及半胱氨酸,故可抑制或減輕長期大量應用甘草甜素而引起的電解質代謝異常,造成的“假性醛固酮過多癥”。臨床觀察中發(fā)現,治療組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見癥狀如脅痛、乏力、腹脹、關節(jié)酸痛,及B超下門靜脈寬度等指標改善亦好于對照組,且未發(fā)現明顯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2 彭文偉主編. 現代感染性疾病與傳染病學.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616~617.

        3 田靜.18α甘草酸抗大鼠肝纖維化實驗研究.中國藥房,2002,13(9):528~529.

        4 沈金芳,逢曉云,孫黎. 異甘草酸鎂注射液人體內藥動學研究.中國藥學雜志,2005 ,40(10):769~771.

        第8篇: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肝組織;

        炎癥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ALT水平與肝組織炎癥活動度分級的相關性。方法 對102例住院乙肝患者,肝穿活檢,行HE染色,光鏡觀察肝組織炎癥活動度?;顧z前1個月內檢測血清ALT水平,取其最高值。結果 在所有觀察病例,血清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肝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癥活動度。但ALT水平不隨肝組織炎癥活動度的增加而升高(P>0. 05)。結論 血清ALT水平與肝組織炎癥活動度不相關。

        【關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 肝組織; 炎癥

        Analysis the relation of the ALT level in the serum and the inflammation activity in the liver tissues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102 cases patients with CHB collected by random were examined the liver tissues inflammation activity with pathological methods,ALT level were examined before liver biopsy 1 months.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t degrees of liver inflammation activity and ALT level in the patients with CHB.However,the ALT level in the serum did not increase along with the degrees of liver inflammation activity(P>0.05).Conclusion The ALT level in the serum is not correlated to the degrees of liver inflammation activity.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tissue; inflammation

        肝穿刺活檢技術在臨床已經廣泛應用,是診斷慢性肝炎的“金標準”,具有變化小、受影響少,直觀等優(yōu)點。血清生化是臨床檢測肝炎活動的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方便易行,創(chuàng)傷小,患者容易接受,可重復性檢查等優(yōu)點。但血清生化指標能不能確切反映肝組織受損程度,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為此我們對10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行肝組織活檢,觀察其炎癥活動度(G),并檢查術前1個月內的血ALT水平,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均來自2003年9月~2006年9月本院住院患者,診斷符合2000年全國病毒性肝炎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1],并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并排除酒精性、藥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并未曾接受過抗病毒治療,排除高黃疸和肝穿禁忌的病人。全部病例均經臨床和病理診斷。其中,男86例,女16例,年齡18~48歲,平均(32.1±9.3)歲,臨床診斷為輕度37例,中度43例,重度22例。

        1.2 組織學檢查 征得患者同意,并簽“肝穿刺活檢志愿書”,術前常規(guī)檢查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血型,超聲肝穿定位。使用16G肝穿針進行快速抽吸活檢,要求肝組織長度1.5cm以上,20%福爾馬林固定,送檢病理科,固定、脫水、石蠟包埋、切片、蘇木-伊紅染色,光鏡下組織學觀察,肝組織炎癥活動度按全國病毒性肝炎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標準,分為G0~G4 5級。

        1.3 血清ALT水平檢測 用Toshida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102例CHB患者肝穿前1個月內進行檢測,取其最高值,正常值范圍0~40U/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按血清ALT水平統(tǒng)計肝組織炎癥活動度分級例數,統(tǒng)計軟件檢驗。

        2 結果

        ALT水平與肝組織炎癥活動度(G)的關系 見表1。 表1 ALT水平與肝組織炎癥活動度的關系表1說明不同水平的ALT升高時,肝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而ALT不同水平升高肝臟炎癥活動度水平G1、2、G3、G4各組之間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ALT水平不能直接反應肝臟炎癥活動程度。

        3 討論

        血清ALT水平變化大、受影響因素多,保肝治療后恢復比較容易,顯然僅憑借血清ALT水平評價肝臟病變程度是片面的。依據肝組織炎癥活動度判斷肝臟受損情況的研究少見。為此,我們對102例CHB患者肝穿活檢,組織學觀察,并于肝穿1個月內檢測血清ALT水平進行分析,發(fā)現ALT水平并不隨肝臟炎癥活動度加重而升高,而ALT明顯升高者,肝組織炎癥活動度并不一定嚴重,ALT水平并不能反映肝臟炎癥活動度程度。這與劉家俊等的觀察結果一致[2]。原因可能(1)CHB患者肝臟炎癥活動可以是持續(xù)的,而肝臟代償能力很強,血清ALT水平不能正確反應。(2)并存其他引起ALT升高因素,或肝臟炎癥活動短暫,慢性乙肝急性發(fā)作,ALT水平很高,而肝臟炎癥活動度不高。(3)AL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漿內,當部分肝臟細胞膜通透性增強時,ALT入血,造成血清ALT迅速高水平升高。(4)肝組織壞死嚴重時,血清ALT反而下降。(5)靜止性肝硬化患者ALT可正常。所以可以認為,單純憑借血清ALT水平判斷肝組織炎癥程度是不客觀的,更不能單純憑借ALT水平判斷疾病嚴重程度及制定抗病毒治療方案。有條件的單位,還是應以肝組織病理檢查為基準,判斷肝病炎癥程度,制訂治療方案以及判斷療效。在慢性肝炎診斷上加病理診斷。當然,本組病例偏少,并且受到肝組織穿刺局限性的影響,結果供同仁參考。

        【參考文獻】

        第9篇: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隨著結核病發(fā)病率的不斷上升,抗結核藥應用越來越廣泛,而藥物性增加肝損傷是結核病正規(guī)化療過程中常見而嚴重的不良反應之一[1]。因此我們通過對結核藥致肝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以其臨床特點為循證依據,探討護理重點,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選擇2005年8月~2007年8月曾在本科確診結核藥至肝損傷住院治療出院的68例患者,其中21例為我科抗結核治療過程中出現肝損傷的住院患者,47例為同期在外院抗結核治療過程中因出現肝損傷而收住我科的患者。男38例,女30例,年齡10~70歲,平均28歲。診斷依據參照國際藥物肝損傷共識意見分型標準[2]和重型肝炎型肝損傷的診斷參照2000年全國病毒性肝炎學術會議(西安)修訂的重型肝炎的診斷標準[3],同時除外病毒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

        1.2 初治46例,復治22例,抗結核藥物組合方式HR 16例,HE 11例,HRZ 4例,HRZS 1例,HRZE 18例,HRES 3例,HRZP 10例,HRZES 5例。(H:異煙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 ,E:乙胺丁醇,S:鏈霉素,P:對氨基水楊酸鈉)。

        1.3 臨床情況:無癥狀2例,僅在常規(guī)肝功能檢查時發(fā)現;46例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腹脹,納差,厭油,惡心;18例有黃疸,皮膚瘙癢;2例發(fā)熱,體溫37.5~39.2 ℃,膽汁淤積性肝損傷4例。輕度肝損傷29例,中度肝損傷36例,重型肝炎型肝損傷3例。

        1.4 治療效果:本組68例經綜合治療護理,減量結核藥或停用,予以綜合保肝治療:硫普羅寧200~300 mg靜脈滴注,加大劑量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6。膽汁淤積型肝炎予以熊去氧膽酸250 mg口服2次/日,療程2~4周,治療期間每周復查肝功1~2次?;謴秃?4例94.1%,好轉1例占1.40%,總有效率95.5%;重癥3例,好轉2例,1例因經濟困難放棄治療未愈出院。

        2 護理

        2.1 加強業(yè)務學習,提高護理質量:把抗結核病知識作為醫(yī)護人員的繼續(xù)教育培訓項目,院內、科內每年舉辦為期1周培訓知識,并延伸至鄉(xiāng)村醫(yī)護人員必修課,強調及時診斷和早期治療護理,使科內每位護士認識和掌握結核藥物的禁忌證和注意事項。化療前后每個月檢查肝功能或有早期表現惡心、納差、皮膚瘙癢、黃疸等癥狀時及時報告就診,復查肝功至化療結束,并按護理程序宣教給患者。

        2.2 加強肝損傷基礎護理,危重癥護理: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護理,提供主動、恰當、周到的服務,護理強調休息、營養(yǎng)和支持治療的重要性。

        2.2.1 輕度者提供良好病區(qū)休息環(huán)境,講解臥床休息的重要性,重癥者絕對臥床休息,了解病員的生活習慣,提供良好的生活護理,保證病員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2.2 合理安排飲食,保證熱量攝入:給予易消化清淡食物,禁忌酒類、油膩飲食,要患者理解并防止走進結核病就應進食高熱量飲食的誤區(qū),對食欲差消化不良重癥者給予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以減少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輸液量控制在1 500 ml/d左右,注意出入量的平衡,維持正氮平衡,靜脈補充血漿和白蛋白,減少胃腸道蛋白的攝入量,減少腦水腫,避免腹水發(fā)生,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鼓勵患者進食新鮮綠色蔬菜和水果。

        2.2.3 監(jiān)測生命體征,作好肝性腦病、出血和感染等并發(fā)癥的預見性護理。

        2.2.4 改善腸道微生物,保持大便通暢。

        2.2.5 心理護理:護理中顯示患者感到疾病的威脅,表現焦慮。護士經常與患者溝通,全面了解他們的病情和心理情況,調整好其情緒,提供社會支持,盡可能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3 小結

        結核藥致肝損傷患者治療和護理難度大,因此臨床護士要重視早期監(jiān)測,配合醫(yī)生綜合治療和護理。作為傳染科護士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結核病化療過程中肝損傷認識,制定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方案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思純,馬 博.藥物性肝損害的診斷和治療現狀[J].新醫(yī)學,2007,9:564.

        [2] 郭英江,崔德鍵. 抗結核藥所致肝損害[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8,21:30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澄城县| 漯河市| 耒阳市| 鄢陵县| 苍溪县| 台江县| 苍南县| 大化| 伊川县| 邯郸市| 仁化县| 和田市| 中阳县| 西贡区| 桐庐县| 神木县| 宝山区| 莎车县| 苍溪县| 双城市| 桃园市| 夹江县| 平邑县| 依安县| 五台县| 汽车| 勃利县| 鄂尔多斯市| 翁牛特旗| 尼玛县| 从化市| 庄河市| 洛阳市| 平泉县| 沾益县| 顺义区| 汶川县| 武邑县| 嵩明县| 博兴县| 五寨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